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让蓝鲸这个游戏禁止蓝鲸游戏

“蓝鲸游戏”为什么不能玩?蓝鲸游戏有什么危害?_53货源网
“蓝鲸游戏”为什么不能玩?蓝鲸游戏有什么危害?共有10091人学习了本文 | 发布时间:
蓝鲸游戏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游戏,为什么不能玩?现在我们就来揭示一下吧!《蓝鲸死亡游戏》(Blue Whale)是发源于俄罗斯的一种自杀式死亡游戏,游戏鼓励玩家在50天内完成各种残忍伤害自己的任务。很多青少年受其蛊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近蓝鲸游戏这个词可谓有涮屏之势,蓝鲸游戏,是一款发源于俄罗斯的死亡游戏,因与自杀挂钩,受到很多国家的恐惧,有消息称,蓝鲸游戏已经传入中国,蓝鲸游戏,在完成50项游戏指令之后,就需要自杀,到底这个恐怖的死亡游戏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人沉溺其中?多家国内媒体报道,一种名为「蓝鲸」(或称「蓝鲸挑战」Blue Whale Challenge)的死亡游戏正由国外传进中国,有国内网友已经在社交媒体上组织相关代号为名的游戏群组,而参与者大多是青少年,游戏的主要内容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自虐任务,最终以自杀结束,而一旦选择开始这个游戏,就不能退出。另有消息称,腾讯已经对含有「蓝鲸游戏」、「四点二十叫醒我」跟关键词相关的 QQ 群。虎嗅下午百度搜索「蓝鲸游戏」,还发现「蓝鲸游戏」吧依然存在,不过吧内大多数帖子都在呼吁大家不要玩这款游戏,只有少数几个网友在求加入。听起来像是另一个黑暗的平行世界里发生的事情。&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所有有关该游戏正在国内传播的迹象都存在于网络层面,这些社群的存在不能实证真的有人在参与这款自杀游戏,不少人以该游戏的模式恶搞,将自残任务改为背单词、写代码等。真实的「蓝鲸游戏」起源于俄罗斯,兴起的时间大约在2015年,起名「蓝鲸」或许与蓝鲸的搁浅自杀的行为有关。21岁的游戏发明者菲利普(Philip Budeikin)已于2016年底在俄罗斯被捕,他被指控在过去的三年里,在社交媒体上组织了八个「蓝鲸」组织,并诱导青年们自杀。不过他表示,「这款游戏给予孩子现实生活中缺乏的东西:理解、沟通、温暖。」。&游戏参与者加入一个群组后,将有一名对应的「负责人」,参与者需要提交个人的真实信息,包括自己和家人的真实姓名和家庭住址,甚至裸照,如果有人抵触任务或者泄密,这些隐私信息就会被公开,任务完成不了,负责人还会表示「有人会帮你完成」。&随后参与者被要求在 50 天内每天完成一个自残任务,包括在胳膊上用刀片刻上「F 57」字样、凌晨 4:20 起床看一部恐怖片、在腿上划出刀口、不与任何人交谈等等,最终在第 50 天时,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俄罗斯媒体将该游戏的风靡和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间俄罗斯 130 名年轻人的自杀联系起来,其中包含从公寓跳楼自杀、卧轨自杀等,这些年轻自杀者的共同点是,生前曾在俄罗斯社交网站 VK 上发布过与「蓝鲸」相关的图示。有网友表示,这款撒旦游戏的玩法像极了电影《玩命直播》的情节。不过都市传说、假新闻考据网站 Scopes 近期对「蓝鲸游戏是否与俄罗斯发生的多起自杀事件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考证,给出的结果是:未经证实(unproven )。这些案例暂时只能证明有自杀倾向的人们都加入了同一群组,而没有证据能直接证明是「蓝鲸游戏」直接导致了他们的自杀行为。&但 Scopes 的这篇文章同时也指出指导和参与「蓝鲸游戏」的群体并非子虚乌有,他们的确在传播与死亡崇拜和诱导自杀的相关信息。可怕的是,一个名叫「Sea of Whales 」社区的组建者表示,他们其实对鼓励人们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不感兴趣,他们创建这个游戏、渲染与之相关的传说只是想提高自己网站的浏览量。无可否认的是,「蓝鲸游戏」的确是一款非常危险的游戏,据新华网报道,今年1月起,俄网络监管部门已收到7000多起针对“死亡组织”的投诉,其中涉及的网站九成被关闭,但无法控制该游戏向国外蔓延。虽然在成年人或者心理健康人士看来,这款游戏简直匪夷所思,但对于价值观尚未建立完整又心理脆弱的青少年来说,「蓝鲸游戏」宣传和包装上的神秘感、内容的黑暗性很容易对他们起到煽动作用.加上游戏任务的设置实际上是不断在生理折磨的同时进行心理诱导和恐吓,更容易使青少年走上不归路。&
相关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蓝鲸游戏相关信息
蓝鲸游戏是什么?蓝鲸游戏真的有那么可怕吗?腾讯已封杀12个疑似蓝鲸游戏的QQ群,那么蓝鲸游戏是否真的在国内社交平台上消失?“蓝鲸游戏”最先出现在俄罗斯,游戏内容...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蓝鲸死亡游戏到底是什么?蓝鲸死亡游戏50个任务是什么内容?蓝鲸死亡游戏为什么这么恐怖?蓝鲸死亡游戏是一款俄罗斯死亡游戏,蓝鲸死亡游戏50任务是...
这几天,腾讯及百度等平台已开始着力查删以“蓝鲸”等为关键词建立的群组和贴吧等,但一些进行“蓝鲸游戏”的组织疑似隐匿在普通群聊背后,仍在发布着让参与者用匕首“画鲸...
蓝鲸游戏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游戏,为什么不能玩?现在我们就来揭示一下吧!《蓝鲸死亡游戏》(BlueWhale)是发源于俄罗斯的一种自杀式死亡游戏,游戏鼓励玩家在5...
你是不是游戏狂?近日网上疯传的“蓝鲸游戏”是什么样的游戏?“蓝鲸游戏”可以玩吗?一起来了解下:多家国内媒体报道,一种名为“蓝鲸”(或称“蓝鲸挑战”BlueWha...
其它行业新闻信息
1234567891011
热门微商货源
1234567891011
淘宝网店怎么开,找免费开网店货源,欢迎来到53网店货源网。本站的货源信息由会员发布,请妥善交易!
-|--|--|--|--|--|--|--|-
投诉、建议联系邮箱:9386542⒊◎qq.Com (请尽量发邮件联系) QQ: 广告联系 QQ: 交流QQ群:(禁止任何广告)
&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封面新闻记者李逢春 实习生 钟晓璐
5月25日晚,一个报警电话打进了川南某县公安局。电话那头声音虚弱,“我参与了蓝鲸死亡游戏,快来救救我……”“蓝鲸”,一个让人警觉的名词,出现在报警电话里,民警迅即展开解救行动。截至报警当晚,这位17岁的少年已连续耍了十二天“蓝鲸”游戏。他的计划是在进入完全任务的最后一关——自杀前,把自己的身体器官卖掉,换钱后把钱留给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但在慢慢被引入最可怕的游戏环节时,他想起父母,想起亲人和伙伴,想起曾经快乐的一幕幕,他胆怯了,拿起了电话报警……
致命“蓝鲸”游戏,这个从俄罗斯出现并蔓延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死亡游戏”,已经悄然入侵四川!6月19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独家获悉,截至到目前,四川已有52名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最严重者被诊断患有了精神疾病,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在全力阻击入侵“蓝鲸的同时,四川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通过封面新闻,就此发出重要提醒,暑期将至,请家长积极加入阻击“蓝鲸”的行动。
川南17岁少年的“蓝鲸”迷途
自残身体的快感,让他走到自杀边缘17岁的花样年华,本应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无限渴望。但川南某县17岁的男孩小亮,却已辍学踏入社会。工作不顺利,与父母关系紧张,周遭的人与事仿佛都让小亮感到压抑,以至后来发展到通过自残来舒缓压力。
小亮原在市上的一家网吧上班,辞职后的一个月,他通过境外网站第一次接触到了“蓝鲸”游戏,在他看来,这个游戏的环节设置竟与其自残解压不谋而合。于是,今年5月11日,小亮登录一家网站,开始了“蓝鲸”游戏之旅。自此,爱睡懒觉的小亮像变了个人一般。按照“蓝鲸”的任务要求,每天早上4点20分,准时起来打卡签到,并领取新的任务。与此同时,他还网购了手术刀、酒精灯等器具,手术刀用于在身体上划伤痕完成任务,再用酒精给伤口消毒。
相关“蓝鲸游戏”受害少年之一。
少年手臂上有明显的划伤痕迹,这是游戏的“任务”导致的。
随着游戏的深入,每个环节对于身体上伤口的深度和数量要求越来越高,小亮却如中了邪一般,沉迷于其中,对身体的摧残给了他说不出的精神快感。在自己身体上划口子,仅是“蓝鲸”死亡游戏其中的一步。其后,按照任务的要求,他又完成了砸车、抢钱、看血腥电影、极限运动等任务。沉溺游戏愈加深入,死亡诱导愈加明显。5月25日晚,打报警求救电话前,他已幻想着将自己的器官卖掉,换钱留给父母,然后悄悄自杀——以此完成任务的最后的一关。就在那个生与死抉择之夜,愧对父母之情唤醒了他,最终令他拨出了救命的报警电话。
川东6名初中生的“蓝鲸”迷途
手臂刀刻“蓝鲸”,领头少年精神异常
小亮并非孤例,在我省其他地区也有人受到“蓝鲸”的荼毒。同样是今年5月,川东某市一所中学的6名初中生,先后加入“蓝鲸”死亡游戏。小杰、小刚等6名男孩通过QQ号码,先后加入群号为28150**37的“蓝鲸游戏”QQ群接收游戏任务,任务接收后迅速删除QQ,再通过新申请的QQ号继续游戏。“小杰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照镜子,两只眼睛一直直勾勾地盯着镜子里的自己,直到对镜子里的那张面孔产生陌生感,第一个任务就算完成。”该案侦办民警向记者介绍道,通过长时间照镜子,连续不间断看恐怖片,凌晨4点20分起床,服用不明药物……小杰等6名学生便被逐步控制,开始用尖刀在手臂上刻划蓝鲸图案,对游戏命令更是一一顺从。
相关“蓝鲸游戏”受害少年之一。
相关“蓝鲸游戏”受害少年之一。
少年手臂上有明显的划伤痕迹,这是游戏的“任务”导致的。
从警方独家展示给封面新闻记者的照片来看,小杰等6人的左手手臂上都留有不同程度的伤痕,有的已结痂愈合,却仍是触目惊心。截止至案发,“蓝鲸”死亡游戏规定的50关任务,小杰已经完成了45关,一行的其他五人也完成了20-30关不等。当民警积极侦办此案见到小杰时,发现他已经语无伦次,目光呆滞。民警介绍,小杰因多次服用药物(药性不明),精神出现异常,目前正在当地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更令人后怕的是,若再完成5关任务,小杰极可能被引导至自杀……
“蓝鲸”侵川
四川共发现52名游戏者
多是未成年,多是主动参与
“蓝鲸”入侵。四川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近期调查发现,一度流行于国外的“蓝鲸”死亡游戏,其实已悄然入侵四川。据警方统计,该游戏自今年5月流入我省以来,共发现52人参与过“蓝鲸”死亡游戏,其中22人有自残行为,2人因参与过深,精神出现异常已送精神病医院治疗。参与者中,男性有31人,女性有21人,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29岁,未成年尤其以11-17岁年龄段的参与者居多。
四川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独家采访时称,公安部门一直在采取积极举措阻击“蓝鲸”游戏对我省的侵害。“从目前警方掌握的情况来看,我省尚未出现有组织、有预谋专门引诱、胁迫青少年加入该游戏的情况。”
通过对相关案件当事人的调查发现,这些游戏参与者多半都是自愿主动参与的,他们自己通过QQ、微信、贴吧等网络搜索加入游戏群,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是受周围人影响或邀请加入的。据介绍,为了避免游戏参与者中途退出,游戏群主会在发放任务前,要求游戏参与者提供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父母电话等,有些甚至还要求提供个人裸照。开始执行任务前,基本上所有游戏参与者都会被威胁。“一旦中途退出,你以及你的全家就会被人肉,甚至被追杀,你的裸照将会流传到网络上,开始了就没有退路。”但就警方目前掌握的事实来看,所幸的是,我省还没有任何一个游戏参与者走到了最后一关,多数游戏参与者都是在游戏中途选择了退出。还有部分是多亏周围人及时发现,才没导致严重后果。而这些中途退出者,尚未发现被游戏群主报复的行为。游戏揭秘恐怖“蓝鲸”:“让你一步步与周围环境脱离”
我省目前发现的52名参与者,主要是11到17岁年龄段的青少年,为什么未成年人受其毒害的最多?四川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案件侦查支队支队长王亮介绍,参与“蓝鲸”游戏的青少年,之所以沉迷其中,学习压力、家庭因素等是其中的主要因素。而大部分游戏参与者之所以接触这个游戏,开始多是出于猎奇、叛逆、厌世、恶作剧等心理,并希望借此游戏张扬个性,博取他人关注。“这个游戏不会直接叫你去死,谁都没有那么傻,也不能突然有那么大的勇气,它是通过让你一关一关的完成任务,最后达到让你自杀的目的。”王亮进一步分析了这个“蓝鲸”的可怕之处在于,“先是剥夺你的睡眠,让你身体紊乱,其次一步一步让你与周围环境脱离,加深你的孤独感、空虚感,让你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并且将死亡神圣化,随着游戏深入,任务执行者也是自然而然的走向死亡。”此外,经当地警方介入后,目前警方将小亮的情况通知了家属,并对其进行了疏导教育。就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不足以对其进行立案侦查,他所涉的蓝鲸游戏网站也已经无法打开。
四川网警发布暑期“特急保护令”阻击致命“蓝鲸”
阻击“蓝鲸”
警方行动/打击“蓝鲸”已立案2起
据记者了解,针对恐怖“蓝鲸”的入侵,四川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以及相关涉及部门会同各市州公安机关,随即开展了一系列预防打击“蓝鲸”游戏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行动,重点是配合学校、家长对参与的未成年人开展警示教育。
公安网安部门已加强网上巡查力度,并在网吧、公共WIFI等公共上网平台交互式论坛、网站以及省、市、县三级公开执法账号发布公告,呼吁社会要坚决防范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公安网安部门还通过对各地参与“蓝鲸”游戏的情报线索进行串并案分析,进一步加大了对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截至目前,我省公安机关针对组织、参与“蓝鲸”死亡游戏案件,已立刑事案件2起,行政案件1起,行政警告1人。
另据办案民警透露,考虑到这段时间正值中考、高考阶段,对大部分游戏参与者,他们都只采取了教育批评、警示谈话、教育疏导的手段,一些情况比较轻微民警都没有找谈话,怕影响到这些学生的考试,只是向父母通报了其子女的情况,让他们更加关注子女的一言一行,出发点还是尽可能的保护孩子。
请家长联手阻击“蓝鲸”
暑期将至,警方呼吁学校和家长对学生、未成年子女要多加以关心关爱,多进行交流谈心,释放缓解学习和考试的压力,积极参与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与此同时,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通过封面新闻,就此发出重要提醒,请家长积极加入阻击“蓝鲸”的行动。
如果发现其有诸如长期观看恐怖片、恐怖视频、发表消极厌世的言论、刀刻“蓝鲸”图案等自残行为时,应积极引导教育,如果发现孩子的手机上存在“蓝鲸死亡游戏”、“蓝鲸Bule whale game”、“4:20叫我起床”、“蓝鲸PRTST”、“蓝鲸游戏群”等社交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寻求帮助。“想要杜绝悲剧的发生,关键还是在父母,青少年尚未成熟,对很多事情分不清是非,辨不清真假,这种时候父母的缺位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而且,本身很多游戏的参与者就是由于缺少父母的爱才走上这条路的。”案件侦查支队支队长王亮说,“我们其实更担心的是留守儿童,父母没在身边,爷爷奶奶管的没那么严,对于这些消息也不了解,即便是孩子出现了这种情况,他们也不一定能及时发现。”
同时,网安总队提醒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指使、胁迫他人实施自杀、自伤行为,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任何组织或传播“蓝鲸”类自杀游戏的行为都可能涉及违法犯罪,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文中所涉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家长务必警惕孩子手机里
类似“蓝鲸”“4:20叫醒我”字眼的社交群!
看到,一定要阻止!
暑期将至,警方呼吁学校和家长对学生、未成年子女要多加以关心关爱,释放缓解学习和考试的压力,积极参与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与此同时,四川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通过封面新闻出重要提醒,请家长积极加入阻击“蓝鲸”的行动。如果发现孩子有诸如长期观看恐怖片、恐怖视频、发表消极厌世的言论、刀刻“蓝鲸”图案等自残行为时,应积极引导教育;如果发现孩子的手机上存在“蓝鲸死亡游戏”“蓝鲸Bule whale game”“4:20叫我起床”“蓝鲸PRTST”“蓝鲸游戏群”等社交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寻求帮助。
“蓝鲸”未去 “身体刺绣”已现
王亮接受采访时介绍,“蓝鲸”游戏也会衍生出其他的犯罪行为,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以“蓝鲸”游戏的名义,骗取裸照、索要钱财,而本身并不是真正的参与“蓝鲸”游戏,对于这样的犯罪行为也会坚决打击和查处。如果以入群为借口骗裸照,并且存在以牟利为目的散布或贩卖裸照的行为,则可能涉嫌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应受到相关法律惩处。就目前我省警方查处的案件来看,四川尚未发现此类犯罪行为。
网络世界,凶险重重。据介绍,继“蓝鲸”死亡游戏之后,一款名叫“身体刺绣”的游戏已在日本青少年中流行起来。这款游戏用缝衣针在自己的嘴巴、手臂等皮肤上穿针引线,刺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拍照发到社交平台上,好的构图,好的创意,都会引来围观者的叫好,让游戏体验者获得一种快感。王亮对此分析说,“身体刺绣”和“蓝鲸”游戏一样,都是青少年想博取周围人的关注采取的一种极端方式,无非就是一种缺爱的表现。
据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透露,目前我省尚未出现类似案例,但公安部门在另一个阻击战场,也已采取措施防止网络上对这款游戏的过度美化。
恐怖“蓝鲸”
全称“蓝鲸”死亡游戏(Blue Whale),是一款专门诱导参与者自杀的恐怖网络游戏,由俄罗斯心理学专业学生布迪金(Philip Budeikin)创建。目前,俄罗斯已经至少有130名青少年被此所谓的“游戏”成功洗脑而自杀,布迪金也因此获罪于去年被逮捕。
这款游戏借由网络,已从俄罗斯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英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在内的多国都就此发布警告。今年,游戏已经通过各社交平台流入我国多个省份,并于今年5月悄无声息地“入侵”我省。(图片由四川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提供)
责任编辑: 吴闻达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锋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发私信给李勤
导语:所以,结局是什么???
同步到新浪微博
编辑、作者
跟踪互联网安全、黑客、极客。微信:qinqin0511。
当月热门文章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让孩子们送死的蓝鲸游戏已“升级”后流入中国,参与游戏者需提交裸照
让孩子们送死的蓝鲸游戏已“升级”后流入中国,参与游戏者需提交裸照
CENTV健康台
近日,一款名为“蓝鲸游戏”的自杀游戏出现在网络上,这款死亡游戏始于俄罗斯,游戏组织者巧用心理知识与青少年聊天,甚至以自杀为终极任务,俄罗斯有约20万“蓝鲸游戏”玩家深陷死亡游戏!目前这款游戏已流入中国。什么是蓝鲸游戏?这款网络游戏可以在多个社交媒体上进行,鼓励青少年在50天内完成一系列暗黑“任务”。游戏组织者每天向参加者发送秘密指令,比如要求对方使用刀在身上刻出蓝鲸的形状、看恐怖电影、在凌晨4点20起床等,并拍照证明完成指令。游戏玩家如果想中途退出,会遭到组织者威胁。当游戏进入第50天,组织者就会发出“终极要求”:自杀。为什么大量青少年沉迷自杀游戏?一名来自俄罗斯赤塔的14岁女孩卧轨自杀。仅一天后,俄罗斯15岁的初三少女尤利娅自杀,生前她在社交网页上留下的最后图片,是一张巨大的蓝鲸。游戏组织者很会与孩子交流,并且很懂心理学,他们让女生相信自己很胖,让男生相信自己是失败者。游戏放大了孩子们生活的空虚和性格中的阴暗面,并向孩子灌输“另一个世界”的概念,让孩子们相信“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在另一个世界里会更好。蓝鲸游戏“升级”出现在中国有网友举报称这种死亡游戏已经流入中国……通过搜索qq群,可以看到有许多关于蓝鲸游戏或者4:30叫我醒来的群聊。而进这些群聊并不容易,如果女性想加入这个游戏群,必须给管理员发送手持身份证拍摄的裸照,如果中途退出游戏,裸照会被直接发到网上。而对于加入游戏的男性,管理员会向他们索要身份证照片和家庭地址,并威胁称一旦男生退出游戏,将会“根据地址追到家里”。不论这种qq群是否真的是在组织死亡游戏,但绝对是不怀好意,不难想象拥有了大量身份证件和裸照后,在群内的年轻人会面临着怎样的威胁。“蓝鲸游戏”背后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在百度中搜索“蓝鲸游戏”,第一条会出现这样的信息。“蓝鲸游戏”的风靡背后更应该让人反思的是:对于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太少。青少年心理健康易出现哪些问题:1、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种心理如果加以引导,可以激发青少年求异的思维和创新的火花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但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2、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而他们的父母因忙于事业,大多无暇顾及他们,有些孩子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心中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这种脆弱封闭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事就会惊惶失措,甚至精神崩溃。3、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当他们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答卷时,总是抱怨自己,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产生自卑情绪。出现心理问题怎么办:1、治疗心理疾病倾诉是关键2、改善心境从改变生活环境入手3、“静心修炼” 放松身心怎样预防心理疾病:第一步,保持乐观心态第二步,善于自我调节第三步,扩大社会交往第四步,培养业余爱好菟丝子的贴心tips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我们仍然可以疗愈自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ENTV健康台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健康中国,用心传播。
作者最新文章当前位置:&&&&&&正文
5个关于蓝鲸游戏你所不知道的真相揭秘
蓝鲸游戏的恐怖之处就在于他的50个任务,其中包括一个人看恐怖片,自残。而终极任务,则是自杀。关于俄罗斯蓝鲸死亡游戏你不知道的5个真相揭秘。
·&蓝鲸游戏为什么取名“蓝鲸”&·
俄罗斯网络游戏Blue Whale(蓝鲸游戏)近日被发现和多起年轻人自杀有着直接的关系,据相关资料显示,迄今为止已有高达130起之多。据悉,此游戏在社交平台会每日指派一定的任务,游戏者需按照指示去做,最终以参与游戏者自杀告终。游戏参与者多是14岁左右的青少年。更令人担心的是,这款游戏疑似已蔓延到中国。下面给大家盘点下关于该游戏额5个真相。一,蓝鲸游戏为什么取名“蓝鲸”?▼生存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的疯狂捕杀导致蓝鲸已沦为频危物种其实,取名“蓝鲸”正是因为自上个世纪以来蓝鲸的大批量死亡,使得“蓝鲸”成为游戏的主题——死亡的代名词。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
还记得,美国三名篮球队员在杭州涉嫌行窃事件吗?当初是美国求情保释他们,然而他们的父亲却忘恩负义,认为行窃都只是小事。随后,特朗普发文后悔当初替他们求情免牢狱之灾。
近年来,为了在人群暴动时既不伤人又能及时稳定秩序,有人想到了利用辣椒水来应对。如今,辣椒水已经成为很多保安的“防身之物”。近日,武汉一小学门口就发生了保安朝家长喷辣椒水的一幕。而对于为何怎么做,保安和家长也是各执一词,令网友们议论纷纷。下面就一起去了解事情的起因吧!
近年来,华裔同胞在世界各地遇难的新闻层出不穷,令不少网友十分不解为何华裔走到哪都有危险呢?近日,在赞比亚中资企业遭数名歹徒抢劫,导致华裔老板朱某中枪失血过多身亡。下面就一起去了解事情的详细经过吧!
近日,法国发生了一起警察持枪杀人的案件。据悉,该名警察一共杀了3人,并且还打伤3人,最后选择自杀。那么这名警察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近日,一名女子在相亲时,男方抢着买单。但是晚上相亲男子却发微信给女子,要求AA制,此举引发网友们的热议,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年来,因为野生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发生后,动物园方面一直呼吁游客按照规则行事。然而,总有人不怕死的中途下车,甚至故意引起野生动物的关注。近日,一男子在游大兴安岭野生动物园时便在中途下车,并且朝棕熊区投掷物品。下面就一起去了解详细情况吧!
近日,一名女子花10万元做试管婴儿,最终怀上了双胞胎。但是3个月后,该女子被劝做流产手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近日,美国著名杀人狂在狱中去世引起网友好奇。据悉,这个杀人狂曾是美国臭名昭著的杀人组织曼森家族的首领,作案手段极其残暴。若非当时美国已废除死刑,否则就是将其千刀万剐也不为过。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
说到,全球首例换头手术成功,人们不得不夸赞这位参与指导头移植手术的教授任晓平,据报道,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卡纳维罗和任晓平带领的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团队终于成功完成首例人头移植手术,那么,任晓平是谁?一起去了解一下。
近日,楼师傅的女儿在义乌妇幼保健医院生二胎,当时母子平安,但两小时候医院告知家属产妇死了。那么产妇为何会突然死亡?这两个小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鲸游戏为什么有人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