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过一个适合两人玩的手机游戏戏,两三年前,第一个宝宝是渔村给的旺财,然后可以抓宝宝,有特殊的宝宝要用葫芦才能抓

港独闹事是好事
我的图书馆
港独闹事是好事
  面对如此“公投”,网友质疑:“港独”要逆天了?!
  一.名为“公投”,实为“港独”
  二.醉翁之意不在酒,港独之意不在港
  三.无可奈何花落去,香港没落大势所趋
  四.将计就计变被动为主动的绝好时机
  附录:YST:香港的困境与香港人的挣扎
  一.名为“公投”,实为“港独”
  假如一座房子名义上是你的,但你却不能入住,不能收租,不能从中获得任何好处,不能参与房产管理的任何事,连谁来管理这座房子都不能过问,甚至连进都不能随便进去,却必须倒贴着为这座房子看家护院遮风挡雨,为房子的光鲜绚丽柴米油盐水电燃料绞尽脑汁,如果房子漏了烂了倒了垮了里边的人住得不自在了还要找你算帐,还整天动不动就日爹倒娘骂你祖宗八代——你会是什么感受?会不会气得发疯?会不会反思:这房子真的是我的吗?
  中国如今在香港问题上的处境实际跟这冤大头差不多:英国统治期间从头到尾一切香港总督都由英国政府任命。香港“回归”了,中国政府却除了个“特首”之外什么官员都不能任命。等“香港普选”,中央政府连任命“特首”的权力都没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爱国爱港”和“提名委员会”对未来的香港“特首”有所制约(实际上能不能制约、能制约多少还是个大大的问号)。而如此可怜的最后一点主权要求都不被容忍,都被用“占中”、“公投”大吵大闹闹翻天。这一切的真正含义说白了就是“香港地区的一切政治事物中央政府一概不得过问”。
  香港政治上不准你管,经济上却吃定了你:不交税,不进贡,不承担任何军费开支,金融风暴来了要你倾全国之力保护,日子难过了要你提供种种优惠,占尽了便宜还要破口大骂你“蝗虫”、整天闹着要“回归英国殖民地”……
  如此一算总帐,不能不让人疑惑:香港当真回归了吗?世界上哪个政府能容忍自己的国土自己半点做不了主却必须整天往里倒贴钱、倒贴钱还要整天挨骂?
  如此一算总帐,突然发现英国人真是老奸巨猾,自己得不到东西叫你也得不到——我不再有任命香港官员的权力,那就叫你也休想得到任命香港官员的权力;我不能再从香港获得好处,那就叫你也休想从香港获得好处;我丧失了香港,那就叫你得到香港也跟没得到差不多——叫你什么官员也任命不了,什么税也收不了,什么好处也得不到,整天赔本赚吆喝。如此“回归”,实在窝囊透顶。
  如果依着大闹“占中”、“公投”的人的要求,连“爱国爱港”和“提名委员会”都不允许,那就意味着中国政府对香港最后的一点管理权力也将丧失殆尽。香港的“回归”将彻底名存实亡。也就是说,香港名义上是“特区”,实际上彻底独立——中央政府什么都管不了的地方不是独立王国又是什么?
  大闹“占中”、“公投”的人说,那我不管,什么“爱国爱港”,什么“提名委员会”全是扯蛋。老子想提名谁提名谁,想选谁选谁,这是我的人权。
  由此可见,所谓“占中”、“公投”是一次硬碰硬的根本原则较量:“人权高于主权”,还是“主权高于人权”?
  二.醉翁之意不在酒,港独之意不在港
  稍有点常识就可以明白,所谓“港独”根本行不通——现实摆在那里,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香港都没那个本钱。离开中国大陆香港根本就生存不下去,所谓“港独”不过是痴人说梦。
  既然如此,那香港的“公知”、“精英”、“法律党”们为什么还那么起劲地闹“港独”?
  醉翁之意不在酒,港独之意不在港,而在搞垮中国。
  香港在鸦片战争割出去后不过是洋人的军事据点,顺便落脚做买卖,发展极度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全香港才只有几十万人,比上海差远了。30—40年代国内军阀战争、1949年国民党溃败导致大量资本、技术、劳力涌入香港,抗美援朝爆发后的西方全面封锁使香港成了中国外贸转口基地。
  由此可见历史上香港的繁荣完全靠发中国的国难财——中国越倒霉,香港越繁华。中国一旦不倒霉了,以中国内战或被封锁为前提的香港繁华就没戏了,香港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就得另谋出路,下狠心搞出自己实实在在的硬东西——把香港的基本经济结构从“国难财结构”改造为“国旺财结构”:
  ——“国难财结构”:你内战,我趁人之危坐享其成,白等着接受你的资本、技术、劳力;你被封锁,我乘机大搞转口贸易,一进一出大发横财。
  ——“国旺财结构”:想方设法拿出自己的看家东西为你服务,在你的经济崛起大势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中寻找自己的生存地位。
  香港回归后17年的历史证明香港的当权“精英”没兴趣也没能力另谋出路、下狠心搞出自己实实在在的硬东西,没兴趣也没能力把香港的基本经济结构从“国难财结构”改造为“国旺财结构”——香港回归后他们给香港的战略定位不是金融香港、贸易香港、航运香港、服务香港、工业香港,而是“政治香港”。这证明香港的当权“精英”们只想当也只会当“国难财专业户”,其他的一切都看不上眼。他们的全部努力就是使中国大陆重新处于被西方国家封锁保卫的与世隔绝状态,以便自己继续发“国难财”。
  如何使中国大陆重新处于被西方国家封锁保卫的与世隔绝状态?煽动分裂,制造“港独”,制造“香港六四”,逼迫中央政府武力镇压,制造流血事件,由此引发西方国家象六四之后那样制裁中国、封锁中国——这就是香港当权“精英”们的如意算盘、“一盘很大的棋”。这就是他们大闹“占中”、“公投”的真正用意:中国无难,香港无财;欲发国难财,须造中国难。
  三.无可奈何花落去,香港没落大势所趋
  网友YST的“香港的困境与香港人的挣扎”(见附录)分析得很有道理:
  ——香港不可能靠服务业维持目前的繁荣;
  ——香港不可能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
  ——反对二十三条立法终究会伤害香港;
  ——无论是地缘政治还是地缘经济香港都没有竞争力,香港的没落是注定的;
  ——香港人胡乱地挣扎其实是徒劳的,不该香港的迟早都会失去,香港走了一百七十年的「运」也该走到头了。香港终究得回归天命,一个小渔村的天命。
  ——“香港是一个非常畸型的社会,七百万人口的大都会没有农业、没有工业、只有服务业,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例子。”“我们必须有确切的认知,七百万人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在全世界235个国家中排名第97,高于寮国(100)、以色列(101)、约旦(103)、丹麦(108)、芬兰(111)、挪威(115)、新加坡(116)等知名的国家。请问:上面哪一个国家是只有服务业、仅靠服务业为生的?回答:没有,一个也没有,也根本不可能有。事实上,如果连新加坡都可以有工业,香港比新加坡地大又人多,香港没有任何理由不从事工业生产。香港人的虚荣从不愿意从事实际生产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香港2010年的个人平均GDP是三万美元,是大陆四千四百美元的七倍,这是一个笑话,也是一种财富分配的不公平,基本上是大陆政府劫贫济富的政策所造成的结果。这种既违反资本主义更违反共产主义纯粹是政治导向的经济政策不可能一直继续下去。香港这个国际政治所塑造的经济烂摊子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想想看,即使是世界首富的美国也不可能养一个不事生产、人口素质也不高、人口数量却达到惊人的七百万的城市过三万美元一年的生活。这是国际政治操作下的扭曲经济,是英国人临走之前挖掘的经济大坑”;“YST一再强调香港单靠服务业是不可能维持三万美元的个人所得这样的高收入的,这是世界级的笑话。看看香港的导游,如此质量的服务也配拿三万美元一年吗?笑死人了,香港人以为自己是甚么东西?”
  正如YST所说,“即使是世界首富的美国也不可能养一个不事生产、人口素质也不高、人口数量却达到惊人的七百万的城市过三万美元一年的生活。这是国际政治操作下的扭曲经济,是英国人临走之前挖掘的经济大坑”——七百万人的大都市,一无第一产业(农),二无第二产业(工),全要靠第三产业(服务)吃饭,还要吃得特别滋润,那就只能让十三亿中国人垫底,处于被封锁与世隔绝的境地,才能保证他们高高在上。如此条件哪个中国人肯干?香港死抱住“国难财经济结构”不放,拿不出当今世界经济上过硬的立足东西,岂有不没落之理?
  四.将计就计变被动为主动的绝好时机
  只要中国不处于内战、不处于被包围封锁的与世隔绝状态,香港“国难财”的好运就实际已经结束——想想当年上海是“远东巴黎”时香港是什么地位,就可以猜想今后香港走向如何。香港回归后之所以能混到今天,全靠着回归时给大陆做的一个套:“回到祖国怀抱使香港更加繁荣”。
  “回到祖国怀抱使香港更加繁荣”是一种有条件存在的前景——香港经济成功转型、从“国难财经济结构”改造为“国旺财经济结构”、搭上大陆经济发展的顺风车条件下才可能实现的前景。而这种有条件存在的前景却被恶意歪曲成了无条件的保证——只要香港回归,大陆政府就必须保证香港经济繁荣,否则就证明“回归错误”。这实际要求大陆政府对香港实行既违反资本主义又违反社会主义原则的荒唐经济政策——按照公有制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的大陆有什么义务保证你资本主义的香港繁荣?按照私有制市场经济,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爹死娘出门,各人管各人,你香港死活好坏全靠你自己奋斗,成功与否都是自己的事,凭什么要别人来担保?更何况大陆政府的担保?你市场经济不是最反对政府干预的吗?
  老实说,香港如今对中国大陆的价值已经被香港“精英”们糟蹋光了——如今中国还有什么是非你香港不可的?打破封锁?赚取外汇?高科技?航运服务?金融服务?融资票劵?旅游观光?不交税,不进贡,不给大陆任何贡献,一有风吹雨打还要大陆兜着,还不仅如此,还要整天捣乱,还要“占领中环”、大闹“港独”……
  如果香港“公知”、“精英”、“法律党”们识相一点,问题还真不大好办——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如果香港“公知”、“精英”、“法律党”们乖乖听话,整天一口一个“一国两制就是好”、“回归祖国就是好”、“血浓于水”,你好意思主动翻脸吗?好意思说“我没义务担保你香港的繁荣”吗?十之八九明知是坑也要跳,明知是亏也要吃,明知香港的“国难财经济结构”在当今激烈竞争的世界经济中没有什么竞争力也要倾举国之力维持香港繁荣,哪怕单方面输送利益。如今可好,香港“公知”、“精英”、“法律党”们主动撕破脸皮,不但跟中央政府撕破脸皮,而且用自己那付殖民地二总管高人一等的狂傲姿态已经把中国大陆能得罪的人全部得罪光了——“奶粉”、“双非”、“蝗虫”、“欺负大陆妇女儿童”……这让中国政府彻底解脱了:我本来就没有义务保证你香港繁荣,如今更让我有充分的理由不再给你任何优惠,你是死是活都活该——反正香港好坏都没我的份,你香港人自己都不在乎把香港闹垮,我又何必在乎?而任何中断给香港特殊优惠的举措只会受够了香港痞子气的大陆老百姓拍手称快。
  如此香港,一是烂泥巴扶不上墙(除非牺牲整个中国让他当太上皇),无可奈何花落去,没落沉沦大势所趋;二是狗坐轿子不识抬举,你拼命单方面“输送利益”,他拼命咒骂“蝗虫”;三是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宁要普世价值的草,不要一国两制的苗”。这一切使大陆政府没必要也不可能再受“回到祖国怀抱使香港更加繁荣”的约束。
  “占中”、“港独”使中国大陆在香港问题上已经没有什么可损失的了?——再坏又能坏到哪儿去?反正香港“公知”、“精英”、“法律党”不会说你半句好话,再陪笑脸也只能得到冷屁股。而反过来呢?那就截然不同了。当年不管中国如何苦口婆心,印度就是不当回事,铁了心赌中国不敢还手。最后中国急了:整天说我侵略,那就让全世界看看如果我“侵略”会是个什么样。等印度军队被打了个屁滚尿流才明白中国人不好惹。如今香港“公知”、“精英”、“法律党”同样铁了心赌中国政府不敢动真格的,不敢破除“担保香港繁荣”的枷锁,其对中国的了解比当年的印度也高不到那儿去:整天说我干涉,那与其屡遭羞辱,还不如让全世界看看我当真干涉起来会是什么样——更确切地说,是让全世界看看我“当真不干涉”起来会是什么样——你以为中国政府对香港除了戒严军管就没别的着了?既然“一国两制”制约了不能把整个香港政府推倒重来,那就没必要直接出兵、直接军管——凭什么要给自己背上个包吃包住包繁荣的大包袱?让你当维护“一国两制”共同繁荣的正面典型你不干,那就让你当破坏“一国两制”萧条衰退的反面典型,让所有的精英”们看看“人权高于主权”的下场。看杀鸡给猴看,也算废物利用。而要做到这点需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再做什么——不再给香港任何特殊优惠、任何特殊服务。
  香港政府其实有两个,除了在香港的“香港政府”,大陆还有一套服务保障班子,默默无闻为“香港政府”提供保障服务——协调全国各地区优质低价对香港提供水、电、鲜活蔬菜肉类、一切民生必须品。没有这套看不见的“第二政府”的服务,香港政府就得为上述一切分别自己跟中国各地打交道,而且必须按国际市场价格支付一切。只要中国政府当真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撤销这“第二政府”的服务,凭香港“民选政府”的能耐休想获得按如今的价格获得的一切。
  其实中国政府不需要多做什么,只需要要求中国各地的一切经济活动能不沾香港的就不沾,至于“自由行”更要全部停止,这就够了——“惹不起躲得起”,难道还不可以?
  既然你闹“港独”,那就让香港人的钱包领教领教“港独”的滋味,让香港人吃民主去——看是中国离不开香港,还是香港离不开中国?到那时自然会有愤怒的香港老百姓找这帮“港独”算帐,大陆老百姓只要坐着看热闹就行。
  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占中”、“港独”不但帮中国下了抛弃这鸡肋的决心,而且给中国政府提供了一个摆脱“担保香港繁荣”枷锁的天赐良机——你不闹我还不好主动卸包袱,你一闹正好让我将计就计、就坡下驴,反正香港经济砸了我没什么损失,也不是我的责任。
  “中国政府担保香港繁荣”这个枷锁早就该砸了:
  1.既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那一切就得靠自己,没本事竞争被淘汰活该,没有任何理由要求中国政府为香港繁荣打保票。
  2.既然香港不交税、不上贡、有什么利益也不给中国,那香港垮了跟中国又有什么关系?
  3.既然香港“公知”、“精英”、“法律党”什么事都不让中国政府管,那就没有理由要求中国政府保证香港繁荣。
  4.《香港基本法》没有规定中国政府必须保证香港繁荣。况且《香港基本法》实际已经被香港“公知”、“精英”、“法律党”撕毁了:
  ——他们拒绝落实《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如今香港已回归17年,《香港基本法》50年的有效期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而“基本法第二十三条”仍然是空中楼阁。因此严格讲,《香港基本法》已因香港法律党的公然对抗而实际被撕毁了,香港现行特区政府实际是非法的——香港特区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香港基本法》,而《香港基本法》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这第二十三条。没有这“第二十三条”,《香港基本法》就形同虚设,《香港基本法》成了一纸空文,靠《基本法》维持合法性的特区政府当然无合法性可言,从技术讲上当然非法。
  ——他们对煽动仇视中国、刊登“蝗虫广告”、发起“驱蝗运动”、叫嚣“中国滚出香港”、“香港回归英国”等猖狂反华倒行逆施一概包庇纵容,从不禁止。
  ——他们公然把香港变成煽动“颜色革命”的大本营:年年借口纪念六四大肆反华,到处煽风点火惟恐天下不乱,乌克兰的街头政治都闹成了内战,他们还拼命宣扬一切都是因为“颜色革命”闹得还不彻底——“凤凰卫视22日《新闻今日谈》栏目,凤凰卫视记者、评论员闾丘露薇对乌克兰局势进行点评:乌克兰乱局恰恰证明民主得还不够”(注:乌克兰的街头政治得国家分裂了还嫌不够,还要闹成啥样才够?彻底解体?)
  ——他们公然对抗《基本法》,公然推翻了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解释,制造出“双非儿童居港权”的问题,然后反咬一口,借口“大陆双非孕妇到香港生子掠夺香港人资源”拼命煽动香港人的反华情绪;
  ——他们唆使、援助一个老太太无端生事,控告大陆向香港单方面输送利益的“港珠澳大桥”工程该大桥的环境评估有问题,导致工程至少延后好几个月,浪费65个亿;
  ——他们仅仅轻判冲击军营港独分子入狱两周还缓刑一年(而对掌掴冲击军营的港独分子的“香港大叔”呢?等着瞧,十之八九比“入狱两周”要重)。
  ——他们反掉了“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还不满足,如今又公然反对中央政府对特区首脑候选人的提名权——中央政府规定特区首脑候选人必须“爱国爱港”,香港法律党公然对抗说,不行,中央政府说了不算—— “爱国爱港标准难量度”; “中央要求特首‘爱国爱港’的要求较抽象,目前无法以有效机制证明一个人是否‘爱国爱港’”、“爱国爱港是抽象词,不容易以现有的法律条文或机制去辨别” “法律上没明文规定特首要‘爱国爱港’”……
  无论是大势所趋、法理良心还是实际利益,中国政府都应该彻底抛弃“担保香港繁荣”的圈套。而“港独”“占中”则给了中国政府一个极好的理由和机会。所以说,这帮蠢货闹得好,闹得越大越好——不大闹,怎么“物极必反”?
  附录:YST:香港的困境与香港人的挣扎
  (一)台湾的微观世界
  YST很少写实时评论,譬如评论大陆首善陈光标来台救济贫户的义举这种喧腾一时的热门新闻。对这件事网上有太多的评论,电视上有太多的名嘴发表高见,不差我一人。YST只想对高声叫骂的陈挥文说一句话:如果你不懂马克思的资本论就不要在电视上公然对主持人专访的客人发飙,非常没有教养,丢尽台湾人的脸。
  台湾人不是号称好客又有礼吗?
  我们怎么解释台湾菁英、著名资深记者陈挥文的粗鲁行为呢?
  陈挥文不是普通人,他是每天上电视、拥有广大观众、代表甚至带领台湾千千万万人的名嘴。
  根据YST粗浅的认识,马克思认为世界上的财富都是劳动者所创造的,所以标哥认为他把财富(真实的钞票)回馈到劳动者的手中是天经地义的。这是为什么陈光标要台湾人读读马克思的资本论。YST个人认为标哥的义举从心底是高尚的,是有理论基础的,标哥是马克思资本论的实践者。陈挥文读书不多,声音却很大,需要虚心学习,否则大陆人真的会把台湾人看扁了。
  我们评论时事的角度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其实二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和相似度,就像宏观物理学(天文)与微观物理学(原子)的自然景观存在某种哲学关系是一样的。
  陈光标来台济贫属于微观的,它让我们看到台湾政治上的窘迫和台湾人非常复杂和脆弱的心理。在民主制度和富而好礼的极度宣传下,台湾人突然发觉自己穿的是“国王的新衣”而手足失措。
  类似的微观例子同样发生在香港,一个远比台湾更富庶的社会。同样是大陆的小人物戳破香港人穿的“国王的新衣”。这是本文的主要论述。
  YST试着从微观的香港社会看宏观的香港未来。
  (二)香港的微观世界
  本月4日,一个大陆来港的旅游团发生香港导游与游客殴打的可笑闹剧。
  事故是这样的,香港的一位女导游把大陆游客带到一家珠宝店,然后告诉游客在这个珠宝店停留两个小时,游客哪里也不能去只能在店里购物。两小时后,这批大陆游客没有买任何东西,于是这位导游开始发飙对游客进行辱骂,先是骂游客穷,没钱还来香港,后来更进一步骂他们是狗,于是开始有了争执,然后争执升高成为殴打,最后闹到医院和警察局。
  香港方面喜欢把这件事引向「谁先动手」这种法律上的、鸡毛蒜皮的、罗生门式的问题来躲避真正问题的焦点。
  其实真实的情况是香港的旅行社用低价吸引大陆的游客,然后等游客到达香港后用近乎强迫的手段逼这些游客购物,旅行社从中赚取介绍费来弥补招揽时的低价。这种做法在香港的旅游界是非常普遍的行为,所以上面这种事情又不是第一次发生,只不过发展到导游殴打游客就太过分了,于是上了新闻。
  想想看,游客来港是寻找快乐的,基本上,没有任何与人争执的动机,更没有与人殴打的意愿除非受到羞辱或遭受不公平的对待。
  香港旅游界企图把事情导向法律问题真是可笑。香港人只从事服务业,难道连「顾客至上」和「顾客永远是对的」这种最基本的道理和服务界奉为经典的至理名言都不懂吗?
  导游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令游客高兴,让他们觉得不虚此行。而香港的导游完全搞错了,他们把自己的职责定义为尽量从游客身上榨取钱财。
  香港人这种不正常的心理非常标准地反应在接替打人女导游的第二个导游上。
  接替打人女导游的是一位男导游,他对游客说:「你们到了香港就应该为香港做出贡献」。
  呵呵呵,这句话真是再好笑不过了!
  看到没有?这就是香港导游的水平。
  这位香港导游非常代表香港人,也非常反映香港今天的政治现实与经济窘境。
  这位香港导游说的话让我们从一个微观的社会现象看清宏观的香港未来。
  (三)香港人扭曲的和势利的变态心理
  上面这位男导游是非常典型的香港人,习惯性地把大陆人当成来送钱的乡巴佬,既渴望他们身上的钱,却又看不起他们。这种心理就像台湾人既渴望大陆的让利,又看不起大陆人,他们矛盾的心态是完全一样的。
  什么叫做「你们到了香港就应该为香港做出贡献」?瞎说八道!
  老子是花钱来观光的大爷,只是来香港看看玩玩,香港有什么值得看的、值得玩的尽管介绍过来,如果满意也许下次还会再来,如果不满意那就从此不再相见,香港的繁荣干我什么事?
  如果香港有一天没落变成鬼城,我大爷也可以来观光看看没落的鬼城是甚么样子,就像我观光金子挖光后的美国鬼城是一样的。
  香港的繁荣是香港人的责任,干我大陆游客什么屁事?
  香港人的心理实在太好笑了,以为全世界都应该为香港而活。
  香港是一个缺乏心理建设和没有自知之明的没落大户,没出息!
  (四)香港的问题
  香港的问题和台湾的问题一样,那就是:不知道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换句话说,不知道自己是甚么东西。
  香港人和台湾人一样,都不知道如何为自己定位,也都幻想借宗主国的光活在殖民地的荣耀里,这是最可耻的思想。
  香港有陈方安生,台湾有李登辉,相互映辉。
  香港有一大批可笑的导游,台湾有一大批可笑的名嘴,也相互映辉。
  今天我们嘲笑香港的一位导游是如何无知,其实台湾名嘴的无知和香港的导游有什么两样?
  让我们来看看台湾TVBS的李涛夫妇。
  香港的导游说:「你们到了香港就应该为香港做出贡献」。真好笑!
  李涛一再逼问陈光标在台湾学到什么,那种弥补受伤自尊心的迫切感不是同样好笑吗?
  至于李涛的老婆层次就更差了,李艳秋在评论陈光标时首先就炫耀台湾的GDP是两万美元而大陆只有两千美元,庸俗的优越感立刻浮现在脸上,跟香港导游不是同样好笑吗?
  台湾名嘴无知的程度一点也不比香港的导游少。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不知道,如果没有大陆,它们既不是宝岛也不是东方之珠。
  从香港的导游,我们可以看到香港的焦虑不安。
  从台湾的名嘴,我们可以看出台湾的彷徨失措。
  香港和台湾微观的社会现象都透露出它们宏观的未来。
  (五)香港「金融中心」的幻想
  香港人每天幻想自己是「金融中心」,最好是世界金融中心,要不然亚洲金融中心也可以,最不济也要做中国的金融中心。可惜这些都是幻想,不可能成为事实,香港连广东的金融中心也做不成。
  香港人不肯苦干实干,妄想只需要搞金融、数钞票就可以过美好的日子,这不但非常浅薄而且跟本不真实,整个香港都活在幻想里。
  香港是一个非常畸型的社会,七百万人口的大都会没有农业、没有工业、只有服务业,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例子。
  七百万不事生产的香港人吃大陆的、喝大陆的,却最看不起大陆人。这也是世界奇观。
  我们必须有确切的认知,七百万人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在全世界235个国家中排名第97,高于寮国(100)、以色列(101)、约旦(103)、丹麦(108)、芬兰(111)、挪威(115)、新加坡(116)等知名的国家。
  请问:上面那一个国家是只有服务业、仅靠服务业为生的?
  回答:没有,一个也没有,也根本不可能有。事实上,如果连新加坡都可以有工业,香港比新加坡地大又人多,香港没有任何理由不从事工业生产。
  香港人的虚荣从不愿意从事实际生产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香港导游居然还有脸对大陆游客说:「你们到了香港就应该为香港做出贡献」。什么东西!
  香港人想钱想疯了,要钱已经到了盲目、疯狂和不要脸的地步。
  香港人已经陷入desperate的境地吗?
  是的,YST认为是。
  (六)大陆政府在深圳成立「前海现代服务业中心」
  大陆政府去年在深圳的前海地区规划了15平方公里的土地,计划成立一个以金融为重点的服务中心。YST不知道伦敦的金融城有多大,应该不会比15平方公里大,美国的华尔街肯定不到15平方公里,所以「前海现代服务业中心」的规模是世界级的。
  这个前海服务中心位于深圳宝安区的滨海地区,地处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的核心,大陆计划由深港两地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用现代服务业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为全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向和实现科学发展取到示范带头的作用。
  日,大陆政府为「前海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在香港举行说明会。这是日中国国务院对「前海规划」作出批覆以来,深圳市政府首次正式对「前海规划」作出说明。
  根据「前海规划」,前海定位为
  1.粤港现代服务业重新合作示范区,将承担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
  2.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
  3.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先导区;
  4.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引领区;
  等这四方面的功能。
  「前海规划」的重点是发展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等四大产业领域。到2020年,前海将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在全球现代服务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重要基地。
  (七)南中国的服务中心是前海
  读者必须注意,上一节所叙述的「前海规划」是经过国务院批示的,所以非同小可。我们需要明了,只要是中国中央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没有做不成的。
  这个经国务院批示由深圳市政府发表的「前海规划」非常有意思,短短数百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很多东西:
  1.首先,现在我们已经很清楚了,南中国的服务中心是前海(也就是深圳),不是香港,这已经成为定局,不可能改变。
  2.大陆规划的气魄很大,前海的服务内容包括金融、物流、信息和科技,香港的优势仅在金融,所以根本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成为候选地。
  3.大陆规划的「前海现代服务业中心」是一个生产性的服务业中心,所以服务必须以生产为主体、以促进生产效率为目标,这不是香港数钞票、炒股票、转移资产的投机金融业能够经营的,因为香港人根本不懂生产,也不懂科技。
  4.我们注意到中共中央的用字非常谨慎,在服务业前面加上「现代」两字作为区别。所谓「现代服务业」自然有别于现有的传统服务业。这个现代的服务业不是金融、保险、旅游、运输各自为政,而是金融业如何定义它的结构与组织为科技研发和工业生产服务,发挥工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运输最大的效率。所以金融业不过是手段,科技和工业生产才是主角,科技和工业才是「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对象。YST非常高兴中国国务院看到这个重点。美国就是走偏了,把金融业放在工业生产之上,导致美国整体工业的萎缩。美国的金融业现在主要靠华尔街在全世界圈钱,完全走入旁门左道,不足以成为领导世界的大国。中国国务院显然看到美国金融政策的错误,这个「前海现代服务业中心」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义非常精准,也非常先进和智慧。
  5.大陆政府对香港非常宽厚,大陆的中央政府给香港一个机会为「前海规划」贡献它在金融上的经验。但是YST对香港的金融经验有多少能力非常怀疑,因为「现代服务业」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所需要的金融知识与金融经验是香港传统金融业所没有的。譬如高科技工业的研发工作非常重要,也具有很高的风险,如何为高科技工业成立投资基金、如何经营这个基金为高科技工业取得最高的效率,香港的金融业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譬如为一条产业炼和它的相关产业如何从配套、生产、运输一直到销售规划出适当的金融服务,香港的金融业也没有这个本事。
  6.YST个人认为就凭香港证券交易所那些一肚子坏水的会计师和律师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搞不好香港金融业的二鬼子们还会使出坏主意故意拖中国的后腿,就像他们坑杀那些在香港上市的大陆公司一样。好在无论怎么说,这次香港是处于配角的地位,让香港参与「前海规划」不过是给香港一个表现的机会,也是一种面子令香港无话可说。其实「前海规划」的工作有没有香港参加都无所谓,个人认为没有更好。
  7.「前海现代服务业中心」是一个试办点,有很大的实验性质和示范作用。它的经验和成果如果成功将会复制到其他地方,譬如上海与北京。国务院这种作法非常明智,正应了老子所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
  (八)中国已经准备让香港自力更生(也就是减少输血)
  两年前,YST写了一个论述香港的系列文章「漫谈香港」(~)/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1325947.shtml
  ,对香港的政治与经济有清楚的分析,对香港的未来也有清楚的预言。YST是不看好香港未来的,这是基于科学的观察,不可能出错。
  才不过两年时间,YST在「漫谈香港」系列中所分析的问题和科学判断下所做的预言已经得到初步的验证。YST主要的论点如下:
  1.香港不可能靠服务业维持目前的繁荣;
  2.香港不可能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
  3.反对二十三条立法终究会伤害香港;
  4.无论是地缘政治还是地缘经济香港都没有竞争力,香港的没落是注定的。(最后一篇论述同样的情形也将会发生在台湾。)
  关于第一点,香港2010年的个人平均GDP是三万美元,是大陆四千四百美元的七倍,这是一个笑话,也是一种财富分配的不公平,基本上是大陆政府劫贫济富的政策所造成的结果。这种既违反资本主义更违反共产主义纯粹是政治导向的经济政策不可能一直继续下去。香港这个国际政治所塑造的经济烂摊子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想想看,即使是世界首富的美国也不可能养一个不事生产、人口素质也不高、人口数量却达到惊人的七百万的城市过三万美元一年的生活。这是国际政治操作下的扭曲经济,是英国人临走之前挖掘的经济大坑,只有爱面子的中国才会跳下去做这个冤大头为香港的繁荣苦撑了13年。
  YST一再强调香港单靠服务业是不可能维持三万美元的个人所得这样的高收入的,这是世界级的笑话。看看香港的导游,如此质量的服务也配拿三万美元一年吗?笑死人了,香港人以为自己是甚么东西?
  关于其他三点,从大陆政府公布的「前海总体规划」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
  YST个人非常高兴看到大陆政府不再为了面子继续喂养贪得无厌的香港。「前海总体规划」告诉香港人养你13年也该长大了,你要自力更生,中国大陆有自己的路要走。
  「前海总体规划」的主人是深圳,香港与澳门都是客,有你没你都不差,火车已经开动,今天邀请你是意思到了,愿不愿意加入也悉听尊便。
  如果香港人还看不懂,还以为自己可以拿翘,认为自己可以主导中国的金融业,甚至可以拖中国的后腿,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香港对中国的经济纯粹是个拖累,大陆是不会等待香港的,更不可能依赖香港。
  (九)中国飞跃式的发展
  中国大陆的经济在十二五的规划中有清楚的说明,现在处于转型期,全面向高科技、高知识的高端经济转型,大飞机、航空母舰、高速铁路、核子技术、能源技术、空间技术、通讯技术、动力技术、计算器技术、电子电机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机械与控制技术......等等重大影响的工程早已启动。
  中国这样的大国所启动的经济转型是惊人的,为什么?
  因为规模庞大,震惊世界的庞大。中国这种全方位的高速发展是史无前例的,也许只有上世纪初的美国勉强可以相比。中国大陆启动的科技规模和对全球未来的深远影响不但小人物譬如香港的导游看不到,就连台湾媒体的大人物譬如李涛夫妇也看不到。
  但是只要具有一般科技背景的人很容易就看出来,未来的十年是中国科技和工业成果的爆发期。
  YST在多篇文章中曾经一再论述和提醒读者:
  2020年中国的实际生产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军事上,中国将立于不败之地;
  2030年中国无论是实际生产力还是加上第三产业的总生产力都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军事上,中国的空军武力将会取得对美国的优势。美国是靠空中优势打仗的,所以2030年以后美国没有任何战胜中国的机会,美国对付中国唯一剩下的招数就是使用核子武器拼全球毁灭。
  但是即使到了2050年,中国即使生产力全世界第一、陆海空天的军事力量也全世界第一,中国人民的生活也不可能达到美国人民今天的水平,因为这需要一个半地球的资源。
  军事实力决定资源分配,2050年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可能是2010年的水平。
  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零和游戏。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美国绝不肯对中国作出妥协,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在全球资源分配上不可能和中国妥协,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必须在巩固国防的条件下发展经济。中国已经累积了足够的根底,各项技术已经成熟或至少接近成熟,未来的十年是爆发式的收获期。
  中国错过了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又错过了二十世纪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计算器与自动化),中国已经公开宣称绝不会错过二十一世纪的绿色工业革命,中国不但不会错过,而且要做全球绿色工业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在绿色能源的研发投资全球第一,远超过美国。
  YST做一个预言:无论香港还是台湾都会在大陆这一波科技和工业的爆发期中被边缘化。
  香港导游再笑大陆穷啊,李涛、李艳秋再讥笑大陆的GDP啊,看谁笑到最后。
  陈挥文再对大陆发飙啊,看看两岸最后发飙的是谁。
  香港人再闹啊,民主造势的手法太多了,YST提醒香港人吹牛造势就要搞大一点:加封陈方安生为「人类的良心」,由她出来带领推动明年就直选香港特首;封李柱铭为「香港民主之父」和「民主无冕大使」,再派「民主无冕大使」每年定期到美国国会作报告、控诉中国政府的专制与违反人权给北京政府施加压力。噢,对了,今年6月4日扩大举办追思哀悼大会。
  (十)香港的没落已见端倪
  西方媒体的宣传攻势非常厉害,功力远在中宣部之上。
  譬如英国教育机构的评鉴把所有过去英属地的大学评分都抬得非常高,香港大学和新加坡大学评得比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好。
  又譬如西方商业机构的评鉴把制度相近、自己有影响力的地方它们的竞争力就评得特别高,譬如一直把香港的竞争力评为中国第一,意思就是如果香港经济下滑就是中国政府不行,糟蹋了香港。
  事实上,香港的竞争力远远不如北京与上海,就连附近只有一河之隔的深圳也远远不如,差得太远了。
  读者要认清的是,第三产业(服务业)是建筑在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上的。服务业是一种寄生业。想想看,没有生产,哪来的服务?
  英国的没落就是不想制造汽车,只想卖汽车保险;美国也渐渐走上同样的路。它们都是投机取巧、想不劳而获的例子。英美的共同点是追求利润的极大化(资本主义的基本定义),所以它们重视服务业(利厚)和轻视制造业(利薄)。但是它们忘了制造业是创造财富的,服务业只是转移财富,服务业是寄生在制造业上。由于舍本逐末,英美的下场,不可避免地,都是衰落。
  现在很清楚了,一个只有服务业,没有任何生产能力的地区(譬如香港)面对有强大农业和工业生产能力的地区(譬如广州)有个屁的竞争力,西方国家还真以为中国人是傻子。
  YST把话说在前面:5年之内,深圳的经济,无论是GDP总产值还是个人平均所得,一定超过香港。
  是的,在中央政府劫贫济富、特别照顾香港经济的优惠政策下,中国大陆的城市都在苦干实干地追赶香港。十年之后,大陆所有的一线城市都会超过香港,就连二线城市都会逼近香港,为什么?
  答案是:无论地缘政治还是地缘经济,香港都先天不足。更糟糕的是,在国际政治斗争中香港的后天也失调。
  这后天失调最显着的地方就是香港人挟洋自重对中国的忠诚度不够,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组织五十万人的大游行反对二十三条立法。有道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庞大壮观的游行队伍看得YST目瞪口呆,不开玩笑,香港人居然是真傻,为外国间谍豁出去了。当时香港人得意洋洋,自以为最懂人权、自由和民主,每年纪念X四运动在公园里手拿一根白蜡烛作悲戚状、流两滴鳄鱼的眼泪就以为自己是仅次于英国人的人上人了,完全忘了自己的衣食父母是谁、回归后应该效忠的对象是谁。
  香港人受到西方帝国主义者的鼓动而不自知,到处跟衣食父母唱反调,到处对衣食父母的大陆和大陆人流露出鄙夷之色,甚至演变到今天的拳脚相向。微观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宏观的香港人心和香港未来的走势。香港人得意忘形,但是恶人自会有恶报,如果不报,只不过是时辰未到。
  报应在2010年12月终于来了,大陆正式宣布在深圳成立「前海现代服务业中心」。今天中国要开放金融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毫无疑问,保障金融安全是首要考虑。中国国务院衡量国际局势,认为香港虽然国际化的程度高,但是香港有大批敌对的外国势力在此云集,香港抗拒中国的噪音太多,香港人偏袒西方的势力普遍存在,香港人对中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远远达不到最起码的和最基本的要求。
  想想看,香港人明明知道香港是西方各国间谍和反中势力云集的地方,但是香港人却强力反对二十三条的立法。如果中国还把金融中心设在香港,那么中国的金融安全保障在那里?
  北京不是傻子,香港绝对不是中国成立金融中心的理想城市。
  看到没有?虽然晚了一点,香港人的报应终于来了。香港人搞不清楚谁是他的衣食父母,今天香港在「南中国现代服务中心」遭到淘汰能怪谁?
  深圳的「前海区」将成为南中国耀眼的和居于主宰地位的金融中心,它的业务是服务南中国的科技研发、工业生产、信息管理和交通运输,它的服务区域从广州可以一直延伸到中国的心脏,武汉(三小时高铁运输而已)。南中国的生产力何等巨大,「前海区」将成为国际金融的超级巨人,它的国际金融地位会高于伦敦的金融城和纽约的华尔街。香港中环在「前海区」旁边不过是个打下手的侏儒。
  香港将沦为中国的二线城市,这是肯定的。
  如果36年后(2047香港特区满五十年)香港还没有没落到三线城市就算是走运了,走的是北京中央政府慈悲为怀、手下留情的狗运。
  (十一)结束语
  让我们回到两年前YST在「漫谈香港」中的论点:
  1.香港的「命」是小渔村,但是香港走了英国帝国主义的「运」用政治力量吸大陆的血吸了157年,变成高收入的国际大都会。
  2.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走西方帝国主义的「运」157年,殖民地的「运」终于走到头了。
  3.香港回归中国就应该是回归天命,但是大陆政府为了面子好看(在社会主义祖国的治理下香港更加繁荣昌盛)实行劫贫济富的政策维持香港畸形的繁荣。
  4.香港走劫贫济富的「运」本来也能走五十年的,没想到13年后就出现「前海规划」,YST认为这是香港人不积阴德和不读书的缘故。
  5.有道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命」是永恒的,「运」是暂时的,「风水」的地缘因素是改变不了的,香港人如果再不积阴德和多读书,衰败只会加速。
  6.一切人为的努力都敌不过「命」,帝国主义的殖民固然违背天命,大陆种种对香港的优惠政策同样也是违背天命,香港导游死命地和没有羞耻地向大陆游客要求“对香港做出贡献”更是最低级层次的违背天命。
  7.在宏观的天命原则下,香港人违背天命的微观挣扎是多么地可笑,可笑的香港导游,可笑的“香港的良心”,可笑的50万反23条的游行群众,可笑的、自动跑到美国国会作证的“香港民主无冕大使”。
  8.香港人胡乱地挣扎其实是徒劳的,不该香港的迟早都会失去,香港走了一百七十年的「运」也该走到头了。香港终究得回归天命,一个小渔村的天命。
  YST想起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一句话:
  眼看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台湾人要睁大眼睛啊,大陆这一波经济转型其规模与力道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被边缘化的周边地区岂止是香港而已。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岁宝宝玩的手机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