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拳套路属于送还是佛

浅议武术文化与儒\道\佛传统理论的关系_6C社区
浅议武术文化与儒\道\佛传统理论的关系
浅议武术文化与儒\道\佛传统理论的关系
摘要:中华文化,百家争鸣,其中最有竞争力和影响力当属儒、道、佛三家。通过参阅有关文献资料,本文从武术文化的特质和基本精神中分析武术文化与儒、道、佛传统理论的融合。关键词:武术文化儒道佛传统理论融合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土生,土长。源于生活,来自民间,它以传统文化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中华武术中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受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儒家讲中庸,道家尚无为,佛家的慈悲为怀,作为一种沉淀已久的民族文化心态和作为封建时代的官方哲学以及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这些传统文化的思想,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同时对武术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武术文化与儒家思想的融合武术的一招一式皆显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武术文化要寻其根,儒学应该称得上是其思想文化的重要根源。从春秋战国时期以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便开始兴起。其中,“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是一种道德品质,一种处世之道,“仁”成为儒家的修身之本。中华武术不能不说也受到儒家“仁”的影响。儒家认为人的内心的“仁”要通过外在的“礼”来表现,即重视人的行为规范。“未曾习武先学礼”是中华武术的传统,这种“礼”是对人的内心进行约束,它的存在不会冲淡武术自身固有的技击性,也不会削弱习武者的勇敢精神,它是一种教育。习武之人,重在健身,不在伤人,做人有道德,习武讲武德。武德是武术文化的核心。武德是中华武术的灵魂,崇尚武德是中华武术界优良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以后随着时代的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古代“智、仁、勇”称为三德,即“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武术各家各派都提倡习武者以修身养性为宗旨,以自卫为信条,反对好勇斗狠,恃强凌弱,遵守社会公德,尊师重道。中华传统武术有着深严的宗派观念,同时师徒关系也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仁”的思想还体现在武术的技击目的上,二人交手,切磋武艺点到为止,具有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儒家的仁义思想深深的渗透在武术的武德观念中,以仁义为核心的武德观念充分体现了武术文化的忠恕之道。由于儒家强调“礼儀”“仁義”孔子曰:“仁者心有勇”“仁者爱人”,所以武术的伦理思想中渗透了“仁義”观念。在武术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儒家学派的重功利、尚实用、强调修身养性,主张礼儀与中庸,以及儒家学说研究的深厚朴实、自然风雅、简练含蓄都深深的渗透在武术文化的萌生和发展中。儒家的仁、和、礼、中庸等道德文化的加入,有利于完善中华武术的文化理论体系,促进武术理论的纵深发展。武术文化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武术文化中的认识论,就直接来源于道教的本体论。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其他宗教不同,中国道教完全接受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宗教多数都是修盼来生,而道教则主张通过精、气、神的修炼达到长生不老。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使中华武术具有了独特性,它把搏击的技击性与养生思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老子》中讲到物质变化,天地的运行,都遵循一定的规则,即道,即自然。武术最讲究与自然的契合。这是武术与其他技击术最大的区别,也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文化面纱。武术与自然的关系恰似道教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契合。这正是道家之“道”所推崇的自然原则。古代中国几个重要的武术发源地,无不盘踞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这是不是一种巧合呢?武术中每个动作的变换,每次恰当的停顿,每个眼神的随势而动,无不来自于对自然界的洞察,是一种对自然的顿悟,一种思考。中华武术强调:“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这与道家所讲“治内,治外”不谋而合。所谓“一口气”,则是对“精、气、神”的概括。对于精、气、神的修炼受到了道家养生思想的影响,养生则必须顺乎自然,方能“游刃有余”。正如《养生主》开篇所作:“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已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种顺应自然的思想贯穿于中华传统武术的历史进程。武术文化与佛教思想的融合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东汉以来,近两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里,佛教与佛教思想在中国广为传播。佛教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变化无常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没有独立的实体。早期的佛教,僧侣恪守清规,自省苦修。但随着佛教的兴起,僧侣们逐步过上了顺应自然,恬淡安逸的寺院生活。这就为武术在寺院中的发展、兴盛、传承创造了客观条件。由于长期的盘膝静坐冥思影响了众僧侣的身体健康。为了增强体质,振作精神,达摩祖师模仿动物的动作创编了拳法。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充实,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少林拳术”。由于少林武僧为唐王朝立下了显赫的功绩,从而使其赢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盛极一时。少林寺的兴盛,使“少林拳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巅峰时期。“少林拳术”的发展也受到中国佛教兼收并蓄的影响,吸收众家之长,使其在内在思想和外在表现上都出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在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下武功出少林。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充分反映出“少林武术”在整个中国武术史中所占的地位。佛教作为宗教具有一切宗教所共同的特征,即有教主,作为崇拜的偶像,有教义作为迷信的教条,有一定组织之中推行一定戒律的群众作为忠实信徒,真可谓佛、法、僧“三宝”皆有之。这种超世俗的历史现象,为武术涵容其精神准备了基本条件,以少林僧为代表的佛教徒中,形成的少林武术是典型的代表。如佛教的普度众生,慈悲为怀至五戒等对少林武术的武德、武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佛教促进了少林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少林武术又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影响,为佛教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禅”是佛教的一派,与中国传统的老庄和儒家思想合流,成为支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门派。中国的少林武术,都是以“禅”为体,以“拳”为用,“禅拳一体”。假如习武者无“禅”之修养,则为偏离正道,必定从超然于胜负,生死之上的“禅机”,堕落到奸诈毒辣的“杀机”中去。正如姚广孝大师叹息的那样“禅机末了说戒机”。少林拳以“禅门心法”为指导思想和拳术灵魂。达摩祖师曰:“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宋圆悟克勤大师曰:“损诸如见,拔弃妄缘,长教胸中洒洒落落,无一尘事。”这些大师所言,无非教人在坐禅或立禅时,放下一切思虑,湛然平静,不为善恶、生死等两种对立的矛盾景象所动而已。简而言之,儒、道、佛三教从思想上引领着中华武术超越了技击术的范畴,使其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同时,中华武术的“动静结合”、“刚柔相继”的外在表现形式上也受到它们美学思想影响,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形态。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受到儒家思想进取精神的影响,在道家“静”、“朴”之风中修炼,在佛家与自然的对话中内省、升华。武术的文化内涵是由复杂的历史构成的,是一个民族生成、积累、稳定了的经济、文化、心理、艺术、道德、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因素和特征的组合体,它具有强烈的历史稳定性,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文化不同于另一种文化的独立性,进而开发和利用自然力,以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这就是武术文化的实质。武术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完美结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好典型之一,在当今世界的诸种搏击项目中,唯有武术形成了如此庞大的文化体系。赋予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深入探讨和揭示武术运动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方式,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真正领会武术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并将武术文化逐步跟当代整个世界文化发展方向相沟通,才能使武术真正走向世界。参考文献:[1] 黄文仁.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曲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 [2] 盖世才.少林“禅”与太极“韵”[J].武林2002.[3] 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4] 林伯原著:《中国武术史》「M」.台湾:五洲出版社 1997 [5]中国武术大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6]何云波.《儒家与围棋》,《体育文化导刊》,2002. (李敬华、高金宝: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QQ: 邮箱:
本文地址: /article-.shtml 欢迎转载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关于三部少林拳经以及玄机和尚后续传承的具体说明---清风侠
关于三部少林拳经以及玄机和尚后续传承的具体说明---
本拳谱的主要作者“张横秋”先生,即“玄机和尚”传人。约在明末明崇祯十三年即庚辰年(公元1640年)根据玄机和尚所留少林拳谱结合自身习拳经验,编著了《拳经》一书。流传至“乾隆癸酉”即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由一位名为“良轮”的拳法传人重辑成《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法》。后在乾隆四十九年由曹焕斗重辑成《拳经、拳法备要二卷》。
三部拳经简要说明
1)曹本(王本):成书于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曹焕斗按照张横秋先生早年留给曹氏高祖的资料再次编著,民间有多种该版本手抄本。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王某手录本,故此又被称为“王本”。“王本”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经“罗振常”先生作序,由蟫隐庐以《拳经拳法备要》为书名印行,故此又被称为“蟫本”。1988年孙国中根据蟫隐庐印本做了一般性调整,改书名为《少林正宗拳经》,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度本:曾有“海陵度我氏藏本”(简称“度本”),“度本”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上海国技学社”改名为《玄机秘授穴道拳诀》,翻印出版,20世纪80年代,香港锦华出版社又翻印。今本人手中有《拳敌》一书即是“度本”的另一别名。《拳敌全书》民国石印本线装上下2册国技学社海陵度我氏出版。里面的医药部分,本人没有收录到此汇总中。
3)良本:乃张横秋先生传人良轮按照张横秋晚期留下来的资料,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所著,被称为《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法》,虽内容晚于“曹本”,但成书早于“曹本”。
“良本”世间流传较少,少有人知。2003年春,由何松雪作序,京东何松雪校刊,根据李东来拿到的手抄本,更名为《张氏短打拳》由江东书局印行。
简说“良本”的作者“良轮”
从良本拳谱中有几个年代记录:“王戌”(乾隆七年,1742年),辛未(乾隆十六年,1751年),明年秋七月即辛未后一年,亦即“内家祕授,大敌梅玄五步横冲直撞圖訣”序中写的“壬申”(乾隆十七年,1752年),以及落款的“乾隆癸酉”(乾隆十八年,1753年)。
王戌年(即乾隆七年,1742年“良轮”遇到来苏州的张横秋传人“我徽歙邑“胡道生”者,素以拳名,颇得张氏秘与”(这里并没有说明胡道生是不是张横秋的直接弟子,还是徒孙,因张横秋“庚辰秋”即明崇祯十三年亦即1640年从安徽绩溪到歙县教书时已经30岁,如果胡道生1742年是70岁,那么他便在1672年前后出生,如果15岁学拳,即1687年,那时候张横秋已经77岁。从张横秋的叙述中可知张氏30岁到歙县教书,很少可能一直教到77岁。所以胡道生是张横秋直接弟子可能性虽然存在,但更可能是张横秋之子或孙或徒或徒孙所传。有人说“庚辰”也可以是康熙三十九年,即1700年,但康熙三十九年天下太平,与张横秋总序中的“兵乱之世”不符,1640年正是“兵乱之世”)。遇到胡道生后,良轮与几位朋友“洪丰城、杨震条”一起执弟子礼,在苏州金阊门学了三个月。但因老师回了家乡“缘以先生甫旋,吾辈以渐星散”,所以大家就散了。这样过了十年“匆匆旋延十载”在辛未阳春(乾隆十六年,1751年),良轮去了太仓(娄东),第二年“明年秋七月”即辛未后一年,也就是壬申(乾隆十七年,1752年)又得其师传授,即“壬申秋七月,旅寓娄东之南城,得吾師秘传大敌身步之法”(如果胡道生是1672年前后出生的话,十年后师徒再遇的1752年,胡道生已经80岁了。80岁仍然远离家乡,可能性很小。所以上文说胡道生不太可能是张横秋的直接弟子)可惜此后不久胡道生就去世了“惜吾师归泉之速”,说明胡道生也起码70岁去世。故可推算胡道生应该生于1680年前后。
1752年胡道生传了良轮“大敌身步之法”后,不久去世。第二年,即“乾隆癸酉”良轮重辑拳谱。
(注:歙[sh&]县,古名歙州,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徽州六县之一,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曹焕斗”的家乡。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徽州六县之一,现隶属于宣城市管辖。绩溪位于皖南山区,地处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东与临安市交界,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连,西与旌德县、黄山市黄山区及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邻;介于北纬29°57&~30°20&,东经118°20&~118°55&之间。是“张横秋”的家乡。)
为什么要将上述三部拳谱合并呢?首先此三部拳谱,内容理论丰富,体系完整,能够很好的对明清少林及民间武术概况有个大致了解,是史学家、文学家、武术学家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法宝。另有学者分析,此三部拳谱均出自少林寺“玄机和尚”,因传授而分成多部,加之传抄,使得出现很多错误和分歧。但如今并没有确凿的文献记载。
关于《拳经》的成书非一人功劳,是几代人的合成。可以考证到的贡献者有:玄机和尚、陈松泉、张横秋、胡道生、良轮、曹焕斗的高伯祖、曹焕斗等人。
(2)关于《拳经》的传承和成书:
据唐豪先生研究,认为其传承谱系为:玄机和尚→陈松泉→张鸣鹗→张孔昭(张横秋)。
也有学者认为张鸣鹗与张孔昭是同一人,传承为:玄机和尚→陈松泉→张孔昭(张横秋)。
后来本人看到其他抄本有记载:“张鸣鹗先生总序即将孔照先生之师也”。
而从《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法拳谱》中有这样一句话“余尝录拳经数百首,并附诸械百法,编成一帙,实吾师陈松泉翁”可以分析“张横秋”的师父是陈松泉。如此各种记载亦有出入,以现有资料难以说清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因为几百年历史,找不到原本,而传抄较多,甚至有人增加了个人的理解在里面,或者伪造,使得拳谱慢慢出现越来越多的错误,是在所难免。
亦有学者认为曹焕斗的高伯祖是张横秋真正的弟子,而其祖上传到曹焕斗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在《拳经拳法备要》中有这样一段话,“吾家自张先生相传至今,百余岁矣。”所以本人对玄机和尚至曹焕斗的传承有另外的推论如下:玄机和尚→陈松泉→张孔昭(张横秋)→曹焕斗的高伯祖→(中间经过四代或五代的传承,因资料有限,中间这几代人无法考证)→曹焕斗。
在曹本、和良本《拳经》中的传承,都没有离开一个重要的人物“张孔昭(张横秋)”,那么关于张横秋的生卒年代,根据良本文献“吾十有五而志于拳,三十而立,未尝私传一人,人亦不识予之能拳,隐而自乐,埋而不彰,若将终身焉。自庚辰(明崇祯十三年,即<span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BACKGroUnD: CoLor: #40年)秋(说明此时张横秋已经30岁,可推其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即1610年)糊口于歙南锦庭之里”(亦有推生于康熙九年,即1670年,卒于乾隆十七年,即1752年,享年82岁)。如果按照生于1610年,则卒于康熙三十一年即1692年。根据《拳经拳法备要》中“吾家自张先生相传至今,百余岁矣。”这段话,我认为张横秋的真正的生卒年代,应该是生于1610年的可能性更大。在张横秋三十岁时,即1640年正是“兵乱之世”,与拳谱记载相符。~1692)。“张横秋”与曹焕斗的高伯祖是同一时代人。在《拳经拳法备要》中有文可证如下:“得孔昭先生从(有学者认为“从”是“徒”字的错写。因繁体字二字接近,传抄过程中误写。故此认为,曹焕斗高祖曾跟随张横秋学习过武术,是张横秋的徒弟。)余族高伯祖,在壶关县任中,所撰《拳经》。”从这断话可以看出,“张横秋”曾跟随“曹焕斗的高祖”在壶关县工作。
(3)关于《拳经拳法备要》的结构:
纵观此三部拳经可以看出,大体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曹本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拳经》,下卷为《拳法备要》,共分四个部分)。
四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三项内容。
分别为:1、问答歌诀二十款(),2、周身秘诀十二项,3、下盘细密秘诀。
第二部分,《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此谱应该为整个书最古老的内容,是玄机和尚从少林寺传出来的。“玄机和尚”是明朝万历年间少林寺僧人,曾跟随在少林寺高僧“无言正道”法师身边。“无言正道”是少林寺钦命方丈,少林寺永化堂创始人,少林禅武医开山宗师,是古今少有的高僧。所以“玄机和尚”能跟随在“无言正道”大师身边,可见“玄机和尚”非同普通僧人。所以此谱最少在万历年间或以前。此谱内容均是短打论述。而少林寺短打法自宋朝“福居禅师”就曾写过《少林短打》谱,所以此谱年代,最早可以推到宋朝。当然只是推论,没有确切记载。因1928年少林寺所有拳谱、佛经、历史文献资料毁于大火,所以很多都找不到史料证据,是人类的一个巨大损失。
此谱从内容上主要分为:1、练打十要,2、中场且要,3、守身且要。4、步法,5手法,6、肘法,7、腿法,8、身法操持,10、总论入身煞手猛迅秘要。11、论八面肩头,等等内容。我是粗略给分了一下类,实际比这要复杂的多。
第三部分,《张横秋先生传授习练手法秘要》,因“张横秋”是“玄机和尚”传人,所以他的整个拳论也没有违背前面的少林拳谱。或者说就是少林拳谱。但是里面有一些长打手法。成文时间应该为清朝顺治或康熙年间。
此谱主要分为以下内容:1、论身法与身力,2、口传百法(练打四要),3、论一闪之法,4、提劲与运气之法,5、迷拳,6、醉八仙歌,7死手解救,等等内容。
第四部分,《拳法备要》。是“张横秋”传人“曹焕斗”编著,成文时间应为,清代乾隆中后期,构成了《少林拳经》的第四部分。
此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1、拳法歌诀九项,2、手绘武僧图像数十张,3、步法图以及歌诀。
以上拳经的“曹本”、“良本”、“度本”,里面内容,多有相同及穿插,应该是同一源头。或者说出自少林寺明朝时期的“玄机和尚”,从各种手抄本中可以看出,张横秋所传武功正拳内容有,迷拳六节、猴拳六节、醉八仙八节、罗(有的拳谱写的是“乐”字)家短打五节、金枪短打、心得里外死手72节、拿跌法六节、搜虎棍14节、打穴、接骨、伤科秘方、练气法六节、解拿还拿,部分散手等。所以我把这几个谱合并也是为了能够让学人相互借鉴和参考。
以上三部拳经四部分内容,因有重复相近内容,我已经给它们拆开重新分类组合排列,不再细说。合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的借鉴学习。同时我在整理《少林拳经》中也吸收了一些少林其他谱论述,以供大家参学。
说点题外话&
——关于最近网上炒的非常火的《张氏短打拳》亦称《棉张短打》、《棉张拳》与少林玄机和尚谱即以上三部拳谱《少林拳经》以及《纪效新书》中所提的《棉张短打》究竟有何渊源?
(注:下文分析资料,部分内容借鉴于“刚吕绵章的博客”中提供的资料。)
最近网上一直在推《张氏短打拳》的主要人物即“焦建国”、“石建义”等。
他们做了大量的视频和图文资料,主要的理论根据就是依照少林寺《拳经》良本的内容。关于传承上说如今的“石建义”“焦建国”等是《拳经》中的主要人物“张横秋”的传人,他们练的就是拳谱里面的内容。并说这个拳谱就是明朝著名抗倭名将“戚继光”著的《纪效新书》中提到的《棉张短打》。并把少林寺以及玄机和尚推开,说与此拳谱与少林寺和玄机和尚无关,张横秋也就自然成了这套武术的开山祖师。这样一来,他们自然根正苗红,瞬间引起了诸多武术爱好者的关注。也难怪,在我们中国丢失的传统文化太多了,所以瞬间引起关注爆棚是意料之中的。
本人整理了将近三年的少林拳谱资料,如此重要的《少林拳经》自然是我整理的重要部分之一。而十年前本人就对少林《拳经拳法备要》进行过认真的研读学习。可以说本人对此三部拳谱有相当的认识。在此本人就根据自身所掌握的《少林拳经》理论及史料知识加以简要分析。
一、关于《纪效新书》中所提到的《棉张短打》与张横秋留下来的《拳经》是否有关呢?
1、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人物及著作的历史年代:
《纪效新书》作者,戚继光(生于1528年~卒于1588年)
《拳经》资料留存者及作者之一,张横秋(生于1610年~卒于1692年)
《纪效新书》成书于1560年
《拳经》张横秋整理于1640年。
大家仔细看一看上面的年代,不用我说,也应该知道,张横秋的拳谱绝对不是《纪效新书》中所提到的《棉张短打》,因为“戚继光”去世的二十二年后“张横秋”才出生,戚继光怎么可能把还未出世的张横秋的拳记录到《纪效新书》中呢?当然不可能。所以焦建国他们说的传承不符合历史史实。
2、有人可能会问,张横秋人家没准是家传,祖辈就叫《棉张短打》。
我们仔细看一看《拳经》里面有关的传承,"张横秋"师承"陈松泉",也就是说上一代就不姓张。所以此张家世传到“张横秋”说法不成立。所以说三部《拳经》均非《棉张短打》。
3、那么《纪效新书》中提到的《棉张短打》是什么拳呢?
如果对明代武术有一定研究的人一定知道,戚继光《纪效新书》中提到的《绵张短打》“张”为“章”字的错写,应为《绵章短打》。此拳在一些史料中有记载,《宁波府志》、《明史·江彬传》、《师桥沈氏宗谱》、以及章瑞后代的《章氏宗谱》记载的都是《金华绵章》而不是《绵张》!从各种史料证明,《金华绵章》的《绵章短打》起源于明代中期!最有力的证据还有《干城录》、《习武记闻》明确记载了,《金华绵章》是“人许以绵”后浙中武术始有《刚吕绵章》的称谓!也就是说有了《绵章(拳)短打》的称谓,而且还记载了吕红为明初人!
而且清早期的广东提督沈炟的著作里也提到《金华绵章的事迹》更重要的是,他是青田棍的传人!在此不详细阐述。
《宁波府志》记载了很多明代武术家的事迹!有鄞县张松溪、慈溪边澄、金华绵章、王征南等等等等。。。。。
《宁波府志》是最可信最真实的记载的地方文献!
记载为“绵章短打”为“金华绵章”的有《宁波府志》清代曹秉仁(雍正十一年重修的)
记载为“绵章短打”为“金华绵章”的有 慈溪《师桥沈氏宗谱》卷三〈勇士槐八公传〉
.....时金华绵章、慈邑边澄,皆以拳勇名师应募.....注意“沈槐八”与“慈溪边澄”是同乡!!!
记载为“绵章短打”为“金华绵章”的有《婺州章氏宗谱》明确记载的“绵章”是谁!!!
根据《婺州章氏宗谱》记载,章瑞()武举人出身,明朝(明武宗正德)曾任营千总,他的武功“拳法多柔,胜人以巧”所以当时世人习惯因其姓氏叫拳,称其为“绵章”;所以“绵章”就成了其绰号;
章瑞有了“绵章”这个绰号,他的武技又属于短打类别、因为当时只有“长拳、短打”这两种类别,所以世人称呼他的武技为“绵章短打”!
在一些《拳经》良本的谱上也列举了武林名家,却包含了《绵章短打》如果自己是《绵章短打》何必悉举自己呢?
4、那么“焦建国”等说他们练得就是《纪效新书》中提到的《绵张短打》即,为张横秋所创,根源在哪里呢?
其实说起来很可笑,在
师承于“胡道生”,而非“张横秋”。
上图一看就是形意的动作,而非少林,也不符合拳经。因为不懂少林,所以这样的错误太多了。
实际上,传统少林的手型很多为猴手,而且多是缩成一团,肘不离肋,手不离胸,滚出滚入紧随身。
正确站姿收身图如下:
正确的“练力法”收身法是我上面分享的三副图所示,而不是“焦建国”书上的错误图解。至于射出有无数种变化,难以详尽,暂不绘图了。总之要百骸筋骨一齐放,一片射入既是。
以上错误非常多,在此略举一例,以提示学人注意。
但并不是说焦建国老师的功夫理论不对,本人也是认同焦建国老师的功夫的。对于焦建国老师“真定老人”,这些年对武术的贡献,我觉得可以说功德很大。如果武术界多一些这样不保守的明师,真是人类社会文化传承的一件幸事。在此感恩焦建国老师等人这些年的贡献,您是武术界的功臣!!!只是对你们做的这些篡改历史、篡改传承、混淆学术以提高自身名望的行为确实应该痛批,这样的做法是文化传承的蛀虫,必须抵制。
同时本人在网上看到“刚吕绵章”这位网友新浪博客,里面有视频文献资料,证明焦建国等人造假传承,给大家分享如下。他的求真精神,也让我佩服,真正的学术确实需要求真,你很了不起!!!
鼠标点击观看以下内容:
—————————————————————————
传统文化交流qq群:
(只限嵩山禅院皈依居士加入,申请加入时请写上“法名”及“皈依时间”)
(只接受皈依居士加入)
(注:“包头武术健身群”只接受包头及附近武术爱好者加入)
包头少林禅武医内养功QQ群
(本群只接受包头市区及常来包头的朋友及养生爱好者加入)
嵩山禅院微信平台二维码,有微信的朋友可以扫描加入。
禅武医官网微信平台二维码,有微信的朋友可以扫描加入。
少林心意把微信公平台二维码
联系博主:
我的微信二维码
清风侠支付宝二维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峨眉山佛教扛大旗峨眉武术与佛教文化共荣
日 03:28来源:
千百年来,峨眉武术与佛教文化共存共荣;为弘扬峨眉武术文化,佛教协会领衔成立峨眉武术联合总会昨日上午,亚洲最大的汉传佛教十方丛林——峨眉山大佛禅院内,30余名少年在教练带领下认真练习着峨眉武术。这是去年4月峨眉武术联合总会在大佛禅院挂牌成立以来,开办的首期峨眉武术暑期培训班。尽管未大规模宣扬,此事还是引发武术界人士关注——这标志着峨眉武术在新时期作为佛教文化的弘扬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峨眉武术的弘扬,离不开佛教文化这个内核;峨眉山佛教文化的传播,也离不开峨眉武术这一方便之门”峨眉武术联合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峨眉山佛教协会领衔成立该联合会,就是要扛起峨眉武术传承和发展的大旗。结缘:僧人习武为强身也为修行峨眉武术的历史,要长于佛教在峨眉山的历史。“峨眉武术起源于神仙文化。”峨眉武术名家吴信良认为,峨眉山历来被视为仙道之地,山上有伏羲、女娲、鬼谷诸洞,这些都是当时民间流传的神仙。汉代文士刘向、晋代养生家葛洪,亦著文称峨眉山为仙山,有仙人修行。到了汉代,道教开始在峨眉山兴起。道士们修筑道观,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神仙思想被道家大量吸收,在神仙文化“以生为贵”的思想指导下,道士们将养生术作为一种求长生不老的手段。于是,道家养生术与古巴蜀导引行气术融合,形成了通过“吐纳、导引、坐忘、心斋、守一”的内练法门。道教传入不久,佛教亦传到峨眉山。到唐宋时期,峨眉山佛教逐渐兴盛起来。公元980年,赵光义遣使铸造了重62吨、高7.5米的巨型普贤骑象铜像供奉在白水普贤寺(今万年寺)。从此,峨眉山全山逐渐以“普贤道场”蜚声海内外。“从南北朝开始,在峨眉山历代众多僧人当中,均出现了练武之人。”峨眉武术研究学者王荣益认为,僧人习武,一是因为修行需要,习武作为修禅和修心的手段,被当做一种入道的方便之门;二是由峨眉山地理环境所致,在夏季潮湿、冬季寒冷的环境中,长期静坐修行对身体是有害的,练武则可以舒展筋骨、强身健体。共荣:高僧辈出重传习也善理论从此,峨眉武术便与峨眉山佛教紧密联合在一起。而在此后的融合发展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禅武兼备的高僧。北朝东魏时期,“镇南将军”林时茂因受权贵迫害,避祸途中出了家,取法号淡然。晚年时,淡然法师来到峨眉山中峰寺修住,将高超武功传授与年轻僧人。淡然大师成为有史记载的峨眉山第一位习武僧人,对峨眉山僧人习武有首倡之功,被奉为峨眉武术祖师之一。到了隋朝末年,云游到峨眉山的少林僧人云昙,将少林拳传给峨眉僧人。于是,峨眉武术又渐渐融汇了少林武术的一些精华。南宋建炎年间,峨眉山僧人白云禅师,将阴阳虚实和人体盛衰机理,与武术中的动静功法相融合,创编出“峨眉十二桩功”。此功法具有养生、医疗、技击等功能,在当今武术界仍有较大影响,拥有大量习练者。同样是南宋时期,峨眉山僧人德源长老模仿猿猴腾跃动作编出“猿拳”。因德源长老眉毛纯白,武术界又将猿拳称作“白眉拳”。德源长老还写下《峨眉拳术》一书,从理论上对峨眉派武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多数学者认为,这是峨眉武术发展成熟并自成体系的标志。明代是峨眉山佛教鼎盛时期,此时的峨眉武术亦臻于成熟,与少林、武当并称三大流派。在此期间,峨眉山普恩禅师创编了《峨眉枪法》;武僧月朗精于硬气功,人称“铁头和尚”。到了清代,峨眉武术得到更大发展。白龙洞湛然法师写出《峨眉拳谱》一书,使峨眉武术理论进一步发展。大坪寺僧人创编“浪子燕青拳”,如今在自贡富顺一带犹有流传。此外,龙神堂极善法师创编“乌龙拳”,仙峰寺神灯长老创编了“峨眉子午门武术”。回归:佛协领衔成立峨眉武术联合会如今,峨眉武术已经与峨眉山佛教携手走过了1000多年。王荣益认为,这是一个共存共荣的过程,练武为修行提供强健体魄,并成为修行的另一法门,修禅则为练武提供智力支持,并让习武者明白止戈为武的真谛,并且,禅也是武的最高境界。但到了近代以后,由于社会局势动荡,峨眉山佛教文化与峨眉武术的发展都受到冲击。僧人数量剧减,且僧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并将大量精力用于道场建设及弘法利生事业,所以峨眉武术在僧人中流传减少、逐渐势微。尽管如此,一些僧人依然坚持习武,并使峨眉武术有新的发展。其中,以通永长老最具代表性,他是峨眉派猴拳唯一传人。2008年,峨眉武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年过百岁的通永长老成为3名峨眉武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2010年,通永长老圆寂,是峨眉山佛教和峨眉武术的巨大损失。“弘扬峨眉武术,峨眉山佛教义不容辞。”日,由峨眉山佛教协会发起成立的“峨眉武术联合总会”,在峨眉山大佛禅院挂牌成立。同时,峨眉山佛教协会也将峨眉武术列为“五妙共相”之一,使峨眉武术成为峨眉山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武术界普遍认为,此举标志着佛教文化新时期在峨眉武术上的回归,峨眉武术有望终结目前一盘散沙的格局,迎来同心协力谋发展的黄金时期。 华西都市报记者丁伟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飞鸿少林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