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高人系统孙登:是高人,还是摆谱

辉县历史故事(1)——孙登长啸
我的图书馆
辉县历史故事(1)——孙登长啸
“啸”是一种口技,即从口中发出的各种奇特逼真的清越声音;“长”是擅长。孙登长啸就是孙登擅长口技,相传现在杂技团的口技演员的鼻祖就是孙登。孙登,字公和,是西晋时一个隐士。他没有亲人,孤苦一人为反抗西晋暴政,来到百泉,隐居苏门山,号称苏门先生。孙登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百泉人喜欢同他玩耍,有时候几个人把他抬起来投入百泉湖中,激他发怒,逗其说话。可是他从泉中游出,用手擦擦脸上的水珠,上岸微微一笑,扬长而去,仍不开口。孙登生活极端简朴,赤脚行走,夏天穿着自己用青草树叶编织的“衣服”,冬天披发自覆,吃柏籽,草根和野果。他有时到百泉家户串门,所到之处,百泉人都给他衣服和食品,他一概拒而不收。孙登喜欢读易经,爱好弹琴,而长啸是他的绝技。孙登长时间生活在苏门山上的森林里,和各种飞禽交上了朋友,经常模仿鸟的声音,时间长了他能学百鸟叫,能辩百鸟音。他学会了鸟语,便成了鸟中之王,鸟类也把他当做神圣的首领,他常常席地仰面和百鸟对话交谈,喜庆联欢,在他住处周围成群结队的鸟儿盘旋飞翔,在他行走的头顶上空无数鸟儿展翅歌唱。孙登吧鸟儿们当做知己,鸟儿们把孙登视为亲朋厚友。一旦孙登生病,林中所有飞禽都一起飞到他的身旁,问寒问暖,精心护理:孔雀展屏遮阳挡风,驱蚊赶蝇,让他安静休息;啄木鸟衔来草根水果,让他进食充饥;鸽鸠运来蛋肴珍品,让他享用增加营养;老乌鸦叼着半个蛋壳,飞到百泉湖心灌满清水,让他饮入腹内解渴润喉,总之,数以千万计的鸟直到他病愈,听见他高唱时才兴高采烈地叽叽喳喳飞向林中。孙登学习鸟语达到入迷地步,为了专一学习鸟语,和鸟交朋友,整日曲不离口,生病稍有好转,就继续练唱,有时练得口干舌燥,喝口泉水坚持练习。飞禽看到他诚心刻苦学习他们的语言,对他关心备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愤发苦练,孙登终于学会了一口微妙的口技。“自远龙蛇迹,能为鸾凤音。”这是游人对孙登长啸的高度赞扬。孙登的啸声,犹如百鸟齐鸣,声浪传入山谷,立即发出优美动听的回声,忽然这啸声象暴风骤雨,震撼整个苏门山,顿时山颤树摇;雷霆霹雳般的啸声,从山顶飞向山谷,传到山谷碰撞峭壁,反射湖面,激起层层浪花。这时,啸声、回声、石声、树声、水声,浑为一体,形成一部绝妙的交响乐。随着孙登的啸声,孔雀、凤凰等珍禽与小鸟,纷纷飞来参加孙登的音乐会;龙出洞,蛇出窝,侧耳聆听;路上的行人,百泉湖上的游客,都停止脚步,领略品尝。“阮籍孤独得未曾,苏门长啸有高明,如何亲听鸾凤响?独让孙登百步称。”这是后人对阮籍向孙登学啸不成而写下的诗句。阮籍是和孙登同时期的苏门隐士,他是研究理学的,但他很羡慕孙登的长啸,想求教于他,而孙登总是不肯传授。魏司马昭旅游百泉,听说苏门山有个孙登擅于长啸,便指使阮籍前去访问。这一差使正和阮籍的心意,想趁此机会再次求教孙登,学习啸技。阮籍走到苏门山一个石窟跟前,看见孙登双手拥膝,背靠岩石,他彬彬有礼地向孙登打招呼:“先生,最近可好吧?”孙登低头不语。“我来是想向先生学啸,请您教给我长啸的诀窍在哪里?”孙登仍不回答。“你这不言语的脾气不能改一改吗?我是真心实意向你学啸啊!”孙登还是不开口。他听着阮籍学啸心切的声音,慢慢抬起头来,扬起右手指指正在树上欢蹦乱叫的鸟雀,又低下了头。意思是说习文练武必须专一,贵在坚持苦练,朝三暮四,不想吃苦,寻找窍门,企图走捷径,是绝不会有所成就的。你学长啸吗?那好,只有向小鸟请教,从头学起。阮籍又一次碰了钉子。站起身来,用手弹掉衣服上的尘土和草屑,两手捂嘴,仿照孙登的动作啸了起来,想引起孙登的同情,指教于他,可是孙登还是纹丝不动,毫无反应。阮籍的啸声,简直象鬼哭狼嚎,和孙登的啸相比差十万八千里,人们听了他那干涩、刺耳、无味的声音,全身骤然泛起鸡皮疙瘩,鸟儿听了呼啦一声远走高飞了,蛇虫听了也都归缩洞穴。孙登不语,阮籍学啸不成,只好败兴而归。当他走到半山腰时,突然山顶啸声雷动,好像百鼓千锣一齐敲响,声震五岳,他猛回头仰望,原来是孙登在长啸,这啸声是对阮籍见异思迁,学业不专的嘲笑,也是孙登学啸到家的自豪。长啸与不语是孙登的两大特点。但是孙登既能长啸,说明他不是哑巴。孙登口舌咽喉既然健康无恙,装聋作哑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是非到开口不说话,到了开口话必出。嵇康终于撬开了孙登的嘴巴,他真的说话了。嵇康也是和孙登同时期的苏门隐士,他是一个正直的有学问有才能的人,在孙登心目中要比阮籍强十分。嵇康在百泉隐居三年,对孙登的为人是很了解的,他要离开这里,不和孙登告别觉得无理。因此他决定在离开百泉之前一定要去拜见孙登。嵇康上山见了孙登热情寒暄,他避而不答,嵇康不断哀叹。稍停了一会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相处三年,将要离别,先生果真无言奉告吗?”具有远见卓识和民族气节的孙登,看到才高智广共患难的苏门隐士站在自己面前告别,确实打动了他的心,根据他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嵇康出走必有不幸,这能不予劝告吗?他看了嵇康诚实期望的面孔,招手让他坐在地上,嘴角动了动,发自肺腑之言:“先生你不是识火吗?生火而发光,用光在于得薪;人生而有才,用才在于识真。”停了一下,他用手拣起一根一尺多长、鸡蛋粗的木棍,在岩石上猛击一棒,愤愤地说:“先生是很有学问很有才能的人,可惜被埋没了。你决计要走,我不阻拦。但是到了世上,要看风向,辩忠奸,千万不能盲从,为昏君效力,就是对黎民的叛逆,宁为清官死,不为奸佞生。”嵇康不听孙登的劝阻,出隐不久就被司马昭杀害了。“天地闭,贤人隐。”这是《易经》中的一句话。对于暴政,隐居是最好的反抗。孙登由于长啸不语,赤脚草衣,披发居陋,表现异常。因此,人们对孙登的隐居有不同的评论:或疑为信教修仙;或诬为作案潜逃;或称为怀志高隐;或误为痴人呆汉。总之,对孙登的隐因没有定论。孙登出隐不是消极逃避现实,而是对西晋暴政不满。因为魏晋时代“三纲倒置,二曜无光,庄严正论者,祸必及身”面对昏庸无道,堵塞言路,才高祸速,草菅人命的当政反动朝廷,具有爱国爱民的贤人志士能不义愤填膺吗?能为这样的政权效力卖命吗?孙登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游子,而是一名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圣贤。他隐居百泉苏门,是经过精心选择作出的决定:一是为了躲避魏晋坑儒,隐居山林,明哲保身;二是以闭口不语,表示对魏晋嫉才妒贤的愤懑;三是学鸟长啸,消愁解闷;四是抚琴弹唱,向往美好的未来等。这就是孙登出来隐居的动因。孙登在隐居期间,研究鸟语,练就一口啸技。他长啸艺高不传小人,不传懒人,不传狡人,是他恪守的准则,在他心目中阮籍就是这三种人的总和,所以,决不会传技于他。随着时间的流逝,孙登日渐体衰锐减,担心他独创的长啸后继无人,便认真物色人选,传技于他。经过长期观察,他看中了同在百泉隐居的肖瑞,认他为徒,精心传教。当肖瑞学成长啸不久,孙登便死在苏门山崖,在他的尸体旁边的沙地上,有用树枝写着的清晰诗句:“吾生空度日,死后所无思。长啸谁接音?肖瑞传后世。”噩耗传来,百鸟悲哀,纷纷飞来守灵悼念,停止三天啼叫,叼来奇花异草,供在灵前。肖瑞奔走募捐,在孙登的长啸处营造啸台,把尸骨埋在啸台前面。肖瑞为了怀念恩师的教诲,在孙登的墓碑上特地雕刻悼词:“寂隐山林志不降,终生练啸人赞赏。先师长眠幽灵在,扶摇侧听啸啼唱。”肖瑞掩埋好老师的尸骨以后,更加发愤地练啸,由他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在,成了杂技团的必备节目。杂技演员在表演口技节目中,不但继承了他的鸟叫凤鸣,还创造发展为风雨雷电,马嘶虎啸,火车疾驶,飞机翱翔。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教你看懂世说新语
嵇康与孙登游
  嵇康游于汲郡【汲郡】西晋郡名,治所在今河南汲县西南。山中,遇道士孙登【道士孙登】道士:这里指有道之士。孙登:魏末晋初汲郡共(今河南辉县)人,字公和。无家,在汲郡北山土窟中,好读《易经》,弹一弦琴。,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译文】
  嵇康在汲郡山中漫游,遇见了隐士孙登,便与他交往游乐。嵇康临别时,孙登说:“您的才能是很高了,只是保全自身的办法不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隐士高人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