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今皇朝家私的家具怎么样有自己的帐号?

中国各朝代国号名称的来历
中国各朝代国号名称的来历&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五帝本纪》:“自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具体说:
  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封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曾封为“魏公”、“魏王”爵位,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历史上又称“曹魏”。
  蜀:刘务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吴: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国号“晋”。
  隋:之父杨忠,曾被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建。
  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世祖忽必烈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的臣属关系,清太宗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而为之。
& &中国国号
我国各朝代国号的来历和含义
唐、宋、元、明、清……你知道吗,当你在随意地数出这些朝代的时候,已经有欠准确了。元、明、清并非是这三个朝代的国号,正确的说法应是大元、大明、大清。
关于国号,还有无数的奥秘等待揭晓。“华夏”儿女的说法与“夏”朝有什么关联?外国人习惯称中国为“唐”,这里的唐和唐朝又有什么渊源?生活在十朝都会的南京,我们也很关心那些曾经定都南京的国号承载着怎样的历史……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胡阿祥正在讲述国号的奥秘,今天,我们邀请胡阿祥教授为现代快报读者“加课”,提前聊聊与中国历史关系最为紧密和在南京定都的那些国号。
有些国号被叫错了
“蜀”不是三国国号
一般人认为朝代就等同于国家的国号。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朝代是指建立这个国号的帝王家族的统治时代,国号是指这个帝王家族统治时代的国家称号。
以一首流传久远的《朝代歌》为例: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元文宗、明宗
&这其中,很多都不是国号。有些是统称,比如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它们是一段时间内一批国家的统称,但既不是朝代,也不是国号。
有些则是习称。像西周、东周,因为它们的都城分别在今天的西安、洛阳,一在西、一在东,所以称为西周、东周,其实这是一个连续的朝代,国号就叫周,周既是朝代,也是国号。
另一些是合称。像两汉,指的是西汉与东汉,或者前汉与后汉,而两晋,指的是西晋与东晋,这西、东、前、后四字,都是后人加上去的,国号本来就叫汉、晋。
还有一些是简称。像元、明、清,其实应该是大元、大明、大清国号的简称。这种称“大”的国号,从大元开始。
对国号,我们还有一些误称。像我们常说的三国,一般人会不假思索地说出:魏、蜀、吴。其实这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魏、汉、吴。刘备建立的国家,国号是汉,不是蜀,蜀是他人对刘备以及刘禅政权的贬称。不仅如此,数起统一王朝的国号,通常来说我们还会漏掉几个国号。比如王莽的新朝、武的周朝。
看来国号还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不仅叫错了一些国号,还漏掉了一些国号。
在叫得出的这些国号中,你有没有想过它们是怎么产生的,这些字代表什么意思?统治者既然选用这些字作为国号,就意味着它本身带有美好的寓意。比如周是种禾养口、晋是前进上升、明是日月光明,至于大清,则是皇太极从金改过来的,同时他还改女真为满洲,如此一来,清、满洲三个字都带水,寓含着水克火、大清灭大明的吉祥兆头。<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90/001mpS5zzy6LwdIJ1pz6d&690" ALT="[转载]中国古典年画选集&&wbr&&&wbr&&&wbr&&&wbr&&&wbr&&&wbr&&&wbr&&&wbr&第三卷(夏商周卷)"
TITLE="中国各朝代国号名称的来历" />
看到了吧,国号中隐藏着如此多复杂曲折、委婉奥妙的深意。
“夏”是一只蝉
夏人成为民族的代称
以夏为国号的这个国家,在历史上仅存在了四百多年,然而,三千多年前的夏朝,直到今天仍没有远离我们,“华夏”更是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在中国历史纪年中,第一个可信的朝代是夏朝(约前2070年到前1600年),大禹的儿子启是夏的开国之君。西汉的司马迁最早在《史记?夏本纪》中,对夏朝进行系统记载,然而司马迁距离夏朝也有近两千年了,他对夏朝的记述尚有许多说不清的地方,我们又如何说清“夏”为何为“夏”呢?
胡阿祥指出,要搞清“夏”的来历,就得明白“夏”最原始的含义。甲骨文中的“夏”,其实是蝉的形象。“夏”为何会化身为蝉呢?
原来,蝉是夏天极为常见的昆虫,《礼记?月令》中说“仲夏之月……蝉始鸣”。甲骨文中的四季,大多以一种物质来代表。“春”是草初生的样子,“秋”是禾稼成的样子,“冬”是枝果折落的样子。“夏”也同样,“假蝉为夏”,就是用蝉的形象来代表夏天。
同时,在古人看来,蝉又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不断、复活永生,这从考古中出土的玉蝉就可看出。当时人可能注意到了蛹&#8213;&#8213;蝉&#8213;&#8213;蛹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他们认为即象征着生命的周而复始。原来这才是“夏”国号出现的意义所在。
&那么,“夏”为何又会和“华夏”组合在一起,逐渐成为汉民族乃至中国的代称呢?
原因是,商灭夏,周又灭商,周人打的正是“反商复夏”的旗号。原来,商是由东方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夏与周都是由西方的民族所建立的国家,而且据说周人的祖先曾经担任过夏朝的农官,所以周打着夏的旗号,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周人“反商复夏”成功后,周朝自称为继夏,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也就称为诸夏了。
后来诸夏国家又称为华夏。“华”与“花”互通假借,木本植物开的花叫“华”,草本植物开的花叫“花”。引申到上,华指灿烂的,华夏名号,也就显示了的传统正宗、超凡脱俗。<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90/001mpS5zzy6LwdCXKmc80&690" ALT="[转载]中国古典年画选集&&wbr&&&wbr&&&wbr&&&wbr&&&wbr&&&wbr&&&wbr&&&wbr&第三卷(夏商周卷)"
TITLE="中国各朝代国号名称的来历" />
到了春秋时期,属于华夏集团的诸侯国,有着“尊王攘夷”的共同政治取向。尊王,就是奉周天子为主;攘夷,就是排斥蛮、夷、戎、狄。这样,华夏名号又带上了民族的色彩乃至成为民族的名称。
华夏民族,就是区别于蛮夷戎狄的、如同花一样美丽的夏人。
如此说来,“华夏”这个说法,追根溯源,竟是植物之花、动物之蝉的组合,寓意高雅、优秀、美好的民族。
刘邦钟爱的国号“汉”
有盛大伟大的意思
对于中国的历史与来说,“汉”无疑是最鲜明的记忆与最显眼的符号,“汉族”“汉语”“汉字”……其实,这一切皆源自汉国号。
其实,“汉”对于刘邦来说,最初是个屈辱的称谓。按照当初楚怀王与项羽、刘邦等人的约定,“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刘邦应该被封为关中王,然而作为诸侯统帅的项羽却违背了约定,改封刘邦为汉王。本来刘邦对“汉”是耿耿于怀,为何又一改初衷呢?
这其实源于萧何的一番话,萧何对刘邦说:“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汉”既指天河,又称天汉,提到汉,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天,因此若以“汉”作为王国之号,也就和“天”联系起来了。
胡阿祥还告诉记者,“汉”本身就是个美好的字眼。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汉,漾也”,“汉”的上源称“漾”。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漾言其微,汉言其盛”,即发源时的“汉”,因为水流弱小,所以拟声为“漾”,微波荡漾的漾,等到水流盛大了,才又拟声为“汉”,这样,“汉言其盛”,“汉”也因此有了盛大、伟大一类的美义。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地区许多民族的语言中,表示“伟大”“盛大”意思的词,都发音为“han”。如大“韩”民国、成吉思“汗”,都表示“伟大”“盛大”的意思。再从字形上看,“汉”的古体也就是战国时的写法,左为“氵”,右上为“或”,右下为“大”,这样,古体的“汉”字由“氵”(水)、“大”、“或”()组成,同样带有明显的美义。汉国号此后,又被其他许多建国者所沿袭使用。因为汉朝时间超过了400年,且疆域辽阔,国势强大,对周边各国都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域外往往称汉朝及汉朝以后的中国为汉。魏晋以后,汉更是取代了传统的诸夏、华夏族称,并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而不改。
李渊相中了帝尧国号
“唐”的意思是“大”
说到“唐”,我们从不吝啬赞美之词,“汉唐盛世”“大唐气象”……在唐朝及唐朝以后,外国人开始习惯称中国为“唐”。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今天,在国外,中国人聚集的地方被称作“唐人街”。那么,“唐”是如何被选作国号的呢?
这还得从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李虎说起。李虎凭借着军功,做到了西魏的太尉,北周建立时,李虎虽已去世,仍被列为开国第一功臣,于是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以唐为国号,似乎只是继承了祖上的封爵而已,似乎并无新意。
那么,问题在于,李虎为什么被封为唐国公呢?其实用了排除法,当时可供为李虎追封国公选用的先秦时代的国名,有曾经包含了陇西郡地域的秦,曾经包含了赵郡地域的赵、魏、晋、唐、中山。但有些已经是此前王朝的国号,有些封了别人,所以李虎被追封为“唐国公”,几乎就是唯一的选择。
那么再上溯至先秦,唐国是如何而来的呢?其实,先秦时分别有三个国家采用“唐”作为国号。李虎的唐国公封号,正是来源于帝尧的唐国。李渊的文字秘书温大雅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记载,当李渊奉诏前往太原,担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时,心中很欢喜,他认为自己去帝尧的故国上任,实在是天意。并且李渊死后,他的孙子将他的谥号改作“神尧皇帝”,意思是说将李渊看作帝尧重生,这与李渊的心情也是十分吻合的。<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90/004bKq2fzy73gY6XPAq26&690" ALT="【教学设计】北师大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wbr&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TITLE="中国各朝代国号名称的来历" />
那么,李渊为什么如此钟情帝尧的唐国呢?首先,帝尧是仁君的典范,皇帝的楷模;其次从文字学上分析,唐就是“大”的意思,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唐,大言也。”而作为帝尧国号的“唐”,更是引申出丰富的道德含义。李渊正是看中了“唐”的这些美义,才选中了“唐”作为国号。
众所周知,南京被称为“十朝都会”,自三国时期的孙吴到中华民国,前后共有十个朝代在南京定都。可是要细问在南京定都的朝代分别是什么国号,有些人可能就要犯难了:“吴、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再追问这些国号的来历,恐怕就更没几个人答得出了。那么,载入南京史册的国号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奥秘呢?
隐秘的司马昭之心
不承认汉魏禅让
最早在南京定都的人是孙权,229年四月孙权即帝位,九月迁都建业(今南京),国号吴,孙吴政权除了有两年(265-267年)曾以武昌为都外,其他时间均以建业为国都。
“当时,魏、汉、吴三国鼎立,历史上称为三国时期,这是一个分裂的时代,三个非统一皇朝的国号同时存在,它们的来源又各不相同。”胡阿祥说。
孙权定国号为“吴”源于此前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因为孙权据有的江东之地,在秦汉时习称吴地。三国时代的结局众所周知,晋朝结束了魏、汉、吴三分的局面,重建了统一。
与孙权的“吴”是承袭旧称相比,“晋”国号就很有深意了。从265年到420年,延续了150多年。其中265年到316年建都在洛阳,后世称为“西晋”,317年到420年建都在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司马炎叔父司马之孙司马睿自立为皇帝,后世称为“东晋”。胡阿祥认为,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着实有些尴尬,“名气不响,少数熟悉晋朝的人,对它的印象往往也很差。晋朝尤其西晋的王公大臣,是以奢侈、浪费、残忍著称于世的。”
不过,偏安南方、建都今天南京的东晋与建都洛阳的统一王朝西晋,“还是有些差别的,特别是名士上有以王羲之、谢安为代表的风流潇洒,经济上有以江南开发为标志的迅速进步,这都是些值得夸耀的方面。”然而此“晋”已非彼“晋”,彼“晋”是统一皇朝,此“晋”则偏安皇朝、半壁江山而已。与东晋同一时期的另半壁江山,从304年匈奴刘渊称汉王起的135年间,各族统治者(匈奴、鲜卑、羯、氐、羌、汉)于混战割据中,纷纷建立政权,史称“十六国”。
刘备、刘禅
那么,当初司马炎为何要以晋作为国号呢?司马氏的籍贯河内郡温县(今天河南省温县招贤镇),本来属于先秦时晋国的地盘,所以司马昭被曹魏封为晋公,等到司马炎篡夺曹魏,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晋帝,并以晋作为新王朝的国号了。晋字甲骨文的意思,是指生长丰茂的谷子。
胡阿祥觉得,定国号为晋,还有隐秘的“司马昭之心”。司马昭逼迫曹魏的傀儡皇帝先后封他为高都侯、高都公、晋公、晋王,其实是为了应验“代汉者当涂高”的预言。这是一条在汉晋时期长期流传的神秘预言。
考量司马昭逼来的封爵“高都”与“晋”,都能够和“当涂高”扯上关系。高都本是地名,在今山西一带,因为地势高拔得名,至于“晋”字,是上进、前进的意思,也就是说,司马昭由“高都公”变成“晋公”,是由“高”上升到“更高”,这个更高,不仅高过“魏”,更显示出“代汉者当涂高”的预言。这样一来,“晋”既符合“代汉者当涂高”的神秘预言,又符合司马氏的籍贯与封域本来属于晋地的现实情况。“司马昭以晋为国号,司马炎以晋为新王朝的国号,其实隐含了以晋朝继承汉朝、不承认汉魏禅让的心态。”胡阿祥说。
司马炎、司马衷
萧道成受封齐公
应一句灭宋的谶语
续接东晋、十六国的历史时期,称为“南北朝”。其中,南朝续接东晋,包括四个连续政权,即宋(420&#年)、齐(479&#年)、梁(502&#年)、陈(557&#年),除552年至554年梁元帝萧绎都于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外,其他时间均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北朝则续接十六国,依次是魏、齐、周。一直到589年,北方的隋灭亡南方的陈,“南北朝”结束。
那么,定都在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国号,到底有什么来历呢?
胡阿祥说,根据元人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时的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个国号的形成有很多相似之处,是一出又一出“禅让”闹剧的重复上演,国号都是承续了创建者的封爵之名,而封爵之名的确定,有些是因禅让闹剧的“主角”的家世、地域,有些是为了应谶。
比如,宋朝创建者刘裕,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21世孙。他的祖上于晋时南迁,移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晋末,刘裕依靠军功得以控制朝政,他先为宋公,再为宋王,最后受晋禅(420年),建国号宋,“国号与爵名一以贯之,既显示着承接,也表明从受封某公的那一刻起,就预示着该公日后所要创建的某国。”胡阿祥说,宋国号承接的宋王、宋公之“宋”的由来,又与刘裕的老家彭城有关,彭城是“春秋之时宋土也”。
齐的得名则是应谶。齐朝创建者萧道成,祖籍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是汉相国萧何24世孙。高祖萧整晋时南迁,南迁江南。宋末,萧道成掌管军国大权,先后得封齐公、齐王(四月),后来建国号齐,这等于把刘裕代晋的戏又重演了一遍。
不同的是,萧道成受封齐公时,还有一段小插曲。胡阿祥说,宋朝初议封萧道成为梁公,但一个叫崔祖思的大臣对他说,有句谶语叫“金刀利刃齐刈之”。这句谶语,来自北方十六国时的著名道士王嘉作的一首歌谣。据说王嘉所言谶记十分灵验,被称为活神仙。“金刀利刃齐刈之”,“金刀利刃”指宋国姓“”,“刈”就是剪除,而剪除“”者是“齐”。既然来自活神仙的谶语这么说,萧道成于是欣然顺从天命,开始了以萧“齐”代刘“宋”的行动,爵名、国号的“齐”也由此得以确定。同样为了应谶的还有梁。
“陈在中国历代国号中是个特例,国姓为陈,国号也为陈。”胡阿祥说,陈国号如此特殊之谜,在学界已经引起重视,有观点认为:陈朝开国者陈霸先的祖籍地颍川,本来在先秦“圣人”胡公满的范围内,胡公满的封国名就叫陈,陈国被楚灭后,子孙又以国为氏。陈霸先以始祖封国之名作为他所建皇朝的国号,也在情理之中。
李伪造谱系
自称唐室后裔
时间推进到唐代以后,下一个在南京定都的朝代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南唐”其实是后人的称法,我们最熟知的莫过于南唐后主李煜。但实际上,“南唐”的国号是“唐”。
五代十国是指出现于统一皇朝唐、宋之间的一段时期,是继三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分裂时期。
907年,唐皇帝李逊位于朱温,朱温即帝位,国号梁。梁是“五代”的开始,接续又有唐、晋、汉、周的更迭,“五代”前后共历54年,直到960年正月赵匡胤篡周建宋为止。而为了区别于先前已有的朝代,这五个政权分别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元世祖后彻伯尔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与五代几乎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加上割据河东的北“汉”,史称“十国”。十国结束于979年五月宋皇帝赵匡义灭北汉,重建统一皇朝。
十国中有919年杨行密次子杨渭在江都(今扬州)建立的“吴”国,而我们熟知的“南唐”,便是从吴国演化来的。
937年十月,徐知诰在金陵(今南京)即位,国号齐。徐知诰本姓李,徐州人,幼年时就成为孤儿,战乱中为杨行密收养,后来又成为吴国丞相徐温(死后追封齐王)的养子,遂改姓徐。徐温死后,养子徐知诰逐渐掌控吴政,937年徐知诰以齐王的身份接受吴帝杨溥的“禅让”,所以国号为齐。不过,到了939年二月,徐知诰就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复姓李,改名李,又伪造谱系,自称唐室后裔。胡阿祥说,根据《资治通鉴?后晋纪二》的记载,徐知诰自称唐朝李氏后人,为恢复正统地位,沿用唐国号。975年十一月,南唐亡于宋。
朱元璋不是明教大将
自居佛教的“明王”
在“十朝”之中,明朝是南京人最为熟悉的,前面已经说过,明朝的国号应该是叫“大明”。
从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时称应天)即皇帝位,到1644年三月十九日大顺王李自成攻破京师(今北京市),朱由检在煤山寿皇亭(今北京市景山东部)自缢身亡,这前后276年,是中国传统历史纪年中的明朝。明朝的首都,先在今天的南京,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到了今天的北京。
朱元璋为什么要以“大明”为国号呢?社会上流行的说法,以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为代表。书中男主人公张无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奇遇后,成为武功高深的明教教主,他与天下武林讲和修好,进而率领天下英雄抗击残暴的蒙元统治,而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等人,都是明教中的大将。《倚天屠龙记》结尾写道:“其后朱元璋虽起异心,迭施奸谋而登帝位,但助他打下江山的都是明教中人,所以国号不得不称一个‘明’字。”
“大明”国号果真出自“明教”吗?胡阿祥说,大明国号的真实来源,确实与宗教有关,但不是明教,而是佛教。朱元璋自居为佛教的明王,所以用“大明”为国号。原来,朱元璋是白莲教徒,白莲教是崇奉阿弥陀佛的,阿弥陀佛就是‘诸佛光明之王’,就是明王。元末白莲教宣扬“弥陀出世”的教义,而“弥陀出世”也就是“明王出世”。明王为什么要出世呢?因为天下大乱了,红色的明王将来到人间,拯救苍生,然后就是没有痛苦与不平,充满庄严、清净、富足、美妙的极乐世界了。
还有一个巧合,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火神祝融是黄帝的
曾孙,祝融的故墟就在朱元璋定都的南京,而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说法,“本家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乡”,金陵就是南京。这样,南京又成了朱元璋的祖籍,而且朱氏自认为是祝融的后代,更巧的是,祝融又叫“朱明”,这名字有赤热光明的意思,它把皇帝的尊姓“朱”和国家的大号“明”天衣无缝地联系在了一起。
明朝以后,在南京定都的国号还有“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
我的更多文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的朝代如何命名?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中国的朝代如何命名?
例如周朝怎样命名的?唐朝怎样命名的?清朝怎样命名的?等等
我有更好的答案
西周孝王时。到契的十四代,部落首领就是汤。当时,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被封为唐国公。1636年:契(人名)的部落原居商(今河南商丘),所以部落叫商部族,定都开封。
  元:南宋宁宗时期,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州”。   汉:开国皇帝刘邦(高祖)原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汤就起兵灭夏,自立为天子,国号“商”。   周    夏: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原居中原的夏后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舜就让位给他。公元前202年他击败项羽,即位皇帝。至公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为“元”。   明:开国皇帝杨坚(文帝),原是北周的随王。公元581年灭北周称帝,国号“隋”。因“随”有走之旁,夏桀残暴,百姓痛恨,建都洛阳。   隋:后稷(人名)的部落到十四代时,首领是古公父,国号“汉”。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自立皇帝。因此他用“清”代“金”。   晋:司马昭在魏国曾被封为晋公,不稳定,所以李渊称帝后国号为“唐”,五年后又进爵为晋王,定居周原(今陕西歧山),成绩卓著,被孝王封到秦地为君。周平王东迁,又封秦君襄公为诸侯,所以立国就叫“秦”,至始皇嬴政才统一全国,其子启继位,成吉思汗建立了全蒙古政权,但没有国号,仍称蒙古,对笼络各族人心和进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大金”或“后金”来得大,而“满州”在满语中音近“曼殊”。   宋:赵匡胤(太祖)在后周时被封为宋州节度使,公元960年称帝,故去掉走之造出“隋”字为国号。   唐:元末农民起义时。他死后,国号“晋”,民间就有“明王出世”的传说,国号“宋”。   清: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有个叫非子的人奉命养马,是佛的化身,故定国号为“夏”。   商。公元265年他的儿子司马炎逼魏帝曹奂退位,自称皇帝,所以这个部落建立的国家就叫“周”。古公父的孙子就是周文王,曾孙就是周武王。   秦,定国号为“明”
采纳率:62%
来自团队:
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周。周前期建都於镐(今陜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迁居於周原(今陜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因此命名“金”,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清,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被追封为“唐国公”,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唐,就以“周”为朝代名。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洲”,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可以压倒“辽”,他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是当时领导人自己起的国号、年号。通常历史书上都会这样记载的,某王朝被推翻,然后新王朝的皇帝继位,定国号、年号、及自己的名号。一般来说,初代帝君会称为太祖。比如中途继位的武则天则改大唐之国号为“周”
一般是以部落名(如周当时是个商朝的一个小诸侯国)、封号(汉,刘邦封的汉王;唐,李渊封的是唐国公),唐朝以后的国号就有点复杂了,因为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还有农民起义(如朱元璋)等等,所以取国号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国号一般都是有比较丰富的含义的,比如元,出自《易经·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明朝就有意思了:确如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中说的一样,明朝来源于明教:按照吴晗的观点,明朝国号“大明”的意义,确实出自【明教】。元朝末年,明教在广大穷苦农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它为组织人民起义起到了发动群众的作用。当时明教的重要领袖是河北的韩山童,他广招信徒,酝酿起事。至正十一年(1351),韩山童利用元朝征发15万民夫修黄河的机会,鼓动大家起兵反元。刘福通众人推举韩山童为“明王”,结果不幸事情泄露,韩山童被杀,其妻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逃脱。刘福通力战突围,后攻取颖州等地,各地闻风而动,接连起义,全国掀起了元末农民起义的高潮。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建立龙凤政权。朱元璋所在的红巾军郭子兴部,在郭子兴死后受刘福通节制,所以朱元璋实际上是小明王的部将。后来朱元璋势力强大,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到自己军中,途中小明王落水身亡,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掉了。有史学家认为,这可能是朱元璋安排的。朱元璋定国号“大明”,正是【承继小明王】而来,据说这也是刘基的主意。朱元璋手下的将领,大都是明教教徒,因此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自然顺理成章,而且这样还意味着朱元璋就是【明王降世】,其他人都不具有合法性,这样有助于【稳定人心】。另外,“明”字代表着【光明】,分开是日、月二字,是十分吉祥的词汇,代表了大明王朝的【神圣】。朱元璋的大明王朝起自火德和火德之盛,,:清 :属水德。水灭火意味着清取代明 这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改“后金”为“清”的前一年,皇太极已废除“女真”族号,改为“满州”。而“满州”在满语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因此他用“清”代“金”,对笼络各族人心和进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大金”或“后金”来得大。与此同时,皇太极还为推翻和取代明王朝大造舆论,说只有有德者才能统治天下,“惟有德者乃可称天子”、“有德者受命,无德者废弃”这些话,便成为他思想的核心。而他所说的“有德”,便含“清”的意思,恰与“满州”语意相合,所以就用“清”作国号。 另一说恰好相反,系舍义而求音,在满语中“清”即“金”的谐音,汉语的“清”即满语的“金”,“金”改为“清”,是改汉不改满,其目的仅是适应进攻明朝的需要,让汉人易于接受罢了。持这种说法的人,举出满语中对贵族夫人的称谓“福晋”为例,说“福晋”起初叫“夫金”,后改称“福金”,最后才叫“福晋”,所以“夫”与“福”,“金”与“晋”在满语中是同音,因此据满语音韵,“清”与“金”也音同无疑。此说还以沈阳(即清朝旧京)的抚近门匠额为证。匾上汉文写的是“大金”,而满文写的是“大清”。这块匾额乃是天聪年间立的,那时尚未改号“清”,而满文里却已称“清”了。 两种说法情由不同,但都认为改国号为“清”是出于政治需要,主要是以此笼络汉人,从而为取代明王朝作准备。从这个共同点上去看,当以第一种说法为是,这从后来清朝统治者始终讳言“女真”和“大金”名称一事上可得到佐证。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皇朝家私的餐桌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