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对新型恐袭无能为力的近义词,那现在的中国是如何反恐的呢

体育:易建联为何不能在NBA立足?三位NBA巨星作出客观评价!
体育:易建联为何不能在NBA立足?三位NBA巨星作出客观评价!
好难说的故事
姚明之后,易建联是最被中国球迷看好能在NBA获得成功的球员,然而,易建联在NBA的发展并不顺利,辗转了多支球队,目前已回CBA。易建联究竟为何不能在NBA立足?几位NBA给出了他们的客观评价:科比评价阿联:“易建联是一位很出色的球员,投篮精准、速度快,跑动也积极,在NBA打球时有着不错的表现,不过后来他的状态出现了下滑。我觉得易建联状态出现这么大的起伏,主要是承受了巨大压力,因为姚明在NBA获得了成功,所以中国球迷喜欢把他和姚明比较,这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会让他打球时心态不好,很难找到准确的定位,也就难以发挥了。而詹姆斯这样说:“易建联是个典型的东方人,沉默寡言,性格显得内向,他与姚明的性格差别非常大,而姚明喜欢言谈和交流,幽默诙谐,情商很高,但是易建联不太喜欢和别人沟通,我曾和易建联说话,他只是简单的说几句,而且他不喜欢开玩笑,据我了解,他在NBA打球时与队友的沟通交流并不多,还有一点,他的英语水平是不如姚明的。”在篮网时的队友卡特,他也说出了对易建联的评价:“易建联是一名非常有天赋的球员,在NBA新秀赛季发挥也很出色,中国球迷把他当做下一个姚明,使他身上背负的压力太大,这让他很难打出自己的篮球球。”综合三位巨星级球员的评价,他们都很客观的对易建联的表现和处境进行了评价。科比和卡特表示易建联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压力,导致他难以找到自己的定位,并没有打出理想的篮球;而詹姆斯则觉得易建联内向的性格是导致他无法在NBA立足的重要原因,确实,如果无法和队友良好的沟通,就很难在比赛中得到最大的支持。如今,阿联回归CBA,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要不断训练稳步提升,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与教练队友交流和沟通,与队友一起成为中国篮球界新的领军人物。中国男篮加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好难说的故事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最新故事!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作者最新文章欧洲恐袭频发,对中国反恐模式的警示!
6月3日晚,英国伦敦市中心发生三起严重恐怖袭击。当晚&一辆货车在伦敦大桥冲撞路&上行人,造成至少1人死亡,另有两起事件分别发生在博罗市场和沃克斯豪尔地区。其中博罗市场事件中有人持刀伤人。伦敦&警方称,伦敦桥和博罗市场事件是恐怖袭击。这是英国最近几个月以来接二连三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来看看2017年以来发生在欧洲及附近地区的伊斯兰恐怖袭击事件:1月1日,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一间夜店内有大批民众狂欢庆祝新年时,遭两名***袭击,造成至少39人死亡、超过50人受伤。土耳其恐怖袭击&2月3日 法国巴黎卢浮宫有埃及男子携同可疑背包及砍刀袭击一名士兵,最后身中5枪重伤倒地。巴黎卢浮宫恐怖袭击&3月18日,法国巴黎奥利机场(Orly)机场,一名男子试图抢夺一位女兵的武器,高喊着他准备"为阿拉而死"(die for Allah),随后被机场士兵击毙。3月22日,伦敦发生恐怖袭击,造成5人死亡,数40多人受伤。恐怖分子哈立德马苏德驾车在西敏寺大桥冲上人行道,随后他在议会大楼附近对一名警察造成致命伤害。恐怖分子被英国国防部警卫击毙。伦敦恐怖袭击4月3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发生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14人死亡,包括发动袭击者22岁的吉尔吉斯坦极端伊斯兰青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自杀式炸弹袭击&4月7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闹市区有歹徒开货车冲撞人群,造成4死15伤。4月9日,埃及北部城市坦塔坦塔和亚历山大制造了两起针对基督教徒的恐怖袭击事件,遭遇连环炸弹袭击,导致最少45人死亡,超过百人受伤。伊斯兰国(ISIS)承认对此负责。埃及恐怖袭击5月22日,英国曼彻斯特体育场音乐会发生恐怖袭击。自杀式袭击者阿贝迪引爆了炸弹,导致包括12名儿童在内的22人死亡,75名伤者目前仍在医院接受治疗,其中23人伤势危重。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IS)宣布对事件负责。英国曼彻斯特音乐会恐怖袭击5月23日,伊斯兰国(ISIS)对菲律宾棉兰老岛发起袭击,并占领马拉维市。菲律宾国防部长称,至少3名政府军死亡,12人受伤,大批民众逃离家园。菲律宾民众逃离家园5月26日,就在穆斯林斋月(5月27日)即将开始前,在埃及南部明亚省(Minya)发生恐怖袭击。一群基督教徒正要前往教堂祷告,他们分乘两辆巴士和一辆小货车,途中遭到蒙面武装分子拦截并开枪袭击,射杀了28名基督教徒、打伤25人,凶手目前在逃。埃及巴士恐怖袭击目前全世界对待穆斯林对策基本是以下几种:一、西方白左的投降主义绥靖政策目前正在欧洲上演的穆斯林化和频繁发生伊斯兰恐怖分子的袭击,整个欧洲的民主国家对此根本无能为力。这与欧洲白左对穆斯林长期奉行的投降主义绥靖政策密切相关,欧洲国家甚至竞相出台讨好穆斯林的政策,以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和德国总理默克尔最甚。默克尔与穆斯林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说:"假如伊斯兰恐惧症继续蔓延,我们可能不得不请所有女性带包头巾,以表示与穆斯林妇女的团结。"德国总理默克尔走得更远,敞开日耳曼的怀抱拥抱穆斯林,导致几百万穆斯林涌入德国和欧洲,里面混入了不计其数的伊斯兰恐怖分子。欧洲国家对穆斯林一味迁就、软弱、退缩、割肉喂狼,只会导致伊斯兰恐怖主义一次次尝到甜头,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最后导致欧洲国家用自己的核心利益来和穆斯林交换,否则就是"政治不正确",即放任穆斯林移民进入欧洲,一步步蚕食,慢慢将整个欧洲穆斯林化。今天欧洲恐怖袭击的根源,就是以默克尔为首的白左们对穆斯林绥靖政策饮鸠止渴造成咎由自取的必然结果。默克尔为首的西方白左的投降主义绥靖政策是一条自我毁灭、自我埋葬、自我淘汰的邪路,极有可能激起纳粹这样的极右翼在欧洲的崛起,造成更大规模的种族屠杀和毁灭。目前看来欧洲在错误的道路上似乎越走越远。&二、以色列国家主导的反恐&&911事件发生后,极大鼓励极端伊斯兰恐怖袭击和肉弹爆炸在以色列频繁发生,一度使得以色列几乎天天都是911。以色列开始大规模围剿极端伊斯兰恐怖袭击,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方法,在反恐教育、反恐预防和反恐措施上做得极有效果。&在反恐教育上,以色列积极培育全民安全意识。以色列反恐意识渗透到社会肌体的每一个毛细血管当中。比如以色列航空公司的飞机在登机前要对乘客携带的行李和托运的行李一律实施开箱检查。在以色列公共场合的入口处,包括商场、公园、车站、甚至超市都会实行人身扫描式的安检。以色列反恐部队&在反恐预防上,以色列将反恐情报和反恐动态作为反恐的重中之重看待。以色列的&"预防性反恐"&的特色在于并不只是对恐怖组织的内部机密情报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对网络进行监控,对恐怖主义的舆情进行分析。既可以从恐怖组织中最基本的影像资料、文章话语和宣传组织中来获得恐怖主义的动机、目标,并判断他们的能力和作为;也可以从其他媒体和国家对其报道和关注的角度来进行再分析与国际协作预警,由此提高预防恐怖主义事件的概率。在反恐措施上,以色列将法律、行政和军事手段密切结合。以色列很早就出台了反恐法。该法律甚至将被恐怖主义者利用的无意识的特殊行业从业人员,都列入了可能被法律制裁的名单中,比如边境安检员、出租车司机等,以此来增强全社会的反恐意识。在行政层面,以色列设有国家安全委员会。该机构是协调各个部门间反恐事务的平台,便于总理召集开会,相关人员讨论问题,上传下达后快速实施。另外以色列也有摩萨德和辛贝特两个内外安全情报机构,分工协作反恐。以色列军队的反恐经验更是丰富,不仅有专门的反恐部队,还设有专门的反恐院校。伊斯兰恐怖分子最懂的是以色列的语言,那就是凡有恐袭发生,以色列高效的情报机构一定有仇必报,哪怕凶手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他,猎杀他,还包括恐怖分子的上司,下线,后援,只要找得到,格杀无论。日,以色列公然在全世界的攝像机面前,用三枚导弹把中东穆斯林的精神领袖亚辛炸得粉身碎骨,至此针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几近绝迹。这是伊斯兰恐怖分子唯一能听懂的语言,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十多年来,恐怖袭击在以色列几近绝迹的原因。&中东穆斯林的精神领袖亚辛&三、印度总理莫迪的"反作用力"模式印度总理莫迪也以对待极端穆斯林恐怖分子"以暴制暴"著称。&日,古吉拉特邦59名印度教徒朝圣归来,在火车站跟一群极端穆斯林发生冲突,导致这些印度教徒被活活烧死在一节火车厢里。当时作为该邦首席部长的莫迪居然引用牛顿第三定律,提出"一个作用力必然有一个反作用力的观点"。莫迪认为有充分的理由和道德优势对极端穆斯林进行报复,在他的煽动支持下,放任民间自卫,该邦的印度教徒之后三天里猛烈攻击穆斯林,结果导致约2000名无辜穆斯林被杀,被殴打被驱逐的穆斯林不计其数。莫迪非但不加制止,还公开宣称穆斯林是潜在的恐怖袭击者,严重警告穆斯林要想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必须接受非主体公民地位,即二等公民地位。若再发生对印度教徒的恐怖攻击,那么等待穆斯林的将是更加残酷恐怖的报复,甚至民族的毁灭。印度总理莫迪&莫迪的"反作用力"模式不是&牛顿第三定律的"每个作用力总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而是报复的反作用力要远远大于作用力,59名印度教徒的死亡和2000名穆斯林被杀是高度的不对称。莫迪的"反作用力"就是要杀得对方胆战心寒,不敢再有构成暴力的任何想法。&四、特朗普的严防死守政策特朗普对欧洲白左引入穆斯林毁灭欧洲未来是洞若观火,因此在竞选总统阶段,他就提出禁止穆斯林进入美国的主张。当选总统后,日,特朗普签署了一份名为"阻止外国恐怖分子进入美国的国家保护计划"的政令。这份政令被称为"穆斯林禁令"。这份行政令要求,未来90天内,禁止伊拉克、叙利亚、伊朗、苏丹、索马里、也门和利比亚等七国公民入境美国。特朗普的"禁穆令"最近对申请美国签证更是实行史无前例的严格措施,不仅要提供过去15年的经历,还要提供社交联系方式,其主要目标就是针对穆斯林。特朗普对穆斯林的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严防死守,宁可错拒一千,也不放来一个。他担心美国在"政治正确"的道路上走下去,会重蹈欧洲的覆辙。所以特朗普与默克尔见面时一度拒绝与她握手,称默克尔犯下了灾难性错误。今年以来,欧洲和其他国家频频发生的极端伊斯兰恐怖袭击严重警示中国,新*疆极端穆斯林分离主义者可能造成的恐怖袭击将是对中国最大的威胁。据西方媒体报道,有数量难以统计的新*疆*维吾尔极端穆斯林分子跨越崇山峻岭的边界,其中年龄最大为80岁,经巴基斯坦、阿富汗或印度尼西亚辗转逃到中东的伊拉克和叙利亚参加ISIS的培训和圣战。他们既然有办法逃出去,也有办法再次混进中国。在中东ISIS作战的新疆维吾尔穆斯林极端分子据西方媒体报道,这些人不仅仅受ISIS的恐怖袭击培训,他们还扩大与全球恐怖组织的联系形成网络,以寻求这些恐怖组织支持他们在中国将恐怖活动升级。他们的最高目标就是重新回到中国作战,将新*疆分离出中国,成立东土耳其斯坦,即我们所说的"疆D"。&中国在新*疆的反恐,必须坚决摒弃西方白左的投降主义绥靖政策,也要放弃过去的宽松怀柔政策,其对汉人严重的不公平政策的后果是极大伤害广大汉族同胞坚守新*疆、留守新*疆的决心,造成广大西域地区越来越严重的穆斯林化和汉人空洞化。一旦穆斯林和汉人的人口比例到达一个临界点,穆斯林化将以加速度发展。&由于宗教方面的原因,对穆斯林的任何宽容、迁就、放任、软弱、退缩都是姑息养奸,割肉喂狼,他们都会认为是理所当然,会进一步刺激其变本加厉、得寸进尺、得陇望蜀。要将以色列国家主导的反恐模式、印度总理莫迪的"反作用力"模式和特朗普的严防死守政策结合在一起,要以不对称的暴力和恐惧压制恐怖主义超限战的暴力和恐怖,铁血打击,无情镇压,只有将恐怖分子压制到胆战心惊、丧魂失魄、周天寒彻的地步,恐怖主义才会绝迹。对于恐怖分子凶手,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他,猎杀他,还包括恐怖分子的上司,下线,后援,只要找得到,格杀无论!必须得学会对伊斯兰教说"不!",必须得学会对穆斯林说"不!",更必须得学会对极端伊斯兰恐怖分子说"杀!",否则欧洲频频恐怖袭击的今天,就是新*疆的明天。作者:周方舟来源:中美学者智库(ID:windsorfort)—THE END—&其他精彩文章,点击&蓝字&查看:東方观世界,原创和转载优秀文章,让思想在此碰撞和升华,欲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每天都可以收到您喜欢的文章;转发分享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
微信号:dongfangruixiang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独立思考,客观理性;中国立场,百姓视角;有深度有态度,有广度有温度;| 观天下大事,我们一起同行;抓时代脉搏,我们一起进步!
Copyright2017.杨邱自媒体资讯站,让大家及时掌握各行各业第一手资讯新闻!世界反恐困局怎么破?习近平提出“中国方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鲁芳
相关链接&&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港媒:波士顿爆炸嫌犯落网 美本土恐袭防不胜防
当地时间日,美国波士顿,波士顿大学为爆炸案遇难中国学生吕令子举行追思会。
中新网4月23日电香港中通社22日发表文章称,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案嫌犯已
来 自 西 陆 军 事
当地时间日,美国波士顿,波士顿大学为爆炸案遇难中国学生吕令子举行追思会。
中新网4月23日电香港中通社22日发表文章称,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案嫌犯已落网,但此次事件,值得注意的是,恐怖袭击从境外回归到了美国本土,这也预示着美国未来反恐之路的艰难。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案嫌犯已落网,19岁青年正在医院救治,因颈部受枪伤还无法说话。对嫌疑人犯罪动机、作案过程和有无国外恐怖团体联系等问题,整个美国都在等待进行提问。
从波士顿爆炸案,到奥巴马的有毒邮件,以及得克萨斯州化肥厂爆炸,一连串的突发事件让美国社会的“反恐”神经紧绷。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米勒曾坦言,美国本土可能会面临小规模爆炸事件更频繁发生的局面。
从这些年美国和欧洲所遭受的恐怖袭击来看,本土极端分子作案的现象比较多,而且就美国而言,2009年之后,包括纽约地铁的爆炸的未遂的案件、时代广场的汽车炸弹未遂的案件,有一个共同点,首先用的爆炸装置都比较简单,都是就地取材,这让美国当局更加难以防范。波士顿爆炸事件,恐怖袭击从境外回归到了美国本土,这也预示着美国未来反恐之路的艰难。
事实上,2009年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国面临的境外恐怖威胁虽有所减少,但本土面临的个人恐怖威胁、极端主义现象和“基地”及其附属组织的渗透日益突出。近年来的圣诞航班未遂案、福特堡基地枪击案、邮包炸弹案等都凸显了美国日趋严峻的本土恐怖威胁。此次两名嫌犯来自车臣,并在美国生活十年,居然能制造如此周密谋划和血腥残忍的恐怖袭击,再次给美国人敲响了警钟,恐怖威胁远未解除。
上海反恐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光认为,美国的反恐政策并未改变,但这起事件暴露出美国近期在国内反恐方面有所松懈,此后奥巴马政府必将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结束战争并不意味着结束反恐。波士顿爆炸案必将迫使美国加大反恐力度,尤其是对公众聚集场所的警戒,更将引发人们重新思考恐怖主义。
追踪反恐政策及法律的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威茨指出,美国政府寻求在公众空间扩大监控,或者加强监察穆斯林社群,就一定要更小心行事了。那是一种“在政策问题上几乎无能为力的局面”,就像校园枪击案很难避免一样。美国传媒评论说,“独狼”制造简易爆炸装置,意味着只要一个人有不良意图,就可以使整个美国陷入混乱,而这种可能性随时存在。对于不确定的个人发动的恐怖袭击,也没有适当的应对手段。
在“9&11”事件发生的第12个年头,波士顿马拉松赛上的两声巨响,唤醒了美国民众对恐怖袭击的惨痛记忆。十余年来一点点培养出来的安全感在爆炸瞬间被击碎。“反恐”战争并未随着美军撤出两大战场而结束,或许在美国撤出反恐特征的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大战场后,新的一场恐怖活动还只是开始。
波士顿案显示,仅把眼光放在外国恐怖组织身上和谋划如何利用国际反恐推进本国地缘利益,远远不能解决本土面临的恐怖主义问题。波士顿案也将促使美国各界重新反思在国际反恐合作方面的双重标准问题。(苏一平)
本栏目最新文章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词恐怖袭击的“新灾区”:德国反恐形势分析
当人们对在发生的连环恐怖袭击还历历在目,对的恐袭还心有余悸的时候,2016年7月中下旬,遭遇了接连不断的暴力和恐怖袭击事件,德国成了恐怖主义的“新灾区”。暴恐频发,民众对德国安全局势表现担忧。由于恐怖主义与难民问题相结合、“伊斯兰国”幕后策动“独狼式”袭击、德土关系发生变化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造成德国反恐形势复杂、任务艰巨。面对新的反恐形势,德国必须制定新的反恐计划,调整反恐战略。
暴恐频发,德国安全局势堪忧
2016年7月,欧洲还未从法国尼斯的恐怖袭击事件中恢复平静,德国就接连遭遇了数起暴力和恐怖袭击事件,惊恐情绪在民众中滋生、蔓延,社会和平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欧洲最安全的国家变成恐怖、暴力事件频发的地区。
7月18日,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维尔茨堡(W&rzburg)的区间火车上,一名17岁籍[1]男子用斧头和尖刀砍伤多名乘客,这名男子在逃跑过程中被警察击毙。7月22日,一名18岁拥有和德国双重国籍的男性青年在巴伐利亚州的慕尼黑奥林匹亚购物中心门前滥杀无辜,射杀9人,射伤20余人,凶手随后自杀。7月24日下午,一名来自的21岁男性在德国巴符州罗伊特灵根(Reutlingen)持刀砍死一名女子,砍伤2人。7月24日晚间,一名两年前来到德国的27岁叙利亚难民在巴伐利亚小城安斯巴赫(Ansbach)的一家餐厅引爆自制爆炸装置,伤及15人,凶手在爆炸中身亡。
德国一周之内发生四起恶性袭击事件,其中三起发生在巴伐利亚州,德国接收难民的第一站。四起事件的凶手均有难民或移民背景,德国警方已认定维尔茨堡和安斯巴赫案件与“伊斯兰国”有关,而慕尼黑枪击案的凶手自小在德国长大、患有精神疾病,此案与难民和恐袭并无关系。尽管如此,恐怖袭击已经成为德国人最担心的事情。在8月4日发布的“德国电视一台德国趋势”的调查结果中,有76%的民众担心最近会发生恐怖袭击,与2016年4月的调查结果相比,这一比例上升了9%,而在欧洲难民危机还没有出现的2015年1月,这一比例还不到50%。在近日公布的“德国担忧2016”调查报告中,恐怖主义也首次成为德国人最担心的事情。
德国反恐形势复杂、任务艰巨
一、难民问题与恐怖主义相结合使德国面临严峻挑战
无论德国官方如何定性发生在黑色七月的案件性质,也无论案件凶手是否在2015年难民潮到来之前就来到德国,四起恶性袭击案的凶手均有难民、移民背景是毋庸置疑的。四起案件发生后,不管德国政界或主流媒体是否刻意模糊凶手的身份,普通大众都会得出难民和移民给德国社会安全带来威胁的印象。事实上,2016年新年夜科隆性侵案后,由难民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安全问题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话题,假借难民身份进入德国的恐怖分子成为德国安全的最大隐患。对于默克尔难民政策的批评和质疑本已强烈,在四起案件发生后,默克尔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几乎有三分之二(65%)的受访者对默克尔的难民政策表示“不满意”或“完全不满意”。默克尔个人的支持率下降到47%,与7月初相比下降了12%,在德国政治领导人受欢迎度的排名榜上降到第六位。由于四起案件三起发生在基社盟执政的巴伐利亚州,基社盟对默克尔难民政策更加抵制,造成联盟党内部有关基本路线的矛盾越发激化。尽管德国目前财政收支平衡、劳动力市场成绩斐然,本届政府还提高了退休金、引入了最低工资和育儿费,但难民问题与恐怖主义相结合的威胁击碎了多年来默克尔积攒的政治资本和民众信赖,使本届德国政府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伊斯兰国”是幕后黑手,“独狼式”袭击难防
德国官方最后将维尔茨堡案和安斯巴赫案定性为暴恐行为,根据德国警方的调查,“伊斯兰国”在这两起案件中充当了幕后黑手。维尔茨堡案和安斯巴赫案的凶手在作案前曾与“伊斯兰国”成员多次联系。据警方的调查,维尔茨堡凶手曾被认为是模范地融入了德国社会,但他与法国尼斯的凶手一样,都是在生命最后阶段迅速极端化。而安斯巴赫案的凶手两年前来到德国,由于其在曾提出避难申请,所以他在德国的避难申请遭到拒绝,他曾多次获准延长居留,直到2016年6月初,当地移民局限令其一个月内离开德国。此人是何时发生的极端化,目前尚不得而知。无论如何,“伊斯兰国”对未成年人及青年人产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令人震惊的。“伊斯兰国”懂得利用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Whatsapp等社交平台将宣传抵达受众,利用热门标签达到传播效果。青少年具有盲从和狂热的特点,当在社会上遭遇种种问题时,“伊斯兰国”仿佛给迷惘的青年人提供了一趟冒险之旅,被他们“洗脑”的未成年人自愿响应他们的号召,心甘情愿地成为“圣战者”,并且不惜牺牲生命。
两起案件共同的特点均是单人作案,这种没有同伙协助、没有谈判诉求的“独狼式”袭击让警方和安全部门难以预防、布控。近年来,德国警方一直在与恐怖主义分子进行交锋,并且成功制止了多起团伙恐袭。例如,2016年6月德国警方抓获三名来自“伊斯兰国”的恐怖分子,及时阻止了他们对杜塞尔多夫实施恐袭。2016年2月,德国警方发现了一个由四名人组成的涉嫌恐袭小组,据称这些涉嫌恐袭分子曾计划同时在北威州、柏林和下萨克森采取行动。
三、德土关系生变,出现新的不确定因素
欧土协议及公民的免签待遇前途未卜。2016年3月,在默克尔的努力下,和土耳其就解决难民问题达成欧土协议。根据协议,非法入境欧盟的难民将被遣送回土耳其,同时欧盟将按“一比一”原则帮助安置土耳其境内的叙利亚难民。欧盟向土耳其提供数十亿欧元的援助,并承诺加快土耳其入盟谈判、给予土耳其公民进入申根区的免签待遇。在其后的谈判中,欧盟认为只有当土耳其满足了欧盟设定的72项条件,才能给予其公民进入申根的免签待遇。目前,土耳其还有五项条件尚未达标,其中双方就是否修订土耳其反恐法案产生严重对立。为打破僵局,双方决定将欧洲议会的表决推迟到10月。土耳其外长曾威胁欧盟,如果2015年10月土耳其公民还不能享受免签入境申根区的待遇,土耳其将废止难民协议。而在德国民众中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的人数居多,根据德国电视一台8月4日的民调结果,反对者占80%,而69%的德国民众认为应该延缓与土耳其的免签谈判。
德国司法机构惹怒埃尔多安,德土关系陷入僵局。日晚至16日凌晨,土耳其发生未遂军事政变后,总统埃尔多安展现其强权手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肃清政变直接参与者与所谓的支持者,并一再提出重新引入死刑对付叛国者的话题。高涨的民族情绪席卷了在德国的。7月31日,四万亲埃尔多安的土耳其人在科隆集会,并计划在集会中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视频连线。德国北威州科隆行政法院和明斯特高级行政法院依据德国基本法拒绝了这一要求,集会组织者又状告到联邦宪法法院后,同样被驳回。此事引发土耳其方面的不满,埃尔多安向自己的支持者宣称,不要轻信德国和所谓的“民主”和“自由”,在这两个国家生活的土耳其人毫无人权可言。在德国的土耳其人以及土耳其当地的各级官员纷纷利用公众媒体谴责德国政府,要求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来由于免签待遇等问题已经变得敏感的德土关系由此陷入僵局。
德国媒体的一则报道使本已陷入僵局的德土关系进一步恶化。日,电视一台报道称德国联邦政府在书面回应德国左翼党向联邦议院提出的质询时,直接将土耳其称作“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的核心活动平台”,该文件还称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积极支援近东和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军事组织。土耳其外交部长发表声明,希望德国方面给予解释。虽然德国外交部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文件里的回复是个错误,但德土关系目前仍处于僵持之中。
在科隆集会后,一些德国政治家对于参加集会的德国的土耳其人的政治立场展开了讨论。在欧盟,尤其是德国看来,埃尔多安的做法显然已经与民主和法治的轨道渐行渐远。而参加集会者不但不加以批判,还为之欢呼,或者恰恰因为如此才为之欢呼。那么,这些人是否更视自己为土耳其的一分子、而不是德国社会的一分子? 而在德国生活的数百万土耳其人[2]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利益、目标和原则”产生越来越大的分歧时候,他们又将如何选择?是否会对德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造成危害?
德国的反恐计划
事实上,无论从军事力量还是武器装备上,德国都拥有欧洲最先进的反恐能力。德国拥有隶属于德国警方第九大队(GSG-9)、特别行动突击队(SEK)和机动刑事特遣队(MEK),还有隶属于德国军方的KSK特种部队,另外在2015年底,德国警方又开始组建一支新的反恐精锐部队,称为BFE+反恐警察部队。在武器装备上,德国反恐部队主要采用德国制造的G36C型手枪、MP5冲锋枪以及Cyprus SF II格斗匕首,这些德式武器被包括法国在内的几十个国家的特种部队所使用。难怪默克尔总理在发布反恐计划的记者会上,信心满满地告诉德国民众,政府能够保护他们。但新型恐怖主义与传统的恐怖主义存在根本性不同,现在的极端分子没有其他任何谈判诉求,只是要在第一时间痛下杀手,造成血流成河的恐怖。所以新时期的恐袭特点促使德国必须制定新的反恐计划。
一、默克尔的反恐“九点计划”并非虚招子
在慕尼黑枪击案发生后,默克尔火速制定出反恐“九点计划”。如果结合7月发生的四起袭击案件仔细分析默克尔的反恐计划,就会发现该计划并非如某些媒体所言的“虚招子”,而是针对7月恐袭案的特点和德国反恐的薄弱环节制定的一份较为全面的行动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1、设置庇护申请程序的早期预警系统(在当局审核难民庇护申请程序时,早期预警系统能及早发现难民的极端化倾向);2、增加警察人手;3、解码网络犯罪;4、获取联邦国防军的支援;5、研究和预防恐怖主义;6、开放欧洲的数据流;7、禁止网上购买枪支(尽早通过新的欧洲武器法。未来德国境内不再可能在网上购买枪支,慕尼黑枪袭案的枪支来源是案件的重点);8、加强特工之间的合作;9、降低庇护申请失败难民被遣返的门槛(德国应当贯彻遣返被拒难民的程序,安斯巴赫案的袭击者,本已被限令离开德国,却没有被执行)。
二、巴伐利亚州呼吁提升反恐措施:难民只要有轻微犯罪将面临遣返
在袭击案的重灾区巴伐利亚州,州长泽霍夫(Horst Seehofer)(基社盟)主张提升反恐措施、加强安保,应对恐怖主义犯罪,对已经来到德国的难民进行复查,呼吁加强对欧洲范围内武器的管制。巴伐利亚州内政部长赫尔曼(Joachim Herrmann)(基社盟)则提议从联邦层面进行有关刑法和合法居留的立法改革,降低驱逐门槛。赫尔曼认为应加强难民管控,对边境地区入境人员进行更严格的审查,未携带证件和无法证明其身份的人员必须扣留并接受调查,还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法规,遣返那些即使有过轻微犯罪行为的难民(安斯巴赫案件的凶手是27岁的叙利亚难民,此前曾有过多次犯罪)。针对巴伐利亚州偏重管控难民的反恐计划,德国的一些反恐专家认为,不应把难民和恐怖分子混为一谈,把难民驱逐出德国是头脑简单和情绪化的应对方式。
三、德国内政部长公布一揽子反恐草案,德国警方有权检查入境难民的手机
在暴恐袭击频发,民众对德国安全局势表现担忧的情况下,为改善国内安全状况,缓解民众忧虑,8月11日,德国内政部长德迈齐埃公布了一份颇具争议的反恐草案,其具体措施包括:增加警察和监控人员的数量、加速遣返外籍罪犯、有条件废止双重国籍公民的德国国籍、探索使用识别软件监控公共场所,以及为医护人员上报潜在恐怖威胁创造便利条件等。草案中规定如果入境德国的难民没有护照,则必须把自己的智能手机交给边境警察进行安全检查。这是因为在边境检查时,使用传统手段核实难民身份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检查难民的手机并非德国首创,在、、和,这已经成为一道针对部分入境难民的例行手续。虽然德迈齐埃的草案还需要联邦议院通过才能实施,但可以视作对默克尔反恐计划部分内容的细化。
在德国未来反恐战略发展中,加强民防和扩大安全部门的权限将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伴随德国在欧洲乃至全球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德国将更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的解决和处理当中。德国已经意识到,在恐怖主义不断向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德国不可能置身事外,更不可能独善其身,德国联邦国防军会参与到和欧盟的军事行动中,由此必须要预防德国本土被袭击的可能。这种思想体现在日德国政府将采纳的一份长达69页的“民防方案”中,在该文件中,德国政府要求民众为紧急状况准备十天的食物和水,以便民众在灾难或武装袭击的情况下,可以暂时维持自身的生活。这是冷战结束后德国政府第一次要求民众做生存物资储备。虽然这一做法被更多地解释为民防战略中的一项内容,但应该也有预防恐怖袭击的考虑。另外,在7月发生的恐怖袭击中,公共场所的安全检查是一个明显的安保漏洞。在德国的火车站、地铁站主要依靠视频监控,没有安全检查。这也就导致凶器非常容易被带上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如果要在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实施安全检查,则需要民众赋予安全部门更大的权限。
(本文来自《当代世界》2016年9月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能为力第一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