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号子传承人的情况的主要传承人有哪四个个

“川江号子”传承人曹光裕:沧桑呐喊的最后守望者
“川江号子”传承人曹光裕:沧桑呐喊的最后守望者
孕婴健康魅食
“嘿吆嘿吆”、“依嗨哎吆”……老重庆人在码头或川江变听过的沧桑号子,并没有消逝,而是作为艺术继续在传承!但作为“川江号子”传承人,曹光裕正面临着当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遇到的共同问题:受众群体被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大量分流。这是一项长达3000年历史的技艺!在大秦帝国缔造中华文明首次统一的时代,就已出现!当时长江长途航运打通,行船需要统一的号令,川江号子自此出现!1987年,曹光裕的师父——上一代川江号子传承人陈邦贵被邀请去法国演出,长江上的沧桑呐喊,一下子震惊了世界。那年国外给予的评价是不输于在国际上成名已久的伏尔加船夫曲。那一年,曹光裕拜同为重庆轮渡公司员工的陈邦贵为师,开始正式学习川江号子。这项非遗技艺,起源于船工们的工作和生活,作为喊号子的领唱,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和需要下达的指令,用号子的形式喊出来,“号子的音调不同、腔调不同,都向船工们传达不同的行船需求。”曹光裕说!渝中区的朝天门码头作为川江号子的起源地之一,也见证了川江号子的发展历史。当时的川江,从宜宾到宜昌整个1044公里,重庆就占据了660公里,整个川江流域都响彻着这样的呐喊,而渝中区的朝天门码头作为当时最繁华的物流码头,货运量最大,船工最多,号子声最响。时至今日,川江号子的实用性,已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逝,但其艺术内涵,依然可以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曹光裕师傅陈邦贵,和作曲家彭啸岗对川江号子艺术发展的系统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收集了很多川江号子,我师傅整理归纳了26种曲牌,比如我们开船唱什么号子,拉纤唱什么号子。”曹光裕作为传承人,把川江号子发扬光大是他的使命,这一点曹光裕也一直没有忘记。“时代要求我们创新,作为传承人不创新也不行。”曹光裕说,“原生态占据70%,艺术加工占30%。”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民歌大会、我要上春晚等节目,都留下了川江号子的身影。2012年2月,95岁高龄的陈邦贵与世长辞,但老人一生最珍视的川江号子后继有人,未留遗憾。而曹光裕则和与师父长年相伴听到的故事中,对川江号子有了更多的理解。不过,现在的曹光裕却还在为寻找传承人而发愁,“我们这个号子很难,只要唱好了我们这个号子,你唱刘欢的、孙楠的歌都没问题,所以说能够唱号子的人,他可以去唱其他的歌一样挣钱。但条件好的,有的不愿来,条件差的我也不想收!”曹光裕说。他依然深信,起源于码头文化的川江号子,总能找到合适的人,继续延续下去的机会,否则这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技艺,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实在是一种遗憾。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李文武李一鸣cqtimes1853242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孕婴健康魅食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用最少的油,煮出最好的美食!
作者最新文章|||||||||||
华西都市报手机看权威新闻
7月15日,“川江号子中国行D印象武隆唱响成都”发布会在成都举行。活动上,来自“印象”系列实景山水演出《印象武隆》的演员表演起了川江号子。
e言:《印象武隆》以濒临消失的川江号子为演出精髓,目前已累计演出400余场次,观看游客超过70万人次。曝戴佩妮唱歌唤醒植物人歌迷
戴佩妮日前回马来西亚宣传新专辑,在记者会上,一位曾发生车祸意外、昏迷指数近乎植物人的女歌迷带着男友一同现身,并表示自己是听了戴佩妮的歌才醒来的。
e言:这令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惊呆了。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取消审查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通知指出,取消20余项审批职责,其中包括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实行梗概公示。
e言:导演张琦表示,宽进不代表宽出,完成片的审查依旧存在,这样一来最终的审查风险就要全由片方和创作者承担。
9月28日,重庆大妈把“川江号子”改编成坝坝舞的形式完美演绎号子文化。图为重庆大妈正在跳“坝坝舞”。陈超 摄
9月28日,重庆大妈把“川江号子”改编成坝坝舞的形式完美演绎号子文化。川江号子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大妈以坝坝舞的形式呈现川江号子在人们心中的记忆。据了解,此次印象武隆杯坝坝舞大赛是“川江号子中国行”系列活动的延续。为弘扬“坚韧不拔、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纤夫精神和民族文化奔走呐喊。川剧、川江号子、清音这些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今后将通过走进中小学、大学的校园,让学生们感受魅力,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昨日,“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DDD民族音乐”四川省课题实验项目正式开题,川内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市成华小学等23所学校成为项目落户学校。
在大学,川剧、川江号子等将有望走进学生的课堂、社团活动中,而在中小学,结合校园实践,将让中小学生把四川民间音乐、乐器变成课余爱好,以此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入选的23所学校当中,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和成都师范学院榜上有名,三校分别选择了川江号子、羌族民歌以及羌笛作为研究的课题。据电子科技大学该课题负责人何帆介绍,目前学校从各个学院选出对川江号子有兴趣的约30名男学生,通过专业传承人和专家的教授,他们再掌握这门古老的音乐。预计到下学期将把川江号子的学习作为一门选修资料图
由河南卫视携手河南省老龄办共同打造的于每周五晚22:30正在热播中。本期节目中,自学意大利语的农民选手杜玉鑫一曲《今夜无人入眠》引争议,12位90后评委无一亮灯,而蒋大为更是深感惋惜,现场收这位音乐奇人为徒,结下师生缘。
农民选手唱歌剧引争议蒋大为现场收弟子
歌剧经典《今夜无人入眠》因其高难度而被评为男高音中的试金石,挑战者寥寥。而本期节目中,50岁农民选手杜玉鑫却大胆挑战了这曲歌剧,现场引争议。主持人孙国庆当即评价&把男高音HIGH C完美演绎&,林依轮也直呼&太棒了&,而令人尴尬的是12位90后评委无一亮灯,杜玉鑫面临淘汰的命运。面对挑剔的90后评委们,杜玉鑫犀利表态,&你们还太年轻,不够专业&。而评委们则婉言表态,&你的发音和演绎还欠佳&,现场气氛一度陷入紧张。
不过,导师“朝天门坐船往下走,长寿饼子灰面做……”2月17日,在长寿区渡舟街道的江边,一曲川江号子《跑江湖》在岸边回荡。
长寿薄脆传承人王怀展示做好的薄脆
这歌词里的“灰面饼子”指的就是长寿薄脆,一种拥有百年历史、曾经享誉巴山蜀水的重庆名小吃。今年2月9日,长寿薄脆传统制作工艺因其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纳入重庆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手工“磨”出正宗薄脆
王怀今年51岁,从事长寿薄脆生产已30余年,据长寿区文化馆介绍,他是长寿薄脆制作工艺第四代传承人。2月17日上午,在渡舟江边一处闲置的薄脆生产场地,他给记者讲述了长寿薄脆的前世今生。
王怀的桌上放着四个塑料盒,盛放着一些碗口般大小、色泽金黄的饼子,饼上层层螺纹般的纹路清晰可见,层次分明。闻一闻,气味芳香诱人,吃起来,脆而不碎,入口即化。
“这就是长寿薄脆,纯手工‘磨’出来的薄饼。”王怀说,别看塑料盒只有2厘米左右深,但里面
川江号子相关信息
川江号子专题栏目,提供最新新最全的川江号子 ppt_川江号子 教案_川江号子赏析、以及川江号子等相关信息
川江号子 ppt
川江号子 教案
川江号子赏析高墙内,他拜川江号子传承人为师
作者:陈宋波
高墙内,他拜川江号子传承人为师让传统文化给服刑人员传递阳光健康的精神状态,渝都监狱办起川江号子培训班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的传承人,知名度很高的民间艺术家。他却是一名服刑人员,因犯罪被判无期徒刑。昨天,在一个特殊的地方———渝都监狱的高墙内,一场传统的拜师仪式后,他与他成了师徒。川江号子传承人曹光裕说,收下这位特殊的徒弟,是希望用传统文化给服刑人员传递一种阳光健康的精神状态,让他们用积极态度迎接新生。办班上课曹老师给他们带去艺术“曹老师好,曹老师好。”昨天上午,曹光裕刚走进渝都监狱的礼堂,早已等在这里的20多名服刑人员纷纷站起身来,很亲热地招呼他。曹光裕笑眯眯地望着他们,不停点头。这些服刑人员已经跟着曹光裕,学了一年多的川江号子了。别看曹光裕现在跟服刑学员们相处得这么和谐,其实第一次走进监狱上课时,他心里还有些“打鼓”。作为艺术家,作为川江号子5名省级传承人中的一位,去年之前,曹光裕从来没走进过监狱,也没和服刑人员这么近距离地交流过。2011年初,渝都监狱为更好地改造服刑人员,决定让他们学习传统文化,为他们构建起积极健康的心态。随后,曹光裕受邀到渝都监狱为服刑人员讲授川江号子,每周开课半天。当时,有近100名服刑人员报名参加了曹老师的川江号子培训班。第一天上课时,曹老师还有些忐忑。“教学的时候,我说话用词都会斟酌注意,以免刺激他们的自尊心。我希望他们知道,我们(监狱之外的人们)也是尊重他们的。”曹光裕说,接触几次后,他不仅发现服刑人员学得很认真、刻苦,而且还有重大惊喜。“他们的声音非常好,非常质朴,这是我一直想寻找的声音。”曹光裕说起监狱里的这些学生,大叹满意。“川江号子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艺术,只有那种质朴、真实的声音,才能唱出原汁原味的感觉。那些经过训练的专业演员,虽然气息、节奏没问题,但声音华丽,技巧太多,反而演绎不出其中的味道。”正式收徒狱警见证他的拜师仪式教了一年后,曹光裕在监狱里找到了一个学川江号子的好苗子李新强(化名)。今年31岁的李新强,10年前因参与抢劫杀人,被判无期徒刑。进渝都监狱服刑后,因为改造积极,他多次获得减刑,目前剩下的刑期只有9年了。“我初中毕业,以前就是个混混,最多唱几句流行歌曲,从来不晓得有川江号子,更不晓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新强说,在监狱民警的引导下,他不但自学考取了计算机等级证书,而且对文艺活动也慢慢有了兴趣,去年初就主动报名参加了川江号子培训班。因为嗓音好,又勤奋,李新强很快成为渝都监狱川江号子班的领唱。“我喜欢这个,还成了领唱,感觉我也能行。我以前从来没当过好学生。”昨天,在拜师现场,李新强一直很兴奋,连走路都似乎带着一阵风似的,“没想到曹老师会愿意收我当徒弟,很高兴。”曹光裕说,他以前收过20多个徒弟,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学,“希望他能坚持下去,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昨天,在监狱民警和几十名服刑人员的见证下,李新强按照传统的拜师仪式,给师傅曹光裕鞠躬,然后给师傅端上了一碗盖碗茶。曹光裕坐着喝完茶后,拍了拍李新强的肩膀说:“你要努力哦。”“太阳出来照山城,喊起号子把船拖,齐心协力往前走……嘿嗬嘿嗬……哟嗬……”拜师仪式后,李新强和师傅一起唱了川江号子。他专注地望着前方,那声音从监狱里传出很远。重庆晨报记者 陈宋波昨日,渝都监狱,服刑人员李新强向川江号子传承人之一的曹光裕行拜师礼。重庆晨报记者 李斌 摄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群星奖”作品巡演重庆首秀 川江号子传承人亮相
发布于: 10:14:12  来源:华龙网  编辑:盖纯
内容提要:“大地情深”群星奖获奖作品直辖市巡演活动昨晚在重庆市群众艺术馆举行了首场巡演。本场演出汇集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大直辖市的13部“群星奖”优秀获奖作品。北京特色的舞蹈、地道的天津曲艺、极具特色的上海沪书,还有重庆的川江号子都被一一搬到了舞台上,让现场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
川江号子 记者 张译文 摄
&&& “大地情深”群星奖获奖作品直辖市巡演活动昨晚在重庆市群众艺术馆举行了首场巡演。本场演出汇集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大直辖市的13部“群星奖”优秀获奖作品。北京特色的舞蹈、地道的天津曲艺、极具特色的上海沪书,还有重庆的川江号子都被一一搬到了舞台上,让现场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来自北京的舞蹈演员穿着绿色飘逸的衣裳演绎了一支宛如仙女散花般美妙的舞蹈《梨花飞雪》;而来自天津的曲艺演员则手拿乐器说唱起了《天津人的乐》;“川江号子”传承人曹光裕带领着一帮重庆兄弟站到舞台上吼起了川江号子《船到码头把酒喝》,随着号子铿锵有力的吼声,台下的观众也纷纷给予演员们热烈的掌声。
  据了解,本次巡演共有13个作品,分别来自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的“群星奖”获奖作品。内容囊括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大门类,展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情。同时也让山城市民在家门口欣赏到了一台汇集了巴渝特色川江号子、地道天津曲艺、上海沪书以及京味歌舞的演出。
  据悉,群星奖是文化部特别为群众文艺演出设置的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奖,每3年举办一届,分7个门类和3个组别,奖励对象是由群众文化工作者和业余文艺爱好者辅导并创作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以及编排和表演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作品。
  而本次巡演的作品都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共评选出220个“群星奖”作品,其中戏剧类59个,音乐类49个,舞蹈类51个,曲艺类44个,合唱类10个,广场舞7个。  (记者 张译文)
( 5:08:41 | 重庆日报)( 10:14:12 | 华龙网)( 9:31:07 | 重庆日报)( 4:50:46 | 重庆日报)
网友评论仅代表网友的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旅游频道冠名:那响彻千年的川江号子……(组图)_网易新闻
那响彻千年的川江号子……(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赤膊的川江船工(1911年)。提驳(1911年)纤夫等待拉纤的航船(1911年)放滩(1911年)。嶙峋河滩,割裂着纤夫的脚板(1911年)
  “脚蹬石头手扒沙,风里雨里走天涯”
  编者按
  川渝境内,山峦重叠,江河纵横,自古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皆需木船载客运货,于是柏木帆船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明、清时期,江河行船,多由艄翁击鼓为号指挥船行,统一扳桡节奏。大约在清朝中期,逐渐兴起了川江号子,有的叫船工号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川江纤夫“脚蹬石头手扒沙,风里雨里走天涯”,坚硬的石头上留下了纤绳磨砺出来的一道道深深的纤痕。而粗犷的川江号子作为民歌的一种形式,是中国水系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曲牌丰富,旋律高亢,川江号子也被称为峡江的生命、纤夫的灵魂,它有着“长江文化活化石”之称。千百年来,川江号子在纤夫与险滩急流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形式上,川江号子往往是沿江而下,见景生情,随意填词,所唱均与民间传说和两岸风物有关,可以说是川渝风情的见证。
  20世纪50年代开始,新中国整治长江,炸毁了大批险滩、暗礁,机动船代替了木船,船工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号子在川江上变得渐渐稀少了。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三峡工程的兴建,流传千百年的川江号子也渐渐走到尽头。那些激发出川江号子的急流险滩,那些川江号子吟唱的苦难与忧愁,都已经永沉江底。
  代代传唱的川江纤夫号子,其实像一扇历史的窗户,透过它,可以看见古往今来长江之畔人们的生活。这里,华西都市报记者通过对四川境内和三峡地区几位老船工和民俗学者的采访,展现了当年川江船工们在与风浪搏斗中颇具传奇色彩的“踏浪生涯”。
  从四川省宜宾市至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上游河段,因大部分流经四川盆地,被称为“川江”。与往来船只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船上的船工以及响彻山谷的号子。民俗学家刘孝昌说,号子是船工们唱的劳动口号,用来调节大家的工作节奏。
  急促号子 劳作中的号令
  川江上,顺水行舟可“千里江陵一日还”,但是船老大不可能满载货物离开后空船回去。对载满货物逆流而上的货船来说,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就是船上的船工了。他们用慈竹、斑竹等品种的竹索搓成的长长的纤绳从船上甩下来,把绳子往腰上背上一缠一带,船工就成了纤夫。一般情况下,逆流而上的货船需要三五十名纤夫,小的船只需 3至5人,上百吨的大船,上百名纤夫也不嫌多。
  刘孝昌介绍,纤夫中,有一个拉头纤的。与其他的纤夫只顾弯腰埋头使劲不同,头纤是侧着身子的,他要看水路。由于川江地处山间,河底暗礁密,又因为河流落差大,上游来水湍急,多急流险滩。如遇两山对峙,陡然变窄的河道会使来水变成“槽槽水”,有时会遇上“勾勾水”,一股一股的水卷起一个个钩子一样的浪花,有时有漩、回水,大的直径几十丈,小的也有好几丈。如果一个不慎,行进的船和船员们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头纤侧身拉纤,一边拉纤,一边看水路,还要和一旁的“号子”互相交流,并用号子指挥和协调其余的纤夫,让大家劲往一处使。号子’是船主另外请的,”刘孝昌介绍。
  跟着号子的吼声,纤夫们一起和唱,并跟着所唱号子的节奏用劲。过急流险滩时,“号子”和头纤看水路,会喊“过险滩了喂!号子嘛吼起来哦,哟喂!”纤夫口中的号子节奏就会跟着急促起来:“嘿哟!嘿哟!”或者“嗨佐!嗨佐!”如果“号子”看到有哪根纤绳有些弯,纤夫估计没使上全力,也会在号子里“点名批评”,说哪根纤绳弯了,要纤夫使劲。被点到的纤夫不好意思,一把劲也就加上来了。
  帮派林立 号子也有风味
  旧时川江上船来船往,号子不停。河边岸上的农户在劳作时,也能听到从河里传过来的号子声,若是听得熟的,山坡上的人都会跟着吼两嗓子。当时的纤夫、船只只走河流的一段,从一个码头到另一个码头,长的纤夫一次要走十天半个月,短的路程,纤夫三五天就能回上一趟家,把以命相搏赚得的钱带给家中老小。河上有码头,有帮派,河上的船也是一样,船有船帮,各帮有各帮的行事规矩。重庆以上的长江,帮派统称“上河帮”,重庆以下,为“下河帮”,合江一带,嘉陵江上的统称“小河帮”,每个帮派内部,又根据地域有不同小帮派。每个帮派的号子也有区别,常听的人一听就能听出来。
  除开各个跑长短途的船帮,在有滩的地方,还有专门的滩帮,就是过险滩的时候,帮忙搭把手,被雇佣过来看水路。刘孝昌展示了一张拍摄于上世纪初的老照片,照片上,几艘船停靠在岸边,浅滩上,纤夫们正拉着纤,把最前面的那艘船往上游拉。刘孝昌介绍,由于当时河上往来船只很多,遇到浅滩,几只船的纤夫互相协作帮忙,把一艘船拉过去之后再来拉另一艘船也是常有的事。遇到水流变化多端的浅滩,船主们也会把当地浅滩帮的人叫来一起帮忙。辛劳中,不同船只的纤夫还会互相“拉歌”互喊号子,“说起就有些像你们军训时候的拉歌。”刘孝昌笑谈。
  路险水急 纤夫常丢性命
  “号子”们在船工中的地位有些特殊,刘孝昌说,这与当时行船非常看重水路有关。川江上的船只后头比前头高些,前后都有一个舵手,前舵看水,后舵掌舵,加上桡桨的船工,互相之间的配合也要喊号子。上行的行程中,舵手、头桡、二桡的船工,多是不下船的,下船的纤夫,因为所行纤道坎坷崎岖,或在山腰仅容人弯腰通行的小道、或在乱石滩,为了行路方便,也是为了衣服不被纤绳磨过的石头弄破,加之纤道多在人迹罕至的区域,所以纤夫们的常见打扮就是赤身,在腰间搭一块白帕子,无论春夏秋冬。
  刘孝昌介绍,对于当时在船上讨生活的船工来说,多是十来岁就上船做工,从普通纤夫做起。机灵点的,学会看水路、看风向,慢慢当上头纤或“号子”、桡工舵手。但拉纤途中路险水急,每年都有纤夫不慎丢了性命。 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茜 图片由刘孝昌先生提供 (记者陈羽啸翻拍)  作者:陈羽啸翻拍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川江号子传承贡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