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与vn和vn用起来,谁的容错率更高

&img src=&/v2-244c6bea073bbe28c6a3ce226c0c4c79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244c6bea073bbe28c6a3ce226c0c4c79_r.png&&&br&&img src=&/v2-ffe03cf2635daad64f260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ffe03cf2635daad64f260_r.png&&&br&&img src=&/v2-3d4e8f0355e32bde2e3f91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3d4e8f0355e32bde2e3f91_r.png&&&br&&img src=&/v2-256b65aff49f346ad4c1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256b65aff49f346ad4c1_r.png&&&br&&img src=&/v2-13b1df88f76d2a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13b1df88f76d2a_r.png&&&br&&img src=&/v2-10ff86bf3dab9aacd30c19ee4d7f71d0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10ff86bf3dab9aacd30c19ee4d7f71d0_r.png&&&br&&img src=&/v2-92ae3e400f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92ae3e400f_r.png&&&br&&img src=&/v2-c0ba579f1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c0ba579f1_r.png&&&br&&img src=&/v2-e7bac7461fbaa893c3ec1de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e7bac7461fbaa893c3ec1de_r.png&&
&p&1.古代世界的终结&/p&&p&其实这是法国历史学家菲迪南罗特在1926年出版的著作的名称,但是中世纪的开端也就是古代世界的终结。&/p&&p&首先我们要从三世纪危机与罗马帝国的转型开始讲起。&/p&&p&3世纪的罗马帝国(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为罗马元首国,因为元首们和皇帝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由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问题爆发,进入了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在短短的七十年间,有将近五十人先后成为元首,其中绝大部分都死于非命,中间还伴随着大量的内战与短暂的分裂。&/p&&br&&img src=&/v2-b307f9fa80c2a451179b_b.png& data-rawwidth=&541& data-rawheight=&1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1& data-original=&/v2-b307f9fa80c2a451179b_r.png&&&p&(引自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瓦歇尔的《罗马帝国》中做的统计)&/p&&p&戴克里先是最早意识到3世纪危机的政治内在原因的皇帝,于是在他于284年扫平所有对手,建立其稳定的统治之后,便开始着手推动政治上的改革。在这些改革中最重要的是两件事情,&b&一是让国家的首脑从元首变为了皇帝,转变了国家首脑的政治合理性,从依靠巨额财富来讨好民众与军队的元首变成了通过头衔来具备政治合理性的皇帝就当时而言,这种转变是合理的,也是适应当时的历史需求的;二是四帝共治,其本质就是设立多个中央政府,分区管理帝国。&/b&&/p&&p&但是四帝共治也就带来了内战的可能性,戴克里先在的时候,他还能靠着自己的巨大威望压制住局面,可是当他死后(此处应改为政治生命终结后,谢@Karl Marx提醒),这个制度的致命弱点也就暴露出来了,它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权利让渡的机制,于是就爆发了内战。&/p&&p&当君士坦丁在内战中胜出,结束了近二十年的内战之后,他也开始着手推进他的政治改革,事实上他和几十年后的迪奥多西的改革是紧密相连的,迪奥多西可以说是给君士坦丁体制打上各种补丁并且完成升级。最终在迪奥多西时期,罗马帝国建立起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文官政府,把基督教确立为了国教。&b&选择基督教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基督教的普世思想。这就是贯穿中世纪的一个重要概念:地中海普世帝国。&/b&《塞萨洛尼卡敕令》中的基督徒都是罗马人的概念也将在之后的一千年里成为东帝国作为一个由无数个不同民族组成的国家能够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并维系一千年的重要原因。&/p&&p&但是迪奥多西过早的去世,让他没有能来得及整合西部,之后的民族迁徙又给西部帝国予以沉重的打击:476年意大利地区失去,480年最后一位西部合法皇帝尼波斯去世,486年克洛维击垮了苏瓦松的罗马人政权,以高卢北部为中心确立了法兰克王国的统治。西部正式落入了各个蛮族王国之手,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此时的几个主要蛮族王国,例如法兰克和东哥特(493年迪奥多里克入主意大利),&b&他们都是依然有着罗马人的官员的身份(例如迪奥多里克的公开身份是西部的执政官),也依然是希望以罗马人的身份和统治方式继续下去,名义上也臣服于君士坦丁堡的罗马皇帝。&/b&&/p&&img src=&/v2-0ef31dcff460ca599ff466_b.pn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3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v2-0ef31dcff460ca599ff466_r.png&&&br&&img src=&/v2-108c9e623d6cca4fa6596_b.jpg& data-rawwidth=&4160& data-rawheight=&23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160& data-original=&/v2-108c9e623d6cca4fa6596_r.jpg&&&p&(图来自雅克勒高夫的《中世纪文明》)&/p&&p&查士丁尼时期罗马帝国再一次统治了地中海圈,但是东帝国的这次重新统一持续时间并不长,因为&b&东帝国在6世纪到7世纪受到了三次沉重的打击:先是席卷整个地中海圈的大瘟疫,根据估计大瘟疫中帝国的人口减少了一半以上,年收入也从1200万诺米斯玛金币减少到500万诺米斯玛金币,显然,这种规模的瘟疫对于社会经济的摧毁是空前的;第二个打击便是从北方南下的伦巴地人(向意大利)与斯拉夫人(向巴尔干),这场迁徙/入侵对于东帝国的国力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第三个打击便是库思老二世发动的入侵。在628年最终战胜波斯人之时的东帝国其国力比之于百年之前已经大大消耗,东部的边防体系也近乎瓦解(这其中希拉克略要负很大的责任)。可是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b&&/p&&p&=========================================(先挖个坑,有时间继续更,打算把这个回答顺便作为《中世纪文明》的读书笔记,笑。下一部分会是“穆罕默德与查理曼”,其实也就是亨利皮朗的大作的书名)&/p&&p&(目前计划的部分有:西1.加洛林诸王的衰亡西2.查理曼的继承者,西3.十二世纪文艺复兴西4.中世纪的秋天;东1.马其顿王朝的兴起与衰亡 ,东2.帝国的转型与科穆宁复兴,东3.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新生;3.十字军运动, 4.试谈另一个中世纪)&/p&&p&
1.古代世界的终结其实这是法国历史学家菲迪南罗特在1926年出版的著作的名称,但是中世纪的开端也就是古代世界的终结。首先我们要从三世纪危机与罗马帝国的转型开始讲起。3世纪的罗马帝国(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为罗马元首国,因为元首们和皇帝之间还是有一定的…
&b&第一部分:新人的特点&/b&&br&&br&想要给LOL新人推荐合适的英雄,就应该根据新人的特点对症下药。&br&&br&新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br&&b&1.补刀差&/b&。由于刚刚入手游戏,对英雄初始攻击力及补兵节奏掌握不好,因此新人不要使用补兵弹道诡异的英雄(如 &b&冰晶凤凰 艾尼维亚/猩红收割者 弗拉基米尔)&br&&/b&&br&像&b&寒冰射手 艾希/皮城女警 凯瑟琳&/b&这种补兵弹道平滑的英雄,以及&b&爆破鬼才 吉格斯/德玛西亚之力 盖伦&/b&这种有aoe清兵技能的英雄较为适合新人。&br&&br&&b&2.由于补刀差,因此装备的成型速度也差&/b&,所以新人选择的英雄最好能够具有一两件核心装备就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如&b&盖伦/诺克萨斯之手 德莱厄斯 核心装备:黑色切割者&/b&),或者对装备的需求不高,依靠技能机制就可以有较大作用(如 &b&蒸汽机器人 布里茨&/b&)&br&&br&&b&3.新人之间的战斗一定混乱无比,没有什么清晰的思路。&/b&所以,有大量控制/伤害技能的英雄(最好是团控/aoe伤害)会非常吃香(如熔岩巨兽 墨菲特/邪恶小法师 维迦)&br&&br&&b&4.为了让新人获得较好的游戏体验,新人选择的英雄最好是不仅仅“用起来有用”,而且“看起来也有用”&/b&(如 &b&天启者 卡尔玛&/b&,虽然团战作用较大,有群体护盾的加速,但是视觉效果肯定不如 &b&熔岩巨兽 墨菲特&/b& 的大招那样看上去很震撼)为了让新人获得更高的成就感,选择&b&无极剑圣 易/诺克萨斯之手 德莱厄斯&/b&这种有收割机制的carry英雄,或者是&b&熔岩巨兽 墨菲特&/b&这种具有团控的坦克英雄,会让新人在游戏中取得更多的乐趣 而不是“嗯?虽然我按了很多键放了很多技能但我看起来好像啥都没干....”&br&&br&&b&5.希望新人不要急着入手打野/辅助这两个位置&/b&,这两个位置对于新人来说,需要较高的意识,对于游戏局势和线上英雄具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因此,从线上入手是比较好的。&br&&br&另外,新人不要选择&b&疾风剑豪 亚索/放逐之刃
瑞文&/b&这种下限较低,而上限是随着练习才能逐渐增加的英雄。新人更需要那种玩上一阵子就可以迅速熟悉,形成战斗力的英雄。另外,不要选择&b&刀锋之影 泰隆/恶魔小丑 萨科&/b&等刺客,先稳住,对游戏有一定的认识后再去秀。&br&&br&&b&第二部分:各条线英雄的推荐(本部分只写了一个粗略的东西,之后会进行补充)&/b&&br&&br&&b&上单&/b& :推荐的英雄以肉为主,每条路都选择carry型英雄是不现实的,因为不可能每一路都能顺利地打爆对面,同时每条路都选择carry型英雄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b&所以我提倡新手在玩上单/打野时做出一些牺牲,选择坦克英雄,至少也要选择半肉战士。(仅仅是提倡)&/b&你就是队伍里面的那堵墙,如果少了这堵墙就会让给对面很多机会,而且选择坦克英雄/半肉战士会较好地增加容错率。&br&&br&最好选择具备恢复能力或者护盾的英雄,这样在对线时的频繁冲突时不会被轻易打回家,同时,由于刚刚玩游戏时经常出现你上了队友没上的情况,拥有减伤技能/恢复能力/护盾会减少你被群殴致死的可能性。&br&&br&&b&第一阶段:站稳脚跟,压制对手&/b&&br&&b&1.德玛西亚之力 盖伦&/b&&br&推荐理由&br&1.线上有恢复能力,有减伤能力&br&2.e的群体破甲&br&3.大招的大反派机制确保团战可击杀最起码一次(视觉效果也震撼...)&br&&br&&b&2.诺克萨斯之手 德莱厄斯&/b&&br&推荐理由&br&1.线上有恢复能力&br&2.被动保证他只要站得住就有很高输出&br&3.大招收割机制,真实伤害,杀人杀的爽&br&&br&建议新手选择这两个英雄入手上单,由于具备恢复能力,强力的伤害技能和极具威慑力的大招,德玛和诺手(最起码在新手阶段)属于线霸级别的英雄。通过这两个英雄,你可以学会如何利用补刀的间隙合理的消耗对方,以及如何运用重置普攻的技巧打出尽可能高的伤害(德玛Q技能/诺手W技能)并且逐渐积累优势,甚至是击杀对方。即便新手由于操作失误使得自己血量被白白消耗,他们仍然可以依靠恢复能力继续在线上向对方施加压力。&br&&br&&b&第二阶段:抗压到底,团战无敌&/b&&br&&b&1.熔岩巨兽 石头人&/b&&br&推荐理由&br&1.有护盾&br&2.克制菜刀队阵容,尤其是新人玩瑞文亚索比较多。&br&3大招是大团控(视觉效果也很惊人...)&br&&br&&b&2.深海泰坦 诺提勒斯&/b&&br&推荐理由&br&1.有护盾&br&2.清兵快&br&3.控制极多(减速/禁锢/击飞/晕眩)&br&4.大招....&br&&br&建议新手在熟悉诺手德玛后,使用泰坦/石头人这两个坦克英雄。与上面的两个重装战士不同,这两个纯坦克英雄在对线时压制力较为欠缺,多数时候处于抗压状态。通过这两个英雄,新手需要学会如何合理利用自己的护盾抵挡对方关键性技能的伤害,以及学会在对手施加的强大压力下进行补刀使自己的发育尽可能地不落后于对手。同时,玩家需要在团战中依靠这两个英雄的强力控制去带领队友获得团战的胜利。记住:&b&大丈夫能屈能伸&/b&&br&&br&&b&第三阶段:难道你还不会四一分推?&/b&&br&&b&武器大师 贾克斯/&/b&&b&暮光之眼 慎(二选一即可)&/b&&br&推荐理由:&br&1.较为克制对面的AD英雄&br&2.武器:带线迅速,单挑能力极强&br&
慎:肉度高,大招支援范围是整个地图,支援能力强&br&&br&由于之前的练习,玩家对于对线技巧和团战处理都应该有一定的理解,这时候练习贾克斯/慎等适合四一分推的上单,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游戏局势。带线分推不仅仅是游戏的基本功,也是玩家提高对局势认识的较快途径&br&&br&&b&打野:推荐的英雄首先不能被野怪打死...我说的是实话&/b&&br&&br&&b&第一阶段:快速刷野,后期出山&/b&&br&&b&1.龙血武姬 希瓦娜&/b&&br&推荐理由&br&1.e技能保证纯肉装输出也高&br&2.清野效率高&br&3.大招团控&br&&br&&b&2.无极剑圣 易&/b&&br&推荐理由&br&1.操作简单,攻击基本上靠平a即可&br&2.收割机制,杀人有快感&br&3.有恢复能力&br&&br&这两个英雄的共同特点是&b&刷野较为迅速,同时装备成型后伤害很高&/b&,在混乱的团战中也有强大的表现。但是缺点在于&b&抓人比较依赖队友,没有较为有效的控制&/b&。但我推荐这两个英雄不在于让新人快速了解如何去GANK,而是让新人在快速清野中熟悉野区,而且这两个英雄单挑能力还是不错的,碰到对面来反野不至于惊慌失措。使用这两个英雄,有机会就去抓,没有机会就老老实实刷野,装备成型后出来还是条好汉(后期出山的意思并不是指刷到6神装再出来,而是说这两个英雄打野偏向于刷,刷成型后效果会很好)。这两个英雄&b&是用来熟悉野区环境的,是尽可能保证你在野区不会被反野反死甚至是被野怪打死的,是让你感受下杀人的快感的。&/b&大体上刷个十来局就好了。。。不要一直玩下去&br&&br&&b&第二阶段:运筹帷幄,抓崩三路&/b&&br&&b&1.德玛西亚皇子 嘉文四世&/b&&br&推荐理由&br&1.打法暴力,出一把肉九头蛇即可转肉装,确保坦度和伤害。&br&2.大招团控&br&3.控制较为稳定&br&&br&&b&2.殇之木乃伊 阿木木&/b&&br&推荐理由&br&1.打野不伤,刷的比较快&br&2.控制非常稳定,团战作用极大&br&&br&这两个英雄都具有强大的控制能力,抓人能力很强,不需要太依靠队友在线上的配合,同时团战时都有毁天灭地的大招。对新人练习如何GANK效果还是比较好的。&br&&br&&b&推荐一下刺客打野,主要是为了让玩家掌握切入战场的时机。(新人不一定必须要迅速掌握刺客打野,学习刺客打野主要是为了转换一下思路)&/b&&br&我只推荐一个刺客:&b&虚空掠夺者 卡兹克&/b&&br&优点:&br&1.在野区单挑能力强,不惧怕对方反野&br&2.W技能前期的回血效果比较明显&br&3.比较灵活,大招的隐身两次可以提高容错率。&br&相比之下,卡兹克比起其他刺客打野对新手更加友好一点,比如狮子狗大招不成功便成仁,比如小丑需要玩家想法比较多脑子灵活...&br&&br&&br&&br&&b&中单:推荐刷子英雄为主,一方面确保自身发育,另一方面可以腾出时间尝试游走。&/b&&br&&br&&br&&b&第一阶段:我是刷子我怕谁/拖到后期就是赢&br&&/b&&b&1.爆破鬼才 吉格斯&/b&&br&推荐理由&br&1.清兵/拆塔效率很高&br&2.aoe伤害很高,团战效果显著&br&&br&&b&2.邪恶小法师 维迦&/b&&br&推荐理由&br&1.有稳定的控制,大招斩杀效果很好用&br&2.法强不断增加,越到后期越厉害&br&&br&这两个英雄刷兵能力都是可以的,快速清兵后将会使新手玩家有较为充裕的思考时间,这时候他们可以去游走一波,或者去刷野怪,或者去和打野一起去反野。而且都具有一定的自保能力,不像同样是POKE型法师的&b&远古巫灵 泽拉斯&/b&这样极其容易被GANK成功。而且他们的技能也决定了他们在团战时的输出是较为安全的&br&&br&&b&第二阶段:学会功能型中单&/b&&br&&b&机械先驱 维克托/冰霜女巫 丽桑卓&/b&&br&推荐理由&br&1.清兵迅速&br&2.具备稳定控制&br&3.团战控制能力极强&br&&br&我并没有推荐纯粹的功能型中单如&b& 天启者 卡尔玛&/b& 或者是&b&仙灵女巫 璐璐&/b&,因为玩起来不太容易让新人获得快感。相比之下,维克托和冰女一方面具有不弱于炸弹人的清兵能力,同时他们也具有更加强大的控制能力和AOE伤害技能,游走能力和团战能力都是中单中的佼佼者。区别可能是冰女技能更简单直白,而维克托的技能释放需要一定的练习,冰女团战更偏向控制,维克托偏向于伤害。&br&&br&&b&ADC&/b&&br&&b&寒冰射手 艾希/赏金猎人 厄运小姐/皮城女警 凯瑟琳&/b&&br&&br&推荐理由&br&1.弹道平滑,补兵手感好&br&2.都具备一定的控制(寒冰/女警都具有硬控)&br&3.具有aoe清兵/团战能力(&b&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经常有一些被对面打爆的亚索/劫不敢在自己线上吃兵,跑到下路抢兵,这时候如果用VN/大嘴这种ADC是很难抢过他们的&/b&)&br&&br&当然我更愿意推荐&b&寒冰/女警&/b&。ADC最主要的输出是普攻,因此我不是特别推荐新人使用EZ/奥巴马。我推荐女枪的目的是&b&这个英雄打出输出的方式很简单,一个大招放好基本上就完成任务了&/b&。但是想要扎扎实实地玩好ADC,还是从寒冰/女警玩起比较好(实在比较怕死的可以先玩女警,毕竟有一个位移会好过一点)&br&下面是一个匿名用户答案中的ADC练习顺序,这个答案也被收录进了我的收藏夹&br&&blockquote&&b&如果你现在想要[提高]你的AD位水平,你有三条练习路线可以走:&/b&&br&&br&&ul&&li&&b&第一:艾希 =& 凯瑟琳/图奇 &/b&&b&=& &/b&&b&崔丝塔纳/金克斯(适合完全的新手~黄金)&/b&&br&&/li&&/ul&&b&你练习的目的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b&&br&&b&做一个 合格的 AttackDamage[射手位]&/b&&br&&br&&ul&&li&&b&第二:韦鲁斯 &/b&&b&=& &/b&&b&卢锡安 &/b&&b&=& &/b&&b&德莱文(适合黄金~钻石)&/b&&br&&/li&&/ul&&b&你练习的目的是——[创造优势],[带领节奏]&/b&&br&&b&做一个 合格的 &/b&&b&AttackDamageCarry[普攻伤害战术核心]&/b&&br&&br&&ul&&li&&b&第三:奎因/希维尔 &/b&&b&=& &/b&&b&克莉斯塔 &/b&&b&=& &/b&&b&版本强势AD(适合钻石~王者)&/b&&br&&/li&&/ul&&b&你练习的目的是——[契合团队],[适应大局]&/b&&br&&b&做一个 合格的 Carry[战术核心]&/b&&/blockquote&&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adc? - 匿名用户的回答 - 知乎&/a&&br&另外还有我自己写的ADC攻略,当然质量不算特别高...&br&&a href=&/p/& class=&internal&&知乎专栏&/a&&br&&br&&br&&b&辅助&/b&&br&&b&第一阶段:要么奶到极致,要么控到极致(对于新人来说)&br&&/b&&br&&b&众星之子 索拉卡&/b& :放好Q W两个技能就好,当然e决定了你的上分速度,但对于新人不要那么苛刻是吧...大招不会空,这一点很重要。&br&&br&&b&蒸汽机器人 布里茨&/b&:由于刚开始大家都比较菜,走位很不小心,所以机器人会获得大量的勾人机会。中后期勾过来一个死一个,不要勾石头人阿木木这种团控就好...而且机器人也不算特别吃装备,把CD先叠到40%,就算又没伤害又不肉,&b&保底还有一个强制位移技能,有一个击飞,还有一个群体沉默。&/b&&br&&b&&br&弗雷尔卓德之心 布隆&/b&:最神奇的技能是E的盾墙,对很多ADC都相当克制。一级团战斗能力极强。在新手局中团战处理也比较简单,放一个大招,过去A对面每个人一下...&br&&br&&br&&b&第二阶段:我才是节奏掌控者&/b&&br&&br&&b&牛头酋长 阿利斯塔&/b&:由于在前几个版本中,WQ二连机制得到了优化,使得WQ二连的门槛较为降低,对新手也比较友好。牛头在游走时威胁极大,GANK能力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打野。如果能练好游走,对辅助能力的提升极大,当然就算牛头没有游走成功,团战时WQ二连相当于一个石头人大招,仍然具有很强的威慑力。&br&&br&暂时不推荐锤石。。。如果决定玩好辅助的话,那玩锤石就是很有必要了。我在这里想要告诉练习锤石的新人们一个看法:&b&锤石最强大的地方不在于Q到一个人然后二段Q进去开团,锤石的强大之处是他源源不断的控制,活着,就有控制。&/b&&br&&br&&b&第三部分:写在后面的话&/b&&br&&br&1.为了让新人更好地明白我所指的英雄,本答案提及英雄时一律使用&b&全名&/b&而不是&b&简称&/b&或&b&外号&/b&&br&&br&2.使用这些英雄&b&并不能保证一个新人百战百胜&/b&,&b&只能让新人更快地熟悉一个位置&/b&,更快地体会到游戏的乐趣。这些英雄可以上分,但更重要的是让新人入门。&br&&br&3.欢迎大家关注我的&b&收藏夹LOL&/b&,里面有其他知友写的一些更加精彩的答案&br&&a href=&/collection/& class=&internal&&LOL - 收藏夹 - 知乎&/a&&br&&br&4.&b&本答案第二部分会不断进行修正,这阵子准备过年可能会歇一会。也提前祝福大家新年快乐,排位连胜!&/b&&br&&br&5.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b&拒绝喷子&/b&,发现喷子一律拉黑。&br&&br&6.如果想要转载请先告知我,希望大家能够互相尊重。&br&&br&本文已授权特玩网转载
第一部分:新人的特点 想要给LOL新人推荐合适的英雄,就应该根据新人的特点对症下药。 新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补刀差。由于刚刚入手游戏,对英雄初始攻击力及补兵节奏掌握不好,因此新人不要使用补兵弹道诡异的英雄(如 冰晶凤凰 艾尼维亚/猩红收…
大过年没有事写点考据吧。&br&&br&前面已经有主创大佬给出题材了:传统神话。看来四大奇书真的是被吃了啊哈哈。具体来讲应该是从山海经到封神榜的时间段中的人物。如果说是古代神话姜子牙啥的就有点出戏了,封神演义的话……我还真不是很喜欢把它扔进传统神话里面来,毕竟我也没研究过道教神仙。也不知道明年会是啥了……四大民间故事?主旋律作品取材也挺费劲啊。(笑)&br&&br&以下内容只讨论上古神话。大部分考证来源于袁珂老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不讨论道教设定。&br&&br&上来第一个是这个&br&&img src=&/v2-7d12c8ae644f95353acab4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7d12c8ae644f95353acab4_r.png&&歌手。好了下一个。&br&&br&&br&然后是一切的起点&br&&img src=&/v2-dc13a2ca210b2b94c4d4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dc13a2ca210b2b94c4d4_r.png&&&br&这个就不多说了,大家都认识。盘古的立绘也没有脸没有造型,大概是没有什么知名的外貌描写吧……但是这个斧子其实也是后来加进去的设定。第一个记载《三五历记》中盘古是纯靠双手撑开的天地。斧子的记载得到明朝的《历代神仙通鉴》才有。而且在《历代神仙通鉴》中说盘古左手执凿,右手执斧。到了现在斧子深入人心,凿子好像却没人关注了……挺多游戏里盘古斧都是神器。盘古凿?没听说过(笑)。&br&&img src=&/v2-ffbb1a3eee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ffbb1a3eee_r.png&&&br&三皇。三皇设定极多,这里采用《史记三皇本纪》的设定,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三皇是五氏中的后三个。前两个是燧人氏和有巢氏。从这个图腾来看,最左边蛇神女性是女娲,右边龙神是伏羲,中间的牛头是神农。伏羲和女娲都是人首蛇身,神农氏是人身牛首,这个细节挺不错的。&br&&br&&img src=&/v2-03daf6fcefebd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03daf6fcefebd_r.png&&&br&烛九阴。从袁珂先生的考据来看,这应该是盘古开天辟地后身体精气化为的,和五氏一个来源。有朋友要问了那人类不是女娲创造的吗?在女娲前面的燧人氏和有巢氏是从哪里来的?其实从当时的角度来看五氏其实都不是人类,神格很高,我们现是在属于女娲用泥点子甩下来的那波后裔……至于女娲之类的诸神才是盘古“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的那一波。不愧是盘古,身上的小虫子变成了神,然后这些小虫子有用泥巴制造了人类……额,人类真是渺小啊。扯远了。《山海经》里烛九阴属于大哥级的怪物,睁眼为昼闭目为夜,然而其实在神话中这货除了是盘古的直系亲属以外并没有参与到和任何其他人的互动里去。山海经记了一笔,淮南子记了一笔,然后就变成典故了。如果说盘古是爷爷,五氏是父母,我们是儿子,那烛九阴就是打了一辈子光棍的二叔,而且和我们家基本没有交情,就是家谱里记了一笔的情分。这点来看,这么强的一个神身份上其实挺尴尬的。&br&&br&最后无论在哪里烛九阴的描述都是“人面蛇身”,这个立绘真的画成一条巨龙了,感觉不太对。&br&&img src=&/v2-5ed39fb73ad210d2cdaab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5ed39fb73ad210d2cdaab_r.png&&&br&后羿。后羿已经是尧时候的人物了,不知道为什么放的这么靠前。这个是射太阳的那个,不是夏代有穷国的那个,那个就更远了。后羿的故事大家都了解,这里就不多说了。后羿没啥出名的外貌描写,所以看起来比较阿卡林。&br&&img src=&/v2-01a1ccb1d5174feb8750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01a1ccb1d5174feb8750_r.png&&&br&&br&神农氏。“牛首人身”的这个牛角还是挺萌的……萌萌哒。这个记载的来源于史记的《五帝本纪》,据称炎帝是牛首人身,同时炎帝还是神农氏部落的最后一个首领,所以有人把炎帝和尝百草毒死的那个当成了一个人。但是炎帝绝不是神农氏(五氏的最后一个),他只是神农氏部落的最后一任首领而已,到了他就是该和黄帝争地盘了,那时候神农氏早死了。&br&&img src=&/v2-aee14e9d1fe1dd98def29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aee14e9d1fe1dd98def29_r.png&&&br&女娲。所以说这个时间顺序很神奇……这个立绘鲜明的展现了女娲的下半身。不过比起蛇来看更像是鱼呢……&br&&img src=&/v2-cebd5c7cab3d9dd959a4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cebd5c7cab3d9dd959a4_r.png&&蚩尤。据传蚩尤“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目六首,耳鬓如剑戟,头有角”(全部出自《述异志》),还有兄弟八十一,考虑到视觉效果大概只画出来了“耳鬓如剑戟”和“头有角”吧。蚩尤也号称过炎帝,不过同样不是同一个人。蚩尤当时隶属于炎帝下属,炎帝失败后蚩尤心有不堪于是反叛,最后被黄帝击败,黄帝敬其勇,尊为战神。&img src=&/v2-f2e8dd77ccdca3a47bb65cf27b803bba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f2e8dd77ccdca3a47bb65cf27b803bba_r.png&&&br&黄帝,黄帝比较有名的相貌描写就是“黄帝四面”(《太平御览 尸子》)不过这好像没有办法画立绘的样子。最后感觉整个人都没有了特色呢……其实真的画四张脸也挺好玩的。反正“黄帝四面”的解释也很多,不一定是外貌描写。&br&&br&&img src=&/v2-6db6e3acece961c38e538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6db6e3acece961c38e538_r.png&&&br&刑天。没有正脸差评。“刑天与帝争神”,刑天是蚩尤的手下,属于得力战将(顺便一提,巨人族夸父氏当时也加入了蚩尤的手下,夸父是一个部落,全部都是巨人族),后来被黄帝砍掉脑袋。&br&&img src=&/v2-342aa6760e8d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342aa6760e8d_r.png&&&br&九天玄女。这位现在属于道教神仙系统里的,不谈道教很难把这个神话人物说明白……上古神话的吧,原型是玄鸟(立绘瞩目)但其实并没有什么外貌描写,所以这个翅膀应该是为了表现一下这个原型。传授了黄帝兵法使其战胜蚩尤。不过更加出名的应该是她传授宋江天书三卷吧……不过那时候她已经是道教神仙了。&br&&img src=&/v2-85d477ca1adbf83ed671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85d477ca1adbf83ed671_r.png&&&br&跃龙门。很奇怪一堆上古神话人物中为啥要突然插进来这么一个民间传说……而且鲤鱼跃龙门最早都是西汉时候的事了。龙文化和我国古代神话是两条线,我国古代大神基本都是“人面蛇身”,和龙没啥关系。两条线互不干扰,龙文化发扬光大从秦汉开始,至于龙开始加入神仙阵容基本都是道教发扬光大的时候了。&br&&br&&img src=&/v2-ba091fe90ee9de8d72185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ba091fe90ee9de8d72185_r.png&&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瑞德。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至于鬼为什么要夜哭,根据豆子猜测,可能类似于“照相机发明后尼斯湖水怪的目击就越来越少了”&br&&img src=&/v2-3a7d384c3c4faa8d3069e95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3a7d384c3c4faa8d3069e95_r.png&&&br&湘夫人,湘水之神,出自屈原的《九歌 湘夫人》……可这已经不是上古神话了啊(笑)。&br&&img src=&/v2-3b755890baddeb84cd8c05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3b755890baddeb84cd8c05_r.png&&&br&洛神。伏羲女儿。洛水女神。道教神话中据说和后羿有一腿,待查。曹植的《洛神赋》&br&&img src=&/v2-c302dc63c4e32d4c483f63e255bd85c6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c302dc63c4e32d4c483f63e255bd85c6_r.png&&&br&&img src=&/v2-9a6dddd8f58e3d479fb9760b1dfe0d67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9a6dddd8f58e3d479fb9760b1dfe0d67_r.png&&&img src=&/v2-bff4bbadd9e539e77cc2d8b1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bff4bbadd9e539e77cc2d8b1_r.png&&&img src=&/v2-675ebedebdc8abc1b03eff39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675ebedebdc8abc1b03eff39_r.png&&&br&&br&哪吒,雷震子,道教神仙,没研究过,立绘可能取材于电视剧形象。至于吕尚也来凑热闹……我挺不喜欢封神演义的,放到现在这玩意就类似于网文,和盘古啥的一对比简直low到爆啊www。顺便提一下第三个图,典故叫“飞熊入梦”,原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其实原文和做梦与熊都一点关系没有,就是简单的占卜),寓意将要遇见贤能的人辅佐。封神演义中改成了白老虎,然后强行制造了这个典故……额。纣王都能写唐诗,你要多多理解。&br&&br&&img src=&/v2-ea632e3df1fb7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ea632e3df1fb7_r.png&&&br&&br&羲和望舒。羲和是山海经里的日母,生了十个太阳。望舒是屈原离骚原创。代指月亮。后来离骚把这两个称呼发扬光大了。&br&&br&&br&差不多就是这些了。总得来说做到其实还不错。但是封神榜这个玩意和上古神话真是太不搭了,感觉后面的这群道教神仙实力和前面的大神一比对比太强烈看着尴尬。最后是主旋律宣传,看习惯了,希望明年做的更好吧。同时要是文章里面有错误希望各位从评论区多多指出。谢谢大家。&br&&br&&br&&br&&br&&br&&br&&br&&img src=&/v2-c863ead9d567feb64a5a6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c863ead9d567feb64a5a6_r.png&&&br&最后还有一个神仙头子。啊哈哈哈哈哈哈。
大过年没有事写点考据吧。 前面已经有主创大佬给出题材了:传统神话。看来四大奇书真的是被吃了啊哈哈。具体来讲应该是从山海经到封神榜的时间段中的人物。如果说是古代神话姜子牙啥的就有点出戏了,封神演义的话……我还真不是很喜欢把它扔进传统神话里面…
悟空在人世间苦苦寻找了十几年,终于来到了一个地方——灵台方寸山。就在这座山上他听到一个樵夫在唱歌,其中有“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一句。我估计从小没受过义务教育的猴子并不知道《黄庭》是道教上清派的主要经典,分为《黄庭内景玉经》与《黄庭外景玉经》&a href=&file:///D:/%E4%BD%9C%E5%93%81%E5%8C%BA/%E4%B8%8A%E6%B5%B7%E8%BE%9E%E4%B9%A6/%E8%A5%BF%E6%B8%B8%E8%AE%B0/%E4%BB%99%E4%BA%BA%E5%85%BB%E6%88%90%E8%AE%A1%E5%88%92%20%E6%88%90%E7%A8%BF%E6%9C%AC2.22.doc#_ftn1&&[1]&/a&,引起他心跳加速的只是那句“非仙即道”,自己出海十几年,不就是为求仙访道吗?&/p&&br&&p&抓住了这样的好机会,悟空自然赶忙跑去问那樵夫是不是神仙。樵夫给出的答案喜忧参半,虽然他本身并不是神仙,可他却的确知道一个老神仙的住处,而且那位老神仙住得还不远,&b&就在这座“灵台方寸山”里一个叫“斜月三星洞”的地方,而那老神仙的名号是——须菩提祖师。&/b&悟空很欣慰啊,自己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苦苦寻找的神仙原来在这儿,没啥说的,马上拜师!&/p&&br&&p&猴子去拜师了,可是很多读者和分析人士却发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通过后文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祖师随便教猴子点本事就能让它上蹿下跳地去“大闹天宫”了,&b&由此可见这位菩提先生还是很有些法力的,可西天的如来佛祖却完全无视这么一个强大的存在,号称“我西牛贺洲虽上真……”&/b&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佛祖”不知道,至少是表现出来不知道在“西牛贺洲”有这么一位法力强大的“须菩提”,可是作为《西游记》一书中的超级大Boss,他真的会有不知道的事情吗?这个“如来”都不知道的人物究竟是佛是道,他到底是谁呢?&/p&&br&&p&&b&就我所知关于这个问题在世面上最流行的解释方法一共有三种:一、须菩提祖师是《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二、须菩提祖师是如来佛祖(太上老君);三、须菩提祖师就是佛经中的须菩提。&/b&这三家的支持者各自都为自己的观点找出了种种看似精彩纷呈,却完全尽不起推敲,甚至是有点不知所云的论据,那么这些观点正确吗?让咱们来一一分析着看看吧。&/p&&br&&p&&b&首先说说那个须菩提祖师其实就是《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的说法——这个观点的信奉者最多,所以咱们就先来判断一下这个观点到底靠谱不靠谱。&/b&&/p&&br&&p&支持这种观点的论据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有些读书人通过细读文本发现在《西游记》中介绍须菩提祖师的诗跟《封神演义》里介绍准提道人的诗一样——或者至少是差不多!于是有些人就有了一个这样的逻辑线索:&b&1、两首诗一样,说明《西游记》中的诗的来源是《封神演义》;于是他们很自然地推导出2&/b&&b&、《西游记》中的诗歌描写对象——须菩提祖师,自然也就来源于《封神演义》中的诗歌描写对象“准提道人”。简单直接,推理到此结束,听起来很合理对不对?&/b&让咱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推理过程吧,不过首先我要说的是很抱歉,那两首原诗我就不在这里全文录入占字数了,&b&因为事实上那两首诗一样或者不一样对咱们的分析都产生不了任何影响。&/b&有人可能会问:不是吧?那两首人家作为论据的诗你看都不看就敢分析人家的观点?我要说,没错,我要强调的是抱着一种负责任的分析态度,我们并不是没必要去比较那两首诗,而是根本就不应该去比较它们!重点问题在于那些如此推导的人别有用心地——也或者是他们不自觉地忽视了一个前提:&b&那就是如果说《西游记》中的诗歌与角色统统来源于《封神演义》,那么《西游记》的作者必须得在看过《封神演义》之后才开始动笔创作,不然怎么抄袭,或者说借鉴?&/b&&/p&&br&&p&&b&可《西游记》的作者创作本书之前,看过《封神演义》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b&虽说对于这两本书的具体成书年代,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论,&b&但是《西游记》的成书时代大概在公元十五世纪中叶,而《封神演义》则大约成书于公元十六世纪上半叶,&/b&这一点基本上是被大家所公认的,也就是说《西游记》的成书要早于《封神演义》。&/p&&br&&p&如果我这样说有些人还是不理解的话,我可以再更加具体地推理说明一下:按照现在通行的说法,咱们假设《西游记》的作者真的是吴承恩&a href=&file:///D:/%E4%BD%9C%E5%93%81%E5%8C%BA/%E4%B8%8A%E6%B5%B7%E8%BE%9E%E4%B9%A6/%E8%A5%BF%E6%B8%B8%E8%AE%B0/%E4%BB%99%E4%BA%BA%E5%85%BB%E6%88%90%E8%AE%A1%E5%88%92%20%E6%88%90%E7%A8%BF%E6%9C%AC2.22.doc#_ftn2&&[2]&/a&,而《封神演义》的作者真的是许仲琳&a href=&file:///D:/%E4%BD%9C%E5%93%81%E5%8C%BA/%E4%B8%8A%E6%B5%B7%E8%BE%9E%E4%B9%A6/%E8%A5%BF%E6%B8%B8%E8%AE%B0/%E4%BB%99%E4%BA%BA%E5%85%BB%E6%88%90%E8%AE%A1%E5%88%92%20%E6%88%90%E7%A8%BF%E6%9C%AC2.22.doc#_ftn3&&[3]&/a&。那么好了,咱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人的生卒年代,吴承恩老先生生于公元1506年,死于公元1582年,而那个许仲琳前辈据说可是生于公元1567年!大家看明白了吗?如果按照这个年头计算,要想让《西游记》的作者有机会借鉴《封神演义》中的诗歌或者角色,&b&我们就必须让许仲琳先生在&/b&&b&1582(这个是吴承恩死的时间)-1567(许仲琳出生的时间)=15岁之前就把《封神演义》全部写完,还得刊印传播出去——那个时候可不流行网络发文,不能够随写随发!我记得晚写了不少年的《红楼梦》从写出到正式刊印,坊间流传好像都很过了些年头吧?更何况即便许先生真的是天纵奇才,真的在10岁那年(留给吴老夫子几年时间写,刚看到就死了是无法引用借鉴的)就悍然写出了大明第一畅销书(不然如何能迅速流传开来,被另一伟大作者看到?),那时已经70多岁的吴承恩先生看了后生小子的作品《封神演义》偶有所感,突然人品爆发,决定引用其中的一些原文,借鉴一些角色写出一本《西游记》,大家觉得可能吗?不用说了,完全不可能!&/b&&/p&&br&&p&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即便那两首诗真的很相似,也并不能说明《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的来源就是《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b&理由很简单,因为在《西游记》的作者创作“须菩提祖师”这一人物的时候,他根本不可能看过,也根本不知道有《封神演义》那么一本书,更遑论书中的诗歌或者人物了!&/b&&/p&&br&&p&&b&至于那两首相同的诗,我只能说那是《封神演义》作者对《西游记》的借鉴(注意,不是《西游记》对《封神演义》的借鉴),&/b&花儿乐队著名歌曲《穷开心》的旋律还跟相声里“卖布头”还有卖“十三香”的吆喝旋律差不多呢,这不过只能说明《穷开心》在旋律上借鉴了那些民间艺术形式,完全不能由此证明大张伟同学&a href=&file:///D:/%E4%BD%9C%E5%93%81%E5%8C%BA/%E4%B8%8A%E6%B5%B7%E8%BE%9E%E4%B9%A6/%E8%A5%BF%E6%B8%B8%E8%AE%B0/%E4%BB%99%E4%BA%BA%E5%85%BB%E6%88%90%E8%AE%A1%E5%88%92%20%E6%88%90%E7%A8%BF%E6%9C%AC2.22.doc#_ftn4&&[4]&/a&就是卖布头或者卖十三香出身的吧? &/p&&br&&p&&b&更何况如果那些所谓的读书对于《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两本书都阅读得足够仔细的话,他们应该会发现两本书中互相“串联”的诗歌简直是比比皆是,其内容比陈冠希的历史还要丰富多彩,比如咱们随便举个例子:&/b&&/p&&br&&p&在《西游记》里唐僧师徒路过&b&比丘国&/b&的时候曾经去见过一位著名的昏君,而在这位昏君的强烈要求之下,唐僧不得不在金殿上捏着鼻子与昏君的老丈人一起谈论过一次关于各自修行的“人生感悟”。&b&而就在这次惊天地,泣鬼神的哲学大辩论之中昏君的那位老丈人用了一段说诗不是诗,说词不是词的“小调”对自己所修的“道”进行了一场全方位,立体化的详细诠释:&/b&&/p&&br&&p&“修仙者,骨质坚秀;达道者,神之最灵。达道者,神之最灵。携箪瓢而入山访友,采百药而临世济人。摘仙花以砌笠,折香蕙以铺锑。歌之鼓掌,舞罢眠云。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施符水,除人世之妖氛。夺天地之秀气,采日月之华精。运阴阳而丹结,按水火而胎凝。二八阴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阳长兮,如杳如冥。应四时而采取药物,养九转而修炼丹成。跨青鸾,升紫府;骑白鹤,上瑶京。参满天之华采,表妙道之殷勤。比你那静禅释教,寂灭阴神,涅般?遗臭壳,又不脱凡尘!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p&&br&&p&恩,这段奇怪的说法大家如果看不懂没关系,只要大概记得就成,反正以后咱们还要讲。而在这里,我把这段玩意全文引用是为了让大家对照一下《封神演义》中的一个段落:&b&《封神演义》第五回《云中子进剑除妖》。&/b&&/p&&br&&p&这段故事是描写妲己入了纣王床帏之后将宫中弄得妖气熏天。而阐教上仙云中子前辈有一回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看到了这些妖气决定去棒打鸳鸯。而当他进入纣王的宫廷之后,对纣王讲了一套修道的好处,其原文是:&/p&&br&&p&“但观三教,惟道至尊。上不朝于天子;下不谒于公卿。避樊笼而隐迹,脱俗网以修真。乐林泉兮绝名绝利,隐岩谷兮忘辱忘荣。顶星冠而曜日,披布衲以长春。或莲头而跣足,或丫髻而幅巾。摘鲜花而砌笠,折野草以铺茵。吸甘泉而漱齿,嚼松柏以延龄。歌之鼓裳,舞罢眠云。遇仙客兮,则求玄问道:会道友兮,则诗酒谈文。笑奢华而浊富,乐自在之清贫。无一毫之挂碍,无半点之牵缠。或三三而参玄论道,或两两而究古谈今。究古谈今兮叹前朝兴废,参玄论道兮究性命之根因。任寒暑之更变,随乌兔之逡巡。苍颜返少,发白还青。携单瓢兮到市廛而乞化,聊以充饥;提锄篮兮进山林而采药,临难济人。解安人而利物,或起死以回生。修仙者骨之坚秀,达道者神之最灵。判凶吉兮明通爻象,定祸福兮密察人心。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书符箓,除人世之妖氛。谒飞神于帝阙,步罡气于雷门。扣玄关,天昏地暗;击地户,鬼泣神钦。夺天地之秀气,采日月之精华。运阴阳而炼性,养水火以胎凝。二八阴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阳长兮,如杳如冥。按四时而采取,炼九转而丹成。跨青鸾直冲紫府,骑白鹤游遍玉京。参乾坤之妙用,表道德之殷勤。比儒者兮官高职显,富贵浮云;比截教兮五刑道术,正果难成。但谈三教,惟道独尊。”&/p&&br&&p&&b&的确,这两端话并非一字不差完全一致,但是大家可以对比对比其中到底有多少相同或者相似(只差一两个字,或者变换了一下顺序)的地方。&/b&&/p&&br&&p&&b&而且我们要注意到,我引用的这两首“诗”可不仅仅是那两位我们谁都无法确认的(吴承恩与许仲琳,丘处机和陆西星都属于“据说”)作者对书中角色的介绍,而是那两个书中角色真真正正的“台词”,难道看到这里我们就应该得出结论:阐教上仙云中子其实就是南极仙翁的坐骑梅花鹿——专门教唆比丘国王怎么当昏君才能更昏一些,才能真正超越“桀纣”所保持的“吉尼斯世界上最混蛋记录”的邪恶老丈人?&/b&&/p&&br&&p&&b&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悍然确定,所谓“须菩提祖师”来源于,或者说就是“准提道人”这个事儿完全不靠谱&/b&,那些如此分析的人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就是根本不读书,毫无学术素养,而且通过这个事儿,其实大家还应该总结出一条分析小说的纲领性经验:通过对比两部小说的创作手法,思想内涵来评判其各自的艺术成就,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以某一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或者内容作为分析另一部小说的论据,那是很不科学,也非常不负责任的!&/p&&br&&p&&b&接下来我要分析第二种不大符合逻辑的观点了:须菩提祖师其实就是如来佛祖!&/b&&/p&&br&&p&对于这个观点,那些分析达人们给出的论据比前一个观点要复杂许多,简单说来就是他们觉得悟空在带着六耳猕猴一起跑到西天见佛祖之前,一直信守着他与须菩提祖师那个关于“不可说出悟空的师承来历”这一约定,可自从那次借佛祖之手干掉了自己的竞争对手之后,那个约定仿佛就自动失效了,悟空就跟发言人似的到处乱说他曾经拜须菩提祖师为师这件事。&/p&&br&&p&除此以外,他们甚至还偶然地发现等猴子那次见佛租的时候,如来老大曾经肆无忌惮地说出过“六耳”猕猴这个称呼——“假悟空乃是柳儿猕猴”。再接着他们就发挥了自己超强的联系能力,联系出当年须菩提传悟空长生之道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此间更无六耳”的对话细节,于是这些人就相信,或者妄图让别人相信认为这“六耳”两个字其实是须菩提祖师与悟空师徒俩之间的暗号。由此得出一个结论,须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那些人还在最后给自己的说法找了点铺垫,他们号称从此悟空自认为如来已经不反对自己说出师承来历了,就开始明目张胆地对外宣称自己是“须菩提祖师”的弟子!&/p&&br&&p&&b&这个观点不靠谱在什么地方呢?跟前一个观点一样,它的基础论据不对!&/b&大家详细看看就会明白,这个观点的基础论据是悟空胆敢说出自己是“须菩提祖师”的徒弟这一情况,是在他听到如来关于“六耳猕猴”的介绍之后,可这并不符合事实!真正的事实是,别说六耳猕猴之后,就在唐僧见到八戒之前,准确的说是在黑风山黑熊怪偷盗袈裟的章节,悟空就已经对外宣布过自己是“须菩提祖师”的弟子了,原文中猴子寻到黑风山见到那黑碳团儿之后曾经说过一段很夸张的自我介绍,里边赫然有几句是这样写的:“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大家看到了吗?不用继续反驳了吧?推论出这个观点只能证明那些人根本没认真细看过《西游记》原文,&b&由此我们应该吸取第二个经验:不细看原文就跑出来分析也不靠谱,而且会丢人的!&/b&&/p&&br&&p&好了,两个很流行但统统完全不着调的观点分析过了,事实证明这两种解读别说观点本身,就连他们所倚仗的论据都是不正确的,自然,观点的正确性也就很难另人信服了。再重申一遍,关于《西游记》的真实写作意图,或者说叫《西游记》的故事本意,咱们无论何时都必须坚持着以“造化会元功”这一作者终极提示为总基础的思路来进行分析,&b&如果哪位同学到现在还觉得“造化会元功”跟“纵横术”一样就是勾心斗角方法大集成,并由此推导出须菩提教育猴子就是如来佛祖的个人阴谋,我只能大体上判断你的心理太过阴暗——而且还没有查字典的好习惯,快过来让我鄙视一下先!&/b&&/p&&br&&p&鄙视完了不爱查字典且拥有反社会人格的同学们,咱们回来接着说须菩提,两个不大合理的关带你分析过了,很显然它们统统没有前途,但我们可还没到能够欣慰的时候,因为还有第三个,也就是最不好判断的一个观点在在等着咱们,那就是“须菩提祖师”就是“须菩提”,这个说法正确吗?&/p&&br&&p&要弄明白须菩提祖师和佛经上的“须菩提”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咱们得从佛经说起(&b&不论结果如何,这个论据来源就已经比《封神演义》像样多了,起码听起来挺能唬人的&/b&),前边在分析“金蝉子”的时候,咱们曾经说过,佛经上真正的“须菩提”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第四大弟子,而这个“须菩提”的名号其实就是它梵文“Subhuti”的音译,这个名字还往往被翻译成“须浮提”或者“须扶提”。而在《西游记》中,给猴子指路的樵夫也明确说过“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为须菩提祖师。”一切看来很和谐,问题似乎解决了!&b&可是别忙,如果这个须菩提祖师就是佛祖的四弟子的须菩提,为什么《西游记》作者给他设计的身份是“神仙”,而不是佛爷?他又为什么做道家装扮,还不住在佛教的根据地——灵山,最关键的是佛祖这样的超级牛人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四弟子在什么地方?&/b&&/p&&br&&p&&b&那么这个做道家打扮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须菩提”祖师到底是谁呢?如果我给出的答案是他谁也不是,大家会抽我吗?可事实上他的确真的谁也不是,或者说他根本是个不存在的人!他不过是我们的心猿在历经人世(两座大洲,一座大洋)以后自己灵光一闪,灵机一动,“坚持科学发展观”之后找到的……找到的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已。&/b&&/p&&br&&p&关于这一点,咱们还得从佛祖的四弟子“须菩提”的真正身份说起。有人可能会说,不是吧,你前边絮絮叨叨半天了,须菩提是梵文subhuti的音译,他是释迦牟尼的四弟子,我们都知道了,你怎么还要说他的身份?我要说的是,听过一个名字,或者说知道他排行第几那没有意义,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知道李宇春这个名字,还知道她曾经是“超女”第一名,这并不代表我知道她的身份,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她的照片并由此把她从普世公认的人类两大群体中剥离出来……这时我才真正敢说我算是认识了这个人!也就是说,当我们所谓了解一个人的真正身份时,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个人独一无二的特色,对于“须菩提”也是一样。&b&那么这个“须菩提”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呢?是他这个名号的梵文原意——空生&/b&&b&&a href=&file:///D:/%E4%BD%9C%E5%93%81%E5%8C%BA/%E4%B8%8A%E6%B5%B7%E8%BE%9E%E4%B9%A6/%E8%A5%BF%E6%B8%B8%E8%AE%B0/%E4%BB%99%E4%BA%BA%E5%85%BB%E6%88%90%E8%AE%A1%E5%88%92%20%E6%88%90%E7%A8%BF%E6%9C%AC2.22.doc#_ftn5&&[5]&/a&,或者说就是咱们前边提到的“解空第一”!&/b&&/p&&br&&p&先说说那个“解空第一”,可能有些人会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那样的话大家可以去看看《金刚经释义》,里边有个说法叫:“&b&须菩提人人有之,若人顿悟空寂之性,故名解空,全空之性,是真菩提,故名须菩提。&/b&”这下明白了吧?“解空”基本上可以被理解为“顿悟”,而“顿悟”的解释就简单了,不就是突然的境界超越嘛?&/p&&br&&p&还是不明白?没关系,略微功利一些基本上那就属于是咱们在精神世界里中彩票,比如说本来一个人啥也不会,连字都不怎么认识,但是有一天睡醒一觉,突然发现自己成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发明家、艺术家……等等这些不太符合逻辑的超级存在——最重要的是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学会那些希奇古怪的知识——或能力——的,这就叫“顿悟”!原来这才是须菩提的真正意义,所谓的“须菩提祖师”不过是悟空自己的顿悟——他凭“空”而“生”!&/p&&br&&p&可悟空到底是如何顿悟的,这种顿悟在传统宗教文化中有理论依据嘛?在《西游记》原文中我们又能否找到证据呢?&/p&&br&&p&通过前边的分析,我们猜测出须菩提祖师有可能谁也不是,他不过是悟空灵机一动、灵光一闪、天灵灵、地灵灵出的一次“顿悟”。可是我仍然要说,光猜出来那没用,我们不能无耻地告诉人家“就是这么回事儿,但理由、证据通通没有,为什么你甭管,不过我告诉它就是这么回事儿!”这种讨论或分析方法是不可行的!那咱们不就成了那种把两本小说往一块一堆,然后随便挑些靠不住的论据,非要引申出一错误观点,还强烈要求大家都去相信的邪恶思想家了吗。&/p&&br&&p&&b&鉴于这种情况,两个问题很自然地就被摆在了我们面前:一是作者在《西游记》原文中是否给了我们关于“须菩提祖师”代表“顿悟”的足够提示与线索;二是悟空到底凭什么就“顿悟”了,这种顿悟在我们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文化中是否可以找到足够的依据&/b&——或者说它是否可以被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所接受呢?&/p&&br&&p&本着文本优先的原则,我们自然首先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顿悟”,作者在《西游记》原文中是否给了我们足够的提示?&/p&&br&&p&答案很明显,作者所讲的故事情节中的确涉及到了“顿悟”,而且不指一处。最直观的是大家应该还记得,悟空找到须菩提祖师,或者说得到关于须菩提祖师的消息的直接原因是他听到一个樵夫在“边走边唱”,而他所唱的内容之中第一句话分明就是:“观棋柯烂。”&/p&&br&&p& 稍微读过些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是一个典故(而且是道教中很重点的一个典故),不过为了防止有人不知道,我还是大概说说这个典故吧:&/p&&br&&p&“观棋柯烂”的大概意思是当年有位兄弟叫王质,他好巧不巧的也是个樵夫——看来樵夫在古代是一种很普遍的职业,砍柴这门儿手艺在那时候应该算是被普及的基础教育范畴——樵夫嘛,为了安于本职工作,他每天都得进山砍柴。有一天,王质和往常一样进山之后,却发现了一些不同,具体体现在那本应杳无人烟的山顶上除了枯树古藤这类长期存在的背景元素之外,突然多了俩老爷爷。而且就在王质到达山顶的时候那两位老人正在很和谐地下着棋——通过后文我们会知道,这两位老人家都是神仙,甚至咱们由此还可以推断出他们下的应该是围棋,不然大家谁能想想两位鹤发童颜,丝绦麻履,飘飘有神仙之概的老人家拿着大木头棋子摔在棋盘上,口中大喊“当头炮”是什么概念吗?&/p&&p&当然了,到目前为止王质并不知道自己中了彩票,遇到神仙了,他只是秉承着自己那份一直以来一直坚持贯彻着的闲散生活方式:一琢磨自己反正也没什么事儿,就站在旁边观摩学习——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参考现在路边那些棋摊,没事儿的人总爱跑去看。&/p&&br&&p& 当然,王质的素质比现在大多数观棋者要高很多,所以他只是静静地看,绝不插嘴支招。同学们再注意一下啊,这一盘棋可是俩神仙在下,那下得时间自然很是漫长,而王质由于观棋地投入,自然站得就也很漫长,漫长到王质饿了。&/p&&br&&p&没错,就是饿了!&/p&&br&&p&这个问题很现实啊,门槛万恶的旧社会那些统治阶级再怎么不是人在老百姓真的要饿死的时候也都会象征性地发点救济粮嘛——今饿亦死,造反玩亦死,折腾吧咱们就!&/p&&br&&p&幸运的是那俩老头比统治阶级善良得多,还没等王质快要饿死就变戏法似的随手递给了王质一个桃子(注意啊,是桃子,这种物质在神仙世界的地位是很高的,以后咱们会专开一章具体讲解)。&/p&&br&&p&相对于老人的善良,王质则充分彰显了他质朴的一面,既然人家给了,老实不客气接过来就吃了(从这方面说古人,至少是王质还是很淳朴的,要是现在马路上有陌生人给你一瓶水,你敢仰脖就喝么?不过王质后来的遭遇告诉我们傻人有时候还是有傻福的,你天天防着人家,合计着算计人家,谁还肯来帮助你,点化你啊?)吃完之后继续看,一直看到棋局结束。&/p&&br&&p&可是棋局结束的刹那之间奇迹出现了,那俩老头一起身竟然就统统凭空消失不见了,王质这才知道那两位老人原来都是神仙。神仙不神仙不去管他,反正他们已经走了,正事儿还得干,王质突然想起:“诶,好像我还得砍柴呢!”马上找斧子,可这一找不要紧,他发现自己刚刚放在脚下的斧子已经锈迹斑斑,连木头斧柄都烂没了……&/p&&br&&p&王质的职业可是樵夫啊朋友们,那没有斧子不就等于失去了唯一的生产资料嘛?于是无法砍柴的王质确认:自己暂时失业了!&/p&&br&&p&实话说,我无法确知王质当时的心境是满不在乎,还是痛心疾首,依照典故的原版进程,王质只是再确认了一下“恩,的确失业了”了以后就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小山村。&/p&&br&&p&这还没完呢,原来惊喜无处不在,王质回到家里之后发现村子里自己认识的人已经都不见了,稍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时间已经过了好久好久,当年与自己同时代的人都已经去世了,这下麻烦大了,失去的原来还不仅仅是工作……&/p&&br&&p&怎么办呢?王质经过短暂地思考,突然发现原来当神仙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于是重新进山去寻找那两位老神仙……&/p&&br&&p& 这个典故就是后来大名鼎鼎地“观棋柯烂”,而王质遇到神仙的那座山在后来也被人们称为“烂柯山”。当然,关于这个典故有些版本到这里还没结束,后边还有王质又经历了一系列考验最终成仙云云,但那些与咱们的主题“顿悟”无关,所以关于王质同志的先进事迹咱们就只说到这里。&/p&&br&&p&&b&这时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观棋柯烂”的典故本身就包含着忽觉人世变幻而不足倚,返寻长久之道的意思,或者简单点说就是有“顿悟”的意思?这不是作者给我们的提示又是什么&/b&&b&?&/b&&/p&&br&&p&可能有些朋友仍然会质疑,这也太牵强了吧?择出这么一句来讲个不知所谓的故事,你就敢说这是悟空顿悟的证据?别忙啊,那首“砍柴号子”咱们不是还没听完呢么?在“观棋柯烂”后边还有许多东西,基本可以概括为一大串樵夫幸福生活的具体描写,看得我都有想去砍柴的冲动了,但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咱们以前提到过的“静坐讲《黄庭》”前边有三个大字:“&b&相逢处&/b&”!&/p&&br&&p&有了这个“相逢处”,如果再联系联系前边那被挂起来的“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问题,咱们将得到关于顿悟的第二个提示。&/p&&br&&p&上回说到悟空听见“相逢处”三个字就反应过来自己要找的老神仙原来住在这儿,自然他就很欣慰地跑去找唱出这三个字的樵夫打听具体消息了。可是也许是对“找神仙”这个关注点太过偏执,悟空好像忘了捎带着问一个问题,你一个樵夫天天在深山老林里头砍柴,没准三月半年都见不到一个人影(大家想想王质不就是自己一个“人”在山里站了几十年也没碰到过其他有生力量——因为那俩老头不是“人”),你能跟谁“相逢”啊?&/p&&br&&p&那么这里的相逢到底是在说谁跟谁“相逢”呢?&/p&&br&&p&是作者在表现即将“相逢”的猴子与樵夫,还是樵夫在追忆曾经“相逢”过的须菩提祖师呢?&/p&&br&&p&咱们再看看原文,好像这俩“相逢”都不太具有实际意义对不对?理由很简单,&b&人家说了相逢之后应该静坐讲《黄庭》&/b&。樵夫与猴子相逢之后短短几句话就把对方打发到“老神仙”那儿去了,分明没讲过那么高深的学问吧?当年樵夫跟老神仙讲过《黄庭》吗?明显也没有,因为原文里明确写到他本想去学道,却终究因为某种“PRIVATE
BUSINESS”而没有学对不对?&/p&&br&&p&看来这个“相逢”并不是指这几个故事中几个主要角色之间已经产生的相逢,那么到底是谁跟谁相逢啊?先放在这儿,咱们回头去看看“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问题。&/p&&br&&p&话说猴子当年刚找到组织的时候,曾经现过一把个人英雄主义,为猴群找到了一个家,就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关于这俩名字中的什么山什么洞的由来,解释多种多样,但咱们暂时还用不到它们,只说说那个“福地”与“洞天”。很明显吧,这无疑是两个道教词语,来源出处是唐代一位叫杜光庭的兄弟所写的《洞天福地记》,这里边“福地”比较好理解,基本意思就是住在这里你就有福了。可是“福地”的地位比起“洞天”来,还有着相当的差距,大概可以理解成“人大”与“清华”的差别吧,因为“洞天”的本意是“有洞可通天。”&/p&&br&&p&插一句,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一下,这个所谓“有洞可通天”按照后来比较通行的理解可并不是说这个洞跟烂尾楼似的属于敞棚系列,而是说天地之间有一种地方环境非常好,可以让人身处其中更好的感受天地交感变化中那种常变而永恒的规律,最终帮助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与天地万物和谐并存。&/p&&p&插完回头接着说“洞天”,咱们前边刚说过“洞天”就是通天之处。这时我们又要回到那个“天人合一”的概念:既然天地之间有可“通天”之处,那么遵照道教的这一修行总纲,人身上自然也应该有“通天”之处。问题出现了:&b&什么东西是人身上的“通天”之处——洞天呢?&/b&&/p&&br&&p&&b&答案是“灵台”!&/b&&/p&&br&&p&&b&朋友们看着眼熟么,没错,这就是那祖师的老家“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的那个灵台。让咱们来好好看看这山名与洞名:&/b&&/p&&br&&p&先说比较好理解的“方寸”与“斜月三星”,很多人都知道,这俩玩意儿都是指“心”。“方寸”那么普及的概念就不解释了,举个例子,《抱朴子》里说得明白“方寸之心,制之在我”;而所谓的“斜月三星”不过是个字谜:一个弯钩加三点。&/p&&br&&p&&b&下边是重点,“灵台”到底是什么意思?&/b&&/p&&br&&p&&b&很多人可能也觉得自己知道,所谓“灵台”也是心啊。可是这个理解其实并不全面,没错,灵台有心的意思,比如《庄子》里就说过“不可内于灵台”。但其实这个词在道教中还指脑袋,就在那樵夫所唱的山歌中提到的那卷《黄庭经》——准确的说是《黄庭外景经》中恰恰就有关于灵台通天的话题,叫“灵台通天分中野&/b&”,&b&这里的这个灵台指的就是脑袋&/b&&b&&a href=&file:///D:/%E4%BD%9C%E5%93%81%E5%8C%BA/%E4%B8%8A%E6%B5%B7%E8%BE%9E%E4%B9%A6/%E8%A5%BF%E6%B8%B8%E8%AE%B0/%E4%BB%99%E4%BA%BA%E5%85%BB%E6%88%90%E8%AE%A1%E5%88%92%20%E6%88%90%E7%A8%BF%E6%9C%AC2.22.doc#_ftn6&&[6]&/a&——所以唐僧师徒西行到五万四千里的时候,才会遇到那条“通天河”&/b&。&/p&&br&&p&&b&明明是心(方寸,斜月三星),怎么又扯出了脑袋呢?&/b&这与“相逢处”到底有什么关系啊?&/p&&br&&p&答案揭晓,在道家看来真正的“境界提升”,或者说得道通天的方法光动心眼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到心神交汇——也就是“灵台”与“方寸”的相逢——“灵台方寸山”。&/p&&br&&p&有点乱吧?没关系,咱们详细说明一下:&/p&&br&&p&从头捋,方寸是心,而灵台有些时候指脑袋。可是我们要知道人是一种充满了智慧的动物,所以光空空地长个脑袋那没用。脑袋之所以能够取得“六阳魁首”的地位就是因为它里边住着“神”——“头有九宫,中曰泥丸”,而且泥丸宫乃是藏神之所,都有印象吧?而当我们的心与神能个朝着“通天”这一共同目标达成最广泛的成仙统一战线的时候,得道才有可能。&/p&&br&&br&当然了,在这里只是粗略地说一下“相逢处”的实际意义,至于为什么每次心神相逢悟空就遇到“领导”因为涉及到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之中很重要的一条基本概念“身国同道”,但与问题无关所以不详细讲解。&b&总之,作者在这里借着樵夫之口所唱出的那一段小曲其实是为了深刻地揭示出“须菩提祖师”的真身——他谁也不是。&/b&&br&&br&&p&&a href=&file:///D:/%E4%BD%9C%E5%93%81%E5%8C%BA/%E4%B8%8A%E6%B5%B7%E8%BE%9E%E4%B9%A6/%E8%A5%BF%E6%B8%B8%E8%AE%B0/%E4%BB%99%E4%BA%BA%E5%85%BB%E6%88%90%E8%AE%A1%E5%88%92%20%E6%88%90%E7%A8%BF%E6%9C%AC2.22.doc#_ftnref1&&[1]&/a& 还有《黄庭中景玉经》,但是因其出现较晚,所以一般不列在《黄庭经》之内。&/p&&br&&p&&a href=&file:///D:/%E4%BD%9C%E5%93%81%E5%8C%BA/%E4%B8%8A%E6%B5%B7%E8%BE%9E%E4%B9%A6/%E8%A5%BF%E6%B8%B8%E8%AE%B0/%E4%BB%99%E4%BA%BA%E5%85%BB%E6%88%90%E8%AE%A1%E5%88%92%20%E6%88%90%E7%A8%BF%E6%9C%AC2.22.doc#_ftnref2&&[2]&/a& 关于《西游记》作者,学术界也有争论。&/p&&br&&p&&a href=&file:///D:/%E4%BD%9C%E5%93%81%E5%8C%BA/%E4%B8%8A%E6%B5%B7%E8%BE%9E%E4%B9%A6/%E8%A5%BF%E6%B8%B8%E8%AE%B0/%E4%BB%99%E4%BA%BA%E5%85%BB%E6%88%90%E8%AE%A1%E5%88%92%20%E6%88%90%E7%A8%BF%E6%9C%AC2.22.doc#_ftnref3&&[3]&/a& 一说为陆西星。&/p&&br&&p&&a href=&file:///D:/%E4%BD%9C%E5%93%81%E5%8C%BA/%E4%B8%8A%E6%B5%B7%E8%BE%9E%E4%B9%A6/%E8%A5%BF%E6%B8%B8%E8%AE%B0/%E4%BB%99%E4%BA%BA%E5%85%BB%E6%88%90%E8%AE%A1%E5%88%92%20%E6%88%90%E7%A8%BF%E6%9C%AC2.22.doc#_ftnref4&&[4]&/a& 大张伟:“花儿乐队”主唱。&/p&&br&&p&&a href=&file:///D:/%E4%BD%9C%E5%93%81%E5%8C%BA/%E4%B8%8A%E6%B5%B7%E8%BE%9E%E4%B9%A6/%E8%A5%BF%E6%B8%B8%E8%AE%B0/%E4%BB%99%E4%BA%BA%E5%85%BB%E6%88%90%E8%AE%A1%E5%88%92%20%E6%88%90%E7%A8%BF%E6%9C%AC2.22.doc#_ftnref5&&[5]&/a& 须菩提Subhuti梵文原意:善现、善吉、空生。&/p&&br&&p&&a href=&file:///D:/%E4%BD%9C%E5%93%81%E5%8C%BA/%E4%B8%8A%E6%B5%B7%E8%BE%9E%E4%B9%A6/%E8%A5%BF%E6%B8%B8%E8%AE%B0/%E4%BB%99%E4%BA%BA%E5%85%BB%E6%88%90%E8%AE%A1%E5%88%92%20%E6%88%90%E7%A8%BF%E6%9C%AC2.22.doc#_ftnref6&&[6]&/a& 这个灵台指头仍然来源于樵夫所唱出的《黄庭外景经》,不过是务成子的批注,原文“头为高台”。&/p&
悟空在人世间苦苦寻找了十几年,终于来到了一个地方——灵台方寸山。就在这座山上他听到一个樵夫在唱歌,其中有“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一句。我估计从小没受过义务教育的猴子并不知道《黄庭》是道教上清派的主要经典,分为《黄庭内景玉经》与《…
可以使用道家心法运行佛门等其他门派武功的小无相功。通过浏览器通用接口,跳过繁琐的安装步骤,跨平台无缝体验,史无前例地实现了72 games in 1。&br&&br&&img src=&/8bfd88a3e0eae3baee77a_b.jpg& data-rawwidth=&437&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7& data-original=&/8bfd88a3e0eae3baee77a_r.jpg&&&img src=&/62bd70b74d92f039d233e60e_b.jpg& data-rawwidth=&973& data-rawheight=&3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3& data-original=&/62bd70b74d92f039d233e60e_r.jpg&&
可以使用道家心法运行佛门等其他门派武功的小无相功。通过浏览器通用接口,跳过繁琐的安装步骤,跨平台无缝体验,史无前例地实现了72 games in 1。
词根组合,真的基本语文不差的人都能搞。我小说没少玩。&br&随便拿点什么宗教丧葬嫁娶类的词汇,还有点故作深奥的哲学词汇胡拼一凑即可,反正中二不就是不理解但是就是炫酷嘛。&br&说真的中二是文学很easy的东西。。。&br&&br&日系的&br&虚妄之悔赞&br&亘古之无存&br&死世之理&br&无念无心之梦&br&白夜园之走调交响曲&br&背德之圣约&br&翠绿摇篮&br&双生之恒&br&世界终焉的少女&br&&br&国粹的&br&东方日轮&br&西门墨者&br&南宫山楼&br&北堂狂死&br&钟世琴魔&br&......&br&&br&上古卷轴&br&&br&&br&要玩书么?&br&二项式上的弥撒&br&三等分的因果&br&黄泉的公约数&br&两条河的梦网&br&车库火龙的钢铁巨口&br&浮士德的高脚杯&br&碳链上的野蛮和氢键上的文明&br&&br&还命运石之门.......&br&无限近远世界的亘古湮灭之源&br&混沌有限空间的历史遗忘之物&br&以我涅墨喀托索姆修斯 la mary de sue的名义&br&处断这古戈尔维度空间上的罪恶之国&br&谜之奥义&br&中央处理器之堆芯融毁&br&&br&。。。。。。。&br&说真的&br&冰火那才叫高端中二,中二的让你不觉得二
词根组合,真的基本语文不差的人都能搞。我小说没少玩。 随便拿点什么宗教丧葬嫁娶类的词汇,还有点故作深奥的哲学词汇胡拼一凑即可,反正中二不就是不理解但是就是炫酷嘛。 说真的中二是文学很easy的东西。。。 日系的 虚妄之悔赞 亘古之无存 死世之理 无…
谢 &a data-hash=&b131bebcd79bed53ff6c072& href=&///people/b131bebcd79bed53ff6c07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b131bebcd79bed53ff6c072& data-hovercard=&p$b$b131bebcd79bed53ff6c072&&@汀洲里&/a& 邀。&br&最近因为期中论文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所以一些邀请和私信可能不能及时回复,抱歉。&br&接下来回答题主的问题,答适合做签名的“文艺但不忧伤“的句子。&br&其实在我的好友圈里,有好多文采斐然的写签名的高手,但是能实实在在算得上自始至终都保持“文艺范”的着实不多。&br&我翻了很多朋友的历史签名,觉得有一个朋友的签名很符合题主所说的范畴。&br&经过其本人同意,截图如下。&br&&img src=&/c40aa77b005dc749727dbb_b.jpg& data-rawwidth=&445& data-rawheight=&7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5& data-original=&/c40aa77b005dc749727dbb_r.jpg&&&img src=&/5cce35caeeeab28a8aac2_b.jpg& data-rawwidth=&448& data-rawheight=&7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8& data-original=&/5cce35caeeeab28a8aac2_r.jpg&&&img src=&/9f9af6b57a0195b37cbbe4_b.jpg& data-rawwidth=&448& data-rawheight=&7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8& data-original=&/9f9af6b57a0195b37cbbe4_r.jpg&&&img src=&/544f0ab04a64ebbd7f892_b.jpg& data-rawwidth=&446& data-rawheight=&7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6& data-original=&/544f0ab04a64ebbd7f892_r.jpg&&&img src=&/d5f9feb84cabc9387894fe_b.jpg& data-rawwidth=&446& data-rawheight=&7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6& data-original=&/d5f9feb84cabc9387894fe_r.jpg&&&img src=&/dd31e2faa36d5f1f92cfd2d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7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dd31e2faa36d5f1f92cfd2d_r.jpg&&&img src=&/efcb1ce3acb9_b.jpg& data-rawwidth=&449& data-rawheight=&7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9& data-original=&/efcb1ce3acb9_r.jpg&&&img src=&/e991c36c5b69f76f5a4f15a_b.jpg& data-rawwidth=&448& data-rawheight=&7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8& data-original=&/e991c36c5b69f76f5a4f15a_r.jpg&&&img src=&/079aad6c1745b7fbc2df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7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079aad6c1745b7fbc2df_r.jpg&&&img src=&/0fd245d0e_b.jpg& data-rawwidth=&449& data-rawheight=&7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9& data-original=&/0fd245d0e_r.jpg&&&img src=&/993f10eaaafcb627b3a780_b.jpg& data-rawwidth=&448& data-rawheight=&7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8& data-original=&/993f10eaaafcb627b3a780_r.jpg&&&br&&br&我觉得他才算得上真的中文系学生,文艺风令我等自惭形秽。&br&惭愧惭愧。&br&以上。
邀。 最近因为期中论文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所以一些邀请和私信可能不能及时回复,抱歉。 接下来回答题主的问题,答适合做签名的“文艺但不忧伤“的句子。 其实在我的好友圈里,有好多文采斐然的写签名的高手,但是能实实在在算得上自始至终都保…
&p&蟹妖。&/p&&br&&p&引用我自己专栏的某暂时太监的教程。&/p&&br&&br&&p&首先,我来讲押韵这种东西。为什么诗要押韵,以前有一个叫金鱼的朋友,是一位钢琴老师,他给别人讲这个,举了个例子是这么说的:&/p&&br&&p&请跟我念:排排【坐】,吃果【果】。大的分给你,小的留给【我】。&/p&&br&&p&然后再跟我念:排排【坐】,吃西【瓜】。大的分给我,小的留给【你】。&/p&&br&&p&如果你读了有所感觉,恭喜你知道为什么要押韵了。而至于词论家们说,押韵有讲究,譬如什么“东钟之洪,江阳之响”,金鱼老师说其实也很简单,譬如你不爽了去山上吼来发泄情绪,你喊啊啊啊啊,或者是靠靠靠靠,算是达到了目的,情绪释放了,使得上力气,然而你要是用咿咿咿咿……抱歉把他抬到精神病院去。这就是道理所在。&/p&&br&&p&以上算是用简单明了的话说明了为什么要押韵。具体深入的等下说。&/p&&br&&p&然后就要讲讲很多人视之洪水猛兽的【平仄】、【格律】。&/p&&br&&p&其实我觉得吧,平仄也是与押韵一样很自然的东西,是汉语本身自带的一种属性,用在诗里本身就有很大的用处,而且只要真正理解其意义所在,也并不难掌握。所谓妖魔化平仄,其实一则畏难,二则不懂罢了。&/p&&br&&p&首先我们来知道什么叫平仄,开始的时候大家可以这么处理,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当然古音中是平上入去四声,留着我待会儿说。&/p&&br&&p&下面我们依旧举金鱼老师的例子,譬如上体育课,体委喊队,要喊:“一二一,一二一。”大家可以在心里跟着喊一下体会一下,一(平)二(仄)一(平)。两个字的平仄感必然是交替的,一重一轻,一张一弛,重音是为了发力,轻音是为了放松,然后再发力再放松,如此循环下去。再如什么干活的时候喊得“嘿哟嘿哟”,也是这样子的。不信你全部用平声来念一下一三一,觉得更舒服的,抱歉请您点右上角吧。&/p&&br&&p&民间音乐里有【板眼】之说,板对应重声,眼对应轻声。所谓一板一眼便是一重一轻嘿呦嘿呦,相当于西乐里的二拍子。其余还有一板二眼(西乐三拍子),一板三眼(西乐四拍子),加赠板的一板三眼(西乐八拍子),甚至还有“有板无眼”(西乐一拍子),这种全是重音的节奏在西乐里罕见,在我国戏曲音乐里常常被用作急板,如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的唱段:“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便是典型的有板无眼。&/p&&br&&p&以上说的这个叫什么呢?归纳一下,【节奏感】。这个词是音乐中的,在诗里,我们把它称之为【格律】。&/p&&br&&p&诗的概念我一开始就说了,所谓的节奏感是很重要的一个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不仅仅是中国诗,西方诗也有这种东西,莎翁十四行诗,有一种叫【音步】的东西,是符合英语的固有特点的。而汉语要有节奏感,自然也是利用它本身的一些特点,经过永明诸位的发现,大概是这样的:&/p&&br&&p&&b&【平声长,仄声短】。组织起来的【音的强弱长短关系】,叫做【节奏】。同样的,组织起来的【字音的平仄长短关系】,叫做【格律】。&/b&&/p&&br&&p&大家看懂了这一段,以后就不要轻易去说什么平仄格律是害人的腐朽的,&b&否定了这个,首先是否定了汉语本身具有的特点,其次是否定了千年来无数诗人音乐家为之付出的努力,最后是打破了一种文学从无到有,从粗疏到精严的规律。&/b&所以为什么写诗的人一听到说这些的就毛了,脸红脖子粗的上去争论。就是这个道理。&/p&&br&&br&&p&………………&/p&&br&&p&介绍近体诗的格律,就只能从律句开始。&/p&&br&&p&什么是律句呢?就是在以上【明声】一节中所言的的基本原则的笼罩下的基本句型。在这里我们再次把这个原则写下来:&/p&&br&&p&&b&【平声长,仄声短】。组织起来的【音的强弱长短关系】,叫做【节奏】。同样的,组织起来的【字音的平仄长短关系】,叫做【格律】。&/b&&/p&&br&&p&我们都知道,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而要让声调抑扬顿挫,达成我们所说的节奏感,就要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句子内部的这个平仄交替对照,我们称之为【对】。&br&&/p&&br&&p&比如我们先从五言的句子说起。五个字,则平仄的比例必然为2:3或者3:2,在两个字为一个节奏单位的原则下,近体诗就提出这样两种基本的句型:&/p&&br&&p&A.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p&&p&B.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p&&br&&p&当然你可能会想,我也可以说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也是满足上面所说的原则的。所以在此我要提出一个禁忌,就是所谓的【三平尾】。我上文【明声】有说:&/p&&br&&p&民间音乐里有板眼之说,板对应重声,眼对应轻声。所谓一板一眼便是一重一轻,相当于西乐里的二拍子。其余还有一板二眼(西乐三拍子),一板三眼(西乐四拍子),加赠板的一板三眼(西乐八拍子),甚至还有“有板无眼”(西乐一拍子),这种全是重音的节奏在西乐里罕见,在我国戏曲音乐里常常被用作急板。&/p&&br&&p&什么意思呢?有板无眼可以,但却没有任何一种节奏是有眼无板的,原因在于,汉语的基本特点决定了:连续重音尚有节奏,连续轻音却体现不出一种节奏。&/p&&br&&p&所以在近体格律诗里,对三仄尾要比三平尾的态度宽松,甚至五连仄也有救法,但五连平救无可救。故而仄仄平平平这一个句型,是犯了忌讳的。&/p&&br&&p&那么总结一下上面,我们就得出,五言的句子里,只有两种律句的基本类型。即A,B两类。推广到七言的句子里,更简单,在五言的句子前面分别加上字就行了,五言是平开头,前面加仄仄,是仄开头,就加平平。&/p&&br&&p&那么七言的句式就是下面两种了。&/p&&br&&p&C.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p&&p&D.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p&&br&&p&以上在【对】的原则下形成的ABCD四种,就是我今天要说的四种基本律句,其中逗号之前的叫【出句】,逗号之后的叫【对句】。&/p&&br&&p&说明白了律句,近体诗就易如反掌了。不过是讲这些律句,按照一个叫【粘】的原则拼在一起。&/p&&p&粘,权威的书上说是: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我们其实没必要管这个绕绕的概念。我来说一下原理大家就明白了。粘,是和对一样为了防止单调。&/p&&p&譬如你这么组织一个五言律绝:&/p&&br&&p&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p&&p&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p&&br&&p&这样的话,上下两联的平仄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我说的单调,近体诗中,不仅仅要让律句内部能平仄搭配,上下两个律句之间也要这样才好。所以搭配的手段很简单,就和放磁带一样的,AB面循环。&/p&&br&&p&【ABAB,BABA,为五律的规范。CDCD,DCDC,为七律的规范。】&/p&&p&【AB,BA,为五绝的规范。CD,DC,为七绝的规范。】&/p&&br&&p&Tips:有首句入韵的情况,譬如A作为首联,要入韵,则需要把B的对句,放在前面,变成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B为首联以此类推,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p&&br&&p&这种搭配的方式,在权威的书里,被称为【粘】。&/p&&br&&p&即,&b&律句内部的平仄安排叫【对】,律句之间的安排叫【粘】&/b&。【粘对】,就是你可以在很多书里见到的那个专业词汇。&/p&&br&&p&以上,我说明白了近体诗的格律基础安排,大家再加一个【中二联对仗】的原则,就是一首标准的近体诗了。&/p&&br&&p&然而,我们平时写的时候,肯定不能按照这个死规范来,律是有所变化的,譬如不甚精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实就是对这个规律的一个最初级的错误概括。&b&具体的关于拗救的妙用我的教程还暂时太监。&/b&&/p&&br&&p&所以就先以上吧。&/p&
蟹妖。 引用我自己专栏的某暂时太监的教程。 首先,我来讲押韵这种东西。为什么诗要押韵,以前有一个叫金鱼的朋友,是一位钢琴老师,他给别人讲这个,举了个例子是这么说的: 请跟我念:排排【坐】,吃果【果】。大的分给你,小的留给【我】。 然后再跟我念…
1、唐代诗人张籍是杜甫的忠实粉丝,他将自己偶像的诗作烧成灰之后扮上蜜膏,每天早上吃三勺,意图“吃什么补什么”。(张籍虽不如杜甫有名,但也在文坛上算是名声斐然。晚年以创作乐府诗为专长,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br&&br&2、纪晓岚有过特别的买假货的经历。买几块墨,“余尝买罗小华墨十六铤,漆匣黯敝,真旧物也”,结果回家一看,是泥外面涂上黑色。买蜡烛,回去以后怎么也点不着,折腾半天才发现也是泥做的,外面裹一层羊脂。他的从兄万周,某天晚上上街去买只烤鸭,回来之后发现是鸭骨架糊上泥,再刷层油,夜晚灯光下根本看不清,啃了一嘴泥。奸商太多,纪大人很不爽,在自己的《阅微草堂笔记》里给这些个奸商狠狠的记了一笔,感慨“人情狙诈”。&br&&br&3、清代文学家石韫玉也是大藏书家,他给自己的藏书库命名为“孽海”。修《苏州府志》的时候,发现有黄书、淫秽色情刊物以及与正统思想不符的书一律烧毁。此人是朱熹的脑残粉,某天读《四朝闻见录》发现里面有诋毁自己偶像的字句,当即大怒。拉过自己婆娘来,把她头上身上的首饰都撸下来,去当掉换钱又凑了自己的积蓄,买下城里所有的《四朝闻见录》,一共三百四十多本,尽数烧毁。&br&有点心疼他老婆&br&&br&4、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俩曾经一起去朋友家赴宴,大家喝嗨了就叫了一群歌妓上来。程颐觉得有辱斯文,拂袖而去。程颢面不改色,继续嗨。第二天兄弟俩见面,程颐埋怨哥哥说你怎么能做这种事。程颢一脸正气道:“座中有妓,吾心中无妓。”&br&这话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呵呵。&br&&br&5、薛涛、鱼玄机、刘采春、李季兰合称“唐代四大女诗人”,这其中李季兰人缘不错,和当时的很多文人雅士都有往来。刘长卿有“阴重之疾”,也就是“疝气”,李季兰知道之后特意有一次大家聚会的时候问他:“山气(疝气)日夕佳?”取笑刘长卿的疝气病,刘长卿反应很快,当即也回以陶渊明的诗:“众鸟欣有托。”不要担心,我的鸟用布袋子托着呢。&br&注:很多疝气病患者都用布兜托着以减轻痛苦&br&&br&6、东晋名士郗鉴,永嘉之乱时为避祸躲到乡下。家里太穷,天天挨家蹭饭。他不仅自己蹭饭,还带着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时间长了乡亲们不干了,说我们尊重你是名士才给你饭吃,你还带着两个拖油瓶,这不太好吧,我们也穷,供不起这么多人。话说到这份上,郗鉴以后再去蹭饭就不带两个孩子了。但是每次回来的时候都把自己弄得跟蛤蟆一样,两边腮帮子里塞的满满的食物,到家里吐出来给孩子吃。就这么把两个孩子带大,后来三人得以一同渡江入仕。这故事体现的是郗鉴的博爱和善良,可是我只觉得这俩孩子真可怜。&br&&br&7、魏藻德,崇祯年间状元,曾任内阁首辅。国破被俘之后,立马见风使舵,希望能成为大顺政权中的一颗螺丝钉,但是李自成并不鸟他。刘宗敏也看不上他,说就是因为首辅失职才搞乱了朝政。魏藻德还为自己辩解,称是“先帝无道”所致,没想到惹得刘宗敏大怒,臭骂他:“你一个书生,点你为状元之后不到三年就任命你做宰相,崇祯哪一点对不起你,你现在说他无道。小的们,给我抽丫的。”暴打一顿之后送刑官处拷打追赃,打出白银一万七千两。&br&&br&顺带一提,关于这个魏藻德的死说法很多,有的说他是和陈演(也是一位明末首辅,吏部尚书,他比魏藻德识相,主动交出四万两白银,所以待遇还不错,没挨揍,但还是没逃过一死)一同被杀,有的说他是自杀,有的说他是喝了一大碗凉水就死了,这个说法比较离奇。而明史的说法是“酷刑五日夜,脑裂而死”,很残忍的死法。但还有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就有点搞笑了,说他是因为扛不住打想贿赂一下负责看管的小校,钱已经没有了,就准备献上自己的女儿。但不知道是不是他女儿长得太丑把小校给恶心到了,不仅没当上老丈人,反而被当场打死。&br&&br&8、郭倪,南宋宁宗时期任京洛招抚使。此人一向自比诸葛亮,扇子上题诗都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甚至还制作了木牛流马,一心要cosplay诸葛亮。后宋军北伐失败,郭倪大败而归,被金兵打的稀里哗啦。败兵之后,郭倪再也不玩cosplay了,每天痛哭流涕。时人讽之为“带汁诸葛亮”。(汁指眼泪)&br&&br&9、唐代人王播年轻的时候很穷,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恶魔小丑与vn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