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舰,阿尔比恩级船坞登陆舰舰,登陆舰,攻击舰都有什么区别

两栖攻击舰和船坞登陆舰是不同的两类舰,不要混淆
document.write("")
发帖人:dream_梦儿
两种舰差异很大
两栖攻击舰是具有航空兵空袭支援设施配置的两栖舰,上面有机库,有大型航空弹药以及相应的供弹井提升机等安全设施和结构,还有机务中修车间等。可以支持舰载战斗航空兵和运输航空兵。船坞登陆舰只能支持舰载运输航空兵,没有支持舰载战斗航空兵的设施,没有大型弹药库,只有个小的弹药临时存储柜舱,没有相应的安全结构和设施。所以船坞登陆舰基本只带运输直升机,攻击飞机顶多在上头临时起降,坞登提供不了战斗勤务保障。
两种根本不同的舰,就别瞎比了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字相关文章:
网友今日关注Focus
美女图片什么都不穿:本组美女图片什么都不穿,哎 可惜有些是用...
我和她是大学同学,恋爱了7年。就在我们要结婚,房子已经装修好...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申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非经营性网站备案:浙ICP备号-6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专家:我国新型两栖攻击舰可与航母搭配进行远海作战
日00:06&&来源:
3月下旬,南海舰队某登陆舰支队组织井冈山舰、昆仑山舰组成编队,搭载数架直升机和多艘气垫艇,奔赴陌生海域开展实战化训练。
人民网北京4月6日电 (邱越)近日,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报道称,中国开始建造新一代大型两栖攻击舰,它将在向海外投放中国军力方面发挥更具主导性的作用。军事专家曹卫东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该型两栖攻击舰在岛礁作战时其作用比船坞登陆舰更大,还可与航母编队配合,在远海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消息,中国第一艘拥有直通甲板的两栖攻击舰075型将在2020年完工,与美国的“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的规模大致相当。该军舰长约250米,宽约30米,能搭载30架直升机,飞行甲板上可同时起飞6架直升机。它还将拥有坞舱,用于投放各种类型的登陆载具和水陆两栖车辆。该型舰能显著提升中国海军力量投射能力。
美媒还指出,075型两栖攻击舰将对中国军队现有的4艘071型船坞登陆舰形成补充。
曹卫东表示,我国海军现有的井冈山舰、昆仑山舰、长白山舰等都属于船坞登陆舰,最多只能起降4架直升机,而075型两栖攻击舰的直通甲板则可同时起降多架直升机,机库中还可搭载更多直升机。在执行诸如南海岛礁作战时,两栖攻击舰发挥的作用比船坞登陆舰更大。此外,该型舰还可与航母编队搭配,在远海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责编:刘军涛、闫嘉琪)各国两栖攻击力量对比 两栖攻击舰和航母有什么区别
我的图书馆
各国两栖攻击力量对比 两栖攻击舰和航母有什么区别
各国两栖攻击力量对比 两栖攻击舰和航母有什么区别
阅读数:1549
在现在的国家发展状况中,大家应该也是发现,很多的国家已经在军事上面,做到了非常的发展,很多人国家发展军事力量,在各个方面,如今两栖攻击舰的发展是很多法甲比较重视的,并且都在努力实现更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军事大国。各国两栖攻击力量对比两栖作战历来是海战的重要形式,历史久远。而作为两栖作战的主力——两栖作战舰艇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两栖作战舰艇,顾名思义就是能够适应海上运输和登陆作战的两用攻击舰艇。其承担的主要使命是:用舰载机(垂直起降战斗机或者具有武器携载能力的运输武装直升机)发动攻击,为两栖登陆作战提供一定的空中火力支援;用舰载直升机、机械化 登陆艇和气垫登陆艇等工具运输作战部队及其使用的 武器装备和物资,并将它们送上无港口、码头等岸基设施的海岸;用舰载C4I综合信息系统指挥作战进程,为两栖作战提供网络中心化的协调、控制能力;利用舰上的配套医疗设备,为两栖作战提供临时的战场救护能力。此外,两栖攻击舰还能够承担两栖特混舰队的护航和后勤支援任务,其本身也有一定的自主防卫能力。目前,世界最新服役或发展中的两栖作战舰艇主要是 美国“黄蜂”级和“圣安东尼奥”级及LHA-6“美国”级、 俄罗斯“伊万·格列恩”级、英国“海神之子”级、 法国“ 西北风”级、西班牙“ 胡安·卡洛斯一世”级、 韩国“ 独岛”级、 日本“大隅”级和中国071型“玉统”级两栖攻击舰等。美国新舰接连不断 性能世界领先自前苏联解体以来,已经实现全球部署的美国海军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对手,显得无所适从。特别是美国海军,其战略重点也从远洋进攻转入近岸作战和陆上支援作战,兵力前沿部署将逐步转变为兵力快速前沿投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军方竭力鼓吹未来的战争是“由海到陆”的近海作战, 两栖战舰受到重视。毫无疑问,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再次为两栖战舰书写了光辉的一笔。美国越发感觉用两栖战舰组成新的战斗群,对于主宰21世纪近海战场具有重要意义,于是迫不及待地进行新的调整。“圣安东尼奥”级(LPD-17)两栖船坞运输舰是典型的多用途舰,集“奥斯汀”级船坞运输舰、“安克雷汀”级 船坞登陆舰、“新港”级坦克登陆舰和“查尔斯顿”级两栖货船功能于一身。1993年,美国海军采购局批准当时被称为“LX”的计划,即建造12艘“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其首舰已于2003年下水。该级舰满载排水量2.5万吨,最大航速22节,货舱容积708平方米,车辆甲板面积2323平方米,能运载720名陆战队员、2艘气垫登陆艇、2架CH-53直升机。舰体水上部分外飘、上层建筑外壁内倾,具有较好的雷达隐身性能。舰上装备了先进的作战信息系统,也装备了强大的防空武器。舰首甲板装有一套16单元MK41垂直发射装置,配备“改进型海麻雀”防空 导弹64枚;甲板上还装有2座“拉姆” 近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并有3座“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圣安东尼奥”级均衡的两栖战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该舰可同时搭载海军陆战队员、各种车辆、气垫登陆艇(LCAC)及多种型号的直升机,不仅具有强大的两栖运输能力,在登陆作战方面也毫不逊色于其他两栖舰艇,特别是其立体登陆运送能力更强。其次,为弥补美海军两栖舰队车辆载运能力的不足,该舰减少了搭载LCAC的数量,使车辆甲板面积扩大到2560平方米,超出后期“惠德贝岛”级船坞登陆舰近500平方米,使整个舰队的载运能力更为均衡。最后,该舰装备了更强的防空武器。美国海军目前在役的大多数两栖舰艇只配有传统、有限的自卫武备,而且主要以防空火炮为主。而LPD-17装有“密集阵”近防系统、“拉姆”近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和“改进型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和先进的电子战系统,大大增强了两栖舰队的自主防空能力。“圣安东尼奥”级在设计中综合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提高该舰的生存能力:提高舰艇的隐身性能, 钢结构上层建筑侧壁向内倾斜,减少突出的装备,桅杆、雷达、“拉姆”导弹发射装置等设备的突出部分均涂有吸波材料,并将气垫登陆艇收在舰内,以便减小雷达波反射面积。采用先进的消磁系统,以降低磁信号特征。据称,该舰的雷达反射面积和红外辐射面积仅为“惠德贝岛”级的1%。提高舰艇抗破损能力,在设计中加强了水密舱结构,增强舰艇的整体生存能力。提高易中弹部位防弹片破坏能力,改进抗冲击性,特别是容易被击中的部位,有了更大的抗破坏冗余量。“黄蜂”(Wasp)级两栖攻击舰在“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基础上发展而来,降低了上层建筑高度、装设流线型球鼻艏、增加机库和坞舱容量、增强三防能力、扩大医护能力和增设维修设备。“黄蜂”级是一级多用途两栖攻击舰,也是美海军首次利用新型气垫登陆艇和AV-8B“鹞”式垂直短距起降战机支援登陆作战的舰艇。它是为取代90年代退役的“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而发展的,成为美海军90年代和下个世纪初的一级主要两栖战舰。该级舰集直升机攻击舰、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两栖运输舰、医院船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名符其实的两栖作战多面手。该级舰满载排水量40500吨;舰长257.3米,宽42.7米,吃水深8.3米 ; 飞行甲板长250米,宽32.3米;动力装置为2台蒸汽轮机,功率14万马力(约10.2万千瓦);最大航速22节,续航力9500海里/18节;舰员1077人。该级舰是目前世界上两栖舰艇中吨位最大、搭载直升机最多的舰艇。其机库面积1394平方米,有3层甲板高,可存放28架CH-46E直升机。飞行甲板上还可停放14架 CH-46E或9架CH-53E直升机。舰尾部机库甲板下面是长为81.4米的坞舱,可运载12艘LCM6登陆艇或3艘LCAC气垫登陆艇。坞舱前面是一个二层车辆舱,可装载坦克、车辆约200辆。“黄蜂”级携载登陆部队及其装备物资的能力也很强,其典型的登陆部队搭载能力为74名登陆人员、5辆Ml主站坦克、25辆轻型装甲车、8门M198榴弹炮、68辆卡车、l辆燃料车及其他类型车辆。该舰还有较齐全的仅次于医院船的医疗设备,设有600张病床及多个手术室、诊室等。由于“黄蜂”级舰增强了指挥、通信和控制能力,因此可作为两栖作战的指挥舰,对一场旅级规模的两栖作战进行指挥和控制。为增大舰上飞行甲板的面积,“黄蜂”级舰只装备了少量武器。这些武器与航空母舰的武器配置类似,包括2座8单元“海麻雀”近程防空导弹发射架,3座“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和8座12.7毫米机枪以及4座6管箔条/红外干扰火箭发射装置。这使该舰的防御必须由护航舰艇和舰载机来提供。雄风虽然不再 宝刀依旧锋芒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全球性冲突已被区域性危机所代替,海上作战已从大洋作战转向濒海地区作战。为适应这种变化的形势,作为美国海军的坚决跟班,英国海军战略随后进行了重大的调整,“由海向陆”也成为其指导思想。冷战时期,大英帝国的海军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随着国力不再雄厚,其有限的军费开支难以支持庞大的海军舰队。这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英国海军逐步把自己的航空母舰改造成两栖战舰使用,新建了两艘“无畏”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尽管如此,两栖战能力还是满足不了英国海军的需要。冷战结束后,英国为了进一步提高两栖战能力,着手建造“ 海洋”级直升机两栖攻击舰。“海洋”级既可对陆战队进行支援,也可通过搭载的直升机运送陆战队员进行垂直登陆作战。该舰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进行舰对岸平面登陆作战,也就是说由于该级舰没有坞舱,不能载运登陆艇进行登陆作战,这将影响海军对登陆作战样式的选择。该级舰首舰于1998年9月建成服役。为了弥补“海洋”级的不足,1998年5月,“海神之子”级的首舰开工建造,翻开了英国提升两栖作战能力的新纪元。海神之子”级两栖船坞攻击舰是一级多功能两栖战舰,具有坦克登陆舰、武装运输舰、船坞登陆舰、两栖货船等综合功能,其设计思想近乎美国“圣安东尼奥”级的翻版。该舰既能利用登陆艇和直升机登上海岸,也可以通过集成的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协调两栖作战行动。尽管该级舰载机数量不多,难以进行较强的垂直登陆作战,但携带有多种登陆装备,除登陆车辆外,还有登陆艇,具有较强的舰到岸平面登陆作战能力。尤其是该舰能接近登陆滩头作战,便于第一波登陆部队抢滩登陆,为后续部队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这种作战能力正好可与“海洋”级两栖攻击舰的“垂直登陆”相配合,实施“立体登陆”作战,快速建立滩头阵地。但是,该级舰的不足之处是几乎没有考虑舰体的隐身性,上甲板两侧的救生筏及其挂架、快速登陆艇及其吊架等都暴露在外而且棱角分明。该级舰上层建筑设在舰艇中前部,其中包括指挥控制舱和医疗救护舱。指挥控制舱在上层建筑的前部,便于了望和指挥;医疗救护舱在上层建筑的后部,便于运送伤病员并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或转运其他地方医治。为了保障快速抢滩登陆能力,该级舰对登陆通道进行了优化设计。车辆甲板在首部备有通道及右舷首舱门,保证全部车辆可快速进入车辆甲板。低矮车辆停放在左舷半层车辆甲板的上面和下面,高大的车辆停放在中央和右舷车辆甲板上。该级舰的通用登陆艇设有滚装甲板,其首部与尾部皆设有跳板,便于车辆由艇尾部登艇。上层建筑后面是飞行甲板,用于直升机起降。该级舰在设计时没有安排机库,但有一些支持直升机工作的设备,如飞行控制器、地面支援设备、维修保养舱以及机组舱等。飞行甲板下面是人员居住舱,再下面则是坞舱,可搭载4艘LCU MK10通用登陆艇或两艘LCAC气垫登陆艇。通过船尾的压舱物,坞舱可沉入水中,让登陆艇顺利驶离“海神之子”。LCU MK10是一种全新设计的登陆艇,浅滩也能登陆,满载排水量达到240吨,艇体长29.8米,艇宽7.4米;采用2台MAN柴油机,首部装有推力器,航速10节,续航力600海里;人员编制7人,可搭载1辆战斗状态的主战坦克或4辆装甲战车、或120名陆战队员。LCAC气垫登陆艇的排水量为87.2吨,艇体长26.8米,艇宽14.3米,采用4台TF40B燃气轮机,航速50节,续航力480海里/35节,可搭载24名陆战队员和60~75吨物资,或1辆主战坦克。当该级舰执行登陆作战时,陆战队员在其住舱前部集中区集合,分批通过宽敞的通道,到达上层建筑左、右舷的LCVP MK5车辆人员登陆艇旁登艇;或由住舱往下到达坞舱,搭乘LCU MK1O或LCAC气垫登陆艇登陆;或向上到达飞行甲板,搭乘直升机进行垂直登陆。该级舰装有2座双管20毫米舰炮和2座“守门员”近防武器系统,还装有8座“海蚊”箔条发射器,用于干扰来袭的反舰导弹,另外还配有U-AT1/4电子支援和对抗设备。当该级舰与之前建造的“海洋”级搭配执行近海对陆支援任务时,英国海军的对陆攻击能力将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法国确保老牌大国 发展自有特色法国是欧洲大国和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传统的海洋强国,一直把维护大国地位作为其国家战略的中心。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和不听命于美国,法国在欧洲国家中奉行独立的防务和安全政策。在海上力量建设方面,法国也走在欧洲国家的前面。保卫国家、维护 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法国的基本国策,海军在这一政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法海军号称世界五强之一,其部署的重点主要是其国土濒临的地中海,其次是大西洋。特别是像法国这样的原殖民地宗主国,既拥有广大的海外领地,也拥有很多的与原殖民地有关的海外利益。所以,法国海军即强调海军的综合战斗能力,更加注重两栖部队的快速部署能力。近年以来,原本奉行独立自主防务政策的法国,随着新政府的上台而逐渐出现整体转向,开始重新考虑再次加入北约的战略可能。“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是法国为适应北约组织增强战略海上输送能力要求而建造的。法国本来已有一支较强的两栖舰队,装备有两艘“ 闪电”级和两艘“暴风”级大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其中“ 闪电”级还属于20世纪90年代服役的新型战舰。但法国海军认识到,目前只有1艘“戴高乐”号航母在役。假若“戴高乐”号航母需大修或休整时,便失去参与多国作战的指挥平台和支援垂直登陆的强有力舰艇,这与其跻身海上强国的国家战略太不相称。况且,“暴风”级服役已经超过40年,满目陈旧,也难适应现代化登陆作战的需要。于是,2000年,法国海军与舰艇建造局签订4.72亿美元合同,用商业标准建造“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2002年完成设计。太平洋船厂负责建造舰首部分和舱室模块,布雷斯特船厂负责建造舰中部、舰尾和全舰总装合拢任务。“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在提高隐身性能上下了很多功夫,舰长199米,舰宽32米,吃水6.2米,飞行甲板面积5200平方米,满载排水量2.15万吨。位于舰中部靠后右舷的上层建筑结构采用隐身设计,改变舰上部结构几何形状,凸显简洁舰面;用固态电扫描阵替代旋转天线;采用封闭式桅杆,在关键部位采用多功能复合材料,从而降低了舰体雷达反射信号特征,又能抑制红外辐射和消除电磁干扰。采用全电式推进是“西北风”级舰的一大特色,其取消了传动机械、主轴和舵机等复杂笨重的传动装置,简化了总体结构,提高了动力系统可靠性。电力由4台柴油发电机提供,总功率20.8兆瓦。舰航速19节,以15节速度航行时续航力11000海里(约20370公里)。该舰装备的主要武器是最大射程6公里的“西北风”舰空导弹和两座30毫米舰炮。舰上面积达800平方米的专用区设置了专供指挥用的综合通信系统、数字计算机中心系统和一系列子系统,这为“西北风”级舰担任舰队旗舰和多国部队作战指挥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装载能力很强,其飞行甲板上可同时起降6架直升机。飞行甲板下是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直升机库,可停放16架NH90或“虎”式直升机。舰上设有面积1000平方米的车辆库,可装载60辆装甲车或12辆“勒克莱尔”主战坦克。舰后部有大型坞舱,用于装载2艘LCAC大型气垫登陆艇或4艘LCM通用登陆艇。舰上除有编制160人的舰员舱外,还有能装运450名全副武装海军陆战队员的载员舱区,另有一个设69张病床的医院,还有保障45天生活需要的生活用品舱。高新技术提高了“西北风”级舰的自动化程度,该舰既可遂行两栖作战任务,也可担当多国部队联合作战指挥舰任务,还能承担各种支援任务。因此,它是—种整体性能优良的新型多功能两栖攻击舰。但是,不足之处是该级舰为了加设直升机保养停机库加高了舰体,使其看起来有些肥胖。虽然装载量增大了,但是侧面雷达反射面积却是成倍增加,十分不利于执行隐蔽军事行动。该级舰共有第一艘“ 西北风”号和第二艘“雷电”号两艘,分别于2006年2月和2006年12月建成服役。西班牙复苏强国梦想 小国也造航母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端,东部就是地中海,西北部是浩瀚的大西洋。西班牙早期海军曾经在历史上拥有“无敌舰队”的称号,在几个世纪里纵横世界各大海域无敌手。西班牙海军近年来开始重整旗鼓,试图恢复昔日的辉煌。因此,西班牙军方近年以来大力发展自己的海军舰队。其中,“胡安·卡洛斯一世”号两栖攻击舰服役后,将极大增强西班牙海军的远洋两栖作战能力和远程空中作战能力。这艘以西班牙国王名字命名的战舰,于日傍晚在埃尔费罗尔港湾下水,它有12层楼高,全长230米,宽约16米。当时, 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海军参谋长萨拉戈萨参加了仪式。随着“庞然大物”缓缓入水,现场群情激昂,掌声如雷。该级舰采用右侧舰桥、全直通跃升式飞行甲板、方形舰首、后下方大形坞舱门布局,实际上就是一艘具有两栖登陆输送能力的轻型航空母舰。目前,西海军最大战舰是排水量1.7万吨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轻型航母。而“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满载排水量达2.7万多吨,该舰可运载1200名士兵进行远程作战,也可运载4艘登陆艇或数十辆主战坦克实施两栖登陆作战。它名义上是两栖攻击舰,实际上是轻型航母,可运载30架各类作战飞机,包括垂直起降战斗机AV-8B或者F-35隐身战机,将成为西班牙海军航行在世界各大洋上一座浮动的航空基地。为了自卫,该舰计划配备舰炮和防空 导弹等武器。该级舰可称为多用途舰,兼具两栖攻击舰和航母特征,可进行两栖登陆、制空、运输部队和人道主义援助。该舰预计总造价3.6亿 欧元,将于一年内交付海军,2010年前后服役。目前,世界上能制造并拥有航母的国家寥寥无几,主要是美国、 俄罗斯、 法国、英国、西班牙和 意大利等。其中,西班牙航母“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可以配备12架垂直起降战斗机和12架直升机。“胡安·卡洛斯一世”号的下水,意味着西班牙将拥有2艘航母。此外,西班牙还曾帮 泰国建造一艘排水量1.1万多吨的航母。“胡安·卡洛斯一世”号航程达1.7万多公里,将极大增强西班牙海军的远洋两栖作战能力。如果需要,该舰可远航印度洋或大西洋南北两端。若沿途有油船进行支援,该舰甚至可进入太平洋活动。一旦进行空中作战,“ 胡安·卡洛斯一世”号可以迅速起飞8架战斗机。该舰正式服役后将取代“赫南·柯蒂斯”号和“比扎罗”号登陆舰,提高西班牙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还可作为“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的补充航空平台使用。这在“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进行干船坞维修时保持海军航空兵的打击能力,具有特别意义。中国大国缺少利器 未来可以预期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海军强国都在发展符合自己需要的多途两栖攻击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国家,更是 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也是一个对世界和平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应该更加需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具有两栖作战能力的强大舰队。特别是日益复杂的南中国海局势,已经越来越压迫中国的忍耐极限,中国有必要发展自己的强大的海上舰队来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相比航母来说,多用途两栖攻击舰不但政治影响力小而且排水量相对较小,技术要求也相对较低,研制和建造也相对容易。当前,我国的两栖作战舰队虽然规模庞大,但性能却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其装备的大型登陆舰虽排水量高达数千吨,数量却只有区区数艘。虽然有部分登陆舰也增设了直升机起降平台,但这些登陆舰没有坞舱,不能遂行登陆艇的载运登陆作战,因此其登陆方式依旧是传统的冲滩,即登陆舰需要靠近至距离海岸线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处,才能张开舰首的“大嘴”实施登陆。这样的两栖作战方式不但受到战区海岸线地质状况的限制(实际上世界所有海岸线中,只有大约1/6能够适合这类登陆舰登陆使用),而且登陆舰往往会遭受到敌方海岸防御火力和空中飞机的打击,成为滩头岸际被动挨打的标准“靶子”。我国新型船坞登陆舰的出现将会改变这种状况,它将为我国海军提供“由海到陆”的作战模式提供保证。然而,这远远不够。船坞登陆舰缺乏对滩头提供有效的空中压制火力,登陆部队在登陆过程中依然会遭受敌方的激烈抵抗造成伤亡。为解决这些问题,也为了有争议领海和统一问题,两栖攻击舰将成为中国海军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一代两栖战舰建造的热潮中,排水量在1吨之间的船坞登陆舰成为重要角色。毕竟,全通甲板的两栖攻击舰造价高昂,不是随便哪个国家负担的起的,连英国这样的传统海军国家也仅建造了1艘“海洋”级。而新一代的多用途船坞登陆舰在集成了机库、直升机甲板和先进指挥控制系统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行两栖攻击舰的职能,甚至能胜任两栖指挥舰的任务。毫无疑问,船坞登陆舰将成为未来两栖作战行动中的主角。根据我们中国的国情和当前的造船能力,首先发展两栖攻击舰显然至少在技术上是不明智的。因为我国还从来没有建造和发展这类大甲板舰艇的能力,虽然可以不断探索,但是首先发展船坞登陆舰无疑是极为正确的。在建造和应用船坞登陆舰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和建造我国的首型两栖攻击舰,在技术上和使用经验上也顺理成章。更重要的是,那时我国可能已经发展出自己国产的航空母舰。在建造航空母舰的同时,我国就已经具备建造大甲板舰艇的经验,这时再发展两栖攻击舰,无疑要相对容易得多。90年代初,最具现代化意义的072Ⅱ型登陆舰,西方称之为“玉庭”级的两栖登陆舰出现了。它与原型072有着大致相同的上层建筑,但拥有全新设计的直升机起降甲版,而且船体更长、吨位更大,可装载2架直升机用于登陆作战。072Ⅱ目前生产了共11艘。1992年,第1艘072改出现,由上海中华造船厂建造,首批6艘均配属给南海舰队。强大的运载能力与长续航力,成就了072Ⅱ在中国海军两栖运载能力方面无可替代的主要地位。该型舰标准排水量3770吨,满排4800吨,舰体尺寸130×16×3.2米,最高航速17节,续航力3000海里/14节,标准人员编制为120人。与此前的登陆舰艇相比,072Ⅱ使用了全自动带光学瞄准的76F全自动炮,而且数量减少为3座,但是其打击火力却更加准确猛烈。新近服役的071型“玉统”级船坞登陆舰外形简洁精干,而且舰体外形带有一定角度的内倾,估计其和我海军近年来建造的新型水面舰艇一样具有一定的隐身能力。该舰舰体采用高干舷平甲板型,大飞剪舰首以及楔形尾,长宽比小,水线以上有明显的折角线,适航性能较好。上层建筑主体前移,为后部留下了较大的甲板空间,这为该级舰提供了较大的飞行甲板,也为能够携带更多的运输直升飞机提供了保证。由于该级舰舰体丰满宽大,为舰内部携带更多数量的直升机和装甲车辆执行两栖登陆作战任务提供了可能。这些装载的登陆装备可能包括:4艘大型气垫登陆艇用于运输没有航渡能力的主战坦克及其他作战车辆上岸,这是世界上装载此类登陆艇的大型 船坞登陆舰中装载能力最强的;近50辆各类装甲作战车辆,包括两栖装甲车、轮式和履带式步兵战车、各类反装甲车辆、轻型自行火炮、主战坦克等;6~12架运输直升机,主要是直8和直9,用于人员和部分登陆作战物资的垂直登陆运输;如果需要,也可以搭载一定数量的具有对陆攻击能力的武装运输型直升机,以及大约一个加强营的步兵作战人员。其实,随着美国“由海向陆”战略的发展,其亚洲盟国也深受影响。比如,日本率先发展出全直通甲板的“大隅”级两栖攻击运输舰,在亚洲首次具有两栖登陆攻击能力。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可以携带2架CH-47型运输直升机、2艘LCAC气垫登陆艇,并具备装运大量作战车辆、包括多达14辆90式主战坦克的能力。日本官方公开的“大隅”级两栖船坞运输舰排水量为1.3万吨,但是外界质疑这一数字大大低于实际排水量。对外界故意低报战舰的排水量是日本的一贯做法,其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最上”级巡洋舰可谓最富“盛名”,素有“惊人的违约舰”之称。日本声称“最上”级巡洋舰排水量为8500吨,然而实际排水量达到了将近1.3万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日本很有可能积习难改。目前已经有3艘“大隅”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在日本海上自卫队服役。可是 日本一点也不满足,又在改头换面试图发展航空母舰力量,这绝对是亚洲不稳定的前奏。另一个美国在亚洲重要的盟国—— 韩国,也似乎不甘示弱,已经建成服役了“独岛”级两栖攻击舰。该级舰采用直通式甲板设计,可起降直升机或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预计驻泊在济州岛南济州郡的和顺港机动舰队基地。该级舰额定载员700人,标准排水量13000吨,满载排水量19000吨,最大航速43节,可搭载10余架UH-60和“山猫”直升机、7辆两栖步兵战车、10余辆战车和2艘高速气垫登陆艇。从该级舰使用的全直通式甲板来看,如果需要,“独岛”舰随时可以加载AV-8B和F-35战斗机,当做轻型航空母舰使用,其对陆打击能力也将成倍提高。从各项数据来看,“ 独岛”级两栖登陆舰相当于缩小版的美国“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印度最新的“加拉希娃”号两栖战舰于日在美国维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加入印度海军战斗序列。随着该舰的服役,印度海军逐步控制印度洋、迈向“蓝水海军”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加拉希娃”号两栖战舰即以前美海军的两栖船坞运输舰“特林顿”号。“加拉希娃”号两栖战舰可运送96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和相关作战车辆,为印度海军提供更强劲的两栖作战能力。此外,“加拉希娃”号两栖战舰还能开展灾难救援行动。当海上发生近海石油设施火灾或者是 海洋性气团事故等灾难时,它还能作为指挥和控制平台使用,这也使得印度海军同时具备了大规模救灾和人道救援能力。“加拉希娃”号两栖战舰的服役还将大幅提高印度海军 军事海上运输和空中运输能力,为其运输和部署远征部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在完成一系列的测试和确认后,“加拉希娃”号 两栖战舰将随同舰上302名水兵和27名军官回到印度。从此,印度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对于航母来说,就中国目前而言,两栖攻击舰技术难点低,制造起来周期短。而且相对于航母,两栖攻击舰经济效能更高,任务选择面更广就现在来看更加具有实际意义。事实上两栖攻击舰的发展初期,就是由轻型航母改型而来。 年, 美国将7艘老式的航空母舰改装为两栖攻击舰。英国也干过类似的事,在中东战争中。后来出现了专业化的两栖攻击舰,跟航母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基本不装备常规起降的固定翼战斗机,主要装备直升机。机库比较小,有很大的坞舱。航母,顾名思义,航空之母舰,主要追求空中打击能力,所以它要尽可能搭载更多的飞机,因此设计为大甲板、大机库、和更多的升降机。以便搭载数量众多、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飞机(包括战斗、攻击、预警、反潜、干扰、加油、无人机等),而且总体来说,其搭载的飞机以固定翼飞机为主。而两栖攻击舰,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登陆,其空中打击能力也主要是为其立体登陆提供空中支援。因此其甲板虽然也能搭载一定数量的飞机(其搭载的飞机数较航空母舰要少得多,且多以直升机为主,即便能搭载固定翼飞机,也是像鹞、F-35B这样的垂直/短距起降的小短腿,作战半径和载弹量都比航母版的小得多)。 而且甲板以下的空间留给机库的面积较小,主要留给了坞舱,用于放置LCAC这样的大型登陆艇(其上面可以搭载像M1A1这样的主战坦克)、和AAV-7这样的两栖战车。这样两栖攻击舰就可以实现 海(登陆艇)、陆(两栖战车)、空(F-35B、V-22鱼鹰、海鹰、CH-47)如此这般的立体化登陆了。简单来说,航母是上边大甲板、下边大机库、升降机多,基本没有坞舱,搭载的基本全是飞机,且多是固定翼飞机。而两栖攻击舰则是普通的直通甲板、下边小机库和为数不多的升降机、坞舱很大、搭载的飞机较少且多为直升机,而且还搭载有气垫 登陆艇、两栖战车。另外,大量的陆战人员和装备也是两栖攻击舰区别于航母的另一大特点;吨位上:两栖攻击舰一般都在数万吨左右,不超过3万,而航母,2万吨是轻型的。也是差异之一。外形上:两栖攻击舰一般有登陆舱门,而航母没有。航母主要是夺取制海权,制空权,而两栖攻击舰一般是登陆作战提供火力掩护和人员,陆战装备运输,所以航母一般会搭载固定翼战斗机,而且有相应的起飞系统(弹射起飞拥有弹射器,而滑跃起飞会有仰角)而两栖攻击舰一般会搭载直升机和垂直起降战斗机,而且最主要的,两栖攻击舰一般 飞行甲板上不会有起跑线,而航母上会有, 两栖攻击舰上只会存在战斗机的降落地点标记。
馆藏&45733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81型船坞登陆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