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认的五大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还有多少差距

长三角向世界级城市群“进军”_新华每日电讯
26城“建群”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抱团”实现更大跨越
长三角向世界级城市群“进军”
日 08:25:16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4版
【字号 】【】【】【】
  ▲航拍上海陆家嘴金融城。(资料片)新华社发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 来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记者王希、白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齐头并进”;经济绿色转型;城市群一体化机制不断完善……作为我国经济重要增长极,近年来长三角城市推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瞄准打造改革新高地、争当开放新尖兵、带头发展新经济、构筑生态环境新支撑、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五大任务。这标志着新形势下,长三角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的进军号角已经吹响。
转型升级: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
  世界经济艰难复苏,我国出口压力很大。在杭州,民营跨境移动电商浙江执御,却在低迷的外需环境中闯出了一番天地:短短两年内在沙特、阿联酋等海合会国家成为移动电商“领头羊”,其移动APP品牌覆盖当地四成以上用户。谈及出口额的大幅增长,执御执行总裁丁伟说,面向“一带一路”平台,把眼睛放在市场需求上,运用大数据精准定位消费群体,强化快速研发并创新供给模式是关键所在。这家企业是长三角发展新经济,主动在更高层面参与全球合作与市场竞争的一个缩影。
  相较于国内其他地区,开放区位优势突出的长三角地区,更早一些遭遇到了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新旧动能更迭等挑战,率先开始了经济转型升级之路。
  凭借丰富的科教与创新资源,无论是新科技,还是新模式、新业态,在长三角区域“落地生根”都有着很好的基础。
  有数据显示,长三角城市群拥有普通高等院校300多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近300家,每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约占全国30%。
  “经济实力领先、教育资源丰富、产业积淀深厚、心态理念开放,再加上比较好的营商环境,这是很多软件企业选择深耕长三角的原因。”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高级工程师高建平说。这个位于南京主城西南部的软件园区吸引了包括华为、IBM、润和软件、亚信科技等在内的各类软件企业近千家,目前综合实力已跻身全国同类园区前三强。
  培育新动能不意味着要放弃旧优势。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新形势下,各地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瞄准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的新路子越走越顺畅。尽管今年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长三角不少城市经济增速逐渐企稳,其中一季度杭州、南京、合肥等地经济增长均跑赢全国整体水平。
制度创新: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2013年9月,我国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浦东的土地上从此崛起一块先行先试的改革“试验田”。
  从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到率先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从海关通关便利化改革,到人才服务体系创新等试点……一项项改革迸发出强大的活力,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自贸区涌现出来。今年1至5月,自贸区内新设企业4599家。在自贸区各项改革带动下,去年浦东新区生产总值增长9.1%,比上海全市高2.2个百分点。
  向改革开放要动力的岂止上海。在合肥、南京等地,除了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向深入推进,以政府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乘法”。在杭州,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特色平台已成为“双创”的重要阵地。
  调研中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除了劳动力、资源、资本、技术等要素外,制度创新也属于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是使经济从“更多”向“更好”迈进的关键变量。以贸易便利化为例,目前仅江苏就有8万多家进出口企业,七成以上货物从上海口岸出口。实施通关一体化改革后,上海自贸区的海关监管创新在区域内复制推广,使企业通关成本进一步降低。
  除了经济领域,改革的动力与活力正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上海2014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司法改革试点,把法官“下沉”到一线,并设立了知识产权法院;很多长三角城市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出实招、见实效,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补短板。
包容共享: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
  6月底,在杭州萧山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工作的加拿大女孩塔拉到南京朋友家过周末,搭乘当日的高铁回家,单程只要一个多小时。“(长三角)交通太方便了。”塔拉感叹地说。
  事实上,随着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区域内部分都市圈的概念已缩短到了半小时以内,一些地方实现了公交IC卡互联互通,使得在都市圈的一个城市居住,另一个城市工作完全成为可能。
  大中小城市齐全,小城镇星罗棋布——长三角城市群的城镇密度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推进一体化进程、开展差异化竞争,是实现1+1〉2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长三角城市群合作总体框架不断完善。2009年起,上海和江苏、浙江、安徽建立了包含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的多层次协调机制,此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相继出台,加强了发展规划的战略衔接。
  例如,建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协作机制,合力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三省一市已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214万余辆。今年1至4月,上海、江苏、浙江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了7.9%、2.8%和8.8%。
  此外,旅游合作持续深入,“互为客源地、互为目的地”在长三角已成常态;教育合作也开始破题。尤其聚焦改革的联动性,从“各自突进”向“区域联手”转变:产业对接不断深化,公共服务配套衔接正在推进,科技资源共享等创新合作机制日益完善……
  社会各界有理由期待,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长三角城市群有条件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到203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
(参与采写记者:何欣荣、陆文军、陈刚、商意盈、陈晓波、陈尚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还有多远?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最近联合印发《长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相比之前落地的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长三角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老大哥”,成为唯一被期待“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经济之声记者最近前往上海、江苏等地调研,实地了解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新经验。
  一体化实践,让人和钱自由流动
  下午6点,正值下班高峰,记者来到上海地铁11号线位于昆山市的花桥站,发现这个县级市地铁站的人流量并不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少。昆山轨道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礼告诉记者,上海地铁11号线是国内第一条跨省地铁线路,从江苏昆山出发,十来分钟就能进入上海地铁网络,然后可以便捷地到达上海各个地标场所,被称为“跨界的风景”。
  周礼说,现在乘客里大部分都是上海、昆山两地的通勤客流。自从通车后,两市一体化效应越来越明显:“作为昆山来说,和上海连通轨道的同城化效应,在2013年通车后非常明显,在昆山居住、生活,在上海上班的特色客流群趋势非常明显。我们昆山和上海的交通卡都是互联互通的,上海的交通卡到了昆山也是享受上海的优惠待遇。”
  长三角城市群跨越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雯,是参与制定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专家之一。她认为,加快跨区交通设施建设是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因为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跨越空间壁垒,更将带来人才、信息、资金的互联互通。
  陈雯:“促进缩短距离、促进流动这方面,就要打破分割。通过一些大的基础设施通道,包括交通和信息的通道的构建,来使城市间的距离拉近,使资源的流动成本、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
  以上海市虹桥交通枢纽为例,它是飞机、高铁、汽车进入上海的第一站,从这里出发,1小时内就可以到达长三角各大重要城市。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以虹桥枢纽为核心的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网络展开,不但城市之间的经济贸易运输和人口流通越来越便捷,还解决了由于大城市虹吸效应造成的区域经济失衡。现在,越来越多上海的高端要素也开始向周边的昆山、苏州等地流动。这位负责人表示:“也有很多上海的高端人才,住在上海,到周边城市上班。比如宝洁在昆山建了很大的厂,宝洁很多员工就是从虹桥枢纽坐高铁去上班的,这是一种双向服务,不是单向的虹吸效应——只把对方的人拉过来。其实,我这边的高端要素都在服务周边的长三角区域的。”
  长三角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初现成效,提高了人才、资本等要素的配置效率,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城市间的壁垒多多少少还是存在。比如,上海张江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指出,他们园区内来自不同地方的主体还存在竞争大于合作的现象:“我们觉得行政壁垒的制约力不利于形成共同发展的机制,因为各地区的支持政策、财税制度、管理制度等都互不衔接,往往导致竞争大于合作。
  有资料显示,一些落地早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区域规划,往往因为隐形的行政壁垒,一体化发展有名无实。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雯提醒,交通一体化只是城市一体化的基础,进一步扫除城市间壁垒、实现公共服务等社会资源均衡分布,将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陈雯说:“我们觉得行政壁垒的制约力不利于形成共同发展的机制,因为各地区的支持政策、财税制度、管理制度等都互不衔接,往往导致竞争大于合作。”
  区域分工:1+1怎样大于2?
  相比单一城市,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打开了人才、资金等要素在城市间流动的壁垒。但另一方面,这种一体化是否会加剧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同质化竞争呢?
  长三角城市港口资源丰富,过去因为各港口的功能差不多,定位差不多,大家能提供的服务产品也大同小异,造成互相压价,竞争很激烈。怎么才能避免这种同质化低端竞争呢?这几年,江苏太仓港和上海上港集团开展资本合作,尝试错位发展。双方共同成立上港正和集装箱码头,在业务上,上港集团主营远洋业务,太仓港主营近洋业务,避免同质竞争。
  江苏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邹家宏说:“远洋是上海的航线多、航班多、货源集聚多,所以现在我如果要开远洋的,货源没那么多,所以我干脆喂给他;近洋就不用很大很大的船,我就直接开,现在上海把近洋的航线拉过来,近洋集拼的货也放到我这边来。以前有点竞争,没有达到资本层面合作,如果我这边拿货多了就会影响他。“
  太仓港和上港集团的案例说明,城市群内开展产业分工,能避免内耗、实现“1+1&2”的效果。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雯认为,要营造良好的分工生态,前提是明确区分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长三角城市群在国内竞争力相对较强,原因之一就是周边省市都比较认上海这个龙头:
  陈雯:“一体化不代表一样化,最好的一体化是整个长三角城市群变成一个人的身体,有的做手、有的做脚、有的做脑袋。所以它整个演变过程是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或内在密切联系的要求。”
  记者在调研时也发现,上海无论是国家会展中心还是虹桥商务区,无一不是立足“总部经济”、立足“高大上”的定位,而周边城市多数立足于配套、对接。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它现有的航空配套产业园的建立正是得益于准确的城市定位。镇江市发改委副主任朱强松说,镇江一直把上海作为区域经济龙头,在2008年我国大飞机项目——中国商飞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落户上海后,就主动提出为项目做配套,提供内饰、航空座椅等零配件。
  朱强松:“我们一直把上海作为一个龙头,跟上海学习的真的比较多,但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地对接。仅仅通过上海的溢出和辐射,到镇江已经来不及了。”
  有分析指出,除了完善合作机制、明确城市功能定位,解决同质化竞争的另一关键要素是有效的协调机制。尽管长三角有不同层次的跨区域论坛,但江苏省句容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经军在谈到南京都市圈是否该跨省发展时,就透露出对这类协调机制作用的担忧:
  经军:“一个省里面三个城市之间协调都有困难,如果跨省去协调,又有什么意义?难道不是增加难度么?”
  对此,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雯表示,随着《规划》出台,下一步,长三角城市群的政府协调政策的约束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跨区域协商不能只停留在“台上握手”的层面。
  “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还有多远?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对长三角城市群的总体定位是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到2030年,成为“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业内专家表示,长三角跟其他世界级城市群相比,最关键的差距不是硬件,而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目前国际公认的世界级大型城市群包括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五个。要比照长三角城市群和它们的差异,首先要明确世界级城市群的标准。
  有分析认为,世界级城市群的两大核心要素是“沿海经济”加“轨道网络”。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像虹桥交通枢纽的辐射能力,1小时内可达长三角各重要城市、2-5小时对接全国和东南亚主要城市,已经达到世界级交通体系的水准: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南北纵向的和东西向的高铁的节点都在我这边,所以我这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交通功能优势是非常非常显著的,已经是世界最大的了。然后客流量还保持20%以上的增长。”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雯也赞同这个说法。而且她认为,在发达的交通体系背后,体现了长三角城市群丰富的要素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潜力,这些都让其他世界级城市群难以望其项背:“第一个是区位优势。我们面向中国广阔市场带来的区位优势,这个是其他城市群没有办法相比的。所以上海的虹桥枢纽才能做那么大,其他城市群可能已经没有这么强的上升的消费力。第二个是这个地方制造业比较发达、人口集聚红利的优势。长三角城市群和美国五大湖城市群相比,面积差不多,但我们的人口是他们的3倍。
  那么,长三角城市群和一流品质城市群的差距在哪里?陈雯指出,最关键的差距不是硬件,而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城市群的人均GDP和地均GDP上。以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为例,根据《规划》中的数据,它的人均GDP是67200美元,而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均GDP是13737美元,约为前者的20%。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分析,差距的产生与发展阶段有关,目前长三角产业层次还基本处于全球产业链相对中低端环节。要成长为真正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需要创新和转型,提高经济发展效益。
  孙久文认为:“和我们国家的总体发展水平、发展时间都是有关系的。我们国内的发展主要是最近30年,西方城市群有的已经经过一二百年了。长三角现在面临发展转型的问题,它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但它的发展已经碰到类似天花板这样的东西,我们人均GDP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么高。所以我们下一步必须要有新的发展途径,就是发展动力的转换要靠创新驱动。”
  另一方面,创新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才。尽管上海提出要建成“全球城市”,吸引世界各地人才,但目前外国人的比例还不到上海人口数的百分之一,而纽约外国人口的比例高达20%。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雯表示,长三角还要增强开放度和宜居性,这也是《规划》的着力点之一:
  陈雯:“要吸引到最有价值的人才,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有宜居宜业的环境,同时要有非常开放的环境,能够使全世界有价值的人才往你这里汇聚。所以这次规划里,我们没有把着力点放在发展什么产业上,我们把着力点放在创新,同时把着力点放在人才吸引、生态环境和基本公共服务上面。”(记者 王建帆)
[责任编辑:世界公认的五大超级城市群,中国长三角将有可能成为第六大城市群
世界公认的五大超级城市群,中国长三角将有可能成为第六大城市群
沿途的浪漫
中国的长三角城市群正紧随其后,将有可能成为第六个重要的城市群。但目前获得国际上广泛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只有五个目前世界公认的大型城市群有五个,它们是: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国中南部城市群。美国波士华城市群以纽约为核心,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分布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长900多公里,宽50~160公里,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00万人,城市化水平超过90%。包括波士顿、华盛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等一系列大城市。以芝加哥、多伦多为核心,分布于北美五大湖沿岸,跨美加两国,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出海口为圣劳伦斯河。该区域面积约2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0万,拥有10个左右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城市总数达35个之多。英国中南部城市群以伦敦为核心,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1000万人口以上城市1座—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的城市人口均达100万以上,中小城市10余座,还有众多小城镇。区域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约为全英国土面积的1/5,在世界五大城市群中面积最小。人口约3650万,占英国人口的一半左右。然而这是发展最早的城市群,18世纪后,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包括日本太平洋沿岸的几大都市圈,主要城市有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京都,神户等。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0万,日本最发达最富裕的地区,世界级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巴黎为核心构成的城市群,包括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布鲁塞尔,安特卫普等。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600万人。这是一个超级城市带,40多座城市星光熠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沿途的浪漫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不怕旅途多坎坷,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
作者最新文章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8207|回复: 31
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纳入合肥 2030年比肩世界五大城市群
在线时间 小时
classn_01: 9 classn_02[LV.3]偶尔看看II
新华社上海5月11日电 (记者何欣荣、叶锋)国务院常务会议11日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长三角城市群提出了五大任务:打造改革新高地、争当开放新尖兵、带头发展新经济、以生态保护提供发展新支撑、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此次发展规划获批,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将站上新的起点。
新起点,首先体现在区域范围上。201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长三角的范围确定为江浙沪。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秘书长张学良说,此次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明确提到安徽的合肥,这意味着长三角的范围已经从原来的“两省一市”扩展到目前的“三省一市”。
“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文化基地。合肥都市圈的加入,可以与长三角其他区域的科技创新、产业转移相对接,协同效应更为明显。”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郁鸿胜说。
此外,内涵也更加丰富。比如,规划提到,以生态保护提供发展新支撑。“长三角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之前中央已提出,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不开发,城市群规划必然与这个理念衔接。从长三角内部来看,环太湖的生态环境保护也一直是重中之重,规划很好地呼应了这一点。”张学良说。
根据规划,长三角城市群要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的成熟改革经验,在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
“以通关为例,目前仅江苏一地就有8万多家进出口企业,70%以上货物从上海口岸出口。实施通关一体化改革后,上海自贸区的贸易监管创新在区域内复制推广,使得企业的通关成本进一步降低。”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说。
规划里还提到,要推进南京、杭州、合肥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张学良表示,都市圈这个概念,类似于美国的大都市区,它超越了行政边界的束缚,更多地由市场力量自发形成。比如以上海为中心的都市圈,就涵盖了江浙两省的昆山、嘉善等城市,南京都市圈则辐射到了安徽的马鞍山等城市。
“原来讲都市圈,还是一小时的概念,随着长三角基础设施的完善,已经缩短到了半小时以内,比如昆山到上海高铁只要17分钟,这使得在都市圈的一个城市居住,另一个城市工作完全成为可能。”张学良说。
统计显示,长三角的经济总量占我国的20%左右,在国际上横向比较,和整个印度相当。专家认为,在这样的基础上,只要政府因势利导,到2030年长三角城市群完全有能力建设成和世界五大城市群(美国东北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国中南部城市群)并肩的世界级城市群。
在线时间 小时
classn_01: 9 classn_02[LV.3]偶尔看看II
在线时间 小时
classn_01: 80 classn_02[LV.6]常住居民II
大黑点什么鬼,我大徐都不标
在线时间 小时
classn_01: 127 classn_02[LV.7]常住居民III
安徽有很多城市会接着新一轮规划的东风,以此为转折点
在线时间 小时
先不说给不给徐州标出来,昨天晚上的中央新闻也播放这条了,融入长三角核心区对徐州有利也有弊…
在线时间 小时
先不说给不给徐州标出来,昨天晚上的中央新闻也播放这条了,融入长三角核心区对徐州有利也有弊…
给分析分析呢,我觉得利大于弊啊
在线时间 小时
徐州不列入长三角规划
在线时间 小时
跟个人没多大关系
在线时间 小时
连合肥都进入了长三角城市群,徐州,宿迁&&淮安没有进入,徐州又悲剧了&&以后连安徽人都能鄙视徐州人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UNIMOG 于
16:25 编辑
连合肥都进入了长三角城市群,徐州,宿迁&&淮安没有进入,徐州又悲剧了&&以后连安徽人都能鄙视徐州人
淮安10年就纳入长三角了,徐州,连云港,宿迁是13年纳入的。。。国务院2010年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表示,长江三角洲包括整个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以前是两省一市,现在是三省一市,所以苏北和浙南一直都属于长三角地区,只不过不是核心区。安徽再怎么说也是后来的。。。如果安徽有足够的勇气和实力的话,鄙视徐州也是可以的。。。
在线时间 小时
合肥划进来并没有什么卵用,江浙沪的人民压根儿就不会把合肥当做长三角。这两年在合肥做生物科技的公司上班,公司又是拉上中国科技大学又是拉上什么科学岛,先研院搞了一大堆博士硕士,但是一旦到了江浙沪和深圳做产品客户推广,别人一听说是安徽合肥的,别人完全不care你的什么科大,就是一道划破天际的白眼,然后就走了。
在线时间 小时
给分析分析呢,我觉得利大于弊啊
融入可以做大做强长三角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对徐州也不是坏事儿。。。但一旦彻底融入长三角,徐州的直辖或者设省梦就彻底破灭了。。。
在线时间 小时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 合肥都市圈纳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07:25 来源: 新华社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新华社上海5月11日电(记者 何欣荣、叶锋)国务院常务会议11日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长三角城市群提出了五大任务:打造改革新高地、争当开放新尖兵、带头发展新经济、以生态保护提供发展新支撑、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此次发展规划获批,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将站上新的起点。
新起点,首先体现在区域范围上。201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长三角的范围确定为江浙沪。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秘书长张学良说,此次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明确提到安徽的合肥,这意味着长三角的范围已经从原来的“两省一市”扩展到目前的“三省一市”。
“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文化基地。合肥都市圈的加入,可以与长三角其他区域的科技创新、产业转移相对接,协同效应更为明显。”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郁鸿胜说。
此外,内涵也更加丰富。比如,规划提到,以生态保护提供发展新支撑。“长三角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之前中央已提出,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不开发,城市群规划必然与这个理念衔接。从长三角内部来看,环太湖的生态环境保护也一直是重中之重,规划很好地呼应了这一点。”张学良说。
根据规划,长三角城市群要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的成熟改革经验,在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
“以通关为例,目前仅江苏一地就有8万多家进出口企业,70%以上货物从上海口岸出口。实施通关一体化改革后,上海自贸区的贸易监管创新在区域内复制推广,使得企业的通关成本进一步降低。”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说。
规划里还提到,要推进南京、杭州、合肥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张学良表示,都市圈这个概念,类似于美国的大都市区,它超越了行政边界的束缚,更多地由市场力量自发形成。比如以上海为中心的都市圈,就涵盖了江浙两省的昆山、嘉善等城市,南京都市圈则辐射到了安徽的马鞍山等城市。
“原来讲都市圈,还是一小时的概念,随着长三角基础设施的完善,已经缩短到了半小时以内,比如昆山到上海高铁只要17分钟,这使得在都市圈的一个城市居住,另一个城市工作完全成为可能。”张学良说。
统计显示,长三角的经济总量占我国的20%左右,在国际上横向比较,和整个印度相当。专家认为,在这样的基础上,只要政府因势利导,到2030年长三角城市群完全有能力建设成和世界五大城市群(美国东北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国中南部城市群)并肩的世界级城市群。
在线时间 小时
融入可以做大做强长三角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对徐州也不是坏事儿。。。但一旦彻底融入长三角,徐州的直辖或 ...
(⊙o⊙)…呃,直辖设省,你想多了。
在线时间 小时
连合肥都进入了长三角城市群,徐州,宿迁&&淮安没有进入,徐州又悲剧了&&以后连安徽人都能鄙视徐州人
不会,皖北起不来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三角城市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