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为什么年年闹饥荒?朝鲜苦难行军军?

152被浏览21759分享邀请回答3033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7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朝鲜1979年已达到准发达国家水平,后来为何衰落了?最透彻的分析!
我的图书馆
朝鲜1979年已达到准发达国家水平,后来为何衰落了?最透彻的分析!
朝鲜也曾有过美好的日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粮食、能源自给自足,农业机械化,工业门类齐全,70年代末朝鲜的人均发电量就大致与中国2004年的状况相当。一般的观点认为,朝鲜在1979年时的经济已经达到准发达国家水平,比那时的韩国要强,更是强于当时的中国。两极格局解体,朝鲜经济固有缺陷暴露并无限放大,大国支持力度空前降低,朝鲜经济陷入天灾人祸的死循环。为了获取维持政权的物资,朝鲜走上了核讹诈之路,朋友、同胞、敌人都不能幸免。金正恩2013年处死改革派张成泽,中止朝鲜的改革开放,就注定了朝鲜将在核讹诈上走得更远,一条路走到黑。本文原载于日铁血网 & 铁血军事 & 铁血国际论坛 & 环球风云论坛,作者jnd0827,原题《揭秘朝鲜经济困局的根源》。本文只代表作者意见,不代表本号观点。经济上的缺陷注定了朝鲜将在核讹诈之路上越走越远一、引子最近朝鲜把原来的二号人物张成泽清洗掉了,这个朝鲜当今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姑父、金正日安排的托孤老臣,被界定为***,朝鲜官方称他为“千古逆贼、不如狗的人间渣滓”,并迅速地将他处决了。在中国人看来,这是朝鲜内政,只要不影响中朝关系,就不宜多操心。于是某论坛高产写手就发了一贴为朝鲜的举动叫好的文章,对此我是极不赞成的。此外,一些坚决挺朝的先生们最近也非常活跃,再次高调为朝鲜拥核唱赞歌,为朝鲜的经济困局找理由辩解,说什么中国在国际上处事软弱、办事糊涂,给朝鲜的无偿援助实在太少了云云。一些挺朝的先生们迫不及待地把“汉奸、美狗”的帽子一顶一顶地送给那些对朝鲜现行做法有异议的网友,说实话对这种做法我比较反感,我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吧。朝鲜清洗掉张成泽,初看对中国的影响不大,因为朝方表示这不影响中朝之间的合作,朝鲜希望将以往的合作继续下去。然而事情果真如此简单吗?从金正恩在逮捕张成泽后大会上的讲话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朝鲜当局已经基本否定了中国式改革开放的路子,他们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一些副作用(比如***、住房改革的一些弊端),把改革开放视为洪水猛兽,并称“改革开放是帝国主义宰杀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阴谋”,说张成泽被外国媒体吹捧为“改革开放设计师”,妄图在朝鲜复辟资本主义。这样的表态说明:在发展经济的道路选择方面,朝鲜坚决不同意中国的主张和做法,并且公开表现出不满。我个人认为:这是朝鲜在经济改革方面的巨大挫折,朝鲜走***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可能性几乎降低到零。这或许让吹捧过金三受过西式教育、年轻奔放、乐于改革的某些网友失望了吧?朝鲜目前在国际上处于比较孤立的地位,它现在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于两点:一是经济长期低迷,粮食和能源极度短缺;二是由于执意拥核导致自己在国际上空前孤立,受到比以往更严厉的制裁。这两个问题,我认为第一点才是基础和根本。朝鲜当局在1991年至今的二十多年中没有找到把经济搞上来的好办法,对于发展经济束手无策;而第二点即拥核问题,与其说是朝鲜在为自己的安全考虑,倒不如说是为寻求经济援助和政治谈判增加筹码。二、朝鲜经济的好时光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朝鲜的经济还是相当不错的。在70年代,朝鲜的年粮食产量就达到700万吨,而八十年代粮食年产量曾突破800万吨,1984年产量甚至达到过1000万吨。那个时候的朝鲜,不仅能让国民过得舒服,还有余粮出口。所以我也相信,那时候的朝鲜国民绝大多数是从心底里爱戴他们的金太阳的。那个时代的朝鲜也根本不存在电力短缺的问题。在苏联的大力帮助下,朝鲜建起了不少火力发电站和水力发电站。朝鲜是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盛产无烟煤,所以火力发电在电力供应中所占的比例比较高,达到近60%,;朝鲜山地多且水力资源丰富,具备梯级电站建设的很多有利条件,水力发电在总电力供应中占到40%,有资料显示,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朝鲜的人均发电量的水平就大致与中国2004年的状况相当,可谓相当先进。不可否认,对于朝鲜的经济建设,毛子当年是下过大力气援助的,所以朝鲜亲苏完全可以理解。中国在那段时间也曾援助过朝鲜,但力度比毛子差多了。一般的观点认为:朝鲜在1979年时的经济已经达到准发达国家的水平了,比那时的韩国要强,更是强于当时的中国。朝鲜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大量使用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是主体思想农业的象征,朝鲜宣称其每100公顷耕地就拥有4台拖拉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另外朝鲜还大量推行梯级灌溉,通过多级水泵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浇灌耕地,其单位面积农田化肥使用量也居于世界前列。朝鲜人民在上世纪70年代经济黄金期的幸福生活在外贸方面,朝鲜积极融入了苏联主导的经互会,虽然它不是正式会员,但享受的待遇与会员国相当。在经互会这个圈子里,朝鲜与苏联及其他会员国的贸易基本上采用卢布计价体系下的易货贸易,享受低于国际价格的“友好价”。毛子在与朝鲜的贸易中也常以记账式贸易的手段给与朝鲜援助,根据俄罗斯提供的数据,多年来朝鲜欠俄罗斯约80亿美元的债务。在以苏联为家长的这个大家庭中,朝鲜虽然无法与西方经济体发生经贸关系,但与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贸易却也做得风生水起,还能长年得到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这样那样的援助,日子过得很滋润。苏联虽然行事极端霸道,大耍大国沙文主义,但它对朝鲜的帮助又是非常大的。所以朝鲜尽管对苏联也有意见,但从内心里是非常留恋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三、苏东剧变对朝鲜经济的巨大打击很多事情,虽然表面看起来很兴盛,但底下却隐藏着巨大的弊端和危机。朝鲜在苏联主导下的经互会里过着滋润的日子,实际上也潜伏着巨大的危机。首先,它国民经济体系中存在关键链条的缺失,这集中体现在与农业和能源有关的产业链上。虽然朝鲜在“主体思想”的指导下力图建设小而全的经济体系,实现关键时刻不靠外人的奋斗目标,但在大建钢铁厂、机床厂、化纤厂等企业的同时,忽略了自己在化肥、农药、农机配件方面的建设。朝鲜大型机械化农业一来能耗很高,对电力、燃油的需求量大,二来农业机械的保养维护需要投入不少人力物力,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和辅助设施、对零配件的需求量也很大,而燃油、零配件恰恰是朝鲜的短板,自己的产业链中是空白,基本上依靠进口。在化肥方面,朝鲜只有自产氮肥的能力,钾肥和磷肥则完全需要进口。这种关键链条的缺失实际上使朝鲜的机械化农业相当脆弱,很容易在受到外部因素冲击时受到重创,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朝鲜的产业布局深受苏联的影响,过分强调重工业,轻工业和服务业比重过轻而且功能不全。要知道朝鲜的军工产业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虽然谈不上先进,但造出的仿苏制武器在第三世界国家还有不错的销路。不知朝鲜人在最初的经济规划中是否考虑到自己布局的缺陷?我个人认为:有些产业是因为力不从心或条件不具备而没有建设,而另一些则是疏忽了。不管怎么说,朝鲜的产业结构的确存在不合理的问题,自身的生产能耗又偏高,在苏东剧变之前没能来得及解决这些问题,后来再想解决就来不及了。自从苏联的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朝鲜的噩梦开始了。1990年戈尔巴乔夫和韩国总统卢泰愚在美国旧金山会晤,次年两国建交,此事对朝鲜的打击非常之大。1991年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一个令西方望而生畏的红色巨人轰然倒地,而簇拥在苏联旗下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亦作鸟兽散,忙不迭地投入西方阵营。朝鲜的经济靠山就这么突然间垮了。到1992年,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与朝鲜的贸易比之前的苏朝贸易出现大幅下降,两国之间的投资合作也全面中止。而东欧的那些前社会主义国家也放弃了以前的易货贸易方式,要求朝鲜在经贸往来中用美元结算,可是朝鲜多年来并没有积蓄美元,最缺的就是这个。这一系列的变化对于朝鲜来讲无异于晴天霹雳,苏联突然间抛弃了这个曾经的亚洲伙伴,而经互会体系的崩溃使朝鲜欲哭无泪,它也拿不出美元来购买急需的石油、农机、化肥等必需品,国民经济的软肋被直接击中。由于缺少化肥、燃油,朝鲜的机械化大农业缺少了这些必备物资后陷入半瘫痪状态,粮食开始出现大幅度减产。在金日成在世的时候,朝鲜经济衰退迹象已经显现出来,但或许是依靠前些年的底子,或许是一些设备尚能正常运作,还能勉力支撑。但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产品、化肥、载重汽车等已基本断绝,经济恶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从1991年—1998年,朝鲜经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连续衰退。可以说,朝鲜经济在苏东剧变的打击之下,迅速地丧失了造血能力,不当机立断地采取措施补救,那么经济持续困难就无可避免。四、天灾人祸的持续打击我们应该承认,我们的邻居朝鲜在上世纪90年代的运气实在是差了点。在苏联垮台后不久,从1995年到1997年朝鲜连续三年遭遇了特大自然灾害,有特大水灾也有旱灾,粮食继续大幅减产,朝鲜的饥荒就此开始。这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啊。要说中国也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但中国毕竟是大国,遭遇全国性自然灾害是小概率事件,一般也就是局部的严重自然灾害,自身能够调整平衡过去。而朝鲜的总面积才1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一个中等偏小省份的规模,遭遇这样全国性的特大自然灾害是无法调整平衡的。在大灾害中,朝鲜不仅大量农田被毁,粮食大幅歉收,而且很多煤矿被水淹导致无法出煤,进而影响到了火力发电厂生产中断;而大量的水利设施被冲毁不能及时修复,水库大量淤积,严重影响了水力发电站的工作;在大水灾的次年,大旱灾又接踵而至,粮食继续歉收,水力发电站几乎就无法工作了。这个运气实在是背。这些突如其来的剧变对朝鲜领导人的打击实在太大,苏联解体,以及东德领导人昂纳克被迫下台并流亡(据说他和金日成私交很好),尤其是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被人民逮捕并公开枪决,使朝鲜领导人深受刺激,他担忧这样的事儿发生在自己这里,并采取比较极端的手段进行防范,这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理解的。金正日于1992年1月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教训和我党的总路线》的署名文章,文章把苏东剧变的原因总结为“没有把强化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地位和提高主体作用当作主要问题来抓”。朝鲜在这一阶段组织党员和居民强化政治学习,强调别的国家社会主义会失败,但本国在“主体思想”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绝不会失败。1995年1月金正日提出“先军”口号并把它作为基本国策执行,从现在看我仍然能够理解。苏东剧变使得朝鲜深陷危机感之中,这时它看不到俄罗斯或中国能保护它的希望,而海湾战争美国如砍瓜切菜一般收拾伊拉克它可看得真真切切,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除了竭尽全力加强自保别无选择。然而,除了这些客观理由之外,朝鲜在这一特殊历史阶段处理经济问题时仍然犯下了一些错误。虽说人无完人,但我不得不说这和僵化的体制及决策的失误有很大关系。首先,在朝鲜的第三个七年计划()中定下了年产粮食1500万吨的高指标,随着苏联解体,朝鲜经济受到极大冲击,这指标是肯定完不成了。但是朝鲜在当时还坚持不予调整,坚决要求各个部门努力完成。这样的指令无疑使下属们如坐针毡,无奈之下只好虚报产量蒙骗上级。1994年夏天,金太阳就是在巡视中发现夏收很不理想,而报表明显弄虚作假,被气得心脏病发作,急匆匆地走了。其次,在机械化大农业陷入严重困难的情况下,盲目采取了开垦荒坡梯田、围垦海涂造田的行动,企图以扩大耕地面积的办法增加粮食产量,弥补粮食单产减少造成的亏空。这样做的副作用太大,它破坏了朝鲜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水土流失加剧,河流的河道淤塞、河床抬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以后再遇到自然灾害损失更大,甚至可能全体绝收。而对于怎样采取措施应对大农业瘫痪问题、怎样加快修复水毁农田、怎样处理过度施肥造成的土地板结贫瘠问题,几乎没拿出什么措施。卫星拍摄的东亚地区夜景图,朝鲜的确是电力极度缺乏五、美国制裁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制裁对朝鲜经济的影响,是网友们讨论朝鲜经济时绕不开的话题。很多挺朝的先生把朝鲜的经济困难全部归咎于此,我认为这就有失客观了。苏联在上世纪90年代彻底将朝鲜抛弃,使得这么个小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里落了单,应该说苏联才是朝鲜经济困难的始作俑者。至于美国对朝鲜经济制裁与封锁,对朝鲜的经济影响大不大?我认为影响相当大。自1950年美国杜鲁门政府根据《敌国贸易法》启动对朝鲜的制裁开始,迄今已六十多年,期间从未停止过制裁。美国根据《敌国贸易法》对朝鲜的制裁包括冻结朝鲜政府在美资产、美国企业和个人不得向朝鲜投资,不得向朝鲜输出从武器、科技,以及众多“战略性物资”等等。但这项制裁只限制美国企业的行为,所以并不太引人注目。随着朝鲜被美国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被列入“邪恶轴心”,制裁升级。这包括武器禁运,常规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生产设备、原料、零部件等;还包括经济制裁,美国及其西方盟国要冻结朝鲜在本国的金融资产,不允许与朝鲜进行任何贸易往来。这样的经济制裁使朝鲜丧失了与西方主要经济体进行经济交往的机会,其军工产品和大型机电产品的出口几乎停顿。要知道朝鲜的很多大型重工业企业真还指望着靠出口订单开工生产呢,这么一制裁岂不要了它们的命?除了停产休息没别的办法了。所以说美国主导的制裁掐断了朝鲜获取外汇的手段,使得它无法启动自己工业的强项推进经济发展,掐得朝鲜很难受。久而久之,朝鲜的重工业也无法跟上世界产业升级的趋势,设备和技术老化,以往的优势逐渐随风飘散。但是,无论多严厉的制裁,也没有把食品、化肥、药品等关系到人道主义的物资包括在内,所以从理论上讲,朝鲜是可以动用外汇购买食品和药品的。但是朝鲜本来就缺美元,加之多年遭受制裁,哪里来那么多外汇?这看起来像计算机里的死循环,也是挺朝先生们一直坚定地为朝鲜辩护的重要论据。那么怎样破解这个死循环?且看后面的论述。六、苦难行军的结束与俄罗斯的回归时间到了2000年,朝鲜终于艰难地从苦海中探出头来喘了一口气,“苦难行军”基本告一段落,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性增长。粮食生产虽稍有起色,但自产粮食仍无法满足自身要求,还需要外界的粮食援助。中国的经济实力在这十年里增长不少,在朝鲜困苦的日子里给与朝鲜力所能及的粮食、石油和其他一些物资的援助,虽然在力度上不及经互会时期苏联的援助,也无法弥补朝鲜粮食及石油需求的缺口,但毕竟属于雪中送炭之举吧。而俄罗斯在被西方狠狠忽悠了一把之后,舔着自己的伤口逐渐恢复过来。普京上台执政之后,修正了过去俄罗斯全面退出朝鲜博弈的做法,在年之间,普京与金正日连续三次会晤,两国关系似乎又回到了比较亲密的阶段,俄朝贸易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人们在此时似乎看到了大熊猫和北极熊站在朝鲜背后,重新恢复朝鲜半岛博弈平衡态势的雏形。然而,在过去十年中尝尽苦头的朝鲜,它心里的创伤能这么快就治好?它那种五味杂陈、历经沧桑的心情谁能够体会?朝鲜在这十年里付出的太多,说实话它有发脾气的资格——尼玛中俄两个大块头,一个彻底变成了资本主义,一个是修正主义,在劳资最困难的时候你们都装作没事人儿一样,把劳资撂那儿了,要不是劳资骨头硬,怕是挺不过来啊……这样的抱怨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我能够理解。但朝鲜是小国,还需要两个大国多出力帮助,所以也不能过分抱怨。然而,朝鲜肯定是怀着深深的戒心与中俄再次交往的,它忘不了上世纪苏东剧变之后的那份苦,忘不了担忧颜色革命和外敌入侵的那种恐惧。七、改革不利与剑走偏锋正是因为朝鲜经历了太多的苦,正是因为朝鲜看到苏东剧变中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的悲惨下场,使它迟迟无法放弃“先军”的政策,以2300多万的人口,就供养着近120万军队,还是随时准备打仗的态势。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世界格局变化惊人,中国的实力突飞猛进,已经逐渐构成了对美国的威胁。遏制中国崛起逐渐成为美国的重点国策。中国对于东北亚局势的判断是:只要维持这个地区的现状,大致维持博弈均势,就不会有大规模战争爆发。所以中国很希望亚太地区维持和平稳定的局面,这样对于和平崛起最有利。然而朝鲜的判断不是这样,它认为中国经济实力虽然大了,但武功还不行,还是保护不了自己。所以它不仅要继续贯彻“先军”的国策,还要搞出自己的“两弹一星”,给阶级敌人以残酷的打击。朝鲜的做法倒是积极贯彻主体思想中强调的“三自”原则——政治的自主、经济的自立、国防的自卫。然而朝鲜领导人太忽略“经济自立”原则了,时至今日朝鲜仍没做到这一点。由于历史的原因,朝鲜领导人执拗地认为自己仍然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对俄罗斯的回归及中国的崛起认识出现了偏差,对于美国国策的演变和美国外交手段的狡猾研究不够,执意地以超强硬对强硬,和美国对着干。“先军”政策使朝鲜供养着近120万军队,军费开支在朝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达15—20%,这对于经济本就困难的朝鲜实在是很大的负担。而后来朝鲜不听中国和俄罗斯的劝解,执意进行三次核试验,就完全是剑走偏锋的举动了,它这样做已经不仅仅是固执,而是希望靠核武器打开局面,自己解决自己的困局,这已经演变为赌徒式的做法。朝鲜拥核,不仅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也不符合中国和俄罗斯的利益(此问题在论坛争论最多,如有异议的网友请开贴另议,我会欣然去回复的),所以中国和俄罗斯在联大表决中,对于制裁朝鲜投了赞成票。朝鲜因核问题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朝鲜领导人念念不忘社会主义阵营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倒下时的悲惨情景,不希望自己主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垮台,是其极强个性和坚韧性格的体现,但他对世界格局走向的变化反应迟钝、认识严重偏差,却导致整个朝鲜在他的带领下钻进了死胡同,没能够及时调整国策,进行经济改革,实现主体思想中的经济自立,这的确是他本人和朝鲜的悲哀。金正日在担任朝鲜领导人期间曾先后九次访华,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领导人也多次劝他学习中国的经验进行改革,但理念上的偏差使金氏祖孙三代对这样的改革不以为然。金正恩最近的讲话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近年来朝鲜在经济领域改革的动作并不大。虽然朝鲜领导人曾提出过朝鲜要学着和其他国家做交易,要学习资本主义的实利主义,但说实话它根本就没学会。朝鲜的信息是比较封闭的,但从它目前仍严重缺粮缺电的现状看,朝鲜在修复被淹煤矿、修复水毁农田、恢复电力设施等方面作为不大。而配给制的平均分配原则严重压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使得朝鲜的农业生产持续低迷。在改革生产体制方面,朝鲜曾经做过小幅度的努力,比如允许农民自留一部分农产品到市场上交易。在朝鲜也出现了黑市,人们可以拿着自产的东西多换一些钱回来。然而,朝鲜2009年的货币改革以一刀切的生硬手法,试图将一些人辛苦积攒下来的财富全部归零。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说明朝鲜在这方面还是门外汉,这是朝鲜改革中比较大的一次倒退。八、僵化的体制使朝鲜无法破解死循环前面讲过,朝鲜在试图通过国际贸易解决粮食和能源问题中遇到了死循环。这难道真的无解?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朝鲜目前想破局,首先要看一看自己手里有什么筹码。核武器,那真的不是筹码,而是杀死朝鲜自己的毒药。如果朝鲜执意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会碰得头破血流的。朝鲜最好的筹码是它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它重要的地理位置。朝鲜目前已探明的矿产有300多种,铁、铜、石墨、煤等的储量丰富,其矿产资源保守估计也值6.4万亿美元。另外,朝鲜有着报酬低廉而素质不低的劳动力资源。在自己极度缺乏外汇的情况下,如何盘活这些资产?最主要的就是招商引资,引入外资进行开发,通过矿产变现、合股经营等一些列方式,快速发展自己的经济,也能积累起一些外汇。而现在朝鲜的邻居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金主,有钱,和朝鲜之间虽有分歧,但说实话没有本质的冲突和对立;南棒子也有一些钱,但特定的处境使朝鲜不敢对南棒子放得太开。在引入资金合作开发矿产方面,朝鲜已经做出一些动作,但非常小心翼翼。中国企业赴朝鲜投资,遭遇到一些不快,甚至出现了投资损失的事件。这说明朝鲜对于这种合作存在认识方面的偏差和动摇。作为投资人来讲,最怕这种政策风险,这对投资信心打击很大。朝鲜在2013年4月也干过咬牙关闭开城产业园的事,为了使自己的核武讹诈战术成功,当时朝鲜豁出去了,但结果呢?还是自己损失大。朝鲜是目前极少数仍在执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这种体制的弊端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讲了很多,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大家如有兴趣可以自行探讨。但我知道这种体制过于僵化,应变能力差,谁来约束或修正制定计划的人?他的认识出了错误那不就全砸里头去了?而且朝鲜的三代世袭体制是一种高度集权的制度,它要确保最高领导人的绝对权威,但反过来就是无人能纠正最高领导人的错误,无法做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成了一言堂。朝鲜最近收拾了张成泽,金正恩的绝对威信是树立起来了,但谁敢在领袖面前再提不同意见?摸一摸自己的脑袋,还在吗?这种高度集权的统治方式,仿佛整个朝鲜只有一个聪明人,那就是金三胖,其他人都成了行尸走肉。朝鲜目前仍奉行先军政策,军队的地位至高无上,内阁的人绞尽脑汁想出点招数力图搞活经济,可一旦与军队抵触方案就立刻变成废纸。现在金三胖再度否定了张成泽前面做过的一些改革举措,他也说“朝鲜需要改革”,但既不能“廉价出卖宝贵的地下资源”,又要抵制帝国主义利用改革开放扼杀社会主义,那到底怎么改?所以,在这个大思路下,死循环无解。据说朝鲜还存着几百吨黄金,但根据大太阳的祖训,无论如何不能卖掉黄金,所以也只能抱着黄金挨饿了。综上,朝鲜从1991年至今,经历了20多年的苦难。客观的说,前十年,外部客观因素作用很大,朝鲜经历了非常苦难的日子,对此我是同情的。而后面十几年,朝鲜领导人出于对国内国际局面认识的偏差,出于维护现有统治秩序的考虑,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朝鲜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苦难,主观因素要更多一些。但是,历史从不同情失败者。朝鲜自己的经济困局还是要靠自己解决,中国的输血式援助不能解决朝鲜的根本问题,而且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金正恩能否有大智慧解决朝鲜的经济困局,还存在变数,咱现在也别一棒子把人打死。还是等待吧,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馆藏&4791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6236被浏览2191099分享邀请回答8.3K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411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朝鲜是否发生过苦难大行军?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朝鲜是否发生过苦难大行军?
时间在1995年,因为旱灾和水灾原因导致朝鲜闹饥荒,有夸张说法称朝鲜在苦难大行军期间饿死好几百万朝鲜人?
我有更好的答案
1994年到1997年间朝鲜确实发生过大规模的饥荒,朝鲜官方称之为苦难的行军,至于死亡人数,因为朝鲜封锁消息,外界估计死亡人数大概在几十万到三百万之间。
采纳率:8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朝鲜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苦难行军时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