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别人说买百年野山参去哪卖就去参仙源。

参仙源虚增利润涉财务造假 农发基金估值50亿入股踩雷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本报记者 常亮 上海报道
  来自的一纸行政处罚预先告知书,让身处东北的农业种植企业参仙源(831399),成为新三板首个公开的财务造假案例。
  事实上,证监会对参仙源的调查长达近一年之久,而查处结果,与沪深A股市场曾经爆出的农业种植股财务造假案颇为相似。
  前述告知书指出,2013年,参仙源将外购野山参作为自挖野山参销售,少计成本5538.22万元,导致虚增利润5538.22万元;同时,因参仙源2013年将野山参销售给关联方辽宁参仙源酒业有限公司,认定关联交易虚增收入7372.93万元,导致虚增利润7372.93万元。
  巨幅虚增利润
  “这是非常典型的财务造假,即通过关联交易虚增利润。而由于农业种植类企业难以尽调,种种其他造假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上海证券一位投行部人士表示。
  参仙源的主要业务为野山参种植及销售,以及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该公司曾提示,野山参种植行业为特殊的行业。根据《GB/T18765——2008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的规定,人工播种于深山密林,生长十五年以上的人参称为野山参。
  公开转让说明书提示,目前公司拥有林地约8万亩,其中野山参种植面积约为3.6万亩。
  “主办券商现场抽查了野山参的种植区域进行查看,但是由于野山参种植面积广泛,主办券商无法进行全部查看。同时,由于野山参在地下生长,主办券商也无法核实野山参的存活率以及数量。”时任主办券商在公开转让说明书中提示。
  “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东北这种人参种植企业、野菜种植企业、梅花鹿养殖企业,动辄占据几十座山头,无法盘点,而且估值普遍虚高。对于这种农业企业,我的选择是坚决不做,如果是农业加工企业还可以考虑。”华融证券一位挂牌业务人士表示,“其实这些企业挂牌三板也很难融资,但认为挂牌后品牌效应可期。”
  事实上,参仙源的财务造假手段并不高明。
  近几年参仙源酒业长期雄踞参仙源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比例均在70%以上,而参仙源酒业又是参仙源的关联方。
  数据显示,参仙源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7545.77万元,净利润亏损2248.27万元;2013年,参仙源的营收为1.98亿元和净利润为1.11亿元。其中,参仙源2013年对参仙源酒业的销售额为1.42亿元,依靠向关联方大笔的销售,2013年参仙源收入实现翻番,不仅扭亏为盈,而且利润大幅增长。
  将外购野山参作为自挖野山参销售,并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留在挂牌公司,成为粉饰报表的主要手段。行政处罚调查结果主要针对2013年的数据,而后续年份的数据亦暗示新的故事。
  事实上,去年以来,参仙源主办券商和会计师事务所都已发生变更。
  挂牌项目雷区
  参仙源于2014年12月挂牌,挂牌以来,参仙源先后三次发布发行股票的方案。
  “我们在2014年年底就接到过参仙源的融资需求,给到做市商的成本是51元/股,但当时考虑到行业特殊,没有参与。彼时主办券商还是国金证券,这个项目当时也没有通过直投部门的投委会,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项目最后主办券商还是变更为国泰君安,听说这个项目在国泰君安内部也颇有争议。”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务人士透露,“后来了解到该公司财务数据的巨幅改善,更让我们敬而远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上述事项询问国泰君安,截至发稿未获证实。
  “对于农业种植类项目,没有上规模的一般现金交易太多,风险非常大,基本上没有券商愿意接受这样的项目。如果考察农业加工类还可以考虑,但农业类项目普遍回报率较差,做这样的项目显性隐性成本都很高。”该人士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参仙源的股东中,战略投资方“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下称“农发基金”)动作频频,引人注目。
  根据2013年吉林华信资产价格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参仙源经评估总价值为53.95亿元。根据参仙源与农发基金签署的《关于辽宁碧水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的补充协议》中3.1相关净资产的承诺条款“目标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目标公司拥有净资产不低于50亿元”。
  日,农发基金以50亿元的估值对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根据《增资补充协议》中第6.1.8条款的约定,参仙源与农发基金签署了《林权抵押协议》。
  此后于2014年8月,参仙源与农发基金签署了相关协议,解除对上述林权证的抵押,并取消了和农发基金之间的对赌,由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来承担此前约定参仙源公司的责任。而后,农发基金以3.5亿元受让了实际控制人于成波控股的碧水投资所持部分参仙源股份,受让价格为119.8元/股,最终对参仙源持股416.15万股,比例达到9.97%,并在股改后保持比例不变。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存续期15年,首期规模40亿元,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由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各出资10亿元设立。
  截至2015年末,农发基金持有参仙源997.11万股,持股比例为9.97%,仅次于参仙源的控股股东,前十大股东中再无外部机构股东。(编辑 简俊东 郑世凤)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和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即使按照较低的标准,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也仅有30%左右。而在1980年代的社会调查中,在美国就有66.7%的居民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在瑞典这一比例是75%。
大家并没足够重视英国离开欧盟在地缘政治方面所带来的后果。欧盟是每个成员国政府在各个层面相互沟通的平台。这样一个关系网到底有多重要无需赘言。
农民是想让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的。但是,由于对流转收益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土地归属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是否被改变的担忧,以及对经营大户甚至地方政府的不信任,让他们会对土地流转产生思想上本能的抵触。
建议食药监总局尽快组织复原乳监测,加大全国各地复原乳的检查力度。各大企业也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该标注的一定要标注,否则就是欺骗消费者,最终也会被消费者唾弃。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 参仙源抢滩个人化市场
 来源:中国日报网 
  引言:
  2013年的年关“黄金时段”不再,一路疾驰的高端消费在“禁酒令”、“调查”、“整治公款浪费”接踵而来之时,遭遇当头棒喝,就连价格一贯坚挺的茅台也变相推出“买减”活动。
  然而,即便是价格飞降,也依然无法挽救高端白酒销量下滑的命运,高端白酒行业即将迎来大幅度的“洗牌”,并可能引发包括中低端白酒在内的整体行业变化。据报道,一些二三线烟酒品牌,如今成了经销商们的主要利润点。
  此时,中高端白酒以及诸多个性化产品赢来了发展机遇。一向低调的参仙源酒业携国参酒以个人化方式开启着中国高端酒业复兴之道。面对行业“洗牌”,参仙源是否能以“稀营缺销”的厂家与经销商共同发展的模式,成为国内众多高端酒类经销商渡过这几年调整期的救命稻草?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参仙源模式率先抢滩个人化市场是否能在行业洗牌中获得新生?
  1) 在高端酒价格下降,市场占有率减少的同时,茅台成龙酒、五粮液酒中八仙,以及参仙源国参酒给中高端酒业吹来了一股暖风。与参仙源不同的是,茅台、五粮液在发展传统酒类的同时,更是转变发展思路,逐步调整企业发展步伐。请问邓总,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和强势的企业竞争,参仙源准备如何打响这场硬仗?
  中国已经步入全面老龄化社会,之前白酒主流消费群体已经进入老龄化进程,对于这一主流消费群体而言,其对白酒的消费需求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保健养生需求更为强烈,加之社会大众对于保健养生认知的逐步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几年,保健养生酒市场将会迅速扩大。
  比如我们参仙源酒业,野山参具有抗癌抗肿瘤的功效,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野山参的稀缺与独特,其生长速度非常缓慢,每年只增1g,更是显示了产品的独特之处。目前我们拥有全国野山参60%左右的储量这一核心资源优势。我们的产品特色也非常明显,每一瓶国参酒中均有一支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野山参,区别于目前市场上所有保健养生类酒,而且价格仅是药店干货野山参的一半左右,真正做到了货真价实。
  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野山参一直就是以奢侈品的定位存在的。只是市场从未有人为地以品牌的形式去给它定位。野山参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居于高端地位,基于此,我们参仙源承担起野山参奢侈品品牌的塑造责任,让野山参回归其本来应当拥有的地位与价值。
  对于我们拥有全国野山参60%左右的储量这一核心资源优势,我们规划了三个重点来强化和提升:一是限量供应,每一个县级市场每年300瓶(300支野山参)限量供应,这一政策将会一直坚持下去;二是推动“藏参于民”,野山参的稀缺性特征为喜欢藏酒的消费者,提供了价值投资的真正保障,由于野山参存活率不高,成长年限越长越珍贵,我们的野山参都在30年左右,相比于普通白酒的价格虚高,参仙源国参酒的价格是严重偏低的。
  野山参作为路人皆知的奢侈品,其投资收藏价值将迅速被市场接受并快速反应在价格变化上,我们也将会在未来时间里让市场供需来决定价格走势,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因为野山参的稀缺性导致价格快速上涨是必然的;三是继续扩大储量,我们规划在未来五年,把野山参储量提高到80%左右,使我们的核心资源更加强大。
  我们规划用五年左右时间来让参仙源这个超高端养生酒品牌站稳脚根,再用五年左右时间来丰富其奢侈品的个性,把参仙源打造成野山参的代名词,就象现在的果冻就是喜之郎、可乐就是可口和百事一样,我们规划未来人们想到野山参就自然想到参仙源。
  2) 据您介绍,参仙源酒业将珍罕的自然精华酿造为酒中的奢侈精酿,而且只能对每个县域年限供300瓶。精酿、稀缺、神秘……极具奢侈品基因。这是否意味着参仙源酒业将开启中华奢侈品复兴之道的理念不谋而合。请问邓总,参仙源将如何为中国的奢侈品之路摇旗呐喊?
  高端白酒在2012年确实遇到了比较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很可能会引发包括中低端白酒在内的整体行业变化。
  我觉得,经过阵痛之后,酒厂特别是高端酒企确实需要静下心来思考高价酒的真正价值了,是时候剥离虚拟价格了,是时候让确有其价的产品突显其高价基因了,包括消费者也需要认真审视高价酒的真正支撑它高价值的源头了。
  在酒类奢侈品口号听喊了多年以后的今天,真正找到市场所接受的而非企业单方认为的奢侈品基因,才是高端酒类市场发展的良性道路。未来消费者的选择权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品牌力将会有所下降,多年以来一味强调名牌、大牌和强势品牌的发展模式将开始转变,产品特色将逐渐成为新的竞争力要素。
  3) 您对白酒行业目前的调整期如何看待?调整期的特征、趋势又是什么?
  我认为这个调整期,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回归”。白酒产业正在回归它本来的市场化发展本位。高档白酒正在回归它应有的质量、回归它市场化的正常价格、回归它正常的消费、回归它市场化的销售、回归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市场化关系、回归产业的市场化发展道路。相对其他行业如IT电子业的发展,酒类的“回归”来得太迟了、也太剧烈了。一个行业开始转入真正的市场化发展,这是一件大好事,是行业发展的真正春天的到来。
  调整期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市场化程度快速提高”。
  目前的高端白酒,更多集中在国企和刚刚转制没几年的民企中,市场化速度比较慢,也是情理之中。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在以IT电子业为典型代表的市场化专业化程度高度发达的今天,白酒行业的市场化发展显得太慢了。
  从产品的研发、到质量的控制、到销售模式的构建、再到消费者意见的反馈与产品的优化提升,等等,均存在过多的计划经济色彩,可以说大部分酒厂都是以企业领导人的思想决定产品的方方面面:以企业领导拍脑门决定产品的研发、以内部简单会议确定来年甚至未来三年的销售规划等等,严重脱离消费者导向的生产销售型企业发展模式,与现代企业发展下的市场经济来说,是迟早要被淘汰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调整期的特征,将是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全方面的。具体的说,是从企业领导人到企业决策层再到企业执行层,都需要从思想认识、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真正按照市场化的操作规律来发展企业,来提高白酒行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
  4) 现今的调整期是整顿也是机遇,参仙源将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作为个人化发展的代表之一,在您看来个性化品牌在行业调整期将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调整期对于某些企业来说可能是阵痛,但是对于参仙源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说得具体一些就是:从去年开始一直将延续到未来几年的超高端白酒流通受阻所让开的道路,正是参仙源国参酒的最好通道。
  换在五年前,参仙源国参酒要想挤进经销商和消费者是很难的,今天的格局,是给了参仙源发展的天赐良机。一个低调的品牌、一个人人皆知的超高端产品、一个被拱手让出来的庞大市场、一套“稀营缺销”的厂家与经销商共同发展的模式,我们相信,参仙源是国内所有高端资源客户渡过调整期的这几年的“救星”。因为,我们深知,经销商苦心经营所打拼出来的高端消费资源,需要参仙源这样的品牌和产品来承接;高端消费者面对敏感的品牌与产品,更需要参仙源这个低调品牌和实实在在的产品来满足饮用需要。
  个性化品牌,更多是集中在超高端产品,咱们参仙源国参酒亦是如此。在酒业发展的调整期,我们更多是传承原有的超高端产品的个性基因,传承超高端产品的品质,传承超高端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虽然个性化产品和品牌的发展,无法代表行业的主要特征,只是酒类行业发展的必要补充。因为,真正庞大的消费群体还是普通大众。但是,我们通过分析酒类行业多年的发展,可以发现,只有真正个性化的且能真正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产品,才是推动酒类行业发展的原动力。个性化产品和品牌发展,将会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将会成为促进企业调整思想与行动的试验区。
  或许我们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五花八门的满足各类消费者需求的酒类产品会层出不穷,这也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特征,一旦大家发现了要把消费者摆在第一位时,所有酒类企业、所有思想、所有行动都会快速转变,这个趋势将会大大加快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所以,由此来说,个人化品牌和产品,将成为加快调整进程的重要推手。
  5) 2012白酒行业风波不断,高端白酒价格近年来首次出现了松动,在您看来,未来中高端白酒品牌将如何定位?其价格将呈现什么走势?
  现在的市场情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一是高端市场出现拐点,低端市场开始发力,中端市场稳步发展。高端市场经过前几年快速增长,受到去年以来的一系列事件影响,开始走向分化,整体销量下降,销售模式开始寻求创新。低端市场受到前几年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带动而显现出强大的爆发力,随着未来几年国家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很可能出现低端酒市场更大的增长。中端市场,因为受到高端市场挤压和退位双重变化,有些企业或产品可能承接高端产品退让出来的市场而出现更好的发展,而有些企业或产品因为受到高端产品的降价和市场抢夺而受到挤压,一些本来是追赶对象的突然变成同一水平线的竞争对象。所以,整体和局部市场情况,可以说都会出现较大变化。
  因此,酒业企业要找准自己的精准定位,大而全的模式将受到更严峻的挑战,依靠大牌甚至是傍大牌将不再是品牌的最大优势,被业内和业外垢病已久的白酒价格虚高问题将在市场之手的推动下逐步得到解决。
  高中低档酒的市场将被进一步细分,品牌也将随之开始细分。所有品牌应对竞争的法宝将逐步转向产品特色化,根据消费群体特点研发出来的切合这个群体需求的产品将由此构建起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政务采购市场开始蛋糕缩小之际,商务市场将被快速打开,而商务市场的价格因为不受到政务环境的影响,将可能被某些小众型品种拔得更高。所以,两三年以后,酒类价格将会更加市场化,名牌、大牌甚至是傍大牌的高价将逐渐弱化,价格决定权将更多体现在消费群体和产品特点等方面。高端酒类的价格将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走势,一些敏感品牌和品种,将在价格上趋于稳定,一些新兴的贴近商务市场需求的新品种的价格走势将有可能直线式上升。[责任编辑:陈湛]
光明网版权所有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参仙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