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弩以及十本无弩 无地狱 阵大鸟右屏怎么破

在关于未来业务规划方面,新浪房地产频道和焦点房地产网也有这样的趋势,增强已有的,补足别人有的,开发大家都没有的
对于在泡沫破裂的黑夜里倒下的.COM而言,那是一场永不结束的寒冬。但现在还活着的.COM终于感到了春天的气息,虽然也还是春寒料峭。
转型,整合,寻求生路,“新经济”不再傲视传统行业,而是与传统行业眉来眼去。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互联网企业爱上了房地产,而且爱出了幸福的感觉。学者们有这样的说法:房地产行业为GDP百分之八的年增长贡献了两个百分点,这样的计算无比复杂而且不直观,直观的是,房地产不小心还拉了互联网一把。
在不关注房市的北京网民眼里,互联网还是聊天、新闻、搜索;而琢磨着购房置业这事儿的北京网民已经身处房地产网站竞争的浓浓硝烟之中。搜房网、焦点房地产和新浪房产频道在2002年刚一交手,就打了个热火朝天,而“狐视耽耽”的搜狐也已经操了家伙,准备加入战团。真正你死我活的大战还在后头,所幸的是,目前的竞争还颇有喜剧色彩,所有人都是赢家。
忽如一夜春风来
目前的房地产网站三国演义中,搜房网被公认是资格最老的。但事实上早在1997年搜房网的前身“中国物业网”成立之前,就已经有过相当有系统、有规划的房地产网站:一个由台湾商人投资的“中国不动产网”,然后有“中国房地产联合网”、“家园网”、“北京房地产网”,再后来才有了搜房网。
而房地产网站做得风生水起,却是2001年以后的事情了。日新浪网开通房地产频道,正式杀入这个市场,很快就开始取得营业收入,而且收入增长速度相当迅速。新浪房地产频道主编李景峰称,2002年该频道在北京地区的实际收入已达千万以上。他同时认为,其他竞争对手在2002年度的销售收入应该也与此相当。开发商对房地产网站的经营思路已经比较认同,各家网站实力平均,因此业绩都不错。
相对而言,焦点房地产网的网站总监邹良东显得颇为低调,他表示,在2002年,网站基本实现收支平衡,希望2003年能达到1000万元的营业收入目标。
焦点房地产网的历史或许更能反映房地产网站是如何从默默无闻中兴起的,焦点网为此也有更多感慨。焦点网最早是从门户、新闻网站入手,后来推出电子小组、都市女孩、搜索引擎等多种网上产品,还推出过投资更巨的拉拉手网站,在市场上动静都不小,但营业方面的成绩,只能说与当时的诸多.COM一样,并无过人之处。
1999年,焦点网推出房地产频道,当时只有两个人负责这一块内容,在公司中地位相当“边缘”。2001年底,互联网业全面进入冬天。2002年初,焦点网调整经营政策,决定把经营重心放在房地产频道。公司要求该频道在半年内有所起色,这给了邹良东及同伴们相当大的压力。到了第二季度,房地产开发商终于眷顾网络媒体,焦点网开始接到一单又一单的广告业务,很快实现了收支平衡。目前房地产业务在焦点网内部已经处于绝对主体位置,整个公司都是以房地产内容、业务为中心运转。
同样,房地产频道的业务在新浪也获得了高度重视,因为该频道2002年的出色表现,新浪将其确定为2003年四大重点发展频道之一。
不谋眼球,就谋广告
目前新浪房地产频道与焦点房地产网的绝大部分营业收入都来自广告,李景峰说:“网络还是一种媒体。”与此相呼应的是,新浪房地产频道也非常看重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合作,以增强自己的“媒体”功能,增强自己从广告业务获得收入的能力。“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是很被关注的,跨媒体合作、交叉合作比较广泛。报纸、电视、网络联合起来,受众覆盖面会更广,通过整合三家或多家媒体的资源,可以使得影响力加大。”如果广告成为业务的中心,.COM其他复杂的功能会消退,这时候或许该说“网络只是一种媒体”了。
在房屋租赁及二手买卖的中介业务方面,新浪主要是通过手机短信来收费,但这部分收入相对很低。新浪房地产频道提供了面向大众的房屋租赁交易平台,开设个人信息发布区和中介信息发布区。但许多中介公司往往以个人名义发布交易信息,使新浪无法从中获利。为此网站采取屏蔽、封杀、删除等多种办法,但效果始终不理想。中介业务方面,网站目前能做的还只是提供一个平台而已,但已有计划与中介机构联合运营这一块业务。
焦点网的邹良东称:“我们的收入几乎全是广告收入,广告客户除了开发商,也有一些装修公司。”除此之外,焦点网在2002年还有一部分技术服务收入,主要是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网站制作技术支持,大多是制作楼盘项目的宣传网站,但这部分收入和广告收入比起来也很小。“搜房网这方面的收入应该比较高。”他说。
此外,焦点网也打算在2003年开通手机短信业务,“赚浏览者的钱”。这个业务将与其比较完善的社区功能结合起来,“但不会把现有的免费服务变为收费服务,而只是在新增的服务上收费。”这也显示了如今的互联网企业在免费资源转为收费问题上,是何其小心翼翼。
新浪目前已开通房地产频道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正好是房地产最发达的四个城市。其中以北京频道起步早,发展得最好,也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客户有万科、华润、万通、金地、SOHO中国等,几乎囊括了京城所有大地产商。
“目前主要接手的广告项目大多是住宅类,我们去年推出了写字楼频道,这一块业务也会慢慢关注。新浪的广告覆盖面得益于它的门户网站优势,我们可以根据项目状况选择广告在网站上的投放位置。根据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偏好人群,选择广告是投放财经频道、娱乐频道,或者新闻中心……”据介绍,新浪房地产频道的业务目前以中等价位的项目为主,像嘉铭桐城、兴隆置业的SOLO等项目。
焦点房地产网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一地,目前正谋划进入上海市场。客户包括万科、万通、中远、华润、金典等,市面上的主流开发商基本都合作过。其中以来自泰跃房地产开发的中关村复合居住社区——“逸成”对焦点网上广告的反馈最好,金地、中远也有很好的反馈。“这些发展商对广告有专门的监控部门,他们都认为网上广告的性价比最优,其成本只有报纸广告的三分之一。中远和我们的合作开始得很早,2002年和我们的合作合同还是一月一签,到了2003年就很痛快地签了一年。我们的广告客户回头率比较高。”邹良东如是说。
“我想网上广告可能最适合这样的消费目标群:三十岁左右,学历比较高,他们会购买像远洋天地这样的楼盘,价位在元之间,位于东四环,靠近CBD……,或者像逸成这样的中关村大盘。”
业务趋同与求变
网站的内容趋同性很高,彼此之间的复制速度很快。在未来业务规划方面,新浪房地产频道和焦点房地产网也有这样的趋势,增强已有的,补足别人有的,开发大家都没有的。可即使是”大家都没有“的业务,往往也还是会想到一块去。
“未来的主力收入来源分几块,第一还是广告,第二是技术支持,第三是主题性活动。”李景峰说。
2002年12月,新浪房地产频道为兴隆置业在崇文门一带的楼盘“SOLO二代”制作了一个在线售楼系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个在线售楼系统体现了新浪较强的技术支持优势,用户可以通过它在网上下定、认购、查询房屋状况。我们将来会尝试开辟房地产电子商务,为开发商在售楼方面提供更广泛的技术支持。”
新浪房地产频道通过与招商银行合作,让客户实现小额定金的网上支付。当时SOLO二代的小户型总共800套房子,第一天通过网上认购就完成了300多套。在网上的推广效果不错,这可能也是小户型本身的一个兴奋点。
李景峰说:“我们希望减少传统业务为客户所带来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关于下定、首付、合同后税费的交纳、按揭的办理、递交的手续,我们正与各方面积极交流,希望能在一两年之后有所做为。”
根据市场变化,推出一些适合市场情况的活动,寻求与传统媒体合作,让一个区域性话题引起更多影响,从而带来营业收入——这也是新浪房地产频道未来业务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2002年5月新浪针对即将开通的轻轨13号线,与《北京晨报》合作做了一个“轻轨沿线找个家”的主题活动。通过专题报道让老百姓分阶段了解“轻轨是什么,轻轨的优点和缺点”;接下来报道轻轨各站建设状况,每个站的外观、效果图等一手资料;最后介绍轻轨沿线的楼盘项目,以及与之有关的公交线路。“这个主题活动花了相当多的精力,反响效果不错,我们以后会更多做这方面的推广。”
焦点网以房地产论坛取胜,现在也更重视赖以发家的基础——论坛。计划中将为论坛浏览者提供更多新功能、新服务,增加娱乐性、趣味性的东西。把论坛升级为社区网站,浏览者可以享受聊天、发帖、贴图、组织活动等功能,并由浏览者全权管理社区。
此外,给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深化服务也是紧锣密鼓筹划之中的事情,谈到这个即将新推出的业务,邹良东讳莫如深:“它是一套可以为开发商节省成本、获取更多信息的软件,目前我们已经与三家开发商达成销售协议,但是更多的细节我暂时不能透露。”他说,2002年之后许多开发商对网站这个媒体的广告作用越来越重视,一些资深广告公司已经把网站列为仅次于报纸的最佳房地产广告媒体。
对于房地产电子商务,邹良东认为还只是一种炒作。首先,房产局方面备案的要求就不接受纸本以外签定合同的方式。其次,银行方面的配合也比较迟缓。“从技术角度来说,网上支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它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减少成本。比如以前我们认为办公电脑化、网络化会减少纸张的用量,甚至达到无纸化的地步,但事实上网络时代的办公室纸张却越用越多。”
竞争、未来与春天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我们是竞争对手,而且我得向竞争对手说谢谢,大家彼此学习,今天你有一个兴奋点,明天我有一个兴奋点,这样,网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李景峰这样评价几家房地产网站之间的竞争。这并不奇怪,事实上他和邹良东一样都曾经任职于搜房网,当年的同事如今成了竞争对手,但仍然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
在被问及彼此的优势劣势时,李景峰说:“如果说焦点是专业性的,新浪就是综合性的。新浪有门户网站的优势,网民基础好,有一个好的平台,做房地产频道会很便捷。我们的竞争更多是在内容与市场活动方面,看谁的点子更新,大家互相取长补短。焦点的论坛开得很出色,尤其有一个出众的业内论坛。新浪论坛发帖量总数已经超过焦点。但总的说来,这方面我们和焦点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今年会在这方面更努力。”
网站竞争对手的内容复制速度很快,不仅要比拼新闻和专题的质量和速度,还要比拼论坛的人气。谈到这个问题时,邹良东说:“新浪的优势是综合品牌,这方面他们和我们是天上地下,没法比较。搜房网是专业房地产网站,它的业务很大一块在网下,比如中房指数、搜房研究员。通过网下的市场研究、报告获得收入。”
“2002年,焦点网和很多传统媒体进行过合作,在这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和影响力。比如前些时候我们和《经济观察报》联合推广‘北京地产影响力测评活动’。我们还和《精品》、《北京晚报》、《新北京楼市》也有过合作。”
“我们的优势是‘低成本多做事’。新浪的技术有优势,这个它排第一,焦点第二。从房地产专业水平来看,搜房第一,焦点第二。从网站的基础看,新浪第一,焦点第二。但如果我们一直能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其他对手会很难追赶。”
互联网经过这么几年的普及发展,上网的人群已经比原来多很多。而房地产行业这几年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力支撑起媒体的广告业务。由于报纸竞争激烈,一个房地产项目要在好几份报纸上投放广告,外销的楼盘则会选用航空杂志或者商务杂志。而网络作为混合、互动的新兴媒体,更能有效地吸引特定类型的人群,理论上有效传达率也更大,因此很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同——李景峰和邹良东这样分析房地产网站的兴起。
谈到未来,他们显得乐观而且理性,“三五年内,我们主要还是做新房市场,三五年之后,可能会转向二手房市场。到2008年,这几个大城市的新房可能就开始少了,像今天的美国市场一样,到时候我们可能会转向以客户收费为主要收入来源。”
或许互联网业真的像李景峰所说的那样:“我们比较激进,我们认为互联网的春天已经来了。”
“高山流水”的故事见于《列子》,《吕氏春秋》亦有收录。言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的琴想弹什么,子期都能听懂。我小时候读这个故事,觉得太邪乎了。后来在新闻里经常看到白宫发言人说话,我竟然把高山流水的事儿给琢磨通了。
安德鲁·杰克逊是世界上最早聘用新闻发言人的总统,那时的发言人是总统私人秘书,不属于政府系统,不在政府支薪。1857年,布坎南总统的6名助理开始领取政府薪水,其中包括负责新闻宣传的科特柳。1900年,麦金利总统任命一位助手每天向记者做一次简报,这便是最早的白宫新闻发言人。塔夫脱总统安排了每周两次的定期新闻发布会,从此,这个形式就延续下来。如今,白宫新闻发言人成为总统的喉舌,也是世界级的名人。
白宫的新闻发言事关新闻,所以应该说真话;但是又关政府大事,所以也少不了说假话。这也是人们常常争论的一个问题,有人相信新闻中有真相,有人认定新闻不可能有真相。
照我的看法,新闻不是真相,但新闻中有真相。听新闻发布会不必听发言人的说YES或NO,而要听记者提什么问题——问题即真相。白宫的新闻发言人回答NO,意思是YES;当他说YES时,意思是:地球人都知道了,你还问我?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执可谓旷日持久,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总是公有公理,婆有婆理。从几个月前开始,口风渐渐出现变化,央行的态度强硬,外国人口气松软。大家觉得从此应该风平浪静,意守丹田。上周四的黄昏,央行突然公告,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人民币升值2%,今后可以在千分之三的幅度内自由浮动。汇改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位委员说:“5年内不会让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
汇改次日,地产股猛烈上涨,有人欢呼升势凌厉,摧枯拉朽,如百万雄师横扫空头部队!在房地产行业的冬天中,汇改有如冬天里的一把火。但这把火是取暖的火,烧房子的火,还是焚琴煮鹤的火,还不好说。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房地产行业的大环境已经彻底改变,这个行业将走进另一种游戏规则圈中,国际化就在眼前,境外资本野兽凶猛,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强者通吃的时代已经到来,弱者将被淘汰,大规模的并购和重组,就在这个冬天上演。
浮动汇率的意义不在于人民币升值多少,也不是某种经济学理论的胜利。它显示了一个古老大国决心走向现代化的勇气,我们小心翼翼又头也不回地扎进了全球化拥抱之中。
至于房地产行业,大冬天赶夜路,拿火把要小心。
说到“曲江模式”,一般指的是曲江新区的开发模式。本文试图再进一步,寻找曲江开发模式后面的机制创新。我们发现,在曲江,西安显然已经突破了沿海地区的既有模式,走出了一条大胆创新的路子。如果曲江是一次试验,它的意义显然超出了曲江和西安的范畴,对中西部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走进“曲江团队”在大明宫的办公区,迎面是一行字:“不换思想就换人!”
“曲江团队”是一个非正式名称,正式名称是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也就是说,这个喊出“不换思想就换人,不创新就下岗”口号的,这不是一家公司,而是100%的政府派出单位。
不仅仅是口号,在许多方面,这个政府单位的办事方式都有点像一个高效率的公司。从副市长、曲江管委会主任段先念开始,从上到下,都有疯狂的加班风气。我们这次采访,晚上十点半见到形色匆匆的段先念,采访进行到尾声,一旁的工作人员频频看表,因为“还有下一个会议”。此时已经是近十二点。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白加黑、五加二,”一位管委会的员工说,“没办法,我们就是这样干活的。”这样的风格,不要说政府机关,就是大多数民营企业也会觉得有点过份。
段先念把曲江的成功总结为:一种机制,一个团队,一种精神,一个品牌:“最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制。比如我们的干部都是聘用的,所有人员档案都在人才中心,随时可以来,随时可以走。我们需要的人才,在原来单位是科级,我们需要给处级的,马上就可聘用,不用经过副处级再到处级。”
据介绍,在曲江管委会,处级干部年薪10余万,一些重要岗位加上奖励可以拿到近20万。其中40%是基本工资,60%是绩效工资,完全是干出来的。段先念认为,“曲江能不能发展起来,首先要看有没有好的机制。”
机制的创新给曲江带来推动力,这样的例子还可以随手举出几个:比如,项目立项在曲江就可以了。市里将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立项都在曲江管委会。再比如决策的一票否决制。曲江的用人、批地、规划等等,实行一票否决制。共同决策时必须要有录音、有记录、有纪要,要经得起相关部门审查。此外,曲江新区的税收包括土地出让金大部分都留给了曲江,这非常有利于曲江的发展壮大。曲江新区的发展,反过来也带动和支持了其他区、其他项目的发展。
最能体现曲江模式突破既有模式的一点是,曲江的尝试获得省市政府肯定后,“曲江团队”所管理的范围走出曲江新区,扩大到了市内甚至省内其他地方,比如大明宫遗址区就是段先念领导的“曲江团队”受委托管理开发的几个文化遗产/旅游区之一,他们称为曲江文化产业核心区的“辐射区”,这样的辐射区包括大明宫、楼观台、法门寺、西安城墙景区、临潼等,新近加入或即将加入这个行列的还有黄帝陵景区、汉中的西汉三国景区、韩城党家村景区、延安红色文化旅游基地。这些大名鼎鼎的历史名词,将通过市场先后与段先念及“曲江团队”联系在一起。
经济学家张五常在《中国的经济制度》一文中说到:“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着土地使用效率的高低。人与人之间竞争,户与户之间竞争,机构与机构之竞争——传统的经济分析,这些是所有的竞争了。中国的情况,是在同层的地区互相竞争,而因为县(张解释,“县”是市以下一级行政单位,尤其指能够决定土地使用的行政区——编者注)的经济权力最大,这层的竞争最激烈。”
不难看出,“曲江团队”是竞争中的优胜者。早在2007年,“曲江团队”所管理的土地面积已经超过90平方公里——如果您对这个数字缺乏概念,不妨这么比较,把万科从进入房地产行业直到今天所开发的社区占地面积加起来,也不还到90平方公里。而目前,“曲江团队”所开发和运营的土地面积已经超过120平方公里。
这种大胆的模式,毫无疑问在全国是独此一家,比起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沿海地区来说,也是超前的,甚至超出许多专家学者所能想像。
曲江模式,应该是经济学家张五常的“中国经济制度”理论的极好注脚。
张五常把中国经济增长的“独特新意”,归结于地区竞争的制度——县与县之间的竞争:“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决定土地使用的权力最重要。没有土地就没有什么可以发展。土地得到有效率的运用,其它皆次要。如果在竞争下土地的租值上升,经济是在增长。科技的改进与资产及知识的积累当然重要——目前中国正迈步向这些方面走:私营的科技研究投资的增长率,今天的中国冠于地球。然而,如果人民吃不饱,科技及投资是没有什么用场的。处理好土地的使用,让广大的群众脱离饥寒交迫之境,经济会因为有储蓄、投资与科技改进的支持而上升。”
2002年,段先念调任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正式接手曲江。此时曲江已经开发了6年,成绩:融资了6000万元,修了一条路和半个湖。管委会的账上没有钱,段先念找到十几家房产商,希望以30万一亩的价格给地。地产商纷纷对他摇头:“20万一亩以下还可以考虑!”
段先念的突破之举,如今被媒体称为“倒叙法”,更清晰的描述是:举债进行城市运营。一般的城市开发思路,是在土地出让金到位后,再去建设城市公共设施。段先念的做法是先举债,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再出让土地回收资金。
2003年底,段先念举债开发的大雁塔北广场开放,十万西安人涌到这里。此前三天,他紧急召开办公会议,宣布曲江的所有地块在原价基础上加价50万元。2004年底,地价升到每亩100万元……。每每谈及此事,段先念无不感慨道:西安的文化原来如此有力量。深圳开始土地招拍挂制度之后,大约六年里拍卖的土地价格翻10倍;曲江地价翻10倍,达到每亩200万元以上,也差不多只用了同样的时间。
十年前,许多房产商开发城郊楼盘,纷纷打出“新都市主义”的概念。事实上,绝大多数这些楼盘与“新都市主义”相去甚远。倒是在曲江,我们看到了一些十分接近“新都市主义”的做法,不再将土地零散开发,而是强调社区的功能配置,强调社区与整个城市的关系;刻意营造社区和城镇中心,让社区回归网格状道路系统,等等。事实上,这也确实只有政府而非企业所能做到。
段先念曾经总结这个模式的三个特征: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二、政府主导。三、充分运用社会资源,调动企业参与。这三个特征,清晰勾勒出中国式新都市主义的路径,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张五常的分析。
曲江团队在大雁塔北广场的开发中收入5亿元,随后举债30亿,启动了总投资13亿元的大唐芙蓉园和20亿元的大唐不夜城项目。曲江新区的核心成形了,接着,金地、中海等外来品牌开发商陆续进入,如今的曲江已经是西北首屈一指的优质住宅区。2009年,万科也宣布进入曲江。
棋行到这步,“曲江团队”又表现出其政府职能、“非公司”的一面。“我们的经营必须要盈利,但目的不是盈利。归根到底,曲江管委会的目的是反哺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整个城市因此而获得的价值兑现和品位提升。”2010年,曲江管委会的投资计划是312亿元,这个投资计划全部由曲江管委会承担,列入市政府督查督办。“获益的是整个西安。”段先念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的经营形成了很好的现金流——现在银行最怕的是我们还贷。”
这就是曲江模式,一个发生于中西部核心城市、古都西安的机制创新。
极致的美总能超越一切文化和地理的限制,当它打动加利福尼亚人,它也会属于上海人
彼之洋房,今之别墅。上海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有别墅历史的城市之一。走在外滩,走在衡山路、徐家汇附近,仔细揣摩那些近一个世纪前的洋房经典,会发现:比之今天一个个喧嚣浮华的别墅豪宅,老洋房更加美,更加有人性的魅力。今天的别墅可能更豪华,但它们总显得缺乏厚味,缺乏建筑和人文之美,缺乏沉着优雅的大家风范。
富贵三代以上才可能换成贵族,艺术家举手投足千万遍方练得优雅,一幢好别墅何尝不是如此?要有名家大师的营造范式、能工巧匠的一砖一瓦、曲径通幽和水木清华、前厅后堂和庭院深深,还要有居者的殷实财富、宽阔胸襟和浩然之气来静“养”宅子,要假以时日,要有往来的名流雅士、相与谈笑的鸿儒高人,书香、美食或者佳酿,还要物人俱有厚重、沉着、含蓄甚至怀旧的内蕴。
当手指触摸着万科兰乔圣菲别墅的抹灰墙面,感受手抹的痕迹和颗粒,感受那种粗犷的质感;当音乐一般优美的红陶筒瓦在蓝天白云下和缓地起伏,彷佛一抹提前到来的红霞;在阳光下,一排筒瓦将影子投在抹灰墙面上,曲线和美,韵律醉人;而橘树林是美国式的桃源,散发着乡土的气息;厚重的木门有隐士的气质,又暗含着豪门的符号……是这样的,当目光和手指触及兰乔圣菲,你会感受到经典一样的高贵优雅的气质透墙而来。
美国第一小镇
当优雅遇到财富,就有了兰乔圣菲。
这里杂花生树,庭院安详,木石从容,其间汇聚了美国最高贵的身份和最深沉的内心。
兰乔圣菲位于加州南部圣地亚哥以北48公里,一年中有320天阳光明媚。小镇只有5000人,居民人均年收入高达11.3万美元,在美国千户以上社区排名第一。
这里空间开阔,风景旖旎,乡村俱乐部、跑马径和浓郁的桉树林有如在追述那些小说中才有的故事。芳香类植物、柑橘类植物和土生植物环绕着西班牙风格、地中海风格和牧场风格的豪宅,那里面有文莱苏丹这样无需名字的身份,也有罗纳德·里根、比尔·盖茨这样无需头衔的名字。
“兰乔”本是大牧场的意思,对原生自然环境的良好保护,使兰乔圣菲成为世界顶级名流隐居的乐土。这个小镇在过去74年里,一直遵守着一系列被称为“保护契约”的严格规定:禁止建造外表过分华丽铺张的豪宅,以免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田园风光;每一户住宅最多拥有2英亩面积的土地;房子的建造样式更受限于一个名为“艺术评判委员会”设立的标准,只能是西班牙式、地中海式或牧场式,必须与周围的风景相融合;房前屋后保持很大的间隔,花树掩映。
小镇的中心地带是一个狭长的高尔夫球场,有18个网球场,有自行车道和40公里的跑马径,但没有城市里常见的人行道。最繁华的广场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小商店,有邮电局,却没有上门投递服务。没有户外信箱,没有街灯,保持了小镇的乡土风格。而这里的小学教育质量是圣迭戈最好的,中学在加州排在前三名。
兰乔圣菲的人们甚至习惯于把汽车钥匙留在车上,这是一个返朴归真、恬静和美的乐园。
极致的美总能超越一切文化和地理的限制,当它打动加利福尼亚人,它也会属于上海人。
南加州·沪西
万科兰乔圣菲位于上海金丰国际社区,正对美国学校,毗邻新加坡国际学校、网球俱乐部和网球公寓。在一方32公顷的土地上建造305幢独栋别墅,居住约900人。
担纲设计的JWDA建筑师事务所推荐了兰乔圣菲,南加州风格深深打动万科的人们——要复制和建设这样一个高尚社区,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是一切的前提。它需要从生活和人文的根源去理解这个桉树葱茏的社区,而不仅仅是临摹房子的外观和布局。
很少有什么快速、轻薄的东西是优雅的,只有感受到时间的缓滞和物体的厚实,人们才能感受到高贵。兰乔圣菲就是如此:厚重、沉着、不张扬,你能听到建筑和树木的呼吸,而时间彷佛在原木和石块上停滞。
原生的设计
规划布局是决定社区品质的基础,但更重要的在此之前就已开始:万科兰乔圣菲保留了地块上绝大部分的河道和原生树木。有所“不变”是厚重和沉着的风范,也是代价。河道和树木上沉淀有难以描述的意蕴,它们泄露着这块土地的久远年代,它们久居于此,先于人,更先于建筑。那些原生树木与建筑围成的缓慢角落,将是兰乔圣菲气质的保护者和记录者,沉默地捍卫居民们优雅的内心和骄傲的底线。
在兰乔圣菲,自然驳岸的水体包裹在郁郁葱葱的水杉林中,水体给周围场地带来丰富的植被群落。根据南北向的主要河道,河道西侧穿插设计了纵向的车行主干道和步行道,并保留下沿河的原生林丛。
兰乔圣菲改变一般河道垂直石驳岸的设计,草坡和石坡以自然曲线入水,临水的景观自由而丰富,并设计有不同标高的水面和跌水、观水平台、划艇码头。在这里车行或步行,人们都能够体验到在自然湿地环境中移步换景的美妙感受。
这里的草一样与众不同,保持着粗犷的矜持与骄傲。在社区入口的车行道边,在房前屋后,在河岸的坡上,不像一般社区的草那样低矮、整齐、顺从、柔美,而是干净、高大、随意甚至有点荒味,充满了自然和乡村的野趣。草开的也不是艳丽的花,而是白色、淡紫色的小花,不多不少,刚好与南加州风格的红陶瓦、夯石墙、抹灰墙相映衬,像一幅沉着的名画。
你想到了什么?巴比松,还是莫奈的《干草垛》和《睡莲》?
乔木或许是自然界中最为华丽之美。在兰乔圣菲,保留了原生地块直径10cm以上的健康苗木约760株。请允许我用较大篇幅来一一介绍它们,因为它们的华丽将长久伴随着那些精美的房子和高贵的内心:
水杉,落叶大乔木,高达35米,是世界稀有植物之一。叶子扁平,对生,单花性,球果近圆形。
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葇荑花序。种类有垂柳,旱柳等。
香樟,常绿乔木,树皮纵裂,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花黄绿色,圆锥花序。是家具、建筑、造船和雕刻的贵重木材。
苦楝,落叶乔木,高约10米,叶子互生,羽状复叶,花小,淡紫色,果实椭圆形。木材可以制器具,种子,树皮、根皮都可入药。
臭椿,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羽状复叶,花白色带绿,果实是翅果。根和皮可入药。也叫樗。
榆树,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有短梗,翅果倒卵形,通称榆钱。木材可供建筑或制器具用。
青桐,落叶乔木,树干端直,皮灰绿色,叶互生,圆锥花序,花单性同株,无花瓣,种子圆球形。树形优美。
枸树,落叶乔木,茎干直立,高可达16米,叶互生,柄长,雌雄异株,雄花为葇荑花序,雌花为头状花序。树皮为造纸的原料。
池杉,落叶乔木,树干基部膨大,狭窄树冠呈尖塔形,形状优美,叶钻形,球果圆球形。原产北美沼泽地。
合欢,落叶乔木,树皮灰色,羽状复叶,小叶对生,白天张开,夜间合拢,花萼和花瓣黄绿色,花丝粉红色。也叫马缨花。
女贞,常绿乔木,高达10米,皮灰色光滑,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圆锥花序,小花密集,白色有芳香。
泡桐,落叶乔木,叶子大,卵形或心脏形,圆锥花序,花冠紫色。木材质地疏松,可制乐器。
国槐,落叶乔木,树冠圆头形,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花富含蜜汁,是夏季的重要蜜源树种。
棕榈,常绿乔木,茎呈圆柱形,无分枝,叶大有长柄,掌状深裂,花黄色,雌雄异株,核果长圆形。木材可制器具。
意杨:落叶乔木,树皮近灰黑,单叶互生,心型或卵型,花单性,雌雄异株,葇荑花序下垂。
纯美式生活空间
建筑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有的时候建筑之美就已经足以打动生活中的一切。
兰乔圣菲总共有305幢别墅,住宅体形深厚,以加州常用的红陶筒瓦、彩色水泥抹灰墙面、人造艺术石、锻铁栏杆装饰、木质门、木花架和深褐色窗饰为基本元素,并运用大量的手工工艺,营造出质朴、高雅的加州格调。
住宅的内部空间设计强调层次感,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底层为客厅、家庭室、书房、餐厅、厨房、客房、卫生间、佣人房和洗衣房,二层是主卧、主卫、次卧、卫生间和露台。功能区域之间分合适当,空间形态变化丰富,动静各宜。大户型的别墅还设计了内庭院,增加庭院空间的层次和生活静谧感。
每个私家庭院分为前后院,前院部分向车行道路开放,前后院之间用墙体、花架和绿篱进行分割,墙体、花架的材料和做法与建筑相同,形成完整的空间感受。
庭院铺地多用天然的花岗石、板岩、砂岩、卵石等生态材料,利用材料的不同体量和形式来划分空间。园艺采用混合种植的树木和密植的低矮灌木、花草,以尽可能与原生态林相匹配,并营造早期庄园的园艺氛围。
以厚重、沉着、不张扬的气质筑造人性化的、高贵的生活空间,是兰乔圣菲永远的主题。
粗犷的经典
在美国西南部最容易辨认的住宅是西班牙传教士风格,它出现于1890年前后的加州,1900年左右传到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和德州西部,随后发展成为一种很好的建筑风格,传到美国各地。
西班牙传教士住宅突出的特点是抹灰外墙和红瓦屋顶,屋顶常做成平缓坡度的四坡形,有时使用老虎窗,檐口很宽并向外悬挑出来。
此后发展出来了西班牙折衷风格,它局部使用圆形或方形塔顶,采用出檐很少或者不出檐的浅坡屋顶,上铺半圆筒的红陶瓦。同时丰富了装饰手法,入口大门或凸窗上有装饰性发券,外门常用带金属铁饰的木头加以装饰。
加州的建筑风格厚重,墙面和装饰看似粗犷随意,实则别有一种精美,视觉、触觉上的质感和个性都十分强烈。随着经济和技术发展,加州的建筑逐渐开始变得精致,经过近一个世纪各时期艺术风格和时尚的变化,出现了多种变体和混合,但红瓦、拱窗、拱洞、大面积的彩色水泥抹灰墙、夯石墙、原木和铁饰构成了加州建筑的基本元素,沉淀为住宅建筑的经典。
兰乔圣菲是南加州风格建筑的精华区。在这个桃源中,财富已经成为日常,优雅已经成为习惯,它的建筑暗示着:每个都市人内心都有成为隐士的奢望。
远离凡俗,忘记时间,亲近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块,像诗人说的那样,“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用不规则石材手工拼贴成的夯石墙,泡在流水中、有了笔墨的灵性的鹅卵石,悠然放肆的后院,斑驳厚重的木门……一个高贵的家园,有足以骄傲和传承之美;一个优雅的家园,会记录下四季,记录下人们的梦、回忆和未来,甚至是传说。
元末大国画家倪瓒被后人推崇为元代“高逸”画风的巅峰,而“高逸”正是山水国画主流追求的至高境界。倪瓒的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一水两岸,几道汀渚,坡石老树,水无波纹。何谓高逸?“深秀、苍润、含蓄”,兰乔圣菲营造和追求的境界“厚重、沉着、不张扬”,竟与此一脉相通。
研究员有很多种,最不可信的是在媒体上发言的那一种。这倒不怪他们,一般人面对媒体,都少不了由谨慎而油滑,于是尽说些“多空交战,涨跌互现”的套话。8月3日,万科B股大涨8.04%,比万科A高出近30%。万科B这么锋芒毕露地“倒行逆施”,各路研究员少不了被媒体胁迫发表看法。他们真实的看法是什么呢?8月3日晚,我和两位资深基金研究员一起吃晚饭,他们劈头第一句话就是:万科B为什么比万科A高出那么多?
在上海,一些高档住宅开发商正计划组团去北美搞展销,目标锁定温哥华、旧金山、洛杉矶和纽约,主要针对个体买家,同时也企图吸引一些投行的关注。以前有到香港、新加坡卖房的,后来有人去韩国卖房,现在可好,卖到帝国主义的大本营去了,可谓“虽远必征”。此前北京一两个楼盘传出过在英、美、加售出100多套的消息。
海外的钱太多。别说外国人,单是海外中国人的财富就令人咋舌。在美国记者笔下,中国人在纽约长岛买下一套又一套豪宅,从来不用分期付款。更别忘了,美国2004年人均GDP为37610美元,是中国人均GDP的近35倍。这还罢了,几年以来,我们看李嘉诚先生在内地一口气买下这么多地,也不见他有停下来歇一口气的想法。
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规模最大者,资产总额不到200亿人民币。境外拉出一个主流房地产基金,就有上1000亿美元资产。当规模如此庞大的资金通过一条不宽的通道流向中国市场时,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时候,国内那些资产总额不到200亿甚至不到20亿的开发商应该怎么办?
万科B股比万科A高出近30%,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一个未来:这个房地产的冬天将加速“赢者通吃”时代的到来。在境外资本进入中国的通道拓宽之前,万科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理所当然被它们选择为“赢者”的候选人。当境外资本进入中国的通道拓宽之后呢?即便是万科,也面临着加倍的压力、严峻的挑战。
“月黑雁高飞,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纵马围场的猎杀并购,大多不在行业高速发展时期,而是在大雪纷飞的冬天。
巴菲特说,每当他们持有的股票下跌,伯克夏·哈撒韦的股东们不是心急如焚,而是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因为他们又有机会大量购入已经持有的股票了。“我们喜欢在悲观的环境下投资,不是我们喜欢悲观主义,而是我们喜欢由此而产生的价格。只要你选对了股票,你就应该欢迎下跌,而不管你是否已经套牢,这是一种有利可图地增加持股的方式。”
当然,这句简单的逆向思维话语得有一个坚硬的基础:有足够多的钱。
而他们恰恰有足够多的钱。有钱人就在门外,这个冬天,你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了吧?
广州人朴实、务实、宽容、进取、不爱虚名、不好张扬、行先于言、里重于表,不奢谈华丽和优雅,凡事先看“抵食唔抵食”
五羊衔谷,广州因此称羊城,珠江水几曲而过,一江一城构成了个“鲜”字,所以满城食指大动,天下食客归心,谓“食在广州”。
广州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14年,广州的第一楼高度排在全球前十名之列,广东的GDP占全国的10%,而广州占本省的25%——有意思的是,这个城市的人们不会像北京人那样为这些宏大辉煌的数据感到自豪,在他们眼中,这不够实在,他们更在乎经营自己的一街一巷,一家一室,吃穿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
“广州人的城市心理特征之一是:淡定。淡定是心中有素而从容,不是冷淡对待置之不理。他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不愿一昧地迁就迎合。淡定,是与大城市配套的大市民心态。”
自唐以后,广州就已经是中国第一大港和商埠,甚至是唯一的外贸口岸,“一口通商”,成为一个融合海洋文化和大陆文化,兼具商业精神和农业文明的都会。广州人朴实、务实、宽容、进取、不爱虚名、不好张扬、行先于言、里重于表,不奢谈华丽和优雅,凡事先看“抵食唔抵食”。
广州人崇尚“饮头啖汤”,这四个字包含着进取和崇利的思想,自古开埠通商是“饮头啖汤”,这二十年来的发展也是“饮头啖汤”——进入2003年,这次是万科来饮自己在广州的头啖汤了。
广州这个巨大的市场与万科的大本营深圳不过咫尺之遥,万科以房地产行业领跑者之雄,在全国11个城市开发了项目,而广州只是第12个进驻的城市。万科董事长王石表示,万科一直非常关注广州市场,之所以姗姗来迟,是因为自身经验的问题。作为移民城市的深圳,其语言和文化都更接近于北方文化,在这种商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万科,地理上距离北京、上海远,文化上近;地理上距离岭南文化的中心广州城近,文化上则远。万科选择了耐心等待而不是贸然进入,经历了数年对岭南文化的积极学习和吸收,厚积薄发,2003年一举签下金沙洲、黄埔、南湖三个地块,将带来四季花城、城市花园两个全国性楼盘品牌和一个创新型的高端产品。
凭借14年房地产开发的经验积累,人才梯队、规范制度的完善,在专业技术领域的探索和创新,在业界的品牌影响力,万科开始了新一轮的跨地域扩张,进入广州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一步。万科集团与开发城市之间形成了互动的资源网络,项目之间遥相呼应,技术、资金、人才实现共享,充分发挥品牌的效应,并将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以深圳、广州为基点的投资圈,获取最佳的区域投资组合回报。
谈到住宅开发的理念,王石认为,2000亩是一个大盘的极限,这已经是一个城镇的概念,在规划设计上,不仅仅要考虑小区内部,还要考虑同周边的关系。具备了城镇的规模,社区就应该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使社区与所在片区良性互动,方便了住户的起居出行,营造更加良好的居住氛围。此次在金沙洲开发的四季花城正是代表万科先进规划设计理念的品牌楼盘,以“发展传统和睦的邻里关系社区”为主线,加强人文、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对话,并迎合本地人喜山好水的居住喜好。
广州的天开始变得更蓝,空气更清新了,珠江水质正在复清,沙面欧式建筑的历史价值在上升,居住审美价值在下降。驱车高速驶过内环路,高架桥两边的塔楼高耸入云,总是出现得突然而层出不穷,让人感觉很“Matrix”。在高速扩张得更大的时候,广州也在变得更小、更细节、更人性化。要建设一个山水生态型的都市,要做到最适合创业发展又最适合居住生活,广州需要变得更加内秀和精致,也需要房地产开发商们作出更多的努力。
《城市画报》这样描述广州:“广州是一座诗意的城。每天早上你会看到许多一手拎着绿绿的白菜生菜通菜西洋菜,一手抱着满满的姜花菊花兰花玫瑰花的老婆婆,令你不得不惊叹,广州的老阿妈比我们更懂得‘诗意地栖居’”。
这是一种内蕴深厚而别致的融合,在广州城内,人们可以看到许多诸如此类的文化融合——海洋文化和大陆文化的交融、商业精神和农业文明的交融,在这个城市里绵延不断。建筑、民俗、园林、商业、宗教到各种文化艺术,都暗含着一种开放、变更、交融的意识。作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主体之一,每一个开发商都面临着公司理念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如今,广州万科正在推进自己与这个城市的这种融合。
这种融合的典型之一是广州的“骑楼”建筑。骑楼的建筑形式最早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带,本世纪初广州开辟马路时,将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券廊等形式与广州传统的形式相结合,演变成广州特有的骑楼建筑。骑楼一般在楼房前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相互联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可以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合岭南亚热带气候。人行道以内的店铺也得以荫蔽,便于敞开门面、陈列商品以广招顾客。这种建筑在清末民初一时风靡全城,逐步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
中西文化的融合,使得“骑楼”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建筑和景观经典,万科与广州“饮头啖汤”的融合,将会给这个城市的人居和景观带来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期待。
小贴士:广州万科
广州万科公司的办公楼在金沙洲项目地块上,楼是地块上原有的旧楼,但已经修葺成一个现代化、颇具时尚感的办公楼。四面是平缓的草坪,楼内的天井是竹丛和吃下午茶的原木平台,办公楼的外壁是留有光阴痕迹的攀爬植物——如同万科开发的项目一样,时尚,但保留着地块文脉。这是一个崭新的公司,总经理杜晶一样是位年轻人。全公司不超过60人,为目前要开发的三个项目奔忙。
这群年轻人给自己的理想作了共同的定义:
我们的四季花城:盖房子的用心,买房子的开心,住房子的舒心。
我们的“进军广州”:让广州的东南西北中,都有万科的房子。
我们存在的理由,为客户提供有品味的、有差异性的产品。以良好的居住环境、优质的物业管理、健全的社区文化、个性化的户型设计,定义岭南新生活。不仅是现有标准的发展与延伸,更有可能是一种创造性的定义。
为股东提供稳定增长的投资回报。
为政府提供一个值得信赖的企业。
为公司员工提供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平台、广阔的发展空间、健康丰盛的人生,让大家以公司为荣。
我们的市场目标:建立品牌前,以大众化的中档楼盘为主导,专心做好“知识小白领”市场,在赢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后,引入尖端产品,树立品牌。
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创新的设计,展现万科贡献给社会的建筑形象,引导市场。
质量:全方位的质量品质保证是我们的尊严和价值。
傻瓜式的服务:超越客户期望的服务,想客户所想,并且保持解决问题渠道的畅顺。老客户的忠诚度是服务所带来的魅力。
社区文化:健全的社区文化, 展现“追求完美”之人文精神,引导积极、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
操作流程:高效的流程、业内最出色的专业和管理人员。
关注细节:精益求精。
大约一年之前,百度开始在《体坛周报》上做广告,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地告诉读者,用百度搜索“齐达内”会得到1250000条结果,搜索“朱广沪”会得到472000条结果。那时候,我就知道他们离纳斯达克已经不远。百度上市后,美国市场表现得十分慷慨,大约是被招股说明书上的这句话吓坏了:“在中文里,关于‘我’字至少有38种不同的说法!”
这到底说明美国人是幼稚而封闭的:他们喜欢夸张、浪漫的说法,同时又不知道孔乙己“回”字有四种写法的故事——自从鲁迅写了这个故事之后,在中国,过度阐释一个字,比如说“我”字有38种不同说法,算是一句骂人的话。无论如何,美国人对百度要比中国人对古狗要好得多。电影《大腕》说:他们搜他们的,我们搜我们的。
百度出尽风头的时候,还有比百度风头更劲的。天涯论坛因为讨论“超级女声”,热帖纷飞,导致服务器当机,不得不添加设备,重装上阵。有见识的人说:天涯也该去纳斯达克,保证是中国网络概念第一股。
电影《东方不败》说,“你有科学,我有神功。”美国有超人,我们有超女。超女,这场风靡神州的平民造星运动,每周有2000万观众热切关注,决赛平均收视率超过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手机短信收入超过1500万元,全国总决选广告报价达15秒11.2万元。还有媒体估计“超级女声”品牌价值上亿。严肃和不严肃的学者、学院里和江湖上的学家为它大打笔墨官司,过度阐释,意义泛滥,莫过于此——活生生一场神话,真正应该去纳斯达克的是它。
在上周,媒体登出有关部门就土地增值税和现房销售的表态,引发周五股市尤其地产股振荡,让前一阵子还在论坛上大叫“超级牛市”的人们好一番慌张忙乱。比起“超牛”,倒是超女更严肃认真一些。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晚上,超女总决赛就要上演。按照既定游戏规则,以短信投票决定冠军,李宇春很可能胜出。这么说或许少了点儿悬念。如果湖南卫视突然改变游戏规则,以漂亮取胜,张靓颖会成为冠军;以唱风最酷取胜,周笔畅会成为冠军——其实没有冠军,如果这样改变规则,所有超女、湖南卫视乃至所有人都是输家。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湖南卫视大概会老老实实按规则办事。
也算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上周五的股市振荡中,一位网友Dr Johns在万科周刊论坛写下这样一段话:
“现在已经19:37了,超女快要开始了,‘凉粉’又要以她天簌般的声音响起动人的英文歌。把下跌的万科忘了吧!在中国,只有几个公司的股东拥有这个‘忘却’的自由和权力。再想想,王石还没退休,郁亮也还在受雇为我们打工,何俱之有?把万科忘了吧!”
买万科的股票,看超级女声,喝不添加甲醇的啤酒,吃毛家饭店的红烧肉,下注没有黑哨的英超,读美国人写的中国史,保持未婚,偶尔旅行。快乐人生,今夜无人入睡。
“为了做商业楼那层皮,扒掉了我们一层皮!”
进入成都城北,有人诧异于万科的大胆举动,也有人诧异:竟没有开发商能抢先这么做。
去年初夏《万科》周刊曾为城市花园项目采访过张海,一年过去,“驾车的里程不断增长,甚至到过许多老成都人没有到过的地方。”张海对成都的认识更加清晰,对市场也更加乐观。金色家园即将开盘,市场反应热动,这个里程碑式的项目或许将改变人们对城北区域土地价值的认识。
一方面,张海很自信:“万科和其他品牌发展商在专业方面拉开的距离比较大,其他品牌发展商依赖设计资源来决定产品的优劣,万科则利用自身的资源来带动设计资源和其他资源,从而形成优势。”另一方面,他并不愿意赋予金色家园更宏大或更负重的意义:“去年一年成都市场的亮点不多,金色家园应该能给人们带来惊喜。但它只是在城市中心注入一些活跃的因素,从规模,从单一住宅的开发模式看,它都不能担起‘城市复兴’的责任。它是一抹亮色,并不波澜壮阔,我希望有更多的这种亮色,一起把成都推向发展和美好。”
说到“城市复兴”,我们的谈话难免向大话题方向恣意发展。关于城市发展,西方的四阶段论已经被人背得滚瓜烂熟,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很难套用西方的演变规律,“工业化和信息革命裹挟而来,根本没有第一波与第二波之分,令城市成长的轨迹增加了变数”。
张海的琢磨是:除了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城市带之外,包括成都、武汉在内的中国城市的住宅郊区化是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带来的结果。武汉的城市面积很大,但是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规模没有发展到一个合理范围——成都也一样,作为西南重镇,直到今天,二环线上依然有很多要拆迁的地块和刚拆调出来的空地。到三环则基本“缺乏内容”了,城市规模非常小。
原先按照苏联模式建起来的城市,很多设计是政治性的。比如天府广场,它的周围就一定会规划出百货大楼和电影院。到如今成都市人口已经七、八百万,购物还是集中在这条街。城市没有向纵深发展,仅仅是停留在那层皮上——这种格局跟一个县城街后住农民,街前面是电影院是一个道理。
如果一个城市具备了合理的城市规模,再往外扩张,接下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住宅郊区化和城市复兴。但是城市发展不全,发育不良好,从而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功能,所以,类似成都城市花园所做的,只是补充城市缺失的功能,填补成都二环附近的一处空白,而不是住宅郊区化。成都市民原来居住在狭小的内城,这是不合理的。如果成都二环以内的城市化充分发育,由此再往外扩张的住宅才是进入郊区化的过程。
大多数万科人都有张海这样的习惯,喜欢琢磨城市。正是因为这样绞尽脑汁地琢磨成都,金色家园不仅别出心裁地在电梯公寓项目中引入别墅、洋房产品,还为金色家园商业建筑的体量和比例费尽心思:首先,争取了更多的商业面积;其次,设计了一栋解构主义风格、令人耳目一新的商业楼。
在张海看来,城市中心的楼盘就应该有这么大面积的商业配置,才能满足人们基本行为所需要的东西,形成与街区的良好沟通和呼应,并以地标性的建筑设计提升街区形象。
“为了做商业楼那层皮,扒掉了我们一层皮!”张海说,可见用心何其良苦。“这栋商业楼的实验性比较强,外表很夸张,让人震惊、新奇。但进去之后感觉会很熟悉,它的内心是规矩而传统的。这还不能算一个解构主义建筑,它是解构主义的一种尝试。”也就是说,解构主义的尝试主要集中于商业楼的立面,实验的体量并不大,人们从外观很难想像它的内部空间,但它在逻辑上却是很合理的。
作为连接社区与城市纽带的建筑,这栋商业楼将起到重塑城市与生活功能的作用,它在解构主义风格中找到了具有“都市催化”效应的符号,并以此给周边带来新的城市活力。与此同时,让建筑本身超越自己的功能,营造出一种城市中心舒适闲逸的生活方式。
一栋独特的社区商业建筑应该有这样的梦想:让建筑的风格与功能,建筑个性与消费个性之间的关系趋于平衡。“人们可以在街区里的书店里发现思想,在咖啡中实现时间的质量。”
“这个城区比较旧,所以在金色家园的地标建筑中不妨加入好玩、戏谑的成份,城市不该总是表情严肃的样子。我们尝试在游戏规则之内尽可能出新,这种新鲜和轻松是街区所缺少而需要的,这种尝试和戏谑又是街区能够容纳得下的。”末了,张海说,“为这么小的项目,我们做了这么多工作,它成功的把握该够大的了。”
二十多年前那些晚饭后的时光,我父亲常常和他的朋友在门前的树下拨弄乐器,他一般司二胡,拉得最多的曲子里就有《良宵》。八月十五的夜里,更不消说,这首曲子要在月光下翻来覆去地演奏。而那时候的月饼,是自己家做的。
想必那是很粗糙的时光,仅有的几本书已经翻烂,偶尔的几部电影已经背熟,电视机尚未来到,互联网遥不可及,小知识分子茶余饭后,无以消遣,只好凑在一起吹拉弹唱,无关风雅,实则自娱而已。乐器粗糙,弹奏的大概就是最草根的水准,但他们自得其乐之余,倒也大大娱乐了旁人,以及我的童年。
很快地,我上小学的时候,进入黑白电视时代。我父亲未必喜欢看电视,但也已经很少再拨弄乐器了。中秋节的晚上,我拿一个月饼,两瓣柚子,到某一个楼顶上去和大伙儿胡闹一番,也就敷衍过去。这月饼是单位发的,在米缸里存储了半个多月。后来,月饼从饭碗变到菜碟那么大,楼顶也开始不让人上去了。再后来,我经历过一个人的中秋、稀里糊涂一顿吃喝的中秋、关门闭户的中秋,关于中秋就再也没有什么印象,甚至并不在乎这一夜里能不能看见月亮。
从文字记录看,大概是从唐朝开始,中国文人有了八月十五赏月的习惯。到宋朝,八月十五真正成为一个节日,甚至颇带有一点狂欢色彩,人们把酒肆里的酒喝干,在游园中度过整个夜晚。明以后,中秋节逐渐多了规矩;到清朝,已经形成一套祭祀报功的仪式,于原来的欢快基调之上,形成一个讲究仪式、内容丰富的正式大节,规模仅次于春节。
最近有一份关于中秋节的调查,92%的被访者认为,中秋作为传统节日,应该延续下去;86%的人认为,中秋节应该放假一天。尴尬的是,同一份调查中,当问到受访者更看重哪些传统节日时,第一大节春节也只不过27%的获选率,其余中秋节22%,端午节15%,清明节14%,元宵节14%,重阳节5%和七夕节4%。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西方传来的节日在城市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在圣诞节和2月14日情人节,玫瑰花和酒吧酒价飞涨,大街小巷里无不友爱而热闹,节日气氛“溢于城表”。报纸上甚至在讨论“圣诞节经济”和“情人节经济”。虽说西方人在圣诞节都赶回家在圣诞树旁吃火鸡,而中国人都跑到酒吧里去了,奈何人们乐此不疲?
关于中秋节放假,此前有许多大知识分子都出来呼吁倡导过,其中有大学校长,也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报章上的相关评论更连篇累牍。在他们看来,中秋节放假是重寻传统的一种路径。上面的调查中22%和86%的数据形成了鲜明的矛盾,我们有理由猜测86%的人只是为了放假而放假,但或许在倡导和呼吁者看来,正因为只有少至22%的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更有必要在中秋节放假一天,以培植人们的传统意识。
我们的传统被破坏的程度和方式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上个世纪初,长期的积弱和外国的凌辱,使得那一时期的大多数精英知识分子都选择了与传统决裂。那还仅仅是文化意义上的决裂,那时候的传统不仅充斥图书馆,而且浸透甚至统治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传统已经几近消亡,“就像没有经验的年轻水手们砸碎雕刻在舢板上的舰首一样”。这一回不仅仅是文化意义上的,而是传统全方位的、事实上的崩溃。那以后的商品经济时代,市场的巨大力量在传统背上加了最后一根稻草——或许这是对中国传统的历次大规模破坏中,第一次无意的行为,但也是最彻底的一次。
“以道德代替宗教,以伦理代替法律”的传统型社会,在传统被摧毁后,跟着倒下了一长串骨牌:道德水准降低,犯罪增多,人们彼此猜忌,没有信用,没有安全感,彼此不忠诚,不讲孝道,孤寡无依,弱势人群失助,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日复一日地败坏……
今天的人们坐在传统废墟上,已经无法想象传统的样子,无从归依,无从反对,无从继承,这可能是最孤独无望的一个人群罢。这传统是如此巨大,以至于留下的废墟也看不到边。这废墟又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人们无从猜想彼岸的曾经的风光——所谓“耶稣已死,戈多未至,弥赛亚遥不可及”。
中秋节的衰落,甚至春节的式微,不是因为圣诞节或情人节的冲击——传统的破坏与西学东渐并无更多的直接关系,事实上,我们是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丢失了自己的传统。近来的显学有一个术语叫“内生”,则我们丢失传统的方式,不妨叫“内失”罢。
中国人丢失传统的方式确实古怪,起初,因为家里有鲜美的水果和肉食,我们关紧门窗,为了防止苍蝇飞进来,宁可不呼吸新鲜空气。过一段时间,我们惊讶地发现,虽然门窗关了,新鲜空气没进来,苍蝇倒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不少。更令人诧异的是,鲜美的水果和肉食早已被我们自己变作了粪便,臭气熏天,而这还和飞进来的苍蝇没多大关系!
在向着金矿一路狂奔的路上,我们丢失了身上所有的财富。终于,我们还得把它们一一拾起。在高科技化、高商品化的时代,人们为种种弊端所苦,在向西方文化寻求帮助几十年之后,终于也转向传统求助。当我们读到南宋人周密所著《武林旧事》中的这一段文字:“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不得不承认,虽然文字中毫不回避尖锐的贫富分化,但这节日景象中所体现出来的传统之美,仍然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并让人感到和谐与宁静。
无可避免地,传统将在“整合而且兼容,既保有自己的特性,又能平等地参与探寻新市场、新技术和新理念的现代国家(史景迁语)”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也仅仅是数个主角中的一个。将中秋节设为法定假日或许有助于推动传统的回归,但如果依照我们传统的做法,则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在内心里给中秋节放假,用自己的情感和本能去感知传统,寻求宽容和自省的精神家园。进而在物质丰盛的今天,找到每个人自己的“整合而且兼容,既保有自己的特性,又能平等地参与新理念”的信仰归宿。
我们曾经把一位叫孔子的学者封王谥圣,又曾经把整个民族的衰落和弊病归咎于他一人——在外国人看来,这实在太天真,而且缺乏自省。或许这也恰好体现了传统作为一种安抚社会的工具,比之信仰所存在的不足。王小波在匹兹堡大学的老师许倬云教授说,中国人先把科学当作洪水猛兽,后把它当作呼风唤雨的巫术,直到现在,多数学习科学的人还把它看成宗教来顶礼膜拜。传统也无外乎如此,中国人先把传统当一副皮肤枷锁,战战兢兢地从不越雷池半步,然后把它当作茅坑里的蛆。如今,当我们向传统求助时,我只希望别当它是呼风唤雨的巫术。它只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曾经生活了数千年的环境,一个曾经灿烂辉煌的国度的依托,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充满延展性的体系。
四合院只是“中式民居”的表哥,罗兰·巴特是才是它的堂哥
后绿帽时代的高帽
忽如一夜春风来,以“中式”为名的楼盘在中国的城市里高调盛开,气势夺人。北京观唐、易郡、运河岸上的院子、南京中国人家、西安群贤庄、成都清华坊、芙蓉古镇、广州清华坊、苏州寒舍、杭州颐景山庄、深圳第五园……,一时间“冠盖云集,群贤毕至”。媒体恭逢其盛,也给这些楼盘添了许多名头:“纯中式建筑”、“院落”、“中国风”、“中国情结”等等。这些楼盘都宣称“中式”不仅仅停留在外立面形式、建筑符号,而是重现古典的东方生活方式和趣味,乃至寻求住宅理想的突破。
“中式”时尚潮流的背景是什么?它们从何而来?
它们绝非横空出世。20年来,在这片人类史上最大的建筑工地上,钢筋和水泥被挥霍着,其中各类新老建筑风格的尝试都不少见,中式建筑的尝试必然成为其中之一——也只是其中之一。在此之前,“中式”的尝试以新古典主义为代表,这次带有浓厚官方色彩的建筑艺术运动让全国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都戴上了一个大屋顶,俗称“绿帽子”。运动在北京西客站达到了顶峰。
新古典主义的大屋顶因为形式单调、功能缺失甚至劳民伤财,遭人诟病颇多,又随着住宅房地产的兴起和住宅房地产开发的“国退民进”,终究无可避免地日渐式微。
在庞大市场的培养下,民营开发商、设计师和消费者都先后体验了国外多种流派的建筑风格,在这种短暂的市场教育之后,“中式民居”作为市场需求的一种,自然而然地重新浮出水面。“中式民居”的本质是一种西式居住的探索、西方本位的艺术思考,它不是纯粹的古典,不是新古典主义的复兴,而是对新古典主义的一种否定,是新古典主义之后另寻出路的一种探索。
另一方面,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建筑艺术的生命力,都会要求这个时代的建筑师与开发商努力探索民居的新形式。住宅作为产品和作为艺术品,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凝聚和表现一时一地的文化,因此,住宅产业的逐渐成熟过程,也会是一个新民居不断自定义的过程。这种自定义可能更东,可能更西,可能更古,可能更新。而时下“中式民居”或者“民居洋务运动”,只是新民居自定义的诸多方向之一。
“中式民居”的根源是市场需求,它没有官方的背景,没有行政指令指导的推动,它只能在市场的推动下,通过建筑师的点滴积累一步一步前进。这也注定了“中式民居”很难成为市场主流产品,更不可能是波澜壮阔的艺术运动。诸开发商有的偏高调,有的偏低调,但即使最高调的“中式民居”开发商,也有意避免“主义”、“运动”之类的大词,他们知道,在新古典主义的绿帽之后,这些楼盘不需要、也还配不上新的高帽。
人民为什么需要中式民居
人民为什么需要中式民居?为什么市场会有这种需求?
不管是“火柴盒”、“筒子楼”还是新式的商品楼盘,都是一种西式住宅,它们构成了目前中国城市住宅的主流。在超越“实用,经济,美观”之后,人们要求更好、更丰富的居住形式。决定了中式民居市场需求的,是它与西式住宅在形式美感、生活方式、家庭伦理三方面要素的不同。
可以这么说,日本是一个彻底西化的国家,却保留了纯粹的传统;中国没有保留纯粹的传统,却也没有彻底的西化。作为唯一延续至今的古文明,深厚得几近顽固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中国人的审美,这种“滋养”和“浸泡”以官方指定的形式存在,或经过通俗化以民俗形式存在,既广且深,使得中国人似乎天生就具备维持这种审美的力量。
大多数中国人依然追求古典的审美,以古典的审美为至高的标准,虽然他们的身边已经找不到这样的环境和依据。这在中国人对古诗词的欣赏上表现得尤为强烈,同时他们对现代汉语诗歌(这是近代以来的一种西化形式)表现出强烈的抗拒。又比如,虽然普通中国人对国画与中国古乐已渐陌生,但国画与中国古乐受欢迎的程度仍然超过西方油画与古典音乐。比起现代化进程中在经济/物质层面上对西方的全盘投降,国人在文化/精神层面要更固执。
这种审美倾向一样会延伸到住宅领域。住宅产品作为一种典型的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西化的程度是很深的,但依然无法掩盖过中国人的审美本能。即使在纯粹的西式住宅中,中式家具和装饰也深受欢迎,甚至在高端市场占有很大份额。“中式民居”仅仅依靠“形式美感”上的差异性,就有可能占领一部分住宅市场。也就是说,即使新潮的“中式民居”并无法重现古典的东方生活方式和趣味,而仅仅是停留在外立面形式和建筑符号,它依然会有一定的市场。
现代化过程中,在物质层面高度西化的同时,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随之西化,但依旧保留了相当多的传统内容。
在西方基督教社会,宗教在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而东方社会中大多数人不存在严格的宗教信仰,他们的生活没有上教堂这一项内容。反映到建筑上,传统的东方住宅往往把信仰的仪式感融入到居住空间中,住宅格局更加严肃。与信仰缺失相关的是风水文化,西式住宅中从居住舒适度考虑而设计的卧房内卫生间、落地窗,往往是东方风水的否定对象——诸如此类的细节不胜枚举,市场必定要求在“中式民居”的探索中解决这种矛盾。
中国文化对公共空间的传统要求很低,在古村落中,公共空间只是聊备一格,比西方社区的要逼仄得多,许多公共空间的功能由私家院落来承担。在社交方面,中国人习惯三五知己的酬唱,至今不能习惯西式的社交,不习惯大规模的沙龙和酒会。另外,中国人对美食的孜孜以求也是西方人不可企及和难以理解的,家宴在美食过程中至高无上的位置也对居住空间提出很高的要求。
住宅是一个容纳精神和灵魂的场所,凡此种种中西生活方式上的需求差异,均非正统西式住宅能满足。中国人发现自己难以完全适应西方生活方式的时候,他们在建筑细节中失落了,于是在西式居住的探索中借入自己传统的思考。“西式的围合做久了,慢慢地,想到了中式的院子。西式的亲地性概念做深了,慢慢地,转向了中式的地脉诉求”。
如果要求一处住宅具备现代住宅的基本功能,又要满足以上所说种种东方生活方式的要求,它对空间、材料、设计和工程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必然会走上豪宅化的方向。把它放回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看,目前市面上的“中式民居”,其实是住宅升级的一种形式,甚至是以中式之名,行豪宅之实——这其实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中式民居”的范式只能是古代的高端住宅,须知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的普通民居,一茅屋而已,几乎没有太多可供我们今天敬仰和参详之处。从这个角度说,如果今天的开发商能提高标准,放下身段,做出多层住宅形式的“中式民居”,就已经是很谨慎和很考验功力的了。
建筑是固定的伦理。住宅中房子之间、空间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体量比例,即是家庭伦理的物化形式。
什么级别住什么房子,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建筑上的一种体现,这种定制可以夸张地上溯至周公时代,而到宋朝以后愈发有白纸黑字的严格约束。小到前厅后堂、两进三间的民居,大到旧北京城和紫禁城的二维空间序列,都清晰地表达那个社会的伦理关系。
西方的家庭以个人为中心,东方的家庭以家族为中心,这使得东西方的城市、乡村乃至家居的结构都呈现出差异。近2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东方式的三代同堂、四世同堂慢慢在城市中消失,但成年人与老年父母两代人之间的联系和义务仍然远较西方人为多——在未来甚至有可能形成一种新型的、介于东西方传统之间的伦理关系,未来的“中式民居”应该兼顾三代同堂和独生子女三口之家两种伦理形式的居住,甚至要考虑西方社会很少见的血缘亲属之间的往来和共济性交际。
此外,近代以来,儒家文化“五伦”中的“夫夫妇妇”早已被自由恋爱、女权运动和平等的婚姻制度冲得七零八落,代之以新型的夫妻关系,但“父父子子”的伦理要求被相对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在传统民居里,“父父子子”的建筑表现就是正院的正房和后照房、厢房之间的关系——而西式住宅完全不存在这样的设计,它抛弃仪式感,体现人情味,选择平等、亲近的尺度,力图填平两代人之间的鸿沟。
如何融合中国与西方、古代与现代的文化与伦理,提供一种和谐的居住空间,留给“中式民居”建筑师的是巨大的挑战。
无论时下的“中式住宅”如何嘲笑竞争对手的中式设计仅仅停留在外立面,又如何标榜自己重现东方生活方式和趣味,现代“中式民居”仍然离不开西式住宅的本质——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也仍然是一种西式本质的住宅。从产品性质看,由市场需求推动的“中式民居”潮流是建立在西式住宅科学、舒适的基础上的探索,它的实质是西式住宅的东方改良。从艺术审美看,与其说“中式民居”潮流是中国经济强大导致的古典审美回归,不如说这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审美;“中式民居”是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回望和引入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它是西式审美本位的,甚至更接近于一个中国题材的西方艺术作品。打一个比方,四合院只是“中式民居”的表哥,罗兰·巴特是才是它的堂哥。
正因为“中式民居”这种西式、现代的背景和实质,它注定难以回到纯粹的古典光芒,更不可能成为住宅市场的主流,从而主导未来住宅建筑的潮流。它注定是零敲碎打,注定是局部市场和边缘艺术。这是一个缓慢的探索消费者需求与艺术形式过程,它不具备在建筑艺术领域一呼天下应的效应,它的成功有待几代居住者的肯定而非一代观赏者的赞美。
在讨论“中式民居”潮流的内涵时,我们想到了一个中性的词“ABC民居”,ABC的本意是American Born Chinese,意指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华人。而如今市面上“中式民居”恰恰是在现代化背景和西方建筑语境中出生和成长的,是一种市场本位、西式住宅本位的中式民居。
我们在此使用的“ABC民居”并无贬义或褒义,是一个中性的词。作为市场推动的民居风格潮流,它本身无须承担太高的建筑艺术理想——对于“中式民居”而言,理想更多体现在这种探索的行为过程中,体现在认认真真地研究“中式民居”的建筑符号,研究中国传统生活方式。“ABC民居”潮流的最终评判者,与市面上其他楼盘的一样——是市场,是居住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狱浩劫和荒古手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