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狐仙开的开便利店赚钱吗可以接待不同界面的客人,也可以穿越不同的地方

Mmmm的推荐 | 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Mmmm 的推荐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SharePosts', fpost:'1d6bd010_8e412be',userId:,blogListLength:30};狐仙傻妈快到碗里来――冰绡雪夜
文案: 一只傲娇呆萌小狐仙 一个炸毛蠢萌高中生 一台苦逼机器人管家 三个物种组合成的逗比吐槽世界,总有一句台词能戳中你的笑点。 内容标签:性别转换 灵异神怪 主角:莫小远,翎木头 ┃ 配角:无 ┃ 其它:狐仙 1
(甜梦文:,你我共同的家!记得收藏并分享甜梦文哦!)
------分隔线----------------------------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心理学小站&|&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微信号:onexinli&,或搜索“心理学与生活”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吧,亲!
不争,也有属于你的世界
壹心理导读:很多事情按部就班的做,不争,也有属于你的世界。而当你着急的生怕比别人慢了一步的时候,反而可能走错了方向。 &&
我大二的时候找了一份在杂志发行部的实习工作,主要负责杂志征订。其实就是销售杂志,给已经到期或者快到期的客户打电话,让他们续订。争抢读者名单成了办公室的主要矛盾,作为新人,我能抢到的读者名单少,可是业绩标准却和别人一样。于是我参与到无止境的读者名单争夺&大战&,并且在这种&战斗&中精疲力尽。&后来跟我妈聊这事,我妈说:&当你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你的目标的时候,你要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学习。&在那学期选课的时候,我选修了营销学。跟营销课老师学习了之后,根据营销老师的建议,我开始在网上发我们杂志外籍顾问的文章,通过这个方法收集了大量的邮箱。我每周更新一篇电子邮件发给到这些邮箱。在外籍顾问的文章下面,写上外籍顾问文章在杂志的更新频率及杂志其他栏目。开始了不要读者名单也能轻松完成业绩标准的实习工作。&前一阵跟前辈们聚会,讨论的主题是&为什么现在培训班这么火,而出版业在衰落。&一位做培训的前辈说,一本书50块钱够贵的了吧!卖一万册才多少钱。一场培训,把整本书的大纲讲一讲而已,定价至少1000元吧!有2000人参加就赚的不少了。现在的人都踏实不下来读书,看书得一页页的看,培训班听一天多省事。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家越来越忙,吃饭要求快餐,睡觉要求高效睡眠,上课要上速成班,很少有慢下来思考的机会,别人争什么,抢什么,我们也跟着随大流。很少有机会想,我是不是把基础的做好了,是不是应该做基础的。&读《五星级服务》的时候,作者很实在的指出&在没有掌握这方面的基本概念之前,学习更专业的高级课程毫无用处。同样地,你要先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才能提供卓越的、以建立客户忠诚度为目的的服务。&&很多时候,我们就怕比别人差了,就怕输在起跑线上。遗憾的事,人生不是一场比赛,没有所谓的起跑线。很多人看别人创业,自己也创业,别人干的挺好的,他自己却不行。实际上行动之前,评估出自己做了多少准备,是不是把基础的东西,把前提条件做好了,才是后面是否成功的根本。罗曼&罗兰说&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的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到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跟我爸一起看电影《蛋炒饭》的时候,王大卫的父亲教王大卫做菜时候说&要慢,别人越快的时候,你越要慢。&我爸特别喜欢这句话,聊天的时候几次提起。他说我做什么事都着急,都手快,他很担心我把握不住自己。其实做事三个关键&稳、准、狠&。稳排第一,准排第二。快固然重要,但是那得是你想明白了,把该下手的地方看明白了以后才能快。把事情琢磨到了火候,知道&硍(k&n)节&在那儿,才能事半功倍。&别着急,尤其是年轻的时候,做什么都别着急,先把自己想明白了,把自己要什么想明白了,想明白了再动。&
很多事情按部就班的做,不争,也有属于你的世界。而当你着急的生怕比别人慢了一步的时候,反而可能走错了方向。&
小壹手记:本文是给已经有工作或有事情在做的朋友一点建议,而对于还在找工作的同学,还是需要积极地走出去,或者「」。&文/&(微信:壹心理,onexinli)&&&邮箱订阅:&&
打卡学习:&
原文链接:
韩剧是女人的A片
壹心理导读:韩剧流行的这几年,恰好伴随着&剩女&的产生。中国计生委应该给韩国人颁发&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大奖。 && &
上周,有个女生在微信里给我发消息&炸鸡和啤酒&,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就回复她&炸鸡和啤酒&,结果屏幕开始下起雪花来了。原来这是一个彩蛋。为什么炸鸡和啤酒就变成彩蛋了呢?上网一查,原来是有个热播的韩剧,其中有一句台词是:&下雪了,怎么能没有炸鸡和啤酒?&&最近十年来,有两件值得关注的流行文化事件,第一是韩剧风靡全国,不少女孩满脑子都是韩剧里的男星,闺房墙上贴满了韩国男人的海报;第二是日本AV牢牢占据了男人的硬盘,一些日本AV女星来内地捞金一次,就顶她过去拍几十部AV片。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总结,那就是:日本女人坑了中国男人,韩国男人坑了中国女人。&为什么日本AV和韩剧会这么流行?用进化心理学的视角很容易进行解读。进化心理学认为,我们活着的最终目的就是延续自己的基因,但对于男人和女人来说,虽然目的一致,但手段各不相同。男人要的很简单,让自己的精子跑到女人的身体里;而女人的要求就复杂多了。&我们先来考察一下日本AV。&爱情是一种互动博弈,你必须先提供对方想要的,你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但是AV电影把这个复杂的过程做了终极简化,你不需要给女人送花、不需要请她们吃饭、不需要跟她们说一堆骗人的鬼话、不需要你有房有车,一切需要你付出的复杂部分全部省去,就只剩下&性&。&在AV电影里的女人,不花你的钱、不在乎你的长相、不会跟你唠叨废话、不会让你去洗碗、不会让你出门的时候顺便把垃圾扔掉,她们只会跟你上床,而且个个都长得年轻漂亮,你想怎么搞,她就给你怎么搞。在AV中,女人被抽象成了乳房、臀部、下体的混合物,甚至她们都不需要说话,连台词都没有,只要哼哼就行了。&对于男人来说,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个世界?只是,这样的女人,在世界上就不存在!&弄清了日本AV之后,我们再看看看韩剧。&女人的需求远比男人复杂,那么韩剧里的男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首先,他必须是一个高富帅,这是最低标准,如果他不高、不富、不帅,那就是纯屌丝,这就变成了 现实世界,这怎么行?韩剧的目的就是让你脱离现实,进入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屌丝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即使他只是一个备胎,也必须是一个 高富帅。&其次,光是高富帅还不行,还要素质、品位、知识俱佳,脾气要好、随叫随到。对自己从来就不乱想,可以抱在一起聊一晚上,什么都不发生。自己心里那些小秘密小心思,他可以一下就猜透。如果你要走,他会紧紧抱住你强吻你,就是不让你走。&简而言之,韩剧创造了这样一个世界:女人不需要提供什么,就会有一个白马王子对你无条件的付出。这个白马王子满足你一切对于男人的幻想,他还对你非常的专一。简直比童话还要童话。&对于女人来说,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个世界?只是,这样的男人,在世界上也不存在!&如果说AV电影是消费女色,那么韩剧就是消费男色。AV忽悠了中国男人,韩剧麻醉了中国女人。它们的副作用是,提高了人们对于感情的&阈值&。阈值指的是触发某种行为或者反应产生所需要的的最低值。
如果一个女人天天看韩剧,那么她就会觉得身边的男人个个面目可憎。如果她是一个村里的村姑,根本没见过世面,那么她早早就会嫁给村里的二蛋子,然后生一堆娃。如果这个村姑考上大学跑到上海工作,没事就看一堆韩剧,那么她就会变成剩女,因为她觉得追求者都是屌丝,没有一个靠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韩剧提高了她对于感情的阈值,她已经很难被感动了。韩剧流行的这几年,恰好伴随着&剩女&的产生,这难道只是巧合吗?中国计生委应该给韩国人颁发&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大奖。
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感觉不幸福?这和阈值的提高有很大关系。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过年吃一顿猪肉饺子就感觉幸福无比,现在给你吃山珍海味也不过如此。很多人都说,现在过年没有年味了,其实并非没有年味,只是你的阈值提高了,你对各方面的要求都今非昔比了。&文/&(微信:壹心理,onexinli)&&&邮箱订阅:&&
打卡学习:&
原文链接:
王石谈剑桥学习:活着的意义在哪?
壹心理导读:从剑桥大学回来的一个晚宴上,王石讲了自己2013年的三个故事三点体会。 &&
2013年12月下旬,在剑桥学习的企业家王石回到深圳,25日晚约了几位朋友共进晚餐。不录音不录像的餐桌交流,其中一个主题是回顾每个人的2013。王石最后一个发言,讲了自己2013年的三个故事三点体会。&
故事之一& 华人院士的&中国胃&
剑桥大学有一位颇有成就的华人,在剑桥大学工作十几年,当上了院士,很不容易。但我发现他与学院内其他英国同事缺少交流。我去学习三个月,就与英国老师们很熟了,进入了他们的圈子,见面都会熟悉地打招呼。这位华人院士很奇怪,问我怎么会与大家这么熟悉,说他自己这么多年在剑桥,与这些英国老师没有多少交往。这位院士为什么难以进入英国老师们的圈子?我想,是因为华人院士的中国胃。华人院士不吃西餐,每顿饭都要回家吃中餐。英国老师们多在俱乐部吃饭,吃饭时就是交流聊天的时候,有时一顿晚饭会吃到晚上10点。吃饭就是思想和情感交流最好的时候。我每到一个新国家新地方,都坚持吃当地的食物。想拥抱世界,要有一个拥抱世界的胃。拥抱世界的胃,帮我很快融入了剑桥大学的教师圈子。&坚守一个习惯,就等于向世界关上了一扇门。开放自己,接纳新事物,就是融入新世界。对外部世界保持好奇,乐于交流、分享、连接,力求去理解、接纳对自己来说是新鲜的事物,海纳百川,纳入外部的新知识、新感受、新资源和新力量。华人院士的一个中国胃,就使他错过了诸多与同事朋友交流分享连接的机会。&
故事之二& 剑桥的等级森严
在哈佛学习期间,体会到哈佛的自由与奔放。刚到剑桥,感到剑桥太传统,一个有八百多年历史积累的学校,清规戒律多,等级色彩重。担心适应不了。随着深入其中,慢慢体会到,这些清规戒律中表现出来的等级森严,不是行政和人格的等级制,而是一种学术等级,对知识的尊重。例如,只有院士才有停车位,只有院士才有资格在草坪上踏草行走。正式集会场合,从穿着打扮就能看出不同人在知识成就上的等级。这些传统,有些是正式制度,有的是约定俗成的。剑桥的等级制,是学术等级制,是对知识贡献者的尊重。剑桥大学里对知识贡献高度敬重的氛围,有一种特别的文化力量。&&我思故我在&,按笛卡尔对人的定义,理性思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当人不在理性思考之中时,这人就不是人。理性思考的结果,就表现为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知识的发现与创造,使人成其为人,使人类拥有了与动物世界不同的文明的演进。&一个社会之中,什么成就是最受大家尊重的?从寻常人的回答可看出这个社会的文明层次。当&这个孩子有官相,长大要当官&成为赞美之辞时,当学校的最高权威是行政领导而非专家教授时,这就是一个官本位社会,官员拥有权力和资源,受大众羡慕。官员是财富分配者和秩序维护者,官员并非知识、财富的创造者,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不会是知识持续突破的社会,也不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之社会。带来新知识者,带来新财富者,这两者被尊崇,则人心智的力量就流向了知识创新和经济创新了。未来的制度变革,其实本质就是重新调整社会的价值制度,尊重什么否定什么,以此引导资源的新配置。&
故事之三& 在剑桥始终如在梦中
在剑桥,有种做梦的感觉,似乎现在仍沉浸在梦中。他喜欢划赛艇,在波士顿参加过比赛,在日本参加比赛还得过奖。一天,院长对我说,听说你喜欢划赛艇,你在剑桥当访问学者期间,愿不愿参加赛艇俱乐部?我说好啊。院长就进行了安排,告诉我何时何地去找谁训练。我按照院长的指示去了,没有让我下水划,而是先接受训练。教练训练了我1个半小时,那个累!长期没有这样累过,腿都抽筋了!训练完后,我推着自行车,一拐一拐回宿舍,嘴里哼着歌。是哼着歌回去!那个舒畅!我从来没有被这样训练过!这训练方法太好了!我跟人说起这事,人说,剑桥有30几个俱乐部,你查一下那个俱乐部的情况。我就上网查了一下,这是&剑桥大学赛艇俱乐部&,有百年历史,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赛艇队,是出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俱乐部。你说,这是不是做梦?&还有,一位老师训练我讲英文。我说,我学的是美国英语,不熟悉英国英语,这老师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语,而且英国英语是错误的。&那训练办法之独特有效,让我想起《国王的演讲》电影中的办法。从来没有人这样训练过我,我也从来没学得这么快过!&走过一个学院,那是&三一学院&,那是那颗苹果树,那颗启发了牛顿的苹果树!那是牛顿走过、停留过的地方!我现在还在梦中,还没有从梦中缓过劲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持续积累,是人类文明最宝贵财富。从野蛮生长到专业生长,中国面临大关。对学习新东西好东西,王石有一种强烈的兴奋。他希望更多朋友分享到这种感受,想组织一些朋友去剑桥体会体会。心灵开放,永远年轻,永远有那么点做梦的感觉!&还有以下这些,餐桌上随手记下的,王石说的句子。&你不抛弃自己,没有人能抛弃你。&追求完美,允许残缺。&人生60,才是开始。&
去哈佛、剑桥学习,是让自己有氛围去思考&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个问题。&52岁时,我登完珠峰下来,对记者说:&五十岁是一个成功男人辉煌的开始。&现在63岁,我现在感到才是一个开始。人生60,才是开始。&人活着为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生命,长寿很重要,但你要活得精彩,长寿不长寿就不重要了。&过去,我的心态是全方位拥抱西方世界。到哈佛学习,我关心的是&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开始关心中国文化,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因为我们是从这传统中来的。选了中国传统哲学课,对一切,要自我更新,重新认识。&到哈佛之后,体会到登知识的山峰,比登珠峰难得多。决定放弃原计划的再登珠峰,要集中时间和精力登知识的山峰。&哈佛学习,真辛苦!经常在早上3点才做完作业,还睡不着,还得按时去上课,真怕得抑郁症。考试的时候,20分钟就有人做完走了,到50分钟时,教室只剩我一个人,还没做完,急着要做完。也想过放弃,但最后还是逼自己,死记硬背,不放弃。&总有一些心理暗示,老了,不用再辛苦动脑子。成功了,不用再这么辛苦了。经过哈佛和剑桥,强烈感到,脑子回到了20年前。&剑桥有名的中国人,一个是徐志摩,他写了诗,一想到剑桥,中国人就会想到徐志摩。其实,在剑桥这种人类知识殿堂中,几首诗排不上位子。一个是金庸。金庸82岁到剑桥来读书,读完了硕士和博士,都是硬梆梆拿下来的。&打开自己,自我更新。&文/ (微信:壹心理,onexinli)&&&邮箱订阅:&&
打卡学习:&
原文链接:
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绪
壹心理导读: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绪,没有可怕的情绪,只有缺乏了解的情绪。 && &
人很容易评判,对于那些不愉快的、不喜欢的情绪,就称为负面情绪,所以,我说的&好&是针对人们以为的&坏&。&情绪是送信的客人,每一封信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如果你对客人能以礼相待,理解并应对好这封信,客人就会走了。相反,如果你关门不接待,这个客人就会一次次的不请自来,就像一个送快递的,怕你收不到一趟趟的送,因为你关着门,他怕你听不到就敲门、砸门甚至撞门,白天你不开门,他晚上再来。那就是你做梦的时候,你的保安(理性)下班以后。&客人的执着是重要的,因为信的内容很重要,这封信包含着我们的期待、渴望,包含着我们内心的重要需要。越是大的情绪,&信&的内容越重要,越有价值。所以,如果你出于巨大的情绪中,那我首先要恭喜你。&让我们举例来说吧,说说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的价值和好意。&
1. 嫉妒是好的。
嫉妒告诉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有多么想要!若你能够稳住神,不去急于排除这种不快,而是能够对自己看得深一点,你会发现内心很多的饥饿,尤其是童年时的完全无助的饥饿。倘若你有能力去处理或者有机会找到人帮你处理,你的人生会因此开阔和自由许多,尤其是当你发现你已不是那么无助,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实现很多;尤其是当你发现你虽然有那种饥饿,但你也有另外一种食物,而那个食物的营养也很宝贵。虽然这常不是一条轻易的路,但这是一条通往爱和希望的路,而让我们难受的嫉妒,正是信号灯。&
2. 压抑是好的。
压抑让你安全。忍一忍,至少当时你获得了安全,在你没有能力或者准备去应对那个冲突之时,压抑保护了你。所以,请感谢压抑,感谢每一个压抑,至少他让我们平安的存活下来。至于我现在要不要压抑,那其实还是取决于我有没有准备好应对一个可能的冲突。老实说,小时候,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日渐遥远的童年里,压抑是难免的,我们依赖父母和他人,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独立,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不压抑是几乎不可能的,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而压抑虽然保证了安全,但是也委屈甚至扭曲了我们自己,甚至形成了习惯性的压抑,这一点没什么奇怪,如果一个人被锁在箱子里很久,他的腿自然是不能马上站立和走路的。如果我们有了压抑的习惯,我们很难在不需要压抑的时候依旧压抑然后特别的委屈和愤怒。好的方法是,努力的觉察和区分,过去(童年)我不得不压抑,现在(成年)的情境我还需不需要这样,如果我们可以且愿意承受,我们是否鼓起勇气表达自己,所以说鼓起勇气,是因为害怕、压抑的惯性是客观存在的。&
3. 愤怒是好的。
当你压抑压抑再压抑,你很难不愤怒。愤怒里包含着力量和自尊自重。力量是好的,很多你平时无力干,懒得干,不敢干的事情,当你愤怒的时候,你就可以做了,而且很可能效率很高。人类很多的作为和精彩,都是一怒之下、盛怒之下做出来的,一怒之下,揭竿而起。或许会有人马上说,那很多悲剧和灾祸也是因为愤怒而生的。所以,很多人的愤怒被压抑,人不敢愤怒。对于这种说法,我同意而且不同意,同意的是,粗糙的来说它们是相关的,不同意的是,愤怒中资源蕴含的是力量,你怎么用这个力量是你的选择,实际上悲剧和灾祸不是因为愤怒而生,而是因为你对愤怒中的力量的偏差使用而生。&有的人用这个力量去生气去破坏去攻击,有的人用这力量去争气去发展去保护。怎么用是你选择的事,而这个力量是宝贵的资源,就像汽车的马达。多少人缺乏力量呀,多少时候缺乏力量呀,而现在你拥有着力量,这不值得恭喜么?&
4. 自爱自重是好的。
&老实人被逼急了&,这个&急&是非常好的。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他内心的声音是什么?常常是&这太过分了!&&这太不公平了!&&这太不应该了!&,所以,我们现在去追求公平和合理。这是非常好的。尽管每个具体的愤怒的人,他们头脑里的观念、界限千差万别,并不总是合适,尤其尤其是人在迁怒的时候,但这里面的倾向是追求自爱和自重。能够愤怒的人都不会过于内在受伤,不会患忧郁症。&
5. 悲伤是好的。
不要去劝一个悲伤的人,让他尽情的悲伤,悲伤的尽头是接纳。一个人通过悲伤来获取同情、爱是一种扭曲的选择,他们会力保自己的可怜,这是一种他们错学的技巧,我们要小心,因为这种技巧是隐蔽而强大的。我说的悲伤不是指这种技巧,而是指自然地悲伤,自然地悲伤是好的,有机会接触到被我们冰冻的悲伤是好的,是一个和自己连接的机会。如果目前有一个事件让你正处于悲伤,这个悲伤是好的,悲伤包含着疗愈。&所以,通常来讲,不要制止和劝慰一个人悲伤的人,陪着他,倾听他,对他说,哭吧,哭吧,这真的是让人难过。看着他哭个够,就是对他最好的安慰和爱。相信他在充分的悲伤后会接纳那个巨大的失落,并开始新的生活。(如果这里面的&他&是自己的话也一样。)&
6. 无聊是好的,甚至是珍贵的,如果你不急着把它赶走的话。&青少年是很容易感到无聊的,那其实代表着他们灵性的敏感,代表他们在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此前,太小不能够,此后,麻木习惯,所以青春期时的无聊感是一个被包裹的灯笼,如果他不急着跑出屋外,他会发现包裹中的光,而那是他接触自己此生原本使命的良机。&然后人就长大了,高考大学毕业挣钱结婚养家,人变得匆忙赶紧,没有空闲的机会,也习惯了用各种声色来消遣无聊,知道男人三十五岁以后,生存已不成问题,所有社会要求的他大概都过得去了,他又开始问,我内心真正想要什么,我生命的意义何在?&
7. 感觉没劲是好的。
只要你不怕这种感觉,只要不因为这种不舒服而急于摆脱他,你就有机会和内在真正的你见面,无聊或者感觉没劲,告诉你现在做的不是你要的,不是和你适合的,那么什么才是?你就可以开始寻找了,否则你怎么开始呢?&
8. 焦虑是好的。
焦虑是不好受的,恼人的甚至是可怕的,但它本身包含着极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承受的焦虑,让你认真、小心,难以承受的焦虑,可以给你更意义深远的东西,它会告诉你那里想错了,你哪里的界限是有问题的,最常见的是你不顾现实而过高的期望自己,你有完美主义倾向,你有强迫性的观念。&比如你不顾事情的节奏,而希望更快、更早、更好。倘若你能深看你的焦虑,你会看到你头脑里刻度的偏差,把那个刻度调过来,你就会安然而有效,而这是多么重要,可以避免你此后多少的挫败、无望、自责、慌乱和失眠。&如果你坚持回避情绪,你必将被打扰,如果你极力逃开情绪,你将被追上,而如果囚禁它,我祈祷你囚禁不成,因为一旦你成功了,身体就会不得不说话,身体不是轻易说话的,而它一旦说话,那个话会重得多&&身体说话的方式生病,绝大多数的疾病都是因为情绪。所以,我祈祷你囚禁不成。&
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绪,没有可怕的情绪,只有缺乏了解的情绪&&&文/佚名 (微信:壹心理,onexinli)&&&邮箱订阅:&&&
打卡学习:&
原文链接: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打败痛经?
壹心理导读:互联网思维,无坚不摧,光辉所及,照耀妇女。让我们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缓解痛经,还你大好心情!&&& &
长期以来,痛经困扰着大量女性,影响了她们的工作和生活,成为她们事业上的拦路虎,家庭生活的绊脚石,微博内容的重要支撑。广州圣甲壳虫女子医院,火车站出站口乘3721路公交车&&哦,对不起,错了。
应该是:互联网思维,无坚不摧,光辉所及,照耀妇女。让我们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缓解痛经,还你大好心情!
首先,我要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遵循乔布斯教主遗训,我会穿黑色长袖T恤,蓝色牛仔裤,手持Key Note控制器,为所有与会媒体人士播放PPT。在这个PPT里,我会石破天惊地提出:
我,重新发明了痛经!
虽然我是个男人,无法切身体验痛经,但是我体验过蛋疼啊。通过蛋疼,我深刻理解了痛经。这里我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所有关于痛经的认知都是错误的!所有解决痛经的方法也都是错误的!
传统上,人们认为痛经是一种生理疼痛。因此,痛经者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歧视,认为她们身体不好。痛经者也陷入了自责的怪圈,甚至埋怨自己的父母没有给自己好的身体基因。
而我通过社会调查、心理分析和大数据挖掘,发现痛经是女性缺乏安全感和自信的表现,这种表现的强弱程度受到月球引力的影响。也就是说,痛经的根源必须从行星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我主持的对照试验中,A组10名受试女性在月亮盈亏变化过程中,高度相关地出现了痛经症状。而作为对照组的B组,我们用播放月球视频的方法,让受试者感受到月球变化。但是,10名受试男性根本没有任何感觉,只是略微觉得这个实验蛋疼。可见,月球引力真实存在,影响也真是存在的。
基于此,我进行了用户需求挖掘。质疑者表示,你菜头身为一名男性,怎么可能会知道女性的需求是什么?废话,根据我教教主乔布斯的遗训:
1、直到你拿出产品,否则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2、在福特没有发明出汽车之前,用户嚷嚷的是要一匹更快的马。
所以,女性作为用户,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只有我们做出产品,她们才会恍然大悟。这,就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发布会喜大普奔,那么,接下来怎么操作呢?互联网思维告诉我们:预售!
由于是一名中老男男性发布妇女用品,这件事情的新闻效应会极强,远远超过网易丁磊养猪。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之后,要趁热打铁,立即开始预售产品。
这款临时定名&痛经神器&的产品,定价998元。市场策略是主打高端用户群体,产品的口号是:为了资深痛经女性而生!道理很简单,资深痛经女性在整个痛经女性群体中有很强的发言权,新手会经常询问她们&张姐,我这算是痛经吗&或者&李姐,红糖水和泡脚哪一个管用?&一类的问题。服务好她们,就可以赢得压倒性的口碑。
为了资深痛经女性而生的痛经神器从设计到生产,还有一段不短的时间。这段时间闲着也是闲着,我们互联网思维的好处就在于效率极高。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要做两件事:
1、推出网络痛经社区,让广大痛经女性聚集起来,彼此嘘寒问暖,交换韩剧心得和淘宝店地址,分享痛经心得与偏方。最重要的是,让她们在社区里如饥似渴地等待着痛经神器的问世。
2、推出手机客户端iTong,连接痛经而无人安慰的女性,和有时间有精力有金钱的男性。具体方式是:痛经女性发布需求,如红糖水、暖宝宝、棉花糖、LV包包,男性响应号召,立即送货上门,关怀备至。每月按照响应次数,评选出iTong超级痛经王,作为新好男人标杆向全社会推广。
有了社区和APP的支持,10个月后,痛经神器呱呱坠地。按照互联网思维,没有图片,没有性能参数,只有一个神秘礼包。998一个,不讲价。除了参加预售的人,社会各界人士想要买,对不起,必须用邀请码。淘宝开店,专门搞一期秒拍,十万枚&疼的码&38秒一扫而空,其中9万9千人都是互联网业内大佬,IT评论人士。
第二天,测评文章层出不穷,IT评论满坑满谷,广大女性一脸茫然。因为,这款真名叫做&滚棍&的产品完全颠覆了她们的认知。痛经神器露出本来面目,是一根2米长、双手合抱的橡胶棍子。因为根据我的研究,痛经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打滚。而打滚的时候,如果手里能抱着什么东西,比空手翻心里感觉踏实安全,而且可以咬、打、踹、抓、撞、勒、摔,充分释放内心的压力。
这,才是痛经女性内心的真实需求!
古埃及壁画《痛经的妇女》
滚棍一出,谁与争锋?豆瓣找妹子写咆哮体的帖子,鼓吹《我是这样和我的奇葩男友抢夺滚棍的!!!!》。微博找段子手写长微博,滚棍拟人化卡通长文放出:《滚棍比男友好的101个理由》。微信发文章,要求转发滚棍广告到朋友圈,朋友点10个赞凭截图兑换一根滚棍。线下活动全国铺开,发录音机发电池发现金,让所有广场舞大妈改跳《滚棍舞》。渠道控制强力展开,所有经销商卖一条滚棍,送顾客一桶金龙鱼油和12枚环保鲜鸡蛋,满街都是我的推销员:嗨,你听说过滚棍么&&
预计3个月后,淘宝的山寨滚棍将会以98元一条的价格海量铺货。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
1、我融到了一笔数亿美金的投资。
2、我拿了一半投资疯狂自我山寨,淘宝的山寨滚棍有70%都是来自我控制的工厂。
3、我忙着全国做巡回演讲,谈互联网思维改变妇女用品行业,O2O的真正秘诀,正准备发行自己的第一本自传《我的蛋疼你不要复制》。
此时,大家已经彻底忘记了痛经这件事情,这就是我最伟大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思维万岁!
文/ (微信:槽边往事,Bitsea)
原题《怎样用互联网思维缓解一场痛经》
打卡学习:&
原文链接:
幸福就是认可自己的选择并为之负责
壹心理导读:幸福在你身边,在当下,并不在以为里。幸福也是用眼睛找到的,而不是脚。 && &
我常常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每当深夜来临,我常常倍感忧伤。有时候是走在大街上,有时候是挤在地铁里,有时候是在吹风,有时候是在晒月亮,好些时候我都突然感到心底涌出的一股莫名的忧伤。为自己在这个城市的孜然一身,为自己在陌生城市无依无靠。我常常想我要的幸福,只是简简单单,幸福美满。换成通俗的话是,有一个人可以在身边,无需富贵,只是陪伴,温暖,踏实过日子。&每当做完了饭自己吃完又自己洗碗,每当躺下看书累了又起来自己关灯,每当深夜泡网无法睡去,我知道此刻我想要的幸福只是那么简单,却那么奢望。无助的时候上了qq又下线,找不到一点安慰。看着qq上中学老同学的签名&老公我爱你&,羡慕着这些留在故乡的人们,结婚生子,平淡一生。常常觉得幸福就是有个人也对你说那么句话。&我以为的幸福很简单,却得不到。&背井离乡后,忽视了很多老朋友。突然大学一朋友造访北京,想来北京发展发展,我倍感惊讶。大学好友是个清秀可爱的女孩,印象中她是我学姐,即生得可爱,又不乏能力,更博学心理,算得上是我心理学的领门人。后来听说她去了一个小县城当起了心理老师,和男朋友在一起,不亦乐乎。在她来京的日子,狠狠的请她吃了次饭,想听听她那我羡慕却过不起的幸福生活,不想却听来了一通苦楚。在那样一个城市里,每当她谈起荣格,回应的是超市白菜又降价了;每当她分享刚读的一本新书,回应的是某某居然又要生了;每当她谈起想往大城市里发展心理,回应的是超市促销快去一起抢购点东西吧。她说,那个县城里最大也最快乐的事就是超市的促销。&骤然想起自己正是想逃离那种生活,才选择了北漂。开始有些同情她,也给自己找到了一丝安慰。可是至少作为一个女孩,可以跟心爱的男人留在那个城市,也是一种幸福,然后很想听听她谈谈那种幸福,我无数次想如果有一个人那么爱我我也愿意一起隐居小城市的幸福。听她谈起的,却让我再跌眼镜。男友想创业,而她不知如何支持;男友常深夜才睡,而她需要早睡养体;她想出来走走,男友笑她幼稚;小吵不断,大吵常犯。终于在关系里大吵一次后,她决定辞职,来北京看看有没有机会。想在北京发展下自己,找到可以给自己归属的心理学。&老友没有变,却说我变了。几年时间,成长迅速,判若两人,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文弱小男孩了。我默默认同了她的话,北京的确是个让人成长的地方。又听我讲起北京的生活,我很想讲讲北京有多么的痛苦,却讲了一串又一串的故事,我在北京怎样没有钱依然找到自己的方法去学心理,我怎样参加各种活动认识各种人,我怎样在这几年成长成这个样子。她说,她很羡慕我,过着她想要的幸福生活。&我苦笑。我们的不幸,原来来自于我们以为的幸福。&我又何尝没有品尝过我以为的幸福。大学四年异地恋长跑,毕业之际,以为可以在一起,也真的在一起一段时间,小吵不断,大吵频繁。小到油瓶放哪要要有分歧,大到去哪个城市发展有分歧。心烦的时候很想安静会儿,却被唠叨个不停。不想解释的时候,很想静静的呆着,却要强迫解释。都心烦的时候要放下自己去安慰她。那时候常常想,我想要的幸福,是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呆着可以读书可以思考,可以安静的自己呆着。可以不被半夜叫醒,可以不被监控去和任何人出去吃饭,可以随时晚归。总之那时候觉得,幸福就是一个人生活,肆无忌惮的追梦。&一个南下,追梦了。一个北上,追梦了。都去过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不知道她有没有过的幸福,我似乎只过了一小段以为的幸福。&一个人在北京,常常觉得空虚乏味,常常望着空荡荡的房间发呆,没有人说话。看看好友在线列表,没有一个头像闪动。打开通讯录,没有一个电话进来。又开始怀念那逝去已久的恋情,貌似也没那么差。有时候也很想回家呆着,没有恋人至少有家人,有爸爸妈妈,有我年仅3岁半的妹妹。妈妈会关心我,妹妹也会陪我玩。我想要那样一种幸福,和家人在一起也是一种美,比在北京孤苦无依要幸福。&有幸有假,于是一张车票回到了家,妈妈端上热饭的时候,有了丝幸福感,小妹妹用稚嫩的一声&哥哥&后也有了丝幸福感。我想在家享受段幸福。第三天却发现无比怀念北京。妈妈年近五旬,唠叨程度不减当年,每天至少要问10遍想吃什么,早上要被叫醒问想喝什么粥,晚上要被催10遍以上赶紧睡觉,开始还会觉得关心,但是被重复到100遍的时候,突然很怀念在北京的自由。&陪着小妹妹玩玩具,看着她天真烂漫,浑然没有了孤独感,开始体验幸福。第三天,也几度崩溃。要睡觉了被&哥哥&、&哥哥&拉住,打开电脑想写点字却被一双小手在键盘上一通乱按而死机,翻开书被拉去玩积木,中午疲惫头痛很想休息被通知禁止。很想回到北京,想看书的时候安静看书,想写字的时候安静的写字,想睡觉的时候倒头就睡。&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在北京的时候,拼命逃离,以为两个人简单的生活是种幸福,以为回到家和家人在一起会幸福。曾经有人爱的时候却以为一个人勇敢的去追梦是种幸福,在家的时候却觉得在北京一个人自由自在是种幸福,又拼命想回归。&突然发现,我以为的幸福一直在变。突然不知道,我想要的幸福是什么样子。突然害怕,幸福到底是什么。&又踏上返程的列车的时候,看着窗外急驶过的田野,听着列车热吻着铁轨的声音,不再想家里的生活,不再想北京的生活,不再想空荡荡的房间,不再想两个人的争吵,什么都不再想,只是陶醉在列车上,突然感觉到,我没有我以为的幸福,但是我很幸福。&幸福在当下。我以为的幸福,总是在另外一个空间,另外一个时间,和另外一些人。我以为我有了那些后我就会幸福,可是当我有了后我又以为另外一些另外才是真的幸福,却不想那另外一些另外正是现在我所有的生活。也就是有段时间我曾以为现在我有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幸福在于不夸大另外一种生活的幸福,而珍惜当下的所有。幸福在于,我不再以为另外一种生活才能给我幸福的时候,我才开始愿意看到当下拥有的幸福。&当下我拥有了很多。我常常沉浸在以为的幸福里,而忽视了当下我还拥有哪些。每一个当下,都不是我们塑造的完美,我们有很多也没有很多,看到我们有的这部分,就是一种幸福,看到没有的这部分,就是一种不幸。&我又看到,事实远非如此。以为的幸福,并不存在。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多面的。在关系里,可以被安慰,被温暖,同时也会被心烦,被扰乱。在妈妈那,可以被照顾,同时也会被唠叨。在小城市里,可以很安逸,同时也会很浅薄。在大城市里,可以很精彩,同时也会容易孤独。任何事物都是存在的,我们愿意看到哪面就有哪面。在初得到这种状态的时候,容易看到幸福的一面,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却容易看到不幸的一面。事实和状态并没有变,但是我们的感受却变了。&原来,在我们以为的幸福里,总是以为另外一种状态只有我们想要的一面,但是当我们走过去后才发现,我们想要的状态不仅有我们想要的一面,也有我们不想要的一面。于是又想走开或回来。如此循环,在不幸中寻找幸福。&如此一个矛盾就是,我们以为的幸福永远都得不到。&有个老掉牙的故事,说有个人很渴望找到钻石珠宝。高人指点说,就在一条小河边的小草屋后边埋有。该人立即背包启程,寻找宝藏,数年无功绝望而返,突然发现自己的小草屋旁边就有小河,于是在自己的草屋后面挖出了珠宝。&幸福在当下,为什么又要逃离当下。&对自己负责是件困难的事情,对当下的情境负责也是件困难的事情。环境是自己选择的,可是自己却始终不能认可自己的选择,更谈不上为这个选择负责。将幸福感交给环境,就与自己无关了。不能认可的,不仅有环境,有选择,更是自己。只有对自己逃避,对责任逃避的时候,才会幻想着另外一种可能和美好。幸福,就是认可自己,认可自己的选择并为之负责。&幸福在你身边,在当下,并不在以为里。幸福也是用眼睛找到的,而不是脚。&
我是小广告:丛丛的新书《》。小伙伴们随手点个&想读&呗。&文/&(微信:壹心理,onexinli)&&&邮箱订阅:&&
打卡学习:&
原文链接:
大成若缺,大巧若拙
壹心理导读:鬼脚七的这篇老子智慧,应该比较好懂,而且也很实用。文章中说,每个人头脑都太聪明,有时候我们需要要干掉它。 && &&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注释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欠缺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像是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像是笨拙一样,最卓越的辩才好像是口讷一样。疾动可以御寒,安静可以耐热。清静无为可以做人民的模范。&(译文来自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我特别喜欢老子这一章,还在上学的时候就喜欢,因为我觉得这一章很励志。那时候有一句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想学习好,只要勤奋和刻苦就好了,其他再多的技巧都抵不上这两个特点。这不就是大巧若拙么?大辩若讷,也是如此。我口才不好,说话还结巴,当我一直找那些锻炼演讲口才的书籍,发现效果都不行,后来才知道,所谓的演讲技巧,都是小技巧,最大的技巧还是自己的思想。&老子说: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如果结合现在来翻译一下可以是:&大成若缺:有大成就的人看上去显得能力还有所欠缺。&大盈若冲: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的一样。&大直若屈:最正直的人反而看上去比较随和。&大巧若拙:真正聪明的人反而显得有些笨拙。&大辩若讷:真正有口才的人好像最有点笨。&这一章还很有意思,如果反过来呢?看上去能力特强的人,一定不是最强的;看上去特满的,一定不是最充实的;看上去特别正直的,一定不是最正直的;看上去技巧最多的,一定不是最聪明的;看上去最能说的,一定不是口才最好的。&所以,看上去最牛逼的,一定不是最牛逼的!&武侠小说里面很多角色都是如此,越牛的人,越不显山露水。而且越厉害的功夫,都是大巧若拙。独孤求败的剑很有意思:利剑无意,软剑无常,重剑无锋,木剑无滞。当他用重剑的时候,已经横行天下了。这个重剑看上去非常笨拙,但正是因为笨拙,反而没有太多的弱点。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看上去木头木脑,但他却学会了高深的功夫。&我认识一个做电商的朋友,有一次跟我讲说:我已经花了60万,请高手在一直帮我研究淘宝的漏洞,包括搜索和聚划算的漏洞,应该很快就能成功了。我笑了笑说,祝你成功。后来有一点他很兴奋说,终于成功了,我们刷单淘宝抓不住,持续了4天都排名第一位。我笑了笑说,祝贺你,不过小心一点。没有过一个星期,他给我发了个微信说:完了,全店都被处罚了。&这个朋友很聪明,但总是想找到一些捷径。而另外也有几个朋友,不懂优化技巧,不懂如何刷单,跟我聊天从来不聊搜索相关的内容,但是他店铺非常健康。我后来主动问他为什么不去研究那些技巧,他说了一段话:到哪儿都是做生意,做生意的本质不会变,我花时间研究那些技巧一定是有帮助,但都是短期的,长期的成长还是要靠自己的产品做得好。&他说出了他的考虑,不是因为笨,反而是因为聪明。技巧能让他们短期有帮助,但长期的帮助不大。这不就是大巧若拙么?最大的技巧是没有技巧,最厉害的招式是没有招式。&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成长都是如此,当一波一波的浪潮过来,很多公司耐不住寂寞,转变方向赚快钱,后来发现那些看上去比较笨的公司,后来者居上。印象最深刻的时候是2004年开始,所谓的拇指经济,发短信的公司最赚钱,后来的网络游戏发展迅猛,做游戏的公司最赚钱,但现在最大的三个公司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在发展期间有点大巧若拙。一直在自己的主营业务上摸索和坚持。还有一家很有代表性的公司是大众点评,没有什么技巧,一直用比较笨拙的办法,但却又是最聪明的办法,越做越大。中国最有名的战略学教授曾鸣在讲战略学的时候有一个观点就是:大拙大巧。&老子类似的观点还有不少:大智若愚、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方无隅&&.&看到这些词,我想起了我做自媒体。有人说鬼脚七做自媒体算比较成功的,让我分享经验。我回顾了一下,发现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这是最笨但最有效的办法。我之前说,自媒体能坚持一年的人凤毛麟角,能坚持十年的人,就是一个很伟大的人。现在来看,一年下来,大部分都消失不见了。&还想起一句话:一力破十会,一白遮百丑。需要技巧么?需要。但在实力面前,技巧的作用显得非常渺小了。但技巧本身对提升实力来说,帮助不大。&但很多人不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很多刚毕业的年轻鬼友在微信后台问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能获得领导的赏识。我知道他们想听什么。我有时候告诉他们说,自己勤奋一点,多吃点苦,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后一切都解决了。他们觉得这等于没说;当我告诉他们说应该多跟老板亲近,平时少抱怨一点,下班以后多和领导在一起喝酒唱歌,过节带点礼品什么的,他们觉得这才是收获。就像我讲课,如果讲微信运营技巧,如何涨粉,很多人很感兴趣一样。&人就是这样,总以为自己道理都懂只是做不到,实际上是自己没懂。&生活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要想生存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与人交往要注意的点越来越多,技巧也是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累。前些天有人羡慕我的状态,说:7哥,你事情做得不错,人缘关系也不错,好像生活还比较轻松,怎么做到的?我说我越来越不聪明,想得越来越少,所有的事情都没太多技巧,也没什么心机,这样就好了。&是的,就像说谎一样,说了一个慌,必定还要说好几个慌。技巧是个无底洞,就像人们对金钱的欲望一样,没有最多,只有更多。大巧若拙,不去追求技巧,虽然看上去有些笨拙,反而会是最大的技巧。
每个人头脑都太聪明,有时候我们需要要干掉它。&◆ 如果对 #老子智慧# 感兴趣,。&推荐: 《做自己-鬼脚七自媒体第一季》电子工业出版社
文/(微信:鬼脚七,taobaoguijiaoqi)&原题《老子智慧-大巧若拙》
&&邮箱订阅:&&&
打卡学习:&
原文链接:
50年的追踪拍摄:社会阶级能被逾越吗?
壹心理导读:50年过去,人们能逾越他们的社会阶级吗?是否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英国的一部纪录片对14个不同个体的50年人生进行了追踪拍摄。&&& &
英国有部很了不起的纪录片,一个导演可能初衷是想验证在英国社会阶级是很难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去年的56岁,几十年过去,还是那个导演,从青年到老年,还是那群人,从儿童步入老年。
我听说这片子有一年之多,因为是完全的真人秀,所以相当好奇,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片源,终于在搜狐视频见到这片子,2012年他们也完成了56岁的拍摄,所以这最新的一部片名字叫做《56UP》,一共分三集,在这150分钟里,我们可以窥见到普通的英国人的人生。
那些人的人生好像证实了导演最初的推测,遗憾的是,真的证明了,就像天涯前不久一个很火热的帖子《寒门再难出贵子》,一群毕业生在银行实习后各自不同的表现和最终归宿,让人无法言语但却就是残酷的现实,优良的社会资源早已经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尽,从父母辈一直承传到子女辈。而这部英国真人秀电视纪录片也是让人看了唏嘘不已,里面没有分析具体原因,我们只能通过那些表象去推断本质的原因。
7岁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上层阶级读私立学校的小孩Andrew和JOHN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报》或者《观察家》了,他们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个高级中学然后上牛津大学然后成为著名律师著名人物之类,中产阶级的男孩也有一些梦想反对种族歧视帮助有色人种或者到哪里上学读书有个什么职业,女孩子则想着长大了嫁人生子,而在穷人区贫民窟上寄宿学校的下层阶级的孩子甚至谈不上什么梦想,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这也成为了他们的愿望。
在他们56岁的时候,当年那几个7岁的上私立学校的孩子已经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毕业然后都做了著名律师,过着上层社会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们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地走着父亲的老路,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中产阶级的男孩子有三个也上了大学,第一个bruce牛津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成为了一个中学教师,按照他的理想帮助穷困地区的学生,后来回到英国在一个普通的公立学校教书,过着平淡也还安静的生活;另外一农家子弟nick上牛津物理系毕业后到美国成为一个美国著名大学的教授,第二次婚姻中娶了一个身材外貌气质极佳的美国妻子,他是这里面唯一一个成功晋级精英阶级的人;一个男孩peter年轻的时候政治思绪很激烈英姿勃发,大学毕业后做了教师,中途因为发表政治言论被民众抨击退出了有压力的电影拍摄,56岁时候重回拍摄,已经改行做了公务员,家庭稳定幸福儿女双全且优秀,和自己的美丽妻子业余时间一起创办乐队进行创作表演并在业内取得很不错的成绩,身材修长气质优雅,他们依然稳定地处在中产阶级这个梯度里。
不过那些中产阶级出来的女孩子则表现都很平淡,我甚至都不能准确地分出谁的故事,无一例外她们嫁人结婚生孩子,她们的人生幸福程度几乎与她们的婚姻美满程度完全挂钩。而那几个来自底层社会阶级的孩子,有色人种居多,他们年老以后,都当了一堆孩子的爷爷奶奶,而他们的孩子,极少能上到大学,做着都是普通的服务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类,他们自己,常与失业相伴,如果没有好的社会制度,他们其实处境堪忧。
我们中国古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主要说的是遗传和潜移默化,大概也表达了不同物种之间这难以逾越的某种界规吧。除了结论真的让人感叹甚至让人有些不甘以外,我还明显地发现了以下值得感兴趣的几点。
一、一个人的体重与他的社会阶级是对应的
在片中,精英阶级的andrew和john老到56岁依然还保持相对不错的体型和身材,原中产阶级中美国教授nick夫妻晋升为精英阶级,公务员peter夫妻作为中层里面的佼佼者,体型明显较好,有几个甚至说得上修长精干;而底层阶级长大变老的男人们,几乎都成了胖子秃子,虽然他们年轻的时候有几个甚至说得上相当英俊帅气,尤其是她们的妻子,每个体型都是走形得相当厉害。而这些底层阶级父母生的孩子们人数众多,绝大部分都是肥胖的,虽然现在他们还只有20来岁。
可见,精英阶级从身形锻炼饮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远远强于底层阶级,这种能保持自己体重的毅力,是不是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特质?人人都只看到了他们与生俱来的优越的家庭教育资源和社会环境,除了更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习惯,其实在体型的背后更是他们的家庭赋予的某种自律自强的精神吧,这点其实很值得我们深思。所以现在有人说,你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你连冬天早晨起床都起不了,你如何能有毅力去控制人生呢?我们看到的只是身材,然而身材的背后映射的是更多内容,因此我们对那些能长年保持自己体型的人,那些坚持不懈朝着自己目标奋进的人,由衷地表达自己的敬意,在背后,他们的付出或许是我们所不能设想的。
二、除了母体的家庭环境,性格是重塑人生的最重要的一张牌
诚然,前面有说,绝大部分人基本都没跳出社会的等级的既定魔咒,但还是也有例外的。举两个例子,任何人都会注意到有个叫neil的中产阶级的孩子(他有个小学同班同学是电影中的考上牛津数学系的bruce),neil在7岁的镜头里他非常灿烂地叙述着他不着天际的奇异的剑客或者花朵蝴蝶飞之类的梦想,甚至14岁的镜头下也是一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在好教区飞速而过的阳光灿烂少年,在考牛津大学失利而进入一别的大学之后,因为精神有了问题,他辍学之后做了建筑工人,然后流浪辗转在英国各地,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衣衫褴褛,实在让人看了相当心酸。虽然最后在56岁的时候以反转的姿态做了某个地区的议员,但依然是个贫苦的拿着救济金的议员,他平时所打的零工比如做教堂的辅助祭司也仅仅能让他活着,他对着镜头从来都没有过高的奢望,说不知道他自己能做的是什么,还有什么样他可以做下去赚到钱的更好职业,他骨子里已经对自己的命运无可奈何了。
片子一直没说他的精神问题是他的天生遗传问题还是后来因为家庭环境压迫所致,总之,这个人物看了让人相当悲凉。如果他性情没有问题,他大学毕业后本来是可以顺利走在中产阶级有尊严的轨道上的。
还有一个孩子,生活在贫民窟,住在寄宿学校里,7岁时候出现的那张悲凉的脸让我很难忘怀,他叫paul。
他7岁时候谈不上什么梦想不过就是希望少被打,少被罚站之类。他的忧伤无助的小脸在1964年的黑白镜头下让人心痛。他成年后虽然也找了很多工作,但是因为无一技之长,也无足够的毅力坚持,或者也因为就业环境不佳,他频繁地失业,换工作,到晚年的时候已经只能在妻子帮工的养老院谋得一份小小的修理工的杂差。他到底是因为家庭环境而造成的自卑,还是因为天生性格本身而造成的少毅力?不得而知,总而言之,他小时候的那张脸让人怜悯并心里发冷,因为这都可能只是与他的童年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三、婚姻可以拯救一个人,尤其是女人
在电影中,女人的幸福主要与情感及婚姻有关,事业在里面的比重很小。中产阶级里面有三个同班同学,在多个年代一起肩并肩出现在镜头里,长大以后的命运差别还是很远。
有个叫Sue乐观的女孩第一次离婚后坚强带着孩子,后来再婚幸福夫妻关系很和谐,然后工作也一路顺利并且有显著提升,家庭美满事业顺利,总之人生更为幸福;有个女孩子一生中嫁了两次离婚两次,留下几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没上大学,只做着低微的工作,她身体不好又遭遇到一系列的家庭不幸,一直失业领着救济金经济也很拮据;还有一个女孩子本性是个悲观的人,她在7岁14岁和21岁的时候是一个很忧伤很反叛的女孩,而在28岁的时候遇到了她的丈夫,从此她变成了一个阳光的人,在56岁的时候坦然地说出:虽然自己是一本也许不怎么好看的书,别人(观众)既然翻开了,但是还是会有惯性一直读下去。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这话放在女权主义那里不好说对与错,但是放在这个电影里再合适不过了。
那些在7岁的时候就兴高采烈地说要结婚要几个孩子的女人,在她们的人生道路上都写下了这些篇章,只是个中滋味大相径庭。婚姻甚至重塑了她们的第二次生命。那个苏在这些女人中显得相当年轻有活力,无论容貌还是精神在这群女人中都是佼佼者,再婚遇到的让她幸福的男人,和一路向上的事业也给了她极大的信心,当然也创造了较好的物质环境吧。而其中有个女人在56岁的时候衰老得惊人,家庭一般又遭遇失业,岁月在她的脸上无情地刻下深深的痕迹。
父母的糟糕的婚姻会伤害一个孩子,给他们人生留下很不好的印记,但其实好的婚姻也可以拯救一个男人,比如上段中写的那个7岁就脸呈忧伤之色让人心痛的白人贫民男孩paul,小时候因为父母离婚一直说不会结婚不考虑这事情,后来去了澳洲,看起来很英俊,长大到28岁以后幸运遇到一个阳光的女人,这女人支撑他走过了后面的几十年的岁月。
虽然他遇到问题的时候无一例外地想逃避,想消失,但是最后他的妻子用自己的方式固定了他,也许是孩子,也许是温暖,让他留在这个完整的家庭里继续尽责。如果没有这个妻子的话,这个从来就一脸悲凉的对人生无望恐惧的孩子又被伤害了自尊心又没有自信的男人不知道晚景会如何地悲凉也很难预测。而他的女儿终于也考上大学主修英国历史,一家人重回英国游览的时候也很让人感叹。
四、一个家庭中孩子数量的多少确实与生活品质大有关系
在电影中,精英阶级的人基本只生两个孩子,在优生优养子女之外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自己的人生进行自己的理想规划,比如喜爱园艺、带领板球队、组建乐队等,他们的孩子都按部就班地上中学大学、毕业以后也有很不错的体面高薪的工作。而底层阶级的那些长大后很容易生个三五个孩子,两段婚姻甚至更多,因为他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因为冲动无序而导致孩子们更无序地出生,甚至他们年轻的儿子在也很年轻甚至不到二十岁的时候也会生了三五个孩子。
因此他们还未到衰老的时候甚至只有49岁就已经是一大堆小孩的爷爷奶奶了,经济压力可想而知,他们的生活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电影中他们被一大家子围着忙忙碌碌,一刻不得闲,有白人也有有色人,他们在五十六岁时候为自己的儿女辈找到了一个体面的工作比如邮递员而感到很欣慰,如果偶尔家族出现了一个大学生,则更是满面荣光。按照推测,他的子女应该基本是我们所说的80后。
那些结婚的人基本都是找的是门当户对阶级的人,这很正常,一个人在自己所属的阶级里有更广泛的人群交集和价值共鸣,里面精英阶级和上层的中产阶级在婚姻上倒是更为稳定,是因为理性的选择还是物质的保证?而其他很多人在35&42岁左右的时候经历了离婚再婚的过程。当然一段失败的婚姻会让人生更为不幸,除了让人对婚姻的某种信念散失而让人觉得沮丧,更是因为修正上一段错误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上一段婚姻又留下一堆要负责的孩子而爸爸们也都不知道去了哪里的话,这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理性的人是更容易具有幸福生活,井然有序,一切都在掌握中?还是感性的人更容易有幸福生活,走到哪里算哪里,随心所欲?或者,表面上的有序看起来乏味无趣,但是在有序之中却有游刃的空间,而表面上自由随心却带来后续的混乱,最终是否能拥有自由和惬意却是未知。所以这个让我们深思,我们羡慕的不仅仅是精英阶级表面上所拥有的更为丰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资源,或者更要研究他们能拥有并保持传承这种实力的潜在的那种特质。
从42岁的时候开始他们的生活基本已经没有了什么变化,人生的一切似乎已经成为了定局,孩子们已经长大再教育已经来不及,而自己年华老去追求事业和爱情都已经力不从心,那些曾经意气风发剑指江湖的有志少年也变成了今日平静祥和的头发稀少的中老年男人,那些曾经愤世嫉俗的女孩也成为现在淡淡评阅自己人生的中年娴静妇女。在这个年纪,人生的大好时光已经过去,回首过去,他们都很惊讶自己小时候的模样,他们仿佛都基本满意如今的人生,只是不满意又能如何?他们不会对着镜头后悔的。虽然,电影中,那是在英国的福利性的保障制度下,那些人生活还能得到很有效的保障。在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现在这样的保障体系下,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都知道了未来的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是否更充满信心还是会觉得沮丧?
或许就像剧中人所说,无论我们自己是怎么样的一本书,精彩或者乏味,读着读着,也就读下去了;或者就像局中人所说,而所谓幸福,就是我们都还在平稳地在这里,没有遭遇到厄运,这也是一种幸福;或者就像剧中人说说,如果有机会重来,会在年轻的时候好好读书,因为知识是谁也拿不走的,那样可以更有力掌控人生;或者如剧中人所说,如果能重新来过,一定不会像当年那么懒,会很努力工作把握每一次机会,那么还是会有很多机会改变整个人生。
如果,如果,不过人生没有如果,在这个知天命的年龄,一切都已经成为定局。
文/& 原题《五十六已然知天命》
打卡学习:&
原文链接:
游戏设计:为何玩Flappy Bird根本停不下来
壹心理导读:Flappy Bird 里到底有什么东西,让我们撕心裂肺,又推动着我们不断突破记录? && &
写在开头:其实我想套用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名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个也同理于产品设计中,抛开 Flappy Bird 成功本身的运气成分,当然如果你认为这款产品成功完全靠运气那我无话可说,游戏开发领域的浮躁气,媒体的过度解读使得人心骚动。其实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只是就产品本身的设计可玩性来思考呢。也许你会说其他的游戏也类似,但这款游戏的对于我们研究学习的价值就在于,它是成功的但是它也是最简单的,正因为简单,其帮助我们排除了更多的设计研究噪点,以下只是我个人观点,还形不成结论。&这里可以从生物学角度切入交互设计的角度来提供一个答案:&假设点击进来的人都了解 Flappy Bird 这款游戏,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详情可以点击这篇文章: 现在从交互设计的角度谈谈,Flappy Bird 火爆的原因:不仅仅是运气好,其中值得学习的还有很多。概括起来,视觉上:像素级别的视觉设计带来的正向效应;操作上,极简的操作设计打造用户情绪化黏度。&
极简的界面视觉设计带来的正向效应
如下图,对于游戏本身来说,设计者尽可能实现了视觉上的简化,比如保持了背景的固定,像素设计等,变化的视觉因素也控制在三点以内(绿色水管开口的位置,小鸟高度,中间的穿越数字),所带来的好处包括:&1、配合游戏玩法,避免了大多数游戏所面临的零碎游戏信息的展示整合难题。&2、更少的视觉变化让用户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从而进入沉迷状态。&3、像素形态的设计本身具有一定的新颖型甚至是怀旧感,容易引起旁观者好奇,有利于社交媒体宣传。&4、有利于减少APP文件的大小,减少渲染从而降低移动端系统资源开销。&
极简的操作设计打造用户情绪化黏度
Flappy Bird 的操作非常简单,用户点击屏幕控制小鸟通过各种障碍,像「」,为什么这些人会如此愤怒?&但这里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虽然愤怒,他们还是会继续玩的。&这个很有意思,可以探讨下如何通过设计来打造情绪化黏度:&首先,什么是情绪化黏度,个人简单定义为:对于某个事物产生基于情绪驱动的重复反应。&套在 Flappy Bird 上,就是沉浸在游戏中,持续地玩,欲罢不能。理智告诉玩家要停止继续玩&自虐&游戏,但情绪化黏度一旦形成,则意味着形成情绪反应闭环,琐死注意力,降低大脑的理智干预效果,类似强迫症。&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涉及到大脑演化和功能,人类的大脑从内到外,简单来说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脑核(Central Core)、脑缘系统(Limbic System)、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对应的演化关系可以类比:爬虫脑,古生物脑,高级哺乳动物,对应的功能如下图:&
&当大脑受到外界刺激时,采用双规制处理,信息会首先进入脑缘系统,脑缘系统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如喜怒哀乐,恐惧或兴奋等,同时大脑皮质也会接收到这些信息,并对其进行判断,并对脑缘系统发送信号,促使其停止过激反应。&然而,即使大脑是并发处理,由于负责情绪的脑缘系统反应路径较短,速度快;而负责判断的大脑皮质反应路径较长,速度慢,所以在外界刺激的时候,人容易先产生情绪并诱发行动。如下图:&
&然而,由于大脑的复杂性,大脑皮质并不是每一次都成功地对脑缘系统进行控制,比如脑缘系统的扣带回锁死注意力,大脑皮质难以控制脑缘系统甚至被反控制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根本停不下来&的情况,甚至是强迫症。&这里打个最简单的例子&&笑场,当人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笑点&上时,并不断得到&笑点&反馈的时候,一笑就很难停下来了。&基于大脑处理外界刺激的模式,再来看看 Flappy Bird,我们会发现,其游戏设计情绪化黏度的奥秘在于一点:锁死玩家的注意力(让大脑皮质难以控制脑缘系统&&根本停不下来),让用户的行为尽可能地基于情绪驱动。具体的点这里和大家分享下:&
1、将极简的设计和极简的操作相匹配。
不让界面的视觉要素来打扰用户的注意力,正如文章开始时所讲了,控制视觉变点在3点之内,如下图:&而几乎整个全屏幕都是点触操作热点,用户只需要玩上一两次就可以轻松上手。&
2、将极简的操作和持续的失衡状态相匹配。
虽然操作很简单,点触界面控制小鸟。然而整个过程中小鸟始终保持在动态失衡状态,这一招非常巧妙。人类天生对失衡的东西具有&强迫症&,这是一种潜意识层次的安全需求,希望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和自己联系比较紧密的东西保持一种稳定的关系,否则就会产生焦虑(类似强迫症),因此在设计中我们会强调通过适当的交互反馈来给用户控制感。&当玩家通过简单的操作与小鸟状态进行对接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和操作物之间的关系和状态是不稳定的,这种感知将有利于锁定用户注意力,让其努力保持维系平衡的状态。&
3、将极简的操作和大脑反应的时间差相匹配。
这是Flappy Bird 设计上的亮点之一。&对于零碎时间的游戏,用户停止游戏的窗口期往往在游戏刚刚结束之后,这时候用户往往会产生两种情绪,一种是努力断送的挫败感,另外一种是突破记录后的成就感。&对于前者,不少游戏设计者会趁这个窗口期赚一笔,给个提示来提供&复活&特权(比如微信的&全民打飞机&)。&对于后者,则会是个最佳的记录分享窗口期,从而起到口碑宣传作用。&然而,正如上文提到的大脑的演化和刺激反应机制,这个窗口期,其实也正是大脑皮层有时间来对大脑情绪进行干预的最佳时期。因此,用户往往会在这时候转移注意力,理性地停止游戏。&但看看 Flappy Bird ,如下图,你会发现,ok 的按钮和 start 按钮的界面位置是一样的,这配合游戏中的简单点触操作,其实用户只要把手指放在在这个黄金区域,就可以完成从开始游戏&&游戏中&&游戏结果确定&&重新游戏这整个流程。&&
&这有什么效果,让大脑理智干预的窗口时间尽可能缩短,甚至没法干预,这也是 Flappy Bird 游戏一旦上手就很难停下来的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总体来说,Flappy Bird 的成功在于两点,视觉上像素级别的视觉设计带来的正向效应;极简的操作设计打造了强悍的用户情绪化黏度。当用户的注意力被锁死的时候,情绪驱动的行为足让人欲罢不能。
情绪驱动的达到的产品体验最容易促进口碑传播,这个我会告诉你的吗?&最后分享一个观点和一句话:&
一个观点:
产生高峰体验的条件:没有分心的事物,一个节奏恰好匹配技能的活动,并且略微在能力之上&&《情感化设计》by 唐纳德&A&诺曼&
思考才能形成信仰,就只谈游戏本身,因为游戏太简单了。
推荐:&文/&(微信:壹心理,onexinli)&&&
原题《Flappy Bird 火爆的要素:不仅仅是运气好》
&&邮箱订阅:
打卡学习:&
原文链接:
写给时代的神经症患者
壹心理导读:神经症者对自己有很高的期待,无法接受现实的自己,因此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总是在和自己战斗。&&&
神经症不是最严重的心理问题,但却是很痛苦的。反倒是最严重的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丧失了自知力并不觉得痛苦。神经症患者虽然长期生活在痛苦中,却一般不会自杀。神经症者对自己有很高的期待,无法接受现实的自己,因此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总是在和自己战斗。神经症者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对爱的渴望无限&贪婪&,过分索取的结果是耗尽自己的支持系统,于是安全感和归属感更加缺失。神经症者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因此深受自己的负面情绪的影响,从而严重影响自己的社会功能,有时即使是很简单的事情也缺乏行动力。神经症者在人际交往中敏感脆弱,渴望关注又害怕关注,显得别扭,容易受挫而变得回避交往,表面显得冷漠孤僻,事实上非常渴望别人对其热情和亲密。神经症者活在自己的内心里,对外面的世界漠不关心,却又时时关注别人的反应,以为每个人都在关注自己。
无法接受自己的完美主义者
神经症者都是完美主义者。他无法接受现实中那个有缺点的自己,无法与自己和平相处,他把自己当成敌人和对手,总是处于战斗状态。他的思维方式是非此即彼的,全或无,他想找到一种方法,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却永远也找不到。他不允许自己犯错误,不能容忍一种有缺陷有遗憾的生活和人生。他的自我是分裂的,既自负又自卑。&他希望自己无能为力&&但与此同时又&&坚持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他倾向于感到自己无足轻重,一文不值,但如果别人不把他当天才看待,他又会勃然大怒。&(卡伦&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神经症者内心有许多&不合理信念&。&我应该是一个重要人物&或者&我一定要成为一个重要人物&只是其中之一。他的理想和目标极其远大,但现实的脚步却远远跟不上。他本来是有许多潜力和天赋的,但由于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与内心的交战上,这就严重限制和磨损了他的才能的发挥,也就限制了他的成就。尽管如此,由于他的偏执,他还是会在某些方面变得比许多其他人优秀。这也许构成了他自恋的资本和维持他的高自我要求的基础,但他对自己的期待实在太高,因此他永远无法找到自信。缺乏行动和成就的支撑,理想主义者就立即变成空想主义者。
因此,我们对神经症者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学会接受自己,无条件地接纳自我。不再把自我的价值建立在&表现&和&成就&的基础上。他总觉得:我表现不好,所以我没有价值;我不够优秀,所以我没有价值。必须纠正这些信念。&我在故我好&,只要你活着,你就是有价值的,你的价值跟你的表现无关,跟你的成就无关。为什么要因为&有缺点、没成就、表现不好、不够优秀&就拒绝接受自己呢?如果你爱一个人,你会因为这些原因而拒绝接受TA吗?你不会,对吗?那样很&势利&,很&现实&,不是吗?那不是&真爱&,更不是&理想主义&,不是吗?那么,好好爱自己吧!从今天开始,无条件地接受自己,喜欢自己,爱自己,爱那个&有缺点,没成就,表现不好,不够优秀&的自己,这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
在接受自己的基础上来改善自己、超越自己。接受自己,不等于安于现状,从此不必再努力。接受自己,是承认和接受事实,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己,不回避不幻想,不用一个完美的幻象来代替现实中的自己;接受自己,是从根本上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不再把自我价值和自信建立在那些易变、脆弱的外界事物上。接受自己,你会活得坦然和自信,不再为自己的表现而焦虑,因为你的表现与你的价值无关。在这种心平气和的状态下,你的潜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你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更多地花在自己的目标上,而不是与内心的战斗上,于是你更容易取得进步和成就。
我们对神经症者的第二个建议是:合理地期待自己,找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平衡点。他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是非常高的,这与他的客观现实形成严重的分裂状态,因此他长期生活在焦虑中,即使他取得了一些成就和进步,他也很难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他的生活就鲜有快乐。自我实现是人类的正常需要,因此想取得成就甚至想成为&不平凡&的人,都是正常的想法,但如果偏执而极端地认为&我应该成为重要人物&、&我一定要成为重要人物&就错了。世界按照自己的规律在运转,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的规则是在竞争中自然形成的,无论从历史事实或是从数学中的&正态分布&规律来看,能够成为&重要人物&的人都是少之又少,而且成为&重要人物&是时代、才华、机遇等因素机缘巧合的结果,并非单靠个人努力可以实现,更不是你有这样的(哪怕是强烈的、偏执的甚至疯狂的)动机和期待就会变成现实。从这个意义上,那些脱离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而设定的所谓&远大理想&纯粹是浪费时间,而且让自己更加痛苦,反倒是设定一些合理的能够实现的目标更容易成功,也更能够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这一点: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所有的愿望、梦想、理想、蓝图、战略都只是你脑袋里主观的&想法&,和&承诺&一样是完全的空头支票,并不是客观现实,而且越是&远大&的理想,就越没有意义。并不会因为你有比别人更远大的理想,你就真的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就(如果是这样那就真是&心想事成&了,那么大家都不要工作都来做梦好了),反倒是那些很少做梦脚踏实地的人,那些懂得&期望减半,努力加倍&的人能够走得更远。只要想一想就明白,我们真正能够把握的只有&今天&。
那么,什么样的理想和期待才是合适的呢?对此我们强烈建议:做最好的自己。把名人、伟人当榜样而不是&偶像&,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但不要把他们的成就当成自己人生的标杆。事实上,无论我们把谁当标杆,终其一生我们能够努力成为的依然只是&最好的自己&。马斯洛对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是这样定义的:人倾向于充分地发挥他的潜能,不断地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注意这里的用词:&能够成为的那个人&而不是&应该成为的那个人&,这意味着一个人的最高成就就是完全充分地发挥他的潜力,努力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最好的自己&,除此之外,再&远大&的理想都是空想。放弃&偶像&的成就标杆,把&做最好的自己&当做人生的信念和努力方向,你就能够设定出适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能够不断超越自己。这样,理想才真正成为引领你的人生的灯塔,而不是成为压迫你的人生的一座大山。
我们对神经症者的第三个建议是:允许自己犯错误,不再做&完人&。李开复在《世界因你不同》里提到:谷歌是一个允许犯错误的公司。有一次,公司的一个副总裁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导致公司损失几百万美元,公司的最高领导竟然对她说:&我很高兴你犯了这个错误,因为我希望这个公司是个跑太快、做太多的公司,而不是一个做太少、太小心的公司。跑太快、做太多不免会犯错。如果不犯错,反而意味着我们没有冒足够的风险!&
任正非说过:&在人生的路上,我希望大家不要努力去做完人。一个人把自己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去改造缺点,等你改造完了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呢?&&没犯错就可以当干部吗?有些人没犯过一次错误,因为他一件事情都没做。&
人际敏感的社交焦虑者
神经症者是人际敏感的社交焦虑者。他的思维十分纤细,神经过敏,加上性格偏执,容易&受伤&,把别人无意或善意的言行理解为恶意。他渴望别人对他亲密和热情,害怕别人对他冷淡和冷落。他害怕别人&不理他&。他不喜欢主动和人打招呼,害怕别人不理他;他离开一个场合时不喜欢和人告别,害怕别人&没听见&。如果他发短信给别人而没得到回复,他会心情很难受,如果是找人帮忙的短信,那么他会更加受伤,并从此远离那个人。对别人的任何行为,他心里都会无法控制地反复回忆和揣摩,而且他是&内归因&的,当别人没有回复他时,他会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别人才&不理他&,才对他&不好&。如果他在路上跟人打招呼而别人没有理他,他会认为那个人一定是不高兴,对他有意见,进而思考&他为什么不高兴&,是不是什么时候得罪他了。总之,他的神经是脆弱的,很容易受伤而导致情绪不良,这给他(以及周围的人)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这导致他越来越讨厌和回避社交,也让其他人要小心翼翼与之相处,以免一不小心&伤害&到他。
神经症者是自我中心的。他被自己的感受轰炸得应付不过来,哪还有精力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一律以自己的感受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最终陷入作茧自缚。&他的生活是&情绪中心&的。他很看重自己的情绪,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对现实的目标和问题反而有意无意地忽视。由于这种关注,更放大了情绪的影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他的行为是被情绪控制的,所以虽然他处处为自己考虑,&但是所作所为又都与自己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驰。&神经过敏加上情绪中心,让他的情绪经常处于不良状态,加上他对自己的苛刻要求(&我怎么可以情绪不好呢?太不像话了!&),于是社交焦虑甚至恐惧就不可避免了。
神经症者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没有建立好牢固的链接关系,所以他非常渴望爱,这种对爱的渴望是强烈的、贪婪的。这导致他不自觉地依赖那些对他好的人,而这种依赖通常给他人带来某些负担。他渴望被接纳,害怕被遗弃,为了获得接纳甚至不惜代价去讨好别人,这种依赖要么让人厌烦,要么被人利用。总之,他很难如愿以偿地获得他想要的那种全然的无限的爱。神经症者的人格一直停留在儿童阶段,他们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害怕遗弃,害怕分离&&他感觉父母亏欠了他,长大后他就通过&得病&来&讨债&,向父母讨债,向别人讨债,向世界讨债。
神经症者智力很好,喜欢阅读,喜欢自我分析,他似乎懂得很多道理,但总是走不出自己的怪圈。他无法真正改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的问题能够带给他一些&好处&和&特权&:获得别人的关注、同情和关爱,放弃某些属于自己的责任等等。他的内心是有很多想法和欲望的,但他总要掩藏起来,让人觉得他是纯洁的,拼命压抑的结果就是导致内心更多的冲突和恐惧,而外在的行为给人感觉别扭。
在社交场合,神经症者既害怕关注又渴望关注。由于焦虑,他害怕别人关注他,但内心对爱是如此渴望,他又非常渴望关注,因此在不同程度上他是一个表演者。&自我虐待和自我摧残常常是他们的保留节目,他们借此来展示自己的伤口,借此来赢得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表演是他们获得关爱的唯一方式和手段,他们活得很累,可他们又不愿意改变,因为没有了表演他们什么都没有。&
总之,神经症者在社交中是不可爱和不受欢迎的。社交对他来说是痛苦的事情。&不认识到神经症中包含着这种令人瘫痪无力的绝望感,就不可能理解任何严重的神经症。&&在所有那些古怪的虚荣、自负、要求和敌意后面,有一个正在受苦的人。他感到自己已被永远排除在一切使生活值得一过的欢乐和享受之外,他意识到即使他得到了他希望得到的一切,也不可能真正享受它&&一个像这样完全被关闭在幸福的大门之外,不可能获得任何欢乐的人,他要是不对那不属于他的世界充满仇恨,那他倒真的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天使了。&(《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我们给神经症者的第四个建议是:学会独立,放弃依赖。要做到这点,我们需要审视和纠正自己头脑中的不合理信念:别人应该爱我,应该支持我、关心我、喜欢我,应该对我好。如果你这样想,你自然会处处遭到挫折,感到伤害,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对你好,都支持和喜欢你。正确的信念是:我希望别人对我好,但我知道不可能每个人都对我好,因此,如果有人不喜欢我或忽视我,我也不会觉得&受伤&,因为别人没有义务对我好,没有别人的喜欢,我也一样能够活得很好,这没什么。学会独立和坚强,学会依靠自己。记住,别人没有义务来爱你。
我们给神经症者的第五个建议是:以目标为中心,不要关注自己的情绪。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目标上,集中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你就没有心思去想自己的问题,负面情绪就不容易产生,即使产生了也不容易扩散、放大,也就不容易影响和控制你的行为。不要太关注自己的感受,感受什么都不是,只是一种情绪。&凡正事不足者,必症事有余,凡正事足者,症事溜之大吉。&
森田疗法告诉我们: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对于出现的情绪和症状不在乎,要着眼于自己的目的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对待不安应既来之则安之&,&情绪要顺其自然&,仍然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如果出现了不安就听凭这种不安去支配行动。自己的情绪好也罢,坏也罢,惟有行动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神经症者始终缺乏安全感,因此他总在试图&控制&,通过控制来获得安全感。他一生都在追求金钱、权力和成就。&神经症病人往往倾向于服从他人的意志,但与此同时他又坚持认为世界应该适应自己。他倾向于感到自己受奴役,但与此同时又坚持认为他支配他人的权力应该是勿庸质疑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他内心的不合理信念:坚持认为世界应该适应自己。而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他就总是活在焦虑中。
即使是自己,也并非完全能够控制。许又新教授在《&相对不随意&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中说:&在感到疲劳而坐在沙发里闭目养神时,常常免不了出现各种互不相关的杂乱思想&&健康人听其自然,也就相安无事,有焦虑气质的人力图控制它,反而强烈地感到控制不住而烦躁&&可以说,控制不住是控制过分造成的结果。&
我们对神经症者的最后一个建议是:培养自己的兴趣,过充实的生活。如果你希望先彻底解决自己的&问题&然后再开始好好生活,那么你可能永远无法开始你想要的生活。学会忘记自己的&问题&,不再把&治好自己&当成生活中的首要事情,而是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目标和兴趣中去,通过小事积累自信,通过兴趣增加快乐。&像健康人一样地生活就能健康起来。神经质者总是希望先消除症状(改善情绪),然后再恢复到健康的生活,这样做永远不能有健康人的生活。若对情绪不予理会,首先像健康人一样去行动,这样,情绪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健康的情绪。&
原题《以神经症为核心的心理困扰》
&&邮箱订阅:&&
打卡学习:&
原文链接:
如果重回大学,我依然不会好好学习
壹心理导读:生活从来都没有体验版,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给上一个版本打补丁,随时更新自己,让此时此刻的人生版本变得更好。&&& &
上大学时,总有过来人用后悔不迭的语气对我说:&如果重回大学,我一定会发奋读书、拼命蹭课、苦练口语、天天泡图书馆&&所以趁着你还没毕业,一定要珍惜校园时光,好好学习。&每每听完,我都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认认真真地听完一节专业课,但当晚回宿舍就原形毕露了,好玩的视频一个也不落,泡网的时间没有缩减反而增加了&&我也曾惴惴不安,心想不好好学习是不是真的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真正工作以后,我却对前辈的那番言论有了另一番看法。
在工作中,除了会计、法律这些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业领域,课堂上学的东西能直接拿来就用的少之又少。在职场初期,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需要快速学习、沟通协作、逻辑思辨这样的软实力,这些需要在象牙塔以外的生活中锻炼和摸索。比起大学没有好好学习,更让人悔之不及的是没有抓住一切机会去认识职场和社会。
所以,我想说的是如果我的大学重新来过,我会去超市做导购,去餐厅刷盘子,去肯德基或麦当劳打零工,去便利店打工&&这些都是我上大学时不屑去干的,因为我觉得这些事既费力又不赚钱。但是,在工作了一年半后,我突然发现了这些体力活的意义。
去超市做导购,看上去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其实是积累&终端销售经验&的过程。我现在从事营销咨询行业,做得越久,越明白市场一线实战经验的重要。一次我和做过导购的朋友一起逛街,买化妆品的时候,她硬是帮我跟导购要了两份赠品,赠品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我的购买金额。我观察了整个过程,我的朋友只说了关键的两句话。一句是&大家都是学生&,这样一下子拉近了与同为学生的导购员的距离,继而彼此迅速熟络,这是我那朋友在做卖场导购时学到的销售技巧。另一句是&可以给的,我也干过导购&,表明她知道导购的权限尺度在哪里,让对方不要再拿&公司规定&作为拒绝多送赠品的理由。
去餐厅刷盘子。不是为了所谓的&体验生活&,而是学着放低姿态。大家都说应届生往往眼高手低。什么叫&眼高&?就是觉得一切都应该是唾手可得的:舒适的环境、优厚的薪水、响亮的头衔、高额报销的差旅费用&&等到真正步入职场,发现一切都不对头:加班竟然没有加班费?出差竟然住经济型酒店?打印、扫描这样的琐碎活儿居然让我一干就是好几个月?心里的落差哗就落下来了,这也不爱干那也看不惯&&这就是&手低&了。
应聘现在的公司时,总监看着把&向往&二字写在脸上的我,语重心长地说:&这个行业不像外界想象得那么美好,灵感来了、创意涌现的时刻是美好的,但更多时候是创意被毙、方案不被认可的痛苦。&我那会儿光想着赶紧来这个Loft式的办公室上班,所以一个劲儿地点头说:&我知道我明白,但我就是想来。&来了才知道,Loft不光是用来炫耀的,还得在里面吃着盒饭加班到深夜。令人啧啧赞叹的广告创意背后,是被客户逼得想骂人;穿得人模狗样接待政府高官背后,是打过无数电话确认、改了一遍又一遍的日程表&&如果在大学里学会了放低姿态,职场初期就不会因为对工作的幻想破灭而频繁跳槽,然后跳来跳去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
去肯德基或麦当劳打零工。你会知道课本上说的&连锁经营模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亲身体会到制度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强大到即便员工流水一样地换,还是家家爆满,大把大把赚钱。大学时我也有同学在麦当劳打工,我们也会羡慕他们的员工折扣,而且不用点餐就能拿到各种小玩具。后来,我陪一个同学上过一次夜班,看到他一丝不苟地干着拖地、擦桌子这些体力活,我突然觉得有点虚幻,清醒过来后就开始为他一小时几块钱的薪水鸣不平,可他只是笑笑,一边干着活,一边给我讲这家麦当劳的毛利和纯利各是多少、为什么不同的人做出的汉堡都是一个味道以及各种烦琐却被严格执行的制度&&我突然觉得,这个家伙的未来一定会像我手中的薯条一样,金光灿灿的。果然,暑假时他用在麦当劳打工赚的钱去川藏旅行了。后来,他用打各种零工的钱,在假期陆续旅行了滇藏线和新藏线。毕业后,他凭借丰富的户外经验,顺利进入拓展培训公司,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去便利店打工。不是为了有电视广告里那种艳遇,而是早早地开始观察社会生活的众生相。毕业时,别班一个女生去了西部支教,成为当时系里一个热门话题。后来我们在网上遇到,我问起原因。她说大学她在便利店打工时,早上总有衣冠楚楚的小白领急匆匆冲进便利店买早餐,又冲出去赶车上班;中午,附近的上班族来买便当,只买一个酸奶喝了了事,不知是减肥还是省钱;临近夜里12点,加班结束的人们一起来吃关东煮当夜宵,边吃边比较谁的客户更变态&&看到这些,她就觉得华丽的写字楼里有着一点也不华丽的生活。雨雪天的时候,总有人进来待很久,临走却只是买点纸巾之类的小东西,她心里很清楚他们是进来避雨或取暖的,也读得到他们付钱时脸上浅浅的尴尬,但仍会默默地收钱装作没看出来,甚至给他们一个微笑。毕业后她没有去当小白领,而是选择了自己认为更有意义的生活。现在,她正在自学非营利组织机构管理,希望长期从事NGO事业。
我现在才知道,那些沉醉于&后悔大学时没能&&&的过来人其实是在为自己的现状开脱。生活从来都没有体验版,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给上一个版本打补丁,随时更新自己,让此时此刻的人生版本变得更好。
&&邮箱订阅:&&
打卡学习:&
原文链接:
有一种女人,得的是自己
&文: 十二 & 主播: 柠檬香香&本来从来就无公平可言。唯一公平的是她们都为情所困。只不过,有的女人得了男人,有的女人得了自己。&
蔚蓝是那种一见就知很犀利的女人。
有的女人生来就永远无心机的小女人模样,到得三十岁,还可以佯装没有经历过几段故事。可惜,蔚蓝是那种,二十几岁时,已像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个便利店需要多少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