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战场人数修改如果这么改,会不会提高大家打骑砍战场人数修改的认真程度

字号:大 中 小
少将透露中美军舰对峙实况:美舰在我航母编队内穿行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 src=".cn/NMediaFile//MAIN633.jpg" style="border-style: width: 480 height: 287">资料图:中国航母辽宁舰训练编队& 据美媒报道,中美军舰本月初曾于南海海域险些相撞,两舰最近距离不超过500米。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尹卓少将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军“考彭斯”号当时在我航母训练编队内随意穿行,长时间伴行我方主要舰艇,严重影响我方航行安全。据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报道,12月5日,美国海军导弹巡洋舰“考彭斯”号于南海海域监视中国海军航母辽宁舰时,与中方一艘两栖战舰“迎面遭遇”,美舰采取紧急机动,规避了两舰相撞。两舰距离不到500米,并进行了有效沟通。报道称,美舰当时在辽宁舰“附近”。对此,尹卓表示,侦察行动虽并不违反国际法,但由于辽宁舰在试验训练前已临时划定演习区,并向国际通报,一般情况下,他国舰船考虑到自身的航行安全,不会随意进入相关海域。一旦进入,必须按照国际章程规定,避开我方主要舰艇的航路,否则后果自负。他指出,美军“考彭斯”号巡洋舰当时是在我方航行编队内随意穿行,无视我警戒舰艇的劝告,长时间与我主要舰艇伴行。按照国际海事组织规定,各国军队的水面舰艇在航行中必须考虑到他国军用和民用舰船的航行安全。而美方在我航母编队内穿行,多次阻扰我方训练航行,严重违反规定。他进一步指出,美方的所谓“航行自由”是建立在扰乱我方航行安全的基础上的,是非常不友好的抵近侦察行动,近似于挑衅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我方不得不出动舰艇,采取非暴力措施进行阻挡,规劝对方远离、让出航道,避免“考彭斯”号与我方主要舰艇产生碰撞。这是必要的安全航行措施。“你既然可以自由航行,我们也可以,你的航行自由不能影响我们的航行自由,”尹卓直言,“一旦干扰我们的航行,对不起,我们要进行阻止。美方不违反国际法,我们更不违反国际法。对此美方应心知肚明。”而针对美国政府的抗议,尹卓则表示这是“恶人先告状”。我方已通过海上安全磋商机制,与美方进行严正交涉,希望美方能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中国必须建立对外威慑 东海南海才会彻底太平中国应坚决反制美日跨红线 东海南海才会太平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 src="/attachment16/39666.jpg" style="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宋体; margin: 0px auto 10 padding: 0 max-width: 600 height: 407 overflow: width: 570">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媒体援引美国军方的消息称,中美两国军舰本月5日在南海海域一度出现“对峙”,美国“考本斯”号巡洋舰在辽宁舰航母编队附近航行时,一艘中国军舰迎面驶来,阻住“考本斯”号的行进路线,两船最近时相距不到500米。美方称美舰为防止相撞而紧急避让,在此期间中美军舰的无线电通信一直畅通。  美国太平洋舰队对美国媒体称,美国国务院已经向中方交涉,但美方又认为双方做出这样的接近是“寻常的”。到昨晚为止,中国军方尚未作出回应。  事情的细节无从证实,但中美军舰“对峙”在南海早已不是第一次,空中“对峙”也屡有发生。中美如果公开争辩,肯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要看的只能是基本事实。  基本事实是,中国早就宣布了南海的三块海域是军事海域,外界都清楚它们将用于辽宁舰的科研和训练。此外南海是中国近海,很多水域还是中国专属经济区。美国分明是堵到了中国的家门口,美舰抵近辽宁舰侦察已经不是什么“无害通过”,它已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如果美国海空军总在中国家门口转悠,“对峙”是注定要发生的。2001年发生中美撞机,就是中美海空军反复对峙而很难避免的意外事件。  美方强调中国海空军要守对峙的“规矩”,希望中方“专业”,但这些“规矩”都是以方便美方抵近侦察和炫耀武力为目的。它们不是国际法,是美国的“私法”,以美国的实力为后盾,美国强迫世界各国遵守它们。  中方当然无法彻底“造美国的反”,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忍了,大体按美国主导的“规矩”与之互动。但美国不能太过分,尤其是它不能毫不尊重中国的合法权益和安全关切,把损害和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也当成美国海军的“航行自由”,在中国近海如入无人之境。  因为南海不是“无人之境”,它靠近中国大陆,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中国综合力量的威慑范围之内,中国海军不会允许美国军舰在这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并不认为南海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可以肆意炫耀武力的舞台。避免中美在南海摩擦,来自于我们同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愿望,而并非是美国这支舰队施加压力的结果。  中国不是海上玩猫捉老鼠游戏的老油条,中美管控危机,一方面要以过去的做法为基础,一方面也必须有中国方面对规则制定的参与。美国领导人口口声声说欢迎中国和平崛起,但并未在行动上尊重一个事实,那就是,随着中国利益的拓展与实力的增强,其安全关切也自然会随着延伸和深化。美方如果不想与中方撞船撞机,它就得学会与中方相互沟通和尊重,给中方的行动留足空间,它在呼吁中方防撞的同时,自己也需不断增强避让意识。  展望今后,美国仍会讲实力大大重于讲理讲法。中国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加快力量建设,只有美国感觉同中国拼实力越来越费劲、越来越没有把握的时候,它才会很认真地同中国按道理出牌。  中国当然要避免同美国发生摩擦,但2001年的撞机也告诉我们,我们需有针对突发和极端事件的预案。中国要对保卫本国利益非常坚决,不留悬念,一旦外界有人跨过红线,我们的反制行动需当即发生。这应成为外界、包括美日对中国深信不疑的认识。  这不是“中国威胁论”,这是中国必须建立起来的对外威慑。只有外界带着这样的预期同中国打交道时,南海和东海才会彻底太平。  中国和平崛起的愿望不会变,但和平的中国必须有强大实力和政策外壳来保护。海上的风波显示,实现上述二者的统一是个有种种风险的过程。但我们除了承受它,别无选择。& & 美X-37B可快速打击中俄 中国已展开相关研究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id="{BE1A5F6F-DB04-44E8-89DD-5F7676BB4DBE}" alt="\" src="/mil//n.jpg">  当地时间10月26日,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了一次“追梦者”号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无动力投放试验。  按照美国宇航局的设想,“ 追梦者”飞行器可携带7名航天员,由火箭平台送入轨道,完成任务后返回,整个过程与已退役的航天飞机类似,有极强的天地往返人员运输能力。  航天飞机太昂贵  新飞行器逐成趋势  目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已经是未来空天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相比较传统的飞船系统,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任务弹性较大,可自由进出空间。  事实上航天飞机就是第一代的可重复使用平台。但是航天飞机的可重复使用性价比太低,完全偏离了当初的设想,美国宇航局建造的航天飞机机队到退役前的任务编号也仅到了STS-135。况且,在每次至少5亿美元的发射成本面前,航天飞机显然过于昂贵,研制新一代更加廉价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是必然的趋势。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美国空天飞机计划进一步推动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展。目前,公众最熟悉的X-37B空天飞机就是一种小型可重复的运载器,此外欧洲也有类似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项目,如未来运载技术计划FLTP等。  多轨道飞行  未来战争威胁中俄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整个飞行剖面大致分为:起飞、上升、入轨、再入、末端能量管理及着陆阶段,其中包括亚轨道飞行和近地轨道飞行。如美国的X-37 B 空天飞机,它就是一种以火箭助推为动力、两级入轨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验证平台,可在轨道上停留并等候攻击命令,执行任务范围比传统飞行器更广。  由于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不仅具备大气层内的飞行能力,也可以进入亚轨道空间、近地轨道空间飞行。因此,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在军民领域都有着很强的用途。2005年,在“施里弗-3 ”空间作战军事演习中,美国空军首次引入了亚轨道飞行器概念。按照美军的设想,  亚轨道武器平台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杀手锏,其可在很短的时间内飞抵目标上空。以科索沃战争为例,从美军范登堡空军基地起飞的B-2 轰炸机抵达目标区的平均飞行时间为17个小时,如果在战区附近部署基于亚轨道平台的打击武器,则 可以在1小时内攻击目标。  对于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威胁,俄地缘政治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康斯坦丁 西夫科夫接受《真理报》采访时曾表示,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如X-37B空天飞机)从某些方面来说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多功能太空战机。除可反卫星外,还可用于反导和对地面目标实施打击。  西夫科夫认为,诸如X-37B空天飞机这类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将首先对中国构成威胁,同样也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不过,相信中国对这一威胁也有所防范。  多因素关系运载器成败  目前,超燃冲压发动机代表着吸气式发动机的最高水平,也是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在研制过程中最大的技术难题之一。  “超燃”是指“超音速燃烧”,即通过发动机的气流速度为超音速,高速气流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压缩、与燃料混匀、再点燃的过程。其中,涉及诸多技术难题,比如发动机与机体一体化设计、超音速燃烧技术、毫秒级喷射点火技术、耐高温的碳碳复合材料等。  此外,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材料也是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如运载器在再入阶段飞行时需要承受极端的高温环境,特别是头锥温度和机翼前缘温度。这就要求运载器使用的材料至少需要抗1400 摄氏度的高温。  因此,先进材料的攻关是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  据相关媒体报道,按照863项目中的规划,我国已经开展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相关研究工作。由于研制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动力系统外,还涉到飞行器总体、气动、结构、遥测等各个方面问题。相关专家建议,根据我国目前的空天技术,初期可以选择火箭动力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这种结构较为简单,容易实现,待未来时机成熟时再采用更先进的动力系统。X-37B令美太空战略转守为攻 美对此讳莫如深 X-37B太空战机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美国空军的X-37B空天飞机已经在太空飞行6个多月了,对于这次飞行的具体任务,军方讳莫如深。但是,从美国发展空天飞行器的初衷来看,X-37B应该不会缺少反卫星这一重要功能。可以说,美军的反卫星武器,既是保持其军事技术优势的顶层项目,也是兼具战略和战术价值的新概念装备。  美苏不断谋求“独享天宫”的特权,促使反卫星武器诞生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首次以核武器向世界展示绝对技术优势的骇人能量后,人类战争史就翻开了新的一页。保持与竞争对手技术上的“不对称”,成为美国国家与军事战略的基点之一。特别是,当苏联具备了基于洲际弹道导弹的核力量投送能力后,美苏之间的核平衡使得任何一方使用核武器都等同于变相自杀。正因如此,监视和预知敌方核力量使用的能力成为一种重获主动权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苏联率先迈出了一步。  日,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伴侣1号”。美国很受刺激,在不到两年里,就成功通过在B-47轰炸机上发射空射导弹的模拟攻击实验,证明了火箭运载的弹道式武器攻击卫星的可行性。这直接导致了反卫星武器的诞生。  然而,上世纪50年代末,也就是反卫星武器发展的初始阶段,美国秉承的却是一种“终极”战略思维。也就是说,反卫星武器的发展策略倾向于核力量,力图在整体上彻底摧毁敌方卫星系统。  但问题是,在空间竞争的初始阶段,这种策略显然与可能出现的冲突烈度很不匹配。并且,靠核驱动的电磁脉冲具有不确定的方向性,使得核爆方式变成一种“玉石俱焚”的野蛮攻击手段。另外,顾及到已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外太空条约》,美国国防部最终取消了所有利用核弹头来反卫星的武器发展规划。但是,美国反卫星武器发展的脚步却没有停止,反卫星武器开始向着小型、精确和实用的方向发展。  基于冷战思维,美国的国防战略始终要维持一种“绝对安全”  从美苏对抗至今,美国一直秉承着“绝对安全”的战略意识,也称冷战思维。在美国人看来,即使自身已经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了,仍担心来自别国的威胁。在此过程中,美国并不理解别国的安全需要,把别国对安全的追求理解为对本国安全的威胁。核武器如此,反卫星武器也是如此。  事实上,美国之所以不再将核武器视为绝对优势,是因为这种建立在自身也被毁灭基础上的优势毫无意义。所以,它才一直不遗余力地在常规武器装备发展方面寻找新的绝对优势,加紧发展各种空间对抗武器,以保持美国在空间领域的领先地位。  苏联解体前后,美国开始发展陆、海、空基多种反卫星武器。1989年1月,美国通过了新的反卫星武器发展计划――“战术反卫星技术”,将定向能反卫星武器与动能反卫星武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特别是定向能武器中的激光器,能够将卫星彻底摧毁或通过辐射卫星敏感电子元件使其失效,这成为美国研制反卫星武器的主攻方向。  1997年10月,美国陆军的一项试验初步证实了激光反卫星武器的良好效能。试验中,美国陆军用当时功率最大的激光器向太空中一颗价值6000万美元的气象卫星发射激光束,地面激光器发射的两束激光均击中了高度400千米、飞行速度达26800千米/小时,体积同电冰箱大小的卫星,首次激光攻击卫星试验获得成功。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还加紧了对粒子束武器和高能微波武器的研制,这些都为美国反卫星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多种途径。  进入新世纪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空间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发展。但是,美国并不希望在战略性的技术领域有人能望其项背,此时美国反卫星武器开始向兼具破坏性与隐蔽性的方向发展。  2004年,美国陆军将动能反卫星武器计划更名为“应用空间对抗技术计划”。反卫星武器的软杀伤能力首次被纳入研制工作。激光致盲、微波干扰、推离轨道等软杀伤手段,不仅能够使敌方卫星致瘫,还能在军事对抗与外交斡旋中获得一定的游离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它所采用的技术风险较低,也不会像硬杀伤武器打击敌方卫星后产生大量太空垃圾,影响整个空间轨道安全,波及美国自身卫星的安全运行。  为了确保绝对优势,2006年,小布什政府的《美国国家太空政策》霸道地强调,美国要发展强大而先进的太空能力,而美国的太空系统有不受干扰的权利。该太空政策的最大特点就是美国反对在外太空禁止武器,并进一步强调了美国在外太空的绝对自由,指出美国有权利禁止敌视美国利益的国家进入外太空。凡此种种,都为反卫星武器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也就是在这一年,美国推出了X-37B空天飞机发展计划,这是一种集小卫星发射、空中侦察、反卫星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平台。在反卫星方面,它具备先进的跟踪、干扰敌方卫星的能力,甚至还能够“俘虏”敌方卫星,窃取已获得的情报,或者将其带离轨道。X-37B揭开了美国空间对抗由发展防御性对抗装备转变为大力发展进攻性对抗装备的序幕。  美国的卫星系统既是“制高点”也是其“软肋”  近年来,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国军事战略的改变,太空已经成为未来战争中各国竞争的焦点。军用卫星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由于卫星具有观察点高、监测范围大、速度快,不受国界、地理甚至时间和气象条件限制等特点,使它成为信息化战争中获取战场信息,实施全天候、全方位作战支援的主要手段和实施战略攻击的主要平台之一,它也是直接支援战场作战行动不可替代的手段。  众所周知,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特别是在精确制导武器和反导系统方面。不过,要想让这些武器发挥威力,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信息支持系统,卫星系统的任务就是为武器装备精确定位、发现目标、感知威胁提供准确的数据。一旦离开卫星为它们提供的信息数据,这些精密装备只是废铁一堆。聚焦美军未来30年军机发展:追求30年绝对空中优势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image" src="/m//images/.jpg" style="border-style: padding: 0 margin: 0 line-height: 1.5em !">  资料图:部署在冲绳基地的美军F-22战机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日前已正式向国会提交了本年度的30年军机发展规划,涵盖的时间是财年。根据该计划,美国将继续维持总数14000多架军机(含直升机)的机队,而对军机年度投资的峰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比2012年版30年军机规划中的未来十年投资计划峰值――2022财年的800亿美元――增加了25%。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规划明确了美国空军部署新一代远程轰炸机的时间节点是2025年左右,同时还将“大手笔”地采购80―100架该型轰炸机。& & 计划采购80―100架新一代远程轰炸机  在许多人眼里,美军的现役轰炸机已达到“独孤求败”的程度,那么美国为何还要投入巨资研发新装备呢?实际上,美国空军发现现役的B-52H和B-2A轰炸机还不足以真正实施全球快速打击。B-2A的维护保障太麻烦,出勤次数受到制约,高达20亿美元的单价也让空军承受不起;B-52H虽然装备有远程巡航导弹和防区外炸弹,但仍有被敌方防空火力击落之虞。由此可见,下一代轰炸机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不“娇气”,能全天候出击,不怕防空武器威胁。  目前,美国未来远程轰炸机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的工作是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对现役的B-1B和B-52H重型轰炸机进行改进升级;第二阶段工作是当前的重点,其最终目标是开发一种可在年投入使用的新型轰炸机,用于替代B-1B和B-52H;第三阶段是在2035年左右将一种全新的轰炸机投入使用,可能采用高超声速飞机等创新方案。  现在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除向美国空军提供未来远程轰炸机第二阶段设计方案外,还在游说后者进一步改进现役的B-2隐身战略轰炸机。该公司提出的方案认为未来远程轰炸机的基本指标是,它应该既可携带核弹,也可携带常规精确制导武器,航程千米,有效载荷能力9000千克,而且是中型亚声速轰炸机。而对比B-2,其航程达11112千米,有效载荷能力达18144千克。显然,这并非美军理想的“终极”轰炸机,而是更新一代先进轰炸机入役前的补充。未来其不可能取代B-2,而只能作为后者的补充。  在2012年版30年军机规划中,美军规划未来十年针对轰炸机的投资为20亿-30亿美元,但这是对包括B-1、B-2、B-52和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在内的综合投资,未来远程轰炸机的预算并没有单列。而在新版规划中,美国国防部明确提出要在财年间在可行的范围内要增加对LRS-B的投资,这将促使美国在财年间对轰炸机的投资从70亿增至100亿美元。显然,这款未来远程轰炸机的研发已经驶入快车道。& & 全面提升现役轰炸机常规打击能力和水平  2012年,B-52轰炸机迎来了60“大寿”,但美军仍然对它寄予厚望,并希望再次升级后,能在2050年前继续发挥威力。自从1952年首次飞行以来,B-52已经进行了无数次升级,大部分过时的原始技术已经被更换。今后,B-52的弹舱将进行一次升级。升级后可多携带40%的精确制导炸弹,还将配备新型雷达。  随着重型轰炸机轰炸精度的不断提高,近距空中支援已不再是攻击机的专利。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轰炸机经常在空中盘旋等待命令对地面部队实施火力支持。以B-52轰炸机为例,它可在39000英尺高空投弹为美军地面部队扫清1000英尺外的敌军目标。日伊拉克出现猛烈沙尘暴时,伊拉克共和国卫队“麦地纳”师以为可以得到宝贵的喘息机会,然而美B-1和B-52轰炸机仍旧出动对其集结地区实施打击,因为B-1和B-52装载的GPS制导炸弹不受任何气候条件影响。  在新轰炸机没有装备之前,美空军将仍把重点放在对现有机群和武器的升级上来。态势感知提高、Link16数据链、激光瞄准吊舱和机载计算机升级都将使每架轰炸机成为新的战争机器。而未来加装联合空地防区外导弹和灵巧炸弹都将使轰炸机打击目标的射程和数量大大增加。在2012年度航空与空间大会期间,美军甚至提出考虑为B-1B轰炸机加装新型远程反舰导弹,并可能在2016年―2018年达到作战状态。&将成立无人机联队,探索海量数据解决方案  近年来,美军无人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现代战争中频频“发威”。预计其数量总额将由目前的400架左右持续增加,并在2020年超过800架。另外,规划还表明,在2020年前,美军航空部队的载人战斗机库存将减少10%,而海军舰队的多用途无人机数量将达到目前数量的4倍。  美军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成立无人机联队,但实际上他们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海量信息处理困难。今年4月24日,美军全权负责无人机相关事务的詹姆斯中将就曾公开表示,美国空军的工作重点不是研发新型无人机,而是进一步整合当前捕食者、死神、全球鹰和哨兵无人机收集的海量数据。  目前,美军无人机未来升级重点一是增加续航时间,二是改进传感器吊舱性能增加无人机的监视距离。当前的无人机受限于性能,拍摄图像飞行高度过低,易受敌方攻击,不适用于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外具备较强防空能力的战区。但提高续航时间和传感器性能之后,无人机部队将面临更多数据管理的难题。成立无人机联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将各种无人机进行有效搭配、合理选择,充分发挥各种无人机的优势形成互补。但无人机联队将导致在作战区域长时间盘旋,也会产生更多的数据。如何处理和有效利用这些信息,是下一步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  为此,美国空军正在制订应对海量信息挑战的长期规划,第一步是优化网络结构,根据作战需求安全稳妥地存储这些数据。第二步是改进配套软件整合无人机、卫星和有人驾驶侦察机收集的数据,不再依赖人眼全时监控视频,也就是将研发的光电信息数据库将与目前的无线电数据库相连。如果研发的软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数据处理技术将不仅具有军事用途,而且具有广阔的商业应用前景。  当然,美国空军也不是完全停止研发新型无人机,下一步的研发重点是微型、飞鸟大小的无人机,主要完成战术侦察任务。& &保持未来30年绝对空中优势  除此以外,美军还专注于优先投资包括电子战平台和空中预警机等在内的项目。主要原因在于这些项目具有极高的速度节奏,在战斗部署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战斗中能保持军事实力的巨大优势。电子战飞机能有效干扰敌方雷达和通讯,达到迅速干扰的效果。预警机能进行区域监视、拦截、搜索和救援,执行空中交通管制等任务。  美军的空运库存也将保持“强大和稳定”。该规划显示战略运输机的数目将保持稳定,预计在2020年前基本维持在312架左右。另外,加油机和战区内运输机的数量也将保持相对不变。加油机数量将在2020年增至537架,而战区内货物运输机将在2020年达到538架。  另外,美军还准备研发下一代战斗机。美军判断,预计到2040年,现今所有四代机也将结束服役期,必须开始调整下一代战机的配置。目前美国防部正在评估可能面对的威胁及其替代武器。预期在未来,对具有不同特点的载人机和无人机、先进的防区外武器的研究将决定未来战斗机和攻击机的需求。  显然,追求未来30年绝对的空中优势,始终是美国空军追求的“终极目标”。仲晶:无人机――未来战场的新主角[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人民网军事频道和国防大学后装教研部联合推出的装备系列访谈。自1917年以来,英国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架无人机,无人机的性能越来越先进,家庭不断壮大,并且日益活跃在现代战争的舞台上。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国防大学后装教研部仲晶教授做客演播室,和我们聊一聊无人机的发展以及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欢迎仲教授,先和各位网友打个招呼。[16:25][仲晶]:大家好,主持人好。[16:25][主持人]:仲教授,我们知道最近美国的舰载机X-47B刚刚进行了测试,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这种舰 载机的特点,以及它可能对未来海战的一些影响?[16:26][仲晶]:今年5月14号,美国海军一架无人隐形作战飞机X-47B从乔治布什航母上弹射起飞,在执 行了一系列的测试任务之后,降落到了马里兰州一个海军航空站,这次测试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测试 ,虽然距离X-47B真正地进入到实战使用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但是从发展潜力来看,它会对美国海 军的战斗力有巨大的提升作用,可能大家更加关注,这种无人机到底有哪些优点。[16:26][仲晶]:首先第一个优长就是它的作战半径长。目前这个舰载的飞机作战半径大概也就是在一千公里左 右,X-47B的作战半径可以达到1500公里。另外从载弹量来看,是对挂式的载弹,两侧可以各挂一个 两千磅左右的杰达姆的精确制导弹药,可以说比目前各种类型的无人机的载弹量都要大。这是第二 个特点。[16:26][仲晶]:第三个特点,它的隐身性非常好,它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比如说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无 人机从外形来看,它的机身是扁平的,有头无尾,它的雷达反射截面很小,另外它采用了一些充电 涂层这些技术,可以减少它的红外特征。通过这一系列的性能,它的隐身性能非常好,可以从非常 远的地方起飞,突破敌人的空防系统。而且这种飞机还有一个特点,它的个头比较小,在航母上一 般可以搭载一个舰载的无人机中队,12艘航母可以搭载150架飞机左右。我们可以想,它对整个美国海军的战斗力提升应该是有比较大的作用的。[16:32][仲晶]:而且从未来作战来讲,它可能会一定程度上改变它的作战样式,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一个最简 单的例子,我们可以使用X-47B的无人作战飞机和有人作战飞机搭配使用,因为这种作战飞机最好的 特征就是它的隐形性,可以首先突破敌人的防空网,突破防空网以后,再利用有人机来执勤一些作 战任务,这样搭配使用也是可以提高它的作战效能。另外如果从发展潜力来看,甚至有可能无人机代替有人机,成为战场的主角。[16:32][主持人]:听了仲教授刚刚的介绍,我们对无人机发展潜力有了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可能网友非 常感兴趣,说到无人机,究竟什么是无人机,是不是就是在天空中飞行的无人驾驶的一飞行器呢?[16:32][仲晶]:我们平常的理解就把无人机理解成是天空中飞翔的无人飞行器,其实它是一个非常复杂 的系统,是一个综合体,既包括无人机本身,另外还有地面的接收和发射装置,还有人员,另外还 有信号的处理设施等等,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这是从无人机的定义来讲。[16:33][仲晶]:无人机的分类也是各种各样的,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它的作战用途来看,有无人预警机、无人电 子战飞机、无人作战飞机,还有通用机、靶机等等,我们可以根据它的航程和航时来分,比如我们 对一些飞行距离比较长的,飞行时间比较长的,就是高空长航时,高空就是说它飞行的高度比较高 ,而且停留空的时间比较长,比如十个小时以上,另外还有中空中航时,飞行时间大概也就是5到10 小时,航程200公里左右,还有近程短航时,近程比如说就在20多公里范围,短航时可能留空时间也 就是一两个小时,分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能大家经常在媒体上,主持人也提到,你会读到很多 带着代号的无人机,比如RQ、MQ,这种无人机怎么来命名的,一般按照美国空军的规定,无人机的 命名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一部分就是表示它的作战用途,就是这个字母,后面的数字表示它的版本 ,甚至还有一些是制造商的代码。比如像A打头的,像这种飞机主要是一些攻击机,M打头的就是作 战飞机,像RQ,R在英文中是侦察的首字母,Q是无线电的指挥控制,这种是用它来表示作战用途的 。后面1、2、3、4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版本,比如我们大家非常熟悉RQ1就是捕食者,RQ4是全球鹰, 还有RQ7是影子。大家还注意到很多是MQ,RQ是经常用作侦察和无线电的通讯控制,而M就有打击了 ,有导弹的功能。MQ就是武装型的无人机,像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捕食者、收割者,这些都是直接 有打击功能的无人机。[16:33][主持人]:说了这么多无人机的命名,包括它的一些分类,无人机的优势到底在哪?[16:35][仲晶]:无人机的优长特别多。最明显的有这样几种,第一个优势就是它没有伤亡,大家都熟悉 的,无人机是无人的。我们都知道,现在战场上大家追求的就是零伤亡,为什么这么说?任何一个 国家都无法经受大量人员的死亡,本身国内老百姓肯定是不满意,战争没法打。追求零伤亡,无人 机恰恰就是满足了这种零伤亡,它不存在人员的伤亡,所以肯定首先追求的就是无人员伤亡的功能 。[16:36][仲晶]:第二个优点,可以保持持久的战斗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要从战争史来看,战争成败的关 键主要还是取决于人,特别是在空战中取决于飞行员,如果飞行员打没了,战争肯定持续不下去了 ,我们知道,飞行员从他十几岁上军校,一直到他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训练才有可能真正成长为 一位优秀的飞行员,舰载机的飞行员一般到30几岁才能真正着舰飞行,飞行员是用金子培养的,而 他们的生命也非常宝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当时德国在封锁英吉利海峡和轰炸英国本土的时 候,有短时间内占据了上风,其实它的这种优势的取得,并不是因为它的飞机就比英国的先进多少 ,或者比它数量多多少,而是因为当时英国的飞行员入不敷出,人数很少,紧急培养了260多名飞行 员,但是这些飞行员由于是刚刚培训出来的,战场经验很少,所以在战争中基本上不堪一击。所以 我们从中可以看,如果要保持持久的战斗力,使用无人机是最佳的了。即使把大量的无人机消 耗掉了,打掉了,但是动员国家机器,利用工业系统还可以生产出无人机,这样可以保持持久的作战能力。[16:37][仲晶]:第三个优点,它的适应性非常强,而且非常灵活。为什么这么说呢?无人机在设计的时候,是 不需要考虑人驾驶的因素的。我们知道,比如说飞机,它在做高速运动和大的机动动作的时候,人 体对飞行产生重力加速度的承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当达到两倍的重力 加速度的时候,人的眼睛基本上看不清外面的东西,当你达到六倍加速度的时候,你的身体就被紧 紧地压在座椅上,很难进行正常的操作。无人机避免了这些问题,不需要太多考虑人员的因素。而 且无人机可以长时间、长航程地飞行。大家非常熟悉全球鹰无人机,它可以飞行40多个小时,飞行 长达两万多公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要是飞行员的话,飞这么长时间,留空时间,飞行这么 长的距离,是人类能够正常承受的吗?肯定是很困难的。所以它的战场适应性是非常好的,而且用 起来也很灵活。很多非常恶劣的气象条件,恶劣的气候环境,特殊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无人机, 大家非常熟悉在2011年的时候,日本的地震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受损,当时美国驻日基地的飞行 员,有人驾驶的飞行员,他说我拒绝起飞,因为福岛辐射太厉害了。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美国动用 了全球鹰无人机,到福岛上空侦察核电站的损毁和整个泄露情况,所以它的使用灵活性非常强,可 以适应各种环境的应用。[16:39][仲晶]:第四个优点就是消费比高,省钱。大家非常熟悉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无人机设计起来不需 要考虑人员,尺寸比较小,它的维护相对费用也少,开发成本也小,做一个最简单的对比,像以色 列,有一种反辐射无人机,它的造价可能是有人机的十分之一,但是它的作战效果很好。我们在前 面提到了X-47B,它的造价单价是3000万美元,但是对比来看,F-35有人作战飞机,它的造价单价已 经达到一亿美元,它的价格其实只有它的三分之一,但是从作战上来看,它几乎可以完成F-35绝大 部分的作战功能。美国要算笔账,算完账的结果美国就说我们要减少采购F-35的架次,把这个钱省 出来研发采购X-47B,所以,这个经济消费比还是非常好的。[16:39][主持人]:任何事物有长有短,刚才了解到了无人机的优势,的确非常显著,它肯定还有一些缺点吧。比如2011年媒体报道过伊朗曾经捕获了美国无人机RQ-170,这是不是暴露出无人机的一些缺憾呢?[16:40][仲晶]:其实任何事物有它的好处也有它不好的地方。因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 会暴露一些问题,逐渐地在解决这些问题。无人机最明显的几个问题,第一个,它的指挥控制系统 应该说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在美国有一个杂志叫《连线》杂志,这个杂志曾经披露了一段秘闻,我 们知道美国把很多无人机部署在也门、阿富汗这些地区,但是真正操控这些无人机的是远在美国本 土的克里奇空军基地,前段时间报出来说无人机系统中了一种病毒,叫做键盘记录木马。[16:41][仲晶]:这是一种 什么样的病毒呢?据称,这个病毒被感染以后会记录下来你在键盘上做的所有的操作,如果它记录 的这些操作就可以了解,美国克里奇空军基地都对这些无人机做了哪些指令,是怎么下达这些指令 的,他就可以模仿这些指令,给无人机发出一些指示,大家可以想像,就可以操控美国的无人机, 这个危险是非常大的。[16:42][仲晶]:很多网络专家也进行了一些分析,它怎么中的毒呢?后来研究当中,大家就 在想,我们知道无人机使用之前肯定要下载最新的地图,另外,它一些视频的图像也要从一个计算 机转到另一个计算机,在转的过程当中要使用一些移动硬盘,这些移动硬盘在保密网络和公共网络 之间使用,这个病毒恰恰就在保密网络和公用网络当中进行传播的。通过使用这些移动硬盘,可能 就感染了这些病毒,感染了整个克里奇空军基地的指挥系统。后来美军就下了一个新规定,不允许 再使用移动硬盘了。当时有一个很有趣的话说,谁动了我的无人机。可见,指挥控制系统可以说还 是无人机的一个比较大的隐患。[16:42][仲晶]:另外一个缺陷可能就是它容易受到干扰。因为无人机的很多接收的指令信号、指挥控制、通信 信号、地面信号都是无线的,从外界获取的。如果一旦受到干扰以后,就会使它的控制和指令产生 一些错误的控制和指令,无法准确地定位,执行正确的指令。可能刚才主持人也提到,伊朗捕获了 RQ-170的无人机。当时它是采用什么方法捕获的呢?目前我们还没有特别准确的说法,但是有一个 工程师就进行了一下解释,他说首先它是干扰了它的通信系统,使无人机进入到自动驾驶状态,同 时感染了它的GPS定位系统,这样给它错误的定位指令,哄骗这个无人机降落到它认为对它最合适的 地方。大致的过程就是这样。[16:43][仲晶]:可能大家会想,这个GPS怎么这么容易受到干扰,这主要和GPS工作的 原理是有关系的。我们知道,GPS定位卫星是有24颗星,运转在距地表2万公里的远轨道上,因为它 一个是距地表比较高,另外,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它的发射卫星信号不能太强,这么远的距 离,到地表之后,这个信号衰减已经非常厉害了,衰减到什么程度呢?做个最简单的比喻,好比我 们在一万公里的地方点燃了一个25瓦的灯泡,可见衰减的多么厉害,甚至比我们平时接收电视信号 还要微弱上亿倍。但是GPS接收机有非常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这么微弱的信号中提取出有用的定位 信息,但是我们对它的干扰就很容易了,比如增强背景噪音,另外采用一些虚拟的手段和方式,都 可以使它产生错误的对它的定位信息。所以,对它的干扰,现在国际社会上有很多手段和方法。容 易受干扰也是无人机存在的一种隐患。[16:43][仲晶]:第三个隐患,它的可靠性还有待于完善。我们知道现在无人机的发展,大家非常注重它研制的 性能和成本,但是对可靠性、关注度还不是非常够。按照资料统计,在伊拉克作战当中,美国无人 机发生了199起事故,其中65%是因为部件故障造成的,所以它的可靠性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16:44][仲晶]:媒体 也有报道,号,美国海军一架火力侦察兵的无人机,在进行飞行实验的时候软件发生了 故障。它和地面控制人员失去联系,它去哪都行,结果去了华盛顿的防空识别区,这个地方是禁飞 区域,出现这种情况以后,美军也很紧张,准备派F-16飞机打下来算了,可就在这个时候,地面人 员通过另外一个控制站对这个软件进行了修正,最后引导它就算顺利地完成任务,可以说是有惊无 险。所以,这个可靠性,大量运用一些系统,一些软件,它的可靠性还真的有待于完善。[16:44][仲晶]:第四个问题就是它有一些人为的事故也会造成很多的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虽然我们看,无人 机虽然表面上看,机上没有飞行员,但是它地面操控的都需要人,它的起飞、它的着陆,它执行一 些任务,都需要人员来操控,如果人员的素质不高,你在操控过程中存在问题,也会导致很多事故 。有人做过统计,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大概要占到17%左右。而且特别还要提到的一点就是由 于人为的误判,也会导致他无法分清哪个是恐怖分子,哪个是平民,也会导致一些伤亡,比如在阿 富汗和巴基斯坦,就曾经出现过因为没有有效的识别,导致平民的误伤,而且这个误伤的比例还比 较大。[16:45][主持人]:刚刚谈到无人机的这么一些缺陷,即使它有这么四个方面的缺陷,但是和它的优势相 比仍然是瑕不掩瑜,而且世界各国现在争相在研究无人机。仲教授,能不能从技术的角度,和网友 阐述一下无人机光明的未来。[16:45][仲晶]:无人机从发展前景来看是非常好的,不论是军事学者,还是很多的专家都已经认识到了 这一点,它从发展趋势,从技术角度来看它的发展趋势,我觉得有这样几个趋势,第一个是无人机 的隐身化,我们知道无人机很多都要深入到敌人地区,或者是一些高危险的地区去执行任务,而且 目前我们知道防空火力的威胁又非常大,如果它没有很强的隐身性能,可能没有到目标上空已经被 打掉了。[16:46][仲晶]:要提高它的隐身性主要有这么几种方法,一个是降低它的雷达反射截面,很多网友说为什么一 定要降低它的雷达反射截面,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大家非常熟悉B1战略轰炸机,这种轰炸机 是没有采用隐身技术的,它的雷达反射截面是一平方米,在雷达屏幕上看,大概有篮球大小。如果 要发现这种飞机,你从远在116公里开外已经能发现它了。如果要是把它的雷达反射截面降低,比如 F-22,采用了一定的隐身技术,它的雷达反射截面大概0.1平方米左右,在雷达显示屏上大概像乒乓 球大小,需要在远在65公里左右的范围就可以侦察到这种飞机,如果再把它的雷达反射截面更降一 点,大概到0.01平方米的时候,大概在屏幕上有弹弹球那么大小。发现这种目标,大概距离30多公 里才能发现。大家可以想像,现在机载的飞机,携带的机载弹药100多公里开外就可以发射。如果你 在30多公里才发现它,它早就把你打掉了,这就是隐身性在战场中的作用。[16:46][仲晶]:无人机需要大量地采用这种技术降低它的雷达反射截面,不仅仅这样,还要采用一些技术,来 降低它的红外特征。比如说它在发动机燃料中加入一些化学制剂,降低红外特征,另外可以使用一 些充电涂层,加入充电涂层有什么特点?我们在地面看它的时候是和天空颜色是一样的,但是我在 天空看它的时候,它和大地的颜色是一样的。所以它的隐身效果是非常好的,这是无人机的一个重 要趋势,就是隐身化。[16:46][仲晶]:我们刚才也介绍全球鹰,它还不是一个非常高级的隐身无人机,它是中等隐身的。比它更强的 隐身,像美国发展的“暗星”,它的隐身性能更强,主要用在高威胁地区执行任务,全球鹰用在低 威胁和中等威胁的地区执行任务的。这是第一个它的隐身化。[16:47][仲晶]:第二个就是无人机的高空长航时。过去无人机发展都是在比较低空,而且它留空时间很短,这 有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很多情报不能持续性地侦察,很多侦察范围也有限,无法实现大范围的侦 察。而采用高空的长航时的可以大范围、连续地对目标进行侦查。比如美国的全球鹰,它可以飞行 2.6万公里,飞行高度2万米,整个留空时间41小时,可以长时间对地面目标进行侦察,而且它的地 面分辨率也比较高,可以达到0.3米。特别是它有一定的抗干扰的能力,可以实时地获取当时视频的 图像,把这个图像传输到前线的部队,支持前线的作战,它对情报获取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16:47][仲晶]:第三个就是无人机的作战化。可以说,现在也是炒的最热的。我们知道,无人机的发展其实过 去主要是受限于两种技术的限制,一个是通信技术,一个是智能技术,而这两样技术目前发展都是 非常迅速的。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了。无人机的作 战化,我的理解,它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在无人机上加挂精确制导弹药,比如2001年 10月17号是第一次把地域火导弹加装到无人机上面,对一些地面坦克、作战目标进行打击,这是人 类首次。这是一个初级的无人机的作战化。[16:47][仲晶]:另外,到下一个阶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作战飞机。这种比如说美国波音公司搞的S45A,现 在海军X47B,这都是无人战斗机,它的武器都是采用内挂设计,机身两侧各有武器舱,携载重量比 较大的精确制导弹药,而且它是完全依赖自身来部署的,也不需要地面的弹射技术装置,它依靠自 身的软件就可以实现起飞和降落,而且它已经有了很强的隐身性能。按照一些专家提出的设想,未 来十年,对纵深打击的战术飞机,可能三分之一都得是无人作战飞机。甚至有人提出更加激进的想 法,F-35飞机可能就是最后一代有人作战飞机了。这是第三个趋势。[16:48][仲晶]:第四个趋势,无人机的微小型化。所谓微小型的无人机最突出的特点,顾名思义,它的体积非 常小,重量轻,甚至可以随身携带走了。发展这种无人机,它最大的用途可以执行特殊的、秘密的 任务。目前美国大黄蜂无人机,它的长度大概23厘米,也就是女性鞋子的长度。而且它的燃料电池 设计的非常有意思,它是用流经机翼上方的空气给它进行供氧,然后自制的氢,这些氧和氢结合产 生能量和水,所以,它可以保证它留空的时间数小时留空执行任务。[16:48][仲晶]:在2011年,美国又推出了一种 新的无人机,叫纳米蜂鸟,它的长度大概16厘米,而且重量只有19克,大家可以想象基本揣在口袋 里就可以带走了,别看它小,但它五脏俱全,它自己有电动机,有通信系统,有数据链,另外还有 一个摄像头,这么小型的无人机可以通过窗户进到室内来,或者趴在电线上偷看、偷听它需要获得 的情报和信息。这是它的微小型化。[16:49][仲晶]:另外一个趋势就是它的入网化和模块化。未来是一体化的战场,无人机肯定加入到一体化的战 场中来,通过组网和其他飞机、其他作战平台进行有效的配合,这是入网。[16:49][仲晶]: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模块化。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趋势。举个例子,比如有一个住宅,我给 它加装了厨具,它就是厨房,我们给它加装了写字台、书桌,它就是书房。仅仅无人机是一个平台 ,给它加装不同的模块,加载不同的设备,就有不同的功能,所以可以采用开放式的设计,我们随 时根据任务的需要加载不同的模块,所以它的效果非常好。现在很多新型的无人机都是采用模块化 设计,是根据任务需要来给它加载需要加载任何设备的。所以,它的灵活性、作战的适用性就更好 了。[16:49][主持人]:无人机这么优越的性能和发展前景,使它日益活跃在现代战争的舞台上,但是,从越 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包括利比亚冲突,基本上现在的每一场战争都能看到无人机的身影。仲教授 能不能结合无人机的这些战例,谈谈它的使用情况。[16:50][仲晶]:好的。这几场局部战争都广泛使用无人机,但是它怎么用的,可能大家非常熟悉的肯定 是战场侦察获取情报,美军给它一个说法是不眨眼的“眼睛”,因为平时我们有眨眼睛,还有休息 的时候,用了无人机之后就没有休息的时候,它是全程的,各个高度的侦察和获取情报。[16:50][仲晶]:我们可以 看,在阿富汗战争当中,当时美军也是动用了很多种无人机,从几百米到上万米高度,各个层次的 情报和相关的数据获取它都要得到,特别它对坎大哈和喀布尔一些街道进行实时的侦察,了解基地 组织一些领导人的一些地址,相关的情况,使用这些无人机都是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获取了这些 情报信息之后,另外,它还运用了GPS定位系统,在获取每个视频图像的下面都有它精确的定位,在 战场中对作战指挥员的帮助是非常大的。[16:50][仲晶]:在阿富汗战争当中,它最大的特点是把多种无人机进行混合搭配使用的。比如用了指针近距的 手提无人机,主要对近距离的目标进行侦察,它用了“猎犬”短程长航时无人机,主要是执行小范 围的昼夜的监视。另外还用了全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这样各种近中远期、长短的搭配,使它对目 标实现了全程全域的覆盖。[16:51][仲晶]:另外,它不会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不分白昼,对一些有阴雨这种天气 仍然可以实时地掌握战场的动静。按照美国空军克里奇空军基地的说法,他们甚至看到战场场景比 战场中身临其境的士兵看得都要清楚,他可以远在万里之外帮助他的这些战友,大家可以想像,随 着通信系统的发展,我们士兵使用自己的手机就可以获取无人机发回来的战场全程图像,让你了解 战场,友军在哪,朋友在哪,敌人在哪,你可以及时地获取这些信息。这是从战场情报搜集的角度 。[16:52][仲晶]:第二个用途,形象地说叫做精明的“指路人”。这种无人机是有定位功能的。比如科索沃战争 当中,英国使用了“不死鸟”无人机,用来干吗?就是用来给多管火箭部队和其他火炮部队,精确 地指示目标。大约动用了60架“不死鸟”,其中两个多管火箭发射系统,一个使用30架,它的定位 精度可以达到100米,而且它有一定的隐身性能,航程50公里,它的续航时间4个小时,在战场上很 好地指示目标。[16:52][仲晶]:在伊拉克战争当中,美军也是使用无人机和有人机配合作战,首先无人机发现目标 之后再使用大黄蜂这些飞机对这些目标进行打击,而且作战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2006年当时非常 出名,就是击毙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的头目扎卡维,当时无人机立下了战功,通过600多小时的监察 ,了解了扎卡维的下落,出动F16飞机,把扎卡维给消灭了,这是从它的指示定位的角度。[16:53][仲晶]:另外大家非常熟悉的,它是一个凶猛的捕食者,直接对目标进行打击。为什么一定要直接用无 人机对目标进行打击,其实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以往无人机发现目标之后,在指示有人 机对它进行打击,这个过程比较长。如果无人机自己携载导弹,对目标进行打击,可以在五分钟之 内直接发射导弹,对目标进行攻击。我们知道战场很多重要的目标,不是在那静止的,这个目标出 现之后,几分钟早就转移了。如果无人机直接使用导弹对它进行精准攻击,对这些快速可能消失的 目标打击效果特别好。[16:53][仲晶]:一个最典型的战例就是美国CNN的一个报道,号一天晚上,美国在巴基斯坦的侦察力 量发现,在南瓦齐里斯坦部落马哈苏德的岳父家的楼顶上有一个男子,他的相貌非常结实,外形很 像马哈苏德,得到这个情报之后进行情报分析,发现在房顶上有一个女人在给他做按摩,因为中情 局以前得到情报,马哈苏德有糖尿病,经常腿部有点疼痛,需要按摩来进行缓解,所以,经过初步 的证实可能就是马哈苏德,就把这个情报报告给了奥巴马,奥巴马总统下令对他进行打击,发射了 一枚导弹,当时马哈苏德的妻子、六个随役,还有一名亲属,全部丧身了,这是非常典型的用无 人机的定点清除。[16:54][仲晶]:但是这个定点清除也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个它有可能导致误伤,另外一个,对 于巴基斯坦领土主权的侵犯,因为每次巴基斯坦都会提出来,你每次进入我的领空,实行定点清除 都有这个问题,侵犯了我的领空。但是因为美军一直觉得这对它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所以 它还坚持使用这种方法。但是这种凶猛的捕食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传统对战争的一些认识 ,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前一想到战争的时候,大家就会想到是枪林弹雨,血雨腥风,而这些无人机 在进行战斗的时候,对它的指挥是远在万里之外,美国克里奇空军基地,这个飞行员坐在那,不需 要上天,他一边喝着咖啡,就可以锁定目标,对恐怖分子进行打击。[16:54][仲晶]:美国的华盛顿邮报说,这已经 彻底改变了我们过去对空战的认识。飞行员不需要上天,只需要远在万里之外,他没有经历血雨腥 风,但是万里之外是他抠动扳机的地方,他觉得我们对传统的作战认识发生了转变,据称专门指挥 这些无人机作战的飞行员的头儿叫钱布里斯上校,他原来是美国“雷鸟”表演队的一个成员,他指 挥了250多人的团队,不用上天,天天在控制室里就可以实现目标打击,当然不是纯粹飞行员一个人 的工作,另外还有一个专门的人用来控制无人机上的摄像头,因为要确定位置,另外还有一个强大 的情报分析团队。[16:54][仲晶]: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是现在非常远程的地区,对目标进行打击。虽然是默默无 闻的,但是它操纵的这些无人机却是赫赫有名的,像“收割者”“捕食者”,大家已经非常熟悉的 名字了。[16:54][仲晶]:第四个作战用途就是狡猾的“诱饵”。因为无人机是作为诱饵机可以使用的,最经典的战例可 能是1982年6月贝卡谷地空战了,当时以色列派出了它的无人机作为诱饵,它的无人机代号叫“侦察 员”和“猛犬”,把无人机派出去之后,叙利亚不知道,它以为以色列的飞机来了,赶紧让它的萨 姆6雷达开机,对这些目标进行攻击。[16:55][仲晶]:结果攻击完了,当叙利亚军队准备欢庆的时候,这时候发现捡 回来的战利品都是塑料做的,根本没有真人的飞行员,这时候指挥员意识到上当了,赶紧让雷达关 机,但是已经晚了,这些无人机就是要搜索了解这些雷达的工作频段和工作情况,把这些数据和信 息传输到预警机,预警机再指挥F4鬼怪战斗机发射百数枚导弹,把整个萨姆6雷达的制导雷达全部摧 毁了。摧毁了这些制导雷达,以色列的这些F-15、F-16飞机来到叙利亚经营的萨姆导弹基地上空, 对这些目标进行轰炸,大概六分钟时间里,就把叙利亚和苏联经营了十年,造价20亿美元的19个萨 姆导弹阵地全部摧毁了。[16:55][仲晶]:摧毁了这些阵地,以色列的飞机就如入无人之境,它的作战飞机和预警机 ,还有一些干扰机相互配合,在以后两天的空战里,击毁了叙利亚82架飞机,而以色列的飞机一架 都没有损伤,创造空战史上的奇迹,82:0,充当诱饵的无人机在整个这场战争当中发挥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16:56][仲晶]:第五个用途,它是一个“多面手”。虽然我前面介绍它有指挥定位,可以侦查搜索情报,另外 还有很多很多功能,比如在我们平常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缉毒,一般毒贩都会在边境一些小道上, 你平时很难获取他们相关的动静和信息,你可以通过无人机,对这些人迹罕至的道路进行监控。你 可以对这些毒贩活动的车辆进行甄别,可以传送图像,对他进行跟踪。[16:56][仲晶]:另外,无人机还可以用于运 输,比如在阿富汗,境内都是高山,而且地形非常崎岖,我们依靠传统的,像汽车、直升机非常困 难,举个形象例子,在阿富汗运输,美军依靠的驴,怎么办?它可以搞无人运输机,目前美军研制 的无人运输机作战半径可以达到1000公里,续航时间8个小时,一次运输可以保证六个人的特种作战 部队一周的补给都够了,所以它应该说是一个多面手。[16:56][主持人]:让我们清楚了了解了无人机性能和特点,最后谈谈无人机对未来战争和未来战争产生 什么样的影响?是不是真的能够改变作战的样式?[16:56][仲晶]:目前来看,从无人机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武器系统。为什么这么 说呢?从它的战场作战用途来看,过去它主要是承担一种信息的收集、情报的获取,是一种支援保 障的角色,未来它的作战功能越来越多了,前面也讲到,它可能会用于实质性的作战,它按照专家 的分析,它可以覆盖目前有人飞机所能够执行的绝大部分功能,甚至未来发展所有的功能都可以实 现,未来可能成为战场上的主角。[16:57][仲晶]:不仅仅这样,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战略威慑武器,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目前美军正在做F-37B,这种飞机可以是现在全球范围内一小时对全球上任何一个目标进 行打击,飞行速度可以达到六马赫,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战略武器,所以无人机不仅仅是一个作战 应用的战术型飞机,甚至是一个战略威慑的武器,成为未来战场上真正的主角。[16:57][仲晶]:主持人也谈到会不会影响整个作战样式,我觉得这是一定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已经看到了 ,很多的作战用途那么广泛,甚至一定程度上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要取代有人机,成为战场真正的 主角。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空战可能会是这样一个情景,我们现在的空战都是以有人机为核 心的,未来的空战就有可能是以有人驾驶的飞机作为一个引导机,指挥着很多的无人机的小机群来 联合作战。[16:57][仲晶]:这些机群中可能会有非常小的纳米级的小的无人机深入到建筑物里面去刺探情报,小型 微型无人机。也会有留空作战的、电子干扰的,对地面进行攻击的中型无人机,另外,我们也看到 了,未来有可能出现战略轰炸无人机,无人加油机,无人运输机,这种大型的无人的飞机。所以, 它已经在战场空间的各个领域、各个任务都能够去执行。鉴于这种无人机的引导,可以采用有人机 进行引导,甚至可以发展到用卫星对它进行控制,未来大机群的作战可能是无人机充当主角的一个 战场。无人机对未来战场的模式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会给我们展现一个更加有 希望,更加光明的一个前景。[16:57][ 主持人]:非常有意思,听仲教授跟我们聊了这么多有关无人机的特点,以及让我们了解到无人 机在战争中的运用和它未来的发展情况。再次谢谢仲教授的光临,谢谢各位网友的收看,下期节目 ,再见![16:58]美专家建议美军针对中国专门制定详细战争计划美国国防部传言网()12月12日文章称,在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海上力量及远征部队小组委员会11日举行的听证会上,美国保守派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分析家克罗-普西建议美军专门针对中国制定详细的战争计划,特别是在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分析家们还指出,作为五角大楼向亚太地区转移重点的整体防务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应该采购更多“维吉尼亚”级攻击潜艇,并优先采购远程反舰导弹、舰载无人机和导弹防御技术。  海上力量及远征部队小组委员会听证会上,普西称,如果发生冲突,美国需要针对中国制定详细的战争计划。他表示,“中国目标远大,正在走向强国地位。而美国并没有以应有的认真态度对待这一可能性。”听证会期间大部分讨论内容集中在美国如何抗衡中国通过利用远程导弹、导弹驱逐舰和潜艇封锁进入某些特定区域通道的战略举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分析师们表示,中国还试图控制水道与咽喉要道,限制进入亚太主要岛屿及地区的通道。  文章称,中国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的举动,已经引起了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在中国发布设立防空识别区的声明后,美国派两架非武装B-52轰炸机进入该地区。不过,白宫也建议美国航空运营商尊重中方要求,在旗下国际航班经过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时向中方通报飞行计划。  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海上力量及远征部队小组委员会主席兰迪-福布斯称,“虽然对于像中国这样的航海国家而言,海军现代化都是一个自然的发展,但很明显现代化正使中国政府在亚太地区通过欺凌周边国家、抗衡美国来维护中国利益方面更有底气。”  美国国会研究处海军事务专家罗纳德-奥罗克也指出,如果中国成功地限制访问或控制其附近海域,就会对“美国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对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构成重大挑战。”华盛顿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副总裁兼研究主管吉米-托马斯称,中国国防开支从2003年的约450至600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2000亿美元(原文如此――环球网注)。这包括在舰艇、远程导弹、战机和潜艇领域的投资。与维持全球态势的美国不同,中国军方可以把所有资金投入到地区反干涉上。  托马斯称,中国军方已经拥有100架配备精密航空电子设备、传感器与先进空对空导弹的陆基攻击战斗机。他还在证词中提到了中国的东风-21D远程弹道导弹,这种导弹配备可攻击930英里远大型水上战舰的机动弹头。“十年前,中国武器库主要依靠俄罗斯援助,但现在其武器库正越来越多的转向自主设计与生产。中国正在迅速打造一支现代化潜艇舰队,而且其先进制导导弹驱逐舰体现了中国舰队防御能力有重大改进。”  托马斯补充称,这些防御系统旨在保护航母,并帮助中国使其海军活动范围进一步远离海岸。中国还拥有一支小型武装快速攻击艇舰队,这使国外军事力量很难进入中国海岸200海里以内。托马斯还强调称,具备阻止或诱骗指挥、控制及情报以及监督与侦察网络,是反华防务战略的关键构成部分。  美国海军学院副教授安德鲁-埃里克斯称,美国应该为反制中国夺取并占领沿海岛屿的能力采取更多措施。这包括发展反舰巡航导弹,例如最近测试的远程反舰导弹以及远程舰对空导弹。埃里克斯称,进攻性水雷战也应该是该战略的关键构成部分。他强调称,最重要的是,美国应该运用其水下技术优势,反制中国夺取沿海岛屿的能力。  埃里克斯称,美国“有必要确保目前每年建造两艘‘维吉尼亚’级核攻击潜艇的步调。这些核攻击潜艇是反制中国控制并补给任何武力占据岛屿的理想工具。鉴于中国目前在反潜战方面的局限性,以及该领域存在的固有困难,中国会付出数倍于核攻击潜艇的代价,但仍无法有效反制它们。”  奥罗克也强调了“维吉尼亚”级核攻击潜艇的重要性,称美国可能需要考虑每年采购三艘该级核攻击潜艇。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场兄弟 修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