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拿出鲁班锁了,火箭稳了,es排位为什么不禁鲁

[赛后辣评]JC2:0DL:不用太乙真人的鲁班依旧称得上版本最强射手
[赛后辣评]JC2:0DL:不用太乙真人的鲁班依旧称得上版本最强射手
Game 1【赛后辣评】前期JC作为一只偏向后期的阵容,把给多的前期资源倾斜给了已方Allure的关羽,选择关羽上单并没有选择让刘邦快速到四。无愧于DL火箭自己高达50%的一血率,开局DL抓住自己阵容强势期四人抱团击杀掉JC李白刘邦顺势拿下暴君,前期节奏行云流水。节奏断隔出现在三分钟DL抱团准备强杀塔下关羽,但是并没有考虑到Wanna刘邦已经到达四级可以支援,于是被反打一波最终形成一换一上塔也没有推掉,最终迫使DL前期放缓了进攻势态。顺利过渡到前中期后,DL火箭犯了个致命失误—或许由于打法风格原因,DL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面已经很难和JC战队抗衡了。在有关羽冲脸刘邦牵制的情况下最适合他们的将是抓JC落单带线英雄或者打防守反击而非还依旧入侵敌方野区。7分钟在没有己方唯一肉盾雅典娜情况下入侵JC蓝BUFF,被关羽推到两人李白输出打满,甚至在Wanna的刘邦甚至都没有传送过来的情况下JC打赢了团战。同样的剧情还出现在9分钟,DL战队田春雪的赵云配合牛魔意图抢掉敌方红buff,但是直接吃了马可波罗和李白的一套技能瞬间倒地。此时的DL便进入到了JC的节奏当中已再也无力翻盘。Game 2前中期JC鲁班阵容使用的貌似并不熟练,推进节奏并没有打出来用时12分钟才拔掉DL火箭三座外一塔。而此时JC战队并没有慌乱,14分钟抱团抓掉上路带线赵云,利用主宰的同时勾引DL团战,花七的曹操走位不慎被带走后,配合大龙JC五人拆掉DL火箭高地塔,打破了本场的僵局并吹响了JC进攻的号角。结语:首先:一款竞技类游戏真正衡量一个战队能力并不是个人能力或者阵容搭配有多出众,更多的是一支战队能否根据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相应调整已方战术思路最大化利用已方强势期优势。通过JC以及DL火箭两队对于劣势局处理能力我们也可以发觉个中差距。其次:这盘比赛第二个看点便是在太乙真人(强后手保人英雄)被ban的情况下,究竟通过前排冲脸拉扯己方阵型,为后期鲁班创造输出环境的战术思路是否有效?通过第二场比赛可以看到,在己方前排肉核发育顺利的情况下只要能顶住诸如诸葛亮,马可波罗的一波高爆发,鲁班持续输出能力依旧可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游戏一刻,一颗游戏!
作者最新文章微信:doyo_game
王者荣耀KPL第七周频频爆冷 AG超玩会不敌eStar
&&虎牙直播王者荣耀Kpl第七周赛事已经结束,第七周也是频频爆冷的一周,很多队伍做出了最后的觉悟向胜利冲刺,积分榜第十位的WF完成两连胜排位上升至第八,而积分榜垫底的DL火箭虽然名次没有上升,但他们历经三周终于拿到一场胜利,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鼓舞人心的!
&&更逆天的是QGhappy拿到14连胜破了AG超玩会连胜纪录,不禁疑问到底哪支队伍能终结QGhappy的连胜?JC在第七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三连胜升至积分榜第二,AG超玩会落下一分位居第三!XQ也不甘示弱拿到10个积分紧追AG超玩会,接下来是变换战术体系的eStar、状态回升的AS仙阁,仅想保级的YTG,拿下两连胜的WF,再就是sViper、GK、SC、DL火箭。
&&爆冷点:eStar2:1AG超玩会
&&eStar自从Rxy转型打野位之后状态一直上升,对阵AG超玩会也没再怕,RXY第一局拿到李白团战无限大招打输出赢下第一局!而第二局eStar老夫子两次偷塔不成反被AG超玩会打一波,双方战平,而第三局eStar在主宰处逼团露娜人群中一套连招带走AG超玩会赢下关键性一局!
&&爆冷点:WF2:1XQ
&&在积分榜排名第十位的WF与第三位的XQ,第一场WF被XQ抢到一条主宰被一波带走,然后WF稳稳的扳回了第二局,关键的第三局,XQ前期一直压着WF打,以为XQ打下主宰就要一波的时候谁能想到WF、Evildoer的鲁班2技能一炮抢到,然后转守为攻直接上到XQ高地一波带走!
&&爆冷点:DL火箭2:1 eStar
&&DL火箭在最近三周每场的发挥都可以说是拼尽全力,1:2败于sViper和XQ,皆是憾负,终于在对阵eStar第三局中终于稳住阵脚殊死一战赢下久违的胜利,这场胜利对于DL火箭来说太过重要,证明他们的努力付出终究还是会有回报!
&&KPL第七周在英雄选择上面大乔再次登场,曹操、杨戬、花木兰成热门英雄,射手马可波罗、虞姬热度依旧不减,同样作为射手的鲁班在第七周的表现抢足镜头。而辅助孙膑、牛魔皆有下滑之势。
/article/311207
阅读本文后,您的心情是:(选择后可查看结果)
今日关注游戏转载:天涯科普贴:长征火箭长征路/鲁班再世:长五撼天记
转载:天涯科普贴:长征火箭长征路/鲁班再世:长五撼天记
楼主:楼主:
主贴:/post-worldlook-.shtml
原文地址:https://mp./s?__biz=MzIyODY1NTg5Nw==&mid=&idx=1&sn=0d1a98bb1e0d630a6e38f7893b7cc218&chksm=e84fd7f7df385ee17b543f5c1f2d55c87eec8fa188d3f6af82bd4c9ad807f3d7&mpshare=1&scene=23&srcid=0110nZ17JKV55zxlSkWZdDWw#rd
原文地址:https://mp./s?__biz=MzIyODY1NTg5Nw==&mid=&idx=1&sn=8ff302e7ca2fad6390edd5d2d3c254ae&chksm=e84fd463df385d75d4e0eb2efce4ddf5c52f7ae6dfbbdfb33f5359d8e&mpshare=1&scene=23&srcid=UrDtFYW8AowDLtS#rd
转帖:.cn/s/articlelist__0_5.html
土共三宝之三:长征火箭长征路
&&&&&&&&我们平时说的“导弹”,其实是“火箭+弹头”。
&&&&&&&&我们平时说的“火箭”,其实是“火箭+卫星或飞船等飞行器”。
&&&&&&&&为了行文方便,这三个“火箭”不再刻意区分,如何分辨全凭大家智商。火箭和卫星种类繁多,尤其是卫星,这回就简单描一描轮廓。
&&&&&&&&送人上天的长征,不如送人上西天的东风紧迫,所以大宝、二宝都是卡着时间点一起拿下的,但三宝拖拖拉拉到了1970年才押中。
&&&&&&&&总得来说,火箭和导弹一脉相承,很多国家第一枚火箭都是导弹改装,土共也不例外。火箭的运载量更大轨道更高,但导弹的控制系统要求更严。火箭的姿态控制指令周期长,数据处理也不密集,相反,洲际弹道导弹飞行轨迹复杂,转段多,不但要上天,还有再入的过程,指令多,处理周期短。
&&&&&&&&所以,土共练成导弹之后,控制系统算是入门了,剩下就是要提高运载量和发射高度。说白了,把二宝养胖点,就成三宝了。不过,能独自成一宝,也非等闲。很多人光知道上天难,但没多少人说的清难在哪?那是因为你小时候动画片看多了,上天的画面都很温和,先给你换个凶残的画面换换口味:
&&&&&&&&小学落下的课,咱就先来点小学知识,小盆友们注意啦!
&&&&&&&&小学第一课:“太空有没有重力?”
&&&&&&&&回答“没有”的同学,小心牛逼顿从地下爬出来拉着你的手说:万有引力,就是“万”物都“有引力”的意思啊!小盆友们都知道,转圈会产生离心力,卫星绕地球转圈产生的离心力和卫星自身的重力相等,这叫“失重”,等效于没有重力,并不是真的没有重力。总结:转圈。
&&&&&&&&小学第二课:什么是“轨道”和“入轨”
&&&&&&&&这些词,会给小盆友造成很大的误会,以为卫星轨道和火车轨道似的,卫星进入轨道就万事大吉了。咱换俩词:“高度、速度”(速度包含方向和速率两重含义),高度决定了地球对卫星引力的大小,也就决定了卫星绕圈的速度,这就是“轨道”,让卫星在某一高度,达到与之对应的速度,使离心力和引力相等。
&&&&&&&&中学生快不耐烦了,别急,容我再说一句总结:所谓“入轨”,就是火箭加速卫星到“某高度”时恰好达到“某速度”;而所谓“出轨”,算了,这个小盆友们还是别了解了。
&&&&&&&&这“入轨”有何难?火箭可以像飞机那样温柔地升空、温柔地加速卫星啊?问到这,小学就算毕业了,下面是中学的知识。
&&&&&&&&假设卫星的重量是10,火箭推力是15,火箭重量不计。那么盈余的推力只有5,加速度为5/10=0.5,其中的推力10只是克服卫星重量而不产生有效的动量。我们非常业余的姑且称之为:有效推力5,无效推力10,推力是燃料燃烧产生的,这样就浪费了2/3的燃料。
&&&&&&&&如果把推力增加到60,那么有效推力就是50,加速度为50/10=5,无效推力仍然是10,这样只浪费1/6的燃料,并且加速度提高了10倍,同样的入轨速度,加速时间只要1/10,所以消耗的燃料总量只有原先的(60&0.1)/(15&1)=2/5。
&&&&&&&&但实际上,火箭本身的重量要远远大于卫星,而且发射过程中,火箭重量随着燃料消耗不断降低,再加上不同速度下的不同空气阻力,所以这个公式蛮复杂的。中学生就别管公式了,只要知道:大推力比较省油。
&&&&&&&&省油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减轻重量。实际上,以现在的技术,无论送上天的东西有多轻,火箭自身的重量都少不了,这也意味着火箭推力都不会小,也就是说发动机都很凶残。
&&&&&&&&那能不能先像飞机一样温柔起飞,到了空气稀薄的高空再凶残加速?
&&&&&&&&哥们,你这已经突破大学水平,直达博士后后后了!这就是土共最新捣腾的组合动力飞行器,暂按下不表。
&&&&&&&&综上所述:火箭发动机一定要凶残!火箭发动机一定要凶残!火箭发动机一定要凶残!那么,问题来了。
&&&&&&&&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个“固有频率”,因为分子和分子的连接不是100%刚性,通俗点说,任何材料都不可能100%刚性,再通俗点说,任何材料都有弹性。有了弹性,受力就会振动,这个振动频率就是“固有频率”。如果外界作用力的频率和这个振动的频率一致,就好像推人荡千秋一样,每次推一下,就会越荡越高,直至断裂。这就是“共振”。
&&&&&&&&这没头没脑的说“共振”干嘛?化学燃料发动机,本质上就是把一堆炸药,一点一点挤到燃烧室里爆炸,产生推力。大推力就需要大爆炸,这种剧烈的反应不可避免会产生振动。再者,火箭高速飞行,空气阻力也不可能均匀,而不均匀的受力也会产生噪声振动,林林总总的原因,导致一堆的振动源。
&&&&&&&&火箭随着燃料的消耗,固有频率会不断变化,其中有一个阶段,固有频率会和振动源的频率接近,这就是火箭的鬼门关!
&&&&&&&&捋一捋:火箭发动机推力必须大,大推力肯定有振动,振动源一多就容易导致共振。
&&&&&&&&振动是火箭发动机最难解决的难题之一,据统计,运载火箭出故障,超过50%来源于振动,以前大毛用来登月的N1火箭四次发射全失败,三次因为振动。再看个自家的长三乙:
&&&&&&&&巧合的是,我刚做完这个gif,第二天很多网络媒体开始大量出现标题为《长三乙火箭首飞失败画面曝光》这么一篇文章(这对我博学的形象产生了很大伤害),然后很多网友质疑说什么怎么现在才曝光。尼玛的,这在当年是电视直播,稍微花点心思关注中国航天的人都见过这个视频,《人民日报》《中国航天报》都及时跟进报道了。《人民日报》日4版:
&&&&&&&&现在居然被媒体隐晦的表达成“故意隐瞒了20年”!当年出了这个事故,外媒纪录片马上跟着就来了,说是砸中了家属区,死亡500人。这造谣也不打草稿,发射场周边有家属区?官方回应是: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伤住院(很惨痛的教训)。后来调查原因,是一个焊接点工艺不过关,火箭点火时剧烈的振动,把这个焊点振开了,导致稳定回路无信号输出(详见图中报道)。
&&&&&&&&好了,到这,算中学毕业了。送个毕业总结:
&&&&&&&&航天技术很多时候不是“能不能”,而是“稳不稳”?就好像即便中学毕业了,一口气做1万道小学算术题,错一题,零分!1974年长二首发失败,就是因为陀螺控制系统的一根导线被振断了。1992年长二捆打澳星,第三助推器的点火触点多了些铝屑,点火时产生电弧接通了关机触点,造成助推器关机。主计算机测得推力不够,于7秒后实施了紧急关机。虽然吵翻了天,不过好在保住了火箭和卫星,损失不大,顺便秀了一下火箭紧急刹车技术(通常武林高手一旦发功再收住,可是要憋出内伤的!)这回千万别用“某某画面曝光”这种标题了,这也是早就有的画面:
&&&&&&&&下面就长征吧!
&&&&&&&&长征一号火箭:研发算是波澜不惊,一二两级直接用导弹的火箭,上面加个第三级固体火箭,虽然干的活都不重,LEO送货能力才几百公斤,但几次发射很顺利。不过长征一号毕竟不是专业出身,送完东方红一号,基本也就完成历史使命了,几个延伸型号乙、丙、丁也都没起色。
&&&&&&&&长征二号火箭:二级火箭,干的活最多,派生型号也最多,二字头主要发射500km以下的近地轨道。
&&&&&&&&长征二号甲、丙、丁,或者CZ-2A、C、D,这三个系列就是光秃秃一根杆子,起飞质量200吨上下,LEO送货能力5吨左右。
&&&&&&&&长征二号E、F,这两个系列是绑了四个助推器,所以也叫“长二捆”,起飞质量接近500吨,LEO送货能力接近10吨。“长二F”系列是明星级火箭,从神舟一到十一号,天宫一二号,都是长二F送的。
&&&&&&&&长征三号火箭:三级火箭,三字头用来发射高轨道卫星(如36000km的同步轨道),延伸型号有:甲、乙、丙,起飞质量两三百吨,GTO同步轨道送货能力三五吨左右,通信卫星喜欢待这么高。长二只要送几百公里,长三却要送36000公里,比西天取经还远,自然有九九八十一难,所以发射同步轨道卫星是航天领域的一块里程碑,土共在1984年把这块碑收入囊中。
&&&&&&&&长征四号火箭:可不是四级火箭哦,四字头主要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看到太阳先别慌,大白话说,就是“卫星、太阳、地球”所构成的平面始终与地球公转方向垂直,轨道稍微高点,但也不过几千公里,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比较喜欢走个套路。
&&&&&&&&长征五号火箭:这可是大宝贝,近900吨的起飞质量,LEO送货能力达到23吨。要把这么一大号家伙送上天,发动机不是一般的凶残(下回细说)!土共可是把“长五”当接班人培养的,往后探月、深空这些粗活都归他了。大推力火箭是航天领域又一块里程碑,土共2016年才拿下。
&&&&&&&&长征六号火箭:便宜、环保、快速发射、一箭多星。注意后两个特点,你们想到用途了吗?提示一下,可以快速放很多卫星,什么情况下需要这么干?
&&&&&&&&长征七号火箭:又是一位重点培养对象,长征系列现役型号多,对日常维护很是麻烦,型号不同零件不能通用。土共指望“长七”一统江湖,替代原先的二、三、四号火箭。
&&&&&&&&长征八号火箭:便宜、环保,用来商业赚钱,不过还没飞过。别看赚钱就认为俗,产业化是技术发展最好的保障。当前只有美帝,欧萌,毛子和土共可以提供“全套服务”!
&&&&&&&&长征九号火箭:美帝土星5号失散多年的怪胎兄弟,设计起飞推力3000吨,LEO运载能力超过100吨,都说是登月用的,计划2030年首飞。
&&&&&&&&长征十一号火箭:小型四级固体火箭。本来呢,火箭和导弹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了,尼玛的,土共不走寻常路,“长十一”用的固体燃料,无依托发射,只要一块平地,随时随地能发射,你能说出这和导弹的区别吗?配合土共的“快舟一号”卫星,卫星从零部件状态到天上飞,最快只要几个小时。土共,你有什么事这么着急啊?连灌个液体燃料都等不及了?官方说法,“快舟”用于各类灾害应急监测和抢险救灾信息支持,谁信谁纯洁!不过我反正是相信的,万一圣诞老人要举办摘星星大赛,大家都把星星摘光了,这就得看谁放星星的速度更快了。
&&&&&&&&数完了家珍,再说点喜闻乐见的往事。
&&&&&&&&土共靠“于敏”开挂押中了大宝,后来再度靠“钱学森”开挂押中了二宝三宝,但依旧改变不了综合科技实力倒数的窘境。所以,像火箭振动这种通病,土共只会更严重。
&&&&&&&&当年“596工程”成功后,原子弹要装到导弹上(飞机被人甩了几条街,只能靠导弹送),要求威力不减质量减半,所以叫“548工程”。土共知道自己火箭抖腿的毛病,无奈没有振动测试台,就把原子弹放卡车上,在戈壁滩上飙车测试振动。这画面太美,不敢想。
&&&&&&&&后来,土共用长征打澳星(澳洲的卫星是美帝做的),心里没底,怕抖坏了,就想看看卫星耐不耐抖。美帝深知土共的秉性,对澳星参数完全保密。结果卫星和火箭共振,卫星燃料罐爆炸。不过长征基本功还是可以的,自动修正后把一堆卫星残骸送入了轨道。澳要求调查赔偿,土共和美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美帝说:你的火箭不错,爆炸了还能入轨。土共说:你的卫星也很好,抖了这么久才爆炸。于是保险公司就哭了。休斯顿觉得土共看卫星的动机还是很单纯的,于是一起调整了振动问题。美帝很恼火,为此还罚了休斯顿的款,从此规定任何有美国零件的卫星都不能交给中国发射,搞的长征市场占有率很低,美帝自己至少占了六成。
&&&&&&&&后来的后来,直到神舟5还是有问题,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开始急剧抖动,杨利伟后来说:五脏六腑似乎要碎了,几乎难以承受,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可不是普通人,身体和意志力都是万里挑一的人都被抖成这样,可见多严重。当时整流罩打开后,指挥大厅有人大喊:“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我说哥们儿,你们这是打算把人抖死啊!
&&&&&&&&后来的后来的后来,土共就缺心眼一样发展电振动平台。神舟6就没这么受罪了,神舟7以后再也没出现过这种情况。人家美帝早早就有了9吨的振动台,抖着腿向土共得瑟:小样,就对你禁运,你能咋滴!
&&&&&&&&后来的后来的后来的后来,呃,差不多是最近几年吧,土共“抖腿”终于抖出境界了,大腿抖得比美帝还粗(搞了俩70吨,全世界最大),于是美帝好说歹说,向土共买了一台50吨的振动台。土共逮到机会,自是要好好修理美帝,签协议:军用?做梦吧!只能民用,必须由我方人员操作,数据必须由我方人员输入,设备必须购买我方指定产品。这以后叫美帝咋抖啊,一抖就等于没穿裤子啊,尼玛太丧权辱国了!
&&&&&&&&到了现在,因为美帝的禁运,长征给人打卫星,从制造卫星、发射火箭到后期监测、在轨调试,一条龙服务,全部国产,你只管掏钱就成,保证把你伺候的生活不能自理(这貌似很符合狗大户的口味啊)。据说,是据说,地板价每年利润100%,地面站的价格另算,还有设备维护,人员费用这些统统都会打折的啦!总之,比贩毒还来劲!你还别说,这真心就是友情价,美帝至少再贵一倍,还得看你卫星是不是皿煮。
&&&&&&&&这不光是赚钱,也确实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另外么,呵呵……2008年土共给委内瑞拉发了一颗通信卫星“委星一号”,迄今为止,超过800万委内瑞拉人在使用各项服务,安装了超过9000多个“委星一号”地面站,用于教育、医疗、安全、国防(国防也用)等领域,这地面站都建好了,往后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也别麻烦别人了吧?别人家设备不通用啊!重建要花钱的啦!咱土共可是有全套服务的啦!价格保证优惠啦!数据安全您放心啦!就是摆在眼前土共也会闭眼睛的啦!
&&&&&&&&张来火箭全家福。总体来说,土共不算顶级,但也算合格的大流氓了,而且势头很猛,坐三望一。
&&&&&&&&火箭的活干完了,就该轮到卫星干活了。卫星主要干三个活:侦查、通信、导航,其他作用都是小众。卫星不但要忍受路途奔波之苦,到了太空更艰苦:太阳一照就高温,真空散热没对流,太阳不照就巨冷,辐射还要伤害电路……这么说太枯燥,咱换个通俗的说法,日本的航天技术算不错的,就说说2016年日本无缘无故解体的卫星。
&&&&&&&&这卫星叫“瞳”,装了好多牛逼轰轰的仪器,媒体各种吹,具体就不说了,反正已经毁了。卫星在太空中靠特定的星星的位置来确定自己坐标,这在沙漠中看北极星判断方向是一个道理,这个仪器叫“星敏感器”,蛮成熟的技术。
&&&&&&&&正常情况下,星敏感器和陀螺仪一起控制卫星的姿态,星敏感器定期修正一下陀螺仪误差。奈何地球出了问题,南大西洋区域对外辐射强烈了少许,结果把星敏感器弄懵了一阵,等缓过劲来,发现数据和陀螺仪对不上了。实际上,此时的陀螺仪因较长时间未修正,已经是一个错误的数据。但系统设计的预案是,当星敏感器和陀螺仪偏差过大,以陀螺仪数据为准。所以,按照陀螺仪的数据,好端端的卫星以为自己在旋转。
&&&&&&&&为了节约燃料,微量调姿一般用飞轮,接着卫星就启动反方向飞轮,抵消旋转。这下卫星就真的开始旋转了,而且飞轮很快达到了饱和。系统发现数据还是不正常,于是就启动了第三道程序,用推进器进行喷气调姿。
&&&&&&&&悲剧的是,编程的哥们以为永远用不到第三道防火墙,就没仔细检查代码,把方向搞反了,然后卫星的调姿系统朝反方向再度加速卫星的旋转,卫星转的越快,系统以为调姿失败越着急,喷气也就越快,最后这么一个大陀螺就在天上越转越快,直到卫星承受不住离心力解体为止。
&&&&&&&&申明一下哈,这不是嘲笑别人,土共早期的通信卫星也因为辐射出过问题,主要是为了说明太空环境诡异多端。
&&&&&&&&其实土共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也充满了诡异,只知道上天唱了首歌,估计也是“开挂”的产物,所以基本功不扎实,比其他四家的第一颗卫星全加在一起都重。不过入轨很精确,轨道也很高,这说明土共的火箭确实出息了!以至于到了今天,“东方红一号”还在天上飞,我们用肉眼还可以看见,这家伙带一堆反光材料做成了裙子,目的就是为了让全国人民看得见,条件适当的话,亮度和二等星相似。
&&&&&&&&土共发射数量最多的卫星就是返回式卫星,早期的返回式卫星基本都是侦查卫星,什么农作物调查卫星,海洋观测卫星,灾害预防卫星……侦查卫星带着胶卷,一般上去几天就回来了,所以成本非常高,后来CCD技术上来了才不用回来。拍照片的卫星通常高度也就200公里、300公里的样子,其实这个高度还是有很多的空气分子,卫星撞上去会减速,需要不断调姿,燃料消耗快,所以军事侦查卫星的寿命都偏短。听老师说,即便到21世纪初,土共同时在飞的侦查卫星最多只有2颗。
&&&&&&&&顺便说一下,返回式卫星无法在太空里突然减速或转向,只能是一圈一圈慢慢回到地面的,而洲际导弹走的是抛物线弹道,一上天,立马就一头栽下来,所以能发射卫星不代表洲际导弹可以到处打。
&&&&&&&&当然,现在已经有很多民用卫星,比如国土资源局天天拿卫星看违规用地的情况,违规占用耕地山林建房子,一旦被卫星拍到违章建筑超过5亩,一律先抓起来再调查。
&&&&&&&&这几年更是夸张,卫星种类繁多,技术井喷快地连科普都来不及!最近天天发自拍照,一会照到航母了,一会又照到潜艇了,过几天又能给飞机拍视频了!  
  卫星分辨率0.5米,差不多意思就是0.5米的东西在照片上能形成一个像素点,而不是说能看清0.5米的东西。那些说什么美国卫星能看清伊拉克人有没有刮胡子纯属扯蛋。美国号称0.1米,有点怀疑,反正肯定比土共牛。土共公开的是0.7米,但看照片还是有点保守的。
  从太空拍照看着比较神奇,功能其实很有限。我一直认为媒体夸大了照相侦察卫星的功能,可见光有理论瓶颈,分辨率和稳定性不可能无限提高,而且受影响因素很多,云层、下雨、甚至空气中水分含量等等。
  实战中用红外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更靠谱一些,可以穿透云层甚至建筑物侦查。合成孔径雷达+红外的照片貌似从没公布过,这才是真功夫,可以看到黑夜密林里隐藏的坦克。依着土共“公开一代、应用一代、研发一代”的德性,你懂的!
&&&&&&&&卫星的事数不完,先到此为止。
&&&&&&&&“两弹一星”不是为了争第几个发射卫星、第几个试爆核弹这些虚名,他们用生命为这个国家的发展争取了时间!我不太会煽情,谨理性地表达一下对那一代人的敬意!
鲁班再世:长五撼天记
原创&&小学僧&
&&&&&&&&基础原理看多了,真觉得人类科技还非常落后!万一天顶星人打过来,人类存亡便在旦夕间!每每想及此处,着实烦恼不已!为了拯救地球,大家快快学习科学知识,努力争做四有新人!
&&&&&&&&渺小的人类,依旧按着300年前的牛顿第三定律,靠向外扔东西产生的反推力获取动力,为了扔的更有力,还得拼了老命压缩空气!但空气含氧量只有两成,直接白费了八成力气,而且压缩比也不高。军用发动机的压气机级数约六七级,总压缩比约25(空气被压缩到1/25),民用的十多级,压缩比撑死也就50。
&&&&&&&&这样算下来,最终的氧气浓度也就15克/升。用这点氧气燃烧扔东西,能产生多大推力呢?大推力航空发动机通常30吨左右,世界记录是通用公司地面测试的56.9吨,这对于火箭来说,连塞牙缝都不够!免费的压缩空气不好用,那就自带呗!氧气压缩到极限就是液氧,密度达到1141克/升,无论够不够塞牙缝,这都是人类科技的极限,不能再多了。
&&&&&&&&火箭做小了就是个二踢脚鞭炮,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我们:量变引起质变。随着登天的东西越来越大,这事慢慢就变得比登天还难了。于是,“火箭航天发动机”就走上了一条与“飞机航空发动机”完全不同的道路。
& 火箭就是“燃料罐+发动机”。关于燃料,从效率上看,液氢/液氧是最佳搭配,但考虑到稳定性等问题,也会采用煤油/液氧、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剧毒)等等。燃料的技术含量不高,大家区别不大,但发动机的套路就复杂了,主要体现在“推力”和“比冲”(可理解为油耗)两个参数上。油耗低不是为了省钱,而是意味着携带燃料少,可以减轻整个系统的负担,得充分理解减重的意义。
&&&&&&&&归根结底,火箭就是用来送货的,所以“用多大的火箭,送多重的货”是最直观的数据。学术点说,用起飞重量、近地轨道运载能力(LEO运载能力)、同步轨道运载能力(GTO运载能力)可以看出发动机推力和比冲的水平。
&&&&&&&&看得出来,美帝依然是人类之光,大毛的家底也没啃完,欧萌和脚盆的工业底子都还在(欧萌差是差在不能专心做事,从来没有统一的声音;脚盆差是差在全系统的整合能力,原本体格就小又遭美帝阉割),阿三是世界宠儿,所有人(除土共)的东西随便买,勉强还是能凑出个模型。总得来说,土共的长征五号只能算中规中矩。
&&&&&&这里有个小疑问,为啥毛子的LEO和大家差不多,但GTO却差这么多?原因很简单,毛子命苦,发射场都太靠北,同步卫星转到赤道上要浪费很多燃料,比如从北纬5.2°的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同步轨道卫星,要比北纬28.2°的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节省15%的燃料。毛子最新的发射场就紧挨着中国建,这不是挑衅,人家真的只是想往南一点而已。
&&&&&&&&当然啦,直接这么对比太粗糙,咱扒一层看看。
&&&&&&&&先提个醒,请注意区分下文中“煤油发动机”和“液氢发动机”。虽然长征五号总推力超过了1000吨,但这推力是靠4个助推器上的8台120吨级YF-100煤油发动机和芯一级的2台50吨级YF-77液氢发动机组成,整整10台发动机!“芯一级”就是长征五号去掉“捆绑式助推器”后的第一级火箭,底下两个红色的圆圈就是两台发动机:
&&&&&&&&对比美帝的德尔塔IV型重型火箭,只需要3台RS-68液氢发动机:
& 这发动机数量可不是争虚名,只要有一台出错,整个发射就毁了。你想想,是3台发动机出故障的概率高,还是10台发动机出故障的概率高?假设每台发动机成功率是99%,3台不出错的概率是97%,10台不出错的概率只有90.4%。再有,1台RS-68的重量才6.6吨,10台发动机得多重?
& 乍这么一看,长五又被人甩了几条街,咱再扒一层。
&&&&&&&&说长五真正让中国迈入航天强国行列一点也不为过,理由是“分级燃烧循环火箭发动机”。这名字太拗口,记不住没关系,咱看原理。
&&&&&&&&火箭的燃料消耗很快,像土星5号这种变态,10秒钟烧掉的燃料可以填满一个游泳池。这种消耗速度,导致燃料在管道内的流量非常大,必然得有驱动力才行。通常的套路是,燃料和氧气靠泵驱动,泵靠涡轮驱动,涡轮靠什么驱动?当然还得靠燃料。所以发动机得分出一些燃料驱动涡轮,于是这些宝贵的燃料就这么浪费了,这种结构叫“燃气发生器循环”,几乎所有人都这么玩。呃,除了大毛。
&&&&&&大毛凭借深厚的数学功底,硬是不走寻常路,坚决不浪费燃料!于是设计出“分级燃烧循环”或叫“高压补燃循环”:燃料先在预燃室烧一次变成气体,驱动涡轮转动后,再进入燃烧室进行补燃,这样可以省好多油!
&&&&&&&&看花眼了吧?解析一下:红线是燃料,绿线是氧气,两个泵都靠涡轮驱动,涡轮靠“预燃室”的燃料驱动,红线从喷嘴绕一圈是为了预热燃料和冷却喷嘴。这两个套路的区别在于蓝线框内的橙线,普通套路把废气直接排放,大毛的套路要再度利用这些气体。
&&&&&&&&这套路的难度在哪里呢?要让涡轮泵的气体进入燃烧室,首先得让预燃室压力大于燃烧室,预燃室压力变大就得要更多燃料,所以又得让氧气泵提高压力,氧气泵提高压力还不得靠涡轮泵提供动力,涡轮动力又来自预燃室,经过这绕口令似的流程,还不能影响了主燃烧室的工作。
&&&&&&&&整个系统极为复杂微妙,一环扣一环,每个操作指令必须精确到百分之一秒,稍有差错就得崩盘。分级燃烧循环当属最难也最先进的火箭发动机套路,原先只有毛子有,这恐怕也是毛子为数不多可以超过美帝的领域了,直到现在美帝依然得买毛子的RD-180发动机,可见当年老毛子功底之深厚!(说句题外话,毛子家底终于啃得差不多了)
&&&&&&&&长征五号四个助推器用的8台YF100煤油发动机正是“分级燃烧循环”,全世界第二家,这应该是中规中矩的长征五号为数不多的闪光点了。火箭发动机不像飞机发动机,这玩意儿是一次性的!可以打包票,若火箭发动机都是重复使用,土共肯定又要扑街。一次性发动机对材料的要求低很多,土共有些妖孽级的表现也就不稀奇了。
&&&&&&&&既然结构有优势,为什么还是不如美帝?这就得说说煤油发动机和液氢发动机的区别了。YF100是煤油机,采用分级燃烧循环后,地面比冲达到了300秒,比一般煤油机高了20-50秒,可以省油百分之好几十。
&&&&&&&&但是,液氢发动机的真空比冲可达到450秒,比煤油机真空比冲高了100秒。反观土共最大推力的液氢发动机,长五芯一级的YF-77,推力50吨,对比美帝的液氢发动机300吨的推力,这差距确实不小。液氢需要零下253度的保存条件,很容易把空气冻成冰块,堵塞管道,土共的低温技术不过关,储氢材料也不理想,YF-77在实验中还出现过事故,所以土共的液氢发动机只能做小推力的,用于二级三级火箭。
&&&&&&&&客观的评价:单纯从发动机看,长五的煤油发动机因为“分级燃烧循环”占了技术优势,省油但推力不大,而液氢发动机仍较落后;从整体火箭看,因为捆绑技术过硬,多绑几个助推器,总推力不俗,已经跨入第一梯队。长五与美、俄、日还是有些差距,基本与欧萌持平,夸一句“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总还是错不了的。
&&&&&&&&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中美在火箭发动机的差距比航空发动机的差距还大,理由是土共仍然达不到美帝60年代的土星5号的零头,于是下结论:中美火箭发动机差距50年以上。
& 说技术不谈细节,和耍流氓有什么区别?
&&&&&&&&咱先看看,土星5号牛在哪?以至于让天下人(除了同时代的大毛)都只有仰望的份,包括如今的美帝。当年科学家掐指一算,定下了土星5号逆天的体重:3038吨。然后,给这个逆天的胖子配上了5台逆天的F-1发动机,每台推力680吨,合计3400吨!
&&&&&&&&了解了F-1的研发过程,你就明白,为啥这货能成为孤独的无敌者。下图是航天之父冯·布劳恩和土星5号非常著名的合影,感受一下土星5号的尺寸。颤抖吧,你们这些小鞭炮!
& &F-1的680吨推力来源于每秒消耗的1789
kg液氧和788
kg煤油,大家拍脑袋想想,有什么办法能在1秒内把这2.5吨燃料烧完?一开始科学家们快把脑袋拍碎了也没找到好办法,燃烧非常不稳定,不但产生剧烈振动,而且火焰乱窜烧毁喷口。经过3年2000多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可靠的喷口分布和隔板结构。有流言说土星5号图纸丢了,实际上图纸完整保存在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而且部分资料已经写入了教科书。下面咱就从NASA官网上抄点资料过来。
&&&&&&&&这个喇叭壁上的细条纹就是燃料管道,用于预热燃料和冷却喷嘴,底部的小圆圈就是燃料喷口,给个特写:
&&&&&&&&放大圆盘:
&&&&&&&&最中间圈1组18个孔,喷注煤油;往外一圈,9组18个孔,喷注液氧;再往外,9组18个孔,喷注煤油,以此类推。
&&&&&&&&最内圈小孔直径为1,往外一圈为1.627,再往外一圈为2.217,再往外一圈为2.739。
&&&&&&&&中间分成四大块的部分,也是煤油与液氧交替,最内圈24个孔,往外一圈40个孔,然后48、56、64等。
再放大看背面,你能把这和高科技联想到一起吗?是不是觉得这太简单了?这也配叫核心技术?没错,找到这些孔的排列和大小就叫“研发”,不信你少开一个孔试试,你把孔径扩大一点试试!这仅仅只是一个燃料喷注设计方案,3年2000次试验!这2000次试验可不是试验灯泡灯丝2000次那么简单,附一个F-1发动机测试实拍视频。
土星5号就是用钱烧出来的!今天我们看到经过2000次试验就成功了,代价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请你回到研发初期,已经尝试1000次试验仍然没有成功,如果你是负责人,你会继续批准这个方案吗?还是换一个思路?
&&&&&&&&每次中国拿了第一,总有人嘲讽:“不过是拿钱烧的,美帝要是烧钱也第一”。这话其实没错,科研=时间+钱+人,所以当有人嘲笑土共连土星5号都比不过时,也可以冷冷回一句:“不过是拿钱烧的,中国要是烧钱也第一。”研发和搬砖没什么区别,有时搬的少,有时搬的多,总之都得搬砖,而启动科研的前提就是需求,要么是商业需求,要么是军事需求,要么是政治需求。
那个特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土星5号显然是超前消费,大家回归理性后,都不愿再买单了,就好像现在没人会再建一个长城,但你不能说现代人砌墙技术不如古人吧?
&&&&&&&&既然说到了土星5号,一定又会牵扯到登月造假的问题,为了避免口水仗,咱不去追究美帝到底登月没,就算一算以当时的科技水平,能否实现登月。
&&&&&&&&姑且把登月的技术分成2类,一类是可以“蒙”的,比如当年计算机水平不够,但宇航员可以通过大神级操作搞定;一类是不可以“蒙”的,比如火箭重3000吨,发动机推力只有100吨,那宇航员只能化成神仙才飞的起来。其中不能“蒙”的关键是,土星5号近地轨道118吨,是否足够月球打个来回。
&&&&&&&&先纠正个概念,登月不是火箭推着飞船送到月球的,飞船更像是被“扔”到月球。火箭把飞船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此时飞船仍在地球边缘,距离地球只几千公里远,然后依靠惯性在无动力状态下飘到月球附近,再启动发动机减速至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实现绕月飞行。下面就按照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公式
ΔV = g*Isp*ln(M0/M1),粗略且不负责任的估一估:
&&&&&&&&先从地面到近地轨道:一级二级火箭抛离后,三级火箭点火165秒,加速到7.75km/s,这算第一宇宙速度,可实现无动力绕地球飞行,喘口气。然后瞄准角度,第二次点火335秒,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11.2km/s,一口气扔到月球。
&&&&&&&&土星5号到近地轨道118吨,包含:阿波罗11号45吨,第三级火箭干重10吨,比冲421s,三级火箭剩余燃料63吨。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根据m0/m1=
exp(()/421/9.8)=2.308,理论需要燃料66.8吨,数据比较吻合。
&&&&&&&&抛离三级火箭剩45吨,这就是阿波罗11号。
&&&&&&&&这45吨分为:指令舱(绕着月球转,不登月)5.5吨;服务舱(相当于指令舱的火箭,靠它飞回地球)24.5吨,含18.5吨燃料;登月舱15吨。登月舱又分两部分,下降级(后来扔月球上不带回来的部分)10.3吨,含8.2吨燃料;上升级(返回太空的部分)质量4.7吨,含燃料2.3吨。
&&阿波罗被扔到月球附近,根据势能公式GMm/r=
1/2m*v*v得速度值,需减速至1.7km/s绕月,根据火箭公式(比冲按311s计)理论消耗燃料11吨,服务舱实际携带18.4吨,理论上可行。
&&&&&&&&登月舱15吨,从1.7km/s减速登月,理论消耗燃料6.3吨,实际携带8.2吨,加上避障操作,理论上可行。
&&&&&&&&上升级4.7吨返回太空对接服务舱,理论消耗燃料2吨,实际携带2.3吨,理论上可行。
&&&&&&&&此时,还剩下服务舱13.5吨,含7.4吨燃料,指令舱5.5吨,合计19吨,加速到月球第二宇宙速度2.4km/s“扔回”地球,理论消耗燃料3.9吨,实际剩余7.4吨,理论上可行。
&&&&&&&&单纯从燃料的角度看,土星5号的运载能力是可以完成登月的。阿波罗回到地球时速度大约11km/s,争议最大的问题来了,如何减速?如果直接“砸”进大气层,先不说材料耐高温的问题,人肯定先抗不住。那必然是打水漂减速了,有可能吗?当然有可能!这属于一开始提到的可以“蒙”的技术,大神级的操作是可以搞定的,而当时落点距回收船24km,这水平还是在接受范围内,毕竟你不能用普通人去衡量这些大神级宇航员。
&&&&&&&&&其实阿波罗返回大气层,严格来说谈不上打水漂,就是对准一个很小的角度,先利用外层稀薄的空气减速,这时摩擦温度也不高,速度只要降到第一宇宙速度就不必担心飞离地球,慢慢绕下来就行。这个角度据说误差只有2.5度,以当时的科技水平,要对准这2.5度的角度,虽然很有难度,但也不是做不到。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过一本《阿波罗是如何飞到月球的》的科普读物,解释的比较详细。比如,对电视直播的解释是,这不是真正的电视直播,而是一张张的幻灯片,在月球用相机拍出一幅幅连贯照片,发到地球,然后再连成一个镜头,所以直播的镜头卡顿非常严重。这大概只需要40k的通道,以当时的技术是可以做到的。后来我们看到的连贯视频,是带回地球播放的。
& 单纯从技术上分析,以当时的科技水平要完成登月,是可以自圆其说的,哪怕有些造假的照片或月岩,也不足以全面否定登月。只能说,连着几次都这么成功,所有环节都能“蒙”对,让人有些不可思议而已,好比有人去赌场连押十把,全赢了,总不能说一定不可能吧。
&&&&&&&&很多时候太空技术不是“能不能”,而是“稳不稳”,如果今天土共不管死活就是要登月,技术上能不能做到?以阿波罗为模版,拿纸笔算一算。发动机技术几十年没有跨越式进步,但飞船控制系统和生命保障系统是有长足发展的,我们把这部分重量减20%。
&&&&&&&&阿波罗登月舱上升级总重4670kg燃料2353kg,折算到现在只需3700kg,同理,下降级12吨。再同理,算上指令舱和服务舱,干重9.3吨,扔回地球需燃料2.4吨。再往回计算,进入月球轨道减速消耗的燃料大约7.7吨。最终答案,只要把31.4吨的东西送到月球轨道,即可实现载人登月。
&&&&&&&&长征五号助推器YF-100比冲300s,芯一级YF-77比冲430s真空推力70吨,二级YF-75D比冲442s真空推力9吨;土星5号第一级火箭F1发动机比冲263s,二级和三级火箭都是J2发动机,比冲421s推力约100吨。考虑到与阿波罗相似的加速度,可选择芯一级YF-77作为把飞船扔到月球的最后一棒。
& 接着算,在近地轨道把31.4吨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火箭公式m0/m1=
exp(()/442/9.8)=2.218,YF-77加燃料罐干重按10吨算,需要(31.4+(X+10))/(31.4+10)=2.218,x=50吨燃料。即,需要把10+50+31.4=90吨的载重送入近地轨道。
&&&&&&&&太空条件虽然苛刻,但也有好处,那就是没有空气,再丑的姿势也能飞。长五可以分4次送货90吨,土共太空行走经验弱了点,但空间对接还算成熟,假设让宇航员出舱“蒙”一下,把90吨的家伙在近地轨道组装,登月了。
&&&&&&&&然后呢?“月球自古以来就是无可争议的领土”?
国家不是过家家,得知道费那么大劲到月球做什么?看玉兔的工具: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X射线谱仪。前三个都很熟悉了,X谱仪就是用X光轰击样品,看出射电子判断元素成份。也就是说,给月亮拍拍照片、测测温度、做做B超、看看组分,还是非常浅层的研究。美帝还放过地震仪,反正都是小设备。
如果把人送上去能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答:不会。现在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直接用火箭发个快递就行,除非建立长期的月球基地,不然很难开展深入研究。这里可以引出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当前阶段(注意这个限定词),人类消耗大量资源,进行载人登月是否合理?
&&&&&&&&先别喷,容我再举个例子:某小学生每天花3小时研究二元二次方程,可以鼓励;某小学生每天花3小时研究量子力学,不值得鼓励,因为他要学习更重要的东西,比如解方程。
&&&&&&&&美帝为什么不再组织登月了?国家花钱有一系列程序,显然美帝有很多人认为“解方程”比“量子力学”重要,登月属于“冲动消费”,不愿再买单,如今家当中落,更别提了。和平年代,产业化(赚钱)是科研发展的关键,而世界绝大多数的航天器重量都在20吨以下,所以“土星5号”这种变态级的大火箭就没了市场需求。
&&&&&&&&从科学的角度讲,登月的重要性其实不如空间站。空间站除了发动机之外,几乎包含了登月的所有技术,甚至可以为建立月球基地积累经验。土共现在玩法很明显,不着急登月,要把空间站先玩溜了。如果“空间站在太空的稳定性”和“军舰在大洋的稳定性”一样,你们说说,会发生什么?我赌5毛,绝壁就是太空战舰!当年毛子在空间站装备过一门23mm机炮,实施过一次试射,如果毛子沿着这个思路做下来,比美帝玩登月有意思多了,可惜被忽悠残了。
  回头看,近千吨的大胖子,送到同步轨道瘦的只剩下10吨,土共预研中的长征九号也是3000吨的怪胎,照这个思路,就是3万吨的火箭,也送不了多少东西到外星球。化学燃料发动机的瓶颈太明显!
& 值得一提的是,离子发动机虽然功率小,但大家都开始用上了。土共在电磁这块不算菜鸟,貌似又想弯道超车了,实践9号A星携带的单台离子电推进器比冲达到了3000秒,寿命超过10000小时,虽不是最牛,至少不用天天看美帝的尾灯了。
&&&&&&人类科技为啥这么落后?啥时候是个头?这得问基础物理,可以说,现代科技仍然在消化一百年前的量子力学。一听量子力学,文科生要崩溃了,“力学”都摸不着门,何况“量子力学”!别急,只要你识得中文字,保证你识得量子力学。下回咱就来看看,人类科技树的树根到底有多深,且听下回分解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班七号福禄兄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