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这游戏王wikiwiki的地址是多少

& 索菲的工作室 繁体中文Wiki攻略资料Excel版
索菲的工作室 繁体中文Wiki攻略资料Excel版
这次为大家分享的是索菲的工作室 繁体中文Wiki攻略资料Excel版;一款由玩家自制的Wiki攻略资料,繁体中文,Excel格式,包含送礼、特性、素材、武防制作、怪物、人物角色等资料,完成度相当高
支持版本:全版
制作机构:互联网
整理时间:
软件大小:274KB
游戏语言:多国语言
<a target="_blank" href="/review/"前瞻评测索菲的工作室前瞻评测
补丁说明:
这次为大家分享的是索菲的工作室 繁体中文Wiki攻略资料Excel版;一款由玩家自制的Wiki攻略资料,繁体中文,Excel格式,包含送礼、特性、素材、武防制作、怪物、人物角色等资料,完成度相当高,而且可以通过Excel筛选,操作较为简便。有需要的玩家可以下载试试。
截图预览:
3DIY装机配置单
[][][][][][]
[][][][][][]
[][][][][][]Welcome Guest (
欢迎访问本站。游客仅能浏览首页新闻、版块主题、维基条目与资源信息,需后方可获得内容发布、话题讨论、维基编辑与资源下载等权限。若无账号请先完成流程。
-城市信息
-每日行动
“在崩坏的克鲁利斯大陆上,冒险者们开始重拾起了过去的勇气与荣耀,来面对这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切的一切,都在于这个世界已经不在是大灾变之前的世界了。
不过,人类在最黑暗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希望。
既然造物主让我们活到了今天,那么,我们凡人的命运,
就让我们亲自来决定。”
——克索达尔·光芒之翼,850年8月1日,在艾尔玛符文卡片管理委员会成立仪式上的讲话。
欢迎来到的玩家Wiki站。
是一个简单快捷的策略冒险类卡牌对战网页游戏,支持手机和平板电脑访问。快速上手,轻松休闲,操作简单,无需花费大量时间。
请展开左侧的“导航”一栏以查阅WIKI目录,亦可在下方的“索引”中查阅。
QQ群 (如需加群请在验证消息中输入游戏ID)
游戏内帮助
新手卡领取地址
TROW讨论区
NGA讨论区(备用,需要NGA激活码才能发帖,资)
注意:这是一个 任何玩家可以自由添加/删除/修改内容 的Wiki,并非官方Wiki,所有内容仅为参考,如果与游戏中发生冲突,以游戏内容实际情况为准。
由于游戏版本更新频繁,Wiki内容可能不一定是最新的,如果你在浏览的时候发现问题,可以自行修改。
修改Wiki需要注册Trow帐号,与游戏帐号不通用(访问论坛也需要此帐号),但浏览Wiki和帖子不需要注册。
如果不会使用Wiki编辑工具,请点击 –& ,进行编辑练习或者代码测试。
linodas/start.txt · 最后更改:维基百科不自由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维基百科不自由
维基百科对百科全书进行了激进的重新思考,这让它得以成为如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百科全书,但编辑者团队的日益保守和偏隘也让维基百科的未来面临严重威胁
谁都可以编辑的维基百科,因为日益保守和偏隘,前景似乎堪忧。图片来源:
本文作者:秦鹏
(文/ Jim Giles)主意不错,只是太疯狂,根本就行不通——当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和拉里·桑格(Larry Sanger)决定创立一个随便谁都能编辑的百科全书时,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
那些唱反调的人错得相当离谱。维基百科现在拥有285个语种,共2500万个条目,每个月差不多有5亿查阅人次。美国哈佛大学的戴维·温伯格(David Weinberger)说:“它对我们的文化做出了惊人的贡献。”他的研究课题是技术对观念和知识的影响。将全世界的知识汇聚一处,使这颗星球上的每个人都能获取——威尔士和桑格的这个乌托邦式的理想,这么多年来,似乎也不显得疯狂了。
但它或许本该是疯狂的。近年来,维基百科的支持者开始警告说,这部百科全书的未来受到了威胁。人类知识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在维基百科中缺席,而一批编辑者也被指责说他们在抵制扩充内容的努力。不仅如此,新的编辑者加入的频率也不像当初那样快了。
维基百科的维护者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扭转危局。然而一些人已经在质疑,这部百科全书的运作方式是否从根本上就存在着瑕疵。英国牛津互联网学院的希瑟·福特(Heather Ford)说,“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无可挽回的。”如果这些人质疑得没错,接下来发生在维基百科身上的事情,将不止影响到这一家网站的前途:比如谷歌和微软,就正在策划一些方案,与维基百科的计划息息相关。一些人认为,大胆变革的时刻已经到来,但只有对编汇知识的方式认真地进行重新思考,这些变革才有可能见到成效。修复世界上最伟大的百科全书不会那么容易。
似乎从很久以前开始,维基百科便遭遇了它的第一个潜在的绊脚石:保证准确性。大约10年前,很多人质疑这家网站能否与传统百科全书竞争。我本人也曾经挑战过这些观点。我和《自然》杂志的一组记者一起,对比了维基百科条目与《大英百科全书》相应文章的准确性。比较结果出人意料地为维基百科赢得了加分。几乎所有识别出来的错误都无关痛痒,而且尽管我们的事实核查员在每个维基百科条目中平均能找到大约4个小错,他们在《大英百科全书》的相应文章中也能挑出大约3个来。
在那之后,编辑者还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维基百科的可靠性,这些措施包括:强制让文章包含更详实的参考文献,禁止未注册编辑者创建新条目等。然而,这些举措产生了新的争议。一位虚构的肯尼亚超级英雄的故事,使这些争议备受关注。
2010年,肯尼亚的一群维基百科用户试图为Makmende创建一个条目。Makmende是在肯尼亚家喻户晓的一位英雄。他头缠发箍,一身20世纪80年代风格的装扮。他的绰号最初是一句俚语,源自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的台词“赶紧着,让我爽一把”(Go ahead, make my day)。这个词原本用于嘲讽。当某人尝试完成一项“太有野心”的任务时,别人就会问他,是不是把自己当成Makmende了。后来,当地一支乐队拍摄了一部以Makmende为主角的影片,与他有关的笑话也随着热线电话在肯尼亚的广播电台里火爆了一把。然而,在维基百科中创建条目的尝试一次次遭到拒绝,原因之一是,编辑者认为该主题不值一提。
虚构的肯尼亚超级英雄Makmende进入维基百科的道路相当曲折,使得维基百科的偏见与保守成为争论焦点。图片来源:
这很奇怪,因为维基百科并没有那么阳春白雪。一条与美国演员查克·诺里斯(Chuck Norris)有关的迷因(meme),无聊程度相差不多,却自2006年开始便拥有了一个维基百科条目。Makmende的条目最终获得通过,但那是在围绕其创建展开的争议在肯尼亚之外引起关注之后。对很多观察家而言,条目被拒似乎并不是因为该主题无关紧要,而是因为它对做出了大部分编撰工作的编辑者而言毫无意义。
大部分活跃编辑者居住在美国和欧洲,这意味着本该具有全球性的维基百科项目,倾向于迎合西方人的兴趣。根据2011年英国牛津大学的马克·格拉汉姆(Mark Graham)及其同事所做的一项研究,非洲只有一个国家的条目数量超过了与南极雪原相关的条目。事实上,很多非洲国家拥有的条目还不如虚构的中土世界多。格拉汉姆把这些地区称为“实质上的无名之地”。
此外还有性别问题。维基百科的编辑者中大约90%为男性,这在网站内容中也有体现。2011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林雄(Shyong Lam)及其同事统计了大约6000个与电影有关的维基百科条目长度。篇幅较长的文章对事物的阐释通常更加透彻,因此长度能够比较准确地代表文章的质量。林雄发现,主要以女性为目标受众的电影拥有的条目往往更加单薄。对《当哈利遇到莎莉》这部电影描述得相对乏味,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林雄相信性别比例问题的影响范围不止于此。女性编辑者更乐于编撰艺术或哲学之类的主题,然而编辑者数量的偏低可能会使这些文章比其他文章短小。
这两种编辑者构成方面的不平衡都很严重,但似乎还不至于无法克服。如果维基百科需要更加多元,何不针对不足的方面招募编辑者呢?这就引出了这部百科全书受到的第三个抱怨:它对新来者不够友好。很多新来的编辑者发现,自己受困于繁复的条条框框,而一些有经验的编辑者傲慢态度更是使问题雪上加霜。新来者经常发现自己贡献的内容被删除了(只需点一下“回退”即可完成这样的修改),而且没有人给出任何解释。
这些问题是英文维基百科活跃编辑者数量自2007年以来一直在缓慢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样下降的还有编辑者被提升为管理员的速率。管理员拥有督管这部百科全书的更大权限。
这一趋势使得维基百科作为首要知识来源的地位,愈加不像看起来的那么牢靠。其他来源要想取代维基百科比较困难,但并非不可能。允许用户提出和回答问题的网站就是潜在对手之一。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郦安治(Andrew Lih)说,在韩国,由当地搜索引擎Naver推出的一项问答服务要比维基百科更受欢迎。提供类似服务的Quora,自2010年上线以来,已经吸引了几百万美元的投资。(编辑插嘴说,也很不错!)
然而,让维基百科变得更加友好,要比看上去更加复杂,塞缪尔·克莱恩(Samuel Klein)如是说。他从2004年以来便是维基百科的活跃编辑者,如今则是维基媒体基金会(Wikimedia Foundation)的理事,这家机构位于美国的旧金山市,支撑着维基百科的运营。克莱恩指出,英文维基百科一直遭受着垃圾信息投放者和蓄意破坏者的攻击,有时候善意的新来者也会被卷入争端。
一些不甚明朗的迹象暗示,维基百科能够解决部分问题。比如2012年2月,编辑者在维基百科上推出了茶室(Teahouse)栏目。新来者可以在其中提出一些对于更有经验的维基人来说显得有些愚蠢的问题。负责该栏目的编辑者说,第一年的提问大约有2000条,访问茶室的新来者做出的编辑工作,差不多是其他新来者的3倍。
今年7月,维基百科将推出一个系统,使编辑者不必再学习任何此前必须要用到的标记代码。“这不会解决新编辑者遇到的所有问题,”维基媒体基金会副总裁埃里克·莫勒(Erik M?ller)说,“但会解决一个我们知道会影响到所有编辑者的问题。”
至于鼓励发展中国家的编辑者,该基金会从2010年开始就在尝试,说服巴西和埃及的大学老师在学生作业中,加入创建或者更新维基百科条目的内容。莫勒也强调了一个叫做“维基百科零”(Wikipedia Zero)的计划,让欠发达国家的智能手机用户能够免费访问维基百科。目前为止,该方案覆盖了包括肯尼亚和泰国在内的12个国家,还有大约20个国家准备加入。
维基百科的编辑者中男性占到91%,女性编辑者数量偏低可能会使艺术等女性更为关注的主题,比其他文章更为短小,不够详尽。图片来源:
这些措施足以创造一个真正具有全球性的百科全书了吗?一些维基人认为不然。他们说,再多新的编辑者也无法填补维基百科的鸿沟,除非它的管理条例做出调整。比如,从早期开始,维基百科就不允许参与者添加他们自己的理论。规则还规定,文章必须标注学术期刊或者报纸之类的信息来源。
对于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主题,或者在线新闻源数量有限的国家,这些标准都不可能得到满足。来自印度班加罗尔的作家、维基媒体基金会顾问阿恰尔·普拉巴拉(Achal Prabhala)说:“印度或者南非的出版行业不可能赶上400年的差距。”
因此,在2011年,普拉巴拉开始推行一个系统,让维基百科编撰者能够自行开展研究。作为测试案例,普拉巴拉和其他一些来自印度和南非的维基人挑选了一批未在维基百科中记载的当地风俗,包括宗教仪式和儿童游戏。他们采访了参与者,誊录了对话,还交叉核查了研究报告。结果,他们创建的维基百科条目几乎立刻遭到了阻挠。“有些人窜通起来,”他说,“大量文章都被删除了。”
这样的缠斗很少被外人注意到,但是它揭示的也许是维基百科最大的危机。几乎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同意,这颗星球还有很大一部分知识没有得到充分呈现。然而,用温伯格的话来说,允许编辑者自行收集知识将会“一发不可收拾”。比如,万一人们意见不一致怎么办?
为了平息重重顾虑,普拉巴拉提出了一系列规定来约束维基人的自行研究,从定义自己的研究方法,到在研究报告中强调观念差异。然而这些还不够。“我非常看好这个主意,”郦安治说,“但这个项目已经陷入了泥潭。”普拉巴拉还没有放弃这个项目,称他的想法已经吸引了葡萄牙语维基及其他地方的编辑者的兴趣。然而他也坦承,短期内该项目被英语版本采纳的可能性不大。
归根结底,如果维基百科的覆盖范围得不到扩充,或者更新速率降低,能够感受到这一点的人,将不仅仅是这家百科全书网站的访问者。过去几年来,谷歌和其他几个搜索引擎已经开始在维基百科中选取信息,与搜索结果一并呈交给用户。
这项服务是一些更宏大计划的曙光初乍。这些计划旨在实现“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s)的编汇:海量存储亿万人、地点和其他实体的数据,附以描述这些实体之间关联的上下文信息。目标是要创建一种服务,能够直接回答你的问询,或者预测你的需求,而不是仅仅丢给你一个超链接。这些公司的知识图谱中有相当一部分数据直接取自维基百科。所以如果维基百科出毛病,谷歌和微软的努力也会受到影响。
对百科全书激进的重新思考始于维基百科。然而,保守与偏狭或许又在威胁着它的未来,这些禀性正是维基百科创立之初,它的支持者对传统出版业不满之所在。如果最终它们导致了维基百科作为一种文化力量的衰落,那么对于一个曾经被评价为疯狂得行不通的项目来说,命运可真称得上是变幻莫测。
维基百科小数据
截至2012年4月,维基百科拥有12.9亿位编辑者(所有语言)
91%的编辑者为男性
注册编辑者为1860万
截至2012年初,花在编撰英文维基百科上的时间长达小时
《大英百科全书》第1版的编撰时间为12000小时
编译自:《新科学家》,Free for all? Lifting the lid on a Wikipedia crisis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你可能感兴趣
理论物理学硕士在读,维基百科小组管理员
典型 外行人看维基百科 = =此文曲解了关于维基百科的一些客观事实,很多观点是由于对维基百科不了解造成的,比如配图的实际来源为什么不接受原创研究1.维基百科是一部百科全书,(三次文献)不允许添加原创内容(一次文献) 就像小说、新闻等其他文体一样,百科全书也有自己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要领 首先,百科全书是整理自二次文献(如论文,经过反复编辑修订的新闻)2.正如《大英百科全书》不需要收录每一部新闻报道过的电影一样,百科全书按照一定规则收录内容。 你可以自己发布论文到相关期刊,再重新以百科全书撰写格式整理到维基百科Ps:【我不认为百度百科可以算作百科全书】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一成不变维基百科有其章法,但不是一成不变。维基百科通过社群讨论、达成共识来修改其规则。任何人可以提议,经过社群讨论之后,即可修改相关规则。比如,最近中文维基刚刚进行了管理员制度的改革讨论。维基百科的“审核”与百度不同维基百科所有修改都是立即生效的,如果有人想要删除,需要提出条目的“存废讨论”,经过为期7天的讨论,才会最终删除。如果讨论有明显争议,最长可以延长到90天;若90天仍未能达成共识,则按保留条目处理。新用户可以创建条目现在,连匿名用户都可以创建条目了,何况注册的新用户?!
“此外还有性别问题。维基百科的编辑者中大约90%为男性,这在网站内容中也有体现。”网上资料显示:在2011年科研人员统计数据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女性所占比例大致为6%;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175 位首席科学家中女性占4.6%;“长江学者”中女性占3.9%;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中女性占8.4%,这些高端数据比例大多数在5%左右。可见维基百科还算不错,比现实科学界的男女偏差好多了,单就这点看,维基更自由。
维基百科自有它的命数,但是即便是维基百科死了,整个人类的知识也不会因此消亡,图书馆里成千上万册的图书文献都是人类知识的一部分,不会因为维基百科没有收录或者定义地不准确就失去传承。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07)
杀不动了。。。
引用文章内容:编辑插嘴说,果壳问答也很不错百度百科也还凑合。。。
国内有个博文网(哎,可惜了~可惜了~~~~真真可惜!!!!
引用 的话:百度百科也还凑合。。。搜搜百度百科的脑残条目。。。比如那个伟大的斯特拉同志。。。。以上
维基百科还是不错的。。
电力电子博士生,文史爱好者
相对自由。
引用 的话:国内有个博文网(我怎么可以打开?搞毛啊
wiki还有一个问题是极其偏重it和互联网知识。任何偏门的编程语言或者工具基本上都有详尽的注释,但别的科目就远远不够详尽来自
“此外还有性别问题。维基百科的编辑者中大约90%为男性,这在网站内容中也有体现。”网上资料显示:在2011年科研人员统计数据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女性所占比例大致为6%;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175 位首席科学家中女性占4.6%;“长江学者”中女性占3.9%;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中女性占8.4%,这些高端数据比例大多数在5%左右。可见维基百科还算不错,比现实科学界的男女偏差好多了,单就这点看,维基更自由。
以前见过奇葩的词条,过了几天就被改过来了里面赫然写着“垃圾小船,G匪的棺材而已”也不知是什么人捣乱
百度百科编辑起来相对自由,但是信息很不准确。想在自由和准确间平衡确实困难。来自
"91%的编辑者为男性"——这也太……太那啥了吧……
引用 的话:百度百科也还凑合。。。我知道你是来内涵的
百度 维基 各有各的好处在许多冷门方面 百度百科胜过维基
引用 的话:我怎么可以打开?搞毛啊啊!!!不是吧 确定?我从上周周六到今天每天都尝试打开N次 都打不开呀 不过听到你说能打开 万幸啊~ 没关闭就好
引用 的话:百度 维基 各有各的好处在许多冷门方面 百度百科胜过维基关键是你无从知道百度百科条目的准确性……
维基百科自有它的命数,但是即便是维基百科死了,整个人类的知识也不会因此消亡,图书馆里成千上万册的图书文献都是人类知识的一部分,不会因为维基百科没有收录或者定义地不准确就失去传承。
引用 的话:百度百科也还凑合。。。我看一点也不能凑合,最起码的 百度没英文,就只能在大陆发展,更何况百度百科很多直接从维基复制,维基条目地下的References 就秒杀百度,都是标准的引用格式。内容也是,同样的科学词汇,百度可能就几段,也没有说出处,维基就是几千字,图文并茂。当然,我是拿维基英文和百度百科比的,但中国网民更多,为什么就做不出那样的百科,百度百科看看可以,但很多内容的可信度都无法判断
有兴趣去看看伪基百科,哈哈
我就不说连能娘百科这个条目都被删除了←_←理由居然是受众过小?智商堪忧!维基百科很多创始人对动漫根本就抱有敌意态度,而且很多管理员也是的-_-||完全不配当管理员!
引用 的话:我看一点也不能凑合,最起码的 百度没英文,就只能在大陆发展,更何况百度百科很多直接从维基复制,维基条目地下的References 就秒杀百度,都是标准的引用格式。内容也是,同样的科学词汇,百度可能就...关于动漫词条有时候百度百科更好
理论物理学硕士在读,维基百科小组管理员
典型 外行人看维基百科 = =此文曲解了关于维基百科的一些客观事实,很多观点是由于对维基百科不了解造成的,比如配图的实际来源为什么不接受原创研究1.维基百科是一部百科全书,(三次文献)不允许添加原创内容(一次文献) 就像小说、新闻等其他文体一样,百科全书也有自己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要领 首先,百科全书是整理自二次文献(如论文,经过反复编辑修订的新闻)2.正如《大英百科全书》不需要收录每一部新闻报道过的电影一样,百科全书按照一定规则收录内容。 你可以自己发布论文到相关期刊,再重新以百科全书撰写格式整理到维基百科Ps:【我不认为百度百科可以算作百科全书】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一成不变维基百科有其章法,但不是一成不变。维基百科通过社群讨论、达成共识来修改其规则。任何人可以提议,经过社群讨论之后,即可修改相关规则。比如,最近中文维基刚刚进行了管理员制度的改革讨论。维基百科的“审核”与百度不同维基百科所有修改都是立即生效的,如果有人想要删除,需要提出条目的“存废讨论”,经过为期7天的讨论,才会最终删除。如果讨论有明显争议,最长可以延长到90天;若90天仍未能达成共识,则按保留条目处理。新用户可以创建条目现在,连匿名用户都可以创建条目了,何况注册的新用户?!
引用 的话:我怎么可以打开?搞毛啊事实证明 还是打不开 我叫我好几个朋友都试了。。。翻墙也打不开嗯(虽然不用翻墙) RP?
理论物理学硕士在读,维基百科小组管理员
引用 的话:1.维基百科是一部百科全书,(三次文献)不允许添加原创内容(一次文献)抱歉,说得不清楚,应该是:“可以引用某些一次文献(如采访稿),但不能以原创研究为条目内容。条目内容应当以重新整合后的,以百科全书体裁撰写的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内容来编写”
只不过是在 严谨 和自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而已。
可以打开。
国内的很多“百科”都是相互COPY,很多源头也是从中文维基和一些专题站里直接抄下来的,不仅不提引用,连版权保护都没有。百度百科唯一的好处也就是中文内容会多一些,但大部分不可考,指不定哪天就发现是个虚假或者错误的内容。。。。
meme这个词我第N+1次看到不同的译名了,你们能不能按照中文维基的翻译成模因啊Q_Q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着迷WIKI 两年聚集百万用户的秘籍
2011年,着迷成立,创始人及CEO陈阳做的是游戏行业的垂直社区,随后,相继尝试过几种形态的社区产品,都没有成功。2012年底,一次偶然也是必然的机会,让陈阳走上了游戏WIKI(又称“游戏百科”)之路:把框架搭好,让用户生产内容。半年时间用户数从50-60万涨到了100多万,陈阳为何选择WIKI模式,他又是如何在WIKI模式中聚集这么多用户激发社交能量的?图注:着迷WIKI是基于用户协同创作,将碎片化的内容汇聚到一起并不断自生长的垂直主题百科,在国外,该领域最成功的是WiKia。初创期的百转千回成立之初,创始人陈阳的想法是在游戏行业复制“豆瓣”模式,做服务于玩家的垂直社区。但2012年夏天,陈阳发现尝试过的几种社区产品模式都做不下去了。在游戏垂直领域,最重要的就是内容,用户进来之后,发现内容对他有价值,才能沉淀下来。以前游戏少,一个社区产品可以通吃下去,瞬间就把用户聚起来了。后来游戏遍地都是,、端游、……再一口吃下去时,用户找内容就费劲了。具体怎么做?陈阳曾尝试过Tumblr、Twitter、Facebook等几种产品形态,很快就发现,虽然能够很容易生成内容,但对于内容的组织性太弱,这对于游戏这个垂直领域,就显得过薄,更多的用户就不愿意埋单。只见着迷流量到3-5万(UV)时就不涨了。就这么拖着,账上的钱也快耗没了。陈阳把房子卖掉,苦撑一阵,又没钱了。彼时,蓝驰投了一轮,公司勉强活下来。投资人建议他,思路没想明白时,最好压缩一下员工规模。于是,陈阳把所有高管叫到会议室,说要把30多人的团队裁去一半,以争取试错时间。为了节省开支,陈阳将公司从巴沟搬到中关村,办公室更小了,密度特别大。正值冬天,太阳一照进来,整个屋子飘着酸爽。无意中转机也就此出现。当时,公司内有很多员工在玩日本一款非常火爆的游戏&#8212;&#8212;智龙迷城,但苦于没有相关中文资料,所以几个员工凑在一起尝试在Wikia开设该款游戏的中文词条,和玩家一起填充相关资料、攻略,并建立讨论组。“爆红,UV一下子破10万。”陈阳回忆。员工非常兴奋,一位负责人直接冲进陈阳办公室:也许咱们可以干这个。陈阳一看,():“谁懂这玩意儿?它的内容生产和组织,和其他社区产品有什么不同?”环伺周围,没人能回答。到底干不干?几乎天天都在争论。“看不到结果,把现有业务停下来,万一WIKI又没成效,可就真的会影响公司。”陈阳的想法是,先往前走一个月,至少要把这东西弄清楚,即使死也死得明白。WIKI模式的赌局与技术相比,勇气才是决定能否活下去的关键。陈阳的前两款试验品是《我叫MT()》和《怪物X联盟》。为赶时间,他与团队在2013年春节期间紧锣密鼓地开发。大年三十开发,初一拜年,初二又开发。到年后上班时,WIKI就上线了。《怪物X联盟》第一天几千用户访问,慢慢过万,然后3万、5万、8万、10万,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用户量一路往上走。陈阳开始兴奋了,WIKI生产内容和组织内容是能吸住用户的,方向正确:用一帮特牛的人来贡献牛的内容,再用牛的内容去吸引更多用户,更多用户之间又会有讨论,促使内容的进一步生长。与传统的编辑生产内容相比,WIKI更新速度更快,准确性更高,质量更好。“这是着迷WIKI在手游行业能够立得住的根本原因。”陈阳说。2013年手游行业的全面爆发,每天新增的手游近100款,着迷每款游戏WIKI带来的流量优势也开始体现。网页日浏览量突破百万,用户数突破30万。下半年,陈阳启动融资计划,过程很顺利,10月份基本确定协议,次年1月份融资正式完成,数额为1.3亿人民币。“创业就像翻山,你在山脚下仰望时,感觉眼前的山就是一切,当你上了山之后,却发现还有一座山摆在面前。”快速运行约一年后,陈阳发现游戏WIKI也遇到下一座大山。“手游成功与否的不确定性太强,哪款游戏能够成为爆款,甚至持久下去,只有时间才能给予答案。在游戏WIKI产能没有上去之前,为了不失先机,我们只有去赌哪款游戏会成为爆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4年上半年,陈阳在着手异地业务布局,在考察许多城市后,他最终选择了芜湖这一产业基础、人文教育和人才供给都不错的地方。经过半年的运营,着迷芜湖已经有了100多人的团队。游戏WIKI的数量从年初的40个,一下增长到200个。制作周期也从第一款游戏WIKI的一个多月,降低到3天就能出一个精品游戏WIKI。“这200个游戏WIKI放在一起,就是一个影响力很大的用户聚集地,用户数也从50-60万涨到了100多万。虽然并不是每款游戏WIKI的流量很高,但是那些单日几万甚至几十万UV的爆款,我们都覆盖到了,这样我们单日的流量就会非常惊人。”陈阳表示。这实际上是由过去的“赌”爆款到“全面覆盖”爆款。游戏WIKI产能的提升成为着迷WIKI在手游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向行业上游拓展用户2014年下半年,陈阳又将目光瞄准了动漫,这一游戏的上游领域。WIKI在手游行业更多地是体现一个媒体的价值。而在动漫领域里,WIKI表现出的则是一种社交的能量。陈阳发现,在Wikia里用户更多的只是对一些问题进行简单评论,如果能够让这些用户产生交互,形成讨论,沉淀关系,以兴趣区隔,以较低的成本不断汇聚用户,那么WIKI社区化的价值将具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在应用场景如此丰满移动互联网时代。“所以,我们首先选择进入动漫领域,一般来讲动漫、游戏不分家,动漫的用户中玩游戏的比例也非常高,是游戏的上游用户。其次,动漫用户的基数更大,用户更有热情,比如《海贼王》,国内的海贼迷众多。”陈阳介绍到。事实上,动漫用户参与内容贡献的热情,甚至有些超乎陈阳的预料。例如海贼王WIKI在推出WIKI仅2个月的时间内,由用户贡献的内容就超过8,000页,互动话题数量每天都在增加,用户活跃度显著提升。因为动漫内容聚合了更多用户,在WIKI中不断衍生出更轻的,更强的,更活跃的互动关系,包括内容的交互,兴趣的交互,以及最终关系的落实,是陈阳特别看重和期待的,这不单纯是用户在数量级上的纵向拓展,更是WIKI产品形态的一个升华。这两年,陈阳总被人问及:你怎么做了个WIKI?而陈阳则反问,WIKI有啥不好的?“等到用户数量级达到一定程度时,WIKI首先在手游行业的媒体级商业价值就会出现,以广告或游戏分发为主;而对于动漫用户,WIKI的社区化价值会越来越凸显,用户可能会有购买行为,催生动漫电商需求。当用户量再大一些时,会产生属于WIKI自己的文化。”陈阳现在感觉特别踏实,无论是广告,还是电商,亦或自主文化这条路,着迷WIKI像是一个树,正越长越粗。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iki游戏攻略论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