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的游戏2思维导图怎么写

&img src=&/50/v2-86e8f9d14004bce27d8cff2c18f25cdf_b.pn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50/v2-86e8f9d14004bce27d8cff2c18f25cdf_r.png&&&p&Pomonote提示:&/p&&blockquote&&p&阅读本文需要花费你8分钟,文中包含很多实践干货,建议收藏。&/p&&p&&b&公众号Pomonote回复“阅读”,报名参与我们将在下周三分享的微课《1小时学会最实用的阅读体系——超越对阅读的认知,只需这一堂课!》&/b&&br&&/p&&/blockquote&&h2&2016,50本书!&/h2&&p&去年此时,我在制定新年计划时,定下了每周一本书的目标,即全年读完约50本。&/p&&p&一年50本,不算多,但也不算少。&/p&&p&现在离2016年结束仅有20余天,盘点了一下,读了约44本,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读完剩下的,不难。&/p&&h3&读了哪些书?&/h3&&p&今年所读的书清单如下:&/p&&img src=&/v2-598cf72bd7c0bd42dbc0b7e697c5e9af_b.png& data-rawwidth=&1414& data-rawheight=&29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14& data-original=&/v2-598cf72bd7c0bd42dbc0b7e697c5e9af_r.png&&&p&我把需要阅读的书籍分为四个类别,分别完成了:&/p&&blockquote&&ol&&li&&p&专业类:8本&/p&&/li&&li&&p&提升类:12本&/p&&/li&&li&&p&知识类:11本&/p&&/li&&li&&p&休闲类:13本(地海传奇为套装书)&/p&&/li&&/ol&&/blockquote&&h2&关于读书的经验&/h2&&h3&1. 提前制定读书计划&/h3&&p&很多人制定的阅读计划失败了,其实和这一点是有直接关系的——&strong&没有把阅读计划分解到具体的书目层面,就会导致想要阅读时,却根本不知道应该读什么。&/strong&&/p&&p&我们时常会看到各种优秀的书单,当时想着一定要买来看看,但久而久之,就不了了之。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自己的阅读清单,把自己想读的书,一本一本列进去。&/p&&p&&img src=&/v2-fcb1a55856b_b.jpg& data-rawwidth=&595& data-rawheight=&3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5& data-original=&/v2-fcb1a55856b_r.jpg&&&br&到了做年计划或者月计划的时候,再把这份阅读清单拿出来,看下一个时间,我想读什么书。&/p&&p&比如我在制定2016年的阅读计划时,就列出了26本书——我不会列满50本,因为肯定会心血来潮的突然想阅读某一本书,可以让这些临时书籍插一个队。&/p&&h3&2. 切勿盲目买书&/h3&&p&我80%的书都是在Kindle上阅读,所以买书也基本都是购买Kindle电子版,相比纸质书籍,电子版本的价格便宜了一大截,而且还经常做各种活动,所以,很容易就导致冲动购买。&/p&&p&而我特别喜欢读新买的书,有时一天买几本,就一本一本翻阅。&/p&&p&结果,一个月下来,读完了不少书——的序言。&/p&&p&其实,如果把这部分时间利用起来,我应该可以阅读更多的书。&/p&&h3&3. 对书籍分类、分级&/h3&&p&&img src=&/v2-8e0af6ddb8f4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8e0af6ddb8f4_r.jpg&&从我的阅读书单中,可以看到我把需要阅读的书分成了四个类别:&/p&&blockquote&&ol&&li&&p&专业类。这是和我的本职工作和技能息息相关的书籍。&/p&&/li&&li&&p&提升类。除了专业类书籍,这一类书同样重要,可以是效率类、本职工作以外的技能类等等。&/p&&/li&&li&&p&知识类。这一类书能够丰富我的业余知识,或增强某方面的意识。&/p&&/li&&li&&p&休闲类。这一类相对比较少,基本都是小说。&/p&&/li&&/ol&&/blockquote&&p&其实这四个类别的重要程度是依次递减的。&/p&&h3&4. 多样化的阅读场景&/h3&&p&&img src=&/v2-a695f583fdad525abe7d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v2-a695f583fdad525abe7d_r.jpg&&我从来不会只同时阅读一本书,一般都会同时阅读2-3本。&/p&&p&因为有些书是需要专门的时间来阅读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吸收,而有些书,可以利用空闲甚至是碎片时间来阅读,还有一些书,甚至都不需要阅读,利用步行、乘车的时间,打开一些听书的App,就能被动吸收。&/p&&p&根据我对书籍的分类,就可以这样划分到不同的场景中:&/p&&blockquote&&ol&&li&&p&专业类和提升类。为了尽可能多的吸收书中的知识,我会采用深度阅读的方式,并且会做详细的笔记,所以都是利用专门的时间来阅读。我在每天晚上,会有2-4个番茄时间的阅读时间,用于深度阅读这一类书籍。&/p&&/li&&li&&p&知识类和休闲类。这两类书籍我都是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甚至是直接采用听书的方式,并不会利用专门的时间阅读。&/p&&/li&&/ol&&/blockquote&&p&如何更好的利用碎片时间阅读&/p&&p&要更好的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建议入一台Kindle,很轻,阅读体验也很棒,可以随身携带,这样在等人之类的空闲时间中,也可以随时阅读,而不需要随时背着一本深深的书。&/p&&h3&5. 要有输出&/h3&&p&&img src=&/v2-22baf637b6add816e6b747_b.pn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v2-22baf637b6add816e6b747_r.png&&在阅读专业和提升类书籍后,一定要有所输出,这在促使我们阅读时更加用心的同时,更是对阅读成果的检验。&/p&&p&对于这两类书,我都会采用“笔记 + 书评 + 分享”的方式进行输出。&/p&&h4&笔记&/h4&&p&在阅读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书中的要点,记录要点并不是单纯的把书中的目录和粗体重点抄一遍,而&strong&应该按照自己的理解,提炼出书中的重要内容框架,即要点。&/strong&&/p&&p&这个框架,应该以能够帮助自己回忆起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为目标。&/p&&h4&书评&/h4&&p&阅读完一本书,我会用2-3个番茄时间,写一个简单的书评。&/p&&p&我的书评一般会包含这些因素:&/p&&blockquote&&ol&&li&&p&这本书的主要内容&/p&&/li&&li&&p&我从这本书中收获了什么&/p&&/li&&li&&p&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内容&/p&&/li&&li&&p&书中的哪些观点和技巧,可以用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p&&/li&&/ol&&/blockquote&&h4&分享&/h4&&p&这是检验自己对一本书了解程度的最佳方法,如果你读完一本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其与他人分享,那么你对这本书的了解是毋庸置疑的。&/p&&p&比如,今年阅读的《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我做成了微课,在主流的平台都做了分享,有数万人听到了我的分享。&/p&&h2&总结&/h2&&p&一年50本,相比很多一年100本,甚至每天一本书的大年来说,这不是一个喜人的成绩。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一个努力一点,就可以达到的目标。&/p&&p&为此,我们准备了一点福利——&/p&&p&&strong&公众号Pomonote回复“阅读”,报名参与我们将在下周三分享的微课《1小时学会最实用的阅读体系——超越对阅读的认知,只需这一堂课!》&/strong&&/p&&br&公众号/知乎专栏/简书/微博:Pomonote&br&&br&主题:番茄工作法、效率和阅读&br&&br&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或数字,获取以下资料:&br&? 1.关键词“印象笔记”:《印象笔记 留给你的空间》的思维导图&br&? 2.关键词“番茄PDF”:《番茄工作法_Pomonote标注版》&br&? 3.关键词“番茄思维导图”:番茄工作法思维导图 by Pomonote&br&? 4.关键词“番茄记录表”:番茄时间记录表模板 by Pomonote&br&? 5.关键词“番茄任务清单”:番茄工作法活动清单 by Pomonote&br&? 6.关键词“笔记”,获取康奈尔、黄金三分法模板、推荐笔记本列表
Pomonote提示:阅读本文需要花费你8分钟,文中包含很多实践干货,建议收藏。公众号Pomonote回复“阅读”,报名参与我们将在下周三分享的微课《1小时学会最实用的阅读体系——超越对阅读的认知,只需这一堂课!》 2016,50本书!去年此时,我在制定新年计划…
――――――――――――――――――&br&――――――――――――――――――&br&――――――――――――――――――&br&
时隔一月多,再次修改。&br&&br&
哪些爱好可以使人变聪明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我的回答很片面,答非所问,不建议往下看了。这篇回答只能算是生活习惯,够不上变聪明。不建议往下看!不建议!不建议!&br&&br&
聪明很广义,看你怎么理解它。我说书能变聪明,不是说你读过就忘,是要带着思考去读。小说推荐的较多,有人说小说读过就只能留下故事,什么都没留下,我想说,你读啥书不思考都跟没读一样。思考比这些爱好带来的收益大的多。就像有人喜欢《百年孤独》,有人却说没看明白什么事一样。冥想也是一样的道理,对你有没有帮助看你想什么了。&br&&br&
评论里说什么的都有,每一条评论我都仔细看了,选择回复了一些。微博也有授权回答,我也点开看了评论,更是什么都有,还算心理强,每一条都仔细看过,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我本着礼待他人的原则对待所有人,但我发现好像不是所有人都配你以礼相待的。&br&
从最开始我就说过,只是学生,很多地方不足,各位前辈多担待。没必要这么较真的,不好你就不看呗,况且我没有逼迫你去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情,各位看官就随便一看,忘了就好。修改匆忙,错误望前辈们指出。&br&&br&关于书的问题:&br&
我从来没说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本书不好,也没有质疑过任何人的水平,我自己不喜欢它罢了,喜欢我推荐,不喜欢就不推荐。只是个人喜好而已,前辈们别当真。你喜欢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喜欢读《海边的卡夫卡》,不是一路人,何必硬碰呢。&br&
电影《摆渡人》真的和那位在文章下评论的前辈讲的一样好,但我就是不想为贡献票房,这有错吗?&br&&br&&br&关于澎湃新闻:&br&
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对,毕竟喜好不同,你可以说我品位差,没脑,什么都可以。我不多做解释了,如果你骂人会觉得开心,那么您随意。&br&&br&最后&br&
每个人的脾气与性格都不一样,我是一名学生,一直在成长与学习,懂的肯定没有各位前辈多,很多地方写的肯定不好,本就抱着一个分享的心态去写,劳烦各位前辈费神了。&br&&br&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与厚爱,我不能做到百分百地正确,也不保证每个人都能成功,希望我们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br&&br&&br&――――――――――――――――――――――――――――――――――――――――――――――――――――――――――――&br&――――――――――――――――――――――――――――――――――――――――――――――――――――――――――――原文已进行修改&br&&br&&br&&br&&br&&br&&br&&br&1.读书&br&&br&&br&推荐作者:&br&1.杨绛《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洗澡》&br&2.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br&3.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br&4.沈从文《边城》&br&5.莫言《丰乳肥臀》《檀香刑》《透明的红萝卜》《生死疲劳》&br&6.张爱玲《半生缘》《小团圆》《倾城之恋》&br&7.三毛《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温柔的夜》《荷西,我爱你》&br&8.余秋雨《寻觅中华》&br&9.钱钟书《围城》《猫》《写在人生边上》&br&10.王蒙《说客盈门》《布礼》&br&11.苏童《碧奴》《妇女生活》&br&12.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br&13.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解忧杂货店》《放学后》&br&1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眠》《神的孩子全跳舞》《且听风吟》《寻羊冒险记》&br&15.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乞丐王子》《百万英镑》《镀金时代》&br&16.弗兰茨·卡夫卡《变形记》《城堡》&br&17.鲁迅《呐喊》《朝花夕拾》《彷徨》《离婚》&br&18.巴金《家》《春》《秋》&br&19.史铁生《扶轮问路》&br&&br&排名不分先后&br&&br&推荐书籍:&br&《光荣与梦想》&br&《三体》&br&《儒林外史》&br&《资本论》&br&《明朝那些事儿1-9》&br&《道德经》&br&《追风筝的人》&br&《简爱》&br&《荆棘鸟》&br&《平凡的世界1-3》&br&《岛》&br&《牛虻》&br&《孤儿列车》&br&《穆斯林的葬礼》&br&《绿山墙的安妮》&br&《瓦尔登湖》&br&《偷影子的人》&br&《肖申克的救赎》&br&《汤姆叔叔的小屋》&br&《麦田里的守望者》&br&《羊脂球》&br&《1984》&br&《傲慢与偏见》&br&《孽子》&br&《神秘岛》&br&《了不起的盖茨比》&br&《包法利夫人》&br&《童年》&br&《少有人走的路1-3》&br&《永别了,武器》&br&《飞越疯人院》&br&《教父》&br&《圣女贞德》&br&《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br&《沉默的羔羊》&br&《看见》&br&&br&&br&另:《霸道总裁爱上我》《校花的贴身高手》《黑道特种兵》《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乖,摸摸头》之类的不推荐看。个人喜好。&br&&br&&br&2.写作(写日记/写文章/写感触)&br&
如果是刚开始,推荐日记和感触。&br&
日记只记感受与想法,每天睡前写下来,时间长了,差距就出来了。不是记流水账,今天通过哪件事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都可以写下来。必须要每天都记的,不然怎么叫日记。&br&
感触可以一天一写,也可以几天一写。不知道怎么写的可以问度麻麻,或者参考一下别人是怎么写的。也有很多人推荐记手帐,因人而异,怎么舒服怎么来。写作固然重要,修改更重要。&br&&br&
刚开始写不好没有关系的,慢慢来,哪怕只有很短的三两句,只要有了想法,这就是进步。边记边调整,一段时间之后,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br&&br& 3.锻炼&br&
晨跑,夜跑,跳减肥操,练腹背肌,跳绳,健身房撸铁,瑜伽,普拉提都是可以的。现在的马拉松热太磨人咯,切勿盲目跟风,一定要在保证身体的情况下适当进行锻炼。跑步前的拉伸以及准备活动是千万不能省略的!&br&
没有时间再回复私信了,马上要考试了,考完试会发关于增各部分肌肉的文章,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一定会发的!可以私信告诉我比较想增哪里或者减哪里,考完我汇总后发些具体训练方法。&br&&br&不要空想!不要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然后一直胖下去~羡慕别人的身材却不愿意付出些汗水,那也只能是羡慕了。总要付出点代价的。锻炼就算不能让你变聪明也会让你变自信啊。&br&&br&4.看新闻&br&你在评论新闻的时候,你真正评论的是什么。&br&推荐:&br&澎湃&br&南方&br&网易&br&&br&5.电影和纪录片&br&
豆瓣上很多评分很高的电影值得看,当然也不是全部。电影看完也是会忘的,通过电影学到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有的时候电影折射的不仅是人性,还有其他的……&br&
不要说老电影怎么这么out,现在都21世纪了,谁还看那些老电影……&br&
经典就是经典,这是不可否认的。另外老电影中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同一部电影每个年龄段看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br&&br&纪录片我就看过BBC,有其他比较不错的,可以推荐给我,在此谢过。&br&&br&6.整理房间&br&
算不上顶尖爱好吧,但确实是个很好习惯。每三天收拾一次衣橱,每周进行一次房间大扫除,每次起床叠被子,物品归位,清理用不上的,买来没穿过的,懒得退的衣服。最好是打包起来赠给需要的人。个人认为收拾好房间,起床随手叠被子都是必须的。下了班,下了课回家看到脏乱差的房间心情真的更糟了。屋子一定要收拾整洁。&br&&br&7.摘抄&br&
有摘好句子的习惯真的不错。可以从你摘的句子看到一些东西。以前我只是单一摘抄下来,后面绝对不会跟评论与想法,现在好多了,会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写下来。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值得摘抄,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是与你经历有共性,还是与你生活有关呢?太多事情可以深思,只看我们想不想了。&br&8.拳击&br&
拳击很练人的反应能力,可以锻炼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身体的躲闪能力。很危险,若是喜欢,可以试试。当爱好玩玩也是不错的。&br&&br&9.围棋和象棋&br&比较锻炼智力,当然没有速成这一说。象棋还好,围棋我下的可不好,脑子笨。&br&&br&
所有事都是在坚持的过程中看见希望的,成功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你坚持把它们变成你自己的东西,谁也拿不走的。&br&&br&“庸者常立志,智者立长志。”&br&&br&
感谢您耐心看到这里,敬祝生活愉快。
―――――――――――――――――― ―――――――――――――――――― ――――――――――――――――――
时隔一月多,再次修改。 哪些爱好可以使人变聪明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我的回答很片面,答非所问,不建议往下看了。这篇…
沪江君又来了,奉上长图文啦~&p&--------------------------------------------------------------------------------------------------------------&/p&&p&阅读英文原版书对英语学习大有裨益,提高词汇量,培养语感,学习地道的口语表达。这一点很多人深以为然,但是对于书籍的选择始终莫衷一是。每个人的诉求不一样,读的书也不尽相同。&br&&/p&&p&在这个问题上,沪江君倾向于遵循三个原则:一则根据难易程度,递进选择,不会在开始就望而却步,也不会长期止步不前;二则选择经久不衰的图书,名著当然名列其中。虽然这类图书有难度,但不可否认名著是经过时间检验,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不仅语言有可取之处,也符合po主提到的“体现真正的英语文化背景”。而且如哈钦斯所言,“伟大的作品”某种程度上其实最简单,是“任何人都能读的书”,因为这些著作“处理人类会面对的最大难题,而且是用最复杂的理念处理这些问题”,但同时又具有“最清晰简易表述”;三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这样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不少人会因为喜欢某部改编电影,继而去找原版书籍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这样的书自然其乐无穷。&/p&&p&接下来沪江君会将书单推荐分为五部分,希望能给不同需求的人提供更多的选择。&/p&&p&&b&一.
&/b&&b&符合题主要求的综合英文书单&/b&&/p&&p&&b&二.
&/b&&b&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百大英文图书&/b&&/p&&p&&b&1.
&/b&&b&编辑评选&/b&&/p&&p&&b&2.
&/b&&b&读者评选&/b&&/p&&p&&b&3.
&/b&&b&百大非小说作品&/b&&/p&&p&&b&4.
&/b&&b&BBC&/b&&b&评选:21世纪最伟大的12本小说(21世纪还在继续中)&/b&&/p&&p&&b&三.
&/b&&b&英文图书奖项&/b&&/p&&p&&b&1.
&/b&&b&布克奖&/b&&/p&&p&&b&2.
&/b&&b&普利策奖&/b&&/p&&p&&b&四.
&/b&&b&名人书单&/b&&/p&&p&&b&1.
&/b&&b&艾玛·沃特森 &/b&&/p&&p&&b&2.
&/b&&b&扎克伯格&/b&&/p&&p&&b&3.
&/b&&b&希拉里(美国国务卿,总统候选人)&/b&&/p&&p&&b&五.
&/b&&b&休闲书单:经典英文绘本&/b&&/p&&br&&b&一、符合题主要求的综合书单&/b&&p&英语阅读带给学习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潜移默化的提升和改变。阅读本身最优先的是获取文本信息,时间渐长,英语水平会自然地得到提高,所以大家在开始英语阅读时不要急于求成。同时要注意适当查词,刚开始读原版书,词汇是许多人的一大痛点,读一页书恨不能把词典翻上十遍。词汇需要积累,这个辛苦的过程是英文阅读的必经之路。不过沪江君建议尽量不要在阅读过程中过多地查词典,这样不仅影响速度,也会使兴趣大打折扣。第一次遇到的生词如果不影响理解可以忽略不计,重要的词可以尝试根据前后文推断词意。&/p&&br&&p&?
时至今日,书虫系列毁誉参半,有些人认为它破坏了自己的阅读兴趣,有些人则获益匪浅。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书虫是最早的分级图书,在难易程度的划分上有独到之处。&/p&&p&目前共7个级别,一百多本书,从300词开始,逐步递增,篇幅难度由浅至深,适合初级休闲阅读和积累词汇量。单纯想逐步提高词汇的可以一试,但是英文表达不够地道,对于想进行深度英语学习的人而言并非上选。另外,沪江君和一些小伙伴一样,深深怨念它数年如一日的封面设计。&/p&&br&&p&?
相较之下,沪江君比较推荐企鹅英文原版书系列,分为成人和青少年两个系列,两个系列又各自根据题材划出更为细致的分类。书本不大,便于携带,图书包装质朴又不失格调,偶有微微泛黄的书页带着过往的记忆扑面而来,配着咖啡或清茶,算得上悠然阅读时光的好选择。沪江君对企鹅的标识最初的记忆不是QQ,而是下面这只&img src=&/v2-e45f6aaa6c8d4d45acf2_b.pn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2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v2-e45f6aaa6c8d4d45acf2_r.png&&&br&&/p&&p&?
接下来,沪江君想说一位喜欢的作家,乔治·奥威尔。一路在应试教育的命题作文中成长,沪江君越来越喜欢真实的写作风格。乔治就是这样一位作家,语言干练简洁,犹如一块明镜的玻璃,透出他最真实的情感。&/p&&p&他的《动物庄园》和《1984》都值得一看,后者曾入选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文小说榜单。这两本小说都带有政治色彩,但又不依赖任何意识形态,虽然曾被列为禁书,如今却备受推崇。感兴趣的话可以从《动物庄园》开始尝试,这本书生词不多,阅读障碍少,语言生动有趣,是美国中学生的必读作品。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至今深深印在沪江君的脑海中,犹如接头暗号一般。&img src=&/v2-c4f16d7927c0fbff5d7d_b.png& data-rawwidth=&194& data-rawheight=&25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4&&&img src=&/v2-438e8ce8e1ca9fedf4d30_b.png& data-rawwidth=&413& data-rawheight=&2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3&&&br&&/p&&p&&i&Robinson Crusoe&/i&&/p&&p& 《鲁滨逊漂流记》&img src=&/v2-d9ec4f6fb3e9f9218089b_b.pn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34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p&&p&大概很多人都曾读过这本书的中文版,以致于太熟悉而忽略。其实这本英文原版书十分值得一读,研究生期间老师推荐的书目就有它。它是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除了我们都熟悉的故事情节,这本书还带有宗教、资本主义和殖民色彩,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p&&p&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波澜起伏,读起来津津有味,毫不枯燥。作者将鲁滨逊在孤岛的生活描绘得生动逼真,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沪江君读的时候一度无比向往一个人的孤岛生活,自己动手,万事不愁,后来才知道鲁滨逊是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阶级形象,以自己现实的野外生存能力来看,还是算了。&/p&&br&&p&&i&The Island&/i&&/p&&p& 《岛》&img src=&/v2-05ff5f49c1c1ebae511f9_b.png& data-rawwidth=&252& data-rawheight=&33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2&&&/p&&p&这本书一经出版便迅速风靡全国,成为英国年度销售第一名,更被称为足够回味一生的凄美作品,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岛》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希腊克里特岛上的人和麻风病抗争的故事。以佩特基斯家族为代表,第一代伊莲妮的生活被麻风病摧毁,第二代玛丽娅的生活和爱情被毁而又重生,第三代的索菲亚最终在女儿的牵引下回归家乡,到第四代阿丽克西斯从上代人的故事中获得启发,重回自我。&/p&&p&整本书围绕希望和重生两个主题,故事里的人在绝望到希望的路上步步蹒跚。书里有大量的心理描写,读起来会觉得艰涩,有一定的难度。但深入进去后,你会发现阅读的过程像在观看一部电影,浓郁的地中海风情里,美丽的风景和被疾病席卷的家庭交错,深切的爱,明亮的忧伤,喜爱这种题材的读者千万不要错过。&/p&&br&&p&?
不少人反映阅读英文原版书很容易半途而废,沪江君觉得针对这种情况,阅读有影视作品改编的著作会很有效。有文字、有影像,还有喜欢的演员,阅读累了观看同名影片放松不失为一个好方式。所以,沪江君整理了几本此类书籍,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p&&br&&p&(1) &i&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i&&/p&&p&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p&&img src=&/v2-4dbe6aee3fb07e6b763350_b.png& data-rawwidth=&340&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0&& 这也是一个烂熟于心的故事,但很少人读完原著。书籍出版年代久远,影视版本十分丰富,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除了1951版的动画片,就是2010年的真人电影了。德普、海瑟薇、米娅还有经典女配海伦娜·卡特,不少人都喜欢这部影片,兴趣高涨时读一读原著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部童话充满荒诞不经的奇异幻想,读起来妙趣横生。语言轻松诙谐,带着英国式的幽默。词汇简单,可读性很强。&br&&br&&p&(2) &i&To Kill a Mocking Bird&/i&&/p&&p&
《杀死一只知更鸟》&/p&&img src=&/v2-6a48b263fb3d447f8721_b.png& data-rawwidth=&309& data-rawheight=&4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9&&&p&故事讲述了白人律师芬奇不顾种族歧视的社会问题以及个人安危,坚持为一名被控强奸白人妇女的黑人进行辩护。尽管当事人无罪,但陪审团由于偏见依旧对鲁宾逊(被指控的黑人)做出了有罪裁决,被冤枉的他在判决当晚试图逃跑而被击毙。&/p&&p&这本书也是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不长但是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从开始的幽默天真到后期的晦暗批判,反射出一个孩童的内心成长。书中更有直击读者心脏的语言,余音绕梁,盘旋不去。&/p&&p&—“不能因为我们在此之前已经失败了一百年,就认为我们没有理由去争取胜利。”&/p&&p&—“在我能和别人过得去之前,我首先要和自己过得去。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心。”&/p&&p&—It’s a sin to kill
a mocking bird because mocking birds don’t do one thing but make music for us
to enjoy.&/p&&p&每个人都有成长,或者按部就班,或者猝不及防,而这个爱与真知的故事能让你读懂更多,而且影版知更鸟是《罗马假日》里的派克主演哦。&/p&&br&&p&(3)&i&Twilight&/i&&/p&&p&
《暮光之城》系列&/p&&img src=&/v2-f38f5f68f70aa786b1822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f38f5f68f70aa786b1822_r.png&&&p&沪江君是看过电影之后才决定看书的,这部美国影片拍出了英剧的质感,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气氛阴郁神秘,迷之吸引力,不过后几部就渐失水准。书籍里的风格保持地还不错,作者的语言风格深受英国文学影响,颇具英式浪漫主义特色。&/p&&br&&p&(4)&i&Flipped&/i&&/p&&p&
《怦然心动》&/p&&img src=&/v2-d6c0adb3ce03b1e874beb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d6c0adb3ce03b1e874beb_r.png&&&p&这本书及同名电影是沪江君的新欢,两者都秉承着清新自然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作者语言功力不错,将欢喜冤家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人忍俊不禁。故事以“All I've ever wanted is for Juli Baker to leave me alone. For her to back
off — you know, just give me some &i&space&/i&”开篇,清晰地表明了男主一直以来对女主的态度,不过事实证明太傲娇容易被打脸,男主Bryce最后心心念念的都是如何追回Juli,“But what? How do I show her that I'm not the guy she thinks I am?
How do I erase everything I've done and start over?”据说还有一本A Walk to Remember也不错,对这类题材感兴趣的可以一并找来看看。&/p&&br&&p&(5)&i&E&/i&&i&at Pray Love&/i&&/p&&p& 《美食、祈祷和恋爱》&/p&&img src=&/v2-ae7a6d5a4acac4ba47aeb_b.pn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v2-ae7a6d5a4acac4ba47aeb_r.png&&&p&这本书一直很受文艺青年的喜爱,影版由茱莉亚罗伯茨出演,讲述了人气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故事。她家庭美满、饮食无忧,生活令人羡慕。然而空虚和恐慌逐渐将她淹没,似乎周遭的一切都不是她真正追求的。她决定走出变质的婚姻,寻找自我,用一年时间横跨意大利[美食]印度[祈祷]印度尼西亚[爱],认真地思考人生种种。&/p&&p&整个故事透着一股美国人典型的轻松欢快,语言有文采又有深度,读完了能学到不少精致的英文表达,内容浅显易懂,温暖治愈。谁说女人只能绕着家里的厨房客厅转圈,离婚后照样优雅美丽,海阔天空。阅读过程中心情也会变得明朗,绝对是一本教会你懂得幸福懂得自爱的书。&/p&&br&&p&(6)简·奥斯汀的作品&/p&&img src=&/v2-3beb5f05b9f38507deb128ee8b459847_b.pn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v2-3beb5f05b9f38507deb128ee8b459847_r.png&&提及文学作品改编,奥斯汀的著作定然榜上有名。她产量不高,却极具代表性,由此衍生的影视版本也很丰富,如《傲慢与偏见》,有科林·费斯出演的电视剧,还有凯拉· 奈特利出演的影片,如《理智与情感》,由李安执导,艾玛·汤普森和凯特·温丝莱特出演。还有一部影片《成为简·奥斯汀》讲述作者生平,安妮·海瑟薇主演,若感兴趣,不妨找来一看,对理解她的作品更有帮助。&p&奥斯汀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虽然她的作品深度和广度有限,却突破了当时充斥文坛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传统,展现了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沪江君个人是很爱这种风格的,没有大喜大悲
,如流水潺潺,很适合休闲时光阅读。读过之后,你会发现不经意间迷恋上当时的英式田园风。&/p&&br&&p&(7)&i&The Great Gatsby&/i&&/p&&p&
《了不起的盖茨比》&/p&&img src=&/v2-7ea27d4f5eb968cd43d2f696b7f3dab3_b.png& data-rawwidth=&310& data-rawheight=&5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0&&&p&在电影中,莱昂纳多和穆里根共同演绎了这部经典著作,而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凭借此书奠定了其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为“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这本书无人不知,其文学地位可见一斑。如艾略特所说的,这书里的“宏大、熙攘、轻率和寻欢,曾风靡一时”,极致地呈现了当时美国的社会文化。&/p&&br&&p&(8)&i&Jane
Eyre&/i&&/p&&p&
《简爱》&/p&&img src=&/v2-355d8a47e_b.png& data-rawwidth=&311& data-rawheight=&46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1&&&p&勃朗特姐妹的故事一度传遍文坛,沪江君更喜欢&i&Wuthering Heights&/i&,但从故事题材等方面相比,夏洛特的&i&Jane Eyre&/i&受众更广。它以简爱这一女性角色为主,讲述她的独立成长,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幸福和尊重。语言凝练,用词精确,有大量的心理描写,起伏的情节很有吸引力,偶有阴森恐怖的气氛也能冷不丁刺激你的阅读神经,有很多选段拿出来放在如今看依然颇具现实意义。影视改编也很丰富,私以为1996版的电影最赞,夏洛特·甘斯布形象有些苍白憔悴,气质独特,很符合沪江君对简爱的设想。&/p&&p&话至此处,沪江君还想推荐一下《简爱》的姐妹篇《藻海无边》,英文名Wide Sargasso Sea,由简·里斯书写。她凭借对《简爱》的深刻了解以及独到的想象洞察力描写了阁楼上的疯女人——罗彻斯特的前妻伯莎,这个反面人物在简·里斯的笔下充满悲剧色彩,一生为爱活,遭受欺骗和背叛,成为庄园里不见光的女人,最后为爱疯狂,葬身火海。读完之后,沪江君的三观有点颠覆,对简和罗彻斯特的爱情故事也多了些复杂的看法。时代铸就了三个人不同的命运,如果想了解那个时代,那么连同《藻海无边》一起读完吧。&/p&&br&&p&(9)&i&
Harry Potter&/i&&/p&&p&
《哈利波特》系列&/p&&img src=&/v2-17be14fa1aad51bd0a64c97c851f6343_b.png& data-rawwidth=&330& data-rawheight=&2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0&&&p&图书改编系列的压轴给了陪伴沪江君多年的《哈利波特》,这套书讲述了哈利波特的前半生,从魔法石到死亡圣器,他从一个带着伤疤的小婴儿成长为一位和伏地魔生死对决的伟大巫师。我们也仿佛站在时间长河的两岸,一路看着他们的成长,不断地失去,也不断地获得。&/p&&p&很多人有太多与这套书相连的记忆节点,触到便会开启那道封锁的闸门,撇开我们为之疯狂的电影,沪江君认为从书籍中能读到更多。罗琳用精炼地道又富于想象力的英语营造了一个炫酷的魔法世界,最后告诉我们唯有爱的力量最永恒。对很多人而言,这不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段青春。&/p&&br&&b&二、二十世纪最具影响的百大书单&/b&&br&&br&&p&&u&&b&1.
编辑评选&/b&&/u&&/p&&p&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Modern Library 100
Best Novels),是指于1998年7月,由美国现代图书公司(Modern Library)所选出的20世纪一百大英文长篇小说,评选小组由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以及兰登书屋《当代文库》的编辑组成。这份排名书单一公布,即引起举世回响和评论。(兰登书屋,美国出版公司,在整个20世纪的世界图书界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并不仅仅因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出版集团,更是因为它在现代西方文化发展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它出版了大量不朽的精品著作。这些精品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给美国乃至整个世界学术界和大众文化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p&&p&百大小说里,以波兰裔英国航海作家康拉德(Joseph
Conrad)入选四本最多;其他如乔伊斯、福克纳、劳伦斯、福斯特、詹姆斯、渥夫各有三本入选。乔伊斯的《尤里西斯》是第一名,这本书在其他名单也都名列前茅。就出版年代而言,出版最早的是1900年的《嘉莉妹妹》和《吉姆爷》;最近的则是1983年的《紫苑草》;1985年以后尚无入选作品。&/p&&br&&p&1.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 《尤里西斯》(Ulysses)1922&br&2.费兹杰罗(F. S. Fitzgerald)美国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1925&br&3.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1916&br&4.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俄裔美籍 《洛莉塔》(Lolita)1955&br&5.赫胥黎(Aldous Huxley)英国 《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br&6.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 《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Fury)1929&br&7.海勒(Joseph Heller)美国 《第22条军规》(Catch-22)1961&br&8.柯斯勒(Arthur Koestler)匈牙利 《中午的黑暗》(Darkness at Noon)1941&br&9.劳伦斯(D. H. Lawrence)英国 《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1913&br&10.史坦贝克(John Steinbeck)美国 《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1939&br&11.劳瑞(Malcolm Lowry)英国 《在火山下》(Under the Volcano)1947&br&12.巴特勒(Samuel Butler)英国 《众生之路》(The Way of All Flesh)1903&br&13.奥威尔(George Orwell)英国 《一九八四》(&br&14.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英国 《我,克劳狄》(I, Claudius)1934&br&15.沃尔夫(Virginia Woolf)英国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1927&br&16.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美国 《美国悲剧》(An American Tragedy)1925&br&17.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美国 《心是孤独的猎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eart)1940&br&18.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美国 《第五号屠宰场》(Slaughterhouse-Five)1969&br&19.埃里森(Ralph Ellison)美国 《隐形人》(Invisible Man)1952&br&20.赖特(Richard Wright)美国 《土生子》(Native Son)1940&br&21.贝娄(Saul Bellow)美国 《雨王亨德森》(Henderson the Rain King)1959&br&22.奥哈拉(John O&Hara)美国 《在萨马拉的会合》(Appointment in Samarra)1934&br&23.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美国 《美国》(U. S. A.)1936&br&24.安德生(Sherwood Anderson)美国 《小城故事》(Winesburg, Ohio)1919&br&25.福斯特(E. M. Forster)英国 《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1924&br&26.詹姆斯(Henry James)美国 《鸽翼》(The Wings of the Dove)1902&br&27.詹姆斯(Henry James)美国 《奉使记》(The Ambassadors)1903&br&28.费兹杰罗(F. S. Fitzgerald)美国 《夜未央》(Tender Is the Night)1934&br&29.法雷尔(James T. Farrell)美国 《「斯塔兹.朗尼根」叁部曲》(Studs Lonigan-trilogy)1935&br&30.福特(Ford Madox Ford)英国 《好兵》(The Good Soldier)1915&br&31.奥威尔(George Orwell)英国 《动物农庄》(Animal Farm)1945&br&32.詹姆斯(Henry James)美国 《金碗》(The Golden Bowl)1904&br&33.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美国 《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1900&br&34.渥夫(Evelyn Waugh)英国 《一掬尘土》(A Handful of Dust)1934&br&35.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 《当我弥留之际》(As I Lay Dying)1930&br&36.沃伦(Robert Penn Warren)美国 《国王的人马》(All the King’s Men)1946&br&37.威尔德(Thornton Wilder)美国 《圣路易·莱之桥》(The Bridge of SanLuis Rey)1927&br&38.福斯特(E. M. Forster)英国 《此情可问天》(Howards End)1910&br&39.鲍德温(James Baldwin)美国 《向苍天呼吁》(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1953&br&40.葛林(Graham Greene)英国 《事情的真相》(The Heart of the Matter)1948&br&41.戈尔汀(William Golding)英国 《苍蝇王》(Lord of the Flies)1954&br&42.迪基(James Dickey)美国 《解救》(Deliverance)1970&br&43.鲍威尔(Anthony Powell)英国 《与时代合拍的舞蹈》(A Dance to the Music of Time)1975&br&44.赫胥黎(Aldous Huxley)英国 《针锋相对》(Point Counter Point)1928&br&45.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美国 《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1926&br&46.康拉德(Joseph Conrad)英国 《特务》(The Secret Agent)1907&br&47.康拉德(Joseph Conrad)英国 《诺斯特罗莫》(Nostromo)1904&br&48.劳伦斯(D. H. Lawrence)英国 《彩虹》(Rainbow)1915&br&49.劳伦斯(D. H. Lawrence)英国 《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1920&br&50.米勒(Henry Miller)美国 《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1934&br&51.梅勒(Norman Mailer)美国 《裸者和死者》(The Naked and Dead)1948&br&52.罗斯(Philp Roth)美国 《波特诺伊的抱怨》(Portnoy&s Complaint)1969&br&53.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俄裔美籍 《苍白的火》(Pale Fire)1962&br&54.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 《八月之光》(Light in August)1932&br&55.凯鲁亚克(Jack Kerouac)美国 《在路上》(On the Road)1957&br&56.汉密特(Dashiell Hammett)美国 《马尔他之鹰》(The Maltese Falcon)1930 &br&57.福特(Ford Madox Ford)英国 《行进的目的》(Parade’s End)1928&br&58.华顿(Edith Wharton)美国 《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1920&br&59.毕尔邦(Max Beerbohm)英国 《朱莱卡.多卜生》(Zuleika Dobson)1911&br&60.柏西(Walker Percy)美国 《热爱电影的人》(The Moviegoer)1961 &br&61.凯赛(Willa Cather)美国 《总主教之死》(Death Comes to Archbishop)1927&br&62.锺斯(James Jones)美国 《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1951&br&63.奇佛(John Cheever)美国 《丰普肖特纪事》(The Wapshot Chronicles)1957&br&64.沙林杰(J. D. Salinger)美国 《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1951&br&65.柏基斯(Anthony Burgess)英国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62&br&66.毛姆(W. Somerset Maugham)英国 《人性枷锁》(Of Human Bondage)1915&br&67.康拉德(Joseph Conrad)英国 《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1902&br&68.刘易斯(Sinclair Lewis)美国 《大街》(Main Street)1920&br&69.华顿(Edith Wharton)美国 《欢乐之家》(The House of Mirth)1905&br&70.达雷尔(Lawrence Durrell)英国 《亚历山大四部曲》(The Alexandraia Quartet)1960&br&71.休斯(Richard Hughes)英国 《牙买加的风》(A High Wind in Jamaica)1929 &br&72.耐波耳(V. S. Naipaul)千里达 《毕斯瓦思先生之屋》(A House for Mr. Biswas)1961&br&73.威斯特(Nathaniel West)美国 《蝗虫的日子》(The Day of the Locust)1939&br&74.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美国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1929&br&75.渥夫(Evelyn Waugh)英国 《独家新闻》(Scoop)1938&br&76.丝帕克(Muriel Spark)英国 《琼.布罗迪小姐的青春》(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1961&br&77.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 《为芬尼根守灵》(Finnegans Wake)1939&br&78.吉卜林(Rudyard Kipling)英国 《金姆》(Kim)1901&br&79.福斯特(E. M. Forster)英国 《窗外有蓝天》(A Room with a View)1908&br&80.渥夫(Evelyn Waugh)英国 《梦断白庄》(Bride Shead Revisited)1945&br&81.贝娄(Saul Bellow)美国 《奥吉·马奇正传》(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1971&br&82.史达格纳(Wallace Stegner)美国 《安眠的天使》(Angle of Repose)1971&br&83.耐波耳(V. S. Naipaul)千里达 《河曲》(A Bend in the River)1979&br&84.鲍恩(Elizabeth Bowen)英国 《心之死》(The Death of the Heart)1938&br&85.康拉德(Joseph Conrad)英国 《吉姆爷》(Lord Jim)1900&br&86.达特罗(E. L. Doctorow)美国 《拉格泰姆》(Ragtime)1975&br&87.贝内特(Arnold Bennett)英国 《老妇人的故事》(The Old Wives& Tale)1908&br&88.伦敦(Jack London)英国 《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1903&br&89.格林(Henry Green)英国 《爱》(Loving)1945&br&90.鲁西迪(Salman Rushdie)(印裔英籍) 《午夜的孩子们》(Midnight’s Children)1981&br&91.考德威尔(Erskine Caldwell)美国 《菸草路》(Tobacco Road)1932&br&92.甘耐第(William Kennedy)美国 《紫苑草》(Ironweed)1983&br&93.佛勒斯(John Fowles)英国 《占星家》(The Magus)1966&br&94.里丝(Jean Rhys)英国 《辽阔的藻海》(Wide Sargasso)1966 &br&95.默多克(Iris Murdoch)英国 《在网下》(Under the Net)1954&br&96.斯泰伦(William Styron)美国 《苏菲的抉择》(Sophie’s Choice)1979&br&97.鲍尔斯(Paul Bowles)美国 《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1949&br&98.凯恩(James M. Cain)美国 《邮差总按两次铃》(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1934&br&99.唐利维(J. P. Donleavy)美国 《眼线》(The Ginger Man)1955&br&100.塔金顿(Booth Tarkington)美国《伟大的安伯森斯》(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1918&/p&&br&&b&&u&2. 读者评选&/u&&/b&&p&除了由编辑所选出的名单之外,现代图书公司也进行了一次读者票选,有超过20万人投票,读者选出的百大英文小说名单如下:&/p&&p&1. 1952
阿特拉斯耸耸肩
艾茵·兰德&/p&&p&2. 1943
艾茵·兰德&/p&&p&3. 1982
L·罗恩·贺伯特&/p&&p&4.
J·R·R·托尔金&/p&&p&5. 1960
梅冈城故事
哈波·李&/p&&p&6. 1949
乔治·欧威尔&/p&&p&7. 1938
艾茵·兰德&/p&&p&8. 1940
我们活着的人
艾茵·兰德&/p&&p&9.
L·罗恩·贺伯特&/p&&p&10. 1951
L·罗恩·贺伯特&/p&&p&11. 1922
詹姆斯·乔伊斯&/p&&p&12. 1961
第二十二条军规
约瑟夫·海勒&/p&&p&13. 1925
法兰西斯·史考特·费兹杰罗&/p&&p&14. 1965
法兰克·赫伯特&/p&&p&15. 1966
严厉的月亮
罗伯特·海莱因&/p&&p&16. 1961
罗伯特·海莱因&/p&&p&17. 1950
A Town Like Alice
Nevil Shute&/p&&p&18. 1932
美丽新世界
奥尔德斯·赫胥黎&/p&&p&19. 1951
沙林杰&/p&&p&20. 1945
乔治·欧威尔&/p&&p&21. 1973
万有引力之虹
托马斯·品钦&/p&&p&22. 1939
愤怒的葡萄
约翰·史坦贝克&/p&&p&23. 1969
第五号屠宰场
冯内果&/p&&p&24. 1936
玛格丽特·米契尔&/p&&p&25. 1954
威廉·高丁&/p&&p&26. 1949
杰克·雪费尔&/p&&p&27. 1960
Trustee from the
Nevil Shute&/p&&p&28. 1989
A Prayer for Owen Meany 约翰·艾文&/p&&p&29. 1978
史蒂芬·金&/p&&p&30. 1969
法国中尉的女人
约翰·福尔斯&/p&&p&31. 1987
托妮·莫里森&/p&&p&32. 1922
The Worm Ourobouros 艾立克·洛克·艾丁生&/p&&p&33. 1929
喧嚣与骚动
福克纳&/p&&p&34. 1955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p&&p&35. 1984
查尔斯·德·林特&/p&&p&36. 1936
押沙龙,押沙龙!
福克纳&/p&&p&37. 1915
人性的枷锁
毛姆&/p&&p&38. 1952
智慧之血(Wise Blood)
弗兰纳里·奥康纳&/p&&p&39. 1947
劳瑞&/p&&p&40. 1970
第五项业务
罗伯森·戴维斯&/p&&p&41. 1998
Someplace to Be Flying
查尔斯·德·林特&/p&&p&42. 1957
杰克·凯鲁亚克&/p&&p&43. 1902
约瑟夫·康拉德&/p&&p&44. 1986
查尔斯·德·林特(Charles de Lint)&/p&&p&45. 1931
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p&&p&46. 1951
One Lonely Night
Mickey Spillane&/p&&p&47. 1994
Memory And Dream
查尔斯·德·林特&/p&&p&48. 1927
弗吉尼亚·吴尔夫&/p&&p&49. 1961
热爱电影的人
沃克·珀西&/p&&p&50. 1997
查尔斯·德·林特&/p&&p&51. 1979
银河便车指南
道格拉斯·亚当斯&/p&&p&52. 1952
心是孤独的猎手
卡逊·玛克勒丝&/p&&p&53. 1985
女仆的故事
玛格丽特·爱特伍&/p&&p&54. 1985
血色子午线
戈马克·麦卡锡&/p&&p&55. 1962
安东尼·伯吉斯&/p&&p&56. 1957
Nevil Shute&/p&&p&57. 1916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詹姆斯·乔伊斯&/p&&p&58. 1988
Greenmantle 查尔斯·德·林特&/p&&p&59. 1985
安德的游戏
奥森·斯科特·卡德&/p&&p&60. 1991
The Little Country
查尔斯·德·林特&/p&&p&61. 1955
威廉·加迪斯&/p&&p&62. 1959
罗伯特·海莱因&/p&&p&63. 1926
太阳照样升起
海明威&/p&&p&64. 1978
盖普眼中的世界
约翰·艾文&/p&&p&65. 1962
当邪恶来敲门
雷·布莱伯利&/p&&p&66. 1959
The Haunting of Hill
雪莉·杰克森(Shirley Jackson)&/p&&p&67. 1930
当我弥留之际
福克纳&/p&&p&68. 1934
亨利·米勒&/p&&p&69. 1952
看不见的人
拉尔夫·艾里森&/p&&p&70. 1996
The Wood Wife
Terri Windling&/p&&p&71. 1966
约翰·福尔斯&/p&&p&72. 1957
罗伯特·海莱因&/p&&p&73. 1974
万里任禅游
罗伯特·梅纳德·波西格&/p&&p&74. 1934
我,克劳狄
罗伯特·格雷夫斯&/p&&p&75. 1903
野性的呼唤
杰克·伦敦&/p&&p&76. 1939
弗兰·奥布莱恩&/p&&p&77. 1953
雷·布莱伯利&/p&&p&78. 1925
阿罗史密斯
辛克莱·刘易斯&/p&&p&79. 1972
沃特希普荒原
理查德·亚当斯&/p&&p&80. 1959
威廉·柏洛兹&/p&&p&81. 1984
猎杀红色十月号
汤姆·克兰西&/p&&p&82. 1993
Guilty Pleasures
Laurell K. Hamilton&/p&&p&83. 1951
The Puppet Masters
罗伯特·海莱因&/p&&p&84. 1986
史蒂芬·金&/p&&p&85. 1963
托马斯·品钦&/p&&p&86. 1956
罗伯特·海莱因&/p&&p&87. 1957
罗伯特·海莱因&/p&&p&88. 1945
伊夫林·沃夫&/p&&p&89. 1932
福克纳&/p&&p&90. 1962
飞越疯人院
肯·凯西&/p&&p&91. 1929
海明威&/p&&p&92. 1949
遮蔽的天空
保罗·鲍尔斯&/p&&p&93. 1964
永不让步(Sometimes a Great Notion)
肯·凯西&/p&&p&94. 1918
我的安东妮亚
薇拉·凯瑟&/p&&p&95. 1985
Mulengro: A Romany Tale 查尔斯·德·林特&/p&&p&96. 1997
Suttree 戈马克·麦卡锡&/p&&p&97. 1984
Mythago Wood
罗柏·霍史达克(Robert Holdstock)&/p&&p&98. 1977
李查·巴哈&/p&&p&99. 1994
The Cunning Man 罗伯森·戴维斯(Robertson Davies)&/p&&p&100.1988
萨尔曼·鲁西迪&/p&&br&&b&&u&3.
百大非小说作品&/u&&/b&&p&1. 美国历史学家 亚当斯(Henry Adams, )的自传《亨利亚当斯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Henry Adams) &br&2. 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 詹姆士(William James, )的《宗教经验种种》(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br&3. 美国黑人教育家暨社会改革者 华盛顿(Booker T. Washington, )的《超越奴役》(Up
from Slavery) &br&4. 英国文学家 吴尔芙(Virginia Woolf, )的长篇论文《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 &br&5. 美国生态学家 卡逊女士(Rachel Carson, )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 &br&6. 英国诗人 艾略特(T. S. Eliot, )的《年论文选集》(Selected Essays, ) &br&7. 美国遗传生物学家 华特生(James D. Watson, 1928- )的《双螺旋》(The Double
Helix) &br&8. 俄裔美籍作家 纳巴科夫(Vladimir Nabokov, )的《说吧!记忆》(Speak,
Memory) &br&9. 美国语言学家、新闻记者 孟肯(H. L. Mencken, )的《美国语言》(American
Language) &br&10. 英国经济学家 凯恩斯(John M. Keynes, )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br&11. 美国医师、研究学者 汤玛斯(Lewis Thomas, )的《一个细胞的生命》(The Live
of a Cell) &br&12. 美国史学家 特纳(Frederick Jackson Turner, )的《美国历史中的边疆地区》(The Frontier in American History) &br&13. 美国黑人作家 莱特(Richard Wright, )的自传《黑人男孩》(Black
Boy) &br&14. 英国小说家 福斯特(E. M. Forster, )的《小说的几个方面》(Aspects
of the Novel) &br&15. 美国作家 富特(Shelby Foote, 1916- )的《南北战争》(The Civil War) &br&16. 美国历史学家 塔其曼夫人(Barbara Tuchman,)的《八月的炮声》(The Guns
of August) &br&17. 英国哲学家、社会历史学家 伯林(Isaiah Berlin, 1909- )的《人类的研究》(The Proper
Study of Mankind) &br&18. 美国神学家 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 )的《人的本性与命运》(The
Nature and Destiny of Man) &br&19. 美国黑人作家 鲍德温(James Baldwin, )的散文集《土生子札记》(Notes
of a Native Son) &br&20. 美国前卫派女作家 斯坦因(Gertrude Stein, )的《爱丽斯oBo托克拉斯的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Alice B. Toklas) &br&21. 美国英文教授 史屈克(William Strunk, )原著,作家怀特(E. B.
White, )增订的《英文写作的风格与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 &br&22. 瑞典经济学家及社会学家 米达尔(Gunnar Myrdal, )的《美国难题:黑人问题与现代民主》(An
American Dilemma: the Negro Problem and Modern Democracy)&br&23. 英国数学家、教育家、形上学家 怀德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 )与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 )合着的《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 &br&24. 美国古生物学家、地质学教授 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1941- )的《人的不可测量》(The
Mismeasure of Man) &br&25. 美国英语教育学者 亚伯拉姆斯(Meyer Howard Abrams, 1912- )的《镜与灯︰浪漫理论与批评传统》(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Critical Tradition) &br&26. 英国动物学家 梅达沃(Peter B. Medawar, )的《溶解的技术》(The Art
of the Soluble) &br&27. 德裔美籍生物学家 霍尔多伯(Bert Holldobler, 1936- )与美国生物学家 威尔逊(Edward
O. Wilson, 1929- )合着的《蚁类》(The Ants) &br&28. 美国哲学家 罗尔斯(John Rawls, 1921- )的《正义的原理》(A Theory of
Justice) &br&29. 奥裔英籍艺术史学者 龚布瑞克(Ernest H. Gombrich, 1909- )的《艺术与幻象》(Art and
Illusion) &br&30. 英国社会史学家 汤普逊(E. P. Thompson, )的《英国劳工阶级的形成》(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 &br&31. 美国黑人社会学家 杜包斯(W. E. B. Du Bois, )的《黑人的灵魂》(The
Souls of Black Folk) &br&32. 英国哲学家 摩尔(G. E. Moore, )的《伦理学原理》(Principia
Ethica) &br&33. 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 杜威(John Dewey, )的《哲学和文明》(Philosophy
and Civilization) &br&34. 英国生物学者 汤普生(Sir D'Arcy W. Thompson, )的《生长与体形》(On
Growth and Form) &br&35. 德裔美籍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的《概念与判断》(Ideas
and Opinions) &br&36. 美国历史学者 施莱辛格(Arthur Schlesinger, )的《杰克逊时代》(The
Age of Jackson) &br&37. 美国作家 罗得斯(Richard Rhodes, 1937- )的《原子弹的制作》(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 &br&38. 爱尔兰女记者、评论家 威丝特(Dame Rebecca West, )的《黑羔羊与灰猎鹰》(Black
Lamb and Grey Falcon) &br&39.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 叶慈(W. B. Yeats, )的《自传》(Autobiographies) &br&40. 英国研究中国科学史学者 李约瑟(Joseph Needham, )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br&41. 英国诗人 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 )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向一切告别》(Goodbye
to All That) &br&42. 英国作家 欧威尔(George Orwell, )的《向加泰隆尼亚致敬》(Homage
to Catalonia) &br&43. 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Mark Twain, )的《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Mark Twain) &br&44. 美国精神医疗学者 寇尔兹(Robert Coles, 1929- )的《危机转捩之儿童︰勇气与惧怕之研究》(Children
of Crisis: a Study of Courage and Fear) &br&45. 英国历史学家 汤恩比(Arnold J. Toynbee, )的《历史的研究》(A
Study of History) &br&46. 美国经济学家 盖伯瑞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 1908- )的《富裕社会》(The
Affluent Society) &br&47. 美国前国务卿 艾契逊(Dean Acheson, )的回忆录《参与创造世界》(Present
at the Creation) &br&48. 美国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 麦库洛夫(David McCullough, 1933- )的《大桥》(The Great
Bridge) &br&49. 美国文艺评论家及散文作家 威尔逊(Edmund Wilson, )的《为国家流血》(Patriotic
Gore) &br&50. 美国文学传记作家 巴特(Walter Jackson Bate, 1918- )的《塞缪尔o约翰生》(Samuel Johnson) &br&51. 美国作家 哈雷(Alex Haley, )与黑人领袖 麦康姆oX(Malcolm X, )合着的《麦康姆oX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Malcolm X) &br&52. 美国新闻记者 伍夫(Tom Wolfe, 1931- )的《太空英雄》(The Right Stuff) &br&53. 英国传记作家 司特雷奇(Lytton Strachey, )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四名人传》(Eminent
Victorians) &br&54. 美国作家、口述历史学家 德克尔(Studs Terkel, 1912- )的《劳动》(Working) &br&55. 美国作家 史泰隆(William Styron, 1925- )的《黑暗视觉》(Darkness
Visible) &br&56. 美国文学评论家 特利凌(Lionel Trilling, )的《不带偏见的想象》(The
Liberal Imagination) &br&57. 英国前首相 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 )的《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The
Second World War) &br&58. 丹麦女作家 丹妮逊(Isak Dinesen, )的《远离非洲》(Out of
Africa) &br&59. 美国史学家 马伦(Dumas Malone, )的《杰佛逊和他的时代》(Jefferson
and His Time) &br&60. 美国诗人 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 )的散文集《美国性格》(In the American Grain) &br&61. 美国自然保护作家 赖斯纳(Marc Reisner, 1948- )的《卡迪拉克沙漠》(Cadillac
Desert: the American West and Its Disappearing Water) &br&62. 美国专栏作家 切诺(Ron Chernow, 1949- )的《摩根之家》(The House of
Morgan) &br&63. 美国新闻记者 赖伯宁(A. J. Liebling, )的《熟练的技术》(Sweet
Science) &br&64. 英国哲学家 巴伯(Karl Popper, )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br&65. 英国文化史学者 叶芝(Frances A. Yates, )的《记忆的艺术》(The Art
of Memory) &br&66. 英国经济史学者 托尼(R. H. Tawney, )的《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Religion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br&67. 美国新闻评论家 李普曼(Walter Lippmann, )的《道德序论》(A Preface
to Morals) &br&68. 英国史学家 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 1936- )的《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The
Gate of Heavently Peace: 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 &br&69. 美国哲学家 孔恩(Thomas S. Kuhn, )的《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br&70. 美国历史学家和教育家 伍德沃德(C. Vann Woodward, 1908- )的《吉姆?克劳的奇异生平》(The
Strange Career of Jim Crow) &br&71. 美国史学家 麦尼尔(William H. McNeill, 1917- )的《西方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West) &br&72. 美国宗教历史学家 佩吉儿丝(Elaine Pagels, 1943- )的《诺斯替教的福音》(The Gnostic
Gospels) &br&73. 美国文学研究者 埃尔曼(Richard Ellmann, )的《詹姆斯o乔伊斯》(James Joyce) &br&74. 英国传记作家 坞德罕、史密丝(Cecil Woodham-smith, )的《南丁格尔传》(Florence
Nightingale) &br&75. 美国作家 富谢尔(Paul Fussell, 1924- )的《大战和现代的记忆》(The Great
War and Modern Memory) &br&76. 美国人文学者 孟福德(Lewis Mumford, )的《历史名城》(The City in
History) &br&77. 美国历史教育学者 麦克佛森(James M. McPherson, 1936- )的《呼喊自由之战》(Battle
Cry of Freedom: the Civil War) &br&78. 美国黑人领袖 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的《为甚么我们不能等待》(Why
We Can't Wait) &br&79. 美国历史学家 莫利斯(Edmund Morris, 1940- )的《迪奥多o罗斯福之崛起》(The Rise of Theodore Roosevelt) &br&80. 德裔美籍美术史学家 帕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 )的《圣像画法研究》(Studies
in Iconology) &br&81.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 基根(John Keegan, 1934- )的《战役的一面》(The Face of
Battle) &br&82. 英裔美籍作家 丹杰菲尔德(George Dangerfield, )的《自由英国的奇异之亡》(The
Strange Death of Liberal England) &br&83. 英国画家 高文(Lawrence Gowing, )的《荷兰风俗画家─弗美尔》(Vermeer) &br&84. 美国新闻记者、作家 席汉(Neil Sheehan, 1936- )的《亮丽的谎言》(A Bright Lie:
John Paul Vann and American in Vietnam) &br&85. 英国女飞行先锋 玛珂涵(Beryl Markham, )的《乘夜向西》(West with
the Night) &br&86. 美国作家 沃尔夫(Tobias Wolff, 1945- )的《这男孩的一生》(This Boy's
Life) &br&87. 英国数学家 哈代(G. H. Hardy, )的《一个数学家的告白》(A Mathematician's
Apology) &br&88. 美国物理学家 费曼(Richard P. Feyman, )的《物理的精髓》(Six
E Essentials of Physics, Explained by Its Most Brilliant Teacher) &br&89. 美国作家 狄拉德(Annie Dillard, 1945- )的《顶克湾的清教徒》(Pilgrim at
Tinker Creek) &br&90. 英国人类学家 弗莱齐(James George Frazer, )的《金枝》(The
Golden Bough) &br&91. 美国作家 埃利森(Ralph Ellison, )的《影子和动作》(Shadow and
Act) &br&92. 美国作家 卡洛(Robert A. Caro, 1936- )的《权力的经纪人》(The Power
Broker) &br&93. 美国历史学家 霍夫斯达德(Richard Hofstadter, )的《美国政治传统》(The
American Political Tradition) &br&94. 美国历史教育学者 威廉斯(William Appleman Williams, )的《美国历史之轮廓》(The Contours of American History) &br&95. 美国作家、编辑 克罗利(Herbert Croly, )的《美国生活的前途》(The
Promise of American Life) &br&96. 美国作家 卡波特(Truman Capote, 1924- )的《冷血》(In Cold Blood) &br&97. 美国作家 玛康姆(Janet Malcolm,?- )的《新闻记者和谋杀犯》(The Journalist
and the Murderer) &br&98. 美国哲学教育学者 哈金(Ian Hacking, 1936- )的《命运的驯服》(The Taming of
Chance) &br&99. 美国作家 拉梦特(Anne Lamott, 1954- )的《操作指导︰吾儿第一年的日志》(Operating
Instructions: a Journal of My Son's First Year) &br&100. 英国传记作家 西赛尔(Lord David Cecil,
)的《梅尔本勋爵》(Melbourne)&/p&&br&&b&&u&4. BBC评选:21世纪最伟大的12本小说&/u&&/b&&br&&br&&p&1. Junot Díaz, The Brief
Wondrous Life of Oscar Wao (2007)&/p&&p&胡诺特·迪亚斯的《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2007年出版)&/p&&p&胡诺特·迪亚斯的处女作位列于BBC文化档评论家投票的榜首。小说的主人公是新泽西贫民窟一个名叫奥斯卡的书呆子。他梦想着成为多米尼加裔美国版的托尔金(英国文豪,以严肃奇幻作品《霍比特人》、《魔戒》闻名)并找到真爱。评论家兼作家里戈韦托·冈萨雷斯评论道:“这部作品让人们不禁要重新思索:怎样定义美国人?美国经历又是什么?”&/p&&br&&p&2. Edward P Jones, The Known
World (2003)&/p&&p&爱德华·A·琼斯的《已知的世界》(2003年出版)&/p&&p&故事发生在1855年。经营种植园的亨利·汤森虽然现在是奴隶主,却有着奴隶出生。《已知的世界》给人的代入感很强,它成功让读者陷入一个复杂的道德处境,难以轻易做出判断。这本小说还“果敢地讲述了美国混乱的历史,引人入胜”。&/p&&br&&p&3. Hilary Mantel, Wolf Hall
(2009)&/p&&p&希拉里·曼特尔的《狼厅》(2009年出版)&/p&&p&希拉里的这部作品从托马斯·克伦威尔的视角大胆地对16世纪的欧洲进行重构,而亨利八世(则一反常态地)在书中扮演配角。这本长篇小说已经被拍成了BBC新系列短剧。&/p&&br&&p&4. Marilynne Robinson, Gilead
(2004)&/p&&p&玛里琳·罗宾逊的《基列家书》(2004年出版)&/p&&p&评论家凯伦·R·朗谈道:“这个故事横跨多代人,书中反复灌输的是人们对超越的渴望,还展现出21世纪的精神生活。它本身便是个奇迹。《基列家书》在未来的100年中仍会被人传阅。”&/p&&p&注:Gilead——基列,圣经里古巴勒斯坦的地名。&/p&&br&&p&5. Jonathan Franzen, The
Corrections (2001)&/p&&p&乔纳森·弗兰岑的《纠正》(2001年出版)&/p&&p&这本(弗兰岑)出人意料的第三本小说是一部杰作,书中人物的发言、所刻画的角色以及其讲故事的功力都无可挑剔。书既具有史诗般的恢弘又言语亲昵。”这部长篇小说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展现了多世代家庭中紧张的关系,它也是捕捉到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时代精神的先驱小说之一。&/p&&br&&p&6. Michael Chabon, The
Amazing Adventures of Kavalier & Clay (2000)&/p&&p&迈克尔·夏本的《卡瓦利尔和克莱伊的神奇冒险》(2000年出版)&/p&&p&这张书单的高级编辑唐娜·西曼称赞这本书“是作者超越时间界限发出的疑问——它向人类对于仇恨与战争悲剧性的倾向、渴望故事的长久需求以及不懈追求魔力和超越发问。”&/p&&br&&p&7. Jennifer Egan, A Visit
from the Goon Squad (2010)&/p&&p&珍妮弗·伊根的《恶棍来访》(2010年出版)&/p&&p&伊根写道:“时间——是人们总是因为忙于寻找担忧眼前的‘恶棍’而忽略的‘隐藏恶棍’。”伊根对时间、名誉和音乐的普鲁斯特式思考成就了此书,使其荣膺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和普利策奖。&/p&&br&&p&8. Ben Fountain,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2012)&/p&&p&本·方汀的《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2012年出版)&/p&&p&在与伊拉克叛乱者的交火结束没多久,美国军队刺杀小组的八名新兵便被福克斯新闻频道标榜为战争英雄。他们在美国国内历时两周的胜利巡演,最终以达拉斯牛仔队橄榄球球赛的中场表演画上句号。方汀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位让人记忆犹新的讲述者,他是19岁的比利·林恩。与此同时,我们得以一窥比利的欲望、茫然困惑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缩写PTSD)。&/p&&p&注:李安导演已经确定要将这本书拍成电影!该片的编剧西蒙·比弗尤还曾凭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获过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p&&br&&p&9. Ian McEwan, Atonement
(2001)&/p&&p&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2001年出版)&/p&&p&麦克尤恩这本小说夺人心魄、文笔优美。故事始于1935年的一个夏日,13岁的布莱欧妮向她的母亲展示她创作的短剧,还准备第二天晚上和三个表姐一起表演。&/p&&p& 麦克尤恩写到:“布里奥妮几乎不知道那已经是她剧本最成功的时刻了,其他的设想都只是些白日梦,不能为她带来任何满足,甚至会让她尝到沮丧的滋味。”那天晚上,布里奥妮亲眼目睹了自己15岁的表姐罗拉在黑暗的树丛中被强暴。她的证词暗示了她姐姐塞西莉亚来自剑桥的男友罗比——家中女仆的儿子——就是犯人,而后他便入狱了。&/p&&p& 在书中第二部分,麦克尤恩用全景的方式描绘了1940年颓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罗比是其中的幸存者。布里奥妮意识到自己毁了塞西莉亚和罗比的一生,她在书中的第三部分的闪电战期间成为了一名护士。麦克尤恩的《赎罪》跨越60年时间,一生忏悔的布里奥妮最后将情感注入笔下成就了艺术之魂。&/p&&p&注:强烈推荐本书改编电影《赎罪》(2007),主演詹姆斯·麦卡沃伊(一美颜值满分!)、凯拉·奈特莉。同时还有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酱油戏。据说虽然在电影中本尼的戏份很少,但是就是那个“带有侵略性”的眼神被魔法特大大相中,成就了后来风靡万千少男少女(哪里不对==)的卷福。&/p&&br&&p&10.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Half of a Yellow Sun (2006)&/p&&p&奇玛曼达·恩戈齐·阿迪奇埃的《半轮黄日》(2006年出版)&/p&&p&《半轮黄日》是阿迪奇埃写的第二部小说,其中语言大胆、极具想象力、表现生动。阿迪奇埃追溯她祖先的过往,描写了尼日利亚内战(年尼日利亚东部地区的伊博人实行分裂后爆发的战争,也叫比拉夫战争)。在那场长达3年的战争中,她的国家和家庭受到重创(其间,阿迪奇埃的外祖父在难民营中去世)。&/p&&p&注:Biafra:比拉夫现属尼日利亚的一部分,位于其东南角,居民多为伊博人(Igbo)。1967年比拉夫宣布独立,而后开始尼日利亚内战,直至1970年比拉夫重归尼日利亚,为这场战争拉上帷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这本书的同名电影看~&/p&&br&&p&11. Zadie Smith, White Teeth
(2000)&/p&&p&查蒂·史密斯的《白牙》(2000年出版)&/p&&p&当《白牙》将故事娓娓道来,书中生动的场景、鲜活的人物都跃然纸上,展现了后殖民时期多族裔混居的伦敦:“孩子们的名字就是文化碰撞的直接展示,隐含了大逃亡、拥挤的飞机船只、寒冷中抵达和医疗检查等意思。”&/p&&br&&p&12. Jeffrey Eugenides,
Middlesex (2002)&/p&&p&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中性》(2002年出版)&/p&&p&尤金尼德斯的这本书是如此开篇的——“我曾‘二世为人’。第一次出生时,我是个女娃,那是1960年1月底特律一个毫无烟雾的日子;而后1974年8月,在密西根州佩托斯基附近的产房中我又以小男孩的面貌降临于世。”《中性》这本赢得普利策奖又销量上亿的书,在评论界和商业上表现俱佳、名利双收。&/p&&br&&b&三、英文图书奖项&/b&&br&&br&&b&&u&1. 布克奖&/u&&/b&&p&布克奖(The Man Booker Prize,或Booker Prize,又简称the Booker),从1969年开始颁发,每年颁发一次。它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也是世界文坛上影响最大的文学大奖之一。最初只有英国、爱尔兰,以及英联邦国家的英文原创作家有资格入围参评,2014年起,全世界所有用英语写作的作家都可以参评布克奖。&/p&&p&布克奖注重权威性、导向性和公正性,评审由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士担当。一般评审有五人,由专门委员会指定,分别为书评家、学者、小说家、文学编辑、文化名人等。每年5位评审必须阅读被推荐的100多部作品,从中选出20多本初入围名单,再从这份名单中选出6本进入决赛,最后从这6部作品中选出一位获胜者。&/p&&p& 布克奖的目标是奖励优秀作品,提高公众对严肃小说的关注。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它的威望超过了英国大大小小的其它二百多个文学奖,享有世界盛誉。荣获布克奖几乎已经成为&最好看的英文小说&代名词,是广受世界瞩目和讨论的小说奖。&/p&&p&历届的获奖作品如下:&/p&&p&1969年
《需要负责的事情》(Something to Answer For)
P·H·纽比(P. H. Newby)&/p&&p&1970年
《获选成员》(The Elected Member)
伯妮丝·鲁本斯(Bernice Rubens)&/p&&p&1971年
《自由国度》(In a Free State)
V.S.奈保尔(V. S. Naipaul)&/p&&p&1972年
《G.》(G.) 约翰·伯格(John Berger)&/p&&p&1973年
《克里希纳普围城记》(The Siege of Krishnapur)
雅各·法瑞尔(James Gordon
Farrell)&/p&&p&1974年
《生态保护者》(The Conservationist) 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p&&p&《假日》(Holiday)
斯坦利·米德敦(Stanley Middleton)&/p&&p&1975年
《热与尘》(Heat and Dust)
贾瓦拉(Ruth Prawer Jhabvala)&/p&&p&1976年
《萨维尔》(Saville)
大卫·斯托里(David Storey)&/p&&p&1977年
《继续停留》(Staying On)
保罗·斯科特(Paul Mark Scott)&/p&&p&1978年
《大海,大海》(The Sea, the Sea)
艾瑞斯·默多克(Iris Murdoch)&/p&&p&1979年
《海岸外》(Offshore)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Penelope Fitzgerald&/p&&p&1980年
《启蒙之旅》(Rites of Passage)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p&&p&1981年
《午夜之子》(Midnight's Children)
拉什迪(Salman Rushdie)&/p&&p&1982年
《辛德勒方舟》(Schindler's Ark)
托马斯·肯尼利(Thomas Keneally)&/p&&p&1983年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Life & Times of Michael K)
M. Coetzee)&/p&&p&1984年
《杜兰葛山庄》(Hotel du Lac)
安妮塔·布鲁克纳(Anita Brookner)&/p&&p&1985年
《骨人》(The Bone People)
胡勒(Keri Hulme)&/p&&p&1986年
《老恶魔》(The Old Devils) 埃米斯(Kingsley Amis)&/p&&p&1987年
《月虎》(Moon Tiger)
赖芙丽(Penelope Lively)&/p&&p&1988年
《奥斯卡与露辛达》(Oscar and Lucinda)彼得·凯里(Peter Carey)&/p&&p&1989年
《长日将尽》(The Remains of the Day)石黑一雄&/p&&p&1990年
《隐之书》(Possession)A. S.
拜亚特(A. S. Byatt)&/p&&p&1991年
《饥馑之路》(The Famished Road) 班欧克利(Ben Okri)&/p&&p&1992年
《英国病人》(English Patient)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 Ondaatie)《神圣的渴望》(Sacred Hunger)巴里·昂斯沃斯(Barry Unsworth)&/p&&p&1993年
《童年往事》(Paddy Clark Ha Ha Ha)罗迪·道尔(Roddy Doyle)&/p&&p&1994年
《晚了,太晚了》(How Late It Was, How Late)詹姆斯·寇曼(James Kelman)&/p&&p&1995年
《鬼途》(The Ghost Road)帕特·巴克(Pat Barker)&/p&&p&1996年
《杯酒留痕》(Last Orders)格雷厄姆·斯威夫特(Graham Swift)&/p&&p&1997年
《微物之神》(The God of Small things) 阿兰达蒂·洛伊(Arundhhati Roy)&/p&&p&1998年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p&&p&1999年
《耻》(Disgrace) J.M.库切 (J. M. Coetzee)&/p&&p&2000年
《盲眼刺客》(The Blind Assassin)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p&&p&2001年
《凯利帮真史》(True History of the Kelly Gang) 彼得·凯里(Peter Carey)&/p&&p&2002年
《少年Pi的奇幻漂流》(The Life of Pi)扬·马特尔(Yann Martel)&/p&&p&2003年
《弗农·上帝·利特尔》
(Vernon God Little ) D.B.C. 皮埃尔(D.B.C. Pierre)&/p&&p&2004年
《美丽线条》(The Line of Beauty)阿兰·霍灵赫斯特(Alan Hollinghurst)&/p&&p&2005年
《大海》(The Sea)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p&&p&2006年
《继承失落的人》(The Inheritance of Loss)基兰·德赛(Kiran Desai)&/p&&p&2007年
《聚会》(The Gathering)安妮·恩赖特(Anne Enright)&/p&&p&2008年
《白虎》(Aravind Adiga)阿拉温德·阿迪加(Aravind Adiga)&/p&&p&2009年
《狼厅》(wolf Hall)都铎三部曲之一 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p&&p&2010年
《芬克勒问题》(The Finkler Question)霍华德·雅格布森(Howard Jacobson)&/p&&p&2011年
《终结的感觉》(The Sense of an Ending)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p&&p&2012年
《提堂》(Bring Up The Bodies)都铎三部曲之二 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3]&/p&&p&2013年
《发光体》(The Luminaries)
埃莉诺·卡顿(Eleanor Catton)[2] &/p&&p&2014年
《通往深远北方的窄路》(The Narrow Road to the Deep North)&/p&&p&  
理查德·弗拉纳根&/p&&p&2015
《七次谋杀的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Seven Killings)
马龙·詹姆斯&/p&&br&&b&&u&2.
普利策奖&/u&&/b&&p&与布克奖齐名,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 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遗愿设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被称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从最初的新闻奖,普利策奖现在还设立了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综合奖项,其影响力历久不衰。&/p&&p&普利策奖包括十四项新闻类奖项和七项创作类奖项组成,新闻类奖项的获奖者不限国籍,但必须在美国媒体中发表过作品。而创作类的奖项则必须是美国公民。85年来,普利策奖象征了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p&&p&因为门类太多,沪江君便不一一列举,对非文学性作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以此作参考,有选择地阅读适合自己的图书。&/p&&br&&b&四、名人书单&/b&&br&&br&&b&&u&1. 艾玛·沃特森(赫敏扮演者、学霸女神)&/u&&/b&&p&她推荐的书目画风正常,很符合大部分英文学习者的喜好。&/p&&p&1.
Torch by Cheryl Strayed&/p&&p&谢丽尔·斯特雷德《火炬》&/p&&p&2.
Tiny Beautiful Things by Cheryl Strayed&/p&&p&谢丽尔·斯特雷德《美好的小事》&/p&&p&3.
Wild by Cheryl Strayed&/p&&p&谢丽尔·斯特雷德《荒野》&/p&&p&所以,基本上谢丽尔·斯特雷德任何作品都是雷打不动要入选的。&/p&&p&4.
Just Kids by Patti Smith&/p&&p&帕蒂·史密斯《只是孩子》&/p&&p&这本书坦诚而敢为。我喜欢她看世界的方式。读完后我觉得生活更美好也更具希望了。&/p&&p&5.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by Kalhed Hosseini&/p&&p&卡勒德·胡赛尼《灿烂千阳》&/p&&p&6. The
Remains of the Day by Kazuo Ishiguro&/p&&p&石黑一雄《长日将尽》&/p&&p&石黑一雄的小说是沃森的最爱之一,是因为这本书所表达的自行决定权的后果。我有点憎恶这种什么情绪都不宜表达的英式思维。&/p&&p&7.
Love Letters to the Dead by Ava Dellaria&/p&&p&伊娃·德拉威雅《给死者的情书》&/p&&p&艾玛相当肯定作者这本处女作。&/p&&p&8. The
Queen of the Tearling by Erika Johansen&/p&&p&埃里卡·约翰森《提尔灵女王》&/p&&p&华纳兄弟拿下了这部小说的电影著作权。沃森抵制不了这本奇幻小说的诱惑。&/p&&p&9. The
Fountainhead by Ayn Rand&/p&&p&安·兰德《源泉》&/p&&p&艾玛沃森生活中兴趣爱好广泛,从好莱坞大片到积极推进人权,艾玛看书时也是博览群书。即便是这样颇具争议的小说也在她的阅读书目中占有一席之地。&/p&&p&10. The
Fault in Our Stars by John Green&/p&&p&约翰·格林《星运里的错》&/p&&p&11.
The Opposite of Loneliness by Marina Keegan&/p&&p&玛丽娜·基根《孤独的反义词》&/p&&p&12.
The BFG by Roald Dahl&/p&&p&罗尔德·达尔《好心眼巨人》&/p&&p&就像是播放一首歌,重新拾起一本让你有所回忆的书,思绪会把你带回其它时空。&/p&&p&13–16.
The Twilight Series by Stephanie Myers&/p&&p&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p&&p&艾玛透露说自己沉浸在《暮光之城》巨著里,爱德华、贝拉和雅各布三人间的“吸血鬼+人类+狼人”的三角恋情,每一分钟她都喜欢。&/p&&br&&b&&u&2.
扎克伯格(脸书创始人)&/u&&/b&&p& 与艾玛相比,他推荐的书更具个人风格,看完之后沪江君只想说:可以,这很扎克伯格。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作参考。&/p&&p&1.
Game” by Orson Scott Card&/p&&p&《安德的游戏》奥森·斯科特·卡德&/p&&p&这也是扎克伯格在他的脸书资料中列出的唯一一本书。&/p&&p&2.
end of Power: From Boardrooms to Battlefields and Churches to States, Why is
Responsible is Not What It Used to Be” by Moisés Naím&/p&&p&莫伊塞斯·纳伊姆的《权力的终结:权力正在失去,世界如何运转》&/p&&p&3.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by Steven pinker&/p&&p&史蒂文·平克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p&&p&4.
Immunity: An Inoculation”by Eula Biss&/p&&p&尤拉·比斯的《论免疫:预防接种》&/p&&p&5.
“Creativity,
Inc.: To overcome the Unseen Forces That Stand in the Way of True
Inspiration”by Ed Catmull and Amy Wallace&/p&&p&艾德·卡特姆和埃米·华莱士的《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p&&p&6.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by Thomas S. Kuhn&/p&&p&库恩·S·托马斯的《科学革命的结构》&/p&&p&7.
“Rational
Ritual: Culture, Coordination and Common Knowledge”by Michael Chwe&/p&&p&崔时英的《理性的仪式:文化,协调和常识》&/p&&p&8.
with China: An Insider Reveals the New Economic Superpower”by Henry M. Paulson&/p&&p&汉克·保尔森的《与中国打交道:内部人士揭秘新经济超级大国》&/p&&p&9.
“Orwell’s
Revenge: 1984 Palimpsest”by Peter Huber&/p&&p&彼得·休伯的
《奥威尔的报复》&/p&&p&10.
“The New Jim Crow: Mass Incarceration in
the Age of Colorblindness”by Michelle Alexander&/p&&p&亚力山大·米歇尔的《新种族隔离主义》&/p&&p&11.
“The Muqaddimah”of Ibn Khaldun&/p&&p&伊本·赫勒敦的《历史导论》&/p&&p&12.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ity”by
Kristina Noah Harari&/p&&p&克里斯蒂娜·诺亚·哈若瑞的《智人:人类简史》&/p&&p&13.
“The Player of Games”by Iain M. Banks&/p&&p&伊恩·M·班克斯的《游戏玩家》&/p&&p&14.
“Energy: A Beginner’s Guide”by Vaclav Smil&/p&&p&瓦科拉夫·斯米尔的《能量》&/p&&p&15.
“Genome: the Autobiography of a Species in
23 Chapters”by Matt Ridley&/p&&p&马特·里德利的《基因组》&/p&&p&16.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A
Study in Human Nature”by William James&/p&&p&威廉·詹姆士的《宗教经验之种种》&/p&&p&17.
“Portfolios of the Poor: How the World’s
Poor Live on $ 2 a Day”by Daryl Collins, Jonathan Morduch, Stuart Rutherford,
and Orlanda Ruthven&/p&&p&达里尔·柯林斯和乔纳森莫多克的《穷人的投资组合:一天2美元的贫困生活》&/p&&p&18.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by Daren Acemo?lu and James Robinson&/p&&p&达龙·阿瑟穆顾鲁和詹姆斯·罗兵逊《国家为何衰落:能源、财富与贫困的起源》&/p&&p&19.
“The Rational Optimist: How Prosperity
Evolves”by Matt Ridley&/p&&p&马特·里德利的《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p&&br&&b&&u&3. 希拉里 (美国国务卿,总统候选人)&/u&&/b&&p&希拉里·黛安·罗德姆·克林顿——美国律师、政治家。美国第67任国务卿,前联邦参议员(代表纽约州),美国第42届、43届总统比尔·克林顿的妻子。如今她另一个更知名的身份,变成了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热门候选人。这样一位女强人,她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呢?有哪些书改变了她的思想塑造了她如今的人生?&/p&&p&1. &The Brothers Karamasov& by Dostoevsky&/p&&p&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卡拉马佐夫兄弟》&/p&&p&克林顿在访问新罕布什尔州期间,说弗奥多o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她最喜欢的书。&br&&/p&&p& 这本书虽然不是英文书籍,但因为受太多名人推荐,沪江君还是决定将它列在名单之中。这本书也备受阿尔伯特o爱因斯坦和弗拉基米尔o普京的推崇,并被列为“村上春树推荐阅读的5本好书”之一。这是一本最优秀的讽喻小说,阐释了19世纪俄国没落的本质。爱、法律和责任的主题贯穿全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中除《罪与罚》之外最值得阅读的一本。&/p&&p&2. &The Hare with Amber Eyes: A Hidden
Inheritance& by Edmund de Waal&/p&&p&埃德蒙o德瓦尔著《琥珀眼睛的兔子:隐秘的遗产》
&/p&&p& 19世纪,从事银行业的伊弗鲁西家族在巴黎和维也纳煊赫一时,就像“咆哮的二十年代”时期的范德贝尔特家族和摩根家族那样。皇家贵族的生活和穷苦农民的日子交织在一起,喜欢这类主题的历史学生会想读一读这本优秀的史实记录作品。&/p&&p&3. &The Signature of All Things& by
Elizabeth Gilbert&/p&&p&伊丽莎白o吉尔伯特著《万物的签名》 &/p&&img src=&/v2-fbcdd775fec7fe93ebd2ca44_b.png& data-rawwidth=&378& data-rawheight=&56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8&&吉尔伯特花费十余年时间写就了这部优秀的小说,其主题关乎爱、科学及知识的魅力。&p&冬季出生于费城的小孩阿尔玛相貌丑陋、平庸无奇,她的父亲是靠珍稀植物发家的大富豪。渐渐地,阿尔玛对不愉快的社交生活感到失望,而沉迷于自己内心的矛盾。这时,她开始了探访奇异地域之旅,发现植物世界和人类世界是相通的。&/p&&p&4.
&Citizens of London& by Lynne Olson&/p&&p&琳内o奥尔森著《伦敦公民》&/p&&p&如果你想了解温斯顿o丘吉尔周围的核心人物,这本2010年亚马逊月度最佳图书将向你展现一个个无畏的灵魂,就是他们在大众参战之前就铸造了坚强的英美同盟。&/p&&p&5.
&A Suitable Boy& by Vikram Seth&/p&&p&维克拉姆o赛斯著《如意郎君》&/p&&p& 在20世纪50年代的印度,对一位可爱的印度女孩来说,人生最重要之事莫过于通过包办婚姻嫁给一位优秀的郎君。这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将四个家庭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被评为20世纪的狄更斯式作品。&/p&&p&6.
&Our Divided Political Heart& by E. J. Dionne&/p&&p&EoJ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维导图走月亮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