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太极拳的好处是什么“懂劲”

奥秘在这里:懂劲前练的是操,懂劲后练的就是拳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并置顶,随时拥有太极世界
世界最具影响力太极微信公众号
懂劲前练的是操
懂劲后练的就是拳
练拳近十载,和拳友们一起共同经历了种种学拳悟拳的生活,有感。对于大多数想学拳和刚入门学拳的人,基本都会问第一个问题。
(一)练太极拳究竟练什么
许多人以会的套路越多为能事。于是,从24式开始, 陈氏老一老二,新一新二, 各式剑法, 太极刀,棍,等。 不少人就是抱着多学架子的认识来学拳的 。 没有或者很少交流 练拳的心得体会,解读太极理论 ,切磋推手等。
陈小旺说,练太极拳就是练丹田,通任督脉。拳套里的不同姿势可以打通不同部位的经络。你的拳场就应该明明白白表明 目的是养身健体练丹田通经脉,是从着熟而悟懂劲”。百花山------李亚萍成为杨氏太极第六代传人,她的拳场遍及北京。她当年也是练陈式太极拳的,后改杨拳,她的同修也都功力精进,今年参加北京国际太极拳比赛得到24枚奖牌。她有一句话精到,有人问陈氏和杨氏在掌上是不是差不多,百花山说, 陈氏太极劲灌手指,杨氏太极没有手,就到腕 。厉害啊,一语道破陈杨的区别,悟道了啊。专修,修得深,修有得,才能集聚人气。
(二)要明白什么叫太极拳,为什么叫太极拳,为什么要这样练
练习太极拳首先要明理,就是要明白太极的理。闲暇时要读拳经,理论实践相结合。理论上,有许多论文可以学,难的是要让大家懂得。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
(三)用意不用力的误解
用意不用力,是对初学者而言,目的是要找到柔劲,柔劲从松而来。不用力,才能去除僵劲拙力。柔劲从小到大,初始柔劲小,久之增大。太极劲最主要的是掤劲,功力深的掤劲大。除了手上有,身上也有,身上每一个接触点都要有掤劲。拳友功夫不到,还没有练出掤劲,一经搭手,就发迷,不用力吧,对方推得自己没跟,东倒西歪,一用力吧,更没跟,被对方引进落空,因此为“不丢不顶”苦恼。你不用力,对方说你丢了,你用力,对方说你顶了。为什么吗?告诉你,你没有掤劲,你用的是拙力,是力,不是劲。没有掤劲打底,别的劲都不可能有。拳家一搭手就知有没有,就是摸对方的掤劲。
你找到柔劲,放松了,才能产生内气,内气才能通经络,才能以内气催外形。这就是以意领气,气到了,形随气动,气不到,形截然不动。这时候掤劲才有了。练到这个程度,才能追求保养内气,充实内气,到丹田充实饱满,才能产生刚劲。内家拳就是从柔入手练出刚劲。真正技击击倒敌手的是刚劲。淮确的说是内家刚劲------区别外家刚劲。外家是从刚劲入手练出柔劲,少林有类似太极拳的柔拳。
用意不用力,是不用力,不是不用劲。要化掉后天拙力,找到先天本力------劲,劲分八种,掤捋挤按采捩肘靠。在走架时细细体会。太极走弧形,圆弧就是点围绕圆心所作的运动轨迹。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每个人练起来各不相同。有人是两个点连成一条线,中间没有过程。有人是以寸为单位运动,有分为单位,毫为单位,理论上达到纳米单位如果你是寸为单位,遇到分为单位的,那么你听不出对方的劲,对方对你的劲的力点方向大小了如指掌。
用意不用力,就是说不练肌肉。把肌肉忘掉。那么练什么呢?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所以练太极拳是不主张打沙袋举杠铃的。据说练成松空后,肩不挑手不提,就是怕肌肉紧张影响松空。初练推手,不到5分钟,就气喘吁吁,肩部肌肉酸疼。而久推之后,肩部肌肉就不酸疼了,要点是不要用肌肉,自然就是用筋骨皮了。用肌肉发出的是局部力。
(四)练拳听音乐和打拳快慢问题
古人练拳好像没有音乐,但也不尽然。焚着香,抚着琴,达到一种境界。听着音乐练拳,感觉会比较轻松。自己练的时候,就要慢,不要受时间限制,可以听音乐。初学者借助音乐达到心平气和的太极心境,达到感官的愉悦从而表现在太极里。或者在心烦意乱时,是音乐和缓慢的太极由外向内慢慢 控制意念,让心平静下来。心烦之人伴着音乐练习太极十分钟后就发现没那么心燥烦乱了,这是由慢和缓调整到了慢的呼吸,从而缓解了内心的急躁烦乱。而太极功底达到一定境界后,音乐固定的音律可能阻碍自己行拳的发挥。
(五)何时开始可练推手
练拳第一个阶段是着熟,就是动作熟练,知道每个姿势的用意,知道劲从哪里走,能松沉柔,一起手,手上便有意,似有内气催动。此时就可以进入推手练习,也就是进入渐悟懂劲阶段。只有通过推手练习,才能进一步感知什么是柔,什么是松,什么是掤劲、捋劲等。由此检验自己练拳的架子正确与否,毛病在哪里。练习推手,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对松、沉、柔、化的理解,从而在走架子时对“意”有进一步的理解。
你要想把拳场办的红红火火的,那么你就推手吧。只有推手才能引起你的真正的兴趣,才能使你真正开始懂得太极拳,热爱太极拳,爱一辈子;才懂得太极拳就是十三势,才能化繁就简,做减法,舍掉一部分,才能得到一部分,舍得舍得,有舍才能得,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十选一,放弃掉九个,剩下的就是最好的。多不见得比少好。练108式不见得比40式功夫高。有人只练起势,搂膝拗步,倒卷肱,如封似闭,云手,野马分鬃,单鞭,收式,共8个式,一样出功夫。
只有推手才能聚集起人气,因为推手是要两个人合练的,而且是与不同的练家切磋的。每个人的劲都不一样,交流多了才能见多识广。推手还是很实际的推拿按摩,双方推起来,是给对方按摩,疏通筋骨,是给你练放松。每天一早见面,就可以推起来,不必做弯腰压腿的淮备活动,先从直立态开始推起来,逐渐活动开,架子也逐渐放低。20-30分钟,到微微出汗,正好可以走拳架子。你推过手,再走架子,你会发现自己对拳架子有新的理解,手上,会觉得有东西------掤劲的感觉。当然也可以先盘架子后推手。你会不断理解体会外三合内三合,体会虚实的转换------这些也只有通过推手才有感知,这就是“懂劲”的开始。
到这时候,你会发觉单推手就是懒扎衣的一种用法,四正手就是云手、如封似闭、搂膝拗布、野马分鬃的运用,你才会在走架的时候把内在的东西体现在架子里。这时,才知道太极十三势是根本。才理解入门弟子一套拳学三年,一个式子不过不学下一个式子的道理,才知道入门先站三年桩的道理,才知道学拳容易改拳难的道理,才知道几天学一套拳架不敢说“会”,才知道“会”几十套架子不懂架子内涵等于零。当你循序渐进学架子,才懂得原来传统太极拳编排套路极为科学,从起势到第三金刚捣椎,是基础的基础,必须反复练,反复体会领悟,进而把一个单式反复练,练到条件反射,才懂了一个式子。如此循序渐进盘架子和推手相结合,“懂”在其中矣。推手不是技巧,推不过人不是技巧问题。
(六)练拳悟道 品味太极
太极拳是一首诗,一幅画,是无声的音乐,流动的雕塑。太极拳不是打出来的,是品出来的,只有品出来的太极拳才有味。
太极拳不是武夫拳,也不是体操,是哲学的拳术,是文化拳、化脑子的拳。太极拳是由人体内在的物质所产生的辨证运动,因此说太极拳是聪明人练的拳。
太极拳符合古代朴素的阴阳之理。太极拳与《易经》的「相生相克」同出一辄。太极拳理论融会了古代哲学、中医经络理论和气功养生理论,动作讲阴阳,讲虚实,讲矛盾的转化。太极拳还是集佛家、道家、儒家思想为一体的「道德拳」。处处讲究以善为本、中庸和无为。即使用在搏击上也是「随屈就伸」、「捨己从人」。这是一种善与美的结合,是外在与内涵的高度统一。
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由来已久。自老子始就在修炼符合太极之理的拳术。宋人又创太极图。到明清,太极拳日臻完善,并形成五大流派。著名太极拳大家杨禄禅京城比武无敌手,打出了太极拳的赫赫威名。光绪的老师翁同龢观看杨禄禅比武大为惊叹,对王公大臣说:「杨进退闪躲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似太极浑圆一体也」。并赠一联:「手捧太极震环宇,胸怀绝技压群英」。此前,太极拳叫三十七式、炮捶、绵拳、化拳、沾粘拳。此后,太极拳名传遍神州大地。目前,世界上习练太极拳已达1、5亿人之众。
太极拳不是体操,练太极拳不能练成太极操。太极拳是意识指挥身体行拳的运动,不是操。太极拳和太极操在外人看来并没有多大差别,甚至还认为太极拳外形不美观。这是不懂得太极拳的缘故。
李雅轩先生讲:「现在练拳人中,99%的人打的都是不对的,因为,他们不懂得太极拳。」其实,太极拳和太极操内在的区别是非常大的。太极拳需要拜师,太极操不需要拜师;太极拳需要口传心授,太极操跟著练就会;太极拳是传承,太极操是普及;太极拳练的人少,太极操练的人多;太极拳僻静处练,太极操广场练;太极拳每次练一套,太极操每次练七、八套;太极拳一遍有一遍的体会,太极操十年还是十年的重复;太极拳找拳味,太极操找外形到位;太极拳练意气,太极操练动作;太极拳用脚说话,太极操用手比画;太极拳练内功,太极操练外形;太极拳是用减法练拳,太极操是用加法练拳;太极拳是拳练人,太极操是人练拳;太极拳膝盖不伤,太极操膝盖会疼。操可以练成拳。
学拳开始先练操,有老师引路,慢慢就练成了拳;懂劲前练的是操,懂劲后练的就是拳;功夫不入门是操,功夫入了门就是拳。做操只能活动筋骨,增加点柔韧性,盘拳能化脑子。做操是容易的,但出不了真功夫。拳练到一定程度,重意不重形,随心所欲,貌似操实是拳,外行人已看不出是拳是操。拳练到神明境界,手舞足蹈,就无所谓是拳是操了。
真太极练的是裡边不是外边。太极拳绵而不软,柔中有刚。讲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练拳练的手、眼、身、步。太极拳更重身法。头正、颈直、眼睛平视,悬顶,领起全副精神。需要松肩、沉肘、涵胸、拔背、裹裆、尾闾正中、气沉丹田、全身放鬆、虚实分清。要内三合、外三合,四正四斜,备五弓。要松腰开胯用命门;要对拉拔长、八面支撑;要松、散、通、空练内功。脚是主动、腰是传动、手是随动。
前后是本能,左右是技巧、上下是奥秘。前后推拉人人都会,本能使然。左右是技巧,是训练得来。但技巧有尽,也能被克制。何况年老体衰就不能为了。只有竖劲在身体裡面,看不见,摸不到,耄耋老人照样抵御众敌。主要依靠根基、中定、平衡,沾粘连随,借力打人。站著如坐著,坐著似站著,行、立、坐、卧都练拳。练形、练意、练气,有意无意是真意,就象拳谱讲的「无形无象,全体透空」。
学太极拳要找明师,跟著明师学太极拳才不会走弯路。照著书本、光盘,跟在人后练出来的是外形,不是内功拳。一次在兰州召开的太极拳研讨会上调研公佈,练习简化太极拳的人中有27%膝盖受伤,半月板受损。太极拳练到损伤身体的程度是不是要引起惊醒了?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文化。练太极拳不仅是练拳脚功夫,更是练头脑、心灵中的功夫。最高境界的太极拳,是修养一种恬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久练太极拳能够打通经络,使肌肉内密集的微血管网络畅通,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新陈代谢、怯病健身的作用。就是古人说的「延年益寿不老春」
图文来自互联网,旨在推广太极文化和分享太极知识
版权属于原作者
联系邮箱:taijiworld@
“三亚南山”第二届世界太极文化节有奖征集主题歌、吉祥物!
凝聚一甲子太极功力,结卷七十年功夫修为——现在你可以拿走它
【独家视频】这四位联合表演的次数屈指可数,陈家沟演绎太极巅峰会
练太极,就是善待你自己
他是太极拳世界冠军,没想到他夫人却也是巾帼不让须眉!
世界太极拳网
微信号:sjtjqw
2017 继续太极
长按二维码关注
《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械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太极拳着熟、懂劲、神明,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太极拳着熟、懂劲、神明,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太极体验家
练习太极拳我们都知道分三个层次,层层提高,第一层就是我们常说的着熟阶段,第二阶段是懂劲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神明阶段,那么这三个阶段究其根源有什么区别呢?着熟阶段是针对于太极拳套路招式所言,即我们常说的纯外练阶段,为什么说是纯外练阶段,是因为这是初学的第一阶段,尚且没有涉及到太极拳的内修,单单是外练,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心情平静,逐步做到入静,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尝试着在走架的过程中做到松沉状态,走架下盘稳定顺畅即可;懂劲阶段,首先要恭喜你已经开始了太极拳的内修,这个阶段你才算的上修炼太极拳,着熟阶段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体育锻炼,在懂劲阶段,最让人向往的体感就是丹田发沉,膀胱发热,足跟发重,头顶发悬,肌肤发胀,手指发麻,当你身体出现这些信号是2,说明你的内修稳稳的入门了;神明阶段,所谓神明就是不可言传,只可神会,人所不知,独我自明,这个阶段浑圆练成,螺旋缠丝圈练至极小,大圆终究是化成了小圆,在这三个阶段的练习中,尤其是神明阶段,切不可着急,太极拳出功夫慢,尤其是内修上是最困难的,有人说十年也未必能达到神明阶段,这个是有可能的,练拳我们要排除杂念,心绪平静,坚持练习,静等即可。在这里捎带说一句,学太极拳这样,同理学习形意拳也是这样,形意拳同属内家拳,练习形意拳也要先学好招式,虽说形意拳的招式简单,但是要想打好,打出韵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太极体验家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我们只做一件事:专注太极“体验”
作者最新文章学练太极拳有技巧 分招熟、懂劲、神明
中国武医文化研发中心
[导读]著名武术家张全亮是梁氏八卦掌和北派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对于中国传统武术的内涵和特点、武术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关系等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大武当》剧照 太极拳问:太极拳练基本功时间过长,技击见效太慢,基本功是不是一定要练很多年?答:基本功非常重要,好比盖房子,不打好基础就往上砌墙,就经不起自然灾害的考验。过去说“太极拳十年不出门”,因为太极拳很吃功夫,他的技击特点是用意不用力,是引进落空,是合力击发,是通过一种反先天的训练方法训练出一种反先天的技击技术,试想要把从小养成的与人较技总是好努气、用力、抗争的习惯改成用沉气、放松、顺随的方法战胜对方,确实很难。确实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这比练力量、练速度、练招法、练柔韧要难得多,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练太极拳是改秉性的功夫,你说难不难,很难,确实很难。太极拳是练后发制人,舍己从人,不许主动攻击他人,不准以力欺人,宁输其力,不输其理;太极拳是头脑功夫,是哲理性拳术;是不伤自己,不伤别人,不伤和气的文明高尚的拳术;是富含多种文化、科学知识的文化拳术;是有理、有利、有节,以德服人,以艺取胜的大智大勇的拳术;太极拳在技击时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对方犯我,我以高超的技艺和奇妙的战术,使对方感到无能为力,无所作为,受击而无怨,跌翻而自责。太极拳不但不主动攻击他人,还要求在受到他人攻击时不反抗、不还击,而是顺势调身,使对方败于自己的惯性。对方失败,不但对我无怨无怒,且感到心服口服,惊奇不解。还会使双方都产生一种有益的思索。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促进人类文明进化的、共建和谐社会的、在最高层次上把修身、养生、防身融为一体的文化体系。要掌握他谈何容易!与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脚、你用力我反抗的一般技击术怎能相提并论?与一般常人对技击格斗的认识怎能相合?现在我们把话题拉回来,还说建房,盖一栋民用的平房或多层(六层以下)楼房,因为基础不深,用不了多久就出地皮了,整体工程交付使用也快。练太极好比是盖一栋公用建筑的高楼大厦,因为楼层高,跨度大,结构复杂,要经得起时间、地震、风雨等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必须有坚深的基础,所以在起步阶段,施工进度较一般建平房或多层楼房要慢的多。往往开工好长时间,还出不了地皮,看不出眉目。但一但基础打好,出了地皮,大楼就会一层层拔地而起,就会越来越壮观。学练太极拳分招熟、懂劲、神明三步功夫招熟:多练习 打基础所谓招熟,就是盘架子,打基础。这一段是练知己功夫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要风雨无阻、朝夕不停、反反复复地按照传统的规范要求,把太极拳套路练熟、练好。把每个动作都练的中正、松稳、圆合。懂劲:听劲、顺劲、化劲、合劲、问劲、发劲所谓懂劲,就是练习推手和技击,锻炼听劲、顺劲、化劲、合劲、问劲、发劲;用太极拳的原理来研究实战技击方法,这一段主要是锻炼知彼的功夫。通过双人或多人的推手、技击实战练习,从而提高大脑皮层的反应能力、皮肤的局部反射能力、全身的整合能力和舍己从人的亲和能力。要练的泰山崩于前,猛虎扑于后而不惊、不慌,遇到强敌进犯而能松静、自如、灵活、畅达。神明:空无、神妙、如云、似水所谓神明,是太极拳的最高阶段。它要求做到空无、神妙、如云、似水。但是我认为练太极拳也有快捷方式。可以把练和用紧密结合,现在教太极拳的老师,多半只教练,不讲每式的用法。在讲用法时只讲推手,不讲击打,好像太极拳的技击就是推手。其实太极拳的技击和其它拳术的技击一样,富含点、打、拿、发、摔等各种技击方法,其中的“发”是各种击打技术中最高难的一种。但是如果只练推手,那就会走偏,就会使太极拳的技击功能退化。把中国传统太极拳这一具有高层次技击技艺的武术拳种,推向只有健身、观赏价值的体育行列,这是一种犯罪。如果改变一下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太极拳、八卦掌及其它传统武术也会大大缩短见效的进程。再就是打破保守思想和提倡实事求是。有的老师多年总让弟子站桩、盘架子,不肯说实用方面的东西,对弟子总是不放心,总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这样做对武术事业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再就是有的老师不够实事求是,总以还不到说手的时候为借口,实际上是在掩盖自己的不足。这也是不负责任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的好处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