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三农场场长是什么级别何环祥前任是谁

853农场 853农场有劳动局吗_经销部
853农场书记张福玉和场长何环祥手机号是多少啊?是不是网站上的那两个人你可以上他们网站联系他们/lingdao.asp。853农场所在地理位置 八五三农场地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北纬46度20分~46度5分,东经132度38分~133度15分。南北长45公里,东西行38公里。离宝清县城96公里,距迎春火车站76公里。东及东南以宝(宝清)饶(饶河)公路往东横向延伸6公里为界,与东方红林业局相接;西及西南以蛤蟆通河、饶力河为界,与八五二农场、五九七农场相接;北以挠力河为界,与富锦县为邻;东南部紧靠完达山。总场部建在小青山南麓小清河畔。公有七个分厂。853农场一分厂在哪呀 八五三农场地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北纬46度20分~46度5分,东经132度38分~133度15分。南北长45公里,东西行38公里。离宝清县城96公里,距迎春火车站76公里。东及东南以宝(宝清)饶(饶河)公路往东横向延伸6公里为界,与东方红林业局相接;西及西南以蛤蟆通河、饶力河为界,与八五二农场、五九七农场相接;北以挠力河为界,与富锦县为邻;东南部紧靠完达山。总场部建在小青山南麓小清河畔。 一分场 1956年10月建场。占地总面积229,444亩,其中播种面积114,244亩,人口5,906人,职工2,716人。 全分场辖有9个农业生产队,还有副业队、基建队、农机修配所、鹿场、中小学教育、医疗及邮电、储蓄等单位。 分场。从哈尔滨去853农场 安发桥底下的长途安发桥一分站,有到853农场的长途大巴,您还是自己到安发桥与下夹树街交叉口去问问吧,。853农场5分场邮政编码是多少?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八五三农场五分场 邮政编码: 155635 区号: 0454。宝清到853农场多少里地 - 爱问知识人自驾约3998.7公里/2天2小时。
本文相关推荐 宝清县853农场土地出租
黑龙江853农场 土地 黑龙江宝清县853农场一委李岳鹏是骗子
853农场 853农场有劳动局吗
《裕翔土地》珠海周边330亩生态农场厂房/仓库/土地/车位
梅州赶集网 梅州58同城租房信息黑龙江兵团网
&|&&|&&|&&|&&|&&|&&|&&|&&|&&|&&|&|&
离别三十年 雁归不识旧故乡 ――三师21团3营工程连部分知青2006年回访日记 (万新德)
图片描述:
故乡,它代表着什么呢?思念、魂牵梦绕、养育……有那么一个夏末秋初,在北去的列车上,一群两鬓渐霜的中年人,正向着他们心中的那个故乡驰去。<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COLOR: #333399; FONT-FAMILY: 楷体_GB年的8月,正值黑龙江八五三农场(二十一团)建场五十周年之际,8月20日至8月28日间,原沈阳军区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三师21团3营工程连的上海、北京、哈尔滨、双鸭山知青代表,相约返回了如今的黑龙江省853农场,看望这片让他们魂牵梦绕的,有着无数辛酸苦辣的,既有播种又有收获的故土,他们心中永远的故乡,了却近30年重返“黑土地”的梦想。此次返乡之旅,上海知青们早在2006年春节期间就已开始筹划。期间,上海―北京、上海―哈尔滨、上海―双鸭山、佳木斯间的多少个无线信息电波,自不消多言。如今梦想得以实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将此行轨迹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8月20日上午9时许,此行的源头上海,原上海知青石福根、孙福祥、栾玉玲(孙福祥的妻子,哈尔滨知青)、周淑芹、劳家华、刘桂兰和孙福祥的二嫂(第一次出远门)等7人在上海站上车,与在无锡上车的上海知青包国忠、原雪琴(原853农场知青)及包国忠全家等8人会合同乘56次上海至哈尔滨的北上列车回故乡―北大荒。午夜时分,列车经停天津站时,得知信息的原工程连天津知青东惠敏、孟宪明、沈庆宏及在天津定居的上海知青赵文琴已早早地在站台迎候,大家欢笑着,指认着,拥抱着,战友之情感动着站台上和车厢里所有的人。&8月21日下午2点50分,所乘的56次列车抵达哈尔滨车站。提前一天到达哈尔滨的北京知青邹静华和女儿及10余位哈尔滨知青夏秀云、张广军、李秀英、贾秀芹、小虎、宋玉彬等早已在出站口迎候,大家相见,高兴之情难以用语言表述。哈尔滨知青们为表示地主之谊,将上海、北京知青们迎进了早已联系好的环境优雅田园风光的哈尔滨度假村。不知是巧合,还是哈尔滨知青们的有意安排,度假村的经理竟也是原853农场的知青。晚上,接风宴自然是少不了的,3地知青其乐融融,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尽情地唱起了当年的歌曲,手拉手地跳起了集体舞,相互间共同倾诉30年离别之情,欢至黎明,完全忘却了旅途之劳累。&8月22日上午十点上海、北京、哈尔滨知青在哈尔滨登上了回853农场的大客车,大家的心情难以平静,恨不能一下子到达离别多年的853农场。漫长的路途只有让飞驰的车轮去丈量。下午时分,客车在一个叫得莫利的地方停下来吃午饭。得莫利是哈尔滨至佳木斯间一个小镇,当地的鲤鱼炖豆腐这道家常菜非常好吃,在黑龙江东部地区乃至全国也是非常有名气的一道佳肴――得莫利炖鱼正由此而得名,凡路过此地赶上饭口的游人都要在这里歇脚,以亲口尝尝得莫利炖鱼。但是今天归心似箭的知青们却无心细细品味,匆匆充饥,早早上车催促司机快开车。在佳木斯工作的上海知青陈秀英、万新德这一天也早早启程,在佳木斯乘坐清晨的火车前往双鸭山与双鸭山知青杨树春、于波会合后,上午10时,又从双鸭山坐车出发,途经宝清县时已是中午12点,因老杨与当地的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有工作关系,县里的徐副书记、丁副县长早已在那里等候,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顿午饭,又匆忙赶路,到达853粮库宾馆已是下午3点钟了。农场领导得到知青返场消息后,专门指派办公室主任姜成恒代表农场领导看望了他们,并就知青们返场具体活动进行了通报。在焦急地等待中,晚上9时30分,大客车终于在黑幕中徐徐驶进了853农场部,下车后大家都没有顾及与车上的行李,与前来接站的仍在农场工作的董桂芹(哈尔滨知青)、史生娣(上海知青)、林树杰(双鸭山知青)等及老职工相互拥抱在一起,尽情地享受着久别重逢的幸福。晚上10点,农场办公室主任姜成恒代表农场设欢迎宴洗尘,热烈欢迎知青们返回故乡,邹静华也代表知青激情地致答谢词,宴会结束,大家谁也没有睡意,都在回忆过去相聚时的情景,倾诉着离别后各自的工作、生活家庭情况,尤其是上海知青陈秀英,自1974离开后就失去了联系,今天是第一次与上海、北京、哈尔滨、双鸭山知青相见,因此显得格外地兴奋激动。她逢人就讲当年于波深夜背她上上医院的故事。据医生讲,如再晚去一天,小命就没了。要知道她当年才只有16岁。就这样大家交谈至东方泛起一丝鱼肚白,方才觉得有些睡意。8月23日早上7点,知青们带着仍是兴奋之情走进了餐厅,宾馆早已准备好了精致的早点。席间宣布了整个返乡活动行程和注意事项。根据农场的安排,上午参观湿地,也是农场4分场的所在地,闻名全国的雁窝岛。8时整,全体知青登上了去湿地的两辆面包车,在粮库二位主任的指领下,大约40多分钟的颠簸就到了目的地,一眼就看到当年的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为此题的那3个苍劲的大字――雁窝岛,湿地看上去就是水中有草,草中有水,有的地方看上去是干呼呼的平地,且不知是个大陷阱。当年知青们下乡时当地的老职工把湿地称之为漂伐甸子,或大酱缸。当年张德信从总场领料回连队途中,不小心身掉大酱缸中,为保护国家财产拖拉机配件而英勇牺牲,年仅25岁。<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COLOR: #333399; FONT-FAMILY: 楷体_GB农场在开垦前几乎全是这种漂伐甸子。从1956年开始整建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853正是当年铁道兵一支部队的番号,农场就以此番号命名),1958年大批转业军官,陆续的内地支边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城市知识青年汇集成一支支英雄的群体,在雁窝岛艰苦卓绝地开发建设中,创造了人类农业开发史上惊天动地的伟业,也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北大荒精神,昔日茫茫草甸如今变成了万倾良田。当年广为流传的《雁飞塞北》这本书,描写的就是这里的故事,现在农场已有耕种面积81万亩,年均作物总产35万吨,可以看作被誉为北大仓中的一颗明珠。眼前这块湿地是全国仅剩几块面积较大的湿地之一,1997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收录亚洲湿地名录,2004年853农场正式开发修建名命为挠力河自然保护区。下车后,湿地四周给人们的第一感觉是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空气清洁,正是生态旅游环境良好的好去处。于是大家纷纷在黑色大理石上刻有挠力河自然保护区纪念碑碑前照相留念,有的还细细地阅读了纪念碑背面的碑文。不一会儿,粮库主任联系好了4条游艇,并大声地招呼请大家上艇。游艇先后缓缓地驶离了码头。经过弯弯曲曲水道慢慢驶入了湿地腹地。湿地四周全是齐腰深的水草,随着游艇不断加速,游艇后面的水道上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巨大白色弧形“战刀”,水道上还不时地传来游艇上知青们的惊呼声和欢笑声,草丛中的野鸭子、仙鹤和一些不知名的小鸟也被突然其来的游艇轰鸣声、知青们的欢笑声,特别是女士们的尖叫声吓得四处惊飞,惊奇的望着这群不速之客。游艇行驶近一个小时,快到狭窄水道尽头处时,水面一下子变的宽阔起来,当地人把此处称之为天鹅湖,湖面上漂浮着一片片绿叶和一朵朵小黄花,一眼望不到边。船工说这是野生水莲花,后查资料才知道是菱角花,非常美。游艇驶回了码头,上岸后知青们仍沉浸在大自然所赋予挠力河湿地的迷人景色之中,三五一群议论着刚才美丽的情景和风光。正在这时候,码头上又上岸了一批游客,相遇时,其中有一名游客与双鸭山的知青于波相识,在她们相互之间交谈中得知,原来他们是60年代医科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853医院工作,现早已退休返回杭州、宁波原籍。这次也是返故乡看看。巧遇的是领他们来游湿地一名二十多岁胖小伙子,出生时正是于波(当时是卫生员)帮助接生的。于是他们合影留下了这美好的镜头。中午,陪同游湿地两位粮库主任,在挠力河自然保护区招待食堂内精心安排两桌丰盛的午餐,餐桌上当然少不了当地的一些纯绿色食品和山珍野味,印象最深的要数产于挠力河十多斤重的一条红烧大鲤鱼、野鸭子炖蘑菇,大家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保护区返场部途中,大家来到雁窝岛烈士陵园,怀着对烈士们的敬仰,进园后纷纷自觉地为烈士们扫墓,除去墓四周的杂草和灰尘,并全体列队在烈士墓前深深地三鞠躬,以示缅怀之情。在陵园停留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在知青们的心灵上又一次得到了教育和净化。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烈士们为共和国的建设奉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英雄伟绩,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下午3时,在总场部小会议室内举行了返故乡知青座谈会,农场的两位主官参加了会议。会场显然是农场已经过精心布置的,场部电视台的记者摄影师也早早来到会场,准备采访。座谈会由总场部党委书记张福玉主持,场长何环祥代表农场党政领导班子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自称是老铁道兵垦荒者的下一代,称知青们为大哥哥、大姐姐。他说从小耳闻目睹了知青们的到来给农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传播了新的知识和城市文明,特别是在开发建设853农场工作,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功绩,853农场今天的发展有你们的一份功劳。他的讲话不时地博得知青们一阵阵掌声。北京知青邹静华在座谈会上首先发了言,紧接着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纷纷发言回忆畅谈自己的感受。接着,回故乡知青领队石福根代表原工程连知青向853农场何场长赠送了事先准备好的纪念品(精心制作的刻有原二十一团三营工程连部分上海、北京、哈尔滨、双鸭山等地知青名字的一座水晶工艺品)以表示知青们多年的思念之情与谢意。农场领导也向知青们一一赠送了纪念品和建场五十周年纪念章。随后,知青们在农场两位领导的陪同下,参观农场场部,场部变化非常大,可以说“雁归不识旧故乡”。三十年前的平房不见了,替代的是一排排新的楼房,看得出都是近几年建成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场部二纵三横的宽阔水泥马路,新建的小清河一桥、二桥、三桥和四桥,桥上两边护栏全部用的是汉白玉材料上面刻有精美的图案,尤其是护栏每一根柱子上面的一尊尊小狮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活灵活现。在参观时,据何场长介绍,现总场常住人口15800人,年流动人员4000余人,住户5432户。农业、交通、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完善,现农场部已成为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一个具有北大荒特点的农垦小城镇正在蓬勃发展,大家深有感触的说,变化真大呀,真是今非昔比了。参观结束前,知青们展开了“北大荒我们忘不了你”的横幅(旗)。与场领导在853农场为纪念建场五十周年而新建的名为群雁腾飞雕塑前合影留念,农场设晚宴招待了全体知青。晚宴是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的,主宾们频频举杯相互祝愿和祈福,也谈到了农场发展问题。在交谈中得知,近几年来农场发展虽然很快,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有些是体制管理上的问题。比较突出阻碍发展的还是资金问题。全场职工平均生活还很低,还未完全彻底摆脱贫困。据何场长介绍目前,农场正在想方设法,一是借建设新农村东风,落实好中央对“三农”建设各项优惠政策。二是落实好内部的自身改革,理顺各种生产关系,三是积极做好组织农场的优良资产上市,拓宽资金来源,这是当前急需做的一件事。在粮食深加工方面下功夫发展多元化经济,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旧的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模式。何场长的一番话实际上也代表了场党委一班人对农场未来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相信853农场一定会群雁腾飞,取得更大的光辉。&8月24日今天是回故乡回家的一天(三营工程连)。工程连离场部不远,沿着场部新建的学府路,过清河大桥约二三里地就到了。吃完早饭,知青们就集体来到了工程连。现工程连队已撤销建制,成为一个社区,几十户人家,说小村庄可能更确切些,站在老连队门口处,给人感觉连队十分宁静,当年听惯了制砖机轰鸣声,知青们的嬉闹声,如今不见了,连队门口的牌楼早已不知啥时候拆除的,不远处不时地传来几声狗吠声,一排排久远的砖瓦平房,由于垫道,如今显得十分低矮,只是老连队路两旁当年知青们种植的小白杨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深深地植根于北大荒这块黑土地。北京知青邹静华指着一栋砖房对身旁的女儿说,这栋房屋是当年我们参加建盖的,在建这栋房的过程中还发生了整栋顶棚坍塌事故,我也在顶棚上面,所幸的是顶棚下面没有人,谁也没有伤着,好险呀!这件事在工程连知青中印象是非常深的。于是她娘俩在砖房前留置下了有意义的合影。知青们的到来使“小村庄”顿时热闹起来,老职工纷纷迎了出来,木工许师傅(老铁兵),他儿子推土班许家修,码砖班老职工肖木水,管库员老向(老铁兵)如今已81岁了,打石排孙排长,60多岁了,但身体十分硬朗,推土班的王振荣,已是满头白发,还有他们的老伴们一个个拥上前来,紧紧握着知青们的手说:“你们这么远还跑过来看我们,还没有忘记我们,真是谢谢你们,走,上家去。”相见时,有的暂时忘记对方姓名,但这无关紧要,最重要的知青们与老职工的情意早已融合在一起。“你猜他是谁?”知青问,老职工摇了摇头,说:“年头太长了,实在记不得了。”突然他指着孙福祥说:“他是三毛,我认得。”三毛是返城知青中在工程连工作时间最长的一名上海知青(10年),也是工程连知青中第一个“懂事”的人,在工程连成的家,因此老职工和家属们对他都比较熟悉,印象也是非常深的。不一会儿,大家彼此的身影都熟悉起来,知青们在老职工们的拉扯下,三三两两地走进了老职工家门,与老职工们唠起了家常话,追忆当年的一切,不知不觉地两个小时过去了,临走时彼此依依不舍,好在中午知青们还要宴请工程连的老职工和家属,还有时间相聚在一起。走出工程连,大家又集体走向三营营部,追忆当年的影子。起初准备租车去,后来有人提议还是走着去,体验体验当年艰辛。好在路是去年新修的,很平坦,所以大家都不觉得累,有说有笑,很快到了营部。有人指着路旁一栋八字型的砖房说,这是营部的商店。营部商店当年是知青们常常光顾的地方,每到星期天商店里就挤满了各连队知青购买一些日用品。碰上运气好时,还能买上二三斤白糖(不用凭票供应),那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如今这情景不见了,走进商店一个顾客都没有,只有一名售货员闲坐在柜后面,见我们进来,赶忙来打招呼,货架上的货倒十分齐全,各种日用品,红红绿绿装的小食品,各式各样的服装有的还很时尚,各种小五金、日杂品应有尽有。经打听营业员,原营部商店一半已租赁给个人,另一半已改为分场的仓库。走出商店来到营部分场办公楼前,大家站在一起合影留念,随后大家围着营部有在新修的马路上转了一圈,路虽不算宽,但再也不用担心泥坑水洼,看来党中央建设新农村三通(通路、通电、通电视广播)建设正在农场进一步得到落实。在营部停留时间不长就往回赶,因为中午还要宴请老职工。途中参观了良种试验场。试验田旁挂着各种优良品种的标签,从水稻长势上可以看得出又是一个丰收年,这也是职工们所企盼的。稻田里已经放干了水,大家纷纷走进稻田站在田埂上照相留念,留下了这片丰收的景象。良种试验田面积很大,一眼望不到边,又值水稻即将成熟期,在风吹和阳光的照射下,金黄色的稻谷不时地闪露出来,景色非常的美丽,这也是北大荒独有的风采。过去当地种植水稻非常少,大多数是小麦玉米和大豆,麦玉豆翻茬子轮换着种。连队只有在逢年过年改善生活时才能吃上一两顿大米饭。现在农场种植水稻非常普遍,面积不断扩大,而且产量又高。据技术员介绍,每亩产量平均达千斤,试验田里的优良品种的产量可能还要高些。如今,农场职工的餐桌上主食基本上以吃稻米为主,吃上一二顿粗粮主要为了改改口味。在返回的路上快要到工程连时,正好遇见已接到知青宴请通知的工程连老职工、家属,他们像过节似的身穿着整洁的衣服,相互之间打着招呼,三五一群地结伴向总场部聚会地点走去。其中有一位老职工,知青们对他都非常熟悉,是过去老农民的典型形象,他叫肖木水,山东人,一辈子勤恳工作。知青们中曾经有人在上大学时以他为原型写了一篇非常生动的文章,受到指导老师的赞赏,成为同学中的范文。如今已70有余,由于长年劳累,脊背严重弯曲,哈着腰行走非常艰难,知青们要租车送他到聚会点,但他就是坚持不肯上车,操着一腔浓重的山东口音说,呒有关系,俺习惯了,今天你们能来看俺,俺心里高兴,一点也不觉得累,就是这样一步步与我们一起走到了聚会点,这令知青们十分感动,其实知青们并未给他们做什么事,只是看望他们,可见老职工对知青们的一种情结。走进场部聚会点,那里早已是一片喧闹,大厅里相互之间的问候声、让座声交汇在一起,组成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由于从四面八方起来的老职工、家属太多,临时决定把地点改在了一楼,整整坐满了整个大厅。这大概是工程连建史以来的第一次。聚餐会由北京知青邹静华主持,她首先代表全体工程连知青对工程连的老领导和老职工们表示敬意和思念。紧接着知青和老职工们分别进行自我介绍。首先从哈尔滨知青开始。我叫夏秀云、我叫张广军,他们是一对夫妻;我叫栾玉玲,我叫三毛(上海知青)他们是一对夫妻;真是千里有缘一线牵,这些夫妻都是原来一个连队的战友,我叫曲淑芹,我叫张家训,又是一对夫妻;我叫李秀英,我叫宋玉彬,依次是双鸭山知青于波、上海知青包国忠、陈秀兰、周淑芹、劳家华、万新德都分别介绍了自己,主持人邹静华还特意隆重推出石福根进行自我介绍。石福根是工程连被推荐上大学的第一人,现是一家公司的老总。最后主持人自己介绍,我叫邹静华,北京知青,大家可能对我的名字记忆不深,以前大家都管我叫“阿庆嫂”,只听见大厅中老职工们喔的一声,“阿庆嫂”一下子把大家带回到那个学样板戏的年代。要说邹静华的模样真的不算变化太大,要说有变化,就是眼角处多了几道皱纹,变得更加沉稳老练,她现在在北京还是幼儿教育方面的专家,不愧是北京的大姐大。紧接着老职工们自我介绍,站起来的是王凤(原工程连副连长,58年的转业军官),如今年龄已有八十有余,在农场安度幸福晚年,是今天聚会唯一的连队领导,老连长顾正安已故世,其他老领导有的已故世,有的退休后还回原籍。之后,老职工们此起彼伏,一一介绍了自己。其中有一位老职工剃着光头站了起来,大声自我介绍说,我叫丁宝泉,刚介绍完自己就突然地将自己上衣脱下,光着膀子露出一身古铜色健康发达的肌肤,引起了在座的一片笑声。自我介绍后,石福根代表知青返故乡团讲话,王副连长带着激动的心情用沙哑的嗓音代表老连队、老职工讲了话。他们在讲话中彼此都表达了老职工知青们相互间思念之情,彼此的友谊和感谢之情,他们讲话不时被一阵阵掌声所打断。聚餐开始了,大家频频举杯轮番敬酒祝福,诉说当年的情景和情谊。餐桌上非常丰盛,摆满桌面,但谁也没有多动几筷,因为谁都不愿意浪费这难得的机会,大家都不知道再相见是何时?宴请结束后,知青和老职工们在饭店门前阶梯上列队,准备合影留念,这时哈尔滨知青夏秀云等人又一次地拿出了“北大荒我们忘不了”的横幅,老职工们纷纷在旗帜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大家在旗帜下合影留念。北大荒不仅磨练了我们这一代知青,而且更有老铁道兵、农垦老职工们开发创建北大荒的艰辛、鲜血和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北大荒我们忘不了你”已成为了知青、老职工们的共同心声。合影后,大家彼此迟迟不肯离去,一次次地互道祝福和赠言,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整整4个小时,方才离去。走访参观活动仍在继续。一部分知青去了老职工家看望,又有一部分知青去了山上林业连。林业连过去是工程连的一个点,过去只有几户人家。到了山上后,大家争先恐后地寻找过去自己种栽的小树和住的小木屋,种栽的小树已长大,小木屋却早已不见了,如今是一排排砖瓦平房,住有约百十来户人家,连队家属区的路面全部都是用细小青石垫铺,在阳光照射下一闪一闪的显得十分干净和平坦。职工们在房四周围栏边都种上了花草,整个连队环境倒是十分优雅。在陪同一起上山的老原大哥的指领下,寻找到了过去工程连推土班董班长。他操着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热情地将全体知青们迎进了他的家,他对中午没能参加上知青、老职工们聚会感到很惋惜,我们的到来,对他的心情也是一丝安慰。在谈心中,得知老班长家的生活十分美满,家里有一台联合收割机、一台拖拉机,每年收入也不菲,称得上是富裕家庭。不一会她老伴,从山上果园采来了新鲜沙果让知青们品尝,大家坐了一会起身告辞,董班长一再挽留吃完晚饭再走,但因晚上还有活动,决定下山。临行前,大家又是一阵照相留念,依依惜别。大约四点三十分,大家坐车又回到了工程连,来到了战友史生娣(上海知青)和董桂芹(哈尔滨知青)的家,她俩是老工程连知青中唯一没有返城的一对知青姐妹,因为事先讲好的,晚上一定去她俩家,因此她俩早早地就催促丈夫向发树、于杰(老铁兵的后代)在市场上买回了一大堆鲜活鲫鱼、鸡、肉、等招待战友。施、董两家是间壁邻居,小园子都收拾得十分干净,园子种上了各种蔬菜,有黄瓜、南瓜、西红柿还有一种南方叫米仙草的绿叶菜,大家进园后帮着摘了一大堆,进屋后,施生娣早就烀了一大锅苞米,摘了一大盆的西红柿请大家吃,味道很美,特别是小西红柿非常甜,大家没有吃够,后又重新摘了一盆。战友们的到来,她俩是既兴奋又高兴,忙前忙后地招呼大家,等坐下来大家闲谈时,从她俩的言语表情中也透出难以掩饰的一丝酸楚,这大概是游子在思念着家乡吧。大家坐了一会,闲谈着这几天的活动感受时,突然包国忠发现自己的相机上午拍的相片没有记录,于是急忙招呼邹静华、陈秀英、史生娣等人打车去拍照留念处,重新补拍,回来时太阳已落山了,总算没有留下遗憾。晚饭是上海知青在生娣家,哈尔滨知青在董桂芹家分着就餐,席间两地青年又串着吃,倒也十分有趣热闹,整个晚餐都能是在打闹、嬉笑声中渡过的,完全忘却了自己都已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晚餐后,有几位老职工来到生娣家看望知青们,其中有前面提到的那位光膀子的丁宝泉 ,在交谈中老丁给知青们讲了自己一段老年丧子十分悲痛的故事。前几年,老丁承包了一个养鱼池,收入也十分可观,有一天来了几个鱼贩子收购鱼,因价格问题与其子发生了争执,其中有一名渔贩子拔出一把尖刀在其子后背处捅了一刀后逃跑,其子经抢救无效死亡,凶手却受到个别人的保护逍遥法外。为此老丁走上了上访路,还采取了极端做法,将其子尸体的头颅割下,准备架着头颅进京上访,被人发现阻止,为此老丁受到治安拘留15天处罚。后此案得到了上级公安机关的重视,重新查处,凶手得到了应有的惩处,个别徇私枉法的人员也得到应有处罚。另外,还得到了8万余元的国家赔偿,总算得到了一丝安慰。送走老丁他们后,知青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为老丁遭受到的不幸深感疼痛。对老丁为子讨回公道,维护法律尊严,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感敬佩。这大概也是北大荒人的一种精神吧。&8月25日今天是离场的日子,原本打算从迎春车站上车到哈尔滨,上海知青从哈尔滨坐飞机回上海。由于当时正值学生上学,卧铺十分紧张,因而改为从佳木斯返回。清晨,知青们刚起床不久,正在收拾行李,工程连的老职工闻讯就从四面八方赶来为知青们送行。有的老职工从自己家园里摘下来的青包米、西红柿、沙果等,一一送给知青们,有的还拿来了山珍木耳,硬要知青们收下,以表自己的心意。刚从北京开会回来的雁窝岛集团副董事长兼雁窝岛酒厂厂长梁利军(双鸭山知青)也特地赶来为战友们送行。分别的时刻到了,大家紧紧地相互间握住对方的手,送别、祝福,又一次经历了离别的痛苦。上午10点整,客车慢慢地开出了客运站,老职工们和知青们使劲地挥动着双手,依依惜别。再见了北大荒!再见了853!再见了老职工!下午3时整,客车到达了佳木斯。在佳木斯工作的上海知青万新德设宴招待大家,共进晚餐。参观了佳市市容,并在佳木斯建国十周年纪念塔前照相留念。晚上9时30分,乘坐4138次旅客列车第二天清晨6时到达哈尔滨。上海知青在哈尔滨休息两天后,乘坐飞机返回上海。离别三十余载的853农场之行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故乡的一草一木、无边无际的田野、老职工们的心声使知青们仍感受到是那样的亲切和熟悉,因为那里有知青们年轻时代的身影、汗水和脚步,是故乡北大荒哺育了我们,是故乡北大荒磨练了我们,使我们成长和坚强,是我们人生中一笔可贵的财富,不仅影响我们这一代,而且还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祝853农场明天更美好!祝853农场,我们的故乡鸿雁腾飞!&(原三师21团3营工程连上海知青 万新德)
[ 21:29:35]
[ 22:51:56]
[ 18:44:19]
* 50字符以内
* 500字符以内
&&注册邮箱: &注册号: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场成长中文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