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卫国战争资料60字的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作者/编辑:佚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日至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少数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霸世界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球战争。主要指挥官: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希特勒、蒋中正。主要战场:非洲,欧洲、太平洋、大西洋。目录概述战争阶段战争年表重要战役 收缩展开概述(日-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于日德国和苏联入侵波兰开始,这次入侵行动随即导致以英国为首的大英帝国与法国向德国宣战。然而德国在入侵波兰后开始着手尝试在欧洲建立一个大帝国,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为止,发动一连串战争并借由条约的签署使得德国几乎占领了欧洲绝大部分的地区,而名义上保持中立的苏联于日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也陆续占领或者吞并了其在欧洲边界的邻近6个国家,在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所占领的波兰领土。英国以及英联邦的成员国则持续与轴心国继续作战,并分别在北非沿海地区和大西洋海域发生多起军事碰撞,而这也使得英国成了欧洲大陆地区唯一仍能继续反抗德国入侵的主要力量。 日,欧洲轴心国集团决定联合入侵苏联领土,这次攻势也开始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面战争爆发,但此举让原本几乎统辖整个欧洲地区的轴心国被迫投入大量军力来维持作战优势。到了日,已经加入轴心国的日本为了能够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获得地位,陆续袭击位在太平洋的美国统辖地区和坐落于与中南半岛的欧洲殖民地,很快地于西太平洋和东亚战区获得了主导权。 到了1942年时日本开始在一系列的海战中战败,位于欧洲的轴心国也陆续于北非战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节节败退,这些都迫使轴心国停下进攻的脚步。1943年时,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西西里岛战役中面对同盟国部队严重失利,另一方面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战败后失去对于东欧的领导地位,同时美国也在太平洋战区中获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自此轴心国集团逐渐失去主导权并开始尝试部署于各地的前线部队进行战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时,盟军决定登陆法国以开辟第二战场,而苏联除了收复过去被占领的领土外,也开始转往攻击德国与其同盟国家的土地。在苏联和波兰部队共同攻入柏林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最终在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的下宣告结束。而另一方面美国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击败了日本海军部队并陆续占领了数个重要的西太平洋岛屿,这使得日本列岛面临随时会被同盟国部队入侵的危机之中。中国的抗日战争也进入大反攻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最后在美军分别于广岛市和长崎市投下原子弹并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后,日日本跟进宣布愿意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条件,而随着亚洲战事的停息也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1945年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胜利宣告结束,然而二次大战也改变了往后世界的政治版图和结构,特别是战败的轴心国集团被迫接受同盟国的安排。日联合国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够促进各国并防止未来的军事冲突;同时战胜的同盟国也纷纷在联合国各个机构中担任重要职位,特别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和法国5个国家为首成立联合国联合国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促使美国和苏联二者成为彼此对立的超级大国,并在战争结束后展开了长达46年的冷战局势。与此同时过去各个欧洲大国的影响力则逐渐下降,促使各个亚洲与非洲殖民地出现非殖民化的运动,陆陆续续有许多地方宣告独立。而为了面对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各个国家也开始为自身的产业推出振兴经济;另外为了能够稳定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欧洲也开始推动欧洲一体化的目标。战争起因世界大战结束后彻底改变了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政治版图,其中作为战胜国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希腊和罗马尼亚获得领土作为赔偿,并且立即于这些领土上设立新的地方行政区划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战败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则纷纷宣告瓦解。另外一方面在1917年时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自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夺取了俄罗斯帝国的政权,也让原本作为参战国之一的俄罗斯帝国跟着宣告结束。 尽管在战争结束后社会开始出现追求和平主义的声音,许多欧洲国家仍充斥着民族统一主义和复仇主义的民族情节且越来越深化。特别是德国在签署《凡尔赛条约》后丧失大量领土、殖民地以及其自身的经济优势,使得德国社会对于领土收复以及复仇的更趋强化。然而由于《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德国仍然失去包括德国自身13%的领土以及所有海外殖民地,过去德国在战争期间吞并的他国领土也被迫允许独立,并以战争开销与赔偿为由征收巨额赔款。条约中更进一步限制德国军事力量的规模以及配备,包括了撤除空军以及撤销参谋部。而与此同时俄国内战渐趋缓和,并且另外成立苏联掌管政权。 1918年到1919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导致德意志帝国瓦解并由另外建立的政府取代,新成立的德国政府后来又被称作魏玛共和国。然而在战间期的这段时间,刚刚成立的魏玛共和国便面临了国内右派与左派各自支持者的权力争夺冲突。另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与英国和法国签署1915年伦敦条约的意大利以获得领土为条件决定转而投靠协约国集团,但是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不满在战争结束后两国并没有遵守领土转移的,随后因为这次领土扩展事件反而让意大利社会爆发冲突。而从1922年到1925年开始,以本尼托?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成功于意大利获得执政权力,并且以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废除了原本的代议制民主结构,不断打压意大利当地的社会主义、左派和自由主义的的;同时意大利政府也积极展开许多外交策略,期望能够将意大利发展成为世界大国之一,而成为“新罗马帝国”。另一方面在德国,以阿道夫?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则开始尝试在德国建立一个法西斯政府。伴随着经济大恐慌爆发之后,德国社会开始支持纳粹党执政,到了1933年希特勒便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在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希特勒开始大力提拔纳粹党成员担任政府重要官员,并开始将德国塑造成极权的一党制国家。 中国国民党则为了能够清除地方军阀的势力,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由蒋介石领导国民革命军开始自南向北展开北伐,最终在名义上统一民国。然而北伐结束后国民党便与原本一同合作的中国共产党发生冲突,中国很快又再度陷入内战中。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总方针,召开了东方,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1931年日本帝国内军国主义正趋高涨,帝国政府开始如何能够有效掌控中国领土并且获取资源,进而借此发展出足够的实力来掌管亚洲地区。日本故意借由九一八事变作为借口进而入侵满洲,并随即另外建立作为傀儡政权的伪满洲国。此时蒋以“攘外必先安内”的姑息态度回应日本的入侵行为,继续剿共战争,另一方面则期望国际联盟协助处理日军进占中国领土的问题,但日本在遭到国际联盟谴责行为后随即宣布退出该组织。在这之后日本又发动了一连串的挑衅行为如、热河、,一直到1933年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双方才一度宣告停战。不过中国仍组织部队继续在满州、察哈尔和绥远等地抵抗日军入侵。 尽管阿道夫?希特勒曾在1923年时发起一场以失败告结的政变尝试推翻德国政府,他仍然成功地于1933年通过合法选举成为德国总理。他宣布废除民主制度,同时借由民族主义的风潮提出要重新修正世界秩序,并很快便开始大规模地重整军备。与此同时法国为了确保意大利仍然与其同一阵线,允许意大利将埃塞俄比亚列为自己的殖民地。然而在希特勒的主导下,德国于1935年再度合并原本作为德国领土的萨尔盆地地区,而在获得民意支持的情况下德国随后推翻《凡尔赛条约》且加速重整军备的,甚至以大规模征兵的方式扩充部队兵力,而这些强调国家主权的举动也更加加深了德国社会对于希特勒的声望。 为了能够抗衡德国不断发展,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决定成立斯特雷萨阵线(Stresa Front)。另外苏联也怀疑德国的目标也包括占领东欧的广大领土,为此苏联与法国也签署《法苏互助条约》(Franco-Soviet Treaty of Mutual Assistance);然而尽管《法苏互助条约》已经签署,该仍然坚持必须要经过国际联盟的才能针对入侵行为有所因应,这使得这一条约基本上并无威吓力。而在1935年6月,英国甚至与德国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更加缓和了先前《凡尔赛条约》的部分限制。而美国则于同年8月通过了中立法案,表示不会干涉美洲以外的国际事务。这也促使意大利于同年10月时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是少数愿意支持意大利入侵举动的欧洲国家,这也使得意大利在稍后德国吞并奥地利并未表示反对。 尽管1936年3月希特勒不顾《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公约》而进驻莱茵兰,但是其他欧洲列强对于此事并未多加干涉。同年7月时西班牙内战爆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公开支持主张法西斯独裁的佛朗哥部队和苏联支持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军队交战,这次双方冲突也成了德国和意大利测试新型武器与作战方式的地方,最终佛朗哥部队于1939年初成功赢得内战。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组成了柏林-罗马轴心。1个月后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则在隔年也加入其中。这时中国也发生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同意停火并组织统一战线来反对日本入侵。 经济危机使日本政府不堪重负,为了解决这一紧张情况,日本疯狂扩军备战。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便制定了臭名昭著的大陆政策。内容:先将朝鲜、中国台湾吞并(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将清军赶出朝鲜,并通过马关条约使朝鲜、台湾成为自己的殖民地),再吞并中国东北和蒙古(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强行打开中国门户),然后挑起对华全面战争占领中国(全面战争爆发),最后吞并亚洲(罗斯福于二战结束后称:如果没有中国,日本兵可以冲到中东),成为世界一强,称霸世界。一直到21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依然深入人心。曾有一中国记者问一日本模特:“若中日战争爆发,你最先做的事是什么?”令人出乎意料的回答:参军,志愿当慰安妇。中韩两国曾与日本在此问题上对峙多年,日本模特竟甘当慰安妇,可见军国主义对人民的侵害程度。开始标志日,英、法与德、意召开慕尼黑会议,英法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日04:40,德军的军队闪击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因为德国没有理会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日向德国宣战,二战从此爆发。结束标志日,苏联和波兰部队攻克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8月6日)和长崎(8月9日)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帝国在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并于日签署投降书,世界。两大阵营同盟国阵营 美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中国、法国(自由法国临时政府)、波兰、加拿大、新西兰、英属印度、南非联邦、丹麦、挪威、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希腊、南斯拉夫、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古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菲律宾联邦、墨西哥、巴西、埃塞俄比亚、伊拉克、玻利维亚、哥伦比亚、伊朗、利比里亚、秘鲁、厄瓜多尔、巴拉圭、乌拉圭、委内瑞拉、土耳其、埃及、黎巴嫩、叙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根廷、智利(意大利、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在退出轴心国阵营之后也加入了同盟国)。 轴心国阵营 纳粹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意大利王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傀儡政府)、克罗地亚(傀儡政府)。 仆从国及轴心国的盟友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伪满洲国、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维希法国、泰国、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缅甸巴莫政权、菲律宾劳雷尔政权、塞尔维亚救国政府、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战争阶段战争前奏1919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组织。 1921年9月,正式建立法西斯党。 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开始建立。 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 1932年,德国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3年,德国退际联盟。 1934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集总统、总理、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放手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 1936年,德国开进莱茵兰军事区,进一步践踏《凡尔赛和约》。 日,日本法西斯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强。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6年5月,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正式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协定,加强对外侵略战争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形成不久,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日,德国派兵占领了奥地利(参阅:德奥合并,Anschluss)。 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内维尔?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开会,签订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会议结束后才让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签字。“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日,德国威胁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日,德苏两国在前苏联首都莫斯科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延寇松线瓜分波兰和东欧。战争爆发日,德国利用闪电战入侵波兰,两天后,英国与法国对德国宣战。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式开始。战争进程1940年3月,德国与苏联将波兰瓜分,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此外还进攻芬兰以报苏芬战争之仇,更主要的是建成其东部防线。同年四月,德国闪击挪威的培尔根和奥斯陆,并且彻底控制丹麦王国。5月丹麦王国参加了《反共产国际协定》,随即德国闪击尼德兰(参阅:荷兰)及比利时王国(比利时),德国占领荷兰及比利时后随即立刻进攻法国,6月法国投降,建立维希法国政权。接着德军大规模毁灭性轰炸不列颠,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但是英国在不列颠战役的胜利毁掉了德军的不灭神话,使得英国暂时安全。1941年希特勒突然将枪口对准东欧,分别将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拉入轴心国,分别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41年6月,希特勒与苏联撕下脸皮,撕毁尚未到期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550万军队向苏联发动极大规模的进攻,一度打到欧洲东部的莫斯科。 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在日的广播演说中表示,苏联的卫国战争,不仅是为了保卫苏联,而且要那些呻吟在德国法西斯主义枷锁下的欧洲各国人民。这促使英、美政府要对法西斯侵略和战争目的表明自己的态度。 日,罗斯福、丘吉尔分别率领本国政府的官员乘军舰在纽芬兰的阿金夏港举行会谈,最后于8月13日签署了联合声明,14日正式公布,史称《大西洋宪章》。声明宣布了对德战争的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处置。声明称英、美两国并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两国宣称尊重各民族自由其所赖以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待纳粹暴政被最后毁灭后,使全世界所有人类悉有自由的保证。两国相信世界所有国家,无论为实际上或上的原因,必须使用武力。两国赞助与鼓励其他一切实际可行的措施,以减轻好和平人民对于军备的沉重负担。 在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地区,日本决定利用欧洲战场的紧张局势夺取欧洲国家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1941年,日本袭击珍珠港、关岛及菲律宾,激怒了美国,美国在3天后与所有轴心国宣战。日本占领了大部分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和地区,但是在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的失败使得日本在东亚局势很不乐观,美国主导进攻,向日本逼近。日,二战欧洲战场重大战役西西里岛登陆战开始。在西西里岛登陆战中,德、意军被歼约16万人,而盟军总计损失2.2万余人。同时德军攻击斯大林格勒而失败,红军开始反击德国。日,由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部队组成的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战役到7月24日结束时,盟军共投入288万人,5300多艘战舰和13700多架战机。德军投入的兵力达51万人。战役中,盟军共消灭德军11.4万人,击毁坦克2117辆,飞机245架。盟军方面有12.2万名将士献身疆场。此后,盟军继续向欧洲腹地推进,在3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解放了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并攻入德国本土。同时苏联将德国从本土彻底逐出。1945年德军投降,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杀。同时美国在莱特湾战役几乎消灭了日本海军。1945年8月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及长崎。9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战争过程日,德国闪击波兰。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波兰覆亡,苏联趁火打劫,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6月,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策划《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并于日在柏林签定完毕。 1940年7月-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日,德国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代号为“台风”的闪击战,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 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次日下午,英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战败德、日、意的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阵线的最终形成。 1942年6月,日本军部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美军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从而使太平洋战场的形式发生转折。 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式,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式的转变,成为二战转折点。 1942年夏天,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开罗告急,10月英军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北非战场形势发生转折。1943年,北非的德意军队投降。 1943年7月,美英军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垮台。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日,意大利宣布投降。 ~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及其随从人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代号“霸王战役”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日,280万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为了加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三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等。 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同时,苏军猛攻柏林,并以损失40余万人为代价攻克柏林。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因突发脑出血而逝世。 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和妻子服毒之后吞弹自杀身亡,苏军攻占柏林。同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7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换为艾德礼)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日,美国投掷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 日,苏联对日宣战。 日,美国投掷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战争年表1939年9月1日 德国进攻波兰 9月3日 英、法对德宣战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月4日 日本政府声明不参与欧洲战争 9月5日 美政府声明美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9月8-28日 华沙保卫战 9月12日 同盟国在阿贝维尔城召开第一次最高军事会议 9月17日 苏联红军越过苏波国界,进驻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11月1-2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接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加入苏联,并与乌克兰、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 11月4日 美国会通过“中立法”修正案 11月30-日 苏芬战争1940年2月24日 德最高统帅部批准进攻法、比、荷的作战计划 4月9日 德军侵入挪威和丹麦 5月10日 德军侵入比利时和荷兰 5月10日 英国张伯伦下台,丘吉尔组阁 5月14日 荷兰军队投降 5月26-6月3日 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 5月28日 比利时军队投降 6月10日 意大利对英法宣战 6月14日 德军攻入巴黎 6月18日戴高乐将军号召进行抵抗并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6月22日 法德签订康边停战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 7月19日-8月19日 意大利军队进攻北非 7月16日 希特勒下令准备&海狮战役& 7月31日 德国军政领导人会议决定准备发动对苏战争,并增加到180个陆军师 8月13日 德空军开始集中轰炸英国-不列颠空战 9月27日 德、意、日在柏林签订三国协定 10月12日 德军进攻罗马尼亚 10月28日 意大利进攻希腊 12月18日 希特勒签署关于对苏战争的第21号命令(“巴巴洛萨计划”)苏德战争开始1941年1月22日 英军占领托布鲁克(北非) 2月9日 德国宣布吞并卢森堡 4月13日 苏日中立条约签订 4月17日 南斯拉夫军队投降 4月21日 希腊军队投降 6月22日 德国法西斯侵入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6月28日 德军占领明斯克 7月10日-9月10日 斯摩棱斯克保卫战 8月14日 英美签订大西洋宪章 8月29日 德意就在欧洲建立“新秩序”发表宣言 9月8日 德军包围列宁格勒 9月30日-日莫斯科保卫战 10月19日 英国军事生产工人全国会议通过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 1 10月30-日 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12月5日 苏军在莫斯科转入反攻 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2月19日 希特勒任德军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 26国《同盟国宣言》与华盛顿签订 5月4-8日 珊瑚海海战 5月5日 日军占领菲律宾群岛、瓜达尔卡纳群岛 6月4-7日 日本舰队在中途岛战败 7月17-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8月12-15日 英苏首脑在莫斯科会谈 10月23日 英国在阿拉曼开始进攻 11月13日 英军进入托布鲁克1943年1月13日 德国宣布总 1月14-26日英美卡萨布兰卡会谈 2月8-14日 苏军解放库尔斯克、克拉斯诺达尔、顿河罗斯托夫、伏罗希洛夫格勒 3月21日 英美军开始进攻突尼斯 5月12-13日 德“非洲”集团军群在突尼斯投降 7月10日 英美陆战队在西西里岛登陆 7月24-25日 意大利法西斯政府被推翻,墨索里尼被捕,巴多里奥政府建立 9月8日 意大利宣告投降,德军占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各省 11月20日 惨烈的两栖作战-塔拉瓦 11月22-26日 开罗会议 11月28-12月1日 德黑兰会议1944年6月6日 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6月13日 德国V-1飞弹首次射击英国本土 6月15日 美军在赛班岛登陆 6月23-24日 苏军在白俄罗斯开始进攻 7月18日 日本东条英机内阁,小矶国昭组阁 8月15日 盟军在法国南部登陆 8月26日 美英事实上承认戴高乐政府 10月20日美军在莱特岛登陆 10月24-25日 美日舰队菲律宾海战 12月16-25日 德军在阿登反攻1945年2月4-11日 雅尔塔会议 2月8日 盟军在莱茵河地区开始进攻 2月19-3月17日 美军和日军在硫磺岛交战 4月1日 美军占领冲绳岛 4月12日 美国罗斯福总统逝世 4月16日 苏军开始进攻柏林 4月28日 墨索里尼被处死 4月29日 德军在北意大利投降 4月30日 希特勒自杀 5月2日 苏军占领柏林 5月8日 签署德军无条件投降书 6月5日 苏、美、英、法宣告德国战败,由四大盟国掌握德国最高政权 6月24日 莫斯科举行胜利阅兵式 6月26日签署联合国宪章 7月17日-8月2日 波茨坦会议 8月6日 美国原子弹炸毁广岛 8月8日 苏军对日宣战 8月9日 原子弹轰炸长崎 8月14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14日 苏中签订友好同盟条约 9月2日 日本代表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东京湾内美国军舰“密苏里”号甲板上签署正式投降书重要战役波兰战役日凌晨,波兰战役爆发,德国军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在20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波德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打响,意味着一场世界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当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结合起来时,全世界第一次领教了“闪击战”的威力。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虽然英国和法国之前已经保证会确保波兰的安全,但是波兰军队的奋力抵抗并没有得到英法两国任何有效的军事支持。最终波兰的军队还是被装备精良、战术强大并数倍于己的德军击败。日,波兰政府逃离华沙。9月17日,华沙保卫战开始,几乎在同一天,苏联红军收复了波兰于1921年侵占的寇松线以西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再一次遭到瓜分。波兰在复国20年后,又一次消失了。入侵北欧日,德国展开威瑟堡演习(Weserübung)计划,进攻丹麦和挪威。德国人声称这是为了防止英法首先占领挪威这个原本中立的国家,从而切断德国从瑞典进口矿产的道。英国海军成功地封锁了挪威港口,并且在挪威登陆。德军撤退到挪威腹地并据此坚守。英国军队无法肃清德军,加上西线战事爆发随后撤退,6月,挪威被德国占领。德军还顺道占领了丹麦。法国投降日,德军决定采用改良过的施里芬计划(亦称为曼斯坦因计划)分为A、B、C三个集团军绕过马奇诺防线侵略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和法国。5月13日德军A集团军按曼施坦因意图通过法国防守力量薄弱的阿登地区进入法国,盟军在阿登山地因为德军的奇袭完全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德国坦克师强渡马斯河,攻陷了法国南部战略要地色当,而同时德军B集团军在空降兵配合下入侵荷兰、比利时,来吸引跟牵制位于比利时平原一带的英法盟军主力部队,使A集团军得以更加顺利的从法国北部附近通过英法联军主力部队之侧翼,来构成曼斯坦计划中的大包围。到德军装甲师已经抵达离英吉利海峡只有50英里处。德军装甲部队已经逼近法国的北部港口敦刻尔克,但却在这时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这个命令被是致命的失误,被包围的盟军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即敦刻尔克大撤退(保留了反攻的有生力量)。850艘各种类型、动力引擎、大小的船只舰队大量跨海集中到敦刻尔克,开始撤走了第一批士兵,已经有超过33万人成功逃脱,其中23万是英国远征军。这次的撤退虽为英国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但也丧失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装备,士气亦一度低落。不列颠空战占领法国后德国空军就在法国北部集中,准备着登陆英国(海狮计划)。德国决定首行空战消灭英国皇家空军,这就是不列颠战役。但事实上很多人认为登陆战根本就不切实际,因为即使德国空军能够将皇家空军赶出南英格兰,剩余的英国空中力量仍有可能在英格兰中北部对德国登陆造成威胁,德国的登陆部队很有可能被英国海空力量切断,然后逐个消灭。 但是德国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在8月5日发动了“鹰计划”,即对英国的大规模空中打击,从而为陆军登陆扫除障碍。在战役的高峰,8月24日到9月6日德军每天平均出动1000多架飞机,凭借着数量上的优势与已经十分疲劳的皇家空军飞行员作战,虽然英国拥有先进的雷达技术,他们还是损失了四分之一的空军飞行员。 英国空军也不时在夜间轰炸欧洲大陆。8月25日晚上皇家空军第一次对柏林进行了轰炸。德国在关键时刻决定改变战略。他们开始对英国的主要城市狂轰滥炸,希望能够摧毁敌人的信心,令敌人迅速投降。这为英国的飞行员提供了喘息的机会――减轻了英国机场和飞机制造厂的压力,英国利用这一时机,很快扭转了战局。但轰炸也对英国造成了严重影响,几乎所有的英国工业重镇遭到袭击,伦敦更是从9月7日到11月3日连续57个夜晚遭受轰炸,其他受袭击的城市还包括工业城市考文垂和伯明翰,以及一些港口和海军基地等。整个战争期间,德军动用了2000架左右飞机,飞行4.6万多架次,投掷了6万吨炸弹,给英国造成重大损失。首都伦敦破坏严重,形势严峻。英国军民在丘吉尔的领导下一致,奋力抵抗。仅拥有1000余架飞机的皇家空军充分利用本土上空作战的优势,使用刚刚发明的雷达早期预警,以915架飞机的代价使德国损失飞机1733架,飞行员6000名,并对德国进行了有限还击。 德军无法实现战役目的,同时希特勒的注意力也转向东方准备进攻苏联,因而“海狮计划”的无限期推迟。10月初,德国空军转入夜袭,不列颠空战接近尾声。 当时在欧洲大陆没有大的地面冲突,因此空战成了主要的战事。不列颠战役的最终结果是,希特勒在9月17日下令“无限期推延”海狮计划,德国登陆英国的企图宣告失败。另一个令希特勒取消海狮计划的主要原因,他已将战略目标由西欧转向了苏联。偷袭珍珠港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日清晨,日本海军的六艘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的珍珠港海军基地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这场战役中,日本以损失6艘潜艇和29架飞机的代价,击沉击伤美军8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260余架飞机。但是美国的3艘航空母舰不在珍珠港内,这为日后重建舰队保存了基干力量。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846年美墨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第三次会战1941年12月下旬~1942年1月中旬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本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所统率的30个大队共约6万人,为策应向香港进军的日军,向薛岳统帅的30个师30万中国军队发动的牵制性攻击。由于前期进展顺利,阿南惟几头脑发热,独断决心进攻长沙,在进攻长沙不克的情况下,又不肯立即退兵,结果遭到合围,弹尽粮绝,靠空投补给和中国军的合围不严密才突围而出。此次战役日军伤亡达5.6万人,是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就中国战场而言,此战是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方面获得的较大战役级别的胜利之一。因此又被中国方面称为“长沙大捷”。中途岛战役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这不仅能报美国空军空袭东京(DoolittleRaid)的一箭之仇,还能敞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为达到该目的,日本海军几乎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舰队规模甚至超越后来史上最战莱特湾海战时的联合舰队。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战略进攻,然而由于珊瑚海海战的牵制,使联合舰队少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即受伤的“翔鹤”、“瑞鹤”号,对作战造成极严重的影响。 若日本海军达到所定下的目标,那美国西岸就会直接遭到日本海军的威胁。由于美国其余的海军军舰已部署到北大西洋,美国在短期内就没有能力有效地在太平洋对日本海军做出反击。日本深知美国的军事潜力。美国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一旦完全纳入战争轨道,日本就很少有获胜的希望。所以日本希望在这种情形出现之前就逼迫美国坐到谈判桌前,迅速结束与美国的战争。 日,中途岛战役打响。中途岛战役前夕,美军利用已经截获的日军电报密码,破获了日本进攻中途岛的全部情报,对日军的行动了如指掌。因此,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还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因此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阿拉曼战役阿拉曼位于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地区的主战场。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英国军队在此给德意法西斯军队以沉重打击,史称阿莱曼战役。这次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 1940年7月,意大利乘英法在西欧失败之机从埃塞俄比亚进犯东非英军。1941年1月,英军对意军发动进攻,收复了东非的失地,并在北非重创意军,俘敌13万。2月,德国隆美尔将军率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地区增援意大利军队。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1942年7月,德意联军自利比亚突入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350公里的阿莱曼地区。但由于盟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权,驻北非德军因兵力及装备补给不足而无力继续向前推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1942年10月,德意军队在北非共驻军12个师,10万余人。他们防守在阿莱曼西南从地中海沿岸至卡塔拉盆地之间的地带。而英军此时在北非已拥有11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达23万。 阿莱曼战役以英军的胜利宣告结束。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英军阵亡将士达7000多人,而德意军伤亡及被俘人数近6万。列宁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战役,又称为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俄文:блокада Ленинград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现在称为圣彼得堡)而实施的军事行动[3],围攻从日开始至日,一条狭窄的通往城市的陆上通道被建立为止,而围攻全面结束于日。列宁格勒战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 列宁格勒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摇篮,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重要的海港和铁路、河运枢纽,也是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希特勒在制定“巴巴罗萨”计划时,一再强调要攻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发祥地”--列宁格勒,并狂妄地叫嚣一定要把这个城市&从地球上抹掉&。战争开始时希特勒妄图占领城市,但未能得逞,而后进行了长达900天的围困作战。 解放列宁格勒的1月27日后来被俄罗斯联邦政府列为“俄罗斯军人荣誉日”。莫斯科保卫战1943年9月 根据“台风”计划,德军第2装甲集群在布良斯克方向,第3、第4装甲集群1在维亚济马方向,相继开始了进攻。尽管苏联红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德军仍然突破了防御。德军第2集团军突破了苏联红军第50集团军的防线,于1941年9月下旬夺取布良斯克。10月3日奥廖尔陷落。德军沿着奥廖尔-图拉的公路推进。莫斯科以西的维亚济马方向,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进行了艰苦的防御。德军10月7日则进抵维亚济马地域,两方面军大部分军队在此陷入合围,一直顽强抵抗到10月12-13日。13日,苏联红军维亚济马集团大部被歼,被围军队一部后来突出重围,有的留在敌后开展游击斗争。布良斯克方面军陷于战役合围的困境后也向后退却,23日,苏联红军布良斯克集团大部被歼。德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俘虏苏联红军58万人。而这58万人中只有85000人突出德军防线。 但实际上,由于希特勒坚持中央集团军在占领斯摩棱斯克后向北围攻列宁格勒,向南进攻乌克兰,导致了德军在日才放下手来将目标瞄准莫斯科,这实际上为苏联巩固莫斯科附近的防线赢得了时间。 在十月中旬,德国中央集团军结束了对维亚济马一线的苏联红军的围歼,此时朱可夫有抽调了一批新部队,前往莫斯科。这时,秋季节开始了;泥泞的道路给两军都带了不便,它在阻碍德军进攻的同时也妨碍了苏联红军的防守,双方的许多作战车辆都陷入泥泞中了,还有部分车辆需要坦克拉出。(并不是某些说在十月初期下了大。斯大林格勒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包括下述部分:1942年5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苏联红军反击;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法西斯集团损失官兵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苏军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库尔斯克会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中,德国与苏联于1943年7月在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双方共投入了超过250万名士兵和6000多辆坦克,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之一和单日空战。库尔斯克会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欲从由南北两端自中央夹击,合围歼灭中央突出部的苏军,重夺战略主动权,但由于苏军已做好严密防务和驻守数量极为庞大的兵力,德军进攻步调缓慢且损失惨重,最后因为南线意大利被盟军登陆了西西里岛,不得不抽调兵力防卫意大利而被迫撤退。此次战役后,苏军用人海战术发动一连串巨型攻势,歼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且赶出苏联领土,德军再也无法对苏军产生威胁。诺曼底登陆战争进行到了1944年,经过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的较量,纳粹德国的精锐部分损失惨重,已经完全丧失了苏德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失败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已经被美、英领导人提上了日程。 诺曼底登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其中陆军153万人,相当于20世纪末美国的全部军队。从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数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到7月24日,战争双方约有24万人被歼灭,其中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德军的3名元帅和1名集团军司令先后被撤职或离职,击毙和俘虏德军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20人,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使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并对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柏林会战日,苏军为尽快结束欧洲战争发起了柏林战役。经过近二十天的激烈战斗,苏军击溃德国100万大军,占领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被迫自杀身亡,法西斯德国宣告灭亡。与此同时,苏军在进攻国会大厦时遇到了顽强的抵抗,苏军靠着源源不断涌进大厦内的强大兵力,才逐一粉碎了守敌的抵抗。当日21时50分,苏军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5月2日7时,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将前往朱可夫的前沿指挥所,签署了投降令。至中午时分,柏林守军全部投降。至此,苏德战争最后一次决战―――柏林会战结束。此役苏军俘虏德军48万人,而苏军也付出了33万人伤亡(其中约8万人阵亡)的代价。冲绳战役代号为“冰山行动”, 是在琉球群岛中冲绳本岛进行的一场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行动。 为期82天的战斗从1945年4月上旬开始直至6月中旬结束。 这场战役在英文被称为“Typhoon of Steel”,代表战斗之激烈程度、火力之密度及盟军参战之战舰及车辆的庞大数量。该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日本方面共有超过100,000名士兵战死或被俘虏,盟军遭受的人员伤亡超过50,000人。同时,数万名当地平民丧生、受伤或被迫自杀。而在冲绳的战斗结束数星期后,美军得以使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及长崎,最后导致日本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2    〖预览〗第二代战斗机第二代战斗机(第二代战斗机)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的性能仍然偏低,速度不够,升限、加速性、爬升率不够高,武器系统和机载设备相对简单,因而作战能力仍有很大不足之处。为此,50年代后期各国开始发展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强调所谓“高空高速”,升限可达20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超过两倍音速。个别的高空截击机的升限高达30000米,速度超过3倍音速。 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出现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代表机型包括美国F-104“战星”式等”;英国“闪电”式;法国的“幻影”Ⅲ和“幻影”F1;瑞典的萨伯-37;前苏联的米格-21、等;中国在米格-21基础上研制的歼7等。目录研发背景研发思路设计特色代表机型 收缩展开研发背景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的性能仍然偏低,速度不够,升限、加速性、爬升率不够高,武器系统和机载设备相对简单,因而作战能力仍有很大不足之处。为此,50年代后期各国开始发展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强调所谓“高空高速”,升限可达20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超过两倍音速。个别的高空截击机的升限高达30000米,速度超过3倍音速。 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出现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代表机型包括美国洛克希德公司F-104“战星”式、F-100&超级佩刀&;英国“闪电”式;法国的“幻影”Ⅲ和“幻影”F1;瑞典的萨伯-37……【】第二次世界大战3    〖预览〗As Cicero put it, “there is on fool who is happy, and no wise man who is not.” When I read the article, I wasn’t confused about sentence. What does the meaning of it?So I resorted to the dictionary and I knew the general meaning. It means the fool is unhappy in his life, oppositely the wise is happy all the while. Nevertheless, is it completely correct what Cicero said?
I think it is not completely right. In my opinion, everyone has their own definition of happiness. The attitude towards the life is one of finding happiness’s factors. As to the author, happine……【】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属栏目:〖 尚无数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
  〖〗链接地址:
  全科知识提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第二次世界大战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上一个文摘: 下一个文摘: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文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苏联卫国战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