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课程简介!80节!在朱雀大街南段杨家村。价格私聊

改性活性炭作粒子电极处理亚甲基蓝的研究--《武汉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改性活性炭作粒子电极处理亚甲基蓝的研究
【摘要】:三维电极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电流效率高、传质距离短、二次污染小等优点,在处理以染料废水为代表的难生物降解废水方面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本研究以颗粒活性炭(GAC)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多种负载型粒子电极,负载的活性组分为单一金属氧化物或复合金属氧化物。研究了不同粒子电极对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情况,得出Mn-Co-Ce/GAC粒子电极的电催化氧化活性最高。对比了三维电极法和二维电极法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处理效果,得出三维电极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4.31%和65.11%,二维电极对应的效率分别为58.52%和23.15%。研究了曝气条件对电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为三维电极体系提供了充足的O2,显著提高了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处理效果。通过添加叔丁醇的方式,证明了 ·OH在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了 Mn-Co-Ce/GAC粒子电极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反应时间、极板间距、外加电压、辅助电解质浓度等)对亚甲基蓝溶液降解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在反应时间为90 min,槽电压为20 V,辅助电解质Na2SO4浓度为0.15 mol·L-1,极板间距为4cm的条件下,Mn-Co-Ce/GA(粒子电极对亚甲基蓝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系统连续运行30次以上,仍有将近80%的脱色率和50%的COD去除率,说明该粒子电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粒子电极进行再生,发现其对亚甲基蓝溶液降解效果有明显恢复,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2.33%和58.96%。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发现亚甲基蓝在降解过程中先是发生N、S杂环的开链反应,然后生成了苯的取代物或者是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表明了 Mn-Co-Ce/GAC对亚甲基蓝溶液有着很好的处理效果。亚甲基蓝溶液的BOD5/CODcr由0.12提高到0.58,说明经三维电极法处理后其可生化性大大提高。对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其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说明以Mn-Co-Ce/GAC粒子电极处理亚甲基蓝溶液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达到较好的脱色效果。对反应器的能耗进行分析,得出三维电极在能耗方面远远小于二维电极,同时得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更有利于节省能耗。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7【分类号】:X791【目录】:
摘要4-5Abstract5-91 绪论9-22 1.1 印染废水的来源及特征9-10 1.2 印染废水处理现状10-14 1.3 三维电极法概述14-20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20-22
1.4.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20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20-222 实验材料与方法22-27 2.1 废水水质22 2.2 实验试剂与设备22-23 2.3 实验装置23-24 2.4 表征手段24-25 2.5 粒子电极电催化性能评价方法25-273 粒子电极的改性研究27-38 3.1 粒子电极的制备27-28
3.1.1 极板的选择27
3.1.2 粒子电极活性组分的选择27
3.1.3 粒子电极的制备过程27-28 3.2 不同粒子电极电催化性能对比28-30 3.3 Mn-Co-Ce/GAC粒子电极的表征分析30-33
3.3.1 XRD/XPS分析30-32
3.3.2 SEM分析32-33 3.4 Mn-Co-Ce/GAC粒子电极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33-36
3.4.1 二维电极法与三维电极法对比试验33-34
3.4.2 曝气的影响34-35
3.4.3 羟基自由基的影响35-36 3.5 本章小结36-384 Mn-Co-Ce/GAC处理亚甲基蓝溶液的工艺条件优化38-48 4.1 引言38 4.2 不同工艺条件对亚甲基蓝降解的影响38-43
4.2.1 反应时间的影响38-39
4.2.2 外加槽电压的影响39-40
4.2.3 极板间距的影响40
4.2.4 辅助电解质浓度的影响40-41
4.2.5 粒子电极投加量的影响41-42
4.2.6 高浓度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42-43 4.3 粒子运行次数的影响43 4.4 粒子电极再生的研究43-45 4.5 本章小结45-485 亚甲基蓝溶液降解过程分析及脱色动力学分析48-58 5.1 亚甲基蓝溶液降解过程分析48-53
5.1.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48-49
5.1.2 中间产物的液相色谱-质谱(IC-MS)联用分析49-53
5.1.3 亚甲基蓝溶液可生化性分析53 5.2 亚甲基蓝脱色反应动力学研究53-55 5.3 反应器能耗分析55-56 5.4 本章小结56-586 结论与建议58-60 6.1 结论58-59 6.2 建议59-60参考文献60-65附录: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65-66致谢66-6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西奎,国伟林,姚忠燕,狄可;[J];环境化学;2004年01期
郑琦;李忠铭;王靖宇;刘志洪;;[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年01期
刘转年;赵西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杨士建;何宏平;吴大清;陈冬;覃宗华;袁鹏;朱建喜;;[J];地学前缘;2008年06期
李冬;尹国杰;;[J];非金属矿;2008年04期
路英杭;冯翰林;孙中溪;;[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冉东凯;储德清;;[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涂逢樟;姚辉梅;林竹光;陈兰兰;张亮;;[J];光谱实验室;2010年03期
张彩宁;王煦漫;;[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黄曼雯;刘敬勇;蔡华梅;蓝静;裴媛媛;王靖宇;黄桂虹;邓俊强;刘凯;谢永彬;;[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蔚;韩攀;马江雁;王元凤;韩润平;;[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唐艳茹;丁鹏;成宝海;张敏;常超;;[A];第九届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杨合;薛向欣;刘卯;董学文;左良;;[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何亚芸;苏彬;;[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田晓溪;闫立东;陈林;孙雨薇;;[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张芳庭;聂绩;张德文;周颖琳;张新祥;;[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王丽娟;廖立兵;韩琳;;[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韩琳;廖立兵;陈向荣;万印华;;[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覃鸿东;朱义年;梁美娜;蔡芬芬;佟小薇;;[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王浩红;徐承天;陈邦林;;[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志;[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张祥龙;[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马玉芹;[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博;[D];兰州大学;2015年
张雪栋;[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周家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赵子力;[D];上海大学;2015年
李珊;[D];上海大学;2015年
任丹丹;[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孙珊珊;[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黄哲;[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王永强;[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乔娜;[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跆拳道课程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