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有造自动群星无畏舰舰等超级大舰的Mod吗

Powered By POCO
大炮巨舰――无畏舰时代()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军事领域密集呈现的年代。在这个时代里,飞速发展的火炮以及装甲技术使得战列舰的发展进步神速,战列舰开始同时配备一级主炮和二级主炮以增强火力,先进的火控概念的实用化更使得战列舰威力大增,进一步巩固了战列舰的霸主地位。
但是,随着火炮技术的进步,舰载火炮的射速、射程和精度都大幅的提高。采用两种口径主炮射击时因弹道、射速不同,弹着点观测、火力控制都不能统一,使主炮射速和命中率都受到影响。这种弊病在1905年的对马海战中表现的尤其明显。 1903年,意大利设计师库尼贝蒂在《皇家海军理想型战列舰方案》中首次阐述了全装重型战列舰的概念。提出了统一主炮的战列舰。主张取消较小口径的主炮,增加大口径主炮数量,大口径火炮可以在较小口径火炮射程以外开火,通过集中控制火炮齐射对目标区域的火力覆盖达到提高命中率的目的。随着火力控制从概念转为实用,使上述主张成为可能。 1904年约翰?费舍尔爵士(john fisher)出任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牵头组成了一个委员会,提出一个新型战列舰的设计方案:统一型号的12英寸口径主炮,可以长时间内保持21节航速运行的蒸汽轮机组。这个设计方案就是无畏号战列舰,特征可以概括为:取消了以往战列舰上的二级主炮,装备了同一口径统一型号的主炮,使用高功率蒸汽轮机做动力,长时间保持较高的航速以及全面的防御能力。一种全新的战列舰诞生了,一个时代开启了,无畏舰以其革命性的设计成为现代战列舰的始祖,确立了世界海军强国战列舰与动力的基本模式。由此,此类战列舰被统一称为“无畏舰”。从无畏号诞生之后长达35年里,各国竞相发展这种“全装重火炮”概念的无畏舰,直到建造的大和号战列舰,装备460毫米口径主炮,高达7万吨,达到了的顶峰,这一时代,被称为“无畏舰时代”。 无畏号战列舰的出现,使当时各国海军现役的战列舰变得陈旧过时,但这一新舰种的出现,也给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提供了可能,由此引发了各海军强国的军备竞赛。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和德国围绕无畏舰的建造展开了堪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造舰竞赛,从1905年到1914年,英国建造了32艘战列舰(开战时还征用了其他国家战列舰3艘),德国建造完成了19艘战列舰,双方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直到的,双方爆发了无畏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无畏舰的辉煌时代达到了顶峰。
时期,无畏舰在海军中的地位逐渐被所取代,开始退出军事舞台。
无畏舰又被按时代划分为五个时期:
无畏舰时期:这是一个相对含蓄的时期,无畏舰的出现使得各国海军现役的战列舰变得陈旧过时,各国都面临着必须迅速补充因无畏舰带来的战斗力的空缺。因此,各海军强国都开始尝试建造这种采用了“全装重型火炮”概念的无畏舰,以取代数量庞大的“前无畏舰”,战术上的针对性不明显。 超无畏级时期:这是一个白热化的时期,随着列强的无畏舰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各国的注意力转向增强战力和压倒对手,战术上的针对性开始明显。从英国的开始,主炮口径增加到13.5-15英寸,有效射程不断增大,主炮塔都布置在舰体水平纵向上,排水量增加到25000吨以上,这种无畏战列舰被称为“超级无畏舰”,日本称之为“超级弩”。 英国的及其后续舰、德国的巴伐利亚级、美国的及其后续舰、日本的及其后续舰,都可以视为典型的超级无畏舰(Post-eadnaught)。 后日德兰型战列舰:1916年,英、德两国海军之间爆发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战――日德兰海战。根据这次海战的经验和教训,各海军强国改进了无畏舰的设计。主要改进措施包括:增大主炮口径,改进炮塔、火药库等部位的防护;采取重点防护措施,加厚重要部位的装甲,减少或取消非重要部位的装甲;重视水平防护、以及水线以下对鱼雷的防护。这种无畏型战列舰通常被称为“后日德兰型战列舰”(Post-Jutland Battleship)。例如英国建造的日本的。 条约型战列舰:一战后,因不堪战争和长期军备竞赛带来的压力。1922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五个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限制战列舰的数量、吨位(35000吨)和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迹6星堪创颂踉冀ㄔ斓奈尬方⒃虮怀莆”。如英国的、美国的北卡罗来纳级和。 后条约型战列舰:随着1936年到期,日本和意大利拒绝续签新约,战争的阴影再次笼罩世界,列强纷纷拿出对策建造新型主力舰,这便是后条约型战列舰的由来。这期间由于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发动机的发展,战列舰航速得到显著提高,普遍达到28节以上。因此,这个时期的无畏舰又称作高速战列舰,她的出现也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战列巡洋舰失去了意义。后条约舰的代表有英国的前卫号、德国的、法国的、意大利的美国的衣阿华级、以及日本的超级战列舰。
还有多款手机记录模板,时间轴,日历,图片墙,瀑布流,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群星 v1.61超变态自动无畏舰mod下载__飞翔下载
单机游戏下载单机游戏下载基地
当前位置: →
→ 群星 v1.61超变态自动无畏舰mod
群星 v1.61超变态自动无畏舰mod,一款非常强大而且炫酷的战舰MOD,它不但具有大量的槽位,而且还大幅提升了飞机流在其上的战斗力,非常的神奇,有兴趣的玩家朋友欢迎来下载尝试哦!资源详情:一个无畏舰...整半天总算搞明白了1.6的战斗电脑是分开用的,要加战舰的话得自己另做上几个电脑...就说为啥以前的都不能用...另外还附加个飞机强化,把三种飞机的总数提升到一百,释放速度提升到超快,数量回复提升到超快,再也不是原版的八架飞机能比的了,就算一个槽位也是真正的航母!顺便把战斗机的模型替换成了堕落爸爸的...感觉十字架机群飞起来好霸气...使用说明:在科技里,开局就有,舰船设计里找正版:放入mod文件夹其他版本:使用群星的MOD工具新建MOD,并将下载后的文件解压放入新建的MOD中。
安卓官方手机版
IOS官方手机版
群星 v1.61超变态自动无畏舰mod
本类软件分类
装机必备软件群星v1.61超变态自动无畏舰MOD 1
版本说明软件地址1.6.43 官方版查看2.5.0官方版查看1.521 绿色版查看2.75查看1.0查看
  一个无畏舰...整半天总算搞明白了1.6的战斗电脑是分开用的,要加战舰的话得自己另做上几个电脑...
  就说为啥以前的都不能用...
  另外还附加个飞机强化,把三种飞机的总数提升到一百,释放速度提升到超快,数量回复提升到超快,再也不是原版的八架飞机能比的了,就算一个槽位也是真正的航母!
  顺便把战斗机的模型替换成了堕落爸爸的...感觉十字架机群飞起来好霸气...
  在科技里,开局就有,舰船设计里找
  正版:放入mod夹
  其他版本:使用群星的MOD工具新建MOD,并将下载后的文件放入新建的MOD中。
相关合集:
相关热搜:
华军软件园为小伙伴提供家园2软件下载专题。《家园2》是由Relic Software开发的一款即时战略游戏,于日发行。游戏讲述了百余年前返回家园星球的流放者们为了抵御新出现的西征的Vaygr(维格尔)人的进攻,几经辗转先后夺取Dreadnaught(无畏舰,被称为Sajuuk的看门者)和Sajuuk(萨尤克,先祖造物主的化身)的控制权,保卫了Hiigara(希格拉星)的战争经历。...
高速下载地址
联通下载地址
电信下载地址
移动及其他下载地址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之前找了其他的与这个群星v1.61超变态自动无畏舰MOD类似的软件,唯独这个满意,而且还是免费软件
游戏软件里我极力推荐这个群星v1.61超变态自动无畏舰MOD,本人真实使用感受告诉你不会错的
游戏软件软件终于让我找到一款不错的软件,以后就认准群星v1.61超变态自动无畏舰MOD了
群星v1.61超变态自动无畏舰MOD很不错,但是为啥360有时候会误报,好无语,信任就可以了
咨询一下这个群星v1.61超变态自动无畏舰MOD安装起来,普通电脑安装会卡么
这个版本的群星v1.61超变态自动无畏舰MOD响应变快了!优化的真不错
为什么我的群星v1.61超变态自动无畏舰MOD下载完以后不能安装呢?什么鬼啊
心累,总算是更新到1了,之前遇到的问题希望已经解决了。。
不错,比有些游戏软件强多了,非常简单实用!
比其他的游戏软件软件好用多了,推荐给大家
游戏软件推荐
V0.06b中文版
1.521 绿色版
2.0 汉化版
热门关键词[text]返回顶部&/&大舰队是如何炼成的——无畏舰时代的英国造舰工业概览围观&·&&0评论&·&&0香蕉&/&&&/&&已收藏&/&&/&大舰队是如何炼成的——无畏舰时代的英国造舰工业概览
大舰队是如何炼成的
无畏舰时代的英国造舰工业概览
The Battleship-constructionIndury
in Dreadnought Era
作为人类海战史上最强大的舰队之一,英国海军在1914年组建的大舰队(Grand Fleet)是日不落帝国掌控世界海洋的顶峰,它在1916年5月与德国公海舰队在日德兰海域展开的终极对决业已成为火舰巨炮时代的不朽史涛。这支舰队和那场胜负至今尚无定论的大海战是后世海战史研究者最钟爱的题材之一,各路学者为此撰写的文章、专著已经足以填满一个图书馆了,但是从工业背景探讨一战前夕英国战列舰建造体系的研究相对鲜见。毋庸置疑,参与日德兰海战的37艘英国无畏舰代表着当时世界军事工业的最高水平。为了建造这些巨舰,需要动用天文数字般的工业原料和金钱,还要数以万计的工人耗费数年乃至十余年时间方能完成,而英国在1906年建成跨时代的“无畏”号之后,在短短十年间就建造了多达51艘无畏舰,堪称工业时代的奇迹。这项庞大工程对于大口径舰炮、动力系统、高强度装甲钢等关键设备的制造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也意味着对英国造舰工业的急剧扩张和资源重组,同时也需要对造船设施和港口设施进行大规模扩建,以确保战列舰批量建造和停泊的需求。本文将从20世纪初无畏舰建造的各个方面对英国造舰体系的扩大和建构做简明扼要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处于巅峰时期的英国造舰工业和海军武器制造业的盛况,以及新技术、新战争环境对造船工业造成的巨大影响,从更深的层次理解英国大舰队背后的实力因素。
(日,英国海军大舰队举行盛大阅舰式,接受英王的检阅,这堂皇浩荡的阵容是日不落帝国掌控世界海权的最佳证明)
私营船厂的崛起
& &在19世纪中叶之前,英国海军的所有大型舰艇均在设立于朴茨茅斯(Portsmouth)、德文波特(Devonport)、查塔姆( Chatham)以及彭布罗克(Pembroke)的几家皇家海军船厂内建造。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皇家海军逐渐将造船合同下发给一些民间私营船厂,以减轻皇家船厂面临的沉重压力,但是,私营船厂承接的造船合同数量相对较少,只能被看作例外之事。在早期由民间船厂建造的战舰中,比较著名的是英国海军第一艘铁甲舰“勇士”号(HMS Warrior),于1860年在私营的泰晤十钢铁厂(Thames lron Works)下属船坞中竣工,其引擎则由另一家私营企业佩思公司(Penn)生产的。她的姊妹舰“黑王子”号( HMSBlackPrince)同样出自私企之手,其舰体和引擎都由纳皮尔公司(Napier)完成。
(1860年建成服役的“勇士”号是英国海军第一艘铁甲舰(现存于朴茨茅斯),也是私营船厂进入军舰建造领域的早期典范作品)
随着英国海军步入蒸汽钢铁时代,私营造船厂对于战舰建造的贡献逐渐增大。1884年,阿姆斯特朗公司( Armstrong)下属的埃尔斯维克造船厂设计、建造了极具创新意义的新型防护巡洋舰,并以船厂之名命名为“埃尔斯维克”型巡洋舰(ElswickCruisers)。坐落于犬岛(lsle of Dogs)的亚罗造船厂(Yarrow)则建造了英国海军第一批远洋驱逐舰。虽然私营公司需要自己承担研发新技术或设计新战舰所付出的成本,但只要这些设计如上述两个例子那样足够成功,那么公司就能通过来自国内外的大批订单获得丰厚的利润。
(1884年阿姆斯特朗公司为智利海军建造的“埃斯美拉达”号巡洋舰,该舰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防护巡洋舰,也是“埃尔斯维克”型巡洋舰的代表。)
(1884年埃尔斯维克船厂为“黑豹”号巡洋舰举行下水典礼,该舰是奥匈帝国海军订购的。与海军船厂不同,私营船厂可以接受外国军舰订单,从而积累的雄厚的资金。)
& &随着海军方面对于私营船厂的信心增长,自19世纪80年代起,皇家海军也越来越多地将新技术开发和新战舰设计的重任交给私营船厂完成,同时更多的造舰订单也开始向民间造船业转移。由于海军船厂不能像私营船广一样接受来自国外的战舰或商船订单,其研发资金只能来自于有限的海军预算,完全无法和私营公司的雄厚财力相提并论,这就使得海军船厂的技术研发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技术储备逐渐为私营公司所超越。此外,私营船厂也有充足的资金用于船坞、船台的扩建以及维修设施的升级改进,在基础没施方面对海军船厂形成更大的优势,使自身对丁各种舰船订单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到19世纪末时,英国海军部已经成为数家人型私营造船公司的常客,几乎每一级战舰的建造都会有私营船厂参与,它们当中的一些公司最终成为世界性的军火巨头,不仅在造船方面具有雄厚实力,在装甲制造和武器制造等相关领域也同样傲视群雄。
(1911年5月,“征服者”号战列舰在比德莫尔船厂下水。对任何一家有实力的民间造船企业来说,为海军建造战列舰是一项名利双收的大买卖)
& &毫无疑问,在20世纪初,战列舰是所有战舰中最具威慑力也是最为复杂的,对于建造条件的要求无疑也是最为严苛的,同时对于武备、装甲、动力装置、船体等分系统的设计制造能力以及整合能力也有着极高要求。因此,要判断一个国家造船工业乃至综合国力的真实水平,那么考察战列舰的建造情况足一个非常直观和极具权威性的方法。奉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就是进入无畏舰时代后英国战列舰建造所耗费的资材、人力,以及造船业内部的重组和竞争。在20世纪初,在英国本土范围内,参与各级无畏舰建造工程的船厂有12家,包括两个海军船厂和10个私营船厂(见下表),但是海军船厂在造舰时仍需依靠私营公司提供动力系统、装甲板以及武器系统等重要设备。
20世纪初英国主要造般厂及其主力舰建造列表
承建战列舰舰名
承建战列巡洋舰舰
海军船厂(2家,建造战列舰15艘,占列巡洋舰2艘,共计17艘)
朴茨茅斯海军船厂
无畏、柏勒洛丰、圣文森特、海王星、乔治五世、铁公爵、伊丽莎白女王、君权
德文波特海军船厂
鲁莽、科林伍德、猎户座、百夫长、马尔博罗、厌战、皇家橡树
私营船厂(10家,建造战列舰20艘、战列巡洋舰14艘,共计34艘)
阿姆斯特朗-埃尔斯维克船厂
壮丽、君主、加拿大
无敌、(安森)
阿姆斯特朗-沃克船厂
阿金科特、马来亚
比德莫尔船厂
征服者、本鲍、拉米利斯
约翰&布朗船厂
不屈、澳大利亚、虎、反击、胡德
卡梅尔&莱德船厂
费尔菲尔德船厂
不挠、新西兰、声望、(罗德尼)
帕尔莫斯-亚罗船厂
赫拉克勒斯、决心
斯科特船厂
巨人、埃阿斯
泰晤士钢铁厂
维克斯船厂
前卫、印度皇帝、爱尔兰、复仇
注1:本表不含3艘“光荣”级大型轻巡洋舰,但部分西方文献将该级舰也列入主力舰行列,其中“光荣”号由哈兰&沃尔夫船厂建造,“勇敢”和“暴怒”号由阿姆斯特朗一埃尔斯维克船厂建造。注2:海军船厂造舰所需的动力系统、装甲板和武备系统由私营船厂提供;阿姆斯特朗船厂造舰所需的动力系统由其他私营公司提供;“玛丽女王”号的动力系统由约翰-布朗船厂提供;“雷神”号的蒸汽轮机由帕森斯公司提供。注3:带()的舰名为“海军上将”级的后三艘舰,已经向船厂下单,后取消建造。
& &显而易见,建造象征大英帝国基石的无畏舰,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声望上,都会为公司带来极高的收益,因此每当海军部发出新战列舰的招标书时,各造船公司都会为赢得订单斗得你死我活,展开一场不亚于真枪实弹的商战。除了报价方面的比拼以外,各船厂也会积极研发新技术和新设备,甚至兴建新的船坞、船台来证明自己更优越、更可靠。对于这种情况,海军部自然会积极鼓励竞争以坐收渔翁之利,而众商家也费尽心思和军方拉关系,搞公关,例如比德莫尔船厂的主人威廉&比德莫尔筹划在克莱德河( Clyde)畔的达尔缪尔(Dalmuir)建立一个新船厂,他在动工之前便使尽浑身解数争取到第三海务大臣梅上将(May)和造舰总监詹姆斯&威廉森爵士(Sir James Williamson)亲临工地参观,还特意将新船厂命名为“海军造船厂”(NavalConstruction Works),希望通过这些举措确保公司能够获得未来无畏舰的订单,偿付修建新船厂的开支。
& &在主要私营造船公司中,比德莫尔、卡梅尔莱德、约翰&布朗以及维克斯在19世纪末之前都只是为海军船厂生产装甲钢的钢铁厂,阿姆斯特朗公司在海军方面的核心业务原本是由其下属的埃尔斯维克兵工厂(Elswick Ordnance Company)为海军船厂生产各种舰载武备系统。在通过一系列兼并、扩张之后,这些公司获得了建造战列舰的雄厚资金和技术实力,经过后续的大宗投资扩建之后,这些船厂逐渐形成了拥有完整的舰船研发和建造体系的现代化工厂。
&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造舰工业通过强强联合形成了双雄争霸的局面,其中一方是维克斯公司和另一个军火巨头马克西姆公司(Maxim)的合并,另一方是阿姆斯特朗公司和惠特沃斯公司( Whitworth)的联手,其实力足以覆盖整个军工产业,远远超出了单纯的造舰工业,使其他造船企业都相形见绌。在成功的商业兼并后,两家巨头都获得了从船体到武器装甲的综合生产能力,小过与维克斯公司相比,阿姆斯特朗无法自行建造动力系统,必须将这部分合同转交一些分包商完成。除了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之外,两巨头还动用各种手段与海军部保持良好关系。
(威廉&比德莫尔在克莱德河畔建立的海军造船厂,他还请海军高官莅临参观。)
(阿姆斯特朗-埃尔斯维克兵工厂的火炮制造车间,该厂一直为海军生产武器。)
& &为了打破两大巨强逐渐形成的垄断之势,比德莫尔公司将业务从炼钢、装甲制造扩展到造舰业时,威廉&比德莫尔便从大口径舰炮炮架制造技术方面着手挑战两巨头的优势地位。不过,威廉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为建设新船厂和开发新技术而投入的大笔资金使公司欠下了巨额债务,维克斯乘虚而入,收购了该公司49%的股权,最终凭借在董事会内的决定地位叫停了新型大口径舰炮炮架的研发。自此之后,比德莫尔便只能牛产152毫米以下的中小口径火炮和炮架了。不过其余公可并没有放弃对两臣头垄断大门径舰炮炮架的挑战。1905年,约翰&布朗、卡梅尔&莱德以及费尔菲尔德公司(Fairfield)合并成立了考文垂军械厂(Covent ry Ordnance Works),随即开始设计生产大口径舰炮及炮架。此后不久,随着英德两国间造舰竞赛的开始,海军对大口径舰炮炮架的需求剧增,而这一产品结构复杂,生产耗时费力,为了高产量满足需求,一部分合同被分配给考文垂军械厂,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两巨头的垄断,只是由于缺乏生产经验,该公司制造的炮架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相比两巨头的产品稍微逊色。不过,即使炮架生产商增加到三个,在一战爆发前夕造舰竞赛达到高潮之时,英国海军还是深感大口径舰炮及其炮架的产能明显不足,熟练技工的缺乏使情况更形严重,最终只能依靠削减备用炮数量的方式来为保证新战列舰的主炮数量。
(09 一幅描绘比德莫尔公司军火工厂繁忙场面的画作,该公司尝试挑战两巨头在重型舰炮炮架生产领域的垄断地位,可惜以失败告终)
不断膨胀的巨兽
(无畏号战列舰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对商人们来说则预示着无限商机)
& &自从钢铁取代木材成为战舰的主要建材之时起,各种战舰的体型便在几卜年时间里不断增大,尤其是在1906年至1916年问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体型增幅最为明显,其中又以战列巡洋舰为甚。在战列舰方面,最初的“无畏”号(HMS LJrcadnougm)舰长160米,满载排水量20000吨,十年后的“伊丽莎白女王”号(HMS Queen Elizabeth)达到了195米的长度以及31000吨的满载排水量,如果说这二者之间的差距还不是很大,那么战列巡洋舰方面的变化绝对能令人触目惊心,从最初的“无敌”号( HMS Invincible)到最新的“胡德”号(HMS Hood),满载排水量由20000吨增至42000吨,增长了一倍有余,舰长从172米增加到262米,增幅达90米!
军舰体型的增长与装甲面积的增加和武器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早在1906年之前,战列舰便已经安装了最厚达457毫米的装甲。与前无畏舰相比,“伊丽莎白女王”级和R级战列舰的330毫米装甲带虽然在厚度上并不突出,但整个装甲系统的重量却远大于前无畏舰,其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更大的舰体所需的装甲面积也自然会变得更大,而在不断增大的无畏舰舰体上成为恶性循环的一部分。在装甲重量上升的同时,主力舰主炮口径也从305毫米上升到381毫米。口径的提升带来了身管重量的提高,迫使俯仰、旋回机构不得不随之增火,这又导致炮架不得不变得更大,旋回盘、炮塔的尺寸和重量也都会水涨船高。所有这些重量叠加起来,再考虑到因敌方火力增强而带来的额外装甲重量,便使整个炮塔重量和尺寸大幅增加,最终导致舰体进一步扩大。
(“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的381毫米前主炮群,主炮口径的增大带来吨位舰型的增长,对厂家也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
& &一个事实是无可避免的,短时间内战舰排水量的增加很容易导致一部分船厂的船坞或船台不敷使用,迫使各船厂不情愿地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扩建,有时甚至还要对船厂所在地区的港口地形进行改造。自1906年“无畏”号战列舰完工时,在英国总共有11家造船厂参与建造装备305毫米主炮的无畏舰,其中既有私营船厂,也有海军船厂,但是十年之后,只剩下5家船厂有能力建造装备381毫米主炮的超无畏舰。在一战结束后,英国海军开始计划建造搭载457毫米巨炮的一系列新式主力舰时,几乎所有的船,都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了,迫使英国海军不得不计划修建全新的船台,船坞和港口设施,以便为这些巨舰提供建造、维修以及维护的必要条件,这充分证明了战舰排水量和舰型的增大对造船工业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苛刻要求。
(“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在朴茨茅斯海军船厂下水时的场面,当时全英国只有5家船厂能够建造装备381毫米主炮的同级别超无畏舰)
& &为了应付战舰体积的迅速增加,船坞的规模和布局也逐渐成为造舰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位于格林诺克(Greenock)的斯科特造船厂曾在1910年至1912年相继下水了满载排水量23000吨的“巨人”号(HMS Colossus)以及25700吨的“埃阿斯”号(HMS Ajax),但到一战爆发时,该船厂的船坞便已经落伍,无法再为英国海军建造那些满载排水量已达30000余吨的巨舰,就连造舰巨头维克斯公司在承建了“狮”级战列巡洋舰(Lion Class)的“大公主”号(HMS Princess Royal)之后已经没有船台或船坞能够建造排水量超过40000吨的“海军上将”级。泰晤士钢铁厂在1912年完成了排水量26000吨的“雷神”号(HMS Thunderer)之后甚至不得不关门大吉,因为他们从民用造船合同中所能得到的利润已经无力支付扩建船厂的开销了,而海军部也因此失去了对这家船厂的信心。
(1913年在斯科特船厂进行舾装的“埃阿斯”号战列舰,该舰竣工后,这家船厂因为造船设施规模有限而退出了战列舰建造商的行列。)
& &1914年下半年,当海军部决定将一艘R级战列舰的预算取消,改用于建造“反击”号战列巡洋舰(HMSRepulse)时,其承建者也不得不由帕尔莫斯船厂改为了约翰&布朗船厂,原因便在于前者没有泊位能够容纳“反击”号长达242米的舰体,无法在下水后对其进行舾装。海军船厂也受到同样的困扰,与维克斯公司的情况相同,德文波特海军船厂在参与了“狮”级的建造后也因为造船设施不敷使用而退出了后续战列巡洋舰的承包商行列,而海军船厂中规模最大的朴茨茅斯船厂虽然承建了“伊丽莎白女王”级,但因为船台长度小足而无法建造同时期的“狮”级战列巡洋舰。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初主力舰舰型增长与造船设施规模之间的矛盾之所以产生,海军部本身也负有相当的责任,首先是身为无畏舰缔造者的费舍尔( Fisher)在战舰技术发展上的指导性失误。在临战状态下,海军需要在短时间内建造足够数量的主力舰对抗德国海军,但是坚信“速度即防御”的费合尔要求所有战列巡洋舰都要具备较高的航速,使得舰船设计陷入动力系统扩大和舰体长度增加的恶性循环中,但是体型膨胀的新舰对于建造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过多的船厂退出了造舰承包商行列,使皇家海军的工业基础遭到严重削弱,在战时难以大批量迅速造舰,而费合尔本人也在1914年底被解除了指导造舰体系的大权。
(无畏舰时代的开创者约翰&费舍尔海军元帅(),但他在战舰性能上的片面追求对造舰工业的运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削弱了海军的工业基础)
人力资源的匮乏
无论是因为恰逢其时的好运,还是出于对国际政治形势的惊人远见,英国各大造船公司出人意料地在正确的时机结成三大军火巨头,从而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国内外风云变幻时应付自如。自20世纪初开始大规模扩张的德国海军到一战前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海军,其矛头直指英国海军。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也在这一时期认清了建设一支强大的主力舰队对于展示国力、维护利益的必要性,成为新兴的海军强国。为了应对挑战,英国海军也大举造舰,扩充舰队,保持优势;另一方面,作为各国海军师法的对象,英国海军的强大也为本国造船业吸引了大批外国订单。在技术层面上,采用“全主炮”概念和蒸汽轮机驱动的“无畏”号战列舰于1906年问世以来,所有老式战列舰便立刻被淘汰了,这对造船厂、军工厂、引擎制造工厂等整个造舰系统上下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利润丰厚的商业机遇。
(德国公海舰队的战列舰纵队,天空中还有齐柏林飞艇助阵。到一战前夕德国公海舰队俨然成为英国海权最强有力的挑战者)
当战争阴云终于压在英国造船公司的头顶时,事实上英国人已经提前赢得了自20世纪初起始一直延续到1916年的造舰竞赛。“伊丽莎白女王”级和R级各舰已经接近完工或至少完成了一半建造进度,“反击”和“声望”号(IIMS Renown)两艘战列巡洋舰虽然刚刚被海军部插进了一系列战列舰建造计划中间,但英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群与德国海军相无疑还是占据着相当的优势。鉴于这种情况,在海军部的指示下各造船厂纷纷将工作重心从主力舰转移到辅助舰艇方面,开始成批成批地建造驱逐舰和潜艇。当一战中后期德国潜艇给协约国航运造成惨重损失后,商船在整个造船序列中的顺位也上升到了首位。
(上、下 &1915年间在约翰&布朗船厂内建造的“反击”号战列巡洋舰,该型战舰强化了英国海军对德国海军的优势。得益于雄厚的造船工业基础和恰逢其时的产业重组,英国在一战爆发时已经赢得了针对德国的造船竞赛)
1916年4月,海军部下达了4艘“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Admiral Class,即“胡德”级)的订单。不过,由于英国海军在一个多月后的日德兰海战中损失了多达3艘战列巡洋舰,海军部不得不推迟了这些订单,并相据海战经验对“海军上将”级的设计进行改进,增强其防护能力。最终所有4艘“海军上将”级都在当年9月至10月间投入建造。不久之后,海军便发现他们根本不可能在战时的紧张状况F为这项庞大工程提供足够的劳工,除非从更为重要的商船、驱逐舰等其他项目上抽胡工人。1916年底,由于有情报称德国海军也在建造更为强大的新式战列巡洋舰,大舰队的新任总司令大卫.贝蒂中将(David Beatty)一再要求海军部为其提供新的战列巡洋舰,其前任杰利科上将甚至曾经提议购买或租用为日本海军建造的“金刚”号战列巡洋舰以应付德国新战巡。不过,纵然形势问不容发,英国还是只能为在约翰&布朗船厂中建造的“海军上将”级首舰“胡德”号凑齐了大约一万名劳工,其余三舰直到战争结束后也没有得到足够人力,最终在《华盛顿条约》签订后被取消建造。
(1908年在克莱德河口地区某船厂外等待上工的船厂工人,然而当战争爆发后,几乎整个造船业都面临劳工匮乏的困境。)
在一战期问,英国造船工业的人力匮乏已经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甚至大批矿工被迫离开矿山前往船厂填补空缺。幸运的是,英国议会在1915年7月通过了《战时军需法案》(Munitions of War Act),所有造船厂和兵工厂都被政府暂时接管,使海军部得以直接控制了整个造舰系统,从而获得了将有限人力资源集中于某一紧急项目的权力,尽管如此,造舰计划对于庞大劳力,特别是熟练技工的需求在整个战争期间从未得到完全满足。
(当英国海军决定在1916年开建“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时,缺乏劳工成为工程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实际只有首舰“胡德”号凑到了足够的工人,图为1917年在约翰&布朗船厂建筑的“胡德”号)
舰炮制造的角力
自“无畏”号开始建造时,英国海军舰炮武备的主要来源就从由战争办公室(War Office)主导的伍尔维奇皇家火炮工厂(Woolwich Royal (-Jun Factory)转移到各大私营军火供应商手中。19世纪80年代,位于纽卡斯尔( Newcastle)的阿姆斯特朗公司埃尔斯维克工厂首先做起利润极大、市场极广的军火出口买卖,该公司不仅为诸如“埃尔斯维克”型巡洋舰在内的自建舰只提供武备,也为外销战舰、外国战舰甚至外国陆军生产火炮。由于阿姆斯特朗在民用市场上积累了生产液压起重机及其他重型机械设备的丰富经验,很快就跻身英国大口径舰炮炮架的生产商行列,开始接受来自海军部的战列舰主炮炮架的订单,而皇家火炮工厂却无法生产类似的重型炮架。阿姆斯特朗在这一领域遭遇的唯一挑战来自位于奥彭肖(Openshaw,曼彻斯特附近)的惠特沃斯公司。但是在1897年,阿姆斯特朗最终与惠特沃斯合并,并开始迅速膨胀起来。
就在阿姆斯特朗公司大有垄断整个英国造舰市场的情势下,原本已经在谢菲尔德地区(Sheffield)生产火炮和装甲钢的维克斯钢铁厂忽然杀了出来,试图将自身的火炮制造业与造舰业整合起来,从利润丰厚的造舰市场上争取大量份额。就在阿姆斯特朗与惠特沃思合并的同年,维克斯也与马克西姆公司合并,得到了位于巴罗(Barrow)的海军造船及武器工厂(Naval Construction and Armaments),并在那里新建了一个全新的炮架生产车间。1898年,维克斯成功设计出了新式305毫米双联装炮架,并在1902年在新车间投入生产。由于维克斯的内部管理相比阿姆斯特朗更为行之有效,该公司的军火业务很快得到大幅扩张,成功抢得了原先属于阿姆斯特朗的大笔市场份额。
( 马克西姆公司在巴罗建立的海军造船及武器工厂厂区鸟瞰图,在1897年以后成为威克斯军工集团的龙头企业)
在此之后,这两家造舰巨头不仅垄断了英国国内大口径舰炮的订单,在外销战舰和外销舰炮方面也获得了相当的成就,能够与二者一较高下的军火企业仅有德国的克虏伯公司(Krupp)一家。对于其它的英国公司而言,即使他们能够得到一些来自诸如日本或南美诸国的战列舰订单,但其主炮也只能从阿姆斯特朗或维克斯购买。在面对来自外销战舰市场竞争对手的火炮和炮架订单,两巨头自然报价极高,两者之间甚至还经常暗通款曲,相互抬价,竭力维持对市场的垄断。
(位于伍尔维奇的皇家火炮工厂生产车间,进入无畏舰时代后,该厂在大口径舰炮制造方面的主导地位日益被私营企业取代)
为了打破这种垄断局面,约翰&布朗、卡梅尔&莱德以及费尔菲尔德三家公司联合建立了规模相对较小的考文垂军械厂(Coventry Ordnancc Works,以下简称cow)。通过整合三家的现有资源和一定的后续资金投入,这家联合公司拥有了同时在国内外参与竞争的能力。由于布朗和卡梅尔先前便具备生产大口径火炮的能力,因此COW也建立了一个新的火炮生产车间,能够以缠绕铡线工艺生产身管长度在18.3米以下的火炮,足以满足当时英国海军对战列舰主炮的需求—“伊丽莎白女王”级、“胡德”级等舰装备的42倍径381毫米主炮身管长度为16米。与此相配,COW也在格拉斯哥(Glasgow)附近的苏格吐温(Scotstoun)建立了一座新工厂生产重型海军炮架,在这里出品的炮架都被分成五个模块,分别为扬弹井、含有俯仰机和旋回机的机械平台、炮室、附带炮架下部结构的旋回盘以及火炮本身,这些不同的模块组件在工厂中可以分别进行测试,在合格后才运往造船厂进行组合,并安装上舰。
(1912年考文垂军械厂为“猎户座”级战列舰制造的343毫米双联装炮塔,该厂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两巨头对重型炮架制造的垄断,但其市场份额任然非常有限)
(阿姆斯特朗-艾尔斯维克兵工厂的大口径舰炮炮塔制造车间)
虽然自1905年起,COW便开始不断获得海军小口径舰炮的订单,但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之内,无论是海军部还是国外客户,仍不敢将背负着国家命运的大口径火炮订单交给初出茅庐的COW。直到1909年,海军部才最终以“检查阿姆斯特朗和维克斯两家公司报价是否合理”的理由向cow下发了大口径舰炮订单。
与炮架不同,英国海军所能选择的大口径火炮身管制造商并不局限于上述三家巨型企业。伍尔维奇的皇家火炮工厂、格拉斯哥的比德莫尔公司都可以生产较大规格的火炮身管,阿姆斯特朗公司旗下的埃尔斯维克以及奥彭肖两家工厂也都具有大口径火炮生产能力。每当海军部决定建造一级新的主力舰时,这些火炮制造商们便会挤破头一般争夺主炮制造订单,这些订单除了生产战舰本身所需安装的舰炮外,还包含占战舰主炮总数40%的备用炮。虽然主炮订单是按照级别下达的,但相配的炮架却足以单艘战舰为单位另外下单,海军部将主要武备系统的组成部分按照两种订购方式分别采购,其本意是尽可能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但足两巨头凭借强大的实力往往依然是最后赢家,比如一战期间英国海军最后一级完工的“狮”级战列巡洋舰,其主炮和炮架订单全部被阿姆斯特朗和维克斯瓜分了,二者从这单生意中自然也是赚得盆满钵盈。
通常而言,一艘战列舰的建造预算中火约有25%是花在武备方面,以一战时的币值计算通常大约为200 万英镑,而生产主炮、建造炮塔的时问几乎和建造舰体的时间一样长,需要大约两年才能完成。更有甚者,由于炮架、火炮以及装甲的订单方式不同,而且有时会由多家厂商供货,这些开销在海军预算中足分开计算的。举例而言,每艘“猎户座”级战列舰(Orion Class)拥有五座343毫米双联装炮塔,每座炮塔的全套系统重量大约为600吨,而用于订购炮塔装甲的79000英镑和订购火炮的26000英镑并不计算在订购炮塔的预算内,这就使那些有能力建造完整炮塔的巨头们有机会一举获得三份合同,收取高额利润。
在前无畏舰时代,英国战列舰的副炮由76毫米炮和152毫米炮两种口径组成,与炮一样,海军部也会依据战舰级别下发统一的订单,但私营公司完成订单后,这些舰炮将被分别送往各个船厂安装上舰,或运往伍尔维奇封存起来,作为备用。由于这些火炮也会装备巡洋舰和驱逐舰,其炮架也被设计成稍加修改便可适应不同战舰的形式,其制造商也不局限于阿姆斯特朗和维克斯,包括COW、比德莫尔在内的很多兵工厂都会参与生产。
(由埃尔斯维克兵工厂生产的带有防盾的152毫米舰炮,被用作战列舰副炮或轻巡洋舰主炮)
火炮与炮架也会拥有不少外销订单,在某些订单中,武备系统将在英国安装上舰,例如日本海军订购的“金刚”号战列巡洋舰便是完全在英国建造的,并安装了全套武备,但有时英国公司也会为一些外国船厂建造的舰体生产武备系统,例如西班牙的“西班牙”级战列舰(Espana Class),此时英国工厂在生产完成后便要将这些设备转交给外国船厂进行安装。在日本和意大利,阿姆斯特朗和维克斯公司也曾采取提供设计图纸或投资建厂的方式扶植当地造舰业及军火工业,当然这些帮助并不是免费午餐,都连带着公开或秘密的商业交易。
总而言之,在一战之前的主力舰中,绝大部分武备系统都是由英国公司生产的。在口径超过305毫米的大口径舰炮炮架的生产情况上,这些公司在1906年至1920年间总共为英国海军建造了230座炮塔,大部分为双联装炮塔,其中48%由阿姆斯特朗生产,42%由维克斯生产,COW则仅仅得到了10%的订单。在英国海军订购的184门381毫米舰炮中,维克斯分得49门,比德莫尔得到37门,阿姆斯特朗的埃尔斯维克工厂制造了34门,皇家火炮工厂生产了33门,COW生产了19门,阿姆斯特朗的奥彭肖工厂生产了12门——两巨头仍是最大赢家。
(在考文垂军械厂车间内进行加工的381毫米舰炮身管,该厂生产了19根同口径炮管,在产量上无法和两大巨头比肩)
然而,海军军火工业的繁荣场面随着一战的落幕而结束,战后由于军方需求骤减,各国经济又普遍不景气,来自国内外的造舰订单大幅缩水,导致英国军火企业陷入困境。COW不得不卖掉所有车间和生产设备后宣布关闭,就连维克斯和阿姆斯特朗两巨头也只得在1928年通过合并的方式求得生路,只不过这两家公司原先的生产车间依旧被保留下来。如此一来,英国大口径舰炮炮架的生产又退回到COW成立之前的格局——原属阿姆斯特朗的埃尔斯维克工厂以及原属维克斯的巴罗工厂——只不过它们现在成了一家买卖。与此同时,大口径舰炮的生产商则仅剩下埃尔斯维克、比德莫尔以及伍尔维奇三家。由于《华盛顿条约&和后来《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英国海军在十余年间无法大批量建造主力舰,海军部只能想尽办法以改造旧主力舰、建造巡洋舰生产中口径火炮或大口径备用炮的方式维持军工企业的生产能力,直到1936年条约失效,新主力舰的建造计划启动为止。
装甲板的博弈
与舰炮武备制造业一样,战列舰必需的装甲钢在一战结束之前也同样是利润丰厚,各装甲钢制造厂家都是生意兴隆。在19世纪90年代,装甲钢的制造工艺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美国哈维钢(Harvey steel)的问世为开端,继之以德国克虏伯渗碳钢(简称KC钢),表面硬化装甲开始席卷整个造舰工业。根据计算,在当时穿甲弹弹头强度不高的情况下,表面硬化装甲的效能相当于普通装甲钢的2.5倍,比如152毫米KC装甲板与381毫米普通钢板的防御能力相当。在看到这种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后,英国的装甲钢制造商们纷纷从克虏伯购买生产许可,并开始投资新厂生产表而硬化装甲,借此在无畏舰时代到来后维持了自己的商业地位。卡梅尔&莱德、维克斯两家公司在谢菲尔德建立了新的炼钢厂,比德莫尔选择了格拉斯哥作为新厂厂址,而阿姆斯特朗直到1900年才在曼彻斯特附近修建了新厂。
(比德莫尔公司所属的帕克海德工厂装甲板制造车间,图中可见有轧机辊压成弧形的装甲板)
(同为比德莫尔公司所属的帕克海德工厂装甲板制造车间,图中是对加热的装甲板进行冷却淬火)
生产新式表面硬化装甲的技术工艺十分复杂,炼钢厂首先需要铸造出一块高质量的镍铬合金钢,然后经过滚轧工艺,使其密度、厚度以及形状满足要求。在对钢材表面和边缘进行修整后,这块钢板将进入渗碳加工工序,要求将含碳介质(根据形态分为同体、液体、气体等几种)置于钢板表面,以高温加热促使碳原子渗入钢板从而提高表面硬度,同时又保持内部的韧性不受太大影响。如果有必要的话,装甲钢在完成渗碳后还要被加工成各种不同的形状,以满足后续造舰工程的需要,比如水平装甲甲板和舷侧装甲带所需的装甲板通常是平面的,不需要过多加-,但炮塔和座圈装甲却要预先加工成弧形。为了便装甲板能够固定在背板和支撑钢架上,其边缘还需要被刨平、开槽。在此之后,钢板还需要再接受&次淬火加工,再钻出固定螺栓所需的孔洞。经过一系列测试后,合格的装甲钢板才能经由铁路送往各大船厂备用。
由于生产表面硬化装甲的成本十分高昂,加上研发成本以及付给克虏伯公司的专利费,导致英国装甲钢生产商们不得不向海军报出极高的价格。根据舰船建造地点、装甲厚度与形状的不同,一块英国自产的KC表面硬化装甲每吨价格在80英镑至150英镑之间,而当时一吨普通钢板的价格只有6英镑到8英镑,差距悬殊。更为严重的是,装甲生产商们同样互相勾结,抬高报价。虽然海军部对商人们的勾当心知肚明,但为了增强这些工厂的研发积极性,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研发资金,海军也没有过多纠缠价格问题——只要你们愿意把赚来的钱花在研发上面,报价再高我们也买单!好在海军也没有花太多的冤枉钱,到1910年时,维克斯终于研发出一种比原版KC装甲钢质量更好的改进型硬化装甲。不过精明的商人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更好的商品自然要卖更高的价格,最终给海军的报价利润高达50%。
在无畏舰时代,一艘战列舰所需的装甲重量大约在6000吨至8000吨左右,其中包括舰体装甲和炮塔装甲,但是炮塔装甲通常作为炮塔订单的一部分,不包含在舰体装甲订购合同内。所有装甲的造价相加占据了一艘战列舰总造价的25%至3%,与装甲重量占整艘战舰排水量的百分比恰好相当。为了保持英国国内的五家装甲钢制造商都具有相当的实力,海军部每年都会将造舰计划中所需的装甲数量以统一价格平摊给各工厂。
( 阿姆斯特朗-奥彭肖工厂的冶炼车间,该厂是英国五家装甲钢制造厂之一)
在装甲钢质量进步的同时,新式炮弹以及装药、发射药的开发使舰炮的威力也不断提升,给战列舰的防护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促使军舰的装甲厚度持续增加。“无畏”号的主装甲带最厚处为280毫米,而在“伊丽莎白女王”级上最大装甲厚度已达330毫米。值得注意的是,英国人对于装甲的计量单位有自己的独特方法,由于装甲钢始终以重量来计算造价,在英国造船体系中用来表示装甲厚度的标准计量单位既不是英寸,也不是毫米,而是磅/平方英尺。通常而言,一块厚1英寸(25.4毫米)、1平方英尺见方的装甲板重量为40.8磅,不过为了计算方便,通常以40磅折合l英寸厚度计算,因此以磅为单位换算装甲厚度时,装甲的实际厚度通常都要打个九八折。
除去KC表面渗碳装甲以外,出于成本和韧性方面的考虑,在一些厚度较小或海军认为被命中概率较低的位置,例如炮塔顶盖,通常会使用非渗碳的NC装甲。水平装甲由于覆盖面积太大,只能使用防御力不高,但价格低廉的HT高张力钢。英国海军根据当时炮战距离不会超过10000米的预判认定,水平装甲不人可能受到大落角炮弹的攻击,因此战列舰主甲板通常由两层厚度为25.4毫米的装甲构成。不过,到一战结束后,由于航空炸弹的威胁增大,战列舰的炮战距离也从10000米跃升到20000米以上,覆盖在弹药库和动力舱顶部的水半装甲才开始改用NC装甲建造。
& &在一战爆发时,英国装甲钢制造工业拥有年产50000吨装甲钢的能力,单座工厂的年产量至少在5000吨到10000吨之间。不过,由于自1914年之后海军便暂停了所有未开工战列舰的建造计划,仅有数艘新战列巡洋舰开工,当1916年战前开工的主力舰全部完工后,装甲钢的需求量就一落千丈,产量大幅下滑,剩下的订单中绝大部分是巡洋舰或坦克使用的中小厚度装甲。战争结束后,装甲钢产量更是几乎减少到自铁甲舰诞生以来的最低程度,甚至连出口订单都消失殆尽了,因此到1936年新一轮战列舰造舰竞赛开始时,英国国内只剩下三家装甲钢制造。
20世纪初英国重型舰炮、炮架及装甲钢制造商
主要制造厂家
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
埃尔斯维克工厂(纽斯卡尔)奥彭肖工厂(纽斯卡尔)
装甲钢制造
奥彭肖工厂(纽斯卡尔)
重型炮架制造
埃尔斯维克工厂(纽斯卡尔)
维克斯—马克西姆公司
顿河工厂(谢菲尔德)
装甲钢制造
顿河工厂(谢菲尔德)
重型炮架制造
巴罗工厂(巴罗)
比德莫尔公司
帕克海德工厂(格拉斯哥)
装甲钢制造
帕克海德工厂(格拉斯哥)
约翰&布朗公司
装甲钢制造
阿特拉斯工厂(谢菲尔德)
卡梅尔&莱德公司
装甲钢制造
格里姆特霍普工厂(谢菲尔德)
皇家火炮工厂
伍尔维奇工厂(伦敦)
考文垂军械厂
考文垂工厂(考文垂)
重型炮架制造
苏格吐温工厂(格拉斯哥)
注:本列表所列工厂能够制造305毫米以上的大口径舰炮或厚度在152毫米以上的装甲板或战列舰主炮配用的主炮炮架
动力系统的竞争
由于动力系统的体积、重量与舰体本身的设计息息相关,动力系统制造商与造舰商的关系通常十分紧密。在英国无畏舰的建造过程中,海军部习惯于选择同一家公司承担这两项工作,只有当动力系统制造商不具备舰体建造能力时,海军才会例外地选择两家公司分别承包合同。
位于泰恩河(Tyne)畔的帕森斯船用蒸汽轮机公司(Parsons Marine Steam Turbine Co.)和泰晤士河畔的汉弗莱斯&坦南特公司(Humphrys&Tennatn)便是独立引擎制造商的代表,而同样位于泰恩河畔的沃尔森德船台工程公司(Wallsend Slipway&EngineeringCo.)也从海军手中赢得了不少轮机订单。有趣的是,沃尔森德公司实际上隶属于斯旺&亨特造船公司(SwanHunter),但通常作为一个独立公司自行运作,其原因在于造船公司本身的市场影响力相对较小,常常出现沃尔森德赢得五份动力系统合同,斯旺&亨特都得不到一份船体合同的情况,为避免拖累声望较好的动力系统制造厂,沃尔森德独立于母公司之外单独经营。除上述三家外,豪索&莱斯利公司( HawthornLeslie)在泰恩河上游数公里处同时拥有一家造船厂和一个动力系统车问,但是由于地理位置过于深入内陆,无法承建吃水较深的主力舰,但是该公司在大型战舰动力系统的竟争中成绩斐然,令人侧目,总计赢得了7艘主力舰的动力系统订单。
(在蒸汽机轮制造上帕森斯公司一直执业界之牛耳,图为该公司生产的涡轮转子)
(30 由沃尔森德公司制作的齿轮传动式蒸汽轮机,准备安装在“暴怒”号上)
(莱斯利公司在泰恩河上游建立的船厂,该公司也为战列舰提供动力系统)
实际上,不少造船公司都拥有白己的引擎制造车间,但是只有那些引擎品质优良、性能出色的公司才能在无法赢得船体订单时获得主力舰引擎订单,这就要求独立引擎制造商必须具有更为突出的没计能力和完善的生产设施,否则很难在竞争中战胜那些拥有完整建造体系的巨头公司。不过事实上,独立引擎制造商们之所以能够在无畏舰的建造计划中获得不少订单,并非通过与某个大型造船厂联合来增强竞争力,而是因为他们与海军部里掌握订购大权的高官们之间保持着好人缘。通过这种手段,一些技术水准稍低的引擎制造商也能够在竞争中压倒技术水准领先整个业界的帕森斯,获得部分合同。
位于克莱德班克( Clydebank)的约翰&布朗公司在动力系统制造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总计为6艘无畏舰提供了全套锅炉和主机。相比之下,阿姆斯特朗只赢得了两份合同,费尔菲尔德、卡梅尔&莱德、汉弗菜斯&坦南特、斯科特等公司则分别获得了一艘无畏舰的动力系统合同。在以上这些公司中,斯科特和汉弗莱斯&坦南特并不生产蒸汽轮机,只生产锅炉,而轮机制造被分包给帕森斯和约翰&布朗。由于海军方面时常会向国内的17个造船厂下发紧急订单,各公司下属的动力系统制造商与造船厂之间也存在着大量的交叉合同,以避免因某一公司的动力系统无法及时交货造成战舰竣工的延期。
不过,在无畏舰时代初期,英国的13家引擎制造商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即缺乏批量生产大功率舰用蒸汽轮机的经验。要知道“无畏”号战列舰是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轮机驱动的主力舰,当该舰诞生时只有帕森斯、沃尔森德以及约翰&布朗拥有生产这种最新式主机的经验,更有甚者,一些工厂压根没有用来制造涡轮的设备和厂房。由于大部分工厂根本谈不上可靠,大批订单又不能完全指望上述三家制造商来完成,那些设备良好,看起来稍微可靠的工厂也可以分得一杯羹,哈兰&沃尔夫公司( Harland&Wolff)便是一个例子,虽然该公司先前没有制造蒸汽轮机的经验,但至少拥有完善的生产设施,因此接连获得了“海王星”号战列舰(HMS Neptune)的动力系统合同以及跨洋邮轮“奥林匹克”(RMS Olympic)、“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的蒸汽轮机转包合同。当时,英国造船业十分缺乏生产船用蒸汽轮机的专用设备,而要为所有引擎制造商提供足够的设备是非常耗时费财的,需要极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也是基础设施良好的哈兰&沃尔夫公司能够获得如此多重要订单的首要原因。
此外,由于当时往复式蒸汽机还拥有较大的市场,引擎制造商们在投产蒸汽轮机的同时还要保持原有的蒸汽机生产能力,这就需要对车间进行扩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安装蒸汽轮机的低压转子时,由于这一部件十分难以处理,必须为装配车间配备比建造蒸汽机时起重能力更大的吊车。锅炉制造方面的情况也与此相似,虽然无畏舰使用的锅炉事实上要比商船用锅炉更紧凑轻巧一些,但是出于高航速的要求,无畏舰特别是战列巡洋舰必须安装大量锅炉以保持高额的功率输出,比如“无敌”号配备了31座锅炉,而“狮”号更是多达42座!这就要求锅炉车间必须拥有足够巨大的装配空间。在一战爆发前的十年间,英国沿海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大量新锅炉车间,同时旧车间的扩建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总体而言,无论是“无畏”号安装的23000马力蒸汽轮机,还是“声望”和“反击”号安装的112000马力蒸汽轮机,它们的建造方式和工作原理都完全一样,只要配备更多或者更大的锅炉,并为蒸汽轮机装上更多的涡轮叶片,以推动赢径更大的螺旋桨,战舰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动力。直到“光荣”级大型轻巡洋舰( Gloriousclass)诞生时,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她们安装了齿轮传动式蒸汽轮机,配置了齿轮减速机构,不同予先前主力舰通用的直接传动式蒸汽轮机。齿轮减速技术的出现为动力系统制造商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经验积累过程。在之前蒸汽轮机取代往复式蒸汽机时,制造商们就为新式轮机的精确1艺要求而伤透了脑筋,但是减速齿轮装置投入实用后,之前的工艺又立刻显得小儿科了。
锅炉制造方面遇到的困难虽然相对来说并不起眼,但同样至关重要。亚罗公司和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公司(Babcock&Wilcox)为无畏舰设计的锅炉体积和重量都很大,占据了不少宝贵的排水量,直到大型轻巡洋舰的设计出台之后,两家公司才被迫对体积庞大的锅炉进行缩小设计,而且新的小型锅炉在性能上二并不逊色。制造商们先前之所以始终坚持走火型锅炉的路线,事实卜完全是海军内部的保守思想导致的,当时海军的普遍看法是,英国主力舰需要航行到世界尽头,必须拥有足够可靠的动力系统,而对效率的考虑居于第二位。
(一座亚罗型细管锅炉被吊装到“胡德”号的舰题内,该舰一共安装了24座同型锅炉,为达到高航速,战列舰通常配备较多数量的锅炉)
(存放在比德莫尔船厂仓库内的亚罗型锅炉,锅炉侧面的标记表明它们是为“征服者”号准备的)
最后必须指出的足,英国的动力系统制造商们不仅为海军战舰生产引擎,同时也为商船设计、制造各种动力设备。相比之下,为主力舰建造动力系统事实上只能算是为数不多的大订单,远不是这些工厂中最常见的生产任务。
舾装工程的挑战
舰体的建造和动力系统的建造能够同时进行,但舾装工程必须在舰体完工后才能进行,包括锅炉、主机、炮塔在内的大多数舰上设备都要在舾装过程中安装上舰。之所以不在船台上完成这些工作主要原因有二:首先,舰体在从船台下水时必须将重量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否则下水时不仅会遭遇困难,甚至有可能损伤船台和船体;其次,使一艘战舰的建造工程不致占用船台或船坞时间过长,可以在进行舾装工程的同时开工建造新的舰船,提高船厂设施的利用效率。而且,在舾装码头上可以使用同一组大型起重机为数艘战舰同时舾装,更有效地利用这些昂贵设备,而在船台或船坞的起重设备只能为一艘战舰所用。
(上、下 在进行舾装工程的“胡德”号,随着战舰舰型的增加,对舾装设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必须有足够长度的舾装码头和干船坞,并配置各种吨位等级的起重设备,吊装各类部件)
在所有需要安装上舰的大型设备中,蒸汽轮机可以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分成数个部件,而锅炉无法拆分开来,因此在19世纪后半叶,锅炉重量始终决定着舾装码头上起重机的起吊能力,通常为40吨或80吨级的。即将进入20世纪时,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海军部要求所有希望继续为海军建造战舰的造船厂都必须安装100吨级以上的新超重机,以便为舰体安装、维修那些体积、重量日益增加的战列舰主炮塔。1898年,各大船厂开始配备100吨级起重机。1906年,朴茨茅斯海军船厂首次利用大型起重机为“无畏”号战列舰安装了5座主炮塔的100吨级旋回盘。大型起重机和大型主炮塔相继投入使用宣示了造舰史上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在一艘无畏舰上,旋回盘需要承受整个炮塔全部可旋转结构的重量,往往高达数百吨,有时甚至达到上千吨,因此旋回盘本身必须拥有很高的结构强度,非常厚重,是整艘战舰上重量最大的单个部件,其次是为战舰提供直接动力的蒸汽轮机低压转子。老式前无畏舰“纳尔逊爵士”号(HMS Lord Nclson)的305毫米双联装主炮塔旋回盘熏102吨,日德兰海战中英国最新战列巡洋舰“虎”号(HMS Tiger)的343毫米双联装主炮塔旋回盘重量增加到160吨。虽然两者之间的差距看起来十分明显,但必须注意的是,后者旋同盘的重量包含部分在旋回盘安装到位后才会加装的附属设备的重量,因此其建造商约翰&布朗船厂的150吨级起重机完全能够应付吊装作业。
由于大型起重机制造十分困难,数量较少,因此一座船厂的起重能力受到相当的制约,同时对舾装工程中的吊装作业提出了更多的限制条什。除了旋回盘以外,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厚重的装甲板也必须控制在一定重量范围内,否者就会因为超重而无法安装上舰。由于舾装码头上的大型起重机通常都任务繁重,吊装装甲板的工作就由能力稍逊一筹的辅助起重机完成,但其起重能力仍然远远强于普通码头起重机。这些辅助起重机安装在大型起重机附近,用于吊装一些较轻的部件,以便更为迅速和经济地完成舾装工作。通常情况下,负责为战舰吊装舷侧装甲板的起重机为20吨级或40吨级。装甲板的安装极为费时,辅助起重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将被这项工作占用,无法担负其他任务,这也是拖延战舰竣工,尤其是舾装时问的主要原因之一。造船厂有时会在战舰甲板上安装一些临时起重机,用于在装甲板完成铆接前代替辅助舾装起重机承受装甲板的重量,以尽可能缩短舾装时间。
(1911年5月在比德莫尔船厂码头进行舾装的“征服者”号战列舰,其旁边停靠着“法尔茅斯”号巡洋舰,码头上可见一座150吨级起重机,它可以同时为两艘舰的舾装服务)
1912年,阿姆斯特朗公司以近乎不可能的速度利用150吨液压起重机完成了“君主”号战列舰(HMS Monarch)5座343毫米双联装炮塔的吊装工作。根据该公司的说法,在三天内,舾装码头的大型起重机完成了多达250次起吊,单次起吊重量最大时曾达到145吨(旋回盘),总计起吊重量达到2800吨。在所有的无畏舰建造史上,算是创下了一个记录。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R级战列舰、“声望”级战列巡洋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以及“光荣”级大型轻巡洋舰装备的381毫米双联装炮塔旋回盘重量在150吨左右。在建造这些战舰时,各大船厂在吊装主炮塔部件时并未遭遇新的困难。但在一战结束后,随着英国的假想敌从德国变为日本和美国,装备更大口径主炮和更厚重装甲的新主力舰设计方案纷纷出笼,而且由于海军部对于形势的紧张程度判断错误,十分急于在短期内开工建造这些庞然大物,但忽略了造船厂的舾装能力。全新的G3型战列巡洋舰计划配备3座406毫米三联装主炮塔,根据较为悲观的估算结果,其旋回盘将重达185吨,远远超过绝大部分造船厂的吊装能力。在计划安装457毫米三联装主炮塔的战列舰设计方案中,其旋回盘重量更是达到惊人的250吨,仅有朴茨茅斯海军船厂拥有相应的起重设备完成这项工程。虽然说起重机的能力限制对于一个工业强国而言,并非是不可跨越的障碍,但英国海军倘若真的希望完成那些战舰,那么改造船厂设备所需的成本之高昂也十分显而易见。
一艘主力舰进行舾装工程的最后一道程序是重新进入干船坞,安装螺旋桨和其他水下设备,并为水线下舰体涂布防腐防污油漆。随着战舰尺寸的膨胀,到1914年时,克莱德河和泰恩河流域的船厂中已经没有一座船坞能够容纳最新式主力舰的庞大身躯,这些战舰在舾装工程的最后阶段不得不长途跋涉,前往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默西船坞或附近的一座海军船坞完成舾装,随后进行海试,并最终投入服役。显然,扩建或新建船坞的工程要比为舾装码头添置大型起重机更为浩大和复杂。
(1916年8月,接近完工的反击号与两艘驱逐舰一道停靠在约翰&布朗船厂的舾装码头,此时船厂的舾装设施还能满足需要,但是对于战后设计的新型主力舰而言就不够使用了)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从厂房规模、工人数量以及建造能力上说,英国造舰公司和军火公司已经到达了历史的巅峰。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英国政府和公司本身都在生产设施和设备方面投入重金。在1906年到1916年间,主力舰的长度增加了六成,排水量翻了一倍,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造船工业不仅在战前打造出一支令德国人无法企及的强大舰队,在战争中也顶住了大批应急轻型舰艇和商船建造的压力,开工了4艘“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充分显示了造舰工业的强大产能。实际上,真正制约造舰工业生产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并非船厂本身的硬件设施,而是熟练造船工厂的缺乏。
战争结束时,英国海军针对日美两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新造舰计划,并设计了一批排水量比“胡德”号更大,装备406毫米或457毫米巨炮的新型主力舰,其中4艘甚至即将开工。1922年《华盛顿条约》的签订使各国间正处高潮的造舰竞赛戛然而止。在此之前的将近三十年问,海军部始终鼓励国内造船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以维持这些公司对于开发新技术、建设新船坞、新厂房的积极性。当海军假日降临后,这些公司立刻失去了大批订单和存在基础,英国造船业进入了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时期,整个造舰工业体系都险些毁于一旦。到1936年条约失效时,英国海军重新开始一系列新的舰队扩张计划,大英帝国曾经引以为豪的造舰体系已经支离破碎了,很多过去的知名造船厂,例如比德莫尔、帕尔莫斯等没能熬过两次大战之间的萧条期,被迫倒闭。军工产能的萎缩不仅仅发生在海军身上,陆军也遭遇了相似的困境,两者相加,终于在1940年几乎将英国推到了覆火的边缘。
(1917年5月罗塞斯军港码头,这是大舰队的一处主要基地,背景中是一艘“柏勒洛丰”级战列舰,码头上摆放着“加拿大”号战列舰配备的356毫米舰炮身管,还能看到250吨级重型起重机。雄厚的造船工业实力是大舰队赖以建立的基础,但是战斗这一基础受到严重削弱)
建造大舰队的人力和资金成本
根据各种公开出版的资料来源,可以对1906年至1916年间英国海军建造51艘无畏舰的成本进行估算,虽然只是一个大致的估计,但其高昂成本是显而易见的人力成本:根据1913年版《海军年鉴》的数据,建造一艘战列舰需要5000名工厂花费两年时间才能完成,其中2500人在船坞或船台上从事舰体的建造,750人负责蒸汽轮机和锅炉的制造,其余工人则配置于装甲生产和武备制造部门以及其他需要人力的工程环节在20世纪初,英国船厂的工人每周工作5天半,一年工作50周,由此可以计算出建立大舰队所需的工时.51艘&2年&50周&5.5天&5000人=个工作日资金成本:根据广泛的统计资料,从“无畏”号到“胡德”号共计j1艘主力舰的总造价为1亿1100万英镑(1916年币值),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折合成今日币值这一数据高达83亿8900万英镑!
20世纪初英国主要造舰基地及附属工厂的地理分布
大舰队是如何炼成的——无畏舰时代的英国造舰工业概览该投稿暂无简介换坑,之前的《第三帝国海军综合事典》人气过低,于是UP不打算在做了。这次转投《战舰》上的文章,不过这次UP被恶心惨了,首先是无法上传封面,总让你下载一个啥玩意,接着投稿失败2次,第一次是几乎快做完了,就差最后2张图了,由于本子反应过慢UP点倒了“返回”键;第二次是15分钟后卡图片链接,无论如何无法取消……本次投稿一共耗时2个半小时……A站敢不敢给一个文章投稿草稿功能??!!换坑,之前的《第三帝国海军综合事典》人气过低,于是UP不打算在做了。这次转投《战舰》上的文章,不过这次UP被恶心惨了,首先是无法上传封面,总让你下载一个啥玩意,接着投稿失败2次,第一次是几乎快做完了,就差最后2张图了,由于本子反应过慢UP点倒了“返回”键;第二次是15分钟后卡图片链接,无论如何无法取消……本次投稿一共耗时2个半小时……A站敢不敢给一个文章投稿草稿功能??!![+展开简介]投1蕉安利给基友官方下载友情链接反馈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服务,所有内容均来自视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Copyright (C)
AcFun. 保留所有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群星无畏舰事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