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龙泪宝石的正统获取方式

龙泪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龙泪》是日本作者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的第9本。邂逅,一般都会发生在最糟的地方。池袋,街头故事的汇聚点,这里有温暖邂逅,有无情欺骗,还充斥着暴力的因子。利用可以当模特儿的梦想骗光女孩们积蓄的诈骗团体,该如何从他们手里夺回被诈骗的金钱呢?在人们忽略的公园地带,徘徊的流浪汉数量锐减,背后似乎有看不见的手在操控。活到二十八岁从未有过恋爱史的胖职员,在“交友房间”邂逅的女孩,究竟是放荡还是纯情?看似简单的一纸合同,却牵系着上百人及其家人的命运,众人寻找的失踪中国女研修生,她有没有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呢?面对这一系列扑朔迷离的事件,真岛诚作为池袋的麻烦终结者,再度发挥他独特的正义感和判断力……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第九弹热烈上市!
书名:《龙泪》《龙泪》封面副标题: 公园9原作名: ドラゴン?ティアーズ─龙涙作者: 石田衣良译者: 孙莎莎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出版年: 2012-7页数: 216定价: 22.00元ISBN: 8240
邂逅,一般都会发生在最糟的地方。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第九弹热烈上市!池袋,街头故事的汇聚点,这里有温暖邂逅,有无情欺骗,还充斥着暴力的因子。水果店的看店人兼街头杂志撰稿人真岛诚,这次又遇上了什么样的邂逅呢?利用可以当模特儿的梦想骗光女孩们积蓄的诈骗团体,该如何从他们手里夺回被诈骗的金钱呢?在人们忽略的公园地带,徘徊的数量锐减,背后似乎有看不见的手在操控。活到二十八岁从未有过恋爱史的胖职员,在“交友房间”邂逅的女孩,究竟是放荡还是纯情?看似简单的一纸合同,却牵系着上百人及其家人的命运,众人寻找的失踪中国女,她有没有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呢?面对这一系列扑朔迷离的事件,真岛诚作为池袋的麻烦终结者,再度发挥他独特的和判断力……
石田衣良(Ishida Ira)1960年出生于东京,成蹊大学经济系毕业。曾任职日本广告公司,并以自由文案工作者活跃于业界。1998年以获得小说杂志第36届推理小说新人奖,同作品并于2000年改编成,由、、、等人担纲主演,成为2000年日本最受欢迎的剧集。其作品题材广泛,包括青春小说、经济犯罪悬疑小说,以及爱情小说等。《池袋西口公园》一书于1997年出版后,旋即登上日贩畅销书籍排行榜第一名的宝座,此后一路攻占连续剧、漫画领域,甚至影响日本新一代的精神层面,以“IWGP”的旗帜在青少年间引起一股热潮。2001年的《娼年》及2002年的(“池袋西口公园”之三)分别为第126届及128届直木赏候补作,2003年以获第129届直木赏。
1 目白通的猎人2 流浪汉的游行3 圣诞老人的缘分4 Gragon tears——龙泪[1]
《龙泪》为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第九弹,延续了石田衣良一贯的风格,曲折的故事、丰富的都市时尚元素与冷调暗暖的笔法,街头故事的爱好者不可错过。 颓废、堕落、追求极限刺激。种种混乱的生活方式,只是青春哀愁的伪装,看似灰暗的世界,却散发着正义感与人性的纯粹光芒!
专访石田衣良:人只要找到一个让自己发光发热的地方就可以了 by 外滩画报
在见到石田衣良之前,对他的简介中“对人有轻微恐惧”这一条印象最深。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最著名的《池袋西口公园》一书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3年不肯出来的自闭症青年森永和范。
但是真的见到作家本人的那一刻,脑子里蹦出的却是“作家贵公子”这个别号。他穿着驼色休闲西装,咖啡色细格子衬衫,牛仔裤的裤脚挽起两道,亮黄色的休闲领带是点睛之笔。不能说有多帅,但绝对是个符合大众审美的中年潮男。
采访在石田衣良家的地下室进行,那里是他的书库、碟库和会客室,空间很大,采光也好。写字台后面的壁柜里,放着一堆各种式样的帽子和手表。他随手挑了两顶帽子作为出镜装备,走到相机前,熟练地摆出各种姿势,还主动邀请大家到落地窗外的天井里取景。如此爱惜形象又从容自信,显然已经离“自闭”这个词很远了。
通过帮派斗争写年轻人的迷惘
石田衣良是目前日本炙手可热的大众小说家,他的写作题材非常广泛,从青春犯罪小说、推理小说、恋爱小说到情欲小说都有涉猎。最著名的系列作品《池袋西口公园》已经出到第8部。《池袋西口公园》最初只是一部短篇小说,讲的是池袋西口水果店老板娘的儿子真岛诚,与当地伙伴们做业余侦探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石田衣良37岁时为文学新人奖而写的处女作,不仅在年轻人之中大受欢迎,而且真的一举获得“ALL读物推理小说新人奖”。2003年,他又以《4Teen》获得第129届直木赏,在日本文坛成为了可与司马辽太郎、宫部美幸比肩的中坚作家。
时隔十几年,石田衣良回头总结《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的走红,认为它可能恰好击中了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中,没有目标、看不到希望的年轻人的内心。“池袋”在人们的心目中,一贯是暗藏危险的三流繁华区、亚文化乐园,小说中真岛诚和他的伙伴们,多是不上学、不上班的街头小混混。在主流社会看来,他们是无所作为、需要拯救的不良少年。但是面对伙伴和社区的危机、帮派的斗争,真岛诚却表现得精明、勇敢,甚至像个正义的英雄。石田衣良笔下的人物,虽然都或多或少有某种精神创伤或不幸身世,但他始终以富有人情味的笔调描写这些人的生活,并且最终让他们为所在的帮派做出贡献。在他看来,这些人只是在人生的低谷中“储备力量”。
石田衣良也曾经经历过人生的低谷,“对人有轻微恐惧”便是那个时期的后遗症。当时他正在成蹊大学经济学系就读,这不是他喜欢的专业,当作家的梦想似乎也遥遥无期。突然间他就变得不愿与人交往,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几个月不出门,甚至无法用“我”来自我指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石田衣良通过写日记进行自我训练,“写了那么多日记”,他用手比划了近1米的高度。这样写了一年,他的自我认同才逐渐回来。
所以无论是对真岛诚、森永和范还是其他众多效力于黑帮的年轻人,石田衣良都怀有深刻的同情,他将自己的经历投射在故事中,“池袋”和“黑帮”只是他为此精心设计的舞台而已。他希望自己像真岛诚一样,在不同力量的斗争中做一个公正独立的智囊,更对森永和范渴望发现自我价值的心情感同身受。即便如今,石田衣良已经从一个给日本所有新人奖投稿的无名小卒,成为了包括自由文学奖在内的多个奖项的评审,他也仍然认为“回归社会主流”并不是所谓边缘青年的必然选择,“找到自己的归属”才是最重要的。就像他最终走上了从小梦想的道路。
周末深夜的池袋西口公园
“要了解池袋西口公园的真实面貌,我建议大家周末深夜来。喷泉周围的圆形广场几乎变成‘泡妞竞技场’,美眉们坐在长椅上,而帅哥们则绕着圈地上前搭讪,看对眼的就一起离开公园……”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到这里来找女人的,也有人来公园练习舞蹈或者搞搞音乐,喷泉前面摆着数台大型手提音响,舞蹈爱好者们随着震天响的贝斯声练武。喷泉的另一端则是玩音乐的地盘,洋洋得意的音乐爱好者肆无忌惮地坐在地上,抱着吉他一个劲地嘶吼高歌。”
因为石田衣良的小说,池袋西口公园成为了众所周知的窥探日本青年亚文化的窗口。它位于池袋地区东口、西口、北口交织的三角地带,是池袋的精华所在。采访结束后,记者特地在一个周日凌晨来到池袋西口公园,想看看这里是不是像作家笔下那样喧闹神秘,危机四伏。一路上,烧烤店、电玩城和案内所林立,拉客的女生和西装革履的黑帮型男随时和你擦肩而过。但是在这些娱乐场所的包围之中,竟然也有像“新文艺坐”这样的艺术院线正在举行今村昌平的作品展映,并且通宵放映艺术电影。
真正的池袋西口公园比想象中小得多,更像是一个环形的广场,但是混杂程度绝不输石田衣良的描写。公园里来来往往的好多是奇装异服和酒醉发疯的人,随便按下快门都抓出个造型。还有一个名为“合同路上”的乐队在当众排练,水平不错,引来不少人围观。排练结束后,成员们各自散去,但还留下了两个人,拿着塑料袋把公园里的烟头全部捡干净——不仅是他们自己扔的烟头,还包括可见范围内所有人扔的。原来这一区域是禁止吸烟的,尽管他们违反了规定,但实在是过于有公德心了。
不过,匆匆来去的行人和游客多半只能一窥池袋的表面,它神秘莫测的部分,只能通过石田衣良的小说来进入。他从未在池袋地区居住过,但曾带着相机在上下班路上随手记录那里的生活。虽然小说的情节全凭想象,却抓住了池袋亚文化最有趣的核心:帮派盛行的地方不一定是最危险的地方,这种半地下的社会有它自己的秩序,而且可能对它所信奉的价值更为坚持。 对谈: B= 《外滩画报》 I= 石田衣良 (Ishida Ira)
星座专栏说我适合写小说,我就真的开始写了 B:你很小就立志要当作家,是什么使你产生这样的想法?I:发现书这么有趣的世界,是在我大概六七岁的时候。我的学校旁边有一个国立的图书馆,它有一个儿童书的专区,在那里我第一次和书相遇。暑假的时候,我会一天去两次。早上去一次,借一些书回家看,下午就看完了,再去还和借。在图书馆的时候我就想,如果变成作家的话那也不错啊,大概在7岁的时候吧,7岁的时候我就想到要当作家了。当时不知道写作可以赚多少钱,只是觉得看书很开心,如果可以写出让大家看了也很开心的书,那就很好了。所以那时候的想法非常单纯。从那以后,好像什么也没做就不知不觉长成了一个大人。
B:那时候喜欢看什么书? I:大多都是推理小说跟奇幻小说,所以我一开始就喜欢娱乐性强的小说,也想写这样的作品。
B:听说你一年可以看掉上千本书,是真的吗? I:学生时代最多一天可以看掉8本书,这样算出来365天就有那么多了。现在因为要写小说的关系,一周看完一两本就很好了,跟以前完全不能比。现在想想,在出道成为作家之前真的非常奢侈,每天都可以看很多书。
B:为什么大学选择的是和文学完全不相关的经济系? I:那是我父母的愿望,他们觉得读文学根本赚不到钱。我父母是在小镇上做生意的,希望我成为一个商社社员或者是记者。但是无论哪一个对我来讲都太不可能了。
B:但是你大学毕业之后,并没有马上去写小说,而是做了很多其他的工作。 I:对,大学毕业以后有两三年都在打零工,当过警卫,当过工地的指挥员,也当过家庭老师。7岁时候的想法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虽然在做其他工作,但是一直都很坚定的想要当作家,一直没有放弃。后来进了一家广告公司,成了一名广告文案。那个广告公司不错,文案工作每天只要两个小时就完成了,所以我就这样玩了两年。后来,30岁的时候,突然觉得这样不行,不能这样过下去了,必须开始写小说了。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女性《CREA》杂志上的星座专栏,说我(白羊座)适合写小说,我就真的开始写了。两年以后,《池袋西口公园》就出版了。
B:为什么毕业之后没有马上开始写呢? I:因为我之前看太多小说了,所以总觉得小说家一定要知道很多东西,一定要很会写、很厉害,这样一想反而就写不出来了。结果真的变成作家之后,我发现写小说没有那么高级,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夸张,早知道就早一点变作家了(笑)。不过,做其他工作的这些时间其实对我来说还是蛮重要的,是酝酿期。这么多的工作经验,也包括结婚生小孩的人生经验,使我觉得在30几岁的时候可以写小说了。在日本,想成为一个流行娱乐小说作家的话,你必须写得很快,需要在短时间内产出很多的作品,所以人生经验就很重要,否则一下子就写完了。
B:现在的写作状态是怎样的? I:我大概7点钟起床,和小孩子一起吃饭。早上一般用来写散文,下午如果状态不错的话,我就会好好地写小说。最好的状态是可以一直写到傍晚,然后就开始听音乐、喝酒,享受悠闲的时光。但是大部分时候,都被结稿期限逼着,要加班到晚上甚至半夜。我几乎没有休假日,有时候一连三个月一直不停地写东西。就算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在想写小说的事情,没有想过要休息。但是小说家不用打卡上班,这样也挺好的。
B:目前在写什么小说? I:我现在有五六个小说在连载中。比如有一个是以怀孕的妈妈为主角的故事,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保健食品的,还有草食男遇到肉食女的故事。
B:同时写这么多部,会不会很分裂? I:不断改变自己的写作方式和写作风格,对作家而言反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写不同的小说时处在不同的模式,我还蛮擅长短时间内转换模式的,有时候写着写着,脑子就会跳到另一个故事里去。
现实中的池袋并没有书里写的那么危险 B:你小说中的人物,和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人相关吗? I:通常我是把我遇见过的两三个人融合在一起,变成小说中的角色。也可能我不知不觉地写到了某些人,但我没有意识到。做上班族的经历对我最大的影响,是让我知道在一个组织里面大家是怎么工作的。因为很多的作家从来没有打工的经验,所以他们不知道那个组织是怎么运作的。中国的作家应该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学生时代就出道成为作家,你是很难知道上班族的状况是怎么样的。
B:你小说里的黑帮和少年团,也是一个个组织,你是凭经验写的,还是做过一些调查?其中一些细节很生动。 I:我其实没有跟任何一个黑帮接触过,那些小混混们的生活,大部分是我自己的想象,包括细节也是。有些作家会专门为了小说去取材,比如去旅行,感受当地的气氛,空气是怎么样、环境如何。我不太会这样做,把观察来的东西写进小说也很不容易,还是自己边想边写比较好。
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和小说的真实是两回事。其实我的生活也只是看书听音乐而已,不过小说家只要有一定的技术,是可以把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写得很真实的。
B:你出名后,会不会有一些读者是那些小混混? I: 有的,曾经有黑帮成员跑来跟我照相,说是我的粉丝,还要和我做朋友。
B:为什么第一部小说想到要写池袋这个地方?是一开始就想写一个系列吗? I:刚开始写这个小说是因为“ALL读物推理小说新人奖”,我想向这个新人奖投稿。我曾经在池袋住过,对那里比较熟悉,又觉得那个地方还蛮有趣的,对写作者来说是很好的挑战。其实那时候没有想过要变成一个系列,写完了以后很受欢迎,又觉得真岛诚这个人物可以继续写下去,就不知不觉变成一个系列了。
B:书中写到的池袋,和现实生活中的池袋是差不多的吗? I:其实现实中的池袋并没有那么危险,是一个不错的住宅区。当然有危险的地方,但是也有不错的地方。就像很多看起来很安全的地区,其实也有危险的角落。
B:既然你从里没有接触过黑帮,为什么特别描写池袋的黑帮和小混混? I:只是为了写小说的方便性,我成立了这些组织,让小说看起来更有趣。难道中国人对黑帮、暴力的部分很感兴趣吗?(记者:是啊)那我要不要多写一点?为什么你们对这些感兴趣?
B:香港有很多黑帮电影。 I:我也常常看香港的黑帮电影,也觉得很有趣。
B:你觉得香港电影里的黑帮和日本的黑帮有什么区别? I:他说日本的黑帮现在也面临转型期(笑)。因为现在的社会对这种暴力组织的控制比较严格,所以他们也面临生存问题。以前黑帮是以暴力为主,现在其实更多变成诈欺。在日本的话,黑道组织是可以把自己是什么组的招牌挂出去的,他们也经营很多其他的事业,但是中国就不行吧。
B:是因为暴力的黑帮面临生存问题,所以你在《秋叶原@DEEP》里面,转而开始写计算机犯罪了吗? I:其实是因为我小学的时候,放学后常去秋叶原,因为喜欢音乐,所以去那边录卡带。后来为了写小说也去过几次,觉得那里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都市”。原先那里是卖电子产品和电器的,但是渐渐演变成了亚文化的场所,很多外国人来东京都会特别去那里。女仆咖啡馆也是从秋叶原开始的。
通过写日记走出自闭的困境 B:池袋西口系列的主角真岛诚是个很受欢迎的人物,你的性格和他像吗?还是他是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I:我是觉得我把自己的很大一部分投射在真岛诚这个人物里面。但是其实可能并没有那么优秀的人,我就没有他那么优秀,至少20几岁的时候没有。所以他一部分是我的投影,一部分是我的理想。我觉得真岛诚最厉害的地方是,他不是一个学历很高的人,他没上过大学,他也没有工作,只是帮家里的水果店打工,但是他可以把人跟人联结在一起,这是他最美丽的地方,也是我的理想。
B:你笔下的真岛诚是一个25岁左右的青年,随着这个系列的继续,你也会写他30随后的生活吧? I:我现在也不知道把这个系列继续下去,还是把它结束掉。我现在50岁,所以写阿诚30岁以后的生活当然是可以的,我还想让他结个婚。能够让他找到自己的幸福也很好,只要有麻烦的时候再出来秀一下就行了。
B:小说中的真岛诚很喜欢听古典音乐,你写到的那些曲子都是你喜欢听的吗? I:那些曲子都是我听过的,但是我也会根据情节和气氛的需要,写一些我不太喜欢的曲子进去,比如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小夜曲》。
我写作的时候喜欢听巴赫,所以巴赫对我小说的影响也很大。比如它的节奏,音乐的节奏感和风格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说的。
B:写所有小说的时候都听巴赫?写恋爱情节的时候也听巴赫? I:写不同的内容会听不一样的音乐。写池袋的时候,除了古典乐,也会听爵士和摇滚。写恋爱小说的时候听的是德彪西,因为他的音乐让人有想谈恋爱的感觉,我就是在那个气氛里面写。
B:池袋系列小说被改编成了漫画和电视剧,你看过吗?喜不喜欢? I: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部作品《池袋西口公园》被拍成电视剧,电视里,崇仔(小说中“G少年”团体的领袖)总是穿白色的衣服。那个电视剧播出之后,我再去池袋西口公园,发现好多人穿成那个样子,很好玩!
B:你的小说里常常写到一些有性格缺陷的或者怪异的人,为什么特别关注他们? I:其实我大学二年级以后,突然就变成一个待在家里不想出去的人。后来我发现自己居然有一两个月除了家人之外没有跟任何人讲过话,跟自己大学的朋友也没有什么交流。所以我能明显感受到简居族人的心情。我在《池袋西口公园》里面,想描写的最重要的主题就是那些不知道如何在社会里找到自己定位的人。之所以会想要写这样的小说,是因为我自己曾经有这样类似的心境。
B:但是你现在十分健谈,你是怎么走出那样的状态的? I:靠写日记。我在心理学的书上看到,写日记是很好的自我分析的方式,所以我就试着用这种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我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只能第三人称,比如我要说我今天吃了什么,我就写“他今天是吃的饺子,他今天是吃的拉面”。然后,过了大概半年之后,“他”变成了“你”,我写“你在干嘛,你在干嘛”。大概一年以后,终于可以写“我觉得这本书真不错”了。所以我在写小说中的人物的时候,用第三人称,很大程度上是在写自己,《池袋西口公园》其实和我那时候的日记好像。
B:这样的日记你写了多长时间? I:大概两三年。那时候,我用400字的稿纸写,一天可以写五六十张,用差不多4小时。现在想想我那时候就基本上当上作家了,写日记的作家,那些日记换到现在就是稿费啊!
B:你考虑过把日记出版吗? I:太丢人了,还是不要出版了吧。
B:你一直在观察和描写街头人生,但是小说里,你最终也没有回答如何使这些人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I:我其实是没有提出怎么使他们回归正统的工作。很多人他没有去做正式的工作,可能是他们自己愿意的,所以我很难说他们的生活不好。我写这些小说,其实是要传达一个讯息给这些年轻人,你们只要找到一个可以归属的地方就行了,一个可以让你们发光发热的地方,不一定要走上社会当一个上班族。
B:你笔下的人物是不是反映了当下日本一部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I:是的。其实近20年来,日本一直停滞在那里,没有什么变化,或者说一直处在要改不改状态里。现在的日本其实是非常迷惘的,尤其是去年的地震之后,我们的社会更陷入一片低迷。但是这样的阶段也是正在储备能力、准备下一个阶段变化的时期。这是我对日本的一个想法,虽然很低迷,但是整个社会,包括年轻人在内,都在逐渐储备改变的力量。我们现在看中国那么有活力,一方面觉得非常羡慕,一方面又觉得有点丢脸。
世界会渐渐变得越来越廉价吧。 无可救药的不仅是你我这样普通的人。 我们在頁兀商店买杯面的时候,请把手放在胸口好好想一想。 这碗浓浓的排骨味泡面,包含了谁的多少眼泪呢?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真岛诚就是我! --石田衣良请教一下3.8.2用龙泪换关系的修改【潘德的预言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2,150贴子:
请教一下3.8.2用龙泪换关系的修改
3.7063的不能用.会修改的朋友能否帮该改成3.8.2能用的.谢谢以下是3.7063的修改第二行数字+5conversation里面最后加上dlga_steward_menu:pop2_faction_relation
I_want_to_improve_the_relation_with_a_faction. 8004 0 NO_VOICEOVERdlga_steward_menu:pop2_faction_relation_confirm
Very_well,_I_think_a_Qualis_Gem_can_express_our_sincerity,_which_faction_you_would_like_to_send_it_to? 8004 0 NO_VOICEOVERdlga_steward_menu:pop2_faction_relation_confirm_response
4774912 {s1}
1 1 2 569 1 3 4912 30 NO_VOICEOVERdlga_steward_menu:pop2_faction_relation_confirm_response.1
0 Never_mind 970 0 NO_VOICEOVERdlga_steward_menu:pop2_faction_relation_complete
They_will_be_pleased_with_the_present,_I'm_sure._Anything_else? 965 0 NO_VOICEOVERdialogs里面加上
dlga_steward_menu:pop2_faction_relation|我 想 要 改 善 和 一 个 势 力 的 关 系。dlga_steward_menu:pop2_faction_relation_confirm|很 好,我 想 一 颗 龙 泪 宝 石 足 以 表 示 我 们 的 诚 意。你 想 把 它 送 到 哪 里 呢?dlga_steward_menu:pop2_faction_relation_confirm_response|{s1}dlga_steward_menu:pop2_faction_relation_confirm_response.1|没 事。dlga_steward_menu:pop2_faction_relation_complete|我 保 证 他 们 会 对 礼 物 很 满 意 的。还 有 其 它 事 吗?
网站建设10年沉淀,搭建专属品牌网站
如果把握的话。所有势力都可以保持可以帮战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龙泪 - 搜狗百科
&&最新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龙泪》是日本作者“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的第9本。邂逅,一般都会发生在最糟的地方。池袋,街头故事的汇聚点,这里有温暖邂逅,有无情欺骗,还充斥着暴力的因子。利用可以当模特儿的梦想骗光女孩们积蓄的诈骗团体,该如何从他们手里夺回被诈骗的金钱呢?在人们忽略的公园地带,徘徊的数量锐减,背后似乎有看不见的手在操控。活到二十八岁从未有过恋爱史的胖职员,在“交友房间”邂逅的女孩,究竟是放荡还是纯情?看似简单的一纸合同,却牵系着上百人及其家人的命运,众人寻找的失踪中国女,她有没有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呢?面对这一系列扑朔迷离的事件,真岛诚作为池袋的麻烦终结者,再度发挥他独特的正义感和判断力……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第九弹热烈上市!
书名:《龙泪》《龙泪》封面副标题: 池袋西口公园9原作名: ドラゴン?ティアーズ─龙涙作者: 石田衣良译者: 孙莎莎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出版年: 2012-7页数: 216定价: 22.00元ISBN: 8240
邂逅,一般都会发生在最糟的地方。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第九弹热烈上市!池袋,街头故事的汇聚点,这里有温暖邂逅,有无情欺骗,还充斥着暴力的因子。水果店的看店人兼街头杂志撰稿人真岛诚,这次又遇上了什么样的邂逅呢?利用可以当模特儿的梦想骗光女孩们积蓄的诈骗团体,该如何从他们手里夺回被诈骗的金钱呢?在人们忽略的公园地带,徘徊的数量锐减,背后似乎有看不见的手在操控。活到二十八岁从未有过恋爱史的胖职员,在“交友房间”邂逅的女孩,究竟是放荡还是纯情?看似简单的一纸合同,却牵系着上百人及其家人的命运,众人寻找的失踪中国女,她有没有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呢?面对这一系列扑朔迷离的事件,真岛诚作为池袋的麻烦终结者,再度发挥他独特的正义感和判断力……
(Ishida Ira)1960年出生于东京,经济系毕业。曾任职日本广告公司,并以自由文案工作者活跃于业界。1998年以《》获得小说杂志《》第36届推理小说新人奖,同作品并于2000年改编成日剧,由长濑智也、洼冢洋介、妻夫木聪、山下智久等人担纲主演,成为2000年日本最受欢迎的剧集。其作品题材广泛,包括青春小说、悬疑小说,以及等。《池袋西口公园》一书于1997年出版后,旋即登上日贩畅销书籍排行榜第一名的宝座,此后一路攻占连续剧、漫画领域,甚至影响日本新一代的,以“IWGP”的旗帜在青少年间引起一股热潮。2001年的《》及2002年的《》(“池袋西口公园”之三)分别为第126届及128届候补作,2003年以《》获第129届直木赏。
1 目白通的猎人2 流浪汉的游行3 的缘分4 Gragon tears——龙泪[1]龙泪
《龙泪》为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第九弹,延续了石田衣良一贯的风格,曲折的故事、丰富的都市时尚元素与冷调暗暖的笔法,街头故事的爱好者不可错过。 颓废、堕落、追求极限刺激。种种混乱的生活方式,只是青春哀愁的伪装,看似灰暗的世界,却散发着正义感与人性的纯粹光芒!
专访:人只要找到一个让自己发光发热的地方就可以了 by
在见到石田衣良之前,对他的简介中“对人有轻微恐惧”这一条印象最深。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最著名的《》一书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3年不肯出来的青年森永和范。
但是真的见到作家本人的那一刻,脑子里蹦出的却是“作家”这个别号。他穿着,咖啡色细,牛仔裤的裤脚挽起两道,亮黄色的休闲领带是点睛之笔。不能说有多帅,但绝对是个符合大众审美的中年。
采访在石田衣良家的地下室进行,那里是他的书库、碟库和会客室,空间很大,采光也好。写字台后面的里,放着一堆各种式样的帽子和手表。他随手挑了两顶帽子作为出镜装备,走到相机前,熟练地摆出各种姿势,还主动邀请大家到落地窗外的天井里取景。如此爱惜形象又从容自信,显然已经离“自闭”这个词很远了。
通过帮派斗争写年轻人的迷惘
石田衣良是目前日本炙手可热的大众小说家,他的写作题材非常广泛,从青春犯罪小说、推理小说、恋爱小说到情欲小说都有涉猎。最著名的系列作品《池袋西口公园》已经出到第8部。《池袋西口公园》最初只是一部短篇小说,讲的是池袋西口水果店老板娘的儿子真岛诚,与当地伙伴们做业余侦探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石田衣良37岁时为文学新人奖而写的处女作,不仅在年轻人之中大受欢迎,而且真的一举获得“ALL读物推理小说新人奖”。2003年,他又以《》获得第129届,在日本文坛成为了可与、宫部美幸比肩的中坚作家。
时隔十几年,石田衣良回头总结《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的走红,认为它可能恰好击中了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中,没有目标、看不到希望的年轻人的内心。“池袋”在人们的心目中,一贯是暗藏危险的三流繁华区、乐园,小说中真岛诚和他的伙伴们,多是不上学、不上班的街头小混混。在看来,他们是无所作为、需要拯救的。但是面对伙伴和社区的危机、帮派的斗争,真岛诚却表现得精明、勇敢,甚至像个正义的英雄。石田衣良笔下的人物,虽然都或多或少有某种或不幸身世,但他始终以富有人情味的笔调描写这些人的生活,并且最终让他们为所在的帮派做出贡献。在他看来,这些人只是在人生的低谷中“储备力量”。
石田衣良也曾经经历过人生的低谷,“对人有轻微恐惧”便是那个时期的后遗症。当时他正在经济学系就读,这不是他喜欢的专业,当作家的梦想似乎也遥遥无期。突然间他就变得不愿与人交往,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几个月不出门,甚至无法用“我”来自我指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石田衣良通过写日记进行自我训练,“写了那么多日记”,他用手比划了近1米的高度。这样写了一年,他的才逐渐回来。
所以无论是对真岛诚、森永和范还是其他众多效力于黑帮的年轻人,石田衣良都怀有深刻的同情,他将自己的经历投射在故事中,“池袋”和“黑帮”只是他为此精心设计的舞台而已。他希望自己像真岛诚一样,在不同力量的斗争中做一个公正独立的智囊,更对森永和范渴望发现自我价值的心情感同身受。即便如今,石田衣良已经从一个给日本所有新人奖投稿的无名小卒,成为了包括自由文学奖在内的多个奖项的评审,他也仍然认为“回归社会主流”并不是所谓边缘青年的必然选择,“找到自己的归属”才是最重要的。就像他最终走上了从小梦想的道路。
周末深夜的池袋西口公园
“要了解池袋西口公园的真实面貌,我建议大家周末深夜来。喷泉周围的圆形广场几乎变成‘泡妞竞技场’,美眉们坐在长椅上,而帅哥们则绕着圈地上前搭讪,看对眼的就一起离开公园……”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到这里来找女人的,也有人来公园练习舞蹈或者搞搞音乐,喷泉前面摆着数台大型手提音响,舞蹈爱好者们随着震天响的贝斯声练武。喷泉的另一端则是玩音乐的地盘,洋洋得意的音乐爱好者肆无忌惮地坐在地上,抱着吉他一个劲地嘶吼高歌。”
因为石田衣良的小说,池袋西口公园成为了众所周知的窥探日本青年亚文化的窗口。它位于池袋地区东口、西口、北口交织的三角地带,是池袋的精华所在。采访结束后,记者特地在一个周日凌晨来到池袋西口公园,想看看这里是不是像作家笔下那样喧闹神秘,危机四伏。一路上,、和案内所林立,拉客的女生和西装革履的黑帮型男随时和你擦肩而过。但是在这些娱乐场所的包围之中,竟然也有像“新文艺坐”这样的艺术院线正在举行今村昌平的作品展映,并且通宵放映艺术电影。
真正的池袋西口公园比想象中小得多,更像是一个环形的广场,但是混杂程度绝不输石田衣良的描写。公园里来来往往的好多是奇装异服和酒醉发疯的人,随便按下快门都抓出个造型。还有一个名为“合同路上”的乐队在当众排练,水平不错,引来不少人围观。排练结束后,成员们各自散去,但还留下了两个人,拿着塑料袋把公园里的烟头全部捡干净——不仅是他们自己扔的烟头,还包括可见范围内所有人扔的。原来这一区域是禁止吸烟的,尽管他们违反了规定,但实在是过于有公德心了。
不过,匆匆来去的行人和游客多半只能一窥池袋的表面,它神秘莫测的部分,只能通过石田衣良的小说来进入。他从未在池袋地区居住过,但曾带着相机在上下班路上随手记录那里的生活。虽然小说的情节全凭想象,却抓住了池袋亚文化最有趣的核心:帮派盛行的地方不一定是最危险的地方,这种半地下的社会有它自己的秩序,而且可能对它所信奉的价值更为坚持。 对谈: B= 《外滩画报》 I= 石田衣良 (Ishida Ira)
星座专栏说我适合写小说,我就真的开始写了 B:你很小就立志要当作家,是什么使你产生这样的想法?I:发现书这么有趣的世界,是在我大概六七岁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国立的图书馆,它有一个儿童书的专区,在那里我第一次和书相遇。暑假的时候,我会一天去两次。早上去一次,借一些书回家看,下午就看完了,再去还和借。在图书馆的时候我就想,如果变成作家的话那也不错啊,大概在7岁的时候吧,7岁的时候我就想到要当作家了。当时不知道写作可以赚多少钱,只是觉得看书很开心,如果可以写出让大家看了也很开心的书,那就很好了。所以那时候的想法非常单纯。从那以后,好像什么也没做就不知不觉长成了一个大人。
B:那时候喜欢看什么书? I:大多都是推理小说跟奇幻小说,所以我一开始就喜欢娱乐性强的小说,也想写这样的作品。
B:听说你一年可以看掉上千本书,是真的吗? I:学生时代最多一天可以看掉8本书,这样算出来365天就有那么多了。现在因为要写小说的关系,一周看完一两本就很好了,跟以前完全不能比。现在想想,在出道成为作家之前真的非常奢侈,每天都可以看很多书。
B:为什么大学选择的是和文学完全不相关的经济系? I:那是我父母的愿望,他们觉得读文学根本赚不到钱。我父母是在小镇上做生意的,希望我成为一个商社社员或者是记者。但是无论哪一个对我来讲都太不可能了。
B:但是你大学毕业之后,并没有马上去写小说,而是做了很多其他的工作。 I:对,大学毕业以后有两三年都在打零工,当过警卫,当过工地的指挥员,也当过家庭老师。7岁时候的想法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虽然在做其他工作,但是一直都很坚定的想要当作家,一直没有放弃。后来进了一家广告公司,成了一名。那个广告公司不错,文案工作每天只要两个小时就完成了,所以我就这样玩了两年。后来,30岁的时候,突然觉得这样不行,不能这样过下去了,必须开始写小说了。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女性《CREA》杂志上的星座专栏,说我(白羊座)适合写小说,我就真的开始写了。两年以后,《池袋西口公园》就出版了。
B:为什么毕业之后没有马上开始写呢? I:因为我之前看太多小说了,所以总觉得小说家一定要知道很多东西,一定要很会写、很厉害,这样一想反而就写不出来了。结果真的变成作家之后,我发现写小说没有那么高级,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夸张,早知道就早一点变作家了(笑)。不过,做其他工作的这些时间其实对我来说还是蛮重要的,是酝酿期。这么多的工作经验,也包括结婚生小孩的人生经验,使我觉得在30几岁的时候可以写小说了。在日本,想成为一个流行娱乐小说作家的话,你必须写得很快,需要在短时间内产出很多的作品,所以人生经验就很重要,否则一下子就写完了。
B:现在的写作状态是怎样的? I:我大概7点钟起床,和小孩子一起吃饭。早上一般用来写散文,下午如果状态不错的话,我就会好好地写小说。最好的状态是可以一直写到傍晚,然后就开始听音乐、喝酒,享受悠闲的时光。但是大部分时候,都被结稿期限逼着,要加班到晚上甚至半夜。我几乎没有休假日,有时候一连三个月一直不停地写东西。就算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在想写小说的事情,没有想过要休息。但是小说家不用打卡上班,这样也挺好的。
B:目前在写什么小说? I:我现在有五六个小说在连载中。比如有一个是以怀孕的妈妈为主角的故事,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保健食品的,还有遇到的故事。
B:同时写这么多部,会不会很分裂? I:不断改变自己的写作方式和写作风格,对作家而言反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写不同的小说时处在不同的模式,我还蛮擅长短时间内转换模式的,有时候写着写着,脑子就会跳到另一个故事里去。
现实中的池袋并没有书里写的那么危险 B:你小说中的人物,和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人相关吗? I:通常我是把我遇见过的两三个人融合在一起,变成小说中的角色。也可能我不知不觉地写到了某些人,但我没有意识到。做上班族的经历对我最大的影响,是让我知道在一个组织里面大家是怎么工作的。因为很多的作家从来没有打工的经验,所以他们不知道那个组织是怎么运作的。中国的作家应该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学生时代就出道成为作家,你是很难知道上班族的状况是怎么样的。
B:你小说里的黑帮和少年团,也是一个个组织,你是凭经验写的,还是做过一些调查?其中一些细节很生动。 I:我其实没有跟任何一个黑帮接触过,那些小混混们的生活,大部分是我自己的想象,包括细节也是。有些作家会专门为了小说去取材,比如去旅行,感受当地的气氛,空气是怎么样、环境如何。我不太会这样做,把观察来的东西写进小说也很不容易,还是自己边想边写比较好。
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和小说的真实是两回事。其实我的生活也只是看书听音乐而已,不过小说家只要有一定的技术,是可以把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写得很真实的。
B:你出名后,会不会有一些读者是那些小混混? I: 有的,曾经有黑帮成员跑来跟我照相,说是我的粉丝,还要和我做朋友。
B:为什么第一部小说想到要写池袋这个地方?是一开始就想写一个系列吗? I:刚开始写这个小说是因为“ALL读物推理小说新人奖”,我想向这个新人奖投稿。我曾经在池袋住过,对那里比较熟悉,又觉得那个地方还蛮有趣的,对写作者来说是很好的挑战。其实那时候没有想过要变成一个系列,写完了以后很受欢迎,又觉得真岛诚这个人物可以继续写下去,就不知不觉变成一个系列了。
B:书中写到的池袋,和现实生活中的池袋是差不多的吗? I:其实现实中的池袋并没有那么危险,是一个不错的住宅区。当然有危险的地方,但是也有不错的地方。就像很多看起来很安全的地区,其实也有危险的角落。
B:既然你从里没有接触过黑帮,为什么特别描写池袋的黑帮和小混混? I:只是为了写小说的方便性,我成立了这些组织,让小说看起来更有趣。难道中国人对黑帮、暴力的部分很感兴趣吗?(记者:是啊)那我要不要多写一点?为什么你们对这些感兴趣?
B:香港有很多黑帮电影。 I:我也常常看香港的黑帮电影,也觉得很有趣。
B:你觉得香港电影里的黑帮和日本的黑帮有什么区别? I:他说日本的黑帮现在也面临转型期(笑)。因为现在的社会对这种暴力组织的控制比较严格,所以他们也面临生存问题。以前黑帮是以暴力为主,现在其实更多变成诈欺。在日本的话,黑道组织是可以把自己是什么组的招牌挂出去的,他们也经营很多其他的事业,但是中国就不行吧。
B:是因为暴力的黑帮面临生存问题,所以你在《》里面,转而开始写了吗? I:其实是因为我小学的时候,放学后常去秋叶原,因为喜欢音乐,所以去那边录卡带。后来为了写小说也去过几次,觉得那里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都市”。原先那里是卖电子产品和电器的,但是渐渐演变成了亚文化的场所,很多外国人来东京都会特别去那里。女仆咖啡馆也是从秋叶原开始的。
通过写日记走出自闭的困境 B:池袋西口系列的主角真岛诚是个很受欢迎的人物,你的性格和他像吗?还是他是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I:我是觉得我把自己的很大一部分投射在真岛诚这个人物里面。但是其实可能并没有那么优秀的人,我就没有他那么优秀,至少20几岁的时候没有。所以他一部分是我的投影,一部分是我的理想。我觉得真岛诚最厉害的地方是,他不是一个学历很高的人,他没上过大学,他也没有工作,只是帮家里的水果店打工,但是他可以把人跟人联结在一起,这是他最美丽的地方,也是我的理想。
B:你笔下的真岛诚是一个25岁左右的青年,随着这个系列的继续,你也会写他30随后的生活吧? I:我现在也不知道把这个系列继续下去,还是把它结束掉。我现在50岁,所以写阿诚30岁以后的生活当然是可以的,我还想让他结个婚。能够让他找到自己的幸福也很好,只要有麻烦的时候再出来秀一下就行了。
B:小说中的真岛诚很喜欢听古典音乐,你写到的那些曲子都是你喜欢听的吗? I:那些曲子都是我听过的,但是我也会根据情节和气氛的需要,写一些我不太喜欢的曲子进去,比如的《》。
我写作的时候喜欢听巴赫,所以巴赫对我小说的影响也很大。比如它的节奏,音乐的节奏感和风格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说的。
B:写所有小说的时候都听巴赫?写恋爱情节的时候也听巴赫? I:写不同的内容会听不一样的音乐。写池袋的时候,除了,也会听爵士和摇滚。写恋爱小说的时候听的是,因为他的音乐让人有想谈恋爱的感觉,我就是在那个气氛里面写。
B:池袋系列小说被改编成了漫画和电视剧,你看过吗?喜不喜欢? I: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部作品《池袋西口公园》被拍成电视剧,电视里,崇仔(小说中“G少年”团体的领袖)总是穿白色的衣服。那个电视剧播出之后,我再去池袋西口公园,发现好多人穿成那个样子,很好玩!
B:你的小说里常常写到一些有的或者怪异的人,为什么特别关注他们? I:其实我大学二年级以后,突然就变成一个待在家里不想出去的人。后来我发现自己居然有一两个月除了家人之外没有跟任何人讲过话,跟自己大学的朋友也没有什么交流。所以我能明显感受到简居族人的心情。我在《池袋西口公园》里面,想描写的最重要的主题就是那些不知道如何在社会里找到自己定位的人。之所以会想要写这样的小说,是因为我自己曾经有这样类似的心境。
B:但是你现在十分健谈,你是怎么走出那样的状态的? I:靠写日记。我在心理学的书上看到,写日记是很好的的方式,所以我就试着用这种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我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只能,比如我要说我今天吃了什么,我就写“他今天是吃的饺子,他今天是吃的拉面”。然后,过了大概半年之后,“他”变成了“你”,我写“你在干嘛,你在干嘛”。大概一年以后,终于可以写“我觉得这本书真不错”了。所以我在写小说中的人物的时候,用第三人称,很大程度上是在写自己,《池袋西口公园》其实和我那时候的日记好像。
B:这样的日记你写了多长时间? I:大概两三年。那时候,我用400字的稿纸写,一天可以写五六十张,用差不多4小时。现在想想我那时候就基本上当上作家了,写日记的作家,那些日记换到现在就是稿费啊!
B:你考虑过把日记出版吗? I:太丢人了,还是不要出版了吧。
B:你一直在观察和描写街头人生,但是小说里,你最终也没有回答如何使这些人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I:我其实是没有提出怎么使他们回归正统的工作。很多人他没有去做正式的工作,可能是他们自己愿意的,所以我很难说他们的生活不好。我写这些小说,其实是要传达一个讯息给这些年轻人,你们只要找到一个可以归属的地方就行了,一个可以让你们发光发热的地方,不一定要走上社会当一个上班族。
B:你笔下的人物是不是反映了当下日本一部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I:是的。其实近20年来,日本一直停滞在那里,没有什么变化,或者说一直处在要改不改状态里。现在的日本其实是非常迷惘的,尤其是去年的地震之后,我们的社会更陷入一片低迷。但是这样的阶段也是正在储备能力、准备下一个阶段变化的时期。这是我对日本的一个想法,虽然很低迷,但是整个社会,包括年轻人在内,都在逐渐储备改变的力量。我们现在看中国那么有活力,一方面觉得非常羡慕,一方面又觉得有点丢脸。
世界会渐渐变得越来越廉价吧。 无可救药的不仅是你我这样普通的人。 我们在頁兀商店买的时候,请把手放在胸口好好想一想。 这碗浓浓的排骨味泡面,包含了谁的多少眼泪呢?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真岛诚就是我! --石田衣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潘德的预言龙泪宝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