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让子弹飞2结局是啥 姜文今年还演国什么角色,精彩吗

热点推荐:
《让子弹飞》姜文老爹演龙套 扮搓麻老头(图)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定制,3元/月!
制片人马珂片中形象憨傻
饰演老七的是影片编剧兼副导演危笑
编剧郭俊立片中只有一句台词
有一场打麻将的戏,搓麻老头正是姜文父亲
  《让子弹飞》火爆上映,而片中一些一晃而过的镜头中,不少龙套演员都大有来头,不是制片人就是编剧,甚至还有姜文、姜武的老爹。
  傻儿子:制片人马珂
  姜文之所以相中马珂,因为他“长得圆圆乎乎”。马珂起初并不想演,姜文为“威胁”他就范不惜停工拖周期,终于令他认输。片中马珂形象活脱脱一“傻大个”,且张嘴就爆粗,尤其他人高马大站在姜文面前,苗圃愣说他才八岁,更让观众忍俊不禁。
  麻匪老七:编剧兼副导演危笑
  麻匪老七最经典的一幕是,剿假麻匪时被打穿了腮帮子,满脸鲜血对老汤说:“你把大哥吹死了!”饰演老七的是影片编剧兼副导演危笑。姜文介绍说:82年的,中戏的。危笑之所以有机会龙套一把,缘于姜文谈剧本时总喜欢“连比划带演”,“哥几个把戏都演了一遍”,危笑演得最好,当然应邀上阵。
  夺椅乡民:编剧郭俊立
  攻占黄四郎家后,一个乡民跑过来对姜文说:“这两把椅子归我了。”出演这个乡民的,是编剧郭俊立。郭俊立其貌不扬,却是写过《投名状》和《十月围城》的名手;面对只有一句台词的演出,他也自信“我确实演得好”;至于之前打麻将一场,他更带上正怀孕的妻子出场,为此姜文建议:“十年后再让你孩子看,他也在片中出场。”
  搓麻老头:姜文老爹
  有一场乡绅打麻将的戏,搓麻老头正是姜文父亲。姜文父亲名姜洪齐。早在《鬼子来了》时,姜父就为子客串过一个角色,但最后姜文将戏份全删,现在《让子弹飞》总算有正式登场的机会了。新文
编辑:张茹 来源:&& 09:13
一键转帖:
一、原创内容页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 ()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四十年了,谈谈姜文《让子弹飞》
来源:书林斋
张麻子就是姜文对毛泽东的魔幻现实主义看法,《让子弹飞》也是姜文自己理解的毛泽东传记。
  《让子弹飞》海报
  一、&站着把钱给挣了&
  很久以前有这样一条传闻:姜文将和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合作拍摄电影《毛泽东》。后来,这条消息没有了下文。
  几年前,还有一篇和姜文、韩三平有关的影评广泛传播。文章将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说成是对韩三平的抗议,牵强附会将&黄四郎&比作&韩三平&,借由姜文演的张麻子之口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以此认为这部电影是对韩三平的檄文。
  要真这么简单,那可就小看姜文,小看《让子弹飞》了。
  导演姜文虽然没有拍摄《毛泽东》,但某种意义上,他的《让子弹飞》比任何一部《毛泽东》都&毛泽东&,这是一部二十世纪的革命史。
  让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下这部电影的内容:
  民国年间,花钱捐得县长的马邦德(葛优 饰)携妻(刘嘉玲 饰)及随从走马上任。途经南国某地,遭劫匪张麻子(姜文 饰)一伙伏击,随从尽死,只夫妻二人侥幸活命。马为保命,谎称自己是县长的汤师爷。
  葛优饰演马邦德
  刘嘉玲饰演马邦德妻子
  姜文饰演张麻子
  为汤师爷许下的财富所动,张麻子摇身一变,化身县长,带着手下赶赴鹅城上任。有道是天高皇帝远,鹅城地处偏僻,一方霸主黄四郎(周润发 饰)只手遮天,全然不将这个新来的县长放在眼里。
  周润发饰演黄四郎
  张麻子痛打了黄四郎的武教头(姜武 饰),黄四郎则设计害死张的义子小六(张默 饰)。原本只想赚钱的马邦德,怎么也想不到竟会被卷入这场土匪和恶霸的角力之中。
  鹅城上空愁云密布,血雨腥风一触即发。最终,张麻子和他的弟兄们发动鹅城百姓打垮了黄四郎。
  从故事的简介来看,这是一部非常英雄主义的、充满着荷尔蒙气息的电影。在直白的《鬼子来了》因为艺术题材的大胆而被禁、隐晦的《太阳照常升起》因为难以理解而失利后,姜文拍了一部这样的电影。
  &站着,还把钱给挣了。&张麻子说。
  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想看故事的,能十分尽兴;看完后想有些思考的,姜文也不会让你失望。
  那么姜文究竟想借此电影表达什么呢?这部电影的钥匙又在何处?
  不去思考人物名字谐音上的意义,那是低级的隐喻。扒开故事,我们来看看一些重要台词和道具。
  而钥匙有很多把,我选择从最后一把开始进入电影中的故事。
  二、&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电影最后,张麻子打死了黄四郎。
  当年跟他一起在鹅城的弟兄们跑来说要离开他了,他们说:&大哥,我们准备去上海了。&
  张麻子问:&你跟我在一起,不高兴吗?&
  &高兴,就是有点不轻松。&
  闻言,张麻子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动作,他拿出两把枪,一把对准自己,一把对准了弟兄们。
  然后他看着弟兄们坐上了火车,这时火车里女主花姐问:&我们去上海还是浦东?&
  张麻子曾经的手下回答:&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
  最后一个画面,已经死了的黄四郎出现在这辆列车的尾部。
  故事戛然而止。
  让我们来试着理解这个结局。
  如果说故事之前都是符合逻辑的现实故事,那么到了这里,就正式进入到魔幻现实主义领域了。
  张麻子为什么要拿着枪,一把对着自己,一把对着弟兄?黄四郎为什么会&死而复生&?
  从第二个问题开始看。在临近尾声时,张麻子问:&你对我重要,还是钱对我重要?&黄四郎两个都没有猜对,张麻子最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张麻子在片中的角色是一个革命者,带着手下的弟兄和鹅城百姓,推翻了黄四郎。而黄四郎参加过辛亥革命,那么很明显了,他是一个&&革命后的既得利益者。
  当辛亥革命胜利后,国家的局面只是表面上改变了,实质上并没有真正地变化,无非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换汤不换药罢了。
  所以如果张麻子认为黄四郎对他更重要,那说明他的目的是取代黄四郎的位置;如果张麻子认为钱对他更重要,那说明他的目的是夺取资本。
  事实上张麻子的目的是:推翻。
  于是当初跟着张麻子的弟兄们坐上火车去上海时,黄四郎如幽灵般又出现在了火车尾部&&这是张麻子视角中的火车,它意味着,张麻子担心他的弟兄们会成为新的&黄四郎&,继续换汤不换药。
  所以张麻子举起枪,对着自己,也对着弟兄:我会时刻监督我自己,我也时刻监督你们,我们不要变成这样的人。
  那么,张麻子是如何推翻黄四郎的呢?
  三、&枪在手,跟我走&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四亿多农民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他们不知道、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三民主义。他们只懂得,没有土地就没有饭吃,谁让他们生存他们就跟谁走。&
  这是《北平无战事》里的一段话。事实上,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为解放军赢得了难以估量的民心。
  从《让子弹飞》的简介来看,似乎是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电影,张麻子和弟兄们为了鹅城百姓,推翻了黄四郎。
  但事实上是,张麻子给鹅城百姓发钱,黄四郎把钱抢走了;张麻子给鹅城百姓发枪,百姓犹豫了好久,最终扛起枪跟着张麻子推翻了黄四郎。
  最后攻进黄四郎家碉堡的也不是张麻子,而是鹅城百姓。
  鹅城百姓本来在黄四郎和过去历任县长的统治下,麻木不仁,奴性十足。张麻子伪装的县长来这里后办了案子,鹅城百姓居然跪了下来,众口齐呼:&青天大老爷!&
  张麻子鸣枪,让他们站起来,不许跪。
  他还说,来这里只为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
  然后百姓又跪下了。
  对牛弹琴。
  《让子弹飞》剧照
  这场景简直就是民国的翻版,所以张麻子最后只好想办法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给他们发枪,勾起他们心中最朴素的怒和恨。
  纵使如此,鹅城百姓没有如《阿房宫赋》里说的那样,不敢言而敢怒,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最终要靠张麻子用假黄四郎来告诉他们:&黄四郎已经死了。&这时他们才真正拿起枪,冲上去。
  很简单,你给他们活路,告诉他们怎样能活得更好,他们就会去做,去夺回属于自己本该得到的。这正是梁经伦所说的:&他们只懂得,没有土地就没有饭吃,谁让他们生存他们就跟谁走。&
  张麻子领着鹅城百姓说:&去碉楼,拿回属于你们自己的东西。&
  张麻子说的是&属于你们的东西&,动词是&拿&,这和官方的话语权是一致的&&中国是劳苦大众的,是工人阶级的,而不是少部分官僚阶级和资产阶级的。
  讽刺的是,鹅城百姓真的从此就觉醒了吗?
  一个细节是,张麻子坐在椅子上,鹅城百姓过来说,&麻烦让一下,这两把椅子归我了&。这个细节意味深长,可以找到太多可切入的点,但请恕我不愿多言。
  张麻子代表的是谁,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他就是姜文对毛泽东的魔幻现实主义看法,《让子弹飞》也是姜文自己理解的毛泽东传记。
  一个有趣的彩蛋是,当张麻子来到鹅城时,看到了官府给张麻子的画面,是这样的&&
  而历史上同样有着&越不像,越安全&的画像一张&&
  尾声 关于花姐
  花姐是个很有意思的女人。一开始她跟着黄四郎,后来张麻子喜欢她,她也跟着张麻子一起推翻黄四郎,最后花姐跟着张麻子的弟兄们去了上海。
  不必去思考历史上哪个人物是始终贯彻二十世纪革命史始终的,因为花姐的原型不是一个人。花姐出现在中国自古以来的官方史书中。
  过去我们叫她&正统&,现在我们叫她&合法性&。谁掌握了合法性,谁就拥有话语权,谁就是正义的。
  于是在这部电影的结局里,花姐问:&我们去浦东还是上海?&有人答道:&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
  关于这句话的解读,留个悬念吧。如果想通了这个问题,我们就能清楚《一步之遥》确然是《让子弹飞》的续集,纵然它们的故事是那么地不像。但从更深的角度去理解,它紧紧接着《让子弹飞》,叙说了发生在浦东的故事。
  姜文在里面饰演清王朝的遗老,面对新起的军阀,他自称&old money&;文章在里面饰演军阀的儿子,被人羞辱成是&new money&。
  还记得这部电影上映没多久,官微就在微博上公开指责王思聪就是这样一个&new money&。
  《一步之遥》里已经没了革命者,仅剩下了&old money&和&new money&。
  故事最后,久石让的《太阳照常升起》奏出,这也是姜文前一部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音乐,我想这里头一定有一些共同之处。
  《太阳照常升起》剧照
本文原刊于澎湃新闻网有戏栏目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k0856)
联系值班编辑
值班电话:010-
联系办公室
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星西路106号国风美唐综合楼3号楼1008室
&乌有之乡.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号鞭尸贴。姜文的《让子弹飞》是真有那么多隐喻,还是被过分解读?这也太狠了
标明:文章转自豆瓣 五星亮贴。。着实振聋发聩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让子弹飞》的一些暗线,隐喻,野心和吹捧。“由于对姜文过于卑躬屈膝,厚颜无耻的吹捧,该影评已被和谐。”&  这句是我在去看电影之前,已经准备好的影评(还是抄来的)。&   吾辈俗人,花钱去影院只图消遣。回来吹吹水,网上吐吐槽。严肃客观的评价电影于我如浮云,就是带着这么强烈的偏见去看的电影。国产片导演就那么几位。考虑到他们近年的发挥惊人地稳定, 吾辈观影前,早已选择好了态度。&   比如赵氏孤儿,陈凯歌肯定给我们带来悲剧。他就活在自己的那点小悲剧情怀里,老想拍一悲剧,还肯定又玩现了,整个一纯悲剧。我们买了电影票,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唯恐事后骂得不够尖刻戏谑不够振聋发聩。 再比如让子弹飞, 姜文肯定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买了电影票,就等着让他TMD给我们翻译翻译什么叫TMD的惊喜。 看不懂,就说这片真有深度,可惜太小众了。 看懂了,便把他当神来捧,唯恐自己的态度不够卑贱,拜倒得不够迅猛。 只恨“愿为姜文门下走狗”这种结构已在王小波徐文长身上用滥了。&   人总是渴求被认同。所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描绘的就是这种渴求被满足时的快感。人性若此,无以抗衡。这群大导演大玩家,亦不能脱俗,只是口味略有偏好。冯小刚张艺谋什么的活明白了,追求票房认同。陈凯歌自负才华,追求带点文艺腔的装B青年的认同。吾辈小装青年,层次低,为与不装B的大众拉开差距,大家紧紧抱成鸡蛋状,追求蛋内认同,人称蛋同。还有些大装青年,最爱唱反调,追求与小装们拉开差距,显得层次高,自会有人贴过来摸拜他们,叫他们大神。&   姜文拍电影,也图个被认同。他的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每一个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内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电影表现出来的选本、选角的眼光,节奏、镜头的把握,讲故事谈思想的水平等硬实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圣。但姜文不满足,他追求更广阔的认同。《鬼来》被禁,《》票房不佳,这些不认同的声音在姜文心里絮絮叨叨挥之不去。&  两年多后,姜文*河蟹*的,是经过精心构化,寻求破局的子弹。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众,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认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赚了。&   我从没见过国产导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这野心听起来又如此的不可实现。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脱离大众,大神要高于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认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认同。大众同行还算容易同时取悦。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这三群,在态度上冰炭不容。&   现实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赞之后,电影自身素质迅速赢得了同行和大众的青睐。 广大小装青年们在短暂的观望后,看到宁财神同学的一句“姜文王朝来了!”后立即拜倒投诚。罗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来,“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这电影没啥思想啊)”,“下次拍个更有追求的电影”,“你们到底为什么激动啊”。 更极端一些的人开始咒骂,“姜文背叛了我们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着,也能挣钱”这种事在他们眼里是没门的。 “你媚俗了大众,让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经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讽刺了,你就已经跪下了!”。&   连我这个不合群的小装青年,看完后也充满了疑惑。前两小时被导演带着高速狂飙,爽透了,结尾的节奏变化却让我无所适从。张麻子打倒了黄四郎, 最后却一无所得,兄弟女人也离他远去。他骑着白马缓缓离去的场景让我十分落寞。虽然最后的那场“起义”倾向危险…但这就是姜文电影里想说的么?&  子弹呼啸而来,透体而过,我却没一点感觉,好像没打中一样。搞的我连影评都不想写了。&  姜文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电影的开头,张麻子对着白马开了一枪,这枪瞄准绳结,打中却不打断。白马继续跑,绳索已不能吃力。让“子弹飞了一会”,绳索终于断裂,白马才四散跑开。电影的结尾,姜文对我开了一枪。 白马在我脑中奔驰一夜一天,绳索终于断裂, 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见了那思绪拖出来的暗线,就会明白宁财神说错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  影评这么多,吐槽点最多的就是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了。这个地主恶霸,说单词,玩“介错”,还总要拽拽文,钱也多的离谱。这些特质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开暗线的线索,就在于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线,几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 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 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dang!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 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dang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 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 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 张蔡相逢,应为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 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 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 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 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 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河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 但*河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河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河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河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 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 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河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 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河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河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 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 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dang, 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 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 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日, 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 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 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 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 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谢绝联想,请勿跨省)。&  &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 “让子弹飞一会”&  &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小装,大神和官府三个群体了。 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  &  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 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 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  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他准备打向谁? 这就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们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别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写。我觉得他把枪口对准时下电影界,对准某位电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挣了”。这点野心,观众都看的出来,也不难理解这句有点揶揄闷头挣钱的冯小刚。冯导岂是在于这点揶揄的人?还主动客串了汤师爷,和葛优联袂出演赚钱众。(冯导不但拍片赚钱发挥稳定,客串也是稳定的头五分钟就死。)汤师爷落水而死, 葛优演的马邦德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汤师爷。 可以说,在电影里,葛优代表了冯小刚。马邦德说的,就是汤师爷说的。也是冯小刚说的。&  &  &  &  汤师爷要赚钱,他向谁跪? 官府代言人“黄四爷”。 他怎么着挣钱? 黄四爷带头出钱,其他人就得跟着出钱,回头把钱还给黄四爷,得利三七开。&  &  张牧之要站着挣钱,也得在汤师爷的配合下,先忽悠“黄四爷”先出了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  &  &  &  关键问题来了,汤师爷想赚钱得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冯导演想赚钱得跪那位爷?&  &  &  &  时下电影圈里, 有没有一个“爷”,是公认的官府代言人呢。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恶劣,已成中国电影的毒瘤,就够好了。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发家,先投身于“导”,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拢,终究成“爷”,就再好不过了。&  &  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爷,让姜文这种爷们电影人觉得。“X爷,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线索还在电影里  &  理解子弹的政治隐喻,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故事发生时间的改动。&  &  理解子弹的现实所指,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角色姓名的改动。&  在原著里,黄财主的原名叫黄天榜,”黄天棒”. 在电影里,叫作黄四郎,“黄四爷”。&  &  &  &  韩三爷,您得多么的无畏,才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片儿的出品人上? 您给这电影投了多少钱来着, 别是一千八百万&  &  (原著师爷姓陈,没县长这人。 电影里分别安上汤,马二名。将将是个“冯”字,有点附会,放括号里图个好玩吧)&  &  &  &  &  &  &  &  在电影后半, 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一枪,“让子弹飞一会”。 片刻,枪声四起。&  &  《让子弹飞》上映一会后,终会成燎原之势。其它手里有枪的导演,编剧,演员,杂志,评论家们,都会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弹打出去。&  &  姜文必将瓦解一个“三爷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让黑马们倒下,白马们得以挣脱沉重的束缚。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来临。他会从容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让别人搬走。自己骑上白马,悠然的离开我们的视线,化为一个传说。&  &  &  &  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  ---------------------------------------&  没想到这个影评会这么火.&  看了部分回复,呃...&  想转载的朋友随意.&  我不是什么马甲 ,也没啥坏心眼,只是个爱显摆小聪明的穷学生而已&  我在豆瓣不活跃,但也不是个新帐号.我好歹还写过点书评...就是没人理罢了&  &  至于有同学说我造谣,挑拨,中伤姜文...呃...真百口莫辩,不过你们大概没仔细看影评吧。可能有些措辞确实不当,改掉了。&  &  我会看这电影,写这影评,完全因为导演是姜文。&  在我看来,姜文,爷们中的爷们,让人自惭形秽,又心向往之。&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不得不说,作者解读得有模有样,但不免有些许牵强。。诛心之评啊,三爷看到后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这次的《一步之遥》未经上映便一致恶评,会不会有人别有用心早已设下陷阱?我等普通观众往往容易受到影评大神影响,哪里会想到这么深。。就觉得《让子弹飞》看得爽;《大话西游》看得人笑着哭,哭着笑,童年回忆;《倚天屠龙记》李连杰真帅,赵敏真好看,小昭真让人觉得舒心``````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最后。虽然发帖很少,但我向来懂规矩。笑纳
这些回帖亮了
都是影评人过分解读,太无聊了
我觉着是隐喻
都是影评人过分解读,太无聊了
我就是因为特别喜欢看 让子弹飞才看了今天的一步之遥,一步之遥,呵呵了。
妹的,一看到让子弹飞就想起来,吃粉刨肚那一段了
豆瓣的还是别看了,高逼格的自动减分就行,变形金刚这种大片,特效看着爽的,豆瓣如果给三分,自动加一到两分就行,小众电影自动减分,减一分,如果主演有杨幂,教主什么的,别看了,无缘无故给一分的问我为什么,没为什么,任性太多
发自手机虎扑
没人说福利呢?好了我再提供
我电影是白看了
发自手机虎扑
豆瓣的还是别看了,高逼格的自动减分就行,变形金刚这种大片,特效看着爽的,豆瓣如果给三分,自动加一到两分就行,小众电影自动减分,减一分,如果主演有杨幂,教主什么的,别看了,无缘无故给一分的问我为什么,没为什么,任性太多
发自手机虎扑
谢谢内容我没看出来,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出来的,就我一个人么。
这是我看过最扯淡的以前文章,没有之一。
发自手机虎扑
就像鲁迅的书一样?
很像一个笑话,就是那个语文老师解读文章,表达了作者……%(*&%(是哪个忘记了),实际作者就TM的是实物描写而已。。
首先。电影确实好。喜欢这种风格。其次。就算再好解读成这样。不是装逼或者*河蟹*是什么?
发自手机虎扑
首先。电影确实好。喜欢这种风格。其次。就算再好解读成这样。不是装13或者*河蟹*是什么?
发自手机虎扑
首先。电影确实好。喜欢这种风格。其次。就算再好解读成这样。不是装13或者*河蟹*是什么?
发自手机虎扑
姜文是王起明,结局也会是《北京人在纽约》的最后一集。
敏锐而明快的作家是不幸的 ,人们以他们为肤浅,因此不在他们身上下苦功。晦涩的作家幸运的是读者费力地读他们,并把自己的勤奋的快乐也归功于他们。——尼采《悲剧的诞生》
过分解读总是让我想起鲁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488人参加团购438.00元&790.00元
410人参加团购369.00元&599.00元
567人参加团购549.00元&849.00元
750人参加团购408.00元&1699.00元
506人参加团购299.00元&899.00元
132人参加团购579.00元&899.00元
206人参加团购239.00元&499.00元
622人参加团购128.00元&369.00元
321人参加团购568.00元&1499.00元
1354人参加团购219.00元&899.00元
317人参加团购318.00元&899.00元
355人参加团购299.00元&890.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姜文解释让子弹飞剧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