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十挂了鹰击91还能挂副油箱灯亮了还能跑多远吗

版权所有:东营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未经书面许可 严禁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
地址:东营市东营区东三路258号
电话: 8320167 备案序号:鲁ICP备号
建议以分辨率 IE6.0以上浏览器浏览本站 技术支持:[原创]J10/11航发选择的曲折变迁
我的图书馆
[原创]J10/11航发选择的曲折变迁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三代机(按照战机四代划分方法)及其改进的3.5代,将是将来很长一段时机军机主力,即使J20服役后,数量最多的依然是这些3或者3.5代战机。而航发决定了一个战斗机的性能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不是有一句话,靠着美畜强大的航发,即使是一块木板都能飞起来飞的相当好。这个其实就说么了航发的重要性,有人详细对比过,航发减少1公斤,那么整机重量就能减少4-5公斤, 因为航发重量增加的同时往往体积增加,而为了给航发留下空间,就必须增加飞机的体积,而这又影响飞机结构如加固等等增加了重量,机身和航发增加重量,自然要求机翼面积更大,毕竟机翼是要承担整个重量的,而机翼强度又有要求。同时机体增重增大了,飞机阻力增加而耗油增加,如此为了保证航程,有需要增加载油量,而载油量有进一步增加重量,飞机增重有需要加强起落架又会增重,如此形成一种增加的循环,那么因为航发增加1公斤,就会导致整机增加4-5公斤。。。因此一款自重轻而推力大的航发,对于战斗机性能的保障非常重要,毕竟推力相同的情况下,飞机总重量增加了,飞机尤其是战斗机的机动性等格斗能力就差了。此外还需要航发蚝油性好,如此可以再同样航程情况下,减少载油量,进而降低飞机总重量。此外还有寿命和可靠性等等,而毛子/苏联当年往往采取粗暴扩大推力而降低寿命甚至可靠性的方法,使得航发寿命大大降低。而不得不让人承认,美畜的航发往往做到了推力、自重、推重比、耗油性、寿命的综合极致,如此让美畜的飞机尤其是战斗机获得良好的性能。而J10/11的航发的选择,也凸显了中国在航发领域落后的尴尬和无奈。J10最初开始于70年代中后期,最初的目标其实是瞄准当时苏联的主力米格23,指标是全面压制米格23,但比起同时代美畜的F16略逊色,类似一款准三代机。但很快,苏联的米格29走入视野,空军要求调整了指标,从全面压制米格23即可变成了能对抗抗衡米格29。再到89年以后尤其是苏联解体后,J10有调整为对抗F16等西方三代机。70年代末、80年代初,J10已经开始研制,但碰到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些三代机的航电、火控系统、数字式电传操作系统等,通过当时所谓蜜月期利用了外援,加上这些东西相对较容易,逐步得到了解决。然而最困难的航发,迟迟无法解决,而航发差点导致J10下马流产。最初J10选择的是刚刚要下马的WS6,一则当时WS6并没有成功,二则推重比已经不够——加力推力12.2吨接近后来J10的航发AL31F,但重量增加了大约500公斤,显然对于单发中型飞机来讲,这个难以接受。很快放弃,马上有人建议我们WS航发不行,那就先搞我们较为熟悉的WP,然后在WP基础上发展出WS来,这就是不为人所知的WP15,其实就是山寨米格23上面的R29涡喷航发,R29自重大约2吨(比WS6轻了大约200公斤)但却有12.3吨的加力推力,1发R29让18.5吨的米格23飞起来作战——现在J10的最大起飞重量大约19吨倒是挺接近。但军方认为R29为动力的J10,无法对抗米格29,坚决反对。考虑的当时86/87年的时候,和西方关系还不错,所以眼光投向山寨当时引进的CFM56—这东西是美法合作、貌似是法国人偷偷卖给中国,可见欧洲人比美畜靠谱。军方的目的非常简单明了,那就是CFM56的核心机和美国三代机航发F110是一个东西,无非就是前者涵道比大而后者小,涵道比变化就这么难吗?显然难度远远超过想象,也说明看上去理论不怎么样的东西,说着非常轻松的东西,做起来往往难度巨大,这就是说话永远简单、具体干活就知道复杂了,就类似炮党画了个地图非常容易,但你去实际上吧那个地图填充满了,就非常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但可惜现在往往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所谓说话的画地图的战略才是关键,而不是具体干事的。。。。这个复杂,原因之一是原来都是苏联系的中国,难以适应对加工制作要求更高的美国西方系;第二是89年后众所周知的事件,从87年引进到89年基本终止,很多资料不全靠自己琢磨。如此导致J10的进度远远快于其配属的航发,这也是中国的典型,重飞机轻航发把航发当做一个配角,跟西方的航发决定战机,恰恰相反。如此航发上不来,J10自然无法飞起来,面临下马的尴尬。这个时候苏联再一次帮助了中国一把,所以我说苏联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帮助远远大于打压,苏联完蛋了,苏联的遗产还在,毛子被叶利钦折腾的快死了,没办法卖给中国su27,而su27上的AL31F航发推力和自重都跟WS10(山寨CFM56)相近,所以J10获救了。当然也要重新设计,一则AL31F是作为双发用于苏27,而J10单发,所以毛子也做了改变变成能用于单发的AF31FN;二则,AL31F比WS10长了大约0.5米导致J10要加长机体,进而相应调整重心的机体修改。从最初选WS6,到计划R29,再到CFM56核心机发展WS10,再到AL31F,J10最后无奈选择了毛子航发。到了21世纪初,WS10依然迟迟无法定型 ,虽然多次号称已经首飞成功(大约2002年的时候就首飞成功了,但到了2007年依然出现重大失败重新修改,至少到了2011年依然无法定型)。期间也有配属到J10进行试飞,但飞行员飞行后评价低,最后不得不取消。既然J10不要了,那么总不能废弃,毕竟中国已经多次深受“飞机下马、航发完蛋”带来的巨大伤害,WS10必须发展下去,中国人的第三代航发必须要要发展起来。如此那就用于J11把,毕竟J11是双发的,即使因为各种原因可靠性差了一点,靠着一台航发也能飞回来。所以WS10用于J11,在J11上进行各种试飞试验。但,依然让人不理想,因此不断改进发展,出现了WS10A之类的。也有传出说,CFM56的山寨化WS10进展缓慢的时候,飞机需要航发,就再一次转向苏联系,从二毛那里搞来相关AL31F的技术,发展另一款WS10。有人说这个型号发展不错,毕竟苏联的东西对加工要求往往比西方更低,而中国经过多年工业基础实力增加,加工精度等方面也有不小提升。所谓用苏联的体系,加上西方的加工精度,如此得出的WS10,自然在性能方面比AL31F性能更佳。所以J11/15等开始使用WS10,至于这款WS10到底是基于AL31F发展而来的WS10,还是那款CFM56核心机发展而来的WS10,这就不知道了,毕竟不是内部人士,无法知道。但总之,不管怎么样,中国开始拥有了自己的三代机的航发。如此双发重型的第三代机,J11/15/16等国家就要求用国产WS10,甚至飞豹的最新改飞豹B,也据说将采用WS10。单发的J10会继续发展,J10b、J10c等等会继续出现,那么航发呢?会采用WS10吗?也会面临AF31F的改进型的竞争,如据说J10b就采用空气流量增加10%、推力从12.5吨增加到13.5吨的AL31FN-M1,而WS10对比这个货没有优势,而且航发尺寸又有差异,所以也难以让J10后续型号采用,而且毛子又推出了AL41F——推力达到14吨以上、推重比更大。看来以后的可能性是WS10用于双发重型战斗机,而中型的J10系列估计继续用毛子的AL31F及后续改进型号。歼十战力多强大?机的跨越,有段时间了,脉络也是非常清楚的。最给力的还是成飞。说真的,没成飞,光有沈飞的话,我估计歼11还是仿制的水平。 &P&&/P&&P&&/P&大家都知道,二代机的歼7,歼8都是液压增稳,标准的二代机的技术。通过中美蜜月时期的技术交流,主要是通过歼8的和平典范这个项目,我们学会了怎么做三代机的1533B总线布局。这个是不得了的。是技术的基础,如果不会这个,我们自己摸索的话,估计得走很多的弯路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总线布局方式。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往三代机冲锋了。(退一步讲因为当时也买不到。) 搞三代机,就肯定要突破静不稳定的N余度的飞行控制系统。在我们国家这一块还是空白的情况下,歼10跟歼11各自走了2条不同的道路。歼10在杨伟的带领下,实现了飞行控制系统的大跨越,使用的事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4余度电传飞控系统。而歼11跟歼11A只能仿制了苏27的2余度模拟飞控系统。这2个系统。国际公认的差了一代,歼11,直到B的中期才使用了电传飞控系统。可见成飞搞出来电传飞控的意义是多么的巨大。成飞搞出了电传飞控,并没有止步,而是更上层楼。这里不得不提出一个人,就是杨伟。杨伟是比较年轻的总师。开始,只是歼10的飞控的总师。大家看啊,他是搞飞控的,中国的这个空白就是他填补的。并且一下就是世界先进水平。紧接着,杨伟就当了枭龙的总师。一说到F-22,好像是最先进的了,呵呵,其实不是,F-35使用的宝石台系统是比F-22的宝石柱更先进半代的。现在全世界有实力搞这些最高端的系统的,也就是美国和我们了。什么欧洲,技术差距太大,也没钱。俄国就更不用说了,俄国的技术还不如欧洲的呢。这辈子估计兄弟们都看不到俄国的宝石柱水平的系统出来。而我们的系统发展,不出太大的意外,歼10B将使用宝石柱。直到使用的非常完善。我们的歼20最少将使用宝石台水平的总控!如果有更先进的,就使用更先进的。歼10B这个飞机的定位,当初是考虑到2020年我们的四代机服役之前,为了有效对付周边国家装备的三代半和四代机而研制的。与歼-10相比,歼-10B的跨度和改动比F-16A到F-16C还要大。也是刘高卓当初在老头子面前下军令状的项目。我认为歼-11恐怕也有怎么一个大的改进型,不过气动的变化不会像歼-10B那么大。因为601明显没有吃透27的气动,让他们去进行修改是不大可能的。&P&&/P&&P&&/P&&P&&/P&&P&&/P&但是目前露面的就是歼10B,也就是我们的三代半。前一阵子张少将说歼10就是三代半,如果是指10B的话,那么还凑合(因为只有完全达标的歼10B才能算是三代半),如果是说现在部队中服役的歼10,那么我只能认为将军同志最近韩国泡菜吃多了,跟棒子学坏了……至于所谓的三点七五代,或是3。8代。我估计就是说,在某些功能上与四代机有差距。所以才给了个这么个叫法。再者说,你不这么讲,怎么管上面要经费,要项目,要荣誉啊;歼11B的战斗力可是很恐怖的哦,这个型号是很强大的。到目前为止,歼11B参加了中国空军的战术合练了吗?歼11就等于歼11B吗?巴基斯坦的“大战略研究机构”刊登了一篇由该组织研究员M·侯赛因撰写的文章,文章侧重分析了歼-10B的主要改进过程及改进后的性能。在枭龙上做了什么呢?在枭龙上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实验性的装备,就是全部计算机系统的统一供电,这是为计算机系统整个的合而为一创造条件。并使各个系统的联系异常的紧密,只差没像宝石柱那样真的只使用一个计算机系统。跟它相似的,主要是各系统的信息共享和系统反应的速度。[&这些方面的突破,很实在的造就了枭龙的低价格基础上的高性能。可以说在总控系统上,枭龙是全面领先歼10A的。是中国的总控的水平往前走的一大步,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共享,离下一步的信息在一起综合处理只差一步。这个水平是现在的什么欧洲双凤都打不到的水平。大家都知道的,成飞的下一个杰作,就是歼10B。在前面做了这么多铺垫工作后,歼10B将以怎么样的一种姿态出现呢?现在大家都能看到的,歼10B上有DSI进气道,有相控阵雷达,(没确切消息是有源的还是无源的。不过估计是有源的,因为中国在08年定型过一款有源的。我们没无源的。)有强大的电子战系统。等等等等。在飞机内部会怎么样呢?按发展水平和发展的速度,歼10B上使用的总控应该是完全的4代水平的,就是和F-22的宝石柱一个水平的总控。歼-10B战机与早期歼-10战机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其超音速进气道上,歼-10B战机的进气道与FC-1/JF-17战斗机的DSI进气道相似。此外,歼-10B战机的机鼻呈椭圆形,同F-16战机的机鼻颇为相似,而且还稍微向下倾斜。歼-10B型战机的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安装在其机鼻之上。倾斜的雷达天线罩线附近好像是有源相控阵雷达。-歼-10B战机的垂直稳定翼上安装有新的小型电子对抗系统外罩,而且其稳定翼似乎较长且末端呈“鱼翅”形状。歼-10B战机的电子对抗系统外罩与JF-17战机的外罩相似。歼-10B战机的两片腹翼也得到了扩展。较长的垂直稳定翼及腹翼的空气动力装置的改良似乎得益于超音速进气道——其为飞机制造了更强的侧力。歼-11B战机引以为豪的平视显示器(HUD)似乎也被装配在了歼-10B战机上。虽然无法证实这一点,但是歼-10B战机的驾驶舱看起来已经进行了大面积的再设计。此外,除垂直稳定翼上安装了电子对抗系统外罩之外,歼-10B战机尾部突起的位置上似乎还安装了导弹来袭告警装置。而且,歼-10B战机的机身部分还安装了前视红外传感器。战机驾驶舱的右侧出现了经过重新设计的卫星通讯装置。从目前歼-10战机的发展情况来看,歼-10B战机的可伸缩加油探头可能位于飞机的左侧,不过从最新的照片中看不到这一部分。这些互联网流传出来的照片还表明,歼-10B战机的机翼下方配备有新的吊舱。这些新吊舱有着多种用途,从悬挂更大的副油箱到空对地导弹。歼-10B战机简介J-10B是J-10多任务战斗机的一个改型,修改了机身和航空电子设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的成都飞机公司(CAC)大约在2004年05月左右开始继续发展它的J-10战斗机改型。根据传闻一架J-10B原型在2008年12月首次飞行。飞机的图片在2009年3月首次在网上披露。2011年试飞的1035号机发动机为太行发动机。2011年10月谣传在阎良试飞的1034号机坠毁,飞行员牺牲,后国防部否认。这也是中国官方首次默认歼10b的存在。J-10B最显着的特征之一是机头下方换装的“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口(Divertless supersonic inlet,简称DSI)”或“蚌式进气道”的进气口。在J-10上的传统距形-形状进气道需要一条大的可调进气斜板产生一个向后倾斜的激波帮助进气道压缩过程。斜板以锐角安装使吸入空气从纵向转向进气流。空气斜板包含许多移动部件,减少飞机的重量和减少雷达反射面。崭新设计的无斜板进气入口,被成都飞机公司首先测试在FC-1/JF-17战斗机的设计上,使用一个位于入口一体式凸起去代替可调斜板。这去除在入口上的所有的移动部件,减轻全重而且减少飞机的雷达反射面。 J-10B已经增加使用一套光电瞄准系统(EOTS),普遍在如Su-27和米格-29的整个第三代俄国战斗机上,安放在驾驶员座舱罩右前方,系统包 成飞试飞站的歼10B括一套红外搜寻和跟踪(IRST)感应器和激光测距仪,能不需要打开火-控制雷达被动式发现敌人的目标,因而减少飞机被发现的机会。J-10B的EOTS或许以俄罗斯设计为基础。尾翼ECM荚舱J-10B尾翼上面边缘是弯曲形,与J-10的锐利直线尾翼不同。大的整流罩被加到尾翼的顶端去容纳电子战和对抗(EW/ECM)装置。ECM天线阵列J-10B外部有四组黑色的天线阵列附加到机身,较大的在驾驶员座舱两侧,较小的在后机身两侧靠近发动机喷嘴。这些天线的详细用途暂时未知,但是分析认为是用于电子对抗目的。气动布局进一步改进-歼-10B气动布局的改进主要有几点:1、机头线条向下倾斜;2、垂尾切尖;3、腹鳍切尖。歼-10B机头修形能取得什么效果暂时无法获知,但垂尾切尖、腹鳍切尖的效果是明确的。将机翼切尖决不是为了减轻重量,也不是为了外形上的美观,而是出于实际的气动需要。理论和实验都已证明,在超音速飞行时,机翼翼尖处的气流仍会象亚音速时 一样,从高压区横向绕过翼尖流向低压区,减小上下翼面的压力差。不过,由于压力扰动只能发生在由翼尖前缘发出的马赫锥之内,马赫锥之外的机翼并不受影响。 显然,切掉这块降低效率的翼尖,对改善飞机的高速性能是有益的。歼-10B垂尾切尖、腹鳍切尖有助于降低飞行阻力,改善飞机的加速性能、提高航程。但由于DSI进气道的限制,歼-10B的最大速度应该会略低于歼-10A。部分参数机长 16.43米(不含空速管)机高 5.43米翼展 9.75米全机空重 8840千克发动机推力 125KN正常起飞重量 124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19277千克最大速度 2.0马赫(高空) 1马赫(低空)最大表速 1250千米/时(低空)最大过载 9G最小过载 -2G起飞距离 350米着陆距离 450米作战半径 1600千米(经过证实)最大航程 3500千米载弹量 7000千克[原创]中国歼十一B战机—日本海军舰队的克星Ⅱ、分析与论证:1、如果说中国空军在十年前引进俄罗斯苏—27Sk战机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空军不要说不如日本空军就是和中国台湾空军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经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十几年的发展,大陆空军现在已经完成从二代战机到三代战机的换代工作,中国空军已经具备战略空军的雏形。中国空军目前已装备由近百架苏30MKK、接近两百架苏—27SK和国产化的歼十一A、以及近百架歼十战机组成的总数超过四百架的三代战机空中核心打击机群。当年俄罗斯在两国交往刚刚开始恢复时由于还对中国心存戒心,所以卖给中国的苏27战机的性能有些缩水,它的各个系统是有些落后所以算不上是一流军机。苏—27SK的雷达和机载武器都比当时世界空军装备的三代战机要落后,而且俄罗斯对中国的空空导弹是采取挤牙膏式的出口方式,所以苏27-SK的整体作战性能只能被看成是三代战机的早期型号。当然谈空优,不能单一只谈战机或是武器系统,而应评估整体战机、航电及武器系统性能才算客观。中国在近十年来的战机研制工作取得一些不小的成绩。中国航空工业虽然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随着歼十一国产化比例的逐步提高,为中国自主研制三代战机积累了不少有用的经验,这些在中国三代战机歼十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得到了体现。中国通过将引进的飞机引擎和搜索雷达系统和中国自己的航电系统、飞机气动外形、和飞机的火控系统和作战武器系统的整合,使中国现在终于可以生产出国产优秀三代战机。2、中国大陆空军1992年开始分三批从俄罗斯引进共76架苏-27战斗机,并在1995年签定由一是由俄罗斯向中国提供苏-27SK的成品及散件,总数量为200架。二是改造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引进生产线仿制。这种由俄罗斯提供散件中国自己组装的飞机被命名为歼十一战机。今天这两种飞机的数量已经超过150架。3、中国空军引进俄罗斯的苏—27SK战机: [ 转自铁血社区
](1)、SU27采用了翼身融合技术,采用边条翼,放宽静稳定度设计.模拟式线传操纵.设计独特的进气道等等。它的主要零件是钛合金,最特别的是它的机翼传载盒结构是由三条平行梁与多条纵加强肋组成.底部的蒙皮由钛合金制成.机身前,中段先与翼盒联接,再与后机身与发动机短舱对接.这一生产工艺对钛合金加工对接技术要求非常高.质量不过关就会造成机体散架.飞机的关键部位:AL31F发动机,是使得SU27拥有如此高机动性能的关键.AL31F最大静推力为74.5KN.最大推力为:122.5KN.推重比为7.8。武器挂点:10个(进气道下各一、机腹中线2个、机翼含翼端挂架各挂3个)、航程:通常最大约3600km、正常起飞重量23700kg作战半径:超过1500km、空战格斗时作战半径:约1200km(1/3燃油用于缠斗)。(2)战机采用苏-27标准的SUV-27火控系统,其配备如下:RLPK-27雷达,采用NO01E天线。OEPS-27E光电跟踪系统、ILS-31平显、Shchel-3UM头盔瞄准具、TS100火控计算机、SEI-27数据链系统。苏-27的这套火控系统对战斗机目标(RCS=3平方米)的搜索距离达80-100千米,跟踪距离可达60-70千米。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但受限于数据处理硬/软件的能力,只能同时攻击1个目标。1996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第二批苏-27SK比第一批苏-27SK的改进之处在于其雷达采用NO01P天线,提高TWS精度,可以同时攻击两个目标。综合导航系统增加了A737—GPS系统。(3)苏-27机载固定武器为一门GSH-3030mm机炮,备弹150发。空空导弹包括出名的R-27(北约代号AA-10“白杨”)中距导弹,R-27R1是半主动雷达制导型,射程40千米。R-27T1是红外制导型,射程50千米;还有高机动性的R-73(AA-11“射手”)全向近距红外空空导弹,射程300米到20公里。对地武器方面包括100、250、500千克的普通炸弹和延时炸弹、500千克燃烧弹、25至500千克集束炸弹、C-8,C-13和C-25火箭弹。4、中国组装生产的歼十一战机:大陆空军既然没有同意俄罗斯举荐的苏27-SMK的升级方案,但是大陆生产的歼十一战机估计今后还将进行啦以下改进:&P&&/P&&P&&/P&&P&&/P&&P&&/P&首先是对飞机的航电系统进行改进,由模拟式电传操纵系统改为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同时配备国产新型火控雷达。同时可以配备中程发射后不管的R—77对空导弹或者是国产的PL-12中程发射后不管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并且在驾驶舱内安装多个多功能彩色显示器,改进电子对抗能力。5、中国空军从俄罗斯引进的苏—30MKK战机:90年代随着要求建立攻防兼备空军方针的提出,中国空军迫切需要这样的战机能够执行空优,远程精确打击等多种任务的战机,这就是苏-30MKK。苏-30MKK是在共青厂在苏-27SMK的基础上发展的,有别于伊尔库次克在苏-27UBK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苏-30系列,如SU-30MKK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4。5吨,大于苏-30MKI的33。5吨和苏-30的30。5吨。中国在2002年以后先后引进啦100架苏30MKK战机。苏-30MKK是苏霍伊飞机设计局与伊尔库茨克飞机生产股份公司一起开始研制生产苏-30出口型,命名为苏-30K(K是俄文出口、商业的意思)。出口型增强对地作战功能。苏-30K又衍生了新改型,换装新型机载雷达,增加了武器的种类,发展出苏-30M战斗机,出口型称苏-30MK。其中出口印度的型号为苏-30MKI,出口中国的为苏-30MKK。苏-30MK的作用类似于F-15E,突出了对空对地双重用途的能力。它与苏27相比有显著的改进和提高。(1)首先让我们看看它的武器系统:苏-30的武器系统包括一门30毫米GSH-301航炮,装在机翼边条右侧前翼,带弹150发。12个外挂架,翼下8个,机身下4个,总载弹量8000千克。可携带8枚半主动雷达制导的R-27P1或R-27P1F中距空空导弹,两枚红外制导R-27T中距空空导弹,或6枚主动雷达制导的R-77。格斗可使用6枚带红外制导的R-73近距空空导弹。对地可使用6枚电视制导或激光制导的X-29T、X-29II或X-29MII,或6枚电视制导KAB-500KP制导炸弹,每枚重500千克。非制导武器包括10枚500千克或31枚250千克普通炸弹,8个KMT-Y集束炸弹,或6组S-13和S-8火箭发射器(带30枚122毫米或120枚80毫米火箭弹)。执行反舰任务时苏-30可携带反舰导弹。(2)它的航电系统简直就比日本的F-15Jl领先一代,苏-30MKK采用的综合式航电系统是开放式结构的,各子系统除了有自己的主控电脑剑、还以一个中央电脑为中心构成综合信息网络。它采用的是1553B数据总线(苏-27SM也采用该总线),新程序及新一代计算机通过多路数据传输总线与航空电子主系统和武器系统交联。 [ 转自铁血社区
]添加了A737GPS的PNS—10综合导航系统,是以惯性导航为中心并加上其他自动校正设备的综合导航及飞行系统,可以接收美国GPS信号及俄国GLONASS信号,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误差小于100米。此外还有近距无线电导航系统,根据燃油使用状况及剩余量计算飞行距离的系统。复合导航系统能根据任务规划或燃油剩余等状况为飞机设定最适合的飞行路径,并交由自动飞行系统操作,例如指引飞机与空中加油机交会、赶赴战区、接近敌机等。电传操纵装置装有新的数字式飞控电脑,发动机可接受自动飞行系统的操纵,这意味着装置了最新研制的发动机全权数字控制系统。(3)苏30MKK的机载雷达为N001VE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具有地形跟踪与回避能力,能进行目标探测、跟踪和控制主动与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它能保证对前半球和后半球空间目标进行探测和跟踪,也能对地面目标进行探测。在前半球对歼击机类目标的探测距离为80—100千米,后半球为30—40千米。雷达能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保证对2个最危险的目标优先射击。(4)苏30MKK的座舱内配有多功能的彩色显示器,前驾驶舱中2个显示器并列,后座的2个显示器则上下串列,显示器功能可互换。用于指示飞行和显示战术信息,可通过显示系统的按钮或直接用驾驶杆对空地武器和航空电子系统进行人工控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空军现在装备的苏-30MKK战机从航电系统、作战系统、机载雷达发现目标的能力、作战武器系统的配备都是世界三代战机中的佼佼者。Ⅲ、沈飞歼11B战机对中国空军提高精确打击能力的意义:1、如果说中国引进苏—27Sk生产线是中国在三代机生产的一个开端,那么中国在组装生产歼十一战机的过程中得到一个能得的锻炼机会。那么它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中国人现在有能力将引进的飞机发动机和中国自行研制的搜索雷达系统、飞行航电控制系统、作战指挥计算机火控系统、各种国产中远程超视距攻击空空导弹、以及中国自己研制的具备世界水平的战机气动外形进行优化组合。使得中国航空工业现在可以批量生产国产第三代战机—歼十飞机。&P&&/P&&P&&/P&&P&&/P&&P&&/P&2、在当年中国引进俄罗斯的苏—30MKK战机的同时,也在网上传出中国准备引进苏—30的生产线。但是到今天在中国已经引进100架苏—30MKK之后,关于引进生产线的消息也变的无影无踪。中国既然在引进苏—27生产线时交足了学费、中国军工在生产中积累了不少教训和经验、看来在俄罗斯这个老师的帮助下、中国现在真的不再需要完全引进生产三代战机的生产线。这些年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的先进武器平台一是快速提高中国海空军事力量与中国主要作战对手武器平台的差距;二来通过交钱学艺的方法迅速提高中国军事工业在先进平台制造领域内的差距。[现在中俄两国在武器采购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对中国来说该买的武器都买了,中国现在真正需要的武器平台俄罗斯好象已经没有能力来满足中国的需要;对俄罗斯来讲,能卖的都买给中国了。过去的俄罗斯只要中国想买,哪怕它本国军队还没大量装备它也会卖。无论是军舰、飞机、导弹只要不是战略核武器俄罗斯都可以满足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武器需要。可是现在的俄罗斯对中国海空军真正需要的武器连俄罗斯自己都没有那里可能满足中国的需要呢!!这从中国军队急需的大型预警机、和中国海军未来的航空母舰这两个中国最急需的武器平台就可以看出问题。3、中国现在生产的歼十一B战机看来不仅仅是在模仿生产S-27UBK战机,而是说明中国可以生产出:在各个方面与中国空军引进俄罗斯的具备对海、对地精确打击能力的苏-30MKK战机性能相似的战机。据海外媒体报道:最近中俄双方就J-11的生产情况举行了新一轮的磋商,会谈最后决定对中国接下来将要组装生产的100架J-11进行结构改进,将它们升级到苏-27SKM(也称为SMK)的标准。苏-27SKM与苏一27SK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安装了苏一30MK多用途战斗机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因此具备使用空地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相当于一架单座型的苏一30MK,而且这样一来苏一27SK M也能够使用解放军装备的苏一30MKK所使用的全套空地精确制导武器,综合作战尤其是对地攻击能力有了飞跃性的提高。雷达的具体型号还不得而知,不过据悉“羽毛”无源相控阵天线是可能的选择之一,另一个可能的选择是稳相加速器无线电研究院股份公司正在研制中的有源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有报道称该雷达已经在一架米格一29上完成了测试,当时使用的是直径0.7米的天线。4、既然歼十一B战机要达到苏—30的作战性能,那么看来战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动:⑴、安装采用四余度电传飞行控制系统:采用三轴四余度电传飞行控制系统,这种飞控系统的特点是控制飞机的不再是飞行员的感觉,而是计算机通过电信号来控制,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飞机的性能并提高飞行的安全指数。歼十一B战机可以采用已经安装在歼-10战机上的四余度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它是中国战斗机当前最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⑵ 换装太行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太行发动机作为中国研制生产的国产发动机的应用范围是可以作为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AL- 31F发动机的替换用机。也就是可以安装在中国现在安装有俄罗斯这款发动机的飞机上,从这点来说安装太行发动机在歼十一飞机上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问题。现在看来中国空军就是要解决中国空军主力战机的心脏不好这个大问题。而且是首先安装在双发的歼十一A战机上,然后在使用和调试完善以后再批量安装在逐步达到量产型的歼十一B战机上。⑶、装备新型雷达:“稳相加速器”无线电研究院股份公司的RP一35“珍珠”雷达是一种带数字化火控传感器和相控阵电子扫瞄天线的X波段雷达。它有一个液体制冷的行波管发射机,1个激励放大器,l部有3个频道的微波接收机和l部可编程的信号及数据处理机。“珍珠”雷达的关键控制部分都被整合到飞机的油门开关和操纵杆上,雷达数据则显示在上视和下视显示屏上,以便干单人作战。该型雷达增强了空对地性能,并能兼容种类广泛的俄制空对空和空对地弹药。珍珠”雷达的探测距离为160公里,可以跟踪10—15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的4-6个。季霍米罗夫机械设计局科研中心的“羽毛”无源相控阵雷达具备同时跟踪15个目标、同时接战8个目标的能力,并将显著提高对目标的跟踪距离。由于配备了TKS一2(R098)加密数据链,多达16架的苏一27战斗机能被整合成一个集群使用。“羽毛”相控阵雷达能使长机在较远的距离上跟踪较多的目标,并把目标信息传递给其他战斗机,从而使它们能隐蔽接敌。“羽毛”雷达由具有与“甲虫”雷达相同的机电界面和电力消耗,但是仅重85公斤,节省了30公斤重量。这两种雷达在经过中国国产化的改造后都可以成为中国空军歼十一B战机的选择。⑷、提高最大外挂到8吨.加装与苏—30战机一样的了空中加油装置.同时可以携带与苏—30战机类似的对地精确打击武器。由于歼十战机是单引擎战机,受飞机机体结构限制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歼-10也可以携带国产和俄罗斯引进的空地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包括KH-31A和鹰击-81k反舰导弹和新型鹰击-91反辐射导弹)。而经过改造提高的歼十一B战机在执行对海精确打击任务时,它可以装备有下述三种反舰导弹:首先是可以超音速飞行的KH—31A导弹,导弹的射程在100千米以上,弹头所装弹药是超过60公斤的高爆炸药,它具备远程超视距外攻击能力。其次KH-35E的导弹发射距离超过130千米,虽然它的飞行速度是亚音速,所但是可以使用它来对付一般的排水量在5000吨以上的驱逐舰。最后就是真正能够对美国航母编队中的大中型舰艇有比较好的打击效果的KH-59MK远程空舰导弹,第一它的飞行速度可以超音速,第二它的弹头威力较大。第三它可以作到真正意义上的视距外攻击,同时它的最大射程超过三百公里,并且携带有120公斤以上的高爆炸药,而且它可以在美日舰队的主力舰艇配备的标准二型舰空导弹的射击范围外进行有效攻击。只要使用两枚导弹就完全可以使10000吨左右的巡洋舰当场瘫痪。 &P&&/P&&P&&/P&&P&&/P&&P&&/P&它还可以装备的YJ-83反舰导弹,这是我国“鹰击”8系列反舰导弹中的第三代改型,也是性能最好、攻击能力最强的一种反舰导弹。导弹全重850千克,战斗部为重180千克的半穿甲型,采用了延迟及触发引信,掠海飞行高度为35米,在距离目标5千米处下降至距海面5-7米,最大射程250千米。YJ-83采用了高亚音速巡航,超音速终程俯冲攻击的作战模式。助推器先将导弹加速到高亚音速后由涡喷发动机接管,此时助推器脱离弹体。当外部资料链或导弹自身弹上计算机启动终程攻击程序后,二级火箭发动机点火,涡喷发动机脱离,导弹进入俯冲飞行状态,此时的导弹将在离目标20-30公里处达到1.3~1.5马赫的超音速攻击速度,并可以作战术机动规避动作。在执行对地精确打击时,它可以携带国产激光制导炸弹和GPS全球卫星制导的雷神-6滑翔炸弹。[5、 随着日本海军在两艘金刚改宙斯盾巡洋舰投入使用以后,在面向日本海和东海的基地。日本海军最少可以部署两支九十舰队和一支八八舰队。这也就是在间接证明:一旦东海有事,日本海军可以出动三个海军舰队进行外海远洋作战。这在最近日美海军联合举行的海上军事演习中已经得到间接证明。所以中国海军特混舰队在面对占有优势的日本海军时急需得到中国空军的支持。在中国空军的三代战机中,真正具备对地精确打击能力主要是苏—30MKK1、2型战机。可是这100架苏—30MKK战机在面对日本空军同样具备精确打击能力的接近200架F-15EJ战机时本来在数量上就处于劣势。而中国空军装备的苏-27SK、歼十A、歼十一A战机都是属于空优型制空作战飞机的范畴,他们在对地、对海目标精确打击方面是不可能作到和日本空军的F-15EJ战机相提并论。如果现在中国空军歼十一B战机投入现役,即可解决中国海军缺乏的就是一种即可以对中华飞豹、轰六两种轰炸机提供空中掩护,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对舰精确打击能力的具备双重作战功能的战机。具备上述功能的歼十一B战机安装有双引擎,所以歼十一B战机凭借它强劲的心脏、发达的大脑、综合作战性能优秀的武器系统,和飞机较大的作战半径、较长的留空作战时间。可以保证中国海军的中华飞豹和轰六等轰炸机组成的空中对舰打击集群则可以放开手脚,发挥强大的空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给任何敢于来犯我华夏神圣领海的日本海军舰队给予毁灭性的打击。在这方面中国空军已投入装备的单引擎的歼十B战机在对地精确打击方面的作战性能还是略逊一等。同时也使得中国空军由苏—30MKK1、2型战机带领下、和苏—27Sk、歼十A战机、歼十一A战机组成的空中打击机群将东海战场的制空权掌握在中国军队手中。如果说中国空军批量装备歼十战机是为中国空军空中打击机群提供最好的生力军;那么中国空军即将装备的歼十一B型战机则为中国海军特混舰队战胜日本海军舰队提供最好的保证,并使日本人在中国东海不敢恣意妄为、轻举妄动。这才是中国空军装备歼11B战机的最大意义。歼十一家族国产苏-27详解 &P&&/P&解放军空军曾拥有包括歼-6、歼-7、歼-8现役主力战机约5000余架,现役战斗机数量上为世界第一。正如在之前的页面中我们看到的,即使是最先进的歼-8系列与美俄战斗机相比,也有着相当大的技术差距。实际上歼-8系列与美俄第二代典型战斗机,如米格-23、F-4等相比,某些方面还远远不如,例如对地攻击能力。西方对中国的军事孤立和包围,苏联瓦解、东欧巨变使得中国必须独自支撑社会主义的大旗。海湾战争更令中国领导层认识到,科技是战斗力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这种情况下,自行研制的歼-10和引进后消化的歼-11成为了我空军建设的重中之重。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之后,西方开始将头号敌人由苏联转为中国,我国周边形势也越见吃紧。在我国周边,以美国为首、部分国家参与,形成了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包围圈。台独势力走上前台,进而台独思想成立了台湾政治的主调。台湾军方分别自美、法引进150架F-16A/B和60架幻影2000-5战机。韩国、朝鲜、马来西亚与印尼等国,也分别引进F-16、F-18、米格-29等高性能战机。此时若不再想想办法,解放军空军如果离开广阔的国土,恐怕会真的不堪一击。中国歼11战斗机歼-11战斗机但另一个有利因素也相应出现,那就是苏联与中国关系解冻,戈尔巴乔夫访华,重开中苏交往之门。随后俄罗斯经济恶化,急需硬通货,大量抛售先进武器装备。而我国经济起飞,一拍即合也是很自然的。1992年俄独立之初,俄中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合同总额就已达到了18亿美元。日,包括多位高级将领在内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参观了莫斯科城外的库宾卡空军基地。此基地是俄罗斯军事航空的重要试飞基地。当时传媒中吹得神乎其神的米格-29做了飞行表演,不想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架米格-29做低空特技时突然坠毁,机毁人亡。据传当时苏联拒绝了中国购买苏-27的要求,极力推荐米格-29。但中国人清楚的知道米格-29和苏-27相比只不过是一个低档前线战斗机。苏-27采用模拟式电传操纵系统,虽然比不上西方数字电传操纵,但比起米格-29的液压操纵有质的飞跃。日首批共12架苏-27战斗机,其中包括8架苏-27SK单座型和4架苏-27UBK双座教练型,由俄罗斯后贝加尔军区吉达机场起飞,经蒙古于当日上午10时15分安全飞抵中国空军芜湖基地。苏-27正式加入了解放军空军装备序列。日,所有订购的战斗机全部交付,并额外得到了两架供研究测试使用。之后中俄之间继续苏-27的贸易,包括上述12架苏-27在内,中国共有苏-27SK和UBK共26架。1995年中国采购第二批,但型号变为更先进的苏-27SMK,共24架。另一个说法是到此时中国获得苏-27SK和UBK共48架。苏-27使用的AL-31F涡扇发动机也比米格-29使用的RD33推力更大,在推重比和使用寿命上更是远胜后者。中国绝对不会要差劲的米格-29,而是选择一定数量的优秀的苏-27,配以研制中的国产中等性能战斗机,形成21世纪中国空军战斗机的主力。中国人一向相信凡事只有“靠自己”才是真正可靠的,而且中国国土辽阔,对战斗机数量要求大,没有那么多钱购买大量的进口货。中国希望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自行研制,或者只购买少量的样品,只有在紧迫的情况下才会成批大量引进外国战斗机。因此中方与苏联/俄罗斯洽谈引进苏-27一开始就立足于引进其生产线。当然无论从学习、掌握的角度看,还是从应付紧迫局势的角度看,首期购买一定数量的苏-27也是非常必需的。1990年11月在中方的不懈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关于引进首批苏-27SK战机的双边协议,这是自建国以来数额最大的引进行动,也是苏-27首次对外出口。消息震动了西方,“中国威胁论”一时间闹得有眉有眼。根据意见 苏-27SMK作了三方面改进一、增加空中受油能力和增挂副油箱,空中加油管装在机身左侧,不用时可以收放以减少飞行阻力。机翼下3号和4号挂架可各挂一个500升副油箱。机翼内油箱容积也稍加大,油量增至9965千克,这样SMK即使不进行空中加油,在带副油箱飞行、用完投掉的情况下,航程可达4390千米,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北京可直飞新加坡。如只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可飞行5200千米。最长留空时间约7小时。二、SMK增加了对地攻击能力。最大外挂重量从S型的4000千克增加到8000千克。可使用多种空对地导弹。例如每枚重量330千克的无线电指令制导的X-25PD型,每枚重量640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29TD型,每枚重量680千克的反辐射导弹X-31P以及每枚重量875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59K型等。也可以挂KAB-500KR激光制导炸弹和多种非制导炸弹、火箭等武器。增加使用R-77先进空空导弹的能力。仍装有GSH-301 30毫米航炮,150发炮弹。三、导航和电子设备改用最新改进型号,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换装西方电子设备,如法国仪表着陆系统、多功能彩色显示器。Later the PLA & China aircraft companys began the argue about copy the Su-27 in China or not. The companys worried about the Chinese Su-27 would delay their own projects & benefits. The leaders finally desided to copy the Su-27, named J-11(F-11).随后军方与航空制造部门之间展开了仿制苏-27的争论。空军认为用苏-27替换歼-6、歼-7机群是非常有效而快捷的办法,而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短期内无法装备服役。但对于航空工业部门,研制自己的战斗机意味着保持国家航空科研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自己的饭碗。因此航空工业普遍希望将苏-27上获得的先进技术用于改进国产战斗机,如用AL-31F发动机装备歼-10战机,用R-27、R-73空空导弹装备歼-7、歼-8。因此航空工业部门认为仿制苏-27将直接影响到国内的项目。此外,航空行业内部还存在着畏难心理,部分人员甚至抱着歼-8II不放,认为无需仿制苏-27。之后中央作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决心,既要独立研制新一代战斗机,又要尽快将苏-27国产化。国产化的苏-27将命名为歼-11。俄罗斯其实不想出售生产线,只想出售成品赚钱。中方谈判时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得不到生产线,采购量将不超过48架。1993年,双方商定由俄方提供零部件和技术,帮助中国企业联合生产苏-27,基准型号为苏-27SMK,引进设备金额约1.5亿美元。1993年10月中央军委将苏-27正式列入空军装备发展序列,由负责仿制生产。1993年11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解放军总参装备部联合发出关于仿制苏-27与AL31F涡扇发动机的文件。苏-27战机的改装仿制工作正式全面展开。沈飞工业公司是国内最早成立、规模最大的战斗机生产基地,被称为“中国歼击机摇篮”。可惜沈飞后劲不济,在独立研制的新战斗机的竞争中败给了后起之秀。这当然有国家扶持创业相对较晚、基础相对薄弱的成飞的原因,但也有沈飞内部的原因。沈飞的拳头产品歼-8系列战斗机外销工作非常差劲,而成飞公司的歼-7M/P则赚了不少外汇。沈飞上述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公司内缺乏拼搏向上的精神是主要原因,总是希望国家给予项目投资,而不是自行打开市场大门。其歼-8系列可以说是这一精神状态下的代表作,性能非常的一般化,交差思想严重。其改进型一改再改,性能流于平淡,结果军方根本看不上,外国人更是只考虑歼-7系列。即便在我国航空军用电子设备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的背景下,反复改进的歼-8II系列仍未能成功外销。获得国产苏-27的主导权,让沈飞公司绝处逢生。根据协议俄方分三年提供120套散件,由沈飞公司负责组装,并按20%的年进度将苏-27国产化。俄方将提供技术支援与人员培训,并与中方合作改建沈阳飞机工业公司。随后中国开始苏-27的国产化 多个步子走苏-27的国产化是分多个步子走的,开始时进行进口组装,之后不断提高国产率,最后仿制雷达、发动机,全面实现国产化。最初将采用散件组装的形式,至2002年根据公开报道判断,组装已获得成功。此后进而谋求提高国产化程度,逐步加入自己的产品和改进,例如优于俄罗斯相应产品的国产电子设备等,最终彻底提高国产歼-11的技术水平。据称届时将出现歼-11B这一型号。从俄罗斯订购的SK成品机在80架左右,整个协议的金额约在60亿美元上下。1996年,俄罗斯正式批准了向中国出口200架苏-27SK战斗机生产许可证的合同,总价值25亿美元(一说60亿美金)。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关于苏-27的中俄协议分两部分,一是改造沈飞,引进生产线仿制;二是俄罗斯向中国提供苏-27SK的成品及散件,总数量为200架。先引进24架苏-27SK成品,后由中国组装进口散件。此外有一条很重要的补充协议,当中方国产化进度跟不上时,由俄罗斯提供成品机补上。台海形势也要求立即装备更多的先进战斗机。国内率先装备苏-27的部队包括负责模拟主要假想敌的“蓝军”部队,此前“蓝军”由于缺乏先进战斗机,模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影响练习效果。还有一种说法是俄罗斯送到中国的部分苏-27是直接从防空军现役部队中过来的“二手货”,据说但因为俄厂家全新生产的苏-27质量水平有波动,虽然苏联解体前装备的苏-27到我们手里就等于“二手货”,但却比全新生产的要好用。2013年中,空军在中国空军西北某基地合同战术训练中心打响了一年一度的红剑演习,空军主力歼-11编队模拟突防敌后方指挥中心。经过多轮苦战,歼十编队在预警机和地面防空部队的配合下,侥幸击落了突击编队。 红剑演习是空军目前规模较大、仿真程度较高的高层次训练。金头盔飞行员彭礼忠带领歼-10编队拦截突然来袭的歼-11编队。尽管在预警机的指引下,歼-10编队率先发现了突袭机群,但在敌机强烈的雷达干扰下,反遭歼-11率先打击。经过多轮对抗,突袭编队顺利穿过拦截区,并摧毁了蓝方预设的假目标。歼十编队费尽心力,终于在地面导弹和预警机的帮助下,艰难的赢得了胜利。这段演习实际上是模拟重型战机突防。从歼-11被击败的情况看。面对拥有预警机-防空导弹-战斗机的完善防空体系,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突防,要完成任务仍然困难重重。携带对地弹药和大量燃料的歼-11,面对采用空优挂载的歼-10,空战中若不抛弃弹药放弃任务——对地打击,则难以在空战中取胜。苏-27的机械制造技术是我国未曾体验过的,需要一个全新的学习、掌握过程。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先行对苏-27的制造技术开展分析研究并形成指导文件,翻译编写了《飞机结构工艺初探》、《飞机机体关键制造技术分析》等大量资料,加快了沈飞具体学习、掌握制造技术的步伐。经过努力,第一次在国产苏-27飞机主承力结构中大量采用了钛合金焊接结构;获得了整体壁板压弯成形、防尘隔栅电火花加工、钛合金化铣、电子束钎焊散热器等科研成果;完成了电子束焊接起落架项目,为国家和用户节约了资金,也使电子束焊接设备及工艺技术上了一个台阶。[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机体的焊接组件部件近千件,涉及的零件近万件,几乎遍及整个飞机机体。重要的承力构件较多地采用了焊接构件,如高强结构钢起落架的电子束焊,钛合金隔框和梁的潜弧焊,2号油箱钛合金下壁板和进气道防护隔栅采用穿透焊,后机身的钛合金蒙皮壁板采用TIG焊和点、缝焊,铝合金、不锈钢、钛合金导管采用TIG焊、感应钎焊(含现场安装感应钎焊)。通过建线及材料国产化阶段的攻关,对俄罗斯的焊接技术已基本掌握;在承力框上正以先进的EBW取代质量较差的潜弧焊工艺,由于免除反复机加工-焊接-热处理的过程,将明显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在该型机的机载设备建线阶段,除常规焊接方法外,还有电子束钎焊、扩散焊、激光焊、真空钎焊、等离子弧焊及凸焊等工艺。总体来看,从组装转变到自行生产歼-11,这一过程是迅速而有效的。起初苏-27国产化后研制导弹武器仍需向俄方采购苏-27的国产化研制工作中,导弹武器仍需不断的向俄方采购。为解决这一问题,上海航天局八部在中距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武器方面提出对国内现有的霹雳11导弹作适当的改进,用来替代原有的中程导弹。由于两种导弹的差异,原用的导弹弹射装置无法满足两弹的需要。为此,需对该装置进行少量的改动,使其既能弹射俄式导弹,又能弹射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下图为挂装R27空空导弹等武器的专用车辆。我军苏-27飞行员的照片。头盔上方孔洞为不透明保护面具的观察孔。额头上的装置为头盔瞄准具。苏-27及教练型座舱示意图。转自鼎盛中华论坛。日,沈飞组装的苏-27成功首飞,首席试飞员为空军第一试飞大队大队长付国祥。军委领导亲自观摩了首飞过程。这标志着仿制苏-27工作的第一个胜利。我军苏-27UBK教练机后续发展:中国苏27战斗机衍生机型歼-11B日国产化的苏-27首飞,12月16日由付国祥驾驶完成正式定型试飞。诚然,这批产品的国产化范围仅限于组装,但已能叫上歼-11。传闻99年1月到2000年12月,沈飞共生产了14架苏-27。1999年,中国再度进口28架苏-27UBK双座歼教机,到2002年底全部交付。在组装仿制和国产化中,在我国出厂的苏-27逐个批次性能有所提高,整机进口的苏-27也不断得到改进,尤其在电子设备方面。相信依靠我国现有某些远远优于俄罗斯的电子技术,国产歼-11最终将采用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安装多个多功能彩色显示器,改进电子对抗能力,增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正如之前所说,歼-10要用不同的发动机,就必定要改变机体设计,后机身外形也改得颇为怪异。这种中途改变,必然要付出性能上的代价,其严重程度则难以估量。机身内部结构也必然要发生变化,难免有“削足适履”的难处。可以确定的是歼-10的发动机推重比应达到8.5左右,整机推重比明显超过1。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歼-10在制造出第一架原型机后很长的时间里,都面临着只有洋人发动机可用的尴尬局面。截至2004年1月,莫斯科Salyut公司已经完成了为期两年的向中国出口AL-31FN发动机的合同,共提供了54台AL-31FN。原计划2002年国产涡扇将顺利定型,但一直到2004年,国产涡扇发动机方才传来捷报,歼-10终于有望获得一颗“国产心”。2005年,涡扇-10A发动机通过初始寿命试车考核,标志着该发动机顺利完成设计定型的全部考核试验。这型发动机研制历时18年,凝结着两代航空人的心血。日设计定型持久试车在六○六所试车台正式启动,经过85天的试车考核、完成规定的长试科目,9月27日涡扇10设计定型持久试车顺利通过航定办评审,全部定型考核项目计划于2005年完成。特别是中国一航成立后,该重点型号发动机被列入重点工程,各参研单位激情进取,受挫不馁,超常拼搏,突破重重难关,终于实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能力质的突破。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继“昆仑”、“秦岭”发动机之后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该发动机为解决风扇喘振裕度问题,先后论证、设计了8种风扇方案,经过多次试验才确定了目前使用的方案。该发动机已研制了15年,共试制了 24台发动机,平均每年也不到2台。该发动机的涡轮叶片的加工周期是12~15个月,而俄罗斯类似叶片的加工周期仅为4~6个月;该发动机1级风扇叶片(带凸肩大叶片)的加工周期是10~12个月,而英国RR公司类似叶片的加工周期为6~8个月。”2002年6月,付国祥成功完成了配备一台涡扇-10发动机的苏-27的试飞。目前涡扇-10尚不堪实用,因此作战部队仍然只能用AL-31F。此外据说我军的AL-31的大修还必需送回俄罗斯进行,费时费钱,令空军相当痛心。雷达方面,尽管我国地面雷达的水平相当高,但机载雷达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当然,与老毛子的雷达相比,我国在电子技术上仍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可以利用俄罗斯雷达的核心部件,如发射管,配以中国的处理芯片、电子元件和运算方法等等,提高雷达的整体性能。2006年2月,在一航集团发动机事业部的工作会议上,涡扇-10项目终于对外正式宣布研制成功,按有关技术要求完成了全部地面考核试验和空中试飞任务,实现了设计定型。涡扇-10定名为“太行”。总设计师为一航动力所的张恩和。[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总的来看苏-27的引进、组装、仿制和国产化,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空军的战斗力。但其中带出的发动机、雷达等技术问题尚待解决。某些先进技术对歼-10的研制也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将引进的和我国自己的先进技术转为高性能战斗机的生产力和战斗力,达到抗衡和战胜敌对势力的最终目的。2001年底中航一集团614所的某型发动机大修线竣工。该配套建设项目于1998年3月启动,2001年5月竣工。614所通过三年努力达到了设计要求。该项目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之前该项目已通过了环境保护、消防、劳动安全卫生、财务决算审计、节能、大修线验收、档案管理等各单项验收工作。据信此项目即AL-31F的大修线。同时,国产的苏-27/歼-11模拟器也已经由沈阳某学院研制成功。据称采用了“空间立体三维成像”技术,以进口的SGI图形工作站为系统核心。2003年4月,经过100小时安全飞行验证之后,完全依靠解放军自身力量对进口苏-27进行的大修顺利通过质量检验。这标志着空军航空修理系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苏-27自主修理、持续保障的能力,开始了由主修第一、二代机向修理第三代机的历史性跨越。随着空军航空武器装备科技含量的提高,特别是三代机等新型装备服役时间的延长,客观上要求自主修理、持续保障能力与之相匹配。国产化大功告成 歼11B采用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日,歼-11新型号由毕红军驾驶完成试飞,标志着该型号的研制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新11改型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航电系统与苏-27相比有了较大提高,雷达火控武器均采用了更为优秀的国产产品。至此国产歼-11基本上可以说是大功告成,只欠国产涡扇即可基本实现全面国产化。下图为沈飞展览上带有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歼-11模型。歼-11B将使用我国最新研制的衍射型平视显示器,能够有效的改善飞行员对各种信息的接受效率。2006年末,在国产化歼-11基础上继续深入发展的歼-11B开始公开露面。该机外观上最大的区别是雷达罩从苏-27的向上开启,改为向侧面开启。因此雷达罩外形及连接方式有明显变化。此外,该机可携带国产新型空空武器,例如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以及下图中的霹雳-8格斗导弹。2004年,苏霍伊提出的最新升级改装建议为,以苏-27SKM型为基础对中国的苏-27SK进行改装,从而延长飞机寿命,具备在任何天气条件下昼夜完成任务的能力,确保其多功能的运用,增加使用的武器品种,提高机组人员的工作效率。苏-27SKM是在研制和使用苏-30MKK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因此是对苏-30MKK的进一步发展。从完成打击空中和地面目标任务的角度来看,同其原型相比,苏-27SKM的效能提高了60%以上。苏霍伊公司已经决定在2004年年底以前在北京开设代表处,开展售后服务,以确保用户的飞机能够无故障、有效而安全地使用。2006年,沈飞在国产化歼-11基础上发展的歼-11B的图片开始在互联网上出现。据信该型号采用了国产飞火控电子设备及配套武器,作战威力较电子技术水平日渐落后的苏-27SK有明显改善。据称该型号最大的外形区别是雷达罩改为侧方开启,并使用了黑色涂料。中国苏式家族中的另外一个成功案例 歼-15舰载机今年首次出海进行科研试验和训练的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19日在渤海某海域进行了歼-15舰载战斗机多批次起降飞行训练。这是继去年11月我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在辽宁舰着舰起飞后,再次进行起降训练。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我们第一代舰载战斗机——歼-15舰载战斗机的各型号机发展历程。综合外媒报道,歼-15是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其攻防能力突出,具备优秀的机动性能和强大的对海对地打击能力、可发现并摧毁敌方海上大型移动目标。该机配有30毫米机炮,可携带使用超音速反舰导弹,鹰击-62远程反舰导弹,霹雳-8/9近程空空导弹、霹雳-12主动雷达制导远程空空导弹、鹰击-91超音速远程反舰/反辐射导弹、鹰击-8空对舰导弹、KD-88远程空地导弹,飞腾-2型反辐射导弹以及“雷石”系列制导炸弹等。此外,歼-15S双座型多用途战斗机于日在我国某地成功首飞。日,歼-15战机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根据外媒报道,中国的歼-15舰载战斗机目前一共生产了8架,其中单座型歼-15一共七架,编号分别为551、552、553、554、555、556、557,一些媒体形容他们是七名中国古代侠士,又有“七剑下天山”的美誉。我们的J15原型机试飞由于在中国媒体的报道中说有五名飞行员先后在辽宁舰上降落和起飞,所以外国媒体普遍认为在辽宁舰上起降的飞机至少有5架,他们可能是552、553、554、555和556号飞机。另外,刚刚完成首飞任务的歼-15S双座战斗机目前有一架正在试飞中。为了节省研制时间,歼-15的气动布局直接沿用了苏-33的,其机体结构和材料是在参照苏-33的原型机T-10K-3的基础上(防腐蚀抗冲击结构,折叠翼,起落架等等),部分应用了歼-11B/BS的研发成果而来。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目前所使用的航电设备和歼-11B/BS同一水准,基本可以满足现阶段及未来几年我国航母舰载机以夺取海上制空权为主的任务需求,也完全具备强大的对海打击能力。根据外媒报道,歼-15的551号原型机即为日首飞的歼-15 0001号机,没有重新涂抹锌黄色底漆,在机身上多个部位有便于地面观测的黑黄色块。歼-15 552号原型机,以媒体猜测,552号原型机以及之后几架原型机所用的AL-31F发动机是苏-33使用的经过耐腐蚀改进,增加应急推力模式的AL-31F sep.3型。
馆藏&26952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油箱漏油还能开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