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社会治理反恐处突能为反恐左的努力

中国代表说安理会应大力协调国际社会反恐努力
  新华网11月17日电(记者史霄萌)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17日说,恐怖主义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安理会应大力协调国际社会反恐努力,推动有关各方根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加强反恐合作,组成统一阵线。
  当天,安理会举行&安全、发展及冲突根源&公开辩论会。刘结一在发言时说,中方对近日发生在和其他国家的恐怖袭击以及炸毁客机的恐怖行径予以最强烈谴责,对无辜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对法国、俄罗斯和其他有关国家政府和人民,以及遇难者家人和受伤者表示深切慰问。
  刘结一说,当前世界仍不太平,地区冲突蔓延,根源远未消除。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行为时有发生。全球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深受贫困、欠发展等问题困扰。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任重道远。
  对此他表示,国际社会要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世界各国应平等相待,尊重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别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要坚持通过谈判对话等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支持当事国及区域组织通过对话、谈判、和解、斡旋等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努力。
  刘结一说,国际社会要努力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在国际关系中推广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
  刘结一提到,国际社会要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贫困,实现公平、开放、全面、创新发展。在国际发展合作中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及时兑现承诺,履行义务,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实现发展、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伸出援手。
  他还表示,国际社会要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对话交流。要本着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原则,积极推动不同文明、文化和宗教对话交流、互学互鉴,使文明对话成为增进各国友谊的桥梁,维护世界和平的。
责编:查希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72%俄罗斯人支持俄军打击IS
中方表示支持国际社会反恐努力_网易新闻
72%俄罗斯人支持俄军打击IS
中方表示支持国际社会反恐努力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俄国内对于最新军事行动是一片叫好声。俄国家24新闻频道上播出了导弹发射的相关画面,许多俄罗斯人对海军取得的战绩表示兴奋,称此举向世界,尤其是美国展示出俄军的实力。俄圣彼得堡大学教授科洛托夫认为,俄罗斯行动成功本身也是一枚&信息炸弹&,这对俄罗斯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也有着积极作用。甚至俄罗斯国家电台的主持人在天气预报节目中,都称叙利亚10月的天气非常适合空袭。
俄罗斯《生意人报》8日称,俄列瓦达民调中心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72%的俄罗斯人支持俄军对&伊斯兰国&实施打击,只有4%的坚决反对。
&俄罗斯军队不太可能扭转叙利亚战争的局势&,《华盛顿邮报》的评论则代表着西方的主流观点。该评论说,俄罗斯通过不断扩大的空袭行动耀武扬威地加入打了四年之久的叙利亚内战,但是俄罗斯的官方陶醉感却掩盖了一个令人烦恼的问题:俄罗斯空中力量的有限部署事实上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法新社分析说,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战略轮廓浮现出来:为巴沙尔政权制造一个没有叛乱分子的地带,将西方部队赶出叙利亚领空。尽管俄罗斯军事行动最初宣称的目标是打击&伊斯兰国&,但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这只是俄罗斯&装饰门面的说辞&。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的伊戈尔指出:&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确保什叶派支派阿拉维派教徒的安全区域,将叙利亚东部的沙漠地带留给伊斯兰国。&
德国全球新闻网8日则认为,俄罗斯现在希望扮演叙利亚战争中间人的角色,但是西方并不愿意,尤其美国。美国绝不愿意让俄罗斯代替自己在中东的角色。中东政治变得更加复杂。战火越烧越旺。
更加复杂的是,还有媒体想把中国扯入叙利亚局势之中。&土耳其《国民报》称中国歼击机参与空袭。但这一报道并未得到证实。俄卫星网8日的报道称,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局长伊戈尔&谢尔贡表示,&伊斯兰国&近中期将试图在阿富汗向北朝中国新疆方向扩大影响力。目前&伊斯兰国&在阿富汗地位巩固趋势变得越来越稳定,并将成为影响中亚地区局势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外交部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中方是否支持俄罗斯在叙利亚的空袭行动&的问题,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我们注意到俄方表示有关军事行动是应叙利亚政府邀请,目的是打击叙境内的恐怖极端势力。中方支持国际社会的反恐努力,希望有关各方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德国特约记者&玉山禾&青木&陈一&柳玉鹏】
  阅读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
(原标题:72%俄罗斯人支持俄军打击IS
中方表示支持国际社会反恐努力)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登录环球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新网9月23日电 针对美国已开始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实施空袭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今日表示,中方一贯支持国际社会的反恐努力,同时认为国际社会应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有关行动应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避免给热点问题解决及地区局势增添复杂因素。
在23日举行的记者会上,有记者问,美国已开始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实施空袭。中方对此有何评论?中方一贯主张在国际反恐斗争中应该尊重国际法和当事国的主权独立。据说美国实施空袭前事先告知了叙利亚政府,中方是否认为美方做法尊重了叙利亚主权?
华春莹表示,中方注意到有关国家在叙利亚开展的有关行动,希望这一行动不要造成无辜平民伤亡。中方一贯支持国际社会的反恐努力,同时认为国际社会应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有关行动应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避免给热点问题解决及地区局势增添复杂因素。
华春莹说,我们已经多次阐明在国际反恐问题上有关原则立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支持并参与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包括支持有关国家维护国内安全稳定所做的努力。我们主张在国际反恐斗争中尊重国际法以及有关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我们希望,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有关国家尽早恢复稳定和秩序,实现和解、和平、发展。
另外,还有记者问,中方曾表示,愿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应对恐怖主义。中方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华春莹表示,我们已经多次表明,中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坚定支持国际反恐合作,愿与有关各方保持沟通协调,帮助地区国家加强反恐能力建设,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援助。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或通过投稿邮箱:()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
要下决心、出重拳,彻底清理整治房地产开发建设违法行为。我们的城市需要外在的美丽,更需要人性的温暖和关怀。家有捣蛋淘气包?还是可爱机灵鬼?家有萌宝,赶紧来秀秀吧!
关于《河北省出台建筑造价管理办法》发布会当前位置: >>
引言 恐怖主义作为一大突出的国际公害,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给人类社会生命、财产、 经济等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 当今社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科学技术达到了前所未 有的水平,这就为恐怖主义犯罪向高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 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恐怖主义犯罪的手段呈现科技化和隐蔽性的特征, 利用计算机病毒 的恐怖主义犯罪成为网络犯罪活动的主
要形式; 并且, 随着大功率强电电子学和固体微电子 学两个学科的发展, 由此产生的电磁恐怖主义犯罪也使恐怖主义犯罪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 大变化。作为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的国家安全也不可避免地受 到恐怖主义活动之冲击和影响。所以,为了我国国家的安定团结、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 统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我们必须要深入分析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努力加强防范、严厉 打击恐怖主义袭击,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到任何侵害和威胁。那么,面对新形势,我国 到底有哪些恐怖主义活动呢?这些恐怖活动的产生根源在哪里?它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和影响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面对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行为,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以 及如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基于此,我选择了恐怖主义与中国的国家安全这一课题。 本文基于国际恐怖主义发展形势,分析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恐怖主义威胁及根源, 并提出当前我国反对恐怖主义的有效措施。 2.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2.1 国际恐怖主义的特征 2.1.1 恐怖主义犯罪具有典型性和公共性 典型性和公共性是指犯罪分子会选择特定的时间和公共场所实施恐怖犯罪活动。 一般来 说,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成为犯罪分子的选择对象。然而,对一般犯罪而言,犯罪分子为 了不暴露其犯罪行为,通常会采取比较隐蔽的手段实施犯罪,所以一般犯罪具有隐蔽性。但 是就恐怖主义犯罪而言,恐怖分子为达到其政治目的,在社会上造成恐怖效应,往往反其道 而行之,所以恐怖主义犯罪往往是暴露在阳光下的、赤裸裸的恐怖。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们的 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其产生恐惧、担忧、慌乱等诸多心理反应。因此,恐怖主义犯罪在 地点的选择上往往会选择人员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诸如超市、公园、学校、教堂等。而时 间往往会选择节假日等人员密集的特定日期。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犯罪效果。 这就是恐 怖主义犯罪的公共性和典型性。 2.2.2 犯罪主体有组织有预谋性 恐怖主义犯罪之所以危害大破坏性强, 就是因为它的实施主体往往是一个恐怖集团。 一 般的恐怖集团就像一个国家一样具有严格的组织网络和严密的章程。 而且在实施每一项恐怖 主义犯罪时都有组织领导者和犯罪实施者,分工明确、组织严密。这是因为大的恐怖活动仅 仅通过一两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 恐怖活动只有依托恐怖组织, 在经过严密策划和预 谋的基础上才能够完成。 所以正是因为恐怖主义犯罪具有了这样的特征, 它所造成的后果和 损失才更加的严重和难以估量。 2.2.3 犯罪手段呈现多样性 恐怖主义犯罪多是暴力犯罪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恐怖主义犯罪分子最常用的手段包括爆 炸、劫持人质、暗杀,放火、投毒等。据统计,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恐怖犯罪活动是通过爆炸 的方式进行的, 爆炸破坏性强, 危害性大。 如果采用定时炸弹的方法还可以控制爆炸的时间, 所以设定时间的爆炸是最常用的一种恐怖攻击手段。而且,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爆炸的技 术和实施方式在不断发展。 人肉炸弹也成为了近期恐怖分子常用的一种爆炸手段, 恐怖分子 采取随身携带炸药的方式随时可以引爆炸弹, 最终使自己和被攻击对象同归于尽, 可以说防 不胜防,从而达到最大的恐怖效果。 2.1.4 犯罪目的具有政治性 1. 恐怖主义犯罪都出于政治目的, 这也是恐怖主义犯罪的一个重要特征。 恐怖活动的犯罪 对象虽然是普通平民,但是,它的出发点却不仅仅是想要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也不是为了对 平民造成什么损害。 它有着更加深层次的阴谋, 通过造成社会恐慌, 对个别国家和地区施压, 从中谋取政治利益。 这种政治图谋既可以表现为向某些国家的政权挑战, 也可以表现为对某 些国家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种族冲突的威胁和抗议。 2.1.5 犯罪方式具有国际性 随着国际恐怖集团的逐渐壮大, 恐怖主义犯罪逐渐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可以说到现 阶段,恐怖主义犯罪早已经打破了国家的界限,它已经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各国的 恐怖势力联合起来,已经形成了一张大网,网住了整个世界。正是由于恐怖主义犯罪有了国 际性的特点, 也使得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 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 紧迫性需要世界各国提高认识,而如何加强国际合作则需要各个国家共同探讨和努力。 2.2 国际恐怖主义的表现 2.2.1 劫持航空器罪 此类犯罪是比较常见的一类恐怖主义犯罪,我们熟知的“9?11”恐怖主义袭击就是恐怖 分子劫持美国民航飞机所致。 首先,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应当是复杂客体, 既损害了旅客人身、 财产和航空器的安全,也破坏了航空运输秩序。其次,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 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再次,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且具 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它既可以由中国公民构成, 也可以由外国公 民或无国籍的人构成。 例如, 外国人劫持了飞机进人中国境内, 这也同样构成劫持航空器罪。 2.2.2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恐怖主义犯罪, 它虽然不是暴 力犯罪但其危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正是因为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网络的影 响已经深入到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金融、科技、军事、民用等。可以说互联网的应用 已经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 恐怖分子也恰恰认识到了这一点, 因此利用互联网攻击已 经成为了恐怖分子的一种新型攻击手段。其具体形式主要包括木马病毒攻击、网上袭击战、 散布谣言、窃取情报等类型。而且网络恐怖袭击具有打击范围广,传播迅速、破坏力强等特 点。 2.2.3 恐怖主义爆炸罪 爆炸罪是当今恐怖主义犯罪最为常见的一种犯罪类型。 为什么恐怖分子总是以爆炸的方 式实施恐怖活动?究其原因,可以归纳出(1)成本较低、(2)相对安全、(3)效果显著。 恐怖主义爆炸罪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和针对性。 (2)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3)向高技术智能型方向发展。(4)爆炸具有不可预见性。就恐怖主义爆炸罪的防范而言, 要注意加强国际间反恐合作;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反恐和防爆的领导、指挥工作;制定重点 部位的安全检查制度;严格实施危险物品管理制度;落实防爆、排爆技能的培训,建立一支 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排爆专业队伍;实行防爆值班制度,建立严格的案件举报、询问、登 记制度等。 2.2.4 海盗罪 海盗问题一直倍受国际社会关注。16 世纪达到了高潮,至今仍然存在。特别是 2009 年 的索马里海盗问题, 再次使这一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海盗的行为是海上的暴力恐怖 犯罪,它直接破坏了海上正常的秩序和安全,危害性极大。虽然国际上并没有明确地规定海 盗罪,但是世界人民已经深受其害。除了上述四种犯罪类型,国际恐怖主义犯罪还包括劫持 人质罪、资助恐怖主义罪、危害船舶航行安全罪、侵犯受国际保护人员罪等犯罪类型。这些 犯罪在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框架体系中均有针对性的描述。 3. 中国恐怖主义形势及主要根源 3.1 中国恐怖主义形势探析 3.1.1 东突势力长期存在 “东突”是“东突厥斯坦”的简称,该词出现于 19 世纪末期。由于阿富汗人哲马丁鲁 提议要联合世界上所有的伊斯兰国家, 建立一个统一的集伊斯兰教和政治实体为一体之国家 的建议,并着手到处游说传播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运动发源于沙皇俄国控制、统领下 的受泛斯拉夫主义压制下的鞑靼人, 其宗旨是要归并所有的从小西亚到中亚操突厥斯坦语的 民族,创建一个共同的突厥帝国。这两种思潮呈现在新疆就是“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其 简称为“东突运动”,因此,“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一词的出现是伴随着泛伊斯兰主义和 泛突厥主义的出现而产生发展的。美国“9?11”特大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国际恐怖主义 的猖狂程度震惊世界,这对国际安全稳定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威胁。2002 年 1 月 12 日,中国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题为《“东突”恐怖势力难逃罪责》一文,向全世界揭露了“东突”在 我国实施的暴行。从此,中国的恐怖主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于是,建立了以美国为代表的 国际统一的反恐联盟,包括我国也在内,不但支持和赞同美国的反恐行动,并宣布中国也是 国际反恐的一员。“2003 年,中国公安部根据联合国有关反恐怖决议,并依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刑法、国家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经过严密审慎的认定、甄别和审核,正式认定“东 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东突 厥斯坦新闻信息中心” 等 4 个组织为恐怖组织。 在迫于各国都努力加强防范和严厉打击恐怖 主义的压力下, “东突”恐怖分子的行动还有所克制和约束,他们极力扬言自己实施的活动 不是恐怖行为,并向国际一再强调自身与国际恐怖义没有任何干系。但从 2008 年围绕在我 国举办北京奥运会发生的西藏“3?14”事件和 2009 年 7 月 5 日乌鲁木齐市的打砸抢烧严重 暴力犯罪事件来看, “东突”组织的分裂势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压制,相反是迅速浮出水面并 呈现升级状态,对我国西部边疆地区乃至全国的安全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3.1.2 藏独势力绵延不绝 上个世纪 90 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的解体,同我国西部边疆相毗邻的中亚五国也 相继走向独立。 这种形势的巨大变化激发了我国新疆民族分裂分子极大的精神愿望, 激励他 们也要去实现独立的愿望。他们认为,中亚各个国家都独立了,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独立呢? 现在也该到他们独立的时候了。 于是, 这些民族分裂分子不断加紧与西藏的独立集团 “达赖” 和台湾的台独势力密切联系,相互勾结、相互利用。他们不但大肆喧嚷民族独立、民族分裂 的口号和舆论,大量制造并向民众发放有关民族宗教分裂的书籍、刊物、音响、光盘和传单 等反动资料,试图引起国际社会对“东突”、西藏和台湾的独立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合法化; 并且, 他们还与境内外的民族主义分裂分子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内外勾结, 共同策划对我国 新疆地区频频制造多次暴力恐怖袭击事件。 3.1.3 台独势力与藏独东突势力遥相呼应 “台独” 分子的势力发展及其民族分裂主义思想的精神传播, 对新疆地区民族分裂分子 的活动影响作用很大。由于台湾当局在国际社会中提出了“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思 想口号,并同一些小国结成联盟,共同向联合国大会呈交议案,企图幻想在中国制造“两个 中国”。受此环境的影响,境内外的分裂势力在我国西部边疆地带开始膨胀起来,他们相互 紧密联系,频繁来往,相互合作,共同制造大量的暴力破坏活动。如:1998 年 2 月 25 日, 西藏达赖喇嘛的兄长塔泽仁波切和内蒙古的反动分子强哈?巴赫以及新疆的民族分裂分子等 人受台湾“台独”势力的邀请,亲自跑到台湾与他们同流合污,一起策划如何对台的攻击活 动,另外,他们除了与“台独”分子的频繁来往外,还竟然与台湾南部的政治要人共同订立 有关“台湾、西藏、内蒙古、和东突厥运动宣言”的条约并签字达成协议,肆无忌惮的进行 着分裂破坏活动,这毫无疑问给这些境内外的民族分裂分子给予极大的精神鼓舞和力量支 持。近些年来,西藏以达赖为首的叛乱集团和“藏独”分子因有西方敌对势力做后台,叫嚣 西藏一定要独立,加紧发展势力组织,扩充力量,妄图把西藏从我国分裂出去,加紧对我国 进行民族分裂的罪恶破坏活动。 在这种形势下, 来自境内外所有的民族分裂分子相互串通勾 结在一起,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2 中国恐怖主义根源 3.2.1 当代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地的民族主义浪潮兴起,由民族主义因素激发的领土争端、民族 矛盾、宗教冲突使得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形势难以稳定,使整个国际环境动荡不安。我国是 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大国,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掀起对我国的国家安全造 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这种民族主义浪潮快速跨越了国界,像毒瘤一 样快速传播到我国新疆地区, 国际上泛滥的泛伊斯兰主义者利用金钱和舆论手段支持和资助 着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新疆地区实施各种分裂破坏活动。同时,还出现了不同国界、 不同宗教间互相联合的趋势,一些分裂主义的组织者还同“基地”组织的伊斯兰原教旨主 义极端分子互相勾结,如本拉丹的“基地”组织为这些境内的民族分裂主义者提供金钱和武 器,并在“基地”组织为他们提供武装恐怖训练,以及帮助指挥和策划新疆地区的暴乱突发 事件, 然后由境内组织实施暴乱活动。 他们制造的这些活动长期以来对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社 会安全稳定构成了重大威胁。 3.2.2 恐怖主义的全球化 受国际社会恐怖主义如此猖獗的气候,以及随着我国扩大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增强, 泛突厥主义分子乘机而入,大量进入我国新疆,不断惹是生非。另外,随着现代信息通讯和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自上个世纪 30 年代滋生于我国新疆地区的“东突”恐怖分子也受国 际恐怖分子的互动影响, 不断的发展壮大, 它与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分子互相紧密 联系,互相配合,企图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民族团结以及践踏中 国的主权。 问题一:试论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影响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的主要内容、实质:20 主要内容:首先是欧亚地区战略的平衡,即认为欧洲不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亚洲已经取而 代之; 其次是军事战略的平衡,即更加注重海军和空军,到 2020 年前,美国海军力量将改 变目前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五五开”的部署格局,将 60%的战舰部署在太平洋;大部分巡洋 舰、驱逐舰、潜艇与濒海战斗舰部署在太平洋,航空母舰数量增加到 6 艘;再次是部署方式 的平衡, 即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建设新的大型的永久性基地, 来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 存在,而是与盟友及伙伴国协作,通过接受临时任务,参加联合军演、训练和行动,确保伙 伴国提供港口、机场和其他设施供其使用;各种“平衡”之外,美国还需要考虑另一个“再 平衡”,那就是扩军与加强美亚经贸关系之间的矛盾,与“紧缩欧洲”及其他地区相比,亚 洲经济蓬勃发展,是最具活力的增长区,美国急需提升亚洲在美国对外经贸战略中的地位, 以便扩大对亚洲地区的出口,增加国内就业,分享亚洲经济增长的红利。 实质:“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质是平衡中国的崛起,间接地“遏制中国”。美国所谓中国 的军力发展威胁了美国的利益,实际上“威胁”的是美国占有的中国该有的“合法权益”。 美国有意或无意把中国视为对手有其思想意识、现实利益以及自身崛起历史等方面的原因, 而中国海军的发展无疑让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固有的敏感性和戒心加重。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 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强调进一步加固和维持与传统 盟国的关系,同时寻求新的盟友,即“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 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 ?在此背景下,美国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态度或者发展思路;中国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的态度或者发展思路:40 两国领导人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了如下基本共识:21 世纪的中美关系必须避免大国对 抗和博弈的历史覆辙,切实走出一条新路。按照中方的说法,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是 “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按照美方的说法,就是要打破“崛起国与守成国 必然冲突”的历史魔咒,建立基于“务实合作和建设性处理分歧”的大国关系新模式。 中美同意共同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但是对如何界定这一概念及其内涵的认知存在分 歧。中方强调其原则性,认为相互尊重是增加互信、管控分歧、开展合作、共创双赢、引领 未来的基础;而美方强调其功能性,要求解决美方关切的具体问题,认为只有务实合作,建 设性地处理分歧,才能双赢。 在新型大国关系的具体议题上,中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中方强调的领域是反“台独”、反 对台售武、 美军对中国的抵近侦察, 美国在钓鱼岛、 南海岛屿等中国周边安全问题上的立场, 美国维持的亚太军事同盟是否针对中国,以及藏独、疆独、人权等涉及中国内政的问题;美 方关注的是中国军力增长、朝鲜、伊朗核、气候变化、海上通道安全、网络安全、知识产权、 市场准入、服务贸易等领域。 美方高度重视美中关系,愿与中方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扩大互 利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地区热点问题,使美中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在谈到构 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时候,美方总是表示,希望中方一是在朝核、伊朗核、反恐等美方视为重 大利益的国际安全问题上同美方合作,二是在金融稳定(其中关键的是美元的霸权地位)、 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上照顾美方的关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用三句话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做了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 客观看待彼此的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 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 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 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 融格局。习近平的概括突出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不用对抗的方式解决矛盾分歧,二是相互 尊重各自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三是强调以合作促共同发展。 对于中国领导人关于两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 奥巴马政府给予了正面回应。 奥巴马政 府认同不冲突、不对抗原则。奥巴马表示,美国愿意与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国继续和 平发展符合美国利益。美中合作而不对抗,就更有可能实现各自安全和繁荣的目标,也有助 于双方共同应对许多全球挑战。奥巴马表示,美中同意致力于建立基于务实合作、建设性处 理分歧的大国关系新模式。 美国欢迎中国继续和平崛起, 希望中国能够在维护亚太乃至世界 的稳定、繁荣中扮演负责任的角色。然而美方并没有正面回应中方提出的相互尊重的原则。 对于合作共赢,美方强调要求中方解决美方关切的具体问题。例如,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步 伐加快, 中国在亚洲不断扩大的军事存在可能会增加美中在西太平洋地区发生军事摩擦或误 判的风险。因此,双方要深化军事对话,应对双边军事关系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竞 争。在经济领域,要求中国改变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共促国际金融稳定,应对气候变化和 能源安全等全球挑战。在网络安全领域,强调所谓来自中国的网络商业窃密问题。 ? 从个人角度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影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思考或者分析(建议)40: 我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产生以下影响:1.对美国来说,使得美国进一步在亚太地区军 事充实,巩固美国战略地位,同时带动国内经济增长和就业,分享亚洲的经济增长红利。 2. 对中国周边国家来说,菲律宾、越南等亚太国家获得美国的支持,同时增加了地区间的冲突 和对抗的可能性。3.对中国来说,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受到挑拨,中国海上实力的拓展空 间受到限制,不得不努力维持和谐世界的理念,维持大国形象,同时国内经济受到影响。 由于以上几个影响可以分析得出: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继续实施将可能导致中美由 “相互 依存的竞争关系”走向对抗关系,从而破坏中美平衡关系。具体来说,该战略对中美新型大 国关系主要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第一,该战略激化了“东海、南海问题”,挑战着中国 的领土和主权。第二,美国欲构建排除中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同时拉拢中国周 边国家, 使得东亚地区离心化明显, 在某种程度上对中美平衡关系得以维持的经济合作基础 进行破坏。 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中国拥有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 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首先,应寻求新时期利益汇合点,并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探索“共通价值”,为中美新型大 国关系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其次,丰富两国交流渠道,释放人文交流和地方交流的能量,发 挥两军交流的独特功效,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注入源头活水。再次,在深化双边外交和发展 多边外交基础上,推进“中美+X”三边外交,破解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难题。最后,对美 外交既需要大战略谋划,也需要细致推进,这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保障。 总之,在中美两国既竞争又合作的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加强沟通、管控分歧、扩大合作 是未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方向,也是中美关系发展应当努力探求的目标。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途径:第一,抛弃冷战思维,创新相处之道。第二,深化互信建设,减 少战略互疑。第三,理性认知两国分歧,采取创新处理分歧方式。第四,加强沟通与协调。 及时准确的信息沟通是有效管控分歧的重要途径。第五,不断深化合作,共同面对挑战。 问题二: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实例,阐述中国周边外交战略。 ?“上海合作组织”的精神,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30 精神:上海合作组织进程中形成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联合 发展”为基本内容的 “上海精神”。 合作的主要内容:(宗旨和任务主要是)1、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2.维护和 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毒品走私、非法贩 运武器和其它跨国犯罪;3.开展经贸、环保、文化、科技、教育、能源、交通、金融等领 域的合作,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4.推动建立民主、 公正、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5.上海合作组织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6.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 互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7.所有成员国一律平等;8.平等互利,通过相互协商解决所有 问题,不谋求在相毗邻地区的单方面军事优势;9.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及 对外开放原则。 发展趋势: 1.开启扩员之门:《给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地位程序》和《关于申请国加入上 海合作组织义务的备忘录范本》 修订案的批准明确了上合组织扩员的基本原则, 标志着上合 组织扩员大门正式打开。近年来,上合组织吸收了部分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威望和影响 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国家希望加入这一组织。扩员对于上合组织发展、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和话语权都有重要意义。 2.多边合作有突破: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 利化协定》 的签署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可以说是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多边经贸合作领域里的 一大突破, 表明各国在推动多边经贸合作道路上迈出坚定的一步。 这项协定将大大推动成员 国间的经贸和人员往来, 进一步深化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多边合作。 上合组织成员国所在的欧 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方向, 也是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重点区域。 交通、 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极大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商品、服务、人员等流动,对于推动上 合组织经贸合作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合组织成员国正根据复杂多 变的国际形势凝聚共识,深化各领域协调与合作,继续完善多边合作机制,这为上合组织发 展提供了新契机。 上合组织揭示的中国处理周边关系的理念,或直接阐述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基本思想:40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更 加突出。 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是连续的、稳定的,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则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不 同时期的各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周边外交,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 开创和 发展了我国总体有利的周边环境,为我们继续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 导集体: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央: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前辈外交发展道路和理论基础上, 登高 望远,勇于创新,外交开局、布局、格局体现了稳进、周密、宽广的特点,向世界展示了一 个崛起中的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外交新气派。习近平强调, 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 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要坚 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 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要诚心 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 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 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 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 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要倡导包容的思想, 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 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 我国的周边外交政策立足于国家的长远战略利益, 具有三个基本目标: 一是确保国家主权与 领土完整,二是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三是促进地区对话与合作。从总体上服从和服务于经 济建设的根本任务,服从和服务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中国外交宗旨。在与周边各国的交 往中,我们注重外交理念的和平性、军事战略的防御性、安全政策的合作性,承认各国的自 主性,尊重地区的多样性。 ?你对中国周边国外交实践有哪些认识,请指出并说明(机遇和挑战)30 我认为“我们将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 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是对迄今我国周边外交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 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的 程度上,将取决于周边关系的稳定,而周边关系的稳定将取决于一些敏感问题的解决。由于 历史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原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非常复杂,周边的问题也很棘手。朝鲜 核试爆就是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基于“与邻为善、以邻 为伴”的原则处理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推进了一些周边问题的解决,中国的周边外交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但是,由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复杂性,加之安全机制尚未成形,有些 地区甚至仍深陷在冷战阴影的影响之中, 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特别是解决好周边 出现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紧迫挑战。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出 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与新变化,对此应高度重视,并应将其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以透过现象 看到本质,并制定通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 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在 2009 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 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 9%左右的增长。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 2010 年成功 超越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崛起, 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 也引来了诸如 “中 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 从大的格局来说,冷战结束,终结了中国与邻国间的政治分割。各国之间都基于各自长远战 略利益与现实实际利益加以考、 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 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 性。 在东北亚,历史问题迄今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日本不能在彻底深刻地反省、总 结近代侵华战争的前提下早日面向未来,成为我国与日本建立互信的一条鸿沟。2007 年 4 月,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这是时隔7年中国总理对日本的首次访问,也是中日打破政治僵 局之后的“融冰之旅”,使中日关系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然而 2010 年 9 月 7 日,我国渔船 在钓鱼岛附近海域遭日本巡逻船两次冲撞,并遭日方登船检查,还抓扣中国渔船船长。钓鱼 岛的归属问题、东海海底资源开发问题更为凸显,引起了两国民众的“口水之战”,两国的 经济交往、民间往来倍受影响。中日关系出现了严重危机。但中日两国始终是一衣带水的邻 邦,是搬不开的邻居。作为世界上两大举足轻重的经济体,中日两国的矛盾将对世界经济产 生巨大的影响,也影响着世界的和谐稳定。对于俄国,俄罗斯是世界主要力量之一。我们将 按照中俄两国元首达成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共识,努力维护和发展两国政治上相互尊 重、经济上相互合作、安全上相互信任的新型睦邻关系。 在西南方,我们与周边中小国家的友好关系历经时势变迁考验,具有强大生命力,他们是我 们靠得住的朋友、信得过的伙伴。2010 年 12 月 15 日至 19 日,温家宝总理应邀对印度、巴 基斯坦进行正式访问。 此访是我国着眼于加强周边睦邻友好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 具有深远 战略意义。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南亚重要国家,也是我国重要邻邦,中印、中巴关系的发展 对南亚、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有着重要影响。温总理也称:“中巴永远是兄弟,中巴 友谊根深叶茂,生机勃勃,中巴关系坚如磐石,历久弥新。”我们重视巩固同印度、巴基斯 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的传统友谊,将继续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东 南亚,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也得到持续发展。1997 年 12 月 15 日,首次东盟与中日韩 领导人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东盟各国和中日韩3国领导人主要就 21 世纪东亚 地区的前景、发展和合作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取得了广泛共识。我们以东盟和中 日韩的合作(10+3)为东亚合作的主要渠道,继续尊重和发挥东盟的重要作用,在深化经济 融合的同时,以非传统安全领域为切入点,推动 10+3 逐步开展政治和安全对话,丰富其合 作内涵,引导其全面发展。在目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快速发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东盟市场 有更多有利的发展机遇。具体说到与越南的关系,2010 年是中越两国建交 60 周年,同时也 是中越友好年和滇越铁路通车 100 周年。 中越两国举办了一系列友好的交流活动, 掀起了中 越关系的一个小高潮。但是,中越之间也存在一些纷争,比如边境问题、北部湾划界问题? ? 再说到与中国远隔一个太平洋的美国的关系, 美国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一直以来都喜好掌 控世界、干涉他国经济政治。虽说中美关系在近十年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总体说 来,双边关系仍然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美国一直就人权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给中国施加压 力,并不断干涉台湾问题,企图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中美关系时好时坏,扑朔迷离。但 我认为,中美双方始终是一种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的关系。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 国家,谁也离不开谁。我国正处于经济相对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渴望拥有一个和平的,繁 荣的国际环境与经济环境,所以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发展好中美关系,以展开更多经济、军 事、文化、教育上的合作。 周边安全环境中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随着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巨大提高, 中国营造周边环境的能力有了很大增强。 面对当前 的周边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发展,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它的国际地位最主要 的还是取决于其物质实力。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抓住当前的机遇,进一步提升自己的 综合实力,提升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的能力。 其次,是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 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 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中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中国 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 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 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 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 在很多国 际事务上,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 相对稳定的局面。 第三,发展睦邻外交,拓展中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综合实力的增强,使中国营造有利 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 中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但与中国综合实力 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中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 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 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最后,是加强 软实力建设。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改善中国在周边国家心目中的认识和印象,使中国形象 在这一地区更具亲和力。同时要保持中国在战略上的威慑力,努力维持一种平衡 。 国际恐怖主义的历史发展 现代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大体分为 3 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国际恐怖主义的萌生期。从 18 世纪末开始,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国家之间 乃至其国家与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日趋激化。于是,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民族主 义者们,纷纷以恐怖主义行动来反抗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和殖民入侵者。1881 年沙皇亚历山 大二世遇剌、1914 年奥匈帝国斐迪南遇剌两起事件,就是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过极大影响 的恐怖主义事件的代表。 第二阶段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形成期。从二战结束到上个世纪 60 年代末,国际恐怖主义 真正形成了气候。此间,在两大阵营对峙、冷战的国际社会背景下,许多正在争取民族独立 的殖民地、附属国或刚独立的民族国家,成了恐怖主义的热点。明显增多的劫机、爆炸和绑 架等,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恐怖事件,恐怖活动袭击的目标和范围越来越具有国际性,其手段 也日趋多样化、现代化,从而酿就了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大爆发。 第三阶段是国际恐怖主义的猖獗期。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恐怖主义活动的特点是:动 机日益复杂化、行动跨国化、形式多元化、手段技术化、长远目标模糊化和短期意图残酷化 等等。例如,由于有高素质科技人员加入到了恐怖组织中,恐怖分子必然地会采用更多的高 科技手段实施恐怖行动。许多迹象表明,恐怖分子的视线已经开始转向诸如核电站、能源基 地、电脑网络等目标。面对国际互联网络迅速发展的前景,美国已经开始注意防御恐怖分子 通过电脑网络摧毁社会服务系统、扰乱经济运行网络、破坏军事体系、削弱公众信心等众多 至关紧要的社会安全问题。 国际恐怖主义是一种大范围、 跨国际的反人类活动。 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在坚决反对它的 同时,人们还应理智地看到,国际恐怖主义赖以生存的土壤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因此,人类 理应为反恐怖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3、国际恐怖主义类型 国际恐怖主义目前看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民族主义型:如北爱尔兰共和军等。 (2)宗教极端主义型:如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和“哈马斯阵线”、印尼的“伊斯 兰祈祷团”等。 (3)极右意识形态型:如德国新纳粹党、德国人民党等。 (4)极左意识形态型:如意大利红色派、日本红色旅等。 (5)现代科技型:如生化武器、毒气、细菌战等。 4、对国际恐怖主义认识的分歧 国际恐怖主义就其产生的根源而言,不外乎有三方面:第一是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秩序, 具体表现就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肆虐, 通俗的讲就是霸权主义导致了恐怖主义; 第二是 世界经济发展长期不平衡, 全球化导致南北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而且还看不到明显的解决前 景,贫困是恐怖主义产生的温床和土壤;第三是文明的冲突,文明的差异本来并不一定要带 来冲突,但是如果国际社会不能很好的处理文明的差异,动辄以流氓国家、无赖国家来诬蔑 别的民族和人民, 那么, 文明的冲突就以某种程度的恐怖主义的形式出现了。 基于上述认识, 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恐怖主义其实首先表现为国家冲突,然后是文明冲突,因此,对国际恐 怖主义的认识自然就存在国别分歧。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的利益来定义恐怖主义和恐怖组织, 很难能形成统一意见。 尤其是西方少数国家带着冷战思维和和意识形态有色眼镜看问题, 从 一国私利出发定义国际恐怖主义,认为对它有害的才是恐怖主义,而对它的所谓“敌人”有 害且对自己有利的恐怖主义则不列为恐怖主义, 甚至冠以 “民主义举” 之名对其进行援助 (例 如东突头目热比娅逃到美国后被美国庇护,现已经成为中国境外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 主义的头面人物,包括暴力恐怖犯罪的骨干分子一起,密谋筹划各种分裂中国的活动),赤 裸裸干涉别国内政,这就是当前困扰国际合作的恐怖主义双重标准。9-11 以后,美国为首 的西方国家打反恐之名行扩张之实,动则以武力相威胁,甚至直接侵略和占领别国,致使国 际恐怖主义更加猖獗,形成当前全球安全新威胁。 对国际恐怖主义认识的分歧将长期存在, 这也注定了国际反恐斗争将是复杂的、 而且是 长久的。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造成的危害还是取得了一些共识,大家都谴责暴力行为、同情 受害者、关注损失与恐怖效应,国际反恐合作便是在这一背景下达成的。 二、当前国际恐怖活动动向 当前的国际恐怖活动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我们可以从一下几方面看问题。 1、恐怖组织方面 从恐怖组织方面看,一个以伊斯兰极端宗教思想为意识形态、以“基地”组织为核心、 以西方国家或“西化”伊斯兰国家利益为打击目标的“恐怖同盟”正浮出水面。这个“死亡 同盟” 无疆界、无领土、无固定基地、无标识。他们利用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在不同国家 拥有网络, 军事打击无从下手。 主要成员包括: 东南亚 “伊斯兰祈祷团” 、 菲反政府武装 “阿 布沙耶夫”、巴基斯坦“穆斯林联合军”、“基地”组织、车臣非法武装、埃及伊斯兰圣战 组织、阿尔及利亚武装集团等。巴厘岛、车臣、肯尼亚、土库曼斯坦、利雅得、卡萨布兰卡 等地恐怖事件均有国际背景。此外, “基地”不再是一个统一的组织,而成为一种意识形态, 或者一种概念、一种运动。 “基地”由一个“官僚实体”转变成跨国网络组织。 2、恐怖活动特点方面 从恐怖活动特点看, 多处同时作案追求极端效应已经成为当前恐怖活动的新特点。 今年 五月中旬的连环爆炸案显示,恐怖组织的攻击以“多目标” 为主, 它们往往规模小、时间短、 攻击前均经周详规划与专业训练。这些连环作案的目的有:一是为了扩大事件规模,形成爆 炸四起局面,引起民众普遍恐慌;二是将局势搅乱,加大救援与侦破难度,且因采用自杀性 爆炸,使线索中断;三是极力造成最大杀伤。 案例: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遇刺 3、恐怖活动方式方面 从恐怖活动方式看,恐怖分子为追求轰动效应和制造心理恐慌,往往经过长时间策划, 在不同国家与地区,集中连续搞活动。如法国油轮遇袭、印尼巴厘岛、菲律宾三宝颜市连续 爆炸案、莫斯科劫持人质、车臣政府大楼被炸、北奥塞梯自杀爆炸、雅加达万豪酒店被炸、 伊拉克联合国办事处汽车炸弹案、纳杰夫清真寺爆炸案、马德里“311”、伦敦“77”爆炸 事件等。新一轮恐怖浪潮显示出国际恐怖活动呈“波浪”型趋势,形式更加多样化。“要更 多人死,让更多人看。” 重要案例: (1)印尼巴厘岛爆炸案 (2)莫斯科广场音乐 会爆炸案 (3)雅加达万豪酒店爆炸案 (4)西班牙“3?11”事件 (5)沙特国家安全 总局汽车炸弹爆炸案 (6) 车臣总统被炸身亡 (7) 俄车臣恐怖分子突袭印古什共和国 (8) 别斯兰人质惨案 4、恐怖活动趋势方面 从恐怖活动的趋势看, 更多的恐怖事件可能发生在适合穆斯林活动, 且防范措施薄弱的 地区,恐怖袭击目标和范围可能有如下 5 种: (1)恐吓型活动成为扰乱社会秩序的方式。 通过电话、信函制造混乱,引起恐慌。 (2)煽风点火,为下一轮恐怖活动做准备。“基 地”组织经常通过因特网、录像等方式,发表煽动性言论,挑起族群仇恨。 (3)萨达姆 家族亲信及效忠部队中一些成员可能成为新的组织, 单独或以小组行动发动袭击。 西方国家 的海外利益仍是攻击的主要对象。恐怖袭击有从使领馆、军事基地等“硬目标”,转向不具 防卫能力的 “软目标” 的势头 (如约旦主义使馆、 联合国驻伊办事处及纳杰夫清真寺) 。 (4) 施放生物、化学及“脏弹”的危险依然存在。此外,由于俄罗斯在莫斯科剧院的营救活动中 使用了化学毒剂,也给恐怖分子将化学毒剂作为袭击手段提供了借口。 (5)大搞心理恐 怖战。如“基地”组织借美、加大停电搞心理恐怖,声称其下属行动队袭击了为美加主要工 业城市供电的两座电厂。这显然是意在对美施压,加剧美加民众的心理恐惧,借机渲染自己 的活动能力。 5、恐怖活动持续时间方面 从恐怖活动的持续时间看, 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将是长期的。 在联合国驻伊总部被炸后, 美国主要媒体发表了大量的评论, 认为这是美国把一个原本不是恐怖威胁的国家变成恐怖国 家的最新证据;西方和伊斯兰世界展开的思想战将会主宰今后十年的全球政治, 美对伊军事 行动所诱发伊斯兰世界的“反美圣战”,加剧国际安全形势动荡。 三、国际反恐斗争形势 1、当前国际反恐斗争形势 “9?11”事件 6 年来,国际恐怖主义形势反而更加严峻,袭击事件日益增多,恐怖手 段更为复杂和隐蔽,技术更高。虽然国际反恐成果斐然,但是恐怖力量也在增长,大有越反 越恐的发展态势。 首先,美国 6 年反恐乏善可陈。 “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以“反恐”为施政重点,对内不断整合机构,扩大行 政权力;对外发动两场战争,调整兵力部署。据美国国会研究处统计,截至 2007 年 6 月, 美国为在海外发动“反恐战争”已耗资6100亿美元,美军伤亡3万多人。但美国情报机 构 7 月份发表的国家情报评估却指出, 美国面临的恐怖威胁有增无减, 恐怖分子人数日益增 多, “基地”组织已经获得了对美国本土发动袭击所需的大部分能力,而被美国视为恐怖主 义“罪魁”的“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至今仍逍遥法外。前“9?11”事件独立调查 委员会正、副主席基恩和汉密尔顿近日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指出:由于布什政府的一系 列政策失误, 与六年前相比, 美国的安全状况并未得到改善。 当然, 美国的努力不会只 “失” 不“得”。从“得”方面看,美国取得以下七个方面的“进展”: 一是摧毁恐怖主义庇护所,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政权。重创并打击基地 组织,使恐怖主义的战略根据地离开那里,因此基地组织现在难以形成大的规模,只能分散 作战。 二是美国紧接着破坏了基地组织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集团, 打死和捕获了很多基地组织 的成员,基地组织著名的头目大半已经死亡或者被抓捕,本拉登也藏起来,另外基地组织在 伊拉克的头目扎卡维也被炸死,车臣恐怖势力巴萨耶夫被击毙。 三是切断恐怖组织的财政来源。 6 年来, 美国和它的盟国, 在世界各地冻结和查封了 1400 个恐怖组织的帐户。 使恐怖主义组织失去了大约两亿美元的资金来源。 而且美国司法部通过 帆反恐调查,还对 200 多人提出起诉,迄今为止,已经有 140 多人被判罪。 四是阻止新的恐怖事件的发生, 防范恐怖袭击发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例如基地组织每年 的预算至少被减少了三分之二,在“9.11”事件发生后,基地组织每年的预算大概是三千五 百多万美元,现在据说是在五百万,到一千万美金,资金流动的限制有效的制约了基地恐怖 组织的发展。 另外,在过去 6 年的时间里,美国和它的盟国已经在 100 多个国家捕获四千 多名恐怖组织人员,许多恐怖主义组织策划的袭击行动,在还没有实现之前被破获,例如, 2005 年 11 月 7―8 号凌晨一起澳大利亚恐怖袭击案件的侦破。当时的情况是使五百多名澳 大利亚警察,根据情报部门的准确情报,先后在两座大城市(悉尼、墨尔本)逮捕 17 名嫌 疑犯,搜查到很多东西,其中包括化学武器,另外一例,英国警方 2006 年 8 月 10 号,侦破 一起案件“爆炸十架由英国飞往美国的飞机”抓捕了 21 名嫌疑人。 五是美国极力推导的恐怖主义对人类社会严重危害性以及必须携手合作严厉打击恐怖 主义的意识获得广泛的国际共识。 例如这五年来, 各国都开展强大的对恐怖主义进行声讨的 声势、和参与立法和参与国际反恐合作。恐怖主义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美国 2001 年 10 月 7 号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当时有 90 个国家参加这次行动。几乎占现有国家的 一半。 成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一次军事联盟。 据统计世界上有 172 以上的国家已经下令 冻结同恐怖主义有关的资金,金额总计超过 1.37 亿元,世界上 315 个实体,商业机构他们 的资金被冻结。 有 685 个同恐怖主义有关的帐户被查封。 而且联合国还通过了一系列反恐协 议,特别是 2006 年 9 月 8 号,联合国大会通过《全球反恐战略》要求协调和加强联合国各 个成员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努力。 这是联合国 192 个成员国第一次就打击恐怖主义全球 范围达成一致意见。 六是推动区域性的反恐合作方兴未艾。“9.11”事件以后,例如有上海合作机制,更坚 定了反恐合作机制,还有八国集团反恐怖行动组织,由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八国组成,成 立于 2002 年 6 月 2 日。欧盟反恐机制也加强公约的修订和法律的制定。东盟反恐合作机制 也与 2002 年 8 月 1 日签署合作打击恐怖主义联合宣言,还有独联体内部安全合作机制,非 洲联盟反恐合作机制、亚欧会议合作机制等区域反恐合作组织的建立。 七是美国在国际上推行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制度客观上推动了全球联合反对霸权主 义和强权政治。 眼下美国已经遇到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抵制和反对声浪, 联合国政府在反霸 权的呼声下获得更高的重视 然而,从长远宏观、政治角度来看,布什战略的“失”会大于“得”。具体表现在五个 方面: 一是美国的反恐动机越来越遭到全世界人民的质疑。 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美国所谓 “反恐” 包藏有更大的图谋。美国在打着反恐的旗号推行霸权主义,谋取地缘政策利益。因而美国的 反恐政策越来越遭受到包括美国人民在内全世界人民的批评。 二是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矛盾加深了。 造成这种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矛盾的加深主要表现在 美国反恐政策几个失误上,例如,“9.11”事件之后,美国前是讲发源伊斯兰国家宗教极端 主义列为首要危险,宣布七个国家为“邪恶轴心国”有五个是伊斯兰教国家,美国在利用国 际社会同情他遭受恐怖袭击的心理,完成阿富汗战争时,又发动了对伊战争,发动与恐怖主 义无关的伊拉克战争, 同时又继续纵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侵略战争, 致使巴以冲突越演越烈, 这些冲突反恐措施加深了美国与伊斯兰国家的矛盾。 特别是美国为了推行它们改造中东反恐 政策计划,在中东地区更加偏袒以色列霸权行径,在恐怖主义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极大的 伤害了穆斯林民族利益和宗教感情。引起阿拉伯国家的极端反感。另外美国攻打伊拉克,力 图控制中东石油资源的战争举动,更是损害广大中东地区伊斯兰民众的利益。所以,这就是 造成美国和伊斯兰矛盾加深的一些重要因素。 三是美国是越反越恐。虽然打掉一些老的恐怖主义,但是又催生了更多新的恐怖主义。 弄的它自己是防不胜防,反恐疲于奔命。现在实际上本拉登无论是死还是活,对恐怖主义的 打击形势已经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为它只是一种招牌, 成了激励恐怖分子的一种精神和 主力的东西。 四是美国外交上日益孤立。 反恐国际领军地位遭到质疑。 美国借反恐为名推行霸权主义 搞单边主义,抛开联合国做法,使自己在外交上日益陷入更加孤立的情况。在阿富汗战争开 始时,有 90 个国家支持美国的行动,当时美国只投入有限的军事力量,便使基地组织时期 根据地,许多重要成员被俘,但是后来美国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悍然发动与“9.11”事件和 恐怖组织并无直接联系的伊拉克战争就没有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 孤立无援。 只有英国步其 后尘。使得美国在外交上日益孤立,他的反恐领军地位遭受质疑。 五是激化不同文明间的冲突。 世界变得更加混乱和动荡不安。 布什提出伊斯兰法西斯主 义的说法把恐怖主义和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 这等于把宗教意识以及形形色色的极端主义和 恐怖主义归为一类,扩大打击面,孤立了自己。对美国来说,正确的策略是加强与伊斯兰世 界的沟通,团结伊斯兰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如果不这样恐怖反恐是无法获胜的。 其次,欧洲从“后方”走到“前台”。 “9?11”事件 6 年来,欧洲也迎来了一系列恐怖袭击,英国、西班牙和德国先后被恐 怖分子猛烈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9?11”逐渐成为西方社会每年都必须 经过的一道心理年关。 德国:不再是后方 2007 年9月4日,德国安全部门逮捕了计划对法兰克福机场和美国驻德机构实施恶性 炸弹袭击的3名恐怖嫌疑分子,幸运地避免了一起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事后,德国联邦刑警局局长奇尔克表示: “德国将成为国际恐怖分子实施具体袭击计划 的目标,而不再像从前那样,仅仅是恐怖分子进行休息和撤退的后方基地。”根据德国警方 所掌握的情况,有这一切都加重了德国人的恐惧心理。德国一民意调查研究所 2007 年 9 月 5 日随机调查了 1000 名德国人,结果显示,76%的人担心德国会再次遭受恐怖袭击。早在 2005 年底和 2006 年初,伊拉克连续发生绑架德国人的事件时,蒂宾根大学的托马斯?豪西 尔德教授就指出,“德国同美国走得更近,将是德国遭受恐怖袭击的一个导火索”。 英国:担心越反越恐 对英国而言, “9?11”事件的影响尤为显著。六年来,英国警方共破获 30 起恐怖阴谋, 对 200 多个恐怖组织和 2000 多名恐怖分子的活动进行了监视。这不能不说是下了苦功的。 2005 年 7 月 7 日的伦敦发生地铁连环爆炸后, 英国政府就一刻也不敢松懈地防备恐怖袭击。 去年 8 月 10 日,英国希思罗机场挫败一起制造爆炸客机事件。而今年 6 月 29 日和 30 日恐 怖分子又计划在伦敦和格拉斯哥制造汽车爆炸事件, 幸亏被及时发现, 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 生。英国政府将全国安全警戒提高至最高级别――“危急”状态。 尽管各种反恐措施卓有成效,可是英国民众反而存在一种“越反越恐”的感觉,认为英 国政府跟随美国的反恐政策太紧,结果“引火烧身”。 西班牙:“引火烧身” 2004 年 3 月 11 日,早晨上班高峰时间,马德里通勤火车上发生炸弹袭击。袭击共造成 191 人丧生,1800 多人受伤。马德里 311 列车爆炸案是 911 事件后针对西方最严重的恐怖 袭击。 马德里 311 列车爆炸案还影响了西班牙大选的结果。 在爆炸案发生后进行的大选中, 执 政党人民党被最大反对党工人社会党(简称工社党)击败,工社党总书记萨帕特罗当选为西班 牙新首相。 工社 党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马德里爆炸事件沉重打击了执政的人民党。 在此 之前,多次民意调查显示,人民党占领先地位,工社党比人民党大约相差 6 个百分点。分析 人士认为,长期以来,西班牙民众反对人民党政府追随美国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反对政府 支持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并派遣军队到伊拉克, 曾经屡次发起大规模反战示威, 呼吁美英结束 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 并强烈要求政府撤回本国士兵。 而在大选前发生的这起西班牙有史以 来最大的恐怖袭击事件更使人们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越发感到不能再选择亲美的人民党, 因此转而支持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工社党。 最后,亚洲成为恐怖主义的天堂 亚洲既是恐怖主义的输出地,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地。自“9?11”事件以来,全世界 通缉的 10 大恐怖份子均来自亚洲,而且都是来自本?拉丹在喀布尔建立的恐怖分子训练基 地, 亚洲俨然成了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 与此同时, 亚洲又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最大受害地, 从中东到中亚,从南亚到东南亚,恐怖主义袭击比比皆是,血雨腥风令人谈控色变。根美国 国务院统计,仅 2003 年,全世界就发生 190 起恐怖袭击事件,有 307 人死于恐怖袭击,另 有 1593 人受伤。其中,亚洲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最多,共有 70 起;造成的死伤人数也居首 位,共有 159 人死亡和 951 人受伤。 著名的英国国家风险研究机构“全球市场研究中心” 在对世界上 186 个国家和地区可能遭受恐怖袭击的风险进行排名后,于 2003 年 8 月 17 日 发布一项研究报告指出,除美国之外,亚洲许多国家是全球恐怖袭击主要目标。这些国家主 要有:巴基斯坦、菲律宾、阿富汗、印尼、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六个国家的遇袭风险均派在全 球前十位(巴排名第三、菲、阿、印尼、印分别为五、六、七、九)。根据该机构的 2003 ―2004 年度全球恐怖风险袭击指数显示,在全球六大地区中,亚太地区遭遇恐怖袭击的风 险仅次于中东、北非地区。亚太地区的风险指数为 45.16,高于全球 40.19 的平均水平。此 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和东帝汶处于中上水平。这家评估机构用以评估一 个国家或地区受风险的标准包括恐怖分子的作案动机、恐怖组织在该国或地区存在的情况, 以及该国或地区预防恐怖袭击的能力等。 亚太地区之所以恐怖袭击风险居高不下,源于地缘宗教因素与地缘战略两大因素的影 响。从世界范围看,美在结束对阿富汗与伊拉克两场战争之后,因不能有效控制全境,引发 伊斯兰世界的“反美圣战”,形成了恐怖分子在全球重要地区开拓“圣战”战场的新动向: 一是战场超出伊拉克甚至中东,大批“基地”组织成员潜逃格鲁吉亚潘杰溪峡谷、伊拉克北 部、伊朗、也门、沙特、巴基斯坦及中亚、印尼等穆斯林聚居区,与其他伊斯兰激进势力的 勾结增强,使中东、南亚、东南亚成为恐怖主义沃土。从 2007 年5月中旬以来的系列重大 恐怖事件看, “基地” 组织已渗透到许多国家。 如萨达姆残部与 “基地” 组织在伊成立了 “阿 拉伯军”。恐怖活动已成为这些地区恐怖分子及其家属和同情者的“产业”,车臣每一自杀 袭击者的抚恤金约为 2.5 万美元,成为其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二是打伊激化了西方与伊 斯兰的矛盾,导致更多恐怖活动的发生。伊拉克边防空虚,大批“圣战”分子从沙特、黎巴 嫩等地潜入伊境, 欲将巴格达、 纳杰夫等城市变为第二个 “白沙瓦” , 再打一场 “反美圣战” 。 三是阿富汗战争之后, 最可能成为恐怖分子天堂的两个国家―巴基斯坦和印尼都在亚洲。 美 “改伊”引发两个国家政局失控、社会动荡,恐怖不断。 在南亚,反恐斗争尤为艰巨。据 2003 年4月美国公布的《2002 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 告》 统计,该年全世界共发生 199 起严重恐怖事件, 南亚一地就高达 78 起。约占 40%。 2003 年共发生 208 起国际恐怖主义事件,比后来公的布 2002 年的 198 起(修订后为 205 起)略有 增加, 与 2001 年的 355 起相比下降了 42%。 2003 年共有 625 人在袭击事件中丧生, 少于 2002 年的 725 人。 2003 年在袭击事件中受伤的共有 3646 人, 与 2002 年的 2013 人相比显著增加。 目前,“基地”组织及部分塔利班分子也藏身于阿巴边境地区。 2、当前国际反恐斗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反恐联盟出现分歧 美国等国借反恐之名行霸权扩张之实, 在反恐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 使国际反恐形势更 为复杂。 美国人和英国人一方面高举反对恐怖主义旗帜,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另一方面,却 在反对恐怖主义的旗帜下,扩张自己的势力,控制世界能源。一方面美国人和英国人把保护 人权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信念; 另一方面, 却在国家利益的驱动下, 与专制政权和那些对其 “敌 人”有害的恐怖主义组织眉来眼去。这种极端的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高调的人道主义与强 烈的实用主义结合在一起, 逐渐分化和瓦解了世界反对恐怖主义的联盟, 双重标准使国际反 恐形势更为复杂。美国和英国主导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在策略上不但没有分化敌人,反 而在行动上制造了更多的敌人; 在政治上不但没有削弱恐怖分子的阵营, 反而在一系列错误 政策指引下,壮大了恐怖组织的力量。 (2)伊乱象成为“基地”宣传、募资、招募新兵的“温床” 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占领伊拉克后, 伊拉克人民不仅没有迎来和平与稳定, 相反生活在 不安、危险、冲突和贫困之中,反美情绪持续上升。而美国推行扶植什叶派、削弱逊尼派的 政策,还引发了大量社会矛盾,加剧了伊拉克的社会混乱。占伊拉克总人口 20%的逊尼派, 在萨达姆时期是统治阶层, 得到政治经济上的好处。 而战后美国占领当局推出按人口多少分 配伊拉克权力的计划, 使得逊尼派害怕在未来政权中被边缘化, 失去代表性, 被什叶派统治。 对占人口 60%的什叶派,美国拉拢有加。逊尼派对此不满,走上武装起义之路,不断袭击 美军,成为伊拉克主要的抵抗力量。逊尼派“大手笔”抵抗行动是 2004 年 3 月 31 日在费卢 杰杀了 4 名美国人并毁尸。 就在美军信誓旦旦要对费卢杰事件进行报复的时候, 被美认作同 盟军的什叶派与美突然兵戎相见: 南部什叶派萨德尔家族因为美军查封其报纸, 组织什叶派 举行抗议游行,并与美军发生武装冲突。 面对伊拉克乱象美国人一筹莫展。 美国打伊是为了铲除恐怖根源, 但今日的伊拉克却成 了恐怖活动和袭击美国的大本营。 美国要树伊为中东稳定和民主的样板, 但伊却成为地区动 荡的震源。美国要在伊推行民主政治,但又引发各派内讧。对眼下伊拉克各派的抵抗,美国 如进行弹压,增强火力,则会激起更大规模的反抗,局面更难收拾。但如果置之不理,又将 招致伊拉克内战。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下,恐怖组织也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其中最有名的 当属扎卡维的恐怖组织,他 2006 年 6 月 8 日在美军炸死前,不仅已经招募了大量外国武装 分子以及自杀人弹在伊拉克发动袭击,还从海外秘密招募了 300 余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 者。这些志愿者在伊拉克接受了系统的恐怖培训,然后再返回到各自所在的国家,等待“基 地”组织的命令并发动恐怖袭击。美国《纽约时报》在扎卡维被美军炸死后称,近年来,欧 洲国家已经发现有数十名年轻的穆斯林男子通过各种方式前往伊拉克。 驻伊美军在伊拉克逮 捕的各国武装分子中,就曾发现了至少有 3 人拥有法国国籍。自 2004 年至 2006 年,德国 政府也先后逮捕了 18 名可疑恐怖分子,这些恐怖分子此前均在伊拉克接受过扎卡维集团的 恐怖培训。2005 年,伊拉克总理阿拉维访问德国,其中就有 3 名恐怖分子试图混入现场, 准备伺机对阿拉维发起暗杀行动。 四、我国周边恐怖活动及其对我国家安全的影响 1、国际恐怖主义在我国周边蔓延 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中,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 坦、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都曾因民族分裂、宗教极端、国际恐怖主义作 乱而局势动荡。“9?11”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因跟着美国的反恐大旗起舞而成为远甚于美 国本土的重灾区,恐怖活动的最前线实际上已经东移到东南亚、南亚,进而影响我国东南与 西部方向安全,我国所受的恐怖威胁空前增大。 从恐怖活动的分布范围看, 从高加索、 中东、 中亚到东南亚形成一条恐怖活动高发的 “弧 形地带”,处于这一地带的伊斯兰国家的边界流血冲突不断。在我国西部,有五个伊斯兰国 家与新疆接壤, 疆域之外存在克什米尔、 阿富汗及费尔干纳盆地等伊斯兰极端势力的三大活 动基地。 (1)弧形地带和三大活动基地概况 ①恐怖活动高发的 “弧形地带” “弧形地带” 是指从中东到印尼的恐怖活动高发区域, 也是全世界恐怖主义活动最频繁的地区。 ②三大活动基地 首先,看克什米尔地区。克什米尔地处印、巴、阿、中四国之间,是 危及我西部安全的定时炸弹。1949 年以来,印巴在军事控制线左右各占一部分,并曾在此 地大战过三次。近几年两国扶持的恐怖活动激化,形势骤然紧张,特别是“9?11”以来, 被印度称之为“越界恐怖活动”的克什米尔分离主义暴力恐怖活动愈演愈烈,一度差点引发 印巴全面战争。克什米尔地区离我国新疆最近,连接部分最长,云集的军事力量最大。 其次,看费尔干纳盆地。费尔干纳盆地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 国所分割,与我国塔里木盆地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密切;新疆喀什、克孜勒苏地州仅一山 之隔, 与我南疆边界正面相对。 历史上既是 “汗血马” 的产地, 也是反苏维埃的政治土匪 “马 斯巴奇”(乌语:三五成群的土匪)的巢穴。该地区政局发展在历史上对新疆产生过很大影 响,当代“马斯巴奇”―“乌伊运”(IMU)的恐怖活动也给我国西部安全带来很大影响。 最后,看阿富汗。阿富汗东北角有一条被称为“瓦汗走廊”的狭长地带,同我国有 75 公里的边界线。 自 2000 年 10 月 7 日美出兵灭了塔利班以来, 原蛰伏于巴阿边界部落区的 “基 地”组织完成了重组,和塔利班余党不断越界袭击,同时渗入东、南、北部各省,从南部的 坎大哈、帕克提克等省到北部的马扎里沙里夫城,这三股势力频频制造恐怖事件,其规模和 数量明显超过 2004 年秋冬。2002 年 7 月,巴基斯坦前陆军参谋长贝格透露,在阿富汗仍有 2000 名“基地”组织成员,3000 名巴基斯坦宗教极端分子。 (2)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恐怖主义活动现状 ①在阿富汗,塔利班等死灰复燃。现政府未充分反映普什图人利益,在塔利班时期,普 什图人有“塔利班化”的现象,现在要让他们“非塔利班化”并不容易。有情报表明,在阿 “基地”组织和塔利班余党依然存在,并联合前总统希克玛蒂尔再度活跃。近来,他们发表 声明,要“重建军事领导系统”,发动新的“圣战”。这些势力被定性为破坏安全局势与国 家重建的“三大主要破坏势力”。 塔利班等死灰复燃,有各方面的原因:从阿富汗的内部原因看,喀布尔政权控制力仍然 较弱,各种极端势力、政治社会问题、军队内部分裂、毒品泛滥相当严重。阿可能重新成为 地区动乱温床。这种恐怖威胁是长期的,美国全面掌控阿富汗还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西方国 家再次抛弃阿富汗,减少援助,听凭军阀猖獗,将严重影响南亚安全。从外部看,周边局势 不稳对阿富汗安全局势构成挑战。一方面是巴阿关系冲突频发,巴在美国压力之下,出兵在 边境部落区扫荡“基地”组织,两国围绕“杜兰线”边界问题磨檫不断;另一方面,美军在 巴阿边境大举扫恐,打破了该地区延续数百年的部落秩序,危及地区局势。 ②在巴基斯坦,宗教极端势力抬头,美巴合作面临破局危险。穆沙拉夫在 2003 年 6 月 15 日发表讲话时表示,要警惕巴的“塔利班化”危险。2004 年大选后,原教旨主义色彩 浓厚的宗教执政联盟(MMA)取得了西北边境省的领导权。2003 年 6 月初,MMA 又在该 省通过沙里亚法案(伊斯兰教法),试图在该省强制推行。目前 MMA 除西北边境省外,还 在俾路支省、拉瓦尔品第、卡拉奇和伊斯兰堡有很多支持者。 随着巴伊斯兰势力的增强,伊斯兰堡在美巴合作上面临来自国内的越来越大的政治压 力。巴基斯坦有可能再度被美国忽略,目前的美巴关系有可能画上句号。美对巴能否成为一 个温和的伊斯兰或穆斯林国家持怀疑态度。因为美国人看到,在长达 15 年的外部支持以及 在近 30 年的巴情报部门的扶持之下, 巴伊斯兰势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 且与美国的 “改伊” 战略背道而驰。华盛顿有一批人担心,一旦巴成为失败国家,巴就有可能在亚洲和中东地区 扩散政治动荡、恐怖主义以及核技术,伊斯兰堡很可能从盟友变为威胁,并成为美国的下一 个打击目标。 目前,巴基斯坦的恐怖势力和活动十分复杂,按美国专家的排列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恐怖主义”主要是与阿富汗局势相关,且对美构成损害的恐怖活动,如“基地”组 织、塔利班残余。“第二类恐怖主义”主要指直接或间接支持、与克什米尔问题相关联、且 以平民为袭击目标组织。“第三类恐怖主义”是指巴国内带有教派色彩的恐怖势力。其中, 有些与印控克什米尔以及阿富汗的武装组织或恐怖组织存在勾联, 有些与巴政党、 情报机构、 军队保持联系。 在美国支持下,巴当局尚可控制局势,但若巴在美压力下向伊拉克派兵,宗教极端势力 极可能反弹。此外,巴基斯坦目前是弱势政府,穆沙拉夫面临国内民主派要其还政于民和宗 教极端势力的双重压力。巴国内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经济崩溃、教育体制的破败、核武 器的安全等, 正成为影响巴今后 5 年伊斯兰堡能否最终分崩离析的最大因素。 一旦穆沙拉夫 下台或身遭不测, 后穆沙拉夫时代的巴基斯坦将十分可怕, 因为巴的核武器在阿拉伯国家看 来,已成为“阿拉伯核弹”。美国高度担心一旦巴陷入混乱,其核武有可能落入恐怖势力或 极端势力之手。 ③在中亚,伊斯兰极端组织活跃,主要包括: “乌伊运”、 “伊解党”、 “塔伊党” (塔 吉克斯坦伊斯兰复兴党)、“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简称“东伊运”)。 目前,中国境外有影响的近 40 个“东突”组织中,有一半在中亚地区活动。“东突” 分子已连续三年在吉尔吉斯斯坦制造多起针对我的恐怖事件, 并决定组建 “维吾尔野战军” , 以搞更大规模的恐怖活动。 “东伊运”则参与了一系列恐怖事件的策划和实施,包括 2002 年吉尔吉斯斯坦“多尔 多伊”大市场的爆炸案和 2003 年奥什爆炸案。 “伊解党”(“伊斯兰解放党”音译为“伊扎布特”)属逊尼派,1953 年创建于耶路 撒冷,目前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活动。其创始人是“穆斯林兄弟会”的早期精神领袖之一塔 奇乌金?安-纳布哈尼。上世纪 40 年代末,“伊解党”开始在费尔干纳地区秘密传教,提 出“圣战”主张,欲在费尔干纳谷地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被视为继塔利班和“基地”组织 以后的又一严重威胁,引起中亚各国及俄、美情报部门高度警惕。2003 年 7 月 2 日,设在 布鲁塞尔的“国际危机组织” 警告说,中亚各国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对“伊解党”的镇压 可能使该组织采取恐怖行动。据中亚各国研究机构和美国务院信息局披露, “伊解党”早与 诸多恐怖组织有联系,其中包括“乌伊运”、塔利班、“基地组织”、“东伊运”、“塔比 利克(凝聚)运动”等。近年来,“伊解党”的暴力色彩日益加重。俄安全部门特别加强了 对“伊解党”与车臣叛乱分子及“乌伊运”勾连的侦察。2003 年2月,俄联邦政府宣布“伊 解党”为恐怖组织。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认为,“伊解党”的活动已威胁国家安全和 民族、宗教和睦,必须禁止。目前,吉安全部门已在南方各州将数千名“伊解党”成员纳入 控制范围。哈萨克斯坦,年初公布了“伊解党”的活动情况,显示其势头正由哈南转向与中 国毗邻的哈东地区 ④在高加索,自 2003 年 3 月车臣新宪法公布以来,在高加索地区针对俄军警的自杀攻 击时间频传。据俄情治单位透露,在格鲁吉亚、阿塞拜疆、格罗慈尼、北奥塞梯等地藏匿着 大批国际恐怖分子及其家属。以车臣分离主义遗孀为主的“黑寡妇”人肉炸弹,对国内各城 市展开恐怖攻击。延宕多时的车臣问题已使高加索地区的战线延伸至莫斯科。 ⑤在东南亚,日本赤军、泰米尔之虎、真主党和基地组织等国际恐怖组织将此地作为藏 身所、中转站和采购点;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米勒指出,“该地区国家可能是?基地?组织繁 殖的沃土”。 ⑥在印尼,穆斯林占全国人口的 87%,国内伊斯兰极端势力日益窜升,以“自由亚齐” 为代表的地方分离主义活跃。此外,印尼号称“千岛之国”,共有一万四千多个岛屿。它是 由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不同社会组织,或不同文化传统所分割的社会集团,因而也被称为 “一幅不同社会镶嵌的图画”。早在苏加诺时期的 1951 年,就有伊斯兰教极端派马斯友美 党鼓吹建立伊斯兰教国家,该党于 1960 年被苏加诺取缔。印尼因局势动荡致使经济不振、 治安恶化、外资逃离、旅游业遭重创。 印尼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文化环境成为恐怖分子藏身的“水泊梁山”,大本营设在中爪洼 的“伊斯兰教祈祷团(Jemaah Islamiya, JI)”(在印尼的注册名称为“穆查希汀理事会”) 和“阿布沙耶夫组织”(Abu Sayyaf Group, ASG)成为心腹大患。2003 年印尼警察总部和国 会大厦相继发生爆炸, 8 月 1 日,梅加瓦蒂总统在国会讲话时说,“印尼不仅是国际恐怖 主义袭击的目标,也成为恐怖主义产生的温床。” 话音未落,8 月 5 日即发生雅加达大爆 炸。这些组织的恐怖活动以具「代表性」的建筑、船只为主,以犹太人、西方人聚集地为主。 2004 年 2 月, “阿布沙耶夫组织” 安置的一枚炸弹炸沉 “超级游轮 14 号” (Super Ferry 14) , 导致 130 名乘客死亡,成为菲律宾有史以来伤亡最惨重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2004 年 9 月, 一枚汽车炸弹在澳大利亚驻印尼使馆前被引爆,导致 10 人死亡,近 200 人受伤,“伊斯兰 教祈祷团”声称对这起爆炸事件负责。 当地的反恐专家认为,伊斯兰教祈祷团是“基地”组织网络的一部分,专职攻击在亚洲 国家内的西方目标。 “伊祈团”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暴力在本地区建立伊斯兰国家,该组织的 内部手册 《伊祈团斗争总原则》 列出了这一目标。 据 2001 年 12 月在新加坡被捕的 “伊祈团” 成员透露, 他们原本要建立的 “印尼伊斯兰国家” 的目标, 已扩大为 “马来群岛伊斯兰国家” , 版图包括马来西巴、印尼、棉兰老岛、新加坡和文莱。 1999 年,“伊祈团”的区域头目组成了一个称为“战士联盟”的秘密核心组织,统合 了东南亚区域内各个恐怖组织的头目: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伊斯兰祈祷团、印尼亚齐独立 运动等组织,2000 年“战士联盟”在吉隆坡召开了代表大会。“伊祈团”的最高头目阿布 巴卡希望通过这个“恐怖同盟”,使各组织在训练、采办军火、资金援助和攻击行动上共享 资源。 连接菲律宾南部与印尼北部苏拉维西岛的大片海域是东南亚恐怖组织偷运武器弹药的 “黄金海岸”与“恐怖天国”。在地理上,菲律宾棉兰老岛南部小岛与印尼米昂阿斯岛之间 最短距离仅 60 公里,小型摩托艇 3 小时可跑个单程。再加上海域周围小岛星罗棋布,是设 点藏身的绝佳场所, 据印尼国家情报厅的材料显示, 巴厘岛爆炸案以来多次恐怖活动使用的 军火,都可能在菲律宾南部的达沃采购,然后通过这条海上通道,偷运进爪洼岛;只要每次 付酬 100 美元,当地渔民乐当向导。 2、国际恐怖主义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1) 我国周边恐怖主义活跃会对我国造成直接冲击与间接心理影响, 致使投资环境恶化, 从而阻碍经济发展,危及社会稳定。 一系列国际恐怖活动显示, 我国周边地区有可能形成一条高危恐怖动荡带。 周边反恐形 势更趋多变、复杂。反恐与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密切。随着反恐斗争的深入展开, 我面临的恐怖风险与安全成本在不断增大。 从最近的国际恐怖活动看,有几条规律清晰显现:一是案发地从当地向城市转移。大中 城市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和反恐斗争焦点, 多数恐怖组织善于以大城市为活动中心, 隐 蔽策划与发动恐怖袭击。 “黑寡妇”―高加索―莫斯科; “虔诚军”―阿逾陀庙―孟买; “伊 祈团”―爪洼岛―雅加达。二是政府机构及国际标志性建筑(如雅加达万豪大酒店;孟买的 印度门)常为恐怖活动的首选目标;三是关键性基础设施极易受到恐怖袭击。水库、自来水 厂、供电所、机场、车站、地铁、加油站、液化气站、金融交易中心等设施关系国计民生, 一旦遭袭,后果极为严重。 (2)美实施“改造伊斯兰”的战略步伐加快,作为“新帝国战略”的重要环节及相配 套的全球军事力量大调整,美国的反恐必将对全球战略形势与我周边安全局势产生重大影 响。 ①以反恐之名打压中国,损害中国跟周边国家的关系。 美结束了长达 13 年的在沙特的驻军,将驻军重点从沙特移至伊拉克,对伊朗和叙利亚 实施前沿威慑,重点镇防高加索、中亚、南亚、中东、东南亚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活跃带”。 由于我周边地区已成为恐怖活动高发区,美可能更多地将“反恐”重心移向此地,“要求” 更多国家与美“军事合作”,美也将借“改伊”、“打恐”,压我在一些问题上表态,从而 可能损害我与伊斯兰国家或周边国家(如与伊朗、巴基斯坦关系)的合作关系。 ②美国的反恐“预设战场”与对华隐形战略包围圈重叠,不排除有“假途伐虢”之意。 从地缘战略角度看, 恐怖活动重灾区又是经典陆权理论所描述的欧亚板块的结合部。 不言而 喻,反恐战争也是一种重大的地缘战略行为,势将加速地缘政治新棋局的形成。伊拉克改朝 换代后,将与土耳其、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等受美国影响国家构成战略犄角,对我国西 北部构成战略挤压。美国真反恐,美国也真谋霸,其反恐的“预设战场”与对华隐形战略包 围圈重叠,不排除有“假途伐虢”之意。巴基斯坦战略研究所所长巴巴尔?夏认为,从打击 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角度来看,美在阿的军事行动取得了成功,但美国发动对阿战争的 战略目的是企图获得战略立足点,围堵俄、伊、中三国。因为美国担心中国的公路网与中亚 各国相连接,并通过阿富汗、扩大到南亚、中东,扩大地缘战略影响。美在中亚的军事存在 将继续延伸。,2003 年以来,美通过与中亚国家的多种军事合作,进一步加强其影响力。美 已在吉尔吉斯坦扩大并延长驻军。前不久,美与吉签订扩建军事基地的协议,将马纳斯国际 机场基地从现有的 30 公顷在外延 300 公顷,修建永久性设施。此外,还将加强与中亚国家 的联合演习。 (3)美国的反恐措施使我国正面受到来自美国的外交与安全压力。 国际反恐斗争开展以来, 美逐渐推行以反恐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战略, 并将之扩展到其他 国际安全领域。这些领域包括防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洗钱等国际有组织犯罪;海上通 道、集装箱运输等国际交通运输安全问题,使我国正面受到来自美国的外交与安全压力。 2003 年 2 月 14 日,美出台《抗击恐怖主义国家战略》报告,将“国家恐怖主义”问题 纳入美反恐战略,强调把战斗引到恐怖分子所在之处,必要时单独行动。2月初,美国防部 长拉姆斯菲尔德已把朝鲜称为“恐怖主义国家”。 这既反映美在 “恐怖主义”概念上的转变, 将打伊作为下一步国家反恐战略, 也表明伊拉克不会是最后一个要打击的国家, 美还会将此 战略推向其他国家。 2003 年 5 月 31 日,布什宣布推出“防扩散安全行动计划”(PSI)。这项计划旨在谋求 达成国际协议, 使美国和其他国家能够在海上拦截疑为运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导弹及相关 部件和技术的飞机和船只。迄今为止,已有十一个国家(澳、法、德、日、荷、波、葡、西、 英和美)参加了防扩散安全行动,各成员国强调实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并将进行一系列由空 中和海上力量参加的拦截训练军事演习。 这种 “海上抽查” 行动涉及国际法, 根据联合国 《海 洋法条约》,拦截并搜查正在国际公海上行驶的外国船只是非法的,仅允许对海盗等行为进 行有限的 “突击检查” ,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不在检查范围之内 (韩国认为除了贩运黑奴外, 不得在公海上影响航行自由)。现行国际法并不禁止运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配件;允许 NPT 条约的非签字国―印度、以色列、巴基斯坦、运输核材料,也允许签字国在接受国际原 子能机构监督的前提下进出口核材料。 案例:银河号事件 (4)极端组织内外勾结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能为社会做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