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拳百鸟朝王视频铁尺(父亲)打一半停了

黄茂烈谈有关南枝拳的几个问题
一、南枝拳可以归纳为大、中、小三式
南枝拳五花八门,大多是南枝师亲手传授的。这是南枝师传拳的特色。不论谁,只要有点拳术见识,对五花八门的南枝拳看多了,肯细心观察,再根据要点去认真分析,就会觉得可以归纳为大、中、小三式。这三式各自的特点怎样,试述如下:
大式:①马步较低矮,两脚内侧距离约等于演拳者本人的4拃(音作,是大拇指和中指张开来两端的距离),大腿接近水平。如站直马步(胸向侧旁,向大腿走向的马步)要求马头的大腿和小腿构成一个接近立着的直角形。不论站横马步或直马步臀部都不后凸。②冲拳之前,拳置于胸乳侧,小臂水平正前后走向,肘尽量后挺。直马步冲拳(即顺步冲拳)之前,一定要有直马横肩拿钹手的摆势;冲拳时,要活转腰肩作水平射击;拳冲出后,一定要停顿、住手约半秒或一二秒钟。③套路中无花招动作,注重发力,演拳较慢。大式南枝拳属楷体拳,演拳似写楷书那样认真写工整。
中式:①马步也大,但不似大式那样低矮而且臀部明显后凸;站直马步时马头抬不起,大小腿没有构成接近立着的直角形。②冲拳之前,拳置于腰侧;直马步冲拳之前,不注重摆直马横肩势;冲拳是上抛拳,又不象大式那样活转腰肩和注重停顿住手。③同名称的套路其动作数量比大式多,动作次序更不一样,略有花招,演拳较大式稍快。中式南枝拳属于行体拳,演拳似写行书。
小式:马步小而高,冲拳之前拳也置于腰侧;直马步冲拳之前更无横肩的摆势,冲拳也是上抛拳。同名称的套路动作数量和次序也多与大、中式不同。花招较多,演拳快。小式南枝拳似草书,演拳似写草书。
这三式拳除了以上的特点外,还有手型、手法、步法、拳礼等的差异。被归纳为同一式的拳也不尽同,因为是归纳的,所以自然是大同小异。
大式南枝拳揭阳榕城林庭老先生独得陈南枝师的精传,其门下杰出而著名的杨亨庆先生得林庭老先生的精传,学其拳者众,所以大式南枝拳应以林庭老仙为代表人物。故此大式南枝拳也可称为林式南枝拳。中式南枝拳得南枝师传授的人较多,而揭阳榕城黄甲柏(国荣)老先生工技击、声名大、传拳广、弟子多,所以中式南枝拳应以他为代表人物。故此中式南枝拳也可称为黄式南枝拳。小式南枝拳的名人我不甚了解,据以前知道的,或许南枝师的外甥温贤爱老前辈可作为代表人物。
我认为五花八门的南枝拳完全可以归纳为大、中、小三式。在这三式拳中,大式南枝拳的特点非常明显、凸出,可是有人否定有大式南枝拳,就是连学习并传授大式南枝拳的人也如此否定。大式南枝拳就是林庭式的南枝拳,否定有大式的南枝拳,就是否定有林庭式的南枝拳了。这实在可笑又可悲!
二、南枝拳“序手”(拳礼)的含义
大式南枝拳和原揭阳县中式南枝拳的“序手”,同是左手握拳,右手为柳叶掌(罗汉掌)附贴左拳合向前推。这个拳礼的含义是五湖尽同道、四海请兄弟的意思。这个意思本是大家公认无可怀疑的,可是二三年前中央电视台某套记者组来揭阳采访时,有一位记者却说序手中左手握拳是反清复明的标志。随后我得知这个消息时,我立即否定那位记者的说法。
记者提出这个立论,有无摆出充足的理由作为论据加以论证呢?没有,而仅是这样武断。殊不知南枝拳是后发防身实战凸出的左手拳种,当其使用硬力技法对付敌方直冲拳时,常是以较灵活而较有力量的右手防开敌手,同时以左拳还击。例如大式南枝拳的《四步》、《削竹》、《量人带马》、《三角》、《双套手》、《乌鸦展翼》、《土虱出洞》、《中拳》等好多个套路之序手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右手防御,左拳还击。序手以左手握拳、还击比较实战,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妙。
左手握拳的序手只是基于实战而作的,决非反清复明的标志。我们还有充足的理由可作为论据驳倒记者。普宁新坛的南枝拳是南枝师亲传的,还比榕城先传。其序手却是右手握拳啦!那么,请问记者,普宁的南枝拳是不是反清复明的拳呢?再者,潮汕的李家教拳也是南少林寺传来的,连序手都没有,要如何解释?哈哈!
听说当时来访的记者还问及“好手南枝师的南枝手有多好,是怎样练的。”
这个问题,如果单纯理解为南枝师的手练得特别坚固的话,则是错的。我认为从前潮汕武界及民众称赞“好手南枝师”的意思是称赞南枝师本人的徒手拳术最好最有功夫、徒手技击最厉害和南枝拳的拳种最实战。南枝师所以能那样善战,除借助于突出的高级实战拳种南枝拳外,当然自身的功力雄厚、手臂腿脚的硬功夫也特别出众。手臂腿脚硬功夫的训练各拳种都有,而南枝拳蕴含奥妙的分力技击法和久练手臂特别刚强有力的练法则为各拳种所无。所以“好手南枝师”既称赞南枝师善战,更称赞南枝拳实战,而不是单纯手的硬功夫的事。
南枝拳究竟有多实战呢?在《拳术技击杂谈》里我已谈了很多,我们还可以从事实方面来证明。南枝拳(尤其是大式)自南枝师而下代代有高手。黄甲拍、林庭、林运通、杨亨庆、丁月波、林建琴、林巧雄等等皆是。高手们战拳取胜的事例不胜枚举。这里单谈杨亨庆先生的弟子林巧雄兄,于三十年前,年将六旬,在广东韶关教拳时,五年之内就打败了18位来较技的武师。好的拳种多出高手,肯苦练者,虽不是高手也大多长于技击。南枝拳正是这样。
三、南枝师的功夫和时运
南枝拳据传原是南少林寺文武双优的俗家弟子洪熙官创作的。其拳昔先不知是何称谓,寺里何岩(双禅法师)曾学此拳。清朝火烧南少林寺时,何岩突围出走,至广东海陆丰的碣石应宰猪大哥的恳求而住下传授此拳。有陈南技者是当地人,为何岩门下三四传的弟子,后来落户旧时揭阳县客区南山邓村(今属揭西县),并在旧时的揭阳、普宁、潮阳、潮安等地教拳。由于他所学的由何岩传来的洪熙官创作的拳,技法非常奥妙,科学,又本人有神力,有英雄的胆色,且脚手反应特别灵快,所以善于技击。当年他在普宁钟堂教拳时,曾带弟子到洪阳两广水师提督方耀的方府舞狮拜年。方见其功夫出众,于是推荐给曾任江苏巡抚的丁日昌。丁以二百龙银的重礼聘入榕城丁府当武师,专教喜好武功且已有声名的丁大公子惠衡。不久他打败了乘他无备而试功夫的丁大公子,轰动整个榕城。接着又应邀逐一比试,在榕城北门弥陀庵一场就打败了二十九个武师。众人佩服,声名大震。后来由林庭、黄甲拍两位老仙等七人聘请住榕城传拳,自此竞相向南枝师学拳。
南枝师是一位无敌的技击高手、大拳师,在潮汕一带惟他一人教这种拳,因此就以其名为拳名,称他所传授的拳为南枝拳。依我个人的推测,南枝师学何岩传来的洪熙官拳原应是大式拳。大式拳动作蕴含的技击原理非常深奥,又配置着特殊的、科学的冲拳法,使久练者获得非练者意想不到的强硬的臂力。这式拳确是真正凸出的实战高级拳种,惟有文武双优、有高度技击智慧的洪熙官方能创造这式拳。但这式拳必须长期用力苦练,方见成效,而家境困难的人怎能长期苦练呢?于是为传拳谋生的需要,南枝师就必须改动和发展南枝拳,以大式拳为基础增添了中式和小式二拳。其改动是模仿大式拳,全面大力改动了形式(包括手型、手法、冲拳法、步法、演拳速度和另编套路),而内容即技击原理,也有重要的改变。大式拳原多内含上等的分力法,而中、小式拳则多渗入次级的分力法。又南枝师每到一处教中、小式拳还常要改动套路,增删动作,作为在某处教拳的标志。因此就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南枝拳。这样才能适应他教拳的需要,可以因材、因财、因各方面的条件而施教了。
或许有人要这样想:南枝师既有如此超凡的功夫,为何只常住榕城,而只在潮汕著名?这个问题的回答正是人们常说的话:“时也命也非人力所能为也!”揭阳榕城虽是文明古邑,但毕竟是一个小去处,当时的社会工业落后,商贸不繁荣,交通又不方便,富商大贾、武林名人少到,因此南枝师的声名难以在国内远播。(但却随门下弟子谋生而传播到国外东南亚一带)如果当时有人引荐、聘请他到广州或上海、南京、天津、北京等地传拳的话,敢肯定也会在那里扬名;如果当外国大力士来中国设擂时,有人邀请他去打擂,也一定能洗雪国耻、为国争光的。我参阅了不少武术书刊和影视,未见到象大式南枝拳技法一样奥妙、功力一样刚强的拳种(个别人天赋的神力除外)。除了能以内气外发隔空伤人者外,任何人想双方都以徒手拳术较技战胜南枝师,我敢肯定是“癞虾蟆想食天鹅肉”的。
四、“某某是南枝拳第几代传人”
常常听到和看到“某某是南枝拳第几代传人”的话。这话有点混淆不清。按旧时一般村志、族谱和家神(木牌神位)的记写,创村者是该村的始祖,即第一世祖(世是代的意思),始祖的儿子是第二世祖,第二世祖的儿子是第三世祖,以下依此排序。洪熙官创的拳原不知叫何名,但一直传至南枝师在旧时的揭阳、普宁、潮阳、潮安等县教拳时才公称为南枝拳。那么以村志、族谱为例,南枝拳就从南枝师算起,南枝师是南枝拳的第一代人,南枝师的著名弟子甲拍、林庭二位老仙为南枝拳第二代人,他俩的弟子为南枝拳第三代人,往下依此排序。如果说甲拍、林庭二位老仙是南枝拳第一代传人,他俩的弟子是南枝拳第二代传人······甲拍、林庭二位老仙既是南枝拳的第二代人,又是南枝拳的第一代传人,这样稍不注意就会误解。把他俩说是南枝拳的第一代传人,虽不说错但不甚明确;如果把他俩说是南枝拳的第二代传人那就错了。但不知我所见到的“某某是南枝拳第几代传人”,究竟是从何人算起为第一代。
为了清楚、明确让人正确理解。我认为写“某某是南枝拳第几代传人”,不如写为“某某是南枝师第几代传人”或“某某是南枝师门下第几代传人”较好。
五、创拳和改拳
南枝师动力大,拳术技击见识深,脚手反应灵快,胆色过人,机智勇敢,所以擅长技击,成为潮汕一带大拳师,无敌的技击高手。倘若他有机遇可到任何一个大城市传拳,并与其它拳种名师较技,声名一定会更显著和广传远播。惜乎“时也命也非人力所能为也!”
由于他精通南枝拳,拳识渊博,所以能随意组编套路,因而南枝拳五彩缤纷、五花八门。但俗话说“神仙打鼓有时也会错”,他组编的套路也有疏漏之处。在南枝拳的套路中,常是上一个动作防御,下一个动作还击,两个动作合成一个对付直冲拳的桩头(桩头是南枝拳特有的术语,即是其他拳种所说的招式或拆手动作)。可是在大式南枝拳《土虱出洞》的套路中,在“纺手”(捆手)之后,就接“土虱出洞”。这两个动作不能合成一个分力法的桩头,违背拳理;而且“土虱出洞”的动作实与“豪猪奔槽”相同,叫名也不妥。在《乌鸦攦翼》(注:正确的说法是乌鸦张翼或展翅)的套路中,直马云手之后,就接“攦翼”,这两个动作也不能合成一个分力法的桩头。
著名的南枝师在组编套路时尚有如此的疏忽、失误,试想后代学者修改南枝拳,另组编新的南枝拳以及另创拳种,将会是怎样呢?要修改南枝拳、组编新的南枝拳以及学了南枝拳而另创拳种,都必须精通南枝拳。可是南枝拳拳架动作蕴含的技法却非常深奥难精通。我略有点文化知识,参阅过不少武术书刊,研练南枝拳也已有五十几年,也仅是粗通而已,恐怕能精通南枝拳的人绝少。不精通南枝拳就是对南枝拳还没有正确的认识,怎能编好拳、创好拳呢?
侧重艺术表演欣赏的要算满地翻滚、满场奔跑,能腾空摆莲的秀腿花拳为第一;侧重养生,适合老弱活动、防止快衰老的要算有氧运动的太极拳之类最好;侧重技击防身,适合青少年运动,练后体形健美和功力增大的可推大式南枝为首。大式南枝拳不但蕴含着极其奥妙的分力技法,而且使练者获得非练者万万意料不到的非常强硬的臂力,这两者都最利于技击实战。学了南枝拳而编新南枝拳或创造其它拳种的人,对这两点都应该知道。如果编拳和创拳是要编造出比大式南枝拳更实战的拳种来,连这两点还不知道的话,怎能编造出更实战的拳呢?老实说,任何人就真的知道这两点,是怎么也无法编创比大式南枝拳更实战的拳种出来的。试想编创者能否比洪熙官和陈南技师高明呢!我敢肯定学了南枝拳而编造什么新南枝、新拳种的人,只是学到南枝拳的皮毛,还学不到南枝拳的精髓。他们编创拳的目的何在呢?不外好脸,显示自己很有本领而已。
实在的要编创比大式南枝拳更实战的拳是谁都无能力做到的,至于改动南枝拳究竟可否呢?现代武术表演,其成绩是从内容、功力等几方面去裁判的,又规定每个套路表演应有的分钟数,因此参赛的南枝拳就可以改动、增删、修饰了。套路中多次重复的动作要合理删少,加进一些不同的动作,使内容丰富多彩;套路短表演起来不够规定的时间的,则动作要增多。但增多的动作都应是南枝拳的动作,而且应遵循南枝拳的技击理法和内容丰富多彩的原则。
此外,原来南枝师教的套路中,有技击理法疏漏或内容确实太贫乏的也可依法增添。
我喜欢观看《康龙武林大会》“高手拆招”的节目。“高手”们使用的技法总是先一个动作防御、后一个动作还击,需用二个时间;而且对付直冲拳总是先使用一个硬力法的动作去防御或抓控,然后才进步别腿将对方摔倒。但在实际搏斗时,对方的出手刚硬得令人晓防而防不开的话那怎么办?对方又是灵活善于技击的话,自己将会如何?因此我总觉得“高手”们在拆招时所使用的技击虽然实用,但较慢又不真正的科学、奥妙。以对付直冲拳而言,真正奥妙的技法是使用分力法,只需一个动作,一出手轻轻一抑,对方就立即败倒;既迅猛又省力,所需时间还不够一秒钟,所用的力还不够四两,只需二两八(这是说笑的,实际是仅用很小的力)。
现有问题请教武林朋友:
1、听说大式南枝拳就有两个动作内含着真正奥妙的分力技法,究竟是哪两个?
2、又听说南枝拳的“捆手”(纺手)最好用,如被对方筛脚(倒套脚)上步捆着手时要如何解脱?
3、更听说“镖脚斩摔”(即挑脚斩摔),可用于返还击,是怎样用?
长期研练南枝拳而有成就者很多,对南枝拳的技法有较深的认识者也不少,又社会上武林名家更濟濟,不论何门派何人,能解答以上三个问题者,我该称赞其高明并愿意洗耳恭听,虚心请教。不过可能有的人实际不懂,却要借口这是秘传之法不能公开。我认为这在日常生活中已无什么大作用,而仅仅是一点微小的学术见识而已;既然懂得,就公开出来贡献给大家,既能表明自已高明也能羸得武坛高度的称赞那岂不更好。
七、《六丁六甲》不是核武
我们评价某个拳种的实战程度,主要是从功力和技法两方面去评;而评价某一拳种及其某一套路是否深奥,则是单从其蕴含的技击法去评的。技击法可归纳为硬力、加力和分力三大类。多蕴含硬力、加力的拳种或套路其技法浅显易知,多含分力法的拳种或套路其技法则深奥难猜。南枝拳多含分力的技法所以非常深奥。
南枝师教弟子练套路,开始教入门套路《四步》,最后教《百鸟朝凰》的套路。要得到南枝师教《百鸟朝凰》的套路一般须随他学练三年。谈何容易!南枝师是大拳师,待遇要求特别高,普通人是无经济能力请他教拳的,何况随学三年呢!因此普遍认为《四步》拳浅,《百鸟朝凰》拳深,而且以为《百鸟朝凰》是南枝拳的总括拳。这都是误解的。
《四步》和《百鸟朝凰》同样是多含分力的技击法,同样是深奥的,只不过《百鸟朝凰》的动作较多,不同的桩头也较多而已,何深之有?《四步》的左撄手这一动作就有七个用法,深不深?《百鸟朝凰》深在何处?
南枝拳的套路,常是后一套路比前一套路增添二、三个新动作;但也常是这样,后一套路删去前一套路的一些动作。因此《百鸟朝凰》的动作不那么多,更没有包含南枝拳所有的八九十个不同动作。似此怎能称为总括的拳呢!我于二十余年前组编的《拳汇》正是大式南枝拳的总括拳,囊括了大式南枝拳所有的不同动作。
传说南枝师还有一套《六丁六甲》的拳,在榕城还未传授给人,又听说棉湖一家打金的兄弟俩就得到南枝师的传授;于是吾师杨亨庆先生就曾委任随练多年的弟子林宗敬及萧锡河二位师兄前往询问了解,但棉湖打金兄弟俩实际也未曾学到。我断定实际是没有《六丁六甲》这套拳的。理由是,谁能比得上林庭老仙那样敢花钱厚奉南枝师和随南枝师久练呢?!既然连林庭老仙还没有传授,还要授给谁呢,留之何用呢?既然实际无此拳,南枝师又为何放出此空气来呢?我认为目的在于神秘南枝拳和南枝师。假若真的有《六丁六甲》的套路的话,我认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了。从分力的技法和分力的桩头来分析,除了已传授之外,再也不可能有什么动作可构成许多更实战、奥妙的桩头了。如果用已教学过的动作、桩头再组编成为《六丁六甲》的套路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我于十几年前组编一个《学右补左》的套路,动作多为众所未见,但内容仍多含分力技法。如果我是南枝师的第一代传人的话,说此套路就是《六丁六甲》,或许大家会以为是的。现奉劝众多同道的朋友,不必再悬念《六丁六甲》的拳吧,《六丁六甲》不是核武呀!
八、南枝拳南枝师与截拳道李小龙
(一)南枝拳南枝师
1、南枝拳是一个凸出的高级实战大拳种
南枝拳来源于天下英雄志士、武林高手云集的反清复明大本营——福建莆田林山莊寺院,即南少林寺。创作者是寺里文武双优,有高度技击智慧的洪熙官。其拳传至现在最少也已有三百余年了。南枝拳是技击防身后发实战凸出的南派拳种,有八九十个不同动作,在技击上,战备、防御、控制、还击都具备;所含的技击法,硬力、加力、分力都有,而多含分力的技法。南枝拳五花八门,大体可归纳为大、中、小三式。大式蕴含的技法更奥妙,功力也比较大,久练者能获得非练者所意料不到的强硬的臂力。大式的南枝拳可作为南枝拳的代表拳。南枝拳徒手套路近20个,器械有棍、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双锏、单头枪、双头枪、大刀、大耙、铁尺、櫈术共二十几个套路,加上对练套路,总共几十个套路,是一个特大的拳种。
南枝拳久练功力大,又多含奥妙的分力技法,用很小之力就可打败很大的力;还有一套完善的多为他家所无的技击辅助手段的训练,更利于实战;再经实践的证明,公认为潮汕实战名拳。我经几十年的研练更确认南枝拳是凸出的实战高级拳种。南枝拳一早就传播到湛江、江西、东南亚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到现在已传至韶关、兴梅、福建、香港、台湾等等地方,学者甚众。南枝拳代代有高手,肯长期苦练南枝拳的人,虽不是高手一般也都长于技击。
2、南枝师在潮汕被公认为无敌的技击高手
南枝师有神力,其神力除先天赋予之外,还出自后天长期苦练。他在榕城夜间教拳,一震脚周围几座厝都震动;在榕城西郊乔林村教拳表演武功,脚刮缚牛桩,一脚一支连续刮折数支;又手挽住一头大水牛尾,令两个青年用竹枝鞭打大水牛,牛怎么也走不开,只是四蹄哒哒哒地响着;在潮阳金玉镇柳岗村教拳,脚一震,地面红方砖立即塌下一个脚位(该村我的好友陈孙党兄谈的)。他在榕城丁府打败了有名而喜欢乘师傅无备而试功夫的丁大公子惠衡,接着又应邀在榕城北门弥陀庵逐一较技,一场就打败了二十九位武师,无一敌手;后来又在渔湖长美袁与该村人在外地教拳有盛名的打鸟神耍拳较技,打鸟神一出脚手整个人就被南枝师抓举起来(也是我的好友陈孙党兄所谈的)。他的功夫确实出众,故潮汕武坛、民众称赞他“好手南枝师”!
3、南枝拳门多出高手
实战名拳多出高手,南枝拳是实战名拳,所以多出高手。如黄甲拍、林庭、牛屠能林运通、杨亨庆、丁月波、林建琴等等老先生、先生们以及林巧雄兄等等皆是。
甲拍(黄国荣)老先生与五湖四海来榕城卖艺者耍拳,未逢敌手。潮阳桑田一位有名的拳师来榕城专找他耍拳较技,甲拍老仙坐着一出手还击就把他打败。他战无不胜,名声响著。
林庭、林能二位老仙及杨亨庆先生功夫皆炉火纯青,虽少与人较技,但与人耍拳较技一出手还击就打败对方。牛屠林能老仙曾往汕头,汕头一位著名武师,臂力极大(两手各能提一青边袋暹米200余市斤,从洋轮经跳板步上码头),邀请林能老仙耍拳。那拳师一出手,被能老仙使用分力技法,手轻轻一抑就立即倒地;再试,仍是被能老仙轻轻一抑就立即倒地。
林建琴是甲拍老仙的名弟子,在暹罗战拳出名。丁月波是林庭老仙的弟子,在新加坡打擂台著名。林巧雄兄是渔湖义和村人(1958年公社化时该村划入榕城公社),务农体力大,能肩挑三四百斤,随杨亨庆先练拳后,蛮力转化为拳力,功力雄厚,善技击。三十余年前,他六十岁左右的时候,仅在韶关教拳五年之间就打败了来战拳较技的武师18位。(不过他所使用的还多是硬力法)
凡是肯长期苦练南枝拳的人普遍会技击,除上述的突出的高手人物外,长于技击的人不胜枚举。
五十年代中期我曾随杨亨庆先生练南枝拳,被看作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我怕挨整,所以竟随学二十几晚拳就不敢再去学。我原来手臂很有直冲力,又石担几十斤左右手各能抓举几十次,且有点文化,甚得杨先生的厚爱;虽随学时间极短,但能懂得练拳的要法和南枝拳技击的重要原理,经长期苦练和技击钻研,也有些心得。当时随杨先生学拳的林宗敬(三十多岁),萧锡河(二十七八岁)二位师兄,冲拳时风生节(肘节)响,连先生的次子杨锡龙(十四岁)和三子杨锡坤(十一岁)二位师兄弟冲拳时也风生节响。这是长期苦练的收获。冲拳能风生节响,最少需要四五年出力苦练。我练至1960年才开始风生节响,1964、5年响声更大,至“文革”后响声特大。1974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晚在渔湖佘厝村朋友佘木池家,在座的有木池、阿鼠(木池的二兄),佘荣裕、京岗庵边村孙君武等七八人。大家要我演拳,我怕再被恶人陷害而不敢演拳;为应酬他们,只得对灯冲拳让他们观看。我只冲二三下拳,沙发几上无罩玻璃烟筒的含笼灯火立即熄灭,大家都惊叹。
在南枝拳这门拳中,我是个小卒,不是拳师,更不是高手,仅是业余爱好者。三十几年前我在青壮年时,在潮汕在闽南,或是拳师或是当地很有拳名的人与我耍拳较技的也不下10人。我或站着或坐着,他们一出脚出手,我使用分力法,手轻轻一抑,对方就立即败倒。当我进攻他们时,我却先告知他们我要用哪一只手进攻;可是他们晓防御却无力防御,站不住脚只顾败退。这证实吾师之言正确无错——“胜负只一至二个动作,战几十个回合是小说写的。”从前人们称南枝手为元霸手,后来我夸称南枝拳为坦克拳。
我很喜欢朋友们与南枝师传人的后代,更喜欢与大式传人的后代挨手(类似太极拳的推手),也喜欢与我挨手。我没有想取胜,更不敢说必胜,而且我老实说,按我目前的条件我一定是会输的。因为我曾经长期受尽极左路线迫害、摧残,险死者数次,气血大亏,造成多病,况且现在年已近八旬,力气将尽。那么我为什么还喜欢挨手呢?目的在于让大家知道我对南枝拳的评论是否虚妄。
4、南枝师教拳有方
练南枝拳为什么很会技击呢?原因是南枝拳(尤其是大式)是一个特别凸出的实战高级拳种,技法奥妙、功力雄厚,又有一套实战的技击辅助手段供训练,以及南枝师等名师们有正确的教拳方法。
南枝师及其门下传人、名师教拳有步骤,由浅入深,由低至高,循序渐进,注重长期苦练。教拳的步骤是这样:
①、练基本动作。入门先练站马步,站至步型基本合格,然后才教练前冲拳;练大式拳的还要练直马横肩势,然后才教练直马冲拳(即顺步冲拳,也即侧冲拳)。大式直马横肩尤其是侧冲拳更需下工夫苦练,练至基本合格才教授入门套路——《四步》。从前师傅们教拳严格,练站马步等基本动作一般要练四个月,后来为适应学者的学习而渐渐改少时日。
②、对于练套路的要求是每套至少要练习一万遍,不是会演练就转教另一套;要多演给师傅观看,何处造型、架势、方法不对,能够得到及时指正。《四步》虽是一套入门拳,在技击上却是一套非常实用的重要的拳,要比《百鸟朝凰》更重要,更需苦练,练得各方面基本合格了再另教套路。(补充一句,在教基本功和教《四步》之时就教熟读练拳歌诀)
③、通常在练习《四步》的时期,可兼练屈臂、刮脚、挨手、冲拳和防御、磕臂(三靠臂)等入门必修的技击辅助手段的对练式法。
④、在逐个套路苦练较好的情况下,循序渐进教新套路。又在这种情况下,渐渐地提出套路中可以防御还击的动作给弟子们两人对练。这在南枝拳称为“过死桩”,即是约定的对练。对练时,切要握平拳不握凤眼拳,注意防止伤害。同时还可让弟子们练习套路中所无而为南枝拳门独有的硬桩(如三脚含剑之类的桩头),以及练打进攻性的沙袋和练打南枝拳门独有的防御性的沙包。
⑤、最后练习“过活桩”,即练习没有约定的桩头,也即是自由搏击,更注意防止伤害。教师一再劝告弟子:以后离开教师,自己还应经常演练,长期苦练;如能这样功力才能更大,反应才能更快,技击水平才能更高。
凡是随南枝拳明师练拳并遵照明师的教导肯长期苦练的人都长于技击。由于南枝拳是个特别凸出的实战拳种,肯长期随师苦练的人不少,所以高手辈出,久传不衰,学者无数。
(二)截拳道李小龙
截拳道的创作者是中外驰名的李小龙。听说李小龙学过好几个拳种,在国外战拳战出名。但我无缘亲眼看见李小龙搏斗的实况,只能从影视观看他教学和搏斗的场面。那么就以从观到的场面来论述吧。李小龙功夫的主要来源是咏春拳,更主要应是来自北腿的拳种,即李小龙撷取咏春拳和北腿拳的优点而创作截拳道。可是截拳道却不是像我国传统拳术一样有完整套路的拳种,而仅是一些实用的动作,因此不能说是拳种,更算不上什么大拳种。
咏春拳,我已于二三年前在《拳术技击杂谈》(续)中就评论过了,是一个实战的南拳种;但存在六个缺点,因此仅是一个普通的低级的实战拳种。北腿,众人皆知,“一寸长一寸强”可远攻,是最大的优点;但重心不稳固,易受制倒地(“康龙武林大会”等等散打赛均可见到),则是严重的缺点。
李小龙是中国、国际驰名的“功夫之王”,普遍认为他是超群的技击高手。自有中国以来,长期苦练武功而擅长技击的高手无数,可是没有一位的声名可比得上李小龙;就是近代功夫真正超群、最善技击在潮汕一带享有盛名的南枝师也远比不上李小龙。
听说李小龙的功力极大,冲拳力有五百斤;出手特别快,一秒钟能冲五六次;很善战,战过好多次拳都胜利。我相信李小龙的功力大,出手快,很会战。但我认为他之所以国内外驰名主要还在于某影业公司为他拍摄武打片,并称誉他为“功夫之王”,即在于媒体的宣传。我观看过他表演所拍摄的武打影片和教学影片,有如下的感觉:
1、李小龙使用的技击法都是浅显的硬力法(包括擒拿扭关节),没有使用高级的奥妙的分力法,打败对手所需的时间多、不快;所需的力大、耗力也大。
2、李小龙的理论与实际相矛盾,表现在二方面:A、在教学方面,他说要教弟子表达自我,而不教弟子招式,但他实际却教弟子打踢沙袋、扭关节等;B、他在实际搏斗时使用的都是刚强的硬力技法,但他却大谈特谈应学水之柔。究竟水之柔在技击中他如何运用,有多厉害,我见不到。
3、好的拳种多出技击高手,名师辈出,历久不衰。试问究竟李小龙之后,截拳道还出什么高手,学者有多少?
李小龙的武功在国际扬名,为我国争光,并引起很多国家的朋友们学中国武术,这些都是好事,应称赞他。外国朋友们因李小龙功夫好,是曾经学过咏春拳,所以也就喜欢学咏春拳。殊不知道中国是武术的发源地,武学博大精神,仅武术一门就有三四百个拳种,更实战的拳种多,更会技击的高手也多,只是他们没有旧时代那样的机会可显身手而已。
最后谈谈李小龙冲拳有五百斤力以及一秒钟能冲五六次的话。能挑起五百斤重担的人罕见,两手能抓举五百斤的人也罕见,李小龙的冲拳力五百斤更是罕见。李小龙的冲拳力五百斤应是通过冲拳测力仪器而得知的。这五百斤的重量会不会与抓举、挑担的五百斤同等重量。如是,我可以这样设计:树立两个与肩同高的支架,中间的地面可以站人,放置一块重五百斤的铁板于两架之上。我敢肯定李小龙无法用手猛力托起。如果李小龙的拳有五百斤力,那么被击者,不论是臂骨、腿骨、头骨、胸肋骨都必折断或粉碎,不死也重伤。李小龙是否这样击败人?
我有个姓吴的弟子随我练几个月拳,后开店卖衣服。隔壁老板因生意做同行要欺负他,请来一个魁梧宏伟的打手来打他。吴只回击一拳,那打手立即蹲下,口吐鲜血,丧失战斗力。
我另有个姓林的弟子,只随我学十几场拳。他开铺修理摩托,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的摩托修理好后不还钱,被林骂。于是那青年就纠集了七个高大的青年来打他。林回击一拳就打倒一个,回击五拳就打倒五个,余两个害怕而逃跑。
这两个弟子都是出于不得已还击的。他们方才入门还很外行,也无什么功夫。我估计他们的拳力最多也不外几十斤,就能这样战,那么没有使用分力技法、纯使用硬力技法、有五百斤冲拳力的李小龙怎样战呢?
拳谚云“手快打手慢”,但是技击所需要的快不是一秒钟手能打数次的快,而是接手防御还击的快。拳谚云“力大胜利小”,试想一秒钟手能打五六次,每次的击力有多大?在技击上有何作用?明显的例子,剧团的鼓仔,司鼓者急敲时泼水不入,手快不快?他天天敲,薄薄的鼓皮敲了好几年还不破裂。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每次的敲击力极小。
我的水平有限,以上谈论难免错误,敬请大家赐教指正。
&&&&&&&&&&&
&&&&&&&&&&&&
2010年12月8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尺钢牙纪晓岚第三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