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魔镜vr可以玩oculus rift游戏吗,vr设备都是通用的吗

暴风魔镜,你怎么不去做情色VR呢-互联网的一些事
您的位置:
暴风魔镜,你怎么不去做情色VR呢
来源: 作者:刘远举
  先来一句不是废话的废话(下文用得到):高盛最新的VR/AR报告预测,到2025年VR/AR市场营收将达到800亿美元,其中450亿美元为硬件营收,350亿美元为软件营收。
高盛有报告,中国国内最近也出了一份报告。3月21日,在第十二届TFC全球移动游戏大会上,暴风魔镜联合国家广告研究院、知萌咨询机构发布了《中国VR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根据这份报告的数据,中国的VR事业,乃至暴风魔镜的形势是一片大好,不是中好,更不是小好。
在用户数上,中国有2.8亿潜在VR用户,重度用户达到了100万,浅度用户甚至有1700万。在中国VR重度用户知名榜中,199元的暴风魔镜仅仅排在Oculus Rift、索尼的PlayStation VR之后,不但超过了三星GearVR,还超过了7000元的HTC的Vive。其实,非要解释一下,倒也不难,暴风魔镜便宜啊,只要199元。
在浅度用户最想要的VR设备排名中,暴风魔镜排名第一,当然也是同样的理由,便宜。你尝个鲜,试一下就扔一边,难道还去买7000块的设备?
在产品资源丰富度上,暴风更是超过了三巨头。理由也是很充足的,三巨头的资源很少,Oculus大张旗鼓开发布会,也才发了30个游戏,虽然这些游戏中包含几十个G的大型游戏如《Eve: Valkyrie》、《无处可逃(Edge of Nowhere》、《Chronos》,但暴风平台上几十兆的小游戏起码好几十个,再加上各种两三分钟的全景视频,当然可以当之无愧的在数量上超越三巨头,丰富度全球第一。
不过,笔者倒是觉得,既然暴风魔镜有如此勇气出这样一份报告,不如去尝试一下色情视频。这可不是开玩笑,对国内的VR创业者来说,恐怕很难抵制情色VR的诱惑。毕竟,VR硬件创业的门槛太高了。
我为什么不看好国内VR硬件?山寨、廉价、体验差,一个玩具而已
VR硬件,需要的底层技术积累,门槛非常之高。优秀的浸入式体验,手机还实现不了。首先是分辨率问题,依靠手机的VR盒子,是把手机屏幕分成两块,这就相当于的分辨率下降一半,实际显示中,晶格明显,体验很差。如果手机屏幕提升到4K分辨率,就会极大的提高体验。这样也是为什么索尼Xperia Z5 Premium最新推出的手机的最高版本采取4K分辨率的原因,但价格高达4000多元。
虚拟头盔采用两块全高清液晶屏幕是一个可接受的做法,但成本却会高很多。除了成本,图像处理技术也限制了VR的发展。帧率低,是人观看视频觉得眩晕的一个原因。由于浸入式的体验,VR要求更高的帧率,如果电影是每秒24帧,3D游戏需要每60帧,那么,按NVIDIA的CEO黄仁勋的说法,要想愉快地玩耍VR技术,两眼看到的游戏帧数就不能低于90fps,所以,除非你有GTX 980或者GTX Titan级别的高性能显卡,否则很难享受到流畅的VR游戏体验。目前,这个显卡的价格是5000块。当然,作为芯片生产商,黄的说法肯定有夸大之处,但VR的确对显卡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除了帧率问题,VR的一个特点就是画面会随头部转动耳边,两者之间的延迟,就成为一个技术难点。人的肉眼与人的动作之间,进过长期的进化,已经有了一套协调机制。但是,VR没有。简单的说,由于技术限制,人的头部转动之后,画面跟随而变,会有一个延迟。这就是产生眩晕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个问题,芯片巨头也在不断创新克服。AMD不仅推出了Liquid VR技术规范,还准备推出强化VR的双芯版Fiji显卡。NVIDIA也针对VR推出了VR Direct、VR SLI等技术,降低VR显示的延迟,减少眩晕,提高性能。这些除了涉及到底层显示硬件与驱动程序、指令集的研发,还设计到动作传感器等一系列硬件之间的配合,对于中国的VR行业来说,难度很大。甚至对于Oculus来说,也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这也是为什么消费级的产品多次延迟原因。
反过来,这就意味着,国内的各种VR眼镜,就有点像一个玩具。
在我看来,国内VR硬件创业的前景,包括暴风魔镜在内,注定是黯淡的。现在硬件创业,低端的就是以谷歌的Cardbox为原型,将纸盒改成塑料盒的产品。做一些小的改动,暴风的几款眼镜都是如此。高端一点的,将Oculus设备购入研究,“反向拆解”,山寨模仿。因为Oculus曾经开源过一部分算法,有公司就通过越狱的手段让电脑觉得自己的产品是Oculus。实际上,相对而言,这种山寨的体验还不错,因为它可以接到三巨头的平台上,玩各种大型VR游戏。但这种做法只能小公司搞一搞,对于暴风这样的公司无法仿效。
但即便就是这种山寨硬件创业,也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灵镜CEO去年就表示,一年前相关做VR眼镜的公司不到10家,到去年年底,这个数字翻了近乎10倍。但2014年就有一批虚拟现实公司成立,已经死了一批,2015年的新进者也将面临洗牌。根据媒体报道,深圳的虚拟现实设备创业公司中,有的创立半年便陷入了难产的阶段。
虽然并不是真正地推动技术进步,但这似乎并没有妨碍国内市场上用虚拟现实做概念,变成资本游戏。现在手游资本市场难融资,以虚拟现实的名义更能获得资本认可。今年1月,虚拟现实公司暴风魔镜获得中信资本领投的第二轮融资,融资金额2.3亿元人民币。
资本总是要利润的,没有利润也要业绩的,然后才能做大估值。硬件路不通,做内容似乎是一个好方向。
关于内容,前述的那份报告表示:VR重度用户喜欢看欧美科幻大片,虽然,现在没有一部VR电影。除了电影,VR重度用户的需求还很体贴VR领域的创业者。根据这份报告显示,“42.4%的VR重度用户都表示自己向往旅行,这也是很多旅游风景区纷纷制作VR内容的原因”。帮助景区等需要方做相关内容,很可能正是暴风魔镜们的一个现实的现金流来源。不过,遗憾的是,这块的内容注定拯救不了创业者。
这是因为这种商业模式注定是”脱媒“的。道理很简单,不管是景区也好,淘宝也好,京东也好,做好了内容,肯定放自己的平台上,以便消费者看到,发挥作用。而且,相对而言,VR内容中,360度全景视频是最简单的,一旦成熟之后,必然各种小型团队出现。这个场景有点类似佳能5D2出现之后,出现的很多小型影视制作团队,极大的拉低了价格。
情色VR视频是VR内容的粘合剂
不过,有一种内容,似乎可以做到与平台的高粘合度。
据外媒报道,作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成人网站之一,Pornhub推出了一个新的VR频道,里面全是180度或360度视角的成人视频。戴上VR 头显,如Google Cardboard、三星Gear VR或Oculus Rift,VR 视频所提供的180度或360度视角能让你感觉成了里面的主角。
  Pornhub 不是第一家这么做的网站,成人内容早已在 VR 行业有了一个小爆发。2015 年,类似
的虚拟现实色情网站得到了快速成长,如 BadoinkVR 和 SexLikeReal 等。排名前十的此类网站从去年 1 月到 11 月间,流量总和上升了 202%。其中,BadoinkVR 正是 Pornhub 的合作伙伴。
当然,总体上看,VR版成人内容现在还比较小众,但分析师相信未来将有大量投资涌入该领域。美国投资银行派杰的一份报告预计,到2025年,VR成人内容将创造10亿美元的产值,而且它会成为继体育和游戏之后的第三大VR产业支柱。
Pornhub网站副主席普莱斯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成人娱乐的下一个助推器,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新体验。”实际上,很可能成人娱乐也是VR的助推器。数据分析公司 SimilarWeb 出了一份报告,报告中显示,从 2015 年 1 月至 11 月,Oculus Rift 和 Oculus 网站的 2.7% 参考流量来自色情网站,而配合手机使用的虚拟现实设备 Homido,流量中的 51.4% 来自 。
对于VR行业的公司而言,与其他创业公司一样,初期的用户数量与活跃度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这不仅关系到下一轮融资,甚至也关系到生死存亡。所以,在巨大的诱惑之下,之前一直声称不碰色情的Oculus也默认了其平台上成人应用的存在。《3D定制女仆2》的Oculus Rift DK2试玩版也随之出现在Oculus平台上。Oculus的这儿举动,也成为VR行业的一个花边新闻。
实际上,从互联网诞生之初,性就一直是网上的热门内容。根据Google趋势的数据显示,“性”(sex)这一关键字是全球网络用户在Google搜索引擎中搜索频率最高的关键字。有趣的是,搜索这一关键字频率最高的国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欧美国家,而是埃及、印度和土耳其。其实,也不难理解,现实中压抑必然会宣泄到网络上,其实,在过去,人们更习惯说,宣泄到虚拟的网上世界。现在,虚拟真的来了。
内容发布者要做VR内容,其实也不容易,它需要借助多镜头摄像机、Kinect深度相机、12个安装在360度角遥控旋转底座的GoPro的全方位支持。不算发布的服务器,这些设备都要几万元,不过,比起收入,这点开销不算什么,更何况,硬件的成本会不断下降。
更重要的是,由于视角变大,在保持分辨率可接受的状态上,目前普遍的VR色情片的文件容量实在是太大了。以VRTube.XXX上的内容来说,最最普通的免费下载的影片就高达3.8G,而且时间还很短。这还仅仅是视频。如果是真人互动,传输两个全高清的内容需要50M的带宽,翻墙显然不现实。这就给国内的擦边球留下了极大的需求空间。
实际上,从人类的所有戏剧,从皮影、京剧到录像带、2D、3D,本质上都是让用户扮演“上帝之眼,围观第三者”,但是,其局限都是一样的,即用户的视角是导演事先定好的,在过程中用户无法选择视角,无法切身的参与互动,自然就不是上帝之眼。于是,在感觉上,电影就与观影者拉开了距离。而VR能让用户自己成为了影片的主宰,沉浸式的体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爱怎么看就怎么看”,甚至一定程度上的“爱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控制权。比如,前不久央视批女主播低俗,如果,任何一个时候,用户都可以站起来,围着女主播走一圈,选择任何视角,显然,这对用户的诱导与刺激显然会大很多
(转载请保留)
互联网的一些事,已超50万小伙伴关注!关于VR眼镜的购买的那点事儿&暴风魔镜4开箱体验_开箱晒物_什么值得买
关于VR眼镜的购买的那点事儿&暴风魔镜4开箱体验
小编注:iPhoneX喜欢吗?送你一台。9月12日-9月19日,动笔写一篇原创好文,即有机会获得最新发布的iPhoneX一台,无论原创新手老手,只要用心分享,一篇成名不是梦,iPhone大奖抱回家,详情戳:。首先普及一下吧,大家应该都知道,但还是得普及哈。→我买了了。。。这句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后悔了。。。不管多少钱我都后悔,只有一点不后悔。。。就是体验动作片的时候!哈哈哈哈哈哈,但是戴了眼镜,飞机杯咋操作。。。我是替你们着想哈,我不用。。。哈哈哈哈&再普及一些名词~(全景摄像机):就是拍VR眼镜看的哪些片子的摄像机~~~这样设备通常拥有多个、麦克风以及传感器,用来捕捉多角度的画面、声音、景深信息,配合VR使用可以给消费者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以著名光场相机Lytro的虚拟现实摄像机Immerge为例,这个设备中包含了上百个小型镜头和图像传感器,可以捕捉和记录周围的影像,同时还会记录光线的行进方向,也就Lytro最为拿手的光场技术。这样的设备通常售价不菲,一般是针对专业领域,而非普通消费者。当然也有针对普通消费者的VR摄像头,不错这些摄像头表现可能就要差强人意些。FOV视场角(可视角):在光学仪器中,以光学仪器的镜头为顶点,以被测目标的物像可通过镜头的最大范围的两条边缘构成的夹角,称为视场角,视场角的大小决定了光学仪器的视野范围,视场角越大,视野就越大。这是VR厂商常常用来宣传的一个词汇,厂商们像传达的概念视乎是视场角越大看到的画面就越大,沉浸感就越好,不过视场角做的过大,就容易看到手机边界,沉浸感不佳,伴随而来的还有图象的变形;视场角太小,又会丧失了沉浸感。不过当下国内厂商们推出的产品的可视角基本都在100°左右,这个数值相对而言比较合理,实际上的体验大家的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一般来说,VR产品镜片尺寸越大,人眼会越不容易注意到透镜边缘,在沉浸感上也有所提高。瞳距、非球面镜片:这些戴眼镜的同学再熟悉不过了,瞳距简言之就是瞳孔的距离。当我们双眼注视同一物体,物体分别在两眼视网膜处成像,并在大脑视中枢重叠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的单一物体,这个功能叫双眼单视,左右格式3D正是利用的就是人眼的这个特点。非球面镜片指的就是表面弧度是非球面设计的,在清晰度和减少视觉变形上有不小的优势。畸变:畸变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图像扭曲变形,给人以中间膨胀(桶形畸变)或是收缩(枕形畸变),市面上那些便宜的放大镜就存在畸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厂商就采用了上述的非球面镜片,但其作用也是有限的,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畸变,并且随着FOV视场角的增大,边缘图像畸变会更加明显,圆形的镜片尤其明显。~~~~~~~~~~~~~~~~~~~~~~~~~~~~~~~~~~~~~~~~~~~~~~~~~~~~~~~~~~~~~~~~~我春节前就开始寻觅,到底是买还是不买,其实就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在VR上看动作片哈哈。。。&↓言归正传。。。哈哈哈内心长草很久,也不是说不了解VR,就是想知道他们咋用两个放大镜骗人。。。。当日我说的是沉浸式VR设备,俗称VR眼镜。从设备上来讲,可分为三类:1 外接式头戴设备,外接式头戴设备的用户体验较好,代表产品有Oculus Rift和Three Glasses,具备独立屏幕,产品结构复杂,技术含量较高;2 一体式头戴设备,一体式头戴设备产品偏少,最著名的当属Bossnel头戴式影院;3 眼镜盒子,以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技术门槛低著称的眼镜盒子,谷歌的Cardboard和暴风魔镜归于此类。其实所有的VR眼镜“盒子”都源于谷歌CardBoard谷歌CardBoard本来只是工程师做的一个VR眼镜模型,通过简单的纸盒子和凸透镜片,就能将分屏显示的手机画面在人眼中显示为3D图像,同时,手机上的APP也能根据手机自身的传感器来判断头部移动的信号,从而实现头部控制视角的功能。从成本来上来,原版的谷歌CardBoard超便宜,某宝上仅需9元,还包邮。正是因为CardBoard的原理简单,仿造容易,又正好是热门话题,于是各种类似的“VR眼镜”(其实就是一个兼容多种手机的盒子)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我大华强北威武!)。不需要什么后期开发的VR眼镜盒子,在无心技术研发但很擅长复制和大量生产的厂商眼里,被视为了下一个金矿。但是,VR眼镜盒子的创意来自谷歌,这些厂商的研发只是在佩戴舒适度和APP商店上做了些文章,对VR的发展推动有限。~~~~~~~~~~~~~~~~~~~~~~~~~~~~~~~~~~~~~~~~~~~~~~~~~~所以首先我定位自己哈,兜比脸干净,在我挑了一段时间,断断续续看,首先确定自己只是想体验,所以适合买VR眼镜盒子。。。。按眼镜盒子呢,又可以分四个档次。。。主要是穷&1&入门级:VR眼镜盒子类,就是纸盒子里有两个镜片而已,可以体验一下VR的视觉,但佩戴起来难受,纸盒子你想吧,挂在鼻子上啥感觉。2 普通级:市面上百元甚至几百元的VR眼镜,其实也只是个比9元的谷歌CardBoard戴起来更舒服一点的盒子而已。。。。我买的就是这种。。。比如我买的暴风墨镜其实还是两个镜片。。。。呵呵 & 看时间长了头晕眼花的。。。虽也有被商家宣传得天花乱坠,然后卖得比较贵(几百上千元,搭配一些蓝牙手柄之类的配件)的产品,但体验并不会比谷歌纸盒子眼镜好到哪儿去,本质还是一个透镜盒子罢了,最多就是佩戴舒适感有所改善,多花资金实属不值。如果是接PC玩VR游戏,那只能算勉强能玩,谈不上什么优质体验。3&轻奢级:自带屏幕类的,整合屏幕和信号处理单元,体验更加完善,价格在元之间,和上述的两类VR眼镜盒子不同,这类产品基本上算得上是正儿八经的VR眼镜了(兼容DK1、DK2),因为它们内置了运算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屏幕。但是!点评:依然只是显示器的扩展。。。。哈哈先普及一下:DK1,DK2啥意思啊,也可以粗暴的解释为720p和1080p的区别,但是!还请看下图及模拟链接视觉模拟&由于内置了更高精度的动作传感器以及专用的处理器,这类产品的动作响应时间大大缩短,基本上都能控制在20ms以下,这对于减轻使用者的眩晕感有很大帮助。另外,它们内置的屏幕最高可支持2K分辨率,而且屏幕尺寸固定,光学系统也可调(照顾近视眼用户),视角也可高达110°,这都远超低端VR眼镜盒子。最重要的一点,这类VR眼镜是通过HDMI线与PC连接(有线连接信号是好,但受线长所限,行动不便),图像信号来自PC显卡,无须通过网络进行视频串流,画质自然更有保障。当然,这就对PC的配置有了更高要求,以3Three Glasses2代VR眼镜为例,就要求PC拥有Core i3以上处理器、GTX660以上级别显卡(需带有HDMI接口传输视频信号)、USB 3.0接口(传输控制信号)。当然,这类产品中也有自带安卓系统的型号,同时支持PC显卡HDMI信号输入和安卓平台的VR应用,适合脱离PC使用,除了VR游戏,在外旅行也可以看个片儿什么的,但限于佩戴重量,电池容量就不是很给力了,一般看3小时电影就要歇菜了。这类VR眼镜产品中,不少都可以兼容oculus的DK1、DK2(模拟成这两款产品),因此网上可用的VR资源都比较丰富(视频和游戏),厂家也会提供自己的应用中心,所以基本上可玩性还是比较高。但是,即便是视觉体验比VR眼镜盒子要好不少,但离完美的程度还比较远,再者操控(特别是行走)依然要靠键鼠或手柄来实现,这使得玩家还是得坐在以PC为圆心、HDMI线长为半径的区域内……,所以这也谈不上真正完整的VR体验。当然,如果你想体验一下oculusrift,但银子又不够,那这类VR眼镜还是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的,毕竟它们比oculus rift便宜了一半。4&奢华级:视觉、操控一应俱全,看起来相当炫酷吊炸天。。。。但尼玛也太贵了。。600$!只是眼镜&我找到一条新闻。。。肚疼。。。&哈哈哈哈,其实也挺悲伤。。。我大华强北为啥就是山寨货。。尼玛的oculus rift依然是VR设备中的代表配合专用的手柄,能有更好的VR互动体验omini可以满足VR游戏中“行走”的需求完整的VR体验,绝对不是只要满足360°视觉的需求就行,手部和身体的动作、脚在地面上行走,都应该完美地模拟,所以仅靠VR眼镜或头盔是不够的。已经可以预购的oculusrift消费者版就可以搭配官方的oculus Touch手柄,实现手部控制,而行走的动作,则需要另外购买Omini的VR行走设备来实现(3100元左右),再加上可以运行oculus rift应用的强力PC(GTX970是及格配置),这一整套下来,怎么也得花近15000元人民币了(还没包括运费)。HTC Vive虽然即将开启预购,但估计其售价也不会比全套oculus rift便宜,总之要最好的体验,高昂的投资是少不了的。但是,要体验这套高端VR设备,硬件的花费还不是最主要的,因为它还很占地方……用Omini还好,只需要在这个圈儿里跑就成,而HTC Vive则要求有3~4米宽的使用区域,房价多少钱一个平米,你自己算吧。如果你有足够预算(家里也足够宽敞),oculus rift和HTC Vive的确是最好的选择(虽然现在还买不到),但说实话VR还不算是一种常态的应用,和我们为了工作、娱乐而长时间盯着PC屏幕不同,它并不是必需品,兴致来了玩一玩,该干正事儿的时候你还是会回到传统PC上(至少现在是这样,将来也许会有更常规的VR应用,但那时VR眼镜也不会是现在这种形态了)。因此,奢华级的VR设备也只是针对少数玩家的产品,有钱烧得慌,那就可以入手爽一爽,即便它可能多数时候都在吃灰。~~~~~~~~~~~~~~~~~~~~~~~~~~~~~~~~~~~~~~~~~~~~~~~~~~~~~~~~~~普及到这里,我为什么要先普及一堆。。。。其实有道理的啊买VR设备,除了用户体验外!还得注意三个方面:第一,你钞票够不够,第二你的电子设备够不够高级,第三,很重要,你是不是近视眼!如果你买的是XX墨镜之类的这种平价产品找体验的话,手机频幕分辨率最好是2K以上,另外很重要的是你看的片源不能低于1080P。不然你就是满屏的马赛克。。。钱很重要。。。&。。。哈哈。说第三个,戴近视眼镜的问题,看效果。。。请看官们忽略模特。。。。所以。。。我买眼镜首先要求的是近视眼不摘眼镜也可以佩戴的VR设备,因为本人戴不了,从小戴框的,眼镜凸出来了很多,眼干。。。。唉,&所以,就算是产品支持近视眼的度数,我也不太相信什么,支持600度内,800度内的话,我还是比较愿意相信自己眼镜框。。。再有就是设计,比如这个暴&魔镜,我就觉得设计师脑子进水了,我尼玛怎么靠在椅背上。。。怎么躺着。。。撸啊撸。。。擦,设计真不考虑用户体验,不过最后。。。我还是买了下面这个脑残的设计产品,理由就一个能戴眼镜。。。。。。&&给大家做下伪开箱吧~~本人买的是暴风魔镜4安卓版的,看视频手机用的索尼Z5P,参数请参考各官网~购买链接~&&我添加到购物车的时候是单价优惠20,是179。。。下单时候没看。。擦外包装手提标贴开箱镜头镜头适配设备说明,有个小垫底的垫子。。。适配不同大小的手机,5.5寸的不用。头戴头戴说明头戴和镜头链接处卡口的设计开箱全家福说明书正面说明书背面我手机里安装的几个程序,第四个~~你们懂的~~哈哈 想要下载吗?请去英文官网即可→&手机播放视频时候的效果↓安装手机到镜头里的效果~合住就行,上面是两块磁力贴↑两个镜头里看视频是什么样子的,用手机拍的,眼睛看的时候是比较正常的。。。↓看见马赛克没有~~!!?这就是随机找了一个视频,还是个1080p的,都能看见屏幕马赛克,所以说手机再好也扯淡,因为设备本身就是两个放大镜。。。。除非你的视频超级细腻。。。去下个64G一个的5分钟短片看看吧。。呵呵,反正我是看1080P的片子看了一般,就发现有点头发闷,眼有点花的状态了~也看人。。对吧。。你们体质好说不定呢,哈哈哈所以,建议请各位想体验的还是要斟酌~~~口袋里的钱也不是白来的~~如今的设备想要体验好,我建议去专柜体验一下高端产品,如果只是想体验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某些动作片的情况,其实看上面那个表,你会选的喽。。。呵呵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5)
文中提到的商品
Electrolux 伊莱克斯 ZB3114 家用无线充电手持式小型静音吸尘器
沁园QR-RU-503A净水器
物灵 Luka 卢卡绘本阅读机器人
袋鼠云路由 DSR1 1200M 5G双频
猫王·RADIOOO POP波普/FOUNDRY铸造+猫KEY套装
Sennheiser森海塞尔 无线系列 MOMENTUM In-Ear蓝牙入耳式耳机
QQ阅读电子书 CR316
ORICO奥睿科 2567W3移动魔盘 旗舰版
善领 十寸超大屏4G数字后视镜
赞52评论223
赞21评论85
赞35评论56
赞5109评论1284
赞1384评论1772
赞1240评论857
赞477评论418
赞730评论625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culus vr rif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