同样的板子,为什么有一个绝地求生子弹太飘会飘

查看: 10597|回复: 7
还是这玩意带劲,4960X评测,微星的板子更花哨,还有加特林机枪管子和子弹夹散热片!
本帖最后由 百变狸猫 于
09:13 编辑
转:来自于专注硬件的PCEVA!
工艺提升功耗下降 IVB-E Core i7-4960X评测
2011年11月,Intel发布了X79芯片组和LGA 2011接口的Sandy Bridge-E处理器,至今依然是民用级别顶级性能的代表。虽然在主流市场上,Intel早在一年半之前就已经发布了Ivy Bridge处理器,取代Sandy Bridge,但在高端市场上,Sandy Bridge-E延续了更长的时间。在22个月之后,2013年9月,Intel终于发布了Ivy Bridge-E处理器,取代Sandy Bridge-E,它更新到22nm制程,继续采用LGA 2011接口,现有的大多数X79主板通过升级BIOS就可以兼容新的Ivy Bridge-E处理器。
从Roadmap上,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主流市场,高端市场的Sandy Bridge-E横跨了三代处理器。
从Sandy Bridge-E上市这近两年的时间来看,虽然它代表着效能的最高端,但却因为处理器和平台价格也高高在上,在国内市场普及率也自然不如主打主流市场的LGA 1155平台。但实际上,关注Sandy Bridge-E(以下简称SNB-E)的用户一点也不少,那么它的继任者Ivy Bridge-E(以下简称IVB-E)表现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Ivy Bridge-E处理器规格点评
和SNB-E一样,IVB-E处理器首发的型号只有三款,型号分别为Core i7-4960X、Core i7-4930K和Core i7-4820K,分别取代SNB-E首发的三款处理器。和上代产品一样,Core i7-4960X和Core i7-4930K是六核心处理器,Core i7-4820K是4核心处理器,它们都支持超线程。
来看看IVB-E处理器具体的规格表,和前代SNB-E处理器的对比。
三款新的IVB-E处理器制程更新到22nm,依然支持四通道DDR3内存,频率由DDR3-1600提升到1866,但仅在使用四条内存时可以跑在1866,使用8条时会降为1600,当然这仅限于不超频的情况。
IVB-E最顶级的型号为Core i7-4960X至尊版处理器,默认频率3.6GHz,比3960X提升了0.3GHz的工作频率,比3970X提升0.1GHz,最大TurboBoost比3960X提升了0.1GHz,跟3970X一样达到4GHz大关。核心数、缓存等周边规格则与3960X保持一样,6核心12线程,15MB的三级缓存,TDP也和3960X一样保持130W,售价与3960X上市时一样,接近1000美元。此外,i7-4960X是原生六核心设计,而i7-3960X实际上是8核心屏蔽而来。
Core i7-4930K作为另外一款6核心12线程处理器,售价比顶级的至尊版4960X砍去近一半,默认频率降低至3.4GHz,最大TurboBoost频率3.9GHz,三级缓存削减到12MB,其它部分和4960X几乎没有区别。因此在高端产品中,许多用户认为这款处于中间的六核心处理器性价比更高,所以3930K比3960X卖得更好,相信4930K也一样。
IVB-E最低规格的处理器是一颗四核心八线程的i7-4820K。相比前代SNB-E的i7-3820,它最大的提升是不再锁倍频了,和两颗六核心处理器一样最大倍频可调至63,这样相比i7-3820想超到4.5GHz要用125外频的情况,超频难度有所降低,并且依然可以使用125外频以实现更多的内存分频组合。但是,i7-4820K是由六核心屏蔽而来,而i7-3820是原生四核心,另外i7-4820K的定价也比i7-3820要涨了一些,达到310美元。
再看i7-4960X与前代i7的规格对比:
与3960X一样,4960X的命名“提后”了一代,虽然还是基于Ivy Bridge架构,但命名却到了4系列,和Haswell一样,千万别搞混了。另外,IVB-E核心面积为257平方毫米,相比SNB-E的435平方毫米大幅缩小,除了制程从32nm进步到22nm之外,还因为它是原生6核心设计,少了两个核心和对应的L3缓存,自然晶体管也少了一些。
Ivy Bridge-E处理器架构简析
首先我们引用一张Intel官方PPT来看一下核心照及核心各部分组件:
Ivy Bridge-E的核心整体被分为五个部分,最上边的是内存控制器,位于左右两侧各三个核心,中间是共享的15MB L3缓存,下边则是各种IO部分,包括PCIE、System Agent、QPI等。下面我们一个个看。
整体:IVB-E是原生六核心设计,晶体管数要比SNB-E的八核心屏蔽成六核心更少一些,为18.6亿,加上制程的进步,所以IVB-E的核心面积官方数据为257平方毫米,比SNB-E的435平方毫米小了许多,而核心整体设计结构并无太大变化。
内存控制器:IVB-E和SNB-E一样提供四通道256bit的内存控制器。设计方式还是两个128bit的内存控制器集合,所以X79主板的布线也是一边两个内存通道,部分主板采用一边四个内存插槽。IVB-E的内存控制器能支持的超频内存频率相比SNB-E大幅提升,一般SNB-E的内存控制器极限超频能力在DDR3-2500到DDR3-2700左右,而IVB-E则可以达到DDR3-4000的高度,频率上不输HSW,并且对单条8G内存的支持也比IVB更好。
PCIE控制器:IVB-E和SNB-E一样提供多达40条PCIE Lanes,但和SNB-E不同的是,这次IVB-E的PCIE 3.0规格是通过验证的,而SNB-E则没有,所以在部分设备上无法开启PCIE 3.0模式(比如NVIDIA Kepler显卡,不过可破解)。但目前NVIDIA最新的326.80驱动在IVB-E上也无法开启PCIE 3.0模式,但据说下一个版本就会开启。
和SNB-E一样,IVB-E的核心提供4个PCIE Port,其中第一个Port(下图Port 0)为4x PCIE 2.0带宽,和X79芯片组通过DMI总线直连,这4x带宽并未计入上边提到的40x总数。
Port 1提供一个可拆封成2个4x的8x PCIE 3.0带宽,Port 2和Port 3分别各提供4个4x带宽,总共就是40x,所以在X79主板上,组建4路显卡并联时可以走16+8+8+8的组合,主板设计可省去一组PCIE切换开关。
QPI控制器:QPI控制器在SNB-E和IVB-E桌面处理器和单路的Xeon E5-1000(V2)系列上是被屏蔽的,它被用来做多路Xeon处理器之间互相通讯总线,依据从低端到高端,QPI连接速度在6.4GT/s(25.6GB/s)到8.0GT/s(32GB/s)不等。
核心与缓存:IVB-E的核心与缓存结构和SNB-E、IVB区别都不是很大,依然是基于SNB架构,核心和缓存之间使用环形总线连接。说到核心和缓存,就不得不提Ivy Bridge发热量的问题,由于IVB处理器核心和顶盖之间采用硅脂导热,所以发热比SNB更大,但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随着制程的减小,发热密度更大,也会导致处理器更热。那么在我们已经确定IVB-E和SNB-E一样是使用钎焊连接核心和顶盖的前提下,制程提升到22nm导致核心发热密度更大,导致核心发热更大的问题应该还是存在,但相对SNB和IVB的比较,应该不会相差那么悬殊。
三种不同的Ivy Bridge-E核心:本次IVB-E的服务器版本总共有三种不同die,其中最大的die设计了12个处理器核心,30MB的L3缓存,以及3条环形总线。不过桌面版只有第一种最小的die,所以六核心处理器是原生的,四核心处理器是由六核心屏蔽而来。
X79芯片组规格重述与目前主板厂商BIOS跟进程度
Intel X79芯片组在2011年底随Sandy Bridge-E一起发布,如今Ivy Bridge-E上继续使用。X79芯片组代号Patsburg,总体规格和P67芯片组相近,2个SATA3.0接口、4个SATA2.0接口、8条PCIE 2.0通道,无原生USB3.0接口。
X79芯片组的服务器版本C606则额外多出8个SAS 3Gbps接口,它们需要从CPU中取额外的4x PCIE Lanes来保证数据传输带宽。C606芯片组搭配Xeon处理器时可支持RECC内存和各种服务器特性,在使用Core i7处理器时,通过适当的BIOS调教,也同样可以实现超频功能,例如技嘉的X79S-UP5就是这么一款C606芯片组主板。
由于Intel在几天前刚把Ivy Bridge-E的最终版BIOS相关资料给到主板厂商手里,所以目前各主板厂商虽然有一部分主板可以支持IVB-E,能正常跑测试并且效能也正常,但相信都还不是最终的正式支持,各厂商在支持IVB-E的BIOS上仍然有改进空间。
按Intel的说法,目前各主板厂商,如华硕、技嘉、微星、华擎、精英、EVGA等X79主板,均已经可以支持IVB-E处理器。以下我从主板厂商官网处理器支持列表页面找到目前可支持IVB-E处理器的主板,截至9月12日。目前只有技嘉的X79主板尚未能全系列支持IVB-E处理器,同时Intel的原厂X79主板也不打算更新BIOS支持IVB-E。
注:标红色的是有计划推出但未上市的产品。
Ivy Bridge-E相关Xeon产品概述
IVB-E产品主要还是面向服务器市场,在Intel官方网站上查询发现,随着三款桌面级IVB-E发布的Xeon总共有27款产品,它们都属于Ivy Bridge-EP Xeon E5 V2系列。以下我把它们的规格列表做了一些精简,并列出来。
注:按Intel的产品规划路线图,规格更高的Ivy Bridge-EX即Xeon E7 V2系列将在今年四季度发布,它将有15个物理核心和30个逻辑线程,而同属Ivy Bridge-EP的Xeon E5-4600 V2系列和入门级Ivy Bridge-EN的Xeon E5-2400 V2系列将在明年1季度发布。
相比桌面级IVB-E,其对应的Xeon产品线则复杂得多,其中有五款E5-1600 V2系列的单路Xeon,没有QPI总线,剩下的都是双路的。最低端的E5-1607V2规格仅相当于Core i5,四核心没有超线程,当然L3缓存要比i5大。
27款产品中,核心数从4个到12个不等,只有2款最高阶E5-2695 V2和E5-2697 V2是完整规格的12核心24线程,加上E5-2650 V2和E5-2640 V2总共四款封装尺寸和其它型号不一样的,应该是使用了IVB-E 12C的Die,只不过后两者被屏蔽了1/3的规格。型号带L的为低功耗版本,它们的TDP通常不会超过70W,带W的只有E5-2687W V2一款,它的TDP达到150W。
Ivy Bridge-E处理器超频机制介绍
本次推出的三款IVB-E处理器都不锁倍频,所以大家可以直接通过超倍频的方式超CPU频率,当然也可以通过使用125、167外频等实现更多的内存频率组合。目前IVB-E正式版的步进为S1,超频能力大约和SNB-E的C2差不多,但得益于22nm和更少的晶体管数,同电压下功耗要更低一些。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IVB-E超频高度不会比SNB-E高多少,大约还是可以接受4.5G的稳定使用范围,电压大约在1.3V左右,体质不好的CPU可能电压会更高。风冷极限超频目前5G不好上,也有可能是BIOS优化还不是很到位。
IVB-E和SNB-E一样,直接超BCLK会联动PCIE频率,而且可超幅度有限,不建议长期使用。和SNB-E、HSW一样,IVB支持几个外频档位,分别为1.00、1.25、1.67、2.50,它们都可以在BCLK保持100MHz的前提下提升CPU外频。在主频相同的时候,超外频不会直接对性能产生影响,但可搭配不同的倍频、内存频率得到更多的频率组合。
IVB-E的内存控制器比SNB-E更好,可支持更高的内存频率,现在已有极限超频玩家把内存超到接近DDR3-4000的高度,说明IVB-E的内存控制器和HSW应该是一个级别的。但是,四通道超频难度会更大,对BIOS、主板的要求会比HSW高很多。
另外,IVB-E并没有像IVB那样给内存分频加入100MHz Reference Clock,所以内存分频和SNB-E一样还是266MHz一跳,即66/66/2933。不过我们发现在100外频下直接开2666以上的分频是点不亮的,希望是BIOS问题,但可以通过125外频来实现66/3000这些频率。
和SNB-E一样,IVB-E超频需要调整的除了核心电压之外,有时候VCCIO(又叫VTT)、VCCSA(又叫VSA、System Agent Voltage)都要配合着调节。核心电压毫无疑问随着主频提升而提升,VTT电压则在超了主频的前提下,再超内存或者多路显卡并联时需要增加一些,VSA则是在超内存时需要增加一些。
例如,我这颗4960X超频到4.5G、内存超频到DDR3-2666需要的电压是:
核心电压:1.335V(默认1.15左右)
VTT:1.15V(默认1.05)
VSA:1V(默认0.9)
有些时候,在内存确保稳定、怎么增加核心电压对稳定性提升都无帮助时,你就得考虑是不是VTT或者VSA电压的问题了,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稳定性。
CPU外观一览
本次我们使用的是ES版的i7-4960X,步进同正式版一样为S1,产地哥斯达黎加,跟3960X对比,外观并无太大变化,封装尺寸52.5x45mm,顶盖尺寸38.5x38.1mm,不过顶盖上的字体变成了和IVB之后一样的粗体。另外PCB的颜色也比SNB-E更浅一些。
IVB-E背后的电容比SNB-E少一些,因为它是原生6核心,晶体管数更少。背面的LGA2011触点没有变化,两者完全是兼容的。
安装CPU的时候记得金三角对着Socket右上方。
本次评测主板:微星BigBang XPower II概览
本次评测我们继续使用微星BigBang XPower II主板,它是微星X79系列的旗舰主板,采用XL-ATX板型设计,基于Intel X79芯片组,支持LGA 2011处理器,配备8条内存插槽,最大支持64GB的内存容量。
MSI BigBang XPower II主板配备10个SATA接口,其中从左到右依次是两组第三方Asmedia ASM1061提供的SATA3.0接口、两组原生SATA2.0接口和一组原生SATA3.0接口。PCH散热片采用弹夹形态设计,金闪闪的光泽在这张几乎全黑的主板上亮瞎眼。
PCIE插槽:7条PCIE插槽全是16x的长度,其中第一条永远运行在16x,第七条永远运行在8x,第五条和第三条共享16x带宽,其它为1x的速度。
背部IO接口:一个PS2键鼠接口、6个USB2.0、4个USB3.0、一个1394接口,SPDIF同轴、光纤接口各一个,一个清CMOS按钮、两个RJ45网络接口和7.1声道音频接口。
BigBang XPower II主板采用20+2+2相供电,其中核心供电为20相,VTT和VSA供电各2相。内存为两个独立的2相供电,每相供电均使用一颗Renesas R2J20655BNP DrMOS。
测试平台及BIOS设置
测试平台:
Intel Core i7-4960X
Intel Core i7-4930K
Intel Core i7-3960X
主板:MSI BigBang XPower II
内存:Corsair CMD16GX3M4AGx4
显卡:MSI N780 Lightning
硬盘:Plextor PX-256M5Pro
电源:Enermax Revolution 85+ 1050W
散热器:Corsair H100i
操作系统:Windows 8 Pro
CPU-Z识别平台相关信息:i7-4960X
CPU-Z识别平台相关信息:i7-4930K(未超频)
BIOS设置:从微星官方网站下载V2.3版本BIOS,可直接通过U盘刷新,刷新之后即可使用IVB-E处理器,新的BIOS还是Click BIOS II界面。
微星的BIOS默认是把Enhanced Turbo开启的,所以4960X上去就是所有核心同时跑单核最大睿频4GHz,会影响默认频率的测试结果,我们把它关闭,就可以按照Intel默认的Turbo Boost 2.0机制跑睿频。下面介绍超频到4.5GHz和DDR3-2400的设置:
CPU base Clock:CPU外频,一般默认100MHz即可,如果你想使用125外频,请把它直接调到125,下边的Strap可以不用管,设Auto会自动给你选1.25x的。
Adjust CPU Ratio:这里我们直接超倍频,所以倍频设45x。
Adjust CPU Ratio in OS:在系统中是否可调倍频,如不需要,可关闭。开启后CPU-Z显示的最大倍频会是63x。
Internal PLL Overvoltage:Internal PLL,在超比较高的CPU主频和内存频率的时候需要开启。
Enhanced Turbo:增强睿频,所有核心全跑单核最大睿频的倍频。例如4960X就是跑4.0GHz。
Legacy Tweaking:可增强3DMark01等程序的跑分。
OC Genie Function Control:OC Genie功能控制,可选择在BIOS中启用或者在板载按钮启用。
My OC Genie:可自定义OC Genie超频幅度。
Direct OC Button:板载超频按钮,可提高/降低倍频的那一组,不过目前似乎对IVB-E不起作用,开了也不生效,有可能是ME驱动版本没跟上。
DRAM Frequency:内存频率,这里我们选DDR3 2400MHz。
Extreme Memory Profile:XMP,如果你的内存是专门针对X79平台优化的XMP,也可以开启。
DRAM Timing Mode:内存时序调节方式,选择Link就是所有通道一起调节,选择Unlink就是每个通道单独调节,Auto则是根据内存的SPD设置。
Advanced DRAM Configuration:内存时序设置,待会再介绍。
Memory Fast Boost:在热启动时跳过内存自检,可开启。
供电及电压部分:
Vdroop Offset Control:防掉压设置,通过电压测量点测试我们发现75%是比较准的。
Digital Compensation Level:数字供电补偿,为加强供电能力可设为High。
CPU Core OCP Expander:CPU过电流保护控制,超频之后为了避免可能触发过电流保护,可设置为Enhanced。
CPU Core Engine Speed:CPU供电PWM频率设置,这里我们调高到1.5x以减小供电波纹。
CPU Core Voltage:CPU核心电压,这里我们超频到4.5G需要1.335V,每一颗CPU会有所不同。
System Agent Voltage:VSA电压,设为默认的0.9V就足够内存跑DDR3-2400了,而DDR3-2666则需要提升至1V。
CPU I/O Voltage:VCCIO电压,这里我们稍微加一点,到1.15V以保证CPU稳定。
CPU PLL Voltage:CPU PLL电压,一般风冷超频下不需要动,保持默认1.8V即可。
CPU Override Voltage:这个override电压作用还未知,设置值是0-255,应该是对应某个参数的二进制表,对CPU电压无直接影响,对稳定性似乎也没有太大影响。
DDR CH_A/B/C/D Voltage:内存电压,可分别设置主板两侧两个通道的电压,左侧为A/B,右侧为C/D。使用一样的内存的时候,可设置为相同的值。
CPU周边功能设置,超倍频后节能会自动关闭,在默认状态下,我们可以看到4960X的睿频机制,只有单核心能到4.0G,双核到六核依次为39、39、38、37、37x倍频。
Hynix CFR颗粒超频到DDR3-2400的参考时序,跟SNB-E区别不大。
第三时序应该还缺少一部分,但能设置的我们已经设到最紧了。实际上BIOS设置值要比实际值大1。
CPU理论计算性能测试数据汇总及分析
以下我们将对比默认设置下3960X、4930K、4960X的成绩,以及大家都超频到4.5G及DDR3-2400的同频对比。另外我们在测试中还会加入3770K、4770K的数据对比。
我们先看CPU部分整体测试数据汇总。
我们看到,在默认设置下,4960X得益于比3960X睿频单核心和六核心都提升0.1G的频率,取得了小幅度的领先,而4930K的单核心和六核心睿频与3960X都一样,在同架构下,提升并不明显。
在超频到4.5G之后,两颗IVB-E处理器的AIDA64内存写入成绩不正常,是软件版本问题,相信后续软件会改善。相比SNB-E有提升的项目也基本集中在SuperPI、3DMark物理测试和渲染类上,和SNB到IVB、IVB到HSW的进步很相似。
我们再看4960X和4930K的比较。在WINRAR这样对缓存和内存极度敏感的测试中,4960X和3960X表现出比4930K更大的优势,其它测试则影响不大。4930K在和4960X同样超频到4.5G时大多数项目成绩仅差1%以内,所以4930K在大多数情况下,性价比是要高于4960X的。
相比3770K和4770K,4960X在多线程方面以核心优势完胜,单线程方面4960X基本和3770K持平,但要落后4770K。
感谢楼主分享,但是此等米物买不起啊。。。
我觉得散热片方方正正的最好了
厚度大一点 直接铸出很多小方块在散热片上 增加散热面积就好了
这么浪费铜 也不作防氧化 有什么用
本帖最后由 百变狸猫 于
07:59 编辑
草蜢 发表于
感谢楼主分享,但是此等米物买不起啊。。。
此物是小克的最爱,他反正是买得起,玩得H的~我等只能仰望性空,路在何方。。。
还是硅脂盖子啊
本帖最后由 百变狸猫 于
09:14 编辑
sttn 发表于
还是硅脂盖子啊
亮点不在U啊,我觉得微星X79上的加特林机枪管子和子弹更夺人眼球~~下一代能不能做个加农炮散热片?哇哈哈。
恩 ,微星的华而不实有名的,质量实在差&
提升实在太少
sttn 发表于
还是硅脂盖子啊
是钎焊约等于开了盖的IVY!
Powered by Discuz! X3.4CS里为什么有时候枪打的子弹飘?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CS里为什么有时候枪打的子弹飘?
怎么样使枪的子弹不飘?
我有更好的答案
准心对着地面或是人的脚或是腿的什么地方,但是如果连射起来的时候子弹全部都飞到天上去了(这就是为什么以前打cs在用ak的时候经常把对方从天上打下来).5中m4的着弹点就有了变化.而在1,需要手腕有足够好的调整来压制它们(至少我不能将那几颗子弹的弹道控制在我想要打的地方).而超过了12颗子弹后;可能是你不了解CS里的枪的弹道。我录制和写这个东西是给那些才入门或入门不久的cser的,请用0;下来,并且我将不会讲太多的理论?):当你的枪在连续射击后,子弹向上飞扬时如何将它们&拉&quot、胸或腹部,其实在你扫射的时候子弹都飘到别的地方去了,同时子弹也听话的望敌人的方向飘去了,你多在墙上打就看的出来.3的时候m4的子弹在压死以后着弹点基本可以控制在一条横线上(弹道会左右晃动),所以我在1.3的时候m4的射击技巧就是:不管远近:扫射和点射比你认为谁会赢呢,比如输入:playdemoak0.3 看的时候请在心里面数一下子弹的颗数,看一看前8颗子弹的弹道是不是差不多在一个点上。M4的弹道相当稳定.现在我要告诉你.这个课程的重点部分是告诉你,要视对手的距离远近而定,其子弹的漂移程度是我们最常用的主武器中最大的.很多人在才接触cs的时候会觉得:ak的前2颗子弹非常的准,而这个晃动的程度之大,我只能保证在近距离的情况下将它们全部撒到敌人的身上;中距离的时候就只有祈祷子弹刚好往敌人的身上飘去将他击毙;而远距离的情况,只有祈祷对方的枪法不够好不能将你击毙,一律扫射.比如在dust2中a点的坡上对坡尽头的敌人都可以通过扫射将对方快速击毙(ps,1,它将教你在使用m4和ak的时候如何将大部分子弹撒在你的对手身上想秒杀对手,你必须枪法好,12颗以后的子弹是不是无规律的左右晃动。AK的弹道是个“7”字.这里我教你怎么看这个压枪的demo,而第9-12颗子弹是不是一下子望上面串了一大截.首先是ak,而对付远距离的人,对方枪法和你差不多的话死的就是你了.m4的教学demo也用0,ak子弹的弹道会左右的晃动。 你说的人打不死子弹飘,如果你熟练度足够的话,你可以将ak的前8颗子弹控制在一个点上(demo中将演示),而在我看来ak的第9-12颗子弹的漂移是最大的,因为在第9颗以后的子弹会有一个忽然的上飘,反应速度快,对付近距离和中距离的敌人,通过扫射还是可以快速将他杀掉,说起ak这把枪,m4的压枪相对而言就非常简单了,你先要了解各种枪的弹道后在打人效果自然就不同了。 所以,我的目的就是将所有的子弹打在我最开始瞄准的地方或者上下左右不远的地方. 其次是m4.我在demo中的目标就是那一根横线.3以下的速度看,而是通过demo来说明,但是一般机枪在连扫的时候子弹都会发飘,所以都要压枪(B31基本不用压)。扫射的时候要压枪,一般AK的前5颗左右的子弹不飘,但是在5颗子弹后还没杀人那么就压枪,准心下移。所以建议新手少用扫射,多点射,因为AK的点射相当精准,威力大,如果打的好2-3颗子弹杀人,M4同样。就拿AK(我最喜欢的枪)来说你看着你的准心打在别人的头,不会飘的太多,弹道像一朵花
何枪都是有后坐力的。要想子弹相对集中,就得压枪。但向微冲这类枪械就不用压枪了,说了这么多,我要声明冲锋枪扫射须距敌较近。要想绝对子弹不飘,那就你就用作弊器,但看你提的问题因该是个新手,连发时要想左下方压枪角度为30度左右,M4A1子弹分散度较小,向下方垂直压枪15度足以,兄弟!,或者用点射射击,中距离用3连发点射。20步之内比较合适,远距离最好就一颗一颗慢慢点,但真正喜欢玩CS的同胞们绝对是鄙视作弊的。 你要想清楚!!子弹不可能不飘除非你用AWP,比如AK-47的弹道是“7”字行的,除非你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了
CS里要求精准度很高...
枪有后做力
修改代码不就行了`无后坐力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子弹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子弹的种类和区别方法
我的图书馆
子弹的种类和区别方法
子弹的种类和区别方法
我们平时看到的子弹头多数就一种颜色,但实际上,子弹的颜色有许多种、如绿色、红色、黑色和白色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子弹的种类很多,用途也各不相同,为了在战斗中便于区别辨认,制造者便在弹头的尖端涂上各种不同的颜色。
&普通弹弹头 普通弹弹头不涂色或涂银色(钢心弹)。它是由铜套包着一个用钢或铅制成的芯。它主要用来杀伤敌人的有生目标。
&曳光弹弹头 曳光弹弹头涂有绿色,弹头内前端是铅心,中间有曳光管,管内装有曳光剂,尾部有固定环,可防止曳光剂流出。曳光剂的成分有可燃物、氧化物和粘合剂,所以它在夜间飞行时,后面总是拖着一道亮光。曳光弹主要用以显示弹道,指示目标,修正射击等。
&燃烧弹弹头 燃烧弹弹头涂有红色,弹头内部前端装有燃烧剂。弹头中间有一钢芯,后部装有曳光剂。它内藏“火种”,主要用来点燃易燃物质,诸如敌人的草、木伪装设施以及弹药库、燃料库、集结的车辆等。用它对一些薄铁皮制成的油箱等目标射击,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穿甲燃烧弹 穿甲燃烧弹弹头涂有黑色(有的涂黑色加红圈)。它的钢芯是由经过淬火的高碳钢制成的。弹芯外包着铅套。燃烧剂装在弹头内部的前端,现在生产的多装在弹头的后端。它主要用来射击敌人的轻型装甲目标和油箱。
&穿甲燃烧曳光弹 穿甲燃烧曳光弹弹头涂红色,顶端涂紫色,主要供一些大口径机枪使用。它与燃烧弹的构造基本相同,只是在弹头内的后端装有曳光剂。它聚集了各种枪弹的特长,既能指示弹道,又能穿甲,同时还能纵火,主要用来对空和对远距离的目标射击。
&瞬爆弹 瞬爆弹弹头涂白色,弹头中部装有炸药,炸药前部装有弹帽、侵彻管和雷管,在炸药后边装有曳光管。它是大口径机枪弹,用于对空射击。弹头命中目标时,由于侵彻管和雷管的作用而引爆炸药。弹头在枪管内因为没遇到障碍物,所以不会爆炸。但当弹头脱离枪口后,未命中目标或障碍物时,到了一定时间,曳光剂的火焰也会点燃里边的黑色药,使炸药爆炸。
&设计原理&无论是什么样式的子弹,它都是由弹丸,药筒(弹壳),发射药和火帽(底火)四部分构成的。对于子弹来说,无论是用于什么用途,国际上通用的发射药都大多为无烟火药:无烟火药可分为(单基,双基,三基)(其主要成分为硝化棉),枪械多用单基药。对于不同的枪械用弹有不同的要求。如:手枪多采用多孔速燃单基药。步枪为表面采用加光并钝化的单孔颗粒单基药。&底火是由:传火孔,发火砧及击发剂组成。其作用是击发使产生火焰,迅速而确实的点燃发射药。击发时,击发剂受击针与发火砧的冲击而发火,火焰通过传活孔点燃发射药。&当发射时,击针激发火帽(底火)。底火迅速燃烧引燃药筒(弹壳)内的发射药,发射药产生瞬燃,同时产生高温和高压,将弹丸(弹头)从药筒内挤出,这时的弹丸在发射药产生的高压的推动下,向前移动,受到膛线的挤压,产生旋转,最终被推出弹膛。&子彈結構長久以來,中文裡對於子彈(cartridge)和彈頭(bullet)一直都混淆不清,在一些譯文或是電影裡,裝在彈匣裡的是子彈沒錯,但是連打到人身上再被醫生挖出來的也叫做子彈,這就有一點太籠統了。其實在前清時期的譯名可能要好一些,當時人稱子藥(cartridge)和子彈(bullet),比較接近實際的情形。不過,這已經太久遠了,為了統一起見,我還是沿用近代的稱呼,子彈是 cartridge,彈頭是 bullet。一顆子彈(cartridge)基本上由四個部份組成: 彈頭(bullet)、彈殼(case)、 裝藥(powder)、底火(或稱雷管、primer) 。這個基本結構從十九世紀後半以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雖然一直有人研&究如何改進彈藥,像是 H&K G11 的無殼子彈或是美國先進輕武器研究計畫所實驗的集束鏢&(fletchet),畢竟都還沒到實用的階段。因此,雖然現代子彈的結溝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恐怕還會被沿用好一陣子。不過,這並不是說百年來子彈就沒有改進。相反的,各國兵工廠及軍火公司時時在實驗,希望能在有限的設計空間下,製造出最適用的子彈。請注意一下,這裡說的是最適用,而非最有威力。原因是各種子彈的用途不同,目標對象也不同,使用的環境和投射的武器也不同,在不同的考量下,威力最大的子彈並不就是最好的子彈。&一顆子彈(cartridge)由四個部份組成: 彈頭(bullet)、彈殼(case)、 裝藥(powder)、雷管&(primer)。&
彈頭(bullet)彈頭基本上是一個投射體(projectile),它由裝藥燃燒後產生的大量高壓氣體急速膨脹推射出槍口,一旦離開槍口,它在飛行中是處於半穩定狀態,直到和目標接觸為止。由於人體密度是空氣密度一千倍以上,彈頭在進入人體後就開始滾擺,這是它最基本的運動模式。&彈頭依其跟目標接觸後的狀態分成三種:實心型(Ball),擴張型(Expanding),粉碎型&(Frangible)。&實心型(Ball)&彈體或為實心鉛製的一般彈頭、或是內包鋼芯的穿甲彈、甚或是含有燃燒劑的曳光&彈或燃燒彈,在外面通常有一層金屬層完全包住(full metal jacket),不論是哪一&種,在命中目標後只會扭曲變形,不易擴張或粉碎。因此這類型的子彈貫穿力很強,但是阻滯力&(stopping power)比較差。由於 1899 年海牙公約的規定,目前各國軍隊都只能使用這型彈&頭。&擴張型(Expanding)&&在彈尖的設計上或是使用平頭型(Flat Nose)、彈尖中空型(Hollow Point)、&軟頭型(Soft Point)、異質彈尖型(Silver Tip or Bronze Tip)等特別設計以增&加子彈命中目標後的擴張性,惡名昭彰的達姆彈(Dum-Dum)也屬於此類。它&們的貫穿力不是很強,但是阻滯力還不錯,大部份的動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傳遞在目標上。&這型的彈頭普遍用在一般警用或民間自衛用子彈上。&粉碎型(Frangible)&這類彈頭在命中目標後會粉碎,將動能一瞬間全部傳遞在目標上。因此它們的貫穿力很弱,有時&連貫穿較厚的衣物都有困難,但是阻滯力很強。它們跟擴張型一樣,被國際公約禁止用在軍事用&途上。但是它們在反恐怖份子的行動中有很大的用處,例如在拯救人質或反劫機的行動中,它們&低貫穿力的特性可以減少誤傷人質或是貫穿機身造成失壓的可能性。美國 FBI 裡的特勤小組就配&有此類彈藥。&這麼說來,軍用子彈的殺傷力豈不就是不如民用子彈了?其實不會,現代的軍用彈頭的設計是利用高速飛行間的半穩定狀態,在命中人體後會產生滾擺( tumbling)的現象,造成的傷害並不輸於擴張型彈頭。&彈頭依其前端形狀又可分成下列主要幾種:&尖頭型(spitzer)&最普遍的彈尖形狀,通常是非擴張型彈頭。&彈尖中空型(hollow point)&擴張型彈頭,中空的部份在命中後會造成彈頭的擴張。&異質彈尖型(tipped)&擴張型彈頭,在彈尖中空型的空間中加入一根較硬材質製成的頂針,有助於命中目標後彈頭的擴&張。&圓頭型(blunt-nosed)&通常以較一般鉛錫合金硬的材質製成,適合大型動物狩獵。&平軟頭型(flat-nosed softpoint)&擴張型彈頭,由於平頭的關係,適合使用彈管給彈(tubular feed)的槍械。&圓軟頭型(round-nosed softpoint)&擴張型彈頭,多用於狩獵。&其他&除了這些一般常用的彈頭外,另外還有許多特殊用途的彈頭,例如 wad cutter、semi-wad cutter&等,族繁不及備載。&&此外,彈頭的底部通常也分成兩種類型:平底型(flat base)和艇尾型(boattail)。&平底型(flat base)&大部份彈頭底部都是平底型。優點在於彈頭在槍膛中運動時可以跟膛壁保持密合狀態,氣密效果&比較好;缺點是氣體動力學方面屬於比較不理想的形狀,增加空氣的阻力。&艇尾型(boattail)&這類彈頭由於氣體動力學上的效果比較好,通常用在狙擊或競賽用子彈上;缺點是槍&&膛&& 氣密不易保持。&彈殼(case)彈殼一般是用黃銅合金或鐵製成,在裝藥燃燒時會膨脹塞滿膛室,形成氣密狀態,彈頭才能有效地向前射出。在裝藥產生的高壓氣體從槍口排出減壓後,它的金屬彈性會讓它稍稍回復原狀,以利退殼。由於黃銅合金的金屬彈性較佳,延展性也較佳,一般人在重裝彈藥(reloading)時都用黃銅彈殼。鐵彈殼不適合重裝彈藥。不過,金屬彈性疲乏終究會發生,因此重裝彈藥時為了安全起見,最好不要重裝太多次;在重裝前也應該小心檢查彈殼。彈殼的形狀按前端是否收小分成兩種:瓶頸式(bottleneck)和直壁式(straight wall)。&&同時,它也根據後端形狀分為五種:縮緣式(Rebated)、無緣式(Rimless)、半凸緣式(Semi-rimmed)、凸緣式(Rimmed)、帶式(Belted)。現代槍械用的彈藥多半是無緣式與凸緣式;尤其凸緣式比較適於使用彈匣自動給彈的要求,現代全自動或半自動槍械的子彈多半使用無緣式的彈殼。所謂凸緣、無緣邊指的是這個邊緣的直徑跟彈殼主體直徑之間的關係。解釋如下:&縮緣式(Rebated)&邊緣直徑明顯小於彈殼主體直徑。&無緣式(Rimless)&邊緣直徑和彈殼主體直徑相近。&半凸緣式(Semi-rimmed)&邊緣直徑明顯大於彈殼主體直徑,仍保有退殼溝。&凸緣式(Rimmed)&邊緣直徑極明顯地大於彈殼主體直徑,沒有有退殼溝。&帶式(Belted)&除了類似無緣式的底部外,在退殼溝前方的彈殼上另有一帶狀環。&裝藥(powder)裝藥是子彈裡推動彈頭的能量來源。十九世紀末期之前,子彈的裝藥使用的都是黑色火藥(black&powder),之後才有無煙火藥(smokeless powder)的出現。無煙火藥的名稱是相對於黑色火藥而的,因為無煙火藥燃燒後產生的煙比黑色火藥大量的白煙要少很多,因此得名,並非真的完全無煙。&黑色火藥(black powder)&黑色火藥的歷史久遠,早在中國宋朝就已經使用在軍事用途上,西洋史上則可回溯至十三世紀。黑色火藥基本上是一種爆炸物,由硝、木炭和硫磺製成;它的歷史配方多有變化,直到十九世紀才固定下來,標準配方是以 6 : 1 : 1 或 6 : 1.2 : 0.8 的比例製成。由於配方通常不變,唯一影響燃燒速度的是火藥顆粒的大小。目前黑色火藥在槍械上的應用多半用在仿古董的前膛槍上。&無煙火藥(smokeless powder)&無煙火藥的發明讓子彈的威力更上一層樓。無煙火藥基本上是一種快速燃燒的推進劑,而非爆炸物。它的性質比黑色火藥穩定,而推力要比同樣重量的黑色火藥大許多,因此子彈的重量可以減輕而性能卻可加強。它的基本成分是硝化甘油和棉纖維,通常又分單基火藥(single-basepowder)和雙基火藥(double-base powder)。形狀和組成配方多得難以計數。現代子彈和砲彈都用無煙火藥作為推進劑。&歷代黑色火藥配方比例時代硝(Saltpeter)木炭(Charcol)硫磺(Sulfur)c. 1252, Roger Bacon37.50%31.25%31.25%13th century, Marcus Graecus66.66%22.22%11.11%13th century, Marcus Graecus69.22%23.07%7.69%1350, Arderne (laboratory rcp)66.6%22.2%11.1%1560, Whitehorne50.0%33.3%16.6%1560, Bruxelles studies75.0%15.62%9.38%1635, British Government75.0%12.5%12.5%1781, Bishop Watson75.0%15.0%10.0%&雷管(primer)&雷管是由十九世紀撞擊式雷管(percussion cap)發展而來的引發元件,基本上它內含高燃性的引藥.當撞針或擊鎚以足夠的力道撞擊其金屬薄殼時,引藥內部的摩擦會造成自燃,然後從彈殼底部的開口引燃彈殼內的裝藥。&子彈上的雷管分成三類:&針式(pinfire)&這是十九世紀前葉發明的雷管,特徵在於彈殼上的一根小撞針。擊鎚必須打在這根撞針上來引發雷管,因此子彈必須很準確的裝填在一定的位置,在使用上十分不便。除了早期一些左輪槍之外,很少使用。&凸邊式(rimfire)&這也是在十九世紀前葉的發明,它的引藥就在彈殼後端的凸邊(rim)裡,在使用上比較方便。但是由於凸邊是彈殼的一部分,如果要求能承受較高的壓力則擊發上有困難,因此無法用在比較大口徑或高裝藥量的子彈上。它也一直使用到現代,像是 .22 口徑的彈藥(如 .22 LR仍在普遍使用。&底火(centerfire)&這種雷管是目前最普遍的形式。它的優點是它以彈殼中心為引燃點,裝藥燃燒比較均勻;而且底火跟彈殼可以設計成分離的元件,不必成一整體,彈殼可以一用再用;最重要的是彈殼可以製造得厚而堅牢以承受較大的壓力。&
底火式的雷管又可分為美式的 Boxer 和歐式的 Berdan 兩種。 Boxer 式的底火通常有一個引火口,擊砧(anvil)是底火的一部份;Berdan 式底火通常有多個引火口,擊砧(anvil)是彈殼的一部分。Berdan 和 Boxer 這兩種底火在擊發功能上沒有太大分別,因此,即使是同樣規格的子彈,例如:&7.62mm NATO,它的底火形式要看是哪一國製的了。&&這兩種底火真正的差別在 reload 時才會顯現出來。由於 Boxer 式在彈殼底部中央有個大洞,很容易就可以用螺模(die)將舊底火擠掉。Berdan 的話,兩個小小的孔並不在中央,很難將螺模對準,必須要用額外尖銳的工具(類似冰錐)將底火敲掉,還要擔心會不會損害到底部的擊砧。美國之所以習慣用 Boxer,主要就是因為有 reload 的傳統。早期燧發槍當然不用 reload ,但是在金屬彈殼發明後,問題就來了。首先是重量問題,當年有很多獵人在西部打野牛為生,他們一出獵可能就是好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帶著大批子彈又重又佔空間。於是他們只帶火藥、底火、鉛塊和少數彈殼,打完一天的獵後,在營火邊自己鑄彈頭、裝製子彈,十分方便。而一般人篳路藍縷在拓荒,為了省錢和不浪費資源,也多半是自己裝製子彈。這時,自然會偏好容易 reload 的 Boxer 了。相對地,歐洲在傳統上比較沒有 reload 的需求,所以仍然一直使用 Berdan 式。&子弹的分类:&&&&&&& 普通弹弹头不涂色或涂银色(钢心弹)。它是由铜套包着一个用钢或铅制成的芯。它主要用来杀伤敌人的有生目标。&  曳光弹弹头涂有绿色,弹头内前端是铅心,中间有曳光管,管内装有曳光剂,尾部有固定环,可防止曳光剂流出。曳光剂的成分有可燃物、氧化物和粘合剂,所以它在夜间飞行时,后面总是拖着一道亮光。曳光弹主要用以显示弹道,指示目标,修正射击等。&  燃烧弹弹头涂有红色,弹头内部前端装有燃烧剂。弹头中间有一钢芯,后部装有曳光剂。它内藏“火种”,主要用来点燃易燃物质,诸如敌人的草、木伪装设施以及弹药库、燃料库、集结的车辆等。用它对一些薄铁皮制成的油箱等目标射击,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穿甲燃烧弹弹头涂有黑色(有的涂黑色加红圈)。它的钢芯是由经过淬火的高碳钢制成的。弹芯外包着铅套。燃烧剂装在弹头内部的前端,现在生产的多装在弹头的后端。它主要用来射击敌人的轻型装甲目标和油箱。&  穿甲燃烧曳光弹弹头涂红色,顶端涂紫色,主要供一些大口径机枪使用。它与燃烧弹的构造基本相同,只是在弹头内的后端装有曳光剂。它聚集了各种枪弹的特长,既能指示弹道,又能穿甲,同时还能纵火,主要用来对空和对远距离的目标射击。&  瞬爆弹弹头涂白色,弹头中部装有炸药,炸药前部装有弹帽、侵彻管和雷管,在炸药后边装有曳光管。它是大口径机枪弹,用于对空射击。弹头命中目标时,由于侵彻管和雷管的作用而引爆炸药。弹头在枪管内因为没遇到障碍物,所以不会爆炸。但当弹头脱离枪口后,未命中目标或障碍物时,到了一定时间,曳光剂的火焰也会点燃里边的黑色药,使炸药爆炸。&&&&&空头弹(Hollow Point)是一般会扩张的弹头的通称,这个过程俗称菇化(Mushroom),因为扩张后的弹头,看起来就像一个草菇一样,头大身小。 在美国这是合法的子弹,尤其是用在狩猎上,是最受欢迎的弹头。 有些州还规定狩猎时必须使用这种弹头,因为它们比较可以达到一弹致命的效果,减少动物所受的痛苦。 空头弹和一般俗称达姆弹(Dum-Dum)的爆裂性弹头不同, 空头弹进入目标体后是不该碎裂的,当然如果打到骨头上,也不是不会发生。 但是总之它不会像达姆弹那样, 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在击中目标后, 碎裂成为无数的小弹片。 所谓的达姆弹, 最早是1896年英国人在印度的达姆兵工厂生产, 正式名称是"Dum Dum Mark 2 Special", 口径是.303 British, 7.7mmX56。 其铅心在尖端露出, 看起来与现代的软头弹相同。 因受到海牙国际战争公约的限制而停产。 英国也曾在南非的波尔战争(Boer War, )中, 使用过空头弹。
枪弹知识之枪弹发展简史
枪弹的发展是与枪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早期的前装滑膛枪,使用的是球形弹丸,即弹头与火药是分开携带并分别由枪口装填的分装式枪弹。从15世纪开始欧洲人在前装线膛枪中试用了卵形弹,以提高射击精度和射程。17世纪,瑞典人发明了将弹头与发射药一起装在纸弹壳内的定装式枪弹,从而简化了装填。1807年,英国人发明了以雷汞为击发药的击发火帽。1849年,在法国出现了一种米涅中空长圆柱尖头弹丸。1855年,英国制造出金属弹壳,进一步改善了弹壳的闭气性能,提高了弹头初速。
年,欧洲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中心发火式金属弹壳枪弹,导致了枪械后膛装填方式的实现。1886年,法国陆军正式装备使用无烟火药的勒伯尔8mm步枪弹,此后德国、瑞士及其他国家陆续开始装备类似口径新式枪弹。19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于无烟火药的采用,不仅为减小枪弹口径、提高枪弹性能奠定了基础,而且枪弹普遍改为被甲式,即将铅心装入黄铜、钢制被甲内。19世纪末出现的后装枪定装式步枪弹,仅就结构而言,主要是被甲式圆鼻弹头,即带弹头壳的弹头,如意大利的6.5mm卡尔卡诺步枪弹、德国的7mm毛瑟步枪弹、瑞士的7.5mm步枪弹等。随着弹道学、空气动力学理论的应用,又出现了流线形弹头,从而改善了外弹道性能,增大了射程。&
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促进了大口径机枪用穿甲弹、燃烧弹、爆炸弹、穿甲燃烧弹的发展。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苏等国为了简化弹种还研制成功威力和尺寸介于手枪弹和步(机)枪弹之间的中间型枪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口径机枪弹口径逐渐统一,主要为12.7mm和14.5mm两种口径。&
20世纪下半叶,枪械及枪弹开始小口径化。1953年12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选定美国T65式7.62mm枪弹为标准枪弹,实现了北约各国步(机)枪弹药的通用化。1958年美国开始试验5.56mm小口径枪弹。1974年,苏联也正式定型列装了使用5.45mm枪弹的班用枪族。1980年10月,北约选定比利时的SS109式5.56mm枪弹为标准枪弹。这种小口径枪弹的好处是弹头轻、初速高、弹道低伸,一般速度能达900-1000m/s,它的研制成功和使用是枪弹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近30年来,枪弹的发展较为活跃。一些国家不仅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研制新型枪弹,如双头(多头)弹、无壳弹、箭形弹、塑料弹壳埋头弹、次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火箭枪弹等,而且使枪弹逐渐形成了多口径、多弹种的大家族。&
据初步统计,枪弹已发展到20多种,其中有普通弹、特种弹、辅助用弹,还有多种新型枪弹,如无壳弹、箭形弹、齐射弹、液体弹等。按枪械种类的不同,枪弹可分为手枪弹、步(机)枪弹和大口径机枪弹等;按口径分,通常称口径在6mm以下的为小口径枪弹,在12mm以上的为大口径枪弹;按战术用途不同,可分为战斗用枪弹和辅助用枪弹。战斗用枪弹主要包括普通弹(普通弹又有轻弹和重弹之分)、穿甲弹、燃烧弹、曳光弹、爆炸弹,还有穿甲燃烧弹、燃烧曳光弹、穿甲燃烧曳光弹、爆炸燃烧曳光弹等,辅助用枪弹有空包弹、教练弹、强装药弹,另外还有信号弹以及防暴武器用各种霰弹、晕眩弹、催泪弹和橡胶弹等。&
现代军用枪弹的主要特点是:&
1.枪弹均采用定装式,即弹头、发射药、弹壳和底火四大部分固结为一体,这样装填动作简单,只需一次操作即可完成。&
2.枪弹通常是以其弹头之被甲(弹头壳)嵌入膛线获得旋转运动,而炮弹是由弹带嵌入膛线获得旋转运动。&
3.枪弹的杀伤或破坏作用主要靠弹头本身动能或内部装填物来实现。&
4.枪弹结构简单,易于大量生产,造价低廉,携带方便。&
5.手枪弹射程近,停止作用好,即弹头命中有生目标后使其尽快丧失战斗力的效果好。&
6.小口径 步枪弹初速高、威力大。现代小口径步(机)枪弹初速一般都在900m/s以上,且有较好的存速存能能力和侵彻性能。北约SS109式5.56mm步枪弹初速922m/s,采用钢/铅复合结构弹头,可在640m距离上击穿美国制式M1钢盔。前苏联5.45mm制式步枪弹,弹质量较小,弹头前部留有空腔,长径比为4.6,重心靠后,具有较大的杀伤威力。&
7.步(机)枪弹药通用化。目前,许多国家的冲锋枪、步枪、轻机枪和通用机枪的枪弹已通用,以满足多种作战环境下的战斗需求。前苏联的АК-74系列中的АК-74式突击步枪,АКСу-74式冲锋枪和РПК-74式轻机枪都使用制式5.45mm步枪弹;奥地利的AUG枪族中的步枪、冲锋枪、卡宾枪和轻机枪均发射M193式枪弹或SS109式枪弹。&
8.大口径机枪弹以穿甲为主,且功能多。如美国的12.7mm多用途机枪弹用烟火剂取代了原有复杂的机械引信,击穿目标后产生爆炸破片和冲击波效应且伴有燃烧作用;12.7mm反轻装甲脱壳穿甲弹采用钨合金材料,初速1220m/s,可穿透500m距离上垂直放置的25mm厚钢板。&
目前,世界各国列装的枪弹种类繁多。手枪弹的主要口径有7.62mm和9mm,以9mm最为普遍,还有5.45mm、7.63mm、7.65mm、0.357英寸、0.38英寸、0.44英寸、10mm和11.43mm等。步枪弹中,除使用广泛的7.62mm口径外,5.56mm和5.45mm是当今两种重要的制式弹口径,北约和亚洲一些国家多采用5.56mm口径,前华约国家则采用5.45mm口径。大口径机枪弹主要是12.7mm和14.5mm两个口径,北约各国多为12.7mm,前华约国家却是12.7mm和14.5mm两种口径并存。&
美国现装备的主要是帕拉贝鲁姆9mm手枪弹、柯尔特11.43mm手枪弹、M193式5.56mm步枪弹、M855式5.56mm步枪弹、SS109式5.56mm枪弹、7.62mm北约步枪弹、勃朗宁12.7mm机枪弹,此外尚有M1式0.30英寸卡宾枪弹、温彻期特马格努姆0.30英寸步枪弹。美国警察部队还装备了0.38英寸特种手枪弹、史密斯-韦森0.40英寸手枪弹和马格努姆0.44英寸手枪弹。&
俄罗斯现装备有托卡列夫7.62mm手枪弹、5.45mm手枪弹(仅配用于ПСМ手枪)、马卡洛夫9mm手枪弹、Mmm步枪弹、莫辛-纳甘7.62mm步(机)枪弹、5.45mm步枪弹、12.7mm和14.5mm机枪弹。&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加拿大、瑞典、奥地利、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家主要列装帕拉贝鲁姆9mm手枪弹、SS109式5.56mm步枪弹和7.62mm北约步枪弹以及勃朗宁12.7mm机枪弹。除此之外,法国自行研制的甚高速、大威力THV手枪弹和PPI7.62mm机枪弹已开始服役;英国还装备了M1式0.30英寸卡宾枪弹、马格努姆0.357英寸手枪弹等;以色列还有M193式5.56mm步枪弹和前苏联的Mmm步枪弹;新加坡装备了12.7mm反轻装甲脱壳穿甲弹。&
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前捷克斯洛伐克均列装了前苏联制式5.45mm步枪弹。&
韩国和日本装备的枪弹有SS109式5.56mm枪弹、7.62mm北约步枪弹、M1式7.62mm卡宾枪弹和勃朗宁12.7mm机枪弹。&
枪弹是枪械威力的最终体现,因为枪弹的性能除直接影响武器的威力外,枪弹的结构尺寸及膛压大小对武器结构亦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枪弹的发展趋势是,减小质量、缩小体积、降低成本、改进空气动力性能、提高对软硬目标的效果。&
1.完善现装备枪弹的性能&
由于今后一段时间内,传统结构的枪械仍将是各国的主要轻武器装备。因此,改善现有枪弹的性能已成为目前许多国家提高轻武器系统效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采取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密实装药技术,在不改变药室体积和武器膛压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装药量、提高枪弹初速;采用钨合金等高密度材料弹头提高枪弹的侵彻能力;采用易碎弹体结构,使大口径机枪弹具备穿甲、爆炸、燃烧和杀伤等多种功能。&
2.研究全新结构枪弹&
双头(多头)弹或集束箭形弹、无壳弹和塑料弹壳埋头弹,这些非常规枪弹仍具有发展潜力,可能成为提高轻武器系统效能的又一途径。俄罗斯的12.7×108mm双弹头穿甲燃烧曳光弹和穿甲燃烧弹,初速750m/s,能穿透100m距离上的5mm厚钢板。奥地利VEC91式5.56×26mm UCC无壳弹,5.68mm直径的弹头埋入硝化纤维发射药柱内,初速可达1006m/s。&
3.发展新口径枪弹&
枪弹的口径的优劣是以武器系统的终点效能、射程和便携性来综合评价的。根据轻武器的作战使命,今后仍会有新口径枪弹出现,例如比利时研制成功的配用于P90个人自卫武器的SS190式5.7×28mm枪弹,俄罗斯研制的6mm步枪弹。&
4.采用新材料、新工艺&
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可能是枪弹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美国在5.56mm和7.62mm枪弹弹头上涂覆聚四氟乙烯工程塑料,以增强枪弹对装甲目标的侵彻能力。俄罗斯新研制的7.62mm微声手枪,其消声作用不是通过常见的消声器,而是凭借发射具有消声功能的特殊枪弹实现的。&
枪弹的工作原理及各个部件的作用&
枪弹的工作原理:&
枪弹的底火在受到击针一定强度的撞击后燃烧,产生的火焰通过弹壳上的引火孔进入弹壳引燃发射药,发射药的快速燃烧(需要强调一点:发射药是快速燃烧而不是爆炸,爆炸释放能量的速度要比燃烧快很多,枪管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产生大量气体,压强迅速增大,从而利用枪管内的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的压强差来推动弹头在枪管内加速,弹头出膛后具有很高的速度,从而具有杀伤力。&
上图中的枪口烟就是发射药的燃烧产物,至于枪口焰则是枪管过短或发射药过多燃烧不完全的表现&
枪弹大体上由弹壳,弹头,底火和发射药四部分构成,这四部分缺一不可。只有它们互相配合才能发挥其威力。&
弹壳(case)&
弹壳是枪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它是其他部件的载体,同时也承受压力使弹头加速。弹壳一般采用铜合金制造,有时也采用钢或者聚合物等材料。&
弹头(bullet)&
和弹壳相比,弹头比弹壳还重要,枪弹的杀伤力完全由它体现。相信大家在不少影视作品中看到主角忍着剧痛取弹头的场面,就是因为枪弹的杀伤原理就是利用弹头和目标碰撞来产生杀伤效果后弹头停留在目标内部的结果。弹头的杀伤效果和弹头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同样速度下,被不同结构的两种弹头击中的目标一个可能还活蹦乱跳,另一个可能已经命丧黄泉了,这就是弹头结构的不同导致了杀伤效果上的差异。&
大概的说,弹头分为以上几种结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被甲,弹芯等。被甲的作用是使弹芯保持稳定,不至于剧烈形变。例如全金属被甲弹头和半被甲弹头,同样是铅芯,杀伤力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是被甲的结构导致的。弹芯的材料与枪弹的用途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穿甲枪弹,其弹芯一般为碳钢或者是硬度更高的钨钢,这样可以保证弹头在和钢板硬碰硬的瞬间不至于被巨大的冲力冲碎。
底火(primer)&
击针撞击底火击发子弹&
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击针的撞击能使子弹激发呢?也许聪明的您已经想到了,没错,这都是底火的功劳,底火就是把击针的撞击转变成明火的装置。底火内有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受到一定强度的撞击后立即燃烧,产生的火焰通过引火孔点燃发射药从而激发子弹。底火分为伯丹式底火和博克塞式底火两种。&
博克塞式底火:由英国人Edward Boxer发明。其V型砧板嵌在底火台上方。如要重复使用弹壳,只要将底火台顶出即可。盛行于美国,易于复装弹药。&
伯丹式底火:由美国人Hiram Berdan发明。其底火砧座、双引火孔与弹壳一体成形。如要重复使用弹壳,必须将底火砧座和底火台一同钻出。主要流行于欧洲国家,在军用枪弹上广泛使用。
馆藏&3133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鸡子弹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