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传统武术术为什么衰败,尚武精神哪去了 – 铁血网

中国传统武术这么厉害,为何却熬不过实战这一道坎
导读:[indent]
中国传统武术这么厉害,为何却熬不过实战这一道坎[indent]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来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部分)[/indent]一段剑舞让杜甫看得叹为观止,张旭更是因为这段剑舞领悟草书的新境界。诗里剑如游龙,诗外轶事勾人,引起后来人的无限遐想,这首诗描写的不论是叫做剑舞,还是舞剑,其实都可以算是对于传统武术用于表演的记载。(图)舞剑。图片来源网络传统武术的假想敌之所以我说不论是剑舞还是舞剑,都可以算是对于传统武术用于表演的记载,是因为这两种形式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非要分出这两种形式有多大区别的人,可能是忘记了历史上另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所以常说“舞剑”、“舞刀弄棒”,用“舞”字,是因为使用“剑术”往往需要灵活的步伐,不断地移动,这和我国传统武术产生的背景有关。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传统武术都是源于战争,“武”为止戈,“戈”则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可见我国传统武术源流之早,而最早的武术形式,多为矛术、剑术等等。(图)鸿门宴。图片来源网络周朝礼制,以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师为一军,《周礼》中说“天子六军,大国三军,中国两军,小国一军”,可见当时就已经具备了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条件,由战争中衍生出的单兵战斗技术,即使是战阵冲锋,也必然要针对来自四面的敌人而做出设计。我国历朝历代大规模战斗不胜枚举,那种应战斗而生的武术,由于敌人位置不定,所以必然忽而攻前,忽而攻后,左遮右挡,变化无方。从诸多流传下来传统武术套路就能明显看出,传统武术往往不停移动方位,忽左掌,忽右拳,假想敌来自四面八方,诸如八卦掌等移动中进攻的拳种,更利于实际交战,想老舍先生《断魂枪》里孙老者的查拳“来回六趟,把院子满都打到”便也是如此。作为对比的是日本的剑道,日本战国时期(明中叶)大名争斗,往往只是数百人间的战斗,武将之间互道姓名,捉对厮杀,所以像足利义辉、宫本武藏那种在战斗中斩杀十几人乃至几十人,就被奉为剑豪、剑圣,他们的剑道表演,往往站在原地,移动不多,敌人通常来自正面,这一点和现代搏击、综合格斗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也就是为击倒面前敌人而进行训练。(图)日本剑道。图片来源网络传统武术技击方式再说回公孙大娘的“舞”,因为手中有剑,所以剑锋一过,便可杀一人,当然,这剑锋必是要划到要害。大家比较熟悉的三国时代,武将战阵冲锋,用矛刺脖颈、头颅杀人,如果是刺到胸口,即使利用马匹带起的惯性,又能有力气杀多少敌军士兵?所以从中吸取经验的传统武术,也是通过训练身体,以达到可以通过一指、一掌击中敌方要害而制敌的目的(现代搏击、综合格斗等也是直接训练如何击倒对方)。由此导致真正擂台较量时,往往有一方或死或伤,随着近代中国相关法制的完善,“生死状”也应运而生,平常武林中的切磋,往往也就是比划一两下,表面上看上去谁占了便宜,谁就略胜一筹。实则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到了清末民国,国内武术家间真正交手,斗个你死我活的情况已不多见,而之所以民国武术声望能够达到顶峰,与当时中国武术家对抗外国侵略者的挑衅有很大关系。(图)公孙大娘舞剑图。图片来源网络传统武术扬我国威有一部老电影《武林志》,里面的主人公,学习八卦掌击败俄国大力士的东方旭,原型就是近代武术名家韩慕侠,据说他曾任黄甫军校的首席国术教官,后来受张伯苓之邀任南开中学国术教师(周总理当时曾随他习武),而他打败的大力士,绰号“震寰球”的康泰尔,身高2米出头,在俄国十月革命前曾偕夫人周游列国,不到两年时间打遍欧美四十六国无敌手,赢得“震寰球”世界第一大力士的美誉,二人在中央公园比武,韩慕侠用八卦掌、形意拳的招式迂回试探,最终韩慕侠以一招借力打力的方式将之击倒。除他之外,还有一次击倒十几个德国兵的“眼镜程”程廷华,随义和团对抗八国联军的“单刀李”李存义,击败德国力士的张占魁等等许许多多武林人士,在国势孱弱的时代,通过个人,扬我国威。(图)《武林志》剧照。图片来源网络传统武术实际应用民国武术家往往有当镖师(“单刀”李存义)、保镖(如孙中山先生的保镖杜心武)、国术馆教习(如电影《夺标》里的张之江)、军队教官(“活猴”孙禄堂),乃至北洋军阀(历史课本里提到过的“剑仙”李景林)的经历,需要有实战本领,而且有实战的机会。但实战不完全等同于平日的练功,现在影视作品中往往一演武林人士,不是练套路,就是打坐练气功,其实不然。传统武术为了出于实用性的目的,往往练的都是单式子,而且常年如此,像杨露禅学拳十八年,可不是光练套路练了十八年。《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善使三板斧,大多数人就不是他的对手了,练家子也是一样,很多名家都有“绝招”,比如被称作“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云深。郭云深年少之时本是学习八极拳,后恩师刘晓兰让他去拜见山西形意拳师李老能,十二年尽得形意真传,后来因为产出恶霸,锒铛入狱,狱中郭云深仍然不断练习形意,由于有手铐脚镣的限制,只能迈出半步,故而郭云深将形意拳中的跨步变短(李连杰电影《宇宙追缉令》中,就有狱中连形意的情节),反复练习形意五行拳,终以“半步崩拳”名扬天下。这种以单式为主的训练方式,和古代战争中战将的训练方式极为相似,每日刺枪以千次计,才有战场上枪头点喉,一点致命。(图)《隋唐英雄》程咬金。图片来源网络同时,结合环境改变拳路也是武术的一大特征,如北派武功适宜平原战斗,往往大开大合,枪术、剑术流传较广,而南方多巷战,故而功夫发展为短打,招式紧密,武器发展出八斩刀等适宜近战的武器,元彪、林正英电影《败家子》就极有这方面特点,片中二人站在八仙桌上对练,充分体现了贴身近战的特点。还有很多武术动作都是相通的,诸如一些肘的用法,咏春、八卦、少林乃至泰拳都有极为相似的用法,可是有些人以为非要分清楚是哪门哪派的,以至于固化到现在一些人用时,也必要让人看出其门派。难道说大家普遍看到太极拳打起来慢慢悠悠的,实际搏斗中,为了能让人看出他学的是太极,就也要慢慢悠悠的打吗?(图)《败家子》剧照,图片来源网络传统武术套路之旅到了新zhongguo成立之后,由于传统比武方式容易造成伤亡(大多数武术招式学完之后不敢用,要考虑法律后果),且没有了战乱割据的时代背景,武术高手渐渐走出人们的视野,传统武术也逐渐演变为强身健体的工具,传统武术的套路比赛得到国家扶持,渐渐发展壮大,传统武术的学习、修炼方式也随之渐渐改变。很多香港老电影里都有各种训练方式的介绍,如《醉拳1》中成龙捏核头,用水杯倒立舀水等等,虽有戏谑成分,但确实反映了修炼传统武术绝非只是套路训练。诸如捏木棍、铁饼锻炼指力,用点燃的香头锻炼目力,都是实际中存在的,还有很多人认为练哑铃锻炼肌肉来自西方,其实中国早就有通过石锁、石墩锻炼力量,可惜很多练武之人忽视了这一点,甚至一些学习太极拳的人,被“四两拨千斤”等概念混淆,认为锻炼力量违背太极拳理,忘记了很多太极拳大师都是由外家拳练起。一度看到一个纪录片,在日本有些空手道馆,还保留着从中国传来的使用石墩锻炼指力、臂力的方法,反倒在中国国内,这些锻炼方法被忽视,这和提倡武术套路化不无关系。(图)1947年日本空手道老照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首先来说说套路有什么用,刚才提到练得使得往往都是单式,有人就会问套路还有什么意义?其实套路主要还是用于门人记住自己本门功夫都有哪些单式,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每个门派中,每个人擅长的内容都有所差别,善用的招式也都不尽相同,套路的规范则利于传承,孔子所提倡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武术传承中也能体现。相传董海川教徒,依据徒弟体型、悟性等等诸多因素因材施教,比如他的两名徒弟,尹福的八卦掌掌形为“牛舌掌”,程廷华的八卦掌掌形则为“龙形掌”。再比如杨露禅在北京打出名号,被安排教授八旗子弟太极拳,可由于八旗子弟生活奢靡,根本无法适应大强度的训练,所以杨露禅只有选简单的式子加以融合,让八旗子弟能够学会,并以之健身,那就已经和现在很多学校教的、广场上练的差不多了,由此开始出现简化套路。同样,传统武术的套路比赛,也是由最初的各家套路,慢慢简化统一,最终形成标准套路,这种套路如同杨露禅编出的简化太极,但同时又兼具了表演性,已不同于以技击为目的的传统武术。如《醉拳2》中,南派大师刘家良饰演的清末武举人福民祺,面对成龙饰演的黄飞鸿,说他的醉拳打不死人(就是说花架子),可是遇到梅艳芳饰演的黄飞鸿后妈黄夫人,几招裙里腿,险些吃了大亏,这就是传统武术和套路表演的区别。传统武术诡、奇、狠,而套路表演则更注重每招每式是否好看,跟头翻的是否利索,落地是否平稳,练出来确实好看,所以很多学习传统武术的人因此走上了套路之旅,也不用练什么指力、臂力,只要套路娴熟,确实很有卖相。一些老师在传授武术时,也乐于教套路,因为套路属于标准化的东西,教十个人和教一百个人没什么区别,一套动作就可以教几个月甚至几年,极大地简化教学难度,带队参加套路比赛,夺得个好成绩,能招到生源就好,再加上一度武术电影大热,更加剧了传统武术市场化的进程,一些装神弄鬼的手段也开始出现。(图)《醉拳2》剧照。图片来源网路至此,还要再说说综合格斗,已经有UFC、Bellator、PRIDE等诸多赛事,这类比赛包含几十种格斗类型,其中就包含了很多国家的传统武术,比赛对各种武技一视同仁,目的是为了促进世界武术的发展。很多人说传统武术包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看一些民国时期的武术大师留影,确实能感到他们的涵养,但武术毕竟不全是文化,实用性依然是其极为重要的一面。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宁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无数社会加上去的框框,让传统武术不断“思存”,顾虑太多也就没有“思进”的勇气。传统武术的复兴,还有待环境的改善,希望有朝一日能有真正适合传统武术规则的赛事。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朔雪渔翁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揭秘!为什么传统武术不敢上擂台打实战,而喜欢在镜头上表演。
导读:[color=#add8e6]
传统武术是古人留下的一种国术、原始社会时期,祖先为了生存不得不捕杀一些野生动物,随着多次在和动物打斗中,掌握了一些经验技巧。这些经验技巧后来在战争的带动下,通过后人不断的精心改造,就演变成现在的传统武术。如果有人要问,传统武术能上擂台打实战吗?我的回答是当然,传统武术在古代能在战场上厮杀,那一定能参加擂台实战。如果还有人要问,为什么只能看见传统武术在电视上表演,而看不见在中国擂台上比赛? 回答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我也是一个传统武者,听见有人这样糟蹋传统武术,心里难免有些痛,虽然上诉言论也有过激之处,但也不完全没有道理。说这些话的人,那你首先要了解中国传统武术,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博大精深,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华民族先祖在战争中、搏斗中、实战中,经千年总结出的技击术,它融汇了古代哲学、养生学、兵法、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儒家文化和医学理论,通过这些资料不难看出传统武术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它的实战性毋庸置疑!那么,现代的传统武者为什么不上擂台比赛?这也有历史造成的、也有人为的,因为人是内因,内因决定外因,再好的外部条件也不会将石头变成鸡蛋!低靡的武术环境、再者传统武术被有些所谓的“大师表演者”搞得面目全非,本来传统武术他有一定的真实性,可是最近被有人人夸大其词,说什么铁砂掌能劈石断转,金钟罩,铁布衫刀枪不入。说实话如果不用技巧铁砂掌可以劈一片砖不成问题,金钟罩也能适当抗住一些外界的力量,这点是毋容置疑,可是这些功夫被有些表演大师夸张的没完没了,甚至有些表演者一掌能劈五片红砖,金钟罩的功夫能抵抗七百伏电转的冲击力,所以说传统武术都被这些所谓的“表演者”搞乱七八糟,乌烟瘴气,让世人不得不对这些功夫产生了疑惑。凭良心说话,传统拳的大师如果和普通人交手,一个人随随便便抵抗三五个人不在话下,如果和职业散打运动员一交手,那就明显不如职业散打运动员,其原因很简单,练传统武术的人和职业散打运动员的训练方式系统不一样,职业散打以直接击倒对手为核心,而传统武术在练习的时候,首先要练套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套路上。再者职业散打运动员就是在比赛中失败了,也若无其事,可是练传统武术的人,一旦输了,就要背负着好多压力,甚至被有些嘲笑,侮辱,打击。所以严重影响了这些师傅的自尊心。传统武术要想走上擂台,就不要怕输了丢人、放下唯我独尊的的理念,既然是参加现代搏击擂台,就要吸取国内外好的搏击技法及科学的训练方法,忘掉“一招制敌”的传统技法,多研究一下组合招式、增加续手的连贯性,因为在现代搏击擂台,为了保护运动员的安全都带着拳套、护具,与此同时也大大削弱了选手的杀伤力,想“一招制敌”几乎在同一级别已没有可能性。这也是练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常遭失败的原因之一。中华武术是中国古圣先贤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中华瑰宝!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其继承和发扬!请问不要怀疑传统武术不能上擂台,如果你们说传统武术是假的,那么古代战场上的这些武将你该如何解释?书生论坛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谁阉割了中国的尚武精神?汉唐气象生生被此人整成东亚病夫
导读:文/羽觞
晚清时期,中国积贫积弱,老百姓给人的印象是麻木不仁,官府则腐败不堪,结果,中国被西方人称为东亚病夫。
可是,这个东亚病夫在2000年前,那可是能征善战。
在战国时代,七大诸侯国,各自的军队基本都很能打仗。秦始皇的军队更是能征善战。双方交战动辄数十万军队,比起那时候的西方人,简直是农耕文明与石器时代的差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率军三十万远征匈奴,将匈奴人赶出河套地区,并在北方沿线筑长城。秦始皇还派赵佗等人率50万大军南下,平定百越一带。从这个数字可以
文/羽觞晚清时期,中国积贫积弱,老百姓给人的印象是麻木不仁,官府则腐败不堪,结果,中国被西方人称为东亚病夫。可是,这个东亚病夫在2000年前,那可是能征善战。在战国时代,七大诸侯国,各自的军队基本都很能打仗。秦始皇的军队更是能征善战。双方交战动辄数十万军队,比起那时候的西方人,简直是农耕文明与石器时代的差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率军三十万远征匈奴,将匈奴人赶出河套地区,并在北方沿线筑长城。秦始皇还派赵佗等人率50万大军南下,平定百越一带。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那时秦国至少有100万军队。到了汉朝,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李广、程不识等大将都是响当当的角色。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名言至今听起来仍是豪气干云。那时候,从军出塞报效国家是很多男儿的梦想。在唐朝,仍有一种浓浓的尚武情怀。唐朝有很多边塞诗人,写了一系列边塞题材的诗歌,读起来那也是慷慨激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种豪气,这种大气,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几乎和晚清时期的中国迥然不同。那么,在短短的千年之间,中国人的气质为什么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呢?说到底,要怪一个人。就是赵匡胤。赵匡胤这个人,皇位来的很容易。人家当皇帝拼死拼活打多少年仗才得来,他呢,黄袍加身,瞬间就是皇帝了。所以,赵匡胤当上皇帝后,觉得十分不安全。因此,他搞了个杯酒释兵权,把手下大将的兵权都解了,让他们回家养老去。不仅如此,赵匡胤极力提高文人的地位,压抑武将的地位。此外,还搞了很多制衡的措施。宋朝将领打仗,有不少是拿着文官制定的阵图去行军布阵,那能行得通吗?而且,武将几年一轮防,兵不识将,将不知兵。为了制约边将,宋朝极力扩大禁军的编制,结果,军费开支无数而国家的战斗力并没提升。宋太祖赵匡胤制定了严格的家法,不准重用武将,整个宋朝的皇帝基本都遵守了这一家法,对武将几乎没有充分信任过。无论是杨家将还是岳家军,下场都很惨。所以,整个宋朝,岳飞、辛弃疾、陆游等都是郁郁不得志。空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机会。此外,宋朝时候,理学兴起,提倡存天理灭人欲。这与汉唐时期的主流价值观也是格格不入的。经过两宋几百年统治,再经过元朝异族入侵的压榨,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就残废了。明朝时期,依然采取的是理学的一套。再到清朝,更是处处提防。结果,中国的民族精神就这么被整残废了。归根溯源,赵匡胤为害不小。赞赏0人赞赏过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中国传统武术是如何沦为体育甚至体操的?
导读:中国传统武术是如何沦为体育甚至体操的?
03:07:06 凤凰文化 侯磊
导语:近日,徐晓冬秒杀雷公太极并放言武术打假,引得江湖各派纷纷讨伐,又掀起了一波“中国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打”的讨论热潮。自小习武的侯磊认为,武术源自与世间万物的搏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战斗的民族。随着古代社会的瓦解,整个武术产业链也崩溃了,武术由战场杀敌变成生活中的比武,再由格斗运动变成了健身运动,在种族、时代与环境都发生变化时而不应变,武术必将迎来进一步的衰落。武术不是宗教、文言文和传统文化,而
中国传统武术是如何沦为体育甚至体操的? 03:07:06 凤凰文化 侯磊导语:近日,徐晓冬秒杀雷公太极并放言武术打假,引得江湖各派纷纷讨伐,又掀起了一波“中国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打”的讨论热潮。自小习武的侯磊认为,武术源自与世间万物的搏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战斗的民族。随着古代社会的瓦解,整个武术产业链也崩溃了,武术由战场杀敌变成生活中的比武,再由格斗运动变成了健身运动,在种族、时代与环境都发生变化时而不应变,武术必将迎来进一步的衰落。武术不是宗教、文言文和传统文化,而是术,是打人的技术和方法,是因时而变的。而尚武的精神是不能变的,中国武术落后于世界,因为中国人整体尚武精神的缺失。对此,全社会要做的,是传统武术的市场化与职业化,而习武者要做的,是不论别人谈得玄之又玄,自己只管每天都用啤酒瓶子擀迎面骨,用脚死磕椰子树。徐晓冬X雷公网上业余格斗选手徐晓冬打了雷公太极,使我想起了在北京景山少年宫学武术的经历,也想起了小学时的武侠梦。武术班地处北京景山寿皇殿靠边的一片空场上,周围是苍松翠柏绿树红墙,时间是每周两次,下两节课后向老师请假才能去。上来先学抻筋压腿、扎马步、劈竖叉横叉,几乎每一次都有孩子被压哭。几年间,学了一点长拳和武术操,在大殿前的月台上给家长汇演,有高手把脚高高踢过头顶,一脚将白球鞋飞了出去,鞋子在那座曾经存放历代帝王画像的大殿前,高高地画出一条优美的弧线,又翻着个落了下去。从那以后,我改练了田径中的短跑和跳远,全然忘记练过什么武术。大学时,课后偶然去练WTF跆拳道(WTF:世界跆拳道联合会),听一个教“表演”跆拳道的教练谈了一大套武道,又看了一堆人劈柴般噼噼啪啪打碎了很多木板,我上去就把一个能空中劈叉踢碎木板的蓝带随脚踢翻了。又想起来,见过一位前辈开道馆时有人踢馆,他说:“来,你过来。”随手一拳碎了身边一把破木头椅子,踢馆的人溜溜地走了。这使得我明白,武术源自与世间万物的搏斗,当搏斗退潮时,武术必然衰退。中国文学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概论太多,文学史太多,而读书太少。很多人没读过鲁迅老舍,照样能谈得一套一套的;不能登台唱一句戏曲,却来大讲戏剧史和理论。武术更一样,不打出千万次的血汗,不能空谈武术。西魏战场壁画为什么这样打?武术受制于种族、时代和环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战斗的民族,习武是中国人的基本素养。武术是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武就一个字:打!拳脚无眼,血溅五步,以命搏命。今天,我们练功,不谈文化。人身上最硬的地方是胳膊肘,软的地方到处都是,如腮部的神经区,一拳就倒,鼻梁、喉头、后脑、腿窝、关节、要害处处怕打。武术是研究如何护住自己、如何打别人的实践过程。法国哲学家丹纳在代表作《艺术哲学》中,认为艺术受“种族、时代、环境”三大元素的影响。类比武术的兴衰起伏,也难以逃离这三大因素:是习武者的人种、所处年代、实战环境造就了各种武术之不同,这三样变了,武术也就变了。因此,每种武术都根据对实战双方的人种、实战的年代与环境的总体预设来战斗。每种武术的缘起和创立,都受制于格斗时的环境,和对自己、对方双方的预测和假想,是建立在一种特殊思维模式和情况下的武术。比如,中国武术是农耕文明在平原生活的防身健身之术,蒙古摔跤是草原战场上的毙敌之术,泰拳是古代暹罗军队热带作战的拳术和诸侯豢养的武士比武格斗之术等。韩国跆拳道中的ITF,因为创始人崔泓熙将军在船上感受到大海的起伏,会注重习武中脚下的起伏流动带出力量。日本空手道中的松涛流受中国北拳影响,为上层武士所习,讲究一击必杀,注重对自身的保护和对对手的控制,并不痴迷于缠斗。武士多带刀长刀短刀各一,不能一击必杀,则对方必拔刀反击,搂抱缠斗时对方掏短刀就麻烦了。而空手道刚柔流受中国南拳影响,多为码头工人所习练,似坦克战术般的厮打,打起来也不好看。古代武术实战环境位于战场,当战场杀敌变成了生活中的比武,不再以杀人为第一要义时,武术的实战功能立刻发生了变化。很多北方拳种练的是一招毙命,这在现代化社会的存在有点悖论——一,练武不为打死人也不能打死人;二,部分武术一出手就打死人;三,这功夫没法实战了也没法承传。每种武术都能追溯其功勋卓著甚至神话色彩的祖先,但绝难全部继承跨马长枪的杀人伎俩,仅是战场上的细微末节。中国武术中,有说法称八极拳起源于长枪兵,太极拳起源于一手持链子锤,一手持盾牌的盾牌兵,而八卦掌起源于双刀兵等。但武术所讲的,是长拳源于宋太祖赵匡胤,太极拳源于张三丰,少林拳源于达摩老祖。每种武术都需要一个偶像来崇拜。武林的众多门派拳术,多是明清以来创立并发展的,所谓拳法开创者多为附会。明清时中国武术的思维方式,是“重术轻力、重智轻勇、用意不用力、以练保战、重视手法、上轻下实、顺势借力、以气催力、以气护身、息力生气”;注重以弱胜强。招数花哨的一个原因,即我不跟你死磕,而用你想不到的方式来战胜你。太极拳会预设对方先来进攻,然后以彼之道还彼之身;李小龙截拳道中的截腿,根据跆拳道正面直接起腿,空手道侧面横抡起腿等,在半截出腿截击对手的腿。传统武术拳分南北,北方拳多为腰部的全身法力,南拳如咏春是半身法力,练后背两片肌肉,预设的环境是在南方的舟船街巷中,人的胳膊在两边,拳打正中间,等于在走斜线。而咏春起势即占据中线,以立拳代替横拳,以快和连续取胜,多是近身锁脖子,用脚踢对手下巴的招数,能街斗能速成,擅长狭小地带,上擂台并不能发挥全部威力。叶问与李小龙每种武术都能练就其高明的地方,都有它厉害的大师,但问题在于,当此种武术的环境预设变了,“大师”有时就不灵光了。中国武术认为自己的招数对方没见过,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电光火石的一刹那使出花招,用对方没有反应和防守的空当将其击倒。问题是,你的招数别人没见过,别人的招数你也没见过,兴许还比你更狠。古代中原的拳师,没见过以透支身体来搏命,天天踢椰子树练出来的泰拳手,现代武术拳师也少有在泰国看拳赛被血溅到身上的经历。好比当你练成了太极宗师后遇到了泰森,他身高臂展180体重200斤,不跟你玩推手,只用左勾拳加右直拳打你的腮帮子。你设想对方应该躲,但对方就跟你死磕。原想把在预想环境中练出来的功夫在实战中使用,可实战中敌人变了、环境变了、游戏规则变了,招数也不灵了。《一刀倾城》剧照:大刀王五古代社会的瓦解,导致了武术产业链的畸形汉唐时期中国人多学剑术,唐宋年间史料几乎不可考证,从清代中后期开始,中国武术的门派越来越多,拳法越来越多,套路越来越精熟,武术行业的规矩越完善,圈子业越来越小,意味着古代武术的产业链日渐完善,所有练武术的人都认识,都是师兄弟,形成了圈子内的互相扶持。每个人都注重面子,比武格斗越来越不真打。比武渐渐点到为止,甚至演化成每个人各练一趟拳脚,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往后发展,练都不用练,直接干聊,大家一聊,这人武术真高,佩服佩服,立刻分了胜负。清末的镖局也是如此,走镖的镖师多是见多识广,绿林中人,很多时候都是彼此卖面子,插上某个镖局的旗子就保障没人来劫,更用不着动武。清末有了手枪,镖师表面都标榜不用手枪,实际上都带在身上以防万一,因为谁都不傻。话剧《老舍五则》之《断魂枪》武术的衰落源于古代社会的瓦解,导致整个武术产业链的瓦解。读老舍先生的小说《断魂枪》: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很多武术,就这样被老辈人带走了。带走的“五虎断魂枪”到底能不能打?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了。古人云“穷文富武”,穷书生通过读书考科举能光宗耀祖,而习武则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拜师,必然有财力的支持。习武之人多不事生产且不管家,习惯上会大男子主义,每天早起都要练功,教徒弟,与同行切磋。古代的习武者的职业,有开馆授徒、做保镖、考武举做武将、从军、出家等,更多的工作是做地主,各自的经济体系都能正常运转。近现代以来,以上工作都逐渐走向边缘或消失,洋务运动以来操练新军,枪械日趋重要。传统地主经营的破产,使得偏向传统的阶层越来越穷,很多习武者出身贫苦。武术家多开武馆收徒为生,甚至从事普通的职业。八卦掌宗师程廷华人称“眼镜程”,是做眼镜的,那时候做眼镜还赚钱,而有一些则更惨,全无生计,落魄江湖。徐皓峰《师父》剧照另一面,是武术进一步的保守封闭,真功夫千金不传,开武馆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甚至不传外教门的人。要么为了赚钱,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使得好功夫既脱离了实战,又脱离的传承,即便是传下来也没用了,更让人怀疑到底有没有真功夫。徐皓峰的电影《师父》也反应民国时武行的一些现象。传统武术的产业模式太成熟了,各大门派把武术爱好者这块蛋糕瓜分得太均匀了,能不能打不重要了。利益链条像是我们的教育一样,老师在学校不玩活儿,课后高价收补课费,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然而,民国时内忧外患,提倡国术救国。学生们的体育课开为武术课;二十九军的大刀队请了传统武术家做教师,以专门应对日本人的刺刀;作家们创作出大批的武侠小说,中国人要靠编造“打败俄国大力士”来寻找自信。使得传统武术产业有一阵复兴,武术不行也得行了。而不论是“捧杀”还是“棒杀”,都为国人清醒认识武术蒙上了迷雾。在过去,如果想传播一种武术,不是要宣扬其KO战绩,而是要寻找一位偶像当祖师爷。于志钧先生的《中国传统武术史》讲:“崇拜偶像,是越‘神’越好,不怕‘神’而怕不‘神’。”“偶像要有四个条件:第一要有传奇性,第二要有足够的众体支持,第三要有实质性的内容,第四要有文化内涵。”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把武术作为一项健身运动,而不是格斗运动,这使得武术与擂台越来越远。当体育课上不再练体能而是学第N套广播体操时,当太极拳成为“一个西瓜切成两半,一半给你一半给他”的老头老太健身运动时,当女生变态地以瘦为美而是不以强壮为美时,当男人一代代地比小鲜肉比美白时……当种族、时代与环境都发生变化时而不应变,武术就把自己给玩死了。吴公仪vs陈克夫擂台是检验武术的唯一标准,过多的规则导致了武术的进一步衰落幸好,世界上还有擂台,还有各种无限制的格斗比赛。一个人不论练套路、劈砖头、是某某传人、某某保镖,都不能证明其武功多高。擂台是检验武术的唯一标准。但擂台打的是规则,按照规则的训练,导致了选手功夫的短板,也导致了武术的进一步衰落。中国武术分为练法、演法和打法。所有基本功的练习、套路的演练,和实战中的拆招都不是一回事。人人都会做弓步冲拳,但不知弓步冲拳在实战中的运用,是快速冲到敌人面前同时用腰劲儿出拳击倒对手。掌法是手掌的下半部打人,而不是做个立掌的姿势亮相。武术比赛多是套路,但我们看五十年代澳门白鹤拳与太极拳的比武,两位掌门照样使用现代搏击在格斗。对古代传统武术的比武做个猜测,很可能与现代武术的格斗方式近似,不是我们看到的云手和套路,更不是电影里的飞檐走壁。武术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一讲一练就明白,但真正理解并能运用于实战则是另一回事。女子防身术中教空手夺刀,假定女生遇到持刀歹徒,用双手手腕十字交叉架住对方持刀的手腕,含胸缩身躲开刀尖,然后上步双手拧对方的手腕夺刀。问题是,一般情况下女生敢么?要多强的身体素质和多充足的实战经验,又有多大的力气,才能一下子空手夺刀呢?习武中练的旋风踢之类转一圈再踢一脚的功夫,但实战中很难用出,没有人会在空中转一圈把后背对着对方。很多人会谈内家拳,比如一个大沙袋,一拳把沙袋打飞是外家拳,打在沙袋飞得不厉害,但这边打进去一个坑,另一边鼓出来一个包是内家拳,即打在人身上,不是打折肋骨而是震伤内脏。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比赛时戴了拳套不能发挥内家拳,而在于先能打中人,否则都白搭。传统武术不是练哪种拳的问题,而是能打人并扛打的问题。正如学唱戏不在于学生旦净丑哪个行当,而在于嗓子音量先让人听见。武术重在练、在比,最重在实战中能用。传统功夫有很多观念不符合时代。我们看古人的画像,看寺庙里的金刚塑像和医术上的针灸铜人得知,古人认为人的气集中在腰部,腰越粗人越强壮,是不练肌肉的,认为死板的肌肉会把人的力气锁住。因此古人不是以胖为美,而是以整体的圆润丰满为美,而现代比赛中的肥胖臃肿有损体力;传统武术注重下盘的稳当和抻筋压腿,不够注重保护头部和力量对抗等。比如拳击是膝盖指着哪里,拳打向哪里,而中国功夫不注重这些。打赢雷公太极的徐晓冬因练过拳击而占了上风,各种武道中的拳法在拳击面前很小儿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参考拳击、现代搏击和摔跤发明了散打,能利用其他武道不善摔跤而取得胜利。否则放眼世界,“九九八十一门”(旧小说中语)中的武术则落得无拳可打。一作为体育比赛,每种武术就有了各自的规则,每种规则都是传统武术中的环境预设。预设越复杂越容易脱离实战。在职业体育中,有“打比赛就是打规则”的说法。而今在奥运会中稳坐江山的跆拳道比赛都要求踢腰带以上且没有摔法,练久了很容易不会踢低腿,不会摔跤。而跆拳道WTF连像样的拳法都没有。有的跆拳道比赛用上了电子护具,轻轻一点就得分了,更无实战可言;有的空手道比赛禁止连续击打,一击而中后裁判会分开二人重新开始;再以击剑为例,比赛中同时进攻先刺中的为胜,后零点几秒刺中的无效,但实战中不可能同归于尽。擂台上的冠军,并不一定是实战中的高手,真正实战中立刻毙敌的都是特种兵或克格勃防身术那类的武功,若真防身,还是多学学如何闪电般拧下对方指着你的手枪。用武侠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李寻欢评价阿飞和荆无命的话来说,是“他们不会武术,会杀人”。我们没有建立起国外职业拳击那样的比赛与经纪人体系,选手没有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良性循环的运作模式。国外拳击选手能在大的训练场所中,在一个器械前,专门有此器械的教练针对指导练哪块肌肉,练完再换下一个器械和教练。选手练到一定程度,参加比赛即可谋生。而传统武术师傅和徒弟都要工作,也就到公园树林里玩会儿得了。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变的,有些永远也不会变。武术不是宗教、文言文和传统文化,要抱残守缺,慎终追远。武术是术,是打人的技术和方法,是要变的。而尚武的精神是不能变的,中国武术落后于世界,因为中国人整体尚武精神的缺失。因此全社会要做的,是传统武术的市场化与职业化,而习武者所作的,是不论别人谈得玄之又玄,自己只管每天都用啤酒瓶子擀迎面骨,用脚死磕椰子树。笔者鬻文为业,业余习武,练功时断时续,比赛负多胜少。但写作十年来,经常站在各种武道擂台上,打赢了走下去,或打输了抬下去。格斗的快乐远甚过输赢,正如写作的快乐大于发表。只有不惜鲜血和生命地进攻每一个比你强大的对手,才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作家真正的本分。侯磊,北京人,青年作家,诗人,昆曲曲友。现就读于人民大学文学院创造性写作专业。创作京味儿小说,热衷于研究北京史地民俗、碑铭掌故。特别感谢扎西旺旭师范等前辈老师和众多师兄弟们多年来的指导与帮助。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了解中国传统武术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