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豆瓣的人都不玩豆瓣王者荣耀耀的么

未来可能只有两种人:玩手游的人和不玩手游的人 - 新周刊 - 微信公众号文章
&未来可能只有两种人:玩手游的人和不玩手游的人
未来可能只有两种人:玩手游的人和不玩手游的人
日08时33分来源:
日,香港,民众在户外玩手机游戏“Pokemon Go”。图/视觉中国
在一个基于游戏产品的泛娱乐时代,人们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时间观念。随着4G网络的普及和消费升级,手机游戏已经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中国5亿游戏用户的生活。
从2007年12月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成为国家重大专项起,4G便开始悄悄进入人们的生活。工信部在2013年年底正式向国内三大运营商发布了4G牌照。在电信产业迈入高速通信时代之前,已经有极少数人预言手机游戏将要颠覆传统PC端游戏。
4G网速究竟比3G快多少?官方给出的数字是40倍。这意味着手机上基本可以实现流畅在线游戏。加上无限流量电话卡及Wi-Fi的大面积普及,手机游戏迎来了飞跃式发展的大时代。
腾讯游戏数据显示,2013年4G牌照刚发放时,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约为112.4亿元。那时候当红的手机游戏主要还是以单机为主的《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保卫萝卜》和《连连看》等休闲游戏。然而仅过了三年时间,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已超1600亿元。游戏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满世界是手机,到哪里都离不开手机。地铁这个小社会,怎会例外。图/poco
手机游戏大时代已经到来
2016年开始,中国游戏产业最大细分市场的PC端游戏被手机游戏超越。尤其在PC游戏IP改编成手游的趋势下,市场出现分流。
《阴阳师》《王者荣耀》等爆款手游的出现让PC端游戏增速不断下滑,在2016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和PC端游戏与网页游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手机游戏用户规模在经历了 2014 年和 2015 年的缓慢增长后,在2016 年迎来了将近 30%的增长,手机游戏用户规模达 5.28 亿,嗅到了猎物的游戏巨头们纷纷转型手游研发,当中包括网易和腾讯。
街头随机问路人,2017年最火的手机游戏是什么?90%的人会答《王者荣耀》。《王者荣耀》的玩家分布极其广,娱乐圈明星、出租车司机,城市白领、快递小哥,小学生、中年人,都被这波浪潮裹挟其中,甚至出现了一家三代“开黑”的合家欢奇景。
网友的玩笑,能反映《王者荣耀》在低龄群体中的影响力:“我希望后人能记得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能工巧匠,而不是一个扛着大炮的小萝莉。”
手游因为手机特性和分享特性本身加入了较多的社交元素,加速了游戏在社交圈传播的可能性。图/视觉中国
前两年火得发紫的《英雄联盟》的玩家,都纷纷转战有手机版《英雄联盟》之称的手游《王者荣耀》,其火爆程度堪称“王者农药”。因为只要开始玩,玩家都像中了毒一样“无法自拔”。《英雄联盟》在《王者荣耀》的冲击下,用户流失巨大。国内网吧平台运营商顺网科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英雄联盟》的网吧点击量(启动次数)为3.94亿,与去年相比同比减少了20%,足足少了一亿点击量。
网易的《阴阳师》和腾讯的《王者荣耀》都被称为现象级的手机游戏产品。之前在游戏领域没太大动作的阿里在今年年初发布了“阿里游戏2017战略”,毫无悬念地剑指手游市场。阿里游戏总裁史仓健说:“虽然腾讯和网易占据比较稳定的优势,但整个市场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游戏是内容为王的产品。”
《王者荣耀》展开了进军海外的步伐,不过换了皮肤和名字,但本质上还是同一款游戏。图/sina
“上线吧,开黑吧。”
2016年对游戏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分水岭,手机游戏以绝对优势占了上风。在这一年里,广电总局共批准出版国产游戏约3800款,其中移动游戏占比约92%,网页游戏占比约6%,PC 端游戏占比约 2%。各种轻快便捷的游戏,通过越发强大的手机等移动设备渗透到生活里,游戏架构的虚拟世界正成为现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黄小洛是一个90后玩家,他从2016年开始玩手机游戏,比如《阴阳师》《炉石传说》《王者荣耀》。他估算了一下自己每天玩手游的时间:“每天三四个小时,主要是在坐地铁或者等吃饭的时候玩,打发时间。《王者荣耀》吸引我的,主要是从游戏技能到游戏机制和《英雄联盟》差不多,会让人觉得‘应该不难’。它花的时间更少,比起同类型电脑游戏更易操作,所以吸引了许多女玩家加入。”
“如果你在餐厅或者电影院门口,看到等位置的青少年三五成群低着头,那么他们八成是在一起‘开黑’。”“开黑”是游戏用语,意思是“一起玩”。“它更像一种社交方式,很多同学或者朋友良久不见,说一句‘上线吧,开黑吧’,一来二回,打几盘游戏,又重新熟络了起来。如果你说你不玩《王者荣耀》,那你可能成为时代的局外人。”
貂蝉荣登《王者荣耀》最受欢迎女性角色第一。美艳的外表,超强的实力,男女通杀。图/《王者荣耀》
天美工作室总裁姚晓光在香港演讲中首谈《王者荣耀》时也提到,人们已经不能仅仅用“游戏”的概念来理解《王者荣耀》了,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从人性的需求角度看,社交方式的变化,都是遵循着满足人性的需求在进步。《王者荣耀》能够吸引数亿用户,是因为这款现象级产品踏在了移动互联网社交方式升级的关键点上。
区别于端游主导的游戏市场期,“手游时代”的85后、90后玩家占比很高。这些年轻用户付费意愿更强,手游产品的毛利率更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早期年轻玩家开始工作,经济实力不断增长,投入游戏的资金也不断增加。在手游玩家眼里,很少有不花钱就能玩很久的游戏。尽管有些人在刚开始接触手游时信誓旦旦“不会充值”,但入门之后,如果不投入金钱,纯靠实力进阶,路途艰难许多。
80后徐海伟自称是“老玩家”。相比学生玩家群体,工作稳定且收入“还不错”的他,可以站在“人民币玩家”的队伍中傲视群雄。他两年前开始玩手机游戏,至今已经投入十来万元。“以前玩电脑游戏的时候就没少花钱,二十多万吧。但是手机游戏玩了一年多就不知不觉花掉了好几万。”
据说,周末“开黑”遇上小学生队友的几率更大哦!图/视觉中国
手游玩家的白领比例增加与现在人们的通勤时间有一定的联系。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大、中心房价提升,住得远的城市白领,通勤时间越来越长。枯燥的路上需要以娱乐的方式打发时间,手游成了上班族的最佳选择之一。地铁上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着手机,不是在看视频,就是在打游戏。加之地铁Wi-Fi日趋完善,更是提供了一个无碍畅玩的好机会。
收入相对低的群体,也占了手游玩家很大的比例。他们消遣娱乐的方式比较单一,也不太舍得在看电影、吃饭上花钱,玩手游是成本最低的娱乐方式——起码在刚开始玩的时候看是如此。外卖小哥刘军也是手游爱好者。除了高峰期的送餐时间,没有单的时候他就和几个同事坐在阴凉的地方一起玩游戏。刘军是一个挺节省的小伙子,但是在玩游戏这件事上,刘军的同事说“他还挺舍得花钱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7 年 6 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 96.3%,较 2016年年底增长了 1.2 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 55.0%、36.5%、28.7%,较 2016年年底分别下降了 5.1、 0.3 和 2.8 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在各类互联网应用中,网络游戏占56.1%。
黄小洛说:“我认为现在手机游戏火爆的原因,是利用了人们不善于处理碎片化时间,并且人人都是‘手机不离手’的日常状态。我可以一天不碰电脑,但我不会一天都不碰手机。”
他表示,手游确实可以缓解每天工作的紧绷感,但是长时间沉迷其中会让人迷茫,也很伤颈椎。“我现在已经把《王者荣耀》删除了,花了那么些钱不玩了有点可惜。但的确很浪费时间,有时候自己或者朋友都会感慨,如果打游戏的时间做别的事可能更有意义。”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498期1200人一起玩王者荣耀是一种什么体验? | 爱活网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拖动验证码到相应位置
已有账号, 立即
已发送密码重置邮件到您的注册邮箱,请立即点击密码重置链接修改密码!
验证邮件24小时内有效,请尽快登录您的邮箱点击验证链接完成验证。若未收到邮件请先确认是否在垃圾邮件中。
确认新密码
确认新密码
30天内免登录
30天内免登录
没有账号? 立即
Follow us on
@EVOLIFE 公众账号
@爱活新鲜播
On Instagram
Follow our feed
1200人一起玩王者荣耀是一种什么体验?
1200人一起玩王者荣耀是一种什么体验?
当前最热门的手机游戏是哪款?
恐怕所有人都会异口同声的告诉我:“是王者荣耀。”
在今年第一季度,凭借60亿元的营收表现,王者荣耀不仅成为国内玩家数量、收入表现最高的手机游戏,即便在全球市场,也没有其他手游能与之相媲美。早在今年4月,vivo就宣布与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达成战略合作,vivo Xplay6正式成为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官方赛事用机。
就在本周六,vivo与王者荣耀的渊源似乎又加深了一步,当1200名玩家齐聚杭州云栖小镇,vivo举行了王者荣耀最强王者嘉年华,这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王者荣耀专业比赛,我们也见证了又一项世界纪录的诞生。
钱塘江畔的云栖小镇,vivo集结了1200名玩家、V粉以及媒体,他们全都使用vivo智能手机,并在同一时间开启《王者荣耀》并持续玩上10分钟。随后,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工作人员检查了全场参与者是否符合预期规定,最终有1080人符合挑战规则,因此,vivo成功打破了此前在阿联酋保持的“最多人同时玩一款手机游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嘉年华的另一项活动,则是为了角逐最终的王者荣耀冠军队伍的归属,事实上早在活动之前,vivo就早已在全国30个地区进行战队角逐,最终每个地区的冠军队伍都将会师杭州进行角逐。而晚间的决赛则是在贵州和苏州的两支战队间进行,比赛采用了5局3胜制,5V5对决的冠军将获得vivo提供的10万元奖金以及五部vivo Xplay6智能手机。
本以为激烈的比赛,却呈现出了一边倒的局势,来自苏州的LEG战队虽然在DPS输出上处于劣势,但是凭借出色的控制以及红蓝的准确推图,在团战上取得了全面的领先,最终以3:0大比分赢得了比赛,LEG表示,目前队伍已经全面向职业领域进军,此次比赛的胜利只是团队的一小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王者荣耀嘉年华所有的比赛用机全都采用了vivo Xplay6,熟悉的朋友都知道,这是vivo在去年年底推出的旗舰,它搭载有高通骁龙820处理器,配合6GB运行内存,因此在游戏流畅度方面的确有所保证。Vivo Xplay6还打再有一块5.5英寸2K分辨率Super AMOLED双曲面屏幕,这块屏幕在阳光下也能有出色的显示表现,在年初时,我们对这部手机有过详细的评测,如果你错过了,不妨来回顾一下: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趋近饱和,战争的惨烈程度已经愈发激烈,因此对于厂商而言,必须时刻考虑如何增进品牌价值以及增加用户粘度。以此来看,不管是NBA、FIFA还是当前的王者荣耀,vivo都时刻保持了高调的介入,相信这也是推动品牌销量增长的一大原因。
只是不知道配备高通骁龙835的vivo旗舰,何时才能到来呢?
版权 (C) 2017 爱活网
科技进化生活60481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小鸭佩吉)
(咿呀咿呀哟)
第三方登录:39岁玩王者荣耀!是不是有点幼稚?
39岁玩王者荣耀!是不是有点幼稚?
村长游戏时刻
一直大火的王者荣耀深受广大游戏玩家的喜爱,就连一向不喜欢玩游戏的小妹现在也一直在玩王者荣耀了。最开始的村长是一个LOL的游戏迷,每晚都必须去开黑,周末叫上三五个好友一起去网吧开黑,自从王者出来后,慢慢的接触这个游戏,渐渐的就迷上了王者荣耀,这游戏简直有毒,要上瘾了,但放心,LOL村长也不会放弃的,只是说现在抽出一半的时间来玩王者荣耀来了。王者荣耀是老少皆宜的游戏,不管是小朋友还好还是上学的高中、大学生或者是上班族更或者是我妈那一辈的人,现在都喜欢玩这个游戏了,它对局的时间没有LOL的时间那么长,不需要电脑,随时只要连上网都可以对局,而且玩的人多了,话题自然就一样了,如果在我们办公室中谁不会玩王者荣耀,反而没有什么话题聊得,经常聚会都是我们打游戏,谈论王者,不打游戏的就自己吃,长此以来自然就没有共同话题了。但是最近有一个网友在为自己叫苦,“喜欢玩王者荣耀,39岁了,收入一般,也没想过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长辈觉得这是玩物丧志,但是自己觉得没什么错误,不想结婚,也不想要孩子,就是喜欢这种游戏艺术,但是长辈们就是觉得不妥”……这个经常大家也在网上看到很多类似的话题,大多都是学生、小朋友玩王者荣耀然后家长很担心,当然腾讯也给出了一系列的措施,现在是未成年人有一定的玩游戏的时间,这个让很多小学生都很头疼。不过这位玩家的情况有点不一样,相信有很多玩家都喜欢玩这个游戏,也很上瘾,像我就是经常在中午休息的时候打两局游戏,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开两局,那你就能说我没救了么?也不能这么的一概而论不是么?喜欢玩游戏和痴迷游戏是不一样的,可以当做爱好、职业但是绝不能当做借口,这样真的就是玩物丧志了。每个人的存在和做的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如果你不能靠这个谋生,合理就好。你玩王者荣耀多久了?为什么玩,你觉得快30了玩王者荣耀有错吗?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村长游戏时刻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村长游戏,最新鲜最好玩的游戏电竞资讯。
作者最新文章您的位置:
豆瓣时间,会占用你我的时间么?
作者:笔艾特纸
  摘要: 小范围的兴趣交流会,能否变现,如何变现,这对豆瓣运营团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变着花样,「豆瓣时间」的广告页已经在豆瓣App上轮播了一周。豆瓣er们被雨果、普希金、菏尔德林等大师邀请了那么多天,终于在今天见到这档付费音频节目的真面目。
  今天是日,距分答上线近一年,距喜马拉雅FM“123知识狂欢节”过去3个月。如今,罗胖还在炮制概念的路上狂奔,知乎已然形成付费矩阵,科技媒体Pro版遍地开花。
  以文艺青年为主要用户群的豆瓣,却还是秉持“慢工出细活”的态度,除了原创+打赏的标配功能,去年最大的动作就是阿北宣布要进军影业。虽然每个行为都指向内容,但都没真正涉及支付。这次试水音频付费,算是豆瓣第一次面向用户收费。
  动静的确是大了些,但豆瓣依然不敢把步子迈太大。「豆瓣时间」不是一个单独的App,甚至不是一个内嵌功能,而仅仅是首页诸多内容中的一个。比起其它内容平台为付费栏目单独开Tab的做法,豆瓣有点过于谨慎和小心。
  「豆瓣时间」是一款好的内容付费产品吗?我们得先明确一下“内容付费”的概念。它不同于“知识付费”,否则此刻坐在办公室的我,不可能拿到工资。当人们谈论“内容付费”时,谈的其实是:内容本身有价值。我们可以把它拆解成三个关键词来看。
  知识中介:表达的价值
  第一个关键词:内容。
  准确地说,“内容”由“知识”转化而来。这波内容价值的回归,其实是表达价值的回归。“知识”是抽象的,大多数人把“知识”变成“技能”来谋生。你学习了文学理论,把它转化成写作技能,给杂志社供稿;你拿到一本食谱,把它转化成烹饪技巧,到餐厅当厨师;你学习了心理学知识,懂得如何安抚人情绪,去给人做心理咨询。
  还有一部分人,把“知识”变成“技能”后,还有余力把它具化成“内容”,压缩成“干货”。再贩卖给他人。所以这波尝鲜内容付费的人,多半以前就从事表达和沟通相关工作。比如传统媒体人、教师和提供咨询的人,相对应的形式是订阅专栏、网络课程和问答平台。
  矛盾之处在于,大多数技术性、专业性强的工种,对表达的要求都不高。比如工程师,一般都给人一种不善言辞的印象。互联网技术领域,又有几个冯大辉和曹政呢?所以文科生更容易在内容付费热潮中大展拳脚,文科领域是内容价值回归的主要阵地。
  另一个问题在于,不是所有人都乐于表达。找一个善于分享和表达的人,比找一个有专业技能的人可能更难。所以新兴的独立平台做内容付费不容易,因为它没积累达人资源,站内也没形成分享的氛围。豆瓣、知乎、喜马拉雅FM这类存活多年的内容平台,本身就聚拢了一批有充分表达欲求的用户。这些用户价值,就是商业变现的基础。
  「豆瓣时间」首期节目《醒来》
  「豆瓣时间」首期节目《醒来》,邀请北岛和他的诗人朋友们,为用户讲解五十首中外经典现代诗。豆瓣官方表示,之后还会邀请白先勇讲《红楼梦》,杨照讲《史记》。这基本符合内容付费的逻辑。因为文学本身就是一种表达,主讲人也大多曾在高校任职。
  问题是,「豆瓣时间」目前还是从站外邀请名人来做节目,并没有挖掘用户价值。这可能是因为,目前的内容付费,本质上还是流量生意。
  这可能就要谈到第二个关键词:本身。
  内容付费≠流量生意
  我们期待的内容价值回归,指的是抛开一切语境,优质内容本身存在价值。借用文学上的术语,就是“作者已死”,我们应该分析“文本”而非“文学”。
  “本身”的核心是:作者的价值应该被正确评估。但我们目前所处的内容付费热潮,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产生大量内容垃圾。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许多工具产品强行做内容,哄广告爸爸开心,此时内容被视作新的流量入口,作者价值被严重低估。第二个阶段,产生大量一次性内容。最典型的是时下兴起的各种内容付费专栏,邀请各类知识网红传授干货,此时用户购买的不是内容而是品牌,作者价值被严重高估。
  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作者的价值。理想状态下,衡量文学作品的内容价值,应该抹去作者和时代背景,单独分析“文本”。同样地,多数时候我们也不希望无形的内容和有形的商品一样,有品牌溢价。内容付费时代,“作者已死”的意思应该是:每一位肚里有货、擅长并乐于表达的人,生产的内容都应该被尊重。
  目前,「豆瓣时间」首期节目的宣传是借着北岛的名气,但内容并没有陷入流量陷阱。因为诗人学者都是坐冷板凳,人们熟悉的诗人恐怕一巴掌都数得过来。而《醒来》的主讲人有十七位,总共102期,更新近半年才会完结。用户一旦付费,就意味着他认同后续所有内容,无法退款。这么做利弊都很明显:好处是给用户提供新鲜感,内容本身的价值得以彰显;坏处是违反主流的粉丝经济,变相提高用户的付费门槛。
  为《醒来》付费的用户可能没那么多,但一定都是真正热爱诗歌的人。可即便只有一千人,只要能讨好用户,就有价值。否则那些做生活电商和奢侈品的平台早就饿死了。更何况,文艺青年在国内已经不是小众群体,豆瓣不应该被这个设定框死。
  不过3月5日豆瓣上《对话戏剧大师列夫·朵金》的直播,观看人数仅万人——相较于1.5亿注册用户量,这个数据可没那么漂亮。除去学术内容本身不讨喜这个因素,直播这个形式也不太合适:学术研讨会没有视觉效果冲击,现场翻译也比较浪费时间。如果不是非常狂热的列夫·朵金粉,线下查文献对其的帮助可能更大。
  这就牵扯到最后一个关键词:价值。“文艺”究竟应该以何种形式展现,才能获得最大的价值?相对小众的领域,如何做内容付费?
  内容之外的价值溢出
  坦白说,中文系出身的我对《醒来》的内容也不是太感兴趣。对于「豆瓣时间」的未来,我的第一反应也比较悲观。毕竟独立电影想卖出商业电影的票房,太难了。可说起文艺领域的付费音频,我想起一个特例:田艺苗在喜马拉雅FM上的节目《古典音乐很难吗?》。
  古典音乐是比诗歌更小众的领域,可它却意外冲进付费节目前十的榜单,为什么?一个关键点可能在于:有没有特定的消费场景。
  发明了“国民总时间”概念的罗辑思维团队,现在张口闭口都是“省时间”和“杀时间”。可文艺类的付费音频究竟属于哪种,你很难界定。首先它不是干货,不会教你速成法。其次它不是游戏之类的快消品,谈不上浪费时间。它讲究的其实是“合理利用时间”。
  音频内容最主要的消费场景是上下班路上和睡觉前后。我不喜欢在这个时间段听“干货”,因为空闲时间听这些,本就是一种变相加班。然而我又嫌流行音乐太吵并且浪费时间。所以这个时间最好用来培养我的业余爱好,比如听古典音乐。
  对多数人来说,这个爱好可以指向文学、影视和音乐。因为它们都有“低门槛,高逼格”的特点。这意味着,人们无需为此付出太多精力,却可能收获意外之喜。举个例子,我今天听西川讲了鲍勃·迪伦的《在风中飘》,只是图个轻松。某一天我却可能因为这首诗结交了一位朋友,当时的轻松变成现在的谈资。
  所以如果「豆瓣时间」成功了,也许并非因为它“填充了文化领域付费内容的空白”。因为“文化”是个大箩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不要说得到App、喜马拉雅FM上此类内容有多少,樊登读书会、十点读书这样专注于读书的平台也不少。只能说豆瓣的文艺调性刚好切中一部分人的心理,适应了某个特定的消费场景。
  当然,我更看重的是第二个关键点:平台是否形成“内容生产者-平台-消费者”的稳固关系。
  当下所有尝试内容付费的平台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它所拉拢的名人,要么被微信截胡,要么出走。解决方法是分两步走:一是让名人意识到微信无法带来精准粉丝,出走没有强大流量支撑;二是不再依赖名人,而是发展站内达人。
  一句话,平台必须形成独特的氛围。这个氛围不能简单的用“文艺”、“互联网”、“二次元”这些词来描述。它还得有这些特点: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重合度很高,平台对内容利用率很高,达到自运营的效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乎这种大众问答平台,天然具有这种优势。很多人既是自己擅长领域的答主,又是其它领域的提问者。而在一些垂直内容平台,分享者和接受者的身份差别很大,每个人只使用符合自身定位的一部分功能。很显然,前者更容易形成社群,后者只是单纯的连接工具。
  北岛的豆瓣被近万人关注
  当然前提是平台已有足够的内容沉淀。举办知乎Live的人,多半本身就是知乎重度用户。人们知道,留在知乎还能看到他下一个回答。北岛虽然注册了豆瓣ID,也发了广播,但人们不指望他以后还留在平台。因此“邀请制”对这些老平台而言,只是短期吸引流量的手段。挖掘用户价值,才是最终目的。
  豆瓣也在逐渐发掘用户价值。从早期靠广告和导购赚钱,到上线「影视改编」和「译者项目」激励用户生产优质内容,再到推出「豆瓣时间」与站内评论人、音乐人、摄影师等内容生产者合作,都能看出豆瓣的野心。
  不过这条路可能会走的比较艰辛。主要原因我在《是时候聊一块钱的豆瓣了》中提过,评论性的长尾内容,商业价值尚未被发掘;还有个原因是,豆瓣从未主动推荐用户。你可以轻易在知乎找到各领域大V,却很难在豆瓣的茫茫用户中发现达人。豆瓣一直追寻一种小国寡民,人人平等的状态,拒绝给用户分级。这就导致1.5亿用户中存在大量达人无法被发掘。
  如果说豆瓣之前的内容尝试,如众包出版、影视改编和短片计划是小火慢炖,这次的「豆瓣时间」就是中高火,希望快速抢占文艺类付费内容的地盘,刺激站内达人生产付费内容。只是,豆瓣的生态可能并不适合广场式的Live。
  文艺青年有很多奇怪的爱好,比如有人喜欢收集某一天过期的秋刀鱼罐头,有人喜欢换宿和Gap Year。当然更普遍的是一些细分爱好,比如都喜欢戏剧大师列夫·朵金。小范围的兴趣交流会,能否变现,如何变现,这对豆瓣运营团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最后用鲍勃·迪伦的诗来终结:豆瓣要推多少产品,才能取悦文青?文青要读多少诗,才能用诗歌赚钱?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答案在风中飘。
(转载请保留)
互联网的一些事,已超50万小伙伴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高渐离没人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