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家让孩子玩心理沙盘培训游戏有治疗效果吗?

当前位置:
“沙盘游戏”也能治疗孩子心理问题?
合肥长江路二小开展“别开生面”的心理讲座
  市场星报讯 一盘细沙、一瓶清水、一架子各式各样的物件,孩子在沙子上自由组建自己的“游戏沙盘”……看到这些,你肯定不会把“沙盘游戏”和治疗心理疾病产生联系,而安徽中医药大学著名沙盘治疗专家叶霖在合肥市长江路二小嗑巴逍G沟男睦斫沧萌硕恳恍隆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中包含着天性的恢复,如果儿童的天性受到了阻碍或压抑,那么游戏就可能创造治疗与治愈的条件和机会。叶霖为家长们呈现并分析了沙盘游戏治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沙盘图画。通过前后对比,家长们无不惊叹这种“非言语的心理治疗”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使得他们的“自我自愈力”得以充分发挥。针对治疗过程中反映出的孩子心理问题,叶霖还从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方面为家长和老师进行了方法指导。
  据介绍,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嗑巴逍G诮ㄐV蹙统闪⒘诵睦斫】蹈ǖ贾行模浔噶松撑痰茸ㄒ灯鞑模哦痈ǖ肌⒏霰鹱裳⑸撑逃蜗分瘟频仁侄卧擞糜谘P睦斫】到逃投睦碇瘟疲钊氪蛟炝顺ざ⌒睦斫】到逃厣放啤
  今年秋季,长二小橡树湾校区将首次招收一年级新生。该校区将秉承长二小的心理健康办学特色,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丁燕 桑红青)
            编辑:
     
版权声明:
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24小时新闻排行
安徽国内国际  一盘细沙,一瓶清水,一架子各式各样的物件造型,人物、植物、动物、昆虫、家具、生活用品、果实、建筑物、军事、园林、桥梁、体育用品、交通标志、沟通工具、自然景观、宗教标志物等,加上治疗师的关注与投入,来访者的自由表现与创造,这就构成了沙盘游戏的最基本的要素!而就在这简易的设置中,内心的世界得以呈现,心灵的充实与发展,治愈与转化也获得了可能。
  那么,哪些孩子适合做沙盘游戏实现心智成长和各项能力的提高呢?
  第一,语言表达有障碍。
  沙盘游戏能够建立一种沟通与交流的途径。就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交流而言,总是存在某种障碍的,包括语言能力方面的障碍;儿童的“手”上存有丰富的心智、情感和体验,但并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因而,当儿童在沙盘里面摆放玩具和模型的时侯,实际上他们也就是在表达和呈现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通过他们所使用的沙盘和玩具模型,儿童的心理或内在世界就有了客观记录和分析的条件,也就往往要比语言更有效。
  第二,有攻击、多动、内向、胆小等问题。
  通过沙箱、沙子和沙具,可以把需要并渴望释放的创造力、内在感觉、记忆及情绪,释放出来,带到外在现实,缓解压力、焦虑、紧张及抑郁情绪,可预防并阻止问题的积累及发展,并对创作者的心理进行释放和疏导。
  第三,上课小动作多。
  沙盘游戏能帮助幼儿、青少年将注意力集中于一种可具体感知的、自我主导的活动,沙子和沙具的可触性、可行动性,会通过触觉与运动觉作用于个体的大脑神经,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具体的物件和活动,减少其他的小动作。
  第四,注意力不稳定。
  沙盘的沙箱是一个有边界限制的空间,将个体的注意集中于这一有限的空间内,有助于对幼儿及青少年注意力的锻炼。
此外,沙盘游戏还有以下作用:
  1,激活力量:
  沙盘激活了个体无意识中的天生康复力量和创造力量,赋予了每个人力量,可增强创作者的自信心。
  2.因材施教:
  沙盘游戏是通向内心世界的桥梁,是意识和无意识整合的纽带,沙盘作品是创作者内心状态的展现,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以便因材施教。
  3.激发潜能,开发情商
  沙盘游戏中充分应用五大感觉器官,眼到、手到、耳到、心到、口到等全方位立体化构建游戏体验,将左右大脑全部利用起来,平衡左右脑的发展,激发大脑潜能,开发全脑功能,提高孩子的情商。
  4.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沙盘游戏提供了一个安全、放松、自由的空间来构建沙盘世界,这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展开想象和幻想,减少对精神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大大促进了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5.促进发展:
  沙盘游戏是一种心理表达技术,制作的每一个场景都是其内心的表达,通过这样一种无声的表达,创作者的内心秩序得到梳理,人格发展得到促进,心理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智慧田教育总部
  联系人:朱主任
  联系手机:(朱);
  联系地址:北京昌平区沙河万家创业园8088号
  网址:.cn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contributes":[{"sourceColumn":{"lastUpdated":,"description":"东方心理分析研究中心组建于1998年,在广东省民政厅注册,是广东省社科联主管的民营非企业机构;后与国际心理分析学会(IAAP)、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国际意象体现学会(ISEI)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于1998年开始与三大国际机构联合,先后举办了七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为东方文化与西方心理学搭建了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实现了学术、公益和社会发展的互助共享。专业心理学习交流平台,分享内容包含心理分析、梦的工作、沙盘游戏、心理类型、儿童心理、个人成长等。","permission":"COLUMN_PUBLIC","memberId":2999000,"contributePermission":"COLUMN_PUBLIC","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canManage":true,"intro":"微信公众号: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urlToken":"psyheart","id":14989,"imagePath":"d02de222a0f30c.jpeg","slug":"psyheart","applyReason":"0","name":"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title":"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url":"/psyheart","commentPermission":"COLUMN_ALL_CAN_COMMENT","canPost":true,"created":,"state":"COLUMN_NORMAL","followers":244,"avatar":{"id":"d02de222a0f30c","template":"/{id}_{size}.jpeg"},"activateAuthorRequested":false,"following":false,"imageUrl":"/d02de222a0f30c_l.jpeg","articlesCount":122},"state":"accepted","targetPost":{"titleImage":"/a2f7e489d1669088ccca_r.jpg","lastUpdated":,"imagePath":"a2f7e489d1669088ccca.jpg","permission":"ARTICLE_PUBLIC","topics":[82,31425],"summary":"沙盘游戏为什么能够治愈心理、发展心灵?文 | 李北容
作者简介李北容,华南师大心理分析博士,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员,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中国发展组织成员,国际心理分析学会(IAAP)中国发展组织成员,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认证的A级沙盘游戏治…","copyPermission":"ARTICLE_COPYABLE","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likes":0,"origAuthorId":0,"publishedTime":"T19:57:40+08:00","sourceUrl":"","urlToken":,"id":711381,"withContent":false,"slug":,"bigTitleImage":false,"title":"沙盘游戏为什么能够治愈心理、发展心灵?","url":"/p/","commentPermission":"ARTICLE_ALL_CAN_COMMENT","snapshotUrl":"","created":,"comments":0,"columnId":14989,"content":"","parentId":0,"state":"ARTICLE_PUBLISHED","imageUrl":"/a2f7e489d1669088ccca_r.jpg","author":{"bio":"微信公众号: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东方心理成长、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isFollowing":false,"hash":"e123ea8c6adbad606ccac6","uid":00,"isOrg":false,"slug":"psyheartandculture","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微信公号: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n官网:www.psyheart.org/\n电话:400-878-3393","name":"梦的工作","profileUrl":"/people/psyheartandculture","avatar":{"id":"fda1ec3ebb","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memberId":2999000,"excerptTitle":"","voteType":"ARTICLE_VOTE_CLEAR"},"id":374916}],"title":"沙盘游戏为什么能够治愈心理、发展心灵?","author":"psyheartandculture","content":"沙盘游戏为什么能够治愈心理、发展心灵?文 | 李北容
作者简介李北容,华南师大心理分析博士,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员,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中国发展组织成员,国际心理分析学会(IAAP)中国发展组织成员,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认证的A级沙盘游戏治疗师。译著:《荣格文集》之《荣格论情结与阴影》、《内在修炼——梦与积极想象心理分析促进个人心灵成长》沙盘游戏能够治愈人的心理疾病、促进人格成长和发展?似乎很“玄乎”。事实上,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不仅学生在问,心理分析学人也在问,甚至出现在博士入学考试的试卷上。心理分析家和沙盘游戏治疗师们在实践和思索中感受着沙盘游戏的“魔力”,却很难找到最终的“正确答案”。可我感觉,这个问题本身的意义要远远多于它的答案。就像人们常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活着?”等,对于这些问题人们的想法和感悟不一而足,而没有一个终极的正确答案,可是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地深深体验着、获得着意义。沙盘游戏,以及心理分析就像生活本身一样耐人寻味,但真的很难被分析出其中发生的机制以及产生作用的原委。 不过,沙盘游戏毕竟是生发于荣格的心理分析与中国的思想文化的土壤,所以,在思索与探寻中,同样生活在这方土壤中的心理分析家们敏感地发现了一些因素的作用。沙盘游戏中有以下几个显而易见的方面,我就从这几个角度来把这些因素分类介绍。虽然只是蜻蜓点水,但这些点点滴滴可以为继续的思考和感受抛砖引玉。1. 来访者(1)内在儿童与积极想象 荣格比弗洛伊德走得更高更远一些,发现了集体无意识及原型,内在儿童就是原型之一,这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生发性的心灵能量,每一个人都拥有它,但是却往往忽视它。荣格也是在十分困顿和窘迫的时候才想起他来——1911年左右,荣格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但分手并不等于结束。荣格感到好像失去了重心和立足点,迷失中又充满压力。这时他想到,既然意识什么办法也没有,那就干脆听从无意识的召唤,这时浮现于脑海的居然是他儿时搭的积木游戏。于是,他开始做那些看起来很幼稚的事情:捡石头、搭塔楼。 荣格一定是听到了内在儿童的召唤,于是就一起“玩”了起来,积极想象也就在这自由、自在、自然的游戏中发生了。无意识自主地发生着,荣格是在跟着无意识的意愿和内在儿童的想法做着具有创造性的“幼稚的游戏”。荣格真的做到了——他做到了有意识地观察和“顺从着”无意识内在儿童的引领。外界的塔楼在一点点建设起来,内在的无意识在一点点地整合起来,之前的窘迫迷失、混乱无序终于涌现出另一番世界。荣格说:“这一刻是我命运的转折点”。(2)治愈者原型 外在的治愈者我们通常称之为“医生”,其实内在的心灵世界也有医生。在西方,太阳神阿波罗与林中仙女考妮思所生的儿子阿斯克勒庇奥被视为医神,他母亲擅长草药治疗,他则不仅擅长草药,还擅长手术。他还有两个女儿,一个是健康女神许格雅,另一个是医药女神潘娜希。他们一家世代为医。于是,阿斯克勒庇奥就成了西方的治愈者原型。 我们东方也有,比如神农尝百草,据说他可以很自然地找到以毒攻毒的妙药。还有天医星,据说天医星下凡为人,就会成为神医,可以助人起死回生。事实上,我们也常听说这样的现象,比如梅花鹿吃的植物都是草药,都是对生命非常有益的,所以它自己也全身都是宝;如果我们十分想吃某种食物就说明我们身体缺乏这种元素,由于身体自身自我保护和治愈的能力,我们才想吃这些食物的。也许这种“自救”行为都是内在治愈者原型在起作用。所以,心理治疗的作用之一就是治疗师内在的治愈者唤醒了来访者内在的治愈者,于是来访者可以自救了。(3)自性 自性(Self)是人心灵世界的整合性的、主导性的能量的原型,他的作用使心灵整体保持平衡和完满,内在的结构、能量都协调运作。就像一个生态系统是“活的”,能够做自我调节和运动,无意识也是“活的”,是自主的、有生命的,自性正是这个“活体”的自组织性的运行机制。心理问题往往产生于意识自我对于自性统合力的偏离,或者其它某些部分的分离、无序。而在心理分析及沙盘游戏的过程中,来访者意识与无意识能够实现积极的对话,自性的能量激活了起来。2. 沙盘游戏(1)意象及象征意义 意象在心理分析中的作用就像能源一样,既要被保护又要被发掘。我们要保护它,就不能任意侵犯它继承于无意识的自主性,无论在沙盘中还是在梦中或积极想象中,我们对意象的理解和感受,都是平实而朴素的,不能被横加判断和解释;我们要发掘它,是要领悟它所承载的象征意义,这是无意识要表达的意思。一幅心灵的沙画中,一个个沙具和一个个情景,都成为了富于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访者就是通过沙盘游戏来呈现、体验、领悟这些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实现对无意识乃至对整体心灵的沟通,达到治愈与发展。(2)游戏治疗真正的游戏是自由自在自然进行着的,游戏者充分投身于游戏中,全身心地享受着,没有目的,只在乎过程;否则不是游戏。同样,人在这样的自由自在自然状态下才身心平和、轻松愉悦,那么,可以想见,游戏的治疗作用由此发生。哲学家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中国一位近代哲人也说,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而过着心灵生活的一种人。游戏之于人具有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这便是游戏的治愈力和“魔力”。 (3)艺术治疗要想描述沙盘游戏,有几个词语必不可少(虽然还远远不够),沙盘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性的、艺术性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体系,因此它当之无愧是一种艺术及艺术疗法。对于艺术治疗因何能治疗人,这里不予赘述。但是这一点再次提醒我们,沙盘游戏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而是艺术。所以掌握沙盘游戏不是仅仅靠操作和联系,而需要更多。下面就是对沙盘游戏分析师的提示。 3. 治疗的关系及气氛(1)自由与保护的空间在一个自由的又受到保护的空间里,你的心灵最想做什么?将会发生什么?对于多拉·卡尔夫而言,这是她的经验的总结,她发现,病人在这样的状态下可以放松下来,真正地享受沙盘游戏带来的感受,体验着心灵自身的发展和变化。其实,正如我们所可以感受到的,这是一个小婴儿在母亲怀里所能享受到的“待遇”,那么,为病人提供了这样的待遇,他们就得到了自己发展的条件。(2)共情与共鸣 共情是心理治疗中被公认的重要因素,无论哪个学派哪位治疗师,都充分相信,对来访者的共情是必须的。沙盘游戏也不例外。 可我一直在想,共情到底为什么就起作用了?类似“我们是一样的”“你的痛苦是人类共有的”这样的话又起到什么作用? 我想到了两部影片,《心灵捕手》和《越狱》。《心灵捕手》里医生尚恩对威尔说“这不是你的错”,他的完整句子是“我知道这不是你的错,我能够理解你的心理。”马侯姆想杀掉瓦特时,道劝阻他,马侯姆问“你失去过儿子吗?”道说:“是的,我的儿子和我的太太一起被庸医害死了。”这完整的句子也类似,“是的,所以我完全能够理解你。” 所以,问题似乎是在于——被理解。 这种感受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可以打开威尔的心结,能够剿灭马侯姆的怒火(即使是暂时的)。而在心理分析和治疗中,这被理解的感觉可以起到治愈的作用。 那么,被理解又是怎么样起作用的呢?这我实在是不知道了。我会慢慢体会。 在共情的时候,分析师能感同深受地体验到病人,这是一种共鸣的状态,因为病人的“情感震动”激起了分析师相同的“情感震动”。同理,当分析师内在自性的整合力、治愈原型的治愈力和内在儿童的创造力、生发力能够激发起病人内心的这些相同的力量,那么,病人就会自愈,不是吗? (3)感应与转化 感应是极具中国文化和中国基因的一个概念。它又不仅仅是个概念,因为仅仅靠概念学习、认知推理是无法理解它的。还需要体验和感受。感应这个东西的意思很模糊,这是西方人逻辑的追求确定性的理性难以接受的,于是他们也更加难以理解它。可是我们是东方人有先天的气质和领悟力适于理解“感应”的意义。 如果说共鸣是线性的、二元之间的关系,那么,感应是超越性的、复杂性系统的现象。4. 治疗师(1)人格弗洛伊德和荣格都强调,要做一个心理分析师,首先自己要先做病人而接受分析。这不仅可以让分析师体会来访者的感受,更是为了处理分析师自身的问题——自我、情结等等。分析师了解了自己,调整了自己,使自己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所谓知己知彼,分析师做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与来访者一起工作。(2)态度人格发展的同时,也是分析师自身的修为、修养的提高,这里不仅仅是说道德伦理上的自我提升,更是作为自然人的心理态度的“功夫修炼”。我想说的是,社会人靠“超我”控制自己,而自然人靠的是人原本的天赋。 比如我们说,对来访者的态度是包容和接纳,接纳他一切,包括他的意识、无意识、言行和他的症状。所以,这时运用法律、道德、伦理等规范来评判他是没有用的,他需要的是一位心理分析家的接纳,而不是评判。(“接纳”也不是“悦纳”,我觉得,对来访者的态度是不偏不倚的接纳,而不需要喜欢。) (3)理论与技术一定的理论背景和技术技巧是需要的,但显然是不够的,更不可依赖这些外在的东西来做心理分析工作。其实,关于“沙盘游戏为什么能够治愈心理、发展心灵”的上述讨论,都说明,其中的“奥秘”不是线性关系,一定是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感应是过程,也是因素,更是内在的运作机制,当潜在的感应发生了,转化也就在发生着,而我们所见的显在的现象就是心灵的治愈和发展。参考文献: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 申荷永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 申荷永,高岚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本文转自“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
&,转载清注明作者姓名及出处)投稿邮箱或版权合作: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1、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 2、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联系电话:020-(工作日10:00----18:00)咨询微信号:psyheart2官方QQ群:","updated":"T11:57:4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collapsed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a2f7e489d1669088ccca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reviewers":[],"topics":[{"url":"/topic/","id":"","name":"沙盘游戏"},{"url":"/topic/","id":"","name":"心理分析"},{"url":"/topic/","id":"","name":"治愈"}],"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640,"height":480},"href":"/api/posts/","excerptTitle":"","column":{"slug":"psyheart","name":"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tipjarState":"inactivated","annotationAction":[],"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19:57:40+08:00","url":"/p/","lastestLikers":[],"summary":"沙盘游戏为什么能够治愈心理、发展心灵?文 | 李北容
作者简介李北容,华南师大心理分析博士,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员,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中国发展组织成员,国际心理分析学会(IAAP)中国发展组织成员,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认证的A级沙盘游戏治…","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高考"},{"url":"/topic/","id":"","name":"父母教育"}],"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微信公众号: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东方心理成长、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isFollowing":false,"hash":"e123ea8c6adbad606ccac6","uid":00,"isOrg":false,"slug":"psyheartandculture","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微信公号: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n官网:www.psyheart.org/\n电话:400-878-3393","name":"梦的工作","profileUrl":"/people/psyheartandculture","avatar":{"id":"fda1ec3ebb","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psyheart","name":"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content":"还有四天6月7日 下周二就要高考了!!!孩子非常紧张焦躁吗?不要慌,通过这个案例让专业咨询师告诉你如何帮助紧张的孩子调节情绪,调整心态拿出最好的状态,应战! 涵的妈妈坐在咨询室的椅子上,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无助。她两手紧握,身体有些僵硬,目光中充满渴求。她希望我能帮帮她的女儿——一名即将参加全国高考的高三考生。 涵的妈妈告诉我,女儿最近常常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情绪起伏很大,甚至还产生了轻生的念头。眼看高考还剩下不到一个月,作为家长,涵的妈妈焦急万分,但又不知该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 据她说,女儿从小就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父母心中的乖女儿。进入本市一所市重点高中后,成绩也一直很优异。她不明白,这样优秀的女儿为什么会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发生这么多的变化。她想知道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女儿整好状态,顺利度过高考前最后一个月的难关。其实,像涵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 孩子在临考前发生这样变化,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可能在于学习环境的改变:5月底,大部分的学校都会安排学生自行回家复习修整。没有了老师的指导,许多孩子难以把握复习的节奏;没有了同学之间相互的鼓励,孩子们更很容易胡思乱想,独自承受临考的压力。一旦发生这些状况,孩子复习备考的情绪便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失控,导致失去迎接高考的最佳状态。 平稳地渡过考前最后几天对考试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在高考前最后的几天里,考生们应该如何调整呢? 小贴士1、合理安排复习,保持“和平时一样”的心态保持“和平时一样”的心态应当成为高考前几天一个重要的主题。所谓“和平时一样”指的是考生应当在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维持平时一般时候的状态,不宜采取“极端模式”。在考试前几天仍旧大量做题,或是索性什么也不做,这都是不合理的。这是因为做题过多不仅会让考生感到厌倦,要是遇到难题还会降低考生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紧张感和忧虑感。而什么都不做也不可取,因为我们需要让考生们的大脑处于一种较活跃、清醒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考试。 复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要点是很有必要的,但切记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此外,在调整的时间里,如果考生在家学习得不习惯,感到学习效率不高,可以转到学校去复习,复习时间和科目尽量和高考的安排一致。2、保证充足睡眠许多学生总是习惯在考试前开夜车“临时抱佛脚”,希望凭借这样的突击行动获得好成绩。但实际情况是,高考相较于其他考试来说,本质上是一门检验考生综合实力的考试,一晚的突击复习对取得好成绩而言收效甚微。 其实,考试当前,考生最需要的恰恰是保证充足的睡眠。只有休息得当了才能有充沛的精力,从而提高效率。实验证明,人的记忆力会受到深度睡眠时间长短的影响。如果没有沉睡期或者沉睡期过短,人对此前学习内容的记忆会比正常睡眠时差得多。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充足”并不是说一定要早早上床睡觉。对于那些不习惯早睡的同学来说,改变睡眠习惯反而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考生千万不能为了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而刻意打破自己原有的日常生活规律。有一名考生为了保证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考前一晚8点就上床躺下了,可硬是翻来覆去无法入睡,随之而来的是她和母亲的紧张情绪,而越紧张就越睡不着。当她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失眠”后,就更加担心和恐惧了,最后直到凌晨一点才勉强入睡。考试结果自然不会理想。当我们养成了自己睡眠的习惯后,身体的生物钟便已经从某种程度上适应了这种节奏,突然打破这种规律反而会令人感到不适。所以我们只要按照自己的日常习惯,稍微提前一点时间入睡,早一些起床就可以了。如果出现睡眠困难,可以在睡前略微吃一些有助于催眠的食物,也可听几段舒缓、优美的音乐,尽量不要服用镇静药。有些学生为了放松情绪去跳迪斯科、玩电子游戏,这些是绝对不可取的行为。3、提高自信心,适度原谅自己良好的自信心是考生以最佳状态备考、应考的基础。经过几轮的强化复习,多次的测验、模拟考试下来,有的考生会出现信心不足的心理,这是很正常的。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许多高三的同学对学习效果的自我期待过高,结果常常不能如愿。这时就需要考生学会接受现实,适度地原谅自己,不要让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的情绪空耗自身的心理能量。 相信自己,是高考成功的前提和基石。考生应避免好高骛远,把精力放在那些难题、偏题、怪题上。要是应注意抓住关键点与重点,注意复习各学科的主干和核心知识,做到回归基础、回归书本、回归基本题。 此外,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创造有利于高考的环境和氛围。面对高考,家长们往往都会十分关注自己的孩子,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度的关心和照顾有时反而会使考生感到束缚和压力,增加考生的心理负担。家长应配合创造宽松的氛围,从而让考生轻松、坦然地复习、应考。 4、 尊重肌体语言,不可过度劳累当肌体感到劳累时,其实就是在提醒你该休息、调整了。考生应该尊重自己的肌体感受,不要给自己安排承受不了的任务,也不要过分强调“毅力”的作用,影响学习情绪。考前应设法自我调整,使自己的情绪经常处于适度兴奋状态。 考生还可以适当读一些报纸杂志、看看电视,在放松情绪的同时丰富知识,也许还能为高考的作文开拓思路。 5、恰当地饮食考试前的饮食安排也是需要讲究的。科学地饮食,可以让考生以较佳的精神状态走入考场。为了改善大脑的机能,发挥正常的考试水平,考试前既不可空腹,也不可过饱,应该使肠胃处于适当空闲的状态,以便让血液流人大脑,尽量减少大脑倦怠时间。暴饮暴食会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影响反应速度。因此,不主张为了加强营养而大幅调整原有的饮食习惯或是过分迷信补品对智力和考试成绩的作用。只要按照以往习惯,有侧重地选择一些含蛋白质、卵磷脂和能量较多而且易消化的食物就可以了。 希望上述建议能帮助考生和家长共同顺利渡过高考的考前冲刺期,踢好 “临门一脚”。 最后,送给广大考生一句话,高考固然重要,但它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的路还很长,走好每一步都很重要。祝愿每一位即将踏入考场的考生都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投稿邮箱或版权合作: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东方心理成长联系电话:020-(工作日10:00----18:00)咨询微信号:psyheart2官方QQ群:","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1:51:03+08:00","url":"/p/","title":"面对高考,各种抓狂失常?| 怎样将心理状态调节到最好","summary":"还有四天6月7日 下周二就要高考了!!!孩子非常紧张焦躁吗?不要慌,通过这个案例让专业咨询师告诉你如何帮助紧张的孩子调节情绪,调整心态拿出最好的状态,应战! 涵的妈妈坐在咨询室的椅子上,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无助。她两手紧握,身体有些僵硬,目光中充…","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next":{"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e66cb1e968d4cbe61802e7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父母教育"},{"url":"/topic/","id":"","name":"亲子"},{"url":"/topic/","id":"","name":"家庭沟通"}],"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微信公众号: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东方心理成长、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isFollowing":false,"hash":"e123ea8c6adbad606ccac6","uid":00,"isOrg":false,"slug":"psyheartandculture","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微信公号: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n官网:www.psyheart.org/\n电话:400-878-3393","name":"梦的工作","profileUrl":"/people/psyheartandculture","avatar":{"id":"fda1ec3ebb","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psyheart","name":"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content":"家里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父母一方试图正正经经地教育犯了错的孩子而另一方就在不断插科打诨,想着帮孩子轻松过关你说左,他偏说右孩子面前,你总是“恶人”,而他总是“好人”当两位家长口径不一致反而会让对孩子的整个教育都变得糟糕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一位女士在说到自己和丈夫共同教育的斗争时这样说,“我的丈夫永远都是那么有逻辑性。当我做出一个关于我们孩子的决定时,他总是会给我一副“脸”,然后说我做的决定是如何不妥当,如何没有看到更远更大的局面。过了一段时间我才意识到,他就是想让孩子觉得我没有他聪明,做的决定没有他好。而直到现在,他都不愿意承认这对我们的家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而家庭研究调查显示,这种交流模式的确对整个家庭系统有负面影响。墨菲在学习了87个家庭后发现,行为出格的男孩是与父母总是产生分歧有联系的。问题并不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不同意见,而是父母如何在孩子面前表达这种不同。▌分歧背后是否意味着更深层次的交流问题?父母会有不同意见,在家庭关系中是很常见的。关乎问题的是,分歧的风格和强度。当不同意见产生的时摧毁了另一方的努力,或者是分歧的强度和发生频率过高,整个家里形成了很强烈的担心或紧张氛围,那么就意味着父母双方需要着手解决问题了。那么父母沟通问题背后常见的根本原因有哪些呢?1、未表达的敌意 Unexpressed hostility婚姻关系中自然会建立起紧张感,但有些夫妻不知道用方式或技巧通过正常沟通来缓解这种压力。尤其是当孩子有发展或行为差异时,有些家长会有额外的压力和紧张感。当这种紧张感没有表达释放出来时,它并不会自己消解,即使我们通常告诉我们自己,“就这样吧,算了吧,可以忘了”。相反,当一位父母需要支持的时候,这个矛盾就会被激发出来。比如说,当一个家长需要另一方为自己出声时,之前没有表达出的怨恨,在这种情境下,就会变成贬低或是破坏对方处理孩子问题的努力。 2、控制欲 Need for Control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发现,父母一方会使用不同意或是在教育孩子时做沟通以行使对另一方的控制。有强烈控制欲的母亲或父亲可能有些过往经历,让他觉得如果自己不是掌控局面的那个就会感到非常焦虑。这样的父亲或母亲通常不会去面对这些情绪和感受,而是会试图控制身边的每一个人。结果呢,孩子就感受不到父母是互相合作的两个人,而是觉得父母一方是“老板”,是管事儿的人,另一方属于“儿童组”。3、误解另一方的意图 Misunderstanding the other parent’s intentions有时候令人困惑的教育信号只是因为一方不理解另一方的动机。中大多数情况下,父母会权衡做决策时最重要的因素,但我们都不会读心术,所以两位家长想的可能并不是同样的因素。现实中,当孩子做了什么不当行为时,通常父母双方没什么时间一起讨论商量两人的反应,所以就会被对方的行为和动机所困惑。 4、有害情绪的家庭环境 Emotionally harmful Family Environment有些时候,家庭环境对儿童在情绪上是危险而充满伤害的,或是存在暴力,争吵,中伤,药物或酒精的家庭,通常一方父母会在“幕后”试图修复他们认为另一方造成的伤害。“问题不是他对孩子说了什么,而是他从来不说什么应和我。长期以此,孩子开始觉得我是那个刻薄小气的家长。”父母之间拙劣的沟通不是单指在孩子面前打架争吵,更多的是一些微妙的行为或是散发有害信息的沟通风格。许多家长都难以说明这种问题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不适感转化成词汇。父母总是有一种感觉,对方并没有在和自己合作,但无法清楚辨认这种模式。▌以下是一些会损害沟通,引发问题的行为习惯及模式:1、打“王牌”在扑克游戏中,王牌玩家会放出一套牌,打败其他所有玩家。在父母教育中,一方会劫持另一方正在进行的对孩子的教育或行为规范。比如说当一位父母正在指责批评孩子时,另一方会通过大声斥责或发出惩罚命令来塑造出自己的权威形象,自己才是更权威的那个。而有些时候,“王牌玩家”会抱怨说另一位父母太幼稚了,或是在孩子面前降低另一位的地方。在规范孩子的行为时,两位父母表现得行为一致是非常重要的,但“王牌玩家”会破坏另一位父母的力量和地位。2、偷偷给孩子甜头在认为另一位父母让孩子情绪上受到痛苦的错误认知下,一方会偷偷在艰难处境中偷偷给孩子某种安慰。这种小甜头可以是零食,好吃的,或者是其他方式,比如允许孩子在被禁止使用电脑的时期允许他偷偷玩一会。其实这样的父母的真实动机是减少自己对于孩子处境的不安和焦虑。3、和孩子议论另一位父母有些爸爸或妈妈会偷偷的和孩子讨论另一方,不是直接抱怨对方就是用一种不太明显的方式说对方的不是。比如,会说“当她这么情绪化的时候,我也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是两位成年人无法直接、坦诚地探讨,面对一个问题,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4、疏远者在父母一方试图维护自己的权威或教养现状时,另一方可能会召集家庭里的其他人来反对他。比如说在晚饭上,他会暗暗怂恿孩子去反对另一方的观点。有时候,疏远者会巧妙的鼓励孩子在所有情况下都去反对另一位家长。疏远者在所有情况下都显得不那么权威紧绷,孩子自然会去亲近他。▌解决这些问题要尽早而不是一拖再拖。在教育孩子的当下,试图探讨父母沟通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尝试,只会引发争吵并无法解决孩子的情况。如果家里有不只一个孩子,沟通问题会变得愈发严重。▌以下给出一些简单的建议,帮助父母回到沟通和合作教育孩子的正轨1、提前讨论重要问题两个人分别列一个清单然后一起比较,孩子的哪些行为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哪些行为可以再做考虑。讨论敏感但重要的话题,比如说打孩子屁股,或是一些细节,比如说孩子尿床了应该怎么办。 2、分配好不同情况中的“白脸”“红脸”,并尽量均衡确保父母双方在不同情况中,有基本均衡的“扮红脸”和“扮白脸”,就是说不要一方什么时候都是那个“好人,容易说话的”,另一方什么时候都是那个凶巴巴的家长。家庭里不应该有一方是一味扮演“强制者”的角色。 3、在一方管教孩子时,不要轻易插手在一方管教孩子时,除非对方要求你这么做,否则不要轻易搀和进去。或许你觉得应对当下的情况你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但这事实上会影响对方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展。 4、意见相左时,也请对对方的意见保持尊重开诚布公地讨论分歧意见并不是糟糕的教育方式,做得好的话,更是可以给孩子塑造榜样,让孩子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分歧。一些说法,包括“我明白你的观点,但是…”,”我知道你为什么有那样的感受。我的看法不同“。让孩子知道,在同一个对话中,是可以同时存在尊重和反对意见的。5、主要问题可以在父母讨论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果孩子犯了什么错或是有什么错误行为,比如说抢了别人的玩具,或是在饭桌上不礼貌,父母双方可以先做讨论,规定好什么是正确行为,然后再教育孩子,并一起想办法如何教育孩子在下次改正自己的行为。 父母双方避免有害的分歧,站在统一战线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结果。提高沟通质量,与另一半共同教育好孩子,需要双方共同付出努力并有改变的勇气。最终,当你们成功了才会意识到,在这过程中并没有人损失什么,而整个家庭都得到了更多。翻译整理|东方心理成长 李玥乔参考文献David Paltin, PhD, Forming a Stronger Parent Unit,Child Development Institute投稿邮箱或版权合作: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东方心理成长联系电话:020-(工作日10:00----18:00)咨询微信号:psyheart2官方QQ群:","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20:13:11+08:00","url":"/p/","title":"教育孩子时,父母有分歧是大忌!|当两人意见不同时应该怎么办","summary":"家里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父母一方试图正正经经地教育犯了错的孩子而另一方就在不断插科打诨,想着帮孩子轻松过关 你说左,他偏说右 孩子面前,你总是“恶人”,而他总是“好人” 当两位家长口径不一致反而会让对孩子的整个教育都变得糟糕 “很长一段时间…","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1}},"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FULLINFO":true}},"User":{"psyheartandculture":{"isFollowed":false,"name":"梦的工作","headline":"微信公号: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n官网:www.psyheart.org/\n电话:400-878-3393","avatarUrl":"/fda1ec3ebb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psyheartandculture","bio":"微信公众号: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东方心理成长、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hash":"e123ea8c6adbad606ccac6","uid":00,"isOrg":false,"description":"微信公号: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n官网:www.psyheart.org/\n电话:400-878-3393","profileUrl":"/people/psyheartandculture","avatar":{"id":"fda1ec3ebb","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Comment":{},"favlists":{}},"me":{},"global":{},"columns":{"next":{},"psyheart":{"following":false,"canManage":false,"href":"/api/columns/psyheart","name":"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creator":{"slug":"psyheartandculture"},"url":"/psyheart","slug":"psyheart","avatar":{"id":"d02de222a0f30c","template":"/{id}_{size}.jpeg"}}},"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AddVideo":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sy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沙盘游戏分析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