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们,有没有权力的游戏第四季资源六季资源!谢谢啦!

其实我们可以把一份上市公司年报简单的分成两大部分,财务报告之前是董事会报告部分,主要介绍公司各方面的运营情况,财务数据虽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成系统。而财务报告看上去只占一个章节,实际内容却是最多的,占到了整个年报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
财务报告又可以细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审计报告,标准的格式,内容也基本没有变化(绝大部分都是标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主要起到一个鉴证的作用,证明本财务报告是经中介机构审计认可的报告。第二部分是财务报表,也是标准格式的四张主表,由于上市公司通常都有子公司,所以披露的主表也都是合并财务报表和母公司单体财务报表。第三部分是附注,我曾经说过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公司管理层和会计师事务所博弈的结果,有些问题公司不想调整或披露,审计师要规避自身的风险同时也拿人钱财,这时双方就坐下来协商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明显有问题的事项必须调整或披露,不然双方都有麻烦,但这边调了,其他地方就可以释放一点,搞个平衡;可调可不调的就要看谁的谈判水平高了,事务所强势就听事务所的,公司强势就听公司的,这通常又与公司的规模有关,因为规模大了审计费就高,事务所依赖性强话语权自然就小一些。有时审计师表面认输,私下会留个心眼,在报表附注中做一些不明显的提示(附注说是上市公司财务自己做,实际都是审计人员编制,因为审计师不仅要对报表真实可靠性负责,同时也要对后附的附注负责,如果企业自己编审计师就无法保证质量),能不能看出来就看投资者的本事了。当然审计师的目的也不是让人发现,只是希望万一那天出事给自己留一个辩解的机会。
附注是对文字附加的解释和说明。报表附注就是对报表数字附加的解释和说明,既然是附加,谁是主谁是次就很明了了:报表是主,附注是次,看附注就要先看报表,对报表有疑问了,需要掌握更多信息,再看附注。所以结合报表看附注是基本流程。
在本人看来,附注主要可以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大纲,把基本情况、会计政策、制度大概描述一下,要看,但要找重点;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把报表的主要科目一一做补充说明和解释,有需要都要看,尤其是文字部分;第三部分是补充说明,不是特殊情况,可以不看。
下面就以中南传媒2014年年报为例,带大伙找找看附注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一、大纲说明部分
1、公司的基本情况
是基本情况,当然不会是重点,但如果你是第一次看该公司的报表,关键信息也不少。从那里来:由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改制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关键词是国企改制、整体上市,坐标是湖南长沙;主营范围:主要从事出版、发行、印刷、印刷物资供应、报纸网络新媒体、数字出版及金融服务等主营业务。关键词是出版传媒行业。其他的上市过程就不一一说明了,最后有个关键信息:本公司的母公司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隶属于湖南省人民政府,授权湖南省财政厅进行国有资产监管的国有独资公司,省属国有大型一类企业。 省属国企隶属省政府不算错,但监管方不应该是当地国资委为么?怎么成了湖南省财政厅?这里大有学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业内人士了解一下,不知道也没关系,这是个政府部门职权划分的问题,对普通人来说,给谁管都一样。
2、报表的编制基础
只要不是在破产清算阶段,会计核算当然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了,这个全国、全世界都一样了,可以不看。
3、重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一共29条,找重点,不用都看(很多内容都是事务所复制粘贴的,审计人员都不看)。因为会计核算是有最高宪法指导的,这个宪法就是企业会计准则,所有企业都要遵循这个准则,在准则定好的框架内行事,不会有那家上市公司明目张胆违反(非上市公司也不会)。所以这段内容要关注的是准则允许自定义的部分,其他通用的部分看不懂可以回家看书。
坏账计提比例方面: &br&&img src=&/e9bbdde3fa6b_b.pn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1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e9bbdde3fa6b_r.png&&&br&
坏账比例说是要做减值分析做测试,实际公司业务繁多,大部分还是按账龄按比例直接乘。这时候定多少比例就很重要,一般要按行业据实分析设计。
中南传媒做的是出版发行业务,客户大类可以分成教材教辅、一般图书,教材教辅又以中小学校义务教育为主,按政策这部分是政府采购项目,所以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很小。一般图书历史上是发往各省的新华书店,也不会有什么坏账,现在有了民营书店和网店销售,民营书店可能有坏账风险,但只要是长期合作关系,就是发生,比例也不会很大。网店,如当当之类信誉是没什么问题的。
如上述,该公司一年以内计提比例8%好像偏高了,如果有10个亿的应收款,最少就有8000万的储备。可能中南传媒赢利能力不错,公司想藏点钱。当然,会计政策只要能保持一贯性(前提是没有明显的不合理),怎么定是人家的事。
关于账龄的问题我还想多说一句:直接把应收款按年限分成1年以内、1-2年、2-3年过于简单粗暴了。如果一笔业务是12月31号发生的,挂了1000万的应收,到第二年元月5号又收回了,可能只是几天的时间,却要计提几十万的坏账,明显违反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是财务和事务所在管理上有惰性导致的。如果结合业务合同,在账期内发生的应收款不计提坏账准备,超过账期,违反还款协议的加速计提折旧可能会更好一点,可以给管理层和投资者提供更真实有效的信息。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我就对跌价准备的计提范围有点疑问,“出版物发行企业期末分类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计提范围指所有权属于本企业的库存商品和所有权不属于本企业的受托代销商品。”“B、按寄销方式接受外单位的委托,代其销售的受托代销商品,按期末库存商品总定价的
2.5%提取。 ”按说受托代销商品所有权不属企业,算不算企业资产都是有争议的。商品升值也好,贬值也罢,所有权是委托方的,和受托方是没有关系了,跌价卖不掉退货就是,为别人的资产提跌价准备是个什么意思?
是企业都要交税,税率要按税法规定来,所以主要税种和税率大概看一下就行,关键在税收优惠。往大了说,税收优惠体现了政府对行业扶持的力度。对企业本身而言税收优惠更能对当期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出版传媒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这个行来扶持力度一直很大。从年报可以看出中南传媒大部分子分公司所得税是全免的,主业增值税分成二大类:中小学教材 100%先征后退,其他图书50%返还。据本人所知,出版传媒业在各行业中享受的税收优惠是相当大的。中南传媒14年利润总额达10亿元,仅所得税一项就少交2.5亿元左右。年报显示此项优惠执行至2018年,也就是说2019年如果优惠不再延续将对出版传媒相关行业的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二、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
1、货币资金&br&&img src=&/b70a1dd03c66d6cf815aaf1fbafb4f34_b.pn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1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b70a1dd03c66d6cf815aaf1fbafb4f34_r.png&&&br&
初看货币资金上的数字,小吃了一惊。10,717,683,782.47元,也就是107亿元!公司年末总资产是151亿元,现金占总资产的71%。虽说现金为王,但中南传媒的现金未免也太多了点。该公司2010年上市,上市前现金余额为21.9亿元,当年上市募集现金42.43 亿元,当年期末现金63亿元。从年,募集现金使用情况如下表:&br&&img src=&/8fdada353e5bae62f686b_b.pn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1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8fdada353e5bae62f686b_r.png&&&br&
也就是上市四年多,募集的资金只用了20亿,还没达到该公司上市前的现金余额。经过几年的经营,14年底现金已达百亿,募集资金还有26亿没用完,不知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什么?
有这么多现金,存在那,收益如何?再看财务费用(看附注和审计流程是一样的,要跳着看,有关联的科目要放到一起看)。
2、财务费用&br&&img src=&/fb3bcb7cd99e620_b.pn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1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fb3bcb7cd99e620_r.png&&&br&
中南传媒2014年年均持有现金95亿元,利息收入2.29亿(投资收益中还有理财收益1000万元),年化收益约2.31%,再查一下2014年各大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半年期是2.85%,一年期3%左右,也就是说公司手持上百亿的现金,所得收益还不及半年期定期存款。
3、其他应收款&br&&img src=&/28becae831de049c85cd082e0ee8327c_b.pn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1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28becae831de049c85cd082e0ee8327c_r.png&&&br&
1.35亿的待抵扣进项税,且不论这个过渡性科目放在其他应收款合不合适(我一直认为只要不让人误判,放在那个科目并不重要),上亿的未认证进项未免太大了点。个人猜测:由于是当地纳税大户,某年税源不足,要多支持一点,就没有认证,一直带了下来?
4、存货&br&&img src=&/857b010eff57e44f1cea97_b.png& data-rawwidth=&688& data-rawheight=&2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8& data-original=&/857b010eff57e44f1cea97_r.png&&&br&&br&
期末发出商品有4.8亿,占存货近一半比例。出版行业的发出商品主要是向各大书店发出的图书,这部分图书金额较大占用了大量资金,但也是可以理解的,要想销售产品大量铺货也是不得已的选择。问题是跌价准备计提了1.18亿元,占到原值的20%左右。中南传媒的图书提取跌价准备实行的是分年核价政策,和应收款按账龄计提坏账准备差不多(分三年提取,当年出版的不提;前一年出版的按年末库存图书总定价提取 10%,前两年的提取 20%,前三年及三年以上出版的按 30%-40%提取)。已提的20%跌价准备说明大部分发出商品存放在外的时间已超过2年,与期初比较,跌价准备的增幅还超过了账面余额的增幅,说明长库龄比重在增加,库龄结构恶化,它们的价值和现状都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br&
5、投资性房地产和固定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从固定资产剥离出的来的新设会计科目,本意是核算用于出租或出售房产和土地使用权。由于是出租和出售的,账面价值当然按市场价值体现最合适,问题是准则还留了一个口子,允许企业在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二者之间两选一,财务人员图省事(实事上国内房地产市场变动较大,也很难保证选的公允价值就是对的),几乎没有人会按公允价值计量。都选择成本计量的后果就是投资性房地产披露的信息和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项目披露的信息几乎没有区别,这个科目的设置也就失去了意义。&br&&img src=&/454fc0ad017cbf8222dd_b.png& data-rawwidth=&488& data-rawheight=&2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8& data-original=&/454fc0ad017cbf8222dd_r.png&&&br&
固定资产的明细项目大同小异,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和办公设备都是必不可少的,按说没有什么看点。但财务人员来说,房屋建筑物仍然值得关注。我们已经知道中南传媒是做出版发行集团公司,在湖南省所有县市都分公司,而这些分公司在所在地还有若干网点(由于历史原因还是都是黄金地段),这些网点加在一起构成了上图列示的12.27亿的房产原值(扣除已提的5.39亿折旧,净值仅有7.4亿元)。实际上呢?众所周知,近十年来再偏远县市房地产价格都翻了三四倍不止,上面这些房产还在按购建时的成本入账(不排除某些公司上市时对房产进行了重新评估,但还是赶不上房屋的升值速度),还在继续计提折旧,显然让房产的账面价值严重背离了其实际的公允价值。中南传媒是个特例,其他上市公司或多或少也会存在这类情况。我的建议是上市公司在附注中仅仅披露房产的账面价值是不够的,还应该提供出房产的使用面积和公允价值让投资者参考,统计有困难,提供一个区间数也行呀。
6、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br&&img src=&/17eb0c6beefb4b226f9f98e_b.png& data-rawwidth=&467& data-rawheight=&1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7& data-original=&/17eb0c6beefb4b226f9f98e_r.png&&&br&
中南传媒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其他上市公司有所不同,前面提到过国家对出版发行行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很大,中南传媒所属的大部分出版发行公司所得税都减免的,这些公司已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都不存在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的问题,更不需要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只有那些新设公司因为没能享受到所得税优惠政策,才需要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很小,只有2千多万,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也仅有7百多万,原因就在于此。不同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都不一样,或多或少总会有一点,都会影响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
7、应付账款&br&&img src=&/3c58bfc3bc47_b.png& data-rawwidth=&486& data-rawheight=&1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6& data-original=&/3c58bfc3bc47_r.png&&&br&
从图中可以看到3年以上应付账款有5373万,这么大笔的应付款长期无法支付肯定是有原因的,一般都采购的物资出了问题,这笔无须支付了,也可能就是多挂出来,这笔应付款就是一笔潜盈。不论是那种原因,长账龄的应收款要全额计提坏账准备,那长账龄的应付款不说调整为营业外收入,说明一下原因让投资者自己判断总是有必要。当然,没有做说明不是中南传媒的问题,附注格式中并没有这方面的强制要求,人家不说也不能算错。
8、其他应付款&img src=&/e173ed638ab_b.pn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1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e173ed638ab_r.png&&&br&&br&
国有企业上市改制时,通常会涉及离休人员、退休人员、内退下岗人员及遗属 ,此时我们将以上人员统称为“三类人员”,其涉及的费用称为“三类人员费用”。”三类人员费用主要有为终止劳动合同给给予的补偿,也有给内退人员缴纳的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这都是经营困难的单位为了减负需要做的事,还有国企条件不错,离退休人员退休后除了社保之外单位还会多发一份补贴费,有的员工是之前是事业身份,现在改制了变成了企业员工,也要补贴一份转换身份的钱。中南传媒上市前就是大部分出版社和发行公司都是事业单位,很多员工也是事业身份,这里3.37亿的三类人员费用显然是为他们准备的。
9、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br&&img src=&/32d3eafa809ed6d5c4fbdd35672aebac_b.png& data-rawwidth=&486& data-rawheight=&1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6& data-original=&/32d3eafa809ed6d5c4fbdd35672aebac_r.png&&&br&
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是个很关键的指标,光上面一个表提供不了什么信息。我们还要到董事会报告里找答案。&img src=&/e4db4b351607cfe1141e7b_b.png& data-rawwidth=&671& data-rawheight=&3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1& data-original=&/e4db4b351607cfe1141e7b_r.png&&&br&&br&
这是董事会报告中关于主营业务分产品经营情况分析表(部分节选)。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南传媒出版业务主要产品是一般图书和教材教辅的图书出版,占出版业务收入的94%左右。受互联网发展的影响期刊和音像制品占比较小也符合市场预期。教材教辅收入同比增长13.05%,占比最高(75%)增幅较快但这项业务受政策影响较大而且市场上升空间有限,一旦市场准入的门槛放开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一般图书占比较小且增长缓慢,将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嗯,上面这些都是纸上谈兵了。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项目最大的问题是附注披露的信息过于简单了,只有了一个等于什么都没说的简表。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放到了董事会报告中披露可以提醒投资者关注和重视当然是对的。但附注中也要有所反映,因为附注是财务报告的一部分,审计师要有义务鉴证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真实有效性,董事会报告是企业自己提供的,审计师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现在明白了吧,同样的信息,放在不同的位置意义就大不相同。
10、关联方及关联交易
前面说过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是附注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要求披露信息的全面性就可以看出监管机构的重视程度。我们看关联交易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买卖的交易行为,二是应收应付的债权债务。通过商品的买卖可以进行利润的转移,所以有大额的关联关易都应该当关注(其实交易是否公允普通投资者是很难判断的,公司总能提供出各种各样的信息证明交易是公允的,但是关联交易如果在总收入中占比过大,这件事的本身就是不公允的)。债权债务只需要关注应收款项就可以了,公司应收关联方款项说明公司有可能受大股东影响对外输送利益(尤其是其他应收款,这可能是对外无偿借款,大忌)。应付关联方款项就没事了,大股东主动把资金放在上市公司存放,多多益善!
11、母公司财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
有大型集团公司来说,有了合并报表母公司单体报表就成了鸡肋。附注也是一样,附注中关于母公司主要项目的注释不多(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投资收益等五个项目),几乎没人关注。唯一有点价值的可能是长期股权投资,其中有关控股子公司的投资金额和投资变化还值得一看。
其实我们可以把一份上市公司年报简单的分成两大部分,财务报告之前是董事会报告部分,主要介绍公司各方面的运营情况,财务数据虽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成系统。而财务报告看上去只占一个章节,实际内容却是最多的,占到了整个年报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
其实要看你对“大片”怎么理解。在我个人看来,一方面美式大片的叙事模式和节奏,除了少数电影外,其实大多数并不适合中国观众,当然现在看美式大片的人的确越来越多了,但这可能还得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培养更多的观众市场;另一方面,盲目的模仿美式大片,可能会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情况,比如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张艺谋的“大片”两面不讨好。所以,如果想把爱国主义做好,最关键的是找到那些你擅长的东西,把故事讲好。中国是有很多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大片的,而且质量上远胜于美国的大片,但很可惜这些大都出自于香港电影之中。&br&(评论里有人说不认同美式大片大多数不适合中国观众这一点,其实是有点以年轻人的视角来看待所有观众了。实际上,现在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大多数是年轻人,按照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是21.8岁——这个数字是相当恐怖的,这意味着中国电影的主体观众应该是15~30岁之间的群体。换句话说,对于30岁之上的人,能不能理解与接受大片,其实很难讲。比如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我让我爸妈看了。即便在他们当年已经非常熟悉这个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对于很多内容还是看不太懂,还一直问我这个情节为什么这么拍,那个段落怎么成了那个样子。他们其实比较适应原来京剧《智取威虎山》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徐克的电影。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美式大片并不完全合适。)&br&另外补充一句,其实功夫片和武侠片作为中国独有的电影类型,算是最适合中国观众审美的商业大片类型之一了。上至高官富豪,下至贩夫走卒,都是这类电影的观众。我看过一条轶事,说当年华国锋曾经把李小龙的《精武门》找来给毛泽东看,当时毛泽东的眼睛已经看的不是很清楚,某些地方得靠秘书来讲解,但看到李小龙大闹虹口道场的那一场戏时,毛泽东也禁不住站起来鼓掌喊“打得好,打得好”。你看,碰到功夫片,毛泽东跟电影院里的很多观众也没什么不同。具体的可以看一下这里&a href=&///?target=http%3A///a/18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毛泽东看《精武门》后哭了 赞李小龙是英雄&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1085706.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毛泽东晚年最爱李小龙:连声赞叹“打得好”&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不过,《精武门》虽然精彩,但其中的人文思考比较少,这一点不如后来李连杰的《精武英雄》。在我看来,最好的爱国主义电影,应该是徐克的《黄飞鸿》系列,前三部中每一部的结尾都意味深长,但又充满希望,令人动容,绝非“中国人民万岁”、“爱我中华”这样的空洞口号可比:&br&第一部电影,也就是《黄飞鸿之壮志凌云》的结尾是这样的:&br&&img src=&/9d12d5ba21524fcb1ed1abf9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9d12d5ba21524fcb1ed1abf9_r.jpg&&&img src=&/50cdbe393e92eafd55cabba0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50cdbe393e92eafd55cabba0_r.jpg&&&img src=&/80c54b04a7d3cc9abaf6b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80c54b04a7d3cc9abaf6b_r.jpg&&&img src=&/8d7fa539c5b5e38582f0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8d7fa539c5b5e38582f0_r.jpg&&《黄飞鸿之壮志凌云》让我想到了跟它同题材的另一部片子《海囚》,这是北影厂1981年拍的,也讲了中国人被卖去美国做猪仔的故事。但是很显然,《海囚》的叙述点集中在了欧美的侵略以及中国人的反抗上,对于中国为何会如此以及主角的成长是没有提及的。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固然“解恨”,但显然做不到让人多看两遍。反之,《壮志凌云》全景式的展现了晚清末年的动乱局势,细致的描绘了黄飞鸿从比较抵触外来文化,到接受外来文化的转变。如果说一开始黄飞鸿对于“爱国”的认识只是简单地把洋人赶走,那么到后面黄飞鸿显然已经知道爱国最应该做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结尾的那一句“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更是让人充满自信。&br&&br&第二部,《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结尾是这样的:&br&&img src=&/5e795a889f2fd6208e29d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5e795a889f2fd6208e29d_r.jpg&&&img src=&/9bff8c8dd8fb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9bff8c8dd8fb_r.jpg&&这一部的主要情节是黄飞鸿到广州开会,遇到了孙中山和陆皓东,同时也见到了白莲教的横行无忌。白莲教是一群怎样的怂货呢?他们敢打砸抢烧中国人的摊位、房屋以及各种洋玩意儿,还能屠杀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孩子,甚至偶尔还能杀几个正在开会的医生和大使馆里的外交人员,但对那些驻扎在城里的军队和江面上的军舰,他们是视而不见的,估计也没这个胆量去惹。白莲教在其中是一种隐喻,同时那些同文馆的小孩子也是一种隐喻——同文馆的孩子们是要学习和接触现代文化的,他们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黄飞鸿、陆皓东一行人拼命保护这些同文馆的孩子,正是因为如此。&br&这一部电影是徐克对中西文化的矛盾与吸收进行全面思考的电影。例如,在会议室开会的一场戏中,孙中山作为黄飞鸿的翻译,向在座的医生讲解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这段翻译十分出色。例如,黄飞鸿讲的是“金木水火土”和“经络”,但孙中山翻译的是“心肝脾肺肾”和“神经”,这实际上是把中医虚无缥缈的五行理论给落实了,外国人一听就懂。同时,外国医生演示了膝跳反射,而黄飞鸿用针灸封住了梁宽的穴道,让外国医生见识了另一种医术。在这里,徐克并没有像很多电影电视剧一样用中医治好了西医治不好的病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爱国”,恰恰相反徐克在这里想说明中西医互补融合才是未来的发展之道。谁才是中国未来的领导者呢?那当然是已经把中西医融为一体的孙中山。&br&当然,如果你不认为可以这么解读,或者没有意识到这些隐喻,也没有关系。作为一部商业娱乐电影,《黄飞鸿》本来也不打算把这些内容强行灌输给观众,所以这部电影才如此好看。&br&&br&第三部《狮王争霸》的结尾是这样的:&br&&img src=&/058b8dfdd502f9a15b3f725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058b8dfdd502f9a15b3f725_r.jpg&&&img src=&/ae039abf11d1dfa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ae039abf11d1dfa_r.jpg&&&img src=&/a620ddaf2eb053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a620ddaf2eb053_r.jpg&&&img src=&/fd64d8baf70ca17dd6fae42b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fd64d8baf70ca17dd6fae42b_r.jpg&&&img src=&/7f1ecefa2b20f57b16670b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7f1ecefa2b20f57b16670b_r.jpg&&&img src=&/ad58ced166edd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ad58ced166edd_r.jpg&&&img src=&/ddf22bb601e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ddf22bb601e_r.jpg&&&img src=&/6c8fd0ff8b17b01ae059d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6c8fd0ff8b17b01ae059d_r.jpg&&&img src=&/a527e189b2c2faf9d740adced15a84b5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a527e189b2c2faf9d740adced15a84b5_r.jpg&&&img src=&/e0cd1ecb5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e0cd1ecb5_r.jpg&&&img src=&/7db233da575ac4d1a8cb01e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7db233da575ac4d1a8cb01e_r.jpg&&&img src=&/427101cba005b426bc0c6e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427101cba005b426bc0c6e_r.jpg&&&img src=&/096b62d61dc8da16a35023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096b62d61dc8da16a35023_r.jpg&&&img src=&/466b8f5bdf90cfddd8fbdc62d1ddaa41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466b8f5bdf90cfddd8fbdc62d1ddaa41_r.jpg&&&img src=&/6bc054ff4aa5bc523d37cb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6bc054ff4aa5bc523d37cb_r.jpg&&&img src=&/217c23c88eed815fea5d4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217c23c88eed815fea5d4_r.jpg&&如果说前两部电影还是隐喻,那么《狮王争霸》已经是赤裸裸的明喻了。嗯,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br&&br&如果要强行升华主题,第一部的结尾是说要对自己的国家充满自信;第二部的结尾是说不要忘记烈士的牺牲与奉献;第三部是说国家强不强大跟金牌一毛钱关系没有,重要的是提升百姓的素质,才能国富民强。&br&&br&即便排除所谓爱国主义教育的视角,单纯用功夫片的眼光来看,《黄飞鸿》系列水准之高也值得称道。与大多数功夫片不同的是,《黄飞鸿》三部曲并没有打东洋高手、西洋武士这样的“标配”,而是把眼光放在了动乱时代之中中国本身面临的各种尖锐矛盾和黄飞鸿的时代抉择。黄飞鸿的成长不是因为他战胜了敌人,而是战胜了自己的眼界,从一介武夫成长为开风气之先的一代大侠。跟《黄飞鸿》所承载的主题相比,《叶问》三部曲说到底不过是换了三个地方打洋人而已,这样的爱国主义是极为肤浅的。实际上,对于咏春拳传播,叶问最大的贡献在于:第一,简化了咏春拳的动作体系,也就是《一代宗师》里说的摊榜伏三板斧;第二,用科学的力学体系来讲解与分析咏春拳的技击招数。这种改革,对于咏春拳的传播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假定《叶问》能把表现的重心放在叶问的改革与老拳师们的冲突上,或许还能升华一点主题。总的来说,要问爱国主义教育哪家强,还得是宝芝林的黄师父啊。
其实要看你对“大片”怎么理解。在我个人看来,一方面美式大片的叙事模式和节奏,除了少数电影外,其实大多数并不适合中国观众,当然现在看美式大片的人的确越来越多了,但这可能还得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培养更多的观众市场;另一方面,盲目的模仿美式大片,…
我来尝试一下回答楼主,一点拙见,轻拍:dts hd master audio是dts公司发布的次世代无损压缩音轨格式,对应7.1声道,2010年前后的次世代功放基本支持dtshd ma解码。通常出现在蓝光原盘或高码率remux版本中,部分h.264 1080p版本也有,与杜比truehd同为次世代音轨。&br&
撇开7.1,就拿最普及5.1声道环绕声来说,dtshd ma5.1音轨在remux版本中码流基本在4214kbps或者以上,播放时比正宗的有损压缩dts5.1 1509kbps码流效果要好,声音的层次感非常棒,码流越高所蕴含的音轨信息越多,动态范围越大,细节越丰富,但是文件就越大。&br&
一般来说下载蓝光电影前最好看看info文件,里面的音视频编码信息写得很清楚,体现音效的好莱坞电影最起码是全码率dts音轨1509kbps,dtsma和truehd多多益善,有些音轨诸如ac3 dd5.1 aac音轨都是鸡肋。相反,文艺片ac3或dd5.1格式足够好了,下载dtsma版本纯粹浪费硬盘空间,发烧友除外。
我来尝试一下回答楼主,一点拙见,轻拍:dts hd master audio是dts公司发布的次世代无损压缩音轨格式,对应7.1声道,2010年前后的次世代功放基本支持dtshd ma解码。通常出现在蓝光原盘或高码率remux版本中,部分h.264 1080p版本也有,与杜比truehd同为次世…
&p&如果想深入学习数据分析的话建议了解一些数据挖掘的知识。&/p&&ul&&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系统地学习数据挖掘?&/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做数据分析不得不看的书有哪些?&/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 class=&internal&&什么是数据挖掘?&/a&&br&&/li&&/ul&&p&谈一些个人的工作经验,希望对后来人有帮助。首先总结下平时数据分析的一般步骤。&/p&&br&&p&&b&---------------------------浓缩精华版------------------------------&/b&&b&-&/b&-&/p&&br&&b&第一步:数据准备:(70%时间)&/b&&br&&ul&&li&获取数据(爬虫,数据仓库)&br&&/li&&li&验证数据&br&&/li&&li&数据清理(缺失值、孤立点、垃圾信息、规范化、重复记录、特殊值、合并数据集)&br&&/li&&li&使用python进行文件读取csv或者txt便于操作数据文件(I/O和文件串的处理,逗号分隔)&br&&/li&&li&抽样(大数据时。关键是随机)&br&&/li&&li&存储和归档&br&&/li&&/ul&&br&&b&第二步:数据观察(发现规律和隐藏的关联)&/b&&br&&ul&&li&单一变量:点图、抖动图;直方图、核密度估计;累计分布函数&br&&/li&&li&两个变量:散点图、LOESS平滑、残差分析、对数图、倾斜&br&&/li&&li&多个变量:假色图、马赛克图、平行左边图&br&&/li&&/ul&&br&&b&第三步:数据建模&/b&&ul&&li&推算和估算(均衡可行性和成本消耗)&br&&/li&&li&缩放参数模型(缩放维度优化问题)&br&&/li&&li&建立概率模型(二项、高斯、幂律、几何、泊松分布与已知模型对比)&br&&/li&&/ul&&br&&b&第四步:数据挖掘&/b&&br&&ul&&li&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蒙特卡洛模拟,相似度计算,主成分分析)&br&&/li&&li&大数据考虑用Map/Reduce&br&&/li&&li&得出结论,绘制最后图表&br&&/li&&/ul&&br&&b&循环到第二步到第四步,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图表得出结论&/b&&b&完成文章。&/b&&br&&br&&br&&p&&b&-------------------&/b&&b&-----------&/b&&b&业务分析版---------------------&/b&&b&-----------&/b&&/p&&p&“无尺度网络模型”的作者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认为——人类93%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数据作为人类活动的痕迹,就像金矿等待发掘。但是首先你得明确自己的业务需求,数据才可能为你所用。&/p&&br&&p&&strong&1. 数据为王,业务是核心&/strong&&/p&&ul&&li&了解整个产业链的结构&/li&&li&制定好业务的发展规划&br&&/li&&li&衡量的核心指标有哪些&/li&&/ul&&br&&p&&b&有了数据必须和业务结合才有效果&/b&。首先你需要摸清楚所在产业链的整个结构,对行业的上游和下游的经营情况有大致的了解。然后根据业务当前的需要,指定发展计划,从而归类出需要整理的数据。最后一步详细的列出数据核心指标(KPI),并且对几个核心指标进行更细致的拆解,当然具体结合你的业务属性来处理,找出那些对指标影响幅度较大的影响因子。&b&前期资料的收集以及业务现况的全面掌握非常关键。&/b&&/p&&br&&p&&strong&2. 思考指标现状,发现多维规律&/strong&&/p&&ul&&li&熟悉产品框架,全面定义每个指标的运营现状&br&&/li&&li&对比同行业指标,挖掘隐藏的提升空间&br&&/li&&li&拆解关键指标,合理设置运营方法来观察效果&br&&/li&&li&争对核心用户,单独进行产品用研与需求挖掘&/li&&/ul&&br&&p&发现规律不一定需要很高深的编程方法,或者复杂的统计公式,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b&感觉和意识。&/b&不能用你的感觉去揣测用户的感觉,因为每个人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都不一样。很多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没有明显的显示,需要使用&b&直觉与观察(数据可视化技术来呈现)&/b&。&/p&&br&&p&&strong&3. 规律验证,经验总结&/strong&&/p&发现了规律之后不能立刻上线,需要在测试机上对模型进行验证。&br&&br&&p&&b&P.S.数学建模能力对培养数感有一定的帮助&/b&&/p&&p&推荐两个论坛:&/p&&p&&a href=&///?target=http%3A///forum.ph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论坛(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Mathematical Applications Forum)&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a href=&///?target=http%3A//www.madio.net/forum.ph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学中国 (数学建模)-最专业的数学理论研究、建模实践平台&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b&以上,有时间再补充。&/b&&/p&&br&&p&-----------2017年1月更新-----&br&&br&&b&欢迎关注我存储知识的地方:&/b&&b&&a href=&/foresee& class=&internal&&预见未来——Han Hsiao的知乎专栏Foresee&/a&&/b&&/p&
如果想深入学习数据分析的话建议了解一些数据挖掘的知识。
谈一些个人的工作经验,希望对后来人有帮助。首先总结下平时数据分析的一般步骤。 ---------------------------浓缩精…
如果减慢光的速度,只是一点点,我们的宇宙就没有碳元素;&br&如果加快光的速度,只是一点点,我们的宇宙就没有氧元素。&br&好险啊,差点什么也没有了!&br&为什么光速控制着宇宙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合成呢?&br&我们先来看看宇宙中是怎样合成碳元素的:&br&如果你相信大爆炸理论的话(不是所有人都相信的,比如说我前日去日本开会的时候在飞机机尾的小隔间吃薯片时遇见的来自大德州的Bruce牧师就不相信。。。。)&br&嗯,大爆炸之后,很快的,我们的宇宙中有了质子p,中子n,和电子e&br&也就有了合成一切的初始原材料,接下来它们就开始互相结合了。&br&p+e=1H,
于是我们有了氕&br&p+n=2H,
于是我们有了氘&br&2H+2H=4He,
于是我们有了氦&br&重点来了:&br&4He+4He+4He=12C (以下称该反应为3氦过程)于是我们有了碳,&br&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吧,其实没有啦。&br&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核聚变要释放能量&img src=&/dac881eb5aecab6ef00345de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dac881eb5aecab6ef00345de_r.jpg&&3氦过程释放的能量是多少呢? 7.3367 MeV&br&&br&原本,3氦过程是很难进行的;&br&必须要3氦过程释放的能量恰好是能让碳处于激发态下的能量,才能保证3氦过程顺利进行。&br&那么,让碳原子保持激发态的能量是多少呢?7.3-7.6
MeV&br&这个激发态有一个名字,叫Hoyle State,Sir Fred Hoyle 就是下面这个老爷爷,&br&他也是大名鼎鼎的B2FH论文(阐述宇宙中重核合成论文)中的H。&br&&img src=&/caefce14518deaa336032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Hoyle爷爷的计算表明:&br&碳原子的激发态和3氦过程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是确保了自然界中现有浓度的碳12的形成。&br&那么这个激发态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精细结构常数&br&精细结构常数电磁相互作用中电荷之间耦合强度的度量,表征了电磁相互作用的强度。&br&其表达式为:&br&&img src=&/ec8d388b87_b.png& data-rawwidth=&269& data-rawheight=&18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9&&分母上的C就是光速。&br&也就是说,光速C控制着精细结构常数,精细结构常数控制着碳原子处于的激发态所需能量,而这个能量又要恰好和3氦过程释放的能量相当才能保持碳12合成的顺利进行。&br&&br&也就回答了为什么这个光速必须跟阿拉木汗的身材一样,不肥也不瘦,才行。&br&&br&===============谢谢大家的讨论======================&br&&br&有很多人讨论是否会由于光速的改变合成出新的元素,&br&从而衍生一个和地球完全不同的星球X&br&进而进化出和地球生物完全不同的物种生活在这个X星球上。&br&&br&Hoyle State是基于地球上的生命是以碳氧元素为主要元素这一事实提出的。&br&如果碳12的Hoyle State比3氦合成释放的能量高出479 KeV,&br&那么宇宙中的就无法合成出足够的碳12,就不会出现现有的碳基生命;&br&如果碳12的Hoyle State比3氦合成释放的能量低出279 KeV,&br&那么宇宙中就会合成出大量的碳12,导致氦4被消耗殆尽,&br&从而终止了4He+12C=16O的反应,我们就没有氧气了。&br&那么,在不同的光速下,是否会有别的激发态满足和3氦过程能量相当的元素大量合成;&br&如果有,是怎样的元素,谁也不知道啊。&br&盗一张NASA的图,下面那个是地球,上面那个是unknown。&br&&img src=&/c91d2a425d30a3c74f91ee685cecd712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2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c91d2a425d30a3c74f91ee685cecd712_r.jpg&&&br&=============过了一个周末看到这么多赞好开心=============&br&&br&大家都在讨论人择原理(表示第一次听说这个词)&br&于是wiki了一些,了解到人择原理已经上升到了哲学范畴,&br&是指“物质宇宙必须与观测它的智能生命相匹配的理论”。&br&于是想到了上文提到的我在吃薯片的时候遇见的大德州Bruce牧师。&br&在简单交谈后他就很直接地问我为什么不信仰上帝,&br&为了表达我对任何宗教信仰的尊重,我只是委婉得回答说是由于我的知识体系。&br&于是我举了个例子:圣经说上帝第一天创造了地球,第五天创造了人类;&br&可是地球已经45亿年了,人类起源却只有200万年左右。&br&Bruce悠闲地给自己倒了一杯橙汁,说:How do you know the Earth is that old?&br&于是我解释了科学家怎么在澳大利亚Jack Hill找到最老的锆石,然后又怎样发明了灵敏高分辨率离子探针得到了精度到小数点后面7位的该锆石铀铅同位素数据然后计算出45亿年这个年龄。&br&Bruce听完后露出迷之微笑,问我:How do you know all these?&br&我以为他是在质疑我的专业,于是告诉他这是我当年博士生资格考试的题目之一,&br&我用一个计算器和5张A4纸就可以算出来。&br&Bruce摇摇头,捧了捧自己的大肚子,说:Why do you think you are smart enough to know all of these stuff?&br&然后,Bruce用手指了指上面,说:He made it!&br&我一时间,竟无言以对&br&现在想来,Bruce倒是用人择原理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如果减慢光的速度,只是一点点,我们的宇宙就没有碳元素; 如果加快光的速度,只是一点点,我们的宇宙就没有氧元素。 好险啊,差点什么也没有了! 为什么光速控制着宇宙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合成呢? 我们先来看看宇宙中是怎样合成碳元素的: 如果你相信大爆…
一年没答题了,没想到昨晚熬夜写了三个小时居然得到这么多关注,太感谢各位了!最近这一年基本是看得比较多不想答题,之前发现认真写的答案还没人抖机灵的赞多,有点受打击......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在乎赞的多少,反而希望各位多在评论区讨论,我不是什么大神,也不怕打脸,如果能受教简直感激不尽!&br&原文在下面,回到公司补了两张最新的图。&br&——————————————分割线————————————&br&给点干货吧。作为一个长期跑宏观口的一线编辑,统计局发改委等部委都有接触,自认为这题还是有资格说两句的。&br&&b&第一、统计局数据可信度到底有多少?&/b&&br&统计局的数据并不能反映真实状况,主要来源于基层造假,到国家统计局这一层面,计算方法还是很严谨的,但是计算方法再严谨,下面上报的数据有问题也没办法。不能忽视的是,国家统计局的最终数据是有参考价值的,它代表的是一种核算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参考。&br&从基层统计局工作人员和国家统计局的人我都接触过。前几年过年回老家,一个基层统计局的公务员曾透露,他们统计各个村里面的数据,都是马马虎虎糊弄过去,上报的时候都会根据要求调整,真实数据是不可能直接上报的,楼上一些统计局的基层工作人员说得是没错的,一层一层上报上去,导致国家统计局最后到手的数据准确性不高。我在北大听过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演讲,统计局数具体怎么核算都一一解释了,还是蛮有诚意的。别觉得统计局领导谁都能当,不管是之前落马的王保安局长还是发改委调过去的新局长宁吉喆,都是学术型官员,你们可以查简历,我本人对于统计局的官员还是很敬重的。&br&要说阴谋论,我跟商务部的工作人员交流过,这些比较关键的数据都会上报到院里(哪个院我就不说了),由院里确认了,统一口径再发布,所以我也理解很多人说的“为什么数据那么完美”的疑惑(都是套路)。但是如同上面所说,&b&国家统计局的最终数据是有参考价值的,它代表的是一种核算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参考,可以反映国家层面的整体趋势,对于经济决策有重要作用。&/b&&br&放几张照片:&br&&img src=&/aac82bcfd50f3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ac82bcfd50f3_r.jpg&&上图是去年11月份在北大参加的一个报告会,嘉宾有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br&&img src=&/cf801db777b891e3abee36d6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f801db777b891e3abee36d6_r.jpg&&这张应该比较清楚,许宪春左边是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十三五规划就是此人操刀的。(细心的人会发现徐林左边那个人是高善文。)&br&&img src=&/a7e532dd8affed3e32bda3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7e532dd8affed3e32bda3_r.jpg&&当时关注点主要在规划司司长,那时候十三五规划才是重点和热点,所以没拍许宪春。&br&&b&第二、统计局修改GDP核算方法对GDP影响多大?&/b&&br&上面已经有人回答这个问题了,所以我也不多说,简言之就是比重太小基本没影响。&br&GDP增速6.7%这一数据超过券商和业内的普遍预测(预计6.6%),据统计局说,研发支出计入固定资本形成对于核算影响不大。从增长速度看,由于研发支出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相对快一些,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后,理论上GDP增长速度将有所上调。但是,由于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很小,研发支出与GDP的增速差异并不大,因此其对GDP增速的影响十分有限。&br&统计局指出,从2016年1季度GDP增速变化情况看,&b&因核算方法改革增速变化幅度只有0.04%左右&/b&。&br&至于为什么统计局刚好在公布GDP之前修改核算方法,我也不清楚,也许真是巧合,没必要阴谋论。&br&&b&第三、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好看吗?&/b&&br&先说结论:&b&金玉其外败絮其中。&/b&&br&“金玉其外”指GDP保持了6.7%的增速,看上去是顶住了下行压力;“败絮其中”是其他指标未见好转还在继续恶化。&br&捡几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数据说说。&br&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进出口、投资”,其中拉动GDP最重要的就是投资,短期来看见效最快的也是投资,原因是消费的增长比较缓慢稳定,不可能一下子拉动经济快速逆转,而进出口在全球通缩+需求不足+货币竞争性贬值的大背景下,一直在萎缩,没戏。所以拉动GDP的只能是投资了。&br&那么民间投资有多重要?2004年到2015年,民间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占比一路从26%飙升到&b&64.2%&/b&,已经成为拉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引擎。据统计,民营经济对GDP贡献超60%,创造了社会超80%的工作岗位,其税收也占到了约一半的比重,可以说,民营经济对整个社会而言非常重要。&br&&img src=&/728a23e42d723a19eaac_b.jpg& data-rawwidth=&902& data-rawheight=&6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2& data-original=&/728a23e42d723a19eaac_r.jpg&&&br&(数据来源:wind)&br&不过,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全面下行,民间投资甚至可以说是血崩:&img src=&/b7732410fce8d502ea5c71_b.png& data-rawwidth=&533& data-rawheight=&2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b7732410fce8d502ea5c71_r.png&&看这个图表需要注意,这个投资增速是前X月累计增速,不是当月。&br&三月份的时候我看到走势的时候就已经觉得是触目惊心了,这个月数据一出来,心里拔凉拔凉的,两个季度而已,民间投资已经&b&两次腰斩&/b&。&br&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在去年12月之前,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的拟合度是相当好的,而到了今年一月份,民间投资突然断崖式下跌。为了搞清楚民间投资增速为什么下滑,国务院从5月份出就开始派出了9个督查组分赴18个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民间投资情况,并在调研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发改委也派了督查组,然并卵):比如“玻璃门”现象(即规划得好落实难)、PPP设定门槛太高、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并无法从根本上说服人,解释不了民间投资的突然下行,而且诡异的是,占大头的民间投资不行了,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却下行不是很厉害。通过发改委我发现这其中有两个逻辑:&br&&b&①去产能是导致民间投资下行的直接原因。&/b&6月14日,发改委在宏观经济发布会上谈到民间投资,给了四点具体原因,前三点和国务院给的差不多,其中第四点提到产能过剩。回想一下,&b&“三去一降一补”正好是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然后1月份民间投资立马断崖式下跌&/b&,这说明去产能落实得很好。插一句专家的观点,李迅雷认为,人口因素是民间投资下行的核心原因,由于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的,流动人口的减少也意味着社会经济结构渐趋稳定,投资机会自然少了。&br&&b&②国有投资是拉动总投资的发动机。&/b&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一改此前持续下滑的态势,增速出现回升。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5%,功不可没。当时国家发改委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合理有效投资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中央预算内投资力争第一季度下达60%左右,上半年基本下达完毕。这一进度明显快于往年。&b&往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通常在全国“两会”后才开始下达,而据媒体报道,今年从1月起预算内投资即开始下达,&/b&同时中央转移支付也已下达,用以稳定地方预期。北大国发院教授宋国青曾表示,在国有投资高增长拉动需求下民间投资不升反降,说明如果没有政府主导的投资高增长,民间投资将会更大幅度下降。&br&此外,据财政部官网,截至今年3月,财政部搭建的PPP综合信息平台收录各地的PPP招商项目7721个,总投资约8.8万亿元,涵盖了19个主要发展领域。问题在于,经官方调研,也知道PPP设定门槛太高,那么这8.8万亿元究竟有多少是来自民间投资呢?&br&7月14日,我去发改委参加定时定主题的宏观经济发布会(这种类似的发布会我已经参加过很多次了,套路很熟了),提问环节央视财经的记者第一个提到民间投资的问题,但是发言人的回答让人很失望,基本上就是把今年以来的民间投资情况分析梳理一遍,措辞都是国务院的,完全没有新东西。不过我拿到一份材料(应该也有公开报道):&br&&img src=&/5d8f3d157c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5d8f3d157c_r.jpg&&大概6万亿的样子,大家可以估算下,2008年M2是47.5万亿,当时的4万亿和这个6万亿比如何?(最新的M2数据是149万亿多)虽然这个6万亿完全没法跟当年的4万亿比,不过也说明国有投资力度之大。&b&什么新旧经济结构转换,不过还是在走“铁公鸡”的老路。&/b&&br&上面提到了M2,现在再说下M1。&br&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9.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预期11.4%,前值11.8%),增速与上月末和去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44.3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预期22.6%,前值23.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9个和20.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28万亿元,同比增长7.2%。上半年净回笼现金398亿元。如果你注意前几个月的数据,你会发现,M1M2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了。&br&&img src=&/84c4bce0cbe_b.jpg& data-rawwidth=&805& data-rawheight=&5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5& data-original=&/84c4bce0cbe_r.jpg&&&br&(数据来源:wind)&br&我先解释下M0M1M2的含义,M0代表流通中现金,也就是你钱包里面的钱;M1代表现金+活期存款,也就是你随时可以拿出来用的钱,总之这些钱的流动性非常高;M2代表M1+定期存款,这个很好理解了。为什么M1M2增速如此不匹配呢?简单来说就是央行撒出来的钱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在金融系统空转。M1增速对应民间投资增速一看,完美的反相关,都是从今年1月份开始异常,到六月份已经偏离得很严重。&br&今天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公开场合表示,M1M2异常有三个原因:1.企业持币待投资;2.持有活期存款机会成本降低;3.地方债务置换影响M1。&br&这个说法我很服气。举个例子,今年一季度开始,以深圳上海为代表的泛一线城市楼市火爆,大家都取钱贷款买房,存款是不是活期化了?房企拿到钱了也不会立马存定期,而且先放在银行,现在定期存款利率那么低,还不如拿着等待好的投资机会,比如说在哪搞个地王什么的。&br&工业企业也不傻,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3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22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9%(14年这个数据是5.91%,唉,反正一直也没多高),这跟银行理财能高得到哪里去?到处在去产能、到处需求不足,有钱你会扩大规模吗?&br&M2为什么增速不高呢?一方面可能是央行有意收缩,一季度M2增速比较快,超出了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全年定的目标增速13%;另一方面是去年这几个月频繁降息降准导致基数比较大;再一方面原因是外汇占款一直在下降,央行缺乏有效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br&让人感到很不安的6月全国楼市还在涨,从前一段时间地王刷屏(各种逆天楼面价,面粉贵过面包)就可以嗅到一种趋势,即未来房价还会涨。虽然6月70大中城市房价还没公布,但是个人预测还会继续涨。一是前面所说民间投资下行趋势恶化,M1增速继续扩大;二是央行的新增贷款数据已经暴露了一切,6月住户部门新增贷款再度创下天量。&br&中国央行7月15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贷款增加7.53万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6月新增贷款1.38万亿元,为年内第三次单月超万亿。持续放量的信贷涌向按揭房贷和政府基建领域,6月以按揭贷款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创历史新高563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41%。&br&&b&综上所述:只要民间投资继续没有起色、资金继续在金融系统空转、房价继续暴涨,就不能断言说经济基本面有改善。&/b&&br&&br&以上是个人观点,我不是啥经济学家,模型什么的也不太会,绝大部分数据可以保证是官方数据,个人经历保证真实,如果有逻辑错误还请指正!谢谢!希望大家少点阴谋论,多点独立思考和求证。当然我也只是提供一种答案的思路,欢迎探讨~&br&————————————————分割线————————————————&br&最后放几张在发改委参会的照片,台上是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赵辰昕。我提问的照片和视频就不放了,辣眼睛:&br&&img src=&/c16ee20302efa44909b3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c16ee20302efa44909b3_r.jpg&&&img src=&/3df326ff183d7fdb4c6912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3df326ff183d7fdb4c6912_r.jpg&&&br&&img src=&/cd31dad63bef61e7c9ab1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d31dad63bef61e7c9ab1_r.jpg&&&br&以上内容更新于7月17日 03:28&br&——————————————分割线——————————————&br&选几条评论供大家讨论:&br&&a href=&/people/yu-hang-96-69& class=&internal&&宇航&/a&:就说个现在比较火的PPP,现在年限基本都要求10年起步,等于说企业投资后10年才能看到回报,这么长时间,领导换了,政策估计都换了,民间资本不是傻子,不会入这个坑的,目前PPP项目也就央企在投资。&br&&a href=&/people/liu-yu-chen-61-4& class=&internal&&闻道尘语&/a&:宏观经济数据相信很多金融行业的从业者都明白什么回事,就算是用官方的数据都能分析出目前经济面整体未改善的结论。作者更是用经验和数据实在的告诉大家,调结构啊,稳增长啊,供给侧改革啊,核心仍是凯恩斯主义思想,也就是铁公基建设。没办法,不搞基础投资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无法保证,主要是就业问题将会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政府现在换了个方式增大投资,比如说PPP公共服务购买,设立产业基金用金融杠杆引导民间资金和金融机构资金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和行业投资力度等等,总之一句话:政府的投资和政策便好决定了宏观经济的实际。政府投资的加大也明显对民间资本有挤出效应,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想未来持续发展,就得傍政府的大腿,协助加大各项基础设施的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开发、高速公路修建,城镇化改造等等,民间资产风险高,不靠谱,可政府项目收益低,甚至亏钱都要接,这就是现状。&br&&a href=&/people/kai-81-57& class=&internal&&kai&/a&:干货是不少,但是里面的分析不敢苟同。什么新旧经济结构转换,不过还是在走“铁公鸡”的老路。铁公鸡没错吧?经济转型升级也不能一下就把基础设施建设不要了啊。顶着压力把那些能源、资源消耗过大 污染严重的给停掉已经很不错了。&br&&a href=&/people/chen-yuan-fan-48& class=&internal&&陈远帆&/a&:资本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独立(可能对立也可能重合)的。你不能要求民间资本放弃更高的利润从金融业出来,进军实业,它们没有这样的觉悟/意愿/需求。这个冲突其实就是民间资本要求权力的过程。你不让民间资本掌握权力,民间资本和政府的利益目标就会冲突。任何宏观调控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你不让我掺进中央赚钱,我就不鸟你中央。&br&&a href=&/people/liu-yu-chen-61-4& class=&internal&&闻道尘语&/a&:作为国有银行对公业务的从业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银行就是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意志在左右宏观经济走势上有绝对的力量,市场本身的规律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力量有限,资本的本性也不会在没取得权利的同时,愿意冒险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br&&br&另外补充两点:&br&国有投资对民间投资有没有挤出效应这个很难论断,所以我文中没有明确下这个结论,历史上来看国有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没有明确的线性关系,引用下宋国青的观点,&a href=&///?target=http%3A//www./publications/briefing/46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宋国青:关于民间投资和融资结构的一些问题&i class=&icon-external&&&/i&&/a& 不是说国有投资对民间投资有没有挤出效应,而是这一点上业内还有争议。&br&韦森去年就提出一个观点,过去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现在正在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我个人的感觉是政府并没有用壮士断腕的力度去去产能,还是在以时间换空间,慢慢来。&br&&br&再次感谢各位!
一年没答题了,没想到昨晚熬夜写了三个小时居然得到这么多关注,太感谢各位了!最近这一年基本是看得比较多不想答题,之前发现认真写的答案还没人抖机灵的赞多,有点受打击......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在乎赞的多少,反而希望各位多在评论区讨论,我不是什么大神…
2008年开始接触dota。我想说,dota为什么这么火,&b&纯粹是因为冰蛙的个人魅力把这个游戏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b&。&br&&br&如果我没有接触到dota的汉化组,我不会知道原来这风靡各大对战平台的这个游戏,其制作团队和汉化团队根本没有一毛钱收入。&br&如果我没有接触到world editor,我不会知道冰蛙到底做了多少努力。&br&&br&这个事情还得从年少无知的岁月说起,2011年左右,dota在中国达到了巅峰,浩方、VS、11对战,甚至QQ平台,在每个晚上都需要挤房,我那个时候了解到了world editor,初略地研究了一下,发现做地图似乎挺简单的,于是我想做一个媲美dota的地图!(彼时并不知道冰蛙)&br&&br&说干就干,于是我搜集资料,查找攻略,找教程,上论坛,各种拜师学艺,WE之路开始了。&br&&br&&b&第一步,做英雄&/b&。我本来以为,英雄的技能可以直接复制过来,比如我想做一个巫妖,但是我想它拥有火女的技能,我直接复制过来就可以了,只需要直接调整数值就行。&br&&img src=&/86ab02b0c1a30c55b6c744fcd3258b6f_b.jpg& data-rawwidth=&219& data-rawheight=&1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9&&&br&但是很快我就抓狂了,因为我发现魔兽地图编辑器是一个半模板半编程性质的软件,你可以使用系统本身的所有技能,但都是那些很low的技能,比如嗜血术、闪电链、治疗术之类的,如果你想用自己的技能,只能自己编写代码,比如巫妖的&strong&连环霜冻&/strong&,就得你自己一步一步地设计,要设计的包括:&br&1.施法前后摇,施法距离,施法时间,CD时间。魔法消耗。&br&2.弹射多少次,第一次伤害多少,后面伤害多少。第一次还带眩晕效果,可以打断TP。&br&3.A杖效果。&br&这是基本的设计,在这个基础之上,容易出现很多BUG,比如弹出去之后,别人魔免了,或者无敌了,或者TP了,或者跳刀跳走了,或者绿杖,或者风杖,或者异空间(黑鸟T),或者变身分身,或者隐身……代码跑起来往往你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个BUG,但是还是要专门写一条来修复。&br&&br&然后我花了整整一个晚上,纯通宵,给我自己的地图做了三个英雄!其中两个,都是用的系统技能稍作修改,唯一一个自己做的技能的英雄BUG不断。&br&然而……&br&&img src=&/c034cd1f62ebda9d4fcd15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c034cd1f62ebda9d4fcd15b_r.jpg&&&br&那个时候(2011年),DOTA里面就有九十多个英雄,&b&每个英雄的技能都是冰蛙重新制作的!&/b&&br&并且冰蛙还在一直更新,后续又增加了很多英雄。&br&&br&&b&第二步,做物品。&/b&&br&做物品,真正让我认识到,神和人的区别。&br&war3的机制是,你身上有六个物品的时候,物品栏满了,你是捡不起来多的东西的!&br&就算当时很火的真·三国无双3.9D,和澄海3C&br&都!无!法!做!到!&br&当时所有的地图里面,&b&只有dota可以做到!&/b&&br&而dota为什么可以做到,是因为&u&冰蛙一个一个地修改了物品!&/u&&br&&br&&br&物品栏满了的情况下,英雄无法拾取物品,但是可以拾取能量书!&br&于是冰蛙就把所有的物品做成了三种形态:&br&1.物品(物品本身)&br&2.物品(能量书)&br&3.物品(禁用)&br&比如,当你身上有一个圣者遗物,五个树枝,地上一个恶魔刀锋,你捡起恶魔刀锋的时候,实际上的运算是这样的:&br&1.拾取物品,身上满格,失败。(这句直接会跳过不会在操作上显示出来)&br&2.拾取物品,判定为物品(能量书)。&br&3.判定身上物品(能量书)与该物品(能量书)的组合。&br&4.有组合,组合成功,合成圣剑。&br&&br&不管你们怎么看,我当时了解的时候,下巴都惊呆了。&br&因为……&br&&img src=&/8f0eb71a275e370dce63f6_b.jpg& data-rawwidth=&678&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8& data-original=&/8f0eb71a275e370dce63f6_r.jpg&&&br&每一个物品都重做了!!&br&重做了三次!!!&br&&br&这其中有没有BUG呢?有!!&br&很容易产生BUG……&br&1.冰蛙设置了恢复类的物品(回复指环、艺人面罩、治疗之环等等)是可以共享使用的。&br&2.英雄掉线之后,物品是可以共用的(遗产流)。&br&3.信使共享之后,对英雄物品的影响。&br&4.系统自身的bug,钱可以给友方队友买东西,(TP、吃树、净化药水)等等。&br&&br&怎么办呢?&br&冰蛙一一修复。&br&&br&并且给那些有可能出现BUG的物品,给予明确的指令,减少BUG的产生,比如魔瓶、比如不朽盾。所以最后的工程量是,&b&所有的物品重做3次,部分物品重做4次!&/b&&br&&br&&br&&b&第三步,平衡性。&/b&&br&我自己做地图,把BOSS设置成了高血高护甲,低攻击,最后拿英雄去打,发现打不死,打的血还没有它回血快,于是稍作修改,给BOSS护甲降低,又发现,一下子就被英雄打死了,于是又修改,发现英雄扛不住,然后又修改,发现有BUG,打BOSS它却不还手,继续改……&br&我改了十几次,都没有找到真正打起来很爽,但是又有难度,刀刃上跳舞的那种平衡感。&br&&br&&b&英雄的平衡性太难做了。&/b&&br&&br&而,从这里,我又看到了冰蛙的智慧。&br&熊战士,这个英雄本来是力量英雄模型的,为什么换成敏捷?&br&因为太强了!如果熊战士是力量英雄,皮厚肉粗,加上大招按血量加攻击,那强到什么地步?&br&地穴刺客,这个也是力量英雄的模型,却是敏捷英雄,但是却靠红杖吃饭,蓝总是不够用。&br&这种宏观上可以观察到的经典制作工艺,无处不是智慧的凝结。&br&而微观上的,英雄成长!!&br&每个英雄有不同的成长!!&br&而初始成长的修改,和成长值的修改,往往会让一个英雄在下一个版本成为热门或者冷门。&br&冰蛙真的是研究得很透彻,同时非常体谅玩家的感受,把大家寄予厚望的英雄适度增强,太过霸道的英雄适当削弱,微妙的护甲值+1或者-1,就可以带来整个英雄翻天覆地的变化。&br&其中的数学和智慧,是语言无法描述出来的!&br&&br&&b&物品的平衡性太难做了!&/b&&br&&br&&br&本来的不朽盾是合成的,合成之后可以复活3次,那时候的肉山站在河道,就是一个摆设,人人都是圣剑+不朽盾,所有人都打carry位,动不动就是1个多小时的战局。&br&冰蛙接手之后,巧妙地改成肉山掉不朽盾,肉山10分钟复活,优化肉山处的阴影。&br&这一改动带来的精彩片段,简直是十个翻页都说不完。&br&&br&跳刀的改变!&br&很多年前四把跳刀一个蓝猫的视频,一度成为DOTA经典战役的典范,怎么可以这么飘逸!!怎么可以这么帅气!!真的是跟看NBA一毛一样,一人先手,四个人跳刀跟上,一顿无缝衔接的技能,简直就堪比NBA最佳镜头,让人看了荷尔蒙膨胀爆发!&br&从无限制跳刀版本,火枪裸圣剑跳刀,小黑裸圣剑跳刀,成为热门。&br&到后来跳刀打断便无法使用,一度冷门。&br&再到后来跳刀打断3秒,又重新热门。&br&冰蛙一直在进步,一直在优化,让整个游戏的可玩性非常高。&br&&br&&b&地图的平衡性太难做了!!&/b&&br&&b&地图的平衡性太难做了!!&/b&&br&&b&地图的平衡性太难做了!!&/b&&br&&br&&br&&br&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因为这个平衡一直到现在冰蛙还没有优化好。&br&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近卫的胜率要高!!&br&天灾的树的阴影面积更大,所以才会有宙斯绕林三杀的经典之战。&br&天灾和近卫貌似是一样的布局,但是实际上,在近卫上路和下路F点打团战,近卫都占优势,视野的优势,撤退的优势,很微妙的游戏,就是因为坡度的影响。&br&还有肉山的问题有影响,后来修改了地图,但是仍然没有达到最佳平衡。&br&但是他也做了很多很多。&br&比如本来的塔,TP可以无敌救塔,所以出现过五TP救塔的镜头,就连信使也可以使用TP。&br&比如近卫下路的树林。&br&比如天灾远古野的视野与位置。&br&比如以前可以卡肉山的地势。&br&比如……很多,不胜枚举。&br&&br&&b&第四点,不可预知的BUG。&/b&&br&所有的程序员都头疼的这一点!!&br&明明代码写的是对的啊,怎么跑起来就是有BUG!!&br&因为计算的东西实在是太复杂了!!&br&剑圣无敌斩的同时被沉默术士大招,同时触发,时间连1ms都不能差,那么剑圣斩完就一直无敌了,根本就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br&没血了,风杖吹起自己的同时,被巫妖大招,也是同时触发的话,大招判定有伤害,吹起来还是死了。&br&水人一个w过去,就可以1级杀肉山。&br&术士地狱火施法前摇的某一个时间点被人眩晕或者打断,不会出地狱火但是会砸个坑带眩晕,但是技能却还可以放。&br&拉比克魔导师可以偷奶酪。&br&信使出了血精石,出梅肯,可以奶队友,带着鸟就多了一个奶妈。&br&等等等等……众多BUG,在逻辑上你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出现的!&br&&br&怎么办呢?&br&冰蛙一一修复。&br&&br&&b&第五点,游戏的可玩性。&/b&&br&以前打dota,唯一一个缺点就是时间太久了!!动不动一把最少40分钟,还是顺风的前提下,要是逆风要反扑,最少1个小时。这还是不算前面九爷等一孙的时间。&br&多少次女朋友的电话、老妈叫吃饭的催促、上课铃、约会……&br&就这么泡汤在了一波团战中!!&br&太耗费时间了!!&br&冰蛙充分考虑到各位玩家感受,一直在加快gank节奏,加快游戏进程。&br&眼的优化,诡计之雾,战鼓,勇气勋章……各种快节奏物品出炉。&br&贵的大件,也逐步降价,让整个游戏越来越行云流水,节奏更快。&br&就像你路过小区的篮球场,顺路来一个3v3斗牛,就是那么柔顺,就是那么自信。&br&再者,冰蛙对游戏的优化。&br&做WE编辑器最烦的是什么?法球!&br&法球会带来各种buff,真的很烦!!运算量大,而且不好计算,你必须给设置,不让就冲突没法玩,而war3本身的机制,几乎所有的法球都会冲突。&br&吸血、减速、眩晕、冰冻、穿刺、雷击、淬毒、净化、散失……&br&冰蛙在多次测试一下给出了最流畅的答案,dota的法球真的是良心之作。&br&&br&至于可玩性,高,非常地高。&br&狭路相逢……&br&近卫是 神牛、山岭、全能、船长、幻影刺客&br&天灾是 谜团、术士、巫妖、沙王、死灵法师&br&各自带一波兵中路河道会战,神牛跳大,山岭跟着VT二连,船长船标记水三连,幻影刺客DB二连过去切人。全能跟在后面准备补给。&br&天灾差点团灭,死灵奶一口,巫妖梅肯,谜团赶紧BKB大,沙王跟着大,巫妖也跟着大,术士眼瞅着一个地狱火要砸下来了。&br&此时全能开了大招……就问你结果谁猜得到?&br&&br&&b&第六点,作者本人。&/b&&br&后来我的地图做出来,就6个英雄,按当年大学宿舍的人的外号给的名字,给那几个朋友当守卫雅典娜玩,他们玩之后给的评语:你这做的什么垃圾玩意!&br&而实际上我从接触到做出来,大概花了三个星期吧!真的是非常努力用心的研究。&br&然而只是一个垃圾玩意。&br&&br&我不知道冰蛙花了多久时间。&br&然而我知道,&b&冰蛙持续更新这么多版本,这么多年,没有收过谁一毛钱。&/b&&br&&br&&br&机缘巧合,我认识到了dota汉化组的组长Harreke。又因为Harreke的缘故,我后来又接触到冰蛙本人的一些事。&br&最开始的时候,冰蛙并不会中文,在dota的论坛上认识了Harreke,愉快的交流之后,开始授权给Harreke做汉化,并且从那个时候开始学习中文。&br&Harreke在dota汉化组,和一些爱好dota的朋友一起做汉化,也是一毛钱也没有收过地把dota所有的版本呈现给中国的玩家。&br&&br&后来我问他:一分钱也没收,做了那么久的汉化!?(是以为其不平的语气)&br&他说:TI2他(icefrog)就请我去玩了啊!至少也是免费去美国玩过了。值。&br&&br&最后:冰蛙是一个金发碧眼的高富帅。&br&这就是为什么当年war3里那么多地图为什么dota就火了。
2008年开始接触dota。我想说,dota为什么这么火,纯粹是因为冰蛙的个人魅力把这个游戏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如果我没有接触到dota的汉化组,我不会知道原来这风靡各大对战平台的这个游戏,其制作团队和汉化团队根本没有一毛钱收入。 如果我没有接触到world …
&u&7/9更新:&/u&本来是反对最高票答案的, 阴差阳错之间,这篇答案反而成了最高票,而原来的最高票已经消失了。别问我最高票的链接在哪里,我也找不到。答案里本来引用了一位老兄的评论,鉴于看的人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我把他名字盖住了。&br&&br&我是知乎新人,工作学习生活都在美国,以后会继续回答一些我熟悉的话题(美国的政治,经济,日常;金融IT FinTech)。欢迎大家去浏览我其他的回答。谢谢。&br&&br&原文:&br&---------------------------------------------&br&反对曾经的最高票答案,最高票回答者断章取义,不惜遗漏大部分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他显然有以下的问题:(最高票答案曾经有几千赞,现在不知道哪儿去了)&br&&br&第一,对英文不熟悉,把很多中性词作为褒贬义来看待;&br&第二,对西方媒体不熟悉,不明白媒体的常态是什么;&br&第三,选择性地给大家提供信息。如果说上面两条是水平问题的话,那么这就是人品问题了。作者截图的Google News关于阅兵的报道,其中四分之三是中性的,只有四分之一是所谓的“黑”。作者却视而不见,只是选择性地挑了极少数能够佐证他观点的报道(其实还挑错好几个)。可想而知如果让作者去做新闻,该有多可怕。&br&&br&为了指出最高票作者的错误,我原样使用他的截图,让大家看看他选择性忽视了多少报道来支持他的观点(作者原注释为红字,他忽略的新闻,我用蓝色字体标注):&br&&br&&img src=&/b856fa79d24_b.png& data-rawwidth=&698& data-rawheight=&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8& data-original=&/b856fa79d24_r.png&&&br&&br&&br&大家可以看到,Google News随手一搜,不做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出现了以上大概十几条新闻,包括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BBC,赫芬顿时报等主要媒体。那么这些新闻里有几条是“黑”呢?按照原作者标注,&b&只有区区两条,其中有一条还是华邮的“opinion”&/b&。常看报纸的人都知道,opinion类似中国报道的观点。他会邀请一些专家或者各界人士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非新闻报道。观点通常是有发表观点的人的鲜明倾向性的,不能作为一般的新闻报道来看待。而另外一个所谓的“黑”,中国在“秀肌肉”,很难看做是黑。因为秀肌肉是个非常中性的词。英文和中文一个大不同就是,英文的绝大多数动词是中性的,不带感情色彩。这个问题我留待后面再详细说。&br&&br&那么有多少是中性呢(中性是新闻报道的最高境界),大家可以数一数,一共13条新闻,除去新华社自己的一条,和作者标注的两条,我用蓝笔标注的全部是中性。&b&13条报道里,有10条是中性报道。从这个数据,很难看出西方在特意黑我们。&/b&&br&&br&&br&与此同时,最高票作者说我国的大阅兵西方“鲜有报道”,其实上面的Google News截屏写的明明白白,有个链接是 Explore in Depth (深度报道),里面一共有2950篇报道。2950篇算鲜有报道吗?我不知道,但是世界知名媒体一共就几十家,2950篇够每家报道100次了,或者够将近3000家的媒体每家报道一次了。&br&&br&最高票回答者显然是有一定的英文水平的,但是他这样选择性地忽视几乎90%的内容,实在很让人怀疑他的动机何在。另外,该作者甚至都不屑于隐藏他没有翻译的英文部分,就明目张胆地摆在那里,也许是他疏忽了,更有可能的是,他认为他面对的人群就是一个对信息不加分析就接受的人群。&br&&br&好了,现在讲讲为什么有人觉得西方媒体总是在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如最高票回答者的选择性煽动,10篇里面有一篇是黑的,就赶紧翻译出来给大家看,而忽视剩下的公正报道的9篇。&br&&br&除了以上的人为原因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这里说一说:&br&&br&&b&第一,西方媒体自以为媒体的主要责任是揭露和监督,而不是歌颂。&/b&你打开任何一份西方主要报纸新闻看,负面新闻一大半。如果是跟政府和重要人物有关的话题,几乎90%是批评(也就是所谓的黑)。比如就在一分钟前,我去Google News搜奥巴马的名字:&br&&br&&img src=&/4e89b23daa971b7e2be65f_b.png& data-rawwidth=&830& data-rawheight=&4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0& data-original=&/4e89b23daa971b7e2be65f_r.png&&&br&大家可以看到,头条的新闻,没有一个是正面的。最上方数条都是特朗普质问奥巴马动用公款帮助希拉里竞选;中间一条说奥巴马帮助希拉里竞选是为了自己的政治遗产;最后一条是说在希拉里被FBI调查的时候,奥巴马还要帮助她竞选(讽刺他不能避开嫌疑,因为总统是FBI的大老板)。第二条看上去没什么,其实最为恶毒,这是西方媒体的惯用的诛心之论,让人觉得奥巴马和希拉里同床异梦,却又无从反驳,因为完全是猜测。下面的小图标,还有个新内容,就是克林顿在周五秘密回见司法部最高检察官的新闻,也是负面的。可见所谓的“黑”,就是西方媒体自己封的责任,美国总统的新闻都几乎达到100%黑,那么阅兵的新闻只有10%黑,是不是值得思考呢?&br&&br&&b&第二,英文和中文的感情色彩差异。&/b&同样的一篇报道,一件事实,用了什么样褒贬色彩的词,可以完全颠覆这个报道给人们的观感。&u&在很多年前,日本一部分教科书把“入侵中国”,改为“进入中国”,甚至引起了中日的外交纠纷。&/u&可见如果读报道的时候,不清楚用词的感情色彩,会对理解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中文的动词几乎全部有褒贬义色彩。比如“入侵”是贬义,“解放”是褒义。而英文的动词,绝大多数是中性色彩,比如Invade,是“入侵”意思,但是无褒贬义。英文报道可以说Japan invaded China(日本入侵中国),也可以说The US invaded Iraq(美国入侵伊拉克)。比如下面这个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海湾战争的条目就是个极好的例子。在同一条目里,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也说联军入侵伊拉克,用的都是用一个词 Invade (invasion是名词形式)。如果是汉语,我们可以假想一下,说日本1931年入侵东北,那么我们会说中国1945年也入侵东北吗?绝对不会,因为汉语的“入侵”是个带贬义色彩的词。我们可能会说“反攻”,“收复”,“解放”,但是绝对不会说自己“入侵”。&br&&br&&img src=&/d7aba957a8e857bfc19625_b.png& data-rawwidth=&1042& data-rawheight=&6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2& data-original=&/d7aba957a8e857bfc19625_r.png&&&br&&br&有一位老兄在评论区里“跪求”西方主流媒体把Invade用在自己身上的例子:&br&&img src=&/cce3643f65_b.png& data-rawwidth=&529&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9& data-original=&/cce3643f65_r.png&&&br&我现场用美国的公司 Google 搜索 “Allied Invasion of”, 搜索提示如下:&br&&img src=&/bcc8ecc1f42d6d6b2a098e633d5d25c0_b.png& data-rawwidth=&795& data-rawheight=&2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5& data-original=&/bcc8ecc1f42d6d6b2a098e633d5d25c0_r.png&&&br&&br&那么搜索“&b&Allied invasion of Normandy&/b&”的首页结果是是什么呢?到处都是Allied invasion of的字样,包括纪念诺曼底登陆的官网&a href=&///?target=http%3A//www.dday.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ome - National D-Day Memorial&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6dd2a60abc00d3e8443c3f_b.png& data-rawwidth=&953& data-rawheight=&7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3& data-original=&/6dd2a60abc00d3e8443c3f_r.png&&&br&好了,相信评论区这位老兄的脸已经肿到原来两倍大了,大牙也笑掉到不知何处了。我就懒得多找什么法国,意大利的例子了。&br&&br&另外再举评论区一例,说明事实说话多么重要。比如这位,说CNN任何关于中国的话题,极端抹黑是压倒性的。&br&&br&&img src=&/ffaf0f6c5b4_b.png& data-rawwidth=&546& data-rawheight=&1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6& data-original=&/ffaf0f6c5b4_r.png&&&br&我现在就去CNN主页搜索CHINA,看看前十名是什么:&br&&img src=&/159cdbc2fb5db1dbf123d88a92fee309_b.png& data-rawwidth=&802& data-rawheight=&10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2& data-original=&/159cdbc2fb5db1dbf123d88a92fee309_r.png&&&br&以上内容,大家可以自己判断。CNN的搜索显然做的不够好,竟然还有很多重复。为了找到更多的的信息,我去CNN的子版面 &b&“地区--》中国&/b&”,看看那里有什么:&br&&br&&img src=&/ebde574d38dfbaa145e6c8_b.png& data-rawwidth=&1123& data-rawheight=&9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3& data-original=&/ebde574d38dfbaa145e6c8_r.png&&&br&即时原样截取屏幕,大家可以看看上面是什么,是不是“压倒性的黑”。电脑显示器不够大,没有截全,下面漏掉的有什么西藏游牧民采集真菌,一个红卫兵的自白,甚至有一篇“吃狗真的那么不好吗?(Is it really bad to eat dog)”,我点进去看了看,是因为最近的玉林狗肉节的文章,作者反思西方对吃狗的反对是不是种族主义和西方文化中心的动机。这些报道,关于囚犯器官这种事,相信老百姓谁也不知道真相,先存疑吧。以我对中国的了解,其他的基本都是实事求是的报道。所以有些人上来就做判断,说是“压倒性的黑”,却不愿意对公开的数据进行一点点分析,那他们的判断也只能是误导的成分居高。&br&&br&更有意思的是,如果我选&b&“地区--》美国&/b&”,你看看CNN报的当天的美国新闻。今天占满了版面的就两件大事:1.警察又枪杀黑人;2.共和民主两党,外加国务院,FBI针对是否起诉希拉里滥用邮件服务器一事狗咬狗到白热化。外加一些小零碎,什么IRS调查脸书之类的。看看美国版的报道,再看看同一天的中国版的什么云南的美丽风光,喀斯特攀岩,秘密航空计划公开,非洲商人的乡愁,是不是一下子觉得中国的报道也没那么糟,甚至觉得美国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呢?&br&&br&我就懒得翻译了,贴上来大家感受下。&br&&img src=&/37facd5bdad106db7adf7_b.png& data-rawwidth=&1122& data-rawheight=&9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2& data-original=&/37facd5bdad106db7adf7_r.png&&&br&&br&以上基本就是我想说的,西方媒体黑中国,是每天都在发生的,这是事实。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奉了谁的命令来黑,而是因为西方媒体生来就是为了“黑”的。黑中国的文章其实很多都很肤浅,因为他们并没有很了解中国,而黑自己的总统和政府,才是入骨三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人的死穴在哪里。大家如果有兴趣搜索一下关于美国总统的报道,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文章在“黑”。&br&&br&最后,对于有兴趣阅读西方媒体的读者,我想提三个小建议:&br&&br&&u&第一:注意语言文化的差异。&/u&比如英文动词多为中性,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差别。只有深入了解了这一点,才能够真正读懂你要读的东西。&br&&br&&u&第二:兼听则明。&/u&&b&西方媒体不是公正的,大部分都有极强的政治倾向性。&/b&比如纽约时报,NBC,Huffington Post都是著名的自由派媒体,而Fox是保守派媒体。相对来讲,CNN算是比较中立。经济类的媒体一般比较客观,比如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等等。但是好处是没有部门来限制报道,所以对于一件事情,如果能够把左右两派的报道都看看,离真相也就不远了。&br&&br&&u&第三: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不要轻信二手材料&/u&。&b&如果你想了解西方媒体是怎么说,就要自己去看&/b&,不要盲目接受别人的二手材料,因为他在给你二手材料的翻译和取舍过程中,不知道加了多少私货。最高票答案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7/9更新:本来是反对最高票答案的, 阴差阳错之间,这篇答案反而成了最高票,而原来的最高票已经消失了。别问我最高票的链接在哪里,我也找不到。答案里本来引用了一位老兄的评论,鉴于看的人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我把他名字盖住了。 我是知乎新人,工作学习…
这是一个相当古老的问题。我想许多人真正纠结的是:为什么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权力的游戏第7季资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