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上大名以后就不能连续攻城略地60级以后了

查看: 2155|回复: 9
当元帅连续攻城要求封给自己,给别人了,结果没有自立选项
在线时间 小时
第一次是打蓝国,先打下一个小城堡,然后攻瑞恩,再打其他的,结果封第一个堡时,因为还没把人耗干净,就选的服从,结果以后封瑞恩时就没选项了。没办法读档从来,这次打大虾,吸取上次教训,上来就直接打大城市,而且也没再敢找人说什么支持你得到某某,然后连续攻城连续要城,结果还是没有选项。然后又读档从来,连续攻城,第一座城要了,第二座没要,担心上个档是这出的毛病,结果第一座他竟然封给我了!!没办法,只好再下一城,这次要求封给我,结果给别人了,还是没有自立的选项,我到底是哪出毛病了????
在线时间 小时
不,就是这样的,短时间内连续攻城只要其中有一个给了你就不能自立,所以,最好是给了你城后再继续攻城然后要求给你,或者是直接拒绝任命然后再要求给你
鲜花鸡蛋&&在 12:46&&送朵鲜花&&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在线时间 小时
连续攻城判定第二个跟你没关系,也就不会有自立选项,停战前的判定也是如此。
鲜花鸡蛋&&在 12:48&&送朵鲜花&&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在线时间 小时
芬涅尔 发表于
不,就是这样的,短时间内连续攻城只要其中有一个给了你就不能自立,所以,最好是给了你城后再继续攻城然后 ...
怎么直接拒绝任命然后再要求给你,无法理解啊,难道是打下要求给自己,如果真给了,反而拒绝,然后再找国王本人要?
在线时间 小时
ccpanni 发表于
怎么直接拒绝任命然后再要求给你,无法理解啊,难道是打下要求给自己,如果真给了,反而拒绝,然后再找国 ...
给你城直接拒绝,然后此城再次判定,有可能还给你或给别人,给别人的话就可以自立了。
在线时间 小时
R_lionheart 发表于
给你城直接拒绝,然后此城再次判定,有可能还给你或给别人,给别人的话就可以自立了。
还可以这么玩?太无耻了!我喜欢!
在线时间 小时
芬涅尔 发表于
不,就是这样的,短时间内连续攻城只要其中有一个给了你就不能自立,所以,最好是给了你城后再继续攻城然后 ...
确实没留意过这个细节 谢谢
在线时间 小时
ccpanni 发表于
还可以这么玩?太无耻了!我喜欢!
确实可以这样,具体我记不大清了如果自己选择自立会扣荣誉、声望,但是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是不会的。还有个方法就是勒索商队与国家关系-1,接着打城打下后也可以自立
在线时间 小时
ccpanni 发表于
还可以这么玩?太无耻了!我喜欢!
确实可以这样,具体我记不大清了如果自己选择自立会扣荣誉、声望,但是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是不会的。还有个方法就是勒索商队与国家关系-1,接着打城打下后也可以自立
在线时间 小时
太无耻了,
Powered by攻城掠地小技巧小攻略合集(必看!)_图文攻略_全通关攻略_高分攻略_百度攻略
攻城掠地小技巧小攻略合集(必看!)概要:攻城掠地攻略,攻城掠地小技巧合集,攻城掠地精品攻略1.资源红了是不会再涨的了,纵使你建筑全部满级,也是白搭。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2.小倩送咱的自动升级建筑的小玩意,你下线了,他是不会工作的。囧。3.酒馆里武将头像旁边有个不是很明显的小锁,武将如果锁起来,就不用担心被刷新掉了。4.武将离主城越近,兵力恢复的越快;甘宁离主城越近,战法威力越大,弱国的甘宁一定程度上比紫将许褚还要好。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5.仓库的东西太多也尽可能别去购买仓库位,因为有项功能叫回购,72小时内卖出去的东西,可以按原价买回来。6.想知道你们国家的某人是否在线,可以点聊天框旁边的“国家”,然后点私聊,输入玩家名称,再跟他说话,就知道他是否上线了。7. 世界守卫的等级是按天数来升的,一天升一点经验,点开国家,左下角就可以看到世界守卫的经验条了。(开区整3个月,守卫正好74级)。而支援军,远征军,精英远征军,守城军,精英守城军,运输队,这些NPC等级是根据你们服务器等级最高的国家的国家等级来确定的。例如:4级国家对应70级,5级国家对应 80级。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8.升级国家或者国家试炼,我方队伍大于50的时候,蛮子是会自动单挑你和你的影子的。(夜里0点-早上8点是不可以试炼和升级国家的)9.人数少的国家,想迅速的提高屯田区的等级,提高敌国的蛮子亲密度,可以练一些28级的小号。28级就可以打开世界界面了。遇到投资的国家任务还可凑个人数。所以小号还是很有用滴。10.想打听敌国的消息,很容易,练个9级的小号(3-5分钟),就可以看到敌国的聊天了,特别是国战得时候,可以了解敌国的战术是什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11.点卷商城里消费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了再买,因为它没有消费提示的,否则买错了,即使你有金山银山,堂哥不出活动,你也没法弄到点卷。12.服务器维护(或者合区)的话,维护之前刷满100个有附加经验的城池,维护后你会神奇的发现维护再刷的100个城也是有附加经验的。换句话说:维护的当天,最多可以刷200个带有附加经验的城池。13.攻城活动的宝箱上限是174个,而每日攻城功勋宝箱的上限则是100个。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14.每个剧本的简单,普通难度都是送粮食的,而困难,地狱,战神难度则是给大量的经验的,这三个一定记得遇到冲级活动再做。后期攻城榜的经验也建议冲级活动再领。15.前期过剧本、偷袭来犯的敌军朱雀套是很给力的,就是前期点卷不太好搞,但是有充值送点卷活动哦。玄武和青龙强烈不建议先出,不然你会后悔滴,当然青龙影帝是必备的。16.过剧本最重要的三。大.法宝:大量的影子,熟练的操作,极品骚的视频。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17.后期术士工坊是非常凶悍的,3级工坊影子上限变60个,无脑过剧本必备。5级紫术士工坊一天120个左右的影子,小R也可以做回影帝。18.一般不建议大R以下的出满5级铁匠铺,尤其是把NPC都升了,因为回报周期要112天。19.人物等级90级出宝石系统,宝石从6级开始,从兵器上取下来是要掏金子的。5级前免费。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20.出镔铁大回馈活动时,记得要把前一天(11点10分)的功勋奖励移到第二天(0点之后)领,这样就多了5W铁了。21.打跨服先锋赛和精英擂台赛,不打算冲名次的,可以先下武将,脱光装备先输个几场,因为前面的几场的点卷实在是少的可怜。22.跨服武斗,攻城将(吕蒙、魏延)是没有地形优势的,果断换掉。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23.跨服国战系统会出现送影子的NPC,每场国战分两次送,每次送60个,一场送120个,5场下来一共送600个(可以累加),村服福利,再不用担心升国家了。24.论坛是必须要逛得,连续登陆15天送50万粮食,不管是官服还是村服,都可以享受这福利,论坛银子多了还可以换游戏里的道具,甚至拍得宝贵的金币。25.第二天出什么活动,想提前知道,可以在前一天下午5点之后看看一些村服的公告,要是指望官服提前告诉你,洗洗睡吧。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26.论坛想拿评分贴,继续洗洗睡吧。27.周泰是不怕被包围的,因为他就没有战法。28.游戏中一天三场的国战是必须参加的,因为他是除了剧本以外获得大量经验的最主要方式。时间不多的朋友,可以找个1-2个基友,账号大家可以互开,你有事我来开,我有事,你帮忙开。这也是很必要的。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29.世界剧本刷新出来的城市如果被敌军攻陷或者任务失败,是可以重新刷新出来,而不计算次数的,换句话说就是每天3次的世界剧本,是指可以完成3次。并且目前版本的世界剧本难度较低,大多数玩家所有的剧本可以无视锦囊和其他效果NPC,直奔主题即可。30.不想花很多钱,但是又想玩的比较牛的,并且不怕寂寞的朋友可以去玩村服的,但是记住玩村服要找1区玩,不然村服的大范围合区会让你受不了的。充值较多的朋友,在村服是可以找G M 商量返点的。31.不花钱,这游戏是玩不下去的。因为94级的张苞会让你疯掉的。当然,心理变态的非R也看过100多点的。例如:2区 蜀国 卧龙云和3区 魏国 玲。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32.网页游戏的无敌法宝:剩者为王。不管你是VIP10或者更高,不玩了,你就什么都不是了。33.楼主的语文是数学老师教的,写的不好,多多包涵。34.看完帖子不顶,是很不道德的。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以下是论坛攻友的补充:1.玩家远征武将光速回城大。法:在将领都不在战斗状态的时候,随便找个剧本进去,然后放弃,你会发现你的将全都神奇的出现在了都城。(感谢Aladeen补充)2. 后期朱雀套装对高宝石高兵器的玩家来说作用不大,1攻5强壮的威力比朱雀强多了。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来源:攻城掠地最新开服表http://www.17207.com/youxi/daxiazhuan.html
攻城掠地-相关攻略推荐
攻城掠地-综合攻略大名师范志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河北大名师范学校(原直隶省立、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河北省立大名师范学校,简称大名七师;现邯郸学院大名分院,简称大名分院)迎来了她90岁华诞。回首她90年创办、复建、发展的历程,修编她90年教学、管理、成长的历史,对于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为“四有”新人,高扬这所历史名校的光荣革命传统和办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名七师创办于1923年,校名为“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28年民国政府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学校随改称“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33年河北省教育厅行文规范全省中等学校名称,学校改名为“河北省立大名师范学校”。从大名七师创办,到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办,历经14年,共招收20个班次,915名学生。大名七师在这十几年的峥嵘岁月里,走过了一个极不平凡的历程。创办初期,以谢台臣校长为首的广大进步师生,高举“五四”运动科学与民主、反帝反封的旗帜,实行教育革新,提出“以作为学”的办学方针,为办好这所新兴的师范学校,培养适合发展农村教育的合格师资;为推动直南、豫北、鲁西一带新文化运动,提高广大民众文化素质,建立中共大名七师地下党组织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特别是1922年在北师大加入中共党组织的时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的冯品毅同志,1926年8月被聘来任校英语教师,10月就发展了刘大风等5名学生党员,并建立中共大名七师特支。1927年4月校长谢台臣、教务主任晁哲甫、训育主任王振华、总务主任高韶亭等学校领导人全都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我党掌握了学校领导权,大名七师成为直南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党的干部的地下党校;成为造就革命志士,输送革命人才的策源地。1929年学校从北大、北师大、燕京、辅仁大学邀聘李梦龄、张苏、王冶秋、张友渔、千家驹等20多位中共党员、进步知识分子来校任教,为学校注入了活力,使大名七师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全校300名师生员工中,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100余人,“反帝大同盟”等党的外围组织成员100余人,革命力量占全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大名七师真正成为一个由国民政府经办,为共产党培养人才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王从吾、平杰三等41位共和国省部级以上高级干部;廉之真、栗汇川等100多位司、局级领导;赵纪彬、田辛甫等几十位著名专家、教授、学者;还有张衡宇、解蕴山等40多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民族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成为革命英烈。1945年5月,刘伯承、***、薄一波、宋任穷等军政领导路过大名,亲临大名七师旧址,瞻仰了谢台臣纪念碑,听了关于大名七师革命事迹的介绍,称赞谢台臣是革命教育家,大名七师是一所革命学校。
1956年,经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在原址复建,定校名为“河北大名师范学校”。时任河北省委书记兼省长的林铁同志,委托著名书法家张步舟题写校名。学校从复建到2004年升格为“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历经47年,共招收331个班次,15654名学生。从1956年到1966年学校招收一年制轮训班、培训班;二年制速师班、中师班;三年制普师班。期间,学校还组织师生经常到农村接受教育,学工学农,接受锻炼,并建工厂一座、640亩农场一个,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1959年,学校文工团演出的文艺节目被中央和省人民广播电台录用,产生广泛影响。1966年“文革”开始到1971年的5年时间,因“动乱”学校停止招生。1972年开始招收推荐的工农兵学员,培养目标是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这些学生学历参差不齐,文化水平高低不一,年龄大小悬殊,教学与管理十分困难。1977年恢复高考,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的整体工作一步一个台阶向高层次跃进,领导班子坚强、规章制度健全、师资力量雄厚、生源质量较高。1977年至1980年4年时间招收的是参加统一考试,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力的学生,学制两年,培养目标大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教师。1981年至1999年19年时间,恢复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目标为小学教师。这个时期学生文化水平高、求知欲望强、个人修养好、生源质量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纷纷考入专、本科院校。据不完全统计有200余人进入北大、清华、人大、中国政法、东北师大、河北大学、河北师大等全国、全省一流学府读研、读博、做博士后,有的甚至出国深造。2000年到2003年4年间,由于改制,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招收具有初中学历的三年制中师班和五年制小教大专班。专业设置主要有:音乐、体育、美术、英语、计算机等。1977年至2003年26年间,学校各项工作长足发展,成绩斐然,毕业生受到了邯郸行署、市府,地委、市委和各级用人单位的好评。一是通过举办六十、七十、八十年三次有省、市领导,部分担任过国家级、省级领导的老校友参加的校庆活动,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家媒体和省、市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二是学校响应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的号召,组织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绩卓著,1988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省团委联名授予“河北省大中专学生兴冀成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红旗单位”称号,省教委组织全省大中专院校党委书记、团委书记在学校召开了现场会,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联名授予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三是1989年学校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新格局的做法,被河北省委《快报》登载,得到省委副书记李文珊同志的肯定,并责成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组成联合调查组来校调研,要求在全省大中专院校推广,在省市级各种报刊登载,参加全国中师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2004年5月,邯郸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定校名为“邯郸学院”。7月省教育厅106号文件,大名师范更名为“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办学层次为专科。中共招收99个班次,5377名学生。在这期间,大名分院由计划招生改为自主招生,这给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办学条件所限,加之学生毕业后不包分配工作,给招生带来一定困难。2004年12月,大名分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学校的自主招生工作,并制定计划,建立机制,力争根据社会需求设专业、多招生。2005年招生近千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新的领导班子从管理入手,狠抓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学生纪律、后勤服务管理;同时抓好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校园和谐建设,使学校各项工作呈现一派安定团结,生机勃勃,文明之花盛开的大好局面。学校2005年、2007年连续两届四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党总支年连续四年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9年学校的“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馆”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被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现在,全校师生员工精诚团结、意气风发、忘我工作,为打造自己的品牌,办好学前教育专科学校而奋力拼搏!
这所革命老校经历了90年风雨历程,许多宝贵的办学思想和光荣革命传统值得我们发掘继承。但由于年代久远、几经磨难,学校的许多宝贵资料遗失殆尽,增加了编志的困难。后经三次大的校庆活动,通过许多关心学校的领导和新老校友的多年努力,积累了不少珍贵的资料,藉此在迎接建校90周年之际我们编写了此书。《大名师范志》,以较为翔实的资料记载了学校的发展史。她对再现红色“七师”的革命风采,弘扬“七师”光荣传统;她对展示大名师范风雨历程,启迪教育后人;她对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振兴大名分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本志遵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如实地记述大名师范的过去和现在,力求全面、系统、客观。
二、本志记述时限,上溯1923年(民国12年),下限2012年。
三、本志分门别类、横排竖写,采用章、节、目三级制编纂。全书分为概述、大事记、学校沿革、机构设置、规章制度、教师工作、学生工作、教育教学、教学研究、馆室工作、后勤工作、附属学校、红色七师,共11章43节。
四、本志各种事物名称,第一次出现用全称,以后则简称、全称合用。如“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河北省立大名师范学校”简称“大名七师”;“河北大名师范学校”简称“大名师范”;“邯郸学院大名分院”简称“大名分院”等。
五、本志凡表示概述,几分之几数目,一般用中文;表示数量多少的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百分之多少,一律用“%”号。
六、本志以述、记、录为主,辅以图、表等体裁。
(注:本志所录大名七师资料,特别是各种总则、规则、细则、规程等,大都是1932年5月至1935年底郭鸣鹤任校长时期的资料)
  当历史的车轮驶到2013年10月,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将迎来她辉煌的90岁华诞。90年的风雨,铸就了大名分院的不屈品质;90年的耕耘,成就了大名分院的赫赫威名;90年的拼搏,积淀了大名分院的厚重底蕴;90年的追求,更放飞着大名分院的美好梦想。
邯郸学院大名分院的前身是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河北省立大名师范学校(简称“大名七师”),1923年建校,1926年建立中共党组织,为直南党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直南革命的一个策源地”,1937年学校毁于日军战火。由于大名七师的重大影响,1956年经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在大名七师校址重建,定名为“河北大名师范学校”。几十年来,培养了两万余名优秀师资,为邯郸市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冀南师范明珠”。2003年3月,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改名为“邯郸师范专科学校大名分校”。2004年7月,邯郸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邯郸学院”,学校也随之更名为“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重点培养学前教育人才,招收的专业以师范类为主。目前学校是一所专科层次的院校,以全日制专科为主,也设中专专业。现有30多个教学班,2000名学生,是建校以来学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时期。
1923年7月,谢台臣到大名创办七师学校,并担任校长。他提出“以作为学”的教育主张,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并身体力行参加社会实践,对旧教育制度提出了大胆的挑战。当时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加上“以作为学”的教育主张的实施,大多数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思想进步,倾向革命。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大名七师广大师生联合设在大名的省立第十一中学、五女师等学校的师生,召开大会,游行示威,散发传单,进行演讲,为上海死难的烈士家属捐款。不久,他们在大名发起了大规模抵制日货运动,经常对城内各商号进行检查,使日货在大名市场上几乎绝迹。
1926年下半年,中国社会动荡,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使大名七师师生深受鼓舞。暑假后,中共豫陕区委委员、开封团市委负责人冯品毅应谢台臣之聘到大名七师任英语教员。冯品毅在学校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广大民众的压迫与剥削,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向学生介绍《唯物史观略释》、《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其他进步书刊。不久,他发起组织了“读书会”,吸收10多名进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学习革命理论。
经过冯品毅几个月的辛勤工作,学校发展党员的条件已经成熟。1926年10月,在他离开学校的前夕,先后发展了赵纪彬、刘大风、李大山、成润、吴益普五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党团两个特别支部,分别由刘大风、成润任党团支部书记。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北方区委指示:
不能离开学校,应在校内抓学生运动,在校外抓农民运动和“红枪会”工作,以响应北伐战争。同时指派刘大风去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1927年4月,北方区委派李素若到大名,在大名七师特支基础上建立大名党团县委。具体负责开辟大名及以南各县的党团工作。
李素若这次带来中共北方区委的三条指示:第一,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学校转向农村,不要老在学校打圈子,要做“红枪会”工作,抓农民武装,迎接北伐军。第二,以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标准,发展一批左派国民党员,壮大革命力量。第三,所有的共产党员都要跨党,即以党员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在国民党内起核心作用。4月,大名七师校长谢台臣、教务主任晁哲甫、训育主任王振华、总务主任高韶亭等加入中国共产党。至此,大名七师党团员已发展到30余人。特别是学校几位领导人入党,使学校领导权掌握在我党手里,大名七师逐步成为我党领导下的一个革命教育阵地。此后,在学校加入组织的党团员陆续到周围县创建发展党的组织,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革命活动,把革命的火种撒向直南大地。
1927年5月,因直南人民不堪忍受直鲁军阀的残酷压榨,大名、广平、成安、肥乡、曲周、南乐等县的“红枪会”,在会门首领的率领下,举行暴动,围攻驻大名县城的直鲁联军。学校因战乱放假,广大进步师生各自回家进行革命工作。党团员按照县委的布置,开始将在学校内学到的革命理论用到校外的革命实践中去。当时赵纪彬被“红枪会”首领聘请为他们的参谋长。不少同志在家乡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做发动群众的工作。他们还和北伐军取得了联系,当北伐军到达濮阳县时,大力发动群众支持北伐战争。此外,还有大部分学生投入教育战线。分别当了教育局长、督学和教员,对发展当地教育事业起了不小作用。在此之前,即1927年放寒假期间,刘大风、石仙洲在家乡南乐县佛善村、石任村发展党员,分别建立了两个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
我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以后大名七师跨党的共产党员大多退出国民党,转向深入基层,开始了我党在直南各县的建党工作。
七八月间,刘大风同志从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归来,被顺直省委委任为特派员,负责指导大名及附近各县的工作。根据党内文件,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在濮(濮)内(黄)沙区工作的赵纪彬、李大风同志一起活动在千口、井店、化村一带,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彭湃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作指导,创办农民夜校,自编课本,对农民进行阶级教育,成立农民协会,利用合法名义从事发动群众的工作。他们在那里先后发展王从吾、刘汉生、王卓如、平杰三、喻屏、赵子云等入党。不久建立了千口、井店、化村等党支部,领导农民进行反贪污、反苛捐杂税的斗争。以后又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组织包括河南省内黄县在内的几十个村庄的农民群众,与当地土豪劣绅展开激烈的斗争。随着斗争的发展,在内黄县的马集村建立了党支部。
1927年秋后,大名县委的领导成员进行了调整。刘大风任县委书记,赵纪彬任宣传部长,李大山任组织部长、成润负责团的工作。他们都是大名七师的党员学生。当时县委领导大名、南乐、清丰、濮阳各县的工作。冬季,县委机关迁到南乐县佛善村刘大风家里后,他们帮助佛善村、石任村、古寺郎、近德固、留固店一带贫苦农民开展了年关卖公地、向富人借钱等斗争,并在城内学校及农村建立了党支部。1928年县委机关迁回大名,大名七师党员曾则西回村发动群众成立杠子会,团结农村群众,在农村形成一股政治力量,左右了村政权,对附近村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28年秋,赵纪彬、刘大风在清丰县发展党员,在县城成立了支部。不久,又在大张家、铁炉庄发展党员建立支部,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从1927年5月到1928年末,是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的时期,而直南的革命形势依然在发展,大名七师党团员深入到直南乡村,分别在濮阳、南乐、清丰、大名和内黄等县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工作。
1928年,刘大风向顺直省委汇报工作,蔡和森同志给予热情鼓励,称赞这一带工作做得踏实,有基础。
1929年初,因连续不断遭受战争而停课一年之久的大名七师开学,党团员人数增多了。这时大名单独建立了县委,集中力量领导大名的工作。其他各县也都先后建立县委,大名县委不再领导清丰、南乐、濮阳等县的工作。经过近两年实践的严峻考验,大名七师党团员大都积累了不少斗争经验。为了培养更多的革命人才,开学后学校党组织和学校领导密切配合,聘请了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学者来校任教,讲授马列主义,废除国民党教育部审订的一部分文科教科书。从1926年秋到1932年夏,先后聘请的教师有冯品毅、王痴吾、李梦龄、王冶秋、千家驹、张友渔、王真、原政庭、臧恺之、张衡宇、张苏、刘龙文、王颂咸、王显周、袁效之、李秀夫等。国文课选用李大利、鲁迅、郭沫若等革命人士的著作,并讲授高尔基等苏联作家的作品。历史课由谢台臣先生担任。他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通俗扼要地讲授从原始社会到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历史。地理课选用《中国经济地理》。教育学讲授李浩吾的《教育学大纲》。伦理学则讲授唯物辩证法。各班次的课程先后虽有所不同,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发展史等内容,大都可以学到。此外,教师讲课时结合课程内容联系实际,揭露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宣传我党的主张,讲解国内外形势,使学生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同时,图书馆订购了大批进步书刊,供学生课外阅读。当时上海、北平新出版的进步书刊在大名七师很快就能看到,如被国民党列为禁书的《共产党宣言》等,学生们则竟相传阅。学生自治会的学术部、读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等,组织引导学生课外学习。为了向校内工人和校外农民进行文化政治教育,学校党组织通过学生自治会的“平校部”组织了平民夜校。聘请党团员讲课,启发工人和农民的阶级觉悟。由于党组织执行了正确政策,学校领导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党团员的努力,到1930年上半年学校中的党团员已经发展到100多人,占全校师生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连同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等,革命力量占全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而国民党员仅有极少数人。这种状况在当时国民党统治区是极少见的。
1929年后,由于大名七师学生积极开展工作,在直南的大名、清丰、南乐、濮阳各县党的组织发展很快,党员人数普遍增加。各县先后建立了县委,领导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1929年至1930年间,解蕴山、曾则西、裴志耕、成润等同志承担了大名县委的领导工作。在他们的领导和组织下,大名七师周围的十多个村庄开办了农民夜校,在全县60多个村庄发展党员,建立支部20多个,党员人数增加到200余人。1929年冬,成润等同志根据大名县委的决定发起成立了大名学生联合会,并发展了党员、团员,建立了党组织。1930年春,在大名县委领导下,林恒非同志领导万堤、黄金堤一带20多个村庄的农民进行反对“华洋义赈会”修筑大(名)馆(陶)公路,无代价侵占农民土地的斗争,迫使对方偿还农民部分地款。在清丰县,1928年建起了城乡支部,党组织有了较快发展。1929年建立了县委,接着开展学生运动、农民运动和反帝运动。至1932年已发展了大批党员。在南乐县委领导成员中,主要是大名七师学校出来的党员。他们领导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特别是1932年领导的盐民斗争,曾发起全县盐民包围南乐城,迫使时任县长不得不答应盐民提出的条件。
1929年濮阳发生“温邢固事件”,赵纪彬、李大山、刘汉生、王卓如四同志被当地土豪劣绅掌握的反动民团逮捕,刘、王取保释放,赵、李二人被河北高等法院大名分院各判两年徒刑。县委机关遭破坏,群众也死伤10余人,运动暂时受到一些挫折。1930年2月重组县委,王从吾同志任县委书记。此后濮阳县的工作又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1932年5月濮阳盐民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滑县、内黄、清丰、南乐、大名、东明、长垣等10多个县盐民的斗争士气。不久,“两河(河北省、河南省)盐民总会”成立,选举王从吾为主席。于是号称“十万盐民大军”的10多县盐民群众在我党领导下开展了驱赶盐巡的斗争。
  此外,大名七师党员还在直南的一些县如东明、长垣、南和、巨鹿、威县、沙河、成安、磁县、邯郸、曲周以及山东省的馆陶、濮县、范县等地开展了新区的工作,在那里发展党团员,建立党团组织,领导各县群众进行斗争,为党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
1926年10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创建,到1930年党的组织发展很快,师生员工中一大批先进分子加入了党团组织,并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革命活动。
1923年到1937年,大名七师共招收20个班次、915余名学生。在他们当中,有40多人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140多人担任过省军级、司局级以上领导职务,还有几十人成为著名的学者、教授、作家、艺术家。1945年5月,***、刘伯承、薄一波、宋任穷等军政领导同志路过大名看了谢台臣先生纪念碑,听了大名七师革命斗争情况的汇报,称赞谢台臣同志是革命教育家,大名七师是一所革命的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河北省委、河北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在大名七师校址上重建,定校名为“河北大名师范学校”,隶属河北省教育厅、邯郸地区教育局双重领导。大名七师毕业生贾培元出任校长,招收邯郸地区13个县的初中毕业生292名,编为四个中师班、两个速师班。由此开始了学校重新建设和创业的艰难历程。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正常发展被打断。粉碎“四人帮”后,学校结束了长期混乱的局面,冤假错案得到平反,知识分子政策得到落实,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期间,从1972年开始招收二年制中师保送生,1977年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高中学历两年制中师生。
1981年开始恢复招收三年制普师班,重点培养小学教师,一直到2000年,20年间,招收的都是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这个时期,国家不断加大投入,进行标准化建设,实施新的教学方案,学校得到较大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继承大名七师光荣革命传统,把德育放在首位,取得了非常成绩。1989年,根据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和学校特点,学校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大胆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逐步形成了“两线教育加五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对此省委《快报》作了报道,原省委副书记李文珊同志亲自批示,给予充分肯定。省委宣传部、省教委总结了学校的经验,联合下文在全省进行了推广。《河北科技报》、《河北宣传》、《邯郸日报》等先后作了报道,后来又在全国中师德育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同时,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形成了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学校德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由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学生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广大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二是继承“以作为学”的教育主张,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效果。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走上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同学以县、乡分队编组,深入农村、厂矿、学校,了解国情、乡情、校情。通过社会调查,提高了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增强了终身从教的责任感,巩固了专业思想。1988年学校社会实践被评为省地“红旗单位”,1990年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命名为“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1993年被省教委、团省委命名为“先进单位”,2001年被省教委、团省委命名为“先进小分队”。
三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学校这块文化净土办成传播知识和文明的阵地。学校配备专职党务干部,加大投入,建立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站,市委组织部、县直工委多次在学校召开现场会,党员电化教育被市委评为先进单位,党总支被市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办好业余党校,积极发展学生党员,《河北机关建设》、《共产党员》、《河北工人报》、《邯郸日报》等报刊都进行了大量的报道。由于加强了领导,以党建促文明,学校文明之花竞相开放,拾金不昧、雨夜送迷童、勇救落水儿童、踊跃捐款等典型事例不断涌现。1988年以来,学校一直是市县文明单位,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连续四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四是一直把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当作体现师范特点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1995年以来,学校认真进行了素质教育研究,率先搞好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学校除注重45分钟课堂教学外,还设有30多个课外活动小组和特长班,音体美、“三笔字”、小制作、普通话都成为学校的强项,手抄小报在全国目。
2000年以后,由于全省师范体制改革,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普师班停招,开始招收专业班,主要有体育、美术、音乐、计算机、英语等师范专业。2004年学校招生人数日趋减少,招生不足200人,为历年最低。2004年底,新的一届领导班子,发奋图强,励精图治,狠抓纪律,提升形象,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得到了恢复,学校的发展走上了健康的发展轨道,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2007年,学校再次被河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学校党总支多次被邯郸市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8月,学校的“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馆”被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11月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军区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以上成绩的取得,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明确办学方向,走多元化办学之路2005年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入调研,明确了以师范教育为依托,发展高中教育,增添成人职业教育,调整专业结构,深化课程改革,抓好两支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生技能,构建广阔的就业网络,向社会输送多层次实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一是创办了“邯郸大名台臣中学”,揭开了高中教育的新篇章。2005年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成立“邯郸大名台臣中学”,面向全市各县招生,当年就招收高中学生360人。2008年第一届高中学生毕业,一本上线17人,二、三本上线54人,专科上线260多人,升学率达到80%以上。二是继续招收五年制小教大专班,不断发展成人职业教育。三是调整机构,增设招生就业处,开始向北京、天津、青岛、苏州、石家庄等地输送毕业生,为学生就业拓宽了门路。同时建立毕业生生源和用人单位信息库,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2008年以后,在自主择业和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学生就业率每年都达到90%以上。特别是2010年和2011年学校每年在4月份举办幼教毕业生招聘会,大名、魏县、馆陶等周边各县的小学和幼儿园纷纷前来学校招聘。学校还经常举办文艺演出,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让学生展示各种才艺,形成了幼教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大好局面。四是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幼儿教育专业。五是2007年开始招收专科生,设立了英语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初等教育三个专业。六是适应市场需求和教育形势发展,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了“邯郸学前教育学校”,开始重点培养幼儿师资。这样多管齐下,及时调整专业,形成了多元化办学方式,使学校在转型时期仍然得到发展。
2.强化载体,全面提升师生文明素养育才先育德,成才先成人。学校在教学与管理中注重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多种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一是加强政治学习。利用每周三晚上的主题班会进行政治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觉悟又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二是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要求广大同学立足岗位学雷锋,发挥主人翁精神,从自身做起,立足学业,努力学习,做学习的标兵,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个人素养,维护个人和学校的形象,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三是加强党团系列教育。每年举办两期业余党校和业余团校,几年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30名,发展110人光荣加入党组织。四是开展成人系列教育,每年学校举行年满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和“火红十八”演讲比赛。并评出一、二、三等奖。五是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六是利用“五四”、国庆等节日举办征文比赛、演讲、读书等活动。七是开展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活动。八是举办“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九是开展母亲节征文活动。十是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通过一系列载体,让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明素养得到普遍提高。由于学校注重德育建设,不断发扬光大大名七师光荣革命传统,2007年以后,学校一直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
3.强化纪律,实施科学化管理管理出效率,管理出质量。在学校管理中,一是对青年学生继续实行严格而又灵活的管理方法,实行封闭和半封闭管理。平时注重强化纪律观念,抓重点、堵源头,抓典型、严处理,起到了“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同时学校根据青年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二是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每周召开班主任例会,班主任查看自习、早操出勤情况,极大地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规范同学们的行为,大力宣扬“十不准”、“十提倡”,定期检查同学们的行为规范。
在职工中强化责任感、危机感,严明各种纪律,制定各处室岗位责任目标,并分解到个人,谁出问题谁负责。学校领导和各处室负责人定时或随时查岗,狠抓落实,兑现奖惩。在科室和工勤人员中,主要是转变服务观念,端正服务态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真正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学校定期召开各班生活委员座谈会,对学生提出有关生活方面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学生满意率达到95%以上。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内部管理,学校制定并实施了《教师考核实施细则》、《科室和工勤人员考核实施细则》和《科室考核实施细则》,从而使大家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4.强化技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注重广大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一是为了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近几年学校根据学生自身素质较差的实际,自编教材,大力度深化课堂改革,降低课程难度,以市场为导向,开设能为日后就业服务的课外活动小组,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本领。二是经常开展教学大比武、大练兵活动,组织观摩课、公开课,实行听课、评课制度,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三是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并进一步抓好落实。教师实行全天坐班制,每天对教师坐班、上课、辅导自习情况进行检查。坚持每周一次教研组长例会,加强日常教学检查,要求广大教师明确各专业、各学科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大胆改革,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5.筑巢引凤,招生工作成效显著招生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每年4月,学校就制订招生工作宣传方案,印制招生简章、彩页、临时录取通知书等材料。5月份招生宣传工作全面展开,到各县市电视台做广告,到各中学发放宣传资料。特别是暑假期间,广大教工牺牲休息时间,不怕热、不怕累,走乡串户,充分利用各种关系,积极联系生源。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生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招生人数每年都达到650名。同时学校顺应国家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于2011年创建了“邯郸学前教育学校”。学校举办了揭牌仪式,邯郸市教育局的领导,大名、魏县、成安、馆陶、广平等县的教育局及招生办的负责同志参加了这一庆典,邯郸市电视台、《邯郸晚报》播发了这一消息。
6.创造条件,学校建设步伐加快2005年以来,学校多方筹资,投入2700多万元,建起了两栋学生宿舍楼及教学楼、教工宿舍楼、艺体馆和“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馆”。同时硬化了地面,扩大了绿化、美化面积,从而使校园布局更加合理,校园环境更加美观。目前,学校正在实施校安工程,对校园进行重新规划设计,设计建筑面积21503.8n,投资3123万元,主要建设教学实验楼、艺术楼、图书办公楼、宿舍楼和食堂学识报告厅。2012年底完成第一期工程,2013年上半年完成剩余工程,10月份,高规格的校园,将以其特有的风采迎接90年校庆盛典。
  邯郸学院大名分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办学历程。她的前身是1923年创办的“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学校也随之改称为“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33年河北省教育厅遵教育部令,规范师范学校名称,学校定名为“河北省立大名师范学校”。1937年,学校毁于日军战火,被迫停办。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经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大名七师旧址重建师范学校,并定名为“河北大名师范学校”。2003年河北省教育厅决定,学校办学层次升格为专科,成为“邯郸师范专科学校大名分校”。2004年“邯郸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河北省教育厅决定学校更名为“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学校自1923年创办至今已有90个春秋,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有“直南一个革命策源地”和“冀南师范明珠”之称。
1923年(民国十二年)6月2日,直隶省长公署议决在冀县设第六师范学校,在大名设第七师范学校。
6月3日,天津《益世报》第十版“本埠新闻”栏目刊载“设立师校案又一省咨”消息。此消息内容为省长会议决定在大名设立第七师范学校。
7月8日,直隶省教育厅决定在大名创建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并定校名为“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
7月18日,直隶省教育厅委派谢台臣筹办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并任命其为校长。同期,谢校长辞去省议员由天津赴大名,并聘请晁哲甫、王振华、高韶亭等,协商筹建大名七师学校事宜。
7月20日,直隶省议会议决咨行省长,并令省财政厅划拨1923年大名七师年度经费。
7月21日,天津《益世报》第十版“本埠新闻”栏目刊载“筹设第七师范之计划”消息。
8月5日,谢台臣校长暂借县城内西街“大名县第一高级小学”前院,为大名七师学校临时校址。
8月15日,经考试,招收初中起点的新生一班30人和小学起点的二班50人,共计80名学生。其中有王维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平杰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解蕴山(革命英烈)、贾培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大名师范校长)、赵纪彬(著名哲学史家和教育家)、刘大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省监委副书记)等一大批有志青年考入这所学校。
8月20日,招收附属小学高级学生一班,学生39人。
8月24日,启用印信。
8月25日,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开学,一、二班80名学生和10多名教师聚集在大名“一高”前院,聆听了谢台臣校长讲话。
租赁城内北寺胡同路东民宅一所,为本校教员宿舍。
8月28日,天津《益世报》第十版“本埠新闻”栏目刊载“省立第七师范之开幕”消息。
9月,谢台臣校长聘请晁哲甫任教务处主任,王振华为训育处主任,高韶亭为总务处主任,组成了坚强的学校领导机构。以谢台臣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发扬“五四”运动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大胆改革旧教育,提出了“以作为学”的教育主张和“师生打成一片”的民主办学口号,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方针。
10月10日,天津《益世报》第十版“本埠新闻”栏目刊载“令拨第七师范经常费”消息。
冬,谢台臣校长多次到直隶省会天津跑要建校款项,并于11月在大名城北关选购土地99.642亩作为校址。本年度,由省库拨付开办费一万元,地方借垫五千元,为建校之费用。
1924年(民国十三年)2月,租赁城内羊市街民房一所,为本校第一班学生宿舍。
初春,晁哲甫、王振华、高韶亭等积极购买建筑材料,谢台臣回老家濮阳请能工巧匠,为七师新校舍的开建做准备。
3月1日,经直隶省教育厅核准,大名七师校舍可以进行建设。
4月15日,大名七师新校舍在大名城北关开工建设。从此,谢台臣校长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工地,甚至有时吃住在工地,带领工匠和师生积极建设自己的新校园。
6月底,新校舍落成。计大门一座,围墙二百零七丈四尺。学生寝室28间,学生自习室25间,厨房5间,教职员宿舍及办公室14间。会客室2间,储藏室4间,夫役室4间,茶炉洗衣室3间,洗漱室4间,厕所12间,传达室1间。共计102间。
7月1日,大名七师百余名师生由大名“一高”迁至大名城北关新校舍。
7月2日,学校图书、仪器、文件等由城内移入本校。从此谢台臣校长等即专心致力于教学改革,贯彻“以作为学”的教育主张,改革旧的教材。文科方面废除了当时教育部审定的部分内容,由本校教师自己选编教材。其他学科也很注重实习活动,扭转了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不良倾向。7月20日,学校招考六年制第三班40余名学生。其中有李大山(革命英烈)、成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水利部规划局副局长)、裴志耕(1955年被授予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等一批有志青年。学校师生增至150余人。7月下旬至8月初,学校向全体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暑期,纪念大名七师建校一周年,由教务主任晁哲甫作词,教师刘上翔谱曲的新校歌诞生,并很快在师生中传唱。
9月,受“五四”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谢台臣校长拟定教学大纲,提出了大名七师学生的培养标准是“科学的头脑,劳动的身手,艺术的情趣,改造的魄力”。同月,学校举行第一届秋季运动会。
10月,学校建筑备案由直隶省教育厅批准。
10月,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倒吴佩孚,他联合胡景异、孙岳发动“北京政变”后,组建一支从军阀部队中分化出来的国民军。对冯玉祥这一举动是进步还是倒退,在大名七师学生中引起激烈争论。谢台臣引导学生认识冯玉祥这一行动的进步性,同时还进行反封建军阀的教育。
秋,位于学校中心位置的大名七师图书馆竣工,并开始使用。
1925年(民国十四年)初春,谢台臣校长亲自制定教育大纲、教育目的、教育原则,并明确学校和学生自治团体的隶属关系,领导全校师生继续进行教育改革,实现振兴直南新教育的夙愿。
4月,开始建造校警住室2间,澡堂5间,贩卖部及工友住室4间;5月,建筑大礼堂9间,共计20间。
6月,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大名七师师生积极响应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反帝号召,联合大名十一中、大名五女师组成联合会,发动学生上街宣传、讲演,支持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并组织学生纠察队,到各商号检查,积极抵制日货。
6月,第一班学生毕业,计25人。
6月,大名七师师生联合大名中学生联合会和大名商会,在城内关帝庙召开市民大会,声讨帝国主义的罪行,支持上海工人运动,大名七师的150余名师生都参加了大会。会后谢台臣校长牵头募捐二百余元,随寄上海工会。
7月,为进一步实行教育革新主张,学校在授课中开始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生开始阅读马列书刊,传唱《国际歌》。
8月18日,呈准大名道署,划拨申桥府城隍庙土地30亩搞种植,作为学校筹措辅助经费的来源。
8月20日,学校招考六年制第四、第五两班80余名学生,其中有郭仪安(革命烈士)、裴味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总后运输部副部长)、杨友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大名县政协副主席)等一批优秀学生。
10月,举行第二届秋季运动会及学生成绩展览会。
秋季开学后,谢台臣校长为进一步加快改革旧教育的步伐,把人数多、学风好、成绩好的第二班作为改革的重点,从而推动全校的教育改革。
1926年(民国十五年)3月,北京发生了“三一八”惨案,由此大名七师师生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打倒帝国主义。他们提出了由“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到打倒一切帝国主义”,由“抵制日货到抵制一切外货”的口号。
春,由于大名七师已建成远近闻名的花园式学校,大名道尹周韶南到学校巡视,并奖给大名七师500块银币,作为植树、种花费用。
5月,国共合作开始北伐,大名七师师生备受鼓舞,他们盼望北伐军早日到来,渴望参加革命。
5月,学校购地4亩4分。建造楼房一座四层,计36间。
7月10日,学校招考六年制第六班学生40余人,其中有张芥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建工部机械局副局长)、李尊荣(革命英烈)、司景周(革命英烈)等一批有志青年。大名七师在校生有二、三、四、五、六班,200余人。
8月,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1922年在北师大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中共豫陕区区委委员,兼开封团地委负责人的冯品毅同志,应大名七师校长谢台臣之邀,到学校任英语教员。
8~9月,冯品毅同志在授课中自编教材,宣传北伐战争胜利,揭露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对民众的残酷压榨;讲解孙中山的三大政策、革命先烈的斗争事迹以及苏联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等,并向学生介绍《唯物史观略解》、《辩证唯物主义》等社会科学书籍,传播马列主义。
9月4日,大名道尹周韶南将威县教育局长等捐献的1200元拨给学校,作为种植林木专款。
不久,冯品毅发起组织“读书会”,吸收赵纪彬、刘大风、李大山等十多名思想进步的学生参加,利用课余时间从事革命理论学习。参加读书会的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提高,这为党组织在大名七师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9月,增建围墙30丈。校址四周埋植长方石桩19根,并刻字作地界标志。
10月末,冯品毅离开学校前夕,先后发展了三名党员:刘大风、赵纪彬、李大山;三名团员:成润、吴益普、李青阳;并建立了党、团两个特别支部,刘大风任党特支书记,成润任团特支书记。从此,大名七师有了中共党、团组织。
1927年(民国十六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学生中先后发展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董佩玉、石仙洲、李渭川、朱文奇、王师韩、李青阳等加入中国共产党。
1月,放寒假前,党特支在学校图书馆召开党员会,布置工作,要求党员寒假期间在农村进行革命宣传,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
2月,刘大风在南乐县佛善村发展了刘峰、石仙洲,在县城发展了胡通三、陈子敬加入中共党组织。
3月,谢台臣、晁哲甫、王振华各拿出70块铜洋资助刘大风、赵纪彬、李大山赴北京,通过李素若、刘伯庄与中共北方区委取得联系,汇报了工作,并提出去中国革命中心武汉受训。北方区委决定刘大风一人去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赵纪彬、李大山仍回学校工作、学习。
4月下旬,大名一带红枪会进行暴动,围攻大名县城,红枪会团长张致和、赵德荣到大名七师请共产党出面协助领导。在大名七师党组织指派下,赵纪彬任红枪会参谋长,李大山任红枪会参谋。
4月,刘大风去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聆听***同志讲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4月,中共北方区委派李素若来大名任特别党支部书记,李大山任组织委员,赵纪彬任宣传委员,成润任团特支书记。特支归北方区委领导。
李素若带来北方区委的三条指示:一、把党的工作重点从学校转到农村,抓农民运动,迎接北伐;二、以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标准发展左派国民党员,壮大革命力量;三、所有共产党员都要跨党,要在国民党内起领导核心作用。
4月,学校领导人谢台臣、晁哲甫、王振华、高韶亭,教师林子仁,由北方区委直接领导的大名特支书记李素若介绍加入共产党。学生李尊荣、李亚光、李大磊、孙锦、崔光照(崔子仪)、郭仪安、管身律、吕鸿安等,及“十一中”冯洋舟都参加了党组织,大名七师党组织有了很大发展。这时全校有党员30多名,校内五个班都建立了党小组。在党、团组织领导下,组织了读书会,学生自治会中设立了平校部,并在学校周围的油粉町、七里店、范店、沙堤、魏庄等20余个村庄组织了平民夜校。
4月,学校建造教职员饭厅4间,学生食物储藏室4间,浴室5间,洗漱间4间,计房17间。
5月初,因闹红枪会学校提前放假。大名七师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确定以红枪会运动为中心,武装农民,响应北伐。放假时动员学生回家从事革命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宣传北伐的胜利。
7月11日,谢台臣校长因故辞职,校务交由教员高春芳代理,但省教育厅未准。
7月,刘大风自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回来,并受中共顺直省委委派为特派员,负责大名地区的工作。
7月,校内因驻军队,储藏室被兵士劫掠一空。仪器、标本、文件、用具损失颇多。
8月30日,教务主任晁哲甫,受谢台臣校长委托,由清丰县赴天津向省教育厅报告学校情况,并代谢校长提出辞职,未准。晁主任即向谢校长写信报告情况,随后,晁主任到沧县第二中学任教。
8月,谢台臣经刘大风介绍到河南开封,找到时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周以粟,周向谢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随后谢回濮阳老家转入地下革命活动。
8月,刘大风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组建领导大名、南乐、清丰和濮阳四县的共同县委,刘大风任书记,李大山任组织委员,赵纪彬任宣传委员,机关暂设在濮阳县千口村(赵纪彬家)。此间发展了刘汉生、刘文翰、赵子云、王从吾、王卓如、蔡兆麟(后叛变)、平杰三、喻屏等入党,并建立千口、化村、井店三个支部。
9月20日,谢台臣校长因病再次向省教育厅提出辞职。
10月8日,省教育厅批准校务由教员高春芳负责维持。
12月10日,学校大部分校舍被军队占驻,因此只有第二班、第三班学生开学到校。
12月,大名县委机关由濮阳迁到南乐佛善村(刘大风家),领导当地农民进行经济斗争。
12月,谢台臣和王振华赴天津,暂在“中日中学”任教。
是年,因闹红枪会,学校从5月初开始放假后一直未开学,故未招考新生。
1928年(民国十七年)年初,大名县委机关由南乐迁驻大名七师学校,后移驻濮阳,称濮阳县委。
1月,濮阳县西部一带的千口村、化村、井店村党支部,领导这一带农民协会,进行反捐抗税和反对地方武装的斗争。南乐县城西、城西北的许多村庄,也都有了以大名七师学生党员为主的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当地农民开展斗争。
2月,中共党员刘大风,带着大名县委成立的报告和工作报告,到天津向顺直省委汇报。
3月,中共党员曾则西,在家乡大名县城西北儒家寨发展党员,组建党支部,领导贫苦农民成立了“礼义公会”(又称杠子会),从地主手中夺取村政权和教育阵地,展开反保长、甲长贪污斗争。
9月,刘大风到天津给顺直省委汇报工作,受到蔡和森同志的接见。彭真同志代表省委向刘大风传达中共“六大”精神。刘大风从天津回来,县委根据“六大”精神,为进一步组织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工作重点确定在濮阳,大名党的工作交成润负责。
10月18日,由于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并废除大名道,本校亦奉命改名为“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
  10月,濮阳县委在井店高小创办了机关刊物《白杨书札》,还公开编印了《平民夜校课本》,为发动群众,唤起工农,展开斗争,创建了党的舆论阵地。
秋,清丰县的王近瑞(王启祥)在濮阳县由大名七师学生党员赵纪彬、刘大风介绍加入党组织。王回清丰后发展党员,并建立了该县第一个党支部。
12月底以前,大名七师学生党员李亚光,在巨鹿县乡师学生中组织了“三民主义研究会”,参加的有李德等12人。
12月,谢台臣校长返校主持工作,开始筹备开学事宜。
冬,大名七师学生党员在大名城东李茂堤村发展农民党员,并建立该村党支部。
是年,大名七师没有招考新生。
是年,由于北方军伐部队占据大名城,同时又因无办学经费,学校无法开办,故全年停办。大名七师的党员回到冀南10多个县,在家乡开展革命宣传,开办夜校,领导当地农民运动。
1929年(民国十八年)2月15日,大名七师学生党员在濮阳为庆祝农民协会反土豪劣绅的胜利,在温邢固召开庆祝大会。由于敌人破坏,赵纪彬、李大山、刘汉生、王卓如被捕。谢台臣同志闻讯设法营救,并到狱中看望,又拿出400块银元供他们打官司之用。
2月,省教育厅决定恢复停课一年半之久的大名七师,省厅二科科长阎承之向谢台臣传达省教育厅的意见,谢校长就办学经费问题提出了要求,省厅应诺,即和王振华离开天津返回学校,继续办学。
3月,党员教师王守真等受大名七师学校领导委派赴北平聘请教师,通过华北教联,并以大名七师校长谢台臣的名义先后邀请“北高师”的学生李梦龄、王冶秋、张苏、王痴吾、臧恺之、原政庭、李德林和“北大”的千家驹及王眉征等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到大名七师任教。
3月,大名县组建了自己的单独县委,领导大名县党的工作。县委书记大名七师学生党员解蕴山,组织委员大名七师学生党员裴志耕。
3月,应谢台臣校长邀请,李梦龄、张衡宇、千家驹、张友渔、张苏、王冶秋、原政庭、王显周等一大批进步教师陆续到校任教。在学校他们积极传播马列主义和进步思想,广大师生受到深刻教育,影响极大,促进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学校的教职工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三分之一学生是党团员,加上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等成员,共有200多人,占全校师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还多。
4月,学校招考五年制第七班学生40余人,其中有王从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监委第一书记、中纪委副书记)、张协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邯郸市邯山区人大副主任)、李介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铁路局党委副书记)、田辛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北省美协主席)等一批进步青年。
4月,中共巨鹿县特支成立,大名七师学生党员李亚光任书记,受大名七师党组织领导。此间,中共中央特派员陈潭秋和省委农民部长郝清玉到邢台,召开直南党的活动分子会,大名七师学生党员成润、李向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后,成立邢台中心县委,大名七师党组织归其领导。
6月,大名七师第二班学生毕业,计30人。在临离校时,该班学生平俊义(平杰三)、李渭川等同学写留言,表明革命志向。平俊义在《临别的前夕》中说:“为了解放被剥削的工农……来和我们的敌人死拼,冲破这黑暗的社会。”
6月,学校开始建造第二批学生宿舍17间,门楼1间,计18间。
7月,为解决筹建邢台中心县委机关的经费困难,大名七师校长谢台臣等共产党员捐款100多元。邢台中心县委利用这笔款项买了一头毛驴、租房、购买办公用品,并在邢台南关开办磨面房,既掩护了机关,又解决了工作人员的食宿。
7月,学校招考四年制第一班和六年制第八班学生各40人,计80人。其中有李一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多国使馆文化专员)、郭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大名县委书记、县长)、刘汉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电力部副部长)、刘同方(革命英烈)、贾栋(革命英烈)等一批有志青年。
7~10月,大名七师学校党团组织和进步力量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师生中有党团员一百多名,“反帝大同盟”等党的外围组织成员一百多名,革命力量占全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还多。
8月,学校翻建教员宿舍12间。
9月下旬,河北省委巡视员张含辉来大名,传达省委指示,要求利用国民党庆祝“双十节”的机会,散发传单,公开提出“打倒国民党”、“反对进攻苏区”等口号。强调“一张传单就是一颗重型炮弹”。
9月,大名七师二班学生党员曾则西任中共大名县委书记。
10月10日,大名五女师300名学生,在大名七师支持下举行罢课斗争,反对五女师校长成仰渊的反动统治,此斗争坚持3个月之久。
为庆祝“双十节”,大名七师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组织学校党团员,经过数日精心准备,在县城和重要集镇,散发传单5万余张,敌人大为震惊,同时也暴露了党的力量。大名七师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地方当局的警惕。
大名七师学生党员王从吾散发完传单,被城内居民抓住不放,误认为是盗贼,后由学校训育主任王振华领回,为安全和保密,送王从吾到邢台中心县委工作。
11月初,国民党军警在邮件检查中发现,大名七师六年制八班学生孙耀宗给十一中同学的信中,说及三民主义“处处皆矛盾,无话不荒唐”的字句,他们如获至宝,报告当局,当局即准备围剿大名七师,逮捕共产党。11月11日,驻大名的国民党军队孟宪吉旅,派一营兵力包围了大名七师,声称搜捕共产党。由于学校党组织与师生密切配合,经过五昼夜的围困,敌人也未搜捕到共产党和可疑证物,最后教师原政庭投案,方得解围。
此后,被捕去的师生,经过与法庭说理斗争和谢台臣校长担保,陆续回到学校。只有教师原政庭和学生孙耀宗被判刑。
11月,大名七师三班学生裴志耕任中共大名县委书记。
11月,大名七师学生党员高焕廷在南和县组建县委。
11月,学校建造学生实习工厂5间。
12月,威县学生潘笑圃在大名七师加入共产党,回县后发展郭森等入党,建立威县党支部,潘笑圃任支部书记,受七师党组织领导。
冬,大名七师学生党员成润等同志根据大名县委决定,发起组织大名县学生联合会,领导了大名五女师学生反对该校校长成养渊封建统治的斗争,提出“社交公开”、“读书自由”等口号,斗争取得胜利,并在五女师发展党员,建立了党团组织。
冬,放寒假,大名七师党团组织,要求党团员利用寒假机会回乡办夜校,宣传马列主义,注意发展党团员,创建和壮大农村党团组织。
是年,建筑游艺部、理发室、寝室、工字形瓦房四座,共计23间。
1930年(民国十九年)1月9日,谢台臣校长因病请辞校长职务,省教育厅未准。
1月,大名县委确定由大名七师党员林恒非领导,开展反对华洋义赈会修筑“大馆”公路,无代价占用农民土地的斗争,迫使对方付给农民部分地款,斗争取得胜利。
2月底前,大名七师学生党员王从吾任濮阳县委书记,尔后任直南特委组织部长。
2月,大名县委先后调大名七师学生党员赵子云、刘汉生等到邢台中心县委工作。
3月,上级党组织派冯温到大名巡视工作,提出以大名七师为指挥中心组织大名暴动,要求以大名七师学生、工友为主力,联合农村党员、群众攻城,把苏维埃红旗插在大名七师学校大门口。谢台臣同志不同意这个暴动计划,认为条件不成熟,应隐蔽力量,等候时机。
4月,邢台中心县委遭破坏,为在邯郸筹建直南特委机关,谢台臣等又二次捐款100多元。特委利用这笔款在邯郸城内南大街开办纸烟店,作为特委秘书处,使党的活动继续顺利开展。
5月底前,大名七师学生党员成润被调到直南特委负责团的工作。
5月,中共河北省委农民部长郝清玉来大名,在大名七师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大批“右倾机会主义”,指出谢(台臣)、晁(哲甫)、王(振华)是实行革命转变的主要障碍,宣布开除他们三人的党籍,并点名或不点名的批评了一些同志,造成很多党员情绪消沉。大名七师校长谢台臣再次向省教育厅提出辞职。
6月下旬,中共直南特委在磁县马头镇成立,冯温任书记兼宣传部长,大名七师学生党员刘大风任组织部长。
6月,大名七师第三班学生毕业,计25人。
6月,省教育厅派张达夫(锡辰)以督学身份来大名七师,企图取代谢台臣校长职务。大名七师的党团员和进步师生,在县委和大名七师党组织领导下,开展了“驱张挽谢”斗争。学生们派出代表和张达夫进行谈判,公开提出要他离开和请谢台臣校长返校,并在城内外张贴反张的标语、漫画。迫于学生的强烈反对,张达夫六七天后离开学校。
7月5日,省教育厅委任张达夫为大名七师校长,并于20日来大名接管大名七师。由于他辞退进步教职工,换了一批顽固派,同时不重视学生学业、殴打工人,并禁止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多方限制学生的活动,从而又一次引发驱赶张达夫的学潮。
7月21日,天津《益世报》第十版载有《省立七师之变态——张达夫校长到任后学生屡起风潮,学校为维持治安,警备极严重》等500余字的通讯报道。
7月,省教育厅批准谢台臣校长请辞。
8月,学校招考六年制第九班学生60人。其中有白映秋(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党校三部主任)、廉之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后任林业部教育司长)、张国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后任第四军医大学副政委)等有志青年。
8月,辞去了大名七师校长职务的谢台臣很快来到北平市,应聘于北平女子中学和北平师范学校,当了一名历史教员,他一边教书,一边编写《中国通史》。这部书稿于1934年1月由北平文化学社出版。
暑期,大名七师党的创始人,直南党的奠基人冯品毅同志,在北平房山县琉璃河车站被特务盯梢,火车开动,敌人向他开枪,冯品毅摔下火车被轧死,时年30岁。
9月下旬,训育主任李耀麟无理殴打茶炉工人,为此引起全校工人总罢工。张达夫勾结反动军警,逮捕了全体工人并予以开除,另派别人接替。
9月底前,大名七师学生党员李尊荣调大名县委工作,次年调直南特委任秘书长。
10月11日,在党组织领导下,大名七师学生以学生自治会的名义开展罢课斗争。学生自治会主席宋泮宫领导并组织了学生武装纠察队,看管起全体教职员,宣布了罢课原因,提出要张达夫离开大名七师,张不离校,决不复课。三天后,军警包围学校,学生与军警展开了搏斗,当局逮捕了32名学生,学校开除50多名学生,学潮在高压下失败。
10月20日,直南特委机关刊物《直南红旗》创刊,大名七师学生党员直隶省委组织部长刘大风任主编。先后共出版七期。
10月25日,天津《益世报》载《教育界之笑柄:讲学术随意做定义,宴学生若起大风潮——第七师范学潮之因果》等长达800余字的消息。
10月,学校增招第六班编级生8名,第九班编级生1名。
11月底前大名七师学生党员杨三朝被调直南特委从事团的工作。
11月,大名七师学潮失败后,大名县委召开紧急会议,迅速掀起第三次驱张运动。一面通电省教育厅,呼吁撤换张达夫,要求谢台臣校长复职;一面开展“离校运动”。
1931年(民国二十年)1月,学校增招第九班编级生1名。
2月,中共河北省委代理书记阮啸仙,来直南传达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直南特委在磁县召开特委扩大会,刘大风在会上提出应恢复谢台臣等党籍问题,阮啸仙等不同意,并给刘大风“严重警告”处分。
3月20日,谢台臣校长重回学校主事。
3月,省教育厅在社会舆论压力及广大学生正义要求下,撤销张达夫大名七师校长职务,派谢台臣重回大名七师任校长。“驱张挽谢”斗争取得了最后胜利。
5月,大名七师学生党员王明(王兴让),未毕业被党组织调到煤矿从事工人运动,后转到直南特委任秘书长。
6月,大名七师第四班学生毕业,计22人;第五班学生毕业,计20人。
夏,谢台臣校长重回大名七师任职期间,由于谢台臣、晁哲甫、王振华三人已被开除党籍,得不到直南持委和大名县委谅解,难以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因此,谢校长郁闷成疾,神经衰弱,不得不去北平治疗,学校一切工作交晁哲甫和王振华商议办理。
8月,学校招考六年制第十、第十一班和四年制第二班学生,三个班共计120余人。其中有栗汇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卫生厅厅长)、王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长)、郭献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副市长)、刘镜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高教局长)、孙祥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安徽大学副校长)、孙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张力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等一批有志青年。
本年购地三段,计9.2亩,并建造校长办公室、训育部、图书馆、图画教室、理化试验室、丁字形教室、教职员饭厅计60间。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2月,增招第10班编级生8名,第11班编级生9名,第12班编级生11名。
初春,在“左”倾思想影响下,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江浙义地”召开党员活动分子会,号召闹学朝。
4月,大名七师毕业生共产党员王维纲和刘大风等,在磁县组织领导小车社工人罢工斗争,取得胜利。
5月20日,河北省教育厅派郭鸣鹤任大名七师校长。
5月,省教育厅委派秘书冯荣绂暂行代理校务。
5月,大名七师第六班学生毕业,计29人。
5月,大名七师学潮开始,提出口号的有:一是要分光膳食部的伙食节余;二是反对学校限制阅读进步书刊;三是反对晚自习点名。对此,在党内认识并不一致,引起争论,少数持正确意见的同志还受到围攻。当时学校由晁哲甫主任主持工作,他找谢台臣校长商议处理办法,谢台臣表示“不能和党闹对立”,并要立即辞职,晁哲甫宣布放假,学潮就此结束。
5月,学校招考六年制第十三班学生50多人。其中有刘亚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副省长)、高秀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学院专职党务书记)、任乐亭(革命英烈)等有志青年。
7月,建造文书、出版、会计三课办公室、学生炊具储存室、工友住宅计19间。
夏,郭鸣鹤到大名七师任职后,极力推行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疯狂**,成立校警队,限制学生活动,查禁进步图书,并勾结反动当局,逮捕了学生党员侯正寅(侯振亚)等,白色恐怖笼罩了学校,学生极为不满。学校党组织决定发动学潮,驱逐郭鸣鹤这个反动校长。
8月,整理、拖平、修建大操场。
9月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河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宝泉题写刊名的《七师双周》创刊号出版发行。
  9月13日,学校《七师双周》公布学校聘任的7~14班以及四年制一班班主任名单。
9月,学校招考六年制第十四班学生50人。其中有司枕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粮食部副局长)、韩友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建设部教育局长)、赵北源(1964年被授予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等有志青年。
9月,学校建造附属小学教职员厨房1间、校警岗室1间。
10月,学校举行秋季运动会及秋季旅行。
10月,根据国民政府规定,学校组织学生童子军训练,由大名驻军派教官授课,统一着军装,进行队列、射击等训练。参训童子军200人,设为一个团,四个大队,二十个小队。设团长一人,副团长一人,大队长四人,副大队长四人,小队长二十人。还设一个军乐队,每周一下午会操一次。
11月修建、修补校墙百余米。
12月末,直南特委秘书长、大名七师学生党员李尊荣为执行党的任务被火车轧伤,由于伤势过重,治疗无效牺牲。后由大名七师聘到邢台四师任教的晁哲甫同志捐款安葬。
12月,省教育厅批准建造特别讲室及附小讲室12间。
冬,反郭鸣鹤学潮爆发。大名七师党支部书记刘同方主持召开大会,宣布罢课。学生离校后,有的赴津请愿,有的分赴各县进行反郭宣传,建联络站,印发“告家长书”、“告同学书”散发各地。但由于郭鸣鹤的残酷镇压,先后开除党团员、进步学生170余人,学校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后至次年5月,学潮失败。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月2日,校长郭鸣鹤赴津向省教育厅报告校况、购置物品并转北平聘请教员。
1月7日,省教育厅颁发《中等学校教职员服务及待遇办法大纲》。
2月,招收第八、九、十、十一等四班编级生,共58人,以补缺额。
3月8日,省教育厅颁发《师范学校法》和《职业学校法》。
3月,省教育厅令规定1933年度预算为64200元。
4月11日,平汉铁路管理局函发给学生由邯郸至北平往返团体旅行半价乘车证。
4月14日,学校上报省教育厅扩充班级计划。
4月28日,《河北省省立学校延聘教员及发薪办法》颁布。
5月1日,学校建造特别教室18间之工程开工。
5月3日,在学校大礼堂举行了四年制一班学生毕业典礼,5日,由教务主任姚丽卿带队,师生旅行团赴北平旅行参观。
5月,“反郭”学潮失败后,郭鸣鹤为了巩固在大名七师的统治地位,一方面高压政策,一旦发现可疑学生,立即开除或者逮捕,***气焰十分嚣张。另一方面,还采取玩弄软化欺骗学生的手段,如大搞童子军训练、体育比赛、演唱京剧等,妄图使学生成为他们的驯服工具。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细则,百般限制学生的自由。
郭鸣鹤一伙不仅全盘否定谢台臣校长“以作为学”的教育主张,辞退进步教职员工,就连原来使用过的教材也严禁传阅。四年制二班学生郭镇封等,联系本班同学以班集体的名义倡议翻印了谢台臣的《中国历史讲义》,为此被勒令退学,回家后还受到当局通缉。
6月11日,18间教室落成竣工。
6月,河北省教育厅《修正省立师范学校分区招生办法》颁布。
7月15日,《七师期刊》创刊号出版。本刊由北大、北师大著名教授、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同盟会”会员、著名文学家钱玄同题写刊名。
7月19日,四年制第一班学生毕业,计27人。
8月,因教育部令师范学校改制招生,学校招考六年制第十五、第十六初中学历两个中师班,共计110人。其中有门九敬(革命英烈)、贾星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冯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参政治部主任)、铁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省委书记)、李福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南省监委书记、省政协副主席)等一批有志青年。
8月,学校在县城东街购置并扩建附属小学,有高级、初级小学四个班。是月,又与县立第一完全小学合办,每月摊经费200元,合办小学亦增至10个班。
9月4日,学校在大礼堂举行第十五、十六班开学典礼。
10月15日,奉河北省教育厅令,学校名称由“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改称“河北省立大名师范学校”。
学校秋季运动会开幕,16日闭幕。
10月18日,天津《益世报》载《七师举行运动会盛况——项目30余种》的消息。
这一时期,在郭鸣鹤一伙高压统治时期,学校党组织遭到极大破坏,原来100多名党团员只剩下几个人,后来虽有从其他学校转学或报考来的一些党员学生,但大多接不上组织关系。因当时大名七师在校党团员是根据上级要“注意隐蔽,保存力量”的指示精神,全是单线联系。然而,环境虽恶劣,但党团的活动未有停顿,不过更加隐蔽了。如第十四班学生南福增(赵风琴),以学习世界语为掩护,向进步同学宣讲马列主义,并采取个别发展的形式,先后介绍任继宗、门九敬、王纪善、刘鸿飞等加入共产党,组成党小组,南福增担任了党小组组长。
12月1日,《七师双周》改名为《省立大名师范学校双周刊》。
12月5日,学校在大名城内东街购置房屋52间,用于学校附小教职员和学生生活住宿。
12月10日,本校第七、八、九、十二班学生参观驻大名骑兵四师。
是年,学校招生已达10个班,432名学生。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月1日,学校举行新年游艺会及美术展览会。
2月15日,《七师期刊》第二期出版发行。
3月,呈准购本校西南缺角地6.28亩,拟作建筑“附"”校舍之用。城内高级小学校迁此,城内附小校舍改招初级小学幼稚园。
4月14日,全校400余人去大名龙王庙镇、曹道口庙会旅行参观,下午三点返回。
5月5日,学校全体师生参加在大名城内关帝庙召开的新生活运动大会。
5月7日,省教育厅颁布《师范学校学生会考暂行规定》。
5月9日,在大礼堂召开毕业生毕业典礼大会,本年度七班31名学生毕业。
5月10日,由校长郭鸣鹤和事务主任赵望斗率领学生赴北平、定县一带旅行参观。
6月4日,河北省教育厅颁布《中等学校训育主任、公民教员登记规则以及教师资格认定办法》。
6月,五年制第七班学生毕业离校。
7月,奉省教育厅整理本省师范规制办法及每年度招收新生结束,旧生说明各一份,暂停止招生。本校下余学生9个班,计395人。
8月15日,《七师期刊》第三期出版发行。
9月15日,学校组织学生去保定进行为期三周的“学生暑期军事训练”。
10月10日,学校派出11人参加在天津举行的“第十八届华北运动10月27日,省教育厅发布《河北省教育厅考核师范学校、中小学校采用教科书及活用教材使用办法》。
12月,郭鸣鹤任校长时期的校训、校歌公布。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1月15日,《七师期刊》第四期出版发行。
4月,省教育厅颁发《河北省中等师范学校学生训育管理及奖励办法大纲(草案)》。
5月10日,省教育厅777号文件发布《省立中等以上学校免收学费办法》。
6月,八班、十二班计47人毕业。21日由教员高明堂、事务员宋升朝领队去北平参观旅行。
7月15日,《七师期刊》第五期出版发行。
从1934年到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省立大名师范学校党团员在上级党的指示下,利用办墙报,散传单等形式,宣传红军长征的意义,宣传抗日,积极传播革命思想,扩大党的政治影响。
从1933年到1935年这一时期,省立大名师范在以郭鸣鹤为首的反动集团统治下,学校中我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等进步组织,仍坚持秘密活动,继续开展革命工作。但这一时期由于绝大多数党团员和进步学生被开除离校,也有的因工作需要等原因离校,他们大都在直南各县中共县委、中心县委和中共直南特委工作,已成为直南革命的中坚力量。校内党的活动虽然减弱了,但省立大名师范党团组织,在直南大地的影响却扩大了。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年初,由于学生多次反郭学潮,省教育厅撤郭鸣鹤校长职务,任命训育主任王振华为省立大名师范学校校长。至此结束了郭鸣鹤对学校长达三年之久的统治。
2月,校长王振华邀晁哲甫、林子仁等老同事到校,协助操办校务,重振大名七师革命旗鼓,光大大名七师光荣传统。
2月26日,大名七师首任校长谢台臣病逝于原籍濮阳县鹿斗村,终年53岁。
3月,河北省立大名师范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建立,校长王振华、教务主任晁哲甫、体育主任林子仁、总务主任王显周、图书主任李青阳、会计解蕴山。
4月,学生自治会组织相继恢复。如:膳食部、贩卖部、体育部、图书部、平校部等。
5月,呈准建筑学校前墙,开设新校门,以期校址完整而壮观。
7月,学校招考两年制简师一个班。
9月,中共冀鲁豫特委书记张玺来大名,恢复了学校党组织,建立了党支部,学生党员李福祥任支部书记,学生党员周培尧和冯清贤(丰村)分别任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
党支部建立后,为恢复和发扬大名七师革命传统,根据当时形势需要和上级党的指示精神,动员师生进行抗日宣传。西安事变后,学校党团员协助校领导王振华、晁哲甫等,共同批判校内不利于团结抗日的错误言论,加强了对学生的抗战教育。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年初,校长王振华、教务主任晁哲甫等经过酝酿,决定为师长、战友谢台臣先生建立纪念碑,得到全校师生员工的一致赞同。
3月,全校师生在王振华校长带领下,为谢台臣先生纪念碑奠基做准备。
4月,学校从外地购进汉白玉碑料,并请名匠刻石。同期,就碑文内容进行校内外征集(毕业生、在校生、教职工),最后由赵纪彬执笔,综合整理成《谢台臣先生教育语录》。
5月,已毕业的六年制第二班学生裴春晖,为谢台臣先生纪念碑书写碑文。
7月初,学校举行隆重的“谢台臣先生纪念碑”揭碑仪式,从此纪念谢台臣先生的汉白玉纪念碑,屹立在大名七师校园。
7月中旬,“七七”事变后,学校创办“抗日训练班”,以学习游击战术和统一战线为主要内容,历时一周。后因战局紧张,学生逐渐向河南农村转移。
7月底前,上级党组织恢复了晁哲甫同志党籍。
8月,晁哲甫同志兼任清东县委书记,并和大名七师毕业学生平杰三、陈桐源及其他同志,组织“抗日救国十人团”,发动群众,武装抗日。
10月,日寇进攻直南,侵占大名,学校南迁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村,同其他学校合办师范学校。
11月,大名七师学校被日军毁坏一空,唯有谢台臣先生的纪念碑屹立在废墟中。
12月,晁哲甫等师生六七人由河南省舞阳转到山西晋城,举办“游击战争训练班”,后改为“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王振华任副所长。大名七师部分南下的师生进入该校,投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5月,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首长***、刘伯承、薄一波、宋任穷等路过大名,到大名七师学校旧址,参观了谢台臣先生纪念碑,听了有关大名七师情况的介绍,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大名七师是一所革命的学校,谢台臣先生是革命教育家。
边区政府在大名建立中学,为纪念革命教育家谢台臣,便命名该中学为“台臣中学”,并将谢台臣,先生纪念碑移到“台中”操场。
中国历史博物馆将“谢台臣先生纪念碑”照片征走,作为历史文献保存。
6月1日,经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大名在七师旧址复建,定校名为“河北大名师范学校”。
时任河北省委书记兼省长的林铁同志,委托保定的著名书法家张步舟先生书写学校校名:“河北大名师范学校”。
8月,谢台臣先生纪念碑由“台臣中学”迁回河北大名师范校园。
9月,贾培元同志任河北大名师范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张少逸同志任工会主席,陈履桥同志任总务处主任,桂再生同志负责教导处工作。
9月20日,经过考试,二年制速师班第1~2班100名学生入学;三年制普师班第1~4班192名新生入学。主要课程设置为:政治、文学、汉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教育、历史、音乐、体育、美术等。
9月至1957年6月,学校主要抓了两项工作:一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二是以课堂为中心搞好教学。
7月,张廉民同志任河北大名师范学校团总支书记。
8月15日,三年制普师班第5~6班100名新生入学。
9月,学校开展整风运动,并由于反右扩大化,部分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受到批斗。
年初,黄克显同志调学校工作。
年初,学校为改进党的领导方法,开展整顿党的作风活动。教师针对党群关系和领导作风,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法,同时开始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月,运动进入“双反”和知识分子向党交心阶段。运动揭发了学校工作中的一些铺张浪费和落后保守、不求上进的现象,同时展开了“红与专”
的讨论,片面地提出了“最大的浪费是培养学生重业务、轻政治,脱离实际、脱离劳动”的口号。
4月,在向党交心的基础上,又掀起了“拔白旗”运动,再度对“右派”分子进行批判。在“反右”派斗争中,又有4名教师被错划为批判对象。同时有12名学生被批判、开除,使学校的工作蒙受了损失。
5月,学校新大门落成。
6月,学校开展教育大革命运动。学校强调师生参加政治斗争,参加社会实际,参加生产劳动。在这一精神指导下,学校减少了课堂教学时数,在校内外大办工厂、农场,广泛开展生产劳动和大炼钢铁运动。
6月,经大名县政府批准叶景芳同志任学校教导处主任。
8月12日,1956级二年制速师班第1~2班100名学生毕业。
8月15日,二年制速师班第3~5班;三年制普师班第7~10班,共290名新生入学。
10月,经大名县委批准,黄克显同志任大名师范党支部书记,张连民同志任团委书记、党支部副书记。
11月,建立大名师范附属小学,董淑卿同志任校长。
年末,“大跃进”开始,部分教师、学生在校内开展大炼钢铁运动。
3月,学校成立了文工团,排练的部分文艺节目被中央、省广播电台录用,同时被评为省优秀节目。
4月,三年制普师班第11~14班,四个班192名新生入学。
5月,学校办工厂,组织部分师生建窑烧砖40万块,邻近各县前来学习经验。
8月15日,1956级三年制普师班第1~4班,四个班188名学生毕业。
11月,学校(原大名七师)原教务主任,时任山东省副省长、山东大学校长的晁哲甫同志回访母校。
3月,根据省教育厅精神,学校开始纠正1958年以来的工作偏差,使工作逐步走向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477攻城掠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