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世界是自己创造的容纳别人还是排斥别人

一个女孩说你的世界太小,其实容不下我。到底是什么意思?_百度宝宝知道也许你的世界有很多人,可是我的世界只能容下你
也许你的世界有很多人,可是我的世界只能容下你
格桑梅朵开
人生本就是一场聚与散的过程,得与失的领悟,只是时间让我们看清了许多,也记住了许多;有些人注定只是你生命旅程中的一小段,有些人也注定终究会淡出我们的记忆,然而有些人却会永远存于心底。一个微笑、一条信息或一句问候,都能成为旅程中最美的风景、最浪漫的甜蜜……也许你的世界有很多人,可是我的世界只能容下你,我会努力忘记你,让自己重新开始,因为一个人心里的痛,没人懂,也没人会懂。再多的挽回都是没有用的,只会让自己显得更加卑微;也许,我们相遇在错误的时间,注定会错失彼此,只是思念的滋味,真的不好受。我在容下你的整个世界里,为你祝福;祝你幸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格桑梅朵开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心寄四方但安于现状梦想远大却又止步于现实
作者最新文章注册 13-12-18
修心真传窍诀——觉知照化烦恼
天涯论坛——国学论道
慈光照世间
解释一下如何用觉知(心光)照化烦恼。
&&觉知其实就是神光,是高级的清净能量。当你盯着一个人看时,他有时会突然回头,这就是他头脑不想问题时,就会接收到你的神光扫描,而下意识的寻找盯梢的人。
&&练气功一般要意守丹田,实际也是用神光(觉知)照在丹田位置上。
&&觉知(心光、神光),不仅能思维,还能用它的能量照化掉烦恼!
&&起烦恼时,要控制心念不胡思乱想,这样觉知的能量就不会分散而较有力量,如果平时练习静坐,觉知力就好比较强。然后以觉知注意在烦恼难受的地方——一般是胸闷心难受,这是烦恼的低频能量(业气)。持续以觉知注意在难受处,难受就会慢慢缓解,时间长了就全部消掉了。
&&也有用念佛念咒来消烦恼的,其实质也是心光化业气。如果只是念佛没有化掉烦恼业气能量,那就是压抑烦恼,将来还会脾气大发作!
&&还有更高级的,心安住在空上,不理烦恼而烦恼自己化掉了,这实际是心光强烦恼轻的缘故,是大手印修法的高级阶段。
&&能经常化掉烦恼,人的气量就大起来,情商逐渐增强,智慧也就增长,事业容易成功,家庭相对容易和谐。
&&这条心光化烦恼的路,要走一辈子。,乃至生生世世。就象一位高人说的,修行成就,需要一生又一生。
14-9-20 07:48
注册 13-12-18
这个方法自己仔细体会,逐渐会熟悉,化烦恼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起烦恼时当下刹住念头,必有业气生起,主要在心胸部难受,以觉知之光照化它,习气烦恼就减轻磨掉一点!百千次打磨有一天会发现烦恼没有了(指习气),心量变大了,打坐觉受变好了,智慧情商增长……心脉和身脉不同的。
14-9-20 07:49
注册 13-12-18
这是切身躬行而来的体会。
慈光照世间
&&原以为此法简单直截,没想到曲高和寡了。
&&烦恼重的人刹住念头很困难,但忍住脾气不发作是可以的。这时可以用觉知之无相光照化闷气,可能要几天化完,渐渐地只要几小时几分钟几秒钟就可化掉脾气。因为烦恼渐渐减轻,觉知力渐渐增强的缘故。
&&此法是直折烦恼法,不是旅游、散步、听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法,变化气质最快。
&&也可配合念佛念咒拜佛忏悔等法门,对烦恼粗猛者有用。
14-9-20 07:50
注册 13-12-18
回复第10楼(作者艮背行庭 于
&&楼主的这个窍是真的,赞叹!
&&但见地没跟上去,加油!
&&==========
&&艮君慧眼!
&&这个方法每个人都可以用,而没有宗教门户之见。做一个好人,而不是勉强的,就要用到这个方法。虽然有许多人实际消烦恼也是不自觉地用了这个方法,但不一定明白这里面的原理。在此将原理简介出来,可以很好地指导修心去一些坏习气带来的痛苦,扩大心量,积功累德,命自己立。勤行必有效!
14-9-20 07:52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我们之所以痛苦,常常是因为不认识烦恼,不知道烦恼给我们带来的苦。
&&比如郁闷,这不是心里苦嘛,这口闷气你照化一次少一次,抑郁症就减轻乃至痊愈了。你不用觉知心光照化闷气,闷气还会增长,一进一出差距大了!
&&烦恼随起、随照、随化,这确实是一个破除烦恼的好办法,并且与宗派无关,即便是凡夫见地,用此方法也会见效。
&&我们内心的很多焦虑愤懑和痛苦,如果会观察自心,都可以找到其源头,往往都是发源于一念贪嗔痴。找到它,放下它,这是从根子上破烦恼。
14-9-20 07:52
注册 13-12-18
&&见地不到,所谓照化就有“能照”与“所照”,行此法就必落于有为、做作。
&&在此层面上行此法,便很容易落到外道气功的境界。故而,“业气”就成了“气”,“觉知”就变成了“意守”,“照化”就成了“导引”。气功出现的现象,这里也会出现。
&&可能是用意过重了。
慈光照世间
&&回复第16楼(作者艮背行庭 于
&&见地不到,所谓照化就有“能照”与“所照”,行此法就必落于有为、做作。
&&在此层面上行此法,便很……
&&========
&&没有能所是开悟的境界,没有观照成片不容易能所脱落的。
&&觉知不是意守,意守的能量频率低于觉知。
&&觉知就象柔风吹拂,又如光明照耀,不放松是不容易起照的,因此不是意念过重。
慈光照世间
&&念起即觉,一觉即化对于习惯于观心的人来说是一个基本功。
14-9-20 07:53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回复第17楼(作者艮背行庭 于
&&可能是用意过重了。
&&==========
&&另外一个,在多年实践中,还没发现过意守可以化除烦恼的现象。
&&至于用力提起觉照的肌肉紧张所引起的不适和化除业气是同时并行不悖的两条线。
慈光照世间
&&回复第17楼(作者艮背行庭 于
&&==========
&&欢迎艮君常来讨论,可以激荡灵感,为大家更好地理解觉照。
valley-25 21:11
慈光照世间
&&这个不是气感。心光能化烦恼,气感不能,气感是低频能量。
&&@慈光照世间
&&.....不放松是不容易起照的,因此不是意念过重。.
&&-----------------------------
&&对,放松就对了。
&&放下、宽坦、任运,心性赤裸,烦恼妄念,如蛇自结、自解。
&&给楼主一个建议:
&&慎用“能量”之类的名相。
&&因为能量这个词用在这里,既不是科学上的本来含义,也无能力表达心性意识的状态,更无能进行心性指引,只会弄得说者和听者都会处于一种懵懂状态。
&&其实,传统的佛法名相已经足够了。
14-9-20 07:55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回复第26楼(作者艮背行庭 于
&&给楼主一个建议:
&&慎用“能量”之类的名相。
&&因为能量这个词用在这里,既不是科学上的本来含……
&&==========
&&这个方法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应该是所有人都可以应用的。各教各派、三教九流都可应用此觉照法。那么各教各派各路人等运用此法时会有各自不同的行话。而人的贴标签功能很强,不是用自己行话讲的真理,就会被怀疑为邪见。所以,要让普通人都能认知,一定要撕掉某宗某派的标签。当人们自己体认到真相的时候,他们又会贴上自己熟悉的标签,新瓶装旧酒。
&&如果有更多的人熟知心地法门,那么各宗各派各路人等最难越过的烦恼关就有了随时可用的方法,对人类整体文化就会有促进作用。因此以比较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和讨论。
慈光照世间
&&回复第26楼(作者艮背行庭 于
&&给楼主一个建议:
&&慎用“能量”之类的名相。
&&因为能量这个词用在这里,既不是科学上的本来含……
&&==========
&&不过,讨论见地对我有用,对学佛的朋友有用。我们可以在此贴经常讨论学习,纠正自己的庸常分别见。
&&@慈光照世间 27楼
&&回复第26楼(作者: @艮背行庭 于
&&给楼主一个建议:
&&慎用“能量”之类的名相。
&&因为能量这个词用在这里,既不是科学上的本来含……
&&==========
&&这个方法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应该是所有人都可以应用的。各教各派、三教九流都可应用此觉照法。那么各教各派各路人等运用此法时会有各自不同的行话。而人的贴标签功能很强,不是用自己行话讲的真理,就会被怀......
&&-----------------------------
&&嗯,我理解你的初衷了,是不想用具有教派色彩的语言来阐述心性。
&&其实,传统藏传佛法中的很多术语,平心而论,也是普适性的语言。
&&比如描述心的状态,用的是“粗细”,如“细微心”等。
&&这类名相就很“普适”,也非常容易理解。
&&最重要的是,行人可自己体验自己的心“何者为粗”、“何者为细”。
&&由“心风相依”原理可知:细微心必伴随着细微之息。
&&这些法门,有理、有法、有验,我实在想不出还有比这些教法更合适的说法了。
14-9-20 07:56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34楼
&&从以上引用文章来看,道家炼己其实质是炼化掉小我自私烦恼习气(后天妄意),从而能够止住妄念,更好地入静入定进行丹道修炼,其强调的先天真意正是杂念不动的灵明觉知。
&&-----------------------------
&&我再次第一次话发言担心的就是这个:“先天真意正是杂念不动的灵明觉知”。因为这是意识灵明之境,而非是如来藏光明。
&&道家经典中的“先天真意”到底是何指?与佛家的“如来藏心性光明”有何区别?从两家经典和两家行者的论述中可以得知。
&&道家武功中有偐:“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除了这个无意之意,还有若存若亡、有无之间、恍惚等名相形容“先天真意”。我个人曾练过一点道家武功,经过了练形、练气阶段,对练神也略有体验:上步、出手、人倒,完了后全然不知自己是怎么打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意识境中那种如影随形的“我在做”的视角不见了。
&&道家练神(先天真意)之功,只能是“不练之练”,只要有意为之,皆属后天。
&&但尽管如此不可思议,先天真意还不是佛门“如来藏光明”境界。怎么讲呢?打个比方:
&&“先天真意”还属于心性的范畴,而如来藏已经是在“法性”范畴了。
&&再说得通俗一点:先天真意还属于心理学范畴,而如来藏已经是容纳精神和物质现象的超级物理学了。
&&辞还是不能达义,再试比较之:即便是修出真意,此无为行者的时空观、认识论其实并没有受到太大的触动,即便是修到与天同寿,那天还是天、地还是地、人还是人、意还是意。
&&但了悟如来藏光明的行人则不然,全部观念整个颠倒过来了,六祖的“何期偈”最能表达出初悟之人的惊叹。想来想去,还是楞严的话表达得最清楚:
&&“汝身及外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所现之物”。
&&破除无明烦恼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此妙明真心赤裸显现!
&&所谓的“见地”,就是你如何看事情、看问题的。具体到这里,就是如何看待烦恼的。
&&学佛初始,往往以烦恼为尘垢,对待烦恼的方式用的是“去除”。二元对立还比较严重。
&&楼主的见地就高一层:烦恼非实有,恰如水气一般,经阳光照射,就会烟消云散。二元对立就轻一点。
&&还有再深一点的见地是:烦恼为客尘,尽管尘埃来来去去,吾心晶莹剔透,清静无染。
&&以上面的见地修持,都会有效果。但因见地上不究竟,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对待烦恼,大乘显宗最究竟的见地是:烦恼即菩提!
&&这的确是最深的见地,但根器不足之人闻此见地,要么不知如何下手起修,要么错会其义,于烦恼随波逐流而自以为修行。
&&而金刚乘对“烦恼即菩提”就有了更进一步的阐释:
&&世界身心烦恼非实,实乃二元对立的无明造成的“影蔽”!世界身心烦恼非存在于如来藏光明之外,烦恼世界本质上就是如来藏光明本身,只是光明的扭曲而已,根据扭曲的程度,光明一步步地呈现为空大、风大、火大、水大,直到地大。
&&基于此见地,烦恼不需要“去除”,不需要“照化”,不需要...,只需要让如来藏光明赤裸显现!光明显现,黑暗自去。
慈光照世间
&&回复第38楼(作者艮背行庭 于
&&@慈光照世间 34楼
&&从以上引用文章来看,道家炼己其实质是炼化掉小我自私烦恼习气(后天妄意……
&&==========
&&先天真意应该还没有能所脱落,还是某种程度的定心吧。
14-9-20 07:59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40楼
&&回复第38楼(作者: @艮背行庭 于
&&@慈光照世间 34楼
&&从以上引用文章来看,道家炼己其实质是炼化掉小我自私烦恼习气(后天妄意……
&&==========
&&先天真意应该还没有能所脱落,还是某种程度的定心吧。
&&-----------------------------
&&道家见地远不到“能所脱落”阶段。
&&先天真意当然是某种定心了,还很厉害的。
慈光照世间
&&回复第39楼(作者艮背行庭 于
&&所谓的“见地”,就是你如何看事情、看问题的。具体到这里,就是如何看待烦恼的。
&&学佛初始,往往……
&&==========
&&这是大圆满大手印的见地,虽无照的分别心实际上照的力量更强,也有翻业气反应。
&&@上个ID又忘了 37楼
&&艮者止也,艮兄千万别止啊,我等洗耳了。
&&-----------------------------
&&呵呵,还有“行庭”呢。当止则止,当行则行。
&&@慈光照世间 42楼
&&回复第39楼(作者: @艮背行庭 于
&&所谓的“见地”,就是你如何看事情、看问题的。具体到这里,就是如何看待烦恼的。
&&学佛初始,往往……
&&==========
&&这是大圆满大手印的见地,。。。。
&&-----------------------------
&&感恩、顶礼大圆满历代祖师!
&&我宁玛号称“决定见宗”,是因为有奇妙“见修不二”法门:安住于见地,即是修甚深三摩钵提。
&&再次感恩顶礼上师以及历代传承祖师!
&&@慈光照世间 42楼
&&虽无照的分别心实际上照的力量更强,。。。
&&-----------------------------
&&不好意思,还要罗嗦一句:这还是二元的观点!
&&心性赤裸显现后,光明不再被扭曲,就没有影蔽,也就无所谓照了。
&&烦恼如蛇身自己打结,自己解开后就行了!
慈光照世间
&&回复第46楼(作者艮背行庭 于
&&@慈光照世间 42楼
&&虽无照的分别心实际上照的力量更强,。。。
&&-------……
&&==========
&&你说的心性赤祼显现后,是指直指心性的理悟还是能所脱落的证悟?
14-9-20 08:01
注册 13-12-18
&&回复第46楼,@艮背行庭
&&@慈光照世间 42楼
&&虽无照的分别心实际上照的力量更强,。。。
&&-----------------------------
&&@上个ID又忘了
&&不好意思,还要罗嗦一句:这还是二元的观点!
&&心性赤裸显现后,光明不再被扭曲,就没有影蔽,也就无所谓照了。
&&烦恼如蛇身自己打结,自己解开后就行了!
&&--------------------------
&&请教一下为何经里有‘照见五蕴皆空’,不是挑刺。发心请教。......
&&-----------------------------
&&因有实执,所以需要观照破执,所以要观察实证这些: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一旦证到这些,就会有这样的见地: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最后证到这个: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试问:这时还需要“照”吗?又何时离开的“照”?
&&另外,《心经》属般若系经典,依中观见起修。
&&而藏传宁玛和汉传禅宗,都依如来藏见修持。
&&法门次第略有不同。
14-9-20 08:03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推荐一本好书:
&&我执·我在:中国台湾最受欢
&&迎的“心灵法师”庄圆法师精讲
&&《金刚经》
&&用心去感悟
&&发表于 17:36:39
&&“生命的痛苦来自于‘心’,就是
&&一大堆的情绪,痛苦来自于情
&&绪,你觉得很痛、很害怕、不
&&甘心、放不下,这些是不是情
&&绪?…所以,一切痛苦的根源
&&就是情绪,也就是我所说
&&的‘心’”。常听佛家说“心生则种
&&种法生”,从法师的文字中,
&&看到了那个真实的自我,由情
&&绪组成的自我,常常会发出的
&&感叹“我不甘心,我很害怕”,
&&负面的思维无非就在这上面转
&&动,在观照到它们的那一刻,
&&就拥有了一种出离的力量,认
&&清这些情绪并非本性,就像天
&&空中的乌云,阻碍不了天空的
&&明澈。正如法师所说:“所谓
&&的静心,就是把自我这个虚幻
&&不实的幻象,用智慧去观照来
&&净空,因此静心是远离自我,
&&让自我消失的不二法门。”当
&&明了自我乃虚幻不实的幻象的
&&时候,真理就在刹那间显现
&&了,不是再去制造一个什么东
&&东出来,只是去静静地“观
&&照”,观照幻象之幻,照破
&&它,它便不能再来阻碍你本性
&&的光明。法师说的法直指人
&&心,如清凉甘露,能浇灭无明
&&的旺火,试着用心去体会,体
&&会法师的深意,而不仅仅是阅
&&很受用的好书
&&发表于 16:04:47
&&适合静心品味的好书,教会你
&&如何面对世俗的人情世故和烦
&&恼,如何调理好自己的心态等
&&等,值得反复读
&&--来自web网站
&&发表于 20:35:45
&&只是一些法师的感悟。和《因
&&果的真相》内容有点重复。
&&--来自web网站
&&静心之路
&&发表于 23:17:01
&&受益多多:人生之路-静心之
&&路。我执 我在!
&&--来自web网站
&&发表于 15:29:23
&&经高僧看后评论: 写得非常好!
&&以下是我个人评论: 是真相,是
&&悟后所言
&&--来自web网站
&&书很好~我很满意
&&发表于 18:58:32
&&书很不错~
&&--来自web网站
&&发表于 10:27:05
&&很好的一本书,感觉心不净
&&(静)的时候,就看一看,感
&&觉是心灵的一剂药。很有
&&用。。发货快。前后已买了几
&&本送人了
&&--来自web网站
&&很好的一本书
&&发表于 00:32:22
&&我是通过朋友介绍买的,真的
&&不错!值得买来看!
&&--来自web网站
&&看了《因果的真相》买的这
&&发表于 11:52:32
&&推荐看看
&&--来自web网站
&&发表于 19:16:18
&&开智慧的好书
&&--来自web网站
慈光照世间
&&因果的真相:中国台湾最受欢
&&迎的“心灵法师”庄圆法师揭
&&开“因果的真相”
&&这世界就像一面镜子
&&发表于 14:19:10
&&读过很多心灵成长的书,这本
&&对内心的剖析是最为犀利的,
&&你仿佛见到了自己的那些扭曲
&&不正的心态,而庄园法师告诉
&&我们,这些邪曲的心态是所有
&&痛苦的源泉,只有学会体谅、
&&包容,给所有有缘与你互动的
&&人幸福和快乐,自己才能够从
&&痛苦中跳脱出来,过得安详而
&&宁静。 “这世界就像一面镜
&&子,是你所看到、遭遇到的现
&&象,如果你内心充满祥和的宁
&&静状态,你的世界也会处处都
&&是祥和的人、事、物出现,如
&&果你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冲
&&突、斗争、怨恨、不满、想要
&&毁灭,这个毁灭情结通常都是
&&想毁灭他人或外境的事物。”
&&法师举出了现实中所可能出现
&&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以及我们
&&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所可能
&&产生的不同心态,不同的心态
&&会产出不同的结果。比如,父
&&母面对孩子的懒惰,是去抱
&&怨,去责备,说上辈子没有积
&&德所以生出这样的孩子,还是
&&去体谅?“你要体谅他就是那
&&么的懒散,要他动真的很困
&&难,他控制不了自己,他也很
&&可怜,也不想这样,可是他控
&&制不了他自己。”站在孩子的
&&角度,去体谅,然后思考如何
&&慢慢地引导他,而不是去排
&&斥,抱怨。法师的法语能让我
&&们逐步反省内心,种下更多良
&&善的种子,从而改善各种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让生命呈现善
&&的循环,真好!
&&真理,美不可言!
&&发表于 17:13:23
&&一直以来,内心常常的抑郁伴
&&随着我,而这本书带给了我开
&&启光明的钥匙。常常,总是在
&&抱怨命运的不公,为什么坏事
&&总是包围着我,而好事却迟迟
&&不降临呢?法师的讲话真的让
&&人如醍醐灌顶,是我们自己不
&&断地在创造苦因,我们感召的
&&外境,只不过如镜子的反射而
&&已。“我们自己已经很苦,但
&&是我要创造别人的痛苦,让我
&&的苦比较不那么孤单,殊不知
&&那只是让自己的世界愈来愈往
&&地狱沉沦。”这简直就是现实
&&的写照! 一如在暗室中,一
&&灯则能驱逐所有的黑暗,法师
&&的开示也让我看到了光
&&明,“时时刻刻给自己的孩
&&子,给自己的太太,给自己的
&&先生,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给自己的兄弟姐妹,给自己的
&&朋友,或者这一生与我们有缘
&&互动的动物跟人,给他们最大
&&的善意,尽力去创造他们的快
&&乐幸福,或者拔除他们的痛
&&苦,尽你生命全然的力量,那
&&我可以告诉你,你的不好命
&&运,你的空虚、不快乐心态,
&&你的恶业会渐渐溶解掉。”是
&&啊!只要时时刻刻保持着觉
&&醒,力争给所有身边的人快乐
&&和幸福,生命的阳光就会重
&&现,你会不知不觉,摆脱掉抑
&&郁的阴云,种下光明的种子。
&&全然不同的境界,死死守着自
&&我的地盘,反而会让自我禁锢
&&而死,而放开自我,尽情地拥
&&抱他人,则能够获得最大的快
&&乐,多么简单的法则,却蕴含
&&着如此深厚的哲理,感恩法
&&师,让我聆听甘露法语,在字
&&里行间之中,体悟生命、完善
&&自我。真理,美不可言!
&&终于看清这种心的面目了
&&发表于 09:28:06
&&总是很着急,然后就看到这句
&&话“急什么?急是贪欲呀!每
&&个急中都有你想要的,急让你
&&看不到自己那么混乱,急让你
&&激怒自己也激怒别人,急让你
&&错过了生命的每一片刻,急让
&&你造业,急是一把刀,伤自己
&&也伤别人。”总是急急忙忙想
&&要把每件事最快的速度做好,
&&殊不知这种希求本身就充满了
&&贪欲,为什么要做到这样?无
&&非就是为了名利嘛!做不到,
&&就患得患失,终于看清这种心
&&的面目了。
&&虽无求,快乐必至矣
&&发表于 14:31:26
&&“当你的‘不需要’显露的时候,
&&天堂和地狱对你来说已经没有
&&任何意义。”你只是“全然地生
&&活在每一个片刻,满足于每一
&&个片刻。”我们真的需要那么
&&多才能幸福吗?如果能达到无
&&所求的境界,虽无求,快乐必
&&怎么可能如此直指人心,让人
&&如此感动
&&发表于 09:41:15
&&此书,如果不是有相当的人生
&&阅历与丰富的修行经验,怎么
&&可能如此直指人心,让人如此
&&丢掉自我,以一份全然的体谅
&&心进入对方的世界
&&发表于 13:27:48
&&“丢掉自我,以一份全然的体
&&谅心进入对方的世界”,常常
&&面对别人诉苦的时候,升起的
&&是一种骄慢的心,并且一再地
&&告诉别人,如果自己碰到了类
&&似的境地,一定会比对方做得
&&好,这样会给别人带来什么?
&&更大的痛苦!看看法师说
&&的:“当你的自我溶解掉的时
&&候,或者你开始下定决心,往
&&溶解自我的路上去走的时候,
&&你会愈来愈贴心;你会愈来愈
&&细腻;你会愈来愈慈悲;你会
&&愈来愈能体谅别人的苦。当别
&&人跟你讲他很苦的时候,你不
&&会再说自己也很苦,你只会看
&&到他的苦,你会进入他的苦的
&&感受,而跟他的苦合一,然后
&&你内在就充满着可以解决他问
&&题的妙智慧。”是啊,全心全
&&意去体会他的苦,和对方的苦
&&合一,这样的慈悲下,你就可
&&以获得解决他问题的智慧,而
&&他也会从你的建议中得到好
&&处,因为这是全然基于他的处
&&境的,不带有任何你的色彩,
&&他会感受到真实的关怀与体
&&贴,法师说得真的很精辟啊!
&&受益匪浅
&&发表于 13:27:39
&&初读时,对大师的白话风格,
&&微微有点不适应,可深入之后
&&才觉,人类离觉醒之道越来越
&&远了,只有这样的切身的当头
&&棒喝才可。
&&--来自web网站
&&发表于 09:33:49
&&看后真是蛮让人心静的,早有
&&句话“菩萨畏因,凡人看果”,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佛学方面的
&&书,境由心生,真的是这样
&&那,一花一草一世界,每个人
&&的世界都是不同的,但不论如
&&何,都只有自己承担责任,我
&&们没有理由去抱怨责怪别人,
&&因为因果是我们自己种下的,
&&当然要自己负责,但有真正担
&&当的又有几人呢,这也许便是
&&我们不断轮回的理由
&&只是单纯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快
&&乐,远离痛苦
&&发 表于 14:19:49
&&“外境的人或事,都是与我们
&&有缘互动的众生,你带给他们
&&的快乐与痛苦,在往后的日子
&&里都会加倍地回报到你身
&&上。”我们往往不相信这一
&&点,只是单纯希望自己能够获
&&得快乐,远离痛苦,殊不知这
&&秘诀都在自己身上掌握着呢。
&&有求皆苦
&&发表于 10:15:31
&&“你究竟想要什么?你想要的
&&就是你的地狱。你要不到你放
&&弃了,那就是绝望,那是沉沦
&&入另外一层更深沉的地
&&狱。”有求皆苦,剖析那些苦
&&恼的原因,确实是无谓的贪求
14-9-20 08:06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因果的真相:中国台湾最受欢
&&迎的“心灵法师”庄圆法师揭
&&开“因果的真相”
&&当内心逐渐变得清澈,智慧油
&&发表于 10:01:52
&&“你警觉一次这一种自我、不
&&善的心念、邪曲的心念就会消
&&融一分,消融了很多次以后,
&&它就会很淡很淡,然后当你再
&&碰到突发情况,遭遇那些无理
&&的人、无理的事以后,它已经
&&干扰不了你内在的宁静
&&了。”这是心灵成长的一个过
&&程,让每次的警觉,都成为通
&&往宁静内心的驿站,当内心逐
&&渐变得清澈,智慧油然而生。
&&法师教我们真正地站在别人的
&&立场去考虑问题
&&发表于 13:59:51
&&法师告诉我们“不要在嘴上体
&&谅,可内心一点都没有体谅,
&&你只是在做卡耐基的口才训
&&练,甜言蜜语,表里不
&&一。”这不就说得是我吗?常
&&常我只是迫于客套的需要,说
&&一些关心的话,而内心却充满
&&着怨气,这样根本就不能给他
&&人带来快乐,法师教我们真正
&&地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
&&你给别人幸福快乐,你的内心
&&自然就会快乐
&&发表于 11:53:11
&&太赞了!“你给别人幸福快
&&乐,你的内心自然就会快乐,
&&自然就会幸福。是不需要任何
&&外在的条件发生,才会有幸福
&&的感觉产生,而别人也自然会
&&回报你快乐幸福,且令你快乐
&&幸福的事情也会自然发
&&生。”我们一直找各种让自己
&&快乐的因素,比如获得别人的
&&尊敬啊,有个很好的事业家庭
&&啊,等等,但这些都是从内心
&&展开的,在给别人幸福快乐的
&&过程中,我们就能体会到喜
&&悦,而这种良性的互动,最终
&&也能获得很好的结果,有谁会
&&不尊敬一个时时尊敬他的人
&&呢,有谁会不愿意和处处待人
&&着想的人相处呢?
&&发表于 20:37:28
&&没有期待的那么好。也可以
&&--来自web网站
&&获益匪浅,值得收藏
&&发表于 12:42:43
&&获益匪浅,值得收藏
&&--来自web网站
&&原来在当当买了电子书也只
&&能在网上看的~
&&发表于 22:48:00
&&原来在当当买了电子书也只能
&&在网上看的~
&&--来自web网站
&&很棒的书,真正的心灵妙药
&&发表于 21:50:35
&&庄圆法师的书总能让人从纷乱
&&的表象中,一击即中内心本
&&质,读起来觉得轻松又有所
&&--来自web网站
&&净化心灵的一本书
&&发表于 15:00:55
&&需要静心的看,净化心灵的一
&&本书,看后感悟颇多。送给了
&&一个信佛的大哥。
&&--来自web网站
&&是從內心深處去改變身心靈,
&&走向大道的好書
&&发表于 15:45:52
&&1. 好書,用心看,從內心改變自
&&己 2.不是宗教書籍,是修心養
&&性 改變習性的好書 3. 目標: 無
&&--来自web网站
&&发表于 10:00:43
&&值得一读
&&发表于 19:16:20
&&听说很好,将仔细一阅
&&--来自web网站
&&发表于 15:38:01
&&帮同事买的,他很满意
&&--来自web网站
&&心灵的震撼
&&发表于 14:14:00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要不抱
&&怨,找好处,真真正正能设身
&&处地为别人着想~~
&&--来自web网站
&&不错啊 前后买了快五十本了
&&发表于 22:52:37
&&不错啊 前后买了快五十本了
&&哈哈 不错啊 前后买了快五十
&&本了 哈哈 不错啊 前后买了快
&&五十本了 哈哈 不错啊 前后买
&&了快五十本了 哈哈 不错啊 前
&&后买了快五十本了 哈哈
&&--来自web网站
&&很好的一本书
&&发表于 00:33:38
&&朋友介绍买的,值得一看!
&&--来自web网站
&&满意,喜欢。
&&发表于 07:22:33
&&质量非常好,非常满意,喜
&&--来自web网站
&&发表于 20:00:09
&&--来自web网站
&&发表于 19:16:52
&&开智慧的好书
&&--来自web网站
&&发表于 16:21:50
&&很通俗。
&&--来自web网站
&&看不太懂
&&发表于 11:42:35
&&可能是心里不纯,不能真真懂
&&得佛音。
慈光照世间
&&回复第56楼(作者sumamosa 于
&&@艮背行庭
&&@慈光照世间 42楼
&&回复第39楼(作……
&&==========
&&欢迎素马君光临探讨。
&&素马君没有看仔细,楼主是凡夫见地,所说方法比较容易让大众参修。赞叹艮君法布施。
&&也感谢素马指点和法布施。
&&希望艮君、素马和各位同修就实修见解各抒己见,如何才能将更高的见地具体落实,有何体验?
14-9-20 08:09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仔细观察觉知自己的起心
&&动念,内心仍留有对过去人事
&&物的芥蒂之感,这不正是记恨
&&吗?虽然很微细。
&&当下发现一回就用觉知
&&(心光)照化一回。顿时,一
&&股正气从内心升腾而起!
&&如果心不静心就不会细,
&&就看不清内心的真实烦恼情
&&况,当然不可能照化。所以要
&&打坐习静增强觉察力,或修习
&&动中禅。
&&习气要靠事境上起烦恼
&&时,当下不放纵忍住而用心光
&&照化掉,至少也要搏斗一下消
&&掉一点。过去的错事要靠静心
&&回忆反省忏悔消除业能,或靠
&&打坐翻出影像消掉业能。打坐
&&是真修行的一个基本功啊。但
&&是追求神秘神通就走错路啦,
&&那些只能是副产品,否则有追
&&求感应被鬼神附体的危险。
慈光照世间
&&说点浅见:天心即人的本来灵明觉知,即真心本性。 道心即向道之心,大志愿,大公,无我,光明,正气,以及静定,是善心及回归天心本性的渡海之舟。 人心指凡人的情执欲望烦恼习气邪见错误观念之心,是要用道心天心将其照化和改恶向善的。
&&@慈光照世间
&&仔细观察觉知自己的起心动念,内心仍留有对过去人事物的芥蒂之感,这不正是记恨吗?虽然很微细。当下发现一回就用觉知......
&&.....过去的错事要靠静心,回忆反省忏悔消除业能,或靠打坐翻出影像消掉业能。打坐是真修行的一个基本功啊。
&&-----------------------------
&&楼主的发心很好,想让所有的人都能去烦恼、得清凉。
&&上面所谈的也都是自己很实在的修持经验,特别上面我引的第二句,谈的是“忏悔消业”,是从根子上找出自己造业的最初一念,这是真忏悔法门,需要很深的禅定功夫。受教了。
&&我就说一个不需要高深见地和禅定功夫,最容易操作的办法,有意愿的朋友可以试试有没有效果。
&&这个办法就是让自己保持“身体放松”、“心地坦然”。
&&我们在烦恼来临之时,身体会不自觉地紧张,放松身体可以反过来让心放松。这样尽量不让烦恼痛苦形成正反馈。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关键是让五脏六腑放松!放松肌肉关节容易,放松内脏难。而内脏紧张,会直接“窝住”业气的疏散,形成正反馈,让烦恼痛苦迅速纠结增加。
&&而放松内脏的关窍在于:让脊柱保持正直(让中脉通畅)。烦恼业气一旦升起,让心窝处稍稍一挺,脊柱一正,心胸会随之展开,业气就会如入大海,旋即消散。
&&这个办法是“术”和“窍”,但背后有道。今天有缘,可以说出来与楼主分享。
&&心性精微,难言、难修。
&&色身粗大,则容易着手。
&&身心相依,身正则气顺,气顺则心安。
&&要声明一下:上面提到的“以身治心”的方法很粗,所以容易上手。
&&但它同时也就有了局限:只能化解比较粗大的烦恼,对付不了那些细微的烦恼。
14-9-20 08:10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回复第79楼(作者艮背行庭 于
&&要声明一下:上面提到的“以身治心”的方法很粗,所以容易上手。
&&但它同时也就有了局限:只能化解……
&&==========
&&许多人修行多年,最头疼就是粗大的烦恼,见地虽高也被牵着走。但是细微的烦恼是一觉即化。
14-9-20 08:11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今天遇到一个同修聊了几句,他患抑郁症几年了,怪不得人看上去怪怪的。
&&抑郁症其实是心理上不满、愤怒、记恨等瞋心烦恼压抑堆积引起的,这些烦恼会持续产生低频黑暗能量,也就是业气,郁结在脏腑经络和身体能量场中,造成身体功能下降甚至病变。
&&其实治疗抑郁症也很简单,笔者有亲身体验。
&&1.要淡化烦恼,这是不让抑郁继续发展,釜底抽薪。这些负面情绪要停止!停不了怎么办,自己想办法,唱歌聊天运动如果能打开心门就好。如果这些也不行,那就要看到心口不舒服的地方照化这股闷气,这不是一天两天能照化的。
&&2.实践善心利益别人。抑郁其实是人际沟通出了毛病,因为看不惯、排斥等瞋心烦恼阻塞了人际的真诚沟通,人际能量交换几乎关闭。因此要发善心,服务他人、利益他人,那么就会有他人的感谢的心回馈,这就是信息能量的交换和回馈。由此自心就会感受到温暖,就会融化掉冷漠的坚冰。冷漠正是包含着愤怒、排斥等瞋心烦恼,是一个很重的烦恼。庄圆法师说你为他人解决一分痛苦,你自己就会解决十分痛苦。
&&3.念咒念佛拜佛消除业气。多念多拜可以迅速消除业气,甚至疾病好转,这是亲眼见到的事实。
&&同修说可以考虑做义工,愿他早日走出心的泥潭,充满善心的阳光。
&&@艮背行庭
&&我就说一个不需要高深见地和禅定功夫,最容易操作的办法,有意愿的朋友可以试试有没有效果。
&&这个办法就是让自己保持“身体放松”、“心地坦然”。
&&我们在烦恼来临之时,身体会不自觉地紧张,放松身体可以反过来让心放松。这样尽量不让烦恼痛苦形成正反馈。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关键是让五脏六腑放松!放松肌肉关节容易,放松内脏难。而内脏紧张,会直接“窝住”业气的疏散,形成正反馈,让烦恼痛苦迅速纠结增加。
&&而放松内脏...........
&&-----------------------------
&&@上个ID又忘了
&&对于想修行的人来讲,内脏的健康、安适是相当重要的。
&&想再深入的听一听艮兄更加深入的见解。
&&-----------------------------
&&没什么,就是让心口那里打开、放松。
&&不过那个状态很难找,但找到以后,才会真正理解汉语言中的一些词汇,比如“提心吊胆”和“放心”。心真打开后,就好像有点什么东西放了下去。只有把心放下去了,才会知道原来心吊着的时候的难受,原来是我们已经难受得习以为常了。把心放下,才会感觉到闲适和安乐。
&&学会这一手后,我们就可以随时享受这种安乐。
&&据说,有些欲界天人,就是整天喜欢作瑜伽,享受那种身体带来的乐。
&&祝各位朋友都能得安乐吧。
&&还是要补充一点,要想求其放心、得享安乐,仅仅用上述的技术手段估计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焦虑和压力,还是要根本上解决。这就是修持藏传佛教所必须要修的“前行法门”:修出离心、菩提心、积攒福报资料、忏悔业障等等。
&&实在生不起出离心,起码做到知足。能够知足,即是焰摩天人,长享快乐。
14-9-20 08:12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有一女子问如何变得好看,我给她提供一点意见:
&&经常善心利他,含笑温暖,不瞋恚恶口,心中不嫉妒包容别人的自私和冒犯,你这样努力去转念就会在念念中转为慈光真美女,光彩照人,越看越耐看。每转一次坏心念和发一次善心念就有一次变美的表情,念念积累就变成固定的相貌,这就是心相的原理。另外,你的善心气场会让你脸皮发起光泽来。另外还有,你的福运会打开,运程会跃上更高的轨道。
&&@sumamosa
&&@艮背行庭 86楼
&&还是要补充一点,要想求其放心、得享安乐,仅仅用上述的技术手段估计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焦虑和压力,还是要根本上解决。这就是修持藏传佛教所必须要修的“前行法门”:修出离心、菩提心、积攒福报资料、忏悔业障等等。
&&实在生不起出离心,起码做到知足。能够知足,即是焰摩天人,长享快乐。
&&-----------------------------
&&莲师曾说:“若无出离轮回之心,虔诚也是多余的。”
&&天人是我们修悲心的对境. 在 行苦之中, 五蕴炙盛苦中.
&&天人在临忠前七天, 以天眼看到自己要到三恶道受的苦, 心里非常惊恐,痛苦, 是甚于地狱众生正在接受的痛苦.
&&为什么 修不起&出离心&呢?
&&-----------------------------
&&sumamosa,欢迎你谈谈对出离心的理解、以及你的修持过程中的体会。
慈光照世间
&&回复第92楼(作者艮背行庭 于
&&@sumamosa
&&@艮背行庭 86楼
&&还是要补充……
&&==========
&&对,谈谈。
&&南无阿弥陀佛!
&&古德论点谈的很多,而且都是 金刚语, 字字加持. 如果,我们心开放,清净,受用颇多. 有缘, 末学贴一些 共同修法 的 观行仪轨 供养吧.
&&最大的感受就是 以金洲上师传阿底峡尊者 &自他交换& 的窍诀来观修 &苦&, 是捷径中的捷径.
&&一位师父说, 他15年前就证 事一心不乱, 生起次第 本尊 成就. 但是, 再就动弹不得了. 最近才知道, 自己没有修好基础的基础 --- &苦& 圣谛的观修.
&&不知&苦&, 哪里有 &愿出离心&的种子? 没有种子 , &出离心&的大树如何会有花和果? 都是 舌头 上的功夫而已.
&&愿 吉祥!
&&南无阿弥陀佛!
&&没有&无伪的出离心“,不出火宅, 未离大梦; 说 般若慧, 真乃梦人呓语 !
&&醒的人才可以哈哈大笑,打个闲岔: &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出离心有了, 通过“菩提心”的桥梁, 入 般若之门,坐金刚之地,显诸佛坛城, 都是时间 因缘的问题。
&&菩提心观修前, 还有个前行就是:
&&1。“ 慈心禅 ”, 法主 弥勒菩萨(慈氏,无能胜), 本师 释迦牟尼 佛!
&&2。“悲心禅 “, 法主 观世音菩萨, 本师 阿弥陀佛!
&&这个2个菩提心的前行, 还要以 “喜” “舍” 为基础, 七支供为资粮。
&&愿 楼主多多祈祷 法主菩萨 和 根本上师的加持!
&&慈光普照法界吉祥! 悲音遍拂六道如意!
慈光照世间
&&回复第95楼(作者sumamosa 于
&&南无阿弥陀佛!
&&没有&无伪的出离心“,不出火宅, 未离大梦; 说 般若慧, 真乃梦人呓语 ……
&&==========
&&阿弥陀佛!愿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祈祷上师佛菩萨加持。
14-9-20 08:15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其实我们念佛对治烦恼时,也是把觉知的注意力从烦恼念头上抽离,觉知注意在佛号上,这是断烦恼情绪的相续,然后以专注觉知的佛号化除念头下面带有的情绪,——这就是用佛号打扫心地。
&&我们精进用功时,因为心不关注外缘,内在的一些过去的粗大烦恼习气种子会翻腾,还有就是在人事上起烦恼时,正是我们打扫心地的宝贵机会,打扫一次,心就光明一次,福报心量就增长一次。这就是磨炼习气。
慈光照世间
&&但是要指出念佛的不正确的方法:起烦恼时,没有努力集中注意力于佛号上,尽力断烦恼情绪的相续,而是一边念佛,一边心里还在继续烦恼,——这就是浮浮泛泛地念佛,这样念多少年也进步不大,烦恼依旧,无法变化气质,——法不入心,谁之过?久了,就成了佛油子。
100楼 评论
14-9-20 08:17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烦恼是什么?就是你的念头老是黏在情绪上脱不开,绕来绕去还在想这个问题好长时间放不下,这不就是胸中(心轮)这股气盘旋难解吗?密宗讲心气合一。念头都带着能量,都会产生业气。修行就是要修积净业气和善业气,化除烦恼所造的恶业气。这就是净障积资。由智慧所引发的就是净业气、智慧气。
&&一般人常常不能或不能完全看见念头下面所带着的烦恼,所以常常被烦恼所俘虏,起惑造业收获痛苦。因此要锻炼增长觉知,这就是如实观察,就会增长智慧!然后你还能用觉知时时化掉烦恼,智慧心量福报都增长,病气(实质是烦恼业气)也消减,身体会越来越健康(福业气就是善业气)。
&&因此,大家努力行善积德消业修慧吧!
101楼 评论
14-9-20 08:17
注册 13-12-18
&&@艮背行庭 98楼
&&你这里谈的还是出离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谈的是Why的问题
&&我前面已经谈过,要想离苦,最根本的办法是修出离心。所以,对出离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已经谈的很多了。
&&既然出离心这么重要,那么下面的重点就是How的问题的!即如何去修出离心呢?如何观苦呢?修持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
&&特别的,很想听听sumamosa你有哪些亲身体会?因为,只有这个世界这个年代的修行者的亲身经历,包括遇到的......
&&-----------------------------
&&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会谈的很多, 但是,不一定谈的透彻. 如果真正 &闻& &思“, 讨论透彻why时, 我们肯能会发现--- HOW ALREADY APPEAR IN THE WHY, THEY ARE TWO SIDE OF ONE THING.
&&否则, 很多人即使有仪轨来 走, 但是, 不能 ”如理做意“, 就是因为 闻 思 不透彻。 最好是反复打滚, 修一段再闻思, 闻思后再修, 修三个月再闻思。。。
&&正在修的法的 觉受和验相是要 保密的。 超越这个阶段, 才可以说。 如同要执行秘密任务, 说的就成不了了。 执行完毕, 看机缘说, 就不会担心违缘。
&&呵呵, 最近比较忙, 慢慢供养一些资料吧。
&&实修一段,我们再 短信 单独讨论 比较好。
&&愿 吉祥!
103楼 评论
14-9-20 08:19
注册 13-12-18
&&“苦”圣谛观修 仪轨
&&---德清散人根据大恩传承诸上师慈悲心滴整理
&&(每天早晨醒来一坐, 晚上临睡一坐, 日中所见都作为“苦”圣谛的观修对境来思维)
&&一.& & & & 净身, 焚 上好 檀香 一柱。
&&二.& & & & 观想对境, 顶礼 ,拜下去时, 注意力集中在智慧眼,念诵 四皈依 3 遍:
&&南无大恩金刚阿奢黎 ! 南无佛陀耶 ! 南无达摩耶 ! 南无僧伽耶 !
&&三.& & & & 双手合掌胸前:
&&首先,以自他相换的窍诀, (就是主体的自己和对境交换位置, 比如 观天人时, 天人成了自己, 和对境说:某某啊(自己的名字),您很苦啊!。。。继续如以下的观乡下去)
&&观想天人愚痴在火宅的清凉地方享福,不知道出离。福报享尽堕落时如同火宅的火烧过来,对比刚刚的天界富贵,痛苦反差是三界最大。天人临终以天眼观自己将受三恶道受苦,苦不堪言。啊! 这就是佛陀说的 死苦和五蕴炙盛苦啊。
&&观想阿修罗众生(自己成为被观的阿修罗众生),嫉妒别人福报, 受欲望煎熬, 努力去竞争, 但一次次因为福报不够而失败。比社会上不正当竞争的人,被事业的失败而煎熬不知痛苦多少倍,最终堕入恶鬼或地狱; 啊,这就是佛陀说的 死苦和五蕴炙盛苦,求不得苦 啊。
&&观想人道众生,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炙盛等8苦;要一个一个以对境变成自己来对话,或观想沟通。每一个苦都要如理思维,一个苦一个苦的集中精力思维。
&&观想恶鬼道贫穷饥饿,争斗不休,比现在的索马里不知道要苦亿万倍;
&&观想畜生道当牛做马, 被人奴役, 最后被宰杀;互相吞食。
&&观想地狱众生每瞬间都在受生死之苦,长无出期。
&&(因为自他相换, 如同自己在受苦。 心里有种酸楚的滋味, 会眼泪不自觉流下。 觉得世间充满痛苦, 任何世间的事物都没有任何诱惑力, 这就是 验相或觉受)
&&四.& & & & 以 正念 在 胸前 发愿, 念诵3遍:
&&“为6道众生悉皆 离苦 解脱, 乃至 究竟成佛 而 发殊胜 菩提心。 愿以菩提心, 修习 无上甚深微妙法。 愿得诸佛菩萨功德 上求佛道, 下化众生。”
&&五.& & & & 忏悔自己的业障:念金刚萨垛心咒, 或 拜88佛忏等。
&&六.& & & & 回向:
&&双手合胸, 注意力在胸前。念诵三遍: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升极乐国。
&&做一些面部按摩,肢体慢慢活动, 起座。
&&(念四皈依注意力在额头中央内部-智慧眼,阿弥陀佛白毫婉转的地方;观天人时注意力以额头中央来内视眼鼻位置; 观阿修罗时注意力以额头中央智慧眼来内视喉咙的位置;观修人的时候智慧眼内观心轮, 观修恶鬼的时候智慧眼内观腹部, 观修畜生内观膝盖; 观修地狱内视2足。 如此,4皈依祈祷的4宝的光芒,从智慧眼处,一直照耀到脚底,如同慈光普照六道)
116楼 评论
14-9-20 08:21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作者:艮背行庭
&&作者:sumamosa 回复日
&&期: 18:45:00
&&我们会谈的很多, 但是,不
&&一定谈的透彻.
&&—————————————
&&—————————————
&&我很期待你能好好谈谈,
&&并且希望谈得透彻。
&&另外,你以前在本坛上转
&&帖了大量的资料,都很宝贵,
&&但还是希望你能用自己的话语
&&与大家交流,因为这样大家能
&&感受到你的真诚。真情实感往
&&往比“正确的文字”更能打动人
&&————————
&&是的,古大德的资料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一大堆。这个时代并不是资料缺乏,是实践缺乏,真实修行人缺乏。希望不要只是资料的堆砌,网上从最基础到最更深的资料几乎都有,但是以自身实修串连起各层次的法的真修实证体会和智慧才是让大家最受触动的。
121楼 评论
14-9-20 08:23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道前基础尊师重道,共下士道人天乘深信因果生生增上善根和福报,共中士道厌离轮回精进修行,上士道大慈大悲菩提心生六度四摄,入清净见断轮回根,入金刚乘智慧精华速证三身。
122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菩提道次第讲前前为因,后后为果。如果一个人贪瞋痴慢寂悭烦恼还比较重,他是否能生起比较好的出离心呢?我和师兄弟讨论过,都觉得不大可能。
&&学习出离心的理论和仪轨可以不断增长出离心种子的力量,减轻一些粗大的贪爱世间的分别心的力量。
&&但是,如果没有更深入的定慧,看不见更细微的贪爱种子,就会很难深入人心。
&&举个例子,有一师兄,学菩提道次第广论六年,经常说要知苦,要精进,观无常,可是因为贪瞋痴慢和懈怠心太重,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烦恼依旧,因烦恼难以降伏而懈怠于打坐。这是修行不善巧所致。不化掉烦恼,如何真生出离心。
123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在索达吉堪布讲解的《三主要道简释》中提到,没有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不要希求很高的见解和甚深的法要。
&&个人认为,普遍的顺序应该是信因果报应而行善断恶做好人积聚福德资粮,然后发出离心,再发菩提心,这整个过程都是烦恼由粗到细渐渐净化的过程。其中要注意的一点是消极断恶一般只能到一个程度,然后还要积极利他行善又会将一些细的烦恼降伏。再进一步,修清净见修慧观心就比较调柔,易于安住见地。
&&这是一个止恶消业行善积德降伏烦恼扩大心量福报逐渐开启智慧的渐修过程。
124楼 评论
14-9-20 08:24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123楼
&&菩提道次第讲前前为因,后后为果。如果一个人贪瞋痴慢寂悭烦恼还比较重,他是否能生起比较好的出离心呢?我和师兄弟讨论过,都觉得不大可能。
&&学习出离心的理论和仪轨可以不断增长出离心种子的力量,减轻一些粗大的贪爱世间的分别心的力量。
&&但是,如果没有更深入的定慧,看不见更细微的贪爱种子,就会很难深入人心。
&&举个例子,有一师兄,学菩提道次第广论六年,经常说要知苦,要精进,观无常......
&&-----------------------------
&&南无阿弥陀佛!
&&贪瞋痴慢寂悭烦恼还比较重,如果用自他相换 的窍诀 就可以对治了。
&&不能起行,是 闻不广, 思不透, 辩不澈。 需要有好的 善知识和道友们一起扶携。
&&愿 吉祥!
125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124楼
&&在索达吉堪布讲解的《三主要道简释》中提到,没有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不要希求很高的见解和甚深的法要。
&&个人认为,普遍的顺序应该是信因果报应而行善断恶做好人积聚福德资粮,然后发出离心,再发菩提心,这整个过程都是烦恼由粗到细渐渐净化的过程。其中要注意的一点是消极断恶一般只能到一个程度,然后还要积极利他行善又会将一些细的烦恼降伏。再进一步,修清净见修慧观心就比较调柔,易于安住见地。
&&-----------------------------
&&南无阿弥陀佛!
&&原来对大堪布没有感觉,甚至有点邪见,以后越来越觉得深不见底 不可思议。 其显现真是众生的福啊。 愿 长久驻世 常转!
&&修福 修资粮,如果不以 &三轮体空”(老修) ”三殊胜“(初学)来摄持, 都是 六道轮回 的因。 如 永嘉大师说, “住相布施升天福, 犹如仰剑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愿 吉祥!
126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sumamosa
&&修福 修资粮,如果不以
&&&三轮体空”(老修) ”三殊
&&胜“(初学)来摄持, 都是 六
&&道轮回 的因。 如 永嘉大师
&&说, “住相布施升天福, 犹如
&&仰剑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
&&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
&&所以这是一个修学次第,如果没有前面次第的净化,后面学习的“三轮体空”只不过是头脑中的戏论分别,无法实际操作,因为这是断更细的分别执着。就会变成“说在空中,行在有中。”
127楼 评论
14-9-20 08:25
注册 13-12-18
&&前面问sumamosa升起出离心的难易问题,是源于再前面我的一段话和sumamosa的点评。
&&我的意思是:如果遇到升起出离心有困难的朋友,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劝他知足常乐。这也是佛教慈悲不舍一切众生而设人天之教的含义。
&&sumamosa的反问是:为什么修不起出离心呢?
&&sumamosa的意思似乎是:修起出离心比较容易,给他说说轮回之苦就可以了。
&&升起无伪的出离心很容易吗?应该是很不容易。
&&sumamosa曾谈到过有位出家师,出家精进专修持十五年,却发现要回头补出离心这一课!
&&sumamosa,如果你再有机缘,应该拿你刚才的问题问问这位师父:“为什么修不起出离心呢?”
&&这个问题很重要,它不再是反问,而是正问。以为修出离心很容易的人应该好好深思这个出家师的经验教训,反问自己:
&&是不是把事情看得容易了?是否是以为,仅仅了解了出离心的理论和仪轨,但没有经历任何生命的波折、震动甚至触及灵魂的大痛,就自以为升起出离心了?
128楼 评论
&&为什么修不起出离心?
&&这是个好问题,因为正视问题正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最怕的是不知问题所在,一直活在幻觉之中,甚至未证言证。
&&藏传佛教修持出离心的传统方法是:“思维轮回过患”,即了解并思维六道众生的痛苦。再进一步,修持前面sumamosa介绍的仪轨,目的是更形象地体会六道之苦。
&&以上这些就够了吗?远远不够!为什么?
&&一个年轻人,一直生活在幸福之中,未经历任何时间风雨,仅仅在书本上知道了“人生八苦”,他(她)能有多深的体会?从一句“爱别离”,他能体会骨肉分离的痛彻心扉吗?他年轻体壮貌美,从一句“老病”之苦,能理解老人身体上的病痛和临近生命终点的无奈与悲哀吗?
&&一个现代的年轻人,从小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能体会到挨饿的滋味吗?他能体会到几千几万年挨饿的滋味吗?不过是“知道”而已。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可以通过修持仪轨,观想身处六道苦境,体会轮轨之苦。这种方法的确比看书要好,因为逼真形象一点。
&&但是,在净身、焚香、祈祷这些充满形式感的仪式后,我们告诉自己:我要开始修出离心了。观想的再逼真,也是我们自己人为做作出来的,毕竟是假的。
&&以上看书和修仪轨,只是修出离心的初步。修出离心的真正场所是在我们的生命中!并且,各位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修出离心是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的!
&&不真正经历生命之痛,怎么会痛切知道轮回之痛?抑或我们自己没有遭遇痛苦,但应学习本师释迦牟尼佛,打开悲悯之心,观察体验世间他人的苦痛。在修出离心的同时,也在修慈悲心和菩提心。所以,生命历程中所有的逆缘和痛苦,都转化成我们修出离心的资粮。
&&所以,无伪出离心的升起,需要岁月的磨砺和积淀。绝非口头说说和想想就行的。
129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 艮背行庭
&&赞叹!讲得真好!
130楼 评论
&&修出离心,不可避免地要趟过晦涩的人性之河,去洞悉人性中的种种弱点,识破贪恋轮回的种种借口。
131楼 评论
&&人性晦涩难明,很难一言道之。
&&比如,有人从小贫寒受穷挨饿,他(她)升起出离心就容易吗?绝对不是!这种人往往会更加拼命地追求财富,因为他(她)们会发誓:今后绝对不再让自己和自己孩子受穷挨饿!所以这种人你很难劝他出离,只能从人天教学起。
&&所以,学佛需要一点福报,但福报又不能形成障碍。福报多了和少了都会形成障碍。
14-9-20 08:26
注册 13-12-18
&&修出离、观轮回之苦,不可避免地要过“轮回之乐”这一关,因为这是问题的一体两面。
&&对“轮回之乐”,存在很多观点。
&&世人的观点是:尽力追求快乐,避免痛苦。
&&正统的佛教教义对此的看法是:轮回中虽有快乐,但也是转瞬即逝,不能长久。
&&修出离心修得迫切的人可能出现这样的倾向:彻底否定自己对快乐的追求!很自然地,也否定了他人对快乐的追求,一概斥之。这种观点很容易被世人打成“反人类”的罪名,修出离心者不可不知。
&&对众生“趋乐避苦”的本能,“恒顺众生”是学佛人的原则,不可超越众生的根器而强说出离,应徐徐引导,慢慢成熟其根器。
134楼 评论
&&为什么升不起出离心?
&&因为观轮回苦而厌离,本质上是用一种情绪(厌恶恐惧)压制另一种情绪(贪求),本质上是属于“以楔除偰”的方法。
&&因为快乐就在眼前,而痛苦则是未来的可能性,对未来微弱的而恐惧抵不住现实快乐的强大诱惑,所以人们会采取“今朝有酒今朝醉”、“快乐地生活在当下”的态度。
&&所以,真正的出离心,需要超越“苦乐”的范畴。
135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 艮背行庭
&&辛苦了!
136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 sumamosa
&&@慈光照世间 123楼
&&菩提道次第讲前前为因,
&&后后为果。如果一个人贪瞋痴
&&慢寂悭烦恼还比较重,他是否
&&能生起比较好的出离心呢?我
&&和师兄弟讨论过,都觉得不大
&&学习出离心的理论和仪轨
&&可以不断增长出离心种子的力
&&量,减轻一些粗大的贪爱世间
&&的分别心的力量。
&&但是,如果没有更深入的
&&定慧,看不见更细微的贪爱种
&&子,就会很难深入人心。
&&举个例子,有一师兄,学
&&菩提道次第广论六年,经常说
&&要知苦,要精进,观无常......
&&-----------------------------
&&南无阿弥陀佛!
&&贪瞋痴慢寂悭烦恼还比较
&&重,如果用自他相换 的窍诀
&&就可以对治了。
&&不能起行,是 闻不广,
&&思不透, 辩不澈。 需要有好
&&的 善知识和道友们一起扶
&&愿 吉祥!
&&——————————
&&一个人要想得到师友扶携,要有信心和智慧,要有听得进逆耳忠言的心量。
&&一个慢心重的人,往往自以为是,因此常师心自用,走弯路也是必然。
137楼 评论
14-9-20 08:27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简单说说慢心烦恼。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源于自我,和他人比较。若有才能,则高人一头,炫耀显示,就是骄傲。一般人都喜欢出人头地,受人尊重,需要别人重视和肯定,为此而奋力打拼多年,虚耗人生在此烦恼上。当然这是从更高的修道角度说的。
&&我们常常不甘人后,不服输,轻视他人,不尊重他人,总是在和别人攀比,为地位和面子而耗尽精力。这颗比较的心就不知道要休息下来。
&&慢心重的人,头颅昂着,脖子梗着,眼光上视,几乎不肯谦虚低下他的高贵的头颅。别人给他的评价是目高于顶。
&&其实慢心是一种痛苦的逼迫。
&&当我们升起慢心时,要毫不犹豫压制它,然后以觉知的神光照化掉因为压抑烦恼而生起的胸中一股闷气。这样,时时与烦恼斗争,慢心就会日渐减退。头颅渐渐低下了,目光平视了,脖子柔和了,声音平和了,终于平易近人了。人也看开了,不再一定要超过别人。人际和谐了。平等心逐渐生起。
&&修行常常说要虔诚、恭敬,这下,终于逐渐能做到了,心逐渐能和师长相应,和佛菩萨相应。古人云:慢为高山,德水不入。降伏慢心,在现代社会,你会活的得更好。自我压力轻了,人际阻力小了,终于又通过一课人生考验。
&&平时观察自己的身体姿势,你会发现很多身体语言,让你知道你下意识所想的。这时要正心诚意,端正身体,必然心中难受,业气涌出,以觉知照化即可。这样循环往复无数次,人心日正,习气日消,资粮渐聚,心量渐长,德行渐增,自己知道走上了正确的人生路。
141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人身的这段时间太宝贵
&&了,我们每天可以用身语意造
&&很多福业和慧业,这是来世更
&&加富贵更加智慧的因种啊,在
&&我们身上能量场的福业气看出
&&来——天人鬼神和开天眼的都
&&能看见。人对鬼神,就是翻开
&&的一本书。
&&因此我们每天都抓紧时间
&&修造大量的福慧业。今天你心
&&善吗?言语善吗?行为善吗?
&&每一个身语意的善行、利他都
&&产生福业气,有颜色,有质
&&地,这就是福气,赶紧每天积
&&累吧!!
142楼 评论
化功大法二段
&&回复第142楼,@慈光照世间
&&人身的这段时间太宝贵
&&了,我们每天可以用身语意造
&&很多福业和慧业,这是来世更
&&加富贵更加智慧的因种啊,在
&&我们身上能量场的福业气看出
&&来——天人鬼神和开天眼的都
&&能看见。人对鬼神,就是翻开
&&的一本书。
&&因此我们每天都抓紧时间
&&修造大量的福慧业。今天你心
&&善吗?言语善吗?行为善吗?
&&每一个身语意的善行、利他都
&&产生福业气,有颜色,有质
&&地,这就是福气,赶紧每天积
&&累吧!!
&&[消息来自掌中天涯]
&&--------------------------
&&这段话很受益,感谢您。
143楼 评论
&&@艮背行庭
&&我就说一个不需要高深见地和禅定功夫,最容易操作的办法,有意愿的朋友可以试试有没有效果。
&&这个办法就是让自己保持“身体放松”、“心地坦然”。
&&我们在烦恼来临之时,身体会不自觉地紧张,放松身体可以反过来让心放松。这样尽量不让烦恼痛苦形成正反馈。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关键是让五脏六腑放松!放松肌肉关节容易,放松内脏难。而内脏紧张,会直接“窝住”业气的疏散,形成正反馈,让烦恼痛苦迅速纠结增加。
&&而放松内脏...........
&&-----------------------------
&&今天看到的比较正确的功夫 以前悟道时经常做 自然形成而没有放在心里 只是感觉进入状态快
144楼 评论
14-9-20 08:29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试着做了此内脏放松法,确实有效,心窝等部位紧张说明还执着许多事没放下。以后要经常体会放下的感觉。
&&-----------------------------
&&对,这个法门修的是“放心”,目的就是放下世俗中我们萦绕在心头、潜意识中念念不忘、甚至为之心焦的事情。所以,升起出离心是根本,身体上放松是辅助。或者说,可以先从身体上体会升起出离心的清凉。
&&现代都市人,大多因为事业、家庭的缘故处于焦虑状态,很可能是不知不觉的焦虑。如果是暂时不能彻底放下尘缘,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在一小段时间内暂时出离这些尘缘羁绊。修得好的可以在忙碌完俗事之后,或者在忙碌间隙,瞬间(或者几个呼吸之间)进入出离状态,享受出离心带来的清凉。
147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 艮背行庭
&&讲得好,配合见地当下放下。
148楼 评论
14-9-20 08:29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再说说嫉妒吧。嫉妒也是比较来的,比较是慢烦恼,嫉妒是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好,除了大圣人,每个人都有这毛病,轻重而已。
&&骄傲是自己比别人好而显摆,嫉妒是别人比自己好,心里接受不了。因为有我见这个根,就会比较,就会出现慢系烦恼。所以只有圣人破我见后才能渐渐彻底拔根。
&&对于我们凡人来讲,减轻一些嫉妒也是可以做到的。
&&正好翻到一本黃胜常的《如实知自心》,里面就专门有一节讲嫉妒。
&&黃胜常说:嫉妒由猜疑引发,猜疑别人的长处会伤害到我们,伤害到我们的“身份地位、财富、肉体”这三种不坚固的东西(三不坚法)。过于计较这些,使我们嫉妒。可以得出一个公式:计较心——猜疑心——嫉妒心。
149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黄胜常:
&&“我们的计较心,常令我们发出呼声:这不公平!潜台词是:我之所欲,应得未得,而他却得了。我所不欲,不应得而得,而他却不得。
&&这根本是嫉妒心在作祟。但这嫉妒心往往被 委屈感或正义感的伪装所覆藏,使我们不能自见,更加自欺!”
157楼 评论
14-9-20 08:31
注册 13-12-18
&&@艮背行庭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
&&恩 这段有深层意义
154楼 评论
&&关于出离心,教内教外都有误解。
&&教外人士一听“出离”,就误以为升起出离心的人变得了无生机和乐趣。
&&教内人士也往往忌谈“出离之乐”,斥之为不究竟。
&&实际上,世间无所谓“乐”,热恼平息一点时,我等凡夫就认之为“乐”。热恼熄灭的程度多一点,我们就会感到清凉,如此而已。
&&对于此出离心带来的清凉之乐,一是记得不要再生贪著,又种苦因。
&&二是也要承认这是佛法带来的利益,只要升起出离心,必定会有此利益!
&&恳请学佛者在斥人天不究竟的同时,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得到了佛法带来的基本利益,即是否具足了人天的资粮?
158楼 评论
14-9-20 08:32
注册 13-12-18
&&你能不能详细说下出离心,自身体验或法师讲论都可以。本人认为这个值得细说。
159楼 评论
&&本人总结的出离心论述脉络。
&&一、出离心的出和离,
&&二、出离的离和厌世的区别,
&&三、出离的出和幻想的区别,
&&四、出离心的定位。
&&五、实践上的出离心。
160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回复第160楼(作者鸣竹 于
&&本人总结的出离心论述脉络。
&&一、出离心的出和离,
&&二、出离的离和厌世的区别,
&&三、出……
&&==========
161楼 评论
&&因为经论上的支撑不足,所以有些话不好乱讲,只能略成一二三了。
162楼 评论
&&要么有谁送经论证据材料过来,有大德的论述支撑才有足够的底气说话。要么等本人通宗后才好避免误人。
163楼 评论
今夜无鬼入睡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一阶段就是''出离心'',也许可以参考日常法师的讲解:)
164楼 评论
&&没看过广论,略论都是跳着看的。惭愧。既然你看过,不妨说说。
165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回复第162楼(作者鸣竹 于
&&因为经论上的支撑不足,所以有些话不好乱讲,只能略成一二三了。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说说出和离何解吧
166楼 评论
今夜无鬼入睡
&&那就大言不禅说俩句了,虽然当年也不相应广论没学多少,请指正。出离心的来源是因为苦。出离心发大了,要么就是出家,要么就是隐居,也挺好。出离心的修学根本意义,相当于''外息诸缘'',是为定心之前提。出离心的修学方法,广论有很多,在家之俗人可以用观想的方法,比如观想这个手机是无常的不可执着的,把''心''解脱出来就好了。此外,出离心也是向道的基础,毕竟佛法要先出世寻''空'',才好再入世。没有条理,瞎说的。
167楼 评论
&&出离心的修行意义在于外息诸缘,这个说法有点意思,没想过。看来要去翻翻广论补课了。其实本人是希望在阿含中能找到足够的描述依据的。本人把出离心分成出和离,是依据欣上为出,厌下为离来分别。比如自杀的人肯定没出离心,这是厌世和离的不同,邪教往自身上浇汽油的肯定也没出离心,这是幻想和出的不同。
168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 鸣竹 18:01出离心的修行意义在于外息诸缘,这个说法有点意思,没想过。看来要去翻翻广论补课了。其实本人是希望在阿含中能找到足够的描述依据的。本人把出离心分成出和离,是依据欣上为出,厌下为离来分别。比如自杀的人肯定没出离心,这是厌世和离的不同,邪教往自身上浇汽油的肯定也没出离心,这是幻想和出的不同。
&&——————————————
&&欣上——贪上,厌下——瞋下(乖离爱)。
&&仍在爱,怎么出离?
&&[来自UC浏览器]
169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解脱是爱的止息,故无取无有,要解脱要破掉无明我见,其实解脱是大自在,不是某贴讲的永死。
&&是超越生死,能随愿力入生死海。
&&[来自UC浏览器]
170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三界生死存于何处,有、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四边为何是戏论?
&&三维为何理解不了四维?
&&[来自UC浏览器]
171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十二缘起支断裂以入涅槃,如何能重入生死?奥秘在何处?
&&[来自UC浏览器]
172楼 评论
&&现在说的是出离心,不是菩提心。扯高调很显你水平?
173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这是大乘教义,涅槃是化城。
&&[来自UC浏览器]
174楼 评论
175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回复第173楼(作者鸣竹 于
&&现在说的是出离心,不是菩提心。扯高调很显你水平?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中士道出离轮回,熄灭贪瞋痴,不是爱上厌下,这是净土方便道常用的。
176楼 评论
化功大法二段
&&佛教对话是如此的难,因为同一个词有n种层次,比如解脱一词,在南传北传藏传都不太一样。另外有些东西还和每个人体悟有关,难啊
177楼 评论
14-9-20 08:34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 鸣竹 18:01出离心的修行意义在于外息诸缘,这个说法有点意思,没想过。看来要去翻翻广论补课了。其实本人是希望在阿含中能找到足够的描述依据的。本人把出离心分成出和离,是依据欣上为出,厌下为离来分别。比如自杀的人肯定没出离心,这是厌世和离的不同,邪教往自身上浇汽油的肯定也没出离心,这是幻想和出的不同。
&&——————————————
&&欣上——贪上,厌下——瞋下(乖离爱)。
&&仍在爱,怎么出离?
&&-----------------------------
&&一步步地来嘛,不能看着眼前的一步还不是终点就不往走啊。
&&出离轮回不是找个轮回之外的地方呆着,而是于十法界得自在。说白了,是自在地显现于任何世界。
&&如果我们连欲界定都得不到,谈什么自在呢?
178楼 评论
&&@今夜无鬼入睡
&&出离心的修学根本意义,相当于''外息诸缘'',是为定心之前提。
&&-----------------------------
&&对,出离心对我们目前的意义就在于此:
&&认识到无论世间的什么事业,都不重要,都没有什么意义。
&&把俗缘放下,心不定自定。
179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百科名片
&&出离心,佛教词汇,为解
&&脱轮回苦,灭尽诸烦恼(再简
&&单点就是:离苦得乐)之意,
&&出离心基本上是希望从娑婆世
&&界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娑婆世
&&界被称为苦海是因为它有存有
&&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的
&&生命体,并且含有有情的生命
&&和无情的器世间,从 佛陀的谛
&&观,三界的众生都感受到苦,
&&所以在他开悟后第一次的转法
&&轮时就讲述四圣谛法。
&&人身难得寿无常,修此可
&&断今生执,无欺业果轮回苦,
&&修此可断后世执!
&&于诸轮回诸盛事,刹那不
&&生羡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脱,
&&尔时已生出离心。
&&四圣谛的第一谛就是苦
&&谛,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
&&叫做苦,苦的现象是什么,这
&&样才能使我们升起出离心。
&&其实人类一出生时就感受
&&到肉体的痛苦,母体跟婴孩都
&&如此。另外一种苦就是病苦,
&&不管任何年龄的人,一生中都
&&会有生病的经验,老苦也是每
&&个人都会体验到的,比如身体
&&之力,视觉模糊等等,而死苦
&&也是必然的。所谓生老病死苦
&&就是人的一生写照,不管是国
&&王或乞丐,都有这四类型苦的
&&经验,即使有一些人因过去世
&&的善行,使他这一生比较少
&&苦,比如说他比较少生病,可
&&是他仍然会有病苦的经验。&求
&&不得苦&是另一类型的苦,即是
&&不能满个人的愿望而遭受到失
&&望的痛苦。另一类式的苦是怨
&&憎会苦,就是我们常常碰到我
&&们不喜欢的人而生起憎恨心,
&&相反的却是爱别离苦,即跟我
&&们喜欢的人相处不久就要分
&&离,快乐不能持续下去,那最
&&大的苦却是来自无常的苦,我
&&们发觉到世间的东西都不能永
&&恒存在,随顺着各种因缘而集
&&散,这种的苦受非常强烈。
&&所以当我们升起要脱离上
&&述这些苦的时候,就是升起出
&&离心,这个出离的方法就须要
&&一个正确的道路。但是升起出
&&离心也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态
&&度,有的人的出离心是希望下
&&一世转生到天道来享受天福,
&&可是天道众生也有他的苦,在
&&他的功德享用完后,他仍然会
&&随落入三恶道,而有的人的出
&&离心是希望避免堕入三恶罢
&&了,这些的出离心都是不足够
&&的,我们都要明白六道的苦
&&处,这样才能真正升起脱离六
&&道的出离心。
&&根据佛陀的教法,苦的分
&&类还可更详细的分解,但是肯
&&定的每个人都不希望尝到苦,
&&以及希望从苦中得到解脱。那
&&我们应该怎样寻求快乐呢?即
&&使作为一个人或是三上道的众
&&生,他们的快乐也是短暂的,
&&都不是最终的目标。所以苦的
&&本质是无常和变化,我们要的
&&是永恒的快乐,那我们应该怎
&&样做呢?就是从娑婆世界里面
&&解脱出来,这样才有真正的快
&&乐,即明白苦的原因,即熄灭
&&苦的方法。
&&苦的原因是来自我们的恶
&&业,什么是业呢?业是来自我
&&们身口意的作意行为,比如说
&&我们的心升起贪念,嗔恨心或
&&痴心时,我们会造作恶口,或
&&伤人的行为,即造成恶的业
&&力,这个恶的业力会招来苦的
&&果报。那什么是快乐的原因
&&呢?快乐的原因是来自我们的
&&善业,就是我心中有慈悲心,
&&有 菩提心,没有欲望,没有伤
&&害别人的心,没有无明,自然
&&培育善的果报。因此善心,自
&&会有善的行为,如帮助别人,
&&自然会得快乐。所以如果我们
&&要离苦得乐的话,应该做种种
&&的善业,而撇开种种的恶业。
&&但既然知道了六道众生苦的原
&&因后,我们就会升起出离心,
&&因为娑婆世界里找不到永恒的
&&快乐,以出离心来作为修学佛
&&法的基础,那最后我们会得到
&&永恒的快乐。因此出离心是原
&&始佛法中最基本的教法,也是
&&修大乘和金刚乘所必备的,只
&&有出离心才能让我们导向正确
&&的修行。因为这个出离行心,
&&南传佛法的修行者就会出家修
&&行,守持戒律精进禅定,而最
&&后得到解脱成就阿罗汉果。
180楼 评论
今夜无鬼入睡
&&黄教的三士道,个人觉得,主要是为出家众准备的。也只是佛教各种修学路径之一,并非必然。当然很有条理性,确实殊胜。也许此话不妥,交流而已。
181楼 评论
&&你能不能详细说下出离心,自身体验或法师讲论都可以。本人认为这个值得细说。
&&-----------------------------
&&咱们不是一直在说出离心的体验吗?
182楼 评论
&&当有朝一日脱离这有漏蕴身的躯壳,我将唾弃这无法自主之业力所感的幻化之身,且能如愿往生极乐刹土的莲花苞蕊之上,获得悦意美妙的相好庄严殊胜之身。——索达吉堪布
&&@慈光照世间 ,你看堪布这个发愿,是欣厌分明,但又蕴含着极深的见地。
183楼 评论
&&@今夜无鬼入睡
&&黄教的三士道,个人觉得,主要是为出家众准备的。也只是佛教各种修学路径之一,并非必然。当然很有条理性,确实殊胜。也许此话不妥,交流而已。
&&-----------------------------
&&对于某个具体的人,其根性可能属大乘,发心直取佛果,但修持之路却是应该一步步地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他在修外道时,各种欲界定、色界定和无色界定都经历过了,并且于这些境界得自在。
&&可能某些人由于往昔的修行资粮雄厚,某些境界可能会很快就过去了,但似乎不能超越。
184楼 评论
&&上面所说很中肯。本人强调出离心是因为,其在实践中太重要了。用在自己身上,可以知道自身是否真正走上超脱之路,否则白忙一场也没省下那一阿僧祗劫的时间,不是太冤了么。用在别人身上,可以知道其人是否真悟,现在不但说自己悟了的多,连坑蒙拐骗的包装都越来越精致了。所以我说这个出离心该细说。很背君说的东西,感觉还是不那么深刻吧。嗯,本人说话越发像日本人的口气了。我好像把楼主呛到了,所以就不再说话了吧。
185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 艮背行庭 19:31当有朝一日脱离这有漏蕴身的躯壳,我将唾弃这无法自主之业力所感的幻化之身,且能如愿往生极乐刹土的莲花苞蕊之上,获得悦意美妙的相好庄严殊胜之身。——索达吉堪布@慈光照世间 ,你看堪布这个发愿,是欣厌分明,但又蕴含着极深的见地。
&&——————————————
&&对的,以出离心舍弃世间贪著,但是以善法欲导向解脱。
186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我好像把楼主呛到了,所以就不再说话了吧。
&&————————————
&&楼主就这点气量吗?尽说无妨!
&&大家讨论可以让法义更清晰,对人有启发。
187楼 评论
&&上面所说很中肯。本人强调出离心是因为,其在实践中太重要了。用在自己身上,可以知道自身是否真正走上超脱之路,否则白忙一场也没省下那一阿僧祗劫的时间,不是太冤了么。用在别人身上,可以知道其人是否真悟,现在不但说自己悟了的多,连坑蒙拐骗的包装都越来越精致了。所以我说这个出离心该细说。很背君说的东西,感觉还是不那么深刻吧。嗯,本人说话越发像日本人的口气了。我好像把楼主呛到了,所以就不再说话了吧。
&&-----------------------------
&&楼主秉性很厚,应该没关系啦。
&&我替楼主欢迎你多发言,大家互相学习。
188楼 评论
誓把楼主顶上天
&&推荐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的《正见》,或许能看见一个新角度。
189楼 评论
14-9-20 08:37
注册 13-12-18
&&我一个在家人,却大谈出离心,自己感觉很滑稽,很惭愧。
193楼 评论
今夜无鬼入睡
&&回复第193楼,@艮背行庭
&&我一个在家人,却大谈出离心,自己感觉很滑稽,很惭愧。
&&--------------------------
&&哈哈,有点感应。我也正想说这话呢。要是让哪个路过的法师看见,一定会为我们的''出离心''阿弥陀佛的。阿弥陀佛
194楼 评论
&&@今夜无鬼入睡
&&回复第193楼,@艮背行庭
&&我一个在家人,却大谈出离心,自己感觉很滑稽,很惭愧。
&&--------------------------
&&哈哈,有点感应。我也正想说这话呢。要是让哪个路过的法师看见,一定会为我们的''出离心''阿弥陀佛的。阿弥陀佛
&&-----------------------------
&&按照出离心的高标准,出家十几年的法师都未必够格,何况我等?不过是见贤思、能做到一点是一点罢了。
195楼 评论
今夜无鬼入睡
&&回复第195楼,@艮背行庭
&&@今夜无鬼入睡
&&回复第193楼,@艮背行庭
&&我一个在家人,却大谈出离心,自己感觉很滑稽,很惭愧。
&&--------------------------
&&哈哈,有点感应。我也正想说这话呢。要是让哪个路过的法师看见,一定会为我们的''出离心''阿弥陀佛的。阿弥陀佛
&&-----------------------------
&&按照出离心的高标准,出家十几年的法师都未必够格,何况我等?不过是见贤思、能做到一点是一点罢了。
&&--------------------------
&&是。在家就按在家标准安心修行生活,出家就按出家标准安心修行弘法,各自离苦得乐,为实现人间净土+西方净土而努力吧,呵呵
196楼 评论
14-9-20 08:38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说到嫉妒,离不开悭贪,也叫悭吝,就是吝啬、小气、舍不得、计较。自己独享,不能给别人,不能布施。
&&当人有我无时,我感到自己的身份地位、面子、前途、财富、男女情感受到了威胁,而我们内心不舍(不能布施),就会生起瞋恨对方的心——也就是嫉妒。心里那个酸啊!于是出言讥讽、背后诽谤、拆台、使绊子、贬低、打击——希望对方失败。
&&和喜心的修炼不同。喜心是看到他人富乐如意是生起由衷的欢喜。但是嫉妒心是生起喜心的障碍,因此也就难以对他人的善行生起随喜之心,即使嘴上说随喜,内心却很少有感受,也就难以获得随喜的利益。
&&所以,突破嫉妒心,扩大心量,增长福报。要靠我们肯布施,突破计较心,放下和他人的攀比心。尤其在这样做会损失自身利益的时候,这样利他布施尤其能扩大心量积福。但是肯布施建立在深信因果报偿的基石上。
&&当你这样在损己利他的情况下多布施帮助别人,心量就会迅速扩大,人的层次就快速提升,智慧日开。
&&嫉妒中尤其男女情欲的争夺是最猛烈的,最难放下。钱财是外财,而男女是内财。猛烈的嫉妒会让人堕落在黑暗的地狱。
197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我觉得出离心对在家修行来说,还需配合菩提心。出离轮回是目标,很高远,如果在生活中很严格在生活形态上做到的话,大部分家庭都会爆发矛盾,因为这是出家法。在家要按在家的标准行事,敦伦尽分,广结善缘。要学习在家菩萨法。
&&推荐《优婆塞戒经学习笔记》(上海佛学书局,幽兰居士著),《维摩诘经》(南怀瑾先生有一本讲记,好像叫漫天花雨,没看过)。
&&还应学习人伦道德,如蔡礼旭的《幸福人生讲座》,刘有生、王元五、陈大惠等。
&&菩提心含摄出离心,会修行的就应该时刻观心,出离烦恼,回归菩提(觉性);敦伦尽分、广修善行——六度和四摄。
&&只有尽本分、尽心尽力,你才是正确地修行,没有为自心添业障,圆融世出世间法。
&&在人事境界上起烦恼,正是用功时,化掉一分烦恼增长一分智慧、心量、福报。以前看见一本书说:成佛要灭掉恒河沙数毒恶之心,以心来对应劫。
&&其实,大菩萨们不是经常转世人间利益众生吗?额头上又没有刻上菩萨两个字。
&&至于你能获得家人的支持,精进用功、甚至出家,那是你的福报,也不是凭空得来的。
198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积功累德是佛道共同要求,而和本性相应、和丹道、禅定相应的积福是降伏烦恼、真实善心善行。道家炼己就是降伏后天妄意(己土),同时调心至无杂念可以更好的掌握火候。这和佛家禅定过程一样。只是道家炼丹有特殊好处。
199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有人问为何有人有权有势、呼风唤雨、令人羡慕,却仍感极度空虚?
&&我试作如下回答:
&&外在财、色、欲都要耗你的精气神,而且心在贪瞋痴慢烦恼中,不能产生善业气和他人感恩能量回馈充实心灵。而且心不正,本性心光无法透射充实心灵。
200楼 评论
14-9-20 08:39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回答比较粗浅,希望道友们分析一下?
201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有人问为何有人有权有势、呼风唤雨、令人羡慕,却仍感极度空虚?
&&-----------------------------
&&大权势之人会有自己的烦恼,但权势给人带来的满足感是极诱人的。
&&说实话,这是屌丝对大权势者心灵状态的想象,以平衡自己的羡慕嫉妒的心理。
202楼 评论
&&大权势者有很多烦恼,但绝不是什么“极度空虚”。
&&再者,有这种福报的人都是往昔积累的善根所致。
&&对于出离修行而言,这种福报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能支配别人、甚至决定别人命运的权势很容易使人成瘾,这是修行的大障碍。
&&但因缘使然,权势幻灭之时,这种人的出离心会比屌丝更真切一点。
&&无它,屌丝只是在想象中唾弃了权势,一旦让他们尝到一点权势的滋味,可能更沉迷。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不经历富贵,很难真正视富贵如浮云。
203楼 评论
&&权钱色、贪嗔痴,好比是出离路上的敌人,不清楚敌人的情况、甚至盲目轻敌是不行的。轻敌的人没遇上敌人还可以说嘴,一旦遇上恐怕就会缴械投降,没想到敌人这么强大。
204楼 评论
&&前面素麻曾说过,天人是我们修悲心的对象,因为天人有堕落之苦。
&&对这话我有点感触,打个比方吧,听说西方的年轻人唯一的烦恼是拿不定主意到哪里去度假。
&&如果说由此让我们这些生于的人对西方年轻人产生了悲心,多数人应该会感到矫情。
&&仅仅知道“苦”,而不知道其对立面“乐”,离苦就会不彻底。
&&人们会说:佛法不是让人离苦得乐吗?我已经得到快乐了,你怎么还拼命反对我的快乐呢?
&&关于天人堕落之苦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大意是:帝释天也面临堕落之苦,恐慌之余向佛陀求救,佛给帝释天说法,帝释天如法修持,然后其堕落如气球入水,一弹即起,瞬间又回天庭,威仪如初。
&&人们必然要想:先享天堂之乐,然后再修持佛法,避免堕落之苦。这是人性很正常的想法。
&&或者更进一步,西方世界给了我们一个更大的希望:永享极乐,但永无堕落之苦。
&&我们当反问自心:有没有这样的发心?
205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艮兄讲得好!我的阅历不够,没看出来。
206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权使人的自尊心(慢烦恼)得到极大满足。钱使人生活更方便物质更丰富享乐受更多,色使人情欲本能得到极大满足。这些能使人生起贪执不舍的心。
&&一旦人从富贵失去,地位境遇的反差是大多数人难以忍受的。面子往哪搁啊?就象许多人移民国外过得也不好,但回国也要装样子。改朝换代时最明显。
&&除非真修行人,这时正好观无常,降伏烦恼,放下执着。
207楼 评论
&&吾等屌丝是不会感到空虚的,为了生计疲于奔命,哪有功夫感到空虚呢?
&&而大权势者也不会感到空虚,也是因为他们太忙,有无数的事情需要他们做决定。
&&“感到空虚”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烦恼,基本上是一辈子衣食无忧的人,也就是富贵闲人才最有可能出现的情绪。
&&不过这类人往往也不甘于空虚,以至于发展出了艺术这玩意,也有的就直接研究宗教了。
&&所以学佛也应该有一点福报,不至于为生计忙得一点时间和心情也没有。
&&所以很赞成印光法师对在家居士的教导:敦伦尽分,闲邪存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
&&专注于一份工作,专心于一个老婆,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世间福报自然而来。
208楼 评论
慈光照世间
&&修心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有坚定的深信因果的世界观,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肉体死亡而灵性不死。
&&这样,因果报偿才能建立。修心的成果才有存在的实地。
&&认为人死一切皆没有了,是断见,最坏的观念,它是众多恶行的基础。它让人在肉体死亡前追求享乐,不怕干坏事,只要没人抓到或敢抓就行。所以断见常常让人下地狱。断见让人造大恶业而毫不愧惧。发动战争,杀人如麻,摧毁道德,管他身后洪水涛天。
209楼 评论
&&看完感觉讨论的真好,
&&而且前后串起来得到一个启发:
&&是不是可以试试不仅世间和烦恼出离掉,连心念甚至觉照也出离掉?
210楼 评论
&&看完感觉讨论的真好,
&&而且前后串起来得到一个启发:
&&是不是可以试试不仅世间和烦恼出离掉,连心念甚至觉照也出离掉?
&&-----------------------------
&&赞同剑龙师兄的看法。
&&我在一开始参与讨论的时候,就向楼主提出这种类似的建议,认为见地不到,会将意识的灵明境误认为成“觉照”和“觉性”,担心如此做会意念过重。
&&后来理解了楼主的初衷,是想找到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去除生活中的烦恼,不需要是佛弟子,也不需要太高深的佛法见地和定力基础。
&&我随喜楼主的发心。
211楼 评论
14-9-20 08:42
注册 13-12-18
&&@慈光照世间
&&回复第214楼(作者剑_龙 于
&&请楼主指导一下那串修的过程?
&&[消息来自掌中天涯]
&&==========
&&楼主不才,着相太深,还是请艮兄讲讲如何契入大圆满见,要点、次第如何?......
&&-----------------------------
&&咱们一直在讨论大圆满前行的第一步:出离心。
221楼 评论
&&@新创意1
&&出离是指出离十二处,即出离世间法
&&根本就没有讨论的余地,如果还有所论,皆是戏论。
&&-----------------------------
&&佛陀说三法印、四谛、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三十七助道品,都是为了出离世间。
&&对于修行人来说,世尊只允许十种话题是可以讲:第一、少欲论;第二、知足论;第三、远离论;第四、独处论;第五、精进勤勉论;第六、戒论;第七、定论;第八、慧论;第九、解脱论;第十、解脱知见论。
&&本贴讨论的内容都在此范围内。
222楼 评论
&&作者:新创意1 回复日期: 12:09:00
&&我有个主内朋友,以前过得很不好。在接触福音之后马上信了,而且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
&&——————————————————
&&新创意,你讨论的这些是神马东西?
&&耶教徒们凑在一起喜欢互相谈自己的“见证”,不外乎是:
&&我今天坐车顺利得很,可见是主的保佑。
&&不是开玩笑,我真听过耶教徒这样“见证上帝”。
223楼 评论
&&@新创意1
&&出离是指出离十二处,即出离世间法。
&&-----------------------------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对世间法不同的分类法。
&&说“出离世间法”,其实就是说“出离十二处”、“出离十八界”。
&&新创意玩无间道常用这种办法:
&&先说一个佛法常识,并且说得斩钉截铁、铿锵有力,目的是让人误以为他是佛法行家,然后下面一定要再似是而非地胡说八道一番。
224楼 评论
&&现在我就喜欢在别人吹牛吹大的时候捣乱一下,
&&想拉我下水?或者想赶我走,都行不通
225楼 评论
&&@新创意1
&&现在我就喜欢在别人吹牛吹大的时候捣乱一下,
&&想拉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的世界是自己创造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