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都有哪些的世界级非遗有哪些?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_中国网图片中国
相关专题: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盘点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的图书馆
盘点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化遗产公约》徽标
  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公约》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自2001年中国昆曲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陆续获得世界非遗的中国项目已达29项。&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1.昆曲(2001)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2.中国古琴艺术(2003)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关于它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说。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特别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广泛流传于新疆的南疆地区和北疆的伊犁地区。
蒙古族长调民歌
  4.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2005)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蒙古族长调艺术大师拉苏荣介绍,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据考证,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5.中国篆刻(2009)    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6.中国雕版印刷技艺(2009)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7.中国书法(2009)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8.中国剪纸(2009)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今天,剪纸依然是中国百姓用以表达意愿、思想和情感的方式或形式,它介入当代民俗活动,呈现出互动的活力和再创造的面貌。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9.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2009)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由这种技艺所构建的建筑及空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审美意向,凝结了古代科技智慧,展现了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七千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它采用“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用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有着完整的体系,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如今,因灿若云霞而得名的南京云锦,依然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用于高端织物的织造,为民众所喜爱。
  11.端午节(2009)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各种活动因地而略有不同,湖北省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和浙江等全国广大地区均各具特色。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12.中国朝鲜族农乐舞(2009)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
格萨尔雕像
  13.《格萨(斯)尔》(2009)    《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成人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凭借杰出艺人的说唱,史诗流传千年,主要流传于中国西部高原地带的广大牧区和农村。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
  14.侗族大歌(2009)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呈全民性的传承方式。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
  15.花儿(2009)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又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三个大类。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玛纳斯》史诗
  16.《玛纳斯》(2009)    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承“百科全书”。相关社区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间。
  17.妈祖信俗(2009)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公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随着航海业发展和妈祖影响扩大。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2亿多民众所崇拜并传承至今。湄洲岛是妈祖祖庙所在地。
  18.呼麦(2009)    呼麦是蒙古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呼和浩特及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等地区和国家也能听到这种方式的歌唱。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19.南音(2009)    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公元265-420年)起至清(公元年)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音乐风格典雅细腻,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南音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珍爱的文化遗产。
  20.热贡艺术(2009)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肇始于13世纪的热贡艺术,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吴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村落,其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热贡艺术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信仰藏传佛教各族僧俗群众所喜爱。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养蚕
  21.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2009)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还保存在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的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和苏州等市)以及四川省的成都等地区,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2.藏戏(2009)    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藏戏原来流传于民间,由艺人口传身授,在广场或寺院中演出,后来建立了专业剧团,出现了舞台演出形式,这两种演出样式都为藏族群众认可和喜爱。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23.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2009)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包括原料的粉碎、淘洗、陈腐和练泥;器物的成型、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最后在龙窑内用木柴烧成。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龙泉青瓷具有独特的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服务人类生活,其成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陈设瓷、装饰瓷、茶具、餐具等,是烧制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4.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代(公元8世纪初)以来,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样性有重要的作用。
  25.西安鼓乐(2009)    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至今使用着唐(公元618年—907年)、宋(公元960年—1279年)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26.粤剧(2009)    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最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作为粤方言区中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粤剧以多样而独特的演剧形式,渗透在岭南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成为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27.京剧(2009)    京剧是流传全国的一种戏曲。在国外,他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剧”    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    京剧原起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剧,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胡琴(京胡)、和锣鼓、京二胡、月琴等伴奏。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8.中医针灸(2009)    中医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中国皮影戏
  29.中国皮影戏(2011)    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流派众多,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等。甘肃环县的皮影与湖南、河北唐山、陕西华县等地的皮影戏捆绑为《中国皮影戏》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入选世遗。    【扩展阅读】    3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1、羌年    羌年是中国四川省羌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祝活动。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展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自然的尊重,并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在释比(神父)的细心指引下,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庄严的祭山仪式,杀羊祭神。然后,村民们会在释比的带领下,跳皮鼓舞和萨朗舞。活动期间,释比吟唱羌族的传统史诗,人们则唱歌、喝酒,尽情欢乐。新年之夜,每个家庭的一家之主会主持祭拜仪式,献祭品和供品。通过庆祝新年,羌族的传统、历史积淀和文化信息得以继承和传播,族人的社会习性得以巩固,羌族人民也借以表达了对所有生灵、对祖国和对祖先的尊重与崇拜。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们的迁徙活动日益频繁、年轻人对羌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断减弱,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庆祝羌历新年的人越来越少;2008年汶川大地震摧毁了许多羌族村庄,羌族人民聚集区遭到严重破坏,羌历农历新年也因此陷入岌岌可危的状态。    2、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以传承人对环境以及结构力学的认知体系为基础,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木拱桥的建造工作由一名木匠师傅指挥,其他木匠操作完成。木匠工艺按照严格的程序,通过口头传授和个人示范流传下来,抑或通过师傅对学徒的教授或是作为家族手艺,代代相传。作为传统工艺的载体,木拱桥既是传播工具,也是传播场所。它们是当地居民重要的聚集场所,人们在木拱桥上交流信息、开展娱乐活动、举行祭拜仪式,从而加深了感情,凸显了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木拱桥营造的文化空间提供了一个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解与互相尊重的环境。但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木材稀缺、可用建筑空间不足等因素威胁到了木拱桥工艺的传承与存活,这一传统已有所流逝。    3、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它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黎族妇女从小就从母亲那里学习扎染经纱布、双面绣、单面提花织等纺织技艺。母亲们通过言传身教,传授技能。黎族妇女仅凭自己的丰富想象力和对传统样式的了解来设计纺织图案。在没有书面语言的情况下,这些图案便成了黎族历史、文化传奇、宗教仪式、禁忌、信仰、传统和民俗的记录者。黎锦是黎族重要的社交、文化场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一些宗教仪式和各种节日,特别是婚嫁场合。每逢这些重要日子,黎族妇女都会为自己设计服装。作为黎族文化的载体,黎锦的传统纺织技艺是黎族文化遗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近几十年来,掌握织、绣技艺的妇女人数急剧减少,黎锦的传统纺织技艺正濒临灭绝,急需给予保护。来源:福客网&
馆藏&11809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代表曲目 - 歌单 - 网易云音乐
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代表曲目
歌单介绍:
歌单中收录了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的代表曲目。
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1、昆曲;2、古琴艺术;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4、蒙古长调;5、端午节;6、中国篆刻;7、中...
歌单介绍:
歌单中收录了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的代表曲目。
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1、昆曲;2、古琴艺术;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4、蒙古长调;5、端午节;6、中国篆刻;7、中国雕版印刷技艺;8、中国书法;9、中国剪纸;10、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11、南京云锦织造技艺;12、花儿;13、侗族大歌;14、格萨(斯)尔;15、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16、玛纳斯;17、妈祖信俗;18、呼麦;19、南音;20、热贡艺术;21、西安鼓乐;22、粤剧;23、藏戏;24、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25、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6、中国朝鲜族农乐舞;27、京剧;28、中医针灸;29、 皮影戏;30、珠算。
播放:104364次
网易云音乐多端下载
同步歌单,随时畅听320k好音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C)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09-02-11 &
32个世界文化遗产1、长城 2、北京故宫 3、北京颐和园 4、北京天坛 5、敦煌莫高窟 6、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7、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8、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9、孔府、孔庙、孔林 10、武当山古建筑群 11、西藏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12、平遥古城 13、丽江古城 14、苏州古典园林 15、明清皇家陵寝 16、龙门石窟 17、大足石刻 18、都江堰―青城山 19、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20、山西云岗石窟 21、澳门历史城区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1、泰山风景名胜区 2、黄山风景名胜区 3、庐山风景名胜区 4、峨眉山-乐山大佛 5、武夷山 世界自然遗产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3、黄龙风景名胜区 4、三江并流 人类口述和物质文化遗产1、昆曲 2、古琴 3、木卡姆参考资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三江并流(于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苏州古典园林(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六、颐和园(于199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七、平遥古城(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八、丽江古城(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云岗石窟(于200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布达拉宫(于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一、黄山(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二、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三、长城(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四、天坛(于199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五、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于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七、青城山-都江堰(于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八、大足石刻(于199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九、龙门石窟(于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莫高窟(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一、武陵源(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二、皖南古村落(于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三、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四、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于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五、九寨沟(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六、黄龙(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七、泰山(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八、武夷山(于199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九、庐山(于199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十、峨眉山-乐山大佛(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十一、《世界遗产名录》新增24项 澳门历史城区入选 三十二、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 成为中国第32处世界遗产 三十三、殷墟“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33处世界遗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32个 世界文化遗产1、长城 2、北京故宫 3、北京颐和园 4、北京天坛 5、敦煌莫高窟 6、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7、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8、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9、孔府、孔庙、孔林 10、武当山古建筑群 11、西藏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12、平遥古城 13、丽江古城 14、苏州古典园林 15、明清皇家陵寝 16、龙门石窟 17、大足石刻 18、都江堰―青城山 19、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20、山西云岗石窟 21、澳门历史城区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1、泰山风景名胜区 2、黄山风景名胜区 3、庐山风景名胜区 4、峨眉山-乐山大佛 5、武夷山 世界自然遗产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3、黄龙风景名胜区 4、三江并流 人类口述和物质文化遗产1、昆曲 2、古琴 3、木卡姆 参考资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世界文化遗产1、长城 2、北京故宫 3、北京颐和园 4、北京天坛 5、敦煌莫高窟 6、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7、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8、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9、孔府、孔庙、孔林 10、武当山古建筑群 11、西藏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12、平遥古城 13、丽江古城 14、苏州古典园林 15、明清皇家陵寝 16、龙门石窟 17、大足石刻 18、都江堰―青城山 19、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20、山西云岗石窟 21、澳门历史城区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1、泰山风景名胜区 2、黄山风景名胜区 3、庐山风景名胜区 4、峨眉山-乐山大佛 5、武夷山 世界自然遗产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3、黄龙风景名胜区 4、三江并流 人类口述和物质文化遗产1、昆曲 2、古琴 3、木卡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长城北京故宫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 new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孔府、孔庙、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西藏布达拉宫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明清皇家陵寝龙门石窟大足石刻都江堰——青城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山西云岗石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 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2.明清皇宫(北京、沈阳) 198712 文化遗产3.陕西秦始皇陵 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4.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5.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6.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7. 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8.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9.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10.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 1992.12 自然遗产11. 西藏布达拉宫 1994.12 文化遗产12.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13. 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 1994.12 文化遗产14.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15.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文化景观16. 四川峨眉山—乐山名胜区 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7. 云南丽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18. 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19. 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1997.12 文化遗产20.  北京颐和园 1998.11 文化遗产21. 北京天坛 1998.11 文化遗产22. 重庆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遗产23. 福建武夷山 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4. 四川青城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遗产25.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00.11 文化遗产26.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2000.11 文化遗产27. 安徽石村落、西递、宏村 2000.11 文化遗产28. 山西云冈石窟 2001.12 文化遗产29. 云南三江并流 2003.7 自然遗产30.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7 文化遗产31. 澳门历史城区 2005.7 文化遗产32.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006.7 自然遗产33. 安阳阴虚 2006.7 文化遗产34. 南方喀斯特
自然遗产35.  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 2007.6 文化遗产36. 福建土楼 2008.7 文化遗产37. 江西三道山 2008.7 自然遗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北京&&&&&长城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世界文化遗产1、长城&2、北京故宫&3、北京颐和园&4、北京天坛&5、敦煌莫高窟&6、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7、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8、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9、孔府、孔庙、孔林&10、武当山古建筑群&11、西藏布达拉宫和大昭寺&12、平遥古城&13、丽江古城&14、苏州古典园林&15、明清皇家陵寝&16、龙门石窟&17、大足石刻&18、都江堰―青城山&19、&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20、山西云岗石窟&21、澳门历史城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1、泰山风景名胜区&2、黄山风景名胜区&3、庐山风景名胜区&4、峨眉山-乐山大佛&5、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3、黄龙风景名胜区&4、三江并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六、颐和园(于199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七、平遥古城(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八、丽江古城(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九、云岗石窟(于200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布达拉宫(于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一、黄山(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1987.12 文化遗产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 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西藏布达拉宫 1994.12 文化遗产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遗产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景观 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云南丽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1997.12 文化遗产 北京颐和园 1998.11 文化遗产 北京天坛 1998.11 文化遗产 重庆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遗产 福建武夷山 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遗产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00.11 文化遗产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 市)、清西陵(河北易县)、盛京三陵 2000.11 文化遗产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2000.11 文化遗产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2001.12 文化遗产 云南三江并流 2003.7 自然遗产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7 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 2005.7 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新华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