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下现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教育方式: 车上为什么玩游戏有空玩游戏怎么不看看书背背单词 抓紧一切时间为了学习

&p&&b&我是15年11月考的咨询师,资料不免老旧,所以也请大家不要评论邮箱要资料了,我已关闭评论,要是有问题的话可以私信我,我看到后会尽量回复的~~~&/b&&/p&&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关于命题】
&/code&&/pre&&/div&&p&心理咨询师认证考试实行&b&全国统一命题&/b&、统一考务管理、统一阅卷的方式,培训合格者颁发心理咨询师实务技能(三级)的CETTIC职业培训合格证书。考试每年两次,分别为5月和11月。&/p&&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报名流程】如图所示↓↓↓
&/code&&/pre&&/div&&p&附上网址,浙江省的可以直接进去,其他省的自己找一下哦,&a href=&///?target=http%3A//zynl./Biz4J/service/examineeService.js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网上报名系统&i class=&icon-external&&&/i&&/a&。&/p&&img src=&/df0b64f34c9cbee024d6c9f52ede6d9c_b.png& class=&content_image&&&p&&b&【报考条件】&/b&&/p&&img src=&/dea262aecd7887b7aac69307_b.png& class=&content_image&&&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三级报考条件】如上图所示↑↑↑
&/code&&/pre&&/div&&p&2016版最新心理咨询师报考标准条件 :&/p&&p&1、具&u&有本专业&/u&或&u&相关专业&/u&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毕业证;&/p&&p&2、取得非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毕业证,经心理咨询师三级&u&正规培训&/u&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培训结业证书;&/p&&p&3、取得中等职业院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后,从事本职业工作满 10 年以上;&/p&&p&4、&b&在校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学生允许在三年级下半学期参加三级职业技能鉴定,报考职业见专业对照表——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监狱学全专业。&/b&&/p&&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二级报考条件】
&/code&&/pre&&/div&&p&1、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博士学历毕业证者;&/p&&p&2、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学历毕业证后,从事本职业工作 3 年以上;&/p&&p&3、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毕业证后,从事本职业工作 8 年以上;&/p&&p&4、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从事本职业工作满 5年者;&/p&&p&5、具有心理学中级以上职称者。&/p&&p&===================================================================&/p&&p&知友问:&b&自己对心理学很有兴趣,能不能通过自学报考?&/b&&/p&&p&答:实话说自学的话,我觉得至少复习得花两个个月复习,而且不一定过,原因有三:&/p&&p&1.心理咨询师知识点超多,书也特别厚,好几本,而且考得特别细,单选还好,多选错误率特别高。&/p&&p&2心理咨询师里面的很多概念很抽象,不易理解,如果你之前没上过相关课程,看这几本书会晦涩。&/p&&p&3.抓不住考点 &/p&&p&4.&b&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大学没有学过相关心理专业的课程,是没有资格报名心理咨询师的,只能通过报班&/b&。???敲黑板&/p&&br&&p&问:我是教育专业的,&b&之前学过一些心理学课程,能自己网上报考么?&/b&&/p&&p&答:可以,但必须要等到你大三才能报考,并且在面审时要提供学校的在读证明。&/p&&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推荐教材】
&/code&&/pre&&/div&&p&《基础知识》《三级实际操作》《习题与案列题》&b&淘宝&/b&有(自己选,不安利店铺啦)。时间不够则重点看《基础知识》和纪宇主编的《复习指南》,这四本认真啃就是了&/p&&img src=&/7cdb849194eba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img src=&/a87c2b1f2f407b8ff186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复习策略】
&/code&&/pre&&/div&&p&&b&总复习思路:&/b&&/p&&p&第一阶段:《基础知识》部分,根据复习重点,先感知一下,哪个部分要仔细看,哪个部分粗略 看。看一章做配套的一章习题,重视错误部分,并时常温故,《三级操 作技能》可先不看&/p&&p&第二阶段:粗略看《基础知识》,结合复习重点,开始背吧,不背不行,心理咨询师太死了~ 背累了就可以看看《操作部分》&/p&&p&第三阶段:背《操作部分》重点知识点。&/p&&p&考试的科目设置有两门。
&b&一、《基础知识》&/b&&/p&&p&第一部分:职业道德,(25道选择题,每题1分)&/p&&p&基本上就是考你价值观,往好的价值观答即可,基本不用复习。&/p&&p&第二部分:理论知识,(60道单选,40道多选,每题1分)&/p&&p&多选题失分最严重,这本要认真、仔细看,因为考点很细,建议:&/p&&p&1.在网上或者是培训机构找一些整理好的Word重点笔记,一边看笔记,一边看书,一方面能感知重点,另一方面能够对心理学有个清晰的脉络,&/p&&p&2.看完一个章节就做一个章节的习题,有利于巩固知识,和查缺补漏。虽然习题的题目特别多,但考点很全,做一些习题+真题,很大几率过。
&b&二、《三级操作技能》&/b&&/p&&p&第一部分:技能选择题(有11个案例, 单选和多选,100道选择题,每题1分)&/p&&p&我的同学们大多都是挂这科,当然也有那么一两个两科都挂╮(╯_╰)╭,挂的原因一是看到后面没时间了,二是后面有一些计算题,三是多选题很容易选错。这本&b&粗略看个大标题,小标题就好&/b&,在上面我推荐的纪宇主编的那边总结得就差不多,知识点+真题,分析得很到位,唯一需要&b&仔细看的是后面的“心理测验技能”部分&/b&,这个会出些计算题和细节题,好好看,除了看书本就是真题了,真题很重要!!!(假装说三遍),其实这本复习起来比《知识技能》的考点少得多,考试题目都是从真题中换汤不换药出的,充分理解真题是过关保障~~~我就在考场上考到过好多原题~开森。&/p&&p&第二部分:案例问答题,(给出1个案例,下有4个小问,共100分)&/p&&p&不要怕,这题最简单,有时间就看书,没时间就在考前看纪宇主编的那本,很全,基本上你做完上面的题就知道出题的套路了,自己总结一下,无外乎那5种答案,道道题都可套用,考前都背一背。70分get。&/p&&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总结
&/code&&/pre&&/div&&p&1.报班的一次性过没问题,老师会勾出重点,能节省不少时间。&/p&&p&2.要是时间不够则重点看《基础知识》和纪宇主编的《复习指南》。&/p&&p&3&b&.操作部分的真题太重要了&/b&,好好研究。&/p&&p&4.复习得差不多时要控制时间做往年真题,练练手。&/p&
我是15年11月考的咨询师,资料不免老旧,所以也请大家不要评论邮箱要资料了,我已关闭评论,要是有问题的话可以私信我,我看到后会尽量回复的~~~【关于命题】心理咨询师认证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务管理、统一阅卷的方式,培训合格者颁发心理咨询师实…
&b&【多图预警】&/b&&br&高考分一出,眼量有限的我就知道我要在理工大和南航之间作出选择了。当初这两所学校在江苏人眼里口碑都尚可,然而喜欢爬山逛路的我,一眼相中了理工大“紧挨紫金山”的好位置以及“装空调、住南区新宿舍”的福利,巴巴地来了这儿。&br&答猪是个准毕业生,自诩对这块生活了近四年的土地有那么一丢丢了解,接下来分别从硬件和氛围两大方面进行介绍。&br&&b&硬件&/b&&br&【行】&br&我皇家理工大坐落在钟山风景区下面,和中山陵共用一条中轴线。出门就是地铁二号线,二号线上景点多多,商城多多,爱逛路爱逛街的童鞋有福了。校区跨两个地铁站,三号门对应下马坊,一号门对应孝陵卫。生活区主要在学校南部,要去乘地铁得南北穿过整个学校。懒得动的可以四号门外面乘公交或打的,有车一族可以骑自行车,没车的可以选择借小红车,或者干脆就自己“开11路”,不就是个三号路嘛,次数走多了也就不觉得路有多长了。&br&【吃】&br&学校目前有四个食堂。答猪住在南区,吃得最多的是星苑和明苑。星苑和明苑的大众窗口差不多,但各有特色,互为补充。离得较远的是二三食堂,大多是特色窗口,就餐环境好些,桌椅木质,不用自己倒餐盘。二三食堂上面是清真食堂,量大实惠。最远的是华翠苑,它可以算是我们逼格最高的食堂了,但是菜价也高,特色有限,所以学生中人气有限,但广受退休教职工和附近居民的欢迎,在食堂里经常可以看到老爷爷老奶奶过来买饭。&br&除了食堂,曾经辉煌一时的九号门夜市是我们的另一个选择。每天一到傍晚,九号门外面堆满了各种小吃摊:凉皮、烧烤摊、黄桥烧饼、荆州锅盔、烤红薯烤玉米、炒饭炒面炒河粉……暗黄的灯光,升腾的烟火,跟室友们边逛边买、边走边吃,苍蝇小摊的奥义就在这了。这样的光景只持续到去年下半年,后来那块拆迁整治,虽然有些摊贩们还冒险在那里做生意,或者干脆转移阵地到四号门,但光景已大不如前,曾经灯火通明的夜市暗淡了。&br&另外,南边的石林百货、北边的一号门和三号门也有各种小吃店,再远些就是森林摩尔、新街口,答猪吃烦了食堂就去外面换换口味。&br&补充一点,关于水果店。学校里的水果店多在教超,南区地下通道有一个,北区四号门内有一个。但是答猪对学校里的水果店全无好感,贵而且经常不怎么好吃。自从答猪有了脚踏车之后,一个星期去一号门外面菜市场边上的水果店大采购一次,选择多,好吃又便宜。&br&【住】&br&答猪开头说过,我们这一届进来就住在南区的新楼。社团招新的时候去北区发传单,也有幸见识了一下北区宿舍的构造。下面列张表,比较一下南北两区宿舍。&br&&img src=&/v2-db75b042450bbbf876aeb6_b.png& data-rawwidth=&621& data-rawheight=&2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1& data-original=&/v2-db75b042450bbbf876aeb6_r.png&&&br& 每栋楼或者每个小区都有洗衣机、热水、微波炉,宿管阿姨那边可以订牛奶、买饮料,北区那边还提供打气筒。&br&【其他】&br&体育方面,如前所述,学校里面目前有两个体育场,南运和二运。新建的体育馆大多数人还没进去过,答猪能进去的唯一机会估计就是今年六月在那里参加毕业典礼了。&br&学校去年建成了新图书馆并已经投入使用,为了和以前的“大图”和“小图”作区别,新图叫“巨图”(土),哈哈哈。大四狗表示能赶在大学末期用到图书馆真是感激涕零,相较于之前的图书馆,新图各方面条件真的提高了不是一点点啊。&br&学校里面有三条南北干道,一号路连接一号门和原五号门;二号路穿水杉林而过,出去是二号门;三号路连接三号门和四号门,中间折向西出去是七号门。喷泉广场前面的正门是现在的五号门,至于六号门哪里去了,我也不造。教学楼有四座,分别是一、二、三、四工。这一串“一二三四五”的,名字简单粗暴得也是没谁了。&br&学校的教学区主要分布在校区南部和中部,那北部是啥呢?是居民区!是的,你没有听错,就是居民区!理工大真的是有容乃大,哈哈!时间广场、绿园、二运那边常常有很多老人们带着孙子孙女耍,食堂里面也常见附近的居民来买饭。&br&在南京各高校不断开辟第二校区时,我们是一股清流,一直坚持一个校区不动摇。虽说在这样一个大熔炉里面交流方便,但这也限制住了学校的发展区域。自打进校以来,学校基本一直有工程在进行,谊园曾经的大片草地,如今已变成了在建大楼的地基。也许是呆久了的原因,也许是见到了仙林和江宁那边大学开阔的校景,答猪越发的觉得理工大小了。一栋栋方正的建筑拥挤着,空间显得愈发的逼仄。但好在还有那一大片的水杉林和二月兰,小巧的冶苑,漂亮的紫霞湖,以及随处可见的法国梧桐……这些印记一般的存在。让学校多了些从容的呼吸感和古朴的厚重感。&br&&b&氛围&/b&&br&【学习】&br&学习这事儿其他人我不好说,说说我自己吧。&br&我有一个不成熟的观察结果,那就是,无论当初进大学的雄心壮志有多么大,这也想学那也想学的热情在现实面前终是一团泡沫,大多数人最后的选择都是向GPA妥协。有的人为了更高的GPA,有的人为了更容易地水过去,于是选课时都一窝蜂涌向了给分高的老师、结课方式更容易的选修课。&br&我一面陈述着这样的不争的事实,一面又心甘情愿地成为GPA的追逐者之一,不知道在那一串GPA数字的背后自己还留下了什么。&br&大一到大三一直奋发追高绩点,眼界狭窄的自己为毕业后只做了读研的打算,放弃了转专业、副修,脑袋里面线程太单一,还是傻乎乎的只知道应付本院的考试。尤其是大三分了专业之后,专业课考试就以背背背为主,虽然学的也是一个理科,但这样的课程对思维的训练大大缺失。即便这样,我还只是囿于安全区,对出国交流、参加演讲比赛等各种锻炼机会视而不见,只是因为它们的陌生,只是不敢迈出向未知的第一步,一如曾经选专业一样。真是可怕,这样的鸵鸟逃避式思维,比起被窝和游戏,更是青春的坟墓。&br&站在大学的尾巴,我遗憾自己过了这么长时间还不会批判思考、还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标签,但又庆幸自己认知水平有提升,开始正视自己的拥有和缺失,日拱一卒,搭建知识与能力的框架。&br&【恋爱】&br&理工大汉子比女生多得多,这是真的。校园里情侣很多哇,遍布学校里的大小教室,图书馆自习室,女生宿舍楼下以及各类幽僻地点。&br&不过答猪现在明白了,一个人能否脱单,跟男女比例完全没有关系。在这件事上,主观因素比客观因素占的权重更大些吧。&br&【文艺气息】&br&文艺气息在理工大这样的学校里,稀有而凉薄。地下通道的海报,很长时间才更换一茬儿。最盛时期是每年的十二月吧,话剧团、舞蹈团、还有摇滚音乐节,那阵子比较热闹。&br&学校里面的文学社,耳熟能详也只有电光院的墨痕、校报记者团以及二月兰诗社。另理工大有个本校作家叫黄梵,答猪曾经跟着教实院的同学蹭过一节他上的“文化导论“课,是一个蛮有想法和激情的老师。&br&不过私以为文艺气息终究是一种外在的氛围,关键还是看个人的兴趣点吧。兴趣会把相同的人聚集到一起,在他们那里形成自己的小气候。&br&【番外——南洋理工大学】&br&关于南理工历年以来被黑的“看海”的背后,答猪贴上一篇文章,供大家参考。&br&&a href=&///?target=http%3A//mp./s/di9u7FkcUmZWx9R6Qrze9Q&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p./s/di9u&/span&&span class=&invisible&&7FkcUmZWx9R6Qrze9Q&/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我理的校园虽然拥挤了些,但移步换景,景致还是不错哒!下面上图!&br&雷雨之前宿舍俯拍学校,可以看到新街口的紫峰大厦哦&br&&im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07& src=&/f58ae3a2a62a80d5fe9b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f58ae3a2a62a80d5fe9ba_r.jpg&&&im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720& src=&/11c3ddf88ff26c76f8806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11c3ddf88ff26c76f88063_r.jpg&&&br&大名鼎鼎的水杉林和二月兰&br&&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src=&/8b2cb486c3afb1fc7a68af4c723b221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8b2cb486c3afb1fc7a68af4c723b2212_r.jpg&&&br&&im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08& src=&/cea3a3b1a3bd6ea3c2754747ebe92fef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cea3a3b1a3bd6ea3c2754747ebe92fef_r.png&&&br&紫霞湖&br&&img src=&/v2-98f622fcf95fcd_b.pn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98f622fcf95fcd_r.png&&二工后面的小角落&img data-rawwidth=&1136& data-rawheight=&640& src=&/dd2cdbefd6e82dcd15b8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dd2cdbefd6e82dcd15b8e_r.jpg&&&br&时间广场&br&&br&&img data-rawwidth=&1136& data-rawheight=&640& src=&/abf473e4b42c85dac4674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abf473e4b42c85dac4674a_r.jpg&&二号路&br&&img src=&/v2-634b16c7bc106f414f6e7_b.pn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2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634b16c7bc106f414f6e7_r.png&&&br&火箭模型&br&&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281& src=&/b717ce3d688db46bf9dbd79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b717ce3d688db46bf9dbd79a_r.jpg&&&br&冶苑里的含苞红梅&br&&img data-rawwidth=&1067& data-rawheight=&800& src=&/92fd9e542c243a0d8046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7& data-original=&/92fd9e542c243a0d8046d_r.jpg&&&br&经管院前面的学子林&br&&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src=&/8aaa312c3dec6c1c8ef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8aaa312c3dec6c1c8ef7_r.jpg&&&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src=&/05c45bdc5c553cb21ce285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05c45bdc5c553cb21ce2851_r.jpg&&&br&巨图&br&&img src=&/v2-de194a5ad604_b.pn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de194a5ad604_r.png&&&br&新的体育馆,bling bling&img data-rawwidth=&1067& data-rawheight=&800& src=&/48c9e8ba94cda24cf487e946b3e7291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7& data-original=&/48c9e8ba94cda24cf487e946b3e7291b_r.jpg&&&br&二道门:团结 献身 求是 创新的校训红字斑驳了&br&&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src=&/58dea6ce0e9bbcbb185b3c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58dea6ce0e9bbcbb185b3c6_r.jpg&&&br&四工,天好蓝!&br&&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src=&/afdb865c76efa56c23f8c4433ba3dec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fdb865c76efa56c23f8c4433ba3dec9_r.jpg&&&br&四工自习中随手来一张&br&&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280& src=&/2a20de80f2e2e406035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2a20de80f2e2e406035e_r.jpg&&&br&上课路上再随手拍&br&&im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src=&/9afd9837aca57e6d1c23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9afd9837aca57e6d1c231_r.jpg&&&br&设传院楼旁边的玉兰树叶&br&&img src=&/v2-18d1b6a80dddeeaddd1a18a_b.pn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18d1b6a80dddeeaddd1a18a_r.png&&&br&南运边上的凌霄花&br&&img src=&/v2-0cf2ceb65b7bd_b.png& data-rawwidth=&1278&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8& data-original=&/v2-0cf2ceb65b7bd_r.png&&&br&某个下雨天经过二运&br&&img data-rawwidth=&802& data-rawheight=&800& src=&/e0c056a1f4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2& data-original=&/e0c056a1f49_r.jpg&&&br&南区26舍十三楼所见&br&&im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1360& src=&/40f1f24e73ad0e6b3a6b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40f1f24e73ad0e6b3a6b7_r.jpg&&&im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src=&/650bbf3fa9d0963795befc673175bea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650bbf3fa9d0963795befc673175bead_r.jpg&&&br&春天的樱花和玉兰&br&&img data-rawwidth=&1227& data-rawheight=&920& src=&/4b8edadc9b38bf6f806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27& data-original=&/4b8edadc9b38bf6f8061_r.jpg&&&br&&img data-rawwidth=&920& data-rawheight=&921& src=&/4ed35e4e0ae171acb669d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0& data-original=&/4ed35e4e0ae171acb669d5_r.jpg&&&br&夏天的一号路,绿荫满地&br&&img data-rawwidth=&542& data-rawheight=&696& src=&/c863d7dce3ff289f10a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2& data-original=&/c863d7dce3ff289f10aa_r.jpg&&&br&秋天一号路边最美的一棵树&br&&im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2& src=&/fe38a9bc6fb232d0608e1efe9e363dd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fe38a9bc6fb232d0608e1efe9e363ddd_r.jpg&&&br&还有冬天的温柔夜色&br&&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src=&/8d9f0ab68c464d30d2f22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8d9f0ab68c464d30d2f222_r.jpg&&&br&最后来一张每年的惯例&br&&im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63& src=&/16c4f6fbac6fc8beeb398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16c4f6fbac6fc8beeb3981_r.jpg&&&br&走过的弯路可能比三号路还长,心事比紫霞湖里倒映的云彩还厚重,曲曲折折,还总笃信着友谊河的水总会有清澈起来的一天。若干年后,归属感褪去后,南理工对于自己而言或许只是承载这段记忆的容器,真正重要的是这里的一切在自己身上留下的印记。&br&以上。
【多图预警】 高考分一出,眼量有限的我就知道我要在理工大和南航之间作出选择了。当初这两所学校在江苏人眼里口碑都尚可,然而喜欢爬山逛路的我,一眼相中了理工大“紧挨紫金山”的好位置以及“装空调、住南区新宿舍”的福利,巴巴地来了这儿。 答猪是个准…
&img src=&/50/v2-71b192c8cfdcb9f64b8b_b.jpe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v2-71b192c8cfdcb9f64b8b_r.jpeg&&&p&我有一个朋友是年轻的妈妈。两口子工作都很忙,白天拜托老人照看孩子。有一段时间她有一个苦恼,就是孩子习惯了和姥姥一起玩耍,晚上被父母接回家就很不乐意,坚持留在姥姥家,「跟姥姥一起睡」。这让我朋友心里满不是滋味。毕竟晚上和孩子这一觉,是他们夫妻一整天工作后唯一的亲子时光。&/p&&p&她找到我,希望我能从理论角度给她一种支持:「孩子从小跟爸爸妈妈睡,对他的身心健康会带来更多更多的好处。」假如这个结论成立,她就可以更理直气壮一点,坚持把孩子接回家。可惜,我没有这种理论。&/p&&p&我在想,这种理论真正的用途在哪里呢?也许她希望拿它镇住自己的父母:「我是一定要把孩子接回家的,这是为了孩子好。」也许争取丈夫多一点支持:「我要请你更坚定地站在我这边,这是为了孩子好。」也许在心里对哇哇大哭的孩子交代:「宝贝对不起,我知道你不乐意,但这是为了你好。」她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东西,来调节与父母、丈夫,或是孩子之间的关系。这个东西就是「为了孩子好」。——但她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没有想过用她自己。&/p&&p&我问:「你想接孩子回家吗?」&/p&&p&她两眼放光,点点头。我说:「那就对了。&b&你&/b&是孩子妈妈,晚上想接孩子回家睡觉。这是&b&你&/b&自己理直气壮的需求,不需要理论支持。」&/p&&p&我把「你」这个字特别读得很重,意思是「你管他们呢,你有你的权利」。她觉得我说的有道理。但是想了一会儿,又觉得不对了:「可是孩子不愿意啊!孩子的需求是跟姥姥一起睡,他哭闹打滚不跟我们走,怎么办?」&/p&&p&我说,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你有你的需求,人家有人家的需求。大家的需要不一样,免不了会有冲突。」冲突并不是坏事,它是正常人际关系的必经之路。每个人从小到大,谁没经历过冲突呢?我们都在冲突中学习各种应对的策略。像我这位朋友,在职场上也是处理冲突的一把好手(寻求理论支持,正是她的策略之一)。——如果放到职场以外的生活中呢?&/p&&p&「生活中我可以撒娇啊!」她恍然大悟。&/p&&p&「好办法,」我心悦诚服地说,「你可以试试跟孩子撒娇。」&/p&&p&没想到这段简单的对话,给我的朋友带来了相当大的触动。她后来跟很多人讲这件事情,有些人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比如有人说:「这个观点太可怕了。利用孩子满足大人的需要,把孩子当成什么了?」&/p&&p&朋友转述给我,我心里忍不住反唇相讥:&/p&&p&「不然呢?&b&难道当初有谁想生孩子的时候,问过孩子的需要吗?&/b&」&/p&&p&好,我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这句话。&/p&&p&我自己也是一个父亲。有一天,我和一位老师谈到养孩子的烦恼。我很懊恼地发现,我对女儿表现出的不耐烦,其实是在处理我自己的冲突。我有点自责,让女儿负担了不该她承担的东西。我的老师非常体贴地宽慰我:&/p&&p&「没事,&b&孩子从来都在负担不属于他们的东西&/b&。当初就是为了满足大人才被送来这个世界的。根子上已经这样了,后边还在乎多那一点半点吗?」&/p&&p&这句宽慰真是温暖人心……凉透脊背。&/p&&p&我一开始难以接受这个说法,听上去太刺耳。刺耳是因为它刺破了一些真相。我甚至感到有必要先为这位老师辩护,比如她是一个优秀的母亲,很爱自己的孩子之类。——但是仔细一想,这个说法被不被接受,跟她是不是母亲,是怎样的母亲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想拿「母亲」这盾牌,替她防御来自哪里的暗箭呢?&/p&&p&我现在认识到,任何一个为人父母或者打算做父母的人,都在承担某种无形的压力。一个不言自明的压力就是:你必须从孩子的利益出发,考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切为了孩子」。这不止是道德上的暗示,也被认定为是斩钉截铁的事实:父母就是无私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导致我们对很多真相视而不见。我也是当了好几年的父亲,才敢于说出我真正的想法——&/p&&p&&b&从头到尾,我是在为了我自己。&/b&&/p&&p&我们小区有一片人工湖。从我家搬进这个小区开始,我就觊觎着给我女儿买一艘遥控军舰,「她肯定喜欢在湖上开船的感觉!」——明眼人显然看得出谁肯定喜欢,女儿那时连话都不会说呢。我对她好,首先是出于「我」想对她好,其次才我才会考虑「她」想不想要。买玩具是这样,别的事也是一样。&/p&&p&有人说,你这话说得绝对了。你不可能都为了自己,总会有很多时候是为了孩子吧?当然了,我爱我的女儿,我尽一切努力满足她的需要。可我的观点仍然不变:首先是出于「我」想这么做,我不会把一切归因为「她」。&/p&&p&所有育儿理论都在讨论:「怎样做才可以对孩子最好?」专家们围绕这一点发出了太多让人战战兢兢的警告。这样做对孩子好,那样做对孩子不好。很多说法甚至自相矛盾:「孩子爱吃零食,是让他放开吃呢还是不准他吃?」放开吃,怕把他惯坏了;不准他吃,又怕把他憋坏了。两边都为孩子好,到底该听谁的?——遇到这些困扰,我以为问题并不在于找到标准的「答案」。&/p&&p&问题是:这些说法都太抬举父母,太小看孩子了。&/p&&p&假如你不准孩子吃零食,而他听你的,这件事就有两部分,一是你的禁止,二是他的服从。如果看不到后半部分,以为都是父母的独断,就会把孩子当成可以捏来捏去的一团橡皮泥,塑造成型全由父母。但孩子是一个人,无论他多弱小,有一些事情他可以接受,另一些事情他不愿接受(想一想,他有多少次拒绝过你?)。就算他任你摆布,也是他这次配合了你的摆布。&/p&&p&他在以自己的努力,探索怎么样「对他最好」。&/p&&p&而很多专家试图让父母相信,自己随随便便出点错,就足以毁掉孩子的一切努力。——所以说照顾和贬低,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无微不至地呵护一个人,生怕丁点风吹草动,其实就在暗示,这人已经脆弱到禁不起风吹草动的程度。&/p&&p&很多人向我抱怨青春期的孩子不合作:「明明为他们好,怎么都听不进去!」我的回答是:「如果孩子觉得是为自己好,他们就已经听进去了。」我相信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总能从环境中选择吸收他想要的东西。——自然,那未必是别人眼中他的最佳选择。又自然,别人的看法他可以选择听不听。&/p&&p&当然,父母还是会担心:「孩子确实没法为自己负责啊?」「这么小怎么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万一他吃喝嫖赌怎么办?」出于这些担心,对孩子进行引导和规范,是父母天经地义的职权。而这些规范,与其说是为了「未来的孩子」,不如说是在安抚「当下的父母」。毕竟,谁又有什么本事断言未来呢?&/p&&p&如果父母没办法把孩子当作是自己之外的个体,一个有想法,有主见,有能力的个体,也就没办法把自己从「父母」的压力中解脱出来。&/p&&p&这正是绝大多数育儿文章、育儿理论让我不适应的地方。它们把孩子们看得太无能,又把父母的位置抬举到无限高。这种扬抑反而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父母成为自己,使用自己。就像文章开头我那位朋友,她到处寻求理论的支持。但她差一点忘了,她一直都有充分的权利表达和争取。因为太关注孩子,她对自己的需求视而不见。「妈妈」的角色反而束缚了她的功能。就像时刻顶着一个易碎的,又比自己贵重十倍的花瓶往前走,怎么会走得自如?&/p&&p&但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做一个「好妈妈」、「好爸爸」,要比做「自己」正确太多了。父母做什么都是为孩子。就算伤害孩子,剥削孩子,也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不累吗?带孩子本就不易,更何况时刻还要哄骗自己。&/p&&p&真的,这篇文章里我说了很多政治不正确的话。这里我还要多加一句:&/p&&p&&b&孩子的需要,并不是世上唯一的需要。&/b&&/p&&p&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大概都会时不时地有这种感叹:我们自己也是孩子,始终在变好,却始终没有变好。不仅称不上完美,甚至都未必合格。大家都走在路上,带着各自的欲望、创伤、无知,和局限。现在这样,以后也是这样。虽然是会变得更成熟,但我们都诚实点吧:谁也不可能在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时候,从当上父母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做到如如不动,了了分明。&/p&&p&孩子是一个小小的旅伴,他遇到我们,说:「一起走一段吧!」&/p&&p&只是一次相遇。我并没有变成不同的人,也不必逼自己假装那样的人。我仍是那个不成熟的我,仍在走自己的路,不曾占到他的路上。&/p&&p&我们各自在路上摸索,也相互利用。父母利用孩子,探寻我们作为「父母」的课题;孩子也利用父母,实现他们的成长和独立。这段路上有真挚的爱,也有伤害,有争吵,也有合作,有奉献和牺牲,也有委屈和愤怒,有叛逆,有感恩,或许还有持久的怨恨……但归根到底,也只是一段路的缘分。&/p&&p&但愿他们一起走完这段路的时候,父母仍然做着自己。&/p&&p&他们自问:「我在这段路上得到了什么?是不是成为了一个更好的我?」而不是越俎代庖地想:「我有没有替孩子找到他最好的路?」&/p&&p&我那个朋友后来告诉我,她后来对孩子撒娇,求孩子回家睡觉了。&/p&&p&「效果不怎么样,」她笑道,「他也跟我撒娇,做鬼脸说啊不,啊不,我就败给他了。——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全家人对这件事的态度都轻松了不少。」&/p&&p&我问她:「你自己的感觉怎么样?」&/p&&p&她说:「我没那么难过了。现在每天跟他软磨硬泡,还挺好玩的。」&/p&&p&「是什么不一样了呢?」我顺口一问。&/p&&p&「因为,」她想了一下,「我把我的需要表达出来了。」&/p&&p&接下来是一小段广告:&/p&&p&这个朋友现在联合了一些有趣的女性,办了一个给妈妈(也包括一部分爸爸)看的自媒体。她们在制作一些东西,希望找到更多同样有趣的父母。这些人有了孩子,但他们的人生不只是为了孩子,他们也在理直气壮地做自己。&/p&&p&我猜这样的父母其实为数不少,散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活得很精彩,但有时候并不确认同类的存在。因为「只为孩子」的声音,在现在这个社会里,还是太整齐也太正确了。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父母,所以我帮她们呕心沥血地写了一篇软文。&/p&&p&我很希望世界上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人存在,提醒我们:并不是所有人在有了孩子之后,好像都必须把人生之路换到另一条跑道上,只能像育儿书上的那些父母,从此过着「科学育儿」的生活一样。如果你是(或者未来将是)一个很酷的父母,欢迎关注这个公号:Momself,并且把它推荐给那些你觉得同样很酷的父母们。请复制粘贴到微信公众号搜索:Momself。&/p&&br&&p&&b&做了父母,你还是自己,你一直都是你自己。&/b&&/p&
我有一个朋友是年轻的妈妈。两口子工作都很忙,白天拜托老人照看孩子。有一段时间她有一个苦恼,就是孩子习惯了和姥姥一起玩耍,晚上被父母接回家就很不乐意,坚持留在姥姥家,「跟姥姥一起睡」。这让我朋友心里满不是滋味。毕竟晚上和孩子这一觉,是他们夫…
&p&我回答的不是怎么学英语,而是怎样才能坚持学英语。&/p&&p&&br&&/p&&p&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比如每天坚持读英文原著,每天坚持看报纸,每天坚持背单词,每天坚持听VOA。他们都是非常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如果题主能每天坚持做到,你一定能成功,我也无需多言其他。但是我将回答你可能没问,但是实际上更加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怎样才能坚持学英语?&/p&&p&&br&&/p&&p&任何事情,包括学英语,很多人都会说“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好浓一碗汤,壮士我先干为敬)&/p&&img src=&/d5ebda5b80b3db720fe4bd0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d5ebda5b80b3db720fe4bd0_r.jpg&&&p&这纯粹是废话啊!&/p&&p&我也知道如果我坚持每天一个小时背50个单词,一年之后肯定能背完托福8000单词,哈佛剑桥不是梦想;我也知道我每天阅读英文原著一小时,几年之后肯定文笔优美出口成章,万千文艺女青年迷倒在我的苏格兰短裙下。&/p&&p&但是问题是,如何才能坚持做一件这么无聊无趣让人抓狂的事情整整一年或更久呢。&/p&&p&答案不是去新东方打一针鸡血,回家计划一年的学习计划,奋斗3天3夜发现没有效果然后放弃,而是理性的认识和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p&&img src=&/45cca8b918fbb0e8e2cb38_b.jpg& data-rawwidth=&212& data-rawheight=&2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2&&&p&&br&&/p&&p&&br&&/p&&p&用比较科学的方式来解释,就是”每天积累一点点“这种方式见效非常慢,反馈时间太长,而人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就特别容易放弃。。。仔细想想你们的单词书,是不是无数次拿起它,翻到不到一半,发现总是背了又忘,于是把它放下;或者想想其他任何事情,是不是都是因为发现一直没有正反馈,感到希望渺茫而放弃。&/p&&p&所以,题主不如尝试换一种思维方式:简单粗暴的在短时间内集中火力狂轰滥炸迅速提高自己的某一方面技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然后才有兴趣去持续的努力和提高。&/p&&p&&br&&/p&&p&这里先介绍一下我学英语的过程,然后介绍学习的具体方法。虽然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是题主不妨一试。(大二汪反正也没什么正经事吧嘻嘻嘻。)&/p&&p&&br&&/p&&p&我大概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一直到高一,除了学习了课本上的李雷、韩梅梅和他们之间羞羞的事情,我还在课外学了新概念123。所以整体基础还算是不错的,但是要说好到哪里去也没有。但是高一是我的转折点,起因是我想以后可以出国读书,然后在新东方门诊部猛打了一剂鸡血。于是高一的暑假,我每天背单词8个小时,坚持了2个月。结果是,我不仅把高一到高三全部单词都搞定,还背完了大学四级和六级词汇。(也就是从大概2500左右的词汇量,2个月之内达到6000)其实我现在也回忆不起来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单词这样一个突破口,但这却对我后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英语单词这方面我已经可以碾压所有同学,问啥单词我都知道,所以英语老师格外喜欢我。而且英语老师年轻又漂亮,每次夸我棒棒哒,我都觉得自己羞羞哒和萌萌哒,可开心了。而这短时间内的巨大进步,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信。你造吗,这些可是我之后持续学习英语的源泉啊。&/p&&p&高二第一学期的时候,我们学校有去加拿大友好学校交流访问的机会。我回来之后便更加坚定我出国读书的想法。而刚好加拿大学校也会在我们学校选2个同学并给予奖学金过去读书。评选的方式为考试,有英文,数学,科学,历史,听力,面试等。而这些考试的载体都是英文。这意味着我需要再次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才能获得这次机会,毕竟我们学校有从小在美国读过书的同学,还有各路学霸学神级人物。(我们高中也算是全国前列的吧,国际奥林匹克金牌数目全国第一)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光,是我每每回想起来都会感动得眼泪汪汪的几个月。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背单词,7点出门上课。走在路上做泛听练习(老友记),午休时做托福精听和听写,晚上写完作业看看英文原著,直到累得睡着。高二的寒假更加辛苦,白天在新东方刷10小时的托福课和口语课,晚上回家累了就看看老友记,还能撑就背背单词看看原著。总之这一段时间完全沉溺在英语中,背完托福(8000)背SAT(12000),看完了几本英文原著,做了上百篇听写,老友记10季共236集一共刷了至少5遍,(看一遍,其他都是用mp3听)最后终于如我所愿可以出国读书。在加拿大读高中的时候又把GRE的单词(大概22000词汇量)也刷了几遍。随后因为在纯英语环境,自己本身又有不错的基础,所以学英文再也不怎么费力了。其实仔细想想,我最用功学习英语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半年左右,但是这段时间我实现了一个飞跃。&/p&&p&&br&&/p&&p&下面说说具体的操作方法。分几个板块分别来讲。&/p&&p&单词篇&/p&&p&首先说说背单词的心诀,也就是要有正确的认识。有的人觉得我背单词一遍两遍三遍都记不住,所以我天生愚笨,不会背单词。给你3个字,瞎扯淡。&/p&&img src=&/bec6517cdf16d2ead0cd81_b.jpg& data-rawwidth=&288& data-rawheight=&1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8&&&p&事实是,如果一遍两遍甚至五遍都背不出来,说明你是个。。。正常人。记单词就是一个重复记忆的过程,有的词你看2-3次就记住了,有些词要记10遍还不一定记住。首先要接受这个现实,不要因为背了几次还没背出来而感到灰心和沮丧,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理解这一点,是坚持下来的第一步。&/p&&p&然后,谈谈背单词的招式,也就是具体的操作方法。这个部分其实很因人而异,有的人喜欢读,有的人喜欢写,有的人喜欢在脑子里拼出来,还有人喜欢用联想法。这几种我都试过,我认为联想法是比较有用的,也就是在脑子里联想一个情节或故事或读音,比如ambulance(俺不能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单词都可以有比较合理的联想,往往联想就用去了很多时间。所以我最终用的方式还是简单粗暴:大量、快速的反复记忆。&/p&&p&理论依据是:比如有的人说,我一天背10个词,一个月能背300个。假设能记住80%,那最后我能记住240个。但是如果我用相同时间,每天快速看100个词,一个月能看3000个。假设能记住30%,最后能记住900个,远远大于第一种方式。&/p&&p&所以我高一背单词的时候,每个单词停留的时间非常短,大概3-5秒看一个词,最多花10秒,然后就看下一个。100分钟时间,最起码能看600个词,效率一点能到1000个。别人花几个月背完一本单词书,我几天就能翻完一次。但是这种方式的一个关键点是,反复记忆,复习为王。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人在记忆最开始时忘记得越快。所以我当时,总是要提醒自己每过10几分钟都要往前翻一翻,为了在遗忘之前巩固复习一下。之后我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用的软件,叫奇迹英语,是现在拓词扇贝之类app的前身吧。据说他是根据艾宾浩斯曲线,帮助你在合适的时候复习单词。我高二就是用这个软件,刷完了托福赛达GRE单词。&/p&&p&这样背的好处是什么?首先可以快速提高单词量。其次,因为单词很快的过了一遍,所以会花大量的时间复习。而复习才是收获成就感的时候。你会很快的发现,”诶这个词记得了,那个词又有印象了“ 所以在背单词的时候就有动力,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第三,每次翻完一本书,都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或者软件上每天显示我背了多久,记住了多少单词,都是对我的付出给予的正面反馈,帮助我更好的持之以恒。这是每天背完之后对自己的一个肯定,也是一个良性循环。&/p&&p&所以当我在背单词的时候能得到成就感,背完单词后能得到满足感,这就不是一个非常难坚持的事情了。甚至在我背GRE的时候,经常会有很爽的感觉,我一度以为背单词可以让我分泌多巴胺。在我大四真正要开始备考GRE的时候,我花在单词上的时间,也就几天而已。我当时是用的拓词,截图为证:&/p&&img src=&/3b504b97b7e2f93f961bbda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3b504b97b7e2f93f961bbdaa_r.jpg&&&p&&br&&/p&&p&单词是我的突破口,我觉得也是大多数人可以作为突破的方向。毕竟这种死板的东西,只要智商为正加一定时间的积累,都是可以做好的啊。&/p&&p&&br&&/p&&p&听力篇:&/p&&p&听力分两种练习方式,精听和泛听。&/p&&p&所谓精听,就是把一篇文章听到极致。比如我之前用过四级听力题,托福听力题,和VOA做精听材料,每篇文章都要反复的听直到完全听清楚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而检验是否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听写。首先根据自己水平程度选择材料的难易,网上有很多网站提供这些资源(最好选3-5分钟左右的文章)。选择的标准是,大概第一遍能听懂60-70%就差不多。然后开始听写,不管要听多少遍(一般15遍-30遍),我会把每一篇材料听得再也写不出一个字来。然后开始对答案,这时会发现大概10%-15%的内容听错了或者没有听写出来。把这些内容找出来,然后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和复习。问自己这些问题:为什么听错呢?是因为这个词不认识?那就赶紧背单词去。。。是因为读音不熟悉?那就跟着正确的读音多读几遍。。。还是自己本来这个音就读错了?赶快自我纠正,防止以后有类似音的词搞错。 总之,听写只是找出自己的弱点,而之后的修正才是最最重要的地方。基本上做30-40篇听写,就能基本听出95%的内容。然后提高一个难度等级,继续做30-40篇听写。提高的同时,词汇量一定也要同时提高。毕竟如果单词不认识,那就不可能听得出来的啊。&/p&&p&&br&&/p&&p&然后是泛听。泛听是让我们接触更多类型和风格的英语环境,泛听也是检验自己听力是否提高的试金石。有的人选择广播节目,有的人听VOA或者BBC新闻,但我喜欢听美剧(老友记),因为他还能同时帮助我提高口语。之前讲过,我高二的时候刷老友记5遍以上。其实后来我一直都在刷,到现在236集每集我都刷了不止10遍。因为第一次看,肯定是关注剧情去了。只有对剧情了如指掌的时候,才会开始注意语言。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呢?在我巅峰时期,任何人说上一句台词,我脑子里能本能的反应出下一句。这样不仅锻炼听力,对口语也有巨大的帮助。因为老友记里面都是最日常的对话,很多场合都可以用到。最美式的发音和俚语脱口而出,就是这么酷炫。&/p&&img src=&/78b769c97df2decd19ec9e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78b769c97df2decd19ec9e_r.jpg&&&p&我之后也看过很多美剧,但是老友记至今为止还是我最喜欢的美剧,没有之一。而且我每次看,都能找到新的笑点,和一些之前没有get到的内容。真是妙不可言啊。&/p&&p&&br&&/p&&p&&br&&/p&&p&阅读和写作:&/p&&p&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我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多读和多写吧。读就读你感兴趣的,比如我读的是哈利波特。写也写自己喜欢的,比如我们高一寒假的英语作业是10篇120字的作文,我写了一篇1200字的美剧”越狱“观后感。后来出国后越写越多,也越写越好。&/p&&p&无他,唯手熟尔。&/p&&p&&br&&/p&&p&&br&&/p&&p&出国已经8年了,除了第一年还有主动的”学习英语“,之后基本上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英语。回想起这段旅程,最有借鉴意义的应该就是高中那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那段日子也确实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今天写出来这段经历,希望或多或少能帮到大家。&/p&&p&&br&&/p&&p&p.s 最后特别鸣谢一位老同桌,当时寒假暑假作业我一个字都没写,全是他帮我抄的。现在想想,尼玛这才是真爱啊。。。&/p&&p&&br&&/p&&p&------------------------------------------&/p&&p&统一回答大家热烈关心的问题,我是男生,同桌也是男孩纸,没有在一起。&/p&&p&还有为什么收藏数是赞的1.5倍啊!说好的赞我呢!&/p&&p&------------------------------------------4月3日更新---------------------------------------------------------------------------------&/p&&p&有小伙伴留言说木有帮助,我再来稍微拓展一下。或许可以给大家多一点具体的操作思路。&/p&&p&小伙伴的留言:&/p&&p&“完全没有帮助好嘛,你的方法对普通人根本不可行,看了你的经历,你学英语是建立在兴趣极为强烈,并且没有额外的关注,或者自律性极强,没有普适性啊!题主要是有上面的一条还会问英语怎么学吗?”&/p&&p&&br&&/p&&p&我的回答:&/p&&p&谢谢你的反馈。我认为相对于其他纯给学习方法,我的理论至少还是能给很多人一些启发的。最起码让自己知道,学习的过程一定要时刻注意给自己成就感和正反馈。比如最简单的,如何选择单词书。假设你是大学生过了4级。你是选择背一本你已经会了50%的单词书(比如6级词汇),还是背一本95%全部不认识的书(比如GRE),哪个效果更好?&/p&&p&很多人喜欢一口吃个胖子,喜欢说“我要下定决心一次性搞定GRE& 但这往往不是最优解。&/p&&p&因为太难坚持,背了几页发现尼玛蛋我全部不认识,而且好难背啊全是变态词汇。这种情绪马上打击你的自信心,甚至让你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所以能坚持下来就怪了。而前者或许就可以。因为第一相对容易,一边背一边发现,诶我还是认识很多词的嘛。然后更加容易背完整本。只要背完一本书就会有成就感,导致更容易坚持继续背下一个难度稍微高一点的词汇。所以你看我的历程,我是高中词汇,然后4级,然后6级,然后托福,然后SAT,然后GRE。每次只给自己增加一点点难度,反正一半认识的词当做复习,另一半不认识的认真背。慢慢的,你有信心了,有成就感了,你的自律性和兴趣自然就来了。不然你以为我变态啊,天生对背单词感兴趣?还不是慢慢培养的。&/p&&p&但是,当你一次次放弃,摧毁你的不仅是这一次失败,还有你的信心降低,自尊心变弱,让你下一次自我怀疑,更难坚持。&/p&&p&仅仅举了一个例子,其实如果能真正理解这一点,在人生的很多地方都能有适用性。&/p&&p&&br&&/p&&p&希望对大家有帮助。&/p&&p&&br&&/p&&p&&br&&/p&&p&---------------&/p&&p&最后加一个羞羞的小广告,我正在和知乎合作做一次英语学习方法的live,从零基础,初级,中级,高级,分别阐述应该如何学习英语更加高效以及用什么材料学习,欢迎大家戳下面的链接看看简介。&/p&&p&&a href=&/lives/858752& class=&internal&&如何利用碎片时间系统学习英语?&/a&&/p&&p&&br&&/p&&p&&br&&/p&&p&系统学习英语的方法:&/p&&p&英语学习方法你需要知道的一切:&a href=&/lives/courses/598656& class=&internal&&要学好英语,你得走好这六条路&/a& &/p&&p&&br&&/p&&p&&br&&/p&&p&建议想系统、高效学英语的同学,最好关注&b&微信公众号:六浪记 &/b&&/p&&p&我将更详细的写英语学习的方法论。欢迎大家关注。&/p&
我回答的不是怎么学英语,而是怎样才能坚持学英语。 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比如每天坚持读英文原著,每天坚持看报纸,每天坚持背单词,每天坚持听VOA。他们都是非常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如果题主能每天坚持做到,你一定能成功,我也无需多言其他。但是我将…
没有。&br&游戏是一种竭尽全力利用人类本身所有恶的一面的活动。&br&贪婪(收集要素)&br&色情(老司机要素)&br&暴力(是个眼睛就能看到)&br&愤怒(打得不错)&br&傲慢(老子黄金,你算老几)&br&嫉妒(直播40包)&br&懒惰(正反馈短平快)&br&&br&所以你看,你之所以讨厌努力,是因为努力本身是和人类的天性(懒惰)是矛盾的。
没有。 游戏是一种竭尽全力利用人类本身所有恶的一面的活动。 贪婪(收集要素) 色情(老司机要素) 暴力(是个眼睛就能看到) 愤怒(打得不错) 傲慢(老子黄金,你算老几) 嫉妒(直播40包) 懒惰(正反馈短平快) 所以你看,你之所以讨厌努力,是因为努…
谢邀。&br&&br&【答主背景】&br&非英语专业。&br&前某校托福听力、口语基础班讲师。改行后多年全英文工作环境。&br&&br&【声明】&br&如果你按照以下方法严格执行,你三个月之内口语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br&此方法在非正规的探索研究中效果显著,我之前的很多学生都亲测有效。&br&但仍没有进行过正规的对照组研究,所以也没有数据可以提供。&br&&br&仅供参考。&br&&br&目前正在不断优化这个自我训练方法,欢迎反馈意见并注明具体原因。&br&(但一定是要按照方法执行过后再反馈哦)&br&&br&————————————————&br&这个方法和其它方法比较有以下优点:&br&&ul&&li&&b&单天花费时间短&/b&&/li&&li&&b&大脑负担轻&/b&&/li&&li&&b&不易产生挫败感&/b&&/li&&/ul&&br&&b&【认识口语训练的三个阶段】&/b&&br&&ul&&li&&b&语料的积累&br&&/b&&/li&&li&&b&对话的反射&br&&/b&&/li&&li&&b&语音的训练&/b&&br&&/li&&/ul&&br&&b&【语料的积累】&/b&&br&&b&1. 背单词(第一周、第二周)&/b&&br&&b&所需教材&br&&/b&&ul&&li&&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80350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7天搞定GRE单词&i class=&icon-external&&&/i&&/a&(大家不要被名字吓到了,这是一本背词法的书,而不是GRE词汇书)&br&&/li&&li&&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223024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新托福口语词汇小伴侣&i class=&icon-external&&&/i&&/a&(前10个list是根据北美日常口语词频统计,之后的是校园和生活分类专业词汇,第一个周期只要背熟前10个list就好了)&/li&&/ul&&b&使用方法&br&&/b&拿出两周时间,给自己做个时间表,每天抽早起半小时和晚上睡觉半小时按照17天上的方法来背词汇小伴侣,唯一不同的是你需要跟着音频一起大声诵读,而不是默背。&br&&br&&b&注意!!!&br&&/b&&ul&&li&按照17天的方法背单词千万不要担心记不住,记不住是应该的。只要让你的脑子有个印象就好了,它会在你不停给它看的时候自己就记住那个词的。所以不要给自己有压力说“要背”多少词,而是“要过多少词”。&/li&&li&特别熟的单词直接用笔划掉,不要浪费时间。&/li&&/ul&&br&&b&2. 造句练习(第三周、第四周)&/b&&br&两周过去后,用造句练习的方式把这些词放置在语境里来复习。&br&&ul&&li&给自己再次订一个两周的时间表。&br&&/li&&li&仍然是早晚半小时,把所有的单词都口头造不同的三个句子,注意一定要读出来。&br&&/li&&li&仍然需要像17天中所说的每天复习,复习还是造三个句子,不一定和你之前造的句子一样。不复习是没有用的。&br&&/li&&/ul&&br&&b&3. 语料的及时弥补&/b&&br&准备一个小本子或者词典app。在对话反射训练中遇到的生词,或者自己用英文无法表达的词记下来。当天晚上睡觉前回顾一遍。&br&&br&&b&再次注意!!!&/b&&br&不用追求每次的记忆效果,但是一定要复习,尤其是记不住的,多过几遍。&br&&br&&b&【对话的反射】&/b&&br&为什么叫“反射”?是因为在你没有训练以前,你的英文说出口之前大多数情况都会在脑子里翻译一遍(除了Sh*t, F*ck,H*llo, Bye-B*e这样的词你根本不用翻译,就直接说了)&br&&br&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以后就变成了可以直接反应不用翻译的话了,就跟你的母语一样,就像背乘法口诀。&br&&br&&b&1. 跟读模仿(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b&&br&&b&所需材料:&/b&《摩登家庭》视频任意一季(没看过的当然最好用第一季)&br&&br&它的对白是我觉得美剧中最接近生活的对白之一,大量地道的语句都可以直接抓来用。(老友记还有BBT感觉对白还是剧作感比较重,虽然是生活化场景,但是并不自然。Gossip Girl的语料也很好,但语速较快,不太适合一开始就拿来当素材)&br&&img src=&/c97ed757c2d358d70c6aefb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c97ed757c2d358d70c6aefb_r.jpg&&&img src=&/f7c9fc004a48bac30c4ae441b628825a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f7c9fc004a48bac30c4ae441b628825a_r.jpg&&&br&(评论补充
&a href=&/people/chen-quan-wei-68& class=&internal&&陈权威&/a&:貌似那个摩登家庭的字幕错了,live up to 的意思应该是不辜负、达到某人的期望,而不是与某人比肩。)&br&&br&&b&使用方法&br&&/b&只看前5集,1周花5天时间,每天1集,每次1个半小时。&br&&br&&b&第五周&/b&&br&&b&像下图这样,找一张纸把中文字幕贴起来,借助英文字幕看剧,先从头到尾看一遍。&/b&&br&&br&&br&&b&(评论补充
&/b&&a href=&/people/mu-mu-56-44& class=&internal&&木木&/a&: 推荐一下qq影音,可以自己决定在任何时间任何位置加马赛克,不用纸挡着这么不容易……之前上英语综合训练课的时候,老师推荐使用的!&b&)&/b&&br&&img src=&/bed60c1ea1f4af9b90a04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bed60c1ea1f4af9b90a04_r.jpg&&&br&看得过程中遇到你连英文都看不懂的,找个本子,把那句话记录下来。&br&当时不要看中文,一集完全看完以后把纸条撤掉,反查你记录下来看不懂的英文是什么意思。&br&&br&然后开始逐句跟读,就是放一句,你读一句,要跟他说的一样一样的,模仿他的语音语调和速度,每句跟读5遍。&br&&br&一些简单的句子就不要跟读了,什么hello how are you之类。&br&&br&&b&第六周&/b&&br&还是那5集,从第1集开始看,把英文字幕也一起用纸贴起来挡住。&br&&br&现在开始一边看一边跟读,发现有英文不记得什么意思的或者听不懂的,就大致记下来。&br&&br&等全集跟读完了,回头再看是哪里有问题,记在小本子里&br&&br&&b&第七周&/b&&br&仍然是那5集,仍然每天1集,把那一集值得记住可以用在日常对话里的段落摘抄到小本子里。每抄一段,跟读三遍。&br&&br&然后设想一个你自己平时的生活场景,把那句话用进去。&br&&br&比如说刚才图里有一句:It's about being spontaneous. 你就可以想一下谁对你说什么话的时候你可能会说这句,然后假装这事儿发生了,你回复他。(一定要出声,并且带着场景感。)&br&&br&&b&2. 强化训练(第八周)&/b&&br&开始复习小本子上你记下来的句子,仍然是每天一集,每个小段落读3遍,背两遍。&br&时间安排仍然要像17天单词的方法一样,一定要复习。&br&&br&因为这时候你对于台词已经翻滚了好几遍了,所以背起来会觉得特别轻松。&br&&br&&br&&b&3. 实战训练&br&所需材料&/b&&br&一个以英语母语国家的老外。&br&(渠道有太多了:在中国的留学生,语言交换网站等等)&br&&br&比如说这个:&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anguage Exchange Community&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使用方法&/b&&br&聊天。&br&&br&很多人开不了口都是因为怕翻语法错误。一见到人就紧张,在脑子里过了好几遍就是说不出来。&br&这个负担是完全没有必要的。&br&&br&换位思考一下,一个美国人说中文的时候你对他能有多大期望?他胡乱蹦几个词,加上环境背景,你基本大差不差也都能听懂了,你也不会觉得他怎么着,更不会笑话他或者歧视他中文不好吧。&br&&br&所以反之亦然,不要担心犯错,这是最最最最最关键的一步。&br&&br&开始的时候尽量用短句和简单句,你会发现这些短而简单的句子已经能够覆盖很大一部分对话了。然后你可以在每次聊天的过程中把你强化训练的句子用上。&br&不懂的地方尽管问,不要害羞不懂装懂,短语和单词在情境中的使用你的记忆会特别深刻。&br&&br&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我以前只知道呕吐是puke,有一次一个宿醉的同学很恐慌和我说I think... I'm...I'm gonna throw up. 刚说完他就在我面前吐了一地...&br&&br&然后throw up这个词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br&&br&&b&代替方案&br&&/b&一个英语好的国人。&br&&br&&b&使用方法&/b&&br&全英文沟通。&br&&br&我那会儿为了练英语,鼓动全班同学都和我说英语,如果抓到我说中文,就罚我钱。效果非常好,大概仅仅过了两个月左右我的英语就愉快地满地打滚了。&br&&br&当然你们不一定要像我一样做的这么绝,这和环境有关,我知道一定会有同学觉得你装逼或者得了什么精神病。所以就去找愿意这么做的同学吧,肯定能找到的。&br&&br&&b&【语音的训练】&/b&&br&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读模仿,你的语音应该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变了。&br&如果需要更加优化,可以用American Accent Training,效果相当显著。&br&&img src=&/66d11ae9a8dcfbb2ab225cd4e3427579_b.jpg& data-rawwidth=&309& data-rawheight=&4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9&&&br&&br&使用方法也是,你需要给自己安排个时间表,每天训练半小时左右。&br&&br&另外Andy Krieger的教程也挺好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好像在国内不太有人知道。他专门在好莱坞纠正外国明星的口音,职业去口音专家。(突然觉得很有喜感)&br&&br&&br&*注意:&br&其实有口音并没有问题,反而是一种自身特色。如果对语音没有什么特殊爱好的话,不用太把精力花在语音的训练上。&br&&br&(你想想印度同学那么流利地说着难懂的印度英语时是多么的自信,你这口音又算得了什么?)&br&&br&——————&br&&b&下面是我自己配音的一个小视频。&/b&&br&&i&(你可以听出并不是native speaker, 但并不妨碍理解。相反,正因为有一些口音所以才会有exotic的特色感觉。所以当时这个视频出来以后还有一些native speaker找过我去配音。)&/i&&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page/y/l/v/y0156n35ilv.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配音1& data-poster=&http://vpic./56n35ilv_160_90_3.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vpic./56n35ilv_160_90_3.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配音1&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page/y/l/v/y0156n35ilv.html&/span&
&/a&&br&香奈儿的整个系列宣传视频都找了这个有着法国口音的配音。反而有种独特的风格在里面。&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DU5MDY4MzQ4.html%3Ffrom%3Ds1.8-1-1.2&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香奈儿Inside CHANEL第一章:《N°5》—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data-poster=&/F9B-F1BB-13B1A&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F9B-F1BB-13B1A&&&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香奈儿Inside CHANEL第一章:《N°5》—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NDU5MDY4MzQ4.html?from=s1.8-1-1.2&/span&
&/a&&br&最后,很多人都会下载一堆乱七八糟的材料,买那种厚厚的口语800句大全什么的却从来都不看,下载了很多口语app也不用。&br&不要欺骗自己了,先把词背好,然后踏踏实实去练习跟读,然后再背。&br&&br&最后的最后,最好的方式就是和歪果仁多交流。&br&&br&最后的最后的最后,时间表很重要,坚持更重要。&br&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你提高训练口语的效率并且降低一定痛苦,但是它并不能帮你加什么特效。&br&&br&————————————&br&&a href=&/hibetterme& class=&internal&&进化论 - 知乎专栏&/a&&br&情商、智商、职业、外貌,生活的全面提升。 &br&多来进化论,你整个人都变好了。 &br&【我们是】 两个女博士, 一个非主流前微软设计师, 还有一个辞了麦肯锡的创业狗。 &br&【我们产】 80%干货+20%鸡精&br&&br&微信公众号:hibetterme&br&&p&&a href=&///?target=http%3A///r/g0gNFZfEcsoNrdN29x2R&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g0gNFZf&/span&&span class=&invisible&&EcsoNrdN29x2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谢邀。 【答主背景】 非英语专业。 前某校托福听力、口语基础班讲师。改行后多年全英文工作环境。 【声明】 如果你按照以下方法严格执行,你三个月之内口语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此方法在非正规的探索研究中效果显著,我之前的很多学生都亲测有效。 但仍没…
有一篇学习笔记是量身定制的回答!曾经翻译过一篇论文《刻意练习:成就天才表现》,英文题目为《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该论文是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的成名作,畅销书《异类》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等观点,就是以该论文为原型的,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反复看了几遍后实在心痒难搔,这么好的论文居然没有译文,学术控是可忍孰不可忍,就翻译并整理成了这篇文章,我想论文本身就能准确回答题主的问题!&br&&img src=&/cafcaeecfa184a607f7ed99_b.png& data-rawwidth=&1309& data-rawheight=&4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9& data-original=&/cafcaeecfa184a607f7ed99_r.png&&&br&&b&《刻意练习:成就天才表现》&/b&&br&&blockquote&In most domains of expertise, individuals begin in their childhood a regimen of effortful activities (deliberate practice) designed to optimize improvemen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even among elite performe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ssessed amounts of deliberate practice&br&&/blockquote&&br&简言之,就是&b&即使是天才,也是拿时间砸出来的&/b&,但仅仅用时间是否就能够砸出天才,回答是不够,还需要“刻意训练”,也就是这篇文章介绍的学习技巧,另外也是我对题主的回答:&b&要想成就卓越,脱颖而出,仅仅时间远远不够,还需要辅助必备的学习方法,时间+方法必将会无往而不利!&/b&&br&&br&&p&论文分析了取得优异成就的必备条件,如动机限制、外部限制等,全面论证了刻意练习与卓越表现的正向关系。另外,论文肯定了“天赋”在开启刻意练习方面的启发性作用,但打破了传统对“天赋制胜论”的误区。论文将能力提升分为三个阶段:&/p&&br&&p&1)启蒙学习阶段,初步掌握基础能力,在正式开始刻意练习之前;&/p&&p&2)非全职的刻意练习阶段;&/p&&p&3)全职的、全身心的刻意练习阶段,达到领域内的专家级水平;&/p&&p&实际上还有第四阶段(见下图),就是超越专家级表现之上的“天才”表现,是一个领域的最顶尖表现。如何达到卓越?首先要达到专家级水平,并对行业带来创新性、突破性贡献。&/p&&img src=&/a6e159eebe271_b.pn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a6e159eebe271_r.png&&&p&&b&一、传统误区&/b&&/p&&p&&b&1&/b&&b&、量的叠加并不意味着能力提升&/b&&/p&&p&仅仅是简单的量的叠加,技能难以提升到更高水平,即使是天天从事的业务、任务,个人能力不会自然提升,而是在某个瓶颈处滞留,主要原因有三个:&/p&&p&1)需要提升的技能太多;&/p&&p&2)不知道正确的提升方法;&/p&&p&3)不在乎技能是否提升;&/p&&p&单纯的重复练习并不会提高技能水平,但通过刻意练习,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也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技能水平。&/p&&br&&p&&b&2&/b&&b&、天才不需要刻苦训练&/b&&/p&&p&天才在掌握基本的技巧后,不需要刻苦练习也能达到专家级水平,这是一个传统误区,研究表明,“10年原则”在各个领域被普遍支持、验证,仅仅极个别特例会少于10年,但也不会少太多,以音乐家为例,仅少1-2年时间。另外以高中的例子,学习成绩越好的人越是勤奋努力,没有例外,小学、初中或大学之所以有所谓的“聪明人”,是因为这些时期的课程任务简单、没深度,不需要时间和汗水的沉淀。&/p&&br&&p&&b&二、刻意训练理论&/b&&/p&&p&&b&1&/b&&b&、刻意练习的特点&/b&&/p&&p&&b&保持清醒&/b&。根据是否有意识的学习、提高区分三种行为:工作(例行公事)、Play(娱乐性质)和刻意训练。工作是为了外部奖励,外部动力不足就没有改善提高动力,刻意练习和Play是因为行为本身,即内部奖励,Play是为了享受行为过程,而刻意训练目的明确,就是为了克服不足提升能力,是有意识的训练、提高过程。&/p&&br&&p&&b&及时反馈&/b&。任何训练行为,如果只是大量的重复,没有及时反馈或有意识的自我反馈,即使动机再强烈,能力提升效果也不明显,甚至会南辕北辙,此外,即使有提高也属于野路子,无法确保准确性、可重复性、可移植性、可推广性。&/p&&br&&p&&b&提炼、改进、更替方法&/b&。刻苦努力却没有成效,就要考虑方式方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提升记忆效果,于我而言,不仅要相信潜意识的穷力量(正确方法之一,基础),还要找到其他的招式性方法,总结、提炼已有方法,尝试、更换新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能力,打破瓶颈。&/p&&p&挑战“学习区”:普通运动员喜欢练早已掌握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的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p&&br&&p&&b&有监督的专业指导&/b&。对于复杂的项目,刻意训练不仅需要及时反馈,还需要针对性的指导,以及时纠正训练行为,尽管有组团学习、讨论等其他方式,但是有监督的指导效果更佳。此外只在学习区练习,是一个非常强的要求。一般的学校课堂往往有几十人按照相同的进度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是没有针对性的。同样的内容,对某些同学来说是舒适区根本无需再练,而对某些学生则是恐慌区。科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小班学习,甚至是一对一的传授。真正高手训练与其说是老师教学生,不如说是师傅带学徒。&/p&&br&&p&&b&总结:&/b&刻意训练,是指有教练个性化指导的有监督训练(理想条件),寻找正确、高效的训练方法,不断挑战“学习区”,并获得即时反馈和即时纠正,不断延伸现有能力水平。&/p&&br&&p&&b&2&/b&&b&、刻意训练理论框架&/b&&/p&&p&&b&核心理论:&/b&个人能力与训练时间成正比,个人要取得更好的能力表现,必须争取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刻意训练。驳斥了先前的理论:优异表现前提是天赋,其次是练习,并且练习刻苦程度与表现关联较弱。&/p&&br&&p&&b&3&/b&&b&、刻意训练限制因素&/b&&/p&&p&&b&一是资源限制。&/b&亦即家庭、学校对某个学生能提供的资源、机会是有限的,通常独生子女、富裕家庭能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提供更多的多样化选择;&/p&&br&&p&&b&二是努力限制。&/b&&/p&&blockquote&A number of training studies in real life have compared the efficiency of practice durations ranging from 1 -8 hr per day. These studies show essentially no benefit from dura-tions exceeding 4 hr per day and reduced benefits from practice exceeding 2 hr (Welford, 1968; Woodworth & Schlosberg, 1954).&br&刻意练习时间内,整个人都需要全神贯注,每天的有效刻意练习时间是有限的,必须劳逸结合。调查显示,超过2小时后训练效果逐渐递减,超过4小时后再训练就根本没有效果(边际效应递减),因此合理的休息,与高效率的学习同等重要,长时间的无效率学习会让人心生厌恶。&br&&br&one would expect that the level of practice an individual can sustain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is limited by the individual's ability to recover and thereby main-tain a steady state from day to day. After the individual has slowly adapted to a constant level of practice, increases ought to be possible. In contrast, if an individual cannot recover each day from a given level of practice, sustaining that level will lead to exhaustion and mental fatigue. &br&要想长期能够保持稳定的训练,就不能一次过度消耗甚至透支,要确保每次训练前,精力都能够恢复。一旦过度训练,不仅会造成效率低下,甚至带来精神疲劳,削弱动机和坚持动力,很多少年天才通常过于急功近利(或被迫),致使兴趣、动机被消耗干净,最后不得不离开这个领域。&/blockquote&&p&对于长期的任务,明智的做法是,控制每天的工作时间,避免精神疲劳或逆反心理。较好的做法可参考独立撰稿人:每天早上的高效能时间撰写4小时,剩下时间就是休息、调整。总而言之:&/p&&p&1)短期内,要合理调配好训练与休息,避免训练过度损耗兴趣;&/p&&p&2)长期看,长时间的刻意训练,能够让身心能逐步适应渐进的训练强度,可逐渐增加训练量和训练强度。&/p&&br&&p&&b&三是动机限制&/b&。刻意训练不是娱乐性的,相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刻意训练就是为了提升技能,要想坚持刻意训练,个体必须深刻认识提升技能的意义和吸引力。&/p&&br&&p&&b&三、“天赋”作用:开启“刻意训练”的先决条件&/b&&/p&&p&&b&1&/b&&b&、传统天赋观&/b&&/p&&p&在正式从事、学习某个特定领域之前(刻意训练),所谓的“天赋”并不可靠,通常更像是一种臆测,一个许诺,一个希望,而不是客观的、可以证实的事实,所谓的天赋表现一般只是优于同龄人(时间推移几年,天赋只是普通表现),比如2岁开始背唐诗等。&/p&&p&天赋一般在小范围、短期的实践、训练等中有用,但多数人通常误以为天赋在任何情况,哪怕是长期的刻意训练中同样有效,但传统对天赋的观念非常固执,即使实践证明“天才”没有取得优异表现。&/p&&br&&p&&b&2&/b&&b&、“天赋”只是开启“刻意训练”的钥匙&/b&&/p&&p&所谓的天赋是否有用并不清楚,但“天赋”(自我实现预期,父母、教练重点投入,孩子自己的领先优势)确实是开始刻意训练的先决条件,孩子优于同龄人的表现,吸引家长等注意,并给孩子尽早接触、训练的机会,这才是最重要的。本文观点:&/p&&p&1、强调动机和兴趣在开始和维持刻意训练方面的作用;&/p&&p&2、某个方面的才华(知觉到的)会让孩子更早的开始刻意练习;&/p&&p&3、初始的优异表现并不代表固有的天赋差异&/p&&p&4、拥有杰出能力的人都维持一个高水平、高强度的练习&/p&&p&“早熟”孩子(优于同龄人)家长要有清醒认识:孩子的优异表现是来源于系统性的刻意训练,而不是固有的天赋,家长主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和兴趣动力,卓越天才们的“天才”特质是后天刻意训练的结果。&/p&&br&&p&&b&三、“天赋”的自我实现过程&/b&&/p&&p&父母察觉到孩子的某个天赋,真实且信心十足地传递并感染给孩子,孩子也因此认为自己很特别,会更加自信、努力,更有兴趣、动力在某个领域开始系统学习,父母(信心十足地)期望的影响已经被大量实例证明。&/p&&br&&p&夸奖能够提升信心,但过度夸赞也会降低孩子坚持学习意愿,毕竟“高智商+坚持&&&鬼才+缺乏毅力”,另外研究证实,学习能力(聪明者愚蠢)主要和情绪相关,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而消极的情绪则会起到抑制的负面效果。&/p&&br&&p&&b&四、论文结论&/b&&/p&&p&&b&天才与庸才核心区别是“刻意训练”时间&/b&,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天生缺陷的人取得卓越表现,比如小儿麻痹症患者拿到田径、自行车冠军,反驳了天赋致胜论),固有的天资(天赋)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修正、提高的(符合自我暗示规律,人的潜能与可塑性是无限的)。&/p&&br&&p&环境(何以诗书传家,或者将门虎子)和天赋(自我实现的兴趣),一般充当开始刻意练习的诱因,审视天才时,不仅仅关注他在某个领域的天才表现,还要研究他如何保持训练、提高。&/p&&p&虽然论文不认可天赋的决定作用,但也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达到优异水平,分析当代卓越人士案例得出,早期来自父母和环境的支持、启发,个人长期坚持不懈的刻意训练,能够避免意外和疾病等等,诸多限制因素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p&&br&&p&&b&刻意训练较为辛苦,而Play轻松写意,如何能够在别人游玩时我们坚持刻意训练,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区分,动力、动机如何形成、如何维持,这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也是关键问题。&/b&&/p&&br&&p&——————————&/p&&p&公众号搜「高太爷」,做高效的学习者!&p&&a href=&///?target=http%3A///r/LzmJkRrEr0fQrV7y92w9&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LzmJkRr&/span&&span class=&invisible&&Er0fQrV7y92w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p&
有一篇学习笔记是量身定制的回答!曾经翻译过一篇论文《刻意练习:成就天才表现》,英文题目为《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该论文是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的成名作,畅销书《异类》提出的“一万…
&p&&b&写在最前面的话:&/b&毋庸置疑这篇文章触痛了某些人,毕竟很多人想要快乐地生活下去,靠的是创造与重复假象不断地麻痹自己,这也正是绝大多数人传播读书无用论的根本动机。我本无意撕下他们的眼罩,无奈国内反智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侵犯到了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切身利益(例子太多了,转基因食品算一个吧),总得有人站出来发声。&b&在此授权所有公众号在标明作者的前提下自由转载此文,&/b&不用再私信询问我了,希望每一个读完这篇文章的人,下一次能够理直气壮地对高唱反智主义的LOSER们说:&b&“读书无用什么的,我们自谦的时候说说而已,你们别当真了。”&/b&&/p&&br&&p&另外我在评论里看到了至少好几十次喷什么中美差距,说我只会用国外数据,没有说服力的,&b&是不是瞎?&/b&我一开始就在后面放出了国内的数据,图表清晰、格式明了,怕有人看不懂还认真地解析了数据含义,这种文章都不看完就张嘴开喷的习惯到底是跟哪学的?对喷子而言,比没受过教育更可怕的是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盲目从众的人生态度。&/p&&br&&p&以下是正文,&b&3月22日&/b&的更新在最后:&/p&&br&&p&&b&反对前面的几乎所有高赞答案,这种时候熬什么心灵鸡汤,直接干货甩一脸不就好了?!&/b&&/p&&p&&img src=&/3ecdfd41a3f_b.pn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Table 1: Mean Earnings by Highest Degree Earned, $: 2009 (SAUS, table 232)&br&&/p&&br&&p&&img src=&/5a3e68cc8e346b985b318a386aede12b_b.pn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Table 2: Unemployment Rates by Educational Attainment, % (BLS)&br&&/p&&br&&p&图一是美国社会收入和最高学历的关系,图二是美国社会失业率和受教育程度的关系,数据来自SAUS和BLS,够不够清楚了?&b&(后面更新了国内数据)&/b&&/p&&br&&p&&b&Basically,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higher the income. For example, people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s earned 6x as much as people who did not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in 2009: $128,000 vs. $20,000). &/b&&b&最高学历群体比高中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高整整六倍,且每个教育阶层都显示出明显的级差,这个差距称不称得上天壤云泥?&/b&&/p&&br&&p&这么清楚的问题,一张图就说明一切的问题,&b&扯什么时代变迁,扯什么人生追求,扯什么统计口径?&/b&&/p&&br&&p&我反正是越来越看不懂知乎的风气了,这题主写了这么一大段话,立场清晰,态度十足,处处暗指读书无用论,很明显他不是来虚心求教的,他是来传播观点的,说得更通俗点儿吧,&b&他是来带节奏的&/b&。带的什么节奏?就是如今中国社会上占主流的贬损知识分子经济与社会地位的节奏,你们不认清他们问话的具体动机,答得越多,越让读者思想混乱,还自以为格调高雅,另辟蹊径。一言以蔽之,他写了那么多有的没的,就是等着你们入瓮呢。&/p&&br&&p&举个栗子,某个答主,放一张物理学家的合影,说什么受教育的追求不是为了高收入。首先你这个回答离题万里,人家问的是教育和收入的关系,问你人生境界人生追求了吗?他既然认为社会地位就是和收入挂钩,那你就向他证明教育程度高的人收入更高呗。其次,除了众多知乎er脚下踩的这片&b&神奇国土&/b&之外,全世界还有哪个地方科研工作者过的跟苦行僧一样?&b&难道&/b&&b&基础科学研究者不应该是高收入群体吗?难道科学家就应该筚路蓝缕、甘于清贫,牺牲自己造福大众吗?&/b&令人庆幸的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b&正常&/b&的国家,科学家们平均收入都高得很,之前知乎有一篇分析big bang theory里面四位男主角收入的文章,讲得很清楚了,不再赘述。他们理应收入高,因为一个物理学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比一百个杀猪卖肉和卖洗发水的舅舅都大得多。&/p&&br&&p&答主是研究public health的,在社会统计领域,有无数权威统计资料证明&b&受&/b&&b&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健康水平、预期寿命、心理健康水平、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水平等等几乎所有的人类社会指标都呈无可争议的正相关&/b&&b&。&/b&可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在中国社会还能引起争议?换句话说,为什么这年头网上越来越多这样带节奏的人,大肆地鼓吹读书无用论和反智主义?&/p&&p&很简单,因为他们说出来的话,不是由脑袋,而是由屁股决定的。&/p&&br&&br&&img src=&/7caeb120fc69fdacbcf4fa_b.png& data-rawwidth=&569& data-rawheight=&2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9& data-original=&/7caeb120fc69fdacbcf4fa_r.png&&&br&&br&图来自新华网(日,数据是有点老了,后面有解释),受过本科以上教育的网民不到30%,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网民仅占3%,这还不考虑到统计对象出于虚荣心的瞒报,以及国内官媒条件反射式的造假。网络没有学历门槛,所以大部分网络话语权是掌握在低教育程度群体手中的,他们出于自身利益与社会认同感,当然会极力贬低教育的价值。比如此前70%的网友要求高考取消数学,是因为数学没用,还是因为数学考试的存在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一目了然。&p&更重要的是,此前三十多年的急速发展中,很多人掌握了和他们能力极不相称的财富,这群人中有一部分掌控着社会的权柄,他们出于保护既得利益与社会认同的目的,当然也会极力贬损教育的价值。&/p&&br&&p&最为重要的是,在如今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中,&b&权力和财富的大蛋糕不是通过知识能力进行分配而是更多通过血脉继承&/b&,所以authority们不希望那些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自己没有享受到和自己对社会的贡献相符合的财富和权力。他们希望知识分子们安(gan)贫(yu)乐(yi)道(shi)、默默做(dang)贡(nu)献(cai),不吃草又可以跑得快。所以政治结构才是中国反智主义与读书无用论的最大推动力。这个问题展开了可以说得很清楚,但是答主有deadline,又怕被查水表,就不说得太细了。&/p&&br&&p&&b&总结一下,苍蝇不打自己不会死,虽然四面楚歌,但还是请知乎er们旗帜鲜明地反对读书无用论,下次再碰到这些带节奏的,干货图甩他们一脸就好了。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就是更有钱,就是更健康,就是更道德。知乎er们既然选择相信真理,就请把它大声地喊出来。&/b&&/p&&br&&p&&b&01/03/2016更新&/b&&/p&&br&&p&答主真的有deadline来临...但是眼看一千多赞受宠若惊,匆忙中回来更新一点内容。&/p&&br&&p&1.评论里最为关心的中美差距和中国数据问题,我找到了母校的统计数据,看图:&/p&&img src=&/d353dbfb5a03a5987ac3_b.png& data-rawwidth=&795& data-rawheight=&5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5& data-original=&/d353dbfb5a03a5987ac3_r.png&&&br&&p&这是2011年中国的平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关系。这里面详细统计了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和&b&大专以上&/b&文化程度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从图中明显可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平均收入比起高中文化劳动者有一个质的飞跃(超过&b&2.5倍的差距&/b&)。为什么没有把本科、研究生、专业人员和博士生单独细分?我的推测是,一是样本数量不多,统计难度较高;二是研究和揭示不同阶级收入差距在中国是政治不正确,研究者为了避嫌有意隐瞒;三是本科文化以上的劳动者比起未受高等教育者差距极大,甚至到了&b&触目惊心&/b&的地步,如果在研究中罗列出来还会牵扯到更深刻的社会问题,与研究目的不符,因此被研究者隐瞒。&/p&&br&&p&然而即使如此,仅看此统计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