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 练气功功丹田处很胀发烫还一跳一跳的则么回事

欢迎光临倘文库,如需获取更多资料请使用搜索功能。
练气功的要求与禁忌
练气功的要求与禁忌 练气功,不象广播体操那样简单,它要求练功的人要循一定的规律,下面我们先讲讲练功须知。 一、练功要求 一、正确的练功目的是取得良好功效的保证。我们练功应以防病祛病、养心健身、延年益寿、为社会多做 贡献为目的,那种为了猎奇或谋取私利而练功的动机是不可取的。 二、练功最根本的条件是“入静”。要保证能够入静,必须加强道德涵养,必须大公无私,胸怀坦荡,豁 达大度。只有这样,才能经常保持精神愉快、情绪安泰,有效地避免七情六欲的干扰。 三、要严格按照功法要领和要求练功。本功法的每一动作和意念,都有特定的涵义和作用,练功者对其掌 握的程度如何。与功效和疗效关系极大。正确的动作和意念,有助于疏通经络,错误的动作和意念,则可使经 络受阻。因此,练功者应细心体会,反复实践,力求按照功法要求,把动作和意念搞准确。认真掌握动功“意 带形动,气随意行,意、气、形统一”的原则,站桩功“松静自然,任其自然”(自发功时,对下丹田仍“似 守非守”,动作过大时,可加意念使其“小一点,缓一点”)的原则,以及整个鹤功圆(动作圆活)、远(意 念要远,但放出去的意念必须收回来)、软(动作要柔软)、连(动作和意念要连贯。每个动作之间不要停顿 过久)、缓(动作要缓慢。只有慢,意、气、形才容易统一)、乐(似笑非笑,才能放松入静和产生津液)的 要领。 四、练功环境与场地要求清静(避免外界干扰和受惊)、空气新鲜(最好在松、柏、梧桐等具有良性反应 的树木附近);练功最好面向南方;气候恶劣(雨雾、大风、雷电等)时不宜在露天场地练功。 五、本功法对于练功时间没有严格的规定,能够定时更好,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妥善安排。一般地 说,每天可练动功一至二次(五节动功连续练一遍约需半小时,自发功次数与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一般每天一 次,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应听取辅导员意见,以舒适为度。 六、为保证练功时能放松、人静,练功前应使衣着的宽紧和冷暖适度,除去眼镜、手表、帽子等物,宜穿 平底布鞋,排净二便,不过饥过饱等。 七、练功不能意识过重,每天练功次数和时间不宜过多、过长;不可刻意追求自发功,否则会对健身治病 不利,甚至会导致出偏。 八、练功属养生范畴,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练养结合,做到起居有常,营养与劳逸适度。 九、坚定信心和决心,并能持之以恒。实践证明: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影响生理活动。特别是练气功者的意 念活动,更是一种载有特种信息的能量。因此,练功要强调意念的作用。如为治疗疾病,更应振作精神,坚信 气功可以战胜疾病,下定决心,坚持锻炼,养成习惯。特别是气冲病灶出现反应时,也能坚持练功,反复一次, 病情就会有所减轻,时间也会一次次缩短,持之以恒,就能最后治愈。 二、练功禁忌 1.患有精神分裂症、癔症,或有该病史与家族病史的人,大出血病人,急性危重病人,严重神经官能症患 者以及胆子特别小的人,暂不宜练本功法的动功与站桩功;急性肝炎传染期和肺结核开放期的患者,不宜参加 集体练功。 2.过度疲劳、大悲大怒及情绪不稳定时不宜练功。 3.女子经期与妊娠期不宜练功。 4.只有持有本功法主持人亲自签发的气功师证或助理气功师证者,才可教授鹤翔庄气功;无持有上述教功 证件的气功师或助理气功师的指导,不得自学本功。对仿制、伪造上述鹤功教功证件者或擅自修改、增删鹤功 功法而教 φ 撸?颐墙?婪ㄗ肪科湎嘤 Φ 脑鹑巍? 5.练功者应节制房事;在练功治病期间和练百日基础功阶段,应禁止房事。 6. 初练或缺少气功常识以及未达到一定功力的人不能同时练两种以上的功法, 如练两种以上功法所造成的 偏差由自己负责。 我们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才能达到强身壮体,开发智慧的目的。 自在静功练功须知 学练中国自在静功,必须具备以下个人条件: 第一,要有一定的健康条件:学练一步功的禁忌症(精神分裂症、意症及该病家族病史,大出血,急性危 重病症、严重神经官能症或胆子特别小)患者绝不可学练二步功;非禁忌症患者也必须在没有其它重大疾病、 身体基本康复的情况下,再去学练二步功法。 第二,要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因习练二步功需要掌握较深奥的气功理论与中、西医学基础知识,在练
功过程中,还可能接触到其它现代科学的知识,没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是困难的。 第三,还要具备学习自在静功的功底,即具备下述任何一个条件: 1.坚持中国鹤功锻炼三年以上; 2.坚持中国鹤功锻炼虽未满三年,但已出现某些潜在功能; 3.练其它功法多年,大、小周天已通,或具有相当坚持三年中国鹤功锻炼之功效。但这种情况一般需先停 练原功法三个月,再改练中国鹤功一段时间(一般需练完百日功),待行气规律完全改变为混元气的行气规律 后,方可改练中国自在静功。 二、要有纯正的练功目的和端正的态度,切忌对幻境与功效过分追求,以防出偏。 三、学练中国自在静功,意识的净化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重视功德修养,坚持功、德同修(练功不修德, 能场不纯净;修德不练功,道法不速生)。 四、中国自在静功意识自在,境界奇特,因此,严禁自学而必须有明师(指持有本功法主持人亲自签发的 中国自在静功辅导教师证件者)传授功法、指导练功。 五、学练功法之前,必须先搞通基础理论,能够搞清练功的各个环节,正确分辨偏、正界限,用科学的思 想和方法对待功法与练功境界,严格按照功法要求练功。 六、练功环境要求清洁安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温度适宜,要使人无不适感(注意不要在可能受到干 扰的地方练功)。 七、练功时要保持平静状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不在过饥、过饱、过累或过度紧张的情况下练功; 2.不在七情干扰的情况下(如大喜、大悲、盛怒忧戚之下或房事前后)练功。 3.不在形体受到束缚的情况下练功(应注意宽衣、松带,饮食适度、排除二便,除去眼镜、假牙等)。 八、每次练功时间不可过长,要以舒适为度,要留有余兴。 九、练功层次较高时,应在功前先向周围的家人和亲友交代保护练功者的常识,如帮助排除干扰与惊吓, 并对可能出现“入定”的情况及正确对待办法等加以说明,以免造成误会和损失。 十、自在静功既然属于静功,因此习炼者务必要加强悟性,防止口漏。自在静功激发人体潜能微妙,练功 出现异于常人的反应是不足为奇的。在练功中对各种信息、幻觉万万不可追求;追求出来的即为魔境,要做到 见魔不魔、其魔自矬,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练功者应注重自悟,遇到一种境界就要悟一个道理,理一明,功 自长,其为顿悟之法。问与说即为口漏;练功出现的境界不可随意交流,到处乱讲会影响提高;需要请教老师 时,应向传功老师当面询问,不可以书信请教。 十一、关于动功与静功各部功法配合习练的方法介绍如下: 鹤翔庄气功属动功,可使人产生兴奋,早晨练为佳。自在静功属静功,可使人产生抑制,晚上练最佳;其中心 法六字诀可在练其他功法前习炼,它有助于聚敛真气、疏通窍穴、净化能场;自在头面功作为自我保健功法, 只要有时间,随时可以习炼,亦可根据需要只选练其中的一种通法;自在静卧功亦类似于自在头面功,无须按 照九种卧法的顺序逐个习炼,从保健角度讲,不在于姿势,而在于安静舒适;自在静坐功,则必须严格按照要 求,顺序习炼九种坐法,每种坐法按阴阳掌式分别习练 3-6 个月,方可转入下一坐法。对于自在静坐功,习炼 者务必循序渐进,不得随意试练或改练。每晚练功只选一种姿势。此外自在静功中的所有口诀,均属默念(心 法六字诀中的六字除外),即需有口形而无声音,练功者应严格遵守。 摘自《先天混元学》
PPT制作技巧练功丹田得气感
近几天练拳后发现下腹部丹田位置,总是感觉一跳一跳的,是不是练功出差子了,赶紧找到附近一个练气功的老师咨询了一下,她说你这是有气感气聚的现象,说不要紧张顺其自然即可。今天上班马上到网上搜了一下,还真找到了一篇文章--太极子午运丹功。想来是自己近期一直在中午1点左右站混元桩,练功初步有成效了吧,这是自己得松沉感后又一重要体悟,谨以此文附后以记之。
太极子午运丹功系道家修身养性、性命双修之秘传内功术,为历代秘授单传。本人三十年前从武当还俗道人马济民师傅处幸得,并以此治愈了自小体弱、遗尿低热等病症。
本功法特点是意气相随,动静兼并,具有简便易学、适应症广、不出偏差,老少皆宜等优点。对诸虚百损、精亏元冷、食欲不振和各种妇科病有较好疗效。特别对成幼遗尿、肾虚哮喘、以及性能力低下、性功能障碍症候之改善(尤其对房事后精力的恢复)功力突显。通过临床实践显示本功法对高、低血压,便秘、腹泻等相反病症起到良性双向调节作用。
值得强调的是此功法在改善老年人由于肾虚所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方面的显著疗效已被大量实践所验证。
练功方法:(本功法分为松立式动功和盘坐式静功)
1.&&&&&&&
松立式动功:
姿势:松静站立(两脚同肩宽),舌顶上腭,沉肩虚腋,含胸拔背,脚趾抓地,成太极手势(双手重叠男左女右)贴于中丹田(关元穴),气沉意守中丹田。
呼吸和运丹炼气法:接上式静立、口中默数36次呼吸后开始运气(吸气)上丹田(膻中穴),下丹田(会阴穴)微微提闭,鼻吸鼻呼,做到细缓深静、平悠均匀。在吸气的同时,重叠于中丹田的两手随吸气尽量分开沿腹部两侧划圆停叠于上丹田。同时两腿随吸气稍微弯曲。当气吸满后随呼气分开沿腹部两手又向下划圆及起立同时进行。气呼完后双手又恢复起势重叠于中丹田。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次,连续做36次后接静功。
2.&&&&&&&
盘坐式静功:
姿势:自然盘坐或两脚心相对坐在床或垫子上,要求舌顶上腭、含胸拔背、沉肩虚腋,并将两手叠于中丹田,形成意紧。
呼吸和运丹炼气法:采用鼻吸鼻呼腹式呼吸法。做法是用意念领气经上丹田达中丹田。此时小腹自然凸起,呼气时意念领气趋向下丹田,小腹渐凹进,此时轻轻提闭会阴。要求呼吸自然深缓,细悠均匀。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
3.&&&&&&&
收功:气归中丹田,两手搓热后沿腰脊上下用拳眼擦摩36次,接着左右手各顺逆时针方向按揉中丹田36次,随后将舌头放下,并在口中划圆式搅动36次,以意将口水分多次咽入下丹田后结束。
4.&&&&&&&
练功时间:在子时和午时最佳,也可在清早和晚上各练一次,每次30-60分钟。
5.&&&&&&&
练功禁忌及注意事项:首先要清心寡欲,排除外界繁事干扰,尽量杜绝情绪波动。生活起居规律化。饮食清淡为宜,选择空气清新、幽静之场所为妙。
1)&&&&&&&
饭后1小时内避免练功。
2)&&&&&&&
雷电交加之际不宜练功。
3)&&&&&&&
练功治病者在百日内,应暂停房事。
4)&&&&&&&
烟酒害身,抵消功力,应戒除。
5)&&&&&&&
练功中出现头痛、头昏、胸闷,或腹胀、腹痛等反应,多由于呼吸用力,急于求成造成,应尽量调整呼吸,自然放松。
6.&&&&&&&
练功效应:练此功到一定时候会出现中丹田或下丹田部位发热跳动或大腿内侧热流窜动或冲向涌泉穴。大部分男性发生阳举现象,或循经出现冷、热、麻、跳、痒等,皆为正常反映。还有部分人出现眉间、天目穴闪光,甚至出现透视功能。一定时候,内气将会沿脊柱顺经贯通任督二脉,乃至十二经脉。此阶段体质、精神、功能往往发生显著变化,坚持下去,会逐渐达到食量和睡眠减少但精神反而旺盛的阶段。(所谓精满不思欲,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什么是气功,练气功时的丹田气感与气感走向是怎么一回事?
我的图书馆
什么是气功,练气功时的丹田气感与气感走向是怎么一回事?
气功,最简单最有效最省钱的治病健身方法,涵盖初学入门、佛家禅定、道家修真、武术硬功、房中养生等内容。复兴:什么是气功恐怕是个没法回答的问题,因为现在只要是非实体接触,强调呼吸,强调静坐,强调冥想的功夫与动作都叫做气功。所以我们需要避免做一个全面的答案,而从一个经常用的所谓的气功练功方法来讨论与突破。这个方法就是练习气功常用的盘腿静坐,观心微息,然后一段时间以后,文献上与个人经验上很多人会开始觉得丹田发热,进一步热感由后脊柱向上流动,是为得气或有气感。由于做这种静坐后得气感的叙述非常多,这个现象应是确定有的。但为什么有的人得气,有的人不得气,有各种说法,当然练习久了似乎得气的机率大些。在静坐的时候,也有些人会'进入无明的状态',也就是好像失去时空,回复过来也记不得失去时的意识,类似麻醉的情形,也常常说'不可说',因为说不出来。'得气'与'无明'是两件事,因为'无明'的时候没感觉,所以感不到得没得气,关于无明以后再深论。对得气或气感这件事,我们用生理的角度来解释一下会更清楚。在练气打坐时,发生了几件事,首先是盘腿而坐,其次是放慢呼吸,驱赶杂念。盘腿坐时对血流有很大影响,下半身的血流会大大减少而集中在上半身。而且由于重力,血流量沉在腰腹,也就是丹田部位的血增加很多,温度会升高。又由于安静无念,皮肤感觉会灵敏,这时丹田部位皮肤就开始感觉到腹内温度上升的暖意了,是为得气之兆,也就是有了气感。然后暖意会慢慢上升,也就是感到气的流动向上,就觉得练到气功了。当然有很多人练不到这种丹田热感,觉得很沮丧,很不解。其实这种温度变化很小,觉察不到也很正常,不等于没有血液囤积流转腰部的锻炼。这种腰部血流增加的生理作用很有帮助,因为它增加了流经内脏,特别是肾脏的血流,让这些脏器因此得以代谢加强,排废更多,也就是为什么练气功会对健康有益的道理,这种益处古人很早就观察到了,所以练气功有益几乎成了一种常识。同时要指出即使没有气感,血流增加是同样的,所以无需因为没有气感而觉得练习静坐没意义。说是练气,其实是练血。古人老说气血气血,连在一起用,也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总练习静坐好吗,总体说问题不大,因为我们直立行走下肢在下,所以血流因为重力在下肢总是过多的,甚至有人产生静脉瘤的问题。但是观察下身残疾者的腿,它们常常是萎缩的,所以达摩静坐面壁九年而不起是不确实的,生理上不可能。这个气感源于腰部增血升温的分析给了气功一个生理解释,也算是气功的科学研究,解了一个旷日持久的疑团吧。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练习气功意守丹田有哪些要求_中华养生
当前位置: &
练习气功意守丹田有哪些要求
导读: 所谓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认为在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处,也有人认为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当然,意守丹田并非指仅守住一个穴位点,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
  所谓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认为在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处,也有人认为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当然,意守丹田并非指仅守住一个穴位点,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定的范围内。
  在练功的初期,由于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丹田不能马上守住,可先采用逐步放松法,使思想渐渐集中,杂念逐步减少,从而达到气沉丹田的入静状态。应当指出,意守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预防和排除杂念,在运用过程中,不要过分用意,要似守非守,若即若离。如果勉强死守,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因此,要注意意守的火候,即意守时的注意力的强度。意守强度太小,杂念难以排除,丹田也难以守住;意守强度偏大,虽然杂念可以减少,但易招致头痛头胀,精神紧张等不适症状的出现。所以,练功初期意守火候比起&似有似无&应偏大些,精神要放松,以头不胀痛为度,这样有助于排除杂念,帮助入静。随着练功实践的加长,可逐渐减小意守的强度,渐渐达到似守非守,绵绵若存的程度。
  练功先哲们认为,通过一定时期的意守丹田锻炼,内气(此指感觉)就会在该区聚集,慢慢还会产生一些热、重、胀以及类似热气流的感觉,并逐步明显。再练下去,无需用意念引导,就可能自然地出现内气循任脉&督脉循行的感觉。
  部分女性患者,经期意守丹田如出现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的情况,可改为意守中丹田,即膻中穴部位。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之间,为中气汇集开阖之处,也是任脉与脾、肾、心包等经络汇集之处。意守膻中穴,具有调和气血的作用,可调节和治疗某些妇科疾病。
  也有一些练功人,在呼吸下行而意守丹田会出现呼吸紊乱,导致胸闷、气短;也有的感到小腹胀满不适或疼痛。此时,应依具体情况放弃意守丹田而改变意守其它部位或外景。
气功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数据
暂时没有数据
暂时没有数据第一节 丹田与三关丹田
【位置】丹田有上、中、下三个。下丹田又称气海、神炉、天根等,在脐下1.3寸,向内3寸处。中丹田又叫黄庭、上金、玄窍,在膻中穴内3寸处。上丹田又叫干顶、天谷、内院、泥丸,在印堂穴内3寸处。《大成捷要》认为穴位的大小是“方圆一寸二分,虚间一穴”。有人也认为丹田是指人身体的三个部位,即下丹田在会阴穴至气海之间,中丹田在神阙至膻中之间,上丹田在两眉间至额颅之间。
【应用】丹田是练气功培养真气和凝聚真气,筑基通周天,气行任脉的重要穴位。又是发放外气以激发、调整病人气机的重要位置。
(一)下丹田为气功练精化气,意守的重要穴位,古人有“凝神入气穴”之说,即意守下丹田的练气方法。用外气调整患者逆乱的气机时,必引导其气归于丹田,这叫引气归原。向下丹田发气有鼓舞、激发、聚练气机,驱除邪气的作用。
(二)中丹田为气功练气化神的地方。练功或外气导引气机,若不得法而使气上逆于中丹田,凝聚而不散,常可引起胸闷、胸痛、憋气等症。
(三)上丹田是气功练神还虚之处。意守上丹田可以益智,能开发人脑的潜能。但功夫不到或处理不当,意守此处常可引起头痛、头晕。从印堂穴,以震颤手法向上丹田发放外气,有催眠、安神、调整上焦气机的作用。但用三点拉线法发气,常可引起病人头晕、头昏、或昏厥等症状,应当注意。
【位置】三关是在背部督脉路线上的三个重要穴窍。尾闾关,又称辘轳关,在尾闾骨端,肛门之后上方,该处有长强穴。夹脊关,在命门之两侧,夹脊是穴。玉枕关在脑后枕骨下入脑处。
【应用】三关穴是练小周天气行督脉最不易通过之处,故又名铁壁。在气通三关时,首先是顺其自然的运行,有时很顺利,但有时则会遇到气机受阻。如尾闾关遇到障碍时,则有尾骶部酸痛、沉重和气机冲击此处而不通的感觉。此时一方面可以轻轻用意把气上引,一方面采用吸气、抵舌、提肛之法,使气通过。气至夹脊关一般比较容易通过,但少数人此处有病,则可出现酸痛、腰脊似折之感觉。玉枕关气阻最为常见,表现为颈部板硬,枕部沉重、酸痛,或似贴物,凝而不散。此时可闭目上视,微微仰头,以意引气通过即可。气通三关时,若功力不足,气机无力通过,不可随便意引。若患者气机紊乱,任督两脉气机受阻,可以发放外气于三关处,有激发、调整督脉之气的作用。所以三关也是治疗颈、腰、骶尾部疼痛的重要穴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丹田跳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