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进口中国子弹媒体报道的电视挡子弹,从哪里看出来是中国电视了?

天极传媒:天极网全国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质造!这台电视在美国救人挡子弹还能看
Yesky天极新闻
  【天极网IT新闻频道】这几天,媒体挖出了一台“神奇”的:在加州的一场枪击案中,挡了子弹、救了老美人命,关键的是还能继续看的液晶电视。哦,对了,还是“制造”。
  这台“坚强”的电视,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家小超市内,负责播放超市促销信息。据店主介绍,在年初的一场枪击案中,伴随着一帮人跑进来躲在店里,几颗子弹也射了进来,有一颗子弹正好击中电视屏幕,深深嵌进了电视屏幕里,却也保护住了电视后面惊呆的店主。更神奇的是,警察撤除现场警戒、从电视上拔走弹头后,除了中弹的区域不能显示外,电视其它部分居然还能看,显示并没受到太大影响!
  弹孔位置比较高,也不太影响展示,于是电视就被继续摆在店里、展示促销信息。
  目前,这台电视在当地居民中也算“小有名气”。
  下面两张,是店主当时拍下的事发现场。弹头、嵌入屏幕,碎裂,创口不小。
  液晶面板是非常精密、脆弱的一个部件,日常装配、维修都要非常谨慎。受到外力撞击,液晶面板很容易破裂,然后发生液晶泄露、导致屏幕放射状失灵,结局就是下面这样的:
  难怪这台经历了美国枪击案还能看的“坚强”电视,会被发掘出来。
  新闻传到国内,网友除了好奇“经历街头枪战是种怎样的体验”外,也顺带吐槽美国的治安环境,“晚上不敢出门”、“租房子要先查治安”,看来……确实挺糟心的。国内在安全方面还是有优势的。
  目前,不少美国网友已认出,这台电视还是“Made in China”,不得不说,“中国制造”这次还挺自强的,变成“中国质造”了。继续加油!
IT新闻微信公众平台
第一时间获取新鲜资讯
使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
您可能想看的内容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大家都在看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今天,数码博主@C科技晒出了锤子秋季新品发布会的邀请函,发现锤子新机的…
天极网IT新闻汇:美国社交平台上大量出现了iPhone X无法激活的信…
近日有网友在其微博晒出了两张新机产品图,并表示:11月7日,全面屏,成…
近日有媒体报道,易到已于近日完成股权变更,已向司机开放了线上提现。
昨天开始陆续有用户收到微信最新版本6.5.21更新提醒,新版本已适配i…
最近有很多联通老用户可更换套餐的消息,于是打客服电话去试了下大宝卡套餐…
云程科技推出CCFROM CFB-608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NB-I…
天极网IT新闻汇:锤子手机宣布将会在11月7日在成都召开锤子秋季新品发…
作为iPhone十周年纪念版产品,如果你说值不值得买,那么我的答案是值…
小米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CEO 雷军在微博上宣布,小米手机10月出货量…
也就是说,“青年良品”魅蓝家族即将迎来首个子品牌“魅红”的加入。
vivo以超过亿元的价格获得天猫双11狂欢夜晚会的独家冠名权、从不打折…
天极网IT新闻汇:美国社交平台上大量出现了iPhone X无法激活的信…
近日有媒体报道,易到已于近日完成股权变更,已向司机开放了线上提现。
昨天开始陆续有用户收到微信最新版本6.5.21更新提醒,新版本已适配i…
每日IT极热非洲观察 | 非洲人爱看中国的电视剧吗?_网易新闻
非洲观察 | 非洲人爱看中国的电视剧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陶短房       日前《人民日报》撰文称,中国的电视节目在非洲受到追捧,越来越多非洲人通过观看当代中国电视剧了解中国社会,其它中国电视产品在非洲也已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对此,1月8日的美国《纽约时报》以《中国电视媒体进军非洲》为题作了报道和分析。文章的主基调显然是将信将疑的,一方面承认中国电视媒体正致力于开发非洲市场,并取得了不少“落地”成果,另一方面则援引该报记者的话称“东非几个国家和我聊过的人及其认识的人中一般没人看”中国电视,暗示原因是“新闻枯燥无味且回避敏感语言争论”,认为中国电视节目不论新闻类或电视剧类,较其它外国同类节目都“颇为逊色”。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中国电视在非洲到底是怎样的“行情”?       《咱们结婚吧》剧照。电视剧:有人看,但是……       《纽约时报》所引述的认为中国电视剧在东非并不受欢迎的信息源,是《中国的第二块大陆:百万民工如何在非洲修建一个新帝国》(China's Second Continent: How a Million Migrants Are Building a New Empire in Africa)一书作者、曾常驻中国和非洲的霍华德.W.弗伦奇(Howard W.French),其对中国和非洲都有相当了解,许多叙述也较为翔实、客观,他所描述的情况源自2014年夏季在东非多国的实际体验、采访,当然不会是向隅虚构。       不过他的原话是“看中国电视”,从引述前后文看,说的也的确是“中国电视”——中国CCTV国际频道专门的非洲栏目,而并未涉及CCTV以外中国节目是否也“一般没人看”。       《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均不约而同提到了斯瓦西里语版本中国肥皂剧在东非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肯尼亚等地的播出,前者还提到中国公司参加非洲电视节(Discop Africa,一年一度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的情况,指出2011年参加的中国公司仅两家,2012年已达10家,后者则提到《咱们结婚吧》等肥皂剧在东非的播出情况。但事实上,上述两个版本的叙述,都有意无意遗漏了一些东西。       实际上,中国电视剧在非洲的“落地”,直至目前为止和非洲电视节等商业渠道关系不大,而是广电总局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一部分。       中国第一部落地非洲的肥皂剧就是斯瓦西里语配音,系2010年底根据“走出去工程”的统一计划、预算,由中国出品方华录百纳无偿提供版权,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象征性支付一点费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斯瓦西里语部门牵头翻译和配音的。当时在确定输出电视连续剧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斯瓦西里语部门将多部2010年中国热播剧拿给本部门东非雇员试看,初步选择了共鸣效果最佳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此前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曾播出自制电视剧《婆婆》,结果这部和《媳妇的美好时代》题材类似、但制作粗糙得多的剧集大受欢迎,于是最终拍板。连续剧的配音演员选择也煞费苦心,三名主角系从肯尼亚找来的、三名母语为斯瓦西里语的知名演员,而其余角色则由国际台工作人员客串,甚至坦桑尼亚驻华使馆外交官的子女也参与了配音。       这部剧集日在达累斯萨拉姆高调开播,一开始被安排在并非最黄金档期的晚间6点半档,每周一至周三各播出一集,但很快就达到热播状态,被换到黄金档,并改为一周五集。       斯瓦西里语是非洲使用人数最多的本土语言之一,总使用人数超过5500万,除了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也以之为官方语言,它还是刚果(金)的国家语言之一,在赞比亚、马拉维、卢旺达、布隆迪、莫桑比克等国也有众多使用者,因此其斯瓦西里语版本在坦桑尼亚一炮打响后,影响很快波及邻国,日,乌干达国家广播公司首播该剧,档期为每周一、三、五晚间各一集,有消息称,该剧在肯尼亚电视台的播出也指日可待。       -24日,中国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举办“中国电视周”,播出《中国人的现代生活》等16部国产纪录片,和《媳妇的美好时代》一样受到好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借此成立“影视剧非通用语译制中心”,专门将国产影视剧翻译成小语种以便推广。       “影视剧非通用语译制中心”首批为非洲“量身定制”的文艺类节目,包括10部电视剧,52部电影,语言涉及英、法、阿拉伯、葡萄牙、斯瓦西里、豪萨等六种,于2013年全部完成,作为文化交流产品,向非洲各主要国家主流电视台推广。塞内加尔国家电视台和《塞内加尔太阳报》均大篇幅报道过日在塞内加尔达喀尔国家大剧院举行的“影视剧非通用语译制中心”选拔当地法语配音演员决选,最终被选出的20名当地专业演员于2013年4月前往北京,参与了《媳妇的美好时代》、《北京爱情故事》、《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医者仁心》和《杜拉拉升职记》等5部中国电视剧的配音工作。在西非腹地最流行语言——豪萨语流行地区,“影视剧非通用语译制中心”首推的中国影视剧是《北京爱情故事》,主要配音演员6名系在尼日利亚阿布贾、卡诺和尼日尔三州专业演员中公开遴选,决选系2013年3月在阿布贾举行,电视剧本身则在6月配音完成,并于当年投放尼日利亚豪萨语电视台播放。       《纽约时报》在某种程度上说的并没有错:CCTV国际频道播放的中国电视剧,在非洲的确乏人问津(当地流行的免费卫星电视可接收到CCTV几个国际频道,但绝大多数观众都是旅非华侨),而欧美驻非洲的侨民几乎不会去看非洲当地的电视台——他们不论通过网络或卫星看电视,都几乎接收不到当地的电视节目,即便有也往往一扫而过,迅速换台,自然也不会在意这些“土得掉渣”的本土电视台,究竟在播放哪一国的肥皂剧,他们所接触的非洲人也不大会跟他们谈这些陌生的话题——一如加拿大本地人不大会跟中国客人谈昨晚直播的NHL冰球主场比赛。       《人民日报》也同样如此:从《媳妇的美好时代》、《北京爱情故事》到《咱们结婚吧》,不但的确在非洲播过、热播过,而且播出范围很广泛,也吸引了许多有看肥皂剧习惯,却看不起收费卫视(免费卫视文艺类节目有限,电视剧更乏善可陈),又不满意普通电视那些粗糙“土产”的非洲当地观众,这些都是千真万确的——但他们的文章回避了这些节目并非循商业渠道进入,而是政府行为的事实。公平地说,倘非如此,这些中国电视文艺产品是不可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本土化”并大规模进入非洲市场的,如前文所述的大手笔、大投入,从纯商业角度去衡量,成本是很难接受的。       非洲观众通过卫星电视的英、法语字幕版和盗版VCD、DVD,对中国(包括港台)功夫片较为熟悉,也知道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功夫片明星,但功夫片对白少、现代感差,易于推广却不利于在主流媒介传播,更难以达到通过影视剧,让普通非洲观众熟悉当代中国社会、民生的效果,“走出去工程”在非洲推广中国影视产品时没有照搬老套路(推广功夫片)或其它地区现成经验(推广古装片和历史剧),而是在充分调研、让内行参与的前提下,选择了当代家庭生活剧为突破口,并从电视剧需求量大、供需存在很大缺口的斯瓦西里语等非洲本土语言入手,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但毋庸讳言,这种不计成本和商业回报的模式,今后势必受到更多争议和质疑,而中国电视文艺节目在非洲能否找到真正的盈利点,从“节目落地”进到“商业落地”的阶段,目前尚找不到答案。       新闻电视的冷与热       《纽约时报》文章援引弗伦奇和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留学生维克萨(Bob Wekesa)的话,认为中国针对非洲的电视节目内容狭窄(大多为赞颂中国或抨击美国)、回避微妙话题,主持人语言“枯燥无味,拐弯抹角”,尽管使用了不少当地主持人,但这些人在中国电视台条条框框的束缚下,也只能迁就后者的风格,达不到吸引非洲本土观众的效果。       这些分析者还认为,BBC、RFI、半岛电视台等其它国外新闻电视频道在大多数非洲国家渗透度很高,CCTV国际频道的产品相比之下颇为逊色,因此“不大可能得到当地观众喜爱”,“受欢迎程度深感怀疑”。       这些批评和质疑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尽管在过去的十年间,CCTV国际频道从“四套”包打天下变成如今多套、多语种并行的局面,从“中国面孔说外文”变成多国籍、多种族主持人播出,并开辟了诸如《非洲论坛》Talk Africa)等专门针对非洲观众的电视时事栏目,但正如上述批评意见所指出的,这些改变形式多于实质,中国国际电视台对非洲的节目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自说自话”、“一厢情愿”、“避重就轻”、“不接地气”等问题,CCTV国际频道的节目在非洲虽全面落地,却备受冷落,CNN、BBC和法兰西24等国际电视新闻频道大多为收费卫星节目,仍然有广泛受众,与之相比,挤在免费卫星段上的CCTV国际新闻频道仍然乏人问津,曾有非正式统计显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CCTV几个国际频道中收视率最高的居然是中文播出的CCTV4,究竟什么人才是非洲收看CCTV国际频道的“主力军”,不言而喻。       2010年CCTV在内罗毕设立非洲中心站,次年起更陆续在非洲十个国家设立记者站,日当地时间20点,开设了非洲分台(CCTV Africa),这是CCTV辖下首个海外分台,并在当地开设了直播室,推出了手机电视节目,《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的直播虽引发争议,但也的确引起过轰动。不过正如许多当地人所评论的,CCTV的非洲分台仍然是“非洲人在说中国话”,很难引起他们的亲切感,不少话题的设置“更像是中国人要听,而不是非洲人要听”。       但这仅是中国新闻电视节目在非洲“冷”的一面——还有“热”的另一面。       许多不同口径的统计均显示,自2008年以来,非洲本土电视台、通讯社和平面传媒在播出国际新闻时,开始越来越多使用中国新华社等来源的稿件,近几年来新华社已多次超越BBC、RFI等传统稿源,跃居非洲本土传媒“国际稿源”采用量第一,大量使用中国稿源的,既有安哥拉通讯社这样自1986年新华社非洲总分社成立起就采用其稿源的“老主顾”,也有传统上亲西方、注重稿源多元化的塞内加尔SBN,甚至,和中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布基纳法索传媒也不能免俗。       民主刚果《金沙萨潜力报》曾就此分析指出,一方面,网络时代开启以来,欧美主流媒体不断削减在非常驻、特派媒体人数量和终端密度,减少经费投入,保留下的人也大量置换为新手,以免过多“老鸟”的高薪占用大量成本,对网络信息和热点爆发后的“突击式采编”过于迷信,这使得上述传统非洲媒体稿源不论稿件数量、准确度都大幅缩水,无法满足正处于上升期、稿件需求剧增,自己又无力构建独立海外采编体系的非洲本土媒体胃口。       而与此同时,中国在非新闻网点却得到大幅扩张,以新华社为例,如今在非洲已下辖4个语种的23个分社,拥有社派记者编辑60多人,外籍雇员400多人,2011年官方公布的数据,非洲总分社月均英文稿1800多条,法文2000多条,图片2200多张,视频150多条,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主流国际新闻机构的发稿量。正如《金沙萨潜力报》文章所言,绝对发稿量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媒体用稿的比例。       不仅如此,一些非洲观察家指出,中国驻非洲新闻终端的“纯非洲”新闻素材数量大,涉及面广,有许多是其他境外新闻源所不涉及的,“不用中国的就什么也没有”。       耐人寻味的是,不少中国新闻机构来源的新闻素材被非洲本土传媒广泛播出,而中国国内媒体却并未采用,安哥拉通讯社曾注意到这一现象,在他们看来,这未必都是因为“敏感性”,许多应归结于中方认为“不重要”、“中国观众不感兴趣”,而非洲观众的想法却是两样的。       这种“冷”和“热”在非洲的并存,恐怕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一方面,CCTV自营节目的面貌、质量、风格,恐怕很难得到根本性扭转;另一方面,国际主流传媒在网络大潮冲击下,还在继续收缩非洲等地的编制、经费,修剪“触须”,减少网络密度,在发稿量竞赛中仍将处于下风。   
(原标题:非洲观察 | 非洲人爱看中国的电视剧吗?)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页面走丢了努力寻找中...报告称美国人边看电视边上网时间同比增加35%_网易科技
报告称美国人边看电视边上网时间同比增加35%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科技讯 3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根据尼尔森周一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人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都有所增长,近60%的被访者每月至少有一次看电视同时上网。
《尼尔森三屏报告》(Three Screen Report)指出,过去人们担忧网络普及或扼杀收视率,而尼尔森的研究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尼尔森公司媒体产品负责人Matt O'Grady表示:“原先担忧网络、手机视频及娱乐会让人们逐渐不再看电视节目,但看电视时间的增加及同时上网的趋势渐成,这说明事实迥然不同。”
尼尔森2009年第四季度对电视、网络及手机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美国人边看电视边上网的时间同比增加了35%。
这份报告称,美国人平均每月花费3.5小时边看电视边上网。而手机视频使用者在过去的一年里,从1120万人上升至1760万人,增加了57%,主要是因为的增长。
该报告gauge发现,美国人如今每周约花费35小时看电视,花2小时用电视看录像,其中25岁至34岁的人群比其它年龄段观看录像更多。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国广电梁晓涛:“电视媒体+有线电视”,融合发展才能冲出一条路 |德外荐读_凤凰资讯
中国广电梁晓涛:“电视媒体+有线电视”,融合发展才能冲出一条路 |德外荐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来源:众视DVBCN(ID:wwwDVBCNcom) “
8月22日,BIRTV主题报告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晓涛在大会上就电视媒体的生存发展以及电视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在演讲一开始梁总就抛出两个问题:电视媒体生存的基本形态是什么?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梁晓涛展示了世界媒体实验室发布的最近三年世界媒体500强的榜单前十名。
可以看出收入排名占据第一的有两家公司,一家为连续两年独占榜首的康卡斯特,另一家则是2016年才被纳入评选范围内的互联网新媒体,谷歌。对照着康卡斯特以及谷歌的发展,梁总展开阐释。
拔得头筹的为什么是康卡斯特和谷歌?梁总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业务领域。康卡斯特有线主要涉及高速互联网及有线电视服务等业务领域,是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提供商,最大的媒体公司;NBC环球主要涉及影视娱乐内容制作、广播电视网及主题公园运营等业务领域。据康卡斯特2016年报显示,其总收入为804亿美元,其中康卡斯特有线收入500亿美元,NBC环球收入300亿美元。
2、收购+控股。收购NBC环球、高尔夫频道,控股“E!娱乐频道”。
3、合作共赢。康卡斯特与ABC,CW、Showtime、HBO等电视网,奈飞等视频流媒体、美国网络公司等合作,为用户提供不同形式的电视节目内容。
因此,康卡斯特无论在服务领域还是在资金、资源上,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巨型媒体。
1、前提。2106年世界媒体实验室首次把互联网媒体纳入评选范围,谷歌才得以入选并拔得头筹。
2、收购。在媒体方面,谷歌最重要的,是收购了YouTube。而让谷歌名声大噪的还属2016年谷歌旗下的DeepMind公司开发的阿尔法狗打败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
TMT融合大势:互联网科技、媒体和通讯行业的一体化融合
康卡斯特拥有通讯网络资源,由有线电视行业向媒体和互联网行业延伸,谷歌由互联网行向媒体和通信行业延伸,AT&T由通信向媒体和互联网延伸。根据案例梁总指出行业与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
在国内,梁总指出,三大通信运营商都拥有自己的媒体产品,这些产品都具有极强的互联网属性。三大电信运营商均从通信网络向内容进发,BAT分别从搜索、电商、社交向内容进发。
百度旗下有爱奇艺、百度新闻、百度影音、百度视频、好看视频、百度书城、百度音乐等内容产业阿里旗下有优土、阿里影业、阿里体育、虾米音乐、阿里游戏、UC、书旗小说等内容产业&
腾讯旗下有腾讯视频、腾讯网、天天快报、腾讯游戏、QQ音乐、腾讯影业、腾讯动漫、腾讯文学等内容产业。
差距拉大,电视媒体需要提高警戒
回到2016年世界媒体500强榜单,单纯以电视媒体身份,排名最高的,是CBS,第19名,BBC36名,欧洲RTL39名,央视上海文广分列第54和58位。远远落后于那些综合媒体集团。
我们提到的这些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全部入围。但是,国内外电视媒体,无一跻身其中。我们不妨把电视媒体和互联网公司与通信运营商做个对比。
再来看一下国内电视媒体的情况。2016年,国内电视媒体的广告总收入约为1239亿元。收入排名前五的电视媒体分别为中央电视台276.21亿元、湖南电视台107.35亿元、浙江电视台101.95亿元、江苏电视台79.34亿元、上海东方电视台71.21亿元。
以阿里巴巴为例,其日的市值为人民币15,200亿元,融资稀释1%的股权,就是152亿元!
我们看看电视媒体与双T行业的对比。收入最低的是百度,705亿。电视媒体全行业的广告收入是1239亿。三大运营商和BAT全部是全业态发展,电视媒体仅仅拥有媒体业态。
结论:电视媒体,与这些公司差距太大。
电视媒体必须向双T延展,构建TMT产业,实现TMT产业融合一体化发展
电视媒体以单纯的媒体业态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向双T延展,构建TMT产业,实现TMT产业融合一体化发展。
梁晓涛认为,TMT产业融合发展,既是电视媒体生存的基本形态,也是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前提。双T在哪儿?
内容、平台、渠道、终端、用户,一应具足。内容和平台是媒体,渠道终端用户,具有鲜明的双T属性。电视媒体只要拥有渠道、终端、用户,即可完成TMT布局。
谁有渠道、终端、用户?很显然,有线电视才是电视媒体的天然同盟。有线电视,只有补足媒体功能,才能构建TMT产业,才能应对双T挤压。
电视媒体+有线电视,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IPTV、OTT TV的兴起,有线电视实则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纵观国内国外,有线电视的用户整体皆呈下降趋势,在国外,除康卡斯特逆势增长了16.1万户,其他主要有线电视运营商付费电视用户都在流失。2016年,美国有线电视用户流失27.8万户,而国内一年内流失737.2万用户。
有线电视用户流失的原因所在:
原因一:新业态冲击&
IPTV、OTT兴起,用户选择增多;美国,2016年,近60%订阅流媒体视频;国内,IPTV用户突破1亿,OTT用户突破2亿。
原因二:价格昂贵
在美国,部分年轻人成为掐线族,是因为看不起有线电视。随着收入的增加,一部分掐线族还会回归。电视大屏,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IPTV、OTT TV、SmartTV,蜂拥进军电视大屏!
在分析了有线电视用户流失现状与原因后,梁总不忘给有线电视打一剂强心剂。
他认为这是正常的用户流失,IPTV、OTTTV、CableTV达到一个平衡点后,用户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同时梁总指出有线网络和电视媒体结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有线电视拥有渠道、终端、用户,电视媒体拥有内容、平台、资源及影响力,双方是真正的产业上、下游关系;
1、与电视媒体同在一个行业、拥有同一个领导、均面临困难境地、均有转型升级的诉求;
2、有线电视缺失的,电视媒体均有;电视媒体缺失的,有线电视均有。双方是真正利益互补的市场主体。
梁总提出,有线电视当下的困境,是因为业态落后吗?当然不是,有线电视改变当下困境,至少做到两个提高。
一、提高行业集中度,由31个以省为单位的市场主体,向跨省跨域的市场主体过渡,最后建立全国级别的市场主体。
二、提高网络交互能力,以同轴IP化+光纤,提升网络承载能力,通过互联互通平台实现。
最后,梁总总结到,当然,内容是永恒的主题,电视媒体和有线电视必须全力施为,电视媒体和有线电视充分融合,形成TMT一体化融合发展,才能与双T形成鼎足之势,推动广电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网络强国、宽带中国、三网融合目标。
中国第一家
专注媒体融合的研究院
传递信念信心
剖析实践实验
探求对策方法
合作:请联系微信后台
投稿: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点下方【写留言】表达您的观点和态度
欢迎将此文章转发到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67892
播放数:1443977
播放数:497053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进口中国子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