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游戏充值可以退不小心充了钱,怎么样能退款

“熊孩子”乱充值能追得回钱吗 要看孩子年龄
泉州网李菁
  近日,市民赖先生遇到了件烦心事,为了方便,他给自己孩子办了张手机副卡,结果欠费3600多元。还有市民反映,手机给“熊孩子”玩了会,被下载了一堆付费游戏……小孩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进行了大笔消费,这钱到底能不能追得回来?  孩子欠话费3600多元  赖先生说,自己办理了两个亲情号码,把副机号码给孩子使用。孩子使用手机上网时不懂节制,一下欠了3600多元。副机号码在9月份时就已经欠费659元了,但没被停机处理,也没有给主机和副机发出欠款通知短信。因为并没有意识到已经欠了不少费用,孩子继续使用副机号码。10月23号,通讯公司才发送短信给副机,短信显示已欠费269.31元,之后又通知欠费2700多元,总共欠费3600多元。  让赖先生想不明白的是,亲情号的花费是主机缴付的,为何欠费时只将短信发送到副机号码上,而没有通知主机号码呢?11月欠费后,虽然号码被停止使用,可又产生了欠费130元,还产生了欠费滞纳金。11月11日,赖先生拨打12315投诉。通讯公司愿意将费用减免到1300元,但是赖先生仍然不满意。通讯公司表示,按相关规定,11月8日,他们已经联系客户核实和解释,并且9月、10月均有下发短信对账单至主号提醒,但鉴于客户实际使用情况,协调给予尝试申请退费,9月、10月4G加油包套餐费部分给予退还。但赖先生仍不接受这个调解。营业厅称,按公司规定及有关程序,只能采用折中的办法,无法全部退款。  12315的调解人员表示,这是一起典型的手机话费纠纷,其争议的焦点在话费是有否实时告知的程序,以及副机由小孩使用费用是否可以退还。目前,此事还在调解之中。  “熊孩子”私自充值游戏  平日里,3周岁的孙子最喜欢拿市民陈女士的手机看视频、玩游戏。前几天他竟然自己下载了10多个付费游戏。“上个月,孩子爸爸用我的手机下载了2个游戏给孩子玩,当时孩子就在旁边看着。没想到一会儿工夫,他就学会了自己下载。”陈女士说,孩子玩腻了两个游戏后,趁着她煮饭时下了20多个游戏,屏幕上满满4页的手机游戏,其中有一半左右是需要付费的。“钱付了就付了,以后可得看紧手机。那么小的孩子不懂事,只能家长自己防范了。”陈女士说。  鲤城区工商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曾经接到过孩子私自拿了家长几百元现金,到学校旁文具店里充值Q币的投诉。“之前国内还有更夸张的案例,去年浙江一个8岁的孩子,用母亲的手机2个月给游戏充值了2万元,每次数十元到数千元不等。母亲发现之后,与游戏公司客服取得了联系,说明了孩子私自充值的情况,希望能够退款,可是对方却一直不肯正面回复。今年夏天,河北一个孩子也用母亲的手机给游戏充值了1万多元,目前要求手游公司退款未果,只能投诉12315,经反复沟通,最终手游公司与这位母亲达成了一致,同意退还未消费的3600多元充值款。”  “现在的孩子很依赖手机和平板电脑,家长也很难一直在旁边看着。什么时候偷偷给游戏充了钱,或者不懂事使用上网流量看大量视频,家长不一定能第一时间发现。”陈女士说。  工商:能否全追回得看年龄  “孩子私自充值的款项是不是能追回,还得看孩子的岁数。”鲤城区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据《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另外,第五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也就是说,十周岁以下的孩子如果私自充值了游戏,他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缺乏进行民事行为所要求具备的意识能力,无法准确预见到自己行为的性质与后果,那么款项是可以追回的。  “平时,还是要少让孩子玩手机。如果无法避免,最好事先告诉孩子,游戏不能随便下载,更不能充值。另外,手机支付得设置密码和指纹等门槛,不要开启孩子可以付费的快捷支付方式。现在,不排除部分游戏商利用孩子不懂事的特征设置消费陷阱,还有一些游戏里的小广告也可能出现付费链接。让孩子接触游戏之前,家长最好对这款游戏有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工商工作人员表示。(记者 李菁 通讯员 杨思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新闻客户端 更多惊喜送给你
想了解福建古闻、习俗、人文、美食等可以订阅精品原创栏目《光阴福建》
《翁进谈心》有专家为你解读情感方面的问题,让你生活更加美满。
关注原创栏目《康师父》,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的方方面面,让你更为养生。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yehanfan]
福州市交警公布14条电动车行人违法处罚标准
厦门半马本周六海沧开跑 最美路线助攻周末“跑旅”
关注排行图片排行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苹果玩游戏花了很多钱?教你怎么退款! - 趣头条爱好大全
& 内容 & 视频
苹果玩游戏花了很多钱?教你怎么退款!
来源:网络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游戏就像无底洞,越充越多,很多人玩游戏充钱估计已经上万了,多的有几十万了,还有很多是因为小孩玩游戏,偷偷的把大人的钱花了,那么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办呢?有没有挽回的余地!其实有的,今天教大家怎么在App Store里面充钱之后,再退款。首先我们需要一台电脑,需要在电脑上安装iTunes点击账户,登录你的Apple ID.然后在账户一栏找到查看我的账户进去之后找到购买历史记录,然后显示全部。你就能够看见你的ID所有的购买项目,包括免费和付费的,退款肯定选择付费的。比如比如这款付费项目,可以看到后面有一个问题报告!直接点击就可以进行退款操作了。那么退款理由要写什么呢?这里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填写,一般来说有几个理由可以让大家用,比如:我没有找到这款应用程序该程序不是我想要的程序因为疏忽,误操作购买了该软件这款软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与设备不兼容小孩误操作造成的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退款只能在一个月之内的App,或者App里面购买的,对于以前没有退款过的用户,成功几率非常大,在我朋友那里,退款都基本上成功了,但是于对很多已经有过退款的小伙伴来说,可能苹果公司已经感觉到你是恶意的,一般不会退款成功。还有就是在退款的时候,最好退款最大金额。而且游戏里面的装备是不会掉的。有没有很期待?如果在一个月内有过充值,不妨去试试看。
copyright© 唯美系网
All Rights ReservedCopyright (C) 2017 领育网()9岁男孩玩游戏7天充值两万多 游戏公司:核实后退款
楚天快报讯 楚天快报记者 张伟 刘小强
■短短7天时间,银行账单里长达几十项的流水出账单,让市民王先生看傻了眼。两万多元的辛苦钱,全被转移到两家游戏公司的账户内。
昨日,王先生向本报反映,9岁的儿子用手机玩游戏,用微信充值购买游戏道具,他发现时已充值2.2万余元。楚天快报记者随即就此事与游戏运营商联系,对方表示:核实清楚后退费。
熊孩子玩游戏 连续充值两万多
今年46岁的王先生家住樊城区,和妻子在市区开了一家包子店,儿子小兵(化名)今年9岁,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平时夫妻俩外出做生意,小兵要学习英语,王先生就将自己的手机给小兵用。
5日,王先生到银行取钱时,却发现卡内的3万多元钱只剩下9000余元。“这是怎么回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待王先生打出银行流水账单后,他吃惊地发现,从2月26日到3月4日,短短7天时间里,竟有近百笔用于游戏充值的费用,高达2.2万余元。
随后,王先生通过银行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些消费均充值到了游戏中,而始作俑者竟是小兵。
昨日上午,记者见到了腼腆的小兵。他告诉记者,因为学习累了,他便好奇地点开手机上一款大球吃小球的游戏。由于不知道怎么玩,他就按操作提示购买需要的金蘑菇道具。用同样的方法,他还玩了一款枪战游戏,并用微信绑定的银行卡进行了多次游戏充值,用于购买游戏装备。
银行账单显示 最多一次充了五千
记者从王先生提供的账单中看到,满满几页纸上,清楚地标明了转账的时间、金额以及用数字字母代替的商户单号。
据统计,小兵用于购买游戏道具和装备的消费,其中最大的单笔费用高达5000元,最小的仅6元,大部分都是几百元到1000元不等的支出。“要不是临时用钱到银行取款,我们至今还蒙在鼓里。”王先生表示,从银行卡内支出的钱,连个短信提示都没有,要不然他早发现了。为此,他也向银行反映了此事。
在记者的见证下,小兵操作了两款游戏。充值10元钱后,记者看到,小兵所玩的大球吃小球游戏单局为10分钟一局,不到4分钟就显示游戏失败了。
小兵告诉记者,在两款游戏中,花钱买道具,玩起来更带劲。
得知自己闯了祸,小兵坐在一旁沉默不语。“这些可都是辛苦钱啊,挣这些钱不容易。”憋了一肚子气的王先生自言自语道。
两家运营商表示:核实清楚后退费
针对此事,昨日,湖北巨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坤认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10周岁以下儿童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从事民事活动。而网络游戏本质就是服务,购买游戏道具属于合同行为,王先生的儿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游戏道具,民事行为能力无效,从而合同行为无效,游戏公司应该退费。
随即,记者就此事分别联系了两款游戏的运营商。对方表示,会尽快与孩子的法定代理人联系,提供相关银行流水和包括商品单号在内的详细信息进行登记核实,按相关程序处理此事,核实清楚后会退款。
王先生称,毕竟孩子才9岁,按照相关法律,如果处理结果不满意,他将向法院起诉维护合法权益。
对此,刘坤律师提醒市民,日常生活中,手机绑定银行卡的,或具有支付功能的,要提前告之使用者,特别是孩子,尽量避免其接触,以防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作者:&&编辑:詹蔷)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银行卡里治病钱少了一万多 原来是孩子充值玩手机游戏了 律师:确定是孩子所为后,游戏公司应该退钱,但举证艰难_凤凰资讯
银行卡里治病钱少了一万多 原来是孩子充值玩手机游戏了 律师:确定是孩子所为后,游戏公司应该退钱,但举证艰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银行卡里治病钱少了一万多 原来是孩子充值玩手机游戏了 律师:确定是孩子所为后,游戏公司应该退
原标题:银行卡里治病钱少了一万多 原来是孩子充值玩手机游戏了 律师:确定是孩子所为后,游戏公司应该退钱,但举证艰难
王女士微信支付明细截图。
“想把这些钱要回来,这钱是准备去北京做手术的钱。”说到这里时,太原市民王女士无奈万分。前段时间,她查出患了脑膜瘤,加上风湿性关节炎的折磨,就下决心去北京做手术,走前去银行取钱,震惊地发现自己的银行卡上少了一万多元。 经多次确认,王女士发现,这些不翼而飞的钱是9岁儿子玩游戏时花掉了。11月1日,王女士拨打本报热线讲述了自己的烦心事。 银行卡上的钱是怎么被花掉的?这些钱还有希望要回来吗?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准备取钱治病发现银行卡里钱少了
王女士家住省城二营盘街,是一位家庭主妇,多年前她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儿子贝贝乖巧可爱,成绩也不错。2017年初,王女士的爱人因腰椎间盘突出无法再出去工作,目前呆在家。王女士在前段时间查出了脑膜瘤,夫妻俩前后生病让这个家庭陷入经济窘境。周围的亲友劝她尽早治疗,王女士打算去北京做手术,没想到取钱时发现银行卡里竟然少了一万多元。 “卡一直在我手里保管,没有人动过,钱怎么能少了呢?”王女士说,银行工作人员为她打印了钱款流水,她发现自己的账户一直在向两个陌生账户支出,两三天一笔钱,多的时候有615元,少的时候9元,前前后后几个月,一万多块钱没了。 收钱的账户到底是谁的?银行工作人员提醒王女士看一下自己微信的支出记录。“工作人员教了我,我才知道怎么看零钱明细,结果发现里面有王者荣耀点券,还有付费音乐包,以及7K7K网页游戏。”王女士说,看到零钱明细上写着“充值”“钻石”,虽然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但她分析可能是9岁的儿子贝贝干的,“我老公不玩这些,也不动我的手机,只有儿子有时候会玩。”
儿子偷玩手机游戏 悄悄删了银行短信
11月2日,记者见到了放学后的贝贝,问及怎么知道这两款游戏,贝贝说:“我表哥告诉我的,他比我大两岁,而且大家都在玩儿,我们班里也有好多同学玩儿。”贝贝说,一般妈妈不让自己玩手机,他都是趁妈妈做午饭和晚饭的时候偷偷拿来玩的。 “有一次在妈妈付款的时候看到了密码,就记住了,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点击链接输入密码就能买,主要是买游戏里面的点券和道具,升级了装备才能打得更好。”贝贝说,王者荣耀是用手机登录自己的QQ号玩,充值点券,买道具、皮肤;7K7K小游戏,是趁着妈妈周日回外婆家,以及晚上写作业借口查单词时打开网站玩其中一款叫做“坦克联盟”的游戏,花的钱主要是在商城买道具。每次用妈妈的手机购买游戏装备后,都会收到银行的扣款短信,贝贝会直接把短信删掉,以防妈妈发现。 贝贝看到妈妈这段时间为了要回钱款,跑银行打电话,心里也挺不是滋味,他对记者说:“唉,挺后悔的。”这个无忧无虑,机灵调皮的男孩子还不知道妈妈患了脑膜瘤需要做手术。
钱能要回来吗?律师:取证有难度
为了要回这一万多元钱,王女士分别与王者荣耀的客服和7K7K小游戏客服取得联系,希望能退还。王者荣耀客服人员在了解王女士家的实际情况后,请她拍摄了一段贝贝玩游戏的视频,证明贝贝对游戏的熟练程度和注册号码级别匹配,最后予以退款5000元。而7K7K小游戏则没有那么顺利,沟通时,客服人员说:“现在不能证明这个消费是大人还是孩子造成的,就算是孩子,已经消费了,所以我们不能退款。” 11月1日、2日,记者多次联络7K7K小游戏客服,线路一直处于忙碌状态,截至发稿仍未得到回复。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2月,王者荣耀就推出了“网络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之“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其主要服务功能包括:实名认证并绑定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孩子登录游戏及实时消费提醒、消费额度设置、游戏登录时段设置等,协助父母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当记者问及王女士是否知道,她说:“我不知道有这个功能,我不懂也不会玩,所以一直没发现。” 贝贝玩游戏消费掉的钱能要回来吗?对此,记者采访了山西锋镝律师事物所成建国律师,他表示:“孩子充值游戏时未满10周岁,根据《民法总则》规定,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如果孩子用父母的钱充值游戏几十元可以理解,但是贝贝充值了1万多元,已经超出了他所在年龄段的智力范围,他无法准确评估自己充值的行为会给父母造成多少财产损失,也不知道会影响母亲做手术治病。”成建国认为,在确定充值行为是孩子所为后,游戏公司是应该退钱的,至少退回一部分。 “但是,如何证明充值行为是孩子所为?这是家长维权举证的难点。”成建国说,如果是在家长知情的情况下孩子充值,这些钱是退不回来的;或者,是家长充值游戏借口孩子在玩,王女士很难举证排除这些可能性。“如果起诉7K7K小游戏,胜诉的可能性并不大,孩子承认是自己消费的,并不能作为证据。”成建国说,现在孩子用家长手机玩游戏的情况很多见,所以从家长的角度讲,平时就要保管好手机以及银行账户密码,对孩子也要进行教育,以免发生类似情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15206
播放数:129136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玩游戏充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