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园景苑 坟地 坡pc28投注技 巧;多久能够学会?几天?

Loading...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我是销售代理机构
吉屋网月覆盖3000万购房人群,中文房产网站排名第4。
吉屋网月覆盖3000万购房人群,当前合作新盘超过2000个。
我是公寓运营商
发布房源,更快找到租客。
吉屋网月覆盖3000万购房人群,更快更准推广合作业务。
您的位置:
新加坡美树馆
新加坡美树馆预售许可证预售许可证:
预售许可证(来源百度百科)
《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是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允许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的批准文件。其主管机关是市国土房管局,证书由市国土房管局统一印制、办理登记审批和核发证书。房地产商在销售商品房时,如该房屋已建成,还应持有房屋所有权证书。购房者如需调查房屋的建筑质量,还可查验房地产商的《工程验收证》
新加坡美树馆简介
新加坡美树馆楼盘动态:
香港凯德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25元/平米·月
最近联系人
下载吉屋APP,消息随时随地看,不需担心错过。
查看消息记录
按Ctrl+Enter提交
你可以按区域查找上海新房、二手房,也可以按区域查询上海房价。同时,你买房 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答。
区域二手房
Copyright&(C)&2017& 深圳市吉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号码填写错误
联系电话:
公司名称:
报名后我们将有专人与您联系,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400-705-5833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暨国际建筑论坛6月29日(1)_甜梦文库
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暨国际建筑论坛6月29日(1)
2010 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暨国际 建筑论坛(1)为感谢各理事单位给予《绿色建筑》杂志的关心与支持,特邀请 参加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 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绿色建筑促进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 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承办,上海市建筑学会、现代建筑 设计集团、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代表处等多家单位协办的 “2010 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暨国际建筑论坛”6 月 29 日至 30 日在上海兴国宾馆举行。400 位国内外知名建筑师、工程师、 规划师和业主出席论坛,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就 “长江流域建筑节能十大行动纲要”做主旨发言,上海市副市长 沈骏、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许德明、上海世博局副局长 黄健之、上海市建设交通委总工程师秦云应邀出席论坛。并举行 上海世博场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授牌仪式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编辑部吴鹏 手机:地 址:上海市宛平南路 75 号 4 号楼 213 室 电话/传真:021- E-mail: QQ: 汤文:各位请坐,我们早上的会议开始了。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早 上好,很高兴今天各位新老朋友在此相聚,共同参与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暨国际论坛, 首先我代表组委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本次委员会由上海市城乡建筑和交通委员会、麦格劳希尔、上海绿色建筑促进会和上海市城乡 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版。―围绕建筑了城市未来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交流、对话, 案例介绍以及技术研讨等活动,旨在为国际届的专家、学者、乃至行业经营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 各自阐述理念,共同探讨问题,积极寻求共识,以丰富的、专业的建筑更深刻的阐述上海世博会城 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面介绍我们今天的嘉宾。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委员会总工程师,上海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秦云先生。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顾玉钢先生。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哈先生。意大利领事馆亚历山大先生。德国商会项目总协调温豪南先生。上海 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绿色促进会会长张岩平先生。出席今天开幕式的本次论坛的 12 位协办的单位是上海市建筑协会,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现代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建筑学院,上海建工集团,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商务 处,中国意大利商会、中国西班牙商会,法国驻上海总领馆,美国建筑师学会香港峰会以及本次论 坛的八家赞助单位的高层代表,他们是联合技术公司,AECOM 公司,信道公司,各类问公司,立邦 涂料,在此我对大家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在两天的日程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近30位在国内国际著名的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和业内相关的2 人士参加这次活动。其中有这次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总建筑师,国家主题馆、城市馆和企业馆的多 位设计师和策展人,以及参与世博建筑的众多企业界的领袖,可谓高朋满堂。在此需允许我代表本 次主委会对应邀参加本次国际论坛交流研讨活动的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通过本次国际建筑论 坛能给大家带来关于未来城市比较的更多的启示、思考和经验的借鉴。下面本次论坛正式开幕。我 们首先请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总工程师,上海市城乡交通委员会科技委常务副秘书长秦云 先生致开幕词大家欢迎。秦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月的上海沉浸在举办世博会 6 的热浪之中,至此美好时机我们在这里隆重举办 2010 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国建筑论坛,首先我 代表承办方主办方对各位嘉宾和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参加论坛和承办论坛协办单位以及 会晤工作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数十年来催生了大批的城市建设,这更是反应城市 经济、文化和科技水平的标志,但是大量的建筑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空间拥挤、能耗增 加,环境恶化等等。因此设计和建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市建筑进而构筑人居环境和谐良好的 城市正是建筑界对 2010 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最佳诠释和追求。 本次世博会首次 以城市为主题,提出了和谐城市的核心理念,积极探索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 谐,历史为与未来的和谐理念,许多世博会建筑针对这些理念提出了一些先进性探索性的方案,尤 其是上海世博会首创项目城市最佳实践区集中展示了一批全球代表性的城市, 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保护城市环境所进行的各种具有创新意义和示范价值的最佳实践。在宜居家园可持续的城市化和遗 产保护方面起到了引领的作用。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是关键性的理念,相比传统理念,绿色建筑能 耗通常会降低 70 到 75%,前期投入只增加少许成本。德国的汉堡之家利用各种手段,能耗只是普通 住宅的 10%。而来自中国上海的案例沪上生态家,生态和智能技术与一身的同时也告诉大家生态建 筑并不遥不可及。比如沪上生态家就利用了穿堂风等等自然资源。本次论坛就是为了城市发展和宜 居建筑相关的问题邀请了数十位国际建筑师和相关的业内精英、权威学者等共同探讨在全球化进城3 中建筑的实践,分享他们的远见卓识。明天的论坛活动中,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将跟大家 对话和做主旨发言。本次论坛将荟萃上海世博会上推荐的有创新理念和推广价值的一批最佳实践案 例。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研讨和对话,以及世博会优秀场馆的介绍,这是建筑理念的碰撞,设计 手法的交融、最新成果的展示,贡献问题探讨的一个专业的平台,更是国际建筑界增进友谊促进交 流取得共识的一次盛会,本次论坛必将引起人们对未来的城市、建筑和生活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从而对上海乃至国内外众多城市可持续发展山生深远影响,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造宜居建筑,创建美好生活。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 家。汤文:谢谢秦总,像秦总指出的那样,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远景我们建筑界富有历史使命。 在座的各位更应责无旁贷担当重任,同时要准备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除此之外,全社会也都非常 关注城市的发展,事实上我们也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下面我们请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商务处商务零食哈格瑞先生致贺辞。哈格瑞: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很荣幸代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参加 2010 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 实践建筑论坛。中国目前正面临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我相信本次论坛的主题和时间都恰到好处。同样 2010 上 海世博会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未来的城市的机会。 6 个月的时间内可以向 7000 万或者更多参观者 在 介绍未来发展方向。另外我们美国馆包含了许多绿色元素,世博会结束后它可以拆除并能重复使用, 正如国务卿希拉莉说过,整个参展期间美国馆的碳排放量为零,我很高兴的告诉大家,已经有超过 2000 万的人参观了美国馆。我相信世博会本次论坛以及许多美国公司可以为中国在可持续的城市化 进程中做出 应有的贡献,提供最具创新的技术和设计方案。我特别要向论坛的主办方祝贺,是他们4 给大家带来了最贴切的议题,我衷心预祝这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我相信上海的建筑看好,如果我 们一起努力的话应该像孟浩然讲的一样更上一层楼,最后祝大家有一个健康、绿色、兴旺的将来, 谢谢大家。汤文:感谢哈格瑞先生的致词。下面我们请意大利商会董事伊利山大先生致贺辞。亚历山大:大家好,非常高兴我能够参加今天的活动,我是代表意大利商会来参会的,我要感 谢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尤其我要感谢麦格劳希尔,还有感谢你们让我们意大利商会参加这次论坛, 另外也要向所有的中国方面的嘉宾表示我的致敬和感谢。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意大利商会的会员最近 在建筑业当中是非常的活跃,也是组成了一个工作组,然后他们也是有很活跃的活动。这个工作组 的工作就是要加强意大利建筑行业在中国的名誉和声望。当然了意大利的建筑可以在上海世博会意 大利馆得到最好的体现,在哪里我们是特别强调这种人与自然,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模式,代表了未 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特别强调保护历史,与此同时又要保证一个可持续的关系,人和自然的这种 可持续的关系。意大利馆应该说是总结了包括一些中国还有意大利古代城市按的这种特别好的特色,城市让生 活更美好在我们的理解也是人和自然一个完美的结合,另外也有非常好的节能的建筑和非常好的交 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理念应该说是代表了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全球各地城市的发展的趋势, 最后我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各位。汤文:感谢亚历山大先生的致辞,下面我们请德国商会德中商务平台项目总协调闻浩南先生致 词。大家欢迎。5 闻浩南: 各位领导,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此次世博上海 2010 年的世博会建筑论坛。我们上海德国商会也就是生态商务平台从四年前成立以来,它最大的目标是 把德国的一些好的理念带到中国来,因为德国在这方面开始的比较早一点,所以可能有一些比较好 的经验可以让中国更快进入节能、低碳的时代,这是我们的愿望。在世博上除了德国馆以外还有其 他的德国之家应该是一个低碳房屋。还有大家知道德中之家是竹子做的建筑,它是唯一在世博会上 全竹子做的建筑,证明竹子也可以做成一个结构材料,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因为 这是中国的一个本土的材料。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的成功,感谢大家。汤文:感谢闻浩南先生的致词。以上嘉宾的良好的祝愿让我们感到温馨和鼓舞,也感到我们身 上责任重大。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越来越关注人们生活的空间、建筑和城市的发展,并且比以往任 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宜居、绿色的建筑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接下来本次论坛很高兴邀请到 2010 年上 海世博会园区规划总规划师,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吴志强先生做主旨发言。吴志强教授获德国柏林工 业大学工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博士生导师,创业园院长,他同时担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国际建筑师协会建筑教育委员会终身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教 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国内外学术机构要职。他发言的题目是世博与先一代城市研制。下面我们 有请吴志强教授上台做主旨发言。吴志强:我感谢大家为这个会议做出的工作,不仅仅是感谢这个会议,还有感谢我们世博会筹 备过程中间我们所有的一起在为下一代的城市做了大量的准备的工作。那么应该说城市让生活更美 好至少有四层不同的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城市存在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更好的城市,城市如果没有 问题就没有更好的城市。第二个意思城市和生活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更好的城市才能够提供更6 好的生活,这是第二层意思,第三层意思是指它是可以被递进的,只有更好的城市这个词隐含了一 个更好的可以提升这是第三层的意思。第四层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城市和生活要产生未来的城市的 模型。我们做这个主题的时候有来海洋的专家、科技的专家、交通的专家,最后我们上海取了城市, 我们建筑界的想法,用 City 和 Life 做我们的主题。为什么呢,这是我们当时的思想,这个图是联合国后来做的世界城市发展状态报告。这是每两 年一本,我们可以看到这张边上的图,30 年以前世界上 1/3 的人口在城市里面,30 年以后世界上 2/3 的人口在城市中间,而今天 2008 年就是城市人口正好过 50%。而中国按照我的预测,中国的城镇化 在 2012 年的时候春天中国将是 50%的中国人民变成市民。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也 就是说中国的所有的中国所有的价值观的标准都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了, 年的农业史到 今天把这个价值观的基础动摇掉了, 今后中国将是一个都市的中国在 2012 年, 中国将进入城市时代, 这就是我们主张用城市作为主题的根本的原因。就是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呢,怎么样跨入城 市以后进入什么样的城市呢?我们反过来看。城市曾经经历过大量的工业前的城市,8000 多年,然后用了 150 年,160 年时间建了大量的工 业城市,160 年的时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从 6%的点到了现在的 50%。这 160 年中国完成了什么,也 是从 8%的人口到今天达到了 48%,而这个 48%从 8 到 48%这 100 多年主要在什么地方呢,主要就在 中国的最后 30 年。中国的最后 30 年就是每一年一个百分之比,30 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中国是从 18% 提到了今天 48%。30%的中国人口从农民变成了市民,意味着多少人口呢,意味着两个美国人口的总 人口从农民变成了市民。4 个日本的全国人口从农民变成了市民, 这就是改革开放。 我们抓住了这一 代城市必须走向新的城市,超越工业城市,超越我们自己走过的改革开放快速工业化的道路,走向 一个新一代的城市。新一代的城市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应该走向一个更重要的输入一个和谐协调的 新一代的城市,这个城市我们具体来说分三个部分。第一就是环境的和谐,也就是人和自然之间要7 和谐,第二,人与人之间要形成一个社会的和谐,第三个是中国和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和谐。所以第一个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就是 Urbanian,它就成为我们一个最重要的世博会的 主题馆,怎么样做呢,我们这个 Urbanian 就是超越市民,超越城市人,因为城市人总是在城市里面 一小部分人,他永远不能是更多的人。而这只是法律地位的城市人在中国叫户口,在国外你就是自 己这个城市,但是在今天这么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间,城市已经成为各种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场所。 而我们在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又是大量移民国家,当然发达国家之间有更多的国际移民进来,这个时 候我们要超越市民创造一个 Urbanian,只有 Urbanian 包含了所有的市民和所有的访问者,所有来打 工的人,来新进来的这个城市的人。Urbanian 说明人在一起,在城市中间才能够避免我们社会的共 同的冲突,因为我们不一样,所以我们在一起。因为我们不一样,所以我们生活更有意义更有滋味 和多彩,Urbanian 是说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同收入的人,不同性别的人在一起,应该在一起, 因为我们不一样,所以我们在一起。Urbanian。我们创造了第二个词在办公室里晚上我记得晚上在 05 年的时候我写了一个叫 City Being,1933 年我们专业界的人都我们通过了一个《雅典宪章》 ,里面说城市像个机器,有游戏、有工作,有交通, 有机器。但是过了 40 年我们到了《马球比丘宪章》提出来城市不是机器,城市是一个有机体,有机 体是相互之间综合捏合在一起。我们像对待一个有机体一样对待城市。又过了 40 年我们再看看成为 作为有机体是不是更好了呢?我们发现城市还是大家整天在这里,今天开一条大马路,明天做一个 大广场,一直在这个有机体上开刀。我们所以说 40 年以后 2010 年我们在上海再提出一个概念城市 像一个生命,不仅仅是一个有机体,有机体它没有灵魂,而城市是一个生命体的时候是具有灵魂的, 是有自己的精神状态。而我们对待一个机器再复杂的时候可以把它砸掉,但是对待一个生命体我们 就要给它尊重,知道城市发展本身具有自己的规律,城市自己具有感觉,城市自己会自组织,我们 建筑师、规划师,我们做市场的,我们在管理城市首先要认识泵是本身的生命规律,然后我们采取8 对它进行呵护、保护,对它一份爱护。只有城市多一分爱的时候城市才会更美好。只有城市更美好 的时候感受到我们对它的尊重对它的爱的时候城市才可以还给我们更美好的生活。这就是破题什么 叫 Better City Better Life,如果说 City Being 这个词我们都在用的时候说明我们对待城市的态度发生了 历史性的转变。城市好不好,不仅仅是我们感觉好不好,我们看地球感觉好不好。中国能不能发展关键看中国 的城市而不像过去一样。中国如果是城市绝大部分的能耗耗掉了中国主要的能耗,中国的污染主要 的来源已经来源于主要中国的城市。如果 30 年以前说中国要富强,主要是农业问题的话,今天我站 在这里说,中国如果要持续发展的话核心问题在城市。所以说整个地球也好,整个中国也好必须考 虑大家从地球、从生态角度看城市好不好,如果城市再膨胀的话它就像地球上的一个疾病,不断吸 取周边的营养,自己消耗把毒气放出来,这样的城市不能扩张。癌症是不知道自己自我控制增长的 生物,集聚在一个集聚体上这个集聚体消灭的时候它自己死亡。地球不需要这样的城市,地球需要 新一代的生命体,就是知道自我控制的城市。这就是 Urban Planet 的概念,所以大家去世博会看三 大馆,这就是 Urbanian、City Being 和 Urban Planet,这就是城市对世博会一个从空间上的一个理解。 另外一个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还有一个横向的展开一个是城市足迹,还有一个是城市未来,要 有梦想和足迹,这就是构成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5 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做成了 5 个世博会的主题馆 我们了解怎么让 City 更美好,怎么样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所以大家去看在世博会中间有很大的城 市人,所有的人去拍照,所有拍照的人都是赞同我这个观点的人,更多的是民工。要拍这样的人是 很容易,这是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试运营的第一天我拍的,我相信 Urbanian 这个名字传开,这个 Urban Planet 传开来这个概念,我们对待城市真正有意义的,我们对世博会以后真正有意义的。怎么才对人好呢,我们世博会中间我们拿到的土地是 6.68 平方公里,就是上面的 1.4 平方公里 加上下面 5.28 平方公里。我们了解到这么多的黄颜色的土地上具有很多的居民,有 70、80、90 和9 10 年代兴建的新的住宅。 我们应该设定一个标准, 这么一个全球的事件要给这里居住的人一个尊重, 我们建议把这个 1.4 平方公里的居民留下来, 作为一个城市作为一个城市实验, 让大家体现到城市如 何让生活更美好, 1.4 平方公里就一下子留下来。 这 这个是多少户人家呢, 是一万户人家没有拆迁留 在这个里面,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这样做世博会的,保留一万户人家在原地的 6.68 平方公里里 面。这是第一次很大的创举。当然没有多少时间,我们被任命为主规划师,大家一看红颜色全部变 成这样了,我们的土地就变成了都弯过去使用,这里中间还留了一块,很多人问我今天这些人家住 在离线怎么办理?是不是每天都给他们门票呢,家里来客人也要门票。实际上我告诉大家,这样的 人家有这样的居民证,进进出出都是这样,我相信这在世博会历史上做到一个新的标准,你做全世 界最大的活动也要尊重当地的的百姓的利益,这是世博会从来没有过的。第二个我们再看一下,怎么把整个世博会拉开来做呢,这也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件事情,整个 场地作为未来城市的实验和示范,我们把整个场地拉开了三条带,第一条叫力士和未来和谐的演示, 第二个叫黄埔江的两岸是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第三条带是人与人的文化的社会的和谐。我反回去 告诉大家里面有一些什么内容呢?在这个地方我们首先安排了市城市历史博物馆,一个巨大的空间 反应 8000 年城市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我们又运用了一个老工厂做了一个世博会的博物馆,收集 了 159 年世博会发展的历史,给中国人大量的参观者补上这 159 年的世博会的历史,因为我们知道 99.99%的人今天在参观世博会的人在中国人是没有参观过任何一届世博会的,所以我们让他们补上 159 年历史的机会看到,也是一个厂房,原来的中华民国的海军总司令部,我们保留了当时的翻译 馆,这是中国走到现代化当中第一个翻译西方文明的翻译馆。这组就是反应城市没有历史城市就不 会精彩。 第二段, 大家再往前走的时候走到这个地方会发现布Z了 18 个企业馆, 企业馆说明什么呢, 想说明的是城市一定要创新,城市没有今天的创新城市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城市就不会更加的更 新和提升。所以这里面中间段就做了这么 18 个企业馆。再往东走就是用南市发电厂做了一个城市未 来的主题馆。这个主题馆领先最佳实践区,再把全世界 130 多个城市的案例全部集聚在这里,就组10 成了城市未来如何寄托我们的梦想,一个城市没有梦想,这个城市是无序的一个城市没有未来,这 个城市是没有希望的,所以我们把这个部分作为城市的未来,这就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的过去一定 要保留,城市的今天一定要创新,城市的未来不能没有梦想。所以走过来就知道一路从历史走到了 未来。这是第一条带。第二条带我们布Z了大量的人与自然和谐的要素。这里面有太阳能发电的光伏技术,有单金的, 有多金硅的,还有薄膜发电的膜,还有地热发电技术,海耶我们光、热的最新发电技术,大家知道 这里面的技术展示,我相信是今天世界上最完整的太阳能的各种技术展示。可惜我们很多的参观者 不知道这里布Z了这么多的技术。我们这里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大量使用地源热泵,所有世 博会的馆的两边没有看到一台挂式空调机,所有的我们都是用江底冷水制冷,提供我们江两岸的这 些最新的大规模建筑的制冷。这就是大量造成了黄埔江使用下面的制冷设备。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 使用江底水的制冷。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大量的黄埔江水的处理技术,所以这条带一直说的我说城市 讲生活更美好,不讲人与自然永远不可能称之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第三条带就是我们大家建筑界特别关心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社会和谐怎么来做,我们知道 我们安排了大量的广场,这里有亚洲广场,这里有大洋洲广场、欧洲广场、美洲广场、非洲广场, 除了这以外我们还有各个组团的广场, 100 多个广场。 有 广场为什么, 广场就是我们城市人 Urbanian 在这个走上去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看身份证的,广场是什么,广场就是不需要你看看你口袋里面的 钱是多少,富裕还是贫穷,谁都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是不同背景的人可以在 公共场所进行大量的交流,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那么这里面还可以给很多国外的朋友在这里, 我说一个中国人为什么城市叫做城、市两个字,在中国的城市发展史上有两个阶段。在宋代以前的 城市我们中国人是以一个一个的街坊,人在里面种田种菜和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 49 年以后采用 单位制。城是围起来的,城市中间还有一个一个的街坊。到了宋代以后,中国的文化中心大量的经11 济发育变成了中国宋代以后的城市全把墙打开了,在外面开店,这就构成了一个城市街道为主的城 市。第二代的城市出现了在宋代,这个时候我们出现了以市为主的市民街道生活为主的生活。这就 是我为什么布Z了长条的步行带,这个就是清明上河图,然后这就是袋形空间串联所有的空间的人 与人交流的。中国人谈恋爱是在马路上谈的,中国人丧事、喜事都是马路上办的,我们中国人讲究 带形空间,把整个园区串起来。讲的故事就是人与人必须在城市里面交流,人与人交流才可以理解, 只有理解才可以尊重,只有尊重城市才可以克服几百年来城市里面没有结束的战争,到今天还没有 结束战争,还没有结束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必须要沟通,这样的话我们的生活才更加有趣味,这就 是我们所说的第三条,人与人的社会和谐,这就是整个场地来看演艺未来城市是怎么来做的。第二个我给大家说一下我们在这里面做规划的时候一个城市如何来做做了大量的探索。我们研 制了最佳实践区所有的日照,所有的后面的,我们把传统的城市认为是人、水、物质进来以后放了 废气、废水、废物放进去。然后我们希望减排,再希望下面一代可以留回来,再往下走我们希望土 地节约。尤其是中国城市化这么快速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节约土地,这是非常生态的方法。当时 2005 年北京准备奥运会 5 个圈,我说我们在中国我们在上海也做 5 个圈,这是 5 个什么要素呢,一个是 能源,一个是水,一个是我们的物质,一个是我们的空气,还有一个是我们的土地。我们要把它形 成 5 个圈,不是奥林匹克的 5 个圈是我们城市下一代的 5 个圈。我又把它和中国的五行要素结合在 一起,火就是能源、金就是物质、水就是我们平时的水,看看我们中国的古代和智慧只是我们忘记 了。土就是我们的土地,木就是我们的园林我们的生态。金、木、水、火、土不就是我们说的五环 吗。这是几千年的文明我们忘记掉了,我们把它捡回来,我们做不同的指标,从能源、水、物质、 空气、和土地来做。重要的是我们首先完成一张生态诚实的技术总表,这张总表怎么构成的呢,这 个分别是能、水、物、气各个要素,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建筑、城市居住、城市公共建筑, 不同的体系里面用什么技术,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各项技术在一个城市里面配套的技术的选点。我 们在这里进行集成,我们通过这张表可以看的很清楚,一个城市里面到用了哪些技术,还有哪些技12 术是没有的,还有哪些技术是需要研发的,看的非常清楚,像当时找元素表一样可以找到这个点上, 而且这个表是每天每个公司都在运作的。 而我们作为泵是设计师把它所有的东西都集成在一个地方, 要考虑当地的地点。第二块我们就发觉了一个系统,发育了一套城市生态系统,这分别是光、电、热、土壤、生活、 材料等等这些生态要素,这是我们规划空间的要素。从城市到一个街区,到园区再到小的地块,再 到单体建筑,再到基础设施和室内和地下空间进行控制。再到规划设计的时候这些方位就要进行控 制和引导,再到下面建设设计的时候我们又要进行设计和控制指导。再下面,现在园区开园了管理 我们还要进行控制指导,世博会以后还会控制。这就形成五个阶段的不同的控制体系,把这设定成 轨道大家一块来做,一块按照这个轨道往前跑,这就构成了整个生态世博生态城市建筑的一套完整 的控制体系。这是在世博会上规划中间第一次完成的这么一套五个阶段的控制体系,生态控制体系。当然除了控制以外我们在整个园区场地上我们做了大量的新的探索设计。这就是太阳辐射的整 个模拟。我们希望把整个城市里面的日照全部分析出来,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一个我们不利的要素, 而且是作为我们城市提供能源的一个宝贵的资源。我们知道,太阳实际上在夏天给我们最多的能源, 但是我们今天在夏天的时候我们用最多的资金来购买能源去抵抗太阳给我们的能源,这就是我们的 愚蠢,这就是我们的城市到今天还只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城市。我们希望这次大规模来集成太阳能直 接为我们供冷,制冷,这样就可以做成大量的,我们做了大量的太阳能的模拟,这就使我们的空调 直接来驱动,这就构成了天人再一次的合一。这就是人和自然如何和谐,如何平衡。我们做了每个 层面的风的模拟,分别是从一层的窗户,二层窗户、三层、四层、一直到十一层窗户的模拟,从而 改变我们世博会当中的每个窗户的方向来优化它,这是做的使风主导的不同方向的模拟来纠正我们 原来的方案。这是 9 米高,9 米高不同的方向进行模拟。大家看到世博会的建筑为什么都是东南向, 因为上海东南方向是在夏天是主导方向,我们把整个风向都导入了,应该说在世界城市设计史上第13 一次整个城区 6 点多平方公里模拟的。大家知道这个数据非常大,我们用了国家的一个实验室,18 台机器绑在一起日夜算,然后来修整我们的方案。然后我们可以出来每个角落风的强度,比方说这 个地方,原来是黄埔江边上的广场,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建筑,后面一点风没有,我决定把它架空掉, 这样的话风就过来了。这样的话大家可以看到每个窗户都有风进来,这样就构成的非常好。为什么 好呢,这个就是一米的风到 2.5 米的风是最好得风, 这样就构成整个世博会期间同样的温度, 同样的 湿度下面最大可能的让人使用的时候把窗户打开。技术不应该是成为我们人和自然之间的隔阂,这 就是过去绿色建筑中间走了很大的误区。大量的技术让我们人和自然隔离开,技术应该是让我们人 和自然再一次的结合,这就是我们世博会的理念,我们希望通过大量技术的投入,让人和自己更加 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让人和自然更加隔离。我们再想一想我们的绿色建筑走过的道路是不是让我 们人和自然隔离了。我们做完以后再做每个地区的舒适度的分析,能源分析,最后一道就增加绿化 的办法,因为建筑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改变的,我们最后一道绿色也是做了大量的探索。下面讲一部分稍微过一下中国馆也是这样的。实际上中国馆原来的朝向是东南向的,我们做了 大量太阳能模拟以后,我们发现如果朝南的时候现在这个角度夏天阳光一点都不进去,就变成了一 个遮阳系统,到冬天的时候 10 月份你再观察太阳就开始进馆了,因为这个角度下降以后就进馆了, 这是我自己盯着国家实验室里面一天天晚上盯出来的这个东西。可以看到很明显的,这个角度转的 时候这个馆原来是这样的,转到朝南的时候一个角度的时候阳光夏天一点都不进去,冬天 10 月份开 始太阳都进入里面,这就形成了一个自遮阳系统。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北纬要用大屋顶,冬天的阳 光全部可以辐射进来,夏天的时候因为起翘阳光可以遮住最大的阴影,这是非常智慧的。所以这个 地方我们把中国馆的角度调到这样的一个角度,这个是智慧的角度。这就是主题馆,主题馆做了大量的探索,为什么门口上都是方框呢,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方框作 为整个设计的元素呢?这个元素就是屋顶上面光伏板,这个光伏板做到什么程度呢,它总发电量相14 当于一栋建筑总得发电量相当于上海人家四五千户人家的用电。这个概念彻底转过来了,建筑从一 个电的消耗者成为一个电的供应者,城市有一天成为整个的消费者,成为一个供应者的时候,城市 才可以让生活更美好。这些边上都不说了,我们这两天主设计师也会来做介绍,我就不说了,也是 做了大量的探索。这里面的采光,低下的采光,我自己很喜欢这个建筑,我相信以后会成为上海的 一个重要的地标。水处理技术上我刚才说了五个要素,说到水的时候我们做了大量的黄埔江水的过滤,做了大量 的配Z。这个地方原来是上钢三厂的围墙,100 多年来他们把这些废品往外堆,因为黄埔江的场地 一直在涨的,黄埔江的水一直冲着傲岸,这个泥土就一直在涨。所以上钢三厂的泥土不断的上升, 现在我们把它变成了一个湿地公园,这是做出的更大的贡献之一,让我们大都会之间有了这么大的 湿地,有 2.2 公里的长度这么一块湿地。 当然我们在其他的地方也做了大量的雨水收集,很多的建筑 都做了雨水收集,包括世博轴也做了大量的雨水收集,包括这里我们还做了大量的渗水路面,水直 接渗到我们地下水。这些都不说了。垃圾处理也做了很大的探索,这是上海市建委做了大量的工作, 今天不仅仅是他们是主办方,更是世博会的支持者,能够做到今天的真正的最坚强的支持者,实现 者,应该说没有上海市建交委就不可能有上海世博会后面的建设成功。所以说这是我们后面做了大量的垃圾的回收,也是第一次做的,我这些都不说了。最后是控温 技术我们也做了很多,包括绿化的配Z中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这里面,这也是我们绿化局这一 块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我们组织的通风廊道,大家可以看到都是朝东南方向的,我们做了很多的 实验。喷水降温,现在都已经启动了。包括低下的风,额这个世博轴是两个交通枢纽,把上面的阳 光导入下面,把上面的空气直接进入地下,减少了地下室的通风设备 24 小时的耗电,把上面的雨水 收集下去作为下面厕所的用水和浇灌的用水。反过来地下室冬暖夏凉的空气又提供给上面两层使用 的空调和制热,这就是上下真正的互动。就造成了一个最大的地上地下最大节能的实验。这条道也15 是我们很重要的通风廊道,这是大家可以感受到的东南风向的风就是从这个风道里面出来的,这就 是我们东南方向的世博道,这些我都不说了,细部都不说了,这就是阳光下去,自然光线的导入, 这些都不说了。应该说这一块花了很大的精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说了,只有未来的要素是不够的,我们还要 拉住我们城市的历史。知道知道我们都知道这个字,我们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使用这个字“留”,这是 很不容易的。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做了大量的所有的这些厂房的档案工作很累的,一个房屋都像病例 卡一样的,几几年设计的,使用是什么使用的,然后我们出现了装壮观的“留”字,整个世博园里面 大量的“留”字,这个是我写的,到处留,这个是壮观的,163 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保留下来。我不知 道上海有哪里这么多的老建筑保留下来,这变成了我们重新使用的场所。国际展览局的秘书长说, 从事世博会又可以回到我们城市当中办世博会了。因为保留老建筑,所以创造了未来世博会又可以 回到市中心。这就是我们很大的一个创举。我说世博会就是一个手拉住未来,一个手拉住历史,我 们这样的成绩才更美好,我当时就是用这个图纸说服他们的,这就是原来上钢三厂的厂房变成了我 们的展厅,原来的飞机库这是中国第一家水上非常库变成我们后面的休息厅。这就是宝钢现在变成 了宝钢大舞台,大家去看在黄埔江边上一个非常大的舞台,一直把黄埔江的草皮一直拉到车间里面。 这个图纸花了半年的时间说服了他们在上海允许我们用老建筑办世博会。不容易的,我相信这不仅 仅是给世博会创造了新的案例,也为未来城市做了最好的解释。这个建筑也是非常大的,焊接车间、 组装车间,我们最后改成这样。船务也改了这张图是 2004 年给国际展览局汇报的时候用的,整个江 南造船厂都保留下来了,我相信今天大家去看浦西园区的时间比这张图还漂亮。各位同事们各位朋友们应该说我们世博会没有结束,世博会以后做什么呢?实际上在编制世博 会的时候首先编制了2020年的世博会场地的变化。 我非常明确的提出来一定要先做未来再做世博会。 比方说中国馆,这就是我们原来一直想的上海应该有一个中国文化博物馆,上海没有。比方说上海16 的我们现在叫世博村,这就是我们上海特别需要的未来的领事馆区,需要官邸区,我们上海至少还 可以提升 100 个领馆,这是上海特别需要的。上海未来 20 年需要 100 个领馆在这里。我们中间有一 个叫中华美食街,实际上我们下面基础设施已经做下去了,这就是两个宾馆的地方,一半完成以后 就是前面是 20 万的展厅,后面是会议厅,会、展、住一体化成为整个亚洲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这 就是未来,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到世博会上里面所有的道路都是城市道路,只是大家不知道,世博会 里面的路牌就是马路外面的路牌,到世博会结束的时候我们把这条围墙一拆除出去大家就发现这就 是我们多少年来梦想的一块上海的国际、文化、生态、交流的一块中心。陆家嘴这个弯头形成了上 海的金融中心 90 年代,2010 年以后上海一块国际交流中心有上海最多的绿化、上海最多的地铁, 上海国际化最多的中心诞生了,这就是 2020 比 2010 更精彩。我的发言基本上完了,但是我的工作没完,我最后告诉大家,我做了三张图,一张是全中国太 阳能分布图,第二张是全中国地源热泵图,第三张是中国的风力发电图。三张贴合跟我们中国 6 个 市长签订了协议,把这些技术捏成新一代的城市,我相信 2011 年的 12 月份,第一个城市诞生,风 能和太阳能的供电量远远超过它的总耗电量,而且是全部是清洁能源,这才是我们世博会真正的意 义。2011 到 2020 年我们有新一代的城市,因为世博会更精彩,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汤文:刚才吴教授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这个发言的整个时间也是大大超过了预期,但是内容非常 的精彩,让我们感到最后三张图我觉得吴教授是有创意的,这个创意绝对把我们中国的再生资源的 可丰富的范围明确的告诉给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我们很多的同仁都可以到这些城市去从事这个方 面的工作。我们接下来的议题是现场对话, 题目是城市远景、 城市战略。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在世博历史上首次允许城市参展,全面展示世界各地有创新意义的最佳实践,激发人 们对未来城市的一种想象和思考。本次论坛我们邀请若干名国际国内的大师和学者,他们将从各个17 角度审视城市人口激素膨胀,城镇化发展给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设计带来的挑战。下面主持人是麦 格劳希尔建筑信息编辑事务部副总裁艾伯特先生,他是建筑批评协会的会员,2009年用他毕生对商 业媒体做出的卓越的贡献守约科瑞奖这是美国最搞得个人名誉奖,同时也是四所建筑学院的顾问, 也是我们同济大学规划学院的顾问。下面有请艾伯特先生主持接下来的现场对话的活动,大家表示 欢迎。艾伯特:各位早上好,在请我们的特邀嘉宾来发言之前我先讲几句。刚才吴教授给了我们一个 非常综合的介绍,非常详细的阐述了上海这个城市所面临的一些挑战,还有最新的发展,接下来我 们的特邀嘉宾将会回应他刚才所提出的问题,不仅仅是针对上海,而且是针对很多的其他的地方的 做法。应该说这个话题是非常大的,是关于城市远景、城市战略,关于城市化趋势和全球应对策略 的对话。在这个讨论当中我们从世博会这个大背景讨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实就提出这样的问题 就是说,一个城市如何改善其居民的生活,应该说我们看到城市的发展,很多时候是可以促进城市 人民的生活。比如说很多世博会的主办方,比如巴黎是1900年的时候,当时举办了一些非常好的世 博会,然后当时就推出了这个金属。在1929年巴塞罗那92年西班牙举办的都很成功。都推动了城市 的发展。城市发展环境下面临一个什么新的挑战呢,上海世博园是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其他的城市 办世博会的时候往往也是拿市中心来做一个最大的调整,比如说上海就是外滩也做了很大的调整。 我们也非常愿意听到特邀嘉宾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下面就请几位特邀嘉宾上台。在今天的讨论当中将会请到乔全生,他是 AECOM 中国区的总裁,Silas Chiow 是 SOM 中国区的 总裁,Martha Thorne 是普利兹克建筑奖执行总监,还有刚才大家提到的我们的主旨发言人吴志强教 授,他是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规划总设计师,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有请各位特邀嘉宾上台。先请乔 全生来讲几句,简单的回应一下刚才所提出的问题。18 乔全生:谢谢。各位领导各位先生女士大家早上好,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学 习,然后做一个交流。我们这个现场对话的主题是城市愿景,当然我们希望从世博这样的经验了解 到全球甚至于未来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课题和发展的方向。我想我在这个课题开始之前我先简单的谈一下我个人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想法,尤其是我的 主要谈论的话题是在过去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都市环境里面的一些创意和创新的设施。我这个幻灯片基本上是以英文为主,但是我用中文来做表述。通常我们谈到创意或是创新的时 候呢,通常我们想到的其实是一个技术性上的创新或者是一个产品的设计或是开发的创新。我们刚 刚也看到吴老师谈到的世博规划的时候花了许许多多的力气,从人文到科技的创意和创新来最后展 现在各位面前。但是如果说我们今天看过去中国的所谓城市的创新如果我们谈到创新的话,我们有 几件事情必须要承认中国有大幅度的建设的成果。第一个我们谈到它的创新是基础设施的开发。基础设施我们是可以看的到摸的到的,比如这个 幻灯片里面大家可以看到上海的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城市的建设,还有一些看不到的基础设施 比如说我们的电力和我们网络的发展,对整个中国城市的建设带来了大幅度的成就和发展。另外一个我想大家不可讳言的其实就是谈到城市的创新大家理解到就是标志性的建筑物,从上 海的东方明珠到水立方或是鸟巢或是 CCTV,大家都可以理解到,去年我们谈到全球十大创意建筑里 面好几项都在中国。所以中国的城市建设开发里面标志性的建筑也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成 为全世界建筑师或是优秀建筑师的一个实验性的工厂。另外一个其实城市建设的创新有两件事情我们不可忽略的。第一个就是我们谈到的开发的尺度19 和规模。这个尺度和规模其实我们可以从一个建筑物的尺度,比如说我们谈到全世界最高的楼,或 是最高楼之后我们还有更高的楼,或者最大的,最强的最什么最什么的,其实中国一直在标榜城市 建设里面我追求“最”这样的字,这个“最”不仅仅是中国之最还是世界之最。还有我们开发的速度,我 们发展的快速也是我们都市创意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但是在2025年的时候,就是从现在开始15年 我们也知道我们在中国未来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一些建设。 第一个我们会有八个大尺度的所谓都会区, 超过10万的人口,这在世界上是非常重要的有趣的数字。有15个城市会有5到10万居住的人口,我们 有5万条的道路建设起来,我们有170个建筑能够成功,有5万座30层以上的建筑建成。2015年之后有 260个机场会被建成,然后同时有70%的都市人口会进驻到城市里面,目前是将近50%。当然在座的 都是很多的建筑规划工作者,不管你是规划师,景观工程师还是建设师,包括境外的建筑师,如果 我们事实上更超过这个数字层面以后我们再来看, 在过去的经济危机之后中国有4万亿的投资在这个 诚实的建设里面,我们谈到的4万亿的投资带来的所谓的创新,其实如果我们划一个等号的话就是一 个实质空间的一个成长和茁壮。这4万亿花到哪里去了呢,有445公里的高速公路,2万公里的道路, 254个变电厂,3万公里能源的线路,10万平米机场设施,176个所谓高科技的园区,21万个中低收入 住宅。其中我们还可以看到65万个住宅在构筑。所以我们如果把它变成公式来谈的话这个创新就是 什么呢,中国的政府的投资加上更多的道路、能源、机场和更多的所谓新城建设,这是不是我们就 带来了生活更城市更美好呢?如果我们看到的未来的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如果只是我们现在的创意和 创新来讲呢,我们未来城市的建设里面事实上面临很大的问题。如果我们谈到对未来有更长远的承 诺呢我们要改变我们思考的方法,改变我们行为的模式。所以我今天谈到的我们是不是用另外一个态度看我们的创新,我们是不是把前面 i,我们自己的 概念变成一个 E, Ennovation, 叫 这个第一个是生态的平衡, 第二个就是环境的品质, 第三个是evlution, 最后一个就是所谓的城市的经济和产业。所以它其实是多方向,多元素的一个整体的一个处理手法。 所以为什么是 e―nnovation 呢,因为我们是一个多学科处理城市的方法。比如固体垃圾、比如城市20 污染,比如说所谓经济的运作和银行跟投资方的运作,同时都会城市人口化的问题,以及城乡统筹 和贫富之间差距的平衡。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国虽然大幅度的建设,我们事实上也可以看到许许多 多包括在座的各位的领导和专家也意识到我们不能再一味的重复过去30年开发的模式,能够用一些 新的措施和方法。我们也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新的从规划到建设的方法出来。所以在这里很快的跟大家还是再强调,我们未来城市的真正的一个创新应该是有更多的来谈到 我们的内部的函购,它内部本身的价值,我们谈到是一个社区,一个邻里,怎么样打造一个城市的 完整的环境而不仅仅是基础设施,不仅仅是建筑。所以我们谈到的是一个区域的、社会的、邻里的 价值,是文化的价值、历史的价值和生态的价值。所以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因为我们要追求这些东西 而为了这个放慢脚步。事实上我们放慢价值的时候为了让我们社会有更持续长远的发展使我们有限 的土地资源发生更好的价值,更长远的价值。所以在这里为什么需要一个 e―nnovation, 其实就是说 我们从开始的城市发展的定位、产品的定位,城市的规划、城市设计来做一个更饱满的一个多尺度 的考虑。所以在这里希望在今天下午和等等对话的时间跟大家在这里有做交流,就是我希望能够从 过去的开发到未来的可持续开发,从 innovation 到一个 e―nnovation 的变化。谢谢。艾伯特:下面请 Silas Chiow 先生做简短的发言。Silas Chiow:早上好,我知道时间有限,可是我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机会在集体讨论之前先做简 短的发言。今天我们讨论的课题在很多地方很多不同的级别上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就是怎么 样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从而让生活更加美好。我作为 SOM 中国的总监,日常生活当中处理很多的 事情,尤其在中国,深为上海居民7年的我,我一直亲眼目睹着上海不断的演变。上海也成为世博会 的主办城市,上海投入很多的费用来美化城市,这都说明城市对中国的重要性。说明上海为其他的 新型城市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好的典范。21 世博会的主题提醒我们城市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同时这也为中国未来城市的打造勾勒了蓝图, 也提醒着我们生活的质量和城市是息息相关的。实际上很少能有城市像上海这样能够吸引全世界的 目光,也能够吸引巨额的投资。实际上世博会本身是一个短暂的现象,而它日后的遗产和土地使用 尚不确定。虽然上海是令人瞩目的,可是中国其他的现代化城市跟上海有着诸多不同。为了更好的 了解中国对未来城市的愿景,往往我们会聚焦于基础设施的开发,还有楼层空间的建设,我们会关 注于中国集聚活力的房地产市场和新的摩天高楼等等。可是仅仅看这些问题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个关 键的事实,就是中国现在城镇化的步伐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新城市的规模已经开发的速度都是前所 未有的。所以今天我要讲的重点就是今天我们以这样的话语界定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我们对中 国城市的愿景是不可忽视的,这些城市的生活质量缺乏可持续性,中国比以往更加时候需要寻找一 个生活愿景的平衡。强烈的表现不足以解决和提供新基础设施,提供教育文化、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和安全保安等服务的相关挑战。这是我今天要讲的另外一个重点。中国作为文化领军国家必须重新发现和演化历史当中的最佳 实践,这需要看长期、看全局,需要一个发展模式,不仅是更加科学的模式,也要把环境和科学算 到公式财务当中。我们如果从宏观的视野来看中国最伟大的城市,如果我们在超出地面的部分做的 不好的话都是短市的。我们希望通过 LEED 的协调,使更多的居民有话语权和发言权,也希望各位建 筑师更多的进行实践和挑战。我也希望这些实践成为主流。艾伯特:非常感谢 Silas Chiow。Martha Thorne 你是马德里的居民,过去是芝加哥的居民,我想 听一下你的见解,你认为规划者能在这个城市进城当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吗?Martha Thorne:非常感谢您,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参加讨论。当然这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例子,22 但是都可以带来一些很好的借鉴, 一个芝加哥, 一个马德里, 如果允许的话我想回忆一下芝加哥1909 年的一个有名的规划,芝加哥的发展规划,当然他是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但是他一个长期的影响 不是在于道路、交通设施、楼宇的布局,公园系统等等。更多的是在于他的一句很精辟的话,他说 不要做小的计划,因为小的计划是无法激发人们的激情。我想今天的规划者面临的挑战是相同的, 你必须做出有远见的计划,但是有的时候远见比你在纸上画的这些线条更加重要,比概念中所包含 的这些技术内涵更加重要。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远景必须能够出动个人的心弦,能够让城市居民, 地方居民投入感情,让他们认同未来的某种理念。这是我所讲的一个想法。那么讲到我在马德里的经验我还想说社会住房。它提供的社会住房是数量最多的,质量最好的, 它的特点简单的来说规模不见得是最重要的,房屋的技术也不见得是最重要的,当然这些也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一个社区的愿景,它会界定土地使用政策,这个政策是必须有多少百分率的土地专门 用于住房,是以其他的城市提供给弱势群体收入低的群体专门给他们来使用的住房。这个远景如何 实践呢,靠的是一个多元化的思维,就是说有政府、地方政府、规划者、建筑师、设计师都邀请参 加这个愿景的实践。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社会住房被认为是创新创始和质量方面的一个领先的领域, 应该让建筑师和居民普遍参与。艾伯特:吴教授您前面做了上海愿景的介绍。你认为这个有哪些挑战,你也说了有一些东西没 有办法修理好,但是可以改进,你觉得中国尤其是上海现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有哪些,难以克服的 挑战最大的问题有哪些?吴志强: 其实有两个方面要照顾,一个是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依然尚未摆脱经济危机,哪怕 这两天在加拿大召开了20国集团的会议也在讨论经济危机的问题。1929年的芝加哥,其实在那时候 世界也没有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今天我们回到上海,上海已经感觉不到这种经济危机,实际上世23 界依然处在经济危机的阶段,这是一个背景,一个大的背景,一个全球的背景。另外有一个大的背景长期的背景那就是变革。如果去问决策者的话,你总是可以看到有两股力 量在相互抗衡,又有更多的投资来抵抗经济衰退。另外也要控制经济过快发展,确保经济发展长期 可持续。这两股力量相互抗衡,这是一个矛盾。但是我想我们可以为绿色发展找到更多的投资,也 可以找到更多投资建设社会住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等等,这也是有助于摆脱经济危机 的。艾伯特:好的,我可以后续提问,就是建筑师规划者发挥的作用显然是很关键的作用,这是在 打造城市的物理基础,物理环境方面很关键,可是也有其他的问题提出来的,像 Martha Thorne 讲到 的廉价住房,吴教授讲到一些经济力量。不知道我们讨论嘉宾当中哪一位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就 是规划者到底能不能做出大的改变,让城市趋势变得更美好,从而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还是说这个 是社会种不同的要素之间的一种平衡,就是政治、经济、利益的一个调整,必须这些所有的要素都 具备。比如说我们可以做一个非常好的计划,这个计划是徒劳的或是我们做一个特别好的计划,这 个计划又能实施,完全实施,想听听你们的看法?乔全生:我想我们的挑战在于说规划者的思维是一个传统的规划的思维,我完全赞同 Martha Thorne 的观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愿景是远见,但是这也是最难的,因为赋予愿景的计划我们说它 很有远见,但是真正的愿景必须结合大量的知识。因为愿景不是真空中来的,它是有知识和基础的, 它是一个可实施的愿景,这是很难的。另外到底哪个更重要还是都需要,我想的话规划者或者政策 家应该带头,规划者带头,但是其他的这些学科其他的领域应该今早的参与进来。如果规划一个城 市的时候,除了经济学家和规划者以外也需要不同产业的专家参与进来,从最早的时候比如能源专 家,因为他们拥有一些最好的技术,这些是我们所不熟悉的,当我们建设诚实的时候应该请这些不24 同领域的专家,某些时候他是推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是基于大量的研发应运而生的。当你第一天打 造基础设施的时候它是一个智能化的基础设施, 它能够满足今后50年的需求而不是5年以后就过时重 建了。我想这个是规划者应该展开的一种新的多维度的一个思考,就是跟其他领域其他学科的专家 今早开始做起来,要超出传统的土地使用土地分配、建筑地貌、水,要超出这些传统的东西,要结 合能源、固体、废物,从第一天开始做城市规划的时候都要考虑进来。艾伯特:这是一种回答,您有什么补充?Silas Chiow: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就是建筑师能不能改变城市的社会乃至经济的面貌。我同 意是可以的。现在我们参与的新的一些项目主要是看看不同的城市怎么样发挥不同的作用让它发挥 动力。往往中国的规划者希望政府很突出。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增加这种商业可以改变人们对政府的 看法,改变人们和政府的关系,包括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可以共同的来建设城市。Martha Thorne:我想这更多的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答案,但是我们经常讲到宜居,还有生活 质量,我不知道这个到底怎么样衡量。今天听到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而且往往是非常乐观的一些统计 数字,说明可持续发展能源的节省,能耗降低等方面,我们实现了多少的进步,也听到未来人口的 预测等等。是不是还有一些更加无形的东西会让城市和城市不同,因为不可能所有的超大城市都是 相同的,谢天谢地,每个城市有自己的性格或是多种性格,这是好事。我们怎么样充分考虑到城市 灵活的一面,它的多元性,怎么测量城市宜居性或是生活质量,这个怎么测量建了多少平米,降低 多少能耗,一个楼宇一个社区用了什么技术,要远远超出这些来做衡量,我想这是规划者面临的最 大的挑战。我本身学的就是城市规划,我想我们用于分析的很多的手段,很多的技术都是植根于19 世纪或是20世纪的,这些新的东西怎么样投入呢。25 艾伯特:吴教授也提了一个很好的提法就是城市是一个生命体,这个是很难定义的,但是又处 在城市的核心,它不是机械,这不同于19世纪工业城市的概念,实际上是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活呼 吸的有生命力甚至有有灵魂的城市。我想听一下您进一步的论述,你是如何提出这些术语,是不是 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吴志强:这个问题很好,在我们2000年左右我们讨论了很多的讨论,就是新的世纪,一个都市 化的世纪是什么样的。当时九十面前的时候我们做了很多的思考,上世纪存在着哪些的问题。第一 个问题是社会性的,很多不同社会团体之间的矛盾,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背景存在很多的冲 突。第二个问题就是环境问题,第三个也应该是 所谓的一些建筑方面的破坏。一方面我们看到大量 的建筑建设,但是同一方面它们又大量的使一些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因此我们在这个情况下面就提 出城市首先必须是民众的城市,是人的城市。因为城市里面每一个人如果只是说我只是一个访客而 不是市民的话,那这个市民和移民之间就存在了很大的冲突。这个问题其实我们谈的很少,就是这 个市民和移民之间的问题。今天在这个全球下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个问题。第二个是移民的问题,我们说都市人的时候其实我们就是为了要将这两者之间的分割能够取消 掉,不要再谈你是上海人还是不是上海人,我们都是同样的都市人。我们必须对于我们所居住的城 市负担起公共的责任,共同的责任,因为我们是分享同一个城市,分享同一个空间,不管你是不是 这个城市的公民。我想正式这个问题我已经思索了良久,我思索人、思索生活的问题。在亚洲文化 里面我们是佛教文化,我们讲到生命的问题是一个很宗教性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尊重生命。每个人 都知道人的问题,但是我们还要谈到这个城市也是有生命的。我们谈到城市里面人的时候,我们这 个城市规划者往往说我可以做任何事情, 但是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对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并不完全了解, 因为城市自己是有生命的,年轻的城市和历史悠久的城市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和对问题的应对是不同 的。因此我们跟城市做定义的时候就发现它有非常强烈的自我组织的能力。如果我们都面临到一个26 经济问题,经济危机,我们会发现很多人不用救助他们他们自己已经有很多的应对做出来了。因此 只要我们尊重城市,我们要研究城市自己的规律,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有一个全新的态度,这个全 新的态度能够带来很大的不同。就像我们的父母给子女生命的时候,如果他们总是想这个孩子是我 创造的,我生出来的,而不是想到这个孩子自己可以做决定了,有一天你就要让他们自己做决定。 其实城市也是有性格的,所以我认为我们要采取这样的姿态,这样的心态,用这样的心态和态度看 待我们的城市,要尊重我们城市本身,这样就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不同。尤其对于规划师来讲, 同时管理城市的时候以及每个建筑师都必须要在这种情况下面要尊重城市的过去、现在、未来,尊 重它的经济、环境。如果我们呵护这个城市城市就会更美好。艾伯特: Chiow 和乔全生都是在全球很大的公司里面工作, Silas 我想听听你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提高是不是有一个在思考方面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有更多的人住在城市里面,你们会不会有 一个观念上的转变,你们看到其他的你们同事工作的态度的话有没有一个转变,是不是现在变得越 来越尊重或是欣赏对于我们城市的性格,是不是有更多的和以前不同的规划在发生,有没有这样的 思路在发生?对于城市规划有没有一个不同的认识?Silas Chiow:我在中国已经做了20多年的项目,无疑我看到了整个中国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大的转 变。十年以前大家的观念还并不是很深,这方面的认识不是很深,但是现在从政府到职业人士都已 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就是从其他的世界各大城市里面学到了很多的好的做法,最佳的实践,因 此我们看到很多的改善。在中国的第一线大城市里面我们无疑已经看到大家非常的注重对于环境的 尊重,这个会对我们的下一代带来深远的影响。在二线城市他们在观念上需要跟上一线城市,比如 说在一线城市里面这些轨道交通已经成了很多城市规划者的非常注重开发的一个方面。还有很多的 系统,很多的园区、公园都建立起来改善城市社区的环境。27 乔全生:是的,我的回答也是,的确是。毫无疑问我不禁在中国的亚洲以及全球各地工作,而 且我在过去的15年主要是在上海工作,我认为这个变化是巨大的。比如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刚才吴教 授谈到了我们在沿着黄埔江的地带造了两公里长的湿地,我在另外一个城市也有一个类似的计划, 就是十年以前,但我提出这个湿地建设项目的时候当地人有不喜欢,说带来很多的蚊子反正是不好。 但是今天不仅大家都已经认识到这个湿地自然区的价值,而且他们也非常注重,比如上海化学工业 园区,他们造了一个公园来净化工业用水,把进化后的用水送到杭州湾再次使用。所以大家都注重 做有责任的规划者和有责任的公民,做低碳社会可持续发展,现在这已经成了人人都说的话题,节 能减排、可持续城市。但是问题是我们在这样讲的话我们还不完全理解到底低碳意味着什么。我同 一个媒体的人说低碳化让我们的生活不如现在的方便,不如现在的好了,因为如果我们要用空调, 我们也不想骑自行车,如果我们骑自行车不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舒适吗?现在呢,我告诉 他以前骑自行车的确很便利,对整个社会的设计并不是便利于骑自行车的人,很多人骑自行车就非 常的不便,但是我们有很多的方式,比如说可以把自行车折叠起来,以前我们自行车都没有地方停 放。不像西方的社会你可以停自行车,可以冲一个凉再工作。因此我们可以升级,使我们的生态友 好型城市使我们更好的舒适和便利。现在有很多的方式和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必须要一体化起来, 而不是你告诉别人必须这样做,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比如说在人行 道上步行的人必须连接到很多他们需要对他们有便利的功能性上面去,比如路一定要足够的宽,使 你能够便利的过街等等。因此我们的理念,我们的理想必须是要经过非常仔细的规划的,只有在这 样的规划下我们才可以理解如何实现我们的目标。我想现在政府也好,研究机构也好,已经做出了 有关的承诺,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理念,他们的愿景。Silas Chiow: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教育是如此的重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移居到城市,这 些人必须要有一段时间来适应城市化的生活。因此政府必须要做出切实的一些办法帮助这些人在城 市当中很好的生活。28 吴志强:我个人在过去的五年中一些经历,就是2003年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第一次有中国在 北京进了第一次绿色建筑大会,当时这样的理念就是绿色建筑只有一个部长是支持的。我就写了一 个北京绿色建筑大会的宣言,当时与会者只有400个,但是之后我们每年在3月底都召开这样的全国 绿色建筑大会,到今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有5个部都支持我们,包括财政部,还有国家的发改委以及科 技部、教育部,当然环境部总是非常强烈的每一年都支持我们。去年我们与会者达到了上千人,在 短短的五年时间,从一开始很少的人与会,很少的人拥抱绿色建筑的理念,到现在为止这已经是从 我们的最高领导层都开始对次做出承诺。到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在过 去的6个月当中, 每一个省的领导必须自查是不是已经做到了十一个五年计划当中关于节能减排的目 标。因此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变。艾伯特:总之我们现在这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而且发展的非常快。的确我们要应对这些重大 的问题。我很感兴趣的一点我们看到很多的实例,比如说上海,现在我们上海主要的市中心比如说 金融和其他的中心是什么呢?我居住的纽约是一个工业、通讯、和时装店的中心,如果我们造一个 这样的中心,沿着我们的外滩,我们在纽约建了这样的一个中心,这些都是一些未来的城市。这些 城市我相信他们是可以目睹我们今后的变化,并且参与其中的。对于其他的国家的城市其他类型的 城市怎么样,比如欧洲有很多的老城市,如果从规划的角度来讲,就是我们讲到一些是不是有一些 欧洲的城市已经面对这些问题,对此做出改变呢,希望他们的城市升级到适合未来的城市。Martha Thorne:我相信一定有很多的实例。我可能就谈一个比喻,可能不是一个例子。这是一 个西班牙整体在发生的事情,西班牙是一个全国到处都有很多的博物馆,我们重新审视这些博物馆 的时候有些博物馆很成功,而有一些并不成功。我想提出的一点就是这些建筑和实施的确是非常重 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些实体化的建筑以后如何维护它才是真正决定它是否成功的关键。我29 想城市也一样,可能有一些对创新的城市的方面,我们所看到的并不只是在规划的阶段,我们光规 划一些自行车道,人行道,一些创新的交通方式。更重要的是我们使这些规划师想一想今后我们的 市民会如何使用这些设施,比如我们德国汉堡来的同事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就是在汉堡 有很多骑自行车的民众,如果你不是那边长期居住,你没有自行车你可以随时在街角借一辆自行车 穿越城市可以把它停放在另外一个地方。这就不仅需要建自行车道,而且建立一个租赁自行车的系 统,因此我们将来未来城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通信技术。因为如果你有一张信用卡,你可以 直接把这个信用卡插到自行车里面,然后你就可以租到这辆自行车。所以我想指出的是整体的规划 是很重要的,但是同时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些技术,比如通信技术等等也会对于我们创新性的城市生 活做出很大的贡献。艾伯特:我觉得这对我们整体讨论非常的重要,我们在座的各位是不是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城 市中心还有其他的想法吗?乔全生:我认为这个问题很好,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尤其是在中国我们特别的注重沿海城 市,北京、上海等等的开发。中国我们现在还谈到二线、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的开发。很有意思的 一点,我们公司的一些员工可以说是受过很高等教育的城市白领。但是现在他们反而在想要搬回到 他们的家乡去了,他们都是在中国的二三线甚至四线的城市。他们的原因有所不同,或是那边的生 活比较廉价,那边的城市发展也非常快。但是他们回去以后会无所适从,然后又想搬回到我们这里 来,因为他们跟哪些城市没有关联,甚至哪些城市没有灵魂,他们以前的记忆和城市的连接已经不 复存在,这是非常悲惨的。我们今后要做的一点就是在这里,我很高兴看到今天城乡建设和交通委 员会举办这个论坛。因为这不只是建设,他们还把交通也联系起来。我们在谈到农村的时候,可能 会有很多卫星城市、城镇等等,总之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将这些更小的城市或是乡村的城 镇使它们重新有自己的定位,不仅是这个实体的定位,大家还要从它们的经济、文化、传统、灵魂30 这个地方出发,这个地方的灵魂究竟在哪里,很多的古城古镇有着千年的历史,不管是城市也好还 是村也好,但是他们很多的资源都移到城市里面去了,如何在那些人民密集非常大的超级大型城市 里面能够将一部分的资源移回来二三线城市, 使他们重新焕发新生这也是我们每一位人要做的工作。艾伯特:我想我们可以在这个讨论当中明年我们再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不知道能不能解决这个 问题,但是我们无疑是有了非常好的讨论。我想大家都同意规划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须要不断的更 新。这个整体规划是多样化的,非常复杂的,必须要协同一致来进行。上海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我 们刚才所听到的各种具体的工作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同时这些问题对中国和世界都有借鉴意义, 谢谢各位,谢谢与会者,我觉得是很好的讨论。谢谢。汤文:精彩的现场对话已经结束,刚才五位嘉宾已经做了非常精彩的交流,他们对城市的愿景、 城市的战略都从各自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一些想法。有些想法对我们上海城市生活管理非常有借鉴 意义。各位嘉宾我们下面还有两项议程,当中我们原来有茶歇的,因为现在也不休息了,如果各位 想喝点茶的可以自便。接下来我们发言的是德可耐福的总经理汉斯-乌里西.胡默博士,他演讲的题目 是可持续发展之于现代化建筑。汉斯-乌里西.胡默: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今天讲的题目跟其他的各位不一样,我讲的是比较具体 的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和城市化。我要跟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城市化以及灵活性的需求什么是可持续性,这个大家都在谈, 但是我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真的很清楚可持续性是什么,另外我也讲一下石膏产品与环境,石膏产 品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支柱。可耐福主要是做石膏板的,我们也做一些项目,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的项目和2010年世博会和谐社会的主题。大家可以看到苏黎士各种各样的建筑,2006年开始就31 有很多的办公区域,是有510万平方米的办公室面积产能过剩,都没有足够的入住率,我们需要今天 来调整而适应未来,而不是明天才调整。今天早晨大家已经听过了就是关于人口的发展,当然在中国情况完全不同了和欧洲相比。看看 左边就是1910年人口的情况,有很多非常年轻的年龄段,但是你往右边看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很多很多的老人,尤其是在欧洲的中部,还有德国这些地区,这体现了不仅仅有城市化的发展, 而且这意味着我们就需要非常灵活的住宅,灵活的办公室这样才能够满足未来的需求。所以我们需 要多样性这个至关重要。当然了还有一点很关键的就是我们必须要有不同的结构设计。要必须更人 性化,而且要比今天更能够照顾到人这方面的需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什么是可持续性,这个有一个定义,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破坏后代人需 求和发展。这个里面有三个概念,一个是环境,第二是社会第三个是经济。我们细谈一下,先看一 下环境的标志,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可以跟大家更多的讲原料、能源、水、废气多样性,这些非常的 重要,都是为了人更好的生活。时间有限我就讲一些重点的。首先如何能够展现这些环境指标。首先就是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是要有非常好的生命周期评估, 第二要对环境来进行设计,也就是说今天的环境今天的建筑今天的设计要考虑到环境。下面就是要 有好的建筑材料,有创新性的整合性的的产品策略。稍微细讲一下上面所讲的这前三点,首先就是材料建材。石膏,什么是石膏,它是200万年前自 然形成的岩石,今天是在工业环境当中有非常广泛的使用,比如说磷的生产,肽的生态,烟气脱硫 等等,它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在我们的行业当中做这个石膏板事实上在世博会里面会看到这个材料 的广泛使用,其实它主要是以下几个能源步骤。第一就是脱水,我们通过这个办法使能耗高达90%,32 用一些煅烧的办法或是专门开发的技术。然后下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就是烘干。当我们做石膏板 的时候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就是它有这样的一个循环的过程,有一个超饱和溶液,在上面最后就会产 生石膏板。左边我们需要160度然后到600度,我们就加水然后就可以生产出这个石膏板,也就是说 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没有是跟大家细节,这是石膏板生产的工艺。在经过这样的一个流程之 后就是已经完成了,而且可以使用。下面就是每个材料的优劣,大家可以看到,尤其是从环保的角度来讲。看一下石膏板和砖还有 水泥板他们比起来石膏板的消耗能源比较低,对气候变化也比较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比较低,空气 污染,水污染大家都可以充分的看到我们这个材料,应该说是更可持续的,而且这个技术也是比较 可持续的。我们看一下生物多样性,它主要是来自于岩石这个材料,所以这个材料也是来自于自然的,但 是最好的是在经过最后一道工序之后所有的经过开采之后应该说可以体现出一个生物多样性的特 点。这方面也是比较可持续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就是刚才讲的三大支柱里面的社会支柱。干墙 是什么呢,应该是一个轻重量的材料,一平方米干墙的重量只有25到50公斤,这个还要取决于你建 筑的细节,最重也不过是50公斤。所以对工人来讲施工比较容易,因为它比较轻。重量轻就意味着 能耗低,你可以用预制的,还有施工时间短,无水制造期,而且物流便捷,这是非常重要的。关于 石膏肥料,这一点我们也是有充分的解决方案的,我们在施工过程和建筑物拆除的过程当中会产生 石膏废料,它可以进行完全回收,应该说比起其他的材料是循环回收利用效果更好。好,我下面给大家讲一下我们做的最好的优秀城市项目,这是一个儿童的牙科诊所的一个项目, 大家可以想象到对于孩子来讲的话做任何的手术都是很恐怖的事情,然后就建了这样的一个环境可 以激发儿童的兴趣。然后通过这种石膏板是非常好实现这样的效果的,创造了一个相当轻松的环境。33 还有其他的一些特点,很多的特点通过石膏板的建筑,曲形的,线形的,大家参观的时候可以看到, 另外一个例子是干墙系统用于博物馆的总站。这里我讲一下,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是非常简洁的建筑 结构,的灵活流畅。这个博物馆的这种设计大家可以看到就是它也可以把它转成教室或是其他的用 途,只要把一些板拿走就可以了,这个房间也是可以做画展或是照片展或是其他的活动。这里有一 些比较详细的技术环节,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技术细节都在左边,就是石膏板,还有暖层等等。下面一个例子体现的是有效性,药店是注重光线和阴影的巧妙的安排。这是在法兰克福的一个 外科手术室对它进行了全面的设计,这个是完全符合 Q3的标准,Q3大家不是非常的了解,这是一个 欧洲的了解。在欧洲是已经普遍使用,它体现的是你涂料表层的一个质量,从 Q1到 Q4,Q4是表明 这个表面涂层是非常完美的质量,我们达到了 Q3。下面一个幻灯我们讲一下我们耗材在2010年世博会德国馆的使用。德国馆里面相当的好,这是 外面看起来德国馆的情况,一共是有6000平方米,一共有3万6000平方米,3万的可耐福的板的使用, 在外面我们有展台,大家可以再仔细看一下。我们也做了相应的一些计算。好,下面就谢谢各位听我的发言,我想我是少了十分钟吧,也希望大家就我节省时间可以让大 家有时间茶歇,谢谢。汤文:谢谢汉斯-乌里西.胡默博士,他刚才是以最快的速度把德国馆的干墙系统做了一些介绍。 接下来我们今天上午最后一项是请 Lennart Wiechell 先生介绍一下德国馆的情况,下面有请 Lennart Wiechell 先生。Lennart Wiechell:非常感谢,下面我们终于把幻灯片打出来,今天我是很幸运的把我安排在最34 后的发言当中。我也尽量简短的说。下面很快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德国馆。好,首先很快的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组织架构,我们的客户 是柏林市经济发展厅。他们委托科龙博览会作为承办方,他是我们主要的客户,然后有几个合作的 有做展览设计的,Partner 是做建筑设计,然后还有做执行的。他们都是欧洲的公司,他们在中国没 有搞过项目,不知道在中国怎么执行,所以要找一个中国的当地合作伙伴,这个伙伴一定要有工作 经验,我们就是这样的一个伙伴,我们公司在中国当地的建筑师行,在德国馆做建筑设计。一开始我们就回顾世博的整个历史,我们觉得巴黎1855年、1937年这些世博会给我们非常深刻 的印象。在这些世博会可以说是提出了新型城市发展的概念,巴黎城市我们还可以找到各界19世纪 各界世博会的一些技术还在使用。更多的是国家馆以展馆为重点而不是城市规划为重点。当然城市 规划也纳入了一些成分,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都非常的大。我们做一个比较,这是整个香港岛,这 个相当于上海的世博园区,大小是相同的,这个是巴塞尔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把这个城市就可以 放在上海世博园里面。我们回到展馆,这是临时的结构,刚才胡默先生已经讲到了,我们需要一个轻型的材料,可以 便于拆除。我们这个叫和谐城市,因为它的重点在于如何把城市不同的特性相互来做一个平衡,这 样可以做到一个城市整的集群。和谐都市要维护城市的多元性,同时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诉求。 一会我会展开。看看展馆本身 有两个主题结构,一个是展览厅,那么如果把这个拿走的话下面大家可以看到有 一个绿地。这个绿地好像一块德国的绿地切割出来把它转移到中国来,可是又是密度加大的,让你 可以体验不同的空间,这是主要的门户,从这里进来,然后你必须经过这些不同的空间,更多的像35 欧洲的城市空间而不是中国城市的空间。然后一直走,从外面走到里面。当然我们也是争取让整个 世博园区融入到我们的国家馆里面,我们认为它更多的是城市空间的延伸而不是一个单独的一个楼 宇。我们展馆不同的位Z都做到的延伸,就地貌而言,当然图像的质量不是最好,这个下面有技术 间,有后台,大家可以想像这样的一个展馆需要400个工作人员都要有一个工作的空间。绿地是有草 地,一年不同的季节颜色不同,随着温度的不同而不同。背景是地球的不同的层次,有一个层次大 家可能知道是一种用太阳能源板的一种材料,这个是后面的背景,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玻璃,其实不 是玻璃,应该说是玻璃,同时也是太阳板。这是透明的玻璃,后面是窗户,所以你可以看出去,这 个既是窗户也是太阳能板,这是非常创新的技术。这个为我们的国家馆了发电。上面的话可以看到它的密度,不同密度的加大,就是不同特制的集中体现,我们做了相当复杂 的钢结构。它本身是自我平衡的,它由四个部分组成,都是这样架构的单独的结构,这是一些图片, 可以看到施工的现场。这些结构是就地生产的,然后作为临时结构,然后把这个柱子做在低下。大 家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的部分都是不稳定的,它是靠柱子立起来的只有这几个组建合到一起才可以变 成一个稳固的不倒的这么一个总体结构。这是最可持续的世博的内涵,这是我们不同国家的一个配 合,我觉得这个氛围特别的好。这个是最终产品的图像,可以看到基本上就是我说的是四周的一个 延伸,这个下面的空间是无缝的延展,一直延伸到波兰馆,法国馆,这是一个连体。你可以围绕这 个主题步行,这是剧院,这是公共的空间,吸引到人民到这个场地来。我们快速的看一下这些图片, 这是四周到里面的这么一个联续的空间,这个是里面的内墙。真正的内墙是人,这就变成了一个墙, 这是后面的照片。这个是主要的入口,从这里人可以进来,进入到绿地空间,大家可以看到是非常 集中的高密度的这么一个空间,其中体现了不同的一些体验,这个馆从外面是看不到的,必须进来 才可以全面的看到这个国家馆的内涵。上面的这些部分像伞一样的,它是遮阳伞,同时我们也有灌36 溉,为绿地提供水,夏天的时候就很舒服,让人们感觉很舒服,没有空调也很舒服。在晚上的时候 这个结构它也是能够反光的。展览的部分也是从外面开始的,我们觉得未来的城市未来的建筑不应 当有单独的用途,而是尽可能的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应用,然后把外面带到里面来, 从室外带到室内来融入周围的环境。这是瑞士馆和法国馆,我们还可以看到西班牙馆,我这个角度 没有去拍。这是给我们很大灵感的在做设计的时候,这是人们在排队,中国人拿遮阳伞,在欧洲很 少,几乎没有人用,在中国人们出来都会带这样的遮阳伞,所以我们也决定用这个类似的来做我们 的外立面。这一个夹层板的外立面,里面用的是可耐福的系统,前面已经介绍了,上面有一个二级 结构,面有一个薄膜,这个薄膜是反光很强的,因此它可以降低热负荷。所以空调的系统可以小很 多,这个是起到一个遮阳伞的泛光的作用,同时也是轻型结构,这个特别重要,尤其是临时的结构 而言,你要做到所谓部分可持续必须用轻型的材料,人们总是会问你这个楼是不是可持续的,答案 当然不是的。仅用半年的楼宇不可能是可持续的建筑,这个必须要说清楚。还有一些照片,这是灰色的刚才这个夹层的外立面是灰色的,上面铺了层薄膜是这样的。里面 的话绿地的部分,上面有架子,这个架子可以回收使用,然后这里面是种的草,这个世博以后可以 回收再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薄膜是怎么贴上去的,最后就是看看这个绿地的部分。好,我们再看看里面,这个是贵宾休息室,我们也是设计了家居系统,它是可以搬来搬去,它 有不同的用场,这个就不详细介绍了。会议桌甚至排水系统我们都做了很细的设计。餐厅,天花板 和墙体上面有一个故意扭曲的这么一个图画,你只有从某一个具体视角才可以看的明白,当你走进 去的时候通过一个联续的走廊,你会从室外走到室内。这里可以看到施工,我们在用可耐福的系统, 这样可以引导人流,我们是故意扭曲的,通过这种扭曲自动引导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走,创造一 种联续的空间。能源的来源,这个就像莎士比亚式的纵向的剧院,分三层可以容纳600人的剧场,这 是非常漂亮的屋顶,当然它是没有柱子的一个空间。中间的洞大家可能知道是要放一个互动的 LED37 球,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的表演,这是有两个演员表演的,还有多媒体的球,它是对关注做出反应 的。而观众本身也可以成为演员,我特别喜欢看这个演出,看看人们如何跟这个球发生互动。而不 同文化的人会做一些不同的反应。离开剧院周围环境会变成舞台,只有这个时候你会处在两个外立面的中间,这个时候你可以穿 过透明的薄膜可以看到四周。然后这是从三个大的楼梯走出去,然后通向世博园区,继续前往下一 个展望进行参观。最后一张幻灯片是这样的,非常感谢大家。如果大家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在午餐之间进行讨论。 谢谢。汤文:感谢伯格先生精彩的发言,他刚才把德国馆精华的部分给大家做了一个完整的介绍,接 下来我想这样,今天上午整个论坛主要的活动都已经完成了,上午因为各都很努力,有很多的同志 都做了很长时间的发言,所以我们时间上面有些紧凑。接下来我想宣布几件事情,一件事情我们吃 饭的地点是在我们酒店大楼的香樟员和二楼的宴会厅,都是自助餐,内容是一样的,希望大家能够 就餐。还有最后一件事情是下午我们整个开会的时间是一点半。下午有7项内容很精彩,希望我们与 会的同志都能够参加,尤其是各位嘉宾,代表。因为下午英国馆、新加坡馆和世界技术、沙特馆、 西班牙管等等他们的设计师亲自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的设计理念和手法。所以我希望各位来宾各个朋 友按时在这里听他们做精彩的演讲。谢谢大家。38 主题:国际建筑论坛时间:日(下午)许敏达:各位下午好,大家请安静,我们下午的议程马上开始。女士们先生们各位领导各位嘉 宾大家好,我是麦格劳希尔建筑信息中国副总裁许敏达,很荣幸为大家主持今天下午的议程。刚才 大家午餐回来以后看到了是我们精心采编的一组世博建筑的摄影,是页本地的建筑摄影师沈中海先 生提供的,感谢他对本次大会的支持。刚才上午有非常当精彩的演讲,很多来宾在午餐的时候告诉 我他们对今天的议程非常感兴趣,作为承办方知道我们很高兴听到大家这样的反馈。下午更是精彩 分层,我们安排了多位著名建筑场馆的总建筑师,来演示他们世博的思考。首先有请的是英国馆的 住设计师 Thomas Heatherwick 先生, 他是1996年创建了 Heatherwick 的事务所, 他是英国皇家建筑师 学会院士和高级院士,他同时拥有四所英国大学颁发的博士学位,2004年获得最高的英国的一个荣 誉。最让大家记住他的还是世博会的英国国家馆,有请 Thomas Heatherwick。Thomas Heatherwick: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发言。首先我要指出来的是我之所以同意今 天来做演讲嘉宾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各个国家场馆的设计师都已经到来了。 我们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但是我们在一起汇聚一堂感觉我们 是在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每个国家的政府都派自己国家的多数设计自己的场馆,今天这样的的建筑 论坛我们有一个机会能够向彼此学习。所以我今天非常能够荣幸的去听我德国的同仁介绍了德国馆 的设计,那么接下来我会听到西班牙馆和其他国家的馆的设计。我所代表的是英国馆的设计理念,也许是充满挑战的,观点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在伦敦的机 场有很多的商店,大是我觉得这个设计我感觉到非常的丢脸。因为我们非常失望的一种想法就是在39 160年以前1851年英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届的世博会,当时的那个情况它正在进行创新的设计。我们 伦敦非常有信心,我们相信我们能够取得成功取得进步。我们不仅是自己做的好,我们对人们的设 计来说人们也是会满意的,但是我们一直活在这样的思维当中,所以我们还认为今天的英国是非常 光荣的一个国家,还是最了不起的国家。但是如果这次让我设计英国馆代表我的国家来讲我觉得是 非常谦卑的,因为我们最不应该的怀着以前的那种思维。所以在英国我们有一个传统的观点就是能 对我们的一个定势,觉得我们做的这些研究都是让人们感觉我们英国是非常守旧非常传统的,觉得 我们英国就是带着传统的礼貌,还有哈利波特的故乡,还有其他的一些约定俗成的想法。设计英国馆就要代表英国经济的强势,就是有一批非常具有创意的人他们都是聚在伦敦的。所 以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说这个英国馆不可以是这样像茶壶、大笨钟这样的。本届世博会的主题非常好, 吴教授也解释了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主题,这个主题不是说我们国家很伟大,而是我们要找到一个 角度能够体现出城市化的进步和发展。但是8000万人涌到世博会,听起来是蛮让人头大的一件事, 而且也让我们想起那种最拥挤的圣诞节购物日。也就是说你在那天给所有的人买礼物,你从早走到 晚要狂逛买东西,到晚上你就不记得最漂亮的东西,最漂亮的橱窗,因为你只是觉得自己的脚很痛, 腿很酸,手里面提着大包小包的。世博会也是一样,英国政府跟我们讲,其实它给我们的这个告知 其实我觉得是非常相似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加坡美树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