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英雄的故事400字中的一个英雄350字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导读: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三等功以上指战员302724名,荣立集体三等功以上的单位5953个,其中被授予英雄、模范称号和特等功人员502名,分别为:特级英雄两名(杨根思、黄继光),一级英雄50名,一级模范4名,二级英雄286名,二级模范75名,特等功85名(同时被授予称号并立特等功者未计。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各种勋章、奖章23万余枚。其中,同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的共12人。
杨根思()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三等功以上指战员302724名,荣立集体三等功以上的单位5953个,其中被授予英雄、模范称号和特等功人员502名,分别为:特级英雄两名(杨根思、黄继光),一级英雄50名,一级模范4名,二级英雄286名,二级模范75名,特等功85名(同时被授予称号并立特等功者未计。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各种勋章、奖章23万余枚。其中,同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的共12人。杨根思()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中他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同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在日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在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小高岭,这是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排先后连续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疯狂进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他与两名伤员,并且弹药用尽。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朝鲜政府还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邱少云(1931年--1952年)四川铜梁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万古留存。曹玉海(年),山东省莒县人943年6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第114师第342团第l营任营长。
日,在朝鲜第四次战役汉江南岸坚守防御作战中,美军1个团在24架飞机、52辆坦克和大量火炮配合下,向他们营守卫的京安里以北350.3高地凶猛进攻。他勇敢机智,靠前指挥,组织部队打退敌人3次进攻。当一部分敌人突人阵地时,他带领部队英勇反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8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曹庆功(年),云南省武定县人,1948年10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9师第356团第l连任副班长。
日,在朝鲜第四次战役运动防御战斗中,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在洪川江北岸望日里附近286高地执行阻击敌人的任务。他们打退敌人多次冲击后,阵地上只剩他1人,他因右臂被炸断流血过多昏了过去。当他苏醒过来时,敌人又冲上来了,他用尽全力拉响最后3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6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王学凤(),安徽小砀山县人,1948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20师第358团第3连副班长。
1951年4月初在朝鲜第四次战役中,他带领的战斗小组在华岳山前沿阵地抗击敌人,战斗中,他的右手、腮帮、头部和胸部先后负伤,昏倒在工事里。当他在昏迷中听到敌人的嘈杂声知道敌人冲上来时,便支撑起负伤的身体,把枪摔坏,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跳下悬崖壮烈牺牲,时年25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王学凤(?--1951年),吉林省敦化市人,194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第422团第5连任连长。
日,在秋季防御战役坚守天德山阵地的战斗中,他指挥全连与敌军激战8个小时,打退敌人11次冲击,歼敌300余人。次日拂晓前,他又带领40多战士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歼灭敌人80余名。10月3日,敌人又发起更为疯狂的进攻。最后,他在全连人员大部分伤亡、弹药耗尽的恶劣情况下,销毁文件,砸坏手枪,抱起石头砸向敌群,只身与敌激战,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孔庆三()山东历城县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27军80师炮兵团5班班长。
日第二次战役中,他所在的部队参加了围歼咸镜南道长津郡新兴里之敌的战斗,5班担负掩护突击部队前进的任务。激战中,在地面结冰,无法构筑炮阵地的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肩膀顶住火炮架,命令助手开炮,及时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打开了突击部队前进的通道。但他自己却因火炮后座力的撞击、腹部又被迸回的弹片击中而壮烈牺牲。为表彰他的英雄事迹,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的名字被镌刻在朝鲜长津湖畔志愿军烈士纪念塔上与世长存。孙占元(1925年--1952年)河南林县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7连班长、排长。在入朝作战作战中,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和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等作战。在战斗中他机智勇敢,多次立功。
日,上甘岭战役打响后,597.9高地炮火冲天、弹片横飞,孙占元奉命带领全排担任夺取2号阵地的突击任务。在冲锋至半山腰时部队受阻,他的双腿被炸成重伤,但他仍忍着巨痛爬行向前,亲自用手雷炸毁敌火力点,占领了敌阵地。随后,他又指挥全排连续击退敌军连级规模的两次反扑,并用缴获的两挺机枪轮流射击,歼敌80多人。当子弹打完后,他拿起最后一颗手雷滚入敌群,炸死8名敌人,自己也壮烈牺牲。为表彰他的英勇事迹,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奖状。黄继光(1930年--1952年)原名黄继广,四川中江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通信员、代理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上甘岭战役。由于多次出色完成任务,他两次被评为工作模范并荣立三等功。
在日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再次反击597.9高地。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部队在零号阵地半山腰被敌机枪火力点压制,前进受阻。危急中,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爆破任务。他勇敢地冲向敌地堡,用手雷炸毁敌几个火力点后,敌一残存的火力点还在顽抗,部队前进依然困难。此时,黄继光身上已经7处负伤,手雷也已全部用光。为了完成任务,减少战友的伤亡,他忍住巨痛英勇地扑向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敌机枪射孔,为反击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道路。在黄继光壮烈献身精神的鼓舞下,反击部队迅速全歼美7师5个连,夺回阵地。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青年团中央授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为缅怀英雄,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其家乡中江县兴发乡也改名为继光乡。立特等功,获特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胡修道(1932年--)四川金堂县人。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5连战士,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参加了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作战。
1952年11月上甘岭战役进入了决定性的反击阶段。5日,胡修道所在的连在上甘岭右侧的597.9高地连续敌军由排到两个营规模的41次反扑,歼灭了大量的敌人坚守住了阵地。在一天的激战中,特别是阵地上只剩下两个人的情况下,他一人坚守3号阵地,英勇机智地打退了敌人的10多次进攻,并创造了志愿军战士一人一天歼敌280余人的记录。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胡修道入朝参战,首战立功当英雄,被大家传为“神话”。员宝山(年),河南海上安阳县人,1949年5月参加革命,中国亿志愿军第42军第125师第375团第9连卫生员。 日,在朝鲜中马山战斗中,他奋勇抢救伤员,臀、臂、腿先后负伤,坚持不下火线。在腹部受重伤、肠子流出的严重情况下,仍忍受剧痛,爬上山头救护3名伤员,终因伤热时而是光荣牺牲,时年仅21岁。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的申请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高成山(年),河北省易县人,1940年6月参加八路军,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第204师第612团第6连任连长。
日,他带领全连在坚守朝鲜平安南道金化郡938.2高地战斗中,打垮敌军有敌机每天在40余架次配合的两个团的进攻。他组织7次较大的反击,打退敌人大小百余次冲锋,杀伤敌人1800余名,坚守阵地5昼。最后全连只剩几个人,他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完成了坚守任务,坚持到增援部队上来,打垮了进攻的敌人,直至壮烈牺牲,时年29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倪祥明(年),河南省杞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第115师第343团第7连任副班长。
1952年7月,在朝鲜涟川西222.9高地防御作战中,他在子弹打光后,冲入敌群,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7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日,他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本人生前的申请要求和表现,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李家发(年),安徽省南陵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第199师第595团第1连战士。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日,在朝鲜金城战役反击轿岩山的战斗中,他所在的连队,担负主攻轿岩山西峰的战斗任务。当部队顺鱼脊脊形山梁前进时,被敌人铁丝网挡住了,他主动请战,拖着受伤的双腿,先后炸掉了铁丝网和3个地堡。这时他受重伤昏倒了。当部队继续发起冲击时,敌1个暗堡又响起了枪声。在多次爆破未成,部队冲击受阻的情况下,他从昏迷中惊醒,忍着7处伤痛的身体朝着敌人机枪扑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部队扫除了前进的障碍,使红旗插上了轿岩山,而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仅19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伍先华()四川遂宁市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2军34师100团2连3班战士、班长。先后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和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日秋季战术性反击战中,他所在的部队参加歼灭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之敌的作战。战斗中,他机智灵活地指挥3班迅速完成了攻占敌720阵地的任务。当我突击队正向敌纵深发展时,敌坑道内一火力点吐出条条火舌将前进道路封死。伍先华又奋勇当先,率3名战士前去爆破敌火力点,途中3名战士相继负伤和牺牲,在此情形下,他毅然抱起包冲进敌人的坑道,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为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通道。他的英雄行为惊天地、泣鬼神,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爆破英雄”称号,追认其为模范共产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奖状。牛保才()山西壶关县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1营营部电话班副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阵地防御战役。
日“联合国军”为夺取上甘岭,在志愿军防线的中部打开缺口,发起“金化攻势”。战斗异常激烈,597.9高地半小时就落下7、8万发。牛保才冒着猛烈的炮火抢接电话线,他的左腿不幸被敌军炮弹弹片打断,血流入注。但他忍着巨痛,拼尽最后的力气爬到断线的地点,用嘴咬住一个线头,又用一只手拉住另一个线头,让电流通过自己的身体接通线路,保证了部队的通讯联络,直至壮烈牺牲。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这位英雄的电话兵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称号。杨春增()河北沙河县人。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35师104团4连3排副排长。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和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
1952年8月,杨春增所在部队奉命参加朝鲜江原道金城座东南无名高地的进攻战斗。战斗中他率领1个班迅速攻占了541阵地后,为巩固阵地,又从早上激战到下午。激战中他身边的战友不断倒下,在连续打退敌军多次进攻、歼敌100余名后,阵地上只剩下了他和卫生员。敌人又发起了疯狂的进攻,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杨春增抱起最后一颗反坦克雷冲入敌群,与3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追认他为模范共产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和英雄奖状。杨连第(1919年--1952年)天津市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抢修陇海路8号高桥时,因机智勇敢表现出色,荣获“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9月光荣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铁道兵1师1团1连副连长。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在朝鲜前线各铁路大桥间进行抢修,多次出色完成修桥任务。特别是1951年7月,在参加朝鲜评安南道清川江大桥抢修任务中,他带领一个排11次搭设人行便桥,并创造性地铁轨架浮桥,保证了正桥施工和顺利通车,有利地支援了前线的作战。1951年8月,他回北京出席志愿军铁道兵首届庆功大会,并当选为志愿军国庆归国观礼代表,还出席了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杨育才(1926年--)陕西勉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排长。
在入朝作战中,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金城战役。日,志愿军发起金城反击战役,杨育才所在部队急速向敌纵深插入。战斗中他奉命率侦察班11名战士和两名朝鲜联络员,机智勇敢,克服重重困难,化装深入敌后,出其不意地将南朝鲜军号称“白虎团”的首都师1团团部全部歼灭,共毙俘敌团长以下官兵7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为我军全歼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表彰他的功绩,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奖状。张积慧(1927年--)山东荣成县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空军第4师12团3大队飞行大队长、副团长、团长。
在抗美援朝作战中曾10多次参加空战,击落击伤敌机5架。日,在反美军凭借其空中优势,对朝鲜北方的交通要道进行封锁的“绞杀战”中,张积慧和战友们一道并肩作战,并由他一举击落美国空军英雄、少校中队长、号称“空中一霸”的“王牌飞行员”乔治-阿-戴维斯,从而打破了“美国空军英雄不可战胜”的神话,引起美军,特别是美国空军的巨大震惊。对于他的出色表现,志愿军空军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被誉为“空中英雄”、“空中突击手”。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军功章。孙生禄(1928年-1952年)河北定兴县人。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空军第3师9团飞行员、飞行中队长。
在入朝作战的日子里,他英勇机智,曾数十次参加空战,击落敌机6架,击伤敌机1架,被人们赞誉为“空中突击手”。日,在与企图偷袭的敌机激战中,为掩护长机组,他果断地架机冲向敌机群,将敌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方向。在击落敌两架飞机后,他沉着地驾驶着受重伤20多处的战机返回基地。次日,他又升空作战,并击落1架敌机。返航时被从后方突袭的4架敌机击中,光荣牺牲。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人民军空军也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朝鲜人民军空军英雄”称号,并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勋章。罗盛教(1931年-1952年)湖南新化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日,在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营救落水的朝鲜儿童,他冒着零下20℃的严寒先后3次跳入冰窟中,拼尽全力,救出因滑冰落入水中的朝鲜少年崔莹,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青年团中央追认他为“模范青年团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为了纪念英雄,朝鲜人民把石田里和罗盛教牺牲的河流及安葬他的山分别改名为“罗盛教村”、“罗盛教河”、“罗盛教山”。许家朋()安徽省绩溪县人,1951年5月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23军第67师第200团第9连战士。 日夜,在反击石砚洞北山战斗中,他所在的突击排突入敌阵地后,为敌暗堡猛烈的机枪火力所阻,爆破手爆破未成,英勇牺牲。许家朋从牺牲的爆破手身边拿起包向敌暗堡扑去,在距敌10余米处两腿负伤,就夹着包爬行。在逼近敌暗堡后,发现包受潮失效,他猛然挺立起来,扑向敌碉堡机枪眼,双手紧抱敌机枪脚,胸膛紧抵枪口,整个上身都钻进了枪眼,阻止了敌人机枪发射,保证了攻击部队迅速攻占主峰,全歼守故100余人。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一个发生在战争年代的小故事,歌颂一个英雄人物.(作文,300字左右)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共青团.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背景 ■上甘岭战役的火力密度在战争史 上是空前的;志愿军获“朝鲜英雄” 称号的12人中,上甘岭占4人—— 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 ■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 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 了解中国军队 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在这样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主要原因在于有无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战争中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12人当中,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就有4人,他们是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功臣和英雄集体.在这种氛围中,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刻激励和感染着参战的同志们,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黄继光虽然入伍仅一年多,但在党组织的教育以及老战士们的言传身教下,很快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关键时刻他能舍身堵枪眼,正是人民军队培养和党教育的结果.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五十多年来,“上甘岭”一词已成为我军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永远值得发扬光大!故事 ■由于黄继光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他到营部当通讯员 ■黄继光扑向敌地堡前,腿已被打 断,身上有七处重伤,身后有一道 十多米长的血印,其惊人的毅力 令人赞叹 在家乡当民兵时,黄继光就曾机智勇敢地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他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杀敌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讯员工作,还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表扬.由于他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黄继光到营部当通讯员.在日那个弹雨纷飞的夜晚,黄继光跟随营参谋长指挥六连在上甘岭进行反击.当时,营参谋长和连长、指导员焦急万分,如果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一夜的战果将付诸东流.在紧要关头,黄继光挺身而出,与连里两名通讯员一起请战.不久,两名战友相继中弹倒下,黄继光也负了伤.当他爬到离敌人中心火力点十余米时,用力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只炸塌了半个地堡,敌人的机枪仍在喷出火舌.黄继光此刻身上已没有任何武器,仍然向前爬去.趴在后面的战友们,借着照明弹的亮光,突然看到了气壮山河的一幕:黄继光摇晃着站起身,张开双臂,向敌机枪射孔扑去……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拒绝访问 | .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5ee-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争英雄的故事4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