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求助,装了上古卷轴5污秽生物物后被攻击装备会消失

【图文】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
大小:3.8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细胞库/细胞培养
ELISA试剂盒
实验室仪器/设备
原辅料包材
体外检测试剂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案例
点击次数:
H2N2流感病毒样本风波,欧洲舆论热议实验室安全日,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18个国家的数千个实验室发出了立即销毁H2N2流感病毒样品的警报。为防止暴发大规模的流感,有关国家的实验室接报后立即与时间赛跑,快速投入到销毁H2N2流感病毒的行动中。据世界卫生组织称,这18个误收到美国“梅里迪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发的H2N2流感病毒样品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比利时、百慕大、巴西、加拿大、智 利、法国、德国、中国香港及台湾、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黎巴嫩、墨西哥、沙特、新加坡、韩国和美国。在所有收到这种样品的实验室中,高达90%的实验室 位于北美洲,其中大多数在美国。世界卫生组织说,迄今,加拿大、中国香港、韩国以及德国摧毁了所有他们收到的H2N2的样品。中国台湾、巴西、智利和墨西 哥的健康官员稍后也报道他们的实验室已经摧毁了这些样品。沙特卫生部一名官员在接受当地媒体电话采访时说,沙特有5个官方医院的实验室收到了H2N2流感 病毒样本,目前这5个实验室已经通过科学的方法彻底销毁了收到的全部病毒样本。日本称已下令9个实验室销毁这些样品。为何只有加拿大实验室发现问题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实验室今年3月26日最早发现了样品中的致命病毒为早已在1968年就退出“历史舞台”的H2N2病毒,并通过加拿大官员于4月8日通 知了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据欧洲报刊披露,5个月中,在收到病毒毒株的数千个单位里,之所以只有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实验室一家发现了问 题,是因为绝大多数单位在收到后都没有立即进行病毒的分离和识别工作。据说,有个别实验室在测得正确结果后居然不敢相信,觉得美国病理学家协会不可能开这 么大的“玩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划分的等级,就其危险程度而言,这次误发的H2N2病毒属于2级病毒,次于SARS、H5N1禽流感病毒 等1级病毒。在历史上,曾经不止一次出现过实验室泄漏病毒的事件。有欧洲报刊指出,实验室出事一般而言不外乎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实验室的硬件环境未达到 要求;第二是实验室的管理未到位;第三是实验室的操作人员未遵守规范。上面这些事故都应该成为各国有关方面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其实,实验 室安全和生物安全并非一个新话题。这次美国公司误发H2N2病毒事件发生后,世卫组织官员通过媒体再次提醒各国有关部门对此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他们特别强 调,高危害的病毒毒株应当由大实验室集中保管;科研人员的操作必须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定和实验室专门的规则和程序;未经过培训的人不得接触毒株和样本等。 1967德国马尔堡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
德国,马尔堡——这个位于法兰克福北方的安静小镇风景优美,拥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看起来并不像是曾经遭受致死病毒肆掠的样子,而正是因为这个马尔堡 病毒,小镇才由此得名。1967年8月,当一个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突然发生高热,腹泻,呕吐,大出血,休克和循环系统衰竭时,这个小镇的宁静从此就被打破 了。当地的病毒学家快速调查原因——此种症状同样出现在法兰克福和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首都)——这三个实验室都曾经用过来自乌干达的猴子,用于脊髓灰质 炎疫苗等研究。一共有37人,包括实验室工人,医务人员,和他们的亲戚都感染上了这种莫名的疾病,其中有1/4的人死去。3个月后德国专家才找到罪魁祸 首:一种危险的新病毒,形状如蛇行棒状,是猴类传染给人类的。
这就是马尔堡病毒,与埃博拉病毒为同一家族,却比埃博拉病毒厉害得多。
马尔堡出血热是一种恶性病毒传染病,主要通过体液传染,能引起高烧、恶心、腹泻和呕吐等各种紧急病症,5至7天后会出现严重的出血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病人会在一周内死亡。
埃博拉也是一种十分罕见、极度恐怖的病毒,这种病毒因其1976年首先在刚果的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而得名,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世界已有1100人感染了这一病毒,其中793人死于该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马尔堡病毒病又叫做非洲出血热、马尔堡病毒病、埃博拉病毒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常有突起发热、身体不适、肌痛和头痛,接着出现咽炎、呕吐、腹泻和斑丘疹。有出血倾向,常伴有肝损害,肾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最后多器官功能失调而休克。
病 毒粒子的直径为80nm,马尔堡病毒的长度为790nm,埃波拉病毒的长度为 970nm,属丝状病毒科。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 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um。马尔堡病毒与埃波拉病毒的抗原性不同。来自扎伊尔、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第 4个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染此病毒,临床上无症状。 1979年前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炭疽菌泄漏事件 1979 年4月4日,位于叶卡捷琳堡(旧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南区的24号医院主治医师玛科茹塔·伊琳柯接到附近医院一个医生的电话,向她询问她所在的医院是否 有病人异常死亡。“我们这里有两个病人突然死亡,”电话里说。5日和6日,伊琳柯就有机会目睹了自己医院里5个病人的暴卒,这些人住院时的症状都是高热、 寒颤、头疼、胸痛、咳嗽和呕吐。“我当时的想法是,这真是一个恶梦,肯定有什么不对了。”伊琳柯说。在得知自己医院有一个病人死亡后,“我立刻穿上白大褂 跑到病房里。尸体和将要死去的人躺在一起,看上去很悲惨。”医生格林伯格被召到另一所医院,那里有三个被认为是死于肺炎的女人。“看上去很恐怖。”格林伯 格说,“这些女人的症状都是肺部和淋巴急性出血。”他的导师费娜在他耳边小声告诉他,早些时候她解剖了一个37岁的男尸,“是炭疽热。”格林伯格很害怕: “我们这个上帝保佑着的地方怎么会有炭疽呢?”
当时的省长叶利钦和克格勃主任安德罗波夫都还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事态显然很不正 常。一个紧急事务处理小组成立后,苏联的高级官员从莫斯科来到叶卡捷琳堡。消毒队用氯对这类病人所在的医院进行了彻底消毒,契卡洛夫地区的房屋也被清洗。 野狗被打死。街道的表层被推土机挖走然后重铺。这些措施使政府对这一事件的解释显得欲盖弥彰——1992年之前,政府统一的说法是有少数人食用了遭炭疽菌 污染的肉制品而致病。克格勃拿走了尸检报告。冒着危险,格林伯格和他的导师费娜藏匿了有关的材料用以研究,并把其中的尸体照片用东德产的胶片制成了幻灯 片。格林伯格还保存了一些病体组织标本,有火柴盒大小,存放在石蜡里。苏联传染病专家弗拉基米尔·伊奇夫罗夫斯基从莫斯科赶来,他也支持政府“肉制品”的 说法。“他肯定知道真相。”费娜说,但是他私下里鼓励他们保存有关的材料。不约而同地,伊琳柯也对此事做了记录。在她使用的那个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着下面 的数字:至日,350人发病,45人死亡,214人濒临死亡。不知道为什么,克格勃忽略了对这些医生们的审查。
在1988 年,苏联的顶尖医学专家仍然坚持“食物传染”的说法,并发布了详细材料,包括尸检的幻灯片,声称当时的炭疽病是从牛肉传染到人。从4月4日到5月18日, 疫情导致79人罹患肠胃炭疽,其中有64人死亡,其他的人则通过皮肤传染,但是活了下来。专家们有意地避开了肺炭疽,&因为他们要证明当时的炭疽病并不是 通过空气传染的。&格林伯格说。而肺炭疽正是导致当地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1980年,华盛顿想指控前苏联违反了1972年签订、1975年 在联合国通过的关于停止研究、生产、储备和应用生物武器的条约,但是证据并不充分。实际上,当年到底有多少人因炭疽死亡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前苏联公布的那79个病人中,55个为男性,而且年龄都在24岁以上。没有小孩子被传染,按格林伯格的说法,这是因为小孩子对炭疽的免疫能力强,而且死去 的人多数都有吸烟的习惯。根据伊琳柯的记录,当时政府为5万人注射了疫苗,但是它的效力可疑,注射过的人也有死去的。伊琳柯则认为那些疫苗“完全无效”。
1992年,叶利钦曾公开承认这件事是“我们的军事研究出了问题”,但是对详情始终未作说明。前苏联在签订条约后继续生物武器实验的猜测得到了证实。较 为可信的说法是,当时设在叶卡捷琳堡的一个微生物中心的地下试验场在试验武器时发生了事故(可能是武器爆炸),从而导致了炭疽菌的泄露。有资料显示,早在 1973年,前苏联就建立了有25000名工人的18个研究所,以&民用&的名义从事生物武器的研制,当年炭疽的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330吨。1992 年,叶利钦下令停止生物武器的生产,有关工厂对外开放,并开始了和西方科学家的合作与交流,但是前苏联设在基辅和叶卡捷琳堡等地的三处国防微生物实验室仍 然紧闭其门,生物武器的阴影并未消除。叶卡捷琳堡事件只是一次偶然的泄露事故,其危害力已经如此之大。
1979年到1989年十年间对叶卡捷 琳堡的人口统计表明,契卡洛夫区的人口呈明显下降趋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新生儿中有中枢神经问题的达80%。如果是一场真正的生物武器战争,可以想见它 的破坏力将远远超过这个水平。而炭疽也只是众多生物武器中的一种,还不是最具杀伤力的。前苏联已经研制出包括鼠疫、兔热病、鼻疽等在内的多种生物武器,基 因技术的发展又使得这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增强。可怕的是他们的研究已经细致到针对不同性别身高种族都有不同的细菌武器进行有效的攻击。
据 西方媒体报道,前苏联研制成功了装有炭疽杆菌的战略导弹,可以携带10个细菌武器弹头,在导弹飞行到一定高度后弹头自动爆炸,从而形成无数个小子弹头。小 子弹头在飞行一段距离后又将自动打开,细菌就会撒向既定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前苏联解体后,由于研究经费缺乏,众多生物武器专家的生活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这使得他们所掌握的秘密随时有外泄的可能,其中是否有人已转而为伊拉克和伊朗等国效力值得怀疑。
近年来,在俄美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俄罗斯的生物武器试验场很多被改造用于民用生物科技研究,它们对于反生物武器的研究同样卓有成效(比如培养炭疽疫苗)。这样的结果当然会带给我们安慰。但是如同核武器一样,生物武器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千万不要以为它们离你很远。
3起严重的实验室SARS病毒感染事件追述 事件追述 1、新加坡的实验室sars感染事件 2003年9月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生在环境卫生研究院实验室中感染SARS病毒。该研究生是因发热到新加坡中央医院就诊时被确认为SARS感染者的,此前已经与多人有过接触。 原因 新 加坡环境部长林瑞生认为,有三个原因导致了感染事件的发生。第一,新加坡只有中央医院、国防科技研究院和环境卫生研究院设有P3实验室。但是环境卫生研究 院实验室问题严重,许多地方没有符合P3安全标准,其病毒样本储存系统、消毒措施、进出实验室的保安系统等,都有待改善。应该说环境卫生研究院只具有P2 的生物安全设备,却在院内设立了用来进行更具危险性病毒研究的实验室。第二,研究院同一时间处理多种不同的活性病毒研究,增加了生物安全方面的复杂程度, 因处理程序不当,冠状病毒与这名研究生研究的西尼罗病毒交*感染。第三,其他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也可利用研究院的设备,而每一个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都不 同。 补救措施 在新加坡国家环境卫生学院实验室感染非典病毒之后,新加坡已决定暂时关闭这个实验室,并销毁它库存的所有病毒样本。同时,新加坡副总理陈庆炎博士将负责主持制定一套全国性立法架构,确保实验室都符合国际生物安全标准。 2、中国台湾地区的实验室感染事件 2003 年12月一名台湾的SARS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感染SARS病毒。台湾这名感染非典的詹姓研究人员工作的台湾“国防预防医学研究所”属台湾军方研究单位,位 于台北县三峡,设立在山洞中,以两层阻绝设施与外界隔离。这所实验室拥有全台最顶尖的实验设备,实验室等级列为P4,是台湾唯一的“第四级生物安全实验 室”,超过“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及“ 台大医院”等P3等级的实验室,被誉为台湾生化资源重镇。在亚洲仅有日本拥有同等级的生物实验室,目前,全球也只有8个P4实验室在运行,均在发达国家和 地区。 詹中校从实验室操作到后来发病的处理过程,包括在实验室清除废弃物时出现疏失,没有主动通报,后来还跑到新加坡去开会,出现发烧症状也没有第一时间告知、通报,有一连串的错误,以致造成民众心理的冲击、甚至影响经济。 原因 直 接原因是由于研究人员詹姓中校在实验室内未能遵守规章,因操作疏忽而感染SARS。此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台湾SARS实验室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人 手不足,科研人员常常单独工作,提高了发生意外和错误被忽视的风险。世卫组织人员强调科研人员不应单独在实验室工作,至少应有两人在一起。世卫组织人员指 出,台湾实验室人员虽接受安全程序的教导,但他们缺乏足够的监督以确保他们真正遵守规章。 补救措施 事件发生后台湾当局“卫生署”关闭了岛内P3级以上的实验室,并进行了两次完整的环境消毒,所有设备详细检验,所有人员均重新防护训练,且需考试认证,再经过外国专家查核没有问题,才可重新开放。 增加“詹中校”条款。台湾“立法院”在新版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P4级以上的实验室依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范,每次都需两人同行才可进入,而且进入时全程都需穿着隔离衣和隔离装备;而“研究人员也不可兼作工友及清洁人员”。 给予詹中校停权处分。 3、中国大陆的实验室感染事件 2004年4月安徽、北京先后发现新的SARS 病例,经证实分别来自于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所实验室受到SARS感染的两名工作人员。 原因 卫 生部、科技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有关责任开展了调查。调查认定,这次非典疫情源于实验室内感染,是一起因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善,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技术人员违 规操作,安全防范措施不力,导致实验室污染和工作人员感染的重大责任事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腹泻病毒室跨专业从事非典病毒研究,采用 未经论证和效果验证的非典病毒灭活方法,在不符合防护要求的普通实验室内操作非典感染材料,发现人员健康异常情况未及时上报。 补救措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实验室两名工作人员证实感染非典后,卫生部紧急封锁了该所,划出警戒线,防止其它人接近,并在邻近的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临时指挥中心,然后紧急撤离了病毒病所内二百名工作人员,前往小汤山进行全面隔离。 卫生部立即向国务院作了汇报,并召开全国卫生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向全国通报了两地疫情情况,对全国SARS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各地立即恢复SARS零报告制度,加强发热病例的监测,全面上报近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切实做好医务人员防护,严格实验室安全管理。 2004 年7月1日,卫生部召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部职工大会,通报2004年北京安徽非典疫情发生原因和责任追究情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 仪在会上强调,要认真吸取教训,提高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吴仪要求,卫 生部要会同科技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物安全管理大检查。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举一反三,及时整改,加强监督管理,切实改进工作。广大 卫生科研人员要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工作,既要发扬勇于探索的奉献精神,又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 度,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经验教训及应对措施 经验教训 从以上几起事故中不难看出,发生感染的一个共同原因是工作人员主观上的麻痹大意,没有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则和程序,即使具有完善的设备和标准的操作程序也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因而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监督管理是防止此类事件发生的首要任务。 应对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与标准,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则和程序。凡从事高危险级别微生物研究的单位必须按程序申报,并经有关部门考察批准后方可进行有关研究。 2、只有在具有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内才能从事高危险级别微生物的研究,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要有标准的硬件条件(包括设施、设备、防护器具),也要有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和操作程序。 3、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管理,要切实做到使实验人员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和操作规范,按照实验室的要求严格控制用于实验的微生物种类。另外,严格对菌/毒种的管理。 4、一旦发生意外感染事件,当事人应尽快就医,通报疫情,关闭实验室,消毒场所,隔离相关人员,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紧急预案。 5、在从事微生物研究中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6、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教学科研单位要明确领导和专人负责管理,严格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gaowei2010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请或后,发表评论
按Shift+Enter提交
丁香通采购热线:400-
Copyright (C)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古卷轴5污秽生物mod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