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想知道PT碧蓝幻想四象武器游戏在线里都有些

《太极太玄体系》郑军著
我的图书馆
《太极太玄体系》郑军著
&  [size=2][b]内 容 提 要[/b]本书是立足于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周易》、《太玄经》的基本思想进行新探索的一本专著。书中不仅解决了一些历史上困惑不解的难题,而且对当前自然科学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涉及到天文、化学、数学、中医等许多领域。尤其是,作者将太极体系(二进制体系)和太玄体系(三进制体系)结合为一体,形成太极太玄体系,必定引起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序引言[b]第一章 从周期运动和三维角度对太极太玄体系作一简单介绍[/b]一、太极体系的四种表示形式二、太极大玄体系和二、三进制三、大玄体系的扼要介绍[b]第二章 化学元素的周期变化及其太极大玄时空结构[/b]一、关于化学元素周期的完整性--周期的结构和始点终点问题二、化学元素周期太极太玄结构表现出来的几种性质三、易学空间与现实空间[b]第三章 月地日系统的周期运动及其时空的太极太玄结构[/b]一、以易学原理研究月地日运动的新进展二、月地运行周期与太极太玄模型的对比三、月亮远(近)地点的回归运动和60 特征点的卦象结构四、干支纪年方法的来源及其科学内容五、五行的含义及其应用中医“五运六气” 起源的破译[b]第四章 极移钱德勒周期与中医五运六气周期关系的对应[/b]一、关于月地日周期二、关于极移钱德勒周期三、中医五运六气周期及其与极移钱德勒周期的对应四、关于月地日周期的小结,一历元可推算吗?[b]第五章 也谈《老子》的是与非[/b]一、《老子》集古代方法论研究之大成,从而成为全面阐述朴素辩证法的专著二、《易》、《老》、《太玄》对辩证法运动的认识与现代认识的比较三、也谈《老子》的评价[b]第六章 太极太玄模型的内容、普适性和应用前景[/b]一、太极大玄体系是物质周期运动的普适数学模型——关于时空的讨论二、太极太玄模型的内容及其演算规则三、研究太极太玄模型的实用意义[b]结束语[/b][/size]niu
05:49[size=2][b]序[/b]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册子是立足于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周》、《太玄经》的基本思想进行新探索的一本专著。本书篇幅不大,但内容自成体系,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思想,不仅可解决一些历史上困惑多年的疑问,而且对当前自然科学亦是出了一些新研究课题,涉及到天文、化学、数学、中医等许多领域。因些,这是一本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卓越论著。郑军先生的主要贡献是在于根据可靠的自然科学资料,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天于、地支、五行、八卦、九宫等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其天文和物理背景。从数学上,他把太极体系(二进制体系)和太玄体系(三进制体系)结合为一体,即太极太玄体系;从天又学上,他从日月地的三体运动的规律论证了于支60年周期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论证了60年周期和钱德勒极移周期与朔望月和近点月的会合周期有关;从化学上,他应用八卦、九宫来探讨化学元素的周期变化,提出了一张化学元素周期太极太玄结构表,用以表示它们质化规律的三维图象;从哲学上,他通过恢复《周易》、《太玄经》的科学内容,从而更加深化了对它们的哲学意义的阐述。这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日月地系统的运动的结构具有相似的太极太玄模型可以得到旁证。郑军先生是专长土壤化学,后来从事科技管理工作。工作之余,他的才华在周易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他多年来呕心沥血、不断地探求真理的结果。我与郑军先生仅见过数面,听过他两次演讲。1989年 5月他抱病参加了在河南安阳市召开的“《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第一届全国学术讨论会”。并印发了他的论文。此次会议期问,我与他接触稍多,深深感到他虚怀若谷,治学严肃认真,在许多方面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会后仔细阅读了他的论文,深为他的卓见远识所激动,有很大的启发。不幸的是他病势恶化,医治无效,英年早逝,实是科学界一大损失。让我们谨以学习和发挥他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作为对郑军先生的深切悼念!徐 道 一1991年&&6月& &29日[/size]niu
05:50[size=2][b]引& &言[/b]本世纪初,曾有人猜测太阳系像一个大原子,并据此逐步建立完善了原子结构学说,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核时代。直觉告诉我们,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好像有相似之处。笔者在中国传练的易学思想指引下,对一些已成定论的前人科学发现作了研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变化(原子外层电荷数的变化)与月地日运行的周期变化,其时空结构是一致的,就是说,微观空间结构与宏观时间结构是一致的,它们都属于二、三进制周期。自然界不仅存在现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周期(包括四、八、……六十四进制等),而且存在三进制周期(包括六、九、十八、二十七、五十四进制等)以及三十、六十进制周期。这些进位制不是人为的,不足山人随意确定的,而是物质世界周期运动的客观表现。中国传统的易学体系,包含有太极体系和太玄体系,是二、三进制的数学表达。为名副其实,本文称之为太极太玄体系。它们所表达的正是二进制周期和三进制周期运动。因其为数学表达,故具有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性质,因而也就具有普适的性质。中国古代”自觉不自觉地依据这一科学思想去认识客观世界,取得了许许多多重大科学成就和技术成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循着这一路线,笔者也得出了一系列古老而又全新的科学结论。太极大玄体系为研究大自然提供了美妙的模型,至今仍不失其先进性。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化,这一思想必将一次又一次地放射出新的光辉。“任何普通观念,最自然的描述方法常常是最简单质朴的方法。”“科学肯定有一天要找到恢复正常的蹊径,普通人将又能理解它的预言,惹不着抽象怪论的麻。”这是《量子史话》作者B 霍夫曼的看法,太极大玄体系也许正是这一预言的归宿。*本文中的“古代”,是相对于近代和现代而言的,是指中世纪向上直到L古《易经》&&实际产生的时代。由于《易经》产生的准确年代已不可考,所以这里的占代是一个&&泛指的概念。[/size]niu
05:51[size=2] [b]·第一章·[/b][b]从周期运动和三维角度对太极太玄体系作一简单介绍[/b]《易经》只是把重点放在太极体系即二进制体系上,因而有不足之处。在此之外,属于易学体系的尚有太玄体系,即三进制体系,其首创者当是西汉末年的杨雄,其著作叫《太玄经》。太极太玄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易学体系。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首先系统研究二进制周期运动的专著是《易经X,第一部系统研究三进制周期运动的专著当推《太玄经》。杨雄是人类历史L第一位系统研究三进制周期运动的伟人。但是,不管是赐经》还是《太玄经》,在表述上4有不足之处,即只作平面的、二维的说明,而未作明确的三维的理解,因而使一些实为三维的概念使人难以捉摸和掌握。一、太极体系的四种表示形式太极体系有多种表示形式,这里列出四种,即线段两分式,点线运动式、圆面划分式和球体运动式。很明显,这里画出的都是先天卦形式,有些内容也未全画出来。详见图1·1。[/size]niu
05:51[size=2]& & (一)线段两分式这种形式反映的是二分法及事物无限可分性。太极为1,即2”一 1;两仪为 2,即 2’一2;两次划分为四象,即 2’一4;三次划分为八卦,即23=8。余者类推,以至无限。将线段弯曲为不封闭的S形圆,是这种形式的变形,通常的先天八卦就是这种形式。有人把这种不断地二分说成是二进制的来源,其实是一个误会。这里的二分,其含义是:在任问层次事物都那具有阴阳两种属性,或可划分为阴阳两个组成部分;它虽然是以二进制表达的,却不是二进制的起源。当研究周期运动时就会发现,两仪有时表达的是三,四象表达的是五,八卦表达的是九。(二)点线运动式无极生太极,太极为1点;点动成线,太极生两仪;线动成面,两仪生四象;面动成体,四象生八卦。这里已包含着三维的内容了。这种形式表示,事物运动越高级,其阴阳属性越复杂。但在每一个层次上,它们仍都是太极。(三)圆面划分式这是一种比较经典的表示方法。太极为一圆面,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是由一条直线首尾重合而成;中分为二,是为两仪;再次划分,成为四象;三次再分,即为八卦。需要指出的是:这时两仪可具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四)球体运动式这是最经典且含义深刻的表示方法。然而在平面上很难完全表达出来,因而须加说明。1。在以球体表示太极时,两仪即可在三维方向上出现。每一维上的理想平面将太极球体划分为一组两仪。2。二维垂直面划分太极球体为四象。因此可以出现两组四象,它们在相位上相差90”。3。三维垂直面划分太极球体为八卦。八卦既可表示为空间的八个方位,又可表示为球面被分割成的八个球面三角形。八卦的一爻即为某一维上的变化,在图上代表球面三角形的一条边。4。当球体转动时,当即出现转动轴线和两个极点。这时,球面上若画出经向和纬向的分区标志线,我们将会看到它随着球体转动从一边向另一边运动。这就是通常所见的太极图:一个S形分割的圆;轴线上的两个脐点;八个方位无法表达,只能在圆周平面上以八卦符号表示之。5。球体转动,除出现以南北两极为标志的转动轴外,与转动轴垂直的还有赤道上的两维垂直轴。这二轴与球面相交出现四点。这样球面上即出现三个方向上的三对交点,它们就是三阴三阳代表点。当我们看到这种图时,应该立即意识到,这一图形表达的是三维立体在轴线*转动。这一认识对理解二维结构至为重要。[/size]niu
05:52[size=2]二、太极太玄体系和二、三进制老子有一段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对这一段名言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从物质周期运动观点出发,力图给出一种全新的解释。*本文中有关《老子》的引文,全部引自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5月第一版)。(一)无极一太极,物质运动的原始状态“有”生于“无”,是中国古代就已创立的一种学术观点。老子对这一观点作了明确无误的表述和说明。对此,现代物理学家极为称道。这里的“有”很易理解,就是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它的初级层次或总体就是太极,数学上可记为1。这里的“无”,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无,如是有”出现的前题。正如老子所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无”,有着客观存在的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物质内。它是物质周期运动的始点,有空间,有时间,有数量,但数量为0,因而在数学上记为0。也正因为数量为0,所以在时间和空间上仅有点(位)。所谓“无”,就是0状态,就是始点。这一认识不是泛泛的空谈,下文将给出具体的例证。由此即可得出一条重要的结论:无极为0,太极为1,“无”生“有”,无极生太极,即0生1,这才是二进制的初始来源。0、l是 物质运动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态,:进制是这种运动形态的数学表达。因此,二进制是自然界最基,然而也是最原始的(初始的) 进位制。我们切不可小看这里的O和1。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我们今天这个现实物质肚界的开始和向前发展。有厂“天地之始”O,又有了“万物之母”1,才有今天的一切。[/size]niu
05:53[size=2]& && &(二)两仪和三进制一物质运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础条件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也就是0生出了1,1生出了2,这时出现了0、l、2三种状态。0为阴,l为阳,“阴阳批参”(见《太玄经》)生出了2。这就是任何一种周期运动都具有的始、中、终三种状态。0、l、2 构成了第一级三进制周期,它是物质运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础形态。由此将衍生出九进、十八进制等一系列高级周期运动。杨雄由此创立了三进制太玄体系。“太极含三为·”原意可能止在于此。至此,“道生一,一生二,二十三,三生万物”这一精辟论述的科学含义一目了然。物质从初始状态0开始周期运动,经过中间状态],进入终点状态2,基本周期完成,同时为高一级周期运动准备了必要条件。随着高级周期运动的展开,展现了气象万千的高级状态,产生出万事万物。每一事物都包含阴阳两部分,阴阳结合于统一体中才能构成一件事物。一这就是二、三进制,产生万物的法则。(目前对“三”还存在着另一种理解:太极分化出阴阳两仪,阴阳运动,在界面上出现第三种状态。从物质运动的角度看,这种认识与本文是同义的,即阴阳运动,物质将向高级发展。然而,这两种认识的具体内容不同。)(三)二进制和三进制的比较二进制是简谐运动的数学表达。在第二个层次上,它仍将是简谐运动。三进制则不同,它是物质运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数学表达。随着层次的不断升级,其内容异常丰富。在运动过程中,一般讲只能前进,很难倒退。由此而论,三进制是辩证法运动的一种数学表达。二进制只有一个系列,即“2n次方”系列。三进制则有两个系列,除l·3n次方”系列外,还有2·3n次方系列。然而,三进制是由二进制演化来的,二进制是最基本的进位制。[/size]niu
05:54[size=2]& && && && & [b] 三、太玄体系的扼要介绍[/b]太玄,因其名称而常使人望而却步。玄字常常使人误解。& & 笔者认为,玄”字本身并不玄,它上面两笔是二,下面是两个三角,也就是二和三。《太玄经》原作者是否因此而取名玄,笔者不得而知。不过,《太玄经》确是以二和三来研究物质周期运动的专著。(一)太玄体系的表示方法太极体系的二进制,是以阴交和阳交来表示的。太玄体系为三进制,对应要求有三种符号,这三种符号是—一、一、一。当我们用数字表示太极体系时,以0代表阴爻,以1代表阳爻,这样八卦即可表达为0、1、2、3、4、5、6、7八个数。计数方法是:以初交乘以 2 2次方,二交乘以 2 1次方,三交乘以 2 0次方 ,三者相加,即得该卦表达之数。以同样方法(底数为3)也可得太玄体系之各数。在交为一层时,—一代表0, --代表1,一 代表2;在爻为二层时,即表达0、l、2、3、4、5、6、7、8共九个数;在爻为三层时,则表达0、l、2、……24、25、26共二十七个数(图l·2)。所有这些数都是顺序展开的。当爻为四层时,则表达0~80共八十一个数。这就是《太玄经》中的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本文只拿出二十七部(或一方)来讨论,以说明其表达的三进制(图l·3)。[/size]niu
05:54[size=2]& & (二)太玄二十七部表现的性质与八卦一样,二十七部也是三维立体结构,既可以用一球体表示,也可以用一立方体表示。为了使其性质直观而易于理解。本文主要以六面立方体表示,它就是风行一时的玩具魔方。1.二十七部即27块小立方体,其中心一块是不可见的。因此可以视为0。2.二十七部分解为三层时,每一层都是一组九宫八卦。中间一组的中宫为0。三组九宫八卦可以有三种组合方向,共九种排列方式。3.二十七部的表面性质是非常有趣而又意义深刻的。在六面体的六个表面上,分布着六组九宫八卦,共五十四个表面单位,它们均衡地分布在X、Y、Z三个方向轴垂直面上。每一轴上都有两组对立存在并与轴线垂直的九宫八卦,上下、前后、左右共为三组。若以每一轴线上的两个垂直表面分别表示为阴和阳,三轴线上共三组阴阳,这就是三阴三阳的表达形式。每一面上的代表点是中宫,六个中宫分布于三维轴线上。六个中宫中心点的连线即为X、Y、Z三维座标轴线(图1·4)”五十四个表面单位不是二十七的加倍体,而是三类不同性质面的集合体:六个中宫,是只暴露一个表面的六个小立方体的代表;在八个顶点,每一小立方体暴露了三面而相交于一点;其余十二个小立方体各以两个面暴露在外。这就是说,二十七部表现了三类不同性质;[/size]niu
05:55[size=2]& & (1)在八个顶点,是表面性质充分暴露的八部,它们就是太极体系中的八卦。若把每一卦的三个面投影到球面上,则为一个球面三角形。因此,从三维角度考察,八卦各为一立方体,每一卦各有三个面(对应于立方体模型)或三条线(对应干球面模型),它们对应于三层爻。从这里可以看到太玄与太极体系的联系。(2)六个中宫各为一部,表面性质暴露最少。若把它们投影到球面上,则其中一对为球体的两极区,其余两对将赤道四分。两极的两点(面)与赤道上的四点(面)不同,两极中有一极为始点,数量上应记为0。因此,三阴三阳中的一阴一阳与其他两对阴阳是不同质也不同量的。若将另一极记为1,构成of轴(从而赋予其方向上的确定性),再从极区0开始,按阴阳和先天八卦次序给54个面编码,则三对阴阳面为:0、2——9,1、10一17; 18一26,27-35;36一44,45—53。0-l、26一27、44-45构成三维垂直轴线。由此又可得到两条极重要的性质:①在54个面中,从极点0开始,实际有数量变化的只有53个面。即一个三维立方体(或球体)的表面最大数是53,一个三维立体是由54块表面包围而成的,是五十四进制,53是其最高结构数。②三维垂直轴的编码是固定不变的,即0-1,26—27,44—45。*图l·4上数字是表面单位编号为0-53,与图l·3上0-26是立方体的编号。两者完全 不同。这两条性质在关干物质周期运动中很重要,它表明53是一个完整的三维结构。化学元素的周期变化符合这一规律。魔方、魔星是这一规律的空间结构实物模型(图l·5)。魔方是太玄五十四卦的实物模型,魔星是太极八卦的实物模型。两者又是互通的。魔方的三维轴线上的六个中宫是固定不动的,而外围的变化将会造成400多亿种构型。[/size]niu
05:55[size=2]& & (3)十二条棱中间的小立方体各暴露出两个面。它们的性质与中宫和八个顶点又有不同。这十二部是三维垂面与三阴三阳分区线的交点。以此12点表征十二地支,是完美的三维表达。太玄二十七部对应于太极八卦,数学上分别表述为 3的3次方 和 2的3次方;太玄五十四面对应于太极二十四面,数学表述为 6·3的2次方和 6·2的2次方。这一模型还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事物越简单,其暴露出来的性质就越充分;事物越复杂,虽然暴露的性质很多,但总是不充分的,有些性质是不可见的。为了认识这些性质,分解(分折)是必要的。与之相反,为了认识事物本身,必须将各种性质结合为一个整体,综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太极太玄体系将这两者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它们的每一交都代表着一种性质,同时又能指示出与这一性质相对的隐蔽着的性质(即某一维上的阴阳两种性质),几层爻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卦,若干卦结合在一起,又构成高一级的整体。因此,太极太玄模型不仅有综合,同时也有分折,是一完备的方法论。这是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最大特色。[/size]niu
05:56[size=2] [b]·第二章·[/b]化学元素的周期变化及其 太极大玄时空结构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逐步完善,无疑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多少人曾反复研究它,并不断发现了一些新的性质。笔者以中国传统的太极太玄模型为指导来研究化学元素的周期变化,也获得了几点新发现。一、关于化学元素周期的完整性周期的结构和始点终点问题太极太玄模型表明,任何周期都有始点和终点。完整的周期不仅包括始点,同时也应包括终点。这就是,当研究某一个周期时必须将周期封闭起来研究,这时一定包括终点。然而在考察连续运动时,周期的划分往往八包括始点就够了,终点则包含在下一个周期的始点之中,这就是连续运动中的终始点共用。它表明,在一个周期内部,基本上处于量变过程,而在终始点上将出现质变。不同周期有不同的进位制。进位制表明一个周期的若干种特征状态,即到达进位制最后一种状态时,周期将重演,或升级进入另一周期(质变)。太玄三进制表征的就是一种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升级的周期。(一)太玄三进制周期的升级原则所谓三进制,就是“逢三进一”。十进制有0—9十个数,到十进一,记为10。三进制有0、l、2三个数,到三进一,也记为10。太玄三进制周期可表述为下列六个等级:l·3的1次方:包含0、l、2,对应十进制数也是0、l、2;2·3的1次方:包含 0.l、2、10、11、12,对应数是 0、l、2、3、4、5;l·3的2次方:包含0、l、2,10、11、12、20、ZI、22,对应数是0—8;2·3的2次方:包含0、1、2……100、101、102、……120、121、122,对应数为&&0一门;l·3的3次方:包含0、1、2……200、201、202、……220、22、222,对应数为0-26;2·3的3次方:包含0、l、2……、1002、……、1222,对应数为0—53。十进制的54,在三进制中记为2000;十进制的80记为2222。l·3的3次方即为太玄二十七部,2·3的3次方即为太玄五十四面。对三维结构来说,它是五十四进制,53是其最大数,这在上节已讲明。五十四是三维结构的最高进位制。因为3·3的3次方=l·3的4次方,表现出的是四维结构。下文将说明,在三维结构中,第四维无法展开,将出现时空收缩,从而使之被约束在三维结构之中。因此,在54以后,将构成新的高级三维结构。(二)化学元素周期变化与太玄五十四进制三维结构的类比1.关于始点问题一一0 位元素是什么?直到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把氢视为元素周期表的始点。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科学的概念。太极太玄模型表明,任何周期运动,其始点均为0,而终点则随周期的层次等级而不同。因此,元素周期的始点也应为0。区别化学元素的根本依据是原子外层的电荷数。各种元素的化学性质都是由这些外层电子决定的。据此,0位元素的电荷数应为0。现今周期表上没有一种元素符合这一要求,而能够进入周期表零位的只能是中子。2.中子作为0位元素的合理性首先,中子是电中性的,外层又没有电子,也就是电荷数为0。中子外层电荷也可视为一个完整的球面结构。其次,中子是相对较稳定的。它在自由空间能存在932秒,* 寿命是相当长的。*见Forth:《Physics》,[美]本杰米/卡明联合出版公司,1986。第三,中子在自由空间出现β衰变,转化为1个质子、l个电子和1个反中微子。质子和电子结合即为氢原子。据此可以认为,氢元素是由中子衰变产生的。这是由0生1(“无”生“有’)的最好例证之一。第四,中子为0,氢为1,构成了太极体系中的一对阴阳,对应于太极两交--、一。阴阳运动,产生了氦。中子、氢、氦对应于太玄三爻—一-、-一、一。中子和质子是所有化学元素原子核的结构单位。中子一氢一氦,这一过程就是老子所说的“一、二、三”,也就是辩证法运动三段式“正、反、合”。第五,中子作为一种化学元素,因其电荷为0,因此外层电荷可视为球面结构,与惰性气体同属一族。又因在自由空间要衰变,故与放射性元素相似。根据以上理由,应视中子为0位元素。从终点始点共用性可知,中子是低于化学元素层次的一种粒子周期运动的终点,又是化学元素周期运动的始点,中子是这两个层次之间的质变点。因此,中子应具有这两个层次的属性,据此,应定名中子为零元素或隐元素。3.0—53位元素构成一个太玄五十四位(54进制)三维立体结构将周期表稍作调整,其三进制周期的性质就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将0族元素放在各族之前而居于首列,在氢前面加上中子,这样每一横行即构成一个子周期,它们即表现为三进制周期;0-53位元素与太玄54面……对应排列,就是一个完理的三维立体结构。能说明这是一种三维立体结构的最突出的一点莫过于六个中宫位置与六种轴线元素原子序数对应的确定性。这就是:中子和氢为两极,构成这一结构的转动轴,即处于0和 1位;25-26位(Fe—Co)元素和 44—45位(Ru一Rh)元素构成赤道上的两条垂直轴线。这六种元素有其特殊性质,是一对阴阳八卦子周期的联系纽带,故也可称为中宫元素。除这六种元素外,顺序分别构成六组八卦。这样,上下的一对阴阳面(一阴一阳)即为周期表上的第1、2、3短周期,而前后、左右两对阴阳面(二阴二阳和三阴三阳)则分别为周期表上的第4、5长周期。三对结构面构成一个完整的三维立体结构大周期。为节省篇幅,本文不再绘图,读者可参考图l·4,其数码即代表对应原子序数的化学元素。(三)化学元素周期变化三维结构的平面表示-一元素周期八卦图和元素周期太极太玄结构表1.元素周期八卦图的构成(图2·1)根据中国传统的科学思想和元素周期变化三维结构的分析,可将元素顺序以九宫八卦形式由低级向高级排列出来。在最低层,0-l构成基本周期,周期封闭出现2。由(右侧)图可以看出,只有出现2以后周期才是完整的——物质运动一周又回到了原点,但这时已不是原来的0,而是现在的2。对高一级周期来说,2又处于0位(始点),到 10 出现后,新周期又得到完整表现。这里的0、l、2 就是中子、氢、氦。用老子的思想来解释:道生一,中子(第一位)出现;一生二,中子演化为氢(第二位);二生三,氢演化为氦(第三位);下一步就是三生万物——氦作为新的高级周期的始点和新周期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实,将演化出新的高级元素。如此,周期不断发展,新元素陆续出现。这些元素构成了我们现实世界的万物。He作为第2周期的始点,经Li-F,直至Ne,第二周期完成。He-F构成一组典型的先天八卦。周期封闭出现Ne,它又是第3周期的始点。在第3周期,Ne-Cl 构成又一典型的先天八卦。终点为Ar,Ar又是第4周期的始点。第1、2、3周期结合,构成与长周期相等的18位元素。每一组18位元素即构成互相联系着的阴阳两层八卦。不难看出,0—17位元素构成一阴一阳,18—35位元素构成二阴二阳,36—53位元素构成三阴三阳。一阴一阳与其他两对阴阳不同,它的联系纽带是由0 和1 即中子和氢这一基本周期担任的。如果将0(中子)不记入元素内,显然一阴一阳与二阴二阳、三阴三阳在数量上不相等。2.三维空间中的四维收缩由图可知,从Xe到At丶 将构成一对新的阴阳双层八卦,对应着周期表中的第6周期。但这一周期已不是18种元素,而是32种元素,多出的就是镧系14种元素。这14种元素,依其化学性质全部居于La元素的位置,由此而得La系之名。如果将La系元素单独列出,如周期表所列的那样,第6周期仍将是18位的两层九宫八卦。在太极太玄体系中,四象是一稳定的结构单元,八卦是四象的编码*。La系元素出现的位置正符合这一原则,它们居于内层八卦的两组四象之间。这样,以此内层八卦的第一组四象(Xe-La)与&&La系元素一起,同样形成 18位的一个周期,表现为自成一支的阴阳两层八卦。*见朱灿生:《太极(阴阳)一科学灯塔初揭》,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3)。[/size]niu
05:57[size=2]& &由化学可知,第l-5周期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是由不同能级的s 、p、d 电子组成的三组变量(S、Sp、Spd)决定的。如上所述,S、p、d 变量所决定的元素构成了三维立体结构。f 变量是继s、P、d之后出现的第四变量。如果将S、P、d视为三维变量,则f 为第四维变量。f 变量的产物就是La 系14 种元素。从化学性质看,这14种元素全被压缩在La元素位置,与此对应,这些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也不同于S、p、d元素,形成所谓镧系收缩。化学以电荷的屏蔽作用来解释这一现象。太极太玄模型从物质运动的时空结构出发,可以作出全然不同的解释。La系元素全部居干La元素一点,这一现象表明,在空间分布上La系元素处于与三维结构某一维完全垂直的方向上,因为只有垂直,才能投影子一点。即在三维结构中,第四维将被压缩而居千三维结构中的某一点上。由此可以推出一个重要论点:在三维时空只能展开三维,第四维是不可能展开的,它将被压缩在局部范围甚至一点上;在太极太玄体系中,第四维的变化只能出现在八卦的两组四象之间的“缝隙”之中,在方向上则与这一八卦垂直。笔者称这一现象为三维时空中的四维收缩。这种收缩现象,仅仅是从三维时空角度观察得到的结果。实际情况是,在第四维时空中, 将可观察到四维变量充分展开的全部结果。笔者猜想,这一现象也许与人体特异功能有关。当我们有能力从三维世界中的某一点进入第四维时,将会观察到一些全新的现象,这些现象在三维世界中只能从某一点才可能观察到。由元素周期八卦图可知,元素在每一维上的变化(包括第四维的变化)周期结构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只是在第一维上稍有不同。这一重要规律可能就是宇宙全息重演律的基础。3.化学元素周期太极太玄结构表与元素周期八卦图对应,对现有的周期表稍加改造,即可构成一幅太极太玄结构表。中子和氢居于第一行中间的两个中宫位置;0 族元素(Ne 除外)仍被置于第1列;La系、Ac系及可能存在18·的121系、145系元素被统一于表内。笔者对化学元素的性质了解不多,希望化学家能证明表中的若干位置是否合理,如 Sm 与 Eu、Pn与Cm、108 与 109 同 Fe与CO、Ru 与 Rh、Os 与Ir 是否具有类似的性质等。4.氢元素在周期中位置的不确定性根据太极太玄结构,中子可以有两种位置:0族(阴、坤卦)和联系元素(中宫I)。氢可以有三种位置:I族(阳)、VII族(乾卦)和联系元素(中宫 II)。因为 n、H、He构成一个始、中、。终三位基本周期,所以H才具有这种特殊性质。当闩作为始点n的后续点,则居于工族;当H作为终点 He 的前置点,则居于Vll族;当H作为54位立体结构的轴心一极,则居于中宫II联系元素的位置。这就为氢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不确定性指明了根据。(四)关于化学元素周期终点的推测“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周期表如何了终。……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精确地阐明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球和宇宙中物质的稳定性*。”这是108号元素主要发现者P.Armbruster的意见。解答这一问题的途径不外两条:理论推测和实践探索。在实验中探索到的终点只是当时的终点,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终点。人类至今对第7周期也未探索完,直到1982年才得到109号元素的一个原子,1984年才得到 108号元素的三个原子**。第 110号元素也只是“有希望”而已。因此,对元素周期终点的探索,主要仍将靠理论分析。*见P.Armbruster:《118号元素的发现》,La Reehereher,1984,9(转引自《世界科&&学》1985,7,王绍平译);** Endeavour,New Series,1985,VOL.No.2(转引自《世界科学》1986.5,张小千译)[/size]niu
05:58[size=2] 根据太极太玄模型,这里也对元素周期终点试作一推测1.关于第8、9、10周期的推测一对终点的第一级推测& & 根据已知元素发展的规律,第8、9周期应包括50种元素,第10、11周期应包括&&72种元素。第&&6、7周期出现了&&f变量,第8、9周期将出现 g变量,第 10、11周期将出现 h变量。以易学眼光审视这一规律,则为每增加一级变量,就会较L一周期再增加一组四象。这也表明四象结构确是稳定结构,这种稳定性是有物质基础的。按四象结构是稳定结构的原理分析,在三维结构的基础上, 第四维只能出现在内层八卦的两组四象之间。事实正是这样,La系元素就出现在& &Xe—La和& &Hf-Re这两组四象之间。像这样的四象缝隙还有一个,存在于外层八卦中。据此而论,g元素有可能出现。而h元素因再没有位置插进来,就不可能存在(即使存在,在三维时空中也是不可观测的)。由此可以得出第一级结论:第10周期及其后的周期是不可能出现的,在三维世界里最多只能发展到第9周期,第9周期有存在的可能性。2.以三阴三阳大周期为结构单位的推测——对终点的第二级推测根据太玄三进制升级原则,三维结构可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单位进入高一级周期,即0—53位元素构成的三维结构作为整体视为“l”,在它之前有一“0”位,在它之后有一个“2”位:0、l、2构成更高级的三位周期(如果不计入0位,l和2则为一对阴阳;如果不计入2位,0和1则为一对阴阳)。这表明,自然界有可能存在(或曾经存在过)大周期2,它也是一个53位的三维立体结构。构成这一大周期的除周期表上的第6、7周期外,还应有第8长周期。在第8周期内,将包括121系的 14种元素和 145系 (g 元素)的 18种元素,周期总长度为 50种元素(不包括终点),即(主周期)18+(121 系的)14+(145系的)18=50。至此,化学元素周期完成,第 9周期是“多余的”,将不会出现。这样,第 8周期的终点就是整个元素周期的终点,它应是&&168号元素。 这是对元素周期终点的第二级推测。0-53位元素构成的三维结构,是以长周期的一半作为结构单位的。如果将一个长周期作为一个结构单位,那么上述一对阴阳大周期实质上仍是一个以高一级长周期为结构单位的三阴三阳周期,整体上仍是一个三维结构的周期。以上分析表明,第10周期是不可能存在的,第9周期是多余的,第8周期有存在的可能性,但由干周期结构(对应着元素的原子结构)不稳定,所以难以探测。重离子物理学已发现,高原子序数Z的原子核间的碰撞会暂时产生反常高电荷(Z>150) 的原子核。这种电荷的聚集有望干产生奇异效应,不仅有真空极化,而且会在原子核周围出现负电子云,从而使有效电荷减少*。*见Vitor F.Wiesskopf:《当代物理学的新领域》,Seience,Vol.203,No.(转引自《科学动态》,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试刊第1期,1980,5。)(此外,还有一种可能性:第 7周期的终点&&118号元素即为整个化学元素周期的终点。在第7周期以前,包含着五个长周期,它们可构成三维四面体结构,即五行结构。自然界五位周期也是存在的。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化学家们预测的稳定超重元素就只能有114号一种,164号元素就不存在了。)3.对终点元素性质的预测不管是用门氏周期表,还是用周期八卦图或周期太极大玄结构表,终点元素的化学性质都是极易说明的。例如,化学上的惰性等。但是,更重要的性质还在于:它不仅是化学元素周期的终点,而且还是高一级周期的始点。它是这两层周期的转变点,也就是质变点。因此,它的性质更类似干中子,而不会太像惰性气体。因为在周期结构中它已越出了化学元素的范围。比化学元素高一级的层次是什么?人类对此一无所知。化学元素周期终点若能找到,也许会开启了解这一层次的大门。如果我们把化学元素的原子核俞为“带电的液滴”,那么,在“重力”的作用下“液滴”就要变形和破裂。因此,只有在对对元素原子“失重”的空间,才有可能找到终点。可是,对原子“失重’的含义是什么呢?如果这些内容都清楚了,技术条件也达到了相应水平,从而找到了化学元素的终点,人类就会发现全新的物质系列。但历程时能是漫长的。[/size]niu
05:58[size=2]& && && & [b]二、化学元素周期太极太玄结构表现出来的几种性质[/b](一)八卦对位互补均衡性对化学元素原子质量在八卦中对位互补的性质,前人已有论述*,但本文的结论与之稍有差别。*见邹学熹:《易学十讲》,四川科技出版社,1986年1月第1版。按元素周期八卦图排出各元素的原子量,对位相加,则在同一层八卦内基本相等(均衡)。现按自然界丰度最大的同位素原子量以先天八卦形式排布,可以见到这种均衡性质由“严格”向“基本”的逐步退化现象。[/size]niu
05:59[size=2]这里的两组等式是偶然的巧合吗?不是。它是八卦反映出来的普遍规律。先天八卦是一种对待排布,对位应该互补。这不论是从象(卦爻符号)还是从数看,都是明白无误的。这种对待关系反映了周期运动在同一层次是按自然数渐进的,没有跳跃.是一量变过程,并且是首尾互补的。跳跃(质变)出现在不同层次之间。原子量对位互补均衡性,不仅反映了电子、质子的渐进性质,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子的对位互补性质(中子数=原子量一质子数),这种性质只有在八卦中才能被认识。Li核比He核增加2个中子,则对位 F核比 O核中子也增加 2个;Na、Mg中子数相等,对位 P、S中子数也相等。这是自然界的一种自我调整法则,先天八卦表达了这种性质。它表明元素周期的卦象结构(注意:不是原子本身的结构)是相当稳定的。2.随着元素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全方位均衡性退化,下降两中宫的原子量之和约为8组对位原子量之和的平均数。[/size]niu
05:59[size=2]& & Fe+Co=56十59=115(466+466)+8=116.5应该看到,这种不均衡性主要是由中子数的不同而产生的,因为电子、质子的八卦排布总是均衡的。这里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假如元素原子量的不均衡性对应着原子的不稳定性,那么这种不稳定性应主要是由中子数不同造成的,即原子的稳定性主要是由中子数决定的。由此假设再推进一步:决定原子稳定性的主要不是电磁力,而是另一种与中子相联系的力。这一假设是否正确?这种力是不是强作用力呢?(二)每一八卦的始位都是惰性元素在元素周期八卦图中,每一层八卦代表一个子庇期。八卦的始位为子周期的始点。这些始点除惰性气体外,还有Ni、Pd、Pt及尚未发现的110 号元素。这些元素与惰性气体的不同点在于它们都是金属。它们与惰性气体也有相同点,即隋性,这些金属也都是不活泼的。这一点正对着八卦中的坤卦。乾动坤静,是八卦的固有属性。(三)VIII 族元素不是一族,而分属三类首先,Ni、Pd、Pt和110号元素已从VIII 族中被分离出来,惰性是它们的特点。其次,Fe、Co、Ru、Rh、Os、lr和108、109号元素都是居于中宫的元素,它们是第一和第二子周期的联系元素。同为中宫,两者又有不同。Fe、Ru、Os和 108号元素属于第一子周期,居于子周期之后;Co、Rh、Ir和109号元素属于第二子周期,居于子周期之前。因此,VIII 族元素不是一族,而分属干三类。(四)周期的始点终点是确定的,不是随意的,更不是人为的从化学元素的周期变化可以看到,一个完整周期的始点为0,终点也为0。不过,终点0已不是始点的0,而是高一级的0,它又是高一级周期的始点。这里的0是指物质运动状态而言的,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物质内容。化学元素的0,只是对元素原子表现出的电性质而言的,除此而外,不代表其他任何内容。只有按始点终点划分的周期,才能表现出周期的固有性质。例如,八卦的对位互补均衡性,错一个位置即表现不完整或表现不出来。由此可见,周期运动绝不是在一个圆周上打圈子的简单重复,而是以终点为过渡点的从一个层次进入高一级层次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不同层次之间的性质不会杂位而居。(五)周期变化的稳定结构单位是四象,和由四象组成的八卦除最初始的第1周期和中宫元素外,从He开始,所有元素都分别从属于某一组四象,两组(阴阳)四象构成一组八卦。由此可见,“八卦是四象的编码”这一论断是符合实际的。(六)周期演化层次与基本粒子在化学元素的周期变化中,结构单元有以下几个层次:单个元素:一层八卦(含阴阳两组四象):阴阳两层八卦:三维(三阴三阳)54位立体;此外,在周期开始后存在一组两仪结构,在周期开始时有一层0结构。这样,包括0在内共为六个层次;若不包括几 则为五个层次。在这些层次中,除0而外的各个层次都包含着阴阳两部分。由此可以推测,“0”层次也应包含阴阳两部分,即中子不是单一粒子,它至少含有阴阳两部分。中子应是更低层次粒子周期运动的终点,这个低层次周期的结构也应符合太极太玄原理。根据这一模型推测,夸克应处于这个低层次大周期内的某一层,它不是单个粒子,而是复合粒子,是3种或9种粒子的结合体。夸克是三进制结构。在构成中子的54个粒子层次中,只有到始点0粒子,才是构成中子的基本粒子。这个0粒子可能又是由2—3种更基本的粒子构成的。这就是太极太玄模型对粒子世界的推测。[/size]niu
06:00[size=2]& && && &&&[b] 三、易学空间与现实空间[/b]以上所述的是化学元素周期变化的结构,并未涉及各元素原子本身的结构或电子层结构。在现实世界中,从未见过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某种结构体。它是不可能见到的。同样,我们也不可能见到这些元素以周期表格式排列在我们面前。周期表表现的是化学元素的演化规律,元素的太极太玄结构表现的也是这种规律,不过它比周期表更进了一步。周期表展现的是演化规律的二维图象,而太极太玄结构展现的是演化规律的三维图象。三维图象只有在三维空间中才能展开。这里所讲的三维空间,我们称之为易学空间。易学空间就是太极太玄结构能够展开的理论空间。事实表明,易学三维空间与现实世界的三维空间是对应的:易学空间中的元素在太极太玄结构中的位置,正对应着现实空间中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状况。因此,太极太玄结构又是各种元素原子结构的数学表达。例如,太极大玄结构始于0位,对应于现实世界中外层电子为0的元素原子,它反映的是中子结构上的这种性质。太极太玄结构的第二位为1,对应于氧元素原子外层有1个电子。太极太玄结构的第3位为2,与之对应的是氦元素原子外层为2个电子;第3位为内层八卦的始点(坤卦),氦元素对应着处于0族位置。Ne元素在太极太玄结构中处于第11位,它封闭内层八卦,居于外层八卦的首位,与之对应的是&&Ne原子外层有&&10个电子,处干&&0族位置,是第2周期的终点,又是第3周期的始点。由此可见,太极太玄结构,一是表达了元素演化的程序,二是表达了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变化。电子层形状就是由该种元素和在它之前的元素共Z司构成的在易学三维空间中的形状。由三维空间来看La系收缩问题,只能得出在二维空间中出现四维收缩的结论。它对应着现实世界中的电荷屏蔽现象。把这两点结合起来观察,可以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推论:对化学过程来说;电磁屏蔽可以在现实三维空间中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空间,这个新空间与现实世界在某一点上实现联系。总之,易学空间是最一般的理论空间,在这一空间得出的结论应具有普遍意义。它与现实空间是对应的,或者说是等价的。[/size]待续。。。择流
20:39Niu 兄:何时有其馀的部份?niu
20:45我还以为没人要,就慢慢来啦。尽量在这个周末再上传一些。niu
19:05[size=2][b]·第三章·月地日系统的周期运动及其时空的太极太玄结构[/b]地球是人类的摇篮。除地球外,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体莫过于太阳和月亮。自从有了人类,月地日始终是最受关注的对象。地球上任何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民族,都有丰富的有关月地日的天文学知识,其中许多内容是人类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在生产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来源于对月地日直接的客观的如实的观察和描述,有些已上升为高度抽象的理论概括。这些内容绝大多数是对自然规律的如实反映,因而,即使在科学得到相当发展的今天,仍不失其科学性和先进性。恰恰相反,由于岁月的流逝,有些产生于古代的科学结论倒成了今天的不解之谜。中国古代干支纪年就是一例。笔者试图以传统的太极太玄模型来揭开这一谜底,阐明其科学性,挖通断流于唐代的这一历史河道,并进一步追究于汉代以后再未见过的《太始天元册》》关于五运六气规定的来源。一、以易学原理研究月地日运动的新进展月亮、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能否用最简明的数学式表达呢?现代天文学家、数学家为这种三体运动建立了多种方程式,去求解若干未知数。如前所述,本世纪初即有人根据太阳系结构这一大模型去类比于原子结构,从而逐步建立、修正和完善了现代原子结构学说,使人类进入了核时代。今天,我们能否反过来,用现代已了解得比较多的原子结构模型来类比干太阳系结构呢?类比,在科学思维中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思维方法,因为人类一再发现,自然界存在着自相似性丶‘根据不同系统间存在的相似性进行类比,已经启发人们在许多新的领域建立起新的科学理论,哈肯把不同系统中的相变同激光类比建立了协同学。哈肯认为,类比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旦在一个领域里解决了一个问题,它的结果可以推广到另一个领域,一个系统可以作为另一个不同系统的模拟计算机。普利高津进一步指出,分析问题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把对被研究系统的观察结果与参与系统的性能加以类比,就能确定最适合的模型类别;然后,越过简单类比的阶段,在所选用的模型的框架内再认识每一个问题的细节,并进行具体的描述”*。类比和演绎,实际上构成了科学分析方法的两个侧面。在深入分析某一未知领域时,往往要使用演绎的方法。在对某一领域的某些细节有所了解而将其归类,从而深化认识时,往往要使用类比的方法。在人类的实际认识过程中这两种方法常常交替使用。例如,利用已知公式、定理来求解某一问题,从本质上看,既是演绎方法的应用,又是类比方法的应用。似乎可以这样来看待这两种科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演绎是纵向的类比,类比是横向的演绎。本文就是以太极太玄模型横向类比于化学元素的周期变化,又由化学元素的周期变化横向类比于月地日系统的周期变化,从而在前人基础上得到了一系列古老而又全新的结论。宋姑庭、诸志宏根据月亮运动的观测资料,得出:近点周与会合周(即近点月与朔望月)具有413天的平均会合周期**,即对日地连线而言,月亮近(远)地点同朔(望)点经过413天以后会合,回到周天背景上原来的位置。本文称这一周期为月亮远(近)地点回归周。* 见陈奎宁:《新三论的启示———谈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科技导报,1987,1**见宋姑庭、锗志宏;《月亮近点周与会合周的运动规律》,南京大学学报,I983,3朱灿生以中国传统的太极(阴阳)理论,分析了月地日这一开放系统的运动,揭示了一系列月地运动规律,如(1)15近点月构成月亮的一个回归周期,相应的为 14朔望月;(2)月亮在近地点和远地点之间作风箱式周期运动,每一近点月包含着4个特征点(四象);(3)每一特征点包含着速度V和加速度a这两个变量的极值或0,两个变量互为消涨,呈嵌套结构,从而起着自调节作;(4)每相邻的4个特征点构成一组四象,一周15近点月,四象经15次编码,即为六十卦,16近点月构成首尾相似的封闭周期,四象经16次编码,即为八八六十四卦;(5)由此可见,四象是稳定的结构单位,八卦是四象的编码。傅立勤在朱灿生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中医运气学说和干支纪年问题时*,列出了如下一些关系式:[/size]niu
19:06* 见傅立勤:《于支纪年和五运六气的天文背景》,中国医药学报,VOL1,NO.I,1986这里出现了一个常数53。可惜傅立勤并未指明它的来源,只是认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53一数,似属自然常数,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实际上:,最后一道等式见最关键的等式,其他等式均由此演化而来。二、月地运行周期与太极太玄模型的对比(一)“53”一2·3的3次方周期的最高结构数关于53,本文已在两处作了说明:在太玄三维立体结构中,0——53面构成最一般的立体结构;在化学元素周期变化中,0——53号元素可以与太玄结构直接类比。太玄结构是以人们能够直接感知的立体空间结构表达的。化学元素的大周期结构直接对应着原子的电子层空间结构,因而是比较易于理解的。实际上,这些概念都是数学化的抽象概念。由这个概念可引伸出54进制的概念,它不仅可以表达物质运动的空间变化,也可以表达物质运动的时间变化。月地日运动时间的数量关系正是这一高度抽象的太玄结构的又一种表现。53是54进制的最大数,53个又4份之1近点月所构成的立体结构就是1年,即月地日运动也符合太极太玄模型。由此可见,53是一种普适的周期升级数:2·3的3次方周期是三维世界中的高级结构,这一结构完成就要进入更高一级的三维结构,0——53是这一结构表现出来的数量性质,53是其最高的结构数。(二)对月亮运行时间的离散化处理和月亮运行时间单位月亮在一近点月中有四个特征点,这四点的性质各不相同,它们是运动状态的转折点。这些特征又是月亮在一定运动时间内积累下来的,因此,就可以根据这四点将一近点月划分为四段,并以这四点的性质来表征月亮的四段时间和空间的运动特征。这样,连续的时间即表现为不连续的特征时间点,这些点既可以用来说明时间,又可以用来说明空间,既可以说明运动点的延续,又可以说明运动点的位置,点和位是统一的。本文将1/4近点月运行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两相邻特征点的时间间隔,简称为1月亮单位。理论和观测都表明,月亮单位只能取平均值表示,因为1近点月内四段时间不同,l年内各近点月之间的长度也不一定相等,月行有迟疾。以现有近点月观测值来说,l月亮单位=1/4近点月=27.55455天+4=6.8886375天。(三)月亮单位数值的修正及其含义用月亮单位(月亮点或位)来描述月亮的运动状态,与用连续的时间来描述,两者结果是完全一致的。但用月亮点(位)来描述会给我们提供很大方便。这样,月亮对地球的运动犹如电子对原子核的运动一样,月亮运行的周期变化就将可以与化学元素的周期变化相类比。所不同的是:一个是原子核周围的电荷空间点的变化,一个是地球周围的月亮运行时间点的变化。用月亮单位(月亮点)表达的几种周期为:1近点月=4点1远(近)地点回归周= 4点 X15—60点1回归年=53点回归年周期可表述为:月亮运行53点,运动周期升级,构成高一级的周期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回归年。与太极太么模型类比,立即可以得出:l回归年是一个三维立体结构,它是山0——53月亮点构成的。层次性也反映出来了:地球比月亮高一级。以目前观测值计算,l回归年(53点)为:6.8886375天 X 53—365.09778天计算数值与回归年观测值差0.14441天,误差为万分之四。如果对月亮单位作力分之四的调整(在实际使用时再作相反的调整),就可以把月地运动作为非常严格的有整数比的周期来讨论。以回归年实测时间来修正月亮单位,数值为:l月亮单位=365.24219天/53=6.891362天从太极太玄模型来说,周期三进制是一普遍规律。月亮单位实测值与修正值的差异表明,月亮对地球尚未进入最严格的三进制周期状态。现代研究揭示,月亮的平均轨道半径在历史上小于现在的38.4万公里,月亮在自身演化过程中轨道半径不断增加,直到现在,仍在以每年4.5cm的速率在增加*,就是说,月亮轨道至个仍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地球年的天数也在改变,从远古到现在,天数在不断变少。不过,月亮轨道早已进入基本稳定状态,因而基本符合太极太玄模型。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一误差来源于轨道调整过程中的摆动。月亮轨道到达完全稳定状态的过程,可能是无限渐近的过程。月亮远(近)地点观测上的困难可能会带来数值上的误差,朔望月是比较易于观测和计算的。若由15近点月对应子14朔望月来推算,取 1朔望月为 29.530589天,则 1近点月= 29.530589 X&&14/15=27.56188天。据此,l月亮单位=27.56188天/4=6.89s47天。这一数值在下文所述甲子六十年周期中,可以使近点月和朔望月非常精确地对应,即60年=365.24219天x60=天=742.096朔望月=742朔望月十2837天=795.103近点月=795近点月十2837天其间的误差为万分之一点三,这一误差值就是下文朔望月与回归年数值之间的误差值。这一组数值似为最为合理的一组。* 见徐道一等:《天文地质学概论》,地质出版社,1986,第1版。(四)时间的三维立体结构——时间的三阴三阳对月亮单位修正以后,即与太极太玄模型完全一致,其结果与化学元素周期变化完全相同。这就是说,时间也是三维立体结构,时间在三维方向上构成三阴三阳。这似乎是一个全新的结论,实际上却是一个古老的结论。在中医典籍中,有许多关于时间三阴三阳的论述。例如,在中医运气学说中的六气,其司天及左右间气和在泉及左右间气,就是视一年为三阴三阳的具体实例。中国古代几何学未得到充分发展,因而在叙述中常常把三维立体架构表述为圆平面上的方位,四象、五行、八卦都如此,三阴三阳也是如此。但是,中国历来都是把这些概念放在周期运动中来阐述和使用的,以方位来表示只不过是一种表述方式*。(五)一年53个星期以一星期七天作为时间单位,都以为是西方的,再以前是希伯来的发明,中国的七日制是从西方传入的。但李约瑟博士又认为周代有一种早期的七日制**。在中国古代即已发现人体生理活动有七天的节律。那么星期的含义是什么呢?人体为什么会有七天的节律?七天的来源何在?由上述月地运行周期可知,一年分为53个月亮单位,即月亮运行相邻两个特征状态之间的平均长度为6.89天,它与7天相差甚微。中国古代在纪年纪月纪日中都是以整数来表示的,以7天来代替一个月亮单位是正常的事。因此可以说,“星期”这个时间单位就是月亮单位的整数化。它来源于近点月,而不是来源于朔望月。一年有53个星期,而不是52个多。人体的7天节律是月亮节律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天文特征。它的平均间隔不是7天,而应是6.89天,人体中一年应有53个这样的周期。如果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则它是人类与宇宙环境统一的一个明确的证据。*&&本文中有关《黄帝内经素问》的引文,全部引自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朋第1& & 版。**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X中译本,Vol.4, No.2, 科学出版社,1978。我们可以约略地说,7天 ( 1 月亮单位,应为 6.89天)这个单位犹如化学元素周期变化中的一个电荷单位(电子),53个“七天电荷”逐个增加构成1年周期。53个化学元素有相同点,但每一个元素之间又有不同性质。53个“七天”也有相同点,但每一个“七天”之间也应有不同的性质,积累起来还表现出新的性质。这一类比如果正确,那么天文学、地学、生物学、人体科学都应分别了找一年中的53个“电子”及其逐个增加后的不同性质。(六)地球有哪53种状态?其表现形式是什么?月亮与地球的关系最为密切。通常视月亮为地球的卫星,也可以把它们视为双星。月亮对地球的强大影响肯定是存在的。可是,目前除潮汐之外知之甚少。地球表层的气象变化,地应力的变化,生物的生长发育,以致人的思维活动和情绪变化等方面,月老究竟影响到什么程度?又有哪些表现?这些变化除时间的对应性和积累而外,有没有空间的对应性即地域的对应性?这些变化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以往这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万有引力。最近有人开始研究月亮位相对日地间电场、磁场变化的影响,相信到这些问题的研究会使本问题出现新进展。(七)中国古代就已知道53《淮南子》有月亮每天东移十三度的记载;葛洪指出,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这两种说法是一样的。X黄帝内经·素则讲得更准确一些:“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这是以地心为参考点考察日月运动的最准确的记载。由一年53月亮单位可以得出,一年为 13.25近点月,即日行 l度,月行13.25度,也就是 4与 53的关系。对这一数量关系,古代有人明白,有人模糊。对观测者来说,在一短时间内,13.25与13相差无几。然而在古代纪年方法中,如《汉书·律历志》等已有百六周期的说法。所谓百六周期,是指i06个时间单位(如 106年)为一周期。对于月亮运动来说,106个月亮单位构成两年(一对阴阳年),也是一种百六周期。显然,知道106,对53不会不了解。(八)日月运行一年相差49点——二体运动的结论以地心为参考,一年月行53点,日行4点,月亮超前49点。若以日心为参考,则一年月亮绕地球右旋53点,地球绕太阳右旋4点,两者之差为49点。这是否就是“七七四十九”的来源?(图3.l)这种比较,是以最简单的二体运动为根据的。地——月、地——日,两两相对;然后地——月、日,是两种运动对一点的比较。因此,4、49、53,都是二体运动的结论。niu
19:06(九)月亮在黄道面上的运行轨迹投影(图3.2)《黄帝内经·素问》以四岁为一小周(一纪),十五小周为一大周。由图3.2可知,月亮在黄道面上的投影曲线,每一年的年末与年初是不重合的,每年超前90”,四年超前360”,月亮位相复原。可见四年一小周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这里仍是以二体运动为根据的。“十五小周为一大周”则将二体运动与三体运动建立了联系。十五小周为60年,60年是根据三体运动建立的甲子六旬周期。图3.2的曲线,对于60点的月亮远(近)地点回归周来说,确需60年才真正首尾相接(此外,地球自转与公转也是以4年为调谐点,4年后天数整数化)。后文将详细讨论甲子六旬周期。这里的月行周期可作为60年周期的第一项证明。(由图可以看出,第一年年终的第53点与年初的0点到了圆周上的同一位置,但位相超前了叨”,第勹点落在黄道线I:,而不在线内的0点上。由此再向前运行7点,才构成一月亮远地点回归周。这样每过一周即向前进动7点,第m年年末,正好才又落在0点上。0点是第53周的最后一点,于是一个新的甲子周期重新开始)。niu
19:07三、月亮远(近)地点的回归运动和60 特征夫的主象结构(一)关于天右旋、地左转中国古代天文数据都是以地球为观测点得到的,观测结果即为天体的视运动。因此,太阳、月亮除每天从东方升起、经过南方、到西方落下以外,在周夭背景上还有太阳每年从西向南向东、月亮每月从西向南向东的运动。西、南、东是北半球人们观察得到的方位,此外还有一个观察不到的“北方”。在平面上表示时就是上为南、下为北、左为东、右为西(面南而立)。所谓天右旋,是从北方(下面)开始,向西向南向东,回到北方,这正是日月运行的方向,就是这时针方向,称为天右旋。所谓地左转,是指地球由北向东向南向西再回到北方的转动,即顺时针方向。地左转是以日心地心连线为参照系(相对静止),地球由北而东而南而西的相对运动。因为是从下方(北方)向左的转动,故称地左转。若以地球为相对静止的参照系,则日地连线右旋。现代以太阳为中心看待月地日的运动。从相对运动的原理可知,其结论是相同的。不过,以太阳为中心看月亮运动,则是两种圆运动的合成,合成的轨迹投影就是黄道面上的近似于余弦曲线的波形 (图3.2)。 以现代观点看月地日运动规律,更有利于对中国古代所揭示规律的理解。上文已讲了“七七四十九”是二体运动造成的。本节所谓地左转的概念,是三体运动的结果。三体运动将为我们指明“八八六十四”的来源。(二)月亮远(近)地点的回归运动、六十进制、六十四卦及二十八宿月亮远(近)地点的回归运动与月亮的周年运动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上文已讲明了月亮周年运动的状况,它是以日心为参照系的,一年终了时月亮相位超前90”,并来回到初始出发点。即;如果第1年月亮是从第1特征点开始的,那么第2年则从第2特征点开始,两者位相相差 90”。月亮远(近)地点回归运动,是指月亮远地点(或近地点)在周天退行15位,回到出发时的初始位置,从而开始一个新周期的运动,它的参照系是日地连线。即相对于日地连线而言,月轨长轴左旋一周。1. 月亮远地点回归周的产生及朔望月与近点月的关系(图3.3)以日心地心连线为参照系,以月亮在远地点时正处于日地连线上为始点(朔点,月亮处干地球太阳之间),则经1/2近点月后月亮到达近地点,经 1/2朔望月后月亮到达望点。经 27.55455天(观测平均值),月亮行完一近点月;经29.530589天(观测平均值),月亮行完一朔望月。近点月与朔望月是不同步的。这种不同步是由地球在轨道上前进所形成的地左转(对日地连线而言)造成的。由朔望月与近点月之间的差距可以计算出地左转的角度。这个角度是:(29.5455)÷ 29.53059 X 360”=24“就是说,过一近点月,地球带着月亮一齐左转24”,即远地点退行&&24“,15近点月退行一周天,其时间为:27.55455天 X 15—413.32天其间共有凵朔望月:413.32天 ÷29.53059天=14(朔望月)由此可知,l月亮远地点回归周包含着15近点月或14朔望月。这就是说,经过413.32天,月亮将回到日地连线上,同时,对近点月和朔望月来说,位相也都复原了,月亮在周天位置上回归初始出发点。niu
19:072.六十进制的起源1月亮远地点回归周= 15近点月= 4特征点 ×I5 = 60 特征点即在1月亮远地点回归周内,月亮在周天将留下60个特征点位置,这60个位置点将周天划分为60段。这些位置点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月亮运行留下来的,这就是六十进制的起源。月亮远地点回归周是一种六旬周期。3、八八六十四卦是表征月地日三体运动关系的数学表达形式朱灿生从封闭周期包含始点终点出发,指出16近点月构成首尾相似的封闭周期。16近点月包含64 特征点,这就是八八六十四卦。本文对此将给出另外两种解释:(1)以日地连线为参考,月右行60点,则地左转4点。若以一卦代表1点,则月行60卦,地转4卦,两者合为八八六十四卦。(2)若以地球(地心)为相对静止,月右行60点,日地连线右旋4点。以一卦代表1点,则月右行60卦,日地连线右行4卦,两者合为八八六十四卦。实际上,“地左转”与“日地连线右旋”是一回事,两者是相对运动。因此,可以视上述两种解释为一种。这4卦代表地球左转一周(或日地连线右旋一周)过4个特征点,它们的对位连线构成了月亮60卦的一个直角座标系。因此这四卦就是先天卦中的乾坤坎离或后天卦中的坎离震兑 *。对于月亮来说,60卦对应着周天360”。60卦包含360爻。因此,1爻对应着广,l卦对应着6“。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一周360“的记载,但一周六十卦有 360爻,视一年为360日,都是一周360个单位的表达,只不过不叫度罢了。当然,中国古代用一周60个单位(即六旬周期)比用一周360”更为广泛和经常,这样用可以与六十卦、六十四卦相对应,六十卦是六旬周期的一种表达,而六旬周期是太极太玄模型的重要内容,干支纪年、纪月、纪日,都是六旬周期的具体应用。取用六旬作为周期数并不是为了计算上的方便,而是为了更客观地反映物质运动的内容。月地日既然是三体运动,那么就可有三种参照系。上述各种情况都是以日地连线为参照系的表述。除此而外,还可以用月地连线或日月连线为参照系。对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日月都在运动,因此用日月连线作为参照系(变为地球绕着月亮转)不合习惯。下面以月地连线为参照系作一分析。如果以月地连线为参考,则在1月亮远地点回归周内,地球左转64点,或者日地连线右旋64点。这样就可以直接用六十四卦来表征地球或太阳的运动状态。就是说,在三体运动中太阳、地球的特征含有的种状态。*如果以八八六十四卦来表征一年则六十卦应表征365天(一周360”),一卦6”,代表 6.0875天,一爻代表 1天又 21分钟;另四卦构成一直角座标系,表征地球过四特征点或四季,每一爻又可代表 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4.朔望月与二十八宿以日地连线为参考,定三者处于一直线、月亮处于远地点并居于日地之间时为始点0位,则月亮从0”开始右行,地球在地心点上左转。(或者对地心而言月右行,日地连线右旋。)月亮与日地连线在何处再次相会呢?月右行 360”,地左转则为 24”。这样,月亮行完 1近点月(1 周 360”)时,将被地球带动退行 24”,月亮将处于 336“。这样,当月亮到达 360”而再次与日地连线相会,其间即为 1朔望月。niu
19:08以上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是相同的。这里是以近点月实际观测值计算得到的朔望月值,它与实际观测值不符合。这本是一种近似的、概略的表达。如果以修正的近点月27.56545天计算,则朔望月的时间为29.53441天,同样与观测值不符。最好的对应值是:朔望月为29.530589天,近点月为27.56188天。近点月和朔望月是同一个月相在二体运动和在三体运动中的不同表现。对周天60点来说,由于地左转,每一近点月退行4点,15近点月退行一周天,其间月亮与日地连线相会14次,就形成14朔望月,即1月亮远地点回归周内包含14朔望月。14朔望月共有28 个朔望点,这28点又将周天划分为28份。这28 点的位置是相对稳定的,用周天背景上的28个恒星(或星座)来标志这28点正是中国古代就已确定的二十八宿的妙用。每一朔望月,月亮过三十宿,向前进动两宿,14朔望月进动一周天(精确一点看,每过一周,朔望点都要延迟0.11 天,即进动&&0.0958“,60年进动5.0774“)。(三)三体运动与二体运动表现特征的对比一近点月4特征点,一年月行53点,每年月亮相位超前90”,4年一周期;一年日行4点。这些都是二体运动表现出来的特征。在三体运动中,出现了月亮近、远地点的退行和朔望点的进动,以及地左转(或日地连线右旋)等情况。在二体运动中,月亮只有近点月一种运行速度。在三体运动中,月亮运行出现了两种速度,除近点月速度外,还有朔望月速度。在二体运动中,月亮4特征点位置是相对固定的(相对于恒星月,则8年又10个月右转一周),分别居于0”、90”、180“、270“四点附近(在一周&&60点的&&0、15、30、45四点附近)。在三体运动中,15近点月的&&60特征点散布于周天&&60点上,同时还出现朔望28点或朔、上弦、望、下弦共56点。在二体运动中,日月速度比为4: 53。在三体运动中,地左转(或日地连线右旋)与月亮(角)速度比为4:6o,朔望月与近点月的(角)速度比为 14:15,也就是56:60。在太极太玄模型中,二体运动仅出现四象,月地和日地共两组四象。一组四象有八爻,两组共十六爻。在三体运动中,出现了八八六十四卦共384爻,并且其中有360爻代表360”、每一爻对应1”, 还有24爻代表的360”,每一爻代表15“。由上可知,三体运动使运动特征的表现大大复杂化了。然而,面对复杂情况,太极太玄模型却能以简单明了的图象和算式把这些特征—一表达出来,它的每一卦、每一支都具有具体的物质运动内容。当然,对月地日系统来说,这是一种近似的表达。但这种近似值跟真值相比,相差很小,这种差值也是易于修正的。(四)月亮远地点回归周的太极太玄结构图3.4是以平面八卦图形式表示的1回归周内60点的卦象结构,它包含着七层八卦和三组两仪。列出这一结构的目的,是希望天文学家验证一下八卦的对位互补性质及子周期的划分是否符合实际,并能列出60个月亮点的数值。需要说明的是0点和1点,它具有两种含义:(1)在现今的月亮连续运动中,0点就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第60点),终点始点共用。在连续的周期运动中,0、l两卦成为最外层八卦的固定两卦,从而表现了相邻两周期的衔接。同时它还表明了这种60进制具有30进制的性质(两点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单位,即为30进制)。(2)0、l的另一种含义是,在历史上的某一时刻,0点是现今月亮周期的真正始点。这个始点,正是在此之前另一种周期的终点。这“另一种周期”在层次上比现今的周期低一级。另外,第&&64卦正好也处于周期封闭点的位置上,说明“ 16近点月构成首尾相似的封闭周期”的结论也是正确的。对干1年来说,53点正好构成六组九宫八卦。niu
19:08四、干支纪年方法的来源及其科学内容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以这两者—一相配纪年的方法,谓之干支纪年。这是一种六旬周期,即甲子六十年。在相配中,只能阳干与阳支配,阴干与阴支配。这样就表出现了阳年和阴年。在中国的传统科学概念中,最抽象的时间始终是分阴阳的。时间不仅分阴阳,而且还分三阴三阳。一年分三阴三阳,六十年也分三阴三阳。(一)干支纪年方法中的月地日相互关系1.六十进制和“隔八相生”前已说明,月行53点构成一年三阴三阳的太玄三维立体结构。在月亮远地点回归周60点的背景上,月亮每年的终点(也是下一年的始点)退行7位(图3.5),六十年重复一次,构成一个完整的周期。每年退行7位,即所谓“隔八相生”,它与音律的“隔八相生”是一致的。由此看来,“隔八相生”似为大自然(包括天体运行)自身固有的韵律。niu
19:092.甲子六十年中的月地日相互关系月地日三体可形成三组二体关系和一组三体关系。在甲子六十年中,这四组关系可表述如下。(1 )月地关系:一近点月,月亮绕地球右行1周,过4特征点,53 点对应于1回归年。甲子60年,月亮运行3180 点。(2)日地关系:地球绕太阳右行,l回归年1周,过4 特征点(冬至点、春分点、夏至点、秋分点);由于地轴与黄道面倾斜,出现一年四季。60年过240特征点,出现240季。又地球在自己的椭圆轨道上一年过近日点、过渡点工、远日点、过渡点II4特征点。(3)月日关系:月先通过地球的带动,每年在黄道而上下运行53点,构成连续的类余弦曲线。每年年终相位超前90”,4 年相位复原,构成一个小周,共 212 点,60年共&&15周&&3180点。(4)月地日三体关系:15近点月& &60特征点,构成相对于日地连线的月亮远地点回归周期,形成14朔望月,含28个朔望点(包含上下弦点则为56点);月行53周共3180 特征点,包含795近点月,月亮与日地连线相会742次,形成742朔望月;其间地球绕太阳公转60周,过240特征点和240平;地球对日地连线在转53周,过&&212点,即地左转的 212 点对应着&&240特征点:这些就是甲子六十年的内容。在六十年中,月行&&3180点,每一点都有月下地球对应点(投影点),因而地球上就有&&3180个月下对应点。与月亮远地点回归周相类比,则地球右行240特征点应构成地球远(近)日点的4个回归周,53周合795年,60周合900年。这 900年又是地左转&&3180点的时间(212 点:60年= 3180点:900年)。3.月下地球对应点的划定(图3.6)与周天60点相对应,地球上有60个投影点。但这两者顺序不同。按天右旋,周天60点应按右旋方向排列;按地左转,地球对应点应按左旋方向排列:这样,以静止状态看待时,天地两点编码之和均为60。在月地日三体运动中,相对于日地连线就出现月右旋和地左转,两者(角)速度之比为 15:l,朔望月就是因此而产生的。niu
19:09以二体运动看月地对应关系,则月亮1近点月的4特征点分别位于周天&&60点上的&&0位、15位、30位、45位,对应的地球点为&&0位(60位)、45位、30位和15位,两种对应点编码之和为60。从三体运动看,在1近点月内,月亮从0点开始右旋,地球从0点开始左转,月亮行完第&&1特征点时,走完了周天&&60点中的& &15位路程,同时地球左转了1位路程,于是月亮实际落在周天60点中的第14位上,地球对应点则为第46位。同理月亮第二特征点落在周天的第28位上,对应地球点为32;月亮第3特征点落在周天的第42位上,对应地球点为18;月亮第4特征点落在周天的第56位上,对应地球点为4。……这就是说,过1近点月就有一个同号点。由此可知,月行4倍点(0、4、8、……60)都在相同编码的地球点上空。这样,月亮每一特征点的位置不仅可以从二十八宿去寻找,而且可以从对应的地球点上空去找。niu
19:10这里还向我们表露出:不管月亮特征点是单号还是双号,对应的地球点都是双号(表3.1、图3.6)。很明显,地球点是一种三十进制。(二)天干纪年的天文背景在周天60点位背景上,月亮特征点相对于日地连线来说,每甲退行10位,六甲退行一周天。niu
19:10表3.2、图3.5列出的是甲子六十年每一年开始(也就是上一年终了)时的月亮特征点位置编码。由表3.2 可见,第1年(一甲年)始点为00,第11年(二甲年)始点为50,余者为40、30、20、10。下一个甲子年重复循环一次。乙、丙、……癸年均如此,十年退行10位。月亮特征点与日地连线的关系,每一年都不相同,六十年一周期。这些都可由三者的位相关系表征。不同的三体关系,将在地球上产生不同的效应,从而造成了一系列六十年周期现象。至此,天干纪年的含义已经明确。niu
19:11(三)甲子六十年的太极太玄三维结构以1月亮远地点回归周为1个单位,或者说,以地球左转1周为1个单位,则甲子六十年是由53个单位构成的。53是三维结构数,可构成一个太玄54位三维结构,这个结构在这里就是甲子六十年。它有三阴三阳六个结构面,每一结构面平均为10年,即每一组天干(从甲到癸年)构成一个结构面。这一结果向我们揭示,60也是三维结构数,它与53是相通的,只不过两者的基本结构单位不同,也就是两者所居层次不同。一年时间是由三阴三阳六个结构面构成的,60年时间也是由三阴三阳六个结构面构成的。联系到下文五行结构,这是理解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的一把钥匙。甲子六一十年科学性的揭示,将一扫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中关于干支演算程序含义争论中的阴狸,为运气学说提供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只要确立各种时间单位的物理内容,两种周期甚至多种周期叠加的含义也就明白了。(四)天右旋、地左转的三体运动产生的三十进制、十四进制和二十二进制表3.3是根据表3.l列出的,并列的月亮远地点53个回归周,同时也代表地左转的53周,从中可看出每一干支年在53回归周中的位置。月下地球对应点是这样求得的:第一年开始时月亮点为00,月下地球点也为OO;第一年终了时月亮点为53,它就是第二年的开始,也就是乙丑年的始点& &0位;由表巾3.1 查出月亮点53的月下对应地球点是38;同理可得第三年开始的月亮点为46,月下地球对应点是&&16;。。。。niu
19:121.三十进制周期由表3.3可见,六十年中每一年开始时月亮点都对应着地球偶数点,三十年重复一次。这是本文中第二种三十进制周期。由此可知,六十年中包含着两个三十年子周期。即由月亮点看,为六十年一周,由地球对应点看,为三十年一周;月亮点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相位相反,前后相差&&30点(即& &180“);前后三十年地球对应点虽然重合,两者相位也相反,前三十年的各点代表的是圆周上的前一段弧,后三十年的各点代表的是圆周上的后一段弧。月下地球对应点三十年一周,可能是五行纪年三十年一周的来源(即第31、32年与第&&1、2年同为一行)。2.十四进制与七进制周期表3.1 已表明,月下地球对应点为十四进制,月亮每变动1位,地球对应点变动十四位。本文已出现两种一十四进制周期:l月亮远地点回归周含14朔望月;l月亮点对应着14个月下地球对应点。从地球点的偶数对应性看,每两个地球点(相邻的奇数点和偶数点)可以合二为一。这样,六十进制就可化简为三十进制三十进制可化简为十五进制,十四进制则化简为七进制,这里表现出来的也是“隔八相生”。它与甲子六十年中后一年较前一年月亮点退行7位,是本文中出现的两种七进制。3.二十二进制与十一进制周期由表3.3可知,后一年年初较上一年年初的月下地球对应点退行22位,表现为一种二十二进制周期。若合二点为一点(偶数对应),则二十二进制可化简为十一进制。这两种进位制同样表现出三十年和六十年高级周期的性质。十一进制、二十二进制,正好对应着太阳黑子活动的十一年、二十二年周期的数字,只是太阳黑子活动的单位是“年”。由此推测,太阳黑子活动是高于月地日系统的一种高极系统的周期活动,在这个高级周期中,时间单位是年,太阳处于三体中的中间位置,犹如月地日系统中的地球。(五)地支纪年表达的是天地对应关系表3.3展现的最为重要的信息不仅有三十进制、二十二进制,还有地支纪年表达的天地对应关系,为我们揭示了十二地支各种排列组合的客观依据。所谓天地关系,就是日月位置与地球位置的对应关系。以日地连线为参照系表明,日的位置已被相对固定下来,日地关系已由地左转表达出来。所以,天地对应关系就可以只用月地关系来表示。一组地支为12个数,它们又可分为三小组,子丑寅卯一小组,辰巳午未一小组,申西戌亥一小组。由表3.3可知,各小组首位的子、辰、申年,月地同号。第一组地支的子年为0,辰年为32,申年为4:第二组地支的子年为36;辰年为8, 申年为40;第三组地支的子年为12,辰年为44,申年为16;第四组地支的子年为48,辰年为2凡 申年为52;第五组地支的子年为24,辰年为56,申年为28。相邻的两个同名地支年月亮位置改变了24位,月下地球对应点也改变了& &24位。这就是说,每隔& &12年,月地位置均改变了24位,相当于平均每年改变2位。(六)天干地支(天、地、干、支)纪年及各种组合的数学含义由上可知:每一组天干年 (10 年),月亮点退行10位,日月距(月亮距日地连线)增加 10位,相当于平均每年 1位;每一组地支年(12年),月亮点退行&&24位,日月距增加&&24位,地球点也对应着改变 24位,相当于平均每年 2位。在中国,对数有如下的传统规定:一为阳,二为阴;一为天数,二为地数。在形状上,一像树干,二像树枝。在月地日关系中,一主要表征日月天体的关系,二主要表征月地对应关系。至此天干地支之义已明:以干支的形、数、义表征月地日运动六十年周期内错综复杂的相对位置和位相关系,这就是干支纪年方法的含义。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这一伟大创造,着实令人赞叹和崇敬。& & 干支之义一明,各种组合的含义也就清楚了。1.天干的组合在天干组合中有甲乙、丙丁、……;甲己、乙庚、……;六甲、六乙、……共三种。(1)六甲之年,表示在六种不同位相的月地日关系下的相似年份。每相邻两个甲年之间,位置相差& &10位,位相相差&&60“(这里的度数是指现代的一周360”,下文图中二十八宿的度数是指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的一周365.25度,对应于一年365.25天)。六甲之后,位相复原,一个新周期开始。从月地二体关系看,二甲年较一甲年,月亮位相超前& &180“,二甲年是一甲年的反相年。(2)甲己之年,是中医运气学说中的一种组合。它是将一个天干周期(10 年)再划分为阴阳两个部分,阴阳年相对偶,以五运五音标注。若视十年为一整体,两者为相位相反之年。两年之间位置相隔 25点(或曰 35点),位相相差 150”(或 210”)。这一划分,完全符合“隔八相生”的韵律,也符合数的相生原理。因此,这可能是最符合自然界客观情况的一种规定。从月地关系看,五年265月亮点,即过五年月亮位相超前90“。(3)甲乙之年,可能是由阴阳互根原理而规定的,单数年为阳年,双数年为阴年,阳生阴,阴生阳。一对阴阳年以五行中的一行标注,以五行分阴阳来说明。实际上这是一种白六周期(106位周期),是一对三维54位结构。这一规定也符合太极太玄模型的原理。以五行纪年,甲乙两年为一行,一行即为一个百六周期。2.地支的组合以地支纪年,其组合比天干更为丰富。(1)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西戌亥这种四年一小组的划分,表示一种四象结构,本文到此已阐明有两条根据。其一,从二体运动看,月亮位相四年一复原;其二,从三体运动看,每隔四年,月地位置同号。从月亮对地球的位置看,每一小组的四年年初月亮分别处于0”、90“、180”、270“的位置上。而从地球自转和公转关系看,4年基本调谐一次,天数整数化。(2)申子辰、丑已西、寅午戌、卯未亥这四小组分别是月地位相同号之年。由上小节可知,各小组的月地位相依次为 0”、90“、180“、270“。(3)子午卯西、丑未辰戌、寅申巴亥在中国的传统习惯中,常以子午卯西代表半夜、中午、清晨、傍晚四个时辰,又代表北南东西四个方位。在纪年时,若一组地支12年为一整体,则这三小组内的四年是一周360“上的四个关键点,但各小组始点相差30“。这也是一种四象结构,它们相当于一个直角座标轴上四点不停地左转所处的位置。(4)子午、且未、寅申、卯酉、辰戌、已亥这些都是“相冲”之年的组合。在一组地支周期内,它们是相位相反之年(见第四章)。(5)五子、五丑、……五亥五子之年,乃是五行周期(一组地支12年为一行)中位相相同之年,在二体系统中,是月地关系相似的年份。在三体系统中,相邻两子年间位置相差24点(144“),五子以后位相复原。此外,天干 (10 年)和地支(l2 年)周期还反映着交点月、近点月 、回归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与极移饯德勒周期有关(详见第四章)。(七)甲子六十年历年的卦象结构及其含义甲子六十年是三维54位结构,结构单位是月亮远地点回归周。一年也是三维54位结构,结构单位就是月亮单位。现以每一年的54个月亮点(包含0点)按太玄54面体的次序排列,依次并列六十年,月亮点按00-59顺序展开,即构成甲子六十年历年的九宫八卦(表3.4)。为节省篇幅,表3.4仅列出31年。六个中宫的月亮点编码全部列出,八卦仅列出首尾两卦。表3.4向我们全面展现了干支纪年方法所能表达的科学内容:1.一年是一三维结构,分三阴三阳。2.隔八相生,每一年月亮点较上一年退行7位。3.每一年的月亮点编码和次序都不相同,三十年反相,六十年一周。这就是说,六十年间月地日位相关系各不相同,表现性质也就各不相同。4.一年54个位次,终点始点共用,实有53点。六十年中,在各年同一个位置上月亮点编码各不相同。把它们集合在一起,即为远地点回归周60点的编码数字。这就是说,在甲子六十年每一年的相同位置上,按一定规律(隔八相生)表现着一个回归周的60种性质。以上各条表明,甲子六十年有60种性质演化模式,并且各不相同。只要准确掌握一个月亮远地点回归周60点的性质,即可比较准确地预测每一年由月地日位相关系所决定的性质,并能准确地确定所居时间和先后次序。如果再把地球对应点考虑在内,还能预测每种性质表现的空间(地域)对应性。如果能把更高层次(高级周期现象)的控制作用也了解清楚,低级周期的变化也能了解清楚,那么,应用几种周期叠加的方法,则不仅可预测六十年内每一年的演变情况,还可以用一个六十年来预测今后的若干个六十年。niu
19:12中医运气学说(及其演算方法和结果),正是应用干支纪年的科学原理,利用周期现象的可预测性,对六十年则大象、气象、地象和人体疾病的关系所作的一种科学预测,是对干支纪年科学原理的一个创造性应用。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了解一个月亮远地点回归周60点的性质并不是难事,了解&&60年中&&3180点的性质也是可以办到的。这就使预测未来成为可能和可行的了。它与现代求解方程的做法相比,不仅毫不逊色,而且一是非常高超的。5.由月亮点的八卦结构还可得到两条重要性质:(1)由于隔八相生,对一年来说,月远地点回归周的60点每年都要余下7点到下一年去。干是,对应于上一年相同位置卜的八卦,其卦位上的月亮点将产生传递现象。如上一年某一组八卦第一卦位上的月亮点,下一年将被传递到第八位上。这样由八卦表现的性质,各年之间也就随着改变具体的内容。(2)月亮点次序的逆演现象。这种由卦位传递现象带来的现象是:在历年中的同一结构面上的八卦,从后一年开始向前一年,将顺序展开月亮点的次序,本文称这种相邻年份问月亮点次序倒置现象为过演现象。为看得更清楚,下面列出第19年到第27年的第一组八卦的月亮点编码。niu
19:13如果在每一月亮远地点回归周内,相同编码的月亮点有相近的性质,那么这些在一回归周内顺序表现出来的性质,将以八卦为一个组合单位,在历年同位八卦中从同一年向前一年又倒着顺序表现出来,并以首尾两卦重号来衔接。这些就是从干支纪年的卦象结构中揭示出来的新内容。(八)月地日三体关系预示的各种天文周期甲子六十年是高层次周期,其间包含若干层低层次周期本文主要讨论了以月亮单位为基础单元的月地日三体运动各层次周期。如果将月地两体运动和日地两体运动的周期考虑在内,则少于60年的周期有:30年:是60年周期的半周期,又是地左转的月下地球对应点的整周期。在60年中,前后30年是反相的两个子周期。19年:是三体运动产生的朔望月与回归年的调谐周期。这一周期是中国阴阳历的基础。西方称之为默冬周期。17年:是月亮远地点回归周与回归年最短的近似调谐周期(相差一月亮单位,仅 7天)。53点 X 17=901点= 15周十l点,即15回归周和 17回归年基本调谐。12年:是甲子六十年五行结构中的一个结构点,反映的是月地对应关系,包含着近点月、交点月和回归年之间的调谐关系。10年:是甲子六十年六面体结构中的一个结构面,即三阴三阳的一个基本单位。对10年再分阴阳(5年),即为干支纪月所表达的一种六旬周期。8.85年(8年又10个阳历月):月轨长轴转动一周的时间。如果将一年三阴三阳之一(双月≈61天)为单位,它也是太玄54位三维六向体结构。中国古代称之为“月行九道”。8.57年(8年又&&7个朔望月):它是以双朔望月为单位的太玄54位三维六面体结构,即朔望月的一个百六周期。这一周期将60年划分为7段。因此,它是60年这一完整音阶中的一阶。由此推测,似乎存在3I80年和(或)3600年的高级周期。4年:是近点月与回归年的调谐周期。4年是以近点月为单位的太玄54位三维六面体结构。4年又是地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碧蓝幻想四象武器附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