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龙合乡德合村果领岩岩羊 山地自行车赛

  烟草在线那坡消息  今年,广西那坡县龙合乡德合村德角屯落实种植烤烟户数有21户,共签订了275亩。
  由于该屯地理位置处于四面环山,该屯的烟田全部集中在山窝底点,遇上大雨便无法进行排水,在雨季来临时烟田就会受灾,但烟农们丝毫没有放弃种烟的意向,面对去年的涝灾与冰雹的双重打击下,今年仍然坚持种烟。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县烤烟生产工作以“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工作方针,结合工作实际,严抓配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系田间管理环节措施,促进烤烟生产大田烟叶长势长相良好。
  目前,该县已经进入烟叶烘烤阶段。5月26日,笔者在德角屯的烤房群旁看到一派繁忙景象,一群七、八旬老人手抓刚采摘的鲜烟,喜笑颜开编烟忙。这将寓意着历经一年的辛苦,终盼来喜悦丰收。
烟农满心欢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图为八旬老人,喜笑颜开编烟忙
频道热搜文章地理环境/那坡县
位置那坡县那坡县行政上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管辖。地跨东经105°31′至106°5′,北纬22°55′至23°32′。东及东北部与靖西市相连,南及西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高平、河江两省接界,西及西北部与云南省富宁县接壤。东从坡荷乡照阳关起,西至百都乡白云山止,横宽直线距离38公里;南自平孟镇汤那山起,北至城厢镇卡腊山止,纵长直线距离67公里。国界线长206.5公里,是广西陆上疆界线最长的县份之一,辖9个乡镇,全县国土面积2231.11平方公里。现成所在地城厢镇距百色市254公里,距首府南宁405公里,距云南省昆明市700公里,平孟口岸距越南高平48公里,距越南首府河内200多公里。气候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21.7℃,日照1656.5小时,降雨量1258.4毫米,春季(2—4月),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出现低温阴雨甚至倒春寒天气,多数年份早稻插秧期雨量不足,发生春旱,春末常有局部冰雹发生。夏季(5—8月)气温高,7月至8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上,最高达35℃以上,为一年中的最热期,雨量集中,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0%,7月至8月中旬为暴雨和大风多发生期,历史上较大的洪涝灾害发生在此时期。秋季(9—11月),天高气爽,气温逐渐下降,雨量明显减少。10月份多发生寒露风天气,雨季结束,易发生秋旱。冬季(12—次年1月),雨量少,仅占年总降雨量5%,气候温和,温度多在10℃以上,偶有霜冻。
历史沿革/那坡县
那坡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古为地。秦地属象郡,未有建置。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地属刺史南部牂牁郡句町县地(治今云南省广南县)。尚无建置。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年),地属益州南部兴古郡,郡治在宛温(今云南省砚山县维摩镇)。尚无建置。西晋咸宁元年(275年),地属宁州兴古郡,郡治在律高(今云南省弥勒县竹圆镇)。尚无建置。南北朝地属南朝宁州西平郡(治今广西西林县西平乡)。尚无建置。隋开皇元年(581年),地属南宁州总管府辖(府治在今云南省曲靖)。尚无建置。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分岭南为东道和西道,岭南西道包括今广西境及云南省东南部。此时县地属岭南西道的羁縻地。尚无建置。五代十国地属南汉邕州(今南宁)的羁縻地。尚无建置。宋皇祜五年(1053年),始建置,称镇安峒(治今城厢镇北侧感驮岩),属邕州。政和元年(1111年),在镇安峒建右江军民宣抚司。政和四年(1114年),镇安峒改为镇安羁縻州,属邕州。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镇安土州改为镇安路。领安德、归顺、上映3个土州和下雷土峒,辖及今那坡、靖西、德保、天等、大新等县地。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王朝以镇安路住地僻远,废路,迁至废冻州(治今德保县),改立镇安府。今那坡称为小镇安。永乐年间(年),镇安土府岑天保,奏请以次子岑志英分管小镇安地,授职土知州。属思恩府(府治今武呜县)遥领。清乾隆八年(1743年),镇安土州改为土巡检司,属镇安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改流官,置通判,称小镇安厅。光绪十二年(1886年),小镇安厅改称为镇边县,隶属归顺直隶州(治今靖西县)。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仍称镇边县,直隶于省。2年(1913年),八月,隶属镇南道(道治今龙州县)。16年(1927年),废道,改称镇南区。19年(1930年),属靖西民团区管辖。21年(1932年),属龙州民团区管辖。22年(1933年),属天保民团区管辖(区治天保县)23年(1934年),改属天保行政监督区。29年(1940年),改属第十一区(区治靖西县)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31年(1942年),改属广西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1949年12月至1951年6月,镇边县属龙州专区管辖。1951年7月,镇边县属百色专区管辖。日,经政务院批准,镇边县更名睦边县。10月3日广西省人民政府以(53)省民字第97号文批复同意。自10月27日起将镇边县改为睦边县。属桂西壮族自治区百色专区。日,睦边县改属桂西壮族自治州百色地区。日,睦边县改属百色专区。日,因毛泽东一句话“还是‘那坡’好!”而改名为那坡县。这是全国所有2800多个县中唯一由毛主席亲自拟定县名的县。1971年,那坡县改属百色地区。日开始属百色市至今未变。
区划/那坡县
2000年,那坡县辖2个镇、10个乡:城厢镇、平孟镇、坡荷乡、龙合乡、定业乡、德隆乡、百合乡、百南乡、下华乡、百省乡、百都乡、那隆乡。城厢镇辖镇玉、城北、城南3个居委会;永宁、那赖、百灵、永平、果仁、合群、弄楠、吞岭、弄力、永靖、超群、永乐、弄底、龙华、和平、洞汉、中强、那桑、念甲、念烟、者仲、百林、者兰、隆平、达腊、口角26个村委会。平孟镇辖平孟、孟达、弄汤、果梨、旧村、农信、北斗、那万、那珍、念井10个村委会。坡荷乡辖坡荷、弄耀、小果腊、果杷、中山、大果腊、那池、果亮、弄约、永安、善合、谦合、弄忙13个村委会。龙合乡辖龙合、忠合、两合、智合、信合、德合、果力、仁合、马元、共合、果桃11个村委会。定业乡辖定业、明浪、宋平、德灵、弄怀、品端、桂合、惠布8个村委会。德隆乡辖德隆、德旺、三章、德康、那造、昂屯、德乐、念头、德孚、平达、团结、文华、德标13个村委会。百合乡辖百合、那乐、民兴、平坛、那化、清华、振武、大华、念银、栋英10个村委会。百南乡辖百南、规良、上隆、弄明、规迪、上盖、那岜、甲柳8个村委会。下华乡辖上华、下华、那翁、那龙、规六5个村委会。百省乡辖百省、那孟、百坎、坡荣、坡同、那布、面良、上荣8个村委会。百都乡辖百都、者赖、唐昔、果庇、者欣、坡酬、弄化、弄陇、坡金9个村委会。那隆乡辖坡芽、芭蕉坪、各门、红坭、政德、感怀6个村委会。2005年,定业、那隆、下华3个乡分别并入龙合、百都、百省3个乡。
资源/那坡县
土地资源民国23年(1934年)全县土地面积为737.65万亩。其中:石山面积909027亩,占12.32%;水田384688亩,占5.22%;荒地面积75906亩,占1.03%;其他6006879亩。占81.51%。民国35年,土地总面积685.725万亩。其中:水田309638亩,占4.52%;山地80178亩,占1.17%;荡地14627亩,占0.21%;其他645.2807万亩,占94.1%。年农业资源调查,全县土地面积504.94万亩,其中:高峰林场8.55万亩,大明山林场9.54亩,武鸣华侨农场26.9万亩,东风农场6.53万亩。县境内的4个自治区农林场、地直农林场除外,全县土地实际面积453.4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83.22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40.4%;森林面积105.15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57.39%;农用地91.8万亩,占20.2%;牧用地52.47万亩,占11.6%;其他如村庄、城镇、工矿、道路等用地125.94万亩,占27.8%。全县石山面积62.06万亩。其中:石山灌木林11.63万亩;石山杂木林6.28万亩,宜造林石山2.04万亩,不易造林石山42.11万亩。全县有荒山荒地81.59万亩,其中规划造林用地22.46万亩,牧场用地48.48万亩,宜农用地10.65万亩。水资源地表水资源量分布:东北山区较多,西南丘陵平原较少。多年平均径流深600毫米左右。1981年,全县水利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计算,全县水资源按代表年P50%,水源蕴藏总量31.4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27亿立方米(县内产水22.28亿立方米,县外补给4.99亿立方米)、地下水产水量4.13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7.7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5.44亿立方米、地下水2.29亿立方米。1985年统计,全县人口57.86万人,按保证率75%计,人均占有水4070立方米;全县耕地面积81.85万亩,亩均占有水2877立方米。全县大小河流有138条,蓄能量35450千瓦,可开发2.3万千瓦,现已开发6419.2千瓦。平水年(保证率50%),现有水利设施可供水量为10.81亿立方米,全县农业需水量7.95亿立方米,工业需水量0.19亿立方米,其他需水量0.24亿立方米,总需水量8.38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水量47.26%,占可供水量77.52%。枯水年(保证率95%),农业用水9.5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19亿立方米,其他用水0.24亿立方米,总需水量9.97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水量67.45%,现有水利设施可供水量9.84亿立方米,尚缺水0.11亿立方米。缺水区域主要分布于白合农场、灵马乡三民三合、玉泉乡板新、宁武乡华山、双桥乡腾翔和伏林、甘圩乡赖坡、城厢乡平等和串钱、太平乡新联、罗波乡天马等10大旱片。旱片面积约7.2万亩。矿产资源已发现的矿产有煤、铁、锰、铜、铅、锌、钨、锑、红锑、金、镍、钴、硫铁、钪、铝土、磷、石膏、重晶石、膨润土、水晶、钾长石、红铁氧、石英石、方解石、石灰石、白云石等矿种。其中钨、铜和锰矿比较丰富。动物资源明清时期有老虎进入县城。1958年前,尚发现有华南虎、金钱豹、黑熊,“大搞钢铁”滥伐木烧炭,森林遭到严重破坏以后,无发现踪迹。今野生动物分布于大明山为最多。1976年调查,有42科65属83种。属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一类有熊猴、黑叶猴、蟒蛇;二类有短尾猴、猕猴、穿山甲、旱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河麂、鬣羚、白鹇、原鸡、蛤蚧。此外,常见的野生动物有哺乳类:山猪、野兔、狐狸、果子狸、野山羊、黄鼠狼、野猫、水獭、旱獭。昆虫类:蜂、蟋蟀、蜻蜓、螳螂、蝴蝶、蜈蚣、萤、蝉等。鱼类: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鲮鱼、红鲤、散鳞镜鲤、半鲤、团头鲂、翅咀红鲅、草胡子鲇、桂华鲮、石鳜、异华鲮、盔鲇、波纹鳜、短鳍结鱼、蜃骨、大眼卷口鱼、鲇鱼、黄缮、斑鲤、大眼鳜、大剌鳅、黄颡鱼、大眼红鲅、赤眼鳟、沙鳅、月鳢、泥鳅、叉尾斗、倒剌鲅等,在起凤山太极洞中的地下水里,发现有世界罕见的无眼平鳅。贝类有河蚌、田螺、钉螺、河蚬。鸟类:啄木鸟、斑鸠、鹧鸪、燕子、乌鸦、猫头鹰、野鹌鹑、画眉、鹰、麻雀、喜鹊、山八哥、红毛鸡等。两栖和爬行类:青蛙、犁头蛙、蟾蜍、乌龟、鳖、马鬃蛇、壁虎、青蛇、泥蛇、眼镜蛇、吹风蛇、金环蛇、大南蛇等。
人口/那坡县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015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厢镇45551、平盂镇13251、坡荷乡12386、龙合乡16481、定业乡11649、德隆乡16141、百合乡13535、百南乡8212、下华乡6271、百省乡7977、百都乡11765、那隆乡6939。
经济/那坡县
农业农业历来是全县的主要经济,由于地处低纬度,光热充足,雨量充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有利。但是,解放前,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自然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农业技术落后,生产发展缓慢,粮食尚未自给。民国32年(1943年),全县粮食产量为10296.4万斤,消费13092.6万斤,尚不足2796.2万斤。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进行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农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水稻和玉米种植推行一造改两造以后,产量成倍提高。同时,不断进行农业技术改造,推广良种、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等科技成果,提高作物产量。195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9613.5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58.3%;农业总产值4950万元,比1949年增长63%。但是,由于执行政策及经营的失误,农业生产发展道路曲折,几经起伏。1958年“大跃进”期间,生产上“瞎指挥”,财物、产品“刮共产风”,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比上年减产2173.5万公斤,产值下降977万元,畜禽饲养量和渔产量锐减。1966年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此后又开展“农业学大寨”,强调以粮为纲,排斥多种经营,导致农、林、牧、副、渔5业生产失调。1972年粮食总产19831万公斤;农业总产值9669万元,其中农作物种植业占79.34%、林业占2.25%、牧业占9.77%、副业占7.61%、渔业占1.0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生产结构,加大投入,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林、牧、副、渔各业,农业才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年县财政支农拨款总额达2908万元,其中1990年为1393万元。1990年粮食总产量25970.4万公斤,比1972年增长31%,获国务院表彰;农业总产值23155万元,其中农作物种植业占67.02%、林业占2.19%、牧业占19.83%、副业占9.09%、渔业占1.87%。工业县境地处亚热带,有发展工业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农副土特产品如甘蔗、烤烟、水果及建材和金属矿产铜、钨、锰等资源丰富,可为工业生产提供较充足的生产原料;县境地域与南宁毗邻,县城距离南宁市区仅37公里。公路交通比较发达,工业生产所需原料和工业产品易于集散,为工业生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放前至解放初期,全县仅有一些手工业作坊,主要是烟丝加工、土法制糖、铁木农具制造、酿酒、纺织、缝纫等。金、钨、铜等矿产初步开采。1949年全县手工业总产值折新版人民币计仅76万元(总产值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重视工业生产的发展,引导手工业走集体化的道路,兴办全民所有制企业,积极发展现代化工业,全县工业不断发展壮大。1951年,工业总产值123万元,比1949年增61.84%。1952年,工业企业发展到12家,产值160万元,比1951年增30.1%;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17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10.6%。主要工业产品铁制农具4.22万件,大米加工227吨,白酒17吨,土糖354吨,砖3万块,瓦0.3万片,土纸0.16吨,土陶瓷3.17万件,棉布0.95万米,钨精矿41吨。1953年后,陆续兴建印刷厂、糖果厂、酱料厂、电厂。1957年,工业企业发展到19家,工业产值430万元,为1949年的5.7倍。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1.8%。1958年工业“大跃进”,一度兴办了众多工厂,主要工业、手工业有发电、原煤、生铁、锰矿石、水泥、砖瓦、大米加工、酒、土糖、土纸、皮鞋、布鞋、棉布、毛巾、各种铁木制小农具。由于违背经济客观规律,盲目“跃进”,产值下降,当年工业总产值360万元,仅是1957年的83.7%;其中重工业产值148万元,比1957年增3.8倍,而轻工业产值212万元,仅为1957年的53.1%。1961年,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后,工业产值下降,全县工业总产值764万元。1964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工业相应得到恢复和发展,年产值回升到461万元。年,工业基本建设投资351万元,先后兴建县农械厂、磷肥厂、锰矿场。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期,在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的基础上,贯彻工业与农业并举的方针,积极兴办地方工业,年,工业基本建设投资940万元,平均每年313.3万元,先后建起造纸、水泥、氮肥、卷烟、农药、煤矿等厂场;自治区和南宁地区在县内建栲胶厂、染织厂等企业。1971年,工业企业发展到72家,工业产值2742万元(总产值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为1963年的6.5倍,其中重工业产值1051万元,占38.3%;轻工业产值1691万元,占61.7%;县属工业23家,产值1462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53.3%。主要产品产量棉布306万米,水泥3523吨,机制糖3870吨,机制纸188吨,卷烟9232大箱,白酒484吨,淀粉1470吨,原煤5231吨,碳酸氢铵1375吨,磷肥12611吨,锰矿33400吨,栲胶1308吨。70年代中后期,又先后兴办机制糖厂、淀粉厂、砖瓦厂等企业,全县工业产值持续增长。年,投资总额902万元,平均每年225.5万元。1975年工业总产值达5616万元,为1971年的204.8%。年,投资总额987万元,平均每年329万元。1979年全县乡以上办的企业达130家,工业总产值8217万元,为1975年的146.3%、1971年的299.7%。其中县属工业111家,产值4625万元,占56.3%,乡办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5601万元(不含个体工业),占71.9%;重工业2186万元,占28.1%。主要产品有棉布475万米、丝织品17.04万米、机制糖13404吨、卷烟47401大箱、罐头466吨、白酒2733吨、机制纸498吨、原煤19577吨、发电量517.83万千瓦时、碳酸氢铵3124吨、水泥14510吨、机制砖2350万块、钨精矿89.59吨、锰35088吨、栲胶1836吨、淀粉3021吨、铁制农具12.17万件。1979年和1980年,先后撤并了粘土矿、煤矿、冶炼厂、农药厂等生产经营效益差的企业。1981年起,开始在工业企业中推行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1982年,对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完善经济责任制;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搞好质量管理和经济核算;加强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加强财经纪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劳动组织,搞好定员定额生产;健全领导班子,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加速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全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1984年,在工业企业中逐步推行厂长负责制,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1985年,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1542家,其中全民工业企业58家,集体工业企业61家,其它工业企业142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4896万元(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1981年增51.6%。县属工业完成总产值5231万元,占35.1%。1986年以来,不断巩固和发展各项改革成果。1987年,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行和完善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逐步打破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旧经营体制,调动企业和职工生产积极性。同时,推进工业科技进步。年,工业企业更新改造投资额10042万元,平均每年2008万元,重点加速对烟厂、糖厂、水泥厂、氮肥厂等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挖掘生产潜力,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工业生产获得新的发展。1990年,全县工业企业2067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63家,集体所有制企业60家,中外合资企业3家,拥有香山糖厂、东江糖厂、卷烟厂、华侨农场糖厂、染织厂5个大中型企业,工业行业发展到有食品、饮料、饲料加工、烟草加工、造纸及纸制品、印刷、电力、机械、建筑材料、缝纫、木材加工、皮革及制品、金属矿采选、冶炼等2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建材、化工、矿产为辅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地方工业体系,烟、糖、水果罐头、淀粉、水泥等工业生产发展成为主要产业。主要产品加工能力卷烟年产20万大箱(详见《烟业》篇),甘蔗日榨5000吨,碳酸氢铵年产6万吨,水泥13万吨,水果罐头2万吨,机制纸4000吨,淀粉2万吨。年末职工人数11044人,固定资产原值20159万元,动力机械总能力71349千瓦。是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3845万元,产值指数为1950年的24927.9%(按可比价格计算)。县属工业完成9967万元,占乡办以上工业总产值30.3%。其中乡办以上轻工企业82家,产值29508万元,占89.8%;重工企业44家,完成产值3359万元,占10.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钢材286吨,锰矿10172吨,铜精矿2090吨,发电量2294万千瓦时,水泥60589吨,碳酸氢铵4979吨,机制砖6398万块,农用挂车2172架,布438万米,机制糖59743吨,卷烟20.05万大箱,罐头食品9665吨,味精220吨,淀粉19631吨,大米加工12130吨,酒精2600吨,机制纸2249吨,栲胶2544吨,松香970吨,混合饮料6838吨,茶叶379吨。
交通/那坡县
县境地处南宁市北部的交通要冲。明清时期,与县外的交通,主要由县城乘坐小民船,沿武鸣河西行出右江,改乘大船往各地。民国4年(1915年),县人陆荣廷任广西都督,调集工兵营修筑邕武路,是县内公路建设之始,民国8年通车,是当时广西省第一条公路。此后,县政府根据广西省政府的指令,分段施工,责成各区、乡征集民工,修筑通往马山、平果等县公路及乡村道路,时人称“泥筑马路”。日军入侵时,为阻碍日军进犯,各乡村执行县政府的指令,征集民工炸桥掘路,“泥筑马路”基本毁坏。抗日战争后,修复通往马山、平果、南宁的公路。因路基多为泥筑,不铺石沙,至1949年,全县晴雨通行汽车的公路仅139公里。解放初期,发动群众敲打碎石,献工献料,修复并填石铺沙加固由南宁往都安县、平果县的国道、省道公路。1958年“大搞钢铁”,为解决运输问题,陆续兴建一些乡村道路。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各乡镇(公社)、村(大队)组织村民兴建县道及乡村道路,公路建设发展较快。1990年,全县公路总长1123.8公里,213个村公所,除山区6个村外,其余都通了汽车。
教育/那坡县
县内办学始于何时无考。明代嘉靖年间成为思恩府治所驻地后,教育事业成为周围10来个县(土司)的中心。明代建有学宫、书院和社学,民间办有私学。清代沿之,并创建3所义学。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有中学堂1所,小学堂31所。民国25年(1936年),全县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校40所、国民基础学校318所、分校2所,共361所。抗日战争时期,在学校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仍先后创建3所私立初级中学,小学亦有所发展。民国38年,全县有中学5所,在校生初中1114人、高中120人;小学校620所(含教学点),在校生21000人。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全县各级学校,入学人数增多。1950年,全县小学校有639所(含教学点,下同),在校生22392人;中学5所,在校生1338人。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入学剧增。1953年,中、小学在校生分别为2167人、47055人,是1950年的1.62倍、2.1倍。1958年搞“大跃进”,学校教育混乱。1959年贯彻自治区党委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整顿巩固,提高质量,适当发展”的方针,学校工作趋于正常。“文化大革命”初期,教育战线灾难深重,全面停课。70年代初复课,秩序亦极不正常,教学质量严重下降。1979年以后,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拨乱反正,调整学校布局,教育事业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80年代,进行处理“文化大革命”和历史遗留问题,共复查教职工的案件576件,经甄别,属于冤假错案531件(人)。其中,反“右派”斗争被错划94人,“四清”运动被错判33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错判340人,其他运动被错判64人,全部给予平反。1990年,全县有公办小学820所,公办初中37所、高中(含高完中、职高)6所,民办中学17所。是年,小学、初中、高中的在校生分别为74658人、21007人、4445人,各为1949年的3.56倍、18.86倍、37.04倍。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业余教育都得到较大的发展。
文化/那坡县
民间艺术师公戏师公在县内的渊源,尚未见文字记载,民间老艺人亦说法不一。锣圩镇一位84岁的老艺人说当地师公戏源流已有12代,至解放前夕他是第12代传人。马头乡一位老艺人说当地的师公活动至少有300多年的历史。里建一位老艺人说师公原来并不是为丧事服务的,古代村民在每年一度的“打斋节”,即于十月或十一月举行庆丰收活动时,请师公艺人队在宗祠前面的广场上唱唱跳跳,以表喜庆,壮语称之为“斋众”。后来师公艺人也参与僧、道活动,成为民间祭神祈祷的巫师,使师公戏带上封建迷信的色彩。锣圩、灵源等地的老艺人则说师公活动历来都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解放前,县内部分村屯请师公做“斋众”之风相当盛行。解放后,做“斋众”的习俗废止,而师公的音乐、舞蹈艺术,经过吸取精华,推陈出新,逐渐搬上了舞台。50年代,县内始创作师公戏,用师公音乐作唱腔,用师公舞蹈作戏剧的表演动作,用师公打击的乐器伴奏。音乐旋律优美,鼓点节奏轻快,表演风趣幽默,活泼新颖,内容进步、健康,为群众所喜闻乐见。1954年,乡宦俱乐部在全县文艺会演上演出的师公戏《抗旱在灵源》,被评为优秀节目,后在南宁地区、广西省文艺会演中,均被评为优秀节目。1955年锣圩俱乐部根据民间传说编演七场壮话师公剧《万事不求人》,在县、地区文艺会演中,获得好评。60年代初期,师公戏不时在县内的一些舞台上出现。1966年至70年代后期,因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师公戏被视为“糟粕”而消声匿迹,80年代初得以恢复。1981年,县文化馆创作师公戏《你不爱我爱》,由庆乐大队业余文艺队排练演出,后以该队为主体,加上府城、灵马公社的一些演员,组成该剧演出组,参加南宁地区业余文艺会演,获剧本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后又代表地区参加自治区业余戏曲文艺会演,获音乐一等奖、表演三等奖。1983年,县文化馆根据府城燕子岩的民间传说创作八场师公歌舞剧《勒依斩龙》,由县文工团设计音乐、导演及演出,参加南宁地区专业文艺会演,获剧本创作二等奖、表演三等奖,后代表地区参加自治区专业文艺调演(不评奖,给演出费500元)。此外,部分村业余文艺队亦不时自编自演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短小精悍的师公戏,在乡、村、县的文艺晚会上受到观众的赞赏。丝弦戏丝弦戏为县内的老剧种,俗称武鸣老戏,因用丝弦乐器伴奏而得名。与南宁及桂西流行的邕剧相似,在唱腔方面稍有差异,其音乐属皮黄声腔系统,另有本地丝弦曲牌。演出的剧目有“本路剧目”(该剧种特有的剧目)和“广路剧目”(与邕剧共有剧目)。县内丝弦戏戏班的活动大约始于民国初年。民国7年(1918年),陆荣廷请外地桂剧戏班到其公馆演出,同时请“大同乐”戏班演出丝弦戏。之后,府城、旧锣圩、旧陆斡等戏班相继上演丝弦戏。至20年代末,丝弦戏一直为县内盛行的剧种。30年代初期,粤剧传入县内后丝弦戏逐渐被淘汰。粤剧30年代初,粤剧冲击邕剧、丝弦剧,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大同乐”、“瑞园乐”等老戏班以及后来新组建的甘圩、濑坡、庆乐、龙英等业余戏班,既唱丝弦剧又唱粤剧。50年代中期,县内开始出现用壮语来演唱粤剧。在1957年的全县业余文艺会演上,粤曲壮语剧首次在县城舞台出现,由旧陆斡俱乐部演出。此后,陆斡、覃李业余文艺队分别由老艺人执导,也运用这种方式来表演现代题材。这种“粤曲壮语剧”唱腔、伴奏和表演程式搬用粤剧,唱词、对白数板、顺口溜使用壮语,很受壮民欢迎。壮族山歌剧解放初期开始在县内出现。为宣传中心工作的需要,一般为群众自编,用壮族山歌的形式来表演有故事情节的小节目,除了山歌演唱,对话、道白也大都用壮族山歌快板式,语言生动形象,民族特色浓郁。50年代期间,宁武乡唐村业余文艺队曾把粤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成壮族山歌剧演出。80年代以来,旧陆斡、四育、合耸、腾翔、文桐、覃李等村的业余文艺队均有山歌剧节目上演。采茶戏解放前,县内各地业余采茶戏活动十分活跃。各乡都有几支采茶戏队伍,均为民间组织。每年农历八月至来年春节,到村屯巡回演出,节目有故事说唱、唱十二个月农活、送花祈福、拜年祝寿等,歌舞并茂。由于地域差异,各地演唱的曲调风格有所不同,但表演形式基本相似。有茶官、茶娘(旦)、丑角等角色。所用道具因表演内容而异,一般有花扇、花篮、灯笼、花束和彩绸带等。乐器有锣鼓、小钹等。表演程序:一般先由茶官双脚一跃,然后一脚顶立,右手拿着一把纸扇左右摇摆,上场领唱采茶歌,随后茶娘(旦)接上唱十二月茶歌,边歌边舞,每唱完一个月的采茶歌,就两脚参差踏步前进,两演员互换位置。1986年县文化馆举办一期采茶戏骨干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十几支业余采茶队骨干40余名。1990年,全县业余采茶队共14支200余人。
旅游/那坡县
虎跳峡景区俗称老虎跳,位于那坡县百省乡贵港新村与百南乡上盖水电站之间的那孟河畔,东兴至那坡沿边三级柏油路穿越其中,交通便利,可衔接那坡县及广西中越边境公路旅游带各景区区域旅游网。老虎跳景区属砂页岩层断裂带中山地貌类型,中间夹杂少量石灰岩石山,山峦连绵,沟谷幽深,地形复杂。该景区的旅游资源特色是“边陲天堑,峡谷画廊;边关风俗,苗族风情”,拥有险峻幽深的溪河峡谷,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区及特色是明显的苗族风俗与动听的民间传说典故等,融“山、水、林、峡、边关民族风情”于一体,具有雄、险、奇、秀、幽、野等景观特征,是边境公路旅游带上具有较高旅游开发价值的生存型自然山水风景区。弄平古炮台弄平古炮台位于那坡县平孟镇平孟村弄平屯附近一座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上,与边境线直线距离不到200米。它建在一座三面悬崖陡壁,只有一面用人工开凿的羊肠小道通向山顶。炮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东兴至那坡广西沿边三级柏油路在山间盘旋。该景区与那坡县城距离78km,与平孟镇政府及平孟二级口岸距离2km,是广西中越边境公路旅游带上具有军事战略意义的重要景点之一。弄平古炮台,是清朝广西提督苏元春于光绪22年(1896)建成的边关战地防御遗迹,也是苏元春在广西边境上构筑的165个炮台中施工难度最大因而最后竣工的一个。已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传统教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壮民族风情园为彻底改变吞力贫穷落后面貌,展示黑衣壮这一神秘族群悠久绚丽的原生态民族文化风情,2002年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对吞力寨黑衣壮民族文化进行保护挖掘,建设民族风情园。园中有杆栏式建筑、民俗服饰、山腔民调、婚丧嫁娶等传统文化,染织、酿酒、捶布等互动活动。2002年以来,吞力黑衣壮民族风情园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0万元。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吞力人已经摆脱了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他们学会了用普通话和游客进行交流,利用自己独特资源制作销售旅游产品。白云山原始森林公园白云山原始森林公园位于平孟镇西南部,距平孟镇府所在地23公里,东兴至那坡贴边三级柏油路紧贴林区而过,林区南部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25公里,境内山脉呈南北走向,山谷幽深,悬崖陡峭,海拔800-1200米。林区总面积40875亩,森林复盖率85%以上,属喀斯特地貌,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8.7°C,降水量1422毫米。1982年经广西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然保护区。林区以砚木混交林为主,是那坡县砚木的主要产地之一。常见的树种有黄牙果、朴树、石山樟、栲类、原壳桂、黄杞、短叶黄杉等,有些树龄已逾千年。药用植物以花椒蕴藏量最大。油料作物有油瓜、乌榄、蝴蝶果等。栖息的珍贵野生动物主要有蟒蛇、穿山甲、猕猴、林鹿、水鹿、大灵猫、小灵猫等。 &
八角之乡/那坡县
广西那坡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八角重点生产基地县,2004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确定为"八角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八角之乡"荣誉称号。全县有大红八角面积30多万亩,其中三分之一的八角林已进入盛产期,年产八角花10万吨以上。其八角色泽好、香味浓、无污染、品质优。八角花及经深加工产品,是食品、化妆、医药行业的重要原料,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那坡县种有经济林58万亩,其中八角30万亩,现进行低产改造20万亩,年产鲜果12万吨,年产茴油6000吨;玉桂8万亩,平均年产桂油600吨,桂皮1.2万吨。那坡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以"
产业结构/那坡县
中国名特优经济之乡""中国八角之乡",那坡八角种植成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那坡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的"东桑西移"战略机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桑蚕特色产业。全县桑园保育面积2.2万亩,年产鲜茧13600担,从2006年起,那坡县每年目标新增桑园面积10000亩以上,至2010年,全县桑葚园总面积达到6万亩,年产鲜茧750万公斤,实现年产值1.5亿元,使桑蚕业成为那坡县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境内中草药资源独具特色,中药材品种有460多种,现生长着山豆根、草果、杜仲、葛根、黄芪、板兰根、青篙、大黄等50多味野生常用中药材,年产各种中草药达18900吨。因其独特的气候和良好的土地资源,2003年,那坡县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确定为广西大宗地道及濒临稀缺中草药材良种繁育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那坡年饲养优质肉牛15万头,育肥出栏8万头;年饲养生猪达到25万头。主要销往广东及越南等地,特色养殖业潜力巨大。
边贸/那坡县
那坡地处中越边境,边境线上的两国边民自古以来和睦相处,边民贸易往来频繁,现在开通了平孟国家二级口岸和念井、百南、那布3个贸易点。边境贸易点开通后,那坡县结合县情,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国有、集体以及私营企业和区内外客商到那坡进行边境贸易,拓宽合作领域。同时,利用每年平孟建街纪念日活动,邀请国内外经贸代表到平孟口岸进行经贸洽谈,共商边贸大计,边境贸易日趋活跃。日前,那坡县委、县人民政府计划在平孟建立一个5000平方米的边贸验货场,上报自治区和中央审批开通那坡至高平汽车营运线,扩大贸易和旅游,投资修通金三角贸易市场与越南16号界碑的边际公路,改善贸易点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主要景点/那坡县
1、玄武岩群。近年,在那坡县城东南7-8公里处公路边发现了一处罕见的玄武岩群,这片形成于距今三亿五千万年前的玄武岩群高10余米,长约500米,内部构造清晰,出现不少古生物化石,显示出复杂的古地理深海环境,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科研考察旅游景点,堪称神州一绝。2、燕子洞。燕子洞地处那坡县龙合乡西南部,洞深一百六十米,洞底树木青翠,面积约三十二亩,洞内冬暖夏凉,数万只燕子常年栖居其中,岩壁上有丰富的燕窝,洞底燕粪已厚达一米多,具有较高的观光价值和经济价值。3、感驮岩。感驮岩位于县城东北面的后龙山下,洞口开阔,洞内古建筑与岩溶景观形态各异。地下河水从洞内缓缓流出,清澈见底,石壁上遍布古今文人题诗作词,古色幽香。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感驮岩位于那坡县城北龙山下,是该县古迹遗址,1963年出土新石器时代文物,广西壮族自治区列为洞穴遗址。感驮岩又是古镇安官署重地,史书有载:"镇安以洞为城"之城,世俗尊为圣地。依山临水,幽雅开阔,自然的钟乳石造型、盘托连坐,构成自然浮雕,洞口石壁、风雨渲染而成的彩画,如花似锦,甚为壮观,岩洞分前后厅两层,中间隔石景莲台,洞口建有正殿大门、侧墙走廊龙门、月台等古建筑设施,沿左侧一泓清水流出,至洞口与孟河、劳水、龙泉三水汇合。1980年于沿前筑堤积水为湖,更添岩景秀色。感驮岩历为边陲风景游览胜地,历史上不少贤达募捐集资修饰保护,文人墨客亦于石壁上咏诗题词镌刻,以舒感怀,如"驮岩滴翠"、"福荫边陲"、"群蛙泰和"、"吸尽云天"、"别有洞天"、"一线天"等大量石刻及记载史料,古镇安世袭岑氏土司誉为镇阳八景之一。1987年划为人民公园,为边区文化旅游名胜风景区4、金龙岩。金龙岩位于县城东南面,岩中有三百多个景点,洞内游览线路长达两公里,"通天洞"、"金狮盼月"等景点使人流连忘返。5、牛郎坡田园风光。牛郎坡田园风光位于那坡德隆乡西南面,距离县城三十多公里,山坡纵横交错,大大小小的梯田沿坡而上,蜿蜒相接,春耕时节,春水闪烁,秋收时节,层层金浪迎风翻滚,极为壮观,是一处难得的田园风光。6、岜熊山自然林区。岜熊山森林距离县城十八公里,海拔1300米,总面积122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349亩,古生树种丰富,栖息着多种珍贵的野生动物。一九八二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定名为"德孚自然保护区"。7、弄陇原始森林。弄陇原始森林位于县城西南部,距离县城70公里,与越南、云南接界,地势险峻,林区内溪流纵横。在方圆48平方公里的森林中,生长着茂密的以珍稀树种蚬木为主的天然林,林中栖息着多种国家一类、二类保护动物。8、白云山原始森林。白云山位于那坡县南端的中越边境线上,平均海拔800米,森林面积4000公顷,是那坡县蚬木的主要产地,蕴藏着大量的药用植物花椒,有小灵猫、大灵猫、大蟒蛇、水鹿等珍贵的野生动物。9、虎跳峡。虎跳峡位于那坡县城南部,有东兴至那坡的贴边公路贯穿而过,谷深崖陡,峡谷全长约3公里,山势雄伟,植被繁茂,可供游客观光与探险漂流。10、百南河异国漂流。属越南红河水系的百南河是那坡县最大的河流。沿河而下可通往越南的高平省保乐县,可开发异国漂流旅游项目,沿途将领略到越南高平省法国教堂、异国迷人的绿色生态风光与风土人情。11、弄平炮台。在边境上的平孟镇平孟村东北约二公里的弄平山,三面陡峭,仅有一条小路相通,地势险要,清广西提督苏元春督办边防时,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山顶上修建炮台,面积约150平方米,原配有大铜炮2门、小铜炮1门。1994年,弄平炮台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族风情/那坡县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广西那坡县境内,共有9975户人家,5万多人,占那坡县壮族人口的32%。由于历史上战争和民族迁徙等原因,许多人躲入深山老林,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从而保留了古老的文化,黑衣壮奇特的礼仪节日、饮食居所、服饰装束、山歌舞蹈、宗教信仰,展示了那坡古朴的风土人情。干栏文化干栏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工艺简单粗糙。下面为打磨过的坚固石柱支撑,上面用木头搭建楼房,呈"凹"形。反映出黑衣壮祖先自然生态的恶劣,以及生产及生活条件的艰苦。(在干栏式建筑的楼下,黑衣壮用石缸蓄水。)银饰文化黑衣壮妇女佩戴的银项圈,两边都制成鱼形状,有如双鱼对吻。双鱼对吻银项圈是壮族妇女婚嫁时的必备之物,说明黑衣壮有鱼图腾崇拜的信仰。现代黑衣壮居住的环境是缺水的石山干旱区,连人畜饮水都困难,何以来水养鱼?原来,在壮族传统稻作区,人们相信人死后变成鱼。黑衣壮佩戴的双鱼对吻银项圈,是崇拜鱼文化的遗风。服饰文化黑衣壮的衣裤套裙别具一格,为广西其他壮族地区所少见。这种着装显示出立体层次感,人也显得活泼秀雅。赶圩或走访亲友时,将围裙向上翻卷可作口袋使用,劳动时又可装少量的菜豆和零星杂粮。黑衣壮妇女所戴的双角形头巾,也是外地壮族服饰中所罕见的。以崇尚黑色为主题的审美意识,构成了黑衣壮独特的区域服饰文化。(妇女们的穿戴全靠自己巧手一针一线缝制而成。)丧葬习俗走进黑衣壮的村子,便可以看到在住房附近或菜园里有一座座用瓦片复盖的坟墓。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埋葬在地下的小屋,仅仅露出屋顶部分,十分显眼。黑衣壮人认为,老祖宗的坟不能迁走,要让他们和子孙后代永远在一起。不仅能歌,黑衣壮也改变了人们脑海中"壮族人不善舞"的印象。在那坡县的一些黑衣壮聚居的村屯,从3岁小孩到古稀老人都能够伴着古乐,翩翩跳起迎宾舞、黑枪舞、婚礼舞、末将舞等等古代壮族的舞蹈,场面蔚为壮观。相传在中国最早掌握纺织技术的是壮族人,黑衣壮至今都沿用着最古老的纺织术。他们人人都穿着自种、自纺、用野生蓝靛染成的黑色土棉粗布服装,上身前盖大襟上衣,下身是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妇女头巾也是用自己纺织染成的长条黑布折成,银簪、银链等物品的装饰更使她们黑中闪艳。游览黑衣壮的故乡,吸引人的还有他们的建筑。依山傍林的小山丘上,一排排、一行行的小木房错落有致。他们的居所用木材、石头建成,分三层,屋顶为双斜面。虽然这种干栏式民居在我国南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也能见到,但是象在黑衣壮居住的那坡这样连成片,建筑风格统一的却很少见。
特色产品/那坡县
主要土特产品有玉桂油、茴香脑、大红八角、黄花菜、金耳、银耳、香菇及各种中医药植物。茴香脑 一种药物。用于因肿瘤化疗、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升高白细胞作用,主要升高中性粒细胞。其作用是促进骨髓细胞成熟和释放入外周血液中。黄花菜 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黄花菜味鲜质嫩,营养丰富,茴香脑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黄花菜常与黑木耳等斋菜配搭同烹,也可与蛋、鸡、肉等做汤吃或炒食,营养丰富。大红八角 又称秋八角,每年九月摘果,经水烫后晒干形成。个头肥大,色泽鲜艳,香味浓郁,为香料之王。金耳 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黄耳,又称黄木耳、茂若色尔布(藏语)、金黄银耳、黄耳、脑耳。含有甘露糖、葡萄糖及糖。可防癌抗癌。有治肺热、气喘、高血压等作用。现已人工培养。此菌是木腐菌。金耳是一种子实体中大型的胶质菌类。
持续发展/那坡县
--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以项目为中心,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十一五"时期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加;--深化体制改革,克服体制障碍,转变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和产权制度,促进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右江三角特色经济区,拓展区域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调整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关注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营造文明法制环境,确保社会安定团结。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1次
参与编辑人数:1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38:25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之火影之岩浆果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