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世界舰长里攻击防御是看舰长能力还是操陀和整备

大和号战列舰/#本站首晒# Halinski 1:200 大和号战列舰+蚀刻片+激光龙骨
66文章网, 最全、最新、最实时的知识分享平台!
大和号战列舰/#本站首晒# Halinski 1:200 大和号战列舰+蚀刻片+激光龙骨
一 : #本站首晒# Halinski 1:200 大和号战列舰+蚀刻片+激光龙骨诸位值友大家好,本次晒物为大家带来Halinski出品的大和号模型。想看打伞大姐姐的这里没有哦。最近一直在做这个东西。刚好在制作完成后就收到了本文的产品,真是长江后坑推前坑,一坑更比一坑坑。说起战列舰,稍微懂点二战知识的应该都能随口说出几个,依阿华,密苏里,俾斯麦,大和之类,如果谈及爱好的话应该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德棍肯定说首相船身残志坚,美分说密苏里漂移甩炮干外星人,日青自然是大和号天下第一啦。就我个人感受而言,诚然俾斯麦留下了不朽的传说,密苏里在珍珠港诉说着二战的历史,都为结束战争和记住战争做出了贡献。而大和应该是战后遗产最丰富的,比如宇宙战舰大和号,再比如模块化造舰,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等等,让我下决心做一条模型来。(其实是另两条已经有了)在这里先贴一篇参考资料,解剖战舰系列之战舰大和,这本书非常稀有,没有购买条件的可以搜搜pdf试试。因为大和号的建造都是绝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留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极少,有一本考据比较正确的参考书目对于模型的制作有很大的帮助,毕竟是有原型的模型,还原历史还是很重要的。然后是购买地:halinski官网链接关于纸模厂商的选择,请参看我之前经验的介绍。在主页上有哈林家的模型分类,包括飞机,舰船,附件等,价格都是明码标价,不过美元和欧元的价格换算成人民币似乎差别比较大,因为是paypal支付,所以大家按欧元价格计算就可以了。Dear Sir,Your order:- model Yamato + photo-etched parts + metal barrels +laser cut frames – 170,50 EuroHandling and shipping costs (airmail M-bag) and bank fees:- Belgium –29,00 Euro- China - 41,00 EuroBest regardsAndrzej Halinski这家的购买方式比较原始,通过与.pl进行邮件联系就可以了,邮件包含要买的项目编号,欧元/美元付款,收货国家地区就可以了,稍后老板会回复价格和运费,确认后用paypal付款到这个账号,同时发邮件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就可以了。对于中国的收件人,可以将姓名地址电话制作成一个pdf发送给老板,老板会粘贴在信封上以方便投递。Dear Sir,Your order:- model Yamato + photo-etched parts + metal barrels +laser cutframes – 170,50 EuroHandling and shipping costs (airmail M-bag) and bank fees: 41,00EuroTotal: 211,50 EuroMy pay-pal account:.plI will send packages at the end of December at the earliest.Please send me Your address in Chinese in pdf format.Best regardsAndrzej Halinski对于一些没货/稀有配件,正常邮件往来与老板沟通就行。比如我这套模型+蚀刻片+激光龙骨,老板回复的价格中不包括激光龙骨,询问得知激光龙骨要晚一个月发货,于是跟老板说等龙骨做好一起发货,让老板重新报的价格。波兰大叔还是很好说话的,在有酒喝的情况下。此次购物总计211.5欧元,合不到1500rmb,包括本体,蚀刻片,激光雕刻龙骨,到中国的航空运费,个人认为还是很划算的,1:200的大和印象中只有绝版的nichimo,大约四五千的样子。Dear Sir,Your shipment has been sent 05.01.2016 by air mail no RR PL.Best regardsAndrzej Halinski经过漫长的等待(2个月),激光龙骨终于做好了,于是老板发来了追踪编码。波兰邮局发往中国的小包使用这个网址追踪常规国际邮件都可以用这两个网站查询链接一链接二在等待收货的时候啰嗦几句介绍一下大和号大和号 标准排水量65,000吨 满载排水量72,808吨 全长263.0米 全宽38.9米 吃水10.4米最高速度 27.46节最终决战武器配置 3座45口径46厘米3联装炮塔 2座60口径15.5厘米3联装炮塔 12座12.7厘米联装高角炮 52座25毫米3联装机枪 6挺25毫米机枪 2挺13毫米联装机枪主要装甲包括 舷侧410毫米 甲板200-230毫米 主炮防盾650毫米同时配有舰载机零式水上侦察机零式观测机等最大载搭机7架简单的说,在蒙大拿级夭折的情况下,大和号(或者说大和级,包括2号舰武藏号)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身为航母的辽宁号也只有满排59000吨,全长304.5米。46cm三联装主炮也是迄今为止战列舰主炮之最,炮塔重1720吨,炮身重165吨,炮塔全重2700余吨,几乎达到一条DD的排水量,配备15米基线测距仪,堪称光学测距仪的巅峰。经过千辛万苦的等待(貌似从warsaw到北京和从北京到我手里用的时间一样),终于收到一个大袋子。模型被装在一个麻袋里,上有铅封不过估计过关时被剪了。中英文地址都是我提供的,老板很好的贴在了包装上。价值41欧元的运费看起来还可以。。打开里面其实有一个纸盒子保护。其实接受41欧元的运费也是无奈,波兰这个地方完全没有转运公司,运到德国转运回来比直接邮寄还贵。正主就是这玩意啦。a3尺寸的1:200大和号。封面有一种胶片的质感,手感很诡异。封面图给了一张船尾的很不理解,完全体现不出战列舰修长帅气的造型,莫非是因为沉船的缘故为了表示故人已去?虽然页数很多,但是正经的建造说明只有半页,左半边是大和号数据和历史介绍。参考一下厚度,上半部分是模型,下半部分是龙骨。各种纸张的厚度都是设计好的,从0.5mm到2mm都有。蚀刻片,龙骨,炮管等。做工还算精细。蚀刻片一包共有5张,包含了大量的雷达,网罩,栏杆,吊车也重新设计了细节,大量的镂空和浅壳工艺表现堪称完美。这一包编号300f的零件是雷达上的线圈支柱,长度只有3mm,直径0.25,然而并不是用铜丝剪断的,上面有倒角有锥度,似乎是经过某种加工而成的。因为比例高达1:200,所以即使是460mm的主炮口径也缩小到只有2.3mm。这根是25mm防空机枪的炮管,散热片细节也做出来了,非常感人。一股买到就是赚到的感觉油然而生。虽然文字说明很简单,但是内页有所有组件的建造3d图。当然,因为是超高难度的类型,所以建造顺序等等都要自己思考。制作时的发挥空间很大。再来一张零件图,页数是在太多就不一一拍照了。想知道一本纸模是什么样的可以参考文库里别人上传的,百度文库虽然是99年第一版大和,但是基本构造差不多。如果没有建造基础的话建议不要上来就做大和级这种船,细小零件,补色,无缝粘接,船体蒙皮等都是很需要经验的。细作还有许多需要补土和上漆的地方,非常烦人。附上一篇来自papermodelers的gen-d大大的作品,与大家共勉。至于我这条什么时候做?嘿嘿嘿,身为一个不再单身的挖坑狂魔,我保证国足进世界杯时一定做完!小编注:为了感谢诸位值友的首晒热情,响应大家的呼声,该活动分裂出了门槛较低的子活动#本站首晒#!欢迎大家来分享本站还没晒过的好物,为值友提供更多购物参考!二 : 大和号战舰:大和号战舰-基本信息,大和号战舰-建造大和(やまと)是日本海军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大和于太平洋战争开战前竣工及服役。其后,担任了联合舰队旗舰的任务。后来,旗舰的任务被从大和的基础上改良了司令部设备的同型舰武藏取代。大和战舰_大和号战舰 -基本信息大和(やまと)是日本海军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亦是大舰巨炮主义的象征。舰名命名的由来是奈良县的旧国名大和国。大和于太平洋战争(大东亚战争)开战前竣工及服役。其后,担任了联合舰队旗舰的任务。后来,旗舰的任务被从大和的基础上改良了司令部设备的同型舰武藏取代。大和号战列舰为集结当时日本最高的技术而建成,亦为战列舰史上拥有最大排水量及配备有最大的46厘米主炮,该46厘米炮共有九门并以三联装配置在3座炮塔上,而防御面的重要区域(Vitalpart)上,其防御对象为46厘米炮,因此“大和”为相当特别的战列舰。由于希望缩短建造时间及提高工作效率,在建造期间使用了模组作业并取得成功。而建造大和型时使用的技术及生产管理,成为在战后日本工业的基础参考。“大和”于太平洋战争(大东亚战争)开战后的1941年(昭和16年)12月16日开始服役,1942年(昭和17年)2月12日成为联合舰队的旗舰。1943年(昭和18年)2月,旗舰的任务由以“大和”为基础,改良了司令部设备的同型舰“武藏”继承,而当时的“武藏”正来往于楚克岛之间。1945年(昭和20年)4月7日,在天一号作战期间,遭受美军特遣舰队的猛烈攻击,于坊之岬海域被击沉。“大和”的正式称呼为“军舰大和”,舰名“大和”的由来是以奈良县的旧国名(古代藩国)大和国来命名。使用日本的中心地及代名词“大和”作为舰名,可知日本海军对该舰期待的程度,同样概念的名称有还有扶桑型战列舰。在沉没超过半世纪后,该舰仍然作为不少电影及动画的题材,继续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大和战舰_大和号战舰 -建造吴海军工厂建造中的大和本世纪30年代初叶起,已经跻身于世界海军强国之列的日本开始在太平洋地区向美、英挑战。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正式把美国列为假想敌。1936年6月再一次修改国防方针时,明确提出对美截击战略。日本海军的判断是:美国海军依然坚持大舰巨炮主义,要夺取对美作战的胜利,仍须靠战列舰。为确保在太平洋地区对美作战的胜算,开战初期即须消灭美远东海上主力,摧毁或者夺取美海军赖以活动的基地,进而歼灭由美本土前来增援的舰队。为此,日海军选择小笠原群岛以西海域作为预定海上决战战场,并组建以巨型战列舰为核心的海上打击力量,在海上截击美国舰艇编队,确保小笠原群岛一线成为不可逾越的海上屏障,在此作战指导思想下,日海军趁1936年开始的无军备限制的时期,投入海军军备竞赛。日海军认为,在战斗舰艇的数量方面,找不到同美海军抗衡的手段,因而决心集中力量建造巨型战列舰,以单艘战列舰的威力优势来抵消美海军在数量上的优越地位。于是在1937年制定第3次造舰补充计划时,确定首先建造2艘“大和”型战列舰,这就是“大和”号和“武藏”号。“大和(计划名A140F5)”在日,于广岛县吴市的吴海军工厂造船船坞〔造船船渠〕开始动工(※第4船坞〔第4船渠〕原是负责整备、补修、配备用,并非用来造舰)。干船塢因大和的建造而进行扩建,完成后长314米、宽45米、深11米。当时为了不让美国知道建造中的大和己超越该国的战列舰,因此成为机密,并秘密地建造。据说最初海军方面只有部份人知道正建造大和。为了保持机密,在能俯视造船厂的地方都加上围板。而为了禁止外人知道船坞中军舰的长度,就连屋顶上都加上围板。从事建造的人身份被严密调查,而造船所本身亦执行着严谨的机密管制。其后在日下水,而期间“天皇陛下将出席进水式(下水典礼)”的传言广泛流传,结果是由海军大臣代理出席(海军省建议2个舰名后再由日本天皇选定是海军命名舰船的惯例)。尽管说是下水,但绝不是字面般如武藏从船台这样下水,而是在大和所在的船坞注水而已。而且,由于保持机密,下水典礼并没有向外公布,因此世界第一的战列舰的下水典礼显得非常冷清。大和于日公试完成,并在同年12月16日服役。另外“大和”是奈良县的古代藩国名(大和),并且有象徴“日本”的意味,从而表现出海军对本舰的期待程度(同样概念的名称有扶桑)。其正式的名称是“军舰大和”。同时,大和使用了很多当时最新的技术。球状船首(Bulbousbow)突出3米,将波浪阻力降低7%,增加航行速度,在甲板的烟囱开口处使用蜂巢状的装甲。其他的是采用了非常巨大的观测用望远镜及测距仪,除了没有雷达技术外,大和是当时日本最高科技的舰艇。大和战舰_大和号战舰 -战役日成为联合舰队旗舰。同年,因中途岛海战的关系,于5月29日从柱岛出航,其间只在后方而没有参与海战。同年6月14日回归柱岛。日因支援所罗门方面而从柱岛出航,8月28日入特鲁克岛港。日,基于大和担任联合舰队旗舰任务的运用经验,因此将通信、旗舰设备改良并移到大和级?2号舰“武藏”上,并由武藏继任旗舰。日大和从特鲁克出航,并航向柱岛。在吴增强了对空兵器后,航向特鲁克岛,并于8月16日向战局恶化、已激战三个月的所罗门群岛进发。但是,武藏、大和、长门依然没有特别的举动,只是不断往返日本与特鲁克。乘员毎天除日常指定活动及舰上保养外没事可做,批评“大和旅馆”的声音不断加强。然而在10月中旬被命令往马绍尔群岛出击。因为得到了预计美军特遣舰队(机动部队)可能向马绍尔移动的情报。旗舰武藏以下包括大和以及长门的主力舰队向特鲁克进发寻机决战。但是,在4日间的等待及埋伏下并没有遇上美军特遣舰队。10月26日于特鲁克岛归港。日特鲁克岛以西180海浬被美军潜艇“魟鱼号”以鱼雷攻击并击中3号炮塔右舷。速度减至18节。尽管只是令舰身小部分受损,但由于爆炸的冲击将船舷下端部分钢板推入舰体内,而支持装甲板的弧形构造则插穿防御弹片的水密舱纵向墙,而机械室及火药库更意料之外地进水。因如果只是敌弹命中的冲击就能令舰体水密舱进水是危险且致命的缺陷。基于支持部的缺陷,大和在修理时已经修补(武藏不明),但由于起因是设计上的部分,要完全改善有一定困难。这个问题,与大和有同样构造的美国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其防御构造有同样的问题,蒙大拿级战列舰的设计被重新评估能证明这点。据说大和的巨大舰体被鱼雷击中亦没有人发觉,“尽管大和被鱼雷击中,速度反而增加”,因而更加被信赖为不沉战列舰。在日,参与菲律宾海海战(马里亚纳海战)。日本海军首次将战列舰?编入机动部队掩护航空母舰作战。当时日美两军的机动部队正进行决战,而其中大和向美军攻击队发射27发三式弹。这是大和初次使用主炮实战发射该弹。可是在同时间,周遭的舰艇与日本方面第一次攻击队却误认友军飞机为美军军机并以高射炮等射击,出现了击落数架友机的失误情况。舰队于文莱出港,并航向莱特湾同年10月22日,编入第二舰队参加莱特湾海战。为第一战斗舰战队(辖大和、武藏两舰)旗舰,战队司令为宇恒缠中将。23日清晨,由于旗舰爱宕被美军潜艇击沈,因此第二舰队指挥官栗田健男中将改乘大和,因而成为舰队旗舰。24日,于锡布延海受到空袭,损失了僚舰武藏。其后25日,在萨马岛海与美军舰队交战,当中使用主炮共发射了104发炮弹。更将企图突入的驱逐舰约翰斯顿号以副炮击沈。在莱特湾海战中回程前共被美军轰炸机在前甲板命中了4颗炸弹,而舰体更进了约4000吨海水,但对后续的战斗却没有影响。特别是直接击中了炮塔的炸弹,由于大和的装甲太厚,因而炸弹不能完全地打击,只令炮塔上的涂漆剥落。(但是,根据第二炮塔长奥田特务少佐的手记中记述,炸弹命中后的冲撃令第二炮塔的人员大半因脑震荡而倒下)来到莱特湾的入口,第二舰队司令长官栗田健男中将因收到有美军特遣舰队在附近的误报命令,所以没有突入战场,并且调头折返回航。在回航途中,被文莱附近的美国陆军军机攻击。(因剩余弹药少)当时采取了近距离对空攻击,击落了数架敌机。大和战舰_大和号战舰 -最终阶段锡布延海海战中被直击弹击中第一炮塔的大和(日)在归回吴市后的日,吴军港受到空袭的时候,与敌机交战,其间没有太大损伤。同年4月6日,大和(舰长:有贺幸作大佐、副长:能村次郎大佐、炮术长:黑田吉郎中佐)作为第二舰队旗舰(司令长官:伊藤整一中将、参谋长:森下信卫少将)根据天一号作战(菊水作战),在山口县德山湾海向冲绳方向出击。以“发扬帝国海军海上部队的光辉传统,使其光荣流传后世。(光輝有ル帝国海軍海上部隊ノ伝統ヲ発揚スルト共ニ、其ノ栄光ヲ後昆ニ伝ヘ)”及神重德大佐(终战后因飞行机事故被水溺死)的提议而仓促实施。一般认为大和当时装载单程燃料并进行自杀式攻击,不过事实上其所装载的燃料能向目的地作3次来回。第二舰队大和以下,由第二水雷战队(司令官:古村启藏少将、旗舰轻巡洋舰矢矧、第四十一驱逐队(冬月、凉月(防空驱逐舰))、第十七驱逐队(矶风、滨风、雪风)、第二十一驱逐队(朝霜、初霜、霞))编成。先导的反潜队(対潜掃討隊)第三十一战队(花月、榧(カヤ)、槙(マキ))的3只驱逐舰从丰后水道返回吴。当年美军侦察机(F-13)在上空摄影大和照片在2006年7月被美国发见。在发现之前,还没有大和出击时武器装备状态的准确资料,而这张照片就被期待能确定大和最终时的武器装状态。因美军航空队轰炸而燃烧中的大和菊水作战(坊之岬海海战参照)的目的是在美军登陆冲绳战役中协防冲绳。也就是说,该航程主要吸引美海军战斗机向大和攻击队迎战,缓和对日本特攻机的攻击。如果能到达冲绳,就从东海西北方向冲縄岛的残波岬突入,并主动搁浅,成为能发射大量炮弹的炮台。而舰上乘员则登陆支援陆上作战并冲入敌阵。但实际上航空兵力全数投入菊水作战,对这支舰队没有任何空中掩护,要突破美军的制海、空权而到达冲绳根本不可能,而其作战意义是作一亿总特攻的先驱。而且战争末期时日军的暗号几乎全被美军破解,出击时的通讯谍报也被确认,在丰后水道附近的美军潜艇亦察觉该行动,特别是美军联络时连密码也不用,用明语直呼“ヤマト”(Yamato、大和)舰名。当初,美国第五舰队司令长官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鲁恩斯上将考虑以战列舰迎击,但“大和”持续西进大隅海峡进入东海躲避美军的搜索,因此命令以航空队攻击。如果不采取伪装路线前进,而是往冲绳一直向前冲,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后的战列舰炮击战。但是,第5舰队司令长官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鲁恩斯虽希望以战列舰撃沈大和但仍由米彻尔·马克中将指挥的机动部队攻撃。这是其中的见解。4月7日12时30分时,于鹿儿岛县坊之岬海90海浬(1海浬=1852米)处确认到50公里外的美军舰载机并开始对空射击,8分钟后数架轰炸机急降而下,其中一架被击中坠毁,但大和被2发中型炸弹击中。后部射撃指挥所、2号副炮、对空雷达损坏。其后14时17分,受到美军航空队386架飞机(战斗机180架、轰炸机75架、鱼雷机131架)的往复波状攻击。主要的损害情况如下:大爆炸并沉没(4月7日14时23分、北纬30度22分东经128度4分)12时45分左舷前部被1枚鱼雷命中。13时37分左舷(ひだりげん)中央部被3枚鱼雷命中,副舵取舵(とりかじ)发生故障(1345中央复原固定)。13时44分左舷中部被2枚鱼雷命中。14时00分被3发中型炸弹命中。14时07右舷中央部被1枚鱼雷命中。14时12分左舷中部、后部各命中1枚鱼雷。机械右舷机只能提供12节的速度。这时左舷倾斜6度。14时17分左舷中部被鱼雷1命中,倾斜増加。14时20时左舷倾斜已增至20度,复原倾斜已经不可能。全员上甲板(全员离舰)命令发出。大和由于被直击弹击中,导致舰上发生火灾及对空武器被破坏。再者美军装备的高性能炸药鱼雷并集中攻击大和左舷的结果,是令其丧失复原性及操控性。后部注排水控制室被破壊,令注排水十分困难。而后部操舵室更已完全损毁。由于舰只已不能操控,让美军的鱼雷更容易击中大和。被最后的鱼雷击中时,舰身从203050°不断快速倾斜,3分钟后发出全员离舰的命令,但是舰内大半的乘员都不知道有“全员上甲板”的指示。全员上甲板(全员离舰)的命令下达3分钟后舰身已大倾斜且露出红色的舰腹,在14时23分横转并沉没(不确定为覆转)。第1主炮塔 第3主炮塔的弹药库发生大爆炸(有认为在引击部的水蒸气引发爆炸),舰体七零八落地沉入海中。当时爆炸引起的火柱及蘑菇云,远至鹿儿岛亦能看到。大和沈没彼后古村藏启少将向司令部要求作战中止的要求,并在救助生存者后回航。同型舰“武藏”被鱼雷20枚以上、炸弹近20发击中,而燃烧时间达9小时,大和的爆烟而比较起来“大和”给人的印象有点沈得太快的感觉。事实上由于射向大和的鱼雷除一枚(日本侧记录是第7枚)流弹外,全都集中左舷。再加上当日云层低,局限的视野令大和舰发现敌机极度困难,还有大和操控性及性能都比武藏差。美军航空队很重视使用很长时间才能击沈“武藏”,因而考虑大和级的攻略法。这种方法是摧毁一边舷的对空装备后,再使用鱼雷集中攻击该舷,使其横倾。事实上在第一波攻击中击中“大和”的鱼雷就使用这方法。而且,美军和日本方面的战斗记录中命中数字出入很大,美军一直认为鱼雷命中30枚以上,这也说明这场战斗的激烈情况。另外,大和及武蔵在设计上很注重部分位置(主炮、机关部)的防弹与浸水防御(所谓的集中防御方式)以免该区域受害,但会令提供浮力的前后非防弹区域被水雷及炸弹集中攻击结果是舰只丧失浮力而沈没。而在战后旧海军关系者的意见中指出,非防弹区域部分如用水密钢管充填及强化防水隔壁,“一次的航空攻击,不足以令大和和武藏沉没(一度の航空攻撃では、大和も武蔵も沈まなかった)”。只是,如果主炮倾斜5度、副炮10度、高射炮15度以上就不能射击,有否拥有不沉作的作战能力已经是疑问。靖国神社内展示实物原大的大和46厘米主炮弹模型再者,菊水作战时,被认为只承载能到达冲绳的单程燃料,但实际是约4000吨(满载6500吨)的重油。这些重油是从各地各处的重油储存罐底不能计量的部份集合起来的。海上护卫总队拥有的7000吨的重油,把其中4000吨分配给第2舰队。实际上大和的重油存量可以使它在德山湾和冲绳之间全速来回3次。尽管如此,如果当初能实行回避空袭的动作及与敌舰队发生战斗,或长时间高速迂回航行的战术性伪装航线,大和将不会有太多燃料剩余。另外,如果能够成功登陆冲绳本岛,舰上乘员将会被支付51万805圆3钱的薪金及购买物资金(以2006年的价値换算是9亿3000万日圆)。还有在出击之前(5日下午),伤病者、部分老兵及53名兵校毕业的士官候补生全部被命令离舰。战死者有伊藤整一第二舰队司令长官(战死后为大将)及有贺幸作舰长(战死后为中将)以下2498名、生存276名。战列舰大和的沈没,原因是归咎于连合舰队的指令。在日,除连合舰队、海上护卫总队及各镇守府指挥外设立了海军总队,到终战为止指挥海上护卫及执行各特攻作战。大和战舰_大和号战舰 -海上特攻根据‘战列舰大和’(儿岛襄著)中,在4月2日于矢矧的幕僚会议中有三个研究方案。不管航空作战、地上作战的成败都强行突入,实施水上部队的最后海战。当时机到来,极力在日本海朝鲜南部方面作出退避。将登陆可能的兵器、弹药、人员都转移陆上作防卫兵力,并将残余浮起当作炮台。以上三个方案由古村少将、山本大佐、伊藤中将等的幕僚归纳成3.方案。但是于4月4日突然因神重德大佐的电话传达为特攻作战。这个命令是由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与军令部总长的裁决后由军令部通布,而联合舰队干部则反驳没有收到这个命令。特攻命令其后由联合舰队参谋长草鹿龙之介中将向伊藤中将传达,而伊藤中将不认同特攻作战,并不断反驳认为会白白死去。草鹿中将自身亦对此作战持有疑问而沉默下来,而三上中佐却忍不住开口说“总之,请成为一亿总特攻的先驱,亦是本作战的最大目的(要するに、一億総特攻のさきがけになっていただきたい、これが本作戦の眼目であります)”,其后该说话亦终于令伊藤中将点头。而在‘战藻录’(宇垣缠中将日志)中,及川古志郎军令部总长向天皇上奏“菊水一号作战”时,天皇曾下问“是否以航空部队进行总攻击(航空部隊丈の総攻撃なるや)”,而及川回答“全海军兵力的水上部队将会进行行总攻击的(水上部隊を含めた全海軍兵力で総攻撃を行う)”,因而第二舰队实施了海上特攻。大和战舰_大和号战舰 -总结评价“大和”级战列舰评价“大和”级战列舰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过的最大的战列舰。但是,由于日本海军的战列舰用兵思路存在致命缺陷,致使大和级在建成后始终处于1种作用不明的暧昧状态,以至于被当成联合舰队的水上豪华饭店使用。对实力不足的日本国力和日本海军兵力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东洋“80后”们粉丝的死硬“战舰派”来历回顾整个1930年代,我们会发现当时的日本海军对战列舰的速度要求,并非是以能够伴随机动部队航空母舰作战为标准,而是遵循传统的教科书式炮战思路,即“以最快速度接敌”来确定的,其目的是尽快抢占T字阵横列阵位。日本海大海战后,“日本马汉”秋山真之参谋所说的“由于联合舰队具有3节速度优势,所以取得了海战胜利”的说法对此后的日本战列舰设计思路影响很大。在海军中这种思想受到海军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亲王、海军大臣大角岑生和舰政本部部长中村良三为首的,拥有1大批可以说都是闻着对马海战的硝烟味成长起来的十九世纪的东洋“80后”们粉丝的死硬“战舰派”的推崇。“大和”级战列舰改装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炮术学校的教范中将此归纳为“最大限度活用极少的机动力优势,极力缩短跟敌人的炮战斗距离”。但是,日本战列舰部队与美国战列舰部队之间只有4~5节的速度差,并不足以带来很大的优势。在高海况情况下,航速30节的战列舰编队与航速27节的战列舰编队相比,其速度优势并不十分明显。再有,同是在高海况状态下,像大和级这样的战列舰,其稳定性显然优于为追求高速而舰型细长的“衣阿华”级,因此命中率也会优于对方。从与大和级诞生年代相同的战列舰来看,美国的“北卡罗莱纳”级和“南达科它”级最大航速为27节,英国的“乔治五世”级为27.8节,与大和级航速相同;德国的“俾斯麦”级为29节,但德国不是日本海军的假想敌。再有,即使以跟随机动部队航空母舰为作战作为大和级的用兵方针,速度也不是最关键的因素。美国的那两级战列舰一面被指谪“航速不足”,一面也出色地完成了航母编队护卫任务。“南达科它”级排水量38000吨,主机功率是13万马力;以大和号64000吨的标准排水量和15万马力的功率来说,能达到与之相同的最大航速,也足可见其舰型设计之佳。但也不能说日本海军完全没有将战列舰用作航母护卫兵力的打算。A-140计划展开伊始,正值日本海军主力舰展开全面的现代化改装,当时至既有计划把两艘长门级改装成高速战列舰,再加上新设计的两艘高速版超战舰,苍龙、飞龙两艘航母,以及四艘最上级防空巡洋舰,初春级防空驱逐舰,组成机动部队使用。“九段作战”进入第四段,一待自本土开来的美国舰队主力进占马绍尔群岛,机动部队就将出击,消灭对方的航母。不过后来长门级舍弃高速化而加装装甲,超战舰变成中速的大和级战舰,机动部队的建立也就不了了之。1940年代的战舰至1940年代,航速33节以上的翔鹤级和大凤级航母陆续服役,有人因此指责27节的大和级无法与其相伴行动。不过,在大和竣工时,日本海军机动部队主力是航速31.2节的赤城和28节的加贺,两艘编为同一战队,势必要迁就航速较慢的加贺号,而大和级与加贺的航速相差无几。此外,龙骧号,千岁级和伊吹级(计划中)航母的航速为29节,信浓号航母为27节,隼鹰级为25.5节,它们都可以与大和级相伴行动。再者,包括大和级在内,日本战列舰的防空火力并不是很强,如果仅仅作为护卫军舰用的话,发挥不了多大价值。以高速战列舰为航母护航,主要是为了在航母派出舰载机,无力自卫时执行对空和对海防御任务。就防空能力而言,大和级的副炮主要是为了在近距离交战上应对条约性巡洋舰和驱逐舰,不能作为防空炮。实际经验则表明,在有巡洋舰、驱逐舰等军舰编队护卫的情况下,战列舰的水平副炮使用价值并不大。美国北卡罗来纳级以后的战列舰,以及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和后续的狮级和前卫级,都完全废除了专门对海的水平副炮,全部改装高平两用炮。综上所述,即使日本海军像美国海军那样将大和级作为机动部队护航力量,也并不会带来多大的战术优势。同时,大和级6300吨的庞大耗油量(如果大和是以30节的高速战列舰,燃料耗费量将更为庞大)对于经常为舰队油船数量不足而苦恼的日本海军来说,也是个很大的负担。大和级战舰的分析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来,日本海军对于大和级的使用思路和用兵方略是按照1种“理想化”的模式来安排的,也就是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按照原有的“渐减迎击”战略,面对占有优势的美国海军兵力,大和级在西太平洋固守待命,等日本海军使用多种手段将来袭的美国主力舰队逐渐削弱后,再在靠近日本近海的大决战中出动大和级,将残破的美舰队一举击破。这是1种守势战略,然而一旦这个固定模式被打破,大和级就将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始末太平洋战争爆发伊始,一切都出乎此前30年间全部作战方案的预料。由“航空派”代表山本五十六执掌的联合舰队,抛弃了“渐减迎击”战略,使用航母兵力消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日本海军在全太平洋上获得了压倒性优势,一下子由守势变为攻势。面对这样骤然降临的好局面,日本海军反而变得无所适从了。由于不再需要面对美国的战列舰优势,燃料耗费量巨大的大和级和长门级自然也没有了出动的必要。日本海军只出动了4艘最老的金刚级高速战列舰参加一线作战,去消灭西南太平洋上以巡洋舰为主的美、英、荷、澳残存兵力。而自1942年之后,美国在太平洋上的航母兵力优势逐渐体现出来,出动大和级成为极端冒险的举动,因此更有理由将其留作最后的法宝。战列舰部队核心事实上,日本海军从大和级一开始服役起就赋予其“战列舰部队核心”的地位,将其保留下来作为舰队决战的王牌兵力,从来没有考虑过用其担任航母机动部队的护卫兵力。同时,根据军令部的设计要求,大和级的无线电发送能力非常强大,达500海里,通讯能力比其他军舰更为出色,而且舰上配备着优秀的通讯班,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担任的基本都是类似美国海军指挥舰的角色。但话又说回来,这一角色完全可以以通讯能力强大的水雷战队指挥舰(轻巡洋舰)担任,二战末期大淀号轻巡洋舰成为联合舰队旗舰,就是个有力的明证。建造超战舰之初的决定早在决定建造超战舰之初,海军航空本部的激进派就曾经有过“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日本的大和号,是世界3大马鹿(蠢事)”的说法。甚至到1980年代,还有日本国会议员说大和型战舰、伊势湾排海造田工程、青函海底隧道是“昭和3大马鹿”。大和级的单舰建造费用为1亿日元(不考虑物价和通货膨胀的因素,另外这个费用还没包括船厂改建、改造的投资),按当时日元的含金量计算,为12.134吨纯金(这笔钱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呢?是当时日本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29%,或着国家总预算的3%;更直观的说,1940年日本全国全年民间住宅建造总投资为1.38亿日元,同年日本全国的道路建设总投资为1.35亿日元,如果换算成为1960年代的日元,约等于东海道新干线的总造价)。相当于3艘飞龙级航母或1.6艘翔鹤级航母;建造4艘大和级战列舰所用的资金、物料、人力足以建造12艘飞龙级或6艘翔鹤级航母。如果军令部的老家伙们能够采纳航空本部(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等人)的意见,那么在日美开战之初,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将有16~22艘现役航母,远远压过美国海军的3艘航母。如果军令部和联合舰队能够结合这一兵力优势,适时地由守势战略思维转变为攻势,那么将日本海军的最前线推至阿拉斯加-美国西海岸-巴拿马运河一线也不是没有可能,太平洋战争初期和中期的态势也必将大幅改观。舰队决战思想此外在战时,舰队决战思想始终统治着大部分日本海军高级指挥官的头脑。他们始终幻想着以一次日本海海战式的决战来取得战争的胜利,即使不是通过战列舰的大炮,也是通过航母的飞机。却始终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的胜负已经不是通过一两件新式武器所能左右的,更多的是以夺取制空权为核心,多兵种协同机动、连续作战。当经过两年的战争消耗,联合舰队失去了奇袭带来的短暂优势和微弱的技术优势。日本海军在1943年后才认识到航母的核心地位,并以后来发展出来以岸基航空兵和特攻作战为中心的“航空决战”模式,但这一切都不能抵消日美两国在综合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过去几十年来帝国积攒下来的航空精锐早已耗费殆尽,此时日本海军不仅是在航母数量上处于劣势,在舰载机的性能上和飞行员的素质等方面也全面劣与美国。之前一直雪藏的大和级战列舰,已经变成为机动舰队航母护航的角色了,被寄予厚望的460毫米巨炮只能用三式对空弹向美军飞机实施射击,最后作为“帝国海军精神象征”的大和级战列舰成为了“一亿总特攻之先驱”,沉没在北纬30度22分、东经128度04分,德之岛西北200海里处的深海里。大和号战列舰威力虽大,但生不逢时,恰逢战列舰的主力舰地位开始被航空母舰所取代的时代,并且日本海军将其当作最后决战的王牌未经许可联合舰队不能动用而很少出战,导致大和号错过了最佳时期,缺乏战斗经验,也为后来的作战埋下隐患。大和号战列舰的沉没宣告了日本海军的覆灭,也宣告了大舰巨炮时代的结束。大和战舰_大和号战舰 -性能数据(“大和”号1945年状态)排水量: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2810吨;舰体尺寸:舰长263m(水线长256m),舰宽38.9m,吃水10.4m动力系统:12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4轴,主机输出功率153000马力(倒车45000马力)航速:27节,续航力7200海里/16节,储油量6400吨;武备:9门460mm/45倍口径主炮,3联装3座;6门155mm炮,3联装2座(改装中拆除了两座);24门127mm炮,双联装12座(改装中增加了6座);156门25mm炮,3联装45座、单装21座,4挺13.2mm机枪,双联装2座;舰载机7架;装甲:(装甲总重22895吨)主装甲带,中甲板以下410mm(硬化层135mm),外倾角20°;甲板,上甲板35~55mm,中甲板200mm;炮塔,前650mm,侧面250mm,顶270mm,炮座560mm,底250mm;弹药舱壁,顶270mm,底50~80mm,倾角25°;机舱、锅炉舱,顶200mm,到舰底75~90mm,倾角14°。注释注1:大和舰建造过程中的计划的标准排水量为64000吨,实际建成是的排水量则为65000吨。还有认为大和型2号舰武藏要比大和舰排水量高一些,实际武藏建成时的满载排水量为71695吨,少于大和舰。而且武藏最终状态的舾装品也比大和舰少。注2:有些资料称大和舰的主炮口径为457毫米(18英寸),而事实上应为460毫米(18.1英寸),大和舰主炮配用的91式穿甲弹弹体直径就有458.5毫米(不计导环的宽度),根本不可能用457毫米口径的火炮发射。注3:大和舰进行第2次齐射后,大和舰观测兵报告观察到美舰起火,而据美方资料,在此前后的7时零5分,护航航空母舰“白平原”号被在其附近爆炸的日舰炮弹炸毁了右舷的机舱,后来一些日方资料将“白平原”号当成了另一艘护航航空母舰“冈比亚湾”号,认为大和舰用一发炮弹便击沉了该舰,实际上,该舰是在遭受多艘日舰炮击后于9时07分沉没,比大和的最初的2次齐射晚了两个多小时。至于该舰是否被大和舰主炮命中过则难以确定。因为在海战中,由于2艘金刚级战列舰始终冲在前面,因此,美国人把所有打中美舰的战列舰炮弹都算做金刚级发射的356毫米炮弹。注4:关于大和舰的中雷数量部位、时间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但就中雷数量而言,日本海军大和舰战斗详报称战舰中雷10条,美舰载机飞行员则宣称命中了13-14条,日本方面也有人认为大和舰中雷12条。战后,美国战略调查团得出的结论是有10条鱼雷肯定命中。大和战舰_大和号战舰 -姊妹舰一号舰:“大和”号;二号舰:“武藏”号;三号舰:“信浓”号,后来改为航空母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四号舰:111号(仅停留在纸面上,建造计划被终止。)]关于111号舰:1.主装甲带削减,垂直装甲410mm减至400mm,水平装甲200mm减至190mm2.水线下装甲增加3.船底从双重加到三重4.高射炮从原本的二联127mm改为新款的二联100mm高平两用炮,也有把三联155mm副炮也换成二联100mm的设计案5.把主炮倍径比从45倍增加到50倍6.螺旋桨设计改变7.旗舰用指挥设施修改8.其他大和级使用上发生的小毛病改善大和战舰_大和号战舰 -老兵回忆日本老兵冈田达雄的回忆我在1940年考入了东京大学读法律。1945年初,我被帝国海军征召。由于视力不好、戴眼镜而被分派做通信兵。几个月的训练后,我被分配到了“大和”号战列舰上。尽管我早已听说过“大和”号是世界上最大的战舰,它以“大和”为名,是整个日本民族的象征。但当我亲自踏上这艘巨舰时还是被震惊了,全舰长度足足有260多米,就像一座小城镇。主炮炮管之粗足以让壮汉在里头随意爬行。听我们队长说,每发主炮的炮弹就有1吨半重。不沉战舰不沉战舰到“大和”号不久,就传来美国人在冲绳登陆的消息。日那天晚上,我们整个第2舰队所有舰船都集结在濑户内海。当晚“大和”号上所有人都拼命地饮酒作乐,根本不用考虑什么军纪。因为白天军部已下达了让“大和”号执行“天一号”特攻的命令。尽管我还是个新兵,但从队长和其他老兵的脸上我马上明白了‘特攻’的含义。天啊!这事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才22岁,还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但那天晚上我还是喝了许多。有人唱起《樱花谣》,还有人问我从东京来之际樱花有没有盛开。当时东京早已经被炸成了一片废墟,这让我的心里更加难受。我从口袋里掏出了全家福的照片,看着看着,禁不住大哭起来…第二天,我们出发前往冲绳岛。附近1个陆军观察站发来的电报:250架美军飞机正向我们飞来。大约12点半,首批美军飞机开始攻击。我们边上的雷达室被一枚重磅炸弹击中,剧烈的晃动差点儿把我从椅子上震倒。那一刻,我觉得死神就在身边。大和号大和号下午1点35分,第二批美军飞机又来了。尽管所有的高射炮都拼命地向天空中射击,但美国飞机实在太多了。很快,舰身左右晃动了3次,从内部通讯中我得知左舷又挨了3条鱼雷,舰体进水并朝左倾斜。为了恢复舰体平衡,舰长有贺信作大佐下令向右舷舱室注水。海水立即涌进了主机室和锅炉舱,里面数百名来不及逃生的弟兄被活活淹死。我当时有些想不通,长官们一直说美国佬都是怕死的懦夫,但当时美军飞行员的表现十分英勇,他们在座机被击伤后仍旧坚持着向我们扔炸弹。下午2点15分,“大和”号又接连被击中了4条鱼雷和3枚炸弹,航速锐减至7节。有贺舰长下达了弃舰令,我立即窜出无线电舱室,冲向甲板。逃生的人们乱作一团,我脚下不时踩到尸体,毁坏的高射炮旁散落着炮手们的残肢断臂,让我感到一阵阵的恶心。在2点45分“大和”号弹药库发生大爆炸前,我跳入了大海,奋力地游向舰队中其他的舰只。突然背后传来一声霹雳般的巨响,当我回头看时,“大和”号已经横倒在海面上,主桅上的海军太阳旗落入了水中。舰体急速下沉。紧接着,在水下又发生了爆炸,溅起了高高的水柱。舰队的其他战舰也大都被击沉,我们只得在海面上漂流。大约1个小时后,我听见天空中传来一阵螺旋桨轰鸣声,那是一架机翼下有2个大浮筒的美军“卡特林娜”式水上飞机。我立即摘下帽子拼命朝它挥动,随后发生的一切让我简直无法相信。那架美军飞机降落后向我们滑行过来。我奋力游过去,把手伸向美国飞行员……冈田达雄十分幸运地成为‘大和’号上2767名舰员中获救的269人中的一员。他曾对自己的妻子和儿孙多次说起这段经历。每次说到结尾时,老人总会喃喃自语:“人能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美国老兵查尔斯·G·福莱厄斯的回忆查尔斯·G·福莱厄斯,80岁,原“约克城”号航母舰载机飞行员1944年初,我加入了海军航空队,成为一名“复仇者”式鱼雷攻击机上的尾部机枪手兼无线电通讯员,我们中队隶属于“约克城”号航空母舰。日,冲绳岛之战开始。4月初对‘大和’号行踪的消息一直时断时续,我们这些飞行员的心情非常矛盾,我们希望能早点儿把他们最后的军舰都收拾了,然后就在日本本土登陆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但我们也有些害怕,等待着我们的毫无疑问是一场恶仗,肯定会有人为此牺牲。言辞极其简短,归成一句话就是:击沉“大和”。上午10点,11艘航空母舰上起飞280架飞机组成了一支庞大机群,飞向目标。我不停地检查着机枪和弹药,心里极为紧张。但当我看到周围有这么多我们的飞机、有这么多弟兄时,平添了许多信心。大约在中午12点时,俯冲轰炸机中队报告说他们已经发现了日本舰队。不久后我们也看到了这支很不协调的舰队,最大的军舰和最小的相差悬殊,许多小得几乎被忽略的军舰围绕着一艘硕大无比的战舰,它就是我们的目标——“大和”号战列舰。我们中队投放全部鱼雷。可惜只有1枚命中。返航重新装弹后,我们参与了对“大和”号的第三波攻击。到下午2点时,“大和”的防空火力已经很弱,中队长带着我们3架“复仇者”飞到很近的距离,然后就像教科书上的范例那样,一架接一架依次排着队向“大和”号投射了鱼雷。“1,2,3,4”我慢慢地数着,4条鱼雷拖着航迹冲向了“大和”。“全部命中!我们干得太漂亮了!”对讲机里传来了中队长的欢呼,我们中队成了“大和”号的掘墓人。按照惯例,我们要用飞机上的照相机对攻击后的效果拍照。于是,我们慢速飞到了离海面较近的低空,海面上漂着无数日本水兵的尸体,还有许多正在海水中挣扎的幸存者,那一幕让我永生难忘。从后来冲印的照片上,我发现那些落水的日本水兵很多看上去和我差不多年纪。要是没有战争,也许我能和他们成为朋友,一起打棒球,一起喝酒。然而,我们却成为敌人,相互残杀……”大和战舰_大和号战舰 -现状大和号战列舰现在的大和,在北纬30度43分、东经128度04分,即长崎县男女群岛女岛南方176公里,在水深345米的地方,舰桥由底部折断并在舰首之下,而舰首朝北西(方位310度)、舰尾部朝东(方位90度)方向,右舷下是舰首部的一号副炮遗留下的原型部分,在覆转状态下的三号主炮塔基部结构,于后部附近的原型舰尾约170米之间,中央部的原型是剩余舰体的中央部份,成为1个起伏,并在舰尾舰首70米以南成覆转的状态,约一半埋在泥中。(NHK特集『海底の大和、巨大戦艦四十年目の鎮魂』にて放送)大和战舰_大和号战舰 -历代舰长松田千秋(阶级全为大佐)宫里秀德:日~(舣装委员长)高柳仪八:日~松田千秋:日~大野竹二:日~森下信卫:日~有贺幸作:日~日
看过《大和号战列舰/#本站首晒# Halinski 1:200 大和号战列舰+蚀刻片+激光龙骨》的同学还看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舰世界精英舰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