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戏和学习都带来快乐,为什么人们往往不耻前者

游戏乐趣的一些来源
在开发《西山仙侠传》(代号)的过程中,我们团队有一个重要的理念:为用户创造激动人心的游戏乐趣。
于是,思考:乐趣是什么,从何而来?写下了一点点心得。
“要养成两种习惯——治救病人,起码不能害人”
&&&&&&&&&&&&&&&&&&&&&&&&&&&&&&&&&&&&&&&&&&&&&&&&&&&&&&&&&&&&&&&&&&&&&&&&&&&&&&&&&&&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
“要培养两种理念——带给玩家快乐,起码不是郁闷”
&&&&&&&&&&&&&&&&&&&&&&&&&&&&&&&&&&&&&&&&&&&&&&&&&&&&&&&&&&&&&&&&&&&&&&&&&&&&&&&&&&&
因此,我们要让玩家觉得游戏是有趣的,起码有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加分”或“防止减分”
避免郁闷。
体验——不要打破玩家期待(习惯)的体验。
也许有人认为好的体验是“加分”项,是设计者想让玩家经历的无与伦比的体验。而我认为最好的体验,是玩家习惯的、预期的,他想象中的体验。
体验是人们感受的外延
开车、坐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如果在开车的过程中,车撞倒了某个东西,开车的人会情不自禁的喊:“oh~我好像撞到什么了!”坐车的人会答:“是的,你撞到了。”
这个时候,开车的人不再是他本身,“车”是他的外延。在整个开车过程中,他都把自己当成是“车”,车的轮廓、大小,开车的他都能清晰的感受到。而坐车的人,仍然只是个局外者、旁观者。
同样的道理,人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本身是一种奇妙的体验。玩游戏的人,已经不再是他本身,而是游戏中的“角色”。曾经有两个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父亲在玩“超级玛丽”的时候,每当他尝试跳跃一个大坑时,身子都会随着玛丽奥的跳跃一起倾斜(那一刻,他把自己当成了玛丽奥!);另外,有一次在网吧,看到有个哥们在打CS。他蹲在墙角,尝试通过侧着脑袋的方式看到墙角那边的情况。我还风趣的问他“哥们,这样能看得远一点么?”,他答“屁话,当然可以!”
所以,游戏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人们感受的外延。
体验并不等于真实情况的照搬
那是否,我们把现实中的体验照搬,让玩家的感受与现实一样,就是好的体验呢?大多数时候都不是这样的。
最明显的例子:现实生活中的战役,一般都要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的路程才能投入真正的战斗;但游戏中让玩家跑几个小时路,才开始战斗,这显然是不明智的。
更不要说,将来生物技术与游戏结合。敌人砍中虚拟角色时,则带给你同样的疼痛感,相信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尝试这样的游戏。
所以,游戏体验大多数情况并不等于现实情况的照搬。
任何一个小点都有可能打破你的体验
这里的体验,换成“带入感”会更贴切。小时候,男孩子最喜欢拿着树枝与同伴PK,嘴里还不时在发着“噼噼噼”的配音。那一刻他幻想自己是一名侠客,手里的是剑,各种特效华丽的飞舞。一句“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吃饭”能彻底的破坏他的想象力,把他拉回现实。
游戏中的玩家也一样,他的体验外延了。他被设计者带到了虚拟世界中,他会大喊“我要死了!快给我加一口!”,他会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勇者!所以我们会设计好整个环境,让一切都是协调的,一切都是统一的。若突然出现一串调试信息会告诉玩家:这只是一个游戏,而且它bug了……天呐,这可是毁灭般地打击。
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例子:迪士尼乐园要创办一个新的项目——加勒比海盗。游戏者将扮演成海盗,踏上甲板,四周都是3d屏幕环绕,仿佛自己置身大海,成为一个真正的海盗!
设计师们每一个细节都不愿意放过,不让它们打破玩家的带入感。船上甲板的材质、大炮的位置、海浪的音效,甚至——空调出风口的位置(安排不当会让玩家明白自己是置身于房间之内,而不是傲游在无垠的海上),这些设计师们竟然巧妙的利用它模拟海风!他们做到了能想到的一切细节,却仍然觉得有什么在打破这个体验,直到交付项目的时候都没找出原因。
在项目正式上线的时候,设计师们来到了迪士尼,发现买票的工人给他们添上了点睛的一笔——原来是3D眼镜在打破玩家的带入感!这些天才的工人把3D眼镜包装成了海盗帽子、头巾!彻底让玩家成为了海盗!
符合玩家认知、习惯、期待的体验才是最好的体验
要改变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除非他自己想改变。
同理,请不要轻易尝试去改变玩家的习惯。
人们在这个世上生存如此之久,已经有了他数不清的认知(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些认知让人们养成了习惯、逻辑、信仰。
所以,我们的游戏也会符合用户的习惯。有一些是显而易见的,如:物理原则;有些是需要总结的,如:在线率最高的时段等;有些是隐藏的需要琢磨的,如:一次游戏时间多长是合适的?用户希望什么样的唤起节奏?
简单——人们不想翻说明书后再来玩游戏!
规则少而简单,重点突出
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因为世界变得越来越便捷,人类也变得越来越“懒”。我父母那一代人,买到一个新电器的时候,会先通篇阅读所有的说明书,然后才开始正确的操作。而到了我们这一代,说明书?!是我们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会去查阅的东西,而且只看那一小截,问题解决了,再把它拿开。没错,现在人们已经“没有时间”去通篇查阅“说明书”后再进行操作了,更不用说游戏了。曾记得有一个游戏前半小时都在告诉我各种操作、规则,半小时后我已经忘记最开始它说的是什么,这导致我直接放弃体验那个游戏。(当然并不是指“说明书”没有存在的必要,它的存在形式都是有很深研究的,这个以后再表)
所以,我们的规则是否足够的少,是否足够简单,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注意,有两个“非常”!)
请描述下:“俄罗斯方块”的游戏规则——你会发现这并非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更不用说,复杂的游戏了。
入门的设计师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有趣,一定是规则多的!
反例:魔兽争霸3 和
星际争霸。
魔兽争霸3:6种护甲类型、5种攻击类型,每种攻击类型对应每种防御类型会造成不同百分比的加成(或减免)。另外,数值的基础计算公式是一个较复杂的边际递减:减少的伤害百分比=(装甲值
* 0.06)/(装甲值 * 0.06 + 1)
星际争霸:3种护甲类型、3种攻击类型。数值的基础计算公式是分段函数,当伤害
& 防御 & 0
时,采用的是普通的加减法(绝大多数情况如此),小于0则采用1 /
(防御 & 攻击
显然,星际争霸的计算公式会比魔兽争霸3要简单得多,但要却很难说魔兽争霸3比星际争霸有趣很多(甚至星际中的攻防研究会更有意思,利用率也更高)
因此,规则少、简单并不一定乏味;规则多、复杂不一定有趣(多半是无趣的)。所以,请把你的设计变得简单——减少规则,使其逻辑简单,抓住核心点,这样游戏才会变得更加有趣。(准确的说是不会因此减分)
——simple is
规则统一是仅次于“少而简单”的。玩家接触产品的过程中总是要学习一些游戏规则的,而这些规则必须是统一的,一致的。否则,轻则增加玩家的学习成本,重则使得玩家混乱。
微软的office能卖的如此之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当年决定把他们整合在一起,保持高度的一致、兼容性。用户只要一次学习,就会用几套软件。
魔兽世界中有个反例:在魔兽世界中所有的数值,都有两个基本规则:一、总是越大越好的。二、都有边际效应,大于某个值后会进行边际递减。如:生命值、法术强度等。但,它在WLK中引入的“破甲”打破了这个规则。它符合其一,总是越大越好的,但违背了其二,在某个阀值之后,竟然价值量是增大的!最重要的是,它还有上限!(这里的规则2,与之前的规则是完全不同的)这是非常让人困扰的,如果不是专业的软件,想快速计算搭配装备,使其效果最大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在设计中同学们往往喜欢做特例(觉得特例是有趣的),但特例往往是打破常规的,让人困扰的。(多半也是无趣的!)所以,我们要尽量的保持游戏中规则的一致性(哪怕是抽象的)——不要去打破它——其实跟现实中的法律、奖惩是一样的,系统、游戏设计也有“诚信”的存在。
——另外,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比这篇文章,稍不注意就会用“玩家”、“用户“来形容了同一个东西,这本身是容易造成歧义的。)
没有潜规则
其实,特例本身是潜规则的一种。大家在制作过程中,恨透了过往设计、制作、工具的潜规则。它难以查阅,无法理解,让人发指!那么,请在游戏设计的时候也杜绝潜规则吧,玩家也恨透了它!
有逻辑的、有策略的探索,是乐趣。毫无逻辑的特例、潜规则是无聊的、令人困扰的!假如,在植物大战僵尸中有一种僵尸在晚上时是被炸弹炸不死的,那会是怎样的感受?(当你想引入一种被炸弹炸不死的僵尸时,要问自己为什么?他真的有趣么?要知道是付出了巨大代价换来的——打破玩家认知)它有逻辑么?这种探索是有趣的么?玩家如何能够知道这个信息?等等
所以,我们不爱潜规则,玩家同样也不买账。
同一时间适中的关注点(一般来说是减少)
在心理学的实验中发现,多数人们更喜欢\擅长同一时间处理一件事情——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是单线程的。
那么在游戏中也是一样,人们只有一个大脑,两只眼睛(可悲的是,同时还只能看一个地方),所以人们在同一时间关注的点是有上限的。多了会觉得疲倦、烦躁、应付不过来。少了,会觉得无聊。
而减少同一时间关注点的方式无外乎两种:一、减少游戏规则、系统;二、把这些规则、系统出现的时间点错开。(另外,重要信息都让他们集中到玩家最关注的区域。次要信息,可以利用显眼的方式出现在玩家的余光处)
挫败感——玩家是来娱乐的,没有人想被娱乐。
玩家来玩游戏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娱乐,而非被娱乐。
好的谜题,关卡难度是在玩家稍稍努力、稍稍思考就可以达到的。太容易,会觉得没有挑战;太难,会有严重的挫败感。而在网游中挫败感还不仅仅来源于游戏难度本身,还要考虑到社会因素——玩家互动。
曾经玩剑网3,我遭受过深深的挫败感:当年跳山党四处横行,不会跳山基本上是很难组到队的(其实在那时会跳山的是少数,但他们在某个程度上说是意见领袖,会影响整个环境)。一次我组队去日轮山城时,未掌握最新的跳法。被队友骂得狗血淋头——一个wow担任了3年多RL人的经历。从那以后,下副本都有一定的心理阴影。(剑网3的研发也立马发现,并杜绝了该现象。现在游戏中已经没有“跳山党”的存在了)
因此,我们不但要在系统上减少(甚至杜绝)挫败感(与失败是不同的,适当的失败是节奏的唤起,是有益的),如:关卡失败,仍然会给予玩家奖励,只是会相对减少;wow中经典例子:把平时状态获得50%经验,休息状态获得100%调整成,平时100%,休息状态200%——提高经验上线2倍;胜利和失败本来是个相对概念,而我们尽量让玩家都是“胜利的“,只是”赢得少一些“——记住,我们(人类)也是猴子!朝三暮四,其实是管用的——而且,相当管用。
另外,我们也要考虑更深远的——社会效应。当玩家互动,产生话题时,是否会因此对某些玩家造成挫败感,使其自尊心受到打击,使其被娱乐。
游戏是一种以好玩的态度来对待的问题解决行为——《The Art
of Game Design:A Book of lenses》
我第一次接触到概念的时候,心中只有一个词:amazing!原来,我们还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待游戏!玩家是来解决问题的,而设计者就是提问的人!
在《怪诞行为学2》中作者无意中发现,自己的鹦鹉更喜欢通过玩游戏(劳动)的方式获得食物,而不是吃身边现成的盘子里的食物。从而做了一系列的试验,发现绝大多数动物都是喜欢“有劳而获”的——除了“猫”之外。而在现实世界中,人们也发现,人是喜欢解决问题的,人们能从解决问题中获得快乐。
因此,我们设计游戏,就是在给玩家提出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于是,我们就可以问自己许多问题:
游戏叫玩家去解决什么问题?
玩家能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有什么方法能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使玩家不断地、重复的解决问题?
问题本身或解决问题的手段是有趣的吗?
如:《Cut the
游戏的目的是让青蛙可以吃到糖果(解决的问题);
玩家可以通过阶段绳子、挫破气泡等手段改变糖果的位置(解决问题的手段);
这里有几点是特别要注意的:
玩家是以“好玩”的态度来的。问题本身、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应当是有趣的。
玩家来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本体,是玩家,而不是设计者。玩家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起码,感受起来要像是玩家自己思考)、操作来解决问题,因此卓越的游戏会拥有非常简单、但变化无穷的手段解决问题;普通的游戏,会有固定的手段去解决固定的问题。(其实这是设计者在解决自己出的问题,玩家并没有太多选择——这里有另外一个概念:游戏是设计给玩家玩的,而非设计师自己,以后我们再详细展开)
玩家来解决的是问题本身。
那么问题应当是明确的:有明确的规则,有明确的“胜利”或者“失败”。
解决问题本身是很重要的,但结果会极大程度的影响过程乐趣。同样有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一点:实验分成两组,目标都是装配乐高玩具,第一个装配会获得2美元的奖励,从第二个起每个减少0.06美元(即第二个是1.94美元),参与者随时都可以中断装配,拿上钱走人。他们都是对乐高玩具有浓重兴趣的人(喜欢解决乐高玩具问题)。A组,参加者每装配一个,都会把组装好的玩具放到盒子里。B组,参加者每装配好一个,实验员就当着他面把组装好的乐高玩具重新拆除掉。奖励是一样(获得的美元是相同的)乐趣是相同(都是乐高爱好者)的前提下,A组平均装配比B组要多很多。也就是说:解决问题本身是很重要的(游戏本身是要有趣的),而结果有可能完全改变这个乐趣(玩家玩了一个有意思的副本,但没有奖励),此外结果也可以强化过程乐趣(游戏本身是有趣的,如果奖励是匹配玩家需求的,玩家会觉得更加有意思。这个实验还有C组,是获得肯定的,得分最高)
总之,尝试从“设计问题”的角度来看待游戏设计,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待玩游戏,对设计者来说会有新的启发。
学习、进步
记得有位同事刚从泰国回来时,跟我兴冲冲的描述他在泰国骑大象的过程——如何从害怕,到接触大象;如何从喂大象食物,博取感情,到抚摸她;如何从跨上大象的背(没有“象鞍”),到指挥大象做出各种行为……
没错,该同学还沉浸在他的快乐之中——学习带来的快乐。
人们总是能从学习中获得巨大的快乐。那种掌握新知识的快乐,是很奇妙的。
我喜欢学习,但不喜欢学生时代的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喜欢英语)同样是学习,为什么骑大象能给我的同事带来巨大的快乐,而英语学习会给我带来巨大的痛苦呢?它们的区别只缘于:反馈。
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每次新知识掌握都及时的得到了反馈:
走进大象——心理反馈:原来大象并不可怕。
喂香蕉——大象反馈:张嘴,申舌头,取食物,咀嚼。
抚摸——大象反馈:表情、满足感,肢体语言。
骑大象——身体反馈:奇妙的从未感受过的体验,新的视角看世界。
指挥——大象反馈:完全匹配命令的行为。
再来看看,我悲剧的英语学习:
背单词、练阅读——反馈:考试成绩
对比两者的反馈,前者具备的特点:及时、一一对应。后者:迟缓,甚至没有反馈(没有考到你学习的内容)
所以,人们的学习都是希望有反馈的,有意义的。如果既无反馈、也没发觉意义(结果),人们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也不会从中发掘乐趣。
而游戏,在这一点上具有先天的优势!这是我从小到大,爱游戏比爱“学习”(特指学校课本学习)多的重要原因。游戏,在这一点上完胜其他任何反馈!你可以通过非常快速的学习,掌握超级多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都是有反馈的!(当然,要设计者做了)解答谜题、过关、数值……所有的反馈都告诉我:我进步了!这样学习的乐趣是无以伦比的。
因此,我有个梦想就是把知识做到游戏中,人们在抱着好玩的态度来游戏的同时已经能学习到各种知识了——据说宫本茂大叔正在做这件事情。
所以,作为设计者的我们,不但要注意玩家学习的节奏(同一时间不能关注点过多、要循序渐进等等),更重要的是及时的给予反馈:玩家刚学到的东西,获得的物品能解答什么问题?能改变什么?——当然,最常用的方法则是:数值。(分数、名次、能力值等等)
赌博,应当是人类的天性。小时候,就开始各种赌。赌弹珠,赌画片,赌游戏币……直到去年才第一次去到我国美丽的澳门,“豪赌“了一把(赌资:500),有许多感受、心得是可以跟大家分享的:
钱与筹码、条形码、分数
在澳门赌场,最首先你得把RMB兑换成港币(某些地方澳门币也是流通的,RMB是不直接流通的)接下来,如果你是上赌桌而非游戏机的话,在每张桌子上都会有服务员帮你把港币兑换成筹码。若是玩游戏机(如:老虎机),投入港币会兑换成游戏分数,随时可以返还。但返还物不是现金,而是一张条形码,上面注明了现金金额。同时,这张条形码还可以在任意的游戏机继续游戏,只要简单的投入条形码即可——和现金一样。(不知道是否能拿条形码兑换筹码)于是在整个赌博过程中,玩家是不会跟现金直接互动的,而取代它的是等价物:筹码、条形码、分数。在心理上,人们往往没那么珍视它,没有心理负担,也不会和平时的劳动相联系。于是,赌徒们更容易把手中的等价物留在赌场,而不是换成现金离开。同样,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相同的手段,如:消费卷、信用卡等。在游戏设计、营销时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减轻玩家“付费“的负担。
不同的游戏机类型
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在赌场中的游戏机种类是非常丰富的。就算是“老虎机“,也会有完全不同的倍比。有1:1的,1:50的,1:100等等,其中有两个特别明显的感受:一、不喜欢玩(观察发现其他人也不太喜欢)难以计算成绩的游戏机。如,倍比为1:50(即$1等于50分),我赢了35分,但脑海中很难计算出赢了多少钱——但这个是我非常关注的。(赢的时候,玩家会自动换算成金钱,而输的时候往往考虑的是分数,剩下的机会数)二、不喜欢倍比低的,1:100的机器,赢小数额的时候特别没感觉,跟没赢一样。(用户基线“元”与分数基线“分”不同,当然这个可能跟性格有关)三、特别不喜欢没有起伏、节奏的机器——半天没回馈,哪怕是周期性地赢一把也会勾起赌徒的信心、期待,反之如果是一直没有赢,会容易失去兴趣。
赌博的心态——想继续
赌赢了的人,容易觉得自己运气好,想继续。输了的人,想扳回来,想继续。理智的赌徒,会在开始给自己设置底线和上限(输、赢多少则离开),否则,在赌场的那种煽动力很强的环境中,想理性得把持住自己,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赌博是极具乐趣的,但设计者使用它的时候得非常的小心。
使用非游戏货币,用等价物代替。(如:道具)——并非为了“黑”玩家,而是在过程中会更纯粹,更大的乐趣,而不会夹杂太多纠结的元素。
保护赌徒:小赌怡情,大赌伤身。
有些东西是不能赌的,如:时间。现实中玩家的时间是不可逆的,所以剑网3在初期犯了一个错误。奇穴的设计,本身是一种赌博,而修为唯一的来源是:时间。当玩家失去了这种不可逆的资源时,会有巨大的挫折感。(剑网3研发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对经脉、奇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版,赢得了玩家的赞赏)
系统应当给玩家设置对应底线和上限(至少是底线),让玩家可以小赌怡情,而不是大赌伤身。
让“小赢“代替”输“。赢和输本身是相对感念,所以大多数情况我们用”小赢“和”大赢“这对概念去替换他。让玩家只有开心和更开心。
归属感(自我偏见)
自己拼的“高达“会更贵!
好比,我桌子上的高达,我相信我的估价(如果有人要买走他),会比其他同学的估价要高很多。而同样,如果商场里有一个质量类似的已组装好的高达,我对它的估价会小于自己拼的。
其实,这个经历我们所有人都有过,而且每天都在重复着,这就是归属感。如:自己做的菜会更好吃一些(虽然,有可能其他人都不吃……);自己想的点子、创意会更好一些(虽然,很多时候大家解决方案是不分伯仲的);自己写的代码,用的算法会高明一些……
人们,总是会对自己的东西——特别是经过自己劳动创造、获得的东西容易产生“自我偏见”。这种“自我偏见“,会让人们对自己的东西高估价格,产生联想、回忆,带来快乐。
在游戏中,也是一样的。如果能让玩家感受到,这是归属于他的,他也会产生自我偏见。这就是为什么“宠物”这么吸引人的原因(同样,也是宠物为什么比‘雇佣兵’要吸引人的原因)特别是,玩家获得宠物是有过程的,那么玩家拥有它时,还会附带上时间成本、游戏回忆等额外的价值,使其更加的“自我偏见”
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来不卖我的游戏帐号的原因,因为我对它产生了“自我偏见”。
中学时代,由于我的数学成绩优异,经常会有同学来询问我数学题目的解法。我都会停下手头的活,用各种方法帮助同学,然后感到无比快乐——相反的,那看到同学不是问我而是问别人时,会感到郁闷(为什么他们不来问我呢?)。
这就是被需求,人们被别人需求时,会感到快乐。
在游戏中,现实中都一样。如果一个团体对你没有需求,你会觉得孤立——同时你离开这个团队也是不久就会发生的事情。当你被需求,甚至你的独特性是无法被取代的时候(如:公会的坦克),你会感觉到快乐,自豪。
微博与博客最大的不同之一在于“关注”(follow)人们之所以写blog,而不是日记,是希望有人来关注、了解。在博客时代,只能通过查阅网页点击率来得到“被关注”的反馈,而大多数人是不会这么高端技巧的(同样数据也不是真实的)。微博彻底改变了这个形式,人们会有“粉丝”,其他人会“关注”我,我写的每一则微博他们都会看到(至少在你想象中他们都会阅读)
特别是有名人,或是你的偶像级人物在微博上关注你的那一刻,那一刻你定然激动无比!——我竟然被偶像关注了!他竟然成了我的粉丝!——在过去,这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在社会中、游戏中都一样,人们希望被其他人关注,而不是被忽略。大到:你站在巨大的舞台上,台下无数的观众的眼神聚焦在你身上,关注你的一举一动,为你欢呼、喝彩;小到:节日时的一句问候(在这个人与人距离越来越远的时代,小小的关注就更加稀少、珍贵了)
所以,让玩家感受到其他的玩家、游戏的设计师关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有一个年轻人在大学毕业时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3年之后年薪达到10万美金。3年后,通过他的不断努力,超额完成了目标,达到了30万美金年薪,但他仍然闷闷不乐,非常不开心。主管问他为什么,他说:“隔壁那家伙,能力比我差,干得比我少,却拿31万美金年薪!这不公平!”
事实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快乐、痛苦的来源并不在于人们有没有达成他的目标,而是同期与其他人的对比情况。
我自己也有许多亲身经历,最近就有一次——以前,我wow中的猎人输出一直在团队中处于数一数二的地位(对比),一直有一种满足感(时间长了,这种感受也会降低,因为缺乏更高的对比追求)。而到了WLK,陡然间发现我的输出在团队中,总排在中靠后的位置,我不断的提升装备,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不明显。上NGA,看各种计算公式,不断思考总结。改进配装方式,输出循环,提升装备,不断练习打木桩。再次去raid时,我竟然重新回到了第一名——这让我开心坏了。而事实上,理智的分析——不论我的个人输出如何,boss依然是被打败,唯一的区别是早死或晚死几十秒(甚至是是几秒)——魔兽世界游戏本身是不带伤害统计的,你会发现是否开启伤害统计插件,完全是2个游戏!
这也是为什么在游戏中会有排行榜,会炫耀等级、稀有装备、公会进度。因此,在游戏中巧妙的利用“对比”会让玩家产生愉悦、目标、追求,相反如果用得不好会带来沮丧,差距过大时甚至会放弃这个游戏——新人与老人之间的差距,付费玩家与免费玩家的差距等。
以上这些,是游戏乐趣来源的一些方面。当我们游戏从宏观到微观都有去关注这些点,把它们巧妙的融入游戏中,能给玩家带来更多的乐趣——至少得减少他们的烦恼。
文中部分观点、实验引自《Game Feel》、《The Art of Game
Design》、《怪诞行为学1》、《怪诞行为学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日凌晨的时候,有同学给我打电话,然后我看到了考试河北教育考试院发来短信,我的高考成绩462分,父母看了之后没说话,继续睡觉,我也没说话,躺下继续睡。 家人的意思是让我复读,但是我不想,确切的说是,我还没有任何想法。我的高中就这样结束了?以我的分数,只能上个三本或者专科,三本肯定不用想,自己也不会去。 在某天我骑着自行车买馒头回来的路上,接到了我们高三班主任的电话,我印象最深的话就是他说鹏飞,回来复读吧!班主任表示他将继续担任复读班班主任,。我问了一下,复读的人多不多?他说了几个我高三时候的同学,人不算多,之前我也问过身边的同学,有复读想法的人不多。我当时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了,脑子完全不知道在想什么,就稀里糊涂答应了复读,然后班主任告诉我什么时候去报名。 回去跟父母说了,父母也没说什么。报名的时候,由于考的不是很低,刚好够到学校不用交复读费的最低标准。 等到了开学的那一天,自己搬着东西回到了熟悉的宿舍楼,只不过不同的是我们住到了四楼,教室搬到了五楼,我们这一般是复读班在顶层,宿舍也一样。我以为只有我一个男生回来复读呢(文科班的男女比例很悬殊),去教室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同届不同班的男的,之前只是见过面,不认识,既然都回来复读了那就是同学了,当然也是舍友了。男的好少…… 9月份差不多复读的同学都来的差不多了,常在的总共36个人,5个男的,31女的╮(╯▽╰)╭男女比例就是这么悬殊。 在我高中的生涯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复读的一年,因为我们高中三年总是在不同的换班级,三年换了三个班╮(╯▽╰)╭,没啥归属感,复读的一年我的归属感最强。 原本占六七十人的教室,现在只占了三十多人,宽敞了不少,每个人都是单人单桌,周围空间还很大,而我们男生,就占教室后面的位置。 来到大学我问过很多复读的同学,他们都差不多认为复读一年压力比较大,比较枯燥。而我为什么恰恰相反,感觉复读的时候过得最充实,可能我前三年都在看杂志中度过,复读的一年是唯一努力的一年。我们班长是一爱玩的人,我也不比他差。我们在教学楼最高层五楼,旁边有一个四楼的办公楼,楼道的尽头有一个门通往办公楼的楼顶,但是那个门是锁着的,但是这怎么能难倒我们,然后我们就顺利的跑到那个楼顶去玩了,还登上了我们教学楼的楼顶。那个门就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小操场,我们在上面放风筝,放孔明灯,下了雪堆雪人,玩的不亦乐乎。后来被年级主任发现了,我们就没得玩了。旁边的教室是个空教室,元旦的时候被我们拿来当娱乐的地方,全班人一起捏饺子,捏了大概300多吧,我只会擀饺子皮,大概擀了三分之一。等饺子煮好之后,我们五个男的就愉快的去外面吃饭了,哈哈。&br& 当然复读是来学习的不只是玩的,我很感谢复读班的老师们,老师基本是顶级配置,我们人少,所以老师基本能一个一个抓。我刚去复读的时候基础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因为高一到高三根本没努力过,基本是得过且过。我这人不太讨老师喜欢,可能个人原因吧!但是老师对自己还是不错的。&br& 同学们还是很努力学习的,基本上都是三点一线。复读的时候自己也没有挑灯夜读过,基本是到宿舍晚上熄灯的时候,晚上9点50下晚自习,10点10分熄灯,宿舍聊会天就睡觉,最迟不会过11点,每天早上5点多一点就会醒,因为5点45要到教室,班主任有要求,而且班主任就住在学校旁边的家属楼,有时候比我们去的还早,6点跑早操,我们男生偶尔偷个懒,因为男生宿舍离操场近,班主任也不会追究。中午必须的是午休,要不下午会困得要死,宿舍是8人间,我们只住了四个,相对安静不少。每天都是单调的日子,唯一的调剂是每周的体育课,体育课自己可以随便玩会,我们5个男的就一起踢球,虽然不怎么会玩,但是满操场的跑,出出汗也好,运动后然后也能踏踏实实的学习,想想高三的时候我们体育课是打扑克过来的⊙▽⊙,想想就惭愧。&br& 复读最看中的还是成绩,自己一直在模拟二本线线徘徊。成绩总是在20多名,进步的不是很明显,班主任那时候还找我谈过话,说我这成绩上二本悬,让我多努力云云。我也没多说啥,按着自己的计划干着自己的事。我妈总是说我,怎么看不到你着急啊,我确实看起来平时懒懒散散,也不怎么努力,自己有自己的计划就好,按时完成就好。高考的时候有一点紧张,但是还好,考语文的时候还去了趟厕所(待遇真不错,路上有人跟着,进厕所了还有人跟着)。&br& 等成绩出来的时候,自己吓了一跳,我把考的分截图给同学看的时候,她们也吓了一跳,总分544,文综222(没错我就是这么2,外号二愣),相对上年长了100分,虽然上不了985 211但是我也满足了。&br& 复读一年留下的纪念太多太多,友情,爱情(我就想想,当初自己喜欢一个女孩子,做了很多很多傻逼的事,当初想的太美,图样图森破啊),每个上大学的人都会有高三,但不一定有高四。我想复读的这一年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现在我们每年都会叫上老师同学们聚一聚。&br& 感谢能看我说这么多,表达不好,多多见谅(看来我得练习一下我的表达→_→)。
日凌晨的时候,有同学给我打电话,然后我看到了考试河北教育考试院发来短信,我的高考成绩462分,父母看了之后没说话,继续睡觉,我也没说话,躺下继续睡。 家人的意思是让我复读,但是我不想,确切的说是,我还没有任何想法。我的高中就这样结…
这是一个并不算轻松的问题&br&&br&六年级,市三好学生差一个学期被抢走,失去了保送的机会,抢走我名额的是一个部队大佬的孩子,我愤怒,我哭泣,我束手无策,我不接受。&br&&br&初中,评选区里优秀作文,我的作文在学校排名第一,但是却提交不进区里,而第三,四名却进了区里获奖,在升旗仪式的时候大声朗读,在午休时间全校广播,我将我的作文撕成粉碎,用不在背任何古诗词作文选,抗议,得到的是我从那时起严重偏科,高考属于看数理化保送清北,看语文英语没学上的水平,我看到了黑暗,我不接受,我抵抗。&br&&br&大学毕业写论文,辅导员暗示无偿帮教授做一些项目,不给钱,但是给你论文好评,推荐工作。我年轻气盛,仗着家里还有些底子,我拒绝,我不接受,然后我答辩险些没有通过。&br&&br&上班工作,我进入日企500强,可是再强也不能免俗&br&&br&老大说,你工作很突出,但是涨工资还是要平均,不能搞特殊,我说好的,我同意,我学会了妥协。&br&&br&老大说,你的这个提案做的很好,虽然是独自完成的,但咱们是一个整体,上面要写上很多人的名字,我看了看那些不相干人的名字,心里谈不上愤怒,有的只是一阵麻木,我说可以,我们是一个团队大家都有贡献,我接受。老大欣慰的告诉我,以后会照顾我&br&&br&公司举办年会,评选先进工作者,按部门评选,我业绩在新人里排第一,然而我落选了,这个名号给了一个姐夫在公司是高管的孩子,年会后,我向老大提出了辞职,因为触犯了我的底线。&br&&br&然后我出去创业,不送礼,不拉关系,只做产品,累死累活,朝九晚没谱,365天无休,然后赔的片甲不留。&br&&br&然后我又去打工,积累,再次创业,我送礼,我拉关系,我察言观色,投其所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自来熟,会聊天,八面玲珑,千杯不倒,我赚钱,我盈利,我每年利润翻倍,但我依旧用心做产品,在我的公司我一看人品二看业绩,不搞特殊化,公司抽奖就是抽奖,我不会拿着纸条把大奖留给关系户,我的最佳员工可能是一年勤勤恳恳保洁阿姨,我的销售魁首就是业绩最好的人。&br&&br&最后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见过太多黑暗面,感受过太多不公平,人情冷暖,现在的我三十而立,面对黑暗面,我隐忍,我妥协,我打太极,转危为安,因为我知道,有些事情不是愤怒和谩骂就能解决的,我面对黑暗面会努力的想出解决方案,但是我还是我,面对黑暗,我不接受。&br&&br&over
这是一个并不算轻松的问题 六年级,市三好学生差一个学期被抢走,失去了保送的机会,抢走我名额的是一个部队大佬的孩子,我愤怒,我哭泣,我束手无策,我不接受。 初中,评选区里优秀作文,我的作文在学校排名第一,但是却提交不进区里,而第三,四名却进了…
&p&我见过一位意气风发,教学生涯才刚刚开始的人民教师,是怎么被现实这堵墙,逼得提前落幕的。&/p&&p&&br&&/p&&p&小学二年级时候转进了一家私立学校。&/p&&p&学校设施装修在当地算得上拔尖,但学生在无形中也被分为了三六九等,每月交一定费用的学生,就有资格在食堂吃饭,上下学有专车接送,免费领取学习用品,就算成绩不好,也可以坐前排......所以别看年纪小,贫富差距已经拉开了。&/p&&p&现在都说阶层,其实在小时候,就要面对这一残酷现实了。&/p&&p&&br&&/p&&p&我的数学老师很凶,作业写错了直接整本都撕掉,体罚辱骂,攻击学生基因有问题。这也导致我从小学起,数学就一直很糟糕,上课完全不能专注听课,很担心被数学老师点名,怕回答不上来受体罚。最严重的时候,是数学老师还没进教室,我就已经吓得手脚发软,脸色苍白了。&/p&&p&我姐姐也跟我读同一个学校,当时她好像是四年级。班主任中途换人,换的是一个胖胖的短发女人,她给我们班代过课,我知道她,代课只会让我们自习。&/p&&p&果然,新班主任经常让我姐他们班自习,真正上课,就拿着书本照着念,让大家抄写,自己去办公司吹空调。这个事是我妈听我姐抱怨后,找其他家长了解,发现大家都不满意这个新班主任。&/p&&p&刚好那段时间,有老师家访,我妈他们就打算跟家访老师提一下。&/p&&p&&br&&/p&&p&我记得那个家访老师,他姓梁,这个姓氏在我们当地很少见。他是刚毕业分配到我们这的,是我姐的新数学老师,这是他第一份工作,第一次家访。一进门还跟我爸握手了,哪个老师家访会跟家长握手哪。&/p&&p&不像我邻居几个哥哥脸上总是坑坑洼洼,胡子拉碴的。梁老师是城里人,脸上白白净净,长得很清秀,很年轻,我妈说他有一张老师的脸。&/p&&p&来我家那天,印象最深的是他那身白衬衫,干净没有皱褶,在灯光下竟有点透光。我爸也经常穿白衬衫,但我爸的白衬衫总弄得脏兮兮的,一股挥之不去的中年男人油腻味。&/p&&p&&br&&/p&&p&我爸妈把新班主任不授课的问题跟他讲后,梁老师非常生气,一直说为人师表怎么可以不授业解惑,他一定会对校长反映,给家长们一个交代。&/p&&p&梁老师如此热血耿直,把我爸妈感动得不行,拉过我,让我把数学老师的事告知下,一起跟校长反映。于是听完我的陈述,热血的梁老师更愤怒了.....&/p&&p&&br&&/p&&p&第二天放学回家,我姐说,梁老师被开除了。&/p&&p&&br&&/p&&p&校长听完梁老师的反映,只让他不要多管闲事,教好自己的课就行。梁老师不赞同,据理力争终于惹怒了校长,校长拍桌大骂梁老师不识好歹,梁老师拍桌斥责校长不为学生负责。&/p&&p&于是就被开除了.....&/p&&p&离开了我们那里,至此,谁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p&&p&&br&&/p&&p&那时候,工作不好找,家家户户都不富裕,转到私立学校的小孩,多半是跟我家一样,贪图私立学校学费可以赊账。做教师,是我们觉得体面又稳定的工作,丢了教师的工作,等于砸了饭碗,所以我爸妈很愧疚,觉得是坑了梁老师,让他没了工作。&/p&&p&&br&&/p&&p&校长也没有因为梁老师的反映有所注意,一切都还在继续,数学老师继续撕作业本,新班主任继续自习,没人在意成绩不好的小孩,反正不是重点班,谁来教都可以。其实当时梁老师只要等校长气消了去认个错,工作还在的,他可以继续在这所学校待下去,但他没有。&/p&&p&&br&&/p&&p&&b&坦白说,小时候不觉得这是一件多勇敢的事,但长大后,经历越多。自认为无法做到像梁老师那样,冒着丢饭碗的危险,为一群没有关系的差生跟校长拍桌。才感到当年的梁老师是有多勇敢!&/b&&/p&&p&&br&&/p&&p&我知道评论会有人说他不够圆滑,情商不够高,方式不够聪明,以卵击石....但那又怎样。道理谁都会讲,但谁会去做?我不喜欢有人以事后诸葛亮的姿态来说教梁老师,他选择跟校长硬刚,你选择更安全的做法,躲在后面出谋划策,两种方式没有谁对谁错,但不应该鼓吹后者就是聪明的,前者就是笨。&/p&&p&遇到不公的事,我会站出来发声,哪怕我不能发声,我也绝不嘲讽那些比我勇敢有热量的人,因为曾经也有人为我发声过。&/p&
我见过一位意气风发,教学生涯才刚刚开始的人民教师,是怎么被现实这堵墙,逼得提前落幕的。 小学二年级时候转进了一家私立学校。学校设施装修在当地算得上拔尖,但学生在无形中也被分为了三六九等,每月交一定费用的学生,就有资格在食堂吃饭,上下学有专…
&img src=&/50/v2-dab748dd0f211ffcf2f6057_b.jpg& data-rawwidth=&536&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6& data-original=&/50/v2-dab748dd0f211ffcf2f6057_r.jpg&&很多人都觉得我是天才。我做过很多事情,当然大概,大概这些成就在知乎的各位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七天突击托业拿下900+,跳过N2两个月直取日语N1(先报名后自学),不复习裸考英语六级,闲来无事练练钢琴、电子琴、吉他办几场演出,玩一玩乐队,参加魔方大赛,做个魔术舞台指导,兴致起来去参加配音比赛,学学PrAe卖几个视频作品,学学JavaAndroid给本田开发个测试软件,学学心理从本科的机械专业跳到现在帝大IT专业,业余时间还能搞搞动漫字幕和漫画汉化,给淘宝商家做做海报,乱七八糟的……感觉这些丢人现眼的“成就”让这篇文章的可信度大幅降低了,你们就凑合着看吧…………我写这些……就是让各位大概认识一下我大概是个什么档次的……然后辩证地听我接下来的胡扯吧。面对和暴露自己的渺小也是一种勇气。&p&认识我的人,有的被我的人格折服,有的被我的知识储备折服,有的被我的才华折服,有的被我的思维逻辑折服。还有被我的谦逊折服的(?)。如果说上面那些玩意令我自己感到羞耻,而这些评价令我受用不起的话,我自认为我还是有一样有自信拿出来说的东西,那就是满格的学习力。&/p&&p&关于学习,我本来就有一定的心得;而在进入现在的大学专攻人机交互之后,更是对人类的认知过程本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惜作为一个半专业人士(一个混杂型专业……),并不能像专攻认知相关方向的大V一样掉书袋堆数据,因此原谅我民科一般的论述过程……&/p&&p&在这里先贴两篇我在其它平台发布的自娱自乐式文章,注意内容信息密度极大,非常不亲民,大家感受一下好了。之后(明天?)我会尝试再发一篇正式一点的进一步论述。&/p&&p&第一篇:&/p&&h2&&strong&论如何一口吃个胖子&/strong&&/h2&&br&&br&&br&&br&这是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和朋友做了一些讨论外加在自己副专攻专业的相关课程学习了一些周边知识后,我想我有了一定资本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br&&br&1,一口吃个胖子的定义&br&&br&根据前段时间恶补的脑科学知识,我们人有着非常复杂而高效的学习算法,其基本原理是先掌握一个模型,然后将该模型往各种事情上套,如果可通过扩展解决问题,在反馈中构筑扩展,就像Java的extends一样,同时也可以将多套方法叠加使用,就像Java的implements一样。当extends和implements都无法解决问题时,我是构筑新的模型,但这非常耗费精力。通过反馈修正模型是非常省精力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套模型并没有存储在我们的主观意识里而是存储在大脑的硬盘里等待激活。因此,在这里提及一个科学已经达成的共识:一个人并不清楚自己掌握了些什么知识。&br&&br&第二点,人的记忆强度与学习时的感情强度正相关。不展开。&br&&br&第三点,个人结论:人使用工具时如果工具的模型和人天生习得的模型一致,人可以不用学习就直接掌握工具用法。乍一听是废话,但利用这一点可以做出非常复杂的工具,比如复杂的感情交互界面,比如声音频率和感情的互动,比如利用一个点的运动轨迹向用户传达复杂的意图,而它们都不需要学习;而我正在上的课程也发明出了无须学习就可以直接掌握的机械臂。注意这里说的无须学习,是严格意义上的无须学习,完全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掌握。完全无须学习和只需少量学习之间有一个巨大的鸿沟。我们讨论的是完全无须学习的例子。作为对比例子,手机是个需要大量学习的工具,甚至一个普通的锤子的用法都是需要少量学习的,想把锤子用熟练甚至需要大量学习。而无须学习的工具就是只要具备了基础人类智能,婴儿和猴子也可以立刻掌握这些高端工具的用法。(真的拿猴子做过实验,猴子由于认知模型和人类有少许不同,通过少量训练让猴子具备人类智能后立刻就掌握了用法)&br&&br&因此在此我提出一口吃个胖子的环境前提:&br&1,整个社会已经具备了发达的自然交互设计共识(目前已经有日本公司在系统性一口吃胖子方面取得了成功)&br&2,像电路耗能接近信息交换耗能一样,知识传递成本接近最简核心逻辑传递成本,即极限消灭核心逻辑之外的冗余信息;&br&3,整个社会统一模型甚至消灭模型,一切工具直接基于人类自然思维模型&br&&br&如果达到了以上三点,人类智能高度起码能达到现在的三倍。我接下来来论述为何是三倍。&br&&br&因为现在的学习过程,别说消灭冗余信息了,甚至可以说冗余信息为主,甚至陷入了在冗余信息群里找核心逻辑的费时费力的工作;而信息传承在半山腰和山顶中间的部分又被大公司集体垄断,而不同领域之间没有打通边界,可以说人类的精力99%都浪费在了信息挖掘而不是信息获取和信息学习上面,而就算解决了,领域之间的信息协作目前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本研究室在做一定努力),悲观估计消灭这两大障碍人类信息获取效率和价值可以提升一千倍以上。而除了信息获取的信息冗余,获取到的信息本身有大量冗余,信息的系统本身又被设计得到处是冗余(详见我上一篇语言分析),也就是说目前看起来,通过合理的设计,人类学习速度的提升空间广阔得无法估计。&br&&br&回到《人月神话》,恐怕我这篇文章的观点和人月神话相悖。人月神话的观点认为,软件开发已经达到了和核心逻辑作斗争的阶段,并认为人类无法在这方面取得大的突破。但我认为,“以你们(人类)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没达到拼天赋的地步”可以表达我的心情。人类距离同基本逻辑作斗争还早了一百年。而到了那一步,根本犯不着烦恼和基本逻辑作斗争,因为那点精力付出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这就像吃饭烦恼张嘴需要做功一样无用。&br&&br&那么,在大的环境刚开始解决这一问题并尚未达成共识的大背景下,个人如何迅速吃胖子?&br&&br&毕竟日本某公司已经有成功案例摆在那里,可行性是已经得到保证的。我现在要把它一般化 系统化 泛用化,人为大幅提升人类学习速度。&br&&br&文章常写,学习最高效的方式是向别人复述,但我要在此加以反对,因为这个观点没考虑以下因素:&br&1,待学习对象本身蕴含的大量信息冗余&br&2,复述是一种极其低效的学习手段&br&3,复述本身就是制造信息冗余和信息错乱的罪魁祸首&br&&br&复述顶多把学习效果从100提升至150,但我们现在是在尝试提升十倍百倍千倍,复述完全派不上用场。&br&&br&回到最开始的话题,我在课程中学到的结论:&br&&br&1,为了给意识腾出运算空间,人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知识因为知识并不存储在主观意识里&br&&br&2,目的同上,人在不直面问题时无法唤起知识(弹钢琴的人回忆一下弹琴的感受就明白了)&br&&br&3,目前的知识传承有巨大的失真且低效至极&br&&br&4,为了解决1和2,需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人力成本&br&&br&5,就算做到了4,知识在固定形式的瞬间开始实效,也就是说从根本上否定了4的价值&br&&br&也就是说,这条路是条死路,知识传承面临软件危机一样的局面,是个死局。我们要从根本上消灭问题在萌芽状态。&br&&br&让我们回忆一下,人类的主观意识是什么?是高级逻辑判断机器,是流媒体处理机,只有少量内存没有大量硬盘。而知识是什么?是大量待存储的知识。虽然人类会把主要运算过程放到后台去运行,将结果返回意识前台,但每个人后台进程数和性能由于基因差异有巨大差别,导致后台运算结果极端不可控且不可靠,我们必须舍弃占用后台运算资源进行数据运算的行为,而且运算的数据还全是些人为的信息冗余。我们的大脑后台运算资源成天被这些信息冗余占据着成为了死循环,以至于很多人就这么变成了傻子。&br&&br&来,让我们从神经科学和人机交互的智慧出发,从新定义“学习”。&br&&br&我提出的学习四原则:&br&1,基于自然模型&br&2,学习基本逻辑&br&3,意图上的高度一致&br&4,消灭(拒绝)冗余信息&br&&br&以下举例论证。&br&&br&1,在学习编程语言时,使用实体玩具(目的:扩展自然模型),并设计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目的:加深感情反馈)。成功案例:游戏化尝试,an adventure of Vim&br&&br&2,拒绝知识经验,学习核心逻辑。例:想信教学瑜伽,想学瑜伽先学解剖。&br&&br&3,使用Go和Ruby拒绝Java&br&&br&4,读经典原著不读大V鸡汤&br&注意这均是权宜之计,真正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br&&br&&br&&br&&br&&br&第二篇&br&&h2&&strong&如何以一百倍的速度学习&/strong&&/h2&&p&用系统做事(复利):广义的良性循环&br&概率论:好运气是用次数堆上去的,前提是单次收获概率不那么低&br&只做正确的事(黄金圈):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当前最需要做并且最正确的&br&进化论:经历错误密度=经验丰富度 &br&&br&82定律:20%的努力获得80%的效果,则40%的努力获得96%的效果&br&&br&=========&br&&br&上面是微信公众号warfalcon的文章《这些知识可以影响并改变你的人生》+lifehack的《You’ll Never Complain Of Not Having Enough Time If You Can Apply This Rule
》和《If You Want To Learn Everything 100% Faster, Try This Science-Backed Approach
》 的一些灵感。最近在集中精力攻克“迅速学习”这个问题,感觉现在到了收尾的时候,因为我明显已经超过搜索引擎水平很多了。下面是最新的思考成果的一部分总结。&br&&br& 之前的文章论述过,现在知乎等地流行的“以教为学”和“基础知识来源,一手信息”等说法虽然在某些角度来讲确实正确,但问题在于效率低到无法实用,在全面学习、深度学习、学成专家方面诚然有用,但在超高速学习领域完全派不上用场,效率已经低到无法计算性价比的程度。而我要攻克的问题在于,如何超高速学习。根据28定律,我们学习到20%的牢固程度,就可以解决80%的问题;而学习到40%的牢固程度,可以解决96%的问题。而前面说的以教为学等方法,则是付出了200%的努力,得到99.999%的收获。从高速学习的角度,非常无法认同。现在出现了很多批判斜杠青年的热潮,但问题在于,1+1&2。这次我参与的Go项目作为一次跨界联合研究,起到的作用是医学部独自研究多少年也无法想象的成果。&br&&br&最开头的那些笔记,我并不完全认同,比如说如果概率论真的有效,那我们为何不回家每天买一万张彩票?我们之所以不敢堆数量,恰恰是由于我们并不清楚我们的努力是不是一种买彩票的行为,这与其说是努力,不如说是赌博。斜杠青年是必要的。那些专注的,一大批死了,剩下的活着的出来鼓吹专注的必要性。同理,你要是知道自己做的每件事正不正确,那估计离神也不远了。&br&&br&82定律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表述,精简来说其实是:你所做的行为中有大量无意义的冗余,而其中有意义的部分往往只占比20%。而对于没有冗余的项目,这其实是一个人机工程学问题:人的感受是非线性的,实际上是迅速递减的。这才是82定律的神经学本质。&br&&br&对于82定律的运用,其实是说拒绝冗余信息和冗余行为,所谓阅读专著的本意也是如此,但现在专著的冗余信息反而比网文高上许多,这种情况下读网文反而是更好的选择。而所谓反复学习基础知识然后构建网络则被我认为是错误的理论。同理,是300%的努力达成99.999%效果的尝试。&br&&br&好,批判了这么多,我的理论是什么?&br&&br&前面已经发了好几篇文章论述此事,总结一下就是说,使用自然模型的扩展,原因在于从脑科学来讲,扩展的构建速度高于重新建立网络数倍。而且整个人体的运行原理就是模型扩展和继承,而且大脑内有神经递质在抑制新网络的形成,只有新模型离旧模型太远时才专为促进新网络抑制旧网络,其设计可见一斑:能扩展和继承的就扩展和继承,实在不行用新的覆盖旧的,不要冲突。但旧网络不会被覆盖也不会被删除,但需要一点练习去激活。&br&&br&根据以上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迅速学习的要点在于,将一切模型化简总结到各种先天存在的原始模型上面,不能做到的就构建高扩展性共通模型解决问题;在大脑内建立大量模型后随时可以激活,但定期复习是不必要的因为你激活它用不着也没用;同时佛教宣传的自我觉知等尝试是对这套理论的违背。我提出与其相反的看法:重归混沌,解放大脑。注意我并不清楚佛教宣扬的到底是什么,我只是借用一下概念,意思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尝试去觉察一些本来不需要觉察的多余信息,获取身体root权限。比起root自己的身体,我们有很多更有价值的事情去做。而且root了自己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好处。比起裸机你应该更想要一台预装了操作系统的电脑,比起刷机你应该更喜欢打游戏。&br&&br&我们人,有硬盘,有内存,有后台进程,而我们的主观意识,是前台这一部分,而且处在一个权限极其有限的安全进程里面。内存的一部分我们有权限读写,但内存易丢失,易冲突,用来存放暂时性数据;而后台的程序拿到前台运行会死机,但无论硬盘还是后台,性能都比前台和内存强,同时逻辑处理能力也主要由后台的线程完成。前台的目的一个是人机交互界面,即作为中间层对接后台和外界环境的中间的复杂对应处理;一个是决策机,信息录入,流处理机,我们的前台的强大在于界面的强大,中间层的强大,泛用性适配性灵活性,而具体运算,并不在行:要么交给电脑,要么交给后台。其中机械性的运算交给电脑,复杂的逻辑推理交给后台。&br&&br&那么我可以导出第二个结论:让大脑功能各司其职,我们的意识负责大量迅速的信息录入工作,把运算和推理交给后台。最近我经历了几次简单的尝试,结果证明后台的能力是可以让我放心的。&br&&br&问题来了。为什么我敢把任务交给后台。那是因为,我们身体硬件的升级换代,本质是受遗传学算法操控;而大自然提供的自然选择压力导致了适当的基因淘汰率,以至于基因可以以合适的速度收束的同时保持了合适的多样性。而经过几万年祖先的流血牺牲所赐,我们从出生起本质上就已经继承了全人类的智慧。通过基因这个载体。把任务放到前台来做是浪费这份恩赐。换句话说,由于硬件已经经过了足够的升级换代而软件时日尚短发展不足(10倍以上的性能差距),因此在这个时代凡是只要是人,理论上都可以把任务交给后台去做。&br&&br&这里有一个问题,在人机交互的研究表明,熬夜会造成一种明升暗降的性能欺骗。在了解了以上理论之后,每天按时睡觉显得尤为重要。在经历了数星期的数据观察之后我确认,早点睡觉会带来大幅的睡眠质量提升,最好是10点睡觉,而这种行为会带来6小时的学习间歇,为什么说6小时,因为研究表明6小时是最高效的间歇时间,但很遗憾我们需要睡8小时所以这个研究成果是没有用的。&br&&br&而把上面所有的讨论总结一下,结论就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是,用先天具备的模型去扩展(需要内容提供方的共同努力),每天拼命录入信息,经过8小时时间合适的睡眠之后,次日在前一日的信息基础上重复和扩展。不进行主动思考,把决策交给感觉。&br&&br&如何学习技能?&br&&br&满足需求,不求甚解,用完就丢,留下模型。&br&&br&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思考成果,我接下来会进行实践尝试,逐渐修正。 &br&&br&&br&另外提供一个模型的初步思考。知识和身体像一样,是一个“因果性”模型。有变容、动态、普适的特性。这部分我后面会做一些尝试后发表论文。我会尝试建立超低层基于因果的知识模型来验证我的思想。&/p&&p&续1:&a href=&/p/& class=&internal&&知识大爆炸,把你们全都轰成了干尸 - 知乎专栏&/a&&/p&&p&续2:&a href=&/p/& class=&internal&&我不学习 - 知乎专栏&/a&&/p&&p&续3:&a href=&/p/& class=&internal&&但我辅助自己学习 - 知乎专栏&/a&&/p&&p&续4:&a href=&/p/& class=&internal&&计划,Todolist,番茄钟,你还活着?我一个都不用 - 知乎专栏&/a&&/p&
很多人都觉得我是天才。我做过很多事情,当然大概,大概这些成就在知乎的各位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七天突击托业拿下900+,跳过N2两个月直取日语N1(先报名后自学),不复习裸考英语六级,闲来无事练练钢琴、电子琴、吉他办几场演出,玩一玩乐队,参…
&p&在油管上有一个视频获得了极大关注:&/p&&p&音乐会起初很正常…&/p&&br&&img src=&/v2-e2f9d292bd69e629ce3f61_b.png& data-rawwidth=&413& data-rawheight=&30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3&&&p&小哥也卖力表演,中规中矩:&/p&&br&&img src=&/v2-4bee2aa664aa81d8c003_b.png& data-rawwidth=&395& data-rawheight=&30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5&&&p&最终密集的鼓点表明音乐会要接近尾声了:&/p&&br&&img src=&/v2-9fc0b6de14adf7936e6cfd771fc8dfd0_b.png& data-rawwidth=&410& data-rawheight=&3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p&然后,像下定决心了一样:&/p&&br&&img src=&/v2-9c4c6bacd9fa29f847e7_b.png& data-rawwidth=&410& data-rawheight=&3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br&&img src=&/v2-64eb7272e3d_b.png& data-rawwidth=&415& data-rawheight=&3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5&&&br&&img src=&/v2-d3c31b0fcd03bffacb65_b.png& data-rawwidth=&406& data-rawheight=&3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6&&&p&小哥从36秒到40秒都深深陷在鼓里,看来大家都这种操作震惊,他也沉醉了……&/p&&p&为什么会这么做?&/p&&img src=&/v2-80d78b2f732e42b88a8a5dcdad139a4b_b.png& data-rawwidth=&299& data-rawheight=&26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9&&&p&神同步!事实上在 Kagel’s &i&Concert Piece for Timpani&/i& 的表演谱中,作曲的最后一页是匪夷所思,惊为天人的一页,起初只是作曲者的恶作剧罢了,可是没想到有这种操作,实践出真知!&/p&&p&来源: &a href=&///?target=https%3A//youtu.be/d6lWTpOH3q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youtu.be/d6lWTpOH3q8&/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需要翻墙)&/p&&p&上午九点发了之后,下午两点微博-博物杂志进行了科普:&/p&&blockquote&定音鼓协奏曲,曲子最后一声要把演奏者的头砸进鼓里,该鼓全程不使用,专门为最后砸头准备的,鼓面也是易碎材质,要不砸不破。&/blockquote&&p&---------------------------------
新开了自己写文章的公众号:本软特(gogobrant)↓ 来找我玩吧&/p&&br&&img src=&/v2-af05aaa12ab1fa6e4c35_b.jpg& data-rawwidth=&3619& data-rawheight=&2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619& data-original=&/v2-af05aaa12ab1fa6e4c35_r.jpg&&
在油管上有一个视频获得了极大关注:音乐会起初很正常… 小哥也卖力表演,中规中矩: 最终密集的鼓点表明音乐会要接近尾声了: 然后,像下定决心了一样: 小哥从36秒到40秒都深深陷在鼓里,看来大家都这种操作震惊,他也沉醉了……为什么会这么做?神同步!…
&p&是时候来分享一波了……数学大神可以不用往下看了,&/p&&p&敲黑板,重点来了,做题策略很重要,不到60天了,要想学知识前12年都学了,最后两个月,注意考试技巧!!!!数学科目如下。
选择题,三种选项,区间,数字和其他。区间问题特值法,数字问题如果要猜题,不要选最大也不要选最小,如果题目出的是最大值是?选第二大那个,最小值?选第二小的!通常数字选项顺序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如果某题两数字大小关系有交换,一般答案在交换的选项里。12个选择题的,每个选项平均下来3个,一般分布是3333或者2244,顺序不定。必定有两题连续。三题连选的少,除了重庆卷某年出了个变态的两个三连选,其他比较少。&/p&&p&猜题方法还是很多的,最后的时间培养一下猜题的能力还是有必要地。&/p&&p&总觉得这样回答会不会被出题人看到,就不灵验了……不敢多答。讲真,考试策略好可以超长发挥10-20分。祝好运……
还是匿了吧,怕不准被骂……我个人觉得还是蛮准的……大家自求多福吧&/p&&br&&p&好像有点儿抖机灵哈。&/p&&p&----------第二答,我决定写详细一点(全国卷为例)
一下情况只供参考,不能作为一定的法则!!!!!!谨慎使用,如有出错,不要骂我啊!!!!&/p&&p&选择题:集合,一般都会出现求∩或者并集什么的,特殊值法!!!一定要用特殊指法检验,很多孩子在考试的前三题粗心大意错的情况下比较多!!要做到万无一失啊!取特殊值主要是端点值,或者区间中某一个值能够一次排除两个选项的,如果选择的特殊法发现一个选项包含,三个选项不包含,大多情况下这个数都不行。&/p&&p&复数--注意复数对应的点所在象限,,很容易慌乱中把(1,-1)判断为第二象限……以及虚部是没有i的!!!排除选项的时候大大的用红笔打个×吧,因为有的孩子说我知道选B,可是填成了C。避免啊!&/p&&p&三视图,如果是求椎体和柱体的体积,看选项里面有三倍关系的数,比如A
4.其中,A,C有三倍关系,如果是椎体体积,选小的A,如果是柱体体积,选大的C。如果是求表面积,选定里面有有理数和无理数,半算办猜啊&/p&&p&命题:选项通常是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这一题,极少选C,D这两个选项,通常排列的顺序是这样的,如果其中那两个选项交换了顺序,正确的选项在交换顺序的两个选项里面。&/p&&p&如果让你判断“m=2”是“……”的什么条件,记住,单点值一般能推另一边,另一边不能推单点值,极少情况例外。&/p&&p&如果是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一定要判断选项间是否矛盾,比如,A p且q为真,B, P或Q为真,那么,A,B就是同时都可以选,这时候A,B 肯定不能选!!!因为大部分时候大家的功底不到家,通常两个命题只能判断其中一个的真假,另一个很可能判错,一定要检验选项!!!!&/p&&p&判断a,b,c的大小关系,如果不会判断,不要选哪种顺序没有打乱的,比如a&b&c,或者a&b&c。或者只能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比如判断了a&b,判断不了c的大小,注意,c一般不要插到a,b的中间。一般是放两边,比如c&a&b,或者a&b&c.&/p&&p&如果题目问选项正确的是……错误的是……这种出题人的意思是让你每个选项都看一遍的题目,通常不选A D,先看从B,C &/p&&p&某个函数图像可能是……第一考虑定义域,第二考虑奇偶性,最后考虑特殊值,尽量不要用单调性&/p&&p&函数零点个数问题画图,区间问题带f(a)f(b)&0,通常分段函数不太难的都想要画图。&/p&&p&线性规划问题,如果目标函数x,y的次数是一次的,直接不等式两两变成不等式联立求解,解出来的带入另一个不等式,如果满足就再算z,所有的z算出来最大的就是最大值,最小的就是最小值。&/p&&p&如果要带特殊值,特殊奇函数,f(x)=x.偶函数f(x)=x^2,如果是考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就是一个向量由另外两个向量表示,如果题目说在三角形ABC,平行四边形ABCD,等等没有特殊条件的,都可以特殊成直角三角形和矩形或者正方形建系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首项通常是1,公差或者公比通常是2,3,或者1/2,有时首项与公比或者公差相等。&/p&&br&&p&大题第一题:三角函数的,先化简,降次,拆角,化一公式,然后再往下做&/p&&p&解三角形:边化角,角化边,整理,如果整理算不下去了,带特殊角试试(其中出现的可能性60°&120°&45°&30°)大部分时候都是60°。当然瞄一下第二问,如果第二问对应这个角的边长如果带有根号3的,就是30°,如果有根号2,就是45.如果是有理数就是60°或者120°。&/p&&p&第二问别管求什么,余弦定理先来一遍,算到不能再算位置,问求的那个角就用那个角的余弦定理,然后基本就看的出来了。如果要求周长,面积什么的最大值最小值,通常边相等,就是等边或者等腰三角形的时候取得最值。&/p&&p&如果是数列,第一问证明,就直接把要证明的数列的n替换成n+1,证等差后项减前项,等比后项除以前项,然后代如角标最大的那个,&i&草稿本&/i&特殊值带前两项,算出来的公差或者公比直接带进去。然后总结,随后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求通项公式的方法有累加法,累乘法,和公式法。第二问求和常考的是裂项求和和错位相消。&/p&&p&立体几何;先看结论,让你证明什么,然后倒着推。把基本的八个定理背熟, &/p&&br&&img src=&/v2-e7e1a2f03ef9fbf8ab8fc_b.png& data-rawwidth=&4160& data-rawheight=&3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160& data-original=&/v2-e7e1a2f03ef9fbf8ab8fc_r.png&&&p&证明的时候条件漏一个扣一点儿分,扣完为止。&/p&&p&第二问如果求三棱锥体积或者点到平面的距离,通常要用等体积转化法,转换体积的时候的底面选择通常是大的几何体的表面,不要找到中间的面去了,不好算,如果是第一问证明的垂直,通常里面会出现第二问的高线。&/p&&p&圆锥曲线如果给得离心率,设参数比较好算,比如离心率为1/2,就设c=t,a=2t,通常第一问的a^2,b^2最常出现的值是4,1,或者4,3,或者2,1或者,9,8。算不来的时候大胆的猜吧。还有就是做题别在题目下面画横线,要画就画竖线好了,如下。&/p&&img src=&/v2-2e7f175ad7_b.png& data-rawwidth=&3120& data-rawheight=&4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20& data-original=&/v2-2e7f175ad7_r.png&&&p&还有就是第二问联立方程计算的时候,先去分母,再带入,写出韦达定理,以及,当碰到……为2,记得把为字前面的部分换成符号,为或者是改成等号!!总之,题目说什么就算什么。&/p&&br&&p&最后导数第一步求定义域,第二步求导,&/p&&p&然后判断导函数是否有零点,有再令他为0,!!这个通常是用在单调区间的讨论上,一般的讨论是二次函数最高次项为0,&0,&0在后两种情况下讨论△&0还是小于等于0,其中等号只能并在小于号一边,如果题读不懂,先求单调性准没有错,证明不等式碰到对数函数,要让他独立,碰到指数函数就是ex要让他乘以或者&b&除&/b&其他部分。&/p&&br&&p&以上,好啦,其实还有很多啦,一言难尽,当然不代表所有,也不代表一定对,如果要挑刺的请出门左转,不要跟我说,说了我也不会改,因为我已经不高考辣……哈哈哈哈&/p&&br&&br&&br&&img src=&/v2-023adfddba2a_b.pn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023adfddba2a_r.png&&&br&&br&&p&
我终于开了公众号了和直播了(关注公众号,会有定期发布的直播)),害怕数学,厌烦数学的孩子们,从暑假开始跟我一起愉快的学数学吧……&/p&&br&&br&&p&&a href=&///?target=http%3A///r/CC6NlcLEn5-grYb293s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CC6NlcL&/span&&span class=&invisible&&En5-grYb293sa&/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是时候来分享一波了……数学大神可以不用往下看了,敲黑板,重点来了,做题策略很重要,不到60天了,要想学知识前12年都学了,最后两个月,注意考试技巧!!!!数学科目如下。
选择题,三种选项,区间,数字和其他。区间问题特值法,数字问题如果要猜题,…
一般多面体的情况繁杂。在已知多面体有外接球的情况下,通常都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依次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题目要求的几何量。至于一般意义上的快速求解,则很难做到。&br&对于某些特殊的多面体,可以在把握其几何特征的情况下,用相对简单的方法求解。下面以五种正多面体为例,在已知边长为 d 的情况下,分别求外接球的半径 r 。&br&关于三维正多面体的的介绍参见维基百科 &a class=& external&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Platonic_solid&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en.wikipedia.org/wiki/P&/span&&span class=&invisible&&latonic_soli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〇正方体&br&没什么好说的,勾股定理求解得&img src=&///equation?tex=r%3D%5Cfrac%7B%5Csqrt%7B3%7D%7D%7B2%7Dd& alt=&r=\frac{\sqrt{3}}{2}d& eeimg=&1&&&br&&br&〇正八面体&br&正八面体外接球上的任何一个大圆过正八面体的四个顶点,这四个顶点围成一个正方形。因此有&img src=&///equation?tex=r%3D%5Cfrac%7B%5Csqrt%7B2%7D%7D%7B2%7Dd& alt=&r=\frac{\sqrt{2}}{2}d& eeimg=&1&&&br&&br&〇正四面体&br&直接求解的话,可以当作正棱锥处理,这里转化成正方体的情况求解。&img data-rawheight=&402& data-rawwidth=&457& src=&/1d30de62c195cfce193edbc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7& data-original=&/1d30de62c195cfce193edbc_r.png&&注意一个正方体的四个顶点可以组成一个正四面体,而它们的外接球显然相同。因此有&img src=&///equation?tex=r%3D%5Cfrac%7B%5Csqrt%7B3%7D%7D%7B2%7D+d_%7Bcube%7D%3D%5Cfrac%7B%5Csqrt%7B3%7D%7D%7B2%7D%5Ctimes+%5Cfrac%7B%5Csqrt%7B2%7D%7D%7B2%7Dd+%3D%5Cfrac%7B%5Csqrt%7B6%7D%7D%7B4%7D+d& alt=&r=\frac{\sqrt{3}}{2} d_{cube}=\frac{\sqrt{3}}{2}\times \frac{\sqrt{2}}{2}d =\frac{\sqrt{6}}{4} d& eeimg=&1&&&br&&br&〇正十二面体&br&可以用解三角形的方法硬解,也可以用反棱柱的性质来解。此处仍使用转化成正方体的方法来解。&br&&img data-rawheight=&300& data-rawwidth=&300& src=&/105bd61aee1b0e62938f8_b.pn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因为手头没有制图工具,借用了维基百科上的正十二面体图用画图工具加工了一下。如图所示,一个正十二面体的八个顶点可以组成一个正方体,而这个正方体的边长和正十二面体的边长呈黄金分割比例(这是正五边形的简单性质)。因此有&img src=&///equation?tex=r%3D%5Cfrac%7B%5Csqrt%7B3%7D%7D%7B2%7Dd_%7Bcube%7D%3D+%5Cfrac%7B%5Csqrt%7B3%7D%7D%7B2%7D%5Ctimes+%5Cfrac%7B%5Csqrt%7B5%7D%2B1%7D%7B2%7Dd%3D%5Cfrac%7B%5Csqrt%7B3%7D%2B%5Csqrt%7B15%7D%7D%7B4%7Dd& alt=&r=\frac{\sqrt{3}}{2}d_{cube}= \frac{\sqrt{3}}{2}\times \frac{\sqrt{5}+1}{2}d=\frac{\sqrt{3}+\sqrt{15}}{4}d& eeimg=&1&&&br&&br&〇正二十面体&br&类似于正十二面体的情况,可以用反棱柱的性质解,这里用一种简便的解三角形方法。原图是随便找的,误差比较大,将就着看吧。&br&&img data-rawheight=&200& data-rawwidth=&186& src=&/ffbef4de063d_b.pn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6&&不难看出图示的矩形关于外接球球心是对称的,蓝色的边长度等于正二十面体的边长,而红色的边长度则正好与蓝色的边呈黄金分割比例(同样借助正五边形的性质)。因此有&br&&img src=&///equation?tex=r%3D%5Cfrac%7B1%7D%7B2%7D%5Csqrt%7Bd%5E%7B2%7D%2B%28%5Cfrac%7B%5Csqrt%7B5%7D%2B1%7D%7B2%7Dd%29%5E%7B2%7D%7D%3D%5Cfrac%7Bd%7D%7B4%7D%5Csqrt%7B10%2B2%5Csqrt%7B5%7D%7D& alt=&r=\frac{1}{2}\sqrt{d^{2}+(\frac{\sqrt{5}+1}{2}d)^{2}}=\frac{d}{4}\sqrt{10+2\sqrt{5}}& eeimg=&1&&&br&&br&其他对称多面体的解决方法也大抵属于上面列举的几种方法,只是可能更麻烦一些。
一般多面体的情况繁杂。在已知多面体有外接球的情况下,通常都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依次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题目要求的几何量。至于一般意义上的快速求解,则很难做到。 对于某些特殊的多面体,可以在把握其几何特征的情况下,用相对简单的方法求解。下面以…
&p&感谢各位,知乎第一次被赞这么多次。&br&&br&&/p&&p&重新排了下版,更新的内容在最上方,方便大家查看。&/p&&p&&br&更新次数32次,目前正文18700字左右,阅读大约需要45分钟&br&&br&&b&=====以下为正文=====&/b&&br&&br&5月1日更新:&br&&br&今天再来说说网吧,但不谈别的,只说”吃“。&br&&br&现在回想起来,网吧在我记忆中,总是带着丝丝的饥饿感,因为网吧是玩儿的地方,在手头不宽裕的年代,首先要保证的是玩儿,其次才是生物个体生存的需要。&br&&br&早在电脑房的年代,我从来没见过有人在电脑房里吃饭或者是喝饮料,吃一顿饭的钱够多玩最少两个小时,喝一瓶饮料的钱可够玩一小时的,那么我宁愿饿着玩完骑车回家吃饭,而且电脑房是不卖饭和饮料的,要吃还得出去买,简直麻烦。甚至我们经常会渴了直接对着自来水龙头敦敦敦喝到饱,在我印象中自来水的味道是清凉、甘冽、带有少许的铁锈的味道,并没有消毒粉的气味。&br&&br&网吧出现之后,也开始卖饮料,这时候很多人都习惯在上网的时候带一瓶饮料,但是仍然是没有人在网吧吃饭的,偶尔有人外面带进来,网管也会跟他说,你这个太味儿了,到办公室吃吧。&br&&br&真正在网吧开始吃饭,还是从第一次包夜开始,去之前小伙伴就说了,半夜可能饿得吃不消,到时候老板娘会烧吃的,可以买来吃。我一开始是很抗拒的,一是没地方放碗,我从会用勺子吃饭开始就只用右手,左手自然下垂在桌下,经常被家人骂,你左手断了吗,不会扶着碗吗,没想到这个十几年的老毛病,给网吧治好了。二是一边吃一边玩,手又摸筷子又摸键盘,网吧里烟灰到处乱飞,简直不要太卫生。三是要花钱,不如多玩俩小时。&br&&br&半夜1点不到,老板娘果然开始做饭了,网管开始问要不要订饭,4块钱的雪菜肉丝炒饭,5块钱的肉圆雪菜面。我不爱吃雪菜,因为最常吃的早饭煎饼果子里一定是有雪菜的,已经吃了太多闻着味儿就想吐,所以对我完全没有吸引力。&/p&&p&小伙伴点了雪菜肉丝炒饭,2点左右,饭已经端上来了,切得细细的雪菜腌得正好,配上被雪菜染成金黄色的肉丝和同样切得细细的土豆丝,点缀着几点尖椒圈,香味扑鼻。没多久,周围人全都开吃了,我这肚子咕咕直叫,这辈子没这么饿过。&/p&&p&&br&没法子,舔着脸去问老板娘还有饭没有,老板娘人挺好,说还有碗面,准备自己吃的,给你吃算了。&br&&br&几分钟后,一碗面端到了我的面前,这碗面,热气腾腾,配菜多到已经完全盖住了面。&/p&&p&上面是两个狮子头,外皮一定是炸过,酱油色里透出金黄,夹开内里软糯,肥瘦均匀,一定还加了肉皮冻,不然不会如此多汁儿,嚼在嘴里,霍,味觉层次清晰分明,外皮鲜香的酱油味配合油炸带来的爽脆口感相当有冲击力,而内馅温润软糯多汁儿,猪肉的香甜在口中蔓延开,最为鲜美的肉汁顺着喉咙奔涌而下,让人觉得甚至来不及吞咽。这两种滋味混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此乃德味。&/p&&p&下面垫满了雪菜,腌得同样正好,黄中带绿,不透出一丝的黑,晶莹剔透,同样汁多饱满,将面汤染成让人食欲大开的金黄色。入嘴之后,脆嫩爽口,齿颊留香,更印证了之前的推断,腌得正好,咸而不齁,鲜且回甘。&/p&&p&再说那汤,这汤就更了不得了,狮子头和雪菜的精华全浸在这汤里,无需多言,让人升天的美味。&/p&&p&最后说那面,面虽只是一般的水面,但是胜在精心烹调,软硬适中,又吸收了这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汤汁,更是有一部分被雪菜染成了金黄色,整碗味道的精华都吸收在这面里,刹那间,仿佛咽下的不是面,而是整个宇宙。&br&&br&后来白天也去吃过老板娘下的肉圆面,草,难吃得倚碧雕凿。&/p&&p&4月30日更新:&br&&br&今天难得有闲工夫,去了趟网吧。&br&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去过网吧了,竟然变得如此陌生和局促,不会上机,不会下机,甚至不会叫网管。&br&&br&一开始去网吧,开机三件事儿,oicq、winamp、新浪聊天室。oicq用来聊天,winamp听网吧的音乐,新浪聊天室从来不说话,纯粹是看别人聊天,能呆呆看别人聊一下午。&br&&br&后来开始玩石器时代了,开机变成了2件事,挂QQ和下外挂,看屏幕上的小人儿合击或者被打飞。&br&&br&再后来开始玩MU了,在纯真年代,那是没有任何其他时间干别的事的,开机就是进MU,一直练级到下机前一秒,等没钱自动锁住机器,再强行重启电脑走人。进入了奇迹伴侣时代,上机后开外挂游戏,找个人少的点挂着,完事儿。因为网吧机器并不是太好,挂着MU,也就看看电影啥的。最后外挂发生了质的飞越,尼玛连游戏都不需要了,脱机挂挂着就去打CS了,甚至下机都不关外挂的,只要机器不重启,一直在后台挂着。&br&&br&再再后来,开了wow,又变成了3件事,开QQ、下插件、挂NGA,一开始练盗贼基本没时间看NGA,就在后台挂着,遇到问题了去NGA找一找解答。后来练了圣骑士,挂个圣印对怪平砍,切出去看NGA,20秒后再切回来捡尸体。等我的小圣骑练到60,每个区的帖子都翻遍了。&/p&&p&4月28日更新2:&br&&br&再来说说网吧,在我初三的时候,网吧开始有了变化,从黑暗的小电脑房,一下开始合法经营变成高大上的网吧,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离学校不远的一家叫星奇乐的网吧。&br&&br&一般当时的黑网吧,最多也就20多台机器,而且配置参差不齐,多半是赛扬的,甚至还有奔2的,显示器最大最大的也不过15寸,还不是纯平的。&br&而星奇乐,一开业就有100多台机器,而且统一都是奔4的cpu、1G内存、17寸纯平显示器、双飞燕的键鼠套装,而且居然有耳麦、耳麦、耳麦。我黑网吧蹲了几年了,第一次听到声音,再也不是梦的点滴,这简直是质的飞跃。&br&最不能忍的是,居然是专线上网,打开网页速度噌噌的,再也不用喊老板重新拨号,安安稳稳玩到下机不会掉线,玩石器再也不会连地图都读不出来,玩传奇再也不会一步一顿,玩Q3A再也不会看人满世界瞬移。&br&开业造势也非常牛叉,正逢WCG,老板搞了巨大的显示屏实况转播,当地电视台的一个叫电脑公园的节目现场拍摄采访,并且,最最最牛的是,免费上网三天。&br&&br&很多人估计第一次网吧通宵就送在这了,甚至有人为了抢机器大打出手,有被家长拖回家的孩子,被老婆拖回家的老公,被老师一锅端的一群学生,起来上厕所被抢了机器的数不胜数,甚至屁股离开凳子就被抢了的也不在少数。&br&&br&好吧,当年胆子小,连机器都没摸到。&br&&br&在网吧看了几天的WCG,看了电视台办的星际现场比赛,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职业玩家,跟我们这种本地话叫“随便搞一斧子”的玩家不同,人家都是自带鼠标键盘去打星际的,甚至还有个大哥们,扛着显示器去比赛,19寸的大屁股显示器。&br&&br&4月28日更新:&br&&br&今天说说题外话,刚才刷微博看到岳云鹏发的玻璃杯泡面,让我想起一个大学同学,此人最神的地方,大学用了一只不锈钢杯,刷牙、泡面、喝酒、泡茶、打豆浆、浇花、装零食、后来把子掉了又用来喂狗,再后来狗被宿管收了又成了烟灰缸,最后一年丫戒烟了,又用来装洗衣粉,简直物尽其用。&br&&br&&/p&&p&4月27日更新3:&br&&br&再来说说另外一个好玩的东西,水浒卡。&br&&br&我是从一开始就决定收集的,因为那时候我就很喜欢吃干脆面,第一次买了2包,一张是鲁智深一张是武松,精细的画风,漂亮的人设,中二的战斗力,我立刻就知道,以后会有很久很久,我有很大几率与午饭无缘。&br&&br&事实上比我想象的还要久,因为卡是分批发售的,可能1个月也就发7、8张。&br&&br&总体来说每张卡的几率都差不多,但是也有让人吐血的时候,比如说,我曾经28连抽金枪将徐宁,就为了一张扈三娘。一撕开袋子仿佛就能看到金光闪闪的徐宁,整整一周,别的卡一张都没抽到。&br&&br&后来发现了规律,一批货里重复的几率很高,在一家店里死磕没意思,分散投资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于是拼运气的游戏变成了拼体力的苦差,一家店买2包,再骑车去下一家,一直买到没钱为止。&br&&br&这样一般来说卡都能收集齐,但是也有特殊情况,那就是寒暑假。&br&&br&暑假出去旅游1个半月,回来发现世界都变了。因为中间有一批卡已经买不到了。&br&&br&咋办,只能当人民币玩家了,花了不少钱从小伙伴手里买了大部分,还缺一张呼延灼大家都没有多余的。&br&&br&这时候我想到了一个办法。&br&&br&你见过买方便面还找特定生产日期的吗?根据我的倒推,呼延灼应该是7月中下旬到8月初这段时间生产的。因为当时水浒卡已经很火了,一般小店进货量又不会太大,所以相当不好找。最后我去了当地的批发市场,但是人家不零售,只好买了一整箱,还好我的推理还算正确,开出了呼延灼。&br&&br&到最后,其实我还差2张卡的,白面郎君郑天寿和锦豹子杨林。加上因为保存不利,损坏的最早期的公孙胜、林冲、穆春,一共缺5张。&br&&br&小浣熊绝对是非常良心的,出了一个5个快餐面袋子换一张卡的活动,在信封后面写上需要的卡名字就行。&br&&br&我等了很久很久很久,已经忘却了这件事了,在我中考二模的前一天,终于收到了回信。当时记忆最深的反而不是卡,而是那两枚小浣熊的邮票非常精致漂亮。&br&&br&几年前搬家,被我妈全扔了。&br&&br&p.s:最后吐槽一下水浒卡的绘画质量,参差不齐啊,印象中最差的就是活闪婆王定六和百胜将韩涛了,简直不是一个画风,最喜欢的还是前期出的卡,花荣、燕青、张顺、石勇、鲁智深、公孙胜等等。其实呼延灼也挺渣的,长得跟服部半藏差不多。&br&&br&&/p&&p&4月27日更新2:&br&&br&继续说说三国战记,还是上面那个和我一起上电视的哥们,此君玩这个游戏非常之奇葩。&br&&br&首先,他很少用1P,因为boss追着1P打。他只用赵云,赵云可以捡的道具是很多的,也就比诸葛亮略少,小朋友的打法,是必须要有一个诸葛亮的,对降低游戏难度很有作用,相当于一个团队核心,所以一般情况下比较高级的道具都是诸葛亮拿的。&br&&br&我一开始玩的就是诸葛亮,但是碰上他的赵云就很难受了,因为他对物品基本背版,他能拿的物品总是能第一时间抢到手,除了袖剑、石子、地雷这种道具他不要,连毒桶、葵花、飞盘都不放过,更别说隐身衣、天书、七星灯、半血书这种高级货了,甚至连金龟尿液这种不知道干嘛的玩意儿也要抢过去在吕蒙前面烧掉,据说可以升级。所有加分的金子银子也不放过,其实是没用的东西,升级也并不是按面板分数算的。&br&&br&这样一来,我的诸葛就非常可怜了,常年第二页只有两把剑,第一页全是袖剑石子这种杂七杂八的东西,而且因为他抢怪抢boss也很厉害,没有小兵给诸葛“点气”,没气放大海无量,等级直接被赵云碾压,后来我干脆转行玩了张辽,丢丢袖剑也挺好。&br&&br&我玩张辽他有件事儿非常不能忍,因为当时不会→AAA接BA再挑起,所以都是直接→AAAA到倒地接个←→A扫地。这个←→A他就忍不了了,因为这招不加分,在他看来打上等于浪费,是非常罪恶的行为。&br&&br&&/p&&p&4月27日更新:&br&&br&接着说街机,那时候街机厅未成年人是不准进的,但是大家都知道,街机厅里90%都是未成年人。&br&&br&所以那时候电视台特别喜欢暗访,就跟现在暗访网吧容留小学生LoL一样。&br&&br&我每次去街机厅都不穿校服,而且初二就1米8,一般不会被认成未成年人。&br&&br&有一次,中午和同学一起去三国战记,他1P,我2P,3P、4P是两个小学生,才玩到第二关,听见有个女声小声问旁边的小学生,你们在玩什么游戏呀,你选的什么人物呀,小学生也是好骗,镗镗镗给她介绍了一大堆。&br&&br&我转头一看,我了个大去,这俩小学生太傻了,这姐姐手里拿着一个微型麦克风和他说话,旁边的大哥们背着一个单肩包,鼓鼓的,侧面对着他,上面妥妥的一个大镜头,而且他穿的那种全是口袋的马甲,这尼玛除了摄像还有人穿这种衣服吗。&br&&br&赶紧和同学使了个眼色,我俩迅速撤离,那笨蛋小学生还挺惊讶,喊我们别走,你诸葛亮都跑了后面还咋打。&br&&br&回去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合计,肯定是本地电台晚上8点的那个叫“社会大广角”的节目,这节目最孙子了,隔三差五暗访街机厅。&br&&br&问题是我家人晚上一直有看这个节目的习惯。没法子,我在8点整的时候,毅然地拉下了我家电闸,因为不知道具体哪天播出,我连续拉了一个礼拜。&br&&br&有个不懂电工的家长是多么重要。&br&&br&&/p&&p&4月26日更新2:&br&&br&在来说说一款中国电脑游戏玩家绝对绕不过去的游戏,仙剑奇侠传。&br&&br&98年,我买了第一盘正版游戏,和上面说的死党骑了半个多小时车,在一家卖漫画的店里,花了25块钱买了一盒简装版的仙剑奇侠传98柔情版。&br&&br&我当时连电脑都没有。&br&&br&每个礼拜五晚上,蹭舅舅电脑玩一个小时仙剑。&br&&br&遇上下雨、下雪、考试前夕、家里来亲戚等等意外因素还去不了。&br&&br&我的进度可想而知,我花了整整一年,才见到了阿奴。&br&&br&然后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一直在摘满99个鼠儿果,卖给商人,再买金蚕王吃,反复循环。&br&&br&刚开始玩仙剑时,下课几个家伙在一起讨论,意见基本一致,说我肯定打不过苗人。&br&&br&后来事实证明他们确是正确无比,我的一血便献给了苗人,我花了几周时间在野外鬼转筋练级,也没能打过苗人。&br&&br&后来无意中发现了仙剑还有投掷功能,而我鬼转筋打的几个蜂窝简直碉堡了。&br&&br&穿云掌狠狠撇在黑胖子脸上。&br&&br&&/p&&p&4月26日更新:&br&&br&今天来说说星际争霸,嗯,我是很不喜欢PvP的游戏的,不管是RTS还是FTG,我更倾向于刷怪的游戏,因为我怕被人虐。&br&&br&而我初中时候的死党,却非常喜欢PvP的游戏,一度让我觉得他有些病态了。比如玩传奇,练级的时候见不得有一个玩家,只要有活人进入视野,必须得去砍翻才能接着练级,甚至等级高的也上去干正面,干翻还要捅捅尸体羞辱一下。&br&甚至玩魂斗罗都能玩成PvP,这家伙技术不如我,但是他第三关拖人的功力绝对厉害,每每被他一阵狂跳拖死。&br&最可恶的是玩暗黑2,这家伙老是找我PK,可怜我的小死灵,怎么也搞不死他带一身大鱼缸的圣骑士,给他冲几下就挂了,最变态的是他收集了一箱子我的耳朵。&br&&br&好了,又铺垫太长了,当时刚开始流行星际争霸,我一般也就是打打电脑,这厮挑衅了隔壁班两个家伙,下周六要来一次2v2,地图Lost
temple。&br&&br&这两个家伙家里都有电脑,天天在家练的那种,而我们俩都是初学者,而且都是网吧党,这还打个卯子。&br&&br&但是丫话都放出去了,只能开始精心准备。&br&&br&首先,我们连lost
temple这地图都没认全,有几块矿都不知道,于是去电脑房,blacksheepwall,我对着屏幕把lost temple一点一点画在作业本上,再用蓝圆珠笔画上矿。&br&&br&然后我俩去买了本厚厚的星际对战天书,到他家研究战术,我技术烂,按书上学习人族“无敌防守”,好吧其实就是堵路口,他喜欢虫族爆兵刚正面,书上也有教程。我们研究了一整天,在哪堵路口,在哪屯兵}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