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的,太极浑圆桩 教学视频圆图都出现了,开的什么挂我操

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您现在的位置: >
徐汇投稿(作文)丨“走近武术 走近太极”参赛作品
数据加载中...
  走进武术
  祁诗茵
  周末早晨,天还没有大亮,宁静的小城就开始热闹起来。叔叔阿姨们都忙忙碌碌的去上班,路旁的维修工人已经开始检查起电灯。我穿好衣服来到了广场,广场上练功的人真不少,老人们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舞剑,年轻人有的在练拳脚,有的连跳远,欢声笑语洒满了整个广场。你瞧,那位打太极拳的老爷爷双脚微微弯曲,手慢慢地推出,一会儿是拳,一会儿是掌,一抬腿,一跺脚刚中带柔,柔中藏刚。再看看那位舞剑的老爷爷,手里的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只见他做一刺,右一砍,一会儿劈,一会儿挑,别看他年纪一大把了,可动作却很麻利,像个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
  看着这迷人的景色,我将它拍了下来。
  我一直不明白太极拳的好处,就趁现在讨教一下吧。通过查阅,太极拳能使心态平和 ,使你能够更加宽容 还能增加身体的柔韧性,使筋骨更加柔韧坚硬呢。
  传统武术——太极
  顾隽扬
  太极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武术,每当我们提到太极,总会想到“以柔克刚”这个词。我们看到别人打太极总是慢悠悠的,但总是觉得每一拳打出去都很有劲。的确,太极讲究的就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具有修养身心、强身健体等多种功效。它还拥有众多的门派,著名的有陈式、杨式、武式等等。它们各自借鉴,发挥自己独有的特点,使得太极拳在人群当中十分的广泛,是中国各种武术当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因此,它广受人们的喜爱,习练太极的人不计其数。
  但是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习练太极的人逐渐减少,年轻的人们只顾着上网、看电视,一部分老年人则跳着广场舞。今天只有少数的老年人还保持着通过打传统太极来锻炼身体的习惯。而我的奶奶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奶奶自我开始记事起,每天5、6点钟清晨就会穿着她那白色的丝绸太极服和她的一群朋友一起去公园里打太极拳。一年当中,几乎没有间断过。在我小时候,奶奶也经常带着我一起去锻炼身体,看着他们打太极拳。一群穿着五颜六色丝绸太极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老奶奶们,排着阵型,慢悠悠地打着太极拳。别看他们动作“慢的要死”,但是每一个动作都深涵韵味,每一拳打出的力量都很足。当时的我,也深被这奥妙的太极拳所深深吸引,认为十分的有趣,经常模仿着他们做动作。可是却总觉得不得要领。有一天,当奶奶和朋友们练完太极,回家的路上,我便问奶奶:“奶奶,你能不能教我打太极拳呢?”奶奶惊奇地回答:“咦?你为什么要学太极拳呢?”“因为我觉得这很有趣啊!”我幼稚的回答道。奶奶也就只好哭笑不得地收了我这个“小徒弟”。到家后,奶奶就仔细地跟我讲了一遍关于太极的知识。原来奶奶打的就是著名的二十四式太极拳,二十四式太极拳是由杨式太极拳简化而成。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首先奶奶教了我前两式,起势和野马分鬃。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当中,我只感到十分得放松,偶尔会感到有些酸痛,但并没感到像做广播体操时的气喘吁吁。当我做完后,坐在椅子上休息时,只感到身体十分地轻松,没有什么压力。估计,这就是中华古典传统技艺太极的奥妙之处了吧!从此,我也几乎每天都向奶奶学习怎么打太极并且练习太极,我打太极的水平也逐步提升,我的身体也越来越健康。但是到了三四年级,功课越来越多,上的补课班也越来越多,慢慢的要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了,我练习太极拳的频率也越来越少了。如今,也只有在假期才能和奶奶一起练太极拳了!但是每天早上,我依旧能看到奶奶去公园练太极的身影以及她那件白色的太极服......
  太极是中国的传统武术,它传承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技艺,它的变化反映着中国历史的变迁。它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被现代科技知识所替代的。而如今练太极的人越来越少,所替代它的却是电脑和电视。我们一定要努力地保护它,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它,只有这样才会使它传承下去。
  我的习武历程
  李沐言
  太极可以调节浮燥的心态,能锻炼身体,把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以动中求静,动静结合;以柔克钢,有很强的爆发力。要求全神贯注,不存杂念,让大脑充分休息,消除疲劳,其动作柔美,非常养眼,让观众都陶醉在你的优美动作之中。
  太极最基础的首先是脚根要稳,如果脚法过松,对方会很轻松地将你击倒;其次是手法,太极本身是以柔克钢,动作非常美,式式均匀,正因为这样才能让观众入迷。
  由于我太胖,很少运动,而且做事总是心不在焉,所以爸爸妈妈决定让我学太极。
  记得那一年夏天的休息日,我来拳馆练拳,一进门馆里的人很多,有老人、年轻人,还有刚上学的小朋友做热身动作,我也快速地跑到更衣室把练功服换好,进入队伍中。教练首先让我们做热身运动,拔筋、活动四肢,接着来站桩。站桩:把手举到半空裹成一个圆形。然后往下蹲,身体直,收屁股,教练一个个的点拨,到我了,教练用手拍着我的屁股说:“下跨、直腰,知道吗这就是站桩的基本要求,练练就是瘦了,一定要坚持。”按照教练说的做了一会明显感觉到大腿和脖子上的肌肉酸困,汗立马出来了。一组桩站完腿都快动不了了,教练说大家休息5分钟后我们开始上课。听了这话,我双腿发软,心想:还要练呀,再练下去我的身体能吃消吗满脑子只有一个字“溜”。可正准备想办法溜走时,教练走到我面前,凶巴巴地说:“上课了!”吓得我不敢出大气,悄悄地跟在后面,走在了队伍当中。
  课正式开始上了,教练让我们四肢放松,呼吸大自然之气,然后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踏脚、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等老架一的一套24个动作完成用时15至20分钟;教练说太极还有刀、枪、花剑等兵器的练法。我听的入迷了,前面想留的欲望一点也没有了,想:如果能把这些都学到就好了,可以给我们班同学显摆一下。从那天起,我认真的练习,感受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也一定要努力,只要坚持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太极拳
  一身白袍,一条黑带,一身武功,一代宗师。
  一声大喝,一个滑步,一阵出拳,正气凛然。
  如今,在大街广场上、公园内经常看到一些人在整齐划一地练着太极拳,且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出于对老人的崇敬和对太极拳的好奇,我阅读了大量关于太极拳的资料,在此浅谈一番……
  关于太极的历史,那要涉及到十分遥远的传说时代了。据说太极最早是出自伏羲的笔下,最主要的依据是“自伏羲画卦,阐明阴阳,而太极之理已寓于其中”这句话。说明太极很可能在传说时期就早已出现,距现今大概约有五千年之隔,可见太极历史之悠久。
  伏羲创的太极图,是一幅简化的双鱼图,其中一条为白色,点是黑的,另一条则与之相反,黑白两条鱼相互旋转,拼成了一个圆形。这个意义为:万物皆有阴阳,阴阳互为依赖,互相结合,最后形成了我们的世界。这通俗易懂的道理,使得太极很快便融入了人们的心。有人将太极结合隶耕制造业;有人将太极作为养生秘方来修炼;有的人甚至还将它与武道相结合,形成了流芳百世的太极拳。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家、道家中的太极阴阳理念为核心思想,集中国经络医学、养生、吐纳术、武学及美学为一体的一种内外兼修、轻灵、柔和、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可益于修养身心,也可以练就武功。
  清道光十三年,也就是1833年,太极拳开始分化,门派众多,每个门派的太极拳都有自己对这门武学的侧重点,其中有几个门派逐渐脱颖而出,如:注重养身的杨式太极拳,紧凑灵巧的武式太极,似水轻柔的吴式太极拳,转换轻盈的孙式太极拳,融会贯通的和式太极拳……
  太极拳是把拳术和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的一种武术。所以它既富有哲学含义,又有武学的风采。至于如何练太极拳,步骤既简单又麻烦:首先要静心静气,冥冥中不起一丝波澜。吐纳自然平稳,呼吸均匀,即练拳思想高度集中,不可勉强憋气。接着,身体柔和缓慢,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保持行云流水,轻柔匀缓。然后作势连贯协调,动作衔接和顺,招招虚实分明。最后轻灵沉着,刚柔相济,不浮不僵。古代修习太极拳的弟子为此而编撰了一本秘籍,叫作《拳经总歌》,内容如下: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棚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包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正因为太极拳既有武功的深奥,又有养身的功效,所以被代代流传下来。虽然练的人不是太多,但只要提起太极拳,我们或多或少总会有些遐想,总有种莫名的激动与空灵的感觉,总会大言不惭地说:“这是我们华夏思想的伟大结晶!”因为我们深知,太极的黑白互转、太极的空灵感及太极那独有的神秘,都是属于华夏古国的!
  一身白袍,一条黑带,一身武功,一代宗师。
  一声大喝,一个滑步,一阵出拳,正气凛然。
  “喝!”……
  我的习武历程
  周贝蓓
  武,不只是为武一个,那个派头,而是去武出它的魂,感受它的真正深意,便自然而然地就会武出它的灵魂深处。 ——题记
  还记得上小学时,学校举办“武术大赛”,特地请来武术教练教我们武术。开始同学们一听要学武术,个个跃跃欲试、摩拳擦掌、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武术大赛我们班赢定了!”但学了两天,大家都跟散了架似的,早锻炼都变成了武术课,那可真是枯燥!我心想:文文雅雅的女孩子学什么武术呀?这点时间真不如花在学习和阅读上呢!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可好,白白让光阴浪费在这几套机械化的武术动作上。总之,我对武术不感兴趣,所以在学的过程中一点不认真,觉得这不关我的事。教练似乎看出来同学们都不喜欢学武术,于是他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武术精神代表了中国人的精气神,我们有责任继承与发扬这种精神!”
  短短不到60个字的话语给予同学们莫大的鼓舞。当初还说要拿武术大赛的第一名呢!大家被这段话点醒了,痛下决心坚持到底,最后的第一名,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自从那天开始,同学们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体育课一解散就成群结队地来练武术,先从基本弓开始:压腿、弓步、踢腿、出拳......大家一起练,看谁做得最标准,看谁坚持到最后,同学们没一个服输,暗中较劲,都想做最棒的。
  马步刚蹲一会,我就感觉腿又酸又麻,还微微颤抖着,仿佛随时会跨掉,但我还是咬牙坚持着。练了一阵子,背后的衣服全湿了,汗珠顺着发梢滴落在塑胶跑道上,我抬头看着身边的同学,看得出他们也累,但都很努力,有着这群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伙伴们,我自然也不肯服输,尽管渴得嗓子冒烟,累得视线模糊,但还是坚持着......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就是教练说的“武术精神”吧!
  基本功练到位了,就要试着把动作串连起来,这可不容易啊,凭着教练早操时教我们的印象,我们练习起来:抱拳、左手推泰山,右手握紧出拳......渐渐地我喜欢上了武术。学武术做每个动作都得用力,做着做着,大家都累得坐在地上了。“都什么时候了,关键时候掉链子怎么行,累也要忍!”我见状叫喊起来,其实我也腰酸背痛的,但我要给大家带个头,“说好要得冠军的呢,那可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呀,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武术大赛的那天,大家都展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每一个铿锵有力、完整到位的动作背后都有那一份平衡的努力,没有偷工减料,只有脚踏实地,这便是创造成功的机会。当我们熟练地把整套动作完成时,那是一种满满的成就感。冠军非我们莫属。
  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明白了学校举办武术大赛的原因,老师们是想让我们明白武术精神表现出的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无论什么功夫,要想练成,必须狠下一番苦功。冬炼三九,夏练三伏,要抱定精益求精的精神。练武之人不仅仅是练武,他还是在不断的完善人格,追求人的至善至美。团体里更是注重培养习武之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培养这种精神,团体才能在人们的不断努力中获得进,团体的力量才变得强大。
  我的习武历程
  周贝钦
  岁月的史书翻了一页又一页,遥想当年“东亚病夫”在炎黄子孙的头上戴了多久,可在今天,我们终于把中华儿女的武术精神弘扬到了世界各地,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倍感骄傲与自豪。
  还记得上小学时,武术操成了我校的一个热闹话题,初次听到这个名字,我便觉得这是一件分外无聊的事,我一点兴趣也没有,后来听说各级学校都在流行学习武术操,便更加觉得俗不可耐,这种老到掉牙的东西竟然也敢在台上一提?我不由得强忍内心的好笑。所以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总是偷工减料,但当后来老师说要比赛,我这才稍微重视了起来。
  渐渐地,在慢慢学习的过程中,我不禁喜欢上了武术,更爱上了这些铿锵有力的动作,每当做完一套动作便有了一种满满的成就感。但练武终究是苦的,必须要先从练习基本功开始,初次练习压腿,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我的韧带从小就紧,对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每天花半小时时间拉松。俗话说:“笨鸟先飞嘛!既然我在这方面不占优势,我就得比人家更刻苦才行。”刚开始,我把一条腿放在平衡木上,我的另一只腿站立在地上不停地颤抖着,整个人弯得象个弓,就象被提起来一样,不到一会,我的腿已经麻木得不象自己的了,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掉,我的衣服都与后背粘在了一起,嗓子似乎也在冒烟,感觉喝一桶水下去都不会赚多。有时真想放弃,可转念一想还要比赛,我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练下去了。一天天过去了,我的韧带没那么紧了,在刻苦的训练中我也悟出了: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份平衡的努力,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
  人生就象习武,如果偷懒就永远学不会武术的精神。其实学习任何东西的道理都一样,不能只是为了应付,我们必须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才会有成功。这不就是武术精神的最好诠释吗?
  我看太极
  郁知临
  现在大多数的青少年都把时间花在学习或手机上,几乎没有时间锻炼身体,甚至根本不想健身。即便运动也会选择比较活泼和动感的运动方式,而太极会被认为是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至少是大人们的专属运动。其实不然,小孩要从小学习太极拳,不仅仅是强身健体这么简单,还可以在成长期增强记忆力,快速提高小孩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近几年,太极拳已被体委逐步纳入中小学体育课中的一部分,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由于青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生理、心理、思维等方面正处于模糊发展阶段,早期运动兴趣的形成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一生健康的发展模式。
  中国是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礼仪,讲究道德,更崇尚为人处世之道。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在强身健体、怯病延年及抗暴防身方面有独特的功效,而且对人的个性修养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太极拳拳理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太极拳名家陈发科曾说过:“为人之道,以忠实为主;处世之法,以谦和为主。不忠实则无信用;不谦虚则不进步;不和气则无朋友”。
  打太极也有技巧,太极拳表面看上去软绵绵的。其实,太极拳是武术,而武术的本质就是技击,太极拳是讲究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慢制快、以守为攻的内家拳术,有着“四两拨千斤”的美誉。
  我曾看过妈妈打太极拳。当妈妈在家里练习太极拳时,我也跟着笔划了一下。我一直认为太极拳就像《功夫熊猫》里的“阿宝”打得那么轻松熟练。“一个西瓜,切成两半;你一半,我一半。”妈妈曾这么教我太极拳,为了更好记动作,她把手在空中笔划的动作比作切西瓜。
  伴随着悠扬的轻音乐,妈妈的动作行云流水,游刃有余,恰到好处。可是我却跟不上节奏,动作十分僵硬,就像机器人在跳舞。我真心觉得打太极非常难。
  打太极不只是用身体上用力,而是主要运用心中的意志和意念。练习太极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放松心情,调整心态,静心。太极也是我国民族千年文化传承,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粹,需要我们年轻人去发扬光大。
  我所了解的木兰拳
  周晓菡
  我的奶奶是一位木兰拳的爱好者,她打木兰拳已有二十多年的经历了。以前她有比较严重的肩周炎,有时痛的连手都抬不起来,做了不少治疗效果都不太好。直到有一个打过木兰拳的阿婆让她试试打打木兰拳,可能会有效。就这样奶奶开始了她打木兰拳的历程,也使我逐渐了解了木兰拳。
  木兰拳是一套风格独特的完整科学健身体系,深受广大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尤其是女性健身者对它尤其钟爱,它熔刚健有力的武术功架和优美潇洒的民族舞姿及气功原理于一炉,不但能养生祛病、强健体魄而且陶冶情操。
  奶奶在打了几个月的木兰拳后,肩周炎渐渐好多了,连心情也好了不少。以前可能是因为病痛折磨吧,她话不多,现在她性格也开朗了、话也多起来了。直到现在每天早晨她5点多起床后就直奔宋庆龄陵园,与她的拳友们一起打拳,她们放的音乐是《春江花月夜》,配上这样悠扬动听的音乐再看看她们刚柔相济、武舞相融的亮相,还真是有些古典美的味道呢!尤其是有几个造型像舒燕展翅、风摆荷花、鹤舞云天……,奶奶做的真是漂亮极了,慢慢地奶奶也成了骨干,她把楼里好几个奶奶、阿婆都拉进了打木兰拳的队伍,她们中有的有失眠症、有的患慢性腰腿疼、还有的想减肥……,在奶奶的劝说下,她们都参加了打拳的队伍。有时看着她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谈论着打拳的事我也真为她们高兴呢。
  一次我和奶奶说:“奶奶你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打拳,7点前又要赶回来送我上学,天天如此不累吗?”奶奶若有所思地说:“打了20多年了,现在看来打拳真的不只是锻炼身体这么简单。”我仔细琢磨着这句话,似乎明白了它的道理,它不仅在养身祛病方面给奶奶、阿婆们带来了益处,另外也包含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积极追求的心态和感悟、同时也蕴含着我们勇于克服困难、坚忍不拔、习武爱国的民族精神。
  全民健身热爱习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珍惜国粹中华武术、体会其内涵、感悟其精神,把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张绮雯
  在我心中,我喜欢武术,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的吸引着我。成龙,李连杰、黄飞鸿都是我崇拜的人。当我看见他们帅气的武打时,都会热血沸腾。
  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得到了蓬勃发展。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建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队等,形成了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为武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这是武术发展中历史性的突破。1987年在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标志武术走进亚运会。1990年武术首次被列入第十一届“亚运会”竞赛项目。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成员,这是武术发展中的又一历史性突破,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武术即将成为奥运项目,意味着“把武术推向世界”的雄伟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武术自古以来,武术被称为中国的国碎。在我九岁的时候,妈妈送我去练武术。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的人类用棍棒等工具与野兽搏斗,逐渐积累了一些攻防经验。而商代产生田猎更被视为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一开始,我非常害怕练武术,就连睡觉时也想着怎样不去练武术,直到有件事让我改变了对练武术的看法。一个沉闷而无聊的下午,我在妈妈的威逼和利诱下,来到了武术馆。尽管我很不乐意,但是我为了妈妈的利诱——玩电脑,只有乖乖就范了。武术练到一半时,我的一个同学在练一个动作——“鲤鱼打挺”。一瞬间,只听“咚”的一声,那位同学的膝盖旧伤疤突然裂开,如同雪上加霜,血流不止,让我看得有点毛骨悚然,可是她不哭,只是皱了一下眉头,在旁边休息了一下,又继续和我们练习体能。那时候,她只有八岁,还是一个女孩子呢!我不禁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惭愧。其实,还有一件事情令我更加震撼呢!那是一个月之前的事了。一个晴朗的日子,教练带着我们跑步。在途中,我们见到一辆载满西瓜的三轮车被“飞车党”撞得西瓜满地都是,连车主也撞伤了,可是那位“飞车党”只是回头瞄了瞄一眼,正想加大油门疾驰而去。就在这时,我们的教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去,用一个“旋风腿”把“飞车党”踢倒在地,那位“飞车党”爬起来,向教练反击,只见教练再来一个“扫堂腿”又把他踢倒在地,还好当时有群众报警了。过了一会,警车来了,把“飞车党”抓上了警车。原来武术既可以表演,又可以防身,强身健体,还可以抓坏蛋帮助他人。
  武术既是国粹,又可以强身健体。
  武术的价值
  谢铭昊
  武术,是我们中国起源最早的文化之一,它最初来自于战争,将士们通过短兵相接,在近距离战争下,通过武术的高低来分出胜负。可以说,武术的高低就是武士们价值的根本。但是武术发展到今天,却被现代人渐渐的淡忘。并且武术也在大多数人心中成为“不良”的代表,这也并不奇怪,因为现在的好多年轻人,学习了套路也好,跆拳道也好,散打也好等等,都把这些当成炫耀的资本,同时,也用这些当成打架斗殴的工具。这对于武学文化来说是一种错误,更是一种遗憾。不得不说,武术,只有在战争年代才能体现它的价值。那么,和平年代,它的价值就荡然无存了吗?这显然是错误的。
  先说一下,在一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时期。远则古代,近则解放前。
  在战场上,武术,是少不了的根本因素。尤其是在古代,将士们都是手拿武器,近身搏斗,一个好的将士胸怀韬略不说,且武艺过人,例如:战国时期的廉颇、秦末汉初的楚霸王项羽、西汉时期的霍去病、三国时期的吕布、更有与吕布同期的关羽、明朝开国著名将领李文忠;近代更有叶剑英、许世友等人。
  就算是在近代或者当代,在战场上,也少不了武术,举个例子:当手里枪的子弹打光的时候,并且属于近战的战斗中,武术高的人,能通过徒手搏斗,在瞬间消灭眼前的对手。
  可见,在战争的年代,武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就算是在和平年代,在当今的法治社会,武术,也有其作用。越是和平的年代,越不能忘记武术的修行。
  第一,习武,可对身体关节、血液循环有一定的好处,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第二,通过习武,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生很多道理。伟大的功夫大师李小龙说过:“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就告诉我们,在习武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自暴自弃,循序渐进,发展自己最大的潜能。当然,这不仅仅是学武,在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是要如此的!李小龙的截拳道,更是一部人生的哲学理论。这不仅仅是一套武术,也是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的哲学思想。
  第三,武术同时是我们中国最早的起源文化之一,它也是一种文化,但是,当今人却偏重书本,忘记这种肢体的文化。总觉得,读书,才是习心习徳直接途径。其实不然,否则,那么多的武学宗师,哪里来的修养呢?
  古人有句话,习武先习德。武德,也就是做人的道理,我们中国的武术,之所以称作为世界武术的鼻祖,是因为我们中国的武术,不单单是肢体活动那么简单。我们中国的武术,融入了哲学的思想,习武的同时,让我们了解了做人的道理,更能通过这样的肢体活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武术缘·中国梦
  晨光微熹。
  我沿着小区绿化带散步,眼帘中突然映入一抹耀眼的红。转头望去,只见一位英姿飒爽的阿姨正领着老人们打太极拳,招式起承转合间连贯流畅,富有韵律,动中有静,以静制动。他们就如朝霞中坚毅的松柏,血液中流淌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散发出清冽的古香。
  我仿佛看见了时代的映照,传承千年的中华武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依然生生不息,依然发挥着它强身健体,修养心灵的奇妙功效。我知道,在这块绵延万里的土地上,还有千千万万修习着传统武术,弘扬传统文化的中国人,他们延续着炎黄子孙的血液,构筑成一个个瑰丽的中国梦。
  武术精神
  章睿哲
  武术,这个词语经常出现在电影里。武术的解释是:打斗的技巧。但是,在中华武术中,武术真的只是打斗的技巧这么简单吗?
  首先,中华武术讲究修心。练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不仅练不成武功,还会伤及自身。所以,武功要苦练,不管天热天冷,刮风下雨,也要坚持练武。也就是要持之以恒。这样的人只要努力,干什么都行。练武的最高境界,是精气内敛,而不是很张扬。因为功夫高的同时,“心”也高了。其次是修身。因为持之以恒的练,而可以强身健体、减缓衰老。最终,习武也是为了自卫和打斗。但是,千万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持强凌弱。
  中华武术大多的武术,都以短小精悍,爆发力强,速度之快为主,多是刚阳之拳,主动进攻。而其中,太极拳却极为阴柔。
  太极拳,相传是武当派张三丰所创。开始,我在小区会所里,看见有几个老年人在打太极,以为这只是一项健身运动。直到看过《倚天屠龙记》后,我才得知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的一种优秀拳种,它以柔克刚,借力使力,化解进攻者的攻势,或是以此反击,此拳强调“敌不动,我不动;敌微动,我先致”。恰巧与其他中华武术的阳刚风格相反。
  此外,中华武术还是强调“尚武精神”,请注意此处“尚武”不是有事没事打一架之类的粗俗之事。而是指在必须之时,当以拳脚相加。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被称作是武林高手,他一般不会惹事生非,非常张扬。而在生死关头,他定会大显身手,而不是被动挨打。
  然而,如今几乎无人习武,或许,因为现代有高科技装备和军队与警察,民众学习打斗技巧并不必须。但是,我觉得习武还是有必要的:学习中华武术,重在修心,修心之时也在修身。而在学习中华武术之时,还会学到武术精神。
  为何要尚武?从我国历史上可以看出:晚清之时,我国被称“东亚病夫”,割地赔款,国家被外国列强所侵占。为何我们的东北三省被日本所侵占?为何会有南京大屠杀?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缺失了尚武精神。直到新中国建立后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回来了,中华文明的尊严才回来了。
  中华武术修心,要内敛,但要尚武。因为内敛、礼貌与和平并不代表弱小和好欺负。我们若习武,尚武,我们才会更加强大。
  我觉得武术精神是:内敛,尚武,克己,修心。若我国人人都有这种品质,那么我们的民族会强盛,国家会强盛。
  武术精神让我成长
  唐毅君
  武术,是中华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源远流长的武术精神,也使我在成长之路上不断前行。
  从小,我就喜爱阅读,也经常接触《水浒传》、《三侠五义》这样的古代小说以及《天龙八部》这样的现代武侠小说。书中如武松打虎,燕青打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及大破铜网阵等经典的武术故事都深深吸引了我。我时常想:这些英雄好汉们怎么那么厉害啊!就拿武松来说,他也只是一个人,怎么就赤手空拳地打死了一只老虎呢?真是不可思议!这些故事,在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我9岁时,我又第一次接触了各种武侠电影,以及成龙,李小龙等著名的武术动作片演员。他们在电影中凭借高超的武功打击恶棍,黑帮的一幕幕场景真是大快人心,令我赞叹不已。我曾想:原来武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强身健体,锻炼我们的体魄,还可以凭它来伸张正义,打倒贪官污吏,地主恶霸,为百姓除害。武术可真有用啊!从此,我便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武术的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也促进了我的成长,使我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都抱有着永不放弃,持之以恒的态度。
  今年寒假,妈妈为了让我学习音乐,丰富我的生活,便给我报了一个吉他班,让我学习吉他。我对吉他这门乐器也很感兴趣,于是就兴致勃勃地去上吉他课。
  在课上,老师给我讲解了吉他的构造及弹奏方法,并教给我几首乐曲,我学得津津有味。晚上吃过晚饭后,我从琴套中取出吉他,打开琴谱,开始练习。起初,我弹得还真不错,弹奏了《多年以前》、《一路平安》等几首较为简单的练习曲。在一旁聆听的妈妈,外婆忍不住鼓起掌来,这使我充满了信心。我挺直了腰板,高昂着头,准备弹奏下一首曲子。
  但紧接着我就遇到了大麻烦。我接下来要弹的一首曲子叫《爱的罗曼斯》,这首曲子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我信心满满地练习起了这首独奏曲,但无论我怎么弹,弹出来的声音都与弹棉花的声音相差无几,左手转换和弦的速度,也变得十分缓慢,整首曲子弹得模糊而又断断续续,就像一张老得不能再老的音乐唱片。我唯一的两位观众——妈妈与外婆,似乎也听不下去了,都不约而同地打起了瞌睡,仿佛我弹的是一首让人昏昏欲睡的催眠曲。我原先的自信心顿时荡然无存,再也受不了我弹出的那些“噪音”了。我停止了弹奏,把下巴支在琴上,双目失神,无精打釆。
  此刻,我心乱如麻,心想:我原来不是弹得很好吗,怎么那么快就不行了呢?弹出来的音,我自己都受不了了,这与弹棉花有什么区别!我越想越生气,最后狠狠跺了一下脚:哼,我不弹了!这不是娱乐,这是加重我的心理负担!
  正在此时,我的脑子里忽然闪过了“武术”这个词,以及电影中那些习武者们在练功时汗流浃背的场景。想到这些,我不禁茅塞顿开:对呀!中国的武术,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传下的瑰宝,所以历代涌现出了不少像霍元甲这样的武术大师。现在,世界进入了和平时期,那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人去学习、练习武术呢?因为他们想把中华武术再一代代传授下去,不让它在现代流失掉。习武者们(包括孩子们)每天不畏辛苦,挥汗如雨,坚持不懈地练习武术,不就是武术精神的一种体现吗?练武者们在练武时所遇到的各种困难,都会想尽各种办法克服,我弹不出曲子的这点小挫折,难道就不能自己解决吗?不行,我一定要弹奏出这首曲子!
  我下定了决心。从第二天开始,我便开始不断练习这首乐曲。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首乐曲,认真聆听,记下了曲子的旋律。接着,我便每晚坚持练习,一天得练2–3个小时。我紧盯着谱子,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练琴;为了防止弹出的声音模糊不清,我用左手死死按住品丝的上方,右手用力弹奏;弹得不好,我就重新再来一遍。我的手指经常按得火辣辣的疼,手臂也时不时地发酸,软弱无力,还常常练得腰酸背痛。 每当我几乎无法支持,想放弃时,我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习武者们练功时的一幕幕场景以及“武术精神”这4个字。它们都激励着我,使我有足够的动力与信心继续练习下去。
  “弹得不错啊,继续努力。”老师用一句话肯定了我。当时,我的心怦怦直跳,心情无比激动;我感觉自己又在成长之路上向前迈进了一步。“谢谢老师!”我站起身来向老师鞠了一躬,笑意渐渐爬上了我的脸颊。
  武术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武术精神,也是中华的传统精神。它,使我具有了持之以恒的精神。它,让我成长。
  武术与太极
  朱骏苇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这里的“神功”指的就是太极与中华武术。
  武术是中国祖先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荣耀。千百年前,华夏民族的祖先就把它推向了顶峰,成为世界人们仰慕的一种体育项目。
  武术就是肉博战的一种战术,与外国格斗全然不同,外国格斗毫无章法可言,只要求把对方击倒,中国武术讲究巧劲与寸劲,巧劲要的是灵活敏捷,动作迅速,施拳者的应变能力要强,做到无中生有,在与对手搏斗的无形中创造出克敌致胜的拳法,寸劲即爆发力要强,在寸掌之间能击碎五厘米厚的木板。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有资料表明:太极拳以意领气,气运全身,功到自然成。气通大周天之后的人体场,是薄雾状的,是均匀的,是带有金点和许多淡黄色的云状小团,这个大气场笼罩着练功者的上下和周围。练功者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身体笼罩在这个“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气场中。能量有多大,气场就有多强。气场是一个人心理场,生理场,物理场的综合真实体现。大师级人物呈现的是自信庄严的气场,若是交手,其凌厉的眼神就能撼人心魄!
  时代进步,科技飞速发展,随着各种核武器的研制成功,武术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有人说:中国都能造氢弹了,习武还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生存技能,中国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因此,习武在当今社会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首先,武术锻炼可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尤其是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武术中包含着屈伸、回环、静止、平衡、跳跃、翻腾等动作,需要人体各个部位参与运动。长期参加武术锻炼对青少年身体的速度、力量、灵巧、耐力以及柔韧性都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武术中还讲究气息运行和攻防意念活动,这些锻炼方法对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平衡,调气养血,疏通经络,强健脏腑都十分有益。
  其次,习武之人要有武德。更所谓习武先习德,就充分体现出了武德对于一个习武之人的重要性。习武之人必须要有一身正气,决不能仗着自己习武就欺负弱小,寻衅挑事。相反,我们还更应该保护弱小,平息干戈。
  最后,武术锻炼可以磨练意志,培养品德。练习基本功时,要过肌肉酸痛关、枯燥乏味关;树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意识。
  中华文化自古有尚武精神。“武”乃止戈,练习武术,增强大国肌肉乃是为了国家的安全。作为我们这个国家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练习武术、传承武术精神与这个国家有着非常严重的意义,青少年习武也有着“少年强则中国强”的真正含义。
  中国都能造氢弹,习武还有意义吗?
  朱羽珅
  清晨走在黄浦江边,有些老人在草地上专心致志地练太极,旁边的年轻人则在操纵着无人机拍摄横跨黄浦江的彩虹。我不禁想,在未来高科技占据我们的生活:高智能产物在身边随处可见,距人类实现宇宙大航海时代的梦也越来越近了。这时候,我们还需要习武吗?
  "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它能够强身健体;培养品德,磨炼坚持不懈和吃苦耐劳等可贵精神;勇于担当、伸张正义。在中国,几千年的传承,武术更多的是赋予了一种精神:中国武术的精神内涵(武道)是包括儒家思想,道家精神,释家修养等内涵。所谓「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充份肯定了习文修武的功效。初则可以启迪童蒙,正心修身,及其成功,小则杀贼平乱,保护乡里,大则安邦定国,造福千万黎民。
  这些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个生动的习武故事。
  秦朝初期,六国后代都想找机会刺杀秦始皇。这其中就有“大铁锤”:当“大铁锤”听到请他去行刺时,他义无反顾的答应了这几乎肯定会丧命的任务;在行刺未遂被捉后,他在酷刑下没有低头,不肯说出主使行刺人的名字,当场碰死。“大铁锤”展现出武术的侠肝义胆、为黎民百姓而付出自我的精神。
  再说霍元甲。他幼年体质羸弱,不具备习武的“潜质”,父亲怕他毁害霍家声誉,禁止他习武,倔强的霍元甲踏上了偷学、偷练自家武艺——迷踪拳的历程,后来有一武师来交流技艺,霍元甲的哥哥弟弟都打不过,但却败在霍元甲的手下。充分的说明了习武可以强身健体。
  又有太极宗师杨露禅。他迫于生计到武术之乡——陈家沟做工打杂。他对武术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被一位师傅看中。他在拜师以后,18年中只有3次回到故乡,每天勤学苦练深得老师所传精髓,艺成之时以40岁了。充分说明了武术能够磨炼人的意志。
  可是,在中日战争时期,中国不断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在拥有了技术后,可依然没能阻止日本侵华,这正是因为当时不再提倡武术精神,国人缺乏担当。
  很多人都认为在以后的时代里,高科技武器就是一切,习武不重要了。我却认为:有高科技也要习武,全面渗透入生活中的高科技更需要体格健壮、意志坚定、敢于担当的人来操控,高科技是为人服务而非控制人类生活。所以说中国都能造氢弹了习武还是一样需要 。
  习武与爱国精神之传承
  胡英祺
  最近看了一篇关于采访门惠丰老先生的文章,大家知道他是谁吗?门惠丰先生1937年生,静海县中旺镇李家庄人,北京体育大学武术教授、中国武术十大名教授、中国武术九段、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东岳太极拳创始人、北京武术运动协会顾问、北京武协东岳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1953年参加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大会成为运动员,高中毕业后保送进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研室主任、武术系(武术学院)教授,目前已经退休了。
  门惠丰先生在中国武术界重量级人物,在他采访中他说到:“小时候学武术没有太多目的,就是为了把身体练壮些、长点儿力气,往后好回家种地,此外还能有个防身作用。”门先生最早接触的拳法是霍元甲的迷踪拳,他称那时候也不知道具体练的是什么,就是“耍把式”。小学五年级他进入北京四民武术社正式学习直到高中毕业。在这几年间,门先生将六合拳、戳脚翻子拳、太极拳、形意拳练了个遍。“高中毕业时正赶上中央体育学院成立,他被保送进去读书,毕业后留校任武学研究工作直到退休。他总是说:“有这样一个’平台’,我才得以尽情徜徉在武术的世界中,实乃幸中之幸。”
  研习一辈子武术,门先生可以说是如今老前辈里掌握武种、套路最多的,他还清楚记得的就多达70余套,他本人最推崇的拳法是六合拳和戳脚翻子拳,其中戳脚翻子拳是他1959年参加第一届全运会的比赛拳法,对它有种特殊的感情。“我这些年为国家编了不少教材,现在运动员所练习的套路很多都是我参与编著的,尤其晚年我重点研究内家拳中的太极拳。”眼下,门先生的重任是编写一本综合一生精粹的书籍,他要将这份沉甸甸的“礼物”留给祖国和后代分享。
  “作为中国人,要有民族的气节。”这是门先生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中国人就要发扬自己国家的宝贵东西。决定习武前,首先要扪心自问爱不爱祖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欢迎,疑虑或否定建议别学武术。”门先生从心里觉得,武术是伴随我们祖国同步发展的,两者间同呼吸共命运,一定要先爱国再习武,他非常希望年轻人真心的爱武术,学成后将它代代相传。
  现在,门先生每天还会练习太极拳,重点研究和传播东岳太极拳。东岳太极拳集众多拳种之大成,它动作缓慢柔和连绵不断,这种运动的特点符合人心理、生理的正常运行状态,长期练习可达到身体均衡、协调的效果,使人体气血畅通、生理机能旺盛。东岳太极拳对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实在的好处,首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的负担,增强心肌功能,使心脏充满活力;另外可缓解关节疼痛、减轻疲劳感,提高身体伸展和平衡;还可调节阴阳平衡和一切失衡现象。“东岳太极拳目前基本普及了,我这么大岁数了,耽误不起时间,只要真心想学我就教,不收取费用,肯练我就高兴。”门先生字字句句发自内心、感人至深。
  看了一篇采访我真正觉得“习武与爱国精神”在门老先生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带领着我们年轻一代不但习武强身,还发扬传承了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都从我学起,为中国武学的发扬光大尽绵薄之力。
  走进武术
  蔡思缘
  这是我11月12号上午在康健公园所拍的照片。此照片是一位老爷爷在练太极。
  练太极可以强生健体,防止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改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太极拳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心脏病是世界第一号杀手,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练习太极拳能预防心脏病。防治作用。练太极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因之横膈膜下降的较多。通过横膈上下鼓动,牵动胸腹运动加强,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作用。这是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如此,胸腔,腹腔的器官血流旺盛,吸收机能加强,对诸脏腑产生的疾病,如肠胃消化不良,糖尿病,二便失禁等会收到良好的疗效。所以太极是一种很好的运动,希望它能一直流传下来。
  我的“太极”奶奶
  陈思捷
  我的奶奶特别喜欢健身,她最热衷的运动就是打“太极”,我非常幽默地称她为“太极”奶奶。这些照片都是今年暑假我在奶奶家露台上帮她拍摄的。穿着“太极”服装的奶奶打得可认真了,她向我展示着近两年学习“太极”的成果,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这项运动。
  奶奶前几年身体不太好,听小区邻居介绍说打“太极”能强身健体,她就抱着练练看的想法去试试。没想到这一练便一发不可收拾,成了一位“太极”迷。除了每天清晨定时和小区的“拳迷”们一起练习外,她还会购买一些介绍太极功夫的光碟观看,对照着自学。有时还让家人把自己练习的过程拍摄成视频,从中发现自己动作的不足并加以纠正。
  奶奶会的太极招式还真不少,有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奶奶告诉我,太极拳已经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它是起源于中国,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而太极扇则融合了太极拳与其他武术、舞蹈的动作,太极与扇的挥舞动作结合,很具观赏性。太极剑除了要象太极拳一样要表现出轻灵柔和,还要表现出优美潇洒,剑法清楚的演练风格。看得出奶奶对“太极”的研究还挺深入呢!
  如今的奶奶,因“太极”而神采奕奕,前几年的心脏不适症状也渐渐消失,她的生活也因“太极”充满了乐趣。看着奶奶健康快乐的样子,我相信,她将继续为“太极”而痴迷下去。作为后辈的我们,更应该加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行列,使更多的人像奶奶一样走近“太极”,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走进武术
  靳舜忻
  我眼中的中国武术
  王愉淇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民国初期简称为国术被视为中国文化之精粹,故又称国粹。由于历史发展和地域分布关系,衍生出不同门派。中国武术主要内容包括搏击技巧、格斗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术。当中又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范畴。从实践中带来了有关体育、健身、和中国武术独有之气功、及养生等重要功能。以自立、自强、健体养生为目标的自我运作。中国武术往往带有思想冶链的文化特征及人文哲学的特色、意义,对现今中国的大众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商周时期,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故认为武术可以以舞蹈形式演练。周代设“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御,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很重视格斗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桓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秦汉时期,盛行角力、击剑,有宴乐兴舞的习俗。鸿门宴中即有项庄舞剑。其形式更接近于今天武术的套路。汉代枪的应用达到颠峰,各种枪法开始出现。据传华佗首创“五禽戏”,是中国武术的滥觞。
  现在人们也在用中国武术强身健体。如早晨老人们在公园和广场上打太极拳。中国武术十分有名,由于多当代电影是关于武术的。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太极》说的是太极拳的起源。在明末的时候,一位退隐的带兵官陈王延将他的拳术加入道教元素,吐纳养生之法,在家乡陈家沟传承陈氏长拳。
  中国武术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国的骄傲,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将中国武术传承下去。
  走进武术
  蒋嘉钦
  假期里爸爸带我去看一部名叫《叶问》的电影,影片中叶问用武术打败了邪恶势力,捍卫了尊严并成长为一代宗师。从此以后我对武术也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开始慢慢去学着了解武术,通过电脑/书籍去查阅与武术相关的信息资料。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通过套路、格斗等运动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
  现代武术中最为人们熟悉的是拳术,它可分为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翻子拳,地趟拳,劈挂拳,螳螂拳,八极拳,醉拳,后拳,花拳,华拳,鹰爪拳,锦拳,六合拳,蛇拳,意拳,少林拳,查拳。武术可以活络筋骨、强身健体、修身养心,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还能增长力量和抗击打能力,好处多多。
  如果我们青少年能够练好武术,不仅锻炼身体,还能锻炼意志。通过武术的训练,能磨练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达到临危不乱,处乱不危的境界。在训练过程中,锻炼人的勇气,机敏,准确度,适应能力可自控力。提高人的灵活性,平衡和协调能力。它的基本训练则从方法,原理,思想和意图上锻炼人的准确度,它的训练能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人们的有知和无知的领域中。
  对武术有了一定对了解之后,我学的第一种武术就是八极拳,刚开始看书学,没有马步基础就直接练套路,套路练起来很麻烦,每招每式都要严格按照说明来,练起来很辛苦,比如说我练左弓步顶肘,不仅要整体动作协调一致,还要注意手型问题,顶出的左肘拳头是开口拳,小拇指的第一指节骨必须要对向鼻尖,右臂向后伸,拳眼必须向下。还好我的领悟能力不错,练了几天就掌握了要领。接下来是坚持不懈的苦练了,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我熟练了六套初级拳法,然后是两套中级,两套高级,半年时间全部学完。我发现我原来这么有武术天赋,虽然马步还扎不了十几分钟,可是我的技击能力还是很强的。击败对手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瞬间的爆发力,爆发力果然是个好东西,我打过很多比我高大的胖子,虽然我力量差他们很多,可我利用八极拳的爆发力几下就把他们收拾掉了,
  我不禁感叹:中国武术真是一种神秘又奇妙的东西啊!我准备以后利用闲暇时间去学更多的武术,而且想拉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学,互相督促,精益求精。感觉比整天沉迷于电脑游戏中有用多了。
  走进太极
  周俊哲
  作为太极世家的后人,太极对我来说,太熟悉了,我的太公是杨式太极拳陈微明先生的关门弟子,得传杨式太极拳的全部功夫: 太极拳,太极长拳,太极剑,刀,棍等。陈师又是师承杨澄甫的十大弟子之一,而杨师是杨式太极拳开山祖师杨露禅的嫡孙。
  不过这些都是外婆告诉我的,我的太公在我出生前就已离世,听着太公的许多传奇故事,我很遗憾未能见上太公一面。
  我在家经常听着外婆和妈妈在探讨太极拳的招数,耳濡目染的,"揽雀尾","单鞭","搂膝拗步"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陌生,而且对太极拳的"松","沉"和"静"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松则灵,灵可气血通畅,静则凝,去其轻浮刚猛之气,入于清静无为之域。
  在外婆和妈妈的不断鼓动下,为了有个强壮的体魄,我在周末的清晨跟着她们来到体育场开始练习太极拳。
  来打太极拳的爷爷奶奶还真不少,大家自觉的排好队形,我就跟在外婆后面,依样画葫芦,四十分钟的一套九十九式的太极拳全部比划下来,腿已酸得不行,不过我得到了外婆的夸奖,“不容易,第一次打拳,能全部跟下来,还略有松的意境。”还没来得及欢呼雀跃一下,外婆就开始教我基本站立的姿势,脚尖脚跟不可站成内八字或外八字形,膝关节勿前屈,勿后挺。手臂自然轻松地下垂,手掌心向下,手指略微分开,头要端正,做到"虚灵顶劲,神贯于顶",用意不用力,要求既轻又松的习练。两眼平视前方,嘴唇轻闭,舌就自然顶于上颚。这些同样也是站桩的基本要求。在外婆的指导下,我认真做好每个动作,渐渐感觉到内心平静,全身舒畅。
  太极拳的步伐也是初学者的又一难点,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在向前迈出左脚之前,先要把右脚脚尖向外转45度角,重心随即慢慢到右腿,左脚轻轻向前迈出,左脚跟落地时还需注意两足仍保持与肩同宽的距离,左膝渐弓,右腿渐伸。
  在接下来的日子,我的太极拳拳架第一路已经打的有模有样,外婆不让我再练习后面几路,让我反复练习第一路,在不断的学习中,我已经从生疏到熟练,在熟练中体悟太极之意境,身体也不知不觉中强壮不少。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作为太极世家的后人,对于刚入门太极拳的我来说,还要继续学习拳术,为太极的不断发扬光大而努力。
  走进武术
  娄晨悦
  勤奋是在做每一件事是最必要的,只要是自己喜爱,就一定要也刻苦而勤奋,要尽自己的能耐去把她完成,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武术也是如此。每次。我看到《鸿泰》武术馆里的人在练武术,就情不自禁地想跟着练起来,终于在今年暑假,爸爸带我去报名..... 刚开始学武术,都就得很陌生,但又以为很简单,所以上课还老是在那里开玩笑,教练讲的基本功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结果教练一个个的检查,教练看了我做的样子,拿起棍子直接抽上了我的屁股,我在那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响。”
  过后我在也不敢不认真学习了,渐渐地,我开始掌握了武术的一些技巧,过了不久,刚开始跑的时候跑了几十米的路就没累得气喘吁吁,脚不停的颤抖,每天就要跑步了每天都要跑4,5公里的路,慢慢地,我们就习惯了。两个月里,在学武术的过程中,让我吃了不少苦,但是在我自己的努力刻苦下和教练的帮助下,我才会耍几套套路。让我最记忆犹心的是教练要我们在三十摄氏度的气温里练习,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但教练还是让我们在操场上练习棍法。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灼热的紫外线把我们晒得热汗直流,再加上我们在不断的运动,我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但最后我还是强忍着泪水继续练习。这时教练走了过来对我们说:“你们的父母是为了在这里锻炼身体,所以你们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是呀,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不免要遇到困难与挫折,但是,我们只要勇敢的去面对,就一定会战胜困难!
  走进武术
  薛毅紘
  刚刚踏入初中生活后,“武术”一词就常常挂在大家的嘴边,提到太极,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公园里的老爷爷老奶奶所锻炼的活动,然而在我的校园学习生活中,也缺少不了“太极”的相伴。
  武术操是极富中国传统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态,武术也可谓是习武,有止戈为武,思通造化、随通而行为术之意。
  刚入学,我们就听说要学习“龙身蛇形武术操”,在之后的体育课上,我们也几乎节节有学习,一开始我认为,武术操是老年人所习,就这样,我抱着玩乐的心态去学习这个武术操,可是,渐渐我发现,武术操,这个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拳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易学。
  体育课上,老师详细地讲解每一步的招式,用镜面及大量的分布讲解,让我们对这套武术操有初步的了解,开始慢慢地去学习。“龙身蛇形武术操”不像我们学的广播体操,复杂的动作,多元变化的手势,以及手脚和一的套路,一步步刚柔并进的招数都让我从中有感而发:我可小瞧了这武术操了。
  随后的时间里,我查阅了许多有关武术操的资料,以及观察和体验平日里在校练习的“龙身蛇形武术操”,想了解,这小小的武术操里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在课上,我仔细地听着体育老师的分步讲解,希望学好“龙身蛇形武术操”,通过课上学习,我发现,在这不紧不慢的拳术中,蕴藏了不一样的力量,只要你认真去学习,没过多久就会感觉十分累,当每一步都去用力,都去做标准了,没过多久就会满头是汗。
  经过长期的练习,我认为练武术操有以下几点好处:
  武术操能培养耐性,武术操的动作大部分都是比较慢的,可能部分像我一样急性子的人开始会有些不习惯,但是随着练习的时间增加,你会发现它能够使你心静,缓慢的武术动作能让你的思维和经常高速运作的大脑放松下来。
  武术能锻炼你的身体,众所周知,习武最大的益处就是能够强身健体。武术操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着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协调。练习时一方面可锻炼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相比其他的剧烈运动,太极拳不需要大量的跳动和发力,它近似于慢跑之类的有氧运动,无需大频率的跳踢但是同样能够达到相同的运动量效果。
  武术操能增强你的观察力和模仿力,如果说以上两条是直接性的益处,那么这一条是间接性的,在课上我们会去观察老师的动作,在这个看老师动作的过程中,我们的细节观察力能够大大提高,前期老师会分步骤讲解并示范,当我们较为熟练时,老师开始做连贯的太极拳动作,就在这时,当我们去模仿老师动作的时候,模仿力也会提升。
  我相信通过学习武术操,我会从中学会更多的东西,不仅仅是体格的完善,更是心理的强大。
  我的习武历程
  李佳懋
  别人总会问我你是如何把武术练好的。其实我从小就非常羡慕那些习武的武术大师。他们的武术动作是那么漂亮,那么连贯。脑海里每次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象自己练武术的样子。更想象着当我站在领奖台的时候观众给我的那种敬佩的掌声。想象着,我的脑子里都乐开了花。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一个学习武术的课外班。但是,这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武术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难点。
  第一次走进武术班,看到一些其他的老同学已经开始练习一些动作了。有的人打出了左勾拳,有的人打出了右勾拳,有的人甚至玩起了扫腿,有的人……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样子,我也跃跃欲试。可是那地板很滑,我只能依靠墙边的扶手才能站稳。看着别人的样子,我真羡慕啊!
  老师终于来了,他姓李。他看见我们这些新同学说:“小朋友们,练习武术一定要有耐心,要站稳的话,一定要两脚与肩同宽,两脚抓地,不能动就不会滑了。我试了果真如此。
  老师首先教我们做一些手上活动,如打拳。老师先把左手伸出来,右手握拳放在腰边;在把左手握拳放在腰边,右手伸出。我做了好几次这个动作,觉得自己领悟了一点武术的基本知识。休息完后,老师告诉了我们一些关于手掌上的活动。接着让我们伸出右手掌,另一只手还是一样的动作——放在腰边,一会儿左手推掌,一会儿右手推掌,做了好几遍这个动作,我以为武术就这么简单,但老师说后面的腿上活动是更累的。
  我用了手帕擦了擦自己头上的汗。老师叫了声集合,先叫老同学示范一下腿上活动怎么做,怎么走。我见他们把手张开,腿踢一下,再走一步,再踢一下。一看就知道这个动作很累,新同学们都议论纷纷,老师说:“武术就是靠耐力,不苦一点怎么行呢?”我们也按照老同学示范的做了,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要下课了,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武术的知识,我感觉第一节武术课还不错。
  整个暑假我都在上武术课,习武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和道理,我知道了学武术是为了强身健体,要坚持不怕苦,不怕累,要像大禹治水一样持之以恒,像愚公移山一样坚定不移。我知道了做什么事情都要靠努力才能得来。不仅是武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学自行车,游泳……还有学习。只要努力了,不向困难低头,只要坚持不懈,学习就会提高,我对此深有体会。正所谓“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想到这句名言,它就会让我面对困难不退缩。我觉得我自己受益无穷,我也觉得自己学习武术来保护别人是我的责任。
  武术是要付出辛勤的,但是体会到了其中的快乐,就不会觉得辛苦。在这武术的熏陶下,我渐渐长大,它炼就了我的健康的身体,和我坚强的毅力。因此,我深切地感受到,武术给我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而更多的是心理的健康!这就是我的习武过程。我们因该把中华的传统武术精华流传推广,因为这是我们这一代习武之人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都能造氢弹了,习武还有什么意义?
  李承达
  武术是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遗产。武术源于冷兵器时代,高超武术是制胜法宝,习武很重要。随着历史发展,热兵器取代了冷兵器。热兵器发展到今天,核武器都出来了,中国都造氢弹了其杀伤力是武术望尘莫及的。因此,有人认为今天习武已经没有意义了。
  这是对武术的误解。武术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入古人的经验与智慧,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武术的作用不仅是打仗,而是集思想、运动、医学、等于一体的文化现象,具有实战防身、养生长寿、培养心性、启人心智的功能,于人于己利益良多。
  冷兵器早已被现代科技取代,武术不再是战争的主要手段,但是它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品质将在新时代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辉。毛主席曾说“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我们青少年应当重视武术。通过武术锻炼,不但能强健体魄,开启心智,而且从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热爱国家和民族的感情。
  没有强健的体魄,何以报效祖国?武术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有数据显示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经过了1989年、1990年、2002年和2007年四次修订,每修订一次标准下降一次。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占去了大量锻炼时间,学校和家长很少像关心孩子学习一样注重孩子的锻炼情况,没有树立正确的健康锻炼观念。试想一下,一个身体素质不高的人,怎么能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武术也是体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武术来增强我们的体质。身体素质好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工作。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健康锻炼观念,做到“武术健身、文武并重”。传统武术在锻炼肢体机能的同时十分注重内脏的调养,也就是“练养结合”。武术讲究“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炼精神气力功”,不但可以增强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平衡、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而且能够使人的思维敏捷、清晰,记忆力增强。
  武术不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更是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的载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当中,无数次遭到外敌入侵,武术兵学在抵抗外族侵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譬如,汉武帝时期之所以能够打败匈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汉民族已普遍使用了较为先进的武器环首刀,也是后来唐刀和倭刀的祖先。抗日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29路军在喜峰口战役中,经过武术训练的战士用大刀砍的日军闻风丧胆,鼓舞了国人士气,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敌、英勇献身的爱国精神。
  武术是国粹,是优秀传统文化。武术传承要与时俱进,要通过多种形式传播武术。不同人群可以练习不同武术。武术需要亲身体验才能够感受其实际作用和魅力,需要老师的口传身授才有可能将其内涵与本质通过我们传承下去。学习传统武术,不仅能够起到强健体魄、增长学识、实战防身的作用,而且可以从中培养热爱祖国和民族的自豪感,对我们将来从事各项事业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走进武术·走进太极
  中华文化的传承
  学武先做人,忠厚为根本。中华太极门,正气满乾坤。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是一种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起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
  打我记事起,就喜欢看外公打太极拳。每天清晨,外公买好菜,就牵着我的小手,带着我来到小区的大草坪。一开始,我会像个快乐的小鸟,飞到小区的儿童乐园里,和小朋友一起滑滑梯,在草坪上翻跟斗,踢足球······而此时的外公,会将随身携带的小录音机从衣服口袋里拿出,轻轻地放在草坪的长椅上,随后打开录音机。随着音乐响起,外公缓缓地将手举起,成抱拳礼动作,“起势”,他不紧不慢地放下双手,迈开左腿,连贯而不失节奏地开始打拳,全身柔绵而有力地开始摆动,每一个关节灵巧地配合着,身心倾听着悠扬的乐曲,双手如同白云一般舞动着,在柔和的动作中也藏着几分刚劲,双手握拳,转腿,向前缓缓冲拳,推掌······本来在一边玩的我,顿时被外公打拳时那种天地人完全合一的画面给深深吸引住了。不知不觉地转到外公的身边,依葫芦画瓢似地模仿着外公的姿势和动作。当悠扬的音乐结束后,外公一个“收势”完成了一套太极拳的动作。
  我急忙缠着外公问他打的是什么拳,并吵着要学。外公拍拍我的脑袋说道:“这个叫太极,它是我国的悠久文化传承,既可技击防身,又是一种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太极老少皆宜,它讲究动作要精确,到位,整齐,要沉浸其中,打拳时要全神贯注地将混沌的天地分开。”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外公接着说道:“你可能现在还不懂其中的道理,但随着你的长大,你一定会知道这不仅是一种健身的拳术,更是一种文化,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于是,在随后的日子里,在小区的草坪上,人们经常能看到,一老一小的太极组合:随着音乐,两人整齐划一的动作······
  现在外公虽然离我而去了,但每当我上学路过小区草坪,或在公园里看到打太极拳的人们,总是会驻足观望一会,仿佛外公的身影就在打太极拳的队伍中:他们在悠杨的乐曲中身着白色服装,整齐划一,舒展的动作,展示了太极拳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展示了强身健体的效果及充分和谐的氛围。
  现在的我已经渐渐长大,就如同外公曾经说过的,伴随着成长,我会越来越理解太极和太极所蕴含的社会和哲学意义:太极图所包含的“宇宙一统的一元论”与“一分为二的二元论”两个最基本的宇宙观,进而提炼出了“太极和”的观点。认为“太极和”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创建和谐世界”、“ 化解社会矛盾和平衡社会关系”、“ 实现多元文化融合的创造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学意义,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永恒主题,同样也是当今世界文化的永恒主题。在经济腾飞和文化复兴的二十一世纪,太极哲学的光辉必将普照中华腾飞之途,成就中国之梦,成就世界和平之路。
  走进太极,了解太极
  石聆吟
  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极,是天地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是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而太极拳则以其辩证理念核心思想,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古代导引术,吐纳术等集多种功能为一体形成为一种内外兼修,柔和,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太极拳在推手和竞技时讲究的是: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这正符合了我们一贯倡导的处世哲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避实就虚,借力打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舍己从人,随人而活,随己而滞,这教会了我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在和别人发起冲突时硬碰硬,造成“两败俱伤”,而是要巧妙地四两拨千斤,将矛盾化解于无形中。
  我的爸爸已经练太极拳将近10年了,他的师傅曾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并且在年轻时两次夺得全国推手冠军。但是他坦诚那时候他用的不是太极,而是自己有一把天生的神力。为此他觉得太极不过如此,然而他又感到事情没有他想象的那样简单,否则太极就不会被当作国粹保留下来了。经过10多年刻苦的专研学习,他终于真正走进了太极的大门,真正理解了太极,正真让别人体验到了太极的文化,太极的阴阳,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并自创了“蛇形太极”。爸爸说,他的师傅告诉他:五阴五阳是高手,在太极拳的理念中,阴阳的平衡十分重要。进退方寸之间处处可见这种思想: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在行拳时每一式都有虚实的变化,也就是阴阳的变化,然而光有虚实的变化还不够,还需要有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也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柔极生刚,刚柔相济的功夫。由此可见阴阳平衡在太极拳中是根本,这又教会了我,凡事不能做的太过,太极拳经说:过犹不及。平衡若是被打破,你平时的人际关系,甚至是身体健康也可能会随之被打破。道德经中说道法自然。要遵循自然的规律,所以太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就好比我们晾衣服时,如果身体随着晾衣杆一起前倾,那么就有可能从阳台上摔下去的危险,因为这时候你的身体的重心全在前面,后面就是全虚,这样你就很容易失去平衡。所以多数人都会在晾衣服时身体往后仰,这就符合了太极的有前必有后的阴阳平衡理念。
  爸爸还告诉我,打太极时整个人要呈现一个立体转动的圆,这样在别人攻击来时就会无从下手,因为找不到力点,而自身就会被转动的圆摔出去。
  在日常生活当中,和同学发生一些小矛盾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我言辞激烈,针尖对麦芒,说不定事情就不是吵一架那么简单了,而是有可能激化矛盾,甚至发生斗殴。相反,如果能够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化解矛盾,那么就可以花干戈为玉帛,省去一场不必要的麻烦。而这就是圆通。太极行拳时为何每个动作都是弧形,都是一个一个的圈,从开始的大圈到小圈到最终的无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你的身体锻炼的全身通透。可能圆通就是这个意思。
  爸爸又告诉我,打太极时要全身放松,不能用一点肌肉,筋骨的力,只有这样你才能内视自己的身体,你才能动中求静,才能产生内气。否则你一紧张
  一用身体的拙力,你的身体就关闭了。太极要求的是把身体放空,这样你才能无中生有,先天之气就会进入你的身体。这叫破而后立。而且因为不用力,太极拳特别适合身体有病和虚弱的人修炼。所以太极是付出的少得到的多,身体就会慢慢变得健康起来。
  太极图的阴阳鱼就像一个平衡图。首尾相接,阴阳相生,此消彼长,循环无端,这也是自然界的法则。如果破坏了平衡,就会自取灭亡。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的平衡,否则我们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太极拳修炼的是心性,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正如我国发展武装力量的原则是防御性的,不是侵略性的,是维护和平不是欺凌弱小,这也是太极精神之所在,它是君子之拳。从日常的人际关系到国际上的政治策略,无一不彰显着古老的太极精神对我国文化的影响。而太极的理念内涵正是太极拳老少皆宜,乐趣无穷的原因所在。因为太极不但有着强大的竞技作用,还是健身养身的最好的运动。
  太极拳不似其它拳种那样看起来暴戾,非性命攸关不出狠招,较技时功夫高的太极拳师也并不是想用什么招式把对方打出去,而只是力求达到自身的平衡,而对方因无法“配合”这种平衡就会失重跌出。这恰与自然法则相吻合,只要是破坏平衡的事物,法则都不会容许它存在。
  太极的文化博大精深,凭我这些粗浅的知识远远无法窥得其内涵,若要学得其精髓,只有像我爸爸那样去亲自实践。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太极,了解太极,并为传承我们国家的国粹“太极”文化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老爷爷的太极
  林睿哲
  一个周日的早晨,照常去番禺绿地走走。几个练太极的老人让我停下了脚步,有些爷爷还穿着白色的练功服,但是照片中的这位老爷爷,尤其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见他头发花白,身型瘦瘦高高的,动作缓慢连贯,有几个动作下蹲动作难度挺高。虽然有时因重心不稳,重复几次才完成一组动作;但有些登地的动作,迅速又有力,发出“嘭嘭”的响声。我在一边看着,没有上去打扰,一直耐心的等他结束,走到一边拿毛巾擦汗,才上前询问。
  这是个很健谈的爷爷。他的父亲既是一位少林拳师傅,也是一名医生,所以这位爷爷从小学习少林拳,他16岁独自来到上海闯荡,经历过诸多挫折与磨难后,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现在生活幸福,子女在澳洲工作。在这期间,他一直没有停止少林拳的练习。前几年,爷爷突发心梗住院,经过医生及时抢救,并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痊愈后。他深深觉得,锻炼不能停止,但是少林拳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他当时的有些虚弱的身体状况,所以把视线投向了太极拳,并通过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学习,把太极拳和少林拳根据自己的状况结合到了一起,就有了我之前看到时而有力,时而柔韧的一套完整的动作。爷爷今年已经85岁高龄,但从他的外表和矫健的身形根本看不出,他曾经还生过一场大病。
  也许,看我是个学生,爷爷还给我说了一句练武的名言:练拳不练功,全是一场空。在他看来,学习中重要的是字迹,这是最基础的部分,相当于练武中的基本功。不管练的什么技艺,基本功一定要扎实。
  这是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但又是一位不平常的老爷爷,他用自己对武术的理解,一辈子坚持练功,并把他对武术的理解融会贯通到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去。做一件事简单,但坚持一辈子做一件事却很困难。中华武术,正是由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无数人默默无闻的坚持,甚至为之奋斗终生。才能像现在这样,一辈辈,一代代,口口相传,手手相传的传承下去。
  老爷爷加油!中华武术加油!
  浅谈中国武术精神
  张文健
  武术,是中国最有特色的体育文化,自宋朝起,这项民族体育开始了传承。一代一代的改善自身,一代一代的修炼自我,这项现在震惊世界的文化,在历史中展现了别样的光彩。
  现在,较为广泛流传的武术便是咏春拳了,以叶问为代表的咏春派,在世界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不少外国游客也因此慕名而来。不是因为叶问他拳打的好,而是因为这是中国千年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华夏民族的智慧结晶。
  “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这是十二个字自小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我也学过武术,更加对其理解深刻。“求至高人格,守忠诚之道,养努力精神,重尊卑礼仪,戒血气之勇。”这是我们的馆训,让我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升华了个人品质。
  中国武术为什么能够轰动世界?正是因为它那“以柔克刚”“三两拨千斤”的强大,同样武术的表演性也是极强的。习武之人,必当弘扬禁暴、戢兵、保土、公定、和众、丰财的武术精神。中国武术,是热血,是谦逊,是尊重,是高深。张三丰作为这一派的创始人,太极的祖师,传承着至高无上的武术精神。欲授他人,必将先净其心。这便是张三丰所创出的武术精神。
  我好武术,因为它有一股子热血之气,并且在切磋时人与人会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弘扬武术精神,正是因为要发扬它那承载万物,浩洋博大的胸怀和它坚韧不拔的性格。习武之人,必有一颗澄赤而又坚毅的心,他们彼此尊重,彼此学习,越是强大,越是谦逊。我看过一部电影叫做《叶问》,叶问以他强悍的武艺获得了许多人的尊敬,很难想象,一个只会打架的人,为什么能够受人仰慕。正是因为武术精神,他的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能够感动所有人。
  中国武术,是最有文化底蕴的体育,它是民族的传承,更是中国儿女们所敬仰的精神与品质!
  走进武术,走进太极
  何倪婕
  在我的心目中,从小武术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让我感到惊讶,武术居然能如此的厉害?
  在我记忆最深是陪母亲看霍元甲和别的武侠片,高手们一个一个的精彩武术,让我感到非常惊讶,非常的崇拜!一拳上去,让对手能打瘫在地,让我又对手感到可怜,又想给为这些师傅大大的掌声。我特别羡慕那些武术厉害的人,像黄飞鸿,李连杰,等等。每当我和母亲无聊的时候,就会看武打片,一旦看到他们精彩,帅气的武打时,整个人就会激动,兴奋,热血沸腾。让我会想到,如果什么时候有意外的话,你还可以抵挡一会,让周边的人请求帮助。
  武术能让我们健体修心,达到一般人得不到的体质特征,还能强身健体。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情况下,让你身体速度,反应更快,灵活度更好等!你还别说,我就是练过空手道的。虽然跟我们所说的武术有点不同,但效果可是一样的!它照样让你能达到每天需要的锻炼,又能强身健体,真是一举两得! 我的爷爷奶奶,以前腰酸背痛,你能想到的病,他们都会有,连有的时候都会某名的腿抽筋。 当时练空手道的我开了个玩笑,说:“爷爷,您应该练练功夫,会让病情好转很多!”结果爷爷当真的一直坚持练,过了一段时间后,腰不疼了,背不痛了,脚也不抽筋了,病完全好了!奶奶也照样跟着爷爷的步骤做,过了几天,病也照样好了!
  武术是一样好东西,它让我迷恋上了它,它让我如醉如痴,豪情万丈!我感谢我认识了武术,我爱武术!
  走进武术,走进太极
  太极,是一门让人捉摸不透的武术。我家小区里天台上每天早上都会有老大爷和老大妈来练太极拳,我有时也去凑凑热闹。我经常觉得这是一种休闲娱乐的“玩”。但现在我觉得这是一种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太极拳。
  现在,许多人都喜欢讨论太极拳。可是很多人却对太极拳十分陌生,甚至没有听说过,如今,太极拳越来越广泛,众多群众包括老幼都能够打太极拳,这是一项十分修身养心的运动,在运动的同时,还丰富了自己紧张而又繁忙的工作,暂时告别一段“压力山大”的生活,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让自己沉醉其中,完全放松没有人能打扰到你。
  每次看着爷爷奶奶们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样子,我也感到自愧不如,他们能真真正正地做到心静如水,不泛起一点波澜,让自己融入了太极拳其中,感受到真正的愉悦和自由。
  而我们现在是学生,也要做到像他们一样,能心静如水,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注意力达到一个顶峰,让自己更加认真。遇到不会的题目更要沉着应对,努力寻找不同的突破口,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也只有这个办法才能使自己脱险而出,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任何让自己觉得气愤,觉得兴奋,觉得欣喜若狂的事,可是,当你感到开心时,别人可能就在沮丧之中,当你感到沮丧时,别人可能正在开心。如果你不懂得调整自己的心境,然自己一直兴奋或沮丧下去,迎面而来的可不是乐观,而是更加沮丧。打太极拳的精髓就在此处,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让自己达到一个最高的境界。
  走进武术,走进太极,这也许就是那个所谓的天堂吧。
中国都能造氢弹了,习武还有什么意义?
  吴邱雨萌
  所谓武术,古人说通过习武不仅可以防御敌人进攻,以自己的技能保护自己,其重点更要落在强身健体,对身体内部制造良好影响这一方面——学习武术是中国人通过武化流传的一项传统运动,它能使学武之人的身体保持健康状态,并调整身躯内的“混浊”之气,彻底排除疾病的潜伏。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男性还是女性,只要想要学习武术便可以进行锻炼。武术的学习范围非常广阔,节奏也平缓而恰到好处,令人在练习时感到心旷神怡,可以辅助安抚现代多数人嘈杂的心理活动,将其带入更高深的精神世界。
  与其他打斗技能所拥有的决战性质不同,武术讲究的是“止戈”精神。习武之人使用武术进行战斗,并非是要致对手于死地,而是要用自己的攻击铲除邪恶,维护和平,怀揣着将战争由自己的力量终结这等美好心愿。武术倡导着的,是习武之人内心所向往的安然与平静,而不是战乱与死亡。
  而氢弹却绝非与武术能够相提并论之辈。
  氢弹的危害力不容小窥,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使用的“玩具”,他爆炸后所达到温度高达3.5亿这等天文数字,甚至比太阳的中心温度都要更加“热烈”,甚至连以往凶狠危险的原子弹在它的庞大身影下,也不过是渺小凡尘,微不足道。每当提到他的名字,触及到他的存在,总与战幕的掀起拉不开关系——只要氢弹尖啸着划破空气阻碍登场,就会有不可计数的生命随着那几乎刺破鼓膜的剧烈爆破声凄惨逝去。
  氢弹与初衷为终结战事的武术不同,他本身便是迫使战争势力燃烧的火种,甚至可以说,他便是战争的代名词之一。
  但即使氢弹威力如此庞大致命且令人震惊,如果不在站在保家卫国,必须一战立场的前提下,我相信祖国所制造出的氢弹在国民的日常生活内是绝对没有用武之地的——这时候,我们便可以将目光放在简单易懂又内涵丰富的武术身上了。武术的休闲适用于国民的一切生活安排,可以巧妙地融合入我们的生息之中来,更加容易令人接纳与利用。
  武术与氢弹虽然都是人类的一种攻击方式,可他们本质上所具有的天壤之别也是不可置否的,但这并非就表明两种之中谁对谁错。
  拥有巨大能量的氢弹是国家用来保护国民,保护国土的军事武器,是国家对外部威胁进行处理的解决方法之一;而养身平和的武术则是国民们自己用来保健身体,维护日常生活和谐的一种喜好,是国民对内部的一种协调整理的行动。两者对于国家与国民都具有着各自重要的价值,都是不可失去的方式——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氢弹与武术放在同一天秤上看待,认识到两者缺一不可,学习如何两者达到最高限度的利益,为国家献出力量。
  吴浚豪
  武术是中国祖先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从武功来看,千百年前,中国的祖先就把它推向了顶峰,成为世界人们仰慕的一种体育项目,不用说,就连我,也羡慕的张大嘴巴。
  第一次看到武术时我才5岁,是在电视里的一个专门教武术的一个栏目,当时我想:“动画片反正也演完,不妨看看吧!”然后,我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还不到10分钟,我便被这个武术节目吸引住了,本来,我还以为很无聊呢,想不到武术是那么的气魄,那么的潇洒,动作强而有力,看着看着,我也情不自禁的站在沙发上模仿起武术的动作来,踢腿、出拳……好玩极了!
  现在,我还是蛮喜欢武术的,在我眼里,武术气魄、潇洒,它还是一种花样众多的强身健体的艺术型的体育运动,很多体弱多病的老人学习武术之后,体力大增。而且它跟中国的书法一样是最具内涵的运动,奇妙无穷。
  此时,我真的很希望,在奥运会上也能有武术这个项目,因为外国人把武术叫成“中国功夫”。武术是一种“智慧体育”和“男性舞蹈”。可以这样描述:武术是精英的体育。还能使奥运会更加的精彩!!
  武术,它是中国的一条长龙,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条长龙载着中华人民的武术梦想,飞的更高,更远……
  吴伟豪
  前年的时候,记得每个星期六晚上妈妈都带我去大明宫的广场上散步。我看见有一些大哥哥在那里打拳、练刀、踢腿……我感到很有趣,就问妈妈什么时候才能给我也报武术班啊,妈妈看我那么好奇就决定在暑假给我报名。我一听兴奋不已地跳了起来,心想离暑假就剩半个月了,赶快过完吧!
  一放暑假妈妈说话算数,就给我报了武术班。上课时,老师说:“先练正踢腿吧,把手伸得跟线一样直和肩一样高,腰要挺直,腿必须踢高。”
  我一听这么简单,心想:这就是武术,还不如说是踢腿呢。有些同学见我不以为然的样子,便异口同声地说:“你能踢好吗?”我说:“一定能踢好的,让我试一试吧。”说着我就开始练了,我的腿往高一踢就抽筋了,不一会我的腰也开始弯了,胳膊也耷拉下来了。
  这时候,我听见了有几位同学在远处嘲笑我,老师发现了说:“不会踢很好笑吗?”同学们说:“好——笑。”这时的我感觉自己就像森林里那棵摇晃的树。我开始犹豫了,练还是不练。一会儿就决定:不上了吧,反正同学都嘲笑我呢。我就去给妈妈说:“我不想上了,咱们回去吧。”妈妈看着我低着头便拉着我的手,注视着我,亲贴地说:“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才能获胜。”老师也在旁边鼓励我说:“加油!加油!”我心想:平时我学习不出类拔萃,现在如果能把武术练好,也可以给妈妈争光啊!
  我鼓足了劲儿站起来,又开始练啦。妈妈在旁边加油,老师也走过来扶着我的腰,有几位同学看出了我的心思,也过来扶着我的手。就这样,一个来回接着一个来回地踢着,我累得满头大汗。休息的时候,我喝了两杯水呢。不到半个小时我就学会了,而且动作标准了。
  回家的路上我仰望天空,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向我微笑、向我祝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有努力就有进步的喜悦。
自古的传承
  金育丞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字的创造上就有体现——止戈为武,思通造化为术,这便是武术二字的由来。
  往细里解释就是武术在古人那个造字者看来是一种用来停止战斗的技术,拥有武术这一技能就是拥有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实力。
  说到中国武术,便得说到太极了。
  太极一词在文言文中是“太空的中心”
  的意思,代表了古代华夏人对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状态的抽象理解。宇宙大爆炸后产生的虚无空间被古代先贤称为“太虚”。
  太虚亦是现在所说的太空,古文中将太虚的中心点称为“太极”。
  宇宙由没有中心点的混沌状态变成了有中心点的“太虚”,古代先贤称之为“无极生太极”。
  《易经》中有言:“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太极”即是“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太极中所蕴含的道理不可谓不高。
  平日里,总能瞧见广场大妈在跳舞,所谓的热曲在音响里响着,然而却很少见到有人在广场上打太极。
  这是为什么呢?
  太极一词虽始于大爆炸,但人们在打太极的时候却往往是安静平和的,并没有广场舞那样的“声势惊人”。
  打太极的人在打太极的同时心理也应该是平静的,不说毫无杂念,那也应是在辟除的过程中。
  在这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武术这种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技术在高新技术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有些摇摇欲坠。
  甚至有人发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国都能造核弹了,习武还有什么意义?”。
  显然,如果发生了战争我们用武术去面对对方的长枪大炮是不现实的。那么,武术还有什么意义呢?
  中国武术,可以说是与中华文明同时流传至今,是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保障。在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中国武术本为体育的上位概念,现在却隶属于体育。新中国当时为发展竞技体育,使得中国武术被卷入体育范畴,以比赛、竞技的形式发展。但是竞技体育的规则与中国传统武术的“止戈为武”的核心思想截然不同,两者难以厘定,导致中国武术的传播以表演竞技为主与传统功夫为主的不同概念并存的局面。
  表演以及竞技体育,是近代对于武术的曲解。用这些来衡量我们的武术,其实是用有限的“知识认知”,来定义我们沉淀进化亿万年而得的身体的使用价值是非常局限的,甚至可以说是对自我的贬损。
  中国武术是捍卫我族文明屹立不倒的不可割舍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武术中所蕴含的将引领我们携中国文化走向精神与物质并存的高度文明,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圆太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