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征途2魔音技能加点夸张,一个技能秒一群.笑话啊

回首阿里征途:“一个笑话”变成“一个神话”|马云|阿里_互联网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回首阿里征途:“一个笑话”变成“一个神话”
  [回首征途?]
  马云和他过去的十五年
  □晨报记者 苗夏丽 发自纽约
  集团创纪录登陆纽交所的9天前,马云刚刚在IPO路演中度过了他的50岁生日,“五十而知天命”。
  一阿里巴巴员工透露,投行承销商们合买了四川一残疾姑娘的画送给马云,画的大意是“松鹤延年”。这个残疾姑娘就是那个出现在阿里巴巴IPO路演视频中,通过淘宝卖出第一幅画的姑娘。
  对于被冠以“中国绝对首富”的马云而言,无论是礼物本身,还是收到礼物的时间点,都注定在马云生命中变成一个注脚。
  马云过去15年创业,多数人眼睁睁看着这个人从一个笑话变成一个神话。当年。马云在杭州家中用“18罗汉”的50万闲钱创立了阿里巴巴,按现在的话说,那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谁愿意每月拿600元薪水跟着马云,谁就能坐在那个房间中。近期曝出的2分钟视频中,当年35岁的马云说:“阿里巴巴我们将做成什么样,……我们所有的竞争对手不在中国,而在美国的硅谷。”豪言壮语,当时估计没有几人当真。
  即使6年后,马云和财经作家吴晓波私下聊天时也坦承:未来阿里巴巴变成怎样的公司,马云也没有答案。“做企业就像搭房子,今天在这开一扇窗,明天在那儿造一扇门,后天放一个茶几、大后天又放一个沙发……放着放着,房子就像一个家了。”2007年11月,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上市了,260亿美元的市值创中国互联网之最,这一年马云43岁。
  马云说,如果有朝一日能写本关于阿里的书,书名就是《阿里巴巴犯的1001个错误》。马云没写,但错误却被旁观者总结了千百遍。比如2005年拿了软银10亿美元融资,风光了当年,却不得不在7年后以76亿美元的代价赎身;比如2011年遭遇淘宝中小卖家“十月围城”;当然还有影响深远的“单飞”事件,马云的个人信誉、中国互联网的VIE(协议控制)机制,都陷入一片混乱。
  此次阿里巴巴集团美国IPO,对马云,也许是其50岁的最好礼物,各种破纪录,让全球的目光都齐刷刷聚集在这个自诩为“风清扬”的男人身上,马云自己可能也要重新适应。
  今年7月马云就说,阿里巴巴十五年走到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我们自己都还没完全适应”,国内外各方面可能也没准备好接受这样一个民营企业。
  [回首征途?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上市属于“再婚”
  □晨报记者 苗夏丽 发自纽约
  阿里巴巴终于上市了,第二次!就像马云说的,IPO就像婚姻,阿里巴巴结过婚,也离过婚(阿里巴巴2007年香港上市,2012年退市),“我们知道什么是婚礼,婚礼需要时间,我们不关心婚礼什么时候举办,我们关心的是这个婚姻能多美好,能多持久,能否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昨天,阿里巴巴的“第二次婚姻”在全球最活跃的资本市场纽交所盛大举行。
  对所有阿里人而言,这场婚姻来得并不容易。最初,美国不是“如意郎君”,香港才是马云最中意的“良伴”。
  2007年,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阿里B2B业务)赴港上市,那也是阿里巴巴最风光的时候。
  当时的资本盛况是:公开发售时万人空巷,募集资金131亿港元,是全球互联网公司的最高融资纪录。可惜,风光的上市并未让这场婚姻美满。2012年,阿里巴巴网络公司(阿里B2B业务)选择退市,按照当年13.5港元发行价回购私有化。对马云而言,退市是为了更好的上市。
  阿里第二度冲击资本市场,香港依然是首选。
  “去年我们的主要事情就是和港交所谈判。”一阿里员工告诉记者,让人遗憾的是,“这件事的商务层面谈判只进行了一个星期,之后就变味了。”去年9月,阿里集团和港交所之间的博弈变得公开化,博弈的重点是香港股市“同股同权”制度和阿里集团期望的“合伙人制度”之间的巨大冲突――前者意味着没有控股权的马云等管理层将因上市而失去对阿里的主导; 而后者则意味着即使马云等管理层没有控股,仍然能掌舵阿里的发展走向。在这一点上,阿里希望香港考虑“创新”,马云还发“内部信”解释阿里巴巴特有的合伙人制度。很可惜,香港并不领情。
  对于这样的选择,马云在刚刚结束的香港路演现场上依然感慨万分,“有人说,香港失去了阿里巴巴这个机会,我自己觉得是阿里巴巴错失了香港。”
  今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最终向美国证交所递交了IPO申请,阿里集团的美国之旅正式开启。
  美国是亚马逊和ebay的天下,马云要占领这里并不容易。和在香港IPO不同,美国IPO不仅是一次资本之旅,也是一次让全球认识阿里巴巴的推介之旅。对阿里巴巴而言,这是国际化的里程碑式事件。
  [记者手记]
  马云之外还有赢家
  □晨报记者 张佳m
  阿里巴巴上市,马云荣登中国新首富,堪称最大赢家。当然,除马云,还有许多人许多企业搭便车,同样成为财富赢家。
  要说马云的创业史以及阿里巴巴的发展史,日本商人孙正义和他掌控的软银(SoftBank)是绕不过去的重要环节。
  “我说了6分钟,孙正义给我3500万美元。我没想到钱来的那么轻松,他没想到我不是来向他要钱的。”在孙正义传记《飞得更高》的序言中,马云如此回忆。虽然此后就这笔投资是否阿里巴巴的第一笔大额风投,各方始终有着不同的说法,但显然没有人会否认这笔资金对于阿里巴巴后续做多的支持作用。就在阿里巴巴上市前,日本软银和依然以34.4%和22.6%的股权分列第一大和第二大股东。
  虽然阿里独特的合伙人制度使得马云以8.9%的持股能和管理层一起掌控阿里巴巴的未来,但从资本层面,软银才是阿里上市最大赢家。
  而作为持有软银近两成股份的孙正义,自然因此成为阿里上市的大赢家――8月初迄今,软银的股价从6800日元飙升至目前的8700日元,孙正义的个人资产也因此增值到166亿美元,成为日本首富。
  阿里此次赴美上市规模最大,但对负责上市承销的那些国际投行们,却绝对算不上盛宴,作为主承销商即使拿到最多4.36亿美元的承销费中的大头,每家平分恐怕也就五六千万美元。
  与之相比,被阿里封杀的美林证券,却借着阿里巴巴轻松赚钱。美林利用软银大量持有阿里巴巴股权的结构,通过软银和其投资的其他上市企业的多头空头仓位结合,合成出阿里股票,通过向客户兜售,不但轻松赚到1%认购费,还大力促进了日本股票分部的投资业绩。
  阿里上市,员工同样是大赢家。阿里巴巴的前员工现员工们合计持有阿里巴巴12.7%的股权,即使按照68元发行价计算,这部分股权对应的财富也高达222亿美元,即1362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即使是2.2万名阿里巴巴员工全部拥有股权,那么人均持股的财富也超过600万元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回首阿里征途:“一个笑话”变成“一个神话” _ 东方财富网
回首阿里征途:“一个笑话”变成“一个神话”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回首征途·马云]
  马云和他过去的十五年
  集团创纪录登陆纽交所的9天前,马云刚刚在IPO路演中度过了他的50岁生日,“五十而知天命”。
  一员工透露,投行承销商们合买了四川一残疾姑娘的画送给马云,画的大意是“松鹤延年”。这个残疾姑娘就是那个出现在IPO路演视频中,通过淘宝卖出第一幅画的姑娘。
  对于被冠以“中国绝对首富”的马云而言,无论是礼物本身,还是收到礼物的时间点,都注定在马云生命中变成一个注脚。
  马云过去15年创业,多数人眼睁睁看着这个人从一个笑话变成一个神话。当年。马云在杭州家中用“18罗汉”的50万闲钱创立了,按现在的话说,那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谁愿意每月拿600元薪水跟着马云,谁就能坐在那个房间中。近期曝出的2分钟视频中,当年35岁的马云说:“阿里巴巴我们将做成什么样,……我们所有的竞争对手不在中国,而在美国的硅谷。”豪言壮语,当时估计没有几人当真。
  即使6年后,马云和财经作家吴晓波私下聊天时也坦承:未来阿里巴巴变成怎样的公司,马云也没有答案。“做企业就像搭房子,今天在这开一扇窗,明天在那儿造一扇门,后天放一个茶几、大后天又放一个沙发……放着放着,房子就像一个家了。”2007年11月,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上市了,260亿美元的市值创中国互联网之最,这一年马云43岁。
  马云说,如果有朝一日能写本关于阿里的书,书名就是《阿里巴巴犯的1001个错误》。马云没写,但错误却被旁观者总结了千百遍。比如2005年拿了软银10亿美元融资,风光了当年,却不得不在7年后以76亿美元的代价赎身;比如2011年遭遇淘宝中小卖家“十月围城”;当然还有影响深远的“支付宝单飞”事件,马云的个人信誉、中国互联网的VIE(协议控制)机制,都陷入一片混乱。
  此次阿里巴巴集团美国IPO,对马云,也许是其50岁的最好礼物,各种破纪录,让全球的目光都齐刷刷聚集在这个自诩为“风清扬”的男人身上,马云自己可能也要重新适应。
  今年7月马云就说,阿里巴巴十五年走到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我们自己都还没完全适应”,国内外各方面可能也没准备好接受这样一个民营企业。
  [回首征途·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上市属于“再婚”
  □晨报记者苗夏丽发自纽约
  阿里巴巴终于上市了,第二次!就像马云说的,IPO就像婚姻,阿里巴巴结过婚,也离过婚(阿里巴巴2007年香港上市,2012年退市),“我们知道什么是婚礼,婚礼需要时间,我们不关心婚礼什么时候举办,我们关心的是这个婚姻能多美好,能多持久,能否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昨天,阿里巴巴的“第二次婚姻”在全球最活跃的资本市场纽交所盛大举行。
  对所有阿里人而言,这场婚姻来得并不容易。最初,美国不是“如意郎君”,香港才是马云最中意的“良伴”。
  2007年,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阿里B2B业务)赴港上市,那也是阿里巴巴最风光的时候。
  当时的资本盛况是:公开发售时万人空巷,募集资金131亿港元,是全球互联网公司的最高融资纪录。可惜,风光的上市并未让这场婚姻美满。2012年,阿里巴巴网络公司(阿里B2B业务)选择退市,按照当年13.5港元发行价回购私有化。对马云而言,退市是为了更好的上市。
  阿里第二度冲击资本市场,香港依然是首选。
  “去年我们的主要事情就是和港交所谈判。”一阿里员工告诉记者,让人遗憾的是,“这件事的商务层面谈判只进行了一个星期,之后就变味了。”去年9月,阿里集团和港交所之间的博弈变得公开化,博弈的重点是香港股市“同股同权”制度和阿里集团期望的“合伙人制度”之间的巨大冲突——前者意味着没有控股权的马云等管理层将因上市而失去对阿里的主导; 而后者则意味着即使马云等管理层没有控股,仍然能掌舵阿里的发展走向。在这一点上,阿里希望香港考虑“创新”,马云还发“内部信”解释阿里巴巴特有的合伙人制度。很可惜,香港并不领情。
  对于这样的选择,马云在刚刚结束的香港路演现场上依然感慨万分,“有人说,香港失去了阿里巴巴这个机会,我自己觉得是阿里巴巴错失了香港。”
  今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最终向美国证交所递交了IPO申请,阿里集团的美国之旅正式开启。
  美国是亚马逊和ebay的天下,马云要占领这里并不容易。和在香港IPO不同,美国IPO不仅是一次资本之旅,也是一次让全球认识阿里巴巴的推介之旅。对阿里巴巴而言,这是国际化的里程碑式事件。
  [记者手记]
  马云之外还有赢家
  阿里巴巴上市,马云荣登中国新首富,堪称最大赢家。当然,除马云,还有许多人许多企业搭便车,同样成为财富赢家。
  要说马云的创业史以及阿里巴巴的发展史,日本商人孙正义和他掌控的软银(SoftBank)是绕不过去的重要环节。
  “我说了6分钟,孙正义给我3500万美元。我没想到钱来的那么轻松,他没想到我不是来向他要钱的。”在孙正义传记《飞得更高》的序言中,马云如此回忆。虽然此后就这笔投资是否阿里巴巴的第一笔大额风投,各方始终有着不同的说法,但显然没有人会否认这笔资金对于阿里巴巴后续做多的支持作用。就在阿里巴巴上市前,日本软银和雅虎依然以34.4%和22.6%的股权分列第一大和第二大股东。
  虽然阿里独特的合伙人制度使得马云以8.9%的持股能和管理层一起掌控阿里巴巴的未来,但从资本层面,软银才是阿里上市最大赢家。
  而作为持有软银近两成股份的孙正义,自然因此成为阿里上市的大赢家——8月初迄今,软银的股价从6800日元飙升至目前的8700日元,孙正义的个人资产也因此增值到166亿美元,成为日本首富。
  阿里此次赴美上市规模最大,但对负责上市承销的那些国际投行们,却绝对算不上盛宴,作为主承销商即使拿到最多4.36亿美元的承销费中的大头,每家平分恐怕也就五六千万美元。
  与之相比,被阿里封杀的美林证券,却借着阿里巴巴轻松赚钱。美林利用软银大量持有阿里巴巴股权的结构,通过软银和其投资的其他上市企业的多头空头仓位结合,合成出阿里股票,通过向客户兜售,不但轻松赚到1%认购费,还大力促进了日本股票分部的投资业绩。
  阿里上市,员工同样是大赢家。阿里巴巴的前员工现员工们合计持有阿里巴巴12.7%的股权,即使按照68元发行价计算,这部分股权对应的财富也高达222亿美元,即1362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即使是2.2万名阿里巴巴员工全部拥有股权,那么人均持股的财富也超过600万元
(责任编辑:DF104)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征途技能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